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南无阿弥陀佛?

答妙贞十问 by 龚天民

妙莲法师问:有许多不懂佛教的人随便批评佛教说,佛**全靠自力吃苦修行,那里能得解脱呢?但是,在佛教中也有类似基督教的他力拯救教义,这就是净土宗所讲的阿弥陀佛。净土宗信徒相信,在往昔,法藏菩萨曾经五劫思惟,后在世自在王佛前立下四十八个大愿,要教人脱离苦海,一同成佛,他在兆载永劫之间努力修行,积下了无数功德,在十劫前终于成了阿弥陀佛,现在他住在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我们信他的人只要相信他的代修功劳,并不断口念他的名号,将来都要往生西方成佛。

既然我们无需再要自己吃苦修行,人只要信阿弥陀佛,他的功德便能转给我们,这叫做回向,他已代我们吃苦修行了。所以我们都能往生西方净土成佛。这样,何必再要改信耶稣呢?不知你以为如何?

龚天民牧师答:是的,有许多人因为没有详细研究过佛教各宗教义,所以竟以为佛教各宗都是自力信仰,殊不知在佛教中还有一条旁支,此即主张只有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罪恶凡夫自己不能修行成佛的净土宗信仰。从「依靠他力」才能获救一事来看,净土宗的确和基督教太相像了。

你好象很相信所谓法藏菩萨曾立下大愿苦修,后来成为阿弥陀佛的故事。你的信仰虽好,但可惜只是一种盲信,也许你听了盲信这话心中或会不乐,但我不得不全盘告诉你盲信的问题点在那里?揭开真相后,你自会恍然大悟了。

大家都知道,原来,释迦牟尼是一个澈底的不折不扣的自力修行者,今天真正的禅宗行者大致承受了他的苦修精神。但是,当释迦去世后,他的这一套苦修方法,使那些原信多神的印度群众,到底没法接近佛教,那个所谓「无」的涅盘境界,也满不了一般向往去天国(梵天)的大众庶民。因此,在印度的佛教不得不开始变动,在教义上予以改革,并且再吸收各种外来思想予以调和,以适应一般大众的需要。这就是大乘佛教的起头,释迦牟尼已被尊为像上帝一样的地位,许许多多的菩萨名号也产生了。佛**从那时开始已不愁没有「神」可拜了。就在那个时候,约当纪元前后,和耶稣同时代左右,净土宗奉为三部正典之一的「无量寿经」由无名作者写成,在西北印度出世了。(佛教的经都由无名作者写成。但在经首都冠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而拟加增其权威性)不过,这部经的内容和其它大乘经典一样,最初是很少的。

根据这部「无量寿经」所载,据说在往昔,(不知其年代)有一个国王,他经过了五劫的思惟(一大劫是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后在「世自在王」佛前立下救人及自己必须要成佛的四十八个愿(世自在王佛亦无历史可查)其中第十八愿据说是最重要的:「设我得佛,千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一般佛**都不讲最后八字,以强调弥陀不愿系绝对无条件,但按原文,殊不知犯五逆者与批评净土宗者(**)则不能往生净土,五逆罪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令佛身出血,5.搅乱佛教教团)据说法藏比丘以后修功到家,而成了阿弥陀佛云云。

可惜的是这个故事虽然听来美丽动人,甚至有不少愚夫愚妇会大受「感动」,但是,法藏成为阿弥陀佛一事竟没有一点点历史根据可依,只是一个.玄学上的故事而已。论到阿弥陀佛不足可信的学说实在太多,不克一一引述,但略举一二如下。前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松本文三郎博士在他所着的「极乐净土论」中研究发表说:「阿弥陀佛乃太阳也,这是由于在净土三部里,无量器经上卷中讲说十二光佛––在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之国无有障碍之故」,其本体乃太阳也。换言之,阿弥陀佛是由太阳神话转化而来的。日本净土系龙谷大学瓜生津隆雄教授说:「关于阿弥陀佛的思想由来如何,有的学者以为这和古代波斯人的礼赞光明思想有关。有的学者以为是太阳神话的具体化。至于它的发祥地也有种种意见,或波斯,或阿拉伯,或西藏,或西域。再根据特殊的想法,也有人以为是基因于基督教一派的诺思底派而来。要言之,这些想法都是印度以外的外来思想的影响……,阿弥陀佛是从神话中发达而来的看法几经一致,由神话发达的阿弥陀佛的事,其形式和本生谭亦是多种多样的」。(九五八年十月十五日,日本佛教「中外日报」)。今月大多数的日本佛教学者都以为阿弥陀佛救人的故事,是佛教受容了外来思想而成立的。因为在主张自力的释迦思想中,决不可能会跑出相反的道理来的。

其次,论到「无量寿经」这部佛经,也是问题多得很。龙谷大学某教授主张「无量寿经是在释迦灭后四、五百年时,由无名之天才所写成者」,意即系人捏造而成的东西,(恕我忘记此教授名,原文可查一九五八年十月卅日日本「中外日报」)。另有主张大乘非佛说的龙谷大学池本重臣教授,某次曾以「无量寿经」的几个梵文原本和中文译本作了一次详细的比较(梵本、吴、汉、魏、唐、宋本),证明了各本的内容竟大有出入。例如有的只讲阿弥陀佛二十四愿,但有的本子却讲三十六愿,更有讲四十八愿的本子。再如有的本子说阿弥陀佛已入灭,但有的却说没有入灭。其它还有许多矛盾冲突之处,详情在此不论了。(原文很长,见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中外日报」),要言之,这部被净土宗奉为至圣的「无量寿经」,却是译本众多,内容参差不一,所载阿弥陀佛大愿竟也缺乏统一,各说各的,真使人不知所从!「无量寿经」既不可靠,以后晚出的「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非真实性更不必说了。

净土宗既然不能清楚的告诉人法藏比丘曾在何时何地修道成佛的正确历史事实,以及解说「无量寿经」译本间的冲突矛盾问题(我相信永远不能答复这些问题)那里还有理由要信这个被人捏造出来的阿弥陀佛故事呢?说句不客气的话,今日在中国相信往生西方净土,口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大都是没有什么智识的人及老人们。他(她)们只是人云亦云简朴相信而已,此即谓妄信。在净土寺院或莲社中当然也有若干位对佛法有较深研究的智识份子僧侣或负责人,但只是寥若晨星而已。

由于净土的教义太脆弱,一击即破之故,许多净土法师及信徒们便主张只念佛而不要研究教义,以免人越研究越明白净土的弱点,总于拋弃净土信仰了。佛**方伦氏某次在台中灵山寺的演讲「教义的重要性」中说:「主张念佛不必研教的人,也自有其充分理由,这理由便是怕他见异思迁,终至一无所成,所以纔告诫他:老实念佛。的确,有的念佛的人,看了天台止观便想修观,肴了相宗经论,又想学唯识;看了禅师语录,或六祖坛经,又想参禅;看了密宗仪轨,又想学密持咒。结果新的学不成,不能了生死,旧的却丢了,弄得临终愿行不足,佛不来迎,进步郎当,只得据业受报,再入轮回。犯了这种弊病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纔主张不必研究」。不要人研究教义,只要人呆板地念佛,这岂非是「愚民政策」?信净土的人只要一与外界思想接触,都会开始向阿弥陀佛背叛,这个宗教的信仰根据岂非都建筑在沙土之上?方伦居士还特别说:「就我所知所见的行人之中,就发现有左列各种情事,这都是不懂教义所产生的结果,覆辙在前,何可不引为殷鉴。

1.贪名闻利养。2.神佛并拜,扶鸾守窍。3.迷恋荣华富贵。4.信世俗迷传。5.稗贩如来。6.念佛名号,中途而废。7.由修行至于发狂。(此即精神**症。龚注)8.长斋十余年,忽然开荤,大吃鱼肉。9.一向戒杀,最后乃大杀众狌。10.由信佛而改信外教外道。(指信基督教等,龚注)。11.眼见鬼怪,或竟与之交谈。12.尽破诸戒」。一个原为「虔诚」的净土信徒,为何会变得如此「堕落」?主要还是由于净土教义的缺点瞒不了明眼的人,人在这个信仰上既然得不到真正的得救把握,当然荌拔脚飞跑,在信仰上起革命了。

难怪禅僧震天也要骂净土宗说:「净宗人离多,成功的却很少,禅宗人少而得益颇多呢!据我出家至十多年所知,金山融老,高曼法首座,扬州来果老和尚,广东虚云老和尚等,都是了不起的人。而净土宗只出印光法师一人。何以做,因彼众厌弃娑婆苦,贪求西方的乐,乃为死后的希望;生无主宰,何况死后么。……」(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佛教觉生刊)。这是佛教同道禅宗和尚批评净土宗徒的话,想必是真!

妙莲法师,你说信阿弥陀佛的人无需再由己吃苦修行,弥陀的功德能够回向给人,但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净土宗虽标榜他力信仰,但决非只令信徒坐在家里不动,静候往生净土而已。信徒们必须要每时每刻不断地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这是二个最起码的信教条件。其它还要实行净土方面的十六种观想,如日想观、水想观、宝地观.……等。阿弥陀经曰:「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主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黄庆澜居士编着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解释这句的意义是:「……所说的七日一心不乱,并不是在寿命快要完的时候,是指平常时候说的。平常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那末到了寿命完的时候,也自然会不乱了(寿命完的时候,心思若乱了,那个关系大得了不得)所以要劝人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人必需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才能往生西方,这是净土宗的宗旨,这不是苦行是什么呢?

在唐朝时有不少热心念佛的信徒,他们为了要多多念佛并且知道今天一共念了几遍佛号、而采用了一种苦行的小豆念佛法,行者自晨即始,一面口念南无阿奶陀佛一句(注一),一面抓一粒小豆放入筐中。这样从朝至夕,小豆堆积如山,然后由人用斗一量,便知一日所念佛号的大概次数了。(已由人早数过每斗的容豆数目)。诵念弥陀佛号在净土宗中是一种变相的积功德办法,所以人人热望念的次数越多越好,越快越妙,结果有不少人弄得精神恍惚,成了精神**症了(方伦氏称此为发狂)。在日本还有人念佛入迷而跳入莲花池中死去的。此谓「投水往生」。(净土宗劝人要观想华座观,把莲华描写得成为大放光明的希罕宝物,见「观无量寿经」)。

享誉国际间的日本禅宗大家铃木大拙博土不客气的批评念佛说:「一日中念三万遍,至少要十个钟头、每日只在嘴上南无阿弥陀,南无阿弥陀,念了三万遍,肉体也要疲倦不堪了!同时,也不能做什么特别的好事或坏事了。这是念佛的机械,所谓一心的「心」根本没有余地可入了,这样就算是志愿往生净土吗?何况连净土究竟在那里还是不知道」!(铃木大拙选集第一卷一五六页)再如中国佛**王白石最近在「今日佛教」鸡志上说:「佛弟子今后如不向五明求法,我大胆地说一句话,念阿弥陀佛喊穿喉咙或是拜佛拜穿膝盖,也还是一个自了汉,无法灭度我们」(见原文「一台随感」,一九六一年八月份。「五明」即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留方明、龚注)。

人相信一个宗教,其目的是为了要享受内心的安息,俾如日以继夜、口中喃喃不绝于南无阿弥陀佛,不单肉体疲劳,精神亦会逐渐萎衰下去了,(肉体疲劳,但精神仍极旺盛者,甚少看到)这样念佛不是求解脱,而是受捆绑,人人岂非成了念佛的奴隶?何况在二十世纪的今日,人人必需工作才能维持生活,那里再有闲工夫去「天天」,「时时刻刻」念佛呢?也许只有僧尼们才有时间去做,(其实,不少僧尼们亦要往施主家东奔西走,或布道或谋生活费)如果有人可以自己不动一个指头,专让别人养活他,而他可专心念佛往生净土,那,末,净土宗便不够公道了。宗教是属于人人的,应该让大家得好处,决不是仅属于一两个有闲阶级者的享受品!

妙莲法师,根据以上所提诸人的意见,、阿弥陀佛信仰仅是一种幻想,西方净土至属空中楼阁。因此,近年来,在日本有不少净土宗僧侣毅然拋弃了他们原信的净土,而改信了耶稣。例如曾为净土真宗中兴之祖莲如上人第十八代子孙,真宗有名法师,后改信耶稣的龟谷凌云牧师说:「……可是,基督的教训即是不用方便,而是简明直截。基督自己乃上帝的儿子,为救人类一切的罪孽而被挂在十字架上,这位靠近我们从最底层体验了和我们同样衣食,同样悲哀和苦痛滋味的上帝之子的拯救,实远较十万亿佛土,遥望西方净土来得确实可靠」(见氏着「从佛教到基督教」)。请注意他的重点是:1.基督亲临拯救,是历史事实。2.基督受苦而死,活龙活堄。弥陀净土,有十万亿佛土远,不足一倍。另有原为净土真宗名法师,后在圣公会任牧师的大堀善谛氏说:「……实在说来,完成佛教的是基督教,彻底完成弥陀本愿的是上帝的爱。当我想及这时,不得不决意转向基督教来了。其实是上帝赐我力量叫我这样做的」(见氏着「从阿弥陀佛到基督」。见证详情以及其它中日佛教见证,均载拙译「僧侣信主记」)

妙莲法师,我真佩服这些曾为由己信仰奋斗,追求真理,由佛归耶的原为佛教法师的朋友们、在信仰上,他们现在已是苦尽甘来了。他们不单现在都快乐地在教会做传道工作,并都有着美满的家庭生活(我都见过他们)。这些都完全是由于有了正确的信仰而才产生出来的结果,没有人能夺去的!基督教的真理,既然也受佛教法师接受,由此可知其客观性的崇高价值了。因此,对于净土宗信徒来说,改信耶稣仍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啊!但不知你有意思没有?

注一:南无阿弥陀佛是由以下数字拼成,1.南无–Namas恭敬、信从、归礼之意。2.阿弥陀–Amita无量之意,如将Amita变成Amitabha成无量光佛之意,如变成Amitayus成无量佛之意。.如正确言之,应呼Amitabha或Amitayus才对。3.佛–觉者。全文,南无阿弥陀佛,意即「归礼无量寿(光)覮者。」郁稣说,我就是光、我就是生命,亦即无量光,无量寿之意,如用「南无耶稣基督」,亦何尝不可!但既然别人已用,我们便无需再模仿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妙莲法师问:有许多不懂佛教的人随便批评佛教说,佛**全靠自力吃苦修行,那里能得解脱呢?但是,在佛教中也有类似基督教的他力拯救教义,这就是净土宗所讲的阿弥陀佛。净土宗信徒相信,在往昔,法藏菩萨曾经五劫思惟,后在世自在王佛前立下四十八个大愿,要教人脱离苦海,一同成佛,他在兆载永劫之间努力修行,积下了无数功德,在十劫前终于成了阿弥陀佛,现在他住在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我们信他的人只要相信他的代修功劳,并不断口念他的名号,将来都要往生西方成佛。 既然我们无需再要自己吃苦修行,人只要信阿弥陀佛,他的功德便能转给我们,这叫做回向,他已代我们吃苦修行了。所以我们都能往生西方净土成佛。这样,何必再要改信耶稣呢?不知你以为如何? 龚天民牧师答:是的,有许多人因为没有详细研究过佛教各宗教义,所以竟以为佛教各宗都是自力信仰,殊不知在佛教中还有一条旁支,此即主张只有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罪恶凡夫自己不能修行成佛的净土宗信仰。从「依靠他力」才能获救一事来看,净土宗的确和基督教太相像了。 你好象很相信所谓法藏菩萨曾立下大愿苦修,后来成为阿弥陀佛的故事。你的信仰虽好,但可惜只是一种盲信,也许你听了盲信这话
心中或会不乐,但我不得不全盘告诉你盲信的问题点在那里?揭开真相后,你自会恍然大悟了。 大家都知道,原来,释迦牟尼是一个澈底的不折不扣的自力修行者,今天真正的禅宗行者大致承受了他的苦修精神。但是,当释迦去世后,他的这一套苦修方法,使那些原信多神的印度群众,到底没法接近佛教,那个所谓「无」的涅盘境界,也满不了一般向往去天国(梵天)的大众庶民。因此,在印度的佛教不得不开始变动,在教义上予以改革,并且再吸收各种外来思想予以调和,以适应一般大众的需要。这就是大乘佛教的起头,释迦牟尼已被尊为像上帝一样的地位,许许多多的菩萨名号也产生了。佛**从那时开始已不愁没有「神」可拜了。就在那个时候,约当纪元前后,和耶稣同时代左右,净土宗奉为三部正典之一的「无量寿经」由无名作者写成,在西北印度出世了。(佛教的经都由无名作者写成。但在经首都冠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而拟加增其权威性)不过,这部经的内容和其它大乘经典一样,最初是很少的。 根据这部「无量寿经」所载,据说在往昔,(不知其年代)有一个国王,他经过了五劫的思惟(一大劫是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后在「世自在王」佛前立下救人及自己必须要成佛的四
十八个愿(世自在王佛亦无历史可查)其中第十八愿据说是最重要的:「设我得佛,千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一般佛**都不讲最后八字,以强调弥陀不愿系绝对无条件,但按原文,殊不知犯五逆者与批评净土宗者(**)则不能往生净土,五逆罪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令佛身出血,5.搅乱佛教教团)据说法藏比丘以后修功到家,而成了阿弥陀佛云云。 可惜的是这个故事虽然听来美丽动人,甚至有不少愚夫愚妇会大受「感动」,但是,法藏成为阿弥陀佛一事竟没有一点点历史根据可依,只是一个.玄学上的故事而已。论到阿弥陀佛不足可信的学说实在太多,不克一一引述,但略举一二如下。前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松本文三郎博士在他所着的「极乐净土论」中研究发表说:「阿弥陀佛乃太阳也,这是由于在净土三部里,无量器经上卷中讲说十二光佛––在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之国无有障碍之故」,其本体乃太阳也。换言之,阿弥陀佛是由太阳神话转化而来的。日本净土系龙谷大学瓜生津隆雄教授说:「关于阿弥陀佛的思想由来如何,有的学者以为这和古代波斯人的礼赞光明思想有关。有的学者以为是太阳
神话的具体化。至于它的发祥地也有种种意见,或波斯,或阿拉伯,或西藏,或西域。再根据特殊的想法,也有人以为是基因于基督教一派的诺思底派而来。要言之,这些想法都是印度以外的外来思想的影响……,阿弥陀佛是从神话中发达而来的看法几经一致,由神话发达的阿弥陀佛的事,其形式和本生谭亦是多种多样的」。(九五八年十月十五日,日本佛教「中外日报」)。今月大多数的日本佛教学者都以为阿弥陀佛救人的故事,是佛教受容了外来思想而成立的。因为在主张自力的释迦思想中,决不可能会跑出相反的道理来的。 其次,论到「无量寿经」这部佛经,也是问题多得很。龙谷大学某教授主张「无量寿经是在释迦灭后四、五百年时,由无名之天才所写成者」,意即系人捏造而成的东西,(恕我忘记此教授名,原文可查一九五八年十月卅日日本「中外日报」)。另有主张大乘非佛说的龙谷大学池本重臣教授,某次曾以「无量寿经」的几个梵文原本和中文译本作了一次详细的比较(梵本、吴、汉、魏、唐、宋本),证明了各本的内容竟大有出入。例如有的只讲阿弥陀佛二十四愿,但有的本子却讲三十六愿,更有讲四十八愿的本子。再如有的本子说阿弥陀佛已入灭,但有的却说没有入灭。其它还有许多矛
盾冲突之处,详情在此不论了。(原文很长,见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中外日报」),要言之,这部被净土宗奉为至圣的「无量寿经」,却是译本众多,内容参差不一,所载阿弥陀佛大愿竟也缺乏统一,各说各的,真使人不知所从!「无量寿经」既不可靠,以后晚出的「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非真实性更不必说了。 净土宗既然不能清楚的告诉人法藏比丘曾在何时何地修道成佛的正确历史事实,以及解说「无量寿经」译本间的冲突矛盾问题(我相信永远不能答复这些问题)那里还有理由要信这个被人捏造出来的阿弥陀佛故事呢?说句不客气的话,今日在中国相信往生西方净土,口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大都是没有什么智识的人及老人们。他(她)们只是人云亦云简朴相信而已,此即谓妄信。在净土寺院或莲社中当然也有若干位对佛法有较深研究的智识份子僧侣或负责人,但只是寥若晨星而已。 由于净土的教义太脆弱,一击即破之故,许多净土法师及信徒们便主张只念佛而不要研究教义,以免人越研究越明白净土的弱点,总于拋弃净土信仰了。佛**方伦氏某次在台中灵山寺的演讲「教义的重要性」中说:「主张念佛不必研教的人,也自有其充分理由,这理由便是怕他见异思迁,终至一无所成
,所以纔告诫他:老实念佛。的确,有的念佛的人,看了天台止观便想修观,肴了相宗经论,又想学唯识;看了禅师语录,或六祖坛经,又想参禅;看了密宗仪轨,又想学密持咒。结果新的学不成,不能了生死,旧的却丢了,弄得临终愿行不足,佛不来迎,进步郎当,只得据业受报,再入轮回。犯了这种弊病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纔主张不必研究」。不要人研究教义,只要人呆板地念佛,这岂非是「愚民政策」?信净土的人只要一与外界思想接触,都会开始向阿弥陀佛背叛,这个宗教的信仰根据岂非都建筑在沙土之上?方伦居士还特别说:「就我所知所见的行人之中,就发现有左列各种情事,这都是不懂教义所产生的结果,覆辙在前,何可不引为殷鉴。 1.贪名闻利养。2.神佛并拜,扶鸾守窍。3.迷恋荣华富贵。4.信世俗迷传。5.稗贩如来。6.念佛名号,中途而废。7.由修行至于发狂。(此即精神**症。龚注)8.长斋十余年,忽然开荤,大吃鱼肉。9.一向戒杀,最后乃大杀众狌。10.由信佛而改信外教外道。(指信基督教等,龚注)。11.眼见鬼怪,或竟与之交谈。12.尽破诸戒」。一个原为「虔诚」的净土信徒,为何会变得如此「堕落」?主要还是由于净土教义的缺点瞒不了明
眼的人,人在这个信仰上既然得不到真正的得救把握,当然荌拔脚飞跑,在信仰上起革命了。 难怪禅僧震天也要骂净土宗说:「净宗人离多,成功的却很少,禅宗人少而得益颇多呢!据我出家至十多年所知,金山融老,高曼法首座,扬州来果老和尚,广东虚云老和尚等,都是了不起的人。而净土宗只出印光法师一人。何以做,因彼众厌弃娑婆苦,贪求西方的乐,乃为死后的希望;生无主宰,何况死后么。……」(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佛教觉生刊)。这是佛教同道禅宗和尚批评净土宗徒的话,想必是真! 妙莲法师,你说信阿弥陀佛的人无需再由己吃苦修行,弥陀的功德能够回向给人,但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净土宗虽标榜他力信仰,但决非只令信徒坐在家里不动,静候往生净土而已。信徒们必须要每时每刻不断地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这是二个最起码的信教条件。其它还要实行净土方面的十六种观想,如日想观、水想观、宝地观.……等。阿弥陀经曰:「舍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主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黄庆澜居士编着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解释这句的意义是:「……所说的七日一心不乱,并不是在寿
命快要完的时候,是指平常时候说的。平常时候,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那末到了寿命完的时候,也自然会不乱了(寿命完的时候,心思若乱了,那个关系大得了不得)所以要劝人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人必需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才能往生西方,这是净土宗的宗旨,这不是苦行是什么呢? 在唐朝时有不少热心念佛的信徒,他们为了要多多念佛并且知道今天一共念了几遍佛号、而采用了一种苦行的小豆念佛法,行者自晨即始,一面口念南无阿奶陀佛一句(注一),一面抓一粒小豆放入筐中。这样从朝至夕,小豆堆积如山,然后由人用斗一量,便知一日所念佛号的大概次数了。(已由人早数过每斗的容豆数目)。诵念弥陀佛号在净土宗中是一种变相的积功德办法,所以人人热望念的次数越多越好,越快越妙,结果有不少人弄得精神恍惚,成了精神**症了(方伦氏称此为发狂)。在日本还有人念佛入迷而跳入莲花池中死去的。此谓「投水往生」。(净土宗劝人要观想华座观,把莲华描写得成为大放光明的希罕宝物,见「观无量寿经」)。 享誉国际间的日本禅宗大家铃木大拙博土不客气的批评念佛说:「一日中念三万遍,至少要十个钟头、每日只在嘴上南无阿弥陀,南无阿弥陀,念了三万
遍,肉体也要疲倦不堪了!同时,也不能做什么特别的好事或坏事了。这是念佛的机械,所谓一心的「心」根本没有余地可入了,这样就算是志愿往生净土吗?何况连净土究竟在那里还是不知道」!(铃木大拙选集第一卷一五六页)再如中国佛**王白石最近在「今日佛教」鸡志上说:「佛弟子今后如不向五明求法,我大胆地说一句话,念阿弥陀佛喊穿喉咙或是拜佛拜穿膝盖,也还是一个自了汉,无法灭度我们」(见原文「一台随感」,一九六一年八月份。「五明」即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留方明、龚注)。 人相信一个宗教,其目的是为了要享受内心的安息,俾如日以继夜、口中喃喃不绝于南无阿弥陀佛,不单肉体疲劳,精神亦会逐渐萎衰下去了,(肉体疲劳,但精神仍极旺盛者,甚少看到)这样念佛不是求解脱,而是受捆绑,人人岂非成了念佛的奴隶?何况在二十世纪的今日,人人必需工作才能维持生活,那里再有闲工夫去「天天」,「时时刻刻」念佛呢?也许只有僧尼们才有时间去做,(其实,不少僧尼们亦要往施主家东奔西走,或布道或谋生活费)如果有人可以自己不动一个指头,专让别人养活他,而他可专心念佛往生净土,那,末,净土宗便不够公道了。宗教是属于人人的,应该让大家得好处
,决不是仅属于一两个有闲阶级者的享受品! 妙莲法师,根据以上所提诸人的意见,、阿弥陀佛信仰仅是一种幻想,西方净土至属空中楼阁。因此,近年来,在日本有不少净土宗僧侣毅然拋弃了他们原信的净土,而改信了耶稣。例如曾为净土真宗中兴之祖莲如上人第十八代子孙,真宗有名法师,后改信耶稣的龟谷凌云牧师说:「……可是,基督的教训即是不用方便,而是简明直截。基督自己乃上帝的儿子,为救人类一切的罪孽而被挂在十字架上,这位靠近我们从最底层体验了和我们同样衣食,同样悲哀和苦痛滋味的上帝之子的拯救,实远较十万亿佛土,遥望西方净土来得确实可靠」(见氏着「从佛教到基督教」)。请注意他的重点是:1.基督亲临拯救,是历史事实。2.基督受苦而死,活龙活堄。弥陀净土,有十万亿佛土远,不足一倍。另有原为净土真宗名法师,后在圣公会任牧师的大堀善谛氏说:「……实在说来,完成佛教的是基督教,彻底完成弥陀本愿的是上帝的爱。当我想及这时,不得不决意转向基督教来了。其实是上帝赐我力量叫我这样做的」(见氏着「从阿弥陀佛到基督」。见证详情以及其它中日佛教见证,均载拙译「僧侣信主记」) 妙莲法师,我真佩服这些曾为由己信仰奋斗,追求真
理,由佛归耶的原为佛教法师的朋友们、在信仰上,他们现在已是苦尽甘来了。他们不单现在都快乐地在教会做传道工作,并都有着美满的家庭生活(我都见过他们)。这些都完全是由于有了正确的信仰而才产生出来的结果,没有人能夺去的!基督教的真理,既然也受佛教法师接受,由此可知其客观性的崇高价值了。因此,对于净土宗信徒来说,改信耶稣仍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啊!但不知你有意思没有? 注一:南无阿弥陀佛是由以下数字拼成,1.南无–Namas恭敬、信从、归礼之意。2.阿弥陀–Amita无量之意,如将Amita变成Amitabha成无量光佛之意,如变成Amitayus成无量佛之意。.如正确言之,应呼Amitabha或Amitayus才对。3.佛–觉者。全文,南无阿弥陀佛,意即「归礼无量寿(光)覮者。」郁稣说,我就是光、我就是生命,亦即无量光,无量寿之意,如用「南无耶稣基督」,亦何尝不可!但既然别人已用,我们便无需再模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