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你已得救了吗?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二十八章、你已得救了吗?

我们能否得救,是倚恃上帝所赐的信心;我们能否得赏赐,是倚恃我们如何以行为来回应上帝。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是否得救”的问题。

假如一个人已信主并受洗,却仍过着好吃懒做、荒宴醉酒的日子,请问他还算得救吗? 我的回答是仍算得救。 因为若不得救,很明显便与耶稣所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马可福音16章16节)相互矛盾了。 但这也算得救,那么得救后过任何放纵的生活都可以,这样又何必坚持圣洁呢? 此刻何不放纵一下,随个人的私欲过日子呢?

对于得救的问题,我们常以“生活面”来讨论,而忽略用“圣经观点”来解释。 譬如,“人受洗后还过着荒宴醉酒的日子,怎配得上帝的救恩? 既不配得,所以不算得救,”这是在生活面所下的判语。 然而,上帝的心意并不是如此。 上帝的心意是:“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2章8-9节)换书之,上帝所赐的救恩与行为无关,得救乃在乎祂的恩典。 因此,只要相信自己是罪人,并受洗归向主就一定会得救,这是推翻不了的真理。

然而,受洗后若荒宴醉酒仍可得救,这如何说得通呢?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得救跟行为无关,但得救后的行为,却跟上帝的赏赐有100%的相关。 亦即,我们能否得救,是倚恃上帝所赐的信心;我们能否得赏赐,是倚恃我们如何用行为来回应上帝。 然而这行为要在暗中行,并且为主而行才可。 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马太福音6章1节)

得救后的行为跟上帝的赏赐有100%的相关。

天父的赏赐是什么? 从生活面看,有人以为是金榜题名、发财致富、病得医治等。 若是这些,那么只要在考试、病得医治、发财上失败过一次,天父的赏赐对他,可能就破功了。 不,天父的赏赐不是指这个,而是比这些更大的。 欲明白天父的赏赐,必须从圣经的观点来看,才会看得清楚。 好比主耶稣说:“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启示录3章10节)又说:“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启示录3章11节)这里所说“免去试炼”是指逃脱第二次的死说的。 我们若能免去第二次的死,也是指我们得胜了,能得着上帝所预备的冠冕。

人从得救后,上帝已开始为他预备冠冕。 但知道这奥秘的人很少,所以才会过荒逸的生活。 换言之,若不明白这冠冕有何价值,我们便会将它轻易拱手让人。 想想,有一天我们若真的戴上了这顶冠冕,所象征的意义为——我们是天父的王子,而这位分在永恒中早已预备了。 明白这点,我们就绝不会放弃获得祂的奖赏。

戴上了这项冠冕,所象征的意义禹——我们是天父的王子。

史提芬,希尔在《每日兴起》中说:“冠冕之日来临时,有天使布达我的名字,我正准备接受这冠冕。 这时主拿着创世以来最美的冠冕,要为我戴上。 那一刻,我推开了,我说:『主啊! 是的,从前我正是为这顶冠冕而活,我很想要它,但我不配,若不是祢为我而死,我怎配得? 这顶冠冕是属于祢的,』耶稣不顾我的说辞,又为我戴上。 我又推开,并反覆多次……,于是有数以亿计的冠冕像我一样都放回到主的脚前。 因为若不是主,我们怎能配得这冠冕呢?” 其实保罗的一生所努力的,也正像上述一样。

姑且不论保罗得冠冕时,是否会推开;但保罗一生的目的,正是为天父所赐的冠冕而活。 这使他在地上过得何等坚忍、谦卑、有气派。 试想保罗的一生,与那些心中不想得上帝赏赐的人相比,他并非软弱,而是活过了最精彩绝伦的一生。

“你已得救了吗?” 问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提醒。 若我们还没得救,只要“信而受洗,必然得救”,这是主给未信者极宝贵的鼓励。 但我们若已得救了,却忽略得奖赏的道理,这句话也是对我们的提醒。 得救后的我们,不可闲懒不结果子,当要把握今天,用我们的口多述说上帝的真理,用我们的耳多聆听上帝的声音,用我们的手多为主作工。 这样作,我们就是以义行来为自己预备得上帝的奖赏。

有人问:“一个未得救的人,他所行的善,是否能交换天父的奖赏?” 这可从许多方面来回答。 其中之一是圣经所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箴言19章17节)倘若他的善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诚地怜悯穷人,照圣经所说:“耶和华必偿还。” 最后此应许必会成就。 至于耶和华的偿还是什么虽未可知,但一定会有的。 然而这偿还若是指上帝所赐的冠冕,那么没得救的人也能得,就不公平了。 而且不得救,也有永恒的赏赐,主就不必为世人如此辛苦地舍命。

得救后,要用我们的口,多述说上帝的真理。

要回答这问题很难,因为它牵涉到上帝的公义与怜悯的属性。 从人的理性看,目前虽然无法看清上帝这两种属性,但等到主再来,祂的公义与怜悯将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以我的角度来说,倘若这人在世上没机会听闻福音,并且不是他不接受,而是没人向他传;那么主再来之前,上帝会给他特别怜悯的机会。 至于用什么方法,这是上帝的主权,我们暂时不知道。 另一方面,在世时若有人曾向他传福音,但他坚决反对,也拒绝接受耶稣的赦免。 当大审判时,他的结局就是“不信的,必被定罪”,并进入第二次的死。

总之,得救是今日上帝给我们的机会。 当有机会时,绝不要轻易失去。 同时,我们要好好认识圣经中得救与得赏赐的意义和差别为何。 这样,对我们未来要走的路才会更有把握。

愿你们都得救了,并继续努力,好得着上帝在永恒中已预备要给你们的赏赐。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你已得救了吗?” 若已得救了,就要好好以行为来见证你真的得救。 否则,仅仅口说信主,所行却与主的教导相悖,这就向主说谎了!

得救,乃是活在一个新关系里。 好比从前在旧关系中,罪人的结局是死,因为“死的毒钩就是罪……”(参考哥林多前书15章56节)。 但在新关系里,我们都从上帝得到公义,并有智慧去作对的事。

问你得救了吗? 这正考验你是否仅仅得救,或已得着祂所预备的赏赐? 若你有把握得着祂的赏赐,就是得救了。 相反地,若没有把握得着那赏赐,最多也只是仅仅得救而已。 弄不好,还会变成敌基督也不一定。 愿我们都得救了,并且继续得那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赏赐。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第二十八章、你已得救了吗? 我们能否得救,是倚恃上帝所赐的信心;我们能否得赏赐,是倚恃我们如何以行为来回应上帝。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是否得救”的问题。 假如一个人已信主并受洗,却仍过着好吃懒做、荒宴醉酒的日子,请问他还算得救吗? 我的回答是仍算得救。 因为若不得救,很明显便与耶稣所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马可福音16章16节)相互矛盾了。 但这也算得救,那么得救后过任何放纵的生活都可以,这样又何必坚持圣洁呢? 此刻何不放纵一下,随个人的私欲过日子呢? 对于得救的问题,我们常以“生活面”来讨论,而忽略用“圣经观点”来解释。 譬如,“人受洗后还过着荒宴醉酒的日子,怎配得上帝的救恩? 既不配得,所以不算得救,”这是在生活面所下的判语。 然而,上帝的心意并不是如此。 上帝的心意是:“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2章8-9节)换书之,上帝所赐的救恩与行为无关,得救乃在乎祂的恩典。 因此,只要相信自己是罪人,并受洗归向主就一定会得救,这是推翻不了的真理。
然而,受洗后若荒宴醉酒仍可得救,这如何说得通呢?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得救跟行为无关,但得救后的行为,却跟上帝的赏赐有100%的相关。 亦即,我们能否得救,是倚恃上帝所赐的信心;我们能否得赏赐,是倚恃我们如何用行为来回应上帝。 然而这行为要在暗中行,并且为主而行才可。 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马太福音6章1节) 得救后的行为跟上帝的赏赐有100%的相关。 天父的赏赐是什么? 从生活面看,有人以为是金榜题名、发财致富、病得医治等。 若是这些,那么只要在考试、病得医治、发财上失败过一次,天父的赏赐对他,可能就破功了。 不,天父的赏赐不是指这个,而是比这些更大的。 欲明白天父的赏赐,必须从圣经的观点来看,才会看得清楚。 好比主耶稣说:“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启示录3章10节)又说:“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启示录3章11节)这里所说“免去试炼”是指逃脱第二次的死说的。 我们若能免去第二次的死,也是指我们得胜了,能得着上帝所预备的冠
冕。 人从得救后,上帝已开始为他预备冠冕。 但知道这奥秘的人很少,所以才会过荒逸的生活。 换言之,若不明白这冠冕有何价值,我们便会将它轻易拱手让人。 想想,有一天我们若真的戴上了这顶冠冕,所象征的意义为——我们是天父的王子,而这位分在永恒中早已预备了。 明白这点,我们就绝不会放弃获得祂的奖赏。 戴上了这项冠冕,所象征的意义禹——我们是天父的王子。 史提芬,希尔在《每日兴起》中说:“冠冕之日来临时,有天使布达我的名字,我正准备接受这冠冕。 这时主拿着创世以来最美的冠冕,要为我戴上。 那一刻,我推开了,我说:『主啊! 是的,从前我正是为这顶冠冕而活,我很想要它,但我不配,若不是祢为我而死,我怎配得? 这顶冠冕是属于祢的,』耶稣不顾我的说辞,又为我戴上。 我又推开,并反覆多次……,于是有数以亿计的冠冕像我一样都放回到主的脚前。 因为若不是主,我们怎能配得这冠冕呢?” 其实保罗的一生所努力的,也正像上述一样。 姑且不论保罗得冠冕时,是否会推开;但保罗一生的目的,正是为天父所赐的冠冕而活。 这使他在地上过得何等坚忍、谦卑、有气派。 试想保罗的一生,与那些心中不想得上帝赏赐的人相比,他并非软弱,而
是活过了最精彩绝伦的一生。 “你已得救了吗?” 问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提醒。 若我们还没得救,只要“信而受洗,必然得救”,这是主给未信者极宝贵的鼓励。 但我们若已得救了,却忽略得奖赏的道理,这句话也是对我们的提醒。 得救后的我们,不可闲懒不结果子,当要把握今天,用我们的口多述说上帝的真理,用我们的耳多聆听上帝的声音,用我们的手多为主作工。 这样作,我们就是以义行来为自己预备得上帝的奖赏。 有人问:“一个未得救的人,他所行的善,是否能交换天父的奖赏?” 这可从许多方面来回答。 其中之一是圣经所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箴言19章17节)倘若他的善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诚地怜悯穷人,照圣经所说:“耶和华必偿还。” 最后此应许必会成就。 至于耶和华的偿还是什么虽未可知,但一定会有的。 然而这偿还若是指上帝所赐的冠冕,那么没得救的人也能得,就不公平了。 而且不得救,也有永恒的赏赐,主就不必为世人如此辛苦地舍命。 得救后,要用我们的口,多述说上帝的真理。 要回答这问题很难,因为它牵涉到上帝的公义与怜悯的属性。 从人的理性看,目前虽然无法看清
上帝这两种属性,但等到主再来,祂的公义与怜悯将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以我的角度来说,倘若这人在世上没机会听闻福音,并且不是他不接受,而是没人向他传;那么主再来之前,上帝会给他特别怜悯的机会。 至于用什么方法,这是上帝的主权,我们暂时不知道。 另一方面,在世时若有人曾向他传福音,但他坚决反对,也拒绝接受耶稣的赦免。 当大审判时,他的结局就是“不信的,必被定罪”,并进入第二次的死。 总之,得救是今日上帝给我们的机会。 当有机会时,绝不要轻易失去。 同时,我们要好好认识圣经中得救与得赏赐的意义和差别为何。 这样,对我们未来要走的路才会更有把握。 愿你们都得救了,并继续努力,好得着上帝在永恒中已预备要给你们的赏赐。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你已得救了吗?” 若已得救了,就要好好以行为来见证你真的得救。 否则,仅仅口说信主,所行却与主的教导相悖,这就向主说谎了! 得救,乃是活在一个新关系里。 好比从前在旧关系中,罪人的结局是死,因为“死的毒钩就是罪……”(参考哥林多前书15章56节)。 但在新关系里,我们都从上帝得到公义,并有智慧去作对的事。 问你得救了吗? 这正
考验你是否仅仅得救,或已得着祂所预备的赏赐? 若你有把握得着祂的赏赐,就是得救了。 相反地,若没有把握得着那赏赐,最多也只是仅仅得救而已。 弄不好,还会变成敌基督也不一定。 愿我们都得救了,并且继续得那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