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你有恩典吗?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三十一章、你有恩典吗?

若没有农人撒种,即便有钱也吃不到米;若没有上帝赐下成长的条件,即便有农人耕耘,也长不出稻穗来。 在饮食方面,我们能视农人和上帝为我们的施恩者,这就是我们的恩典。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有无恩典”的问题。

你们知道恩典是什么吗? 按字典的解释是“帝王给予臣民的恩惠。” 换言之,这份礼物受赠者本身原不配,但却因格外受恩而得到。 譬如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所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中谁能得到远方亲人的消息,就如同获致恩典。 又如,有人送非洲孤儿一只非常好的手表,作为生日礼物,这也是恩典。

恩典不是用“手段”获取的,而是别人付了代价,让受赠者平白得到的礼物。 好比以前我去探访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每个月为他讲解圣经。 这位老先生平时除了菲佣之外,真的少有对象可谈话。 我把他当朋友,定期与他分享。 但我并不是因钟点费去的,若是,那只是在进行交易,其中也不会有我“主动关心”的恩典。

主动关心,用另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怜悯”。 怜悯是看对方有需要而主动付出的恩情,这与利益交换不同。 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却买不到别人发自内心的怜悯。 怜悯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该以世俗利益的眼光来作交换。 然而恩典有时却让人误解,以为既是免费的,就认定没有价值。

正如英文有两个字priceless和worthless,两者都可解释成“无价”,但前者价值非凡,后者毫无价值。 我们对恩典也常误以为那是worthless,好比,每次我去探访这位老先生,来回要花三个小时。 在别人看来,这可说是毫无价值(worthless),但我却以为那是价值非凡的(priceless)。

若我们自认是有价值的人,所作的每件事就有价值。

Priceless和worthless差别在于施予者内心的价值戚,而价值感关系到他的自我认同。 若我们自认是“有价值的人”,所作的每件事就会有价值;反之,若我们自认是没有价值的人,所作的也会没有价值。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当他甘心付出自己,让对方得到盆处时,就是给人恩典。 只是这份恩典,从他人看来,不一定觉得有价值。 好比多年前我成为父亲,养育你们时,你们不一定知道我所付出的辛劳。 但若要等到你们完全明白这是有价值的,我才作,你们早已饿扁了。 我的意思是,恩典存于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其中只要施恩者认定是有价值就行。

“你有恩典吗?” 问这句话像问你们,有没有一位施恩者一样。 好比李绅在(悯农)一诗里这么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别人可以说:“这些米是我种的,食物都是我辛苦换来的,不必感谢上帝,”是的,他说得没错。 但我们和他不同,我们既是会感恩的人,就明白在我们之上是有施恩者的。 只要我们拥有一点观念,便不难推敲——若没有农人撒种,即便有钱也吃不到米;若没有上帝赐下成长的条件,即便有农人耕耘,也长不出稻穗来。 在饮食方面,我们能视农人及上帝为我们的施恩者,这就是我们的恩典。

台湾谚语有一句话说:“双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人从出生到成为父母的时间并不短,但还没作父母前,难道父母的恩情不在吗? 不,一直都在,只是我们不易察觉而已。 换言之,施恩者常眷顾人,但受恩者却不一定知道。 所以古人才会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目的就是劝诫人要及时行孝,否则等父母辞世之后,要感恩就来不及了。

受恩者怎能察觉施恩者的存在? 最快的方法就是赶紧“生产”所得到的礼物,“生产”也可说是复制或模仿。 比方说,父母用牛奶喂我们长大,牛奶就是我们的礼物。 倘若你也如法复制这礼物,买一罐奶粉喂饮初生的婴孩,会发现对方不一定喝。 他一旦拒绝,就否定了你的恩典。 但你与孩子之间确实是有恩典的存在,怎有恩典遭闲置的可能呢?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复制恩典上。 此时,对方若也复制你的行为,照样去买牛奶给另一个婴孩喝,他就会像你一样珍惜从你而来的恩典了。

现在你们还小,还未当父母,并不会去买奶粉喂饮婴孩。 若是如此,你们可能已习于忽视父母的恩情很久了。 此时要学习付出,才能改变现况。 虽然不是每次付出别人都会接受,但当你受拒时,才更懂得什么叫体恤。 有了体恤的心,往后你的言行举止才会更谦卑和细腻。 这是唤醒自己发现恩典的必要条件。

有了体恤的心,言行举止会更谦卑和细腻。

哥林多后书8章9节写着:“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主耶稣的恩典,从富足变成贫穷,指的是祂从生到死,从荣华到卑微的舍己过程。 耶稣舍己的目的乃是为了每个罪人。 现在暂且不论我们是不是罪人,但实际去仿效耶稣所作的,你就明白为一个罪人舍己有多困难,更何况别人还不见得接受他的舍己行为。 从此,遭“拒绝”时,我们就知道以前拒绝上帝时,我们的罪亦何等地大! 一个拒绝主恩的人,也间接证明他真的需要上帝的恩典。

虽然受恩者下太明白施恩者为何,但只要施恩者认知有价值,并及时去行就可以。 换言之,若你想要这份恩典,就赶快去复制耶稣的恩典,不要疑惑。 虽然我们不用牺牲到死,但只要愿意尝试付出,耶稣的恩典便将默默降临在我们身上。

愿你们都明白上帝的恩典,并珍惜自己成为使人得到恩典的导管。

祝 真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恩典与价值有其相似的一面。 譬如有人看恩典是免费的,就视之为worthless(毫无价值的)。 但真是如此吗? 不,那是别人有价的付出,在付出者身上,他知道这是priceless(无价的)。

好比我们用惯了上帝所赐的阳光、空气、水分,会以为这些太平凡了,而觉得是worthless,但想想,若到一个缺乏这些生存因素的地方,好比在矿坑底下三天三夜,他的想法就不同了。 在那里,谁能复制阳光、空气和水呢? 若能,他就是恩典的化身了。

免费和不用付代价,两者有些不同。 前者指别人为他付了代价,后者则是他没为别人付代价。 从享受别人所付出的辛劳,到为别人付出是一段蛮长的路,但这却是使人发现priceless和worthless的差别所在。 因此尽力去付出,从而体会其间的不同,将帮助我们更明白何谓恩典。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第三十一章、你有恩典吗? 若没有农人撒种,即便有钱也吃不到米;若没有上帝赐下成长的条件,即便有农人耕耘,也长不出稻穗来。 在饮食方面,我们能视农人和上帝为我们的施恩者,这就是我们的恩典。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有无恩典”的问题。 你们知道恩典是什么吗? 按字典的解释是“帝王给予臣民的恩惠。” 换言之,这份礼物受赠者本身原不配,但却因格外受恩而得到。 譬如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所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中谁能得到远方亲人的消息,就如同获致恩典。 又如,有人送非洲孤儿一只非常好的手表,作为生日礼物,这也是恩典。 恩典不是用“手段”获取的,而是别人付了代价,让受赠者平白得到的礼物。 好比以前我去探访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每个月为他讲解圣经。 这位老先生平时除了菲佣之外,真的少有对象可谈话。 我把他当朋友,定期与他分享。 但我并不是因钟点费去的,若是,那只是在进行交易,其中也不会有我“主动关心”的恩典。 主动关心,用另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怜悯”。 怜悯是看对方有需要而主动付出的恩情,这与利益交换不同。 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却买不到别人发自内心的怜
悯。 怜悯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该以世俗利益的眼光来作交换。 然而恩典有时却让人误解,以为既是免费的,就认定没有价值。 正如英文有两个字priceless和worthless,两者都可解释成“无价”,但前者价值非凡,后者毫无价值。 我们对恩典也常误以为那是worthless,好比,每次我去探访这位老先生,来回要花三个小时。 在别人看来,这可说是毫无价值(worthless),但我却以为那是价值非凡的(priceless)。 若我们自认是有价值的人,所作的每件事就有价值。 Priceless和worthless差别在于施予者内心的价值戚,而价值感关系到他的自我认同。 若我们自认是“有价值的人”,所作的每件事就会有价值;反之,若我们自认是没有价值的人,所作的也会没有价值。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当他甘心付出自己,让对方得到盆处时,就是给人恩典。 只是这份恩典,从他人看来,不一定觉得有价值。 好比多年前我成为父亲,养育你们时,你们不一定知道我所付出的辛劳。 但若要等到你们完全明白这是有价值的,我才作,你们早已饿扁了。 我的意思是,恩典存于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其中只要施恩者认定是有
价值就行。 “你有恩典吗?” 问这句话像问你们,有没有一位施恩者一样。 好比李绅在(悯农)一诗里这么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别人可以说:“这些米是我种的,食物都是我辛苦换来的,不必感谢上帝,”是的,他说得没错。 但我们和他不同,我们既是会感恩的人,就明白在我们之上是有施恩者的。 只要我们拥有一点观念,便不难推敲——若没有农人撒种,即便有钱也吃不到米;若没有上帝赐下成长的条件,即便有农人耕耘,也长不出稻穗来。 在饮食方面,我们能视农人及上帝为我们的施恩者,这就是我们的恩典。 台湾谚语有一句话说:“双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人从出生到成为父母的时间并不短,但还没作父母前,难道父母的恩情不在吗? 不,一直都在,只是我们不易察觉而已。 换言之,施恩者常眷顾人,但受恩者却不一定知道。 所以古人才会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目的就是劝诫人要及时行孝,否则等父母辞世之后,要感恩就来不及了。 受恩者怎能察觉施恩者的存在? 最快的方法就是赶紧“生产”所得到的礼物,“生产”也可说是复制或模仿。 比方说,父母用牛奶喂我们长大,牛奶就是我们的礼物。 倘若你也如法复
制这礼物,买一罐奶粉喂饮初生的婴孩,会发现对方不一定喝。 他一旦拒绝,就否定了你的恩典。 但你与孩子之间确实是有恩典的存在,怎有恩典遭闲置的可能呢?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复制恩典上。 此时,对方若也复制你的行为,照样去买牛奶给另一个婴孩喝,他就会像你一样珍惜从你而来的恩典了。 现在你们还小,还未当父母,并不会去买奶粉喂饮婴孩。 若是如此,你们可能已习于忽视父母的恩情很久了。 此时要学习付出,才能改变现况。 虽然不是每次付出别人都会接受,但当你受拒时,才更懂得什么叫体恤。 有了体恤的心,往后你的言行举止才会更谦卑和细腻。 这是唤醒自己发现恩典的必要条件。 有了体恤的心,言行举止会更谦卑和细腻。 哥林多后书8章9节写着:“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主耶稣的恩典,从富足变成贫穷,指的是祂从生到死,从荣华到卑微的舍己过程。 耶稣舍己的目的乃是为了每个罪人。 现在暂且不论我们是不是罪人,但实际去仿效耶稣所作的,你就明白为一个罪人舍己有多困难,更何况别人还不见得接受他的舍己行为。 从此,遭“拒绝”时,我们就知道以前拒绝上帝时,我
们的罪亦何等地大! 一个拒绝主恩的人,也间接证明他真的需要上帝的恩典。 虽然受恩者下太明白施恩者为何,但只要施恩者认知有价值,并及时去行就可以。 换言之,若你想要这份恩典,就赶快去复制耶稣的恩典,不要疑惑。 虽然我们不用牺牲到死,但只要愿意尝试付出,耶稣的恩典便将默默降临在我们身上。 愿你们都明白上帝的恩典,并珍惜自己成为使人得到恩典的导管。 祝 真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恩典与价值有其相似的一面。 譬如有人看恩典是免费的,就视之为worthless(毫无价值的)。 但真是如此吗? 不,那是别人有价的付出,在付出者身上,他知道这是priceless(无价的)。 好比我们用惯了上帝所赐的阳光、空气、水分,会以为这些太平凡了,而觉得是worthless,但想想,若到一个缺乏这些生存因素的地方,好比在矿坑底下三天三夜,他的想法就不同了。 在那里,谁能复制阳光、空气和水呢? 若能,他就是恩典的化身了。 免费和不用付代价,两者有些不同。 前者指别人为他付了代价,后者则是他没为别人付代价。 从享受别人所付出的辛劳,到为别人付出是一段蛮长的路,但这却是使人发现priceles
s和worthless的差别所在。 因此尽力去付出,从而体会其间的不同,将帮助我们更明白何谓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