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怎样你才会信?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二十六章、怎样你才会信

若要能信,得先问自己:“我究竟是谁? 我要往哪里去? 我的人生有意义吗?” 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再了解与耶稣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信的可能。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怎样才会信”的问题。

有次在教会里,我跟银发族年长者说:“请你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与耶稣的关系。” 有人说:“耶稣是我的救主。” ;有人说:“耶稣是我患难中的帮助。” ;又有人说:“耶稣是我的好牧者。” ……听完后,我说:“你们说得非常好,都有自己的经历,但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会相信耶稣吗? 我觉得很难。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我们跟耶稣之间是连续的关系,而非一句话。 但有关系的人,可以把一整串的关系化作一句话;没有关系的人,却不可能把一句话变成整串的关系。”

与耶稣没有关系的人,不可能轻易接受这句话:“耶稣是我的救主,”正如李勤还小时,我对他说:“把这些文字寄出去,出版社就会按时寄稿费来。” 请问,他听得懂吗? 他听不懂的,那时他才一岁。 这非得等到他跟我作相同的事,他才能明白。 正巧几年后,李勤第一次投稿,也被录用,他确实得到他的第一笔稿费了。

其实,任何人说出他与耶稣的关系,不论我们信或不信,举证的责任乃在双方,而非说者一方。 譬如,当我说:“把这些文字寄出去,出版社就会按时寄稿费来。” 对于这事实,我已举证了。 若你们缺乏经验,会觉得不可思议而不愿听下去。

但请想一想,为何你们会不信? 这是因为你只让对方说一句话,而自己对这句话又缺乏经历才不信。 为何会这样? 因为没给对方太多的时间,为何没给对方太多的时间? 因为太忙了。 如此,我们常因没空,而以“一句话”来判定所听见的。 然而这句话对说者是真的,但对只听片段的人来说,却缺乏经历,又略带偏见。

任何人说出他与耶稣的关系时,都难以一言蔽之。

我曾采访过许多人的故事,把他们相信上帝的历程整理成“真实故事”登载。 我访问的时间约四个小时,之后誊稿、修稿再花四个小时,最后读者只要花五分钟就可读毕。 我常想,别人的一生,只要用八个小时就可以换取,真是值得。 可是让你用八个小时去换取别人的经验,你要不要? 可能你会说:“不要,”是的,我们都是大忙人,怎有八个小时耐心去听别人讲一篇故事呢? 但现在若有人愿为你整理成五分钟的文字,你要不要读? 即便你说:“愿意,”但在这资讯泛滥的时代里,你如何发现这特别的五分钟呢? 若没有经验,你仍会轻藐这五分钟,而不把它当成是特别的五分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别人一生的故事若可转成八小时或五分钟,能这样转换的人,也表明了他听得懂对方、并愿意谦卑受教。 西门,彼得在圣经里对耶稣说:“主啊,称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参考约翰福音6章68节)一个谦卑的人,听了之后就会有进一步去接受的可能。 然而,要怎样才能听得懂这“永生之道”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对方所说的乃是一长串的关系;也就是即使你无此经验,但仍可谦卑相信。 这样谦卑领受,就使你能渐渐听懂对方的话。 想想,把别人一小时的精华,用快转一分钟听完,你根本听不懂。 这意思是,当别人给我们一小时或五分钟的精华篇,我们都要以“一比一”的时间去听取,不能再减少了,这叫作谦卑地听。

耶稣来到地上并不是为创造一句宗教术语而来,因为“信耶稣”不是一句话,而是发展与主一连串的关系。 而关系的基础在于相信圣经——一本浓缩了上帝与我们之间的历史记录。 当我们看圣经时,正是考验我们如何信? 好比我们读到马太福音12章41节(等同于路加福音11章32节):“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 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读这节经文,不到一分钟就可读完。 但这段内容却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存、上帝的心意及先知约拿的宣教使命。 所以,你不能以一分钟读完就说,这不值得信。 若你不信,只能说你没这方面的经历,但却不能武断地说圣经错了。

而且即使你不信,这样的不信也不能作为你面对末后审判时,逃避上帝的藉口。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这一生的言行负责。 不只如此,这节圣经又提到有“审判”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圣经如此告诉我们,乃是说我们可以不知道尼尼微人是谁,也可以轻忽约拿从哪里来,但我们不能漠视这一位最重要的主角——耶稣。 因为有一天,我们都要和尼尼微人一样,一起面对这位生命之主的审判。 换言之,圣经已指出尼尼微人一条生路,这也是上帝为世人带来的拯救之路,但你信吗?

怎样才会信? 难道需要耶稣再为我们钉一次十字架吗? 不,若要这样,我们仍不会信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这一生的言行负责。

若要能信,得先问自己:“我究竟是谁? 我要往哪里去? 我的人生有意义吗?” 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再了解与耶稣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信的可能。 亦即,我们要回溯圣经——祂与世人的关系,藉此反省自己一生的意义,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地相信耶稣。

如何信呢? 首先,要用多于读圣经的时间来认识圣经。 其中,背圣经是个好建议。 正如大卫在诗篇一篇2节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马太福音12章34节也说:“……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我们是从心里想,口里说出来,最后身体力行,这就是信。

要相信,背圣经是个好建议。

举例来说,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马太福音7章1节)当我们默想上帝的话,就有信服上帝的实质经历。 就像耶稣所说“不要论断”,你会思想为何祂要我们不要论断? 把这句话化成行动时,我们会明白“不要论断”不是仅刹那间的概念而已,而是一段真实的过程。 换言之,当我们心中有上帝的话语并甘心照着去行时,你毋庸与人辩论自己到底信不信,因为此时你的行为已经告诉对方了——你信。

愿你们都信靠上帝,并以信靠祂作为你们一生行事的根本。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信仰,是一切行动的最根本,但如何帮助我们有信仰呢? 若要能信,就要作主所喜悦的事。 等作完之后,会发现我们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

信仰,其实是一种关系,而非一句话而已。 好比我们用一句话说:“信或不信耶稣?” 但真正的意思乃是我们跟耶稣有没有关系。 若有,把这关系化为一连串的内容,我们会有讲不完的话题。

别人可以跟我们讲他如何信耶稣,几句话就可以浓缩了他的重点。 但我们若想要有这样的关系,就得要先信,之后才能化繁为简,浓缩成几句话再告诉别人。

信仰,就是活的关系。 生命若是活的,我们与主才会有永恒的关系:有了这关系,我们就真的信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第二十六章、怎样你才会信 若要能信,得先问自己:“我究竟是谁? 我要往哪里去? 我的人生有意义吗?” 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再了解与耶稣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信的可能。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怎样才会信”的问题。 有次在教会里,我跟银发族年长者说:“请你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与耶稣的关系。” 有人说:“耶稣是我的救主。” ;有人说:“耶稣是我患难中的帮助。” ;又有人说:“耶稣是我的好牧者。” ……听完后,我说:“你们说得非常好,都有自己的经历,但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会相信耶稣吗? 我觉得很难。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我们跟耶稣之间是连续的关系,而非一句话。 但有关系的人,可以把一整串的关系化作一句话;没有关系的人,却不可能把一句话变成整串的关系。” 与耶稣没有关系的人,不可能轻易接受这句话:“耶稣是我的救主,”正如李勤还小时,我对他说:“把这些文字寄出去,出版社就会按时寄稿费来。” 请问,他听得懂吗? 他听不懂的,那时他才一岁。 这非得等到他跟我作相同的事,他才能明白。 正巧几年后,李勤第一次投稿,也被录用,他确实得到他的第一笔稿费了。 其实,任何人说出他与
耶稣的关系,不论我们信或不信,举证的责任乃在双方,而非说者一方。 譬如,当我说:“把这些文字寄出去,出版社就会按时寄稿费来。” 对于这事实,我已举证了。 若你们缺乏经验,会觉得不可思议而不愿听下去。 但请想一想,为何你们会不信? 这是因为你只让对方说一句话,而自己对这句话又缺乏经历才不信。 为何会这样? 因为没给对方太多的时间,为何没给对方太多的时间? 因为太忙了。 如此,我们常因没空,而以“一句话”来判定所听见的。 然而这句话对说者是真的,但对只听片段的人来说,却缺乏经历,又略带偏见。 任何人说出他与耶稣的关系时,都难以一言蔽之。 我曾采访过许多人的故事,把他们相信上帝的历程整理成“真实故事”登载。 我访问的时间约四个小时,之后誊稿、修稿再花四个小时,最后读者只要花五分钟就可读毕。 我常想,别人的一生,只要用八个小时就可以换取,真是值得。 可是让你用八个小时去换取别人的经验,你要不要? 可能你会说:“不要,”是的,我们都是大忙人,怎有八个小时耐心去听别人讲一篇故事呢? 但现在若有人愿为你整理成五分钟的文字,你要不要读? 即便你说:“愿意,”但在这资讯泛滥的时代里,你如何发现这特别的五
分钟呢? 若没有经验,你仍会轻藐这五分钟,而不把它当成是特别的五分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别人一生的故事若可转成八小时或五分钟,能这样转换的人,也表明了他听得懂对方、并愿意谦卑受教。 西门,彼得在圣经里对耶稣说:“主啊,称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参考约翰福音6章68节)一个谦卑的人,听了之后就会有进一步去接受的可能。 然而,要怎样才能听得懂这“永生之道”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对方所说的乃是一长串的关系;也就是即使你无此经验,但仍可谦卑相信。 这样谦卑领受,就使你能渐渐听懂对方的话。 想想,把别人一小时的精华,用快转一分钟听完,你根本听不懂。 这意思是,当别人给我们一小时或五分钟的精华篇,我们都要以“一比一”的时间去听取,不能再减少了,这叫作谦卑地听。 耶稣来到地上并不是为创造一句宗教术语而来,因为“信耶稣”不是一句话,而是发展与主一连串的关系。 而关系的基础在于相信圣经——一本浓缩了上帝与我们之间的历史记录。 当我们看圣经时,正是考验我们如何信? 好比我们读到马太福音12章41节(等同于路加福音11章32节):“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
传的就悔改了。 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读这节经文,不到一分钟就可读完。 但这段内容却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存、上帝的心意及先知约拿的宣教使命。 所以,你不能以一分钟读完就说,这不值得信。 若你不信,只能说你没这方面的经历,但却不能武断地说圣经错了。 而且即使你不信,这样的不信也不能作为你面对末后审判时,逃避上帝的藉口。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这一生的言行负责。 不只如此,这节圣经又提到有“审判”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圣经如此告诉我们,乃是说我们可以不知道尼尼微人是谁,也可以轻忽约拿从哪里来,但我们不能漠视这一位最重要的主角——耶稣。 因为有一天,我们都要和尼尼微人一样,一起面对这位生命之主的审判。 换言之,圣经已指出尼尼微人一条生路,这也是上帝为世人带来的拯救之路,但你信吗? 怎样才会信? 难道需要耶稣再为我们钉一次十字架吗? 不,若要这样,我们仍不会信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这一生的言行负责。 若要能信,得先问自己:“我究竟是谁? 我要往哪里去? 我的人生有意义吗?” 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后,再了解与耶稣的关系,这样我们才有信的可能。 亦即,我们要回溯圣经——祂与世人的关系,
藉此反省自己一生的意义,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地相信耶稣。 如何信呢? 首先,要用多于读圣经的时间来认识圣经。 其中,背圣经是个好建议。 正如大卫在诗篇一篇2节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马太福音12章34节也说:“……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我们是从心里想,口里说出来,最后身体力行,这就是信。 要相信,背圣经是个好建议。 举例来说,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马太福音7章1节)当我们默想上帝的话,就有信服上帝的实质经历。 就像耶稣所说“不要论断”,你会思想为何祂要我们不要论断? 把这句话化成行动时,我们会明白“不要论断”不是仅刹那间的概念而已,而是一段真实的过程。 换言之,当我们心中有上帝的话语并甘心照着去行时,你毋庸与人辩论自己到底信不信,因为此时你的行为已经告诉对方了——你信。 愿你们都信靠上帝,并以信靠祂作为你们一生行事的根本。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信仰,是一切行动的最根本,但如何帮助我们有信仰呢? 若要能信,就要作主所喜悦的事。 等作完之后,会发现我们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 信仰,其实是一种
关系,而非一句话而已。 好比我们用一句话说:“信或不信耶稣?” 但真正的意思乃是我们跟耶稣有没有关系。 若有,把这关系化为一连串的内容,我们会有讲不完的话题。 别人可以跟我们讲他如何信耶稣,几句话就可以浓缩了他的重点。 但我们若想要有这样的关系,就得要先信,之后才能化繁为简,浓缩成几句话再告诉别人。 信仰,就是活的关系。 生命若是活的,我们与主才会有永恒的关系:有了这关系,我们就真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