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2)旧约神学导论

慕迪神学手册 by 殷保罗

(2)

旧约神学导论

研究旧约神学是一件艰巨而繁复的工作,旧约学者对于所应探取的方向,一直都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章「旧约神学的方法学」一段,会向读者介绍各种的探讨方法。研读旧约,可按照特定的题目进行,如神、罪、救恩等等,但这些不过是旧约有限的系统神学式研究。因为旧约所包含的时期广阔,如能对不同时期中,对神启示自己的方式加以研究,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可以按照大纲,研究在每个时期中的重要教义〔正如李曼(ChesterLehman)所作的〕——不过这种研究方式虽然有益,却未能作综合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按照凯撒珥在他作品中所介绍的方法,在不同的时代中,找出共同的主题。这可帮助我们看见旧约呻学的统一性。

最好的方法,似乎是以「国度」(kingdom)的主题来看旧约的统一性,这主题贯串整部旧约——律法、先知书和圣卷。神在整个旧约时代,透过不同的中保(mediators),去实现他的国度;神指派人作领袖,他借着人去启示他的旨意和他自己。神的国度最终实现的形式,就是由耶稣基督作主的千禧年;千禧年正是旧约一直所盼望要出现的。

由导论看,旧约神学不断展现出神的启示。旧约神学是根据旧约经文来作的研究,而旧约神学的主题,应该是环绕着神权国度。

旧约神学的历史

早期发展

历史上并没有显示前人曾对旧约或新约有组织、有系统地做过圣经神学的研究。最早的研究者可算是爱任纽(Irenaeus,约主后130至200年),爱任纽认为神的启示是渐进式(progressiverevelation)的;以后,奥古斯丁(Augustine,主后354至430年)提出神启示的五千历史时期;在宗教改革时期,教义的探讨主要是救恩论方面,那时期并没有将圣经神学发展为一门学科。

十九世纪时期

现代圣经神学研究的开始,可以追溯至加伯勒尔(JohnPhilipGabler),他描述圣经神学是「将圣经作为历史事实的宗教观念,以区别不同时期不同的题目,以及发展这些观念的不同时期」。加伯勒尔否定超自然,而第一本保守派著作的诞生,要等到亨斯登伯(E.WHengstenberg)的《旧约基督论》(ChristologyoftheOldTestament,1829至1835年)。较早时,鲍尔(GeorgLorenzBauer,1755至1806年)也出版了第一本旧约神学著作,他将旧约神学分成神论、人论和基督论三部分。以后很多旧约神学的著作,都跟随这种分类方式,其中包括奥勒尔(GustaveFriedrichOehler)在1873至74年的巨著。

宗教历史学派

宗教历史学派跟随十九世纪的风气。这学派建基于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将之应用在他们的宗教理论上。希伯来人的信仰,不是一个独特的宗教,而是和其他宗教有关系的,因为这些皆由一个源头而出,诸如基督教,犹太教、佛教、印度教等,都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他们看旧约不是一个神圣的启示,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旧约神学从宗教历史学派承受了威尔浩生(Wellhausen)的理论,否认旧约的一致性,将旧约书卷归于不同的作者,在一段时期内写成,于是,旧约「便降格成为分散时期中一堆堆的素材,包含的只是以色列人的宗教回应,正如异教著作一样」。

救恩历史学派(Salvation-HistorySchool)

救恩史(Heilsgeschichete)学派着重神在历史上的作为,以此回应人文主义的圣经研究方法。荷夫曼(J.C.KvonHoffman)及其他神学家对旧约加以研究,并且发现救恩是渐进式的发展;他们所着重的是基督第一次来世的工作,及基督再来的终极工作;这学派有长处,也有缺点,长处就是它回到神圣的启示里,弱点就是它否定圣经的默示(这学派接受圣经高等批评字(highercriticism)对圣经的观点〕。它对二十世纪的影响确实不小。

新正统学派(Neo-Orthdoxy)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旧约神学的研究出现转折,原因如下:「(I)人对自然主义的进化观失去信心;(Ⅱ)人对当时一种流行的信念作出反应,这种信念就是:历史真理可从纯粹的科学的『客观性』(objectivity)获得;而且这种客观性是可及的;(Ⅲ)当时的趋向是回到辩证式(新正统)神学启示的观念上。」二十世纪初期,旧约神学家的著作都反映出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反动,及对新正统主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接受。肯尼格(Konig)的旧约神学反对威尔浩生(Wellhausen)的理论,但肯尼格也有其他缺点。艾斯斐德(Eissfeldt)跟随历史学者的思想,否定神的作为,但他强调神学家与神相遇(encounter)时信心的主观本质。艾殊罗特(Eichrodt)也反对艾斯斐德的理论;他持守加伯勒尔(Gabler)的历史理论,但亦着重在研究上的主观本质。

新正统学派虽然普遍地对圣经采取较为严肃的态度,但它仍接受许多高等批评学的观点,包括否认完全字句默示论(verbalplenaryinspiration);此外,在新正统学派影响下的旧约神学著作,都强调对认识圣经的主观成分,而忽略了客观性一面。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二十世纪初期,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Seminary)是保守神学的领导阵营。这个学派产生了不少有关旧约的重要著作,主要有霍士(GeerhardusVos)的《圣经神学》(BiblicalTheology),其他的普林斯顿要人有格林(WilliamHenryGreen)、威尔信(RobertDickWilson)及华菲德(B.B.Warfield),他们都有巨大的贡献。较近期的阿里斯(O.TAllis),及韦斯敏德神学院(WestminsterSeminary)的杨以德(E.J.Young),都对旧约神学作过重要的研究。达拉斯神学院(DallasTheologicalSeminary)的来利(CharlesC.Ryrie),也写过一本重要的旧约神学著作《前千禧年信心的基础》(TheBasisofthePremillennialFaith),根据神对以色列无条件的约,来研究旧约的统一性。

旧约神学的方法学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旧约神学的研究方法,有广泛的发展。故此旧约神学方法学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以下是一些常被采用的方法。

教义教导法(TheDogmatic-DidacticMethod)

「教义」(dogmatic)这词是与教义神学及系统神学有关的,这方法直到1796年,最先由鲍尔(GeorgLorenzBauer)所采用;近期则由丹顿(R.CDenton)的神——人——救恩系统(God-man-salvationstructures)所使用。丹顿认为「旧约宗教最根本的基础是: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是耶和华的子民」。

起源进展法(TheGenetic-ProgressiveMethod)

这种方法是从旧约不同时期探讨神的启示,特别集中在神与挪亚,神与亚伯拉罕及神与摩西所立的约上。李曼(ChesterLehman)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是他从老师霍士(GeerhardusVos)所学得的。他说:「我们发现,神的启示最基本的分割,是神与人所立的几个圣约……我的计划,是按次序去逐一研究神借耶稣基督与挪亚、亚伯拉罕、摩西所立的约。从这些约所产生的教训,都与这几个圣约有关。」艾殊罗特(Eichrodt)也跟从这个基本原理(虽然他是属于下一个分类)。李曼亦接受奥勒尔(GustaveOehler)的看法,剑桥大学的革利民士(R.EClements)也属于这个分类。

横断法(TheCross-SectionMethod)

这种神学研究方法,是三十年代由艾殊罗特发展出来的。他认为圣约是旧约的中心主题,他所依赖的是旧约的历史性。他使用了一种方法,「在历史进程中找出横断面,发掘宗教系统内部的真面目」。并且由此发展他的神学。艾殊罗特所根据约的原则,发展出三个主要的神学课题:神和子民,神和世界及神和人,他并且根据这个来发展他的思想和系统。荷兰神字家华理臣(C.Vriezen)也根据一个相似的课题来建立他的论据,就是以「相交」(communion)作为旧约的中心课题。他们的着重点是根据旧约的统一性。凯撒珥(WalterKaiser,Jr)也认为旧约是根据「应许」而统一起来的,每位旧约的作者,都有意地以这个为着眼点。

主题法(TheTopicalMethod)

麦根时(JohnLMckenzie)发展出一种旧约神学,是可以离开新约的研究。他与其他神学家不同;其他人所采取的路向,是找出两约之间的关系,但麦根时的著作则视新约不存在,他赞同哈纳克(Harnack)及布特曼(Bultmann)的看法。这两位神学家似乎都认为旧约不是一本基督教的书籍。麦根时是环绕以色列对耶和华的经验,来发展他的旧约神学,他认为不是每种经验都有同等价值,他在确定自己的研究题材和内容的时候,显得非常仔细,但他强调「总体的经验」(totalityoftheexperience)是最重要的。其他可以归在这个类别下的神学著作有霍华尔(GerorgFohrer)的《旧约的基本神学结构》(BasicTheologicalStruturesoftheOldTestament),及司马理(W.Zimmerli)的《旧约神学纲要》(OldTestamentTheologyinOutline)。

历史语言学法(DiachronicMethod)

拉得(G.vonRad)写了两巨册的《旧约神学》(OldTestamentTheology),当中提到旧约的神学,必须「重述」(re-tell)以色列民对旧约的信息(kerygma)和确认。以色列民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但他所指的不是事实性(factual)的历史,而是「解释性」(interpretive)的历史。这种「重述」不是在信念的陈述,而是以「一种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对神关系的觉醒(awareness)」。拉得没有为旧约神学找出一个中心主题,他只是「陈述旧约的内容」。

传统形成法(Formation-of-TraditionMethod)

革斯(HartmutGese)发展出一种旧约神学,这种神学「必须明白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所以不需理会所谓基督徒或犹太人的旧约神学,但这种旧约神学应按照旧约传统的形成来理解。」他看见旧约和新约之间的关系和统一性,所以他说,新约「带出了旧约……并且成为旧约的总结。」我们可在新约和旧约的「传统进程」(traditionprocess)中发现两约之间的统一性,新约可视为旧约的总结。照此看来,革斯和拉得一样,他们都认为研究旧约不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中心点。但司徒马齐(PeterStuhlmacher,是传统形成法学派的成员)认为要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在基督里称义的福音」。

主题辩证法(TheThematic-DialecticalMethod)

布鲁克曼(WBrueggemann)清楚看见旧约神学方法学的困局,他引用了特理恩(Terrien)、威斯特曼(Westermann)及韩信(Hanson)三位学者的著作,提出了一个主题及辩证的关系(thematicanddialecticalrelationship)。这几位学者,每位都使用了一种辩证系统(那是一种思考过程,以寻求化解对立观念的冲突)。举例说,特理恩认为神存在的真实性,是圣经的中心信念,其他一切都是依附于这个信念而产生的,这个信念也能将旧约和新约连贯起来。特理恩的辩证法,是道德性/美学性(ethical/aesthetic)的。「辩证法的『道德』层次,反映在历史——圣约中,『美学』的层次则反映在智慧书和诗篇等书卷里。」

新圣经神学法(NewBiblicalTheologyMeihod)

查尔德斯(BrevardChilds)称这种方法为「新圣经神学法」,那是离开了历史批判方法(historical-criticalmethod,这方法高举人的理性作为至高权威,视圣经与其他书籍无异)层面的神学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旧约神学为基础。他提出要放弃历史批判法(排除宗教历史学派),建议为新约教会订立正典,并且提出要以圣经作为旧约神学的正确研究方法。

旧约正典复合神学(MultiplexCanonicalOldTestamentTheology)

哈素尔(Hasel)提出了一些研究旧约神学的重点。(Ⅰ)旧约神学应该是旧约正典的圣经神学,这是有异干以色列历史和宗教意识的。(Ⅱ)哈素尔反对在旧约神学中找出一个中心概念,但他「为个别旧约书卷的最后形式作概括的注解及诠释;这些经卷著作本身,各自有其主题、要旨、概念,并且反映出彼此间的相连」。(Ⅲ)根据复台(multiplex)方法,我们可以接纳将个别书卷分类,各自存在,互相排列,并各有不同着重点。(Ⅳ)根据旧约书卷成书日期的先后次序来作研究。(V)提供旧约的纵面主题,而这些主题是从不同书卷或书组的神学中产生出来。(Ⅵ)研究不同的纵面主题,从而发掘它们彼此间的关系。(Ⅶ)旧约神学应被视为一个更广的分类,与新约并存,而且与新约有关系。

以「应许」为主题(“Promise”astheTheme)

著名福音派旧约神学家凯撒珥(WalterKaiser)的方向,是以「应许」为主题,发掘旧约的统一性。凯撒珥所发展的旧约神学,是根据经文的注释(exegesis),并采用亚伯拉罕之约中的应许(创十二1至3)。在这应许中,神为自己分别出一个特别的子民,这从「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话可以看出来。这句话在整本旧约,曾经被(全部或部分)引用过125次。按这主题,以色列民在摩西时代成为神的子民;在大卫时代得着弥赛亚的应许;在先知时代得着将来国度的应许。

以「神的计划」为主题(“God’sDesign”astheTheme)

另外一个福音派神学所用的方法是确认「神的计划是明白旧约的要点」。马登士(Martens)以出埃及记五章22节至六章8节的注释,来建立他的论点,他对研究旧约的方法提出四个基本结论:(Ⅰ)「耶和华对他子民原初的计划是拯救」;(Ⅱ)「耶和华的计划是建造一个属神的社群」;(Ⅲ)「耶和华的心意是与他的子民建立一种恒久的关系」;(Ⅳ)「耶和华的心意,是让他的子民过美好的生活。」

旧的神学须具备的条件

研究旧约神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要素。(Ⅰ)若中肯地处理经文,首先需要有关于圣经默示的教义。要是我们只单从人的理性去批判经文,就不能真正察究经文的含义。(Ⅱ)研究旧约神学必须包括经文注释(exegesis)的研究,也必须正确地应用释经学原理(hermeneuticalprinciples),让经文亲自对读者说话。这种方法是归纳法研究(inductivestudy),而不是演绎法研究(deductivestudy。(Ⅲ)旧约神学是建立在渐进式启示(progressiverevelation)的基础上,旧约神学是借着注释学的研究,发掘神在历史中的启示进程。(Ⅳ)旧约神学是研究不同时代的神学,特别是关于神向他的诸位中保所立的圣约,让人知道他怎样在圣经历史上启示自己。(V)旧约神学肯定圣经的统一性,就是说,关于神自己的启示,是反映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叫神自己得着荣耀,这个统一性可见于国度的观念上。

神国度的概念,正好反映出旧约的统一性和具有中心(主题)概念。这个主题,从创世记一开始直至先知书的结尾,都可以发现,圣经说明神借着诸位中保在地上传递他的旨意。

从创世记开始,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神都是透过中保,管治他在地上的国度;亚当是神在地上国度的第一位中保,弥赛亚是最后一位中保。

由太初开始,神对人的心意是一样的,就是让人管理他的世界,人是地球之主。但是,人堕落了,神的工作就是要恢复人作世界之主的地位,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统治方式,将会是弥赛亚的国度。

国度:旧约神学的连系性主题

(一些重点)

中保

中保的管治

亚当

作为中保去实现神权国度对受造物的统治;人需要顺从神,管治自然和动物。

挪亚

作为中保实现神权国度公义的管治;挪亚设立死刑,以保障生存的公平。

亚伯拉罕

1.作为一国之父;神借着这个国家,将有一天向世界施行他的管治。

2.接受了亚伯拉罕之约,此约应许:(a)土地;(b)后裔;(c)神气。

摩西及以色列

1.神的旨意在摩西律法中显明。神是君王;以色列是子民;摩西律法是

神权国度的宪法。

2.以色列借着摩西的律法向万国作中保,实现神的真理。

大卫

1.大卫在大卫时代(约主前1010至970年)作为中保,实现神在地上的管治。

2.接受大卫之约,此约预告弥赛亚国度的来临。此约应许了:(a)有一个朝代;(b)有一个国度;(c)有一个宝座;(d)有一个永恒的统治者。

先知

1.当君王走错路,神会兴起先知作他的神权国度的中保。

2.先知的信息分为两方面:(a)先知劝勉百姓,要在神权国度中遵从摩托车西的律法;(b)先知说预言,提到国度最后出现的形式:弥赛亚在千禧年的统治。

3.以寒亚在异象中看见的,是一个受苦的弥寒亚,这是将来弥赛亚统治的国度的基础。

4.耶利米宣告新约的设立──这背后约是神将来赐福以色列人的依据,同时预告了以色列民在将来的国度中,是一个新的子民。

5.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将来国度中复兴的敬拜。

6.但以理看见弥赛亚摧毁了的确的确所有地上的国度,设立千禧年国度。

旧约所立的约,都是无条件的,这一点十分重要,让我们看到旧约神学的中心(主题)是「国度」。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创十二1至3),神呼召了一个人,并且借着他完成救赎,赐福予人。在巴勒斯坦之约(申三十),作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以色列人,蒙应许得到那地,并且在那地上,得到神的赐福;可是,福气必须等到最后,借着弥赛亚才能临到,弥赛亚就是亚伯拉罕和大卫王的后裔(撒下七12至16;太一1);除此以外、福气也能借着新约所应许重生的人而获得(耶三十一31至34)。

这四个约是旧约神学的基础,神要借此救赎和赐福他的百姓。下图说明这些约的关系和重点:

旧约神学的重点

旧约神学可归纳在「国度」这个主题中。从历史的起头,神一直透过他所指派的中保来成就他的工作,他们在整个旧约时期,管治他的中保国度(mediatorialkingdom)。这些管治,可以作为最后实现的中保国度的预告:就是在弥赛亚管治下的千禧年国度。旧约中的约由于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正好用来说明将来千禧年国度的情况。神借着亚伯拉罕之约,开始与一个特别的民族交往,这个民族就是以色列人,神应许他们得着土地,得着后代,弥赛亚会从他们的后代而生;他们并且要成为一个民族,让神管治,得着属灵的福气,和罪的赦免。整个旧约后期的著作,记录了神怎样对待以色列,让他们得着属灵的福气,作为神的代表,赐福予世界万族。

以色列人也得着一个有条件的摩西之约,这约彰显了神的圣洁和神的准则。要与圣洁的神相交,必须达到神圣洁的标准。所须的途径就是赦免——这是新约的应许(耶三十一1至10),先知书更进一步对此详加说明。以赛亚书和撒迦利亚书所作的描述,不但是一位掌权的弥赛亚,而且是一位受苦的弥赛亚,神借着这位弥赛亚施行赦免。不少的先知书,都详细描述末后的高峰期;那时,弥赛亚再临,以色列人悔改,他们得着赦免、复兴,得着所应许的土地(申三十1至10),世上万国都要得着福气。在神的计划里,他对待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方法,都是要赐给他们福气。旧约一再重复一个主题,就是人类不断犯罪,但神仍要恢复给予人类的恩典。

神应许大卫,他要借着他的儿子(基督),创设这个将来的国度(撒下七12至16)。神的伟大应许是要叫大卫知道,他的朝代借着弥赛亚的降临,永不衰败;而弥赛亚国度的统治,也永不止息,直到永远。

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撒迦利亚书说得很好:这是为了神的圣洁。神的目的,是要收纳罪人,与他恢复相交,让他的名字得着荣耀。神是圣洁的,所以与他沟通的人也必须圣洁。有一天,神要在一个更新的世界,在他的圣洁中,接受一群更新的子民敬拜他,那就是千禧年国度。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2) 旧约神学导论 研究旧约神学是一件艰巨而繁复的工作,旧约学者对于所应探取的方向,一直都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章「旧约神学的方法学」一段,会向读者介绍各种的探讨方法。研读旧约,可按照特定的题目进行,如神、罪、救恩等等,但这些不过是旧约有限的系统神学式研究。因为旧约所包含的时期广阔,如能对不同时期中,对神启示自己的方式加以研究,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可以按照大纲,研究在每个时期中的重要教义〔正如李曼(ChesterLehman)所作的〕——不过这种研究方式虽然有益,却未能作综合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按照凯撒珥在他作品中所介绍的方法,在不同的时代中,找出共同的主题。这可帮助我们看见旧约呻学的统一性。 最好的方法,似乎是以「国度」(kingdom)的主题来看旧约的统一性,这主题贯串整部旧约——律法、先知书和圣卷。神在整个旧约时代,透过不同的中保(mediators),去实现他的国度;神指派人作领袖,他借着人去启示他的旨意和他自己。神的国度最终实现的形式,就是由耶稣基督作主的千禧年;千禧年正是旧约一直所盼望要出现的。 由导论看,旧约神学不断展现出神的启示。旧约神学是根据旧约经文来作的研究,
而旧约神学的主题,应该是环绕着神权国度。 旧约神学的历史 早期发展 历史上并没有显示前人曾对旧约或新约有组织、有系统地做过圣经神学的研究。最早的研究者可算是爱任纽(Irenaeus,约主后130至200年),爱任纽认为神的启示是渐进式(progressiverevelation)的;以后,奥古斯丁(Augustine,主后354至430年)提出神启示的五千历史时期;在宗教改革时期,教义的探讨主要是救恩论方面,那时期并没有将圣经神学发展为一门学科。 十九世纪时期 现代圣经神学研究的开始,可以追溯至加伯勒尔(JohnPhilipGabler),他描述圣经神学是「将圣经作为历史事实的宗教观念,以区别不同时期不同的题目,以及发展这些观念的不同时期」。加伯勒尔否定超自然,而第一本保守派著作的诞生,要等到亨斯登伯(E.WHengstenberg)的《旧约基督论》(ChristologyoftheOldTestament,1829至1835年)。较早时,鲍尔(GeorgLorenzBauer,1755至1806年)也出版了第一本旧约神学著作,他将旧约神学分成神论、人论和基督论三部分。以后很
多旧约神学的著作,都跟随这种分类方式,其中包括奥勒尔(GustaveFriedrichOehler)在1873至74年的巨著。 宗教历史学派 宗教历史学派跟随十九世纪的风气。这学派建基于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将之应用在他们的宗教理论上。希伯来人的信仰,不是一个独特的宗教,而是和其他宗教有关系的,因为这些皆由一个源头而出,诸如基督教,犹太教、佛教、印度教等,都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他们看旧约不是一个神圣的启示,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旧约神学从宗教历史学派承受了威尔浩生(Wellhausen)的理论,否认旧约的一致性,将旧约书卷归于不同的作者,在一段时期内写成,于是,旧约「便降格成为分散时期中一堆堆的素材,包含的只是以色列人的宗教回应,正如异教著作一样」。 救恩历史学派(Salvation-HistorySchool) 救恩史(Heilsgeschichete)学派着重神在历史上的作为,以此回应人文主义的圣经研究方法。荷夫曼(J.C.KvonHoffman)及其他神学家对旧约加以研究,并且发现救恩是渐进式的发展;他们所着重的是基督第一次来世的工作,及基督再来的终极工作;这
学派有长处,也有缺点,长处就是它回到神圣的启示里,弱点就是它否定圣经的默示(这学派接受圣经高等批评字(highercriticism)对圣经的观点〕。它对二十世纪的影响确实不小。 新正统学派(Neo-Orthdoxy)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旧约神学的研究出现转折,原因如下:「(I)人对自然主义的进化观失去信心;(Ⅱ)人对当时一种流行的信念作出反应,这种信念就是:历史真理可从纯粹的科学的『客观性』(objectivity)获得;而且这种客观性是可及的;(Ⅲ)当时的趋向是回到辩证式(新正统)神学启示的观念上。」二十世纪初期,旧约神学家的著作都反映出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反动,及对新正统主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接受。肯尼格(Konig)的旧约神学反对威尔浩生(Wellhausen)的理论,但肯尼格也有其他缺点。艾斯斐德(Eissfeldt)跟随历史学者的思想,否定神的作为,但他强调神学家与神相遇(encounter)时信心的主观本质。艾殊罗特(Eichrodt)也反对艾斯斐德的理论;他持守加伯勒尔(Gabler)的历史理论,但亦着重在研究上的主观本质。 新正统学派虽然普遍地
对圣经采取较为严肃的态度,但它仍接受许多高等批评学的观点,包括否认完全字句默示论(verbalplenaryinspiration);此外,在新正统学派影响下的旧约神学著作,都强调对认识圣经的主观成分,而忽略了客观性一面。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二十世纪初期,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Seminary)是保守神学的领导阵营。这个学派产生了不少有关旧约的重要著作,主要有霍士(GeerhardusVos)的《圣经神学》(BiblicalTheology),其他的普林斯顿要人有格林(WilliamHenryGreen)、威尔信(RobertDickWilson)及华菲德(B.B.Warfield),他们都有巨大的贡献。较近期的阿里斯(O.TAllis),及韦斯敏德神学院(WestminsterSeminary)的杨以德(E.J.Young),都对旧约神学作过重要的研究。达拉斯神学院(DallasTheologicalSeminary)的来利(CharlesC.Ryrie),也写过一本重要的旧约神学著作《前千禧年信心的基础》(TheBasisofthePremill
ennialFaith),根据神对以色列无条件的约,来研究旧约的统一性。 旧约神学的方法学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旧约神学的研究方法,有广泛的发展。故此旧约神学方法学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以下是一些常被采用的方法。 教义教导法(TheDogmatic-DidacticMethod) 「教义」(dogmatic)这词是与教义神学及系统神学有关的,这方法直到1796年,最先由鲍尔(GeorgLorenzBauer)所采用;近期则由丹顿(R.CDenton)的神——人——救恩系统(God-man-salvationstructures)所使用。丹顿认为「旧约宗教最根本的基础是: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是耶和华的子民」。 起源进展法(TheGenetic-ProgressiveMethod) 这种方法是从旧约不同时期探讨神的启示,特别集中在神与挪亚,神与亚伯拉罕及神与摩西所立的约上。李曼(ChesterLehman)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是他从老师霍士(GeerhardusVos)所学得的。他说:「我们发现,神的启示最基本的分割,是神与人所立的几个圣约……我的计划,是按次序去逐一研究神借耶
稣基督与挪亚、亚伯拉罕、摩西所立的约。从这些约所产生的教训,都与这几个圣约有关。」艾殊罗特(Eichrodt)也跟从这个基本原理(虽然他是属于下一个分类)。李曼亦接受奥勒尔(GustaveOehler)的看法,剑桥大学的革利民士(R.EClements)也属于这个分类。 横断法(TheCross-SectionMethod) 这种神学研究方法,是三十年代由艾殊罗特发展出来的。他认为圣约是旧约的中心主题,他所依赖的是旧约的历史性。他使用了一种方法,「在历史进程中找出横断面,发掘宗教系统内部的真面目」。并且由此发展他的神学。艾殊罗特所根据约的原则,发展出三个主要的神学课题:神和子民,神和世界及神和人,他并且根据这个来发展他的思想和系统。荷兰神字家华理臣(C.Vriezen)也根据一个相似的课题来建立他的论据,就是以「相交」(communion)作为旧约的中心课题。他们的着重点是根据旧约的统一性。凯撒珥(WalterKaiser,Jr)也认为旧约是根据「应许」而统一起来的,每位旧约的作者,都有意地以这个为着眼点。 主题法(TheTopicalMethod) 麦根时(JohnLMcke
nzie)发展出一种旧约神学,是可以离开新约的研究。他与其他神学家不同;其他人所采取的路向,是找出两约之间的关系,但麦根时的著作则视新约不存在,他赞同哈纳克(Harnack)及布特曼(Bultmann)的看法。这两位神学家似乎都认为旧约不是一本基督教的书籍。麦根时是环绕以色列对耶和华的经验,来发展他的旧约神学,他认为不是每种经验都有同等价值,他在确定自己的研究题材和内容的时候,显得非常仔细,但他强调「总体的经验」(totalityoftheexperience)是最重要的。其他可以归在这个类别下的神学著作有霍华尔(GerorgFohrer)的《旧约的基本神学结构》(BasicTheologicalStruturesoftheOldTestament),及司马理(W.Zimmerli)的《旧约神学纲要》(OldTestamentTheologyinOutline)。 历史语言学法(DiachronicMethod) 拉得(G.vonRad)写了两巨册的《旧约神学》(OldTestamentTheology),当中提到旧约的神学,必须「重述」(re-tell)以色列民对旧约的信息(ke
rygma)和确认。以色列民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但他所指的不是事实性(factual)的历史,而是「解释性」(interpretive)的历史。这种「重述」不是在信念的陈述,而是以「一种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对神关系的觉醒(awareness)」。拉得没有为旧约神学找出一个中心主题,他只是「陈述旧约的内容」。 传统形成法(Formation-of-TraditionMethod) 革斯(HartmutGese)发展出一种旧约神学,这种神学「必须明白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所以不需理会所谓基督徒或犹太人的旧约神学,但这种旧约神学应按照旧约传统的形成来理解。」他看见旧约和新约之间的关系和统一性,所以他说,新约「带出了旧约……并且成为旧约的总结。」我们可在新约和旧约的「传统进程」(traditionprocess)中发现两约之间的统一性,新约可视为旧约的总结。照此看来,革斯和拉得一样,他们都认为研究旧约不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中心点。但司徒马齐(PeterStuhlmacher,是传统形成法学派的成员)认为要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在基督里称义的福音」。 主题辩证法(TheThematic
-DialecticalMethod) 布鲁克曼(WBrueggemann)清楚看见旧约神学方法学的困局,他引用了特理恩(Terrien)、威斯特曼(Westermann)及韩信(Hanson)三位学者的著作,提出了一个主题及辩证的关系(thematicanddialecticalrelationship)。这几位学者,每位都使用了一种辩证系统(那是一种思考过程,以寻求化解对立观念的冲突)。举例说,特理恩认为神存在的真实性,是圣经的中心信念,其他一切都是依附于这个信念而产生的,这个信念也能将旧约和新约连贯起来。特理恩的辩证法,是道德性/美学性(ethical/aesthetic)的。「辩证法的『道德』层次,反映在历史——圣约中,『美学』的层次则反映在智慧书和诗篇等书卷里。」 新圣经神学法(NewBiblicalTheologyMeihod) 查尔德斯(BrevardChilds)称这种方法为「新圣经神学法」,那是离开了历史批判方法(historical-criticalmethod,这方法高举人的理性作为至高权威,视圣经与其他书籍无异)层面的神学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以旧约神学为
基础。他提出要放弃历史批判法(排除宗教历史学派),建议为新约教会订立正典,并且提出要以圣经作为旧约神学的正确研究方法。 旧约正典复合神学(MultiplexCanonicalOldTestamentTheology) 哈素尔(Hasel)提出了一些研究旧约神学的重点。(Ⅰ)旧约神学应该是旧约正典的圣经神学,这是有异干以色列历史和宗教意识的。(Ⅱ)哈素尔反对在旧约神学中找出一个中心概念,但他「为个别旧约书卷的最后形式作概括的注解及诠释;这些经卷著作本身,各自有其主题、要旨、概念,并且反映出彼此间的相连」。(Ⅲ)根据复台(multiplex)方法,我们可以接纳将个别书卷分类,各自存在,互相排列,并各有不同着重点。(Ⅳ)根据旧约书卷成书日期的先后次序来作研究。(V)提供旧约的纵面主题,而这些主题是从不同书卷或书组的神学中产生出来。(Ⅵ)研究不同的纵面主题,从而发掘它们彼此间的关系。(Ⅶ)旧约神学应被视为一个更广的分类,与新约并存,而且与新约有关系。 以「应许」为主题(“Promise”astheTheme) 著名福音派旧约神学家凯撒珥(WalterKaiser)的方向,是以「应许」为
主题,发掘旧约的统一性。凯撒珥所发展的旧约神学,是根据经文的注释(exegesis),并采用亚伯拉罕之约中的应许(创十二1至3)。在这应许中,神为自己分别出一个特别的子民,这从「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话可以看出来。这句话在整本旧约,曾经被(全部或部分)引用过125次。按这主题,以色列民在摩西时代成为神的子民;在大卫时代得着弥赛亚的应许;在先知时代得着将来国度的应许。 以「神的计划」为主题(“God’sDesign”astheTheme) 另外一个福音派神学所用的方法是确认「神的计划是明白旧约的要点」。马登士(Martens)以出埃及记五章22节至六章8节的注释,来建立他的论点,他对研究旧约的方法提出四个基本结论:(Ⅰ)「耶和华对他子民原初的计划是拯救」;(Ⅱ)「耶和华的计划是建造一个属神的社群」;(Ⅲ)「耶和华的心意是与他的子民建立一种恒久的关系」;(Ⅳ)「耶和华的心意,是让他的子民过美好的生活。」 旧的神学须具备的条件 研究旧约神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要素。(Ⅰ)若中肯地处理经文,首先需要有关于圣经默示的教义。要是我们只单从人的理性去批判经文,就不能真正察究经
文的含义。(Ⅱ)研究旧约神学必须包括经文注释(exegesis)的研究,也必须正确地应用释经学原理(hermeneuticalprinciples),让经文亲自对读者说话。这种方法是归纳法研究(inductivestudy),而不是演绎法研究(deductivestudy。(Ⅲ)旧约神学是建立在渐进式启示(progressiverevelation)的基础上,旧约神学是借着注释学的研究,发掘神在历史中的启示进程。(Ⅳ)旧约神学是研究不同时代的神学,特别是关于神向他的诸位中保所立的圣约,让人知道他怎样在圣经历史上启示自己。(V)旧约神学肯定圣经的统一性,就是说,关于神自己的启示,是反映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叫神自己得着荣耀,这个统一性可见于国度的观念上。 神国度的概念,正好反映出旧约的统一性和具有中心(主题)概念。这个主题,从创世记一开始直至先知书的结尾,都可以发现,圣经说明神借着诸位中保在地上传递他的旨意。 从创世记开始,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神都是透过中保,管治他在地上的国度;亚当是神在地上国度的第一位中保,弥赛亚是最后一位中保。 由太初开始,神对人的心意是一样的,就是让人管理他的
世界,人是地球之主。但是,人堕落了,神的工作就是要恢复人作世界之主的地位,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统治方式,将会是弥赛亚的国度。 国度:旧约神学的连系性主题 (一些重点) 中保 中保的管治 亚当 作为中保去实现神权国度对受造物的统治;人需要顺从神,管治自然和动物。 挪亚 作为中保实现神权国度公义的管治;挪亚设立死刑,以保障生存的公平。 亚伯拉罕 1.作为一国之父;神借着这个国家,将有一天向世界施行他的管治。 2.接受了亚伯拉罕之约,此约应许:(a)土地;(b)后裔;(c)神气。 摩西及以色列 1.神的旨意在摩西律法中显明。神是君王;以色列是子民;摩西律法是 神权国度的宪法。 2.以色列借着摩西的律法向万国作中保,实现神的真理。 大卫 1.大卫在大卫时代(约主前1010至970年)作为中保,实现神在地上的管治。 2.接受大卫之约,此约预告弥赛亚国度的来临。此约应许了:(a)有一个朝代;(b)有一个国度;(c)有一个宝座;(d)有一个永恒的统治者。 先知 1.当君王走错路,神会兴起先知作他的神权国度的中保。 2.先知的信息分为两方面:(a)先知劝勉百姓,
要在神权国度中遵从摩托车西的律法;(b)先知说预言,提到国度最后出现的形式:弥赛亚在千禧年的统治。 3.以寒亚在异象中看见的,是一个受苦的弥寒亚,这是将来弥赛亚统治的国度的基础。 4.耶利米宣告新约的设立──这背后约是神将来赐福以色列人的依据,同时预告了以色列民在将来的国度中,是一个新的子民。 5.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将来国度中复兴的敬拜。 6.但以理看见弥赛亚摧毁了的确的确所有地上的国度,设立千禧年国度。 旧约所立的约,都是无条件的,这一点十分重要,让我们看到旧约神学的中心(主题)是「国度」。在亚伯拉罕之约中(创十二1至3),神呼召了一个人,并且借着他完成救赎,赐福予人。在巴勒斯坦之约(申三十),作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以色列人,蒙应许得到那地,并且在那地上,得到神的赐福;可是,福气必须等到最后,借着弥赛亚才能临到,弥赛亚就是亚伯拉罕和大卫王的后裔(撒下七12至16;太一1);除此以外、福气也能借着新约所应许重生的人而获得(耶三十一31至34)。 这四个约是旧约神学的基础,神要借此救赎和赐福他的百姓。下图说明这些约的关系和重点: 旧约神学的重点 旧约神学可归纳在「国度」这个主
题中。从历史的起头,神一直透过他所指派的中保来成就他的工作,他们在整个旧约时期,管治他的中保国度(mediatorialkingdom)。这些管治,可以作为最后实现的中保国度的预告:就是在弥赛亚管治下的千禧年国度。旧约中的约由于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正好用来说明将来千禧年国度的情况。神借着亚伯拉罕之约,开始与一个特别的民族交往,这个民族就是以色列人,神应许他们得着土地,得着后代,弥赛亚会从他们的后代而生;他们并且要成为一个民族,让神管治,得着属灵的福气,和罪的赦免。整个旧约后期的著作,记录了神怎样对待以色列,让他们得着属灵的福气,作为神的代表,赐福予世界万族。 以色列人也得着一个有条件的摩西之约,这约彰显了神的圣洁和神的准则。要与圣洁的神相交,必须达到神圣洁的标准。所须的途径就是赦免——这是新约的应许(耶三十一1至10),先知书更进一步对此详加说明。以赛亚书和撒迦利亚书所作的描述,不但是一位掌权的弥赛亚,而且是一位受苦的弥赛亚,神借着这位弥赛亚施行赦免。不少的先知书,都详细描述末后的高峰期;那时,弥赛亚再临,以色列人悔改,他们得着赦免、复兴,得着所应许的土地(申三十1至10),世上万国
都要得着福气。在神的计划里,他对待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方法,都是要赐给他们福气。旧约一再重复一个主题,就是人类不断犯罪,但神仍要恢复给予人类的恩典。 神应许大卫,他要借着他的儿子(基督),创设这个将来的国度(撒下七12至16)。神的伟大应许是要叫大卫知道,他的朝代借着弥赛亚的降临,永不衰败;而弥赛亚国度的统治,也永不止息,直到永远。 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撒迦利亚书说得很好:这是为了神的圣洁。神的目的,是要收纳罪人,与他恢复相交,让他的名字得着荣耀。神是圣洁的,所以与他沟通的人也必须圣洁。有一天,神要在一个更新的世界,在他的圣洁中,接受一群更新的子民敬拜他,那就是千禧年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