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你会作见证吗?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二十七章、你会作见证吗?

为了作见证,因而使阅读变得十分有意义,这是很多人未曾发现的。 并且阅读后,价值观会变得不同这也是很多人未尝察觉的。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作见证”的事。

什么是作见证? 就是把所看见的证明出来。 证明的方式很多,包括说话、书写、摄影、演讲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作见证,因为每天大家都看了许多事物,只是看完后不一定会去说。 所以我写这封信就是要提醒你们,好好把所看见的说出来。

去年我去国父纪念馆参观了一场“艺术与宗教”展览,这是介绍意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的绘画特展。 我听了三个不同导览的介绍。 虽然里面的画都是圣经故事,但其中还是有佛教徒前来导览解说。 我想,连非基督徒都可对圣经画作提出解说,为何我们不能? 有趣的是,这位解说员经过三个月的导览后,反而更明白耶稣的伟大,她说回去后要把圣经拿出来好好再看一次。 导览前跟导览后有如此的改变,这是令她始料未及的。

作见证和经历不同,我们要加以分辨;换言之,要把经历的层次提高到作见证才好。 譬如,很多人出国旅游,看了很多异国的风光。 然而旅游的层次若只停在游历上,那么玩过就结束了,对别人并无多大贡献。 相反地,若把旅游的层次提升到作见证上,那么结果会大为不同。 因为知道旅游完后还要向人报告,他就会尽情地去感受,并去经历这一切。

有一次我上佳音电台受访,以前我是不考虑去这地方献声的,因为我的声音不太好听。 但那次为何会去呢? 原因很简单,我是去作见证。 为谁作见证? 为高维理先生(Bill Gothard)所教导的“真善美生活讲座”作见证。 因为我已参加了这讲座十四年了,对讲座内容所提供的盆处十分认同。 所以我便主动与佳音电台联络,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访问。

旅游后,还要向人报告,就会认真去经历。

去年我写了一本书《珍爱灵修365》(道声出版),也请了许多位推荐者帮我作推荐,为何我会如此劳师动众? 因为这跟他们如何作见证也有关。 想想,如果有人写好书后,送到他们面前要他们读,他们不一定会读;但若有人请他们写推荐语,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一旦他们答应写,再忙也要抽空去看,因为作推荐是要负责的。 这时,他们非得仔细阅读不可。

为了作见证,因而使阅读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这是很多人未曾发现的。 并且阅读后,价值观会变得不同,这也是很多人未曾察觉的。 我的意思是,我们会被所看的事物所影响,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看了什么? 我们为主而看吗? 作为牧师,偶尔外出探访,心中都有很深的感叹,因为现今的人多半不再看书了,而是整晚看电视或电脑荧幕。 这时,我能跟他们说什么,说他们看错了吗? 很难。 但以长远的角度来评占,眼睛若不能选择有价值的事物来看,我们已离错误边缘非常近了。

眼睛若不是为作见证而看,会一直乱看下去。 乱看的结果若没有伤害还好,但看完后也会变成另一种“无聊的人”,是自己不知道的。 圣经上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参考马太福音6章22-23节)因此,要好好保守你的心,并保守眼睛所看的。

作家张文亮教授说,他的家没有电视,十几年来因为没有电视,对他专注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他拒绝不该看的,才能腾出时间从事写作,因而能写出一本本极好的作品。

除了不要乱看之外,相对地,我们还要为生命之主而看,但要怎么看呢? 正如张教授写了很多书,如《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以上皆为校园书房出版)、《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经社出版)等,这些都是他为主而看的见证作品。 以前我曾听过他演讲,知道他是个好讲真,并且热爱学生。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所写、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主。

其实为主作见证,本质上是属于内心层面,在别人面前不易表达。 但藉由第三者,是一座特别的桥梁,可为他推荐。 好比我知道张教授,也读过他的书,在私人场合时便可帮他说几句话。 由第三,者来替原作者说话,别人并不会误解,反而更能客观地认识原作者。 这就是为主作见证——以第三者的身分来推荐的价值。

像这样,若要为主作见证,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是内容,第二是通路。 内容是指我们与主的关系。 有了与主的关系,才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正如张教授说:“我从事写作。 有人阅读我的文章,有人得到帮助,甚至我拥有了名气,不见得是我与耶稣的关系有所增进。 然而,后者才是我最在意的。” 这说明了与主有美好的关系,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与主有美好的关系,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其次是通路。 比内容更重要的就是通路。 因为商品再好,若没有通路可销售,最后仍是卖不出去。 所以必须赶紧占领通路,因为市场占有率越大,为主作见证的机会就越多。 可能你会想,现在的通路已被人占去了怎么办? 若没有通路,就自己去开创吧!

想想,为何有人不常受邀去演讲,但某些人却很容易呢? 因为他之前所开的路,已成为后来进入人群的管道,他的作品已成了别人可推荐的品牌。 所以一步一脚印,慢慢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这就是在没有通路下,所开创的新路。 像这样眼前荆棘蔓生,彷佛没路可走时,你要主动去开创。 只要下定决心,最后一定会有条路可以让你走出的。

内容与通路相辅相成,这是为主作见证不可忽略的两个重点。 若有心为主作见证,不用担心没有机会。 只要常常预备好自己,主必会在日后充实你的内容,并在通路上帮助你成功。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把所看见的说出来、写出来、摄影成片,就是作见证,我们要提升生命的层级,从经历的层级挪至为主作见证的层级,生命才有意义。

一旦想到要为主作见证,我们会好好善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双脚……。 这样地活,岂不是使身上肢体都得到最妥善的利用了吗?

张文亮教授写了很多书,过去他所努力的一点都没有白费。 因为他掌握了为主而活的要领,这使他在作见证上得以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这也说明了一件事,若要为主作见证,我们一定要先预备去经历,然后再去作见证。 这样的见证,就活出与神同在的生命了。

愿我们都明白“见证”的意义,并好好为主作见证,直到祂再来。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第二十七章、你会作见证吗? 为了作见证,因而使阅读变得十分有意义,这是很多人未曾发现的。 并且阅读后,价值观会变得不同这也是很多人未尝察觉的。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作见证”的事。 什么是作见证? 就是把所看见的证明出来。 证明的方式很多,包括说话、书写、摄影、演讲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作见证,因为每天大家都看了许多事物,只是看完后不一定会去说。 所以我写这封信就是要提醒你们,好好把所看见的说出来。 去年我去国父纪念馆参观了一场“艺术与宗教”展览,这是介绍意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的绘画特展。 我听了三个不同导览的介绍。 虽然里面的画都是圣经故事,但其中还是有佛教徒前来导览解说。 我想,连非基督徒都可对圣经画作提出解说,为何我们不能? 有趣的是,这位解说员经过三个月的导览后,反而更明白耶稣的伟大,她说回去后要把圣经拿出来好好再看一次。 导览前跟导览后有如此的改变,这是令她始料未及的。 作见证和经历不同,我们要加以分辨;换言之,要把经历的层次提高到作见证才好。 譬如,很多人出国旅游,看了很多异国的风光。 然而旅游的层次若只停在游历上,那么玩过就结束了,
对别人并无多大贡献。 相反地,若把旅游的层次提升到作见证上,那么结果会大为不同。 因为知道旅游完后还要向人报告,他就会尽情地去感受,并去经历这一切。 有一次我上佳音电台受访,以前我是不考虑去这地方献声的,因为我的声音不太好听。 但那次为何会去呢? 原因很简单,我是去作见证。 为谁作见证? 为高维理先生(Bill Gothard)所教导的“真善美生活讲座”作见证。 因为我已参加了这讲座十四年了,对讲座内容所提供的盆处十分认同。 所以我便主动与佳音电台联络,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访问。 旅游后,还要向人报告,就会认真去经历。 去年我写了一本书《珍爱灵修365》(道声出版),也请了许多位推荐者帮我作推荐,为何我会如此劳师动众? 因为这跟他们如何作见证也有关。 想想,如果有人写好书后,送到他们面前要他们读,他们不一定会读;但若有人请他们写推荐语,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一旦他们答应写,再忙也要抽空去看,因为作推荐是要负责的。 这时,他们非得仔细阅读不可。 为了作见证,因而使阅读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这是很多人未曾发现的。 并且阅读后,价值观会变得不同,这也是很多人未曾察觉的。 我的意思是,我们会被所看的事
物所影响,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看了什么? 我们为主而看吗? 作为牧师,偶尔外出探访,心中都有很深的感叹,因为现今的人多半不再看书了,而是整晚看电视或电脑荧幕。 这时,我能跟他们说什么,说他们看错了吗? 很难。 但以长远的角度来评占,眼睛若不能选择有价值的事物来看,我们已离错误边缘非常近了。 眼睛若不是为作见证而看,会一直乱看下去。 乱看的结果若没有伤害还好,但看完后也会变成另一种“无聊的人”,是自己不知道的。 圣经上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参考马太福音6章22-23节)因此,要好好保守你的心,并保守眼睛所看的。 作家张文亮教授说,他的家没有电视,十几年来因为没有电视,对他专注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他拒绝不该看的,才能腾出时间从事写作,因而能写出一本本极好的作品。 除了不要乱看之外,相对地,我们还要为生命之主而看,但要怎么看呢? 正如张教授写了很多书,如《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以上皆为校园书房出版)、《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经社出版)等,这些都是他为主而看
的见证作品。 以前我曾听过他演讲,知道他是个好讲真,并且热爱学生。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所写、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主。 其实为主作见证,本质上是属于内心层面,在别人面前不易表达。 但藉由第三者,是一座特别的桥梁,可为他推荐。 好比我知道张教授,也读过他的书,在私人场合时便可帮他说几句话。 由第三,者来替原作者说话,别人并不会误解,反而更能客观地认识原作者。 这就是为主作见证——以第三者的身分来推荐的价值。 像这样,若要为主作见证,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是内容,第二是通路。 内容是指我们与主的关系。 有了与主的关系,才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正如张教授说:“我从事写作。 有人阅读我的文章,有人得到帮助,甚至我拥有了名气,不见得是我与耶稣的关系有所增进。 然而,后者才是我最在意的。” 这说明了与主有美好的关系,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与主有美好的关系,是为主作见证的第一步。 其次是通路。 比内容更重要的就是通路。 因为商品再好,若没有通路可销售,最后仍是卖不出去。 所以必须赶紧占领通路,因为市场占有率越大,为主作见证的机会就越多。 可能你会想,现在的通路已被人占去了怎么办? 若没有通路
,就自己去开创吧! 想想,为何有人不常受邀去演讲,但某些人却很容易呢? 因为他之前所开的路,已成为后来进入人群的管道,他的作品已成了别人可推荐的品牌。 所以一步一脚印,慢慢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这就是在没有通路下,所开创的新路。 像这样眼前荆棘蔓生,彷佛没路可走时,你要主动去开创。 只要下定决心,最后一定会有条路可以让你走出的。 内容与通路相辅相成,这是为主作见证不可忽略的两个重点。 若有心为主作见证,不用担心没有机会。 只要常常预备好自己,主必会在日后充实你的内容,并在通路上帮助你成功。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把所看见的说出来、写出来、摄影成片,就是作见证,我们要提升生命的层级,从经历的层级挪至为主作见证的层级,生命才有意义。 一旦想到要为主作见证,我们会好好善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双脚……。 这样地活,岂不是使身上肢体都得到最妥善的利用了吗? 张文亮教授写了很多书,过去他所努力的一点都没有白费。 因为他掌握了为主而活的要领,这使他在作见证上得以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这也说明了一件事,若要为主作见证,我们一定要先预备去经历,然后再去作见证。 这样的见
证,就活出与神同在的生命了。 愿我们都明白“见证”的意义,并好好为主作见证,直到祂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