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基督教正确的形态

揭露基督教会里的迷信 by 张弓剑

“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箴2/6)”《圣经》常常提到这三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知识,原来是别人的智慧,我们把它学过来,就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实践所启发,掌握了一些规律,积累下来,也成了我们自己的知识;知识包括属灵的律和科学的律,包括世界的知识和《圣经》的知识。但这知识无论有多少,如果只存在里面,那么它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识,只派生出死的教条,没有什么可夸;

如果你要有智慧,就必先得有知识,如果你想圣灵赐你有关问题的智慧,你必须先要有有关《圣经》的知识,智慧是建立在知识上的——包括自然规律的知识和属灵规律的知识,知识都是神创世所命定的律,它们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因此,你如果想要有智慧,就必需先积累知识,如果你想要发明一种机械,必须先有机械的知识。但如果单单有知识是不起作用的,如果知识没有与智慧结合起来,知识就是死的;许多单有《圣经》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如文士、律法师、法利赛人;许多读了机械学的人,未必就能有所发明。知识要靠智慧去指教才能激活,知识才是活的。许多有发明创造的人,不但需要知识,更加需要“灵感”,这“灵感”就是从灵界来的智慧(是不是所有“灵感”都是从神来的,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知识要靠神的灵去启示,瑞玛点燃知识,那么这就是智慧了,这就是我们平时能够感受、能够听到的神的话语。但到此为止,还算不得什么,犹大甚至还亲耳听过许多耶稣满有恩膏智慧的道哩。

最重要的是行出来,“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诗111/10)”“所以,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可知聪明就是按智慧的话去行动。聪明是建立在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知识和智慧,人所做的就是愚蠢,谈不上聪明。如果单单有知识,也并不见得就有聪明,有同等学历的人,不见得个个都是发明家,发明家需要“灵感”(与圣灵感动同一个理)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魂——知识:从自己实践和别人的智慧中学习得来的经验、教训、方法等的东西(洛哥斯),透过人的看、听得来的。

灵——智慧:圣灵把知识(包括世界知识和圣经知识)中有关的部分,变成具体的指导(瑞玛),圣灵透过人的灵感(感受)、或者使人想起而得到的(特殊情况或者会在异象异梦中听到、看到)。

体——聪明:按着智慧的引导去做,需要人顺服的心志和努力,才能成就。

圣灵就是这样起作用,我们灵魂体就是这样发挥功效的。

世界是怎样成功地、不用祈祷,就把黄赌毒传到四方八面的呢?魔鬼是怎样作工的呢?保罗说:“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事奉(林前12/2)”

牵引(灵):邪灵使用某些东西使人去贪恋思慕(牵引),魔鬼用“火箭”给人有些坏的意念,令人感受到罪中之乐。

迷惑(魂):魔鬼透过人看书、电视、影碟,听音带等灌输黄赌毒的知识,来欺骗人的头脑(迷惑)。

去(体):行动,人顺从了魔鬼的意思,就(去)付诸行动,罪就这样成了。

可知外邦人不是靠祈祷行事的,而是魔鬼用一些意念(话语)、激动、摧逼、甚至强逼放在人心里,即是所谓的试探、火箭,让人去顺从的。蛇向夏娃说“甜言蜜语”;魔鬼用话语引诱耶稣,“魔鬼己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约13/2)”,就是这样。魔鬼将污秽、贪财、寻求剌激的意念放在世人的心里,世人听从了这个意思,于是就去干黄赌毒的事,黄赌毒就这样漫延了。这当中是没有祈祷的环节,起作用主要是顺服,听不听这个意思。神也是这样作工的,“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他以圣灵用话语、意思去感动、引导、摧逼我们去做某一样事情,这当中最重要的也是顺服。

“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徒8/29-38)”太监就信而受洗,事就这样成了。这事不是因为腓利祈祷的结果,这中间是无需祈求的,神的话就是能力,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创造天地也是凭他的话,有谁敢说是因为人祈祷了的结果?

无论是神或是魔鬼,成就一件事,就是成就他(它)的话,这是属灵的律。这当中,关键的是我们顺服与否。换一句话说,顺服就是信心,听了神的话,你信神能够成就吗?你以为要加上你的祈祷才能成就吗?约拿不顺服,事就不能成就。顺服了,尼尼微就悔改了,有谁在当中祈祷?

有人拼命为恩膏去祈求,以为恩膏是从祈求来的,这无疑是伏而舐天、缘木求鱼。恩膏不是求的,而是在乎神的恩待。“(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1-16)”施洗约翰、参孙,在肚腹已蒙拣选(他们根本还不会求)。耶稣比喻主人给仆人五千、三千、一千块银钱,银钱多少并不在仆人去求,而在乎主人。神恩待谁,是因为他预知谁是怎样的人,我们常常追求更大的恩膏,即对神目前这样使用你不满意,不够恩待你。神说:小事上忠心,大事才会交托。假如你想得恩膏,不如你更多着意做一个讨神喜悦的人吧,更忠于于现在的工作吧。

另外,恩膏是从顺服神的话(或异像、使命)来的。摩西并没有祈求恩膏,他只是顺服神要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异像,他就能在埃及行出十大神迹来。不要以为布永康因为有比别人多几倍的祈祷,所以他有比别人多许多恩膏。不,假如他应去非洲而不去的话,他的恩膏能力也失去了,至少没有现在的恩膏能力。虽然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就“必有神迹随着他们……”但要想有恩膏能力,你必须知道“去”哪里,怎样“去”,这就是异像了。如果神没有给你异像或使命,你求能力也白搭。如果我们听了,没有顺服,不能推却责任说:我要祈祷神给我力量。这是一个借口、或者是一个错误。一个母亲烧开了一壶开水,要准备冲茶,她告戒身边的小儿,勿去摸开水壶,会烫手的。但小儿偏偏要用手去摸,烫得很痛,他却怪母亲没有给他力量去听话,这多么无赖,真好笑。除了灵界的辖制、捆绑的小数例外,我们正常人都能够作出判断——顺服或不顺服。只不过我们内里都有顽梗叛逆的本性——情欲,它是不喜欢听神的话的,它常与圣灵对抗。最好的学会顺服,就是烫了手之后,正如约拿进了鱼腹之后一般。《圣经》有讲到神加给我们力量,是指加添给我们信心走天路。如“**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如果我们不顺服神的话,是因为神没有赐力量给我们,那么将来受审的应该是谁呢?(如何靠圣灵而得力量是一个专门的课题)

那么,祷告在这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呢?除了用悟性祈求某方面的需要和告诉神我们什么也不懂,自卑寻求神外,我们更重要是学习去听,用心去听,为了听得更好、更清楚准确,要不住的用方言造就自己的灵,使其更敏锐。

另外,听也算不得什么,该隐、巴兰、约拿也听到上帝的声音,最重要是听了之后怎么样。听只是为了知道,你试试听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所讲的,都能讲出许多属灵的大道理,可见我们是知道了许多,可是我们在知道的许多事上,顺服了多少?做了多少?故此,顺服才是我们最重要面对的。

今日教会的光景,只停留在看《圣经》、听道上,现在我们的教会知识(仅限圣经方面的知识)充足,却严重欠缺智慧和聪明。

今日魔鬼能如此猖獗,就因为它有如此多顺服的“臣民”。而我们的教会如此荒凉,就因为我们竟不懂听神的话,更不懂顺服神。相反,我们拼命发出自己的话语(祈求),叫神这么做、那么做,求他老人家顺服。

魔鬼有今日这等局面,是因为它的百姓很听它的话,心中充满诡计(黑智慧),而且他们很有知识,试看在社会上,有多少个博士、教授、大学生是属于主的?有多少个是属于世界的?而且他们都很顺服,都去行动,他们没有被某种理论捆绑常常关在家里祈祷很长后才去赌,反而提倡一句有名的口号:“想做就去做”。就是说,他们领受了魔鬼的意思就去做了,仍然是“人若知道……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同一个律里。“知道”和“行”“有了命令”和“遵守”之间无须祈求的,是直接的。他们想打劫银行,就去打劫银行。除了策划诡计和打劫的专业知识外,就是“去做”。他们想搞一个企业,他们就策划一个计划(相当于我们的智慧、异象),然后就招揽许多各类专业人才(即知识),再然后就是动工(即行动)。你看,世界要成就一件事,还是不能离开这三样东西:智谋(智慧)、才干(知识)、作工(聪明)。

我们进入属灵领域时,我们反倒好似傻瓜一样,不知道我们是如何作成一件事的,我们以为要作一堆祈祷(实质是祈求)才能成就、或者只要祈祷(祈求),就能成就。于是就象傻瓜一样被愚弄,不会行动了。

我们教会有一个错误的教义:千万不要去想什么办法,千万不要去计划什么,因为这都是人的办法、人的计划——是人的工作。说什么:“若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127/1)”使我们都害怕去思考,只能去祈求,以为这才是依靠神。

他们引经据典地说:“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0,27-29)”于就振振有词地说:“耶稣就喜欢拣选无学问的小民,如打鱼的彼得、约翰。”真的似乎有理有据,就使得我们不得不认为,神更喜欢用无知识的人,有知识的反倒被废掉,一进入教会,就要“绝圣弃智”,做一个愚拙的人。我曾经就进入过这样的“愚昧时期”;

又说“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诗147:10)”不要太勤快了,不如多多等候,常常读经吧,这样神才会“喜爱”哩。

这样看来,神岂不特别喜爱驴子?它又蠢又慢,最合符这种“教义”了。

这都是形而上学的解经法,没有联系整本《圣经》的意思来解。以上的经文的精意是,如果我们不是先得着神的智慧,那么不论人有多好的想法、多好的知识、多快的行动,都是徒然的、失败的;但并不是否认人应该有思考、有知识、有行动。如果说人的思考、知识、行动有什么不对,那么你去揪着神的脖子去问好了:祢既然喜欢我们愚拙、又喜欢我腿慢,为什么要造我们会思考、会学习知识、还会造比腿还快的汽车、飞机呢?这根源不是在祢那里吗?

不久前,我们大陆曾经进入过一个“绝圣弃智”的愚昧时期,那时候,到处整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把知识都视为是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服务的,大肆批判“读书做官论”;认为越无知识越革命,越对党忠诚。那时,专门挑选无文化的人掌权,有文化、有专长的人都打成右派、下放干校、农村、或留在单位洗厕所、扫地。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年代,致使我们国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等的国民经济被破坏到破产的边缘,成为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多么惨重的教训!

我们不要忘记神曾大大使用两个人,一个在旧约,一个在新约:摩西和保罗,他们两人都是“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他们是新旧约的代表,新旧约主要都是他们写的。这样看,就平衡了:如果人有智慧(从圣灵来的启示),那么,那个人的思考、知识、行动,就能被神所用,并且是神所喜悦的。信了主后,我们仍然要努力学习知识(包括世界知识),使学圣经和学知识有一个平衡。因为提高知识水平,也会提高理解圣经的能力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尤其是我们做牧养工作,是与人打交道,更要学习关于“人”的知识,如历史、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魔鬼就是这样欺骗我们的教会,让我们处在愚昧的状态,不敢去思考、不想学习知识、更没有多多地行道,而魔鬼的顺民倒会想计谋、学知识、更加放肆去行动,这样就使得黄赌毒散布整个大地,十年胜过我们百年,如果按这样的局面下去,我们永远处在劣势。

我们要竭力去寻求智慧和聪明,因为“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箴3/13)”“智慧人大有能力(箴24/5)”,“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依靠的坚垒(箴21/22)。”靠着神智慧的灵,我们才能打破今日世界这种局面。

怎样寻得智慧呢?

除了直接从神来的启示得智慧外,圣灵还有许多方式启发我们的。

在我的属灵成长过程里,经历过异像异梦,有过外在(神)的声音和内在(神)的声音等,但这不是我所追求和倡导的。因为这些启示方式不是人所能追求的,就是说,神是不会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的,正所谓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喜欢以哪种方式去启示人,是由神作主,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人只能在被动的地位上接受神的启示方式;在《圣经》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超然的方式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神使用的神迹,不是随人意而发生的,而且是在人完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临到的。过去,教会不懂得寻求神,从来就不知道神是会向人说话的;后来懂得了寻求神的真理,但却不懂得寻求的方法,一味寻求超自然的“声音”、“感觉”、“异象异梦”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瑞。所以,采取主动、追求超然方式心态的人往往会走向反面:看见、听见的却是来自邪灵的东西。因为神不会受人的意志所指使,按人的喜好来满足他,往往这样追求的人,并没有得到神回应。但为什么这样追求的人,却好象得到了回应呢?是因为魔鬼会乘着人这个错误的机会,会化作光明的天使,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使你以为神向你说话,从而使你受骗上当,做出令神蒙羞的事。这类的事太多了,这是寻求神的人容易出现的偏差,这源于我们对圣灵工作认识偏差所至的。

在这里我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常常忽略“思想中”的圣灵工作。我们过去认为,思想是人的东西,所以把所有人的思想贬斥为“人的方法”、“人的想法”,以为只有超然的方式才是圣灵的工作,这是极端错误的。假如这种领受是对的,那么神创造人会思想本身就成为一个错误,这对神的创造是肤浅的认识。神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不得已要用超然(神迹)的方式向人说话,但在大部分的时间却是透过人的灵向人(魂)说话,他会以一种感动、意念的方式向人传递意思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约2/22)”

“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神管教你,好象人管教儿子一样(申8/5)。”

“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诲(箴24/32)。”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牠。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路12/24)!”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提后2/7)。”

我们已经无须多加解释,这么多圣经,都充分证明在思想里是有圣灵工作的。只不过,因为灵界的复杂,影响到人的思想很复杂,可以说,人很大一部分的想法都不是圣灵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思想中寻找、辨别来自神的意思,这种寻求神的旨意,是我们应该花大气力学习和追求的。因为这是神最常用的引导方式,也是他创造人有思想功能的本意。假若你同神的关系是正常的,那么你可以肯定,你寻求神之后,神可能已经把他的意思放在你的思想中了。“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只不过你还需要从众多的想法中寻找、分辨,假若你从思想中找到了神意思,你便得到了智慧。

世人为什么不用祈祷就能败坏世界呢?圣经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这就可以证明,世人就是透过坏思想去败坏世界的,因为坏思想里有恶者的“旨意”,人按着去做,就行出恶来。世界只有一种律,我们都在同一种律之下。同理,假使我们终日尽都是想着怎样建造生命、怎样传福音、怎样搞好教会、怎样去爱别人……终日想的尽都是善,想的都是属灵的事,并把这些想法作为与神的交通。这样,可以肯定,这里面必有神向你说的话,如果你辨别出神的旨意,然后去做。那么,就能发出善来,影响世界。

另外,《圣经》又说:“懒惰的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到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6/6-8)”神教导我们,观察世上的事物——包括社会、大自然,就可得到智慧。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的智慧,耶稣常常用现实生活的事例,说明属灵深奥的道理。

假使你懂得圣灵,你会发觉你的内心有意思说:“真奇怪,这些蚂蚁既没有君王,又没有工头监督,它们为什么懂得夏天要预备食物呢?而且会自觉来做呢?我既是人,我更应该比它们懂得这些道理呀?我这么懒,岂不比这些小动物更愚蠢吗?”于是这个人就会明白过来,这样便得到了智慧。

可见我们能从我们周围的世界来发现智慧、学到知识,圣灵是通过我们看、听、做来教导我们的。比如牛顿在得到万有引力这个智慧发现,就是从他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得到启发的;有一次我看到了漫山的野树在哗啦哗啦地作响,我突然被圣灵感动,我更加明白我们与万物的关系,以及神创造的用心良苦,那些树就好象神一样向我说话,是那样深刻,后来还成为一篇很好的讲章。德蕾莎修女就因为看到满街躺着的印度穷人,感受到神强烈的呼召,要她做临终关怀的慈善事工。我看到黄、赌、毒传播得比福音还快,我相信我们基督教必定存在拦阻福音的势力,就去求问神,于是便得到了这几十万字的信息,这就是智慧了。

不要以为听神的话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不要以为要在一个什么密室里头长期修炼。不,只要你预备好你的心,使你的心成为好田,即正确的心态、谦卑警醒,你就能随时可以听到神向你说话。神不仅只用一种方式向人说话,不仅只在灵里向人说话,而是用千变万化的方式向人说话。神可以透过听道、交通、闲聊、批评、甚至外邦人的话语,给我们有扎心、启发、感触、提醒……凡对于我们有造就、积极意义的话,都是从神来的。神还会透过环境、大自然、苦难……向人说话,让人懂得一些教训。特别是圣灵的感动,这往往就是神向人说话的一种方式,只要你与神的关系良好,你的心柔软敏锐,是很容易收到圣灵的感动的。

其实过往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经验、知识,都是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灵感”,它们只不过在我们里面沉睡,好象死的一般。它需要智慧的灵去激发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了(注: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是出于圣灵)。

我们平常求问神,常常方言祷告,神许多的回应已经给了我们,但因为这些微弱的感动很容易与我们的心思、想法混在一起,使我们不知道神已经回应了我们,就算知道,也不会辨别,因此重要的是辨别。就算我们慎思明辨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对,可能要经过许多捉摸、试验去验证,甚至要经过许多的失败,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直奔标杆》一书,介绍了美国加州发展最快的马鞍峰教会,在寻求神异像,建立目标导向的经验,他们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许多失败里面,才越来越接近智慧。寻求智慧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因灵界太复杂了,有许多假作光明的“天使”。因此,不要轻易就说:“神说”、“圣灵感动”,否则就犯了十戒——妄称耶和华的名。

有一些失败,我们是不应去指责和嘲笑的,只要他是曾经认认真真寻求过神,这样的失败应该给予怜悯和鼓励。失败是学习寻求神的必然现象,因为寻求神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就是最伟大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学习寻求神的人呢,所以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指责这样的失败。只要我们不怕失败,继续学习寻求神,失败的比率就逐渐降低,成功的比率就会增加。

说白了,其实世界与我们都同在一个律里,世上许多发明、新产品(如新药物),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才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由基督徒去发明也一样,我们要在许多错误失败中,才能辩别出神的智慧,因为我们同他们同活在神命定的自然律和超自然的律里。

这本来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常识,但被宗教欺骗后,我们就得费力重新启蒙了。

似乎我们一旦成为基督徒,就应该成为白痴,本来很正常的常识,都不敢相信了。如果我们想想有什么方法去传福音、治理教会,就好似是一种罪过:因为这会被认为是“人的方法”,尤其是试过一些方法效果不大好,就会有人说:“你看,人的方法就是要失败”。非得要祈求:“神呀,我将教会交给你,让你来管理,你要负完全的责任。”祈求后,就等候主去做。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按着条条框框去做,不敢更新,不敢寻求新的方法。从不寻求在我们的灵里的某些意思或感动是不是从神来的,又不敢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其实圣灵许多时候都会把他的想法、意思放到我们心里,但由于我们不知道有这回事,又不会辩别,于是我们一概判定为“不属灵”、“人的想法”。于是把我们陷在愚昧状态里面。

可以肯定,如果我们与神的关系正常,那么,我们心中许多明显或隐藏想法,其中有一些肯定是由圣灵而来的,只不过我们要学会从众多的想法中辩别出哪一个是圣灵向我说的。

要想更准确得着神的智慧,我们先从个人去与神建立关系,学习听圣灵的意思。智慧是从启示来的——就是圣灵各样的默示,包括:内里的微声、经文的感动、听道的感动、交通的感动、牧者的话语、甚至平信徒或外邦人向你说的话、环境印证、灵界声音、异像异梦、天使、神亲自显现等,神大部分都是通过《圣经》和人彼此的启发这种方式,来向人说话;只有少数是因特殊的使命才使用超然的启示。而且神不会单独使用这些方式,往往是其中几个方式综合互相印证。比如:《圣经》感动、牧者话语、环境印证一起印证;又或者内里微声、听道感动、交通感动一齐印证,使你更加清楚。

特别注意的是,神不会单独使用超然的启示,如果它是从神来的,神必然会从其他方面给你印证、辨别。

但个人所领受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危险的,必需在教会中慎思明辩。因此,最稳妥的是大家都一同寻求、一同察验。往往一个启示,神不会单独只给你一个人的,他也同样放在其他人的心里,只不过由你说出来,而其他人则同感一灵,阿门罢了。尤其是注意领袖、属灵长者给你的印证、察验,不要忽视。

学习领受神的话语,第一一定要在追求美好生命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为了私欲。第二最好有扎实的真理基础,第三就是必须谦卑,让教会或长者察验,这样才能越有保证把握这些意思是从神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他们先有一个有远见、有智谋的领导,然后他广纳英才,成立一个策划部(或智囊团),一切的管理办法、行销策略等等,都由此而出。这个部制定的许多计划、策略最后由领导审批(即察验可行与否),他们的成败,都在这个策划部里。因此很多名牌产品就这样风靡世界。

一、提供建议、办法二、制定管理办法、行销策略三、执行

(策划部)(经理部)(全体员工)

《圣经》又说:“谋士众多,人便得胜。(箴24/6)”“谋士多,人便安居。(箴11/14)”“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15/22)”相反“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箴18/1)”为什么世界上,凡是独裁的国家都是失败的,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中国几千年的独裁制度,使我们深受其害;世界上凡是采用议会制、国会制的国家,都是代表世界发展前列的国家,因为这样的制度才符合真理的原则的。请看看,今日世界上越接近完美的东西,越需要众人的智慧,凝结越多集体的智慧结晶。例如:汽车发展到今日的水平,已经集合了多少人的发明,包括历代的发明创见,和今日千百万汽车业专家的发明创见。试问,波音公司够不够胆只请一个工程师?你够不够胆坐一架只有一个人设计的飞机?

世界许多成功的事例,并非他们另有一套成功的律,相反,恰恰是他们更能遵属灵的律的原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超越神的律的(否则便一定有比神更高超的律),凡超越的,都只能失败。成功企业、先进国家它们的运作,其实里面已包含着神的智慧,所以,神要我们留心察看世事,便能得智慧。我们和世界都同在一个律里,没有谁可以超越。世界的成功非但不是超越了属灵的律,倒是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比我们更能遵行这些原则。我们只不过被宗教欺骗,使《圣经》成为了我们的死知识,反而让今世之子,在世事上,比我们更聪明(路16/8)。

“智慧为首,所以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高举智慧,他就使你高升。(箴4/7.8)”《圣经》要我们高举的是智慧(即圣灵),没有叫我们高举“祈求”,要把智慧(他也是耶稣基督的灵)放在首位。我们的教会要把求问圣灵得智慧放在首位,我们要拣选那些有美好灵性、有好行为的精英,加入到属灵的“策划部”——祷告部,去寻求圣灵的启示、异像、话语等。把这些寻求所得综合起来分析,就很容易找出圣灵的旨意,一但我们按着执行,事情就无不成就了。

有时圣灵所启示的不仅只限于《圣经》的话语,而是某种方法、计划、异像等,讲白了,就是世人听说的谋略、策略。“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箴2/11)”“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他离开你的眼目。(箴3/21)”谋略是从众多的谋士中产生的。寻求真智慧和谋略是教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教会应该设立各级的寻求异象的小组,向领袖同工提供策略参考,这样群策群力,在众多的建议中,综合筛选,必会从中找到圣灵向教会说的话,教会就能制定一个方向、计划出来。现在我们要从因陈守旧的观念、默守成规的传统做法、生吞活剥名人经验等等的桎梏里更新过来。《圣经》其实没有规定我们的做法,只是将原则、方向指明给我们。

一、提供建议、方法二、得出异象、制定策略三、执行

(祷告小组)(领袖、教会)

我们教会的祷告,应该就是这样得智慧、得谋略的祷告。为的是要达到“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样的要求。

因此我们教会的“祷告会”应该更新,不是轮番地吼着:“主啊,求你这样……求你那样……”,而是为着一个问题或某件事,作为祷告的主题,分派给弟兄姊妹祷告;比如:现在教会发展出现了“瓶颈”阶段,福音比较难传,为此我们让祷告小组(或教会)求问主,给我们引导和光照,发现教会的问题所在,寻求神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打开传福音的渠道;或者最近“东方闪电”比较猖狂,我们教会应该求问神,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策略对付“东方闪电”。在下一周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一周祷告其间的想法汇报到教会,由大家察验哪一些是从神而来的智慧,经过筛选,然后执行;一次,两次,三次……可能都不成功,但不要气馁,只要反复地学习寻求,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许多失败里找到真智慧的。因为神应许过:“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11/10)”这种寻神的祷告才是正确的,比祈求、通宵祈求更有实际意义的。

那么读经应该怎样读?聚会又该怎样呢?

我们初信主的时候,很渴慕、很欢喜看《圣经》,又很喜欢听道,到处去听。这是很正常的,相反就不正常了。如果我们把读经、聚会比作吃饭,就很容易理解了。就好象一个初生的婴孩,一天要至少吃七、八餐,差不多除了睡就是吃,这是积累营养、长身体的时期。我们也一样,需要积累《圣经》知识的时期。但渐渐长大了,吃的餐数就少了,而且开始要干活了。再长大后,干活的时间远比吃饭的时间多得多,这才是正常的。相反,我们长了十多岁,几十岁,一天躺着吃七、八餐,你还能称赞他有很好胃口吗?现在我们岂不正是这样吗?除了必要的生活外,就是祈祷、读经、聚会或者带聚会。

你们有没有发觉,在四福音里,几乎没有提到耶稣看《圣经》?更没有象我们那样看《圣经》,是写《圣经》的圣灵疏忽了吗?既然耶稣要成为我们的效法的样式,他应该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呀?哦,是因为那时《圣经》还不普及,不能人手一卷?但是为什么他那么少看《圣经》,却不会软弱?不会不“属灵”?《圣经》没有错,从耶稣十二岁在圣殿与《圣经》教师聪明的应对,就可知道,他在少年时,有过犹太人定规的《圣经》教育,这是耶稣《圣经》知识的积累时期。到了他出来传道时,他就是依靠圣灵,把《圣经》的知识变成瑞玛、智慧。他的刚强,并非是靠知识,而是靠神的灵。他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这里“口里所出”所指的就是瑞玛,非记载的文字。因此,他比起满有《圣经》知识的法利赛人更显得智慧。他所靠的就是圣灵的智慧。

有许多人读来读去、聚会来聚会去,都无甚成长、甚至一样的软弱,因为他们“死读书”,变成“读书死”。说明靠知识是死的,靠宗教式的念经去读《圣经》也是死的。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从信(91年)到今天(98年)整过程,都体会到靠圣灵而活的真理。在我信与未信之间,没有基督徒在我身边,是圣灵用智慧的话语帮我推倒进化论,无神论,唯物主义的耶利哥;初信一年多的时间,我是一个冷淡的基督徒,一直很少看《圣经》,也没有谁可以帮助我长进;后来被圣灵充满了,热心起来,又回应神的呼召,单枪匹马就跑到事奉的工场,从信到进入工场,只有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其后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能教导我的牧者。而且紧逼的事奉工作和不利环境,我读《圣经》的时间也不多,人若以我的《圣经》知识判断,以为我是读了许多《圣经》的人,其实我读的《圣经》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少得多;这里是一个乡村的教会,很少属灵的书籍;也没有与外界有太多的交往,很少听到什么外来讲员的讲道;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是很少祈祷的——不过是指传统式的。你若知道我一天的时间安排的话,一定觉得我很不“属灵”。但从信到现在是七年的时间,我的灵性以及《圣经》知识却有较好的长进,现在所写的、还有另一本书,都是我同圣灵的对话而来的,绝少人云亦云的东西。这几年下来,我深深感受到人活着或者刚强,不是靠宗教式的读经、祈祷、聚会的生活,而是要靠圣灵智慧的瑞玛。

读《圣经》的本意,并不是要让我们头脑得着一些知识,而是让神的话在我们心里,成为一把尺,一个量度,来检验从灵里出来的意思是否出自于圣灵、或是邪灵。如果通不过灵里《圣经》的检验,我们就要抵挡这个意思;如果通得过灵里《圣经》的分辩(在教会的察检下就更能确定),那么它可能是从圣灵而来的,我们就按着去做。看《圣经》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让圣灵能正确引导我们,使我们不至於陷入错误和谎谬。因为圣灵是真理的灵,他的引导是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的,这样就保证了我们所做的,是在神的话语上,我们所做的才带出能力和功效。你要做一件事,圣灵会“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圣经》)。(约14/26)”他成为引导我们所行所说的符合《圣经》真理的训诲师。

神所悦纳的献祭,定规要牛和羊,神认为洁净的动物,有一个特点:会反刍(倒嚼)的(利11/3)。就是吃了食物后,再把咽下去的东西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这有什么属灵意义呢?就是神喜悦人把他的话听了之后,仍然在心里细细咀嚼,反复思想。这种读经才是有意义的,诗篇说:“愿他以我的默念为甘甜(诗104/34)”,“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命令常在我心里,使我比仇敌有智慧。(诗119/97.98)”看《圣经》很重要的是一边作工一边默想、终日思想。默想、思想神的话,其实是圣灵的一种工作:“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圣经》)。(约14/26)”

吃饭其实需要的时间是很少的,消化才是更主要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吃了能转化为营养、变得强壮和行动的力量,这才是吃饭的目的。我们的力量是从一边做工一边消化其营养而来的。大食症,食而不化反倒为病态。吃得多有什么可夸?要夸不如夸一个很能干活的人。我得着许多《圣经》的启示,大多是从做的时候,圣灵教我的,我最喜欢训慰师这样的现场教学,使我比看一本属灵的书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现在我一面写,他还在一面教导哩。圣灵在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使我们想起某节《圣经》来指教我们,当我们按着去做,就经历了这段经文的真实,就能更加懂得这个经文。因此,行道的人,比只看的人更懂《圣经》。

如果以做学问、为了讲道、或以赚取功德(即为讨神喜悦)的心态看《圣经》,都是不懂看《圣经》的真义,也是无甚果效的。吃饭是为了干活;看《圣经》是为了行动。不要把精力花在看上,《圣经》用不着做学问一样去钻研的,其实它非常简单易懂的,尤其是有训慰师的开启,渔樵贩卒都能够懂。彼得、约翰都能懂;天主教时期,有一个作厨子的劳伦斯弟兄,因有神的灵同在,就比主教、大主教们更懂得《圣经》,并且比他们行出更多的道来。圣灵撰写《圣经》的目的不是为了专门给学者去看的,而是想让更多的百姓去行的,所以他不会写得很隐晦深奥,不象《易经》那样让人琢磨不透;耶稣也没有作过学问,却比学者——法利赛人、律法师更明白《圣经》。这其中的秘诀就是,你同神(圣灵)——《圣经》的作者关系如何?因为是圣灵带领我们进入(明白)真理的(约16/13)。

因此我们要把精力花在讨神喜悦上——神最喜欢莫过于人行道了,这样你同神的关系必定是好的。你越行道,圣灵越喜欢教导你。遵行神的话的人,经历神的话的人才是最懂神的话的人,也是记得最牢的人,他对神的话最有信心。

不要花太多精力在看上,而是花更多精力去行出来,我们更应下功夫,怎样越做越接近《圣经》的要求。其实许许多多又浅又简单的道,我们都没有去实行,还想听一些什么深奥之道呢?比如爱邻舍,这是用不着显微镜去看的,但我们真的完全做到了吗?有许些目不识丁的老姊妹,行的道比我们看了几十遍《圣经》的人,还要多、还要好。这样看《圣经》不惭愧吗?

《圣经》知识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要常常抱着《圣经》了,用更多时间去做你所己知的真理吧,你这样诚实去做的话,圣灵会教你新的。什么时候才是积累到一定的时期呢,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不该看呢?有一个前题,你必须熟识圣灵,然后让圣灵来安排你看《圣经》的时间,现在,我要是不想看,就不看,多多的做;要是想看,就认认真真地看、慢慢地看;最好是遇到问题,有针对性地查考,等等。

聚会应该怎样聚呢?

其实聚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庆典的聚会,以色列人的节期就是这种几万、十几万人聚集的聚会;但有时却是以一个最少的单位——家庭成员的聚会(这有别于我们“家庭教会”的聚会,现在我们家庭教会还是会堂式的聚会,只不过这个会堂是一个民居罢了)。有时在殿里、会堂聚会,有时在野地露天聚会,如耶稣在山上、海边讲道等;餐会式的聚会,如耶稣常常到税吏、法利赛人家里坐席,逾越节最后的晚餐等,都是一种聚会的形式;有培训、开大会的严肃形式,也有一面吃喝一面交通的轻松形式,以色列人过节期多是这种形式;用歌舞、戏剧传达出某些信息的聚会,如神常要先知用一些戏剧性的行动表达出耶和华的教训,好让百姓更易明白……

我们教会除了一般讲道的形式外,还有很多方式的聚会。人是社会型的人,喜欢热闹,爱凑热闹,神很了解人的特点,所以圣经定规了一年有几个节期的大型聚会,过不多时就来一次,这是神的智慧。有一个时期,因为逼迫的关系,使得我们取消了所有大聚会,全都转成小型聚会,若干年后,我们发现整个教会的属灵情况衰弱了很多。尤其是外帮人,他们以为我们教会被打散了,被取消了,他们更加不敢信这种一下子就消失了的“教”,使得那一时期教会的发展陷入了低潮。很多人都怀念过去的那种热烈的聚会,谈论到过去那种大聚会,还很兴奋。这时候,我们才懂得大聚会的作用。是的,如果你能参加韩国赵庸基教会的聚会,参加过布永康、辛斑尼的大型布道会,你就更能够体会到庆典式的、大型的聚会会产生怎么样的奋兴作用,这是其他聚会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但仅有大型聚会是不行的,大聚会很难起到关怀和牧养的作用。所以也应该有细胞小组的聚会;在细胞小组聚会,人人都是讲员,人人都是参与者,你有什么亮光、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说出来。细胞小组的聚会的方式就更活泼多样了:有时是讨论一个主题,有时候是看光碟然后分享感想,有时候是交通茶话会……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培养出关爱别人的感情,每个人都学会服事别人;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被关怀,享受到爱。

每一年之中,安排了几次到郊外的山上开敬拜大会,在山林野地,离开了闹市的喧嚣,仿佛更接近神,不知为什么,敬拜得更投入、更释放,后来越来越多人喜欢参与这种聚会。不少人就是在这种聚会中被复兴了,被神抓住了,在最后回应神呼召时,很多人奉献给神了,很多同工就是在这种聚会中产生的。

有一些聚会,并不讲新的课题,而是围绕上次聚会的信息进行讨论,探讨本教会存在什么问题,联系自己具体实际,商量如何去实践这些教训,并且检查落实得怎么样……还要在聚会时过团契生活,彼此交通,化解隔阂,消除误会,解决问题。

有时我们开同工聚餐会,要各人抄一式拿手好菜来参加。我们声明在先,聚餐不谈严肃的事,只要谈轻松的话题,使各人更加互相的了解;讲一些感情方面的事,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还有许许多多的聚会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这里就无法一一列举了。

这些聚会怎么可能不喜欢参加呢?怎么可能要人哄、要人请呢?老实说,不少这些聚会是限制名额的,有一些是要过时关门的。这种聚会怎么会使人软弱冷淡呢?聚会的形式也好,信仰的方式也好,都是为了让神的话更好扎根,带来更好悔改的,某一种情形用哪一种方式,让果效来决定,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形来不断调整更新。所有的形式都不是为了维持宗教的规矩和体统的,而是为了人得造就、得益处的。

因此,我们要在一些传统的聚会形式里更新,使它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要知道,每一种聚会,只能起到各自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只有单一一两种聚会方式是不够的。

我们如果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聚会,就晓得该怎样聚会了。聚会的根本目的就是执行耶稣颁布的大使命。

我们常常对大使命理解为传福音,这是错误的。请看: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我们必须先明确,这段话是耶稣给所有神的儿女的,并不是某部分人的。

耶稣开宗明义地指出:大使命就是使人作主的门徒,而不是信徒,假若我们认为大使命只是传福音,那么我们只能使人作信徒。为了使人作门徒,我们必须要做如下几件事:

①传福音给万民听,包括医病赶鬼、运用信心、恩赐去除灭魔鬼的作为(参看可16/15-18)。有人认为神迹、医治时代已经过去,应该删去这段《圣经》。因为魔鬼很害怕这点,它想弄瞎人信心的眼,好让它更好散布施展瑜珈、气功等的邪术。不要神迹的那个教会,就是甘心情愿将神的荣耀,躬身献给魔鬼。三四十人的教堂,面对千众练气功者的悬殊,非但恬不为怪,还觉得魔鬼是配得的——因为它疯狂。

过去,天主教时期,传福音的权柄被少数传教士垄断起来,现在还有不少教会这样垄断起来,要有证的传道人才可以传福音,但感谢主,现代大部教会己经打破了这种拦阻福音的假教义。聚会,就是使自己更好传福音;赶鬼,更有信心。

②“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里的“你们”是指一切信主的人,没有高低、性别之分。给信的人施洗,这是每一个会传福音的人的权柄和职责。但现在这个权柄,又被少数领袖垄断起来,如同天主教垄断传福音的权柄一样。魔鬼想用错误的“教义”来关窄福音的门,使许多人奔波劳碌,风雨不改地从几十里地蹬车到教堂,历经漫长的慕道班学习才能受洗。有些要受洗的人等一个繁忙的领袖、牧师,要等几个月到半年。这过程太久太难了,法老的大军就趁势大肆砍杀,死伤者众。能够坚持学习、等候到洗礼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因此打下来,一年只有寥寥少数人受洗进入教会。

洗礼非得要领袖或少数几个人(或者弟兄)不可,这是人的吩咐,与耶稣的吩咐是背道而驰的(太28/19、可16/15.16、约4/2、徒8/12、9/10.18)。耶稣吩咐每一个信徒传福音,在这事奉过程中成为门徒,只要我们能把福音传得完备,我们就能够遵照主的吩咐为人施洗。刚跟随耶稣的门徒,己经为人施洗了;腓力在教会建立之初,仅是个门徒,但他已为撒玛利亚城众人施洗了;亚拿尼亚也是个门徒,他为将要成为使徒的保罗施洗。“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太28/18.19)”,这施洗的权柄,是主耶稣已经赐给了门徒,是没有谁可以垄断起来的。我们聚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多多能为人施洗的门徒。只有按照耶稣的命令,不打节扣,我们就把魔鬼关窄了的福音的门重新大大打开。

给人施洗,是教会培训门徒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会改革的一个方向。

③不止传福音,甚至不止施洗,还有责任教导他们。不要以为传完福音就完了。也不要传完就交给别人、交给教会、交给领袖,这是耶稣交给我们的大使命,是一个完整的命令。

过去,我信主时受“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误导,我以为只要哪个人愿意作决志祷告信耶稣,他就必定能够上天堂了,于是我很热心传福音,而且只注重传福音,每日都数手指头:今日带了十多人信主,明日又带了二十多人信主,天堂又多了多少人了;觉得沾沾自喜,认为事奉主是轻而易举的。但后来回头再察看曾经认真跟自己作决志祷告的人,有不少已经又回到偶像(或罪)那里。正如一个仆人出去播种,漫山遍野地播,的确播了不少,但播完就再没有作浇水、施肥、除虫除草的工作,不管它死活,等到收获的季节他再去看收成时,才知道大部分农作物早就在苗的阶段蔫了,这是有一点农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圣经》把一个人信主的过程比喻为生命,就是因这两者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你只生孩子却不喂养他,他同样会夭折的。一个农夫播完种理当还要护理的;一个父母生了婴儿就有责任去喂养。种一棵树,开始时要经常浇水施肥,但到了根深叶茂时,它就能吸深处地层的地下水了,这时你不用管它它也能活得好好的,而且还可以结果子呢;对于儿女,父母要养育他们到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儿女就可以自己组织家庭,而且也可以生养儿女了。领人作门徒就是这个意思,只有一个人作了门徒时,不但他不容易死去,而且他还可以带领人作门徒。要知道,主人不仅是要仆人播种的,主要的是为了要果子。大使命开宗明义地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不是只传传福音便算,而是还要有一个责任去教导别人,直到能成为遵守主的教训、跟随主、事奉主的门徒。

不会?那么你看《圣经》、祷告、聚会干什么?要圣灵干什么?听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去遵守和教导别人去遵守;我们一面教人,圣灵就会一面的教你、圣灵是活水江河,是流的。你不流出去,他怎样流给你呢,你仅有的也要成为死水。你读经、你听道只成了死的知识。

以一个三十岁信主,八十岁见主的人为例,按某些教会主日整天聚会为计算,那么这个人一生聚会了多少时间?6(小时)×52(周)×50(年)=15600(小时);若按某些教会一周聚会五天计:1.5(小时)×5(天)×52(周)×50(年)=19500(小时),(而且每年还有许多特会,一生累计有2000小时以上;还有看光碟等1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看十五分钟圣经或属灵书籍:0.25(小时)×365(天)×50(年)=4570(小时),合计7570小时,这些都已排除在外)。而一个大学生(如神学生),只读了3900个学时,读博士另加1000个学时。那么说,这个人已经可以做五回牧师了,可以拿十五个博士学位了。可见我们现在的聚会方式是多么荒谬,做了“牧师”、“博士”为什么还要让他一直听道下去?为什么不可以教导别人?(可以将此公式计算你聚会读经的时间,便可知你在读第几个“博士学位”了。)

开展细胞小组聚会,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聚会形式,恢复初期家庭聚会的模式。“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就当造就人。若有方言的,只好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就当慎思明辩。……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林前14/26-31)”那时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从读经、祷告、生活中领受圣灵的教导的。

我们现在的聚会,只有一个“常教导人没有人教导他”的人在讲道,其他人则是“只有被教训,而不知可以教训人”的人听道。谁给了“常教导人没有人教导他”的人这种特权?谁剥夺了“只有被教训,而不知可以教训人”的人的权利?是人为的宗教形式!剥夺了人行真理的权利!我们现今的聚会模式只能产生“使万民作我的信徒”的。

我们的聚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李婶,你上次同生产队长吵架,我觉得这样影响不好……”然后大家讨论这件事,讨论结果——如果今后有同样的事发生,最好怎样解决……为什么几十年都是这样:“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然后长篇大论?

每个人都可以教导别人,因为这是作门徒的所必须的。这样的聚会,使众人都能一个一个作先知讲道,是造就门徒的好场所。而且,这样的聚会,营造了一种彼此服事、彼此相爱的氛围,也是门徒被建立的好场所。正如象成语所说的:“教学相长”,一面在教别人时,一面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你不仅要去传,更要常常探访,在探访中教导、讲解、与他一同祷告。你不要以为传给你的家人、邻舍相信便完事了,你还要带领他们成为门徒。因此大使命不是传福,而是领人作门徒。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不仅是领袖的责任。

④还不止教导,你和被教的人都要去遵守。不是去遵守信仰的形式、教会的规条,外表性的东西。而是信仰实在的内核:彼此相爱、爱人如己、爱邻舍仇敌。大使命所强调的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遵守”,没有“遵守”,“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就是一句空话。什么叫门徒?“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8/31)”没有落实“遵守”,就没有执行大使命。“凡我所吩咐你们的”所指的就是神一切的话,它不仅是指聚会、读经、祈祷的形式;也不仅是传福音、医病赶鬼、讲道探访等教会内的活动,更包括教会外的“爱人(包括世人)如己、爱邻舍(包括世人)、爱仇敌”,要做盐做光——行善。只是因为我们的宗教观念,把大使命狭隘为“传福音”罢了。

带领人作门徒,就把神一切的话言传身教地、作模范带头作用地“教训他们”遵守。若然这样,你和他都是门徒了。耶稣才与我们同在,我们才有资格享受信仰所带来的福气。我们有责任告诉每一个信徒信仰的真相:神不在形式里,不在宗教活动里;神在真理里、神活在自己的话语里、神与道同在。如果我们想要得着祝福,就惟有诚诚实实行神的道。聚完会、看了《圣经》后就立志行出来。神同在不是从祈祷:“求主与我们同在”这样得来的,而是从应许里来的。只有我们遵守他的道、按他的话而行,神才与我们同在。有神的同在还缺什么呢?还缺福气、平安、亨通、能力吗?只有在我们常常经历到耶稣的同在,亲身体验过信仰的真实,教和受教的人,在信心、灵性、知识上才会大有长进。

聚会的目的,就是使信徒成为一个传福音、为人施洗、能教导人、使人和自己都能遵守神的话,成为门徒。

教会有个误区:传道人的工作,为的是维持一个聚会。那就好似一个人化尽所有的心机去开个公鸡养鸡场。无容置疑,我们现在的聚会形式,是使“万民作我的信徒”的形式。

耶稣三年的工作,主要是做什么呢?如果他要带领成千上万的人,是轻而易举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带少数的门徒。我宁愿养十几只母鸡,也不愿意养几千只公鸡,它们只会白吃,但那些母鸡几年后所生养的鸡,就比这些公鸡要多得多。带聚会只是信徒的增长,信徒的增长只是加减数;门徒的增长却是几何级数、原子裂变般的增长。如果你的教会有12个门徒,平均每人3年带3个门徒,每人可带10批门徒,每个门徒也如此类推。这样便是:每个门徒一生能带177147人,12个人共计:2125764人,可见耶稣带门徒的意念的确高过我们带聚会的意念。

那么教会该作些什么?教会的每一项活动,就是为了造就、成全门徒。核心的工作,就是作门徒的工作。

为更多人提供服事主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参与教会的事工,讲道、教歌、抄写、探访、传福音等,令每个人都有份于其中。

一个摩托车企业,会有开会学习的时候,为的是培养技术工人,为的是更好生产摩托车的。学习只占生产时间的一小部分,开会后主要是去做。

但我们的摩托车厂(如一些教会)的全体员工,每周开会四至五天,其余时间在家学习《摩托车原理》,下周又继续如此开会四至五天,周而复始;员工的主要责任就是开会和看书,他们日复一日,这本书看了几十遍,开会也是反反复复,每个摩托车零件都研究过数遍,但会议还是继续开下去,直到死。这个厂还认为,祈祷是大有能力的,所以有一个特别节目:每个员工必须在家和厂会议上为扩大摩托车生产和拓展摩托车市场竭力祈祷(祈求):求神增加摩托车的生产(甚至求神制造摩托车)和求神多加给他们几个摩托车市场。这样,尽管这个厂的员工很懂摩托车知识,又很努力祈祷,但厂里只有几个厂长、干部在生产摩托车,厂里每年却只生产百来部摩托车。

这样我们便知道成功的企业为什么不需祈祷而能够把它的产品推销到各个角落,而我们的教会尽管有许多的祈祷,一年却只有一百几十人成为信徒。因为我们的教会的活动,是建立在一个荒谬的运作上,这就是基督教弊病症结所在。如果世上的企业都以这个模式运作,就必定失败。(可能有人认为属灵的事与属世的事是不同的,是不能作比喻的,假若这是真的,那么耶稣所用的世事作比喻也应作废,等到《揭露基督教里的迷信(下)》再讨论)

那么教会除了这些工作形式外,就完了吗?难道就是造就一些能讲道、能祈祷、能用嘴巴传福音的“门徒”吗?当然不是,这一切都是为了落实遵守“爱人如己”的教训。

有一个律法师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路10/25-37)

我求问圣灵,这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是祭司、利未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什么基拉,或者申拉;为什么也不是以法莲人、西缅人;或者干脆就是以色列人、犹太人不就得了吗?圣灵回答我说,我所指的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很属灵、天天在我面前事奉的人。这无疑给我当头棒喝,给我很大的震动。祭司天天上香、献祭,就如我们这些天天祈祷、敬拜、读经、领聚会的领袖;利未人也是整天在神殿的院子里事奉的,也相当是在教会中的执事。在人看来,我们“属灵”得了不得。但在耶稣看来,我们还不及那个撒玛利亚的外邦人,多么羞愧,我们这种“属灵”何用?不是一种虚假的“属灵”吗?我们还常常有一个局限的认识:以为我们传福音、讲道、探访就是事奉神了;这个律法师也常常用嘴巴教导人律法,以为就够了,这只是一种狭隘的宗教观念。耶稣不是要徒有其表、只有形式的事奉,而是实实在在爱人如已、爱邻舍仇敌的事奉。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我们讲的道、教导,都是虚伪的。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律法师(相当神学教授、博士)还自以为满腹经纶“要显明自己有理”,但耶稣对他的知识,不感兴趣,就告诉他;“你就照样行吧。”他所缺乏的,就把知识行出来的聪明。

即使你是《圣经》的立地书橱,那又怎么样?“你就照样行吧。”这一段《圣经》,对于那些惯于以《圣经》学识、教会地位等同于“属灵”观念的人,是一种语重深长的纠正。在我事奉和生活当中,曾经遇过好几个“好撒玛利亚人”对我无私的帮助。每想起他们,我都有种羞愧的苦涩——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似乎还未能够做到那样的善行。

如前所述,我们做同工的,是一个培训班接一个培训班地学习,其余时间就马不停蹄地讲道、讲道,却没有留下多少时间行道。这时候,可能有人提出异议说:“难道传福音、讲道、读经、祈祷就不是行道吗?”那么,耶稣所说的:“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2-24)”他们不也是传道吗?不也是事奉吗?这也不算是“遵行我天父旨意”吗?法利赛人不也常常祈祷吗?不也常常讲道吗?为什么说他们是能说不能行?这个律法师不也是教人圣经吗?耶稣为什么要他去行道呢?可见,我们不能把行道狭隘为口头传道、口头祈祷等的。

黄赌毒为什么能够泛滥得比有祈祷的传福音更快?世人是用尽一切的心思、想尽一切的方法去黄赌毒的,你看一个吸毒者、一个赌鬼,他们每日都禁不住要去行“魔鬼之道”,他们不是只是讲讲这么简单,而是身体力行的。我们许多基督徒,比起他们的劲头,就相形见拙了。请问,我们有没有象赌徒那样积极、想方设法去赌那样去行道?我们有没有不行神的道就坐立不安,浑身不舒服的程度,象赌徒不赌就坐立不安,浑身不舒服一样?这样,我们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接近真相的答案。

然而今日我们基督教(会),仍然停留在嘴巴上下功夫。看看我们的书籍和培训,多数是教人怎样祈求、怎样传福音、怎样讲道、怎样成功搞好一个聚会……使基督教以一种清谈为存在方式。魔鬼着重的是行动,而我们着重的是清谈。

一直以来教会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以为教会的责任只是组织聚会、培训,聚会完,培训后该事工就完了;至于信息怎样落实,采用什么相应的措施去推动贯彻,怎样评估、总结便无人问津了;会众听得怎么样,有没有遵行,遵行得怎么样,就不是教会的责任了。于是教会组织完一个聚会(培训),接着又组织另一次聚会(培训),这聚会(培训)与那聚会(培训)之间根本没有消化的时间和贯彻的事工,就使得很多很好的信息只是水过鸭背——随流失去,或者积聚在魂里成为死的知识。使得聚会成为教会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于是就使得人有聚会如同上庙一样的心态,成为宗教的仪式。

我到一些教会教导“从宗教捆绑中释放出来”的信息,一年半载后再探访他们,发现他们过去是怎样被捆绑,现在仍然是怎样被捆绑,状况一点都没有改变,真使人心凉。其实不仅是这个信息是这样,我走访过很多教会,我了解到原来有不少知名的海外讲员曾经来他们那里讲过不少课题,也知道一年下来他们开了不少的培训班,但他们的情况却没有多少改变,仍然象一个属灵婴孩,我就为这些花了很大代价而来的海外讲员感到可惜,也为他们教会一年花在培训上庞大的开销而痛惜,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么好的信息白白糟蹋了。大使命所强调的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教训),都……遵守”,但我们的事工重心在于“教训”,而没有把事工重心放在如何贯彻这个“遵守”上,这是本末倒置的。就好象一个老师,他只在课堂上讲,讲完后就不管学生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现在这样的聚会(培训)活动,这样对待神向教会说的话,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我们指望听完一篇道,看完一本书就能改变现状,只是一种幻想。我们人的软弱——有惰性、记性差,会忽视神的话,我们人的败坏——情欲、肉体会抵挡神的话,某些人“软弱”,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神的话太少,而是因为他们不想遵守神的话。因此我们不要指望人听完神的话都会自动去遵行,不,我们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人来遵行。假如一个社会只向公民传讲法律,却没有相关的措施——执法和相关的机构——法庭和监狱来实施,那么会有多少人自觉遵守这个法律呢?

现在,我们整个基督教的聚会活动都要来一个悔改。

首先是教会领袖的悔改。虽然教会领袖很重视某些信息,所以不遗余力地筹办各样的聚会(培训),但他们太忙了而没有时间去听——办事去、开会去了;或者听完了,很快又忙着其它的事去了;他们以为这些信息只是对会众重要,而对他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很错误的。其实所有的信息,对于领袖都是最重要的,因为领袖是这些信息的主要执行者;比如一个元帅下达命令给某军,那么这个军长就成为这个命令的执行者,他就有责任把这个命令贯彻下去,假如这个军没有按命令而行,元帅就必要向军长问罪。神曾差遣一个又一个仆人去将命令颁布下来,但这个教会却没有改变(悔改),那么,我们做领袖的,将来就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我们要收起对信息漫不经心的态度。

培训完了,讲员走了,但这个事工还没完,更重要的工作就落到领袖和同工的身上。培训是很容易的,只是几天的事,所以,不是事工的重点;而把信息化作行道,要贯彻落实,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长期的、要化大力气的,所以信息后期的事工才是重点。

比如听完这个《从宗教的捆绑中释放出来》的信息后,领袖应该组织全教会进行讨论,联系本人、本教会找出宗教的东西,然后制定出更新(悔改)的方案,逐一落实。这一段时间(起码几个月),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开展更新的事工,这是很必要的,不要忙着又搞另外的培训,要不然新的一来,旧的就被放到一边了,一口是吃不出一个胖子来的。因为这信息所触动要更新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起码有几十个方面要悔改,所以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消化。并且选一个同工专职跟进这事工,监督执行情况,在某些时段还应该重提、评估和总结等等。这信息不是给教会某一个时期的任务,宗教的迷惑是不断的、长期的——从初代教会到天主教下来,神一直在更新教会,因而这是教会与宗教的一场长期争战,这事工有可能会很长,所以不要以为培训结束就完事了。(这本书的信息量庞大,分为上、中、下,就是为了使教会能一点一点落实更新,一下子不可能消化的)

再比如:听完、看完《揭露教会里魔鬼的作为》信息后,除了我们个人去检讨、对付外,教会更应该承担起一个责任——把信息逐一传递到基层教会,教会上下同工之间要展开讨论,找出教会的漏洞,写出来作为悔改的事项,作为本年度教会建造的重头项目,逐一对照整改;并且根据本教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防止论断、分争,防止领袖腐败……的措施或制度,然后抄写在聚会点的墙上,印成手册每人一本,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过程肯定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可能很长的时期也说不定。

这些只是作个例子,其实不仅仅这些信息应该这样,而是对其他的信息也应该是这样。

这些后期的工作比前期筹划培训工作要大得多,长得多。假如我们这样慎重对待这些信息,怎么可以、怎么能够一个培训接一个培训地筹办呢?不是每一次聚会,都得要新的题目。有一些信息,可能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围绕讲论、消化、贯彻。不是每一次聚会必定是开大会式的聚会,而是围绕一个信息,分几周、几种形式聚会。笫一次可能是分享信息,第二次可能是讨论信息……第N次是制订相关的措施、计划、策略。

另外,对于一般的聚会同样也要更新。过去,我们聚会(看书)完,至多作个祈祷便完事了,常常就这样走过了场;完后,一拍两散,谁也不再提那事了,到后来,谁也再记不起那次聚会,更记不起那些信息了,再好的信息也是白搭。我们的聚会就是这样成为徒有形式的活动。

你试试看,你让你的儿子在学校念书,只是听,听完后什么都不做——不温习、不做作业、不参加测试、不考试……年终看看他还有多少东西在里面?我们都是同样血肉的人,都同样处在一种认知规律里面,为什么我们不希望儿子是这样读书,而我们却这样“读书”呢?天上的父亲看到我们这样“读书”有何感想?我们的儿子读的只是世界的知识,我们尚且要他认真去读;更何况我们是读神的话,为什么却这样敷衍了事?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教会聚会这么多年了,听过那么多的道了,但教会却没有出现与这些道相称的表现,看到这样的光景,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我们何不停下来,反省一下我们教会的失误呢?教会目前的聚会形式有尽到帮助会众悔改的责任吗?

世人上课、看书很有成果,成为博士,能造大船、能造飞机,是因为他们听完课、看完书有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他们通过作业、复习、实验、考核来加深印象,然后学以致用。

但我们现在的聚会形式,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人的认知规律是这样的——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弄懂的,因此学习后必须要作实验、做作业、去实习;另外学习要经过若干反复才能记牢的,所以学习后必须有复习、考核。你看圣经是很强调实践、遵守的,耶稣言传身带后,就立刻差派两个两个门徒出去实习了;而且圣经也是相当反复唠叨的,就是好让人重复温习。而我们的聚会只有前半部分,最重要的后半部分却不见了。

聚会同样要悔改“只重视「教训」而不重视「遵守(悔改)」”的错误,应该把聚会后贯彻信息作为事工的重心,不要再象从前那样,聚完会后就不闻不问。作为教会,主日聚会完,应该布置一些“作业”——悔改的事项、行道的事项让会众去做。然后我们还要关心他们有没有诚实去行道,就好象一个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那样,这才是我们最着重关心的事。比如讲饶恕,就要会众把他自己要饶恕的对象列成一个事项,逐一去饶恕;并把这事项交给小组长,让他检查跟进。要使每一次聚会都带来悔改、行道,才使我们讲道、聚会有实际意义。另外小组活动(聚会)还要讨论这个信息,分享行道的心得、见证,这样既让大家受教,又起到加深复习的作用,而且可以检查会员有没有做“作业”,这才是真正的牧养的工作。比如讲爱邻舍,就必须分派任务——你打算为邻舍做一些什么?聚会完与邻舍关系有没有改善或增进?教会要安排会员至少要为邻舍做一件好事,透过小组探访来了解会员行道得怎么样,以此作为监督。过去我们生怕别人不聚会而去探访,现在我们是生怕别人不行道去探访。又比如讲了与神建立关系的道,教会就要布置一些属灵操练让会众去操练,在教会的监督下去操练;尤其是一些长年形成的恶习上的悔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掉的,不要过高地期望听道之后,就会带来改变,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败坏是需要反复几十次甚至更多的操练(练习)才能有果效的,所以,这些就要更长的时间跟进了。

面对听道听了几千到一万小时的会众,讲道者常常不知还有什么道好讲,感到心力衰竭。是的,圣经上所讲的无非是“彼此相爱”的道,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是很简单的,许多道都只是“炒冷饭”,炒来炒去罢了,尤其是基层的聚会点,以他们有限的水平,更是这样。这是我们单一的、死板的聚会形式造成的。其实有许多聚会,不只是讲道的,而是讨论,或贯彻上一个“道”的,制定一些行道方案或检查落实得怎么样……

我们每一个人聚会,都必需联系自己行道的实际情形,或有什么教训、或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见证,个个都可以分享。不要只是空空洞洞的大道理,都要结合本人、实际生活,如有可能,最好每一次聚会,都能结合上一个聚会的主题,检查这一个礼拜以来,我怎样做了。

我们作为“羊”,有没有“反刍”?教会有没有“反刍”信息?个人有没有“反刍”信息?没有“反刍”还是“羊”吗?

有一些人可能并不愿意听了道就悔改,他并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下场。为了大家便于了解自己的灵程,我们教会可以试试,建立生命档案(好像受浸档案一样)。由小组长记录,把某人的缺点、亏欠、错误记录下来,作为那人的悔改目标;另外,就是记录他听道后有没有做作业(悔改)。双方都可以参阅,这样便于教会对会众的了解,如何使用;也便于信众了解自己。我们每个人对将来自己要受到怎样的审判,是没有把握的。但假使我有一个记录,那么你大概也能知道将来面见神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假若你的生命档案并不怎样,我劝你趁早哀哭切齿吧!生命档案是生命建造的参照物,对生命的修剪会带来促进的,假如一个人是聪明的,就不到他不重视了(注意,这里只是一个建议罢了,合宜与否,自行定夺。另一本书《在灵魂里动手术——进入更深的生命》将会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聚会到一定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再仅是一个听者、一个被喂养者,而是一个能喂养别人的人。正如一个人不能永远都被父母所喂养,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必须要自食其力,还要生儿育女、喂养别人一样,不管他愿不愿意。不能让一些人永远只是来听道的,否则,我们就只能让“万民作信徒”了。所以一些信了几年的人,就应该让他起来言传身教带门徒了,就是说,他不仅是一个“听”的人,也是一个“讲”和“做”的人。彼得等只是信主三年半,就做了教会的领袖、使徒了,我从信到做教会长老再到做国度事工,也是仅七年时间;那些人有什么理由,聚会了几年,知道了不少神的话,却不肯干些活呢?耶稣说:“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他们真的不怕将来神的惩罚吗?

一个人就如一个细胞,要有裂变、繁殖的生命。到了生命长进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分派作工了,要去带领人了。不要让他们食而不化,要干活了。犹如我们种树,我们不会老是去浇水的,大起来,根深了,就不用浇了,它能自己吸,要结果子了。有一些人聚会到某种程度,就可以一面聚会,一面去作教导了;有一些人甚至可以带领教会,他从教导人时直接从圣灵那里领受了。领袖栽培工人、工人带领或片、或区、或点、或小组,小组成员领人归主并使他成为门徒……一层层发展下去,才是合符《圣经》的策略。现在独生子女,一直处在被服事的地位,因此他们到了十多岁,仍然没有独立自理能力;但我们上一辈,大多是五、六个兄弟姊妹,那时,三岁就己经带一岁了、五岁的带三岁、十岁就能持家了;因为他服事人的时候,便促使他更快成长。

我们浪费太多时间在一般性的聚会了,尤其是主日聚会,有未信的、初信的、平信徒的……所以信息不宜讲得太深,只是普及性的信息,然而不少教会认为主日崇拜是很重要的礼仪,不得不参加。领袖、同工、门徒对于这种聚会是不满足的,所以又不得不参加许多其他的培训,这样,就白白增加了两倍以上的时间。现在作一个粗略计算:一个同工信主后五年服事主,一生人可服事四十五年,每年有三十天培训,那么他一生聚了多少会?6(小时)×52(主日崇拜)×50(年)=15600(小时),30(天培训)×8(小时)×45(年)=10800(小时),相加是26400(小时):另外有些教会是培训不断的,那么就是两培以上的培训,就可能是37200(小时)以上(实际上,很多教会是超过这个数的)。以信主五十年计,我们有18250天,这样,平均每天开了1.5、或2个小时的会,你看,我们是世界上开会最多的社群,足以列入健力士大全了。

我们的聚会应该是有层次、有实效、有节制的。就如社会教育,不能小学大学混在一个班上,但我们现在大学小学都混在一个斑上,对于大学的人,浪费了多少时间?教会应该每周分别设立不同层次的聚会,好象大学的选修课,让人根据自己的灵程分别参加不同的聚会:初信的人应该参加慕道栽培的聚会,时间可以较密集一些;根基打稳以后的人,可以参加生命栽培的聚会,时间可以减少一些,但比普通聚会仍稍密一些;门徒可以参加专题培训,或是教会各类研讨会、工作会议等,如此类推。

为了使人保持渴慕感,聚会读经一定要节制,圣经说∶“你得了蜜吗?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箴25/16)”要按着圣经的比例,否则,就会“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这样的聚会读经,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使人对神的话产生麻木、厌倦。我是依靠圣灵而节制,使自己常常保持一种适度的饥饿感,令自己聚会读经时有甘甜的感受。

不是所有聚会(培训)都有必要参加的,不是所有属灵书籍都必须看的。可以说,属灵的信息浩如烟海,你试打开“好消息”电视频道,到美国看看基督教的电视节目,就知道你一辈子这么听,永远也听不完。假如你到了大不列颠图书馆,你就知道,我们用一百一千辈子也学不完这些知识。科学家也只能掌握千万分之一罢了。所以我们灵程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发现自己的恩赐和知道自己的职份,然后选择合符自己需要的方面来听道看书了,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着自己的职份“选修”信息,使自己的职份越做越好,越来越“专业”。教会应该分门别类这样聚会,门徒也要自觉这样聚会,就不会使得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五花八门的聚会上,就能有合理的时间多行道了。

因为“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20)”,所以成熟的、有美好灵性的门徒,可以参加一些策划性的聚会,寻求圣灵在该地区怎样作工,怎样贯切一些实质性的方针策略,落实彼此相爱的具体可行的做法,该如何爱当地的邻舍,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聚会要与我们的村、镇、邻舍、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村里有什么公共的设施损坏了,需要修理;有什么公益的事,我们要踊跃去做;哪一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等等,这样的聚会才是有实效的。教会是应带领人行道的——过去我们一个礼拜聚会四、五次,我们可以把那些多余的聚会所花的时间,在村里作义务劳动,或在社会上作义工,这才是我们唱:“做光做盐”的真正表现。

如果前一种聚会,好比一个企业提高职工质素的技术学习的话;那么,后一种聚会,就是企业的策划部,在开策划会议。聚会不能过多,要有节制,让弟兄姊妹有更多的时间去行道。聚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做,正如企业的技术学习是为了生产;策划会议为的是去实施计划。如果太多学习、会议就失去了作用。

十戒中安息的律,我们常常不敢提,只是说我们不用守安息日便算了。虽然是这样,但它既是神的戒命,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出20/10)”这里的属灵精意是,神为了爱我们,他用律法的形式,使我们灵魂体得以有节制休息的权利,使我们不至于过份懒堕,也不至于过份劳碌,工作和休息的比例是7:1。在新约,虽然我们再不需要守安息“日”,但安息的“律”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虽然不再在乎那一日安息,但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安息:我们聚会、读经、关门祈祷,就是“无论何工都不可作”的时候,是灵魂体回归安息的时候。因此安息的律教导我们,聚会、读经、祈祷的时间,应该是行道的1/7,其它大部分时间,是应该是“劳碌作你一切的工”的行道时间。行道与亲近主是7:1的关系。但现在我们除去生活(种田、上班)必须的时间,便用大部分空闲时间去聚会、读经、关门祈祷,使得我们几乎没什么剩余的时间去遵行圣经上的话,可见这是违反了主的戒命的。

过去,以色列人只有在安息日能到会堂听听圣经,仅此而已(他们还没有我们的福气——平时还有圣经可随时读呢),但耶稣从来没有抨击过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可见他们所遵守的是合乎神的教导的,反之,就是不符合神的教导。现在我们每周一次聚会,六天的读经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以色列人所知道的圣经了,是不是还想发明比神的要求更“属灵”的规条?

假如以诚实的心去行道的话,一个礼拜一次的信息,足够我们这个礼拜去操练了,而且是需要一辈去行的;累计一年的信息——聚会和读经,假如真的能够去遵行,短短一年是不够时间的,甚至要一辈去行的。

今日,我们要斗赢魔鬼,就必须有这三大要素:智慧、知识和聪明。

智慧——来原于我们与神的关系,不是以你祈祷的长短、刻苦己身而建立的,而是你平时所行的是否讨神喜悦,还有你与神交通灵修的操练,使你能感受到圣灵的意思,反复察验。我们所重视的不是你的祈祷,而是你同神的关系。我们并不用祈祷的数量、外表或跪或站来衡你有多敬虔,我们是以一个人祷告的质量——他能否明白神的旨意(瑞玛),能否常行在神的旨意(行道)中来衡量一个人的敬虔的。

知识——是我们人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尽管你原来无知识、无学问,一旦你信主后,还是要努力学习知识,所以要多看《圣经》;但知识不仅局在《圣经》中,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知识,这样对我们理解《圣经》、提高服事人都有好处。理解一本书需要识字、语文,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语文水平,甚至语法、逻辑、论证;我们是服事人的,因此还要有多些了解人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社会学知识、政治知识,甚至心理学、管理学等。你现在可能同我以前一样,信主后就对这些知识很轻视,甚至藐视,尽管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现在我才清醒过来,知道这是偏激的,是过犹不及的,现在必须补偏救弊。

聪明——听了神的话(智慧)就去做,就是聪明,是对于智慧的积极回应,是智慧的结果,也是神给我们话语、旨意的目的,有行动,才能结出果子来。没有聪明的行道,一切智慧、知识,皆是空话。只要有神的话(瑞玛),又按着去做,无论是个人或是教会,必定是得胜的!智慧和知识,都是为了行动的;如果没有行动,那么所谓“智慧”、所谓“知识”,也只不过是空话,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我们反省评估一下,现在教会的结症何在?我曾走访过许多教会,遇过许多人(包括同工)与我交通,谈到他们软弱,使我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犯最低级的错误(罪),他们都是听过许多道的人,受过许多培训的。就是说,现在我们教会,并不是因为缺乏知识——听道、培训,而是缺乏聪明——行道。缺乏的是悔改的心态和悔改的落实。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箴26)”《圣经》常常提到这三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知识,原来是别人的智慧,我们把它学过来,就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实践所启发,掌握了一些规律,积累下来,也成了我们自己的知识;知识包括属灵的律和科学的律,包括世界的知识和《圣经》的知识。但这知识无论有多少,如果只存在里面,那么它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识,只派生出死的教条,没有什么可夸; 如果你要有智慧,就必先得有知识,如果你想圣灵赐你有关问题的智慧,你必须先要有有关《圣经》的知识,智慧是建立在知识上的——包括自然规律的知识和属灵规律的知识,知识都是神创世所命定的律,它们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因此,你如果想要有智慧,就必需先积累知识,如果你想要发明一种机械,必须先有机械的知识。但如果单单有知识是不起作用的,如果知识没有与智慧结合起来,知识就是死的;许多单有《圣经》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如文士、律法师、法利赛人;许多读了机械学的人,未必就能有所发明。知识要靠智慧去指教才能激活,知识才是活的。许多有发明创造的人,不但需要知识,更加需要“灵感”,这“灵感”就是从灵界来的智慧(是不是所
有“灵感”都是从神来的,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知识要靠神的灵去启示,瑞玛点燃知识,那么这就是智慧了,这就是我们平时能够感受、能够听到的神的话语。但到此为止,还算不得什么,犹大甚至还亲耳听过许多耶稣满有恩膏智慧的道哩。 最重要的是行出来,“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诗11110)”“所以,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可知聪明就是按智慧的话去行动。聪明是建立在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知识和智慧,人所做的就是愚蠢,谈不上聪明。如果单单有知识,也并不见得就有聪明,有同等学历的人,不见得个个都是发明家,发明家需要“灵感”(与圣灵感动同一个理)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魂——知识:从自己实践和别人的智慧中学习得来的经验、教训、方法等的东西(洛哥斯),透过人的看、听得来的。 灵——智慧:圣灵把知识(包括世界知识和圣经知识)中有关的部分,变成具体的指导(瑞玛),圣灵透过人的灵感(感受)、或
者使人想起而得到的(特殊情况或者会在异象异梦中听到、看到)。 体——聪明:按着智慧的引导去做,需要人顺服的心志和努力,才能成就。 圣灵就是这样起作用,我们灵魂体就是这样发挥功效的。 世界是怎样成功地、不用祈祷,就把黄赌毒传到四方八面的呢?魔鬼是怎样作工的呢?保罗说:“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事奉(林前122)” 牵引(灵):邪灵使用某些东西使人去贪恋思慕(牵引),魔鬼用“火箭”给人有些坏的意念,令人感受到罪中之乐。 迷惑(魂):魔鬼透过人看书、电视、影碟,听音带等灌输黄赌毒的知识,来欺骗人的头脑(迷惑)。 去(体):行动,人顺从了魔鬼的意思,就(去)付诸行动,罪就这样成了。 可知外邦人不是靠祈祷行事的,而是魔鬼用一些意念(话语)、激动、摧逼、甚至强逼放在人心里,即是所谓的试探、火箭,让人去顺从的。蛇向夏娃说“甜言蜜语”;魔鬼用话语引诱耶稣,“魔鬼己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约132)”,就是这样。魔鬼将污秽、贪财、寻求剌激的意念放在世人的心里,世人听从了这个意思,于是就去干黄赌毒的事,黄赌毒就这样漫延了。这
当中是没有祈祷的环节,起作用主要是顺服,听不听这个意思。神也是这样作工的,“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他以圣灵用话语、意思去感动、引导、摧逼我们去做某一样事情,这当中最重要的也是顺服。 “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徒829-38)”太监就信而受洗,事就这样成了。这事不是因为腓利祈祷的结果,这中间是无需祈求的,神的话就是能力,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创造天地也是凭他的话,有谁敢说是因为人祈祷了的结果? 无论是神或是魔鬼,成就一件事,就是成就他(它)的话,这是属灵的律。这当中,关键的是我们顺服与否。换一句话说,顺服就是信心,听了神的话,你信神能够成就吗?你以为要加上你的祈祷才能成就吗?约拿不顺服,事就不能成就。顺服了,尼尼微就悔改了,有谁在当中祈祷? 有人拼命为恩膏去祈求,以为恩膏是从祈求来的,这无疑是伏而舐天、缘木求鱼。恩膏不是求的,而是在乎神的恩待。“(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quot;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1-16)”施洗约翰、参孙,在肚腹已蒙拣选(他们根本还不会求)。耶稣比喻主人给仆人五千、三千、一千块银钱,银钱多少并不在仆人去求,而在乎主人。神恩待谁,是因为他预知谁是怎样的人,我们常常追求更大的恩膏,即对神目前这样使用你不满意,不够恩待你。神说:小事上忠心,大事才会交托。假如你想得恩膏,不如你更多着意做一个讨神喜悦的人吧,更忠于于现在的工作吧。 另外,恩膏是从顺服神的话(或异像、使命)来的。摩西并没有祈求恩膏,他只是顺服神要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异像,他就能在埃及行出十大神迹来。不要以为布永康因为有比别人多几倍的祈祷,所以他有比别人多许多恩膏。不,假如他应去非洲而不去的话,他的恩膏能力也失去了,至少没有现在的恩膏能力。虽然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就“必有神迹随着他们……”但要想有恩膏能力,你必须知道“去”哪里,怎样“去”,这就是异像了。如果神没有给你异像或使命,你求能力也白搭。如果我们听了,没有顺服,不能推却责任说:我要祈祷神给我力量。这是一个借口、或者是一个错误。一个母亲烧开
了一壶开水,要准备冲茶,她告戒身边的小儿,勿去摸开水壶,会烫手的。但小儿偏偏要用手去摸,烫得很痛,他却怪母亲没有给他力量去听话,这多么无赖,真好笑。除了灵界的辖制、捆绑的小数例外,我们正常人都能够作出判断——顺服或不顺服。只不过我们内里都有顽梗叛逆的本性——情欲,它是不喜欢听神的话的,它常与圣灵对抗。最好的学会顺服,就是烫了手之后,正如约拿进了鱼腹之后一般。《圣经》有讲到神加给我们力量,是指加添给我们信心走天路。如“**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如果我们不顺服神的话,是因为神没有赐力量给我们,那么将来受审的应该是谁呢?(如何靠圣灵而得力量是一个专门的课题) 那么,祷告在这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呢?除了用悟性祈求某方面的需要和告诉神我们什么也不懂,自卑寻求神外,我们更重要是学习去听,用心去听,为了听得更好、更清楚准确,要不住的用方言造就自己的灵,使其更敏锐。 另外,听也算不得什么,该隐、巴兰、约拿也听到上帝的声音,最重要是听了之后怎么样。听只是为了知道,你试试听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所讲的,都能讲出许多属灵的大道理,可见我们是知道了许多,可是我们在知道的许多事上,顺
服了多少?做了多少?故此,顺服才是我们最重要面对的。 今日教会的光景,只停留在看《圣经》、听道上,现在我们的教会知识(仅限圣经方面的知识)充足,却严重欠缺智慧和聪明。 今日魔鬼能如此猖獗,就因为它有如此多顺服的“臣民”。而我们的教会如此荒凉,就因为我们竟不懂听神的话,更不懂顺服神。相反,我们拼命发出自己的话语(祈求),叫神这么做、那么做,求他老人家顺服。 魔鬼有今日这等局面,是因为它的百姓很听它的话,心中充满诡计(黑智慧),而且他们很有知识,试看在社会上,有多少个博士、教授、大学生是属于主的?有多少个是属于世界的?而且他们都很顺服,都去行动,他们没有被某种理论捆绑常常关在家里祈祷很长后才去赌,反而提倡一句有名的口号:“想做就去做”。就是说,他们领受了魔鬼的意思就去做了,仍然是“人若知道……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同一个律里。“知道”和“行”“有了命令”和“遵守”之间无须祈求的,是直接的。他们想打劫银行,就去打劫银行。除了策划诡计和打劫的专业知识外,就是“去做”。他们想搞一个企业,他们就策划一个计划(相当于我们的智慧、异象),然后就招揽
许多各类专业人才(即知识),再然后就是动工(即行动)。你看,世界要成就一件事,还是不能离开这三样东西:智谋(智慧)、才干(知识)、作工(聪明)。 我们进入属灵领域时,我们反倒好似傻瓜一样,不知道我们是如何作成一件事的,我们以为要作一堆祈祷(实质是祈求)才能成就、或者只要祈祷(祈求),就能成就。于是就象傻瓜一样被愚弄,不会行动了。 我们教会有一个错误的教义:千万不要去想什么办法,千万不要去计划什么,因为这都是人的办法、人的计划——是人的工作。说什么:“若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1271)”使我们都害怕去思考,只能去祈求,以为这才是依靠神。 他们引经据典地说:“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0,27-29)”于就振振有词地说:“耶稣就喜欢拣选无学问的小民,如打鱼的彼得、约翰。”真的似乎有理有据,就使得我们不得不认为,神更
喜欢用无知识的人,有知识的反倒被废掉,一进入教会,就要“绝圣弃智”,做一个愚拙的人。我曾经就进入过这样的“愚昧时期”; 又说“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诗147:10)”不要太勤快了,不如多多等候,常常读经吧,这样神才会“喜爱”哩。 这样看来,神岂不特别喜爱驴子?它又蠢又慢,最合符这种“教义”了。 这都是形而上学的解经法,没有联系整本《圣经》的意思来解。以上的经文的精意是,如果我们不是先得着神的智慧,那么不论人有多好的想法、多好的知识、多快的行动,都是徒然的、失败的;但并不是否认人应该有思考、有知识、有行动。如果说人的思考、知识、行动有什么不对,那么你去揪着神的脖子去问好了:祢既然喜欢我们愚拙、又喜欢我腿慢,为什么要造我们会思考、会学习知识、还会造比腿还快的汽车、飞机呢?这根源不是在祢那里吗? 不久前,我们大陆曾经进入过一个“绝圣弃智”的愚昧时期,那时候,到处整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把知识都视为是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服务的,大肆批判“读书做官论”;认为越无知识越革命,越对党忠诚。那时,专门挑选无文化的人掌权,有文化、有专长的人都打成右派、下放干校、农村、
或留在单位洗厕所、扫地。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年代,致使我们国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等的国民经济被破坏到破产的边缘,成为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多么惨重的教训! 我们不要忘记神曾大大使用两个人,一个在旧约,一个在新约:摩西和保罗,他们两人都是“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他们是新旧约的代表,新旧约主要都是他们写的。这样看,就平衡了:如果人有智慧(从圣灵来的启示),那么,那个人的思考、知识、行动,就能被神所用,并且是神所喜悦的。信了主后,我们仍然要努力学习知识(包括世界知识),使学圣经和学知识有一个平衡。因为提高知识水平,也会提高理解圣经的能力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尤其是我们做牧养工作,是与人打交道,更要学习关于“人”的知识,如历史、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魔鬼就是这样欺骗我们的教会,让我们处在愚昧的状态,不敢去思考、不想学习知识、更没有多多地行道,而魔鬼的顺民倒会想计谋、学知识、更加放肆去行动,这样就使得黄赌毒散布整个大地,十年胜过我们百年,如果按这样的局面下去,我们永远处在劣势。 我们要竭力去寻求智慧和聪明,因为“得智慧,得聪明
的,这人便为有福。(箴313)”“智慧人大有能力(箴245)”,“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依靠的坚垒(箴2122)。”靠着神智慧的灵,我们才能打破今日世界这种局面。 怎样寻得智慧呢? 除了直接从神来的启示得智慧外,圣灵还有许多方式启发我们的。 在我的属灵成长过程里,经历过异像异梦,有过外在(神)的声音和内在(神)的声音等,但这不是我所追求和倡导的。因为这些启示方式不是人所能追求的,就是说,神是不会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的,正所谓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喜欢以哪种方式去启示人,是由神作主,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人只能在被动的地位上接受神的启示方式;在《圣经》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超然的方式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神使用的神迹,不是随人意而发生的,而且是在人完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临到的。过去,教会不懂得寻求神,从来就不知道神是会向人说话的;后来懂得了寻求神的真理,但却不懂得寻求的方法,一味寻求超自然的“声音”、“感觉”、“异象异梦”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瑞。所以,采取主动、追求超然方式心态的人往往会走向反面:看见、听见的却是来自邪灵的东西。因为神不会
受人的意志所指使,按人的喜好来满足他,往往这样追求的人,并没有得到神回应。但为什么这样追求的人,却好象得到了回应呢?是因为魔鬼会乘着人这个错误的机会,会化作光明的天使,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使你以为神向你说话,从而使你受骗上当,做出令神蒙羞的事。这类的事太多了,这是寻求神的人容易出现的偏差,这源于我们对圣灵工作认识偏差所至的。 在这里我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常常忽略“思想中”的圣灵工作。我们过去认为,思想是人的东西,所以把所有人的思想贬斥为“人的方法”、“人的想法”,以为只有超然的方式才是圣灵的工作,这是极端错误的。假如这种领受是对的,那么神创造人会思想本身就成为一个错误,这对神的创造是肤浅的认识。神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不得已要用超然(神迹)的方式向人说话,但在大部分的时间却是透过人的灵向人(魂)说话,他会以一种感动、意念的方式向人传递意思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222)” “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神管教你,好象人管教儿子一样(申85)。” “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诲(箴2432)。”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牠。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路1224)!”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提后27)。” 我们已经无须多加解释,这么多圣经,都充分证明在思想里是有圣灵工作的。只不过,因为灵界的复杂,影响到人的思想很复杂,可以说,人很大一部分的想法都不是圣灵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思想中寻找、辨别来自神的意思,这种寻求神的旨意,是我们应该花大气力学习和追求的。因为这是神最常用的引导方式,也是他创造人有思想功能的本意。假若你同神的关系是正常的,那么你可以肯定,你寻求神之后,神可能已经把他的意思放在你的思想中了。“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只不过你还需要从众多的想法中寻找、分辨,假若你从思想中找到了神意思,你便得到了智慧。 世人为什么不用祈祷就能败坏世界呢?圣经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创65)”这就可以证明,世人就是透过坏思想去败坏世界的,因为坏思想里有恶者的“旨意”,人按着去做,就行出恶来。世界只有一种律,我们都在同一种律之下。同理,假使我们终日尽都是想着怎样建造生命、怎样传福音、怎样搞好教会、怎样去爱别人……终日想的尽都是善,想的都是属灵的事,并把这些想法作为与神的交通。这样,可以肯定,这里面必有神向你说的话,如果你辨别出神的旨意,然后去做。那么,就能发出善来,影响世界。 另外,《圣经》又说:“懒惰的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到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66-8)”神教导我们,观察世上的事物——包括社会、大自然,就可得到智慧。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的智慧,耶稣常常用现实生活的事例,说明属灵深奥的道理。 假使你懂得圣灵,你会发觉你的内心有意思说:“真奇怪,这些蚂蚁既没有君王,又没有工头监督,它们为什么懂得夏天要预备食物呢?而且会自觉来做呢?我既是人,我更应该比它们懂得这些道理呀?我这么懒,岂不比这些小动物更愚蠢吗?”于是这个人就会明白过来,这样便得到了智慧。 可见我们能从我们周围的世界来发
现智慧、学到知识,圣灵是通过我们看、听、做来教导我们的。比如牛顿在得到万有引力这个智慧发现,就是从他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得到启发的;有一次我看到了漫山的野树在哗啦哗啦地作响,我突然被圣灵感动,我更加明白我们与万物的关系,以及神创造的用心良苦,那些树就好象神一样向我说话,是那样深刻,后来还成为一篇很好的讲章。德蕾莎修女就因为看到满街躺着的印度穷人,感受到神强烈的呼召,要她做临终关怀的慈善事工。我看到黄、赌、毒传播得比福音还快,我相信我们基督教必定存在拦阻福音的势力,就去求问神,于是便得到了这几十万字的信息,这就是智慧了。 不要以为听神的话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不要以为要在一个什么密室里头长期修炼。不,只要你预备好你的心,使你的心成为好田,即正确的心态、谦卑警醒,你就能随时可以听到神向你说话。神不仅只用一种方式向人说话,不仅只在灵里向人说话,而是用千变万化的方式向人说话。神可以透过听道、交通、闲聊、批评、甚至外邦人的话语,给我们有扎心、启发、感触、提醒……凡对于我们有造就、积极意义的话,都是从神来的。神还会透过环境、大自然、苦难……向人说话,让人懂得一些教训。特别是圣灵的感动,这往往就是
神向人说话的一种方式,只要你与神的关系良好,你的心柔软敏锐,是很容易收到圣灵的感动的。 其实过往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经验、知识,都是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灵感”,它们只不过在我们里面沉睡,好象死的一般。它需要智慧的灵去激发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了(注: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是出于圣灵)。 我们平常求问神,常常方言祷告,神许多的回应已经给了我们,但因为这些微弱的感动很容易与我们的心思、想法混在一起,使我们不知道神已经回应了我们,就算知道,也不会辨别,因此重要的是辨别。就算我们慎思明辨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对,可能要经过许多捉摸、试验去验证,甚至要经过许多的失败,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直奔标杆》一书,介绍了美国加州发展最快的马鞍峰教会,在寻求神异像,建立目标导向的经验,他们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许多失败里面,才越来越接近智慧。寻求智慧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因灵界太复杂了,有许多假作光明的“天使”。因此,不要轻易就说:“神说”、“圣灵感动”,否则就犯了十戒——妄称耶和华的名。 有一些失败,我们是不应去指责和嘲笑的,只要他是曾经认认真真寻求过神,这样的失败应该给予怜悯和鼓励。失败是学习
寻求神的必然现象,因为寻求神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就是最伟大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学习寻求神的人呢,所以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指责这样的失败。只要我们不怕失败,继续学习寻求神,失败的比率就逐渐降低,成功的比率就会增加。 说白了,其实世界与我们都同在一个律里,世上许多发明、新产品(如新药物),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才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由基督徒去发明也一样,我们要在许多错误失败中,才能辩别出神的智慧,因为我们同他们同活在神命定的自然律和超自然的律里。 这本来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常识,但被宗教欺骗后,我们就得费力重新启蒙了。 似乎我们一旦成为基督徒,就应该成为白痴,本来很正常的常识,都不敢相信了。如果我们想想有什么方法去传福音、治理教会,就好似是一种罪过:因为这会被认为是“人的方法”,尤其是试过一些方法效果不大好,就会有人说:“你看,人的方法就是要失败”。非得要祈求:“神呀,我将教会交给你,让你来管理,你要负完全的责任。”祈求后,就等候主去做。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按着条条框框去做,不敢更新,不敢寻求新的方法。从不寻求在我们的灵里的某些意思或感动是不是从神来的,又不敢
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其实圣灵许多时候都会把他的想法、意思放到我们心里,但由于我们不知道有这回事,又不会辩别,于是我们一概判定为“不属灵”、“人的想法”。于是把我们陷在愚昧状态里面。 可以肯定,如果我们与神的关系正常,那么,我们心中许多明显或隐藏想法,其中有一些肯定是由圣灵而来的,只不过我们要学会从众多的想法中辩别出哪一个是圣灵向我说的。 要想更准确得着神的智慧,我们先从个人去与神建立关系,学习听圣灵的意思。智慧是从启示来的——就是圣灵各样的默示,包括:内里的微声、经文的感动、听道的感动、交通的感动、牧者的话语、甚至平信徒或外邦人向你说的话、环境印证、灵界声音、异像异梦、天使、神亲自显现等,神大部分都是通过《圣经》和人彼此的启发这种方式,来向人说话;只有少数是因特殊的使命才使用超然的启示。而且神不会单独使用这些方式,往往是其中几个方式综合互相印证。比如:《圣经》感动、牧者话语、环境印证一起印证;又或者内里微声、听道感动、交通感动一齐印证,使你更加清楚。 特别注意的是,神不会单独使用超然的启示,如果它是从神来的,神必然会从其他方面给你印证、辨别。 但个人所领受的是不
全面的,甚至是危险的,必需在教会中慎思明辩。因此,最稳妥的是大家都一同寻求、一同察验。往往一个启示,神不会单独只给你一个人的,他也同样放在其他人的心里,只不过由你说出来,而其他人则同感一灵,阿门罢了。尤其是注意领袖、属灵长者给你的印证、察验,不要忽视。 学习领受神的话语,第一一定要在追求美好生命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为了私欲。第二最好有扎实的真理基础,第三就是必须谦卑,让教会或长者察验,这样才能越有保证把握这些意思是从神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他们先有一个有远见、有智谋的领导,然后他广纳英才,成立一个策划部(或智囊团),一切的管理办法、行销策略等等,都由此而出。这个部制定的许多计划、策略最后由领导审批(即察验可行与否),他们的成败,都在这个策划部里。因此很多名牌产品就这样风靡世界。 一、提供建议、办法二、制定管理办法、行销策略三、执行 (策划部)(经理部)(全体员工) 《圣经》又说:“谋士众多,人便得胜。(箴246)”“谋士多,人便安居。(箴1114)”“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1522)”相反“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
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箴181)”为什么世界上,凡是独裁的国家都是失败的,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中国几千年的独裁制度,使我们深受其害;世界上凡是采用议会制、国会制的国家,都是代表世界发展前列的国家,因为这样的制度才符合真理的原则的。请看看,今日世界上越接近完美的东西,越需要众人的智慧,凝结越多集体的智慧结晶。例如:汽车发展到今日的水平,已经集合了多少人的发明,包括历代的发明创见,和今日千百万汽车业专家的发明创见。试问,波音公司够不够胆只请一个工程师?你够不够胆坐一架只有一个人设计的飞机? 世界许多成功的事例,并非他们另有一套成功的律,相反,恰恰是他们更能遵属灵的律的原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超越神的律的(否则便一定有比神更高超的律),凡超越的,都只能失败。成功企业、先进国家它们的运作,其实里面已包含着神的智慧,所以,神要我们留心察看世事,便能得智慧。我们和世界都同在一个律里,没有谁可以超越。世界的成功非但不是超越了属灵的律,倒是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比我们更能遵行这些原则。我们只不过被宗教欺骗,使《圣经》成为了我们的死知识,反而让今世之子,在世事上,比我们
更聪明(路168)。 “智慧为首,所以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高举智慧,他就使你高升。(箴47.8)”《圣经》要我们高举的是智慧(即圣灵),没有叫我们高举“祈求”,要把智慧(他也是耶稣基督的灵)放在首位。我们的教会要把求问圣灵得智慧放在首位,我们要拣选那些有美好灵性、有好行为的精英,加入到属灵的“策划部”——祷告部,去寻求圣灵的启示、异像、话语等。把这些寻求所得综合起来分析,就很容易找出圣灵的旨意,一但我们按着执行,事情就无不成就了。 有时圣灵所启示的不仅只限于《圣经》的话语,而是某种方法、计划、异像等,讲白了,就是世人听说的谋略、策略。“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箴211)”“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他离开你的眼目。(箴321)”谋略是从众多的谋士中产生的。寻求真智慧和谋略是教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教会应该设立各级的寻求异象的小组,向领袖同工提供策略参考,这样群策群力,在众多的建议中,综合筛选,必会从中找到圣灵向教会说的话,教会就能制定一个方向、计划出来。现在我们要从因陈守旧的观念、默守成规的传统做法、生吞活剥名人经验等等的桎梏里更新过来。《圣经》
其实没有规定我们的做法,只是将原则、方向指明给我们。 一、提供建议、方法二、得出异象、制定策略三、执行 (祷告小组)(领袖、教会) 我们教会的祷告,应该就是这样得智慧、得谋略的祷告。为的是要达到“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样的要求。 因此我们教会的“祷告会”应该更新,不是轮番地吼着:“主啊,求你这样……求你那样……”,而是为着一个问题或某件事,作为祷告的主题,分派给弟兄姊妹祷告;比如:现在教会发展出现了“瓶颈”阶段,福音比较难传,为此我们让祷告小组(或教会)求问主,给我们引导和光照,发现教会的问题所在,寻求神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打开传福音的渠道;或者最近“东方闪电”比较猖狂,我们教会应该求问神,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策略对付“东方闪电”。在下一周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一周祷告其间的想法汇报到教会,由大家察验哪一些是从神而来的智慧,经过筛选,然后执行;一次,两次,三次……可能都不成功,但不要气馁,只要反复地学习寻求,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许多失败里找到真智慧的。因为神应许过:
“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1110)”这种寻神的祷告才是正确的,比祈求、通宵祈求更有实际意义的。 那么读经应该怎样读?聚会又该怎样呢? 我们初信主的时候,很渴慕、很欢喜看《圣经》,又很喜欢听道,到处去听。这是很正常的,相反就不正常了。如果我们把读经、聚会比作吃饭,就很容易理解了。就好象一个初生的婴孩,一天要至少吃七、八餐,差不多除了睡就是吃,这是积累营养、长身体的时期。我们也一样,需要积累《圣经》知识的时期。但渐渐长大了,吃的餐数就少了,而且开始要干活了。再长大后,干活的时间远比吃饭的时间多得多,这才是正常的。相反,我们长了十多岁,几十岁,一天躺着吃七、八餐,你还能称赞他有很好胃口吗?现在我们岂不正是这样吗?除了必要的生活外,就是祈祷、读经、聚会或者带聚会。 你们有没有发觉,在四福音里,几乎没有提到耶稣看《圣经》?更没有象我们那样看《圣经》,是写《圣经》的圣灵疏忽了吗?既然耶稣要成为我们的效法的样式,他应该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呀?哦,是因为那时《圣经》还不普及,不能人手一卷?但是为什么他那么少看《圣经》,却不会软弱?不会不“属灵”?《圣经》没有错,从耶稣
十二岁在圣殿与《圣经》教师聪明的应对,就可知道,他在少年时,有过犹太人定规的《圣经》教育,这是耶稣《圣经》知识的积累时期。到了他出来传道时,他就是依靠圣灵,把《圣经》的知识变成瑞玛、智慧。他的刚强,并非是靠知识,而是靠神的灵。他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这里“口里所出”所指的就是瑞玛,非记载的文字。因此,他比起满有《圣经》知识的法利赛人更显得智慧。他所靠的就是圣灵的智慧。 有许多人读来读去、聚会来聚会去,都无甚成长、甚至一样的软弱,因为他们“死读书”,变成“读书死”。说明靠知识是死的,靠宗教式的念经去读《圣经》也是死的。 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从信(91年)到今天(98年)整过程,都体会到靠圣灵而活的真理。在我信与未信之间,没有基督徒在我身边,是圣灵用智慧的话语帮我推倒进化论,无神论,唯物主义的耶利哥;初信一年多的时间,我是一个冷淡的基督徒,一直很少看《圣经》,也没有谁可以帮助我长进;后来被圣灵充满了,热心起来,又回应神的呼召,单枪匹马就跑到事奉的工场,从信到进入工场,只有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其后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能教导我的牧者。而且紧逼
的事奉工作和不利环境,我读《圣经》的时间也不多,人若以我的《圣经》知识判断,以为我是读了许多《圣经》的人,其实我读的《圣经》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少得多;这里是一个乡村的教会,很少属灵的书籍;也没有与外界有太多的交往,很少听到什么外来讲员的讲道;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是很少祈祷的——不过是指传统式的。你若知道我一天的时间安排的话,一定觉得我很不“属灵”。但从信到现在是七年的时间,我的灵性以及《圣经》知识却有较好的长进,现在所写的、还有另一本书,都是我同圣灵的对话而来的,绝少人云亦云的东西。这几年下来,我深深感受到人活着或者刚强,不是靠宗教式的读经、祈祷、聚会的生活,而是要靠圣灵智慧的瑞玛。 读《圣经》的本意,并不是要让我们头脑得着一些知识,而是让神的话在我们心里,成为一把尺,一个量度,来检验从灵里出来的意思是否出自于圣灵、或是邪灵。如果通不过灵里《圣经》的检验,我们就要抵挡这个意思;如果通得过灵里《圣经》的分辩(在教会的察检下就更能确定),那么它可能是从圣灵而来的,我们就按着去做。看《圣经》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让圣灵能正确引导我们,使我们不至於陷入错误和谎谬。因为圣灵是真理的灵,他的
引导是不会与《圣经》相矛盾的,这样就保证了我们所做的,是在神的话语上,我们所做的才带出能力和功效。你要做一件事,圣灵会“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圣经》)。(约1426)”他成为引导我们所行所说的符合《圣经》真理的训诲师。 神所悦纳的献祭,定规要牛和羊,神认为洁净的动物,有一个特点:会反刍(倒嚼)的(利113)。就是吃了食物后,再把咽下去的东西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这有什么属灵意义呢?就是神喜悦人把他的话听了之后,仍然在心里细细咀嚼,反复思想。这种读经才是有意义的,诗篇说:“愿他以我的默念为甘甜(诗10434)”,“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命令常在我心里,使我比仇敌有智慧。(诗11997.98)”看《圣经》很重要的是一边作工一边默想、终日思想。默想、思想神的话,其实是圣灵的一种工作:“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圣经》)。(约1426)” 吃饭其实需要的时间是很少的,消化才是更主要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吃了能转化为营养、变得强壮和行动的力量,这才是吃饭的目的。我们的力量是从一边做工一边消化其营养而来的。大食症,食而不化反倒为病态。
吃得多有什么可夸?要夸不如夸一个很能干活的人。我得着许多《圣经》的启示,大多是从做的时候,圣灵教我的,我最喜欢训慰师这样的现场教学,使我比看一本属灵的书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现在我一面写,他还在一面教导哩。圣灵在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使我们想起某节《圣经》来指教我们,当我们按着去做,就经历了这段经文的真实,就能更加懂得这个经文。因此,行道的人,比只看的人更懂《圣经》。 如果以做学问、为了讲道、或以赚取功德(即为讨神喜悦)的心态看《圣经》,都是不懂看《圣经》的真义,也是无甚果效的。吃饭是为了干活;看《圣经》是为了行动。不要把精力花在看上,《圣经》用不着做学问一样去钻研的,其实它非常简单易懂的,尤其是有训慰师的开启,渔樵贩卒都能够懂。彼得、约翰都能懂;天主教时期,有一个作厨子的劳伦斯弟兄,因有神的灵同在,就比主教、大主教们更懂得《圣经》,并且比他们行出更多的道来。圣灵撰写《圣经》的目的不是为了专门给学者去看的,而是想让更多的百姓去行的,所以他不会写得很隐晦深奥,不象《易经》那样让人琢磨不透;耶稣也没有作过学问,却比学者——法利赛人、律法师更明白《圣经》。这其中的秘诀就是,你同神(圣灵
)——《圣经》的作者关系如何?因为是圣灵带领我们进入(明白)真理的(约1613)。 因此我们要把精力花在讨神喜悦上——神最喜欢莫过于人行道了,这样你同神的关系必定是好的。你越行道,圣灵越喜欢教导你。遵行神的话的人,经历神的话的人才是最懂神的话的人,也是记得最牢的人,他对神的话最有信心。 不要花太多精力在看上,而是花更多精力去行出来,我们更应下功夫,怎样越做越接近《圣经》的要求。其实许许多多又浅又简单的道,我们都没有去实行,还想听一些什么深奥之道呢?比如爱邻舍,这是用不着显微镜去看的,但我们真的完全做到了吗?有许些目不识丁的老姊妹,行的道比我们看了几十遍《圣经》的人,还要多、还要好。这样看《圣经》不惭愧吗? 《圣经》知识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要常常抱着《圣经》了,用更多时间去做你所己知的真理吧,你这样诚实去做的话,圣灵会教你新的。什么时候才是积累到一定的时期呢,什么时候该看、什么时候不该看呢?有一个前题,你必须熟识圣灵,然后让圣灵来安排你看《圣经》的时间,现在,我要是不想看,就不看,多多的做;要是想看,就认认真真地看、慢慢地看;最好是遇到问题,有针对性地查考,等等。
聚会应该怎样聚呢? 其实聚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庆典的聚会,以色列人的节期就是这种几万、十几万人聚集的聚会;但有时却是以一个最少的单位——家庭成员的聚会(这有别于我们“家庭教会”的聚会,现在我们家庭教会还是会堂式的聚会,只不过这个会堂是一个民居罢了)。有时在殿里、会堂聚会,有时在野地露天聚会,如耶稣在山上、海边讲道等;餐会式的聚会,如耶稣常常到税吏、法利赛人家里坐席,逾越节最后的晚餐等,都是一种聚会的形式;有培训、开大会的严肃形式,也有一面吃喝一面交通的轻松形式,以色列人过节期多是这种形式;用歌舞、戏剧传达出某些信息的聚会,如神常要先知用一些戏剧性的行动表达出耶和华的教训,好让百姓更易明白…… 我们教会除了一般讲道的形式外,还有很多方式的聚会。人是社会型的人,喜欢热闹,爱凑热闹,神很了解人的特点,所以圣经定规了一年有几个节期的大型聚会,过不多时就来一次,这是神的智慧。有一个时期,因为逼迫的关系,使得我们取消了所有大聚会,全都转成小型聚会,若干年后,我们发现整个教会的属灵情况衰弱了很多。尤其是外帮人,他们以为我们教会被打散了,被取消了,他们更加不敢信这种一下子就消失了的
“教”,使得那一时期教会的发展陷入了低潮。很多人都怀念过去的那种热烈的聚会,谈论到过去那种大聚会,还很兴奋。这时候,我们才懂得大聚会的作用。是的,如果你能参加韩国赵庸基教会的聚会,参加过布永康、辛斑尼的大型布道会,你就更能够体会到庆典式的、大型的聚会会产生怎么样的奋兴作用,这是其他聚会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但仅有大型聚会是不行的,大聚会很难起到关怀和牧养的作用。所以也应该有细胞小组的聚会;在细胞小组聚会,人人都是讲员,人人都是参与者,你有什么亮光、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说出来。细胞小组的聚会的方式就更活泼多样了:有时是讨论一个主题,有时候是看光碟然后分享感想,有时候是交通茶话会……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培养出关爱别人的感情,每个人都学会服事别人;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被关怀,享受到爱。 每一年之中,安排了几次到郊外的山上开敬拜大会,在山林野地,离开了闹市的喧嚣,仿佛更接近神,不知为什么,敬拜得更投入、更释放,后来越来越多人喜欢参与这种聚会。不少人就是在这种聚会中被复兴了,被神抓住了,在最后回应神呼召时,很多人奉献给神了,很多同工就是在这种聚会中产生的。 有一些聚会,并不讲新的课题,而
是围绕上次聚会的信息进行讨论,探讨本教会存在什么问题,联系自己具体实际,商量如何去实践这些教训,并且检查落实得怎么样……还要在聚会时过团契生活,彼此交通,化解隔阂,消除误会,解决问题。 有时我们开同工聚餐会,要各人抄一式拿手好菜来参加。我们声明在先,聚餐不谈严肃的事,只要谈轻松的话题,使各人更加互相的了解;讲一些感情方面的事,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还有许许多多的聚会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这里就无法一一列举了。 这些聚会怎么可能不喜欢参加呢?怎么可能要人哄、要人请呢?老实说,不少这些聚会是限制名额的,有一些是要过时关门的。这种聚会怎么会使人软弱冷淡呢?聚会的形式也好,信仰的方式也好,都是为了让神的话更好扎根,带来更好悔改的,某一种情形用哪一种方式,让果效来决定,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形来不断调整更新。所有的形式都不是为了维持宗教的规矩和体统的,而是为了人得造就、得益处的。 因此,我们要在一些传统的聚会形式里更新,使它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要知道,每一种聚会,只能起到各自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只有单一一两种聚会方式是不够的。 我们如果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聚会,就晓得该
怎样聚会了。聚会的根本目的就是执行耶稣颁布的大使命。 我们常常对大使命理解为传福音,这是错误的。请看: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我们必须先明确,这段话是耶稣给所有神的儿女的,并不是某部分人的。 耶稣开宗明义地指出:大使命就是使人作主的门徒,而不是信徒,假若我们认为大使命只是传福音,那么我们只能使人作信徒。为了使人作门徒,我们必须要做如下几件事: ①传福音给万民听,包括医病赶鬼、运用信心、恩赐去除灭魔鬼的作为(参看可1615-18)。有人认为神迹、医治时代已经过去,应该删去这段《圣经》。因为魔鬼很害怕这点,它想弄瞎人信心的眼,好让它更好散布施展瑜珈、气功等的邪术。不要神迹的那个教会,就是甘心情愿将神的荣耀,躬身献给魔鬼。三四十人的教堂,面对千众练气功者的悬殊,非但恬不为怪,还觉得魔鬼是配得的——因为它疯狂。 过去,天主教时期,传福音的权柄被少数传教士垄断起来,现在还有不少教会这样垄断起来,要有证的传
道人才可以传福音,但感谢主,现代大部教会己经打破了这种拦阻福音的假教义。聚会,就是使自己更好传福音;赶鬼,更有信心。 ②“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里的“你们”是指一切信主的人,没有高低、性别之分。给信的人施洗,这是每一个会传福音的人的权柄和职责。但现在这个权柄,又被少数领袖垄断起来,如同天主教垄断传福音的权柄一样。魔鬼想用错误的“教义”来关窄福音的门,使许多人奔波劳碌,风雨不改地从几十里地蹬车到教堂,历经漫长的慕道班学习才能受洗。有些要受洗的人等一个繁忙的领袖、牧师,要等几个月到半年。这过程太久太难了,法老的大军就趁势大肆砍杀,死伤者众。能够坚持学习、等候到洗礼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因此打下来,一年只有寥寥少数人受洗进入教会。 洗礼非得要领袖或少数几个人(或者弟兄)不可,这是人的吩咐,与耶稣的吩咐是背道而驰的(太2819、可1615.16、约42、徒812、910.18)。耶稣吩咐每一个信徒传福音,在这事奉过程中成为门徒,只要我们能把福音传得完备,我们就能够遵照主的吩咐为人施洗。刚跟随耶稣的门徒,己经为人施洗了;腓力在教会建立之初,
仅是个门徒,但他已为撒玛利亚城众人施洗了;亚拿尼亚也是个门徒,他为将要成为使徒的保罗施洗。“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太2818.19)”,这施洗的权柄,是主耶稣已经赐给了门徒,是没有谁可以垄断起来的。我们聚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多多能为人施洗的门徒。只有按照耶稣的命令,不打节扣,我们就把魔鬼关窄了的福音的门重新大大打开。 给人施洗,是教会培训门徒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会改革的一个方向。 ③不止传福音,甚至不止施洗,还有责任教导他们。不要以为传完福音就完了。也不要传完就交给别人、交给教会、交给领袖,这是耶稣交给我们的大使命,是一个完整的命令。 过去,我信主时受“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误导,我以为只要哪个人愿意作决志祷告信耶稣,他就必定能够上天堂了,于是我很热心传福音,而且只注重传福音,每日都数手指头:今日带了十多人信主,明日又带了二十多人信主,天堂又多了多少人了;觉得沾沾自喜,认为事奉主是轻而易举的。但后来回头再察看曾经认真跟自己作决志祷告的人,有不少已经又回到偶像(或罪)那里。正如一个仆人出去播种,漫山遍野地播,的确播了不少,但播完就再没有作浇水、
施肥、除虫除草的工作,不管它死活,等到收获的季节他再去看收成时,才知道大部分农作物早就在苗的阶段蔫了,这是有一点农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圣经》把一个人信主的过程比喻为生命,就是因这两者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你只生孩子却不喂养他,他同样会夭折的。一个农夫播完种理当还要护理的;一个父母生了婴儿就有责任去喂养。种一棵树,开始时要经常浇水施肥,但到了根深叶茂时,它就能吸深处地层的地下水了,这时你不用管它它也能活得好好的,而且还可以结果子呢;对于儿女,父母要养育他们到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儿女就可以自己组织家庭,而且也可以生养儿女了。领人作门徒就是这个意思,只有一个人作了门徒时,不但他不容易死去,而且他还可以带领人作门徒。要知道,主人不仅是要仆人播种的,主要的是为了要果子。大使命开宗明义地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不是只传传福音便算,而是还要有一个责任去教导别人,直到能成为遵守主的教训、跟随主、事奉主的门徒。 不会?那么你看《圣经》、祷告、聚会干什么?要圣灵干什么?听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去遵守和教导别人去遵守;我们一面教人,圣灵就会一面的教你、圣灵是活水江河,是流的。你
不流出去,他怎样流给你呢,你仅有的也要成为死水。你读经、你听道只成了死的知识。 以一个三十岁信主,八十岁见主的人为例,按某些教会主日整天聚会为计算,那么这个人一生聚会了多少时间?6(小时)×52(周)×50(年)=15600(小时);若按某些教会一周聚会五天计:1.5(小时)×5(天)×52(周)×50(年)=19500(小时),(而且每年还有许多特会,一生累计有2000小时以上;还有看光碟等1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看十五分钟圣经或属灵书籍:0.25(小时)×365(天)×50(年)=4570(小时),合计7570小时,这些都已排除在外)。而一个大学生(如神学生),只读了3900个学时,读博士另加1000个学时。那么说,这个人已经可以做五回牧师了,可以拿十五个博士学位了。可见我们现在的聚会方式是多么荒谬,做了“牧师”、“博士”为什么还要让他一直听道下去?为什么不可以教导别人?(可以将此公式计算你聚会读经的时间,便可知你在读第几个“博士学位”了。) 开展细胞小组聚会,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聚会形式,恢复初期家庭聚会的模式。“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
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就当造就人。若有方言的,只好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就当慎思明辩。……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林前1426-31)”那时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从读经、祷告、生活中领受圣灵的教导的。 我们现在的聚会,只有一个“常教导人没有人教导他”的人在讲道,其他人则是“只有被教训,而不知可以教训人”的人听道。谁给了“常教导人没有人教导他”的人这种特权?谁剥夺了“只有被教训,而不知可以教训人”的人的权利?是人为的宗教形式!剥夺了人行真理的权利!我们现今的聚会模式只能产生“使万民作我的信徒”的。 我们的聚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李婶,你上次同生产队长吵架,我觉得这样影响不好……”然后大家讨论这件事,讨论结果——如果今后有同样的事发生,最好怎样解决……为什么几十年都是这样:“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然后长篇大论? 每个人都可以教导别人,因为这是作门徒的所必须的。这样的聚会,使众人都能一个一个作先知讲道,是造就门徒的好场所。而且
,这样的聚会,营造了一种彼此服事、彼此相爱的氛围,也是门徒被建立的好场所。正如象成语所说的:“教学相长”,一面在教别人时,一面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你不仅要去传,更要常常探访,在探访中教导、讲解、与他一同祷告。你不要以为传给你的家人、邻舍相信便完事了,你还要带领他们成为门徒。因此大使命不是传福,而是领人作门徒。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不仅是领袖的责任。 ④还不止教导,你和被教的人都要去遵守。不是去遵守信仰的形式、教会的规条,外表性的东西。而是信仰实在的内核:彼此相爱、爱人如己、爱邻舍仇敌。大使命所强调的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遵守”,没有“遵守”,“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就是一句空话。什么叫门徒?“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831)”没有落实“遵守”,就没有执行大使命。“凡我所吩咐你们的”所指的就是神一切的话,它不仅是指聚会、读经、祈祷的形式;也不仅是传福音、医病赶鬼、讲道探访等教会内的活动,更包括教会外的“爱人(包括世人)如己、爱邻舍(包括世人)、爱仇敌”,要做盐做光——行善。只是因为我们的宗教观念,把大使命狭隘为“传福音”罢了。
带领人作门徒,就把神一切的话言传身教地、作模范带头作用地“教训他们”遵守。若然这样,你和他都是门徒了。耶稣才与我们同在,我们才有资格享受信仰所带来的福气。我们有责任告诉每一个信徒信仰的真相:神不在形式里,不在宗教活动里;神在真理里、神活在自己的话语里、神与道同在。如果我们想要得着祝福,就惟有诚诚实实行神的道。聚完会、看了《圣经》后就立志行出来。神同在不是从祈祷:“求主与我们同在”这样得来的,而是从应许里来的。只有我们遵守他的道、按他的话而行,神才与我们同在。有神的同在还缺什么呢?还缺福气、平安、亨通、能力吗?只有在我们常常经历到耶稣的同在,亲身体验过信仰的真实,教和受教的人,在信心、灵性、知识上才会大有长进。 聚会的目的,就是使信徒成为一个传福音、为人施洗、能教导人、使人和自己都能遵守神的话,成为门徒。 教会有个误区:传道人的工作,为的是维持一个聚会。那就好似一个人化尽所有的心机去开个公鸡养鸡场。无容置疑,我们现在的聚会形式,是使“万民作我的信徒”的形式。 耶稣三年的工作,主要是做什么呢?如果他要带领成千上万的人,是轻而易举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带少数的门徒。我宁
愿养十几只母鸡,也不愿意养几千只公鸡,它们只会白吃,但那些母鸡几年后所生养的鸡,就比这些公鸡要多得多。带聚会只是信徒的增长,信徒的增长只是加减数;门徒的增长却是几何级数、原子裂变般的增长。如果你的教会有12个门徒,平均每人3年带3个门徒,每人可带10批门徒,每个门徒也如此类推。这样便是:每个门徒一生能带177147人,12个人共计:2125764人,可见耶稣带门徒的意念的确高过我们带聚会的意念。 那么教会该作些什么?教会的每一项活动,就是为了造就、成全门徒。核心的工作,就是作门徒的工作。 为更多人提供服事主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参与教会的事工,讲道、教歌、抄写、探访、传福音等,令每个人都有份于其中。 一个摩托车企业,会有开会学习的时候,为的是培养技术工人,为的是更好生产摩托车的。学习只占生产时间的一小部分,开会后主要是去做。 但我们的摩托车厂(如一些教会)的全体员工,每周开会四至五天,其余时间在家学习《摩托车原理》,下周又继续如此开会四至五天,周而复始;员工的主要责任就是开会和看书,他们日复一日,这本书看了几十遍,开会也是反反复复,每个摩托车零件都研究过数遍,但会
议还是继续开下去,直到死。这个厂还认为,祈祷是大有能力的,所以有一个特别节目:每个员工必须在家和厂会议上为扩大摩托车生产和拓展摩托车市场竭力祈祷(祈求):求神增加摩托车的生产(甚至求神制造摩托车)和求神多加给他们几个摩托车市场。这样,尽管这个厂的员工很懂摩托车知识,又很努力祈祷,但厂里只有几个厂长、干部在生产摩托车,厂里每年却只生产百来部摩托车。 这样我们便知道成功的企业为什么不需祈祷而能够把它的产品推销到各个角落,而我们的教会尽管有许多的祈祷,一年却只有一百几十人成为信徒。因为我们的教会的活动,是建立在一个荒谬的运作上,这就是基督教弊病症结所在。如果世上的企业都以这个模式运作,就必定失败。(可能有人认为属灵的事与属世的事是不同的,是不能作比喻的,假若这是真的,那么耶稣所用的世事作比喻也应作废,等到《揭露基督教里的迷信(下)》再讨论) 那么教会除了这些工作形式外,就完了吗?难道就是造就一些能讲道、能祈祷、能用嘴巴传福音的“门徒”吗?当然不是,这一切都是为了落实遵守“爱人如己”的教训。 有一个律法师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
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路1025-37) 我求问圣灵,这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是祭司、利未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什么基拉,或者申拉;为什么也不是以法莲人、西缅人;或者干脆就是以色列人、犹太人不就得了吗?圣灵回答我说,我所指的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很属灵、天天在我面前事奉的人。这无疑给我当头棒喝,给我很大的震动。祭
司天天上香、献祭,就如我们这些天天祈祷、敬拜、读经、领聚会的领袖;利未人也是整天在神殿的院子里事奉的,也相当是在教会中的执事。在人看来,我们“属灵”得了不得。但在耶稣看来,我们还不及那个撒玛利亚的外邦人,多么羞愧,我们这种“属灵”何用?不是一种虚假的“属灵”吗?我们还常常有一个局限的认识:以为我们传福音、讲道、探访就是事奉神了;这个律法师也常常用嘴巴教导人律法,以为就够了,这只是一种狭隘的宗教观念。耶稣不是要徒有其表、只有形式的事奉,而是实实在在爱人如已、爱邻舍仇敌的事奉。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我们讲的道、教导,都是虚伪的。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律法师(相当神学教授、博士)还自以为满腹经纶“要显明自己有理”,但耶稣对他的知识,不感兴趣,就告诉他;“你就照样行吧。”他所缺乏的,就把知识行出来的聪明。 即使你是《圣经》的立地书橱,那又怎么样?“你就照样行吧。”这一段《圣经》,对于那些惯于以《圣经》学识、教会地位等同于“属灵”观念的人,是一种语重深长的纠正。在我事奉和生活当中,曾经遇过好几个“好撒玛利亚人”对我无私的帮助。每想起他们,我都有种羞愧的苦涩——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似乎还未能够做
到那样的善行。 如前所述,我们做同工的,是一个培训班接一个培训班地学习,其余时间就马不停蹄地讲道、讲道,却没有留下多少时间行道。这时候,可能有人提出异议说:“难道传福音、讲道、读经、祈祷就不是行道吗?”那么,耶稣所说的:“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2-24)”他们不也是传道吗?不也是事奉吗?这也不算是“遵行我天父旨意”吗?法利赛人不也常常祈祷吗?不也常常讲道吗?为什么说他们是能说不能行?这个律法师不也是教人圣经吗?耶稣为什么要他去行道呢?可见,我们不能把行道狭隘为口头传道、口头祈祷等的。 黄赌毒为什么能够泛滥得比有祈祷的传福音更快?世人是用尽一切的心思、想尽一切的方法去黄赌毒的,你看一个吸毒者、一个赌鬼,他们每日都禁不住要去行“魔鬼之道”,他们不是只是讲讲这么简单,而是身体力行的。我们许多基督徒,比起他们的劲头,就相形见拙了。请问,我们有没有象赌
徒那样积极、想方设法去赌那样去行道?我们有没有不行神的道就坐立不安,浑身不舒服的程度,象赌徒不赌就坐立不安,浑身不舒服一样?这样,我们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接近真相的答案。 然而今日我们基督教(会),仍然停留在嘴巴上下功夫。看看我们的书籍和培训,多数是教人怎样祈求、怎样传福音、怎样讲道、怎样成功搞好一个聚会……使基督教以一种清谈为存在方式。魔鬼着重的是行动,而我们着重的是清谈。 一直以来教会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以为教会的责任只是组织聚会、培训,聚会完,培训后该事工就完了;至于信息怎样落实,采用什么相应的措施去推动贯彻,怎样评估、总结便无人问津了;会众听得怎么样,有没有遵行,遵行得怎么样,就不是教会的责任了。于是教会组织完一个聚会(培训),接着又组织另一次聚会(培训),这聚会(培训)与那聚会(培训)之间根本没有消化的时间和贯彻的事工,就使得很多很好的信息只是水过鸭背——随流失去,或者积聚在魂里成为死的知识。使得聚会成为教会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于是就使得人有聚会如同上庙一样的心态,成为宗教的仪式。 我到一些教会教导“从宗教捆绑中释放出来”的信息,一年半载后再探访他们,发现他们过
去是怎样被捆绑,现在仍然是怎样被捆绑,状况一点都没有改变,真使人心凉。其实不仅是这个信息是这样,我走访过很多教会,我了解到原来有不少知名的海外讲员曾经来他们那里讲过不少课题,也知道一年下来他们开了不少的培训班,但他们的情况却没有多少改变,仍然象一个属灵婴孩,我就为这些花了很大代价而来的海外讲员感到可惜,也为他们教会一年花在培训上庞大的开销而痛惜,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么好的信息白白糟蹋了。大使命所强调的是“凡我所吩咐你们的(教训),都……遵守”,但我们的事工重心在于“教训”,而没有把事工重心放在如何贯彻这个“遵守”上,这是本末倒置的。就好象一个老师,他只在课堂上讲,讲完后就不管学生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现在这样的聚会(培训)活动,这样对待神向教会说的话,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我们指望听完一篇道,看完一本书就能改变现状,只是一种幻想。我们人的软弱——有惰性、记性差,会忽视神的话,我们人的败坏——情欲、肉体会抵挡神的话,某些人“软弱”,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神的话太少,而是因为他们不想遵守神的话。因此我们不要指望人听完神的话都会自动去遵行,不,我们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人来遵行。假如一个
社会只向公民传讲法律,却没有相关的措施——执法和相关的机构——法庭和监狱来实施,那么会有多少人自觉遵守这个法律呢? 现在,我们整个基督教的聚会活动都要来一个悔改。 首先是教会领袖的悔改。虽然教会领袖很重视某些信息,所以不遗余力地筹办各样的聚会(培训),但他们太忙了而没有时间去听——办事去、开会去了;或者听完了,很快又忙着其它的事去了;他们以为这些信息只是对会众重要,而对他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很错误的。其实所有的信息,对于领袖都是最重要的,因为领袖是这些信息的主要执行者;比如一个元帅下达命令给某军,那么这个军长就成为这个命令的执行者,他就有责任把这个命令贯彻下去,假如这个军没有按命令而行,元帅就必要向军长问罪。神曾差遣一个又一个仆人去将命令颁布下来,但这个教会却没有改变(悔改),那么,我们做领袖的,将来就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我们要收起对信息漫不经心的态度。 培训完了,讲员走了,但这个事工还没完,更重要的工作就落到领袖和同工的身上。培训是很容易的,只是几天的事,所以,不是事工的重点;而把信息化作行道,要贯彻落实,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长期的、要化大
力气的,所以信息后期的事工才是重点。 比如听完这个《从宗教的捆绑中释放出来》的信息后,领袖应该组织全教会进行讨论,联系本人、本教会找出宗教的东西,然后制定出更新(悔改)的方案,逐一落实。这一段时间(起码几个月),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开展更新的事工,这是很必要的,不要忙着又搞另外的培训,要不然新的一来,旧的就被放到一边了,一口是吃不出一个胖子来的。因为这信息所触动要更新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起码有几十个方面要悔改,所以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消化。并且选一个同工专职跟进这事工,监督执行情况,在某些时段还应该重提、评估和总结等等。这信息不是给教会某一个时期的任务,宗教的迷惑是不断的、长期的——从初代教会到天主教下来,神一直在更新教会,因而这是教会与宗教的一场长期争战,这事工有可能会很长,所以不要以为培训结束就完事了。(这本书的信息量庞大,分为上、中、下,就是为了使教会能一点一点落实更新,一下子不可能消化的) 再比如:听完、看完《揭露教会里魔鬼的作为》信息后,除了我们个人去检讨、对付外,教会更应该承担起一个责任——把信息逐一传递到基层教会,教会上下同工之间要展开讨论,找出教会的漏洞,写出来作为
悔改的事项,作为本年度教会建造的重头项目,逐一对照整改;并且根据本教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防止论断、分争,防止领袖腐败……的措施或制度,然后抄写在聚会点的墙上,印成手册每人一本,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过程肯定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可能很长的时期也说不定。 这些只是作个例子,其实不仅仅这些信息应该这样,而是对其他的信息也应该是这样。 这些后期的工作比前期筹划培训工作要大得多,长得多。假如我们这样慎重对待这些信息,怎么可以、怎么能够一个培训接一个培训地筹办呢?不是每一次聚会,都得要新的题目。有一些信息,可能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围绕讲论、消化、贯彻。不是每一次聚会必定是开大会式的聚会,而是围绕一个信息,分几周、几种形式聚会。笫一次可能是分享信息,第二次可能是讨论信息……第N次是制订相关的措施、计划、策略。 另外,对于一般的聚会同样也要更新。过去,我们聚会(看书)完,至多作个祈祷便完事了,常常就这样走过了场;完后,一拍两散,谁也不再提那事了,到后来,谁也再记不起那次聚会,更记不起那些信息了,再好的信息也是白搭。我们的聚会就是这样成为徒有形式的活动。 你试试看,
你让你的儿子在学校念书,只是听,听完后什么都不做——不温习、不做作业、不参加测试、不考试……年终看看他还有多少东西在里面?我们都是同样血肉的人,都同样处在一种认知规律里面,为什么我们不希望儿子是这样读书,而我们却这样“读书”呢?天上的父亲看到我们这样“读书”有何感想?我们的儿子读的只是世界的知识,我们尚且要他认真去读;更何况我们是读神的话,为什么却这样敷衍了事?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教会聚会这么多年了,听过那么多的道了,但教会却没有出现与这些道相称的表现,看到这样的光景,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我们何不停下来,反省一下我们教会的失误呢?教会目前的聚会形式有尽到帮助会众悔改的责任吗? 世人上课、看书很有成果,成为博士,能造大船、能造飞机,是因为他们听完课、看完书有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他们通过作业、复习、实验、考核来加深印象,然后学以致用。 但我们现在的聚会形式,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人的认知规律是这样的——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弄懂的,因此学习后必须要作实验、做作业、去实习;另外学习要经过若干反复才能记牢的,所以学习后必须有复习、考核。你看圣经是很强调实践、遵守的,耶稣
言传身带后,就立刻差派两个两个门徒出去实习了;而且圣经也是相当反复唠叨的,就是好让人重复温习。而我们的聚会只有前半部分,最重要的后半部分却不见了。 聚会同样要悔改“只重视「教训」而不重视「遵守(悔改)」”的错误,应该把聚会后贯彻信息作为事工的重心,不要再象从前那样,聚完会后就不闻不问。作为教会,主日聚会完,应该布置一些“作业”——悔改的事项、行道的事项让会众去做。然后我们还要关心他们有没有诚实去行道,就好象一个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那样,这才是我们最着重关心的事。比如讲饶恕,就要会众把他自己要饶恕的对象列成一个事项,逐一去饶恕;并把这事项交给小组长,让他检查跟进。要使每一次聚会都带来悔改、行道,才使我们讲道、聚会有实际意义。另外小组活动(聚会)还要讨论这个信息,分享行道的心得、见证,这样既让大家受教,又起到加深复习的作用,而且可以检查会员有没有做“作业”,这才是真正的牧养的工作。比如讲爱邻舍,就必须分派任务——你打算为邻舍做一些什么?聚会完与邻舍关系有没有改善或增进?教会要安排会员至少要为邻舍做一件好事,透过小组探访来了解会员行道得怎么样,以此作为监督。过去我们生怕别人不聚会而去探访
,现在我们是生怕别人不行道去探访。又比如讲了与神建立关系的道,教会就要布置一些属灵操练让会众去操练,在教会的监督下去操练;尤其是一些长年形成的恶习上的悔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掉的,不要过高地期望听道之后,就会带来改变,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败坏是需要反复几十次甚至更多的操练(练习)才能有果效的,所以,这些就要更长的时间跟进了。 面对听道听了几千到一万小时的会众,讲道者常常不知还有什么道好讲,感到心力衰竭。是的,圣经上所讲的无非是“彼此相爱”的道,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是很简单的,许多道都只是“炒冷饭”,炒来炒去罢了,尤其是基层的聚会点,以他们有限的水平,更是这样。这是我们单一的、死板的聚会形式造成的。其实有许多聚会,不只是讲道的,而是讨论,或贯彻上一个“道”的,制定一些行道方案或检查落实得怎么样…… 我们每一个人聚会,都必需联系自己行道的实际情形,或有什么教训、或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见证,个个都可以分享。不要只是空空洞洞的大道理,都要结合本人、实际生活,如有可能,最好每一次聚会,都能结合上一个聚会的主题,检查这一个礼拜以来,我怎样做了。 我们作为“羊”,有没有“反刍”?教会
有没有“反刍”信息?个人有没有“反刍”信息?没有“反刍”还是“羊”吗? 有一些人可能并不愿意听了道就悔改,他并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下场。为了大家便于了解自己的灵程,我们教会可以试试,建立生命档案(好像受浸档案一样)。由小组长记录,把某人的缺点、亏欠、错误记录下来,作为那人的悔改目标;另外,就是记录他听道后有没有做作业(悔改)。双方都可以参阅,这样便于教会对会众的了解,如何使用;也便于信众了解自己。我们每个人对将来自己要受到怎样的审判,是没有把握的。但假使我有一个记录,那么你大概也能知道将来面见神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假若你的生命档案并不怎样,我劝你趁早哀哭切齿吧!生命档案是生命建造的参照物,对生命的修剪会带来促进的,假如一个人是聪明的,就不到他不重视了(注意,这里只是一个建议罢了,合宜与否,自行定夺。另一本书《在灵魂里动手术——进入更深的生命》将会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聚会到一定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再仅是一个听者、一个被喂养者,而是一个能喂养别人的人。正如一个人不能永远都被父母所喂养,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必须要自食其力,还要生儿育女、喂养别人一样,不管他愿不愿意。不能让一些人永远
只是来听道的,否则,我们就只能让“万民作信徒”了。所以一些信了几年的人,就应该让他起来言传身教带门徒了,就是说,他不仅是一个“听”的人,也是一个“讲”和“做”的人。彼得等只是信主三年半,就做了教会的领袖、使徒了,我从信到做教会长老再到做国度事工,也是仅七年时间;那些人有什么理由,聚会了几年,知道了不少神的话,却不肯干些活呢?耶稣说:“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他们真的不怕将来神的惩罚吗? 一个人就如一个细胞,要有裂变、繁殖的生命。到了生命长进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分派作工了,要去带领人了。不要让他们食而不化,要干活了。犹如我们种树,我们不会老是去浇水的,大起来,根深了,就不用浇了,它能自己吸,要结果子了。有一些人聚会到某种程度,就可以一面聚会,一面去作教导了;有一些人甚至可以带领教会,他从教导人时直接从圣灵那里领受了。领袖栽培工人、工人带领或片、或区、或点、或小组,小组成员领人归主并使他成为门徒……一层层发展下去,才是合符《圣经》的策略。现在独生子女,一直处在被服事的地位,因此他们到了十多岁,仍然没有独立自理能力;但我们上一
辈,大多是五、六个兄弟姊妹,那时,三岁就己经带一岁了、五岁的带三岁、十岁就能持家了;因为他服事人的时候,便促使他更快成长。 我们浪费太多时间在一般性的聚会了,尤其是主日聚会,有未信的、初信的、平信徒的……所以信息不宜讲得太深,只是普及性的信息,然而不少教会认为主日崇拜是很重要的礼仪,不得不参加。领袖、同工、门徒对于这种聚会是不满足的,所以又不得不参加许多其他的培训,这样,就白白增加了两倍以上的时间。现在作一个粗略计算:一个同工信主后五年服事主,一生人可服事四十五年,每年有三十天培训,那么他一生聚了多少会?6(小时)×52(主日崇拜)×50(年)=15600(小时),30(天培训)×8(小时)×45(年)=10800(小时),相加是26400(小时):另外有些教会是培训不断的,那么就是两培以上的培训,就可能是37200(小时)以上(实际上,很多教会是超过这个数的)。以信主五十年计,我们有18250天,这样,平均每天开了1.5、或2个小时的会,你看,我们是世界上开会最多的社群,足以列入健力士大全了。 我们的聚会应该是有层次、有实效、有节制的。就如社会教育,不能小学大学混在一个班
上,但我们现在大学小学都混在一个斑上,对于大学的人,浪费了多少时间?教会应该每周分别设立不同层次的聚会,好象大学的选修课,让人根据自己的灵程分别参加不同的聚会:初信的人应该参加慕道栽培的聚会,时间可以较密集一些;根基打稳以后的人,可以参加生命栽培的聚会,时间可以减少一些,但比普通聚会仍稍密一些;门徒可以参加专题培训,或是教会各类研讨会、工作会议等,如此类推。 为了使人保持渴慕感,聚会读经一定要节制,圣经说∶“你得了蜜吗?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箴2516)”要按着圣经的比例,否则,就会“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这样的聚会读经,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使人对神的话产生麻木、厌倦。我是依靠圣灵而节制,使自己常常保持一种适度的饥饿感,令自己聚会读经时有甘甜的感受。 不是所有聚会(培训)都有必要参加的,不是所有属灵书籍都必须看的。可以说,属灵的信息浩如烟海,你试打开“好消息”电视频道,到美国看看基督教的电视节目,就知道你一辈子这么听,永远也听不完。假如你到了大不列颠图书馆,你就知道,我们用一百一千辈子也学不完这些知识。科学家也只能掌握千万分之一罢了。所以我们灵程
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发现自己的恩赐和知道自己的职份,然后选择合符自己需要的方面来听道看书了,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着自己的职份“选修”信息,使自己的职份越做越好,越来越“专业”。教会应该分门别类这样聚会,门徒也要自觉这样聚会,就不会使得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五花八门的聚会上,就能有合理的时间多行道了。 因为“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20)”,所以成熟的、有美好灵性的门徒,可以参加一些策划性的聚会,寻求圣灵在该地区怎样作工,怎样贯切一些实质性的方针策略,落实彼此相爱的具体可行的做法,该如何爱当地的邻舍,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聚会要与我们的村、镇、邻舍、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村里有什么公共的设施损坏了,需要修理;有什么公益的事,我们要踊跃去做;哪一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等等,这样的聚会才是有实效的。教会是应带领人行道的——过去我们一个礼拜聚会四、五次,我们可以把那些多余的聚会所花的时间,在村里作义务劳动,或在社会上作义工,这才是我们唱:“做光做盐”的真正表现。 如果前一种聚会,好比一个企业提高职工质素的技术学习的话;那么,后一种聚会,就是企业的策划部,在开
策划会议。聚会不能过多,要有节制,让弟兄姊妹有更多的时间去行道。聚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做,正如企业的技术学习是为了生产;策划会议为的是去实施计划。如果太多学习、会议就失去了作用。 十戒中安息的律,我们常常不敢提,只是说我们不用守安息日便算了。虽然是这样,但它既是神的戒命,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出2010)”这里的属灵精意是,神为了爱我们,他用律法的形式,使我们灵魂体得以有节制休息的权利,使我们不至于过份懒堕,也不至于过份劳碌,工作和休息的比例是7:1。在新约,虽然我们再不需要守安息“日”,但安息的“律”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虽然不再在乎那一日安息,但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安息:我们聚会、读经、关门祈祷,就是“无论何工都不可作”的时候,是灵魂体回归安息的时候。因此安息的律教导我们,聚会、读经、祈祷的时间,应该是行道的17,其它大部分时间,是应该是“劳碌作你一切的工”的行道时间。行道与亲近主是7:1的关系。但现在我们除去生活(种田、上班)必须的时间,便用大部分空闲时
间去聚会、读经、关门祈祷,使得我们几乎没什么剩余的时间去遵行圣经上的话,可见这是违反了主的戒命的。 过去,以色列人只有在安息日能到会堂听听圣经,仅此而已(他们还没有我们的福气——平时还有圣经可随时读呢),但耶稣从来没有抨击过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可见他们所遵守的是合乎神的教导的,反之,就是不符合神的教导。现在我们每周一次聚会,六天的读经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以色列人所知道的圣经了,是不是还想发明比神的要求更“属灵”的规条? 假如以诚实的心去行道的话,一个礼拜一次的信息,足够我们这个礼拜去操练了,而且是需要一辈去行的;累计一年的信息——聚会和读经,假如真的能够去遵行,短短一年是不够时间的,甚至要一辈去行的。 今日,我们要斗赢魔鬼,就必须有这三大要素:智慧、知识和聪明。 智慧——来原于我们与神的关系,不是以你祈祷的长短、刻苦己身而建立的,而是你平时所行的是否讨神喜悦,还有你与神交通灵修的操练,使你能感受到圣灵的意思,反复察验。我们所重视的不是你的祈祷,而是你同神的关系。我们并不用祈祷的数量、外表或跪或站来衡你有多敬虔,我们是以一个人祷告的质量——他能否明白神的旨意(瑞玛),
能否常行在神的旨意(行道)中来衡量一个人的敬虔的。 知识——是我们人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尽管你原来无知识、无学问,一旦你信主后,还是要努力学习知识,所以要多看《圣经》;但知识不仅局在《圣经》中,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知识,这样对我们理解《圣经》、提高服事人都有好处。理解一本书需要识字、语文,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语文水平,甚至语法、逻辑、论证;我们是服事人的,因此还要有多些了解人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社会学知识、政治知识,甚至心理学、管理学等。你现在可能同我以前一样,信主后就对这些知识很轻视,甚至藐视,尽管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现在我才清醒过来,知道这是偏激的,是过犹不及的,现在必须补偏救弊。 聪明——听了神的话(智慧)就去做,就是聪明,是对于智慧的积极回应,是智慧的结果,也是神给我们话语、旨意的目的,有行动,才能结出果子来。没有聪明的行道,一切智慧、知识,皆是空话。只要有神的话(瑞玛),又按着去做,无论是个人或是教会,必定是得胜的!智慧和知识,都是为了行动的;如果没有行动,那么所谓“智慧”、所谓“知识”,也只不过是空话,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我们反省评估一下,现在教会的结症何
在?我曾走访过许多教会,遇过许多人(包括同工)与我交通,谈到他们软弱,使我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犯最低级的错误(罪),他们都是听过许多道的人,受过许多培训的。就是说,现在我们教会,并不是因为缺乏知识——听道、培训,而是缺乏聪明——行道。缺乏的是悔改的心态和悔改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