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撒迦利亚书】圣经分段分节查经系列:

分段分节生命查经 by 张保罗

概论

一、执笔者:撒迦利亚

二、写作时间:主前520-470年

三、背 景

本 卷 书 开 篇 第 1 节 便 指 明, 比 利 家 的 儿 子、 易 多 的 孙 子 (1:1)、 先 知 撒 迦 利 亚 是 本 书 的 作 者。 尼 希 米 记 的 有 关 章 节 进 一 步 显 明, 撒 迦 利 亚 是 易 多 这 个 祭 司 家 族 的 首 领 (尼12:16), 这 说 明 他 出 自 利 未 支 派, 回 归 后 在 耶 路 撒 冷 做 祭 司 和 先 知。

撒 迦 利 亚 与 先 知 哈 该 同 时 代, 但 比 哈 该 年 轻。 以 斯 拉 记 5:1 指 出, 在 所 罗 巴 伯 (省 长) 和 约 书 亚 (大 祭 司) 时 期, 两 位 先 知 都 积 极 鼓 励 犹 大 和 耶 路 撒 冷 的 民 众 重 修 圣 殿。 因 此, 1~8 章 的 历 史 背 景 (主 前520 ~518 年 期 间) 与 哈 该 书 相 同 (参 哈 该 书 简 介)。 由 于 撒 迦 利 亚 和 哈 该 的 预 言 事 奉, 圣 殿 在 主 前516~515 年 间 得 以 建 成 并 奉 献。

撒 迦 利 亚 与 哈 该 一 起 传 讲 预 言 时, 还 是 一 个 年 轻 人 (比 较 2:4), 但 在 写 作 9~14 章 时,他 已 明 显 是 一 个 老 翁 了 (大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是 在 主 前 480~470 年 间)。 撒 迦 利 亚 的 所 有 预 言 都 是 在 耶 路 撒 冷 向 第 一 批 归 回 犹 大 的 5 万 名 犹 太 流 亡 民 众 传 讲 的。 新 约 圣 经 指 出,比 利 家 的 儿 子 撒 迦 利 亚 到 最 后 被 仇 视 的 庙 官 "在 殿 和 坛 中 间 所 杀 "(即 代 祷 处;太 23:35), 跟 以 前 一 位 同 名 的 敬 虔 人 死 法 相 似 ( 参 代 下 24:20~21)。

四、目 的

撒 迦 利 亚 写 作 此 书 有 两 个 目 的, 本 卷 书 也 因 此 分 为 两 个 部 分。1. 1~8 章 是 为 了 鼓 励 犹 大 地 的 归 回 余 民 再 次 投 入 到 圣 殿 建 造 工 作 中, 坚 持 到 圣 殿 建 成; 2. 圣 殿 建 成 以 后, 由 于 弥 赛 亚 未 曾 立 即 降 临, 余 民 开 始 灰 心 失 望; 9~14 章 正 是 为 了 勉 励 他 们, 并 且 向 他 们 解 释 弥 赛 亚 降 临 的 含 义。

五、主题:圣殿完工及弥赛亚的应许

六、分段:

第一段:重建圣殿期间所做的预言(亚1章:1节——8章:23节)

第二段:关于以色列及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言(亚9章:1节——14章:21节)

七、 八个异象(亚1:7-6:8节)

1、 番石榴树中间神的使者——神看守犹大(亚1:7-17)

2、 四角与四匹——犹大的仇敌必灭亡(亚1:8-21)

3、 准绳——耶路撒冷城将兴旺 神与人同居(亚2:1-13)

4、 约书亚改披洁服——百姓得洁净(亚3:1-10)

5、 金灯台——建殿必蒙主灵佑助(亚4:1-14)

6、 飞卷——触犯律法者必受咒诅而被毁灭(亚5:1-4)

7、 量器抬至巴比伦——罪恶必远离神子民(亚5:5-11)

8、 四车——神必按其计划对待列国(亚6:1-8)

亚文

【撒迦利亚书】第一章:呼吁子民悔改与见异象

一、呼召国民回转亚1:1-6节

【分段标题】

1、转向神

【亚1:1-3节】

1:1大利乌王第二年八月,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2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

1:3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撒迦利亚,借他的口向自己的子民,说劝告的话,提醒他的子民,因他们的列祖悖逆神,惹神发怒而被掳巴比伦,神愿国民就在现在快速回转归向神,神就转向他们。

1:1

大 利 乌 王 第 二 年 八 月……先 知 撒 迦 利 亚: 主 前 520 年11 月, 也 就 是 在 哈 该 传 达 他 第 2 个 预 言 之 后 一 个 月 左 右 (参 该 2:1), 神 兴 起 比 哈 该 年 轻 的 撒 迦 利 亚, 帮 助 哈 该 勉 励 人 民 重 建 圣 殿。 本 书 前 6 章 一 连 描 绘 了 8 个 在 重 建 圣 殿 的 头 两 年 中 神 启 示 先 知 的 夜 间 异 象; 为 要 振 奋 民 心, 向 民 众 宣 讲 神 将 赐 下 更 大 属 灵 复 兴 的 计 划, 使 选 民 从 此 角 度 认 识 他 们 所 作 之 事 的 意 义。 基 督 的 两 次 降 临 皆 在 这 些 预 言 中 表 明 出 来。

1:1

撒迦利亚是在犹太人被掳时期在巴比伦出生的,公元前538年他回到耶路撒冷,当时他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波斯王塞鲁士在公元前539年打败巴比伦后,下诏准许所有被掳的犹太人归回故土,撒迦利亚和哈该是第一批归回犹大的人。撒迦利亚是先知又是祭司,他与先知哈该在同一个时期开始事奉工作(公元前520-518年)。他在哈该最初发出预言以后两个月,第一次宣讲预言。撒迦利亚和哈该一样,鼓励百姓继续重建圣殿,当时工程已停顿了将近十五年。他指责百姓的灵性麻木,因仇敌的压力而灰心,又因新的圣殿根基规模小而失望。今天我们若忽略灵性建设上的优先事项,也同样不能成全上帝的旨意。

1:3

你 们 要 转 向 我,我 就 转 向 你 们: 神 借 着 撒 迦 利 亚 首 先 呼 召 选 民 们 重 新 归 向 神, 也 就 是 悔 改。 神 期 望 选 民 们 顺 服, 并 且 应 许 要 祝 福 和 保 护 他 们。

һ1.

主前五二○年八月始于十月二十七日(参28页的"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记载日期"表{\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Ⅰ 先知});在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中所记的七个日期中,只有这里没有记载是该月的哪一天,以致有人猜测,原初本有日期;甚至叙利亚译本有"八月里,该月的第一日……",但是与其他日期的记载比较,叙利亚译本在月分、日期、年代的安排上,相当不一致。其他的记载顺序为日期、月分、年代,或年代、月分、日期。叙利亚译本有一趋势,要澄清、强调、协调各经节,由此观之,在本处原文并未记载该月的日期。这一遗漏更为其真实性作见证,因为若有人要捏造日期,必定会参照其他记载来写。

耶和华的话临到……这句开场白也用于何西阿书、约珥书、约拿书(亦见三1)、弥迦书、西番雅书的第1节,但只用于标题,先知们本身没有用这一词作他们所传神谕的前言。这一词并未出现于阿摩司书、那鸿书、哈巴谷书;以赛亚则常常直接讲出信息,他若用标题,则用"耶和华如此说"。相对来看,耶利米用这词三十次,以西结用了五十次96。庇提坚(A. Petitjean)发现,撒迦利亚用这一词的方式与以西结很类似,即常接着用两个词:"说"和"这是耶和华说的"97。例如比较一章1、3节和以西结书六1、3,十一14、16、17。所以,这段神谕本来应当为:"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正如四章8节、六章9节、七章4节、八章18节;但因为这段话也成为全卷的标题,所以"撒迦利亚"代替了"我"。

先知撒迦利亚。没有一位先知在文中如此自称。哈巴谷书与哈该书的标题等(如:赛三十七至三十九章;耶利米书二十2,二十五2等),曾用到这头衔,不过总是第三人称。比利家的儿子,易多的孙子。第7节也提到同样的谱系,但在以斯拉记五1和六14中,只提到撒迦利亚是"易多的儿子"(译注:和合本皆译为"孙子")。这个差别可能有三种解释。 (1) 有些教父的注释中说,他是比利家肉身的儿子,但却是易多属灵的儿子,亦即,他生活在易多的左右,以致追随了他的典范。换言之,此处是提供两条谱系,一为肉身,一为灵性98。然而,希伯来文却暗示此处为三代。 (2) 另一解释为"比利家的儿子"是边注,根据以赛亚书八2"耶比利家"。因此 JB 用了括号99。与这个观点相类似的看法为:本书的作者有两个撒迦利亚;这在欧陆的学者当中相当流行。他们认为:第一至八章是易多的儿子撒迦利亚的作品,而九至十四章为一匿名的先知所写,他托名为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在这标题中,这两个名字混在一起100。 (3) 最简单的解释,也是不需要改变原文的解释,即撒迦利亚书一1、7,是提到父亲与祖父,而在以斯拉记里,只提到较出名的祖父。有一个例子可作参考:列王纪上十九16和列王纪下九20称耶户为"宁示的儿子"(译注:和合本皆译为"孙子"),但在列王纪下九2、14,则称他为"约沙法的儿子"。因此以斯拉省略了一个名字,而撒迦利亚书一1则列出完整的谱系。既用他的名字作书名,这也是很合理的。英国的注释者多半采纳这个解释101。

常有人提到,尼希米记十二4、16中有易多和撒迦利亚的名字,但要小心,不可立即假定这就是本卷书所提到的人。因为在尼希米记十二16中,易多是姓102,不过也有可能是同一个家庭;另外,在被掳之后的时期中,撒迦利亚是很常见的名字,尤其在祭司与利未人当中103。虽然以为撒迦利亚是祭司的看法不无理由,但将他与本节的撒迦利亚视为同一人,则证据仍嫌不足。

һ2.

耶和华大大发怒(希伯来文 qasap)。旧约和新约的作者都毫不犹豫地提到神会发怒。这是因祂所造之物背逆,令祂产生厌恶之情,其结果便是审判。在洪水时期,所有人类都遭审判(创六5~7);在此之后,每当列国阻挠神的救恩计划,便会触动祂的怒气(诗一一○5;亚一15)。然而最常成为神忿怒对象的,却是曾多蒙恩待的以色列。这个被拣选的国家偏离了神的旨意,社会不公平、敬拜偶像、自利自义,感染全国,以致无药可救(代下三十六15、16)。毁灭与被掳乃是神忿怒的表彰,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耶和华的怒气,因为这段痛斥以色列的神忿怒之辞,乃是用祂立约之名说的。神的怒气与历史上的拣选之约有关联,这约如今仍然坚立。神的用意仍是要拯救,因此撒迦利亚呼吁百姓悔改。"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帖前五9)。

只有一次,撒迦利亚看见神的怒气向列国发作(一15),而大半的对象都是他们的列祖(参七12,八14),正如这里一样。撒迦利亚从来没有说,神的忿怒会向祂的听众发作,因他们仍有时间悔改。在旧约中,神的忿怒是向百姓发作,而不是向抽象的罪──如果有这回事──发作。赖特(G. A. F. Knight)指出,这个圣经的教训"与现代许多人讲的道不符,因为他们说:神恨恶罪,却爱罪人"104。先知强调过去世代的失败,也极富意义,因为现在与未来都仍有希望。

һ3.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的人说表明以下的信息是对当代人说的,也显示一个新的时期已经临到。这信息不再像耶利米所曾传的:审判无可避免。虽然耶利米亦极力吁请以色列人"回转"(耶三12、14、22,四1等),但却没有人听从。这里的邀请很亲切,要转向我,不是转向我的律法,或我的生活方式,而是我──与你们立约的神。这个过程中必定包括悔改,因为人接近神时,总必须如此才恰当;但此处的重点为建立个别的关系,好像浪子与他的父亲一样(路十五20),不同的是,在这里是神采取主动。祂提出邀请,并且保证祂会履行祂的责任:我就转向你们。这是旧约的悔改信息。过去可以一笔勾消(赛四十四22),关系可以恢复。玛拉基传道时,也引用了这一节(玛三7)。

【分段标题】

2、不要效法列祖

【亚1:4节】

1:4不要效法你们列祖。从前的先知呼叫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回头,离开你们的恶道恶行。他们却不听,也不顺从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神要他子民不效法他们的列祖,因神曾借先知在从前呼叫,劝勉神的百姓要他们回头,离开恶行,他们却不听从神的话,神要新生的子民,全然转向神。

1:4

不 要 效 法 你 们 列 祖: 神 提 醒 选 民 们, 他 曾 借 着 从 前 的 先 知 向 他 们 列 祖 发 出 过 同 样 的 呼 召, 但 他 们 不 肯 悔 改。

1.由 于 列 祖 不 肯 放 弃 罪 恶 之 道, 错 过 了 神 为 他 们 预 备 的 良 机, 因 此 饱 尝 了 由 此 结 下 的 恶 果; 申 命 记 28 章 中 的 警 告 便 应 验 在 他 们 身 上。

2. 同 样, 如 果 我 们 只 是 为 了 当 今 世 上 那 些 罪 恶 的 享 乐 而 活, 我 们 也 将 错 过 神 为 我 们 生 命 所 做 的 安 排, 永 远 失 去 神 为 我 们 最 终 预 备 的 福 份 和 恩 典。

һ4.

现在撒迦利亚借用了一段耶利米的话,或许是三十五章15节,不过十八章11节和二十五章5节也颇类似。同一个动词转向(希伯来文 sub)多了一个前置词从(和合本:回头离开)是呼吁众人离开恶道回头。在被掳之前,这个先知性的吁求完全遭忽视,耶利米经常埋怨他们却不听从(如:耶十七23,二十九19,三十六31)或不能听见(六10希伯来文;六17、19,十八18,二十三18)。请注意,从前众先知的真实性,不但经由预言之事的发生得到证实,也由神透过当代先知的口为他们作了见证。被掳之前的先知之言,已被视为"正典"105。

【分段标题】

3、按行为受罚

【亚1:5-6节】

1:5你们的列祖在哪里呢?那些先知能永远存活吗?

1:6只是我的言语和律例,就是所吩咐我仆人众先知的,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他们就回头,说,万军之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他已照样行了。

【分节详解】

先知不能永远存活,但神的话可存到永远,被摅以前的子民,只因不听吩咐,不归向神而一味的行恶,就受到神的刑罚,被摅至异国他乡,先知要神子民回顾往事,切勿重蹈覆辙。

1:2-6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孩子会变得象父母一样。不过,在这一段经文里,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效法他们的列祖,因为他们的列祖不顺服神,自食其果,终于受到神的惩罚。我们在神面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既不要被自己的传统或环境所限制,也不能以此作为犯罪的藉口。我们所做的事是自己选择的,归向神、信从他也是自己决定的。

神定意行的事,绝不会食言,这与我有何关系?

1:5-6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百多年前,神藉著他的众先知所说的话,照样适用于撒迦利亚的时代,就是对今天的我们也非常适切。神的话存到永远,我们理当研读、查考,并活用圣经中留给我们的教训。要学习神的话语,使我们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һ5.

所遭的灾究竟为何,这里并未提及。但被掳事件大家记忆犹新,实在不需要再提。而这里的两句问话,令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就连众先知也都过世了。

һ6.

相对而言,先知的言语却没有消逝,因为是神的话。我的言语和律例是先知不断提到立约的用语;他们的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可用这一词作摘要(赛一17;耶七5~7;何六6;摩五14、15;弥六8)。耶利米书十一7、8和三十四18提到约中的"十诫"(出三十四28;申四13),而他的先知之言也同样是神的话(三12,二十五13,三十六4~32)。"律例"是律法中特定的条例,我所吩咐之动词在此并用,令人想起申命记的词汇(四5,六1,七11等)。先知讲到你们列祖,显示他想到了所有被掳前的以色列人;这里视全国为一整体。在他们列祖"里",他们都进入了这约(参:保罗用"在亚当里"、"在基督里",林前十五22,概念也相仿)。然而,自出埃及以来,每一个世代都违背了神的约。以西结对此特别在意(二十、二十三)。神的话若遭反对,就会有灾祸临到,福分消失无踪,申命记二十八章即如此记载,其中的咒诅在这些听众的父辈身上实现了。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申命记二十八15、45也用了同样的比喻,"临到"(hissig)(或译为"赶上")是打猎用语,表示神的咒诅追逐犯罪者,抓住他,将他置死;而以色列人被掳时,领袖遭处决,国家机构都被摧毁,等于是国家的灭亡(结三十七11)。

他们就回头。此处动词与第3节的"转向"相同,因此这句话表面似乎与第4节冲突,难怪 JB 的译者改译为"这使他们大感恐慌,以致……"。但从上下文看来,意思应当是"他们清醒过来"。一旦被掳,他们就不能再自欺,以为自己很对。沦落到这地步,他们只得承认先知的话是正确的,自己犯错失败了。先知乃是在证明,神的话过去曾经得胜,藉此暗示未来亦将如此。所以现在听到这话的人要留意,必须认真听从。然而还有一种解释,以"他们就回头"的"他们"指先知的当代人。但若有新的主词,就必须有一个前述词在其前面,计德尔(R. Kittel)在他们所著《希伯来文圣经》(Biblia Hebraica)一书中修改经文,将"临到你们列祖"改为"临到你们",但这种改动过于武断106。另一个建议,认为说字所引介的话,是"共同认罪文"的一部分,他们的"列祖"在被掳之前就已熟知并使用,而在被掳之后,这段仪文仍然为人所用。以斯拉记九章、尼希米记九章与但以理书九章,是较长的认罪文,其中显示后代子孙感到与列祖认同,自从出埃及以来所犯的罪,他们都有份。他们就回头,说,这句话有仪文的意味,可以支持这种看法。下文则陈明,神如此对待他们是祂的权柄,祂并非不公或专断,而是全然公义107。

总结这段序言的信息:撒迦利亚呼吁百姓响应神的邀请,全心全意转向祂。主前五八七年所发生的一切事,完全合乎先知的预言。神并没有改变,审判也没有背弃祂的怜悯。此刻无分老少,都受到神的邀请,回转归向祂,而他们列祖从前所受到的邀请亦与此相同。如果他们这样做,与神立约的关系便可恢复,而物质的圣殿一旦建成,灵性的更新也必随之而来。

二、看守犹大除灭仇敌亚1:7-21节

【分段标题】

1、番石榴树中间的使者 "异象"

【亚1:7-17节】

1:7大利乌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细吧特月二十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8我夜间观看,见一人骑着红马,站在洼地番石榴树中间。在他身后又有红马,黄马,和白马。

1:9我对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要指示你这是什么意思。

1:10那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人说,这是奉耶和华差遣,在遍地走来走去的。

1:11那些骑马的,对站在番石榴树中间耶和华的使者说,我们已在遍地走来走去,见全地都安息平静。

1:12于是,耶和华的使者说,万军之耶和华阿,你恼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已经七十年,你不施怜悯要到几时呢?

1:13耶和华就用美善的安慰话,回答那与我说话的天使。

1:14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

1:15我甚恼怒那安逸的列国。因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

1:16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1:17你要再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的城邑必再丰盛发达。耶和华必再安慰锡安,拣选耶路撒冷。

【分节详解】

神给撒迦利亚夜间见异象,番石榴树中间有一人骑着红马,是基督以神的使者向先知显现(天使)他们奉差走遍全地,见全地安息和平,惟犹大地,神的选民扔受欺压,神将重建并祝福犹大全地,耶和华的使者为以色列人代祷,求神结束70年的刑罚,神爱以色列人,但不愿这爱仅仅留给以色列人,而愿这爱借亚伯拉罕的子孙,临到每个人,神曾使用异国审判耶路撒冷,然而这些国的民却过分的加害神的百姓,此刻神因他们狂妄自大就对他们施行审判,却要施怜悯给以色列,兴盛耶路撒冷。

1:8

8~11 我 夜 间 观 看: 主 前 519 年2 月, 神 给 撒 迦 利 亚 一 个 异 象: 番 石 榴 树 中 间 有 一 人 骑 着 红 马, 另 有 几 种 其 它 的 马 跟 随 身 后。 有 人 认 为 这 人 即 是 基 督 以 耶 和 华 使 者 的 形 象 向 撒 迦 利 亚 显 现 (比 较12 节; 参 " 天 使 与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 一 文)。 一 位 负 责 解 释 的 天 使 说 道, 他 们 已 在 世 上 各 地 巡 察, 看 见 到 处 都 安 息 和 平 (11 节), 然 而 犹 大 地 神 的 选 民 们 仍 受 欺 压, 身 处 险 境。 神 将 重 建 并 祝 福 耶 路 撒 冷 和 犹 大 各 城, 借 此 改 变 世 界 的 局 面。

1:9

与 我 说 话 的 天 使: 那 个 负 责 解 释 的 天 使 一 直 在 向 撒 迦 利 亚 讲 解 异 象 中 的 情 形 (3~14,19 节;2:3;4:1,4~5;5:5,10;6:4~5)。 但 这 位 天 使 不 同 于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参 上 一 条 注 释)。

1:12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说:骑 红 马 的 即 是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他 正 为 以 色 列 和 耶 路 撒 冷 代 祷, 求 神 结 束 他 对 耶 路 撒 冷 和 圣 殿 长 达 70 年 的 审 判 (圣 殿 毁 于 主 前586 年)。 圣 殿 被 毁 70 年 后, 于 主 前516 年 重 新 建 成。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极 有 可 能 就 是 基 督 (参 8~11 注; 比 较 出23:20~21;赛63:9);直 到 如 今 他 仍 是 我 们 的 中 保 (约 一 2:1)。

1:14

我 为 耶 路 撒 冷,为 锡 安,心 里 极 其 火 热: 神 因 爱 拣 选 了 耶 路 撒 冷 和 以 色 列 民 族, 但 神 并 不 愿 这 爱 仅 仅 停 留 在 以 色 列 人 中, 而 愿 将 这 爱 赐 给 所 有 人。 神 极 愿 意 借 着 亚 伯 拉 罕 和 他 子 孙 赐 福 给 地 上 所 有 家 庭 (参 创12:3 注)。

1:15

列 国……他 们 就 加 害 过 分:神 曾 使 用 异 族 审 判 耶 路 撒 冷 (赛10:5~6; 哈1:6); 然 而, 这 些 民 族 因 为 贪 图 财 富 和 权 势, 便 过 分 加 害 神 的 百 姓。 此 刻, 神 因 他 们 的 狂 妄 自 大 就 要 对 他 们 施 行 审 判。

1:7-17

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这个人是耶和华的使者(参1:11)。马和马的颜色都是神介入世界管治的象徵。对于各种颜色的意义虽难以确定,不过红马常常与战争有关连,白马则代表胜利。

神永远顾念他的子民,你看──

1:11 耶和华的使者看到地上的各国都安息平静,惟以色列仍然被欺压、受藐视;但是神正部署要改变这状况,他释放他的百姓,容许他们归回本国,重建他的圣殿。

先知预言以色列人要被掳七十年,结果真是七十年──

1:12 七十年是神下令以色列人留在被掳之地的年数(参耶25:11;29:10)。这期限已到,耶和华的使者求神采取行动,成全他所应许的,让他的子民回耶路撒冷。

艰难中,有从神而来的安慰,还有甚么比这更温暖人心呢?

1:13 神的子民被掳到巴比伦受惩罚七十年,不过在这一节,神说出了安慰和保证的话。神应许只要我们归向他,他就医治我们(参何6:1)。当我们受伤害,生活担子很重时,只要归向神,他必能医治、安慰我们。

看见列国加害过分,为何神却无动于衷?

1:15 外邦列国加害神的子民超过了他的定意,他并不是没有力量阻止他们,而是使用这些国家来惩罚犯罪的百姓。当列国竟想消灭以色列这个民族时,神就要干预了。

异象一:巡视全地的报告(一7~17)

在桃金娘(和合本:番石榴)树林间有一匹红马,马上有一位主要人物。他身后有骑兵队,以颜色分为三队,或许其中的骑士前来报告(11节),不过这里没有详载。有人对两位天使的身分觉得困惑,在红马上的那一位即是"耶和华的使者",而"与我说话的天使"则是翻译者,他在整个异象之夜都陪着先知(一18,二3,四1、5,五5,六4),与"耶和华的使者"并不是同一位108;而这翻译的天使直到第四个异象才再提及(三1及下)。

马的形像不但出现在异象中,也出现于本卷下半的象征笔法中(九10,十3、5,十二4,十四15、20、21)。牠们代表军事胜利(十3)和尊荣权势(王上十26)。因此耶和华的使者指挥马(与战车,六1~3),来巡视祂所管辖的全地。

7.

这节为第二个前言,除了日期之外,与第1节完全相同,由此观之,原来异象之书可能为独立的一本。这里的日期,主前五一九年二月十五日,一般认为含括所有的异象。此时距撒迦利亚的第一个神谕已有三个月,而距哈该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信息也已两个月(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Ⅰ 先知},27页)。细罢特月,是巴比伦对十一月的称呼,犹太人在被掳之后沿用;旧约只在这里提到(参七1基思流月)。既然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的另外两个日期都没有提到月分之名(一1,八18),有可能这些月分名称是后来插入的109;还有另一种可能,因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较常用这些名称,撒迦利亚书的写作日期或许由此可见一些亮光,即在以西结书与历代志之间。

撒迦利亚说。此句 RSV 修改了经文,原文直译应为"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说"(如和合本),意思彷佛为耶和华在叙述祂看见的事;而作者认为发言的是先知,NEB 为了避开这难题,把"说"字略去,如此,本节的下半就成了前言标题的一部分,这样也说得通。以下的异象和其解释,就成了耶和华的"话"。

8.

我看见(希伯来文 ra~iti,和合本:"我……观看,见"),这种绝对式用法意指"我得到一个启示"(参:赛三十10)。虽然异象是夜间出现,先知却很谨慎,避免让人觉得他在作梦。从他提出问题,又打断话题(如三5)看来,他的头脑十分清醒。究竟这个异象及其他的启示方式是"如何"发生的,仍旧是奥秘,然而可确定的是:先知不是主观地制造异象,乃是从神领受的。米其尔认为,这些异象只不过是"先知所采用的文学形式,藉以传达他的概念"110,但这个观点对先知的直述之言并不公平。

撒迦利亚看见一人,这人的身分未经说明,不过读者可以领会,他必为超越人类的活物。在异象逐渐明朗时,果见如此。他骑在红马上,更准确地说,是匹红棕色的马。在异象当中,这位骑在马上的领导人物和他身后的几批马队,似乎已经完成任务,准备在当晚解散。这里的颜色具何意义?究竟是三队人马或是四队?这些问题请见"增注:撒迦利亚的马{\LinkToBook:TopicID=144,Name= 增註︰撒迦利亞的馬}"(147页)。

当时的背景为桃金娘树丛,是在巴勒斯坦生长良好的常青灌木,溪流边尤多。在住棚节需要搭棚子时,常用这种树和其他树作材料(尼八15),不过并没有数据显示这种树在宗教上有何特殊功能。洼地或峡谷(RSV)也许是指耶路撒冷城外的汲沦溪最低之处,在被掳之前,那里有一园子(王下二十五4)。如果这个说法正确,从象征意义而言,耶和华已回到了圣城的外缘,但并未进城,因为圣殿尚未完工111。

9、10.

翻译的天使说,他会解释异象的意思,但发言的却是在桃金娘树中的那一位。有人想要删除第八节"骑着红马"几个字,视为边注,也有人注意到这里没有提到马。称那"人"为"耶和华的使者"之编辑(11节;参99页脚注108{\LinkToBook:TopicID=135,Name= A 異象一︰巡視全地的報告(一7~17)})却也提出有马112。从经文看来,删除这些字并无理由。

这些马队是耶和华差派到全地的使者。波斯王朝让使臣骑良驹飞奔报信,使朝廷能掌握帝国各地的消息;同样,耶和华也对全地的各国了如指掌──包括大波斯国在内。

11.

先知现在以耶和华的使者称呼那"人"。虽然"使者"(希伯来文 mal~ak)一字可用于人(参:该一13{\LinkToBook:TopicID=119,Name= A 祝福從現在開始(二10~19)};玛一1{\LinkToBook:TopicID=175,Name= Ⅰ 標題(一1)};见注释),但这位使者却有揭示常人不能得知之数据的本领,所以他必超越人类。

全地都安息平静。这个报告带出两个问题: (1) 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2) 所讲的是什么时期? (1) 从第15节看来,全地的安息显然是由于不公平与不人道。"全地都固定不动"(yasebet),同一动词曾用于埃及,是贬抑的说法(赛三十7),因她未能履行国际合约;"安息"(soqatet)、"安定",这字常用于正面意义,但也曾指摩押因自私而不实行动(耶四十八11),撒玛利亚亦如此(结十六49,"大享安逸")。这种状况与耶和华对公义的热心恰好相反(14节)。这种平静必定会遭震撼(一21;参:该二7、21)。 (2) 主前五一九年,大利乌王是否真已镇压了因甘比斯之死而造成的动乱(见总论{\LinkToBook:TopicID=104,Name= Ⅰ 歸回的背景},13页)?有人不认为如此113;米其尔进而辩道,这个异象,以及第二、第三个异象,乃是指巴比伦时期,当时巴比伦的军力维持了和平114。然而并无迹象显示,先知倒回叙述从前的光景。何况这个报告与主前五一九年的情形十分吻合。与哈该同辈的人士公开表明,重建圣殿的时机尚不成熟(该一2),他们需要得到政府曾应允的补助(拉六4),但波斯的财富却用到别处去了。世界的政权正如古老的埃及,成了"坐而不动的拉哈伯"(赛三十7),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会在意曾经在两河流域对一小撮犹太人的应许。重点不在是否全地的战火都已平息;五二一年的叛变并不是引进弥赛亚时代的末日争战,这件事已一清二楚。大利乌王现在正大权在握。

12.

耶和华使者的代祷显示,从巴比伦归回的事件本身,尚未完全应验耶利米书二十九10的预言。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都需要重建。虽然这里没有提到圣殿,但其重修必包括在内。

耶利米的七十年如何解释,引起不少问题。主前六○五年他首次宣布,犹大将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二十五11、12)。那一年为卡实米施之战,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幼发拉底河击败埃及人,将他们赶回埃及,并将其间的领域──包括犹大在内──都纳入自己的版图。从那一年算起,至五三九年大约为七十年,巴比伦于当年亡于波斯。另一方面,耶利米给人的印象则为,他认为七十年是从土地的荒凉算起(二十五11),若是如此,七十年就可能是主前五八七年至五一七年,但这段时间内犹大并没有全部服事巴比伦人。也可能这日期具两层含义: (1) 指巴比伦掌权的年代; (2) 指土地荒凉的时段。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七十年大致为人一生的年日,而当日聆听先知话语的人,就明白他们无法活着见到重建的光景。

近东的发现为这个问题带来新的亮光。巴比伦王伊撒哈顿(主前681~669年)曾留下一个石碑,上面说,马杜克(Marduk)神祇对他的土地发怒,要施行惩罚七十年,但由于他的怜悯,将这数目减为十一年115。推罗将荒凉七十年(赛二十三15、17),而历代志将七十年解释为土地的安息(代下三十六21),但以理书九2也可能反映这种看法。李平斯基(Lipinski)结论道,七十年是神明对一个城巿或圣所发怒的期限,是一段赎罪时期,以缓和神怒。那段时期结束后,就不再需要有赎罪的举动;因此七章3节才会有代表来提出问题。

从证据看来,这个数目具象征性,而且是大约的数目;不过这并不排除耶路撒冷的圣殿在历史上的确荒凉七十年。这个数字或许与宗教上一般人的信念有关,但预言的实现则准确惊人116。

13.

上一节中代求的虽是耶和华的使者,但神的回答却直接临到为撒迦利亚翻译的天使,透过他传给先知,最后再向百姓宣布。在被掳之后的时期,常有中介者出现,这里则是一例。究竟翻译的天使有否将他听见的全部传达出来,或者他是否主动挑选要传达的话,我们无从得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话为美善的安慰话(参:赛四十1、2)。

14.

这个异象揭开了肉眼不能见的灵界真相,显明神在全地掌权,并积极工作。然而若没有解释天使所传的信息(14b~17节),它就不能成为安慰。这段神谕对解明异象的含义非常重要117。

先知既获恩宠得见异象,也领受了命令,要去宣讲信息。他要大声宣告,不可以将鼓励之言只留给自己。这句话十分惊人: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嫉妒(和合本:火热)。神的嫉妒与忿怒(2节)常关系密切。不受报答之爱,使神充满了激动的情绪,圣灵不忌讳用人的情绪来描绘,如忿怒、嫉妒和爱。旧约从来不将神描述成不动感情、漠不关心、与世事无涉118。祂的爱既全然圣洁,当这爱遭拒绝,痛苦必定加倍强烈;祂想要救人脱离他们所冲向的死亡,那种迫切的心,我们只能体会一二(结十八23、31、32;参"增注:神的嫉妒{\LinkToBook:TopicID=136,Name= 增註︰神的嫉妒(或譯︰熱心)}",107页)。

先知心头的问题或许是:"为什么神要现在插手,来拯救耶路撒冷?"神为什么竟会干预人类的情境,带来益处?我们真难明白。若期待祂理当如此行,便是自我中心、狂妄骄傲;然而因着立约的应许表明了神永不改变的爱,祂总不毁约(何二19、20;耶三十一31~34;林后五14、15)。祂已拣选耶路撒冷作立名之处(王上八29),因此绝不会忘记它。人的失败使得这城难逃毁灭,但祂的拣选总不转移。虽然八章3节与九章9节中,耶路撒冷与锡安是同义词,但此处先知似乎有意区别二者。锡安是大卫在征服该山丘之前,在以色列人之前就用的名字(撒下五7),而这名的使用常具宗教与庆典意味(王上八1;代下五2;诗八十四5、7),有时它亦代表有宗教特权与责任的耶路撒冷人(诗九十七8;赛一27,三十三5)。这里或许就指这一方面(参17节)。

15.

耶和华的忿怒不再向犹大发作,而向她的仇敌发作。这是第二个异象的主题(18~21节)。这种方向的改变亦属交错法,而希伯来文亦有交错式的并列形式(qinne~tiqin~a g dola weqesep gadolqosep)。

安逸的列国必须要从希伯来文的用法来解释。形容词"安逸的"(sa~nan)曾有两次用来形容神赐给未来耶路撒冷的安全(赛三十二18,三十三20),但另外八次的用法都有贬损之意。阿摩司书六1说,安逸的人觉得很安全,但其实不然。同一个字用作名词,出现于列王纪下十九28(等于赛三十七29),"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安逸)的话达到我耳中"。亚述已经战胜利比亚和埃及,在自信的狂傲中,以为必可拿下耶路撒冷。耶和华的热心(王下十九31)因这种"安逸"而被激起。诗篇一二三4也相仿:"安逸的人"的含义与"骄傲人"平行。撒迦利亚所想到的列国,是曾侵扰以色列与犹大的国家,尤其是亚述、巴比伦和以东。起初他们符合神给他们的角色,惩罚了选民,而不知不觉地成就了预言,但他们做得太过分,以致加害过分,"越过所有的界限"(JB,参:赛四十七6)。神的意思是要暂时惩罚一下,然后大施怜悯(赛五十四7、8),但他们无法了解;其实祂向列国施恩,又严厉相待,也是为要赢得他们(罗十一22、32)。

16.

神的子民过去所受的冤屈,现在要得报偿(参:赛四十2)。以下的言辞不必视为与哈该书的情境互相矛盾。虽然开工已有几个月,但若不需要进一步的激励才是怪事,因为这项工程除了圣殿之外,还包括圣城在内,所以力量的持续、坚忍的毅力,都需要鼓励;而还没有用准绳测量,计划好城巿的重建。事实上,城墙的再建又经过八十年才完成(尼七4,十一1)。我回到耶路撒冷令人想起以西结的异象:耶和华离开圣殿(十18、19,十一23),后来又回来(四十三5)。祂的同在保证圣殿必会完工。耶利米曾将神的怜悯与圣城的重建相联(耶三十18),而这种怜悯现在与他们同在,要使这件事实现。

17.

这一节中,再字出现四次,成为重点。不仅耶路撒冷有希望,这首都周围的"城邑"也充满希望。此处有三重应许:繁荣、安慰、拣选;至此第一个异象在高潮中结束。

丰盛发达是所有英译本与大多数注释家的看法,然而动词 pus 在别处几乎一律意为"失败分散"(如:结三十四5;亚十三7)119。这个动词的基本概念为:一股不可抵御的力量以产生离心力的方式运作,好像气旋或反气旋,可以指好事或坏事。在人类历史中,这股力量多半是坏的(创十一4;民十35;撒上十一11;结三十四5,四十六18),但箴言五16是指一道泉水不断涌流,水四散而出,与本节的思想相近。耶路撒冷将如同涌泉,涨溢在外,使临近的地区都得着丰盛发达(希伯来文 tob),都是因神的恩宠120。

耶和华必再安慰锡安。耶路撒冷被毁之后,那莫大的痛苦无人能安慰(哀一2、9、16、17、21)。基于以往经验的保证(诗二十三4,七十一21;赛十二1)都不再奏效。在这种背景下,以赛亚书四十1成为新时代的记号,然而在荒凉之地得着重建之前,安慰尚不完全(赛五十一3,五十二9,五十四11、12)。再拣选耶路撒冷一语意指重建的完成。在圣殿献殿时,耶路撒冷蒙拣选曾是当时历史书中的重大事件,但庇提坚指出,撒迦利亚是惟一提到圣城被拣选的先知(参二12,三2)121。所罗门曾提到"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王上八44、48;代下六6、34、38),由此可见耶路撒冷的拣选与圣殿在那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未来耶路撒冷被拣选,也与圣殿的重建有关。因此,第17节实际上是重复第16节的三重信息,又回答了第12节的问题,成为第一个异象最合适的结语。

【分段标题】

2、四角 四匠的"异象 "

【亚1:18-21节】

1:18我举目观看,见有四角。

1:19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

1:20耶和华又指四个匠人给我看。

1:21我说,他们来做什么呢?他说,这是打散犹大的角,使人不敢抬头。但这些匠人来威吓列国,打掉他们的角,就是举起打散犹大地的角。

【分节详解】

第二个异象让先知看见,过去毁坏以色列的邦国,现在也将被别国毁灭,这些兽角分别代表、亚述、埃及、巴比伦、玛代波斯,在圣经中"角"代表外邦君王,"四角"代表曾经叫以色列分散的四个国家,亚述、埃及、巴比伦、玛代波斯"四匠"代表神用以审判四个帝国,也就是击打以色列民的敌人,所有逼迫神选民的人,最终都将受到神审判被击败。

1:18

18~19 这 是 打 散 犹 大、以 色 列 和 耶 路 撒 冷 的 角:这 些 兽 角 分 别 代 表 亚 述、 埃 及、 巴 比 伦 和 玛 代 波 斯。

1:20

20~21 四 个 匠 人: 这 四 个 匠 人 很 有 可 能 代 表 神 用 以 审 判 四 只 兽 角 的 四 个 帝 国 (18 节)。 所 有 逼 迫 神 选 民 的 人 最 终 都 将 受 到 神 的 审 判 (比 较 诗 2:5,9)。

1:18-21

这四个角是欺压以色列人的世界四大强国──埃及、亚述、巴比伦和玛代波斯。这四个匠人是神用来推翻以色列之仇敌的国家,神兴起他们来惩罚欺压以色列的国家。

异象二:列国遭报应(一18~21;希伯来经文二1~4)

这个异象的意义一目了然。以色列和犹大的敌国将她们毁灭,现在这些国家依然强盛。虽然被掳归回之人很脆弱,又没有城墙可以御敌,但凡是威胁犹大的国家都将被推翻。

һ18.

我举目观看,见……,这句开头语也用在其他三个异象中(二1,五1,六1)。这个说法可能意指先知原来沈浸在思考中,思索他刚听见的话,直到另一个异象引起他的注意。

四角。角是青壮公牛的力量,因此象征不可抵御的力量。米拉特(J. Mellaart)发现,在石器时代,居住于小亚细亚的人收集牛角,用来作椅子的装饰,也有用作靠枕的124。这些角是狩猎的成绩,代表得胜的力量。在"摩西的祝福"中,同样以比斗的公牛来形容约瑟家,"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申三十三17)。在胜利时,角便高举;在失败时,角却被砍断(诗七十五10)。用作这模拟方时,这个字常为复数形态,而不是通常配成对的双数形态。祭坛上人工所作的角便是如此,而这一节中也这样用。所以先知是看到四个单角,或许是在活的动物头上,因为牠们会受惊吓(21节)。第一个异象中没有提到马的骑士,同样,这里动物的头与身体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һ19.

虽然先知或许可以自己解明这异象的含义,无需他人帮助,但他很谨慎,要求解释。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是否正是指四个特定的国家?这种解法很吸引人,而教父的注释便如此说125,但这里的"四"代表反对的全面性,正如第八个异象中,它是指四面八方(参导论{\LinkToBook:TopicID=127,Name= Ⅱ 文學風格},75页)。"犹大、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顺序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历史上头一个被掳的是以色列。七十士译本中省略了以色列一词,因此 NEB 也将它删除。但是希伯来文有昆兰的希腊译本支持,应当站得住脚。撒迦利亚是想到被掳之后分散在各地的全民族,正如他认为是全地的异教世界造成他们的分散。

һ20.

四个匠人显然是对应四个角。译为"匠人"的字,是一常见的名词,意为"工人",而可由上下文来判断其职业。至于他们如何执行任务,这里并未清楚说明;不过匠人所用的重锤子,是这个异象中很合适的工具。

һ21.

这一回先知不再问他们是谁,而是问他们的作用为何。将他们掳去的仇敌已经被制伏,纳入波斯版图。神的匠人就是波斯的军队,他们砍断了角。天使的回答最好读为"那些是角",以与"这些"匠人相对。打散犹大,希腊译本加上"以色列",有些抄本加上"耶路撒冷和以色列"。NEB 武断地译为"犹大和耶路撒冷",使第21节与它自己对第19节的译法平行。但异象已由过去转至现在。前一个帝国──巴比伦──是由四角代表,而四个匠人──波斯大帝国──已经将她推翻。这些画面传达一个真理:无论仇敌多么可怕,只要是神的子民受到威胁,就必会有另一个敌对势力兴起,并且得胜。

这些匠人来威吓他们,或"击溃他们"(希伯来文 hared)。由上下文看来,列国不但被恐吓,也被击败126。无论是眼前或是未来,所有可能的仇敌皆不例外;列国势力的兴衰,以及权力平衡时期发生的战役,都执行了神的旨意,将举起角、蔑视神的权势推翻,使神的子民得益处。虽然不断有厉害的胁迫与羞辱临到,但他们必会看见,他们所恐惧的仇敌将一败涂地。如此,第二个异象又加强了第一个异象的保证

【撒迦利亚书】 第二章:耶路撒冷将兴旺 《准绳的异象》

【分段标题】

一、扩展耶城

【亚2:1-5节】

2:1我又举目观看,见一人手拿准绳。

2:2我说,你往哪里去?他对我说,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宽多长。

2:3与我说话的天使去的时候,又有一位天使迎着他来,

2:4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少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

2:5耶和华说,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

【分节详解】

神的子民、圣殿、耶路撒冷,都会得着完全复兴,耶城要不断的伸展,毫无止境,耶城(耶路撒冷城)要重建,人口增多,好像没有城墙四面都在扩展,又将成为列国的中心,神将亲自保护耶城,作它火焰的城墙,并要居住其中。

准绳是……

2:1 手拿准绳之人象徵百姓归回、重建耶路撒冷的盼望,他要量出根基的四界(参1:16;耶31:38-40)。

2:1

见 一 人 手 拿 准 绳: 以 色 列 民 在 巴 比 伦 流 亡 的 日 子 结 束 时, 耶 路 撒 冷 的 状 况 仍 非 常 悲 惨。 相 比 之 下, 归 回 的 民 众 很 少。 神 因 此 鼓 励 选 民 们 说, 他 对 耶 路 撒 冷 的 计 划 仍 未 完 成, 耶 路 撒 冷 城 必 将 成 为 世 上 最 有 荣 耀 之 地。 第 3 个 异 象 展 示 了 未 来 千 禧 年 国; 那 时, 耶 路 撒 冷 不 再 有 城 墙, 城 中 将 满 了 神 的 子 民 (参 下 一 条 注 释)。

2:5

我 要 作 耶 路 撒 冷 四 围 的 火 城……其 中 的 荣 耀:在 千 禧 年 国 里, 耶 路 撒 冷 城 不 再 需 要 城 墙, 因 为 耶 和 华 神 自 己 将 做 她 的 火 墙, 环 绕 并 护 卫 她 (比 较 赛4:5)。 更 重 要 的 是, 神 将 与 选 民 们 同 在, 使 整 座 城 成 为 充 满 神 荣 耀 的 圣 殿 (比 较 结43:1~7)。 即 使 现 在,教 会 追 求 的 至 高 目 标 也 应 当 是 切 慕 神 同 在 和 荣 耀 常 在 他 子 民 中 间 (参 "神 的 荣 耀 " 一 文)。

二1~5

不仅耶路撒冷的仇敌会失去力量,而且圣城还有神迹式超然的火墙作保护。第二和第三个异象综合起来,让人没有畏缩的理由。神正在以最合乎祂子民需要的方式工作,又保证必定护卫他们。

二1.

这个异象直接关乎耶路撒冷,而不是论列国,不过先知仍然在城外,他看见一人手拿准绳。一章16节先知曾经传讲,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问题是:当从哪里开始?倘若圣城毫无防敌之力,重建圣殿是否安全?有些人心存此疑问,或许会倡议先建城墙。因此,那少年人可能代表当日谨慎派的犹太人;也有可能他是想要与波斯对抗。

二2.

他的目的是要量出圣城的边界。从撒玛利亚的敌意看来(拉四1~5),小心谨慎的确必要,而从常识判断,巩固城墙应当是合乎神的旨意。

二3.

然而测量者所持合乎常情的理由,却不合乎神的旨意。另一位天使(希伯来文 mal~ak)向为撒迦利亚解释的天使传报了这个信息。

二4.

这位报信的天使任务很明显:跑去告诉那少年人。称那人是少年人,因为他还没有学到神的方法不可以用人的理性来测度。人的推理、寻求安全,都没有错,但是这一回他们的计算太狭小了。耶路撒冷将如同无城墙的乡村,凡愿意的都能进来(结三十八11),不再有分隔的墙与国界的障碍,它的人口也将漫无限制。撒迦利亚不排除外人,反而将神的城向众多的人民牲口开展;它绝不会过度拥挤(参:赛二2;亚八20、22)。

八十年之后,到了尼希米时期,人口众多的盼望仍未实现,他们必须用抽签的方式强迫人搬进城(尼十一1、2;参七4)。尼希米的城墙比大卫之城包括的范围更大127,也许是估计未来人口将增加,但范围广而人口不多,就显得更空。到了耶稣的时代,这预言已近乎实现,每到节期,世界各处的朝圣者便蜂拥而至128。更重要的是,教会已遍及全世界;即使如此,我们还需要"勉强人进来"(路十四23),因为仍有空间。

二5.

虽然这座城很吸引人,但在没有城墙保护之下,要住进去实在需要胆量,因此这里应许: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我是强调语,动词也具强调意味,一般的希伯来文只用"是"来表达,这里却用未来式。查锐认为,此处有意暗指出埃及记三14,因此将它译为"而我,我将成为她的我是,这是耶和华说的"129。再说,火与荣耀都让人想起出埃及(出十三22,十四20,四十34)。撒迦利亚所得到的信息,乃是保证出埃及时所立的约仍然有效。以西结曾看见耶和华的荣耀回到圣殿(四十三2~5),撒迦利亚则见到祂的荣耀延及全城,后来(二12)又遍布全地(参:亚十四20、21)。

第二与第三个异象保证了耶路撒冷的安全。神既会对付可能的仇敌,也会保护祂的子民,与祂从前在出埃及时的作为相同,也基于同一个约。确立这点之后,接下来是一段神谕,将这些异象实际应用在先知当代人身上。

【分段标题】

二、呼吁被掳者归回

【亚2:6-9节】

2:6耶和华说,我从前分散你们在天的四方。(原文作犹如天的四风),现在你们要从北方之地逃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2:7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

2:8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

2:9看哪,我(或作他)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事他们之人的掳物,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

【分节详解】

亚述国曾把以色列人分散于帝国各地,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神把以色列人当作眼中的瞳人,极其爱护顾惜,神要刑罚那些曾掳掠他子民的外邦列国,使她的子民归回转向神,彰显神的荣耀。

2:6

从 北 方 之 地 逃 回:撒 迦 利 亚 这 一 教 导 可 从 不 同 层 面 上 得 到 解 释。

1.圣 殿 再 次 建 成, 这 是 一 个 呼 唤 更 多 的 犹 大 流 亡 民 众 从 巴 比 伦 返 回 故 乡 的 信 号 (7 节)。

2.旧 约 先 知 们 还 遥 遥 望 见 末 后 犹 太 人 的 归 回, 那 时 的 归 回 将 在 千 禧 年 国 达 到 顶 峰 ( 7~ 9 节)。

3.今 天, 我 们 还 可 以 将 它 看 做 是 对 我 们 的 呼 召, 催 促 我 们 远 避 现 今 世 界 中 的 偶 像 崇 拜、 邪 淫 败 俗、 异 端 邪 教 和 罪 恶 之 道。

2:8

摸 他 眼 中 的 瞳 人:锡 安 (7 节) 代 表 以 色 列 敬 虔 的 余 民; 他 们 是 神 眼 中 的 瞳 人, 神 看 重 他 们, 视 他 们 为 珍 宝 (参 诗 17:8 注)。 今 天 的 信 徒 与 旧 约 时 代 的 选 民 一 样 大 蒙 神 的 珍 爱 和 看 重; 我 们 时 时 都 在 他 的 关 爱、 眷 顾 和 保 护 之 下。

2:6-7

许多被掳的犹太人没有归回耶路撒冷,他们选择留在巴比伦,贪享当地的财富和安全。但撒迦利亚叫他们要快快地离开那里。这是一个紧急的呼吁,因为巴比伦快要被毁灭了,而且巴比伦那侈靡的习俗,会使神的子民忘记将属灵的事摆在首位。可惜大多数的以色列人不听警告,仍然留在巴比伦。

神看子民如他眼中的瞳人,我们怎么看其他弟兄姊妹──

2:8 在神的眼中,基督徒非常宝贵(参诗116:15),是他所爱的儿女(参诗103:13)。所以亏待任何基督徒就等于亏待神。耶稣曾告诉门徒,说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他;我们不理或凌辱别人,也就等于不理或凌辱他(参太25:34-46)。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怎样对待弟兄姊妹,也就是怎样对待神。

二6.

哦!哦!这个感叹词在许多地方译为"祸哉",但在这里和在以赛亚书五十五1则带出具同情、怜悯意味的劝勉131。这段话是向留在被掳之地的犹太人所说,鼓吹他们从北方之地逃回,回来加入重建耶路撒冷的阵营。他们的逃脱,不是因有政治压迫,而是惟恐寄居之地的经济条件太舒适,让他们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参 NEB:离开,离开)。"北方之地",耶利米曾用这词指入侵之国的来向(耶六22,十22),以及被掳之人应当离开而归回的所在(耶三18,十六15,二十三8,三十一8);在此则与四风和"巴比伦的女子"(7节)平行。以赛亚书四十三5、6和四十九12也说,他们将从四面八方回来。"北方"只是象征的说法。这个呼召是要被掳之人归回,不论他们置身何处。因为(ki)我从前分散你们。犹太人被掳后分散在各处,除了巴比伦,还有许多国家。亚述在掳掠以色列时,将百姓分散在歌散河流域──尼尼微以西二百哩,以至三百哩以东的玛代一带地区(王下十七6);尼布甲尼撒掳人至巴比伦时,不少人逃到摩押、亚扪和以东(耶四十11、12),而耶利米与一些人则下到埃及(耶四十三7)。

二7.

RSV 参照一些译本,译为逃到锡安;如果这个译法正确,其意思即为:列国眼前似乎十分安全,但却快要受到审判,因此留在那里的犹太人必会遭同样的命运;所以先知的命令相当急迫。查锐认为,逃脱的急迫性,以及神应许掳掠压迫他们的人(9节),使人联想到出埃及132。然而,希伯来文只是"哦!锡安",称呼那些被掳之人为锡安;以赛亚书五十一16,五十二2也相同;因此 JB 译为锡安,兴起!巴比伦的女儿一词指"住在"巴比伦城或国中的"居民"(参"锡安的女儿",10节;九9;但参九9的脚注{\LinkToBook:TopicID=156,Name= B 王的來到(九9、10)})。在被掳之后的时期,因巴比伦乃是使耶路撒冷陷落、加痛苦于犹大的祸首,所以这个名字成为所有被掳之地的代号,它所代表的地域不限于地理上的巴比伦。

二8.

本节是全卷最难的经节之一。在显出祂的荣耀之后差遣我,至少有两个难题。第一为"之后"(~ahar)一字的意义与用法,第二为"荣耀"(kabod)一字的重要性。RSV 将"之后"作为连接词,意思可解为"在耶和华于祂的荣耀中差遣我之后"。先知可能是指他蒙召向列国传信息之时,所见到的荣耀异象133。然而这个字多半被视为前置词,在荣耀之后(RV)。例如,米其尔的翻译为"在荣耀(异象)之后,祂差遣我"134。倘若这是原文,先知乃是说:在见到异象之后,这个神谕临到他;不过这种说法相当暧昧。有人辩称,~ahar 也有"以,同在"(with)之意135。在传道书十二2,这样解很容易明白:"在云彩同雨回来……之前"(参:出十一5,"与磨子同在的婢女",和合本:"在磨子后的婢女";诗七十三24,"祢将以荣耀接纳我",和合本:"必接我到荣耀里")。查锐相信,这里是用此意;他又采用 kabod 的另一个意思"沉重",因此翻译为"祂以坚持差遣我"136。在以上的各种解释中,最后一种意思最佳,令人信服。

撒迦利亚向列国的使命,使我们对他的呼召有进一步的了解。虽然他主要是奉差遣到以色列人当中,但他的信息也与列国有关联。有些人认为,这则神谕原先是在主前五三八年对被掳之人讲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全卷最早的一段话137。

在引用神的信息之前,先知提到申命记三十二10的比方("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这又是借用出埃及的事。虽然在敌军抢掠耶路撒冷时,耶和华似乎漠不关心,但先知相信,这些事件都不能抹杀神的爱。撒迦利亚回顾了一段以约为中心的经文(申三十二),其中预见必有管教临到,因此他提出一个解释:他们的受苦是在神允许之下临到,为达成祂爱的旨意。这个主题便带出以下主要的肯定宣告。

二9.

看哪(直译"因为,看哪"),先知们用这个字引介所要强调的话(参:赛三1,六十五17;耶一15,二十五29;亚二10,三8、9;弥四1)。耶和华用抡手的动作就能推翻列国现有的状况(赛十一15,十九16)。曾经是奴隶的犹太人,必可从压迫者抢夺掠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撒迦利亚强调这是耶和华的作为,而不是人的成就。犹太人理当归回,预备面对这件事。在"服事他们……(和合本:的掳物)"之后,应当插入引号,以表明现在是先知发言。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预言的应验可证实传信息者的真实性。先知的话不一定是指当代人怀疑他或拒绝他,而是反映出他的把握,自己的话必然实现。这一次他没有说"差遣我到你那里去"(参12节,四9,六15),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针对列国的。

【分段标题】

三、住在他们中间

【亚2:10-13节】

2:10锡安城阿,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

2:11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他(原文作我)的子民。他(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

2:12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他圣地的分,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

2:13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他兴起,从圣所出来了。

【分节详解】

以色列敬虔的余民,都当欢呼快乐,因为神要居住在他们中间,那时是耶稣基督在地上掌权作王的时候,那时,外邦列国都要归向神,成为神的子民,与以色列人一同蒙爱,他们要同得祝福,神要住在他们中间,神要兴起,万族都要静默无声。

2:10

10~12 那 时,必 有 许 多 国 归 附 耶 和 华: " 那 时" 指 耶 稣 基 督 在 地 上 做 王 掌 权 的 日 子。 到 那 时, 锡 安——以 色 列 敬 虔 的 余 民 以 及 外 邦 的 信 徒 们, 都 将 成 为 神 的 子 民。 他 们 必 蒙 受 神 与 他 们 同 在 的 福 分, 而 且 还 将 满 得 神 拣 选 耶 路 撒 冷 做 为 圣 城 的 福 祉。

2:11-12

神没有忘记他对亚伯拉罕所说的话:"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亚伯拉罕是以色列民族之祖,神应许他的后裔要福泽全人类。自从弥赛亚耶稣降世以来,这个应许就应验了──万族皆藉著他而来到神面前。

二10.

欢乐歌唱。第二段诗的开头是命令句,正如第一段一样(6、7节)。赞美诗中惟独此处将两个命令连在一起;其他颂扬神拯救的诗歌只说:"歌唱"、"欢呼"、"扬声欢呼"(赛十二6,四十四23,五十四1;耶三十一7)。耶和华在锡安作王,常成为欢呼的背景(诗八十四2,九十六,九十八,一三二;赛五十二7~10),但西番雅书三14、15则讲得更清楚。因此,论到耶和华在锡安作王的庆典,经文中多次提到欢乐(参九9)。锡安的女子是指耶路撒冷城(二4、5,八3),但也包括四围的居民(番三14),转喻而言,可指远超耶路撒冷住民的一大群人,正如下一节所示。因为,看哪,我来。正如第6、8节,"因为"(ki)引进了一段重要的启示。要住在你中间,动词"住在"〔sakan;"耶和华的荣光"(shekinah)一字源于此〕让人忆起会幕的建造(miskan),"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二十五8)。圣殿的建造也基于同一理由(王上六13);而当以西结瞻望新圣殿时,他看见耶和华的荣光(结四十三2、4),祂接受圣殿为祂立定宝座之处(7节),直到永远(9节)。会幕与圣殿是那位将他们领出埃及、信实守约之神同在的表记(出二十九43~46)。新圣殿既在盖造中,这个应许就包括了约的延续,以及耶和华在锡安作王;这是何等大的鼓励。

二11.

耶和华回到耶路撒冷祂的宝座,是一个记号,表明列国都将前来承认祂是至高的神,正如诗篇经常提到的事(如:四十七9,九十六1,九十七1,九十八4)。先知对列国的使命(8节),并不限于第9节所宣布的惩罚,也包括神长远的旨意,要将他们纳入祂的国度,造成伟大的宇宙运动,而中心便是圣殿。他们归附耶和华,诚意接受祂的条件,不再理会他们自己神祇的告白。他们将作我的子民,这是立约的用语,耶利米在展望未来,人人将持守约之律法的那一日时,常用这个说法(耶三十一33,三十二38)。神的子民必须像祂,列国成为祂的子民也要如此(参:赛五十六6~8,六十3、21)。这些国家必须在道德和宗教上都合乎规定;而耶和华要住在中间的重复声明,就证实了这一点。

二12.

6~9节的肯定段落之后,先知插入"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同样,这里亦然,只是这回他加上"到你那里去"。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祂……的分。当然,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民是祂的产业,这不是指地理范畴(出三十四9;申三十二9);他们与耶和华的关系建立在约之上。圣地一词旧约仅在此处出现,它是诗人"圣山"(诗二6,十五1,四十八2,九十九9;参:亚八3)的延伸。神的殿所在之地便称为"圣",然而这种圣洁超越圣殿,甚至超越圣城,而临及全地(一17;参十四20、21,那里提到俗物成圣,因为拿来事奉神)。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因为未来所有具决定性的宗教事件都将在这里发生:圣殿将是神莅临之地(10节),由这个中心将宣告新约,将列国都含括在内(11节)。

二13.

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先知揭示了两件大事:耶和华将使列国的荣华变为无有,又要在耶路撒冷出现。既然如此,"凡有血气的"(希伯来文 basar,强调人类的软弱)都应当震惊敬畏,并静默无声(参:哈二20;番一7)。祂兴起,好像人从睡眠中醒起(亚四1),所有潜力都准备发挥。先知或许想到了诗篇四十四23:"主啊,求祢睡醒,为何尽睡呢?求祢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和以赛亚书五十一9:"耶和华的膀臂啊,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对这些呼求的回答已近在眼前。从祂的圣所出来了是指天上的圣所,耶和华从那里出发,前往耶路撒冷。虽然有些地方这个词是指圣殿(诗二十六8,七十六2),但这里是将耶和华在天上永远的居所与祂要前往之地作一个对比138。

这段抒情诗首先谈到被掳之人归回,与圣殿的峻工,进而逾越这些事件,保证列国将经验神的能力,承认祂的主权,在耶路撒冷与祂立定新约。全地的人都当期待神来到,住在他们中间。

【撒迦利亚书】 第三章:除去罪孽 《约书亚改披洁服异象》

【分段标题】

一、 除罪穿华服

【亚3:1-5节】

3:1天使(原文作他)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

3:2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

3:3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

3:4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3:5我说,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

【分节详解】

约书亚是百姓被掳归回后的祭司,,他代表犯罪的全以色列站在神面前,被撒旦控诉,没有力量与撒旦对抗,因为穿着污秽的衣服,但神却恢复了他的地位,使他能侍奉神,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被掳的火中抽出来,蒙神拯救好像从火中抽出一根柴,不是要毁灭他们而是要管教预备他们来成就更大的事。

神让使者脱去约书亚身上污秽的衣服,象征除去他和以色列人的罪,给约书亚穿上华美衣服戴上洁净冠冕,显明神已经完全恢复了他作祭司职分,以色列人罪得洁净穿上洁白义袍,我们也被耶稣洁净过义的生活。

3:1

撒 但 也 站 在 约 书 亚 的 右 边,与 他 作 对: 约 书 亚 在 神 面 前 代 表 以 色 列。 撒 但 是 " 控 告 者 " (参 太4:10 注);他 站 在 那 里 与 约 书 亚 作 对, 这 说 明 重 建 圣 殿 过 程 中 的 一 切 阻 挡 和 破 坏 实 际 上 都 来 自 撒 但。 今 天, 撒 但 仍 是 我 们 的 敌 人, 是 " 控 告 我 们 弟 兄 的 " (启12:10); 他 费 尽 心 机 要 欺 压 我 们。

3:2

撒 但 哪! 耶 和 华 责 备 你:作 为 以 色 列 的 代 表, 约 书 亚 并 没 有 力 量 与 撒 但 对 抗, 因 为 他 穿 着 污 秽 的 衣 服 (罪)。

1.耶 和 华 神 自 己 抵 挡 撒 但 并 斥 责 它, 因 为 神 拣 选 了 以 色 列 来 完 成 他 的 旨 意。

2.以 色 列 是 " 从 火 中 抽 出 来 的 一 根 柴 "。 火 代 表 以 色 列 人 在 流 亡 巴 比 伦 期 间 遭 受 的 苦 难。 神 使 他 们 经 受 这 些 苦 难, 并 不 是 要 毁 灭 他 们, 而 是 要 管 教 和 预 备他 们, 使 他 们 成 就 更 大 的 事。

3:4

要 给 你 穿 上 华 美 的 衣 服:神 让 使 者 脱 去 约 书 亚 身 上 污 秽 的 衣 服, 象 征 着 除 去 他 的 (和 以 色 列 的) 罪。 这 之 后, 约 书 亚 换 上 华 贵 的 节 日 盛 装, 带 上 洁 净 的 冠 冕, 这 显 明 神 已 经 完 全 恢 复 了 他 做 祭 司 的 职 分。 以 色 列 人 的 罪 得 以 洁 净, 他 们 披 戴 了 圣 洁 的 义 袍; 我 们 借 着 基 督 也 可 以 得 到 同 样 的 洁 净 (弗1:7;罗1:16~17;3:22, 25~26)。

3:1-3

撒但控告代表以色列民族的约书亚。撒但的控告准确无误,约书亚的确穿著代表罪的"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但是神显出他的怜悯,他说,尽管他的百姓有罪,他仍要拯救他们。撒但常常在神面前控告人犯了罪(参伯1:6),它完全不明白神对信他之人所施的怜悯和赦免是何等浩大。这个控告人的撒但到最后必被毁灭(参启12:10),而每一个相信耶稣之人都必得救(参约3:16)。我们要作好准备,求神脱去我们罪的衣服,穿上他华美良善的衣服。

千钧一发!犹大陷在"火中",这时候──

3:2 神藉著火的大试炼来惩罚犹大,但是他在全族尽毁以前拯救了他们,就好像"从火中抽出一根柴来"一样。

脱去、穿上,是完整的过程,如果只脱去了没穿上,可就……

3:2-4 撒迦利亚的异象生动地描绘出人是如何领受神怜悯的。我们没有做甚么,是神脱去我们污秽的衣服──罪,并为我们预备全新的、洁净的、华美的衣服──神的圣洁和公义(参林后5:21;弗4:24;启19:8)。我们惟一要做的是悔改,求神赦免。撒但也许会使我们觉得自己污秽、不配来到神面前,但请记住,基督洁净的义袍使我们配来到神面前。

三1.

他又指给我看应当是指陪伴先知的解释天使。介绍异象用新的手法,可能不过是作者为了避免一直用同样的模式。这一幕出现在天上的法庭,耶和华的使者在第2节只被称作"耶和华",他代表神作审判者,而约书亚因具大祭司的职分,代表犹太人,站在被告席受审。控告者是撒但,希伯来文有定冠词,并非以这个名称为名字,只是一个普通名词,意思为"控告者"(参:伯一6~12,二1~7;启十二10),扮演法庭中必须有的一个角色。到了新约才发展出一个具位格、与神对抗的魔鬼教义。无论如何,就连这里撒但的角色也有邪恶的意味,与神的旨意相反,由耶和华对牠说的话可看出端倪(2节)。

三2.

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耶和华既斥责,就没有人可反驳祂的话(诗九5;赛十七13)。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耶路撒冷蒙拣选的主题继续凸显(一17,二12),以实际的方式证实神与她有特别的关系。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让人想起阿摩司书四11;这显然是一种谚语,表示经过神管教之后蒙恩得救。在埃及为奴的时期曾被形容为铁炉(申四20;耶十一4),所以此处也可能意指埃及的拯救。约书亚既然代表从被掳的铁炉中归回的余民,就格外宝贵,是神拣选之爱的对象。

三3.

约书亚所穿污秽的衣服:是大祭司的圣袍。被形容为"污秽"的事实,有几种解释。有些人认为约书亚在哀恸,按习俗身穿麻衣、头洒灰尘140。第2节的比喻则暗示,这些外袍可能是因火炉的经历而遭玷污,亦即,因与崇信异教的巴比伦接触,而被污染。但对约书亚所说的话,显示"污秽的衣服"与"罪孽"有关(4节),而仪式的不洁与圣殿尚未完工的羞辱,都不足以成为原因。如果他是在哀恸,代表全国的悔改,就是承认个人与团体都犯了罪。站在审判者面前,约书亚无力自救。

三4.

前面未曾提过的天上活物,此时被叫来脱去那污秽的衣服,而耶和华的使者说明了这举动的意义,作为引介语的看哪,直译可作"观看",与二章3、9、10节的感叹词为不同的字。它让人注意脱去污秽衣服的灵性含义:我使你脱离罪孽。"罪孽"(希伯来文 awon)是一个通用的字,指导致痛苦与罪咎的犯罪性情。约书亚身为大祭司,代表所有百姓承受的灾难,他们遭到神的忿怒,受到被掳的刑罚,现在则知道,他们需要有一条路回到圣洁之神的面前。这个异象显示,神接纳约书亚,也等于接纳他所代表之人,将触犯祂圣洁的事完全从祂眼前清除。这还不够。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这是应许要让他穿上适合天上法庭的衣服;这是约书亚的力量所无法提供的。

三5.

我说。这一幕非常生动,撒迦利亚禁不住建议,再加上冠冕,以穿上能进到神面前的全套服装141。这里所用的冠冕(sanip)一字,与出埃及记与利未记中所描写大祭司的冠冕不完全相同(参六11的脚注{\LinkToBook:TopicID=143,Name= A1 異象八︰神的使者巡行全地(六1~15)}),但为同源字,用于比喻中(伯二十九14;赛六十二3)。无论这些衣服是否为大祭司的礼服,最重要的是,它们象征天上法庭的接纳(参:太二十二11~13;启十九8)。

这个异象与一章1~6节的责备有关。祭物是否能除罪成了问题。虽然这个异象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却向悔改之人(一6)保证,罪孽已除,神应许要接纳他们。

【分段标题】

二、 遵行神的道

【亚3:6-10节】

3:6耶和华的使者告诫约书亚说,

3: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

3:8大祭司约书亚阿,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3:9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3:10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神亲自对约书亚说话,大大激动他跟随与遵行神的旨意,使他管理圣殿,看守神在地上的院宇,并且可以自由到神天上天使侍奉的宝座前。

大卫的苗裔,是从神那里发出的新枝,将被献作赎罪祭,担当我们的罪,他将穿上污秽的衣服背负世人所有罪,代替我们死,彻底战服撒旦,到那日神的子民可以乐享平安的日子。

3:7

你 若 遵 行 我 的 道:神 亲 自 对 约 书 亚 讲 话, 大 大 激 动 他 跟 随 神 并 遵 行 神 的 旨 意。 如 果 约 书 亚 不 辱 使 命, 他 将 会 管 理 圣 殿, 看 守 神 在 地 上 的 院 宇, 并 可 以 自 由 地 来 到 神 在 天 上 有 天 使 侍 奉 的 宝 座 面 前。 如 果 我 们 遵 行 神 的 道, 我 们 也 可 以 借 着 祷 告 自 由 地 来 到 神 在 天 上 的 宝 座 前。

3:8

我 仆 人 大 卫 的 苗 裔: 约 书 亚 和 其 他 祭 司 都 是 表 记, 都 是 预 表 神 的 仆 人, 即 那 " 苗 裔 " (参 赛4:2;11:1 注;耶23:5 注)。 在 约 书 亚 被 洁 净 得 恢 复 时 (5节 ) 一 直 站 在 那 里 的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即 基 督 ),现 在 被 神 称 为 那 " 苗 裔 ", 他 是 从 神 那 里 发 出 的 新 枝, 将 被 献 做 赎 罪 祭, 担 当 我 们 的 罪, 成 就 我 们 的 救 恩 (比 较 赛53:1~6)。 他 将 穿 上 那 污 秽 的 衣 服, 背 负 世 人 所 有 的 罪 孽, 代 替 我 们 受 死, 并 借 此 彻 底 战 胜 撒 但。

3:9

在 一 块 石 头 上 有 七 眼:这 石 头 是 弥 赛 亚 的 另 一 预 表 (比 较 赛 28:16; 彼 前 2:6)。 七 眼 代 表 全 备 的 见 识、 无 所 不 知 的 能 力 和 属 神 的 智 慧 (比 较 启 5:6)。 基 督 要 在 一 天 之 内, 也 就 是 说, 在 他 为 赎 罪 而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的 那 一 日 除 掉 一 切 罪。

3:5-7

约书亚的希腊文名字就是耶稣,是耶和华施行拯救的意思。这里的大祭司约书亚跟约书亚记里的勇士约书亚是两个人,不过,他们都是弥赛亚耶稣的预表。

祭司是以色列人的中保,大祭司基督是所有信徒的中保──

3:7-10 以色列人被掳以后祭司制度就中止了,所以在归回本土之后他们需要恢复这制度。在撒迦利亚所见的这个异象之中,约书亚受立为大祭司。大祭司的职责之一是在赎罪日献上祭物,为全民赎罪。大祭司是神和以色列全族的中保,所以,代表著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参赛11:1)。弥赛亚来临后要完全改变神对付百姓之罪的方式(参来10:8-14),耶稣这位大祭司将他自己一次献上为祭,永远除去了我们的罪。在新制度下,每一个基督徒都是祭司,要将自己圣洁无瑕的一生献给神(参彼前2:9;启5:10)。

大卫的苗裔──石头──七眼 ……

3:8-9 这里所说的苗裔是指弥赛亚。"有七眼的石头"的意思不清楚,可能是:(1)这苗裔本身是圣殿的基石;(2)这块石头是摩西为给百姓水喝而击打出水的磐石(参民25:7-11);(3)教会是更新了的属灵祭司(参彼前2:5)。这两节经文在几百年以后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神说要在一日之间除掉那地的罪孽,基督"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前3:18)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努力除去自己的罪,只能让神藉著基督,把我们一切的罪都除去。

生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何等美好,我渴想……

3:10 神应许当基督作王的时候,每一个基督徒都会有自己的安乐窝(参弥4:4)。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平安和富庶的象徵。

三6、7.

耶和华的使者重新任命约书亚,并赐下两个条件。如果大祭司能实践条件,就会有两项特权,是他的前辈在被掳之前未能清楚得着的。

你若遵行我的道意指完全委身于神所启示的品格、动机;消极方面,则为拒绝任何会带来妥协的事物。谨守我的命令(希伯来文 mismeret)包括忠心地执行祭司的礼仪(参:民三,那里这个字用了九次)。简言之,道德和仪式两方面的要求,都必须做到。第一项特权便是在圣殿和其院宇中独享权柄。从前国王曾在崇拜的事上有权(王上二27;王下十六10~18,二十二3及下),从现在开始,大祭司的特权便不可动摇。动词直译为"审判(din)我的家",意为不但管理礼仪,也兼具审判功能(申十七8~13)。第二个特权是:不但可以进入至圣所,而且可以直接来到神面前,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就是指服事神的众天使(4节)。这份崇高的荣誉,藉赐下华美外袍的举动作预表,因这样穿着才配进到神面前。

这一切动作,乃是预示那位与约书亚同名、但更伟大的人物,就是耶稣和祂的工作。在基督徒时期之前,忠心的大祭司进到神的面前,也像基督徒一样,是"本乎恩、因着信"。尽管有对头控告(1节),耶和华却恢复他的职位,重新交代任务,赐给他权柄;现在每个信徒都有这权柄,就是直接进到神面前(来四14~16)。

三8.

现在当听一语,让人留意以下的重要言论(参:申六4)。这话是向大祭司约书亚,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所说。显然大祭司是在祭司集会中作主席,正如以西结在长老或百姓当中一样(结八1,十四1,二十1,三十三31)。撒迦利亚在向所有的祭司说话,不过他们并不一定都在场,所以用了第三人称代名词,他们是作豫兆的(希伯来文 mopet)。这个字可以指"神能力的特别彰显",或"未来事件的征兆",这一节便是这个意思(参:赛八18)。他们身为祭司的事实,使他们成为所应许之苗裔(希伯来文 semah)的兆头;他亦被称为我的仆人(参:赛四十~五十五章的"仆人"主题,特别是五十二13~五十三12)。否则这里便没有线索可以辨认苗裔的身分;对苗裔的说明,请见六章12、13节{\LinkToBook:TopicID=143,Name= A1 異象八︰神的使者巡行全地(六1~15)}的注释。

三9.

此处比方突然从苗裔转为石头,JB 与 NEB 的译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安排经文。JB 将第9a节接于第7节之后,而 NEB 则接于第10节之后;不过 NEB 将第三、四章的内容大肆重组,这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这类变动缺乏经文的证据,没有控制的标准,只反映出一位或几位学者个人的观点。

石头(希伯来文 ~eben)可指任何一种石头,无论是普通石头或宝石;也可能是用来建圣殿的材料(参以赛亚的石头,二十八16);不过有七面的石头很难用作根基或房角石。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从本句话看来,这块石头可能是一种石碑,而亚述与巴比伦王将这类石头放在建筑的根基,作为恒久的记念142,因此,有些注释家认为,撒迦利亚在此处是想到一块作根基的石头143。动词"雕刻"可用于金属、石头、木头,所以对判断石头的类别并无帮助;另外惟一提到镌刻于石的经文,是讲到祭司的背景(出二十八9~12)时;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名刻于玛瑙等宝石上,安在祭司穿的肩带上,又置于胸牌上(21节)。这里可能是指雕刻在建筑用的石头上,但有证据显示,这是一块宝石,具象征意义144。另一方面,正如阿克诺所言,这一节所强调的,是除去这地的罪孽,他认为这块石头是置于大祭司的冠冕之上,而这冠冕与赎罪有关(出二十八36及下)。

这里没有说将石头赐给约书亚,却说是立在约书亚面前,因此可以假设它比一般的宝石要大。有七面,希伯来文为"眼"(NEB、和合本)。ayin("眼")字在希伯来文中的用法变化多端。除了指肉体的眼睛外,可以用于比方,有些译文大家已经熟悉,如"眼中的瞳人"(亚二8),"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创三7),"恶眼看……"(申二十八54)。有时英译较直译,或改变了比方:地的眼睛("面",出十5),吗哪的眼("外貌",民十一7),酒的眼("闪烁",箴二十三31),铜的眼("光耀",结一4)。按希伯来文的用法看来,这里是否可译为"面"还可怀疑,不过"地的面"之用法或许可作为支持(出十5;民二十二5)。

不过,另外一个 ayin 意为"泉源",而李平斯基认为145,这里和四章10节都是用这个字。如此,可能的译法则为:"看那块我放在约书亚面前的石头。七条泉水在一块石头上(按李平斯基的看法,这句成语意为"同一时刻")!看哪,我打开它们的开口,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也要在一日内除去这地的罪孽。"打开它们的开口所用的是动词 patah 的主要意思,虽然标示需要略作改动,才能译为"开口",但有七十士译本和另一些译本的支持。李平斯基之翻译,优点为将8~10节的信息整合起来,皆为向约书亚和众祭司所说的话。这些泉源的"活水"使苗裔发生(8节),将罪孽涤除(9节),并保证昌盛(10节)。根据这个翻译,这块石头不再是雕刻的宝石,而是借摩西在旷野击打盘石为其含义(出十七6;参:民二十7~11)。摩西拿杖击打盘石。耶和华则应许赐下祂的苗裔,以及与石头相关的活水。虽然用语不同,但思路却相连。那位苗裔就像摩西与约书亚一样,会以代表的身分除去这地的罪,带来真正的昌盛。撒迦利亚有可能是藉文字游戏,将这两种意思放在一起。

三10.

当那日,李平斯基146引用四个左证来支持"同一日"的翻译,而"当那日"这古老的希伯来文说法通常乃是"在末日"的术语。创世记十五18却清清楚楚是指"同一日"。这段经文在强调历史中决定性的一刻,就是这些新事发生的时间。各人邀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图画式谚语(王上四25;王下十八31;弥四4),表达满足已极,这是以色列人最向往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他高高兴兴与人分享,孤单寂寞都成过去。

【撒迦利亚书】 第四章:依靠神的灵"方能成事" 《金灯台橄榄树的异象》

【分段标题】

一、 金灯台的象征

【亚4:1-5节】

4:1那与我说话的天使又来叫醒我,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

4:2他问我说,你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灯盏,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

4:3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

4:4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

4:5与我说话的天使回答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阿,我不知道。

【分节详解】

这是一个橄榄油的灯台,灯台上的七盏灯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顶上有一个储油的灯盏,橄榄油从灯盏中流出,保证灯中的油总是满的,灯盏中的油象征神借圣灵彰显无究无尽,丰富无比的大能。

每盏灯上都有七根管子,各有一根灯芯,其上有火苗,象征神的选民,因圣灵丰盛的浇灌而发出生命之光照亮世人。

4:1

金灯台上的灯盏、七灯及每个灯的七个管子代表灯油源源不绝的供应;橄榄榨的油放在灯盏里,用灯芯点燃发光,表示神的能力会从那灯光显明出来。两棵橄榄树代表祭司和君王的职务。

4:2

一 个 纯 金 的 灯 台:这 是 一 个 橄 榄 油 灯 台。

1.灯 台 上 的 7 盏 灯 都 处 于 同 一 水 平 面 上, 顶 上 有 一 个 储 油 的 灯 盏, 橄 榄 油 从 灯 盏 中 流 出, 保 证 灯 中 的 油 总 是 满 的。 灯 盏 中 的 油 象 征 神 借 圣 灵 彰 显 的 无 穷 无 尽、 丰 富 无 比 的 大 能。

2.每 盏 灯 上 都 有 7 根 管 子, 各 有 1 根 灯 芯, 因 此 一 个 灯 台 上 共 有 49 簇 火 苗。 这 些 灯 盏 象 征 神 的 选 民 因 圣 灵 丰 盛 的 浇 灌 而 发 出 的 照 在 世 人 前 的 生 命 之 光。

4:3

两 棵 橄 榄 树:这 两 棵 橄 榄 树 代 表 所 罗 巴 伯 和 约 书 亚 君 王 与 祭 司 的 事 奉 (参 该1:1 注)。

1.两 棵 树 象 征 油 的 泉 源 永 不 枯 竭; 两 位 领 袖 引 导 人 民 进 入 那 借 着 圣 灵 的 能 力 才 能 得 到 的 生 命 (12 节)。

2.由 此 可 见, 两 棵 树 还 代 表 耶 稣 基 督 自 己 君 王 和 祭 司 的 职 事。 基 督 正 是 那 以 圣 灵 施 洗 的, 所 有 的 圣 灵 充 满 皆 来 自 基 督。

四1.

叫醒先知的细节,只在第五个异象中提到。这一次或许有特殊意义,但不应当猜测过分,因为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笔法。

四2.

先知立刻辨认出他看见的是一个灯台,因此这个灯台可能与他熟知的很相像。圣经时代的灯台,有相当数量已在巴勒斯坦出土,使我们对先知的形容能有些许了解147。考古学在研究灯台时,第一个重大发现便是罗马提多拱门上画的七支烛台的那种灯台,也就是现在犹太人仍用的 mnora,在主前第一世纪之前尚未出现。以这种模式为依据的翻译,令人产生混淆。莱特根据这种模式重塑灯台,但在脚注中承认有困难148。

从巴勒斯坦各城中挖掘出来的灯台,结构简单得多,形状多为圆柱状,中空,有些像树干,常用陶土作成,里面有一个洞,可以安装一个喷嘴149。用灯台的灯不仅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吉色(Gezer)发现,在艾斯瑞隆(Esdraelon)平原南方边缘的塔安那克(Taannak)也出现,一九六九年在极北边、靠近但的高地上亦有同样的发现。显然这是一般灯的样式150。撒迦利亚的灯台(mnora)可能只是圆柱状,上端略呈锥形,有一个碗(和合本:灯盏)在上面。很多有碗的陶灯都是将边缘捏成一个装灯蕊的盛器,照明度愈强,所需要装蕊的地方愈多,七个是最通用的。在但所发现的灯,日期约为主前九百年,上面有七个圆凹槽;在塔安那克找到的也相同。不论撒迦利亚的大碗上是否有七个圆凹槽,它总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唇管,也就是有七个小碗,每个上面都有容七个灯蕊的地方,而七个小碗是绕着大碗的边安装的151。杜单(Moshe Dothan)于一九五四至五八年间,在雅克(Akko)以北掘出了一个类似的器具,不过可能是用来烧的,并不是灯。他认为这件器具的年代在主前一七五○年。虽然葛路克(N. Glueck)指出,七嘴灯台大约出现于第十世纪,不可能再往前推152,但圣殿的灯台却似乎是按照这模式造的。而这个灯台的特殊之处,为它是纯金的153。这有七乘七个灯头的灯台,一定非常耀眼夺目。

四3.

旁边有两棵橄榄树,更准确地说,是在它上面(al),也就是遮蔽着它,各在灯盏的一旁。灯台的高度可能与橄榄树的树干差不多,大约两公尺;树枝可能在灯以上。

四4.

令先知大惑不解的是橄榄树,所以他提出问题(参11、12节)。

四5.

解释的天使两度迟延未答(参13节),其效果为将注意力引至本章的最后一节。

【分段标题】

三、 不是依靠势力

【亚4:6-10节】

4:6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4:7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殿或作石)。

4: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4:9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

4:10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

【分节详解】

这些虽是对所罗巴说的,但也是对普世信徒说的,军事力量,政治权势,人的能力,不能成就神的工作,只有借着圣灵,我们才能为主作工,不断的让圣灵掌管我们的生命,赐我们内在圣灵的能力,成就神的旨意。

万军之耶和华,立了这殿的根基,他大能的手也必帮助人的手完成这工,大山不算什么,不能阻拦,且要成为平地,万民都要呼喊"万军之神"的"恩惠"都要归与这殿,谁敢藐视呢,谁敢看这日为小呢,因耶和华的眼遍察全地,因建殿工程开始神就欢喜。

4:6

不 是 倚 靠 势 力,不 是 倚 靠 才 能,乃 是 倚 靠 我 的 灵:这 话 虽 然 是 对 所 罗 巴 伯 讲 的, 但 也 适 用 于 所 有 信 徒 (比 较 提 后 3:16)。 军 事 力 量、 政 治 权 势 或 人 的 能 力 不 能 成 就 神 的 工 作。 只 有 借 着 圣 灵, 我 们 才 能 为 神 作 工 (比 较 士6:34; 赛 31:3)。 耶 稣 凭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开 始 他 的 事 工 (路 4:1,18); 教 会 又 在 五 旬 节 得 了 圣 灵 赐 下 的 能 力 (徒 1:8;2:4; 参 " 圣 灵 浸 " 一 文)。 只 有 不 断 让 圣 灵 掌 管 我 们 的 生 命, 不 断 赐 给 我 们 能 力, 我 们 才 能 成 就 神 为 我 们 定 的 旨 意。 这 也 就 是 耶 稣 用 圣 灵 为 门 徒 施 洗 的 原 因 (参 路 3:16 注)。

4:7

大 山 哪: 借 着 圣 灵 在 我 们 身 上 作 工, 我 们 便 能 克 服 如 山 一 般 巨 大 的 困 难。 相 反, 当 神 的 子 民 身 上 没 有 圣 灵 大 能 的 彰 显 时, 他 们 往 往 会 被 工 作 中 的 拦 阻 和 灵 里 的 困 惑 所 胜 (参 " 信 徒 的 属 灵 恩 赐 " 一 文)。

4:10

谁 藐 视 这 日 的 事 为 小 呢:在 有 些 人 看 来, 选 民 们 所 做 的 事 微 不 足 道。 然 而, 我 们 对 任 何 一 件 凭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和 神 祝 福 所 成 就 的 事 都 不 可 轻 忽, 它 们 有 永 恒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4:6

神赐所罗巴伯重任,叫他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参拉3;2, 8;该1:1;2:23);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在道德与灵性上鼓励百姓,劝他们恢复重建圣殿的工程。此时所罗巴伯看到重建工作正付诸实施。重建圣殿的工作快要完成时,这两位先知鼓励所罗巴伯,告诉他百姓灵性的麻木以及外族的欺压将要永远被清除。

势力和才能,都是人依重的,神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4:6 许多人认为,人要立足于这个世界就必须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不挠。但神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这句话的重点在"倚靠我(神)的灵"。惟有靠著神的灵,才能完成有永远价值的事。从被掳之地归回的人实在软弱,他们受仇敌骚扰,疲倦、穷困、灰心。但是神实实在在站在他们一方。让我们为神而活,一点也不倚靠自己的力量与才能,只一心一意倚靠神,并且靠圣灵的大能工作!(参何1:7)

圣殿何年竣工?

4:9 重建圣殿的工程于公元前516年完成(参拉6:14-15)。

我为神做的工作,和别人的比起来是不是不够好,不够漂亮……

4:10

许多年纪较大的犹太人,因新建的圣殿不及所罗门王建造的圣殿宏伟壮丽而感到失望。但是更大更美的,未必总是更好的。我们为神所做的工作,在当时看来可能微不足道、意义不大,但他所看重所喜悦的是做得对,并非做得大。为免虚有其表,我们就要在小事上忠心,从现在开始,竭尽所能去做,坦然把工作的结果交给神。

四6.

这时,撒迦利亚得到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话。下面几节没有提到异象,但是在思路上有关系,因两棵橄榄树代表两个领袖。约书亚在前一个异象中已得到特殊的话语,所以这里专向所罗巴伯说。这两个异象成为一体,互不可分。

圣殿的建造在进行中,也必将完成,但不是倚靠势力(希伯来文 hayil),即指军事力量,人的本领,如所罗门曾征召如"军队"的工人,来建造圣殿(王上五13~18);不是倚靠才能(希伯来文 koah),这个字曾用于尼希米记四10,指扛抬之人的"力气"。从人的观点看,可用的人力不足以完成这使命。乃是倚靠我的灵(希伯来文 ruah),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创造天地(创一2),分开红海又将其复合(出十五8、10;撒下二十二16),都是耶和华的气息(ruah)在工作。以西结的异象中(结三十七1~14),风(ruah)使死人复生。建成圣殿是否需要神的这类干预,才能完工?是的。因为这工作,与做这工程的方法,材料供应的来源,以及建完了的殿,都是在为神──万军之耶和华──作见证。惟有祂的灵管理每个细节,这些事奉才能荣耀祂的名。

四7.

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希伯来文"你是谁(mi"?")这个障碍也许是由所罗巴伯为代表,但也有可能有一些人阻挠,要按他们的办法行事,以致产生很大的困难(拉四2、4)。"大山"显然不止是指妨碍建筑的瓦砾堆,正如以赛亚提到山时,并没有意思要按字面解(赛四十4,四十一15)。反对神之工作的大山,无论是实际的困难或人为的因素,都必成为平地,不能阻挠工作的进展(参:可十一23)。

他必搬出顶石(希伯来文"头石",这种表达只出现在这里,表示"最重要的石头")。有人辩称,这是指根基石,因为在古代近东的文献里,从未提过顶石,而根基石则常在庆典中放置154。认为是完工的最后一块石头的观点,最强的理由乃是经文本身给人的感受。根基已经立好(9节),而神的应许为建筑必将完成。无论是否合乎一般习俗155,这一次当最后一块石头放下时,必定会有庆典,因为这并不是一般的建筑。完工代表神的灵得胜了(6节),所以会有欢呼说:恩惠,恩惠,归与这殿,希伯来文 hen,"恩惠"、"美丽",既说到建筑物的华美,也宣告神的恩惠已经显明,将来仍要彰显。

四8、9.

给所罗巴伯的第二段话,将这信息再浅白说明。所罗巴伯一定会完成这工,而这个预言的成就,将更进一步证实先知的权柄(参二9、11,六15)。对立了根基的说明,请参增注:"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LinkToBook:TopicID=120,Name= 增註︰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二18)}(53页)。

四10.

撒迦利亚和哈该一样,均暗示有些"实用主义者"对建殿持悲观的态度(该二3),因此藐视这日的事为小。他们盼望见到大功告成,到那时候他们也会欢乐,但他们的信心太小了。他们到时会又惊又喜。本节的末了在 RSV 为突降笔法:见所罗巴伯拿测铅只是说他正在监督工程。这个翻译是根据早期希腊文、拉丁文和亚兰文译本,而不是按希伯来经文;那里没有用测铅的专有名词,而是将两个名词并列在一起,十分奇怪:"石头锡"(bdil)。民数记三十一22的 bdil 被译为"铅",但其实"锡"才正确;而锡不适合作需有重量的"测铅",所以这翻译很可能不对。NEB 译为"称为分隔的石头",与"称为拥有的石头"(7节)平行。这是根据德莱弗(G. R. Driver)的想法156,所依凭的是叙利亚译本。名词 bdil 是源于动词 badal,意为"分隔",显然叙利亚译者认为,这个字是该动词的形容词形式。如此,则这块石头代表犹太群体分别出来,"圣别"的特性。JB 译为"被拣选的石头",有异曲同工之意。这里的石头与第9节为同一块,是特别预备的,在圣殿的顶部将放于特定的位置。所罗巴伯的石头与三章9节约书亚的石头不可混为一谈。因此,欢乐的原因乃是这最后一块石头,即所有工程的冠冕,将在庆典中由所罗巴伯放在圣殿墙垣的高处。

对所罗巴伯的话讲完之后,天使再转来回答撒迦利亚的问题:这异象的意义为何?这七乃是耶和华的眼睛,但究竟是指哪个"七"?大部分注释家认为,是指七盏灯(3节),这看法似乎一目了然。七本是具象征意义的数字,代表完全和完美,使得这些灯足以代表耶和华在圣殿中。它可让人明白:神的眼目眷顾归回之以色列人,而同时也遍察全地。这种解释的难处为:油显然是由树流入灯中(12节),亦即,神的仆人成了供应祂油的管道,这样解释就站立不住了。另外一个可能,这"七"是指三章9节,因此可译为:"这些七乃是耶和华的泉源,流向全地"157。这两个异象互相关联,且都展望神子民未来的复兴,使生命活水首先流至神的子民中(三9),然后流至全世界(四10)。

【分段标题】

四、 橄榄树的预表

【亚4:11-14节】

4:11我又问天使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橄榄树,是什么意思。

4:12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什么意思。

4:13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阿,我不知道。

4:14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

【分节详解】

这两棵树代表两个受膏者,旧约中大祭司与君王均须要用油膏立,故此应指向大祭司约书亚与省长所罗巴代表的职份。

橄榄枝与金色的油,象征神的灵透过百姓的领袖,供给神的百姓,使他们有能力作工,受膏者站在神面前,常常服侍神并听命于神。

这两位受膏者是指──

4:14 这两位受膏者可能是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专心执行这个特别的任务。在大灾难的时候,也有两位见证人起来说预言,向各国传道。他们会被杀,但又会复活。

四11、12.

第11节的问题重复又问,说得更明确,而且第二次又提到一个新的细节。两根橄榄树与两个金管,前面没有提到。译为"管"的字,旧约中再没有出现过,因此其含义难以确定,不过在吉色所发现的灯旁,有一些陶管,可"插入"某种洞口或壶嘴。这些可能是用来将油加入灯中的器具,或许也可以解释第12节的"管"。如果它们将油从橄榄树流到灯的金碗中,或者将油收集在器皿中,以备灯加油用158,这样,就不能视灯为神的代表,因为祂是一切的本源,不会成为接受者。油从它流出来,是将希伯来文作了解释,原文读为"它使自己里面的金成空"。"金"可以解释为约书亚与所罗巴伯所代表之群体的自我付出,但这种观点较接近二十世纪的思想,而不像圣经的教导。RSV(和合本同)以它指金油,或许是正确的。

四13、14.

这是两个受膏者(希伯来文,"油之子"),与"……之子"的类似成语相较,其意义可为"充满油";所指的是君王与祭司的受膏,借用此异象为喻。这两位"受膏者"是约书亚与所罗巴伯。所罗巴伯是否曾经被膏,还有疑问,不过因为他的祖先是大卫,所以他是王室的人。这两位站在……旁边,或译为"在服事"(al)普天下主;这个头衔在《犹滴书》(Judith)二5用在尼布甲尼撒身上,为他正式的尊称;但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国度已成为过去,而以色列的神永远配用这个头衔。

看完本章的经文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其解释。灯台不代表耶和华,而代表圣殿与犹太群体为祂作的见证。如此,这个异象的解释便简单而合一。约书亚与所罗巴伯在事奉那位看不见的耶和华,祂是他们权柄与能力的源头。他们献身建造圣殿与神子民的团体;这个群体当藉每日的生活与崇拜,成为别人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五14)。如果我们问道,这群人刚从失败被掳的状况中转回,怎能做到这种地步?答案乃在于油的供应:透过"受膏者"能使灯保持燃烧。"万军之耶和华说……乃是倚靠我的灵"(6节)。在约翰的启示录中,七个金灯台代表教会(启一20),正如撒迦利亚的灯台代表被掳归回时期那敬拜真神的团体。终极而言,主本身才是惟一的真光(约八12),但无论在旧约时代或新约时代,祂都乐意透过教会(译注:指选民)将亮光带入世界──特别是透过其领袖。他们当尽力而为,但重要的是,他们对从橄榄树流进他们枝子的油能接受多少;因为这油将透过他们,使别人得到亮光。无论领袖有多能干,仍无法取代神的灵之工作。这段经文的钥节乃是第6节。向所罗巴伯所说的神谕,不但未与异象脱节,反而在对异象的了解上不可或缺。神的国度必然实现,正如圣殿必然完工。神的灵透过事奉祂的仆人,将微不足道的日子变成全世界欢乐之日,就是以耶稣基督为房角石(弗二20)的建筑,将最后一块活石放置完成的时刻。

第三、四章显然含弥赛亚意味。虽然这里所谈的,原本是指主前五一九年在耶路撒冷的重建工程,但盘石(三9)、石头(四7)、苗裔(三8)和圣殿,都远超出它们字面的意义。虽然未经刻意说明,"油之子"是指约书亚和所罗巴伯,即祭司与大卫王嗣,二人都是把希望带给救赎群体的媒介。透过大祭司,罪得着赦免,亲近神成为可能;透过王嗣,圣殿得以完工,灯台能照亮全世界。两位"弥赛亚"或受膏者,角色必须互补,缺一不可。他们的尊荣与重要性都相同。所罗巴伯去世后,大祭司在俗事上的权力增长,因为耶路撒冷的官长地位日渐低落;然而神对大卫家的应许仍未被遗忘。昆兰群体期待两位弥赛亚,一位祭司、一位大卫后裔159;但在基督里,借着祂的位格与工作,这两项功能融合为一。

【撒迦利亚书】 第五章:除灭恶人之罪恶 《飞行书卷异象》

【分段标题】

一、 毁灭起假誓与偷窃

【亚5:1-4节 】

5:1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

5:2他问我说,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飞行的书卷,长二十肘。宽十肘。

5:3他对我说,这是发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诅。凡偷窃的必按卷上这面的话除灭。凡起假誓的必按卷上那面的话除灭。

5:4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使这书卷出去,进入偷窃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常在他家里,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

【分节详解】

这飞行的书卷代表神对以色列全地犯罪之人的诅咒和审判,把犯罪之人除灭,神要审判罪恶,因触犯十诫神的话,书卷不是卷起,而是公开的(飞行书卷)上下都写着神的话,供人查阅神大有怜悯,但总有一天他要审判一切作恶的人,恩典时代终将结束,大灾难时期审判将成为现实。

5:1

1~4 飞 行 的 书 卷:这 飞 行 的 书 卷 代 表 神 对 以 色 列 全 地 罪 人 的 咒 诅 和 审 判。 虽 然 神 大 有 怜 悯 和 忍 耐 (参 彼 后3:9), 但 总 有 一 天 他 要 审 判 并 除 灭 一 切 作 恶 的 人。 恩 典 时 代 终 将 结 束, 大 灾 难 时 期 的 审 判 将 成 为 现 实。

5:1-9

飞行的书卷审判违背神律法的人,尤其是偷窃和起假誓的(5:1-4)。在量器中的妇人是罪恶的化身。所以这两个异象说明,罪恶不单要受到严厉的处罚(飞行书卷的异象),并且要被除灭(量器之中的妇人之异象;5:6-9)。

邪恶得着报应(五1~4)

下面两个异象与当地持续不断的不法现象有关。治理者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公义(三7;参:申十七9,在那里这是祭司的职责,而撒下十五2、3,则以王为审判者)。不论是由谁执法,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从来没有人能彻底执行;先知预言未来必有公义的政权(赛十一3~5,三十二1;耶二十三5等),就暗示了现今的不完全。无论多么公正的审判官,都无法阻止邪恶的迅速增加,因此有这两个异象的信息。这两则简短、易明的异象,回应了第二与第三个异象。

五1.

引介的开场白与第二、第三个异象相同。先知看见一个书卷,不是卷起、放在箱内,堆在存书处,等着祭司与文士来用,而是在飞行,展开来好像旗帜一样,让每个人都能读。被掳归回时期非常注重宗教教育,尤其是律法的教导。

五2.

这书卷非常之大,长只有宽的两倍,比例很特殊。一肘等于十八吋,所以它有十码乘五码,等于一块大招牌的大小。为了了解这量度的重要性,有人曾提及会幕的容积,由出埃及记二十六15~28可以算出来160。曾有人以为,那些竖板是一个接连一个,成为一整片墙,那么圣所便是二十肘乘十肘;但最近这个看法受到质疑。竖板所搭成的,是开放的架构,而不是一整片墙161,因此整个结构比从前以为的要大。有人也曾指出,所罗门圣殿的廊子是按照这种量度作的(王上六3),但将廊子与书卷相连,似乎没有值得采信的理由。

五3.

从前的异象曾应许神要干预,使犹大得益处;但他们必须履行道德要求,正如当年立约之时的情况一样。这是咒诅(希伯来文 ~ala)或"誓言"。这个字与约连用过几次(创二十四41,二十六28;申二十九12;结十六59等)。律法的赐下便意味着:遵守者必昌盛,违反者必遭灾(因此有申二十八章的"祝福"与"咒诅")。书卷代表律法,上面特别提出对犯法者的咒诅,在这地遍处(希伯来文 ha~ares)都将执行。这个字虽然也有"地球"的意思,但在这里主要应当是指进入这约之人。犹太人必须成为列国之光,不可以再失败,这点非常重要。凡偷窃的是"凡得罪邻舍的人"较精简的说法;凡起假誓的(用神的名),就是堂而皇之的藐视神的圣洁。第七诫与第三诫代表律法的两块"法版",一边是人对邻舍的责任,另一边是人对神的责任。除灭(希伯来文 niqqa),这动词意为"洗出来"(RV),或从约的誓言中被"剔除责任"。背约的人将不再列入约内,因此将从该群体中"除灭";按卷上应当是指书卷上写的字。

五4.

圣经中常将神的话拟人化,描写它去执行神的命令(诗一四七15;赛五十五11)。因为话语带有权柄,便有成就祂旨意的能力,所以即使人有失误,无法彻底罚恶,神的话会自动报复行恶者之家,虽不见痕迹,却必定使他们败落。这种家或会死尽,或会因羞耻而搬离,总之,其邪恶的影响力必会离开犹大。

在以斯拉之前(拉七25),没有记载提到被掳归回之后的耶路撒冷有审判官的设立。这个异象对那些必须执掌公义、兼顾他事,又看出群体中有腐败,而无力对付的人,能得着鼓舞。神的话自古就有能力,没有一人能不断违逆而不遭刑罚。在法庭系统无法构着之处,神的话也有办法进到私下犯罪的家中,带来刑罚。没有一人能自称无知,因为书卷很大,人人得见,所以没有一人能逃过它的审判。

【分段标题】

二、抬走邪恶败坏

【亚5:5-11节】

5:5与我说话的天使出来,对我说,你要举目观看,见所出来的是什么?

5:6我说,这是什么呢?他说,这出来的是量器。他又说,这是恶人,在遍地的形状。

5:7(我见有一片圆铅被举起来)这坐在量器中的是个妇人。

5:8天使说,这是罪恶。他就把妇人扔在量器中,将那片圆铅扔在量器的口上。

5:9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两个妇人出来,在她们翅膀中有风,飞得甚快。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她们将量器抬起来,悬在天地中间。

5:10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她们要将量器抬到哪里去呢?

5:11他对我说,要往示拿地去,为它盖造房屋。等房屋齐备,就把它安置在自己的地方。

【分节详解】

不担除去个人罪恶,更要除去整个犯罪体系,因全地罪恶极大,量器抬到示拿是代表返回罪恶源出之地,这地是背判神的地方(巴比伦)量器、妇人、都是代表罪恶,被人抬走,被神除掉,神选民中的邪恶之人,不但将受审判,还将从地上被除灭,今天神要都教会中除去罪恶,否则将收回圣灵,未后,神将除灭地上一切的罪恶,耶稣基督将与他敬虔为义的子民,一起大有荣耀的统管世界。

5:5

5~11 量 器:这 量 器 代 表 人 所 有 的 罪 恶 和 败 坏。

1.量 器 中 的 妇 人 代 表 偶 像 崇 拜 和 所 有 邪 恶。 她 被 囚 在 量 器 中, 用 一 铅 制 的 顶 盖 封 住, 并 被 提 往 巴 比 伦; 巴 比 伦 代 表 在 撒 但 控 制 下 不 虔 不 义 的 世 界 体 系 (参 启17:1 注)。 神 选 民 中 的 邪 恶 之 人 不 但 将 受 审 判, 而 且 还 将 从 地 上 被 除 灭。

2.我 们 必 须 从 教 会 中 除 去 罪 和 邪 恶; 否 则 神 将 从 我 们 当 中 收 回 圣 灵 (参 启2~3 章)。 末 后, 神 将 除 尽 地 上 一 切 的 罪, 耶 稣 基 督 将 与 他 的 子 民 一 起, 大 有 荣 耀 地 统 治 这 个 世 界 (启19~22 章)。

5:9-11

量器之中的妇人,被带到象徵拜偶像和邪恶中心的示拿(即巴比伦),这是罪与邪恶将从以色列中除去的一幅图画,也是将来罪孽会从全地上被除去的景象。主基督受死时,他除去了罪的权势与刑罚。我们信靠基督的赦罪,他就除去我们罪的刑罚,使我们在生活中有胜过罪的力量。主基督再来的时候,他要除去地上的一切罪,使人永远过平安稳妥的生活。

耶路撒冷被洁净(五5~11)

然而,该地还有另外一个长久存在的罪恶问题。归回的人与从各地迁来的外族人杂居,他们的道德标准与犹太人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显然要比律法所要求的自律松散得多。此外,先知或许也在默想,不被咒诅(3节)除灭的恐怕没有几家。他曾呼吁百姓悔改(一2~6),证明他知道所有人都需要赦免。

虽然第六与第七个异象在意义上互补,但画面却毫无类似之处,不像第二与第三个异象。

五5、6.

伊法是一个大桶,用来量榖类(参:得二17;撒上一24等),因此是平常的家用量器,容量大约为五加仑162。我们或许会说,这里明明估计得太小,因连十加仑的量器,也装不进一个人。不过,在异象中,这量器可能放大了,就像书卷一样。这是过犯,这个翻译修改了希伯来文,不过大部分学者都接受;希伯来文读为"这是他们的眼睛",AV 译为外观。虽然希伯来文的"眼睛"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概念中(参三9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9,Name= C 異象四︰大祭司重新復職(三1~10)}),但接受修改的理由有三: (1) 有希腊译本和叙利亚译本的支持; (2) 子音的经文只需要将 yod 改为 waw,这两个字母很容易互换。 (3) 其意义易解许多。阿摩司痛斥无耻商人用小升斗卖给人(摩八5),代表了遍地的不公,他所指的就是伊法。这个群体的生活,因着各种过犯的影响而受到污染(参:该二14)。制作假量器的动机很卑鄙,象征人内心的悖逆,那是一切恶行和不正常关系之根。

五7.

这种悖逆在此拟人化,不过不只是文学上的拟人化。"它预感邪恶是会带面具的"163,新约也为这种面具背书。那个女人要将铅盖拿起才看得到,就像她所代表的邪恶,大半时候都不为人所见。

五8.

这是罪恶(希伯来文 ris~a),此字意义广泛,常用于公义的反面(箴十一5,十三6;结十八20,三十三12),包括社会、道德、宗教各类的恶。希伯来文的这个字是阴性,所以用女人来将罪恶拟人化。她企图从囚牢中脱逃,但天使的力量更大,将她困于伊法中,不过所用的动词显示双方经过搏斗。罪恶的力量不容忽视。

五9.

罪恶在天使面前不但没有能力,而且还被带走。有两位妇人出来,她们的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鹳鸟巨大的翅膀很合适作这里的比喻,而牠希伯来文的名字为 hsida,意思是"忠诚者",使得这比喻更富意义。罪恶的挪去,正如约书亚污秽的衣服被脱去(三4),都是守约(hasid)之神白白的恩典。而且她们的翅膀中有风(ruah),这个希伯来文有双重意义(见四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0,Name= C1 異象五︰神為大祭司與君王的預備(四1~14)}),所以这里的意思可能为"她们的翅膀中有灵",如此便在强调,除去罪恶乃是神的作为。

五10、11.

天使回答先知的话,有讽刺意味。示拿是巴比伦(巴别)、以力、亚甲等城巿所在地的古名(创十10),很早便成为敌对神作为之地(创十一1~9)。在这块犹太人近日被掳之地,他们要为它盖造房屋,即另一座庙宇,也许是像巴别塔之类的建筑,因提到示拿(创十一2),可能有此暗示之意;不过在完工之前,罪恶还必须等待。她们会把伊法放下来。这里的动词形式很特殊,是加强被动式,强调量器中之妇人的无助。巴比伦其他的神祇亦是如此(赛四十六1、2)。一旦放在那里,在它的座子上,就成了被人膜拜的偶像,会留在那里。在先知看来,敬拜真神与巴比伦的偶像崇拜绝无雷同之处,简直是南辕北辙,因为偶像乃是无能为力的拟人化。

倘若先知关切四周个人与团体不断犯罪的事,神的答案就在这里。按祂立约的信实,祂会将它挪开,就像东离西那么远(诗一○三11、12)。耶利米所传的信息也相同,他以新心作比喻,指出人会有回应(耶三十二39、40)。祭司以西结则用涤除污秽来说明(结三十六25)。撒迦利亚的第四个异象也显示,污秽的衣服将换成洁净的衣服。因此,神使罪人称义的真理,在旧约中已经启示给人。同时这异象又显示,罪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有它自己的庙宇和崇拜者,但却仍在神的掌握中。如果,正如弗瑞(H. Frey)的看法164,罪恶被挪到巴比伦,是为了预备善与恶最后的搏斗,这个异象让人对其结果毫不起疑:神能将罪恶完全掌控。

【撒迦利亚书】 第六章:审判南北势力与祭司戴华冠

壹、《四战车的异象》亚6:1-8节

【分段标题】

一、两山中间的四战车

【亚6:1-7节】

6:1我又举目观看,见有四辆车从两山中间出来。那山是铜山。

6:2第一辆车套着红马,第二辆车套着黑马。

6:3第三辆车套着白马,第四辆车套着有斑点的壮马。

6:4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

6:5天使回答我说,这是天的四风,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

6:6套着黑马的车往北方去,白马跟随在后。有斑点的马往南方去。

6:7壮马出来,要在遍地走来走去。天使说,你们只管在遍地走来走去。它们就照样行了。

【分节详解】

在第八个异象中,先知看到两座铜山中间出来四辆战车, 战车马红色(代表战争) 战车马黑色(代表饥荒死亡) 带斑点的马(代表瘟疫) 战车白马(代表神使者施行审判获得辉煌胜利)。

四战车和铜山都代表对敌人施行的审判,那骑士和战车到南方和北方,即是去了巴比伦与埃及,巴比伦与埃及也代表未世时神将除灭的南北两方势力,"天的回风"代表分散或消灭四围邦国的天使,神差遣的天使施行审判。

6:1

1~5 这 是 天 的 四 风:在 第 8 个 异 象 中, 撒 迦 利 亚 看 到 两 座 铜 山 之 间 出 来 四 辆 战 车。

1.驾 车 之 马 的 颜 色 有 红 (代 表 战 争) 和 黑 (代 表 饥 荒 和 死 亡), 还 有 一 匹 带 斑 点 的 马 (代 表 瘟 疫; 比 较 启6:2~8)。 大 多 数 解 经 家 认 为, 套 着 白 马 的 战 车 代 表 神 的 使 者 施 行 审 判 所 获 得 的 辉 煌 胜 利。

2.这 四 风 实 为 天 使 (比 较 诗104:4;启7:1~3)。

3.异 象 中 的 四 辆 战 车 和 铜 山 都 代 表 神 对 敌 人 所 施 行 的 审 判。 那 骑 士 和 战 车 到 南 方 和 北 方, 即 是 去 了 巴 比 伦 和 埃 及; 巴 比 伦 和 埃 及 也 代 表 末 世 时 神 将 除 灭 的 南 北 两 方 的 势 力。

6:1-8

这里的四辆车跟第一个异象中的四个骑马的人(参1:7-17)相似,这四辆车同样代表神审判全地的四位天使。

六1.

两山代表通天的入口(参5节)。至于它们是铜山的原因,有几种解释法: (1) 黎明的阳光使它们看来光亮如铜; (2) 巴比伦神话中,形容太阳神从两山中升起166,成了这意象的背景; (3) 圣殿门口的两根铜柱(王上七13、22),在异象中扩充成山的体积,护卫着神的面。铜常与铁共享,作为抵御攻击之用(耶一18),在耶利米的异象中代表无人能攻克他。这可能是本异象中铜的意义。无人能侵袭神在天上的居所。

六2、3.

四辆战车由四匹不同颜色的拖车马区分:第一匹为红马,不过被打发出去的(6节)没有一匹为红马;黑马与白马没有多加说明;但第四辆马车由两种颜色的马拖着,"灰色"与"红棕色"(RSV,灰斑纹),每匹马各拖一辆马车──这是根据希伯来经文的第6、7节(RV 如此译;RSV 修改了经文)。最后一词有各种译法,如:"杂色的(壮)马"(JB);"斑纹的马"(NEB),脚注写"希伯来文加上搀灰白色"。"增注:撒迦利亚的马{\LinkToBook:TopicID=144,Name= 增註︰撒迦利亞的馬}"将作说明,见147页。"战车"一字在原文中不再使用,只提到其马匹的颜色。在古代的战役中,马车便是突击队;因此牠们代表神在国际事物中采取主动。

六4、5.

先知需要清楚的解释,所告诉他的话,直译为"这是天的四风/灵(希伯来文 ruhot),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这些骏马好像风一样,都是神的使者(诗一○四4),就像风一样,他们去巡行全地。不论地上的居民认识神与否,全地都属于祂,祂也赐下秩序,来掌管与它有关的一切事。

六6.

本节一开始,希伯来文就少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组,因为它始于"那个"(which)。既然此处未提到红马和东方,可能失踪的子句为:"红马往东方各邦"167。黑马往北方很恰当,因黑色常与不吉利的凶险相连(耶一14,四6,六22;结一4等)。白马往西方去可能是这里较佳的译法,比按希伯来文译的"跟随他们"要有意义。这样只需加一个子音,就可译为"跟随大海",也就是"往西方"。有斑纹的被派往南方;这样一来,指南针的四方都包括在内了。

六7.

骏马(3节,RSV,译为"灰色的")出来。这个字的意思不太清楚,不过 RSV 的翻译可能相当合适。这个形容词适用于所有的马,因为没有指出特定的方向。这些马在用脚扒地,直到领了命令。去,巡行全地的命令,成为此一异象主要的信息。从第一个异象直到最后一个异象(参一10),列国的状况都在神的掌握中,而不在人的手中。这种确信使预言成为可能。

【分段标题】

二、安慰我的心

【亚6: 8节】

6:8他又呼叫我说,看哪,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

【分节详解】

最后重要的信息,神即使在敌对他的北方(巴比伦)也得着胜利,完成他的旨意,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神的怒气止息了,让他的旨意按照神的定期成就,神的灵平息,神的灵因工已作成,可以安息了。

6:8

已 在 北 方 安 慰 我 的 心: 这 些 天 使 为 神 施 行 了 审 判, 满 足 了 神 公 义 的 要 求, 神 的 怒 气 止 息 了。 神 必 亲 自 留 心, 让 他 的 旨 意 按 照 他 所 确 定 的 时 间 成 就。

6:8

黑马往北方去,在那里执行神的审判。神向罪并向恶人发怒(参诗7:11),他施行审判,表明他的震怒。我们喜欢专注神的慈爱与怜悯,但同时他也是公义的神,公义与审判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如果在我们生活中仍有尚未承认的罪或习惯性的罪,我们就要向神认罪,并离弃罪恶。认罪引出神的怜悯,不肯悔改只会招惹他的审判。

六8.

这里引介天使的话相当特别。他呼喊,意指以下的宣告十分重要(参:拿三7);这位天使也透露了自己的身分,因他以全地之主的姿态说话(参四14)。从动乱的北方已有捷报传来,如此引申看来,别处的敌人也都已被制伏。神所应许的拯救必定会完成,没有一物能拦阻。最近的事件是神的灵运行的结果;现在这些事已告一段落,因北方的使者已经让神的灵安息。再没有需要做的事了。

这一段的结局在第15节;但历史的高潮将为一个人,而非一栋建筑。把9~15节列入这最后一个异象内,正是指向那一位人物,因圣殿乃是为他而盖(玛三1)。

贰、《大卫的苗裔掌王权 》亚6:9-15节

【分段标题】

一、戴金冠得尊荣

【亚6:9-14节】

6:9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6:10你要从被掳之人中取黑玳,多比雅,耶大雅的金银。这三人是从巴比伦来到西番雅的儿子约西亚的家里。当日你要进他的家,

6:11取这金银作冠冕,戴在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的头上。

6:12对他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

6:13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

6:14这冠冕要归希连(就是黑玳),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儿子贤(贤就是约西亚),放在耶和华的殿里为记念。

【分节详解】

此处用金冠冕象征大卫的苗裔兴起连接到弥赛亚,作祭司和君王的信息上,四个人献礼物,先知拿献的金,做了大祭司戴的冠冕,给约书亚加冕预表了基督加冕与统治,耶稣基督即是祭司又是君王,他将首先行祭司之职,然后作王统治全地,献礼作的金冠冕放在神的殿中作为纪念。耶稣基督的统治最终在千禧年完全实现,那时他将以和平治理全地。

6:13

又 必 在 位 上 作 祭 司:神 命 令 撒 迦 利 亚 用 金 银 制 作 一 顶 冠 冕, 并 戴 在 大 祭 司 约 书 亚 头 上。

1.给 约 书 亚 加 冕 预 表 了 基 督 的 加 冕 和 统 治。 基 督 是 那 " 苗 裔 ", 是 弥 赛 亚 (赛11:1;耶33:15;比 较 赛53:2;参 亚3:8 注)。 耶 稣 既 是 祭 司 又 是 君 王, 他 将 首 先 行 使 祭 司 之 职, 然 后 作 王 统 治 全 地 (比 较 赛53:10;路24:26)。

2.目 前, 耶 稣 是 我 们 的 和 平 之 君 (弗2:14~15); 在 耶 稣 里 面 我 们 得 见 神 的 国, 享 受 她 的 公 义、 和 平 与 圣 灵 中 的 喜 乐 (罗14:17)。 基 督 的 统 治 最 终 将 在 千 禧 年 完 全 实 现; 那 时, 他 将 以 和 平 治 理 全 地 (比 较 赛 9:6)。

6:9-15

这个异象指向弥赛亚,他既是君王,又是祭司。无论在列王时代,或是被掳归回以后,犹大都是由君王和祭司统治的。君王掌管政务,大祭司则管理宗教事务。但君王和祭司往往败坏犯罪,所以神告诉撒迦利亚,将有一位称职的要来治理全国,他既作君王,坐在君王的位上,又作祭司,坐在祭司的位上。这种组合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9.

这里引介的语式亦见于四章8节、七章4节、八章1与18节,意指以下为先知的神谕。此刻先知不再像在异象中,看到奥秘的人物,需要天使的解释;他乃在他所认识的人当中,地点也是他所熟悉的。

六10.

有些人新近从巴比伦来,也许为一商队,带头的就是这里所提到的几位;他们为在耶路撒冷这群急需帮助的群体带来礼物。希伯来文中,动词来到放于全句的最后,暗示这四个人是一起来的。约西亚,西番雅的儿子显然是四人中最具名望的一位,因为提到他的族谱和居所。这四个名字中,至少有三个在意义上与耶和华有关,这是普西所指出的168。由此可见,被掳时期信仰仍表达于外。取是省略用法,对象为"祭物",不言自明。作者不可能是指"取黑玳"等人来作证,因为希伯来文在每一个名字前面都有"从"一字。

六11.

撒迦利亚必须向他们要一部分从巴比伦带来的金银,作冠冕(希伯来文"冠冕"为复数,~tarot),对复数的解释可能有三,这三者也不互相排斥。 (1) 东方的冠冕是由小环组成,可以单独戴一环,也可以套在一起作成一个复合的冠冕(参:启十九12,及诗歌 'Crown Him with many crowns')。既提到两种金属,便意味着至少有两个环。 (2) 希伯来文没有最高级,所以用复数表达极致之意(如:"神",Elohim,是复数形态,但动词则为单数)。第14节的"冠冕"之后的动词亦为单数。 (3) 结尾的 ot 与复数有别(参 hokmot,"智慧",在箴一20,九1,十四1)。柯德纳(F. D. Kidner)169引证据说,这或是腓尼基式的单数,或是希伯来文的复数。"若是后者,便在表达强度与丰富度;正如复数的 Elohim(神),是用单数动词(参九1)。"李平斯基170认为,ot 为古代写法,予人"古董"、"神圣"、"神秘"的感觉。冠冕属于这类神圣范畴,又必须尽量华美。希腊与拉丁译本都用复数,但叙利亚译本译为单数名词,表示只有一个冠冕。希腊译本第14节用单数。

戴在约书亚的头上。冠冕戴在约书亚头上,而不是所罗巴伯头上,很多注释家认为甚不合理,因此威尔浩生(J. Wellhausen)提出一种猜测:原来的经文中,戴冠冕的是所罗巴伯;这个猜测广被采纳。支持的理由有二: (1) ~tara 一字特指皇家冠冕,若用为比方,则是华丽或荣誉的冠冕。它从未用来指祭司的冕旒171,通常那是 nezer,意为"圣别之冕"(参:拿细耳人,"分别出来者")。三章5节用了另一个字,这个字可用于君王,也可用于祭司,但那是指头巾,而不是冠冕。 (2) 他们声称,以祭司的名字取代王嗣,可由后来的历史来解释。在所罗巴伯过世之后,大卫后裔日渐式微,大祭司则日渐兴盛。他们认为,有位文士在迎合时代潮流之下,以约书亚来取代所罗巴伯的名字,使预言更显可靠172。如果可以举出更多例子,显示文士在抄写时有这类改动经文的倾向,这个论点就会更有分量;但所有的证据都刚好相反173。艾若德(W. Eichrodt)认为,用所罗巴伯来解释这段经文,"只能付出胡乱猜测的代价才站得住脚,所以必是错误的"174。古代译本没有一个在这节用所罗巴伯。何况,假如那位文士有意抹杀大卫后裔的相关文字,为何他在第13节未如此行?最好还是让经文原封不动,视约书亚为戴冠冕的人。

另外一个解释,是阿克诺与钟斯的看法,即约书亚与所罗巴伯都戴了冠冕175。也许当时作了两个冠冕;或是冠冕先戴在约书亚头上,再戴在所罗巴伯头上(是以下第13节的注释)。

六12.

从万军之耶和华,大能的神发出的信息: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希伯来文 semah),是向约书亚说的,但似乎是在论所罗巴伯。希伯来文这里是神秘的四个字词组,没有冠词:"看哪,一人,名为苗裔。"这似乎暗指所罗巴伯的名字,因他的名字意为"巴比伦的苗裔",而他正是那造圣殿的人(四9)。

在以赛亚书四2中,"耶和华的苗裔"与"地的出产"为平行句。那段皆为比喻,继续论到耶路撒冷的洁净,和云柱、火柱的保护。耶利米对这字的用法(二十三5,三十三15)与要来的大卫王有关,祂的名字将为"耶和华我们的义",罪也被除去。以上所提的第二段经文,在宣告大卫苗裔之后,接着说,大卫和利未祭司都不会缺乏后人。耶利米对这词的用法,已经将祭司与君王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撒迦利亚第一次用这词时(三8),看重祭司的一面;而那里约书亚在穿上洁净衣服之后,奉命要"管理我的家"。那一段的主旨为除去罪(参三9及下)。第六章中,先知必对该比喻有些了解。他的听众曾经得知,这位苗裔要尽上祭司与君王的两种职分,所以必会明白,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俩人都将对未来的苗裔之工作有所贡献;单独一位则不足以代表祂176〔以赛亚在提到大卫王为苗裔时(十一1),用了 neser"嫩苗"一字,并将公义审判者所需要的条件,都加在祂身上〕。

祂要在本处长起来是"苗裔"一字的双关语;"嫩苗将从下面发苗"。在看来没有新生命迹象的地方,祂会突然出现,就像根出于干地(赛五十三2)。

六13.

祂要建造耶和华的殿,有些人认为,这句重复的话是文士的笔误。叙利亚译本将第12节的最后一个句子删除,而希腊译本则删除第13节的第一个子句;但这两者的差别正显示,他们所依据的是同一种希伯来经文,而各自修改了希伯来文抄本的一个表面的错误;由此观之,希伯来文抄本显然有重复的子句。庇提坚猜测,第10与12节,和第13、14节是两个不同的文字单位,被放在一起,所以造成重复177。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是故意重复,以这种结构来区分约书亚的"他",和苗裔的"祂",以及当时的圣殿与未来的圣殿;但这说法的证据并不充分。

祂将肩负王室尊荣(希伯来文 hod)。形容词"王室"用得可取,足以澄清 hod 的意义,这个字通常代表王的威仪(诗四十五4;耶二十二18),以及神的威严(诗九十六6,一○四1;赛三十30等),但也可指橄榄树的华美(何十四6)、人的活力(箴五9;但十8),以及马的大力(亚十3)。这位苗裔将具君王的华美,也将坐在宝座上(希伯来文 kisse~)掌王权。下一子句重复用了"宝座"一字:在宝座旁作祭司。al 通常不译为"在旁"(RSV:by),而译为"在上"(AV、RV、和合本);因将宝座让大祭司来坐是很不寻常的,所以这里的翻译才有犹疑178。希伯来文的意思很清楚:"在宝座上作祭司"。

还有一种看法也得到相当多的支持,即约书亚和所罗巴伯都在场,正如灯台与橄榄树的异象中,俩人都被提及一样。先知在说第13节的话时,他先面向造圣殿的所罗巴伯,再转向将承担祭司荣职的约书亚;继之又转回面向所罗巴伯,就是将坐在位上治理的,最后则转回朝向约书亚,他也将在他的位上治理。最后的子句宣告,他们两位将合作无间179。这种状况下就不用修改经文,而且这个解释也将君王与祭司交互作用的因素考虑在内。但另一方面来说,hod("王室尊荣")可否解释为"圣礼尊荣"(钟斯),尚有疑异;"将担负王室尊荣"一语,最自然的解释是指王嗣,因此前三个子句似乎是在论王,只有最后一句是论祭司。再说,希伯来文在第三、第四子句中并未重复使用代名词"他",所以看来不像有意要改变主体。

黎格奈(Rignell)上述的建议固然引人注目,但却缺乏经文的支持。此处象征性的加冕,和谜样的词"苗裔",乃是指未来的一位领袖,祂将实现祭司与君王的职分,并以荣美来建造未来的圣殿(该二6~9)。这样一来,祭司与君王的职分将结合起来。从前的解释以为这里意指弥赛亚180,现在还没有理论可以取代。旧约再没有一处比这里更清楚指出,未来的大卫后裔之王也将是一位祭司。这段经文所以会引起这么多问题,原因正在这里。

六14.

未来的世代需要能传流久远的提醒,因为大祭司的加冕是非常重要的记号。这个具象征意义的冠冕放在圣殿中, (1) 为了纪念那些被掳于巴比伦、现在提供金银的人; (2) 作大祭司教导用的实物。这些名字可能刻在上面。希伯来文第一个名字是希连(Helem),而不是黑玳。早期的叙利亚译本将此处的名字与第10节协调,而选用黑玳;RSV、JB、NEB 也跟随这个推理。但这名字出乎意料之外的改变,似乎在原文即为如此。可能黑玳(Heldai,意为"黑痣")在正式场合喜欢用他另一个较庄严的名字希连(意为"力量");也可能这两个名字可以通用〔参:代上十一30的希立(Heled),和其他的拼音:撒下二十三29 Heleb(和合本:希立),代上二十七15为 Heldai(和合本:黑玳)〕。希伯来文用贤 Hen(见 AV、RV)而非约书亚,更难解释;但关键可能在:这字的意思是"恩惠",与"约书亚"("救主")之间有关联。有人认为,原文读作"冠冕应当……为了恩惠/荣美,并为作记念",但有位文士将它改为:"贤(恩惠),西番雅之子",因为他的眼睛一下子错看到第10节。但这个看法可能性很小。

【分段标题】

二、 留意听神 必然成就

【亚6:15节】

6:15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这事必然成就。

【分节详解】

神的恩典使远方外邦人也得以参与建殿工作,神与人和好,建造属灵的圣殿(弗2:11-13)局外人因耶稣的血,成为属神的人。

6:15

远 方 的 人 也 要 来:这 里 是 指 外 邦 人 (比 较 弗 2:11~13)。

神的应许也不一定必成就,其中的关键就在──

6:15 神有些应许是附有条件的,要得到祝福,就要顺服神。重建圣殿的工作需要完全顺服神,小心翼翼地跟从神的指示。这样,神就保护他的百姓。反之,朝秦暮楚、三心二意地委身于神,就得不到神的赐福。我们恒久不倦地顺服神,就会得到神大大的赐福;断断续续地顺服神,就不要期望得到恒久的福气。

六15.

这一节似乎应连于第8节,但因为把神谕放在这个异象中很合适,所以这一节成了全章最后的总结。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这里应当不是指所罗巴伯的圣殿,因为它已接近完工;"远方的人"亦不限于四散各地的犹太人(参二11,八22)。"异象之书"瞻望的前景,不止是耶路撒冷的重建,还包括列国在内。这里正像许多先知性的经文,关怀一切历史的焦点,即大卫后裔之王来到,祂会将人对圣殿与领袖的概念完全改变。

先知以他最爱用的一个词组作结束(参二9,四9),并警告说,虽然预言必会实现,这个群体的道德水平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对伦理的强调,与整个救恩历史吻合(出十五26;申七12~16,二十八1~14)。如果这个群体在道德上失败,这个预言又如何能成就?先知并未谈到这一点。

【撒迦利亚书】 第七章:禁食与悖逆

7章 犹大人被掳后在每年八月(公历)为耶路撒冷的陷落禁食,到大利乌在位第四年时(公元前518年),已有七十年了。这时耶路撒冷的重建已经完成,百姓就来问圣殿的祭司和先知今后要不要继续禁食。神没有直接答覆这个问题,反而告诉他们行公义、好怜悯比禁食更重要。他要求他的百姓真正地公平待人,并且怜悯软弱的人。

【分段标题】

一、禁食而不悔改

【亚7:1-7节】

7:1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

7:2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

7:3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

7:4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

7:5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

7:6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

7:7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

【分节详解】

神的律法要求,选民,每年禁食一天,就在每年七月的赎罪日,后来犹太人又在每年五月增加了一天禁食,以纪念巴比伦军队毁灭圣殿之事(王下25:8:9)

当圣殿再次建成百姓便想知道,他们是否扔必须在这一天禁食。

在百姓举行禁食聚会,而非神制定,他们徒有仪式,而非真正的悔改,这样不诚心的禁食,神不悦纳,他们注重仪式禁食,并非真正渴慕神和神的公义圣洁(赛58:3-5)我们应该借着禁食祷告,求神赐下恩膏,使我们行公义圣洁之事。

7:1

1~5 岂 是 丝 毫 向 我 禁 食 吗:神 的 律 法 要 求 选 民 每 年 只 禁 食 1 天, 即 在 每 年 7月 的 赎 罪 日。 后 来 犹 太 人 又 在 每 年 5 月 增 加 1 天 禁 食,以 记 念 巴 比 伦 军 队 毁 灭 圣 殿 之 事 (王 下25:8~9)。 因 圣 殿 再 次 落 成 (主 前518 年), 百 姓 们 便 想 知 道 他 们 是 否 仍 必 须 在 这 一 天 禁 食。

1.神 告 诉 他 们, 他 们 禁 食 的 方 式 是 错 误 的 (参 太6:16 注)。 他 们 只 是 守 禁 食 的 仪 式, 并 非 真 正 渴 慕 神 和 神 的 公 义。

2. 选 民 们 应 当 听 从 以 赛 亚 那 样 的 先 知 (比 较 赛58:3~5), 借 着 禁 食 祷 告 求 神 赐 下 恩 典, 以 便 在 神 和 世 人 面 前 皆 行 圣 洁 公 义 之 事 (8~10 节)。

7:5-7

以色列人失去了爱神、与他建立良好关系的热诚。撒迦利亚告诉他们,尽管他们禁食,却非真正敬拜神,也没有真正的悔意。他们被掳以后的禁食,并没有想到神,也未追想当初导致被掳的原因。你去教会、祷告、与其他信徒相交,只是习惯,还是出于真心呢?神说没有诚意去认识他、爱他,这种敬拜的态度会使人败亡。

七1.

主前五一八年十二月七日(见28页的表{\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Ⅰ 先知}),这日期成了全段的标题。所用的第三人称显示它是编者加入的,以避免和其他日期(一1、7)所用的顺序完全一致。既然到了尼希米时代(主前445年),巴比伦的月分名字才比较普遍,就是基思流月一语常被认为是后来解释性的边注185。因此 JB 将它与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都放在括号中,认为这都是后人的解释。

七2.

这节的正确译法不易辨认,只要比较几本英文译本便可见一斑。问题在于: (1) 动词"打发"的主词;和 (2) 这动词的受词。

(a) 希伯来经文的顺序文"打发伯特利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属他的人",没有迹象显示"沙利色"是动词的受词,所以它可能是主词的一部分。对可能的主词有三种提议:伯特利、他──指大利乌(1节),和伯特利-沙利色。

(i) 以伯特利为主词的译本,有 RV、RSV、JB。这个小镇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二哩,自耶罗波安一世开始,便成为北国的敬拜中心(王上十二29)。虽然在巴比伦征服犹大时,它幸免被毁,但"在新巴比伦末期或波斯初期,它被一场大火"吞噬186。在历史上它一贯是混合式的宗教,而现在新的伯特利在挣扎恢复期,它或许觉得自己的宗教比较接近撒玛利亚人。托马斯认为,撒迦利亚斥责这些代表的理由在此187。但从巴比伦归回,原籍伯特利的忠诚犹太人共有二百二十三人(拉二28);在一个小群体中,他们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以斯拉的名单中,伯特利、吕大、阿挪是最北边的城镇。归回的人应当会以耶路撒冷为信仰的中心,而不会去撒玛利亚。不过,还有其他理由支持这些代表并非来自伯特利。

(ii) 第1节提到大利乌王,有人认为他是打发代表的人。李平斯基188将"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删去,视为边注,如此则"他打发"就可以大利乌为前述词。大利乌的动机则可能是为满足他自己,看他为圣殿的贡献是否被善加运用。但大利乌不太可能会派代表,而且删除第1节的子句也缺乏理由,而若不删除,该句的解释便会完全不同。

(iii) 最可能的解决法,是认为伯特利-沙利色是一个人名,并以此为动词的主词;NEB 便采此法。耶利米书三十九3便有一个类似的复合名字:尼甲-沙利薛;自主前第五世纪的艾利法坦(Elephantine)蒲草纸,和新巴比伦楔形文字经文中,都发现有和伯特利组成的复合名字189。和伯特利-沙利色相似的巴比伦经文,日期在五四一年至五四○年之间,很接近撒迦利亚的年代,因此有可能视之为一个人的名字190。这个翻译必须删除"和"字,但其他皆按照希伯来经文。这些代表很可能来自巴比伦,因为第一次禁食和他们抵达之间有三个半月的间隔,这是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大致需要的时间(拉七7~9)。如果这批人来自附近的伯特利,这个间隔就很难解释;何况这么近的地方派来的代表,日期就不会有人记得。另一方面,若这批代表是从巴比伦千里跋涉而来,且以请教耶路撒冷的先知和祭司为要务,不敢擅自变更节期,便很可能被记载于编年史。

(b) 受词利坚-米勒通常被视为专有名词。旧约有类似的名字(如:王下二十三11的拿单-米勒;代上二47的利健;耶三十八7的以伯-米勒)可为支持。不过,在乌加利(Ugarit)发现,这名词为君王发言人的头衔191,而叙利亚译本译为拉伯-马革(Rab-Mag,耶三十九3、13的官长),可能是借用亚述语,指军事或外交的发言人。希腊译本也支持以这字为官名。若这个解释正确的话,这批代表的领袖便有官方的权柄。他驾临是政治事件,而属他的人(非"他们的人",RV、RSV、和合本)则应当是侍从。难怪这是件值得纪念的事。

现在,这件事的背景比较清楚了。在巴比伦作到官长的犹太人,或接受犹太教的波斯官长,前来询问:既然圣殿快要盖成,是否还需要持守禁食,就是纪念耶路撒冷被毁的禁食。宗教节期的改变,惟独神所任命、在耶路撒冷供职的祭司和先知才有权柄决定;所以那位杰出的、在宫廷任职的官被选中,带领代表前来。他们希望能将犹太的圣日减少四个(八19),那么,波斯的雇主与雇工之间,因犹太人守节问题产生的困难,便可以减轻一些。所以他们前来恳求耶和华的恩(参八21、22),这个词汇是表示到圣殿来献祭、崇拜。玛拉基书一9显然是以宗教仪式为背景;其他出处也可能有此含义(代下三十三12;耶二十六19;但九13)。

七3.

问题以第一人称说出,因为发言人代表整个团体。五月的禁食纪念圣殿毁于该月十七日(王下二十五8)。在这大日以外,还有附属事件(参八19):四月九日是城被攻破的日子(耶三十九2);七月的禁食纪念基大利被杀(王下二十五25;耶四十一1及下);十月十日则纪念尼布甲尼撒开始围攻圣城(王下二十五1、2;耶三十九1)。经过六十年,守这些日子已经显得空洞。

第5节先知所讲的话显出,以下并非直接对代表的回答。其实直接的答复没有记在这里,因为虽然八章19节重新回到这个主题,其信息乃是针对犹大家而发。这个问题固然是因这批代表的来到才引发的,而撒迦利亚记在这里的话,是从这题目谈属灵的教训;这些教训可适用于所有的时代。

七4.

这句第一人称的引介语式,有如撒迦利亚的亲笔签名。

七5.

神要他向全地的众民说话,这是指住在耶路撒冷城内外和犹大地的人(参:该二4),不是指以斯拉记四4的捣乱者。撒迦利亚也向祭司讲话,他们虽会教导律法、判断有关礼仪的事(该二11),在新的状况中,却依赖先知得到耶和华的话。撒迦利亚并没有直接讲是与否,因为他相信,让群众参与是一种教育。他们禁食的动机为何?他的问题提得很巧妙,钥字一再重复。他们的禁食是否是为耶和华?是单为耶和华吗?这七十年的注释见 一章12节{\LinkToBook:TopicID=115,Name= B 回應(一12~15)}。这些禁食所纪念的事,在主前五八七年之前尚未发生,所以撒迦利亚在本节讲的七十年,一定是从那日开始算起。

七6.

这第二个问题意为:平时他们吃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他们的禁食也是基于自我中心,其实只不过是自怜而已。以赛亚书五十八3也有类似的指责,接下去的教导则说,禁食应当让人觉醒,真正去关怀需要者。撒迦利亚在第7节是否便是指这一节?被掳之前的先知极少谈这个题目(但参:诗三十四18;珥一14,二12)。

七7.

撒迦利亚假定他的听众知道从前先知的伦理教导(参一4)。当时只要犹大肯听从,便为时未晚,城巿与乡村必能生气盎然,昌盛繁荣。如今空荡、残破的废墟比比皆是,提醒他们过去被掳的事实。南地(希伯来文 negeb,干燥之意)指从迦萨经别示巴到死海这条线以南的地区,与南端的加低斯巴尼亚(Kadesh-barnea)构成一个三角形。它的希伯来文名字似意为沙漠,但在圣经时代它却非如此,只在被战争蹂躏时才荒凉。低地(希伯来文 spela)是指犹大山地和海岸之间的丘陵地。高一点的山坡出产橄榄树和小无花果树,而低谷则盛产榖类,农夫可以耕种。第三个地理区域,山地,无论在战争或和平时期,都没有开发,所以这里没有提到。众人清楚可见,这个国家非常需要有人去重建都巿,重振农场。此处没有提到北国的土地。

第7节与14节的对比,是因从前的世代麻木不仁,遭来神的管教;问题是,先知当代的人在灵性上又有怎样的回应?按被掳前众先知的标准看来,他们合格吗?第8节以下的多句自由引言,将先知们的教导作了一番总结。

【分段标题】

二、心硬如金钢石

【亚7:8-14节】

7: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

7:9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

7: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7:11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塞耳不听。

7:12使心硬如金钢石,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

7:1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

7:14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

【分节详解】

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家破国亡,地土荒凉的原因:神要他们 ①以慈爱待弟兄②不可欺压寡妇和寄居的 ③不可谋害弟兄, 以色列人却不肯听从耶和华神的话,他们竟扭转肩头 ①塞耳不听 ②心硬如钢, 神就把他们分散在不认识的国,使美好之地成为荒凉。

7:12

使 心 硬 如 金 钢 石:金 钢 石 是 旧 约 时 代 人 们 所 知 最 硬 的 物 质 之 一 (参 耶17:1; 结3:8~9)。

1.神 曾 借 着 圣 灵 通 过 先 前 的 先 知 呼 吁 他 的 子 民, 要 存 公 正、 仁 慈、 怜 悯 的 心; 但 是, 选 民 们 刚 愎 固 执, 不 肯 顺 从。 结 果,当 审 判 降 临 时,他 们 悔 之 莫 及。

2.神 对 选 民 们 的 期 望 仍 未 改 变, 他 愿 我 们 能 以 慈 爱 和 怜 悯 待 那 些 苦 难 穷 乏 之 人 (参 " 看 顾 穷 乏 人 " 一 文)。

7:11-12

撒迦利亚向百姓解释,他们的祖宗硬起心来,自招神的震怒。人无论犯甚么罪,第二次再犯都会来得更自然,因为心刚硬了。不理或不听神的警告会使我们犯罪的心一次比一次刚硬。读圣经并将神的话应用在生活上,对神话语的触觉和顺服,会使我们的心软化,使我们能按照神的标准生活。

七8.

这一节打断了文意,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大概有位编辑认为:"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一语引进了另一段神谕,所以插入这个标题。

七9.

先知举出四个教训,以总结以色列人在社会生活上应有的标准。

要按至理判断,这个积极的命令,提纲挈领地道出团体中公理的重要性;自摩西以来(出十八19~23)便非常注重这点。动词"判断"(sapat)包括法庭的审判在内,不过可泛指在产生冲突与不公时,能恢复和谐与平安。在社会关系上,人人都应以公平对待邻舍,而不只是审判官的责任。同样,与它同源的名词(mispat)"公平",是指规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让人与神相连(诗九8b,七十六9;赛三十18),在立约的关系上尤其如此(何二19)。形容词"真(和合本:至)"补充提醒,人可能会按律法的字面判断,却并未高举公义。真正的公平包括对个人的关怀,特别是被欺侮的义人(赛四十二3,五十九14、15)、慷慨(结十八8)、谦卑(诗二十五9、10)。它乃是出自神本身。

第二个积极的教训补充了第一个,又彼此相关。慈爱怜悯(希伯来文 hesed)是一种忠诚之爱,就是人际关系应有的特色:在家庭里,尤其是婚姻中(创二十13);在朋友之间(撒上二十15;撒下十六17),和盟友之间(撒下十2)。凡受到善待,就应以此回报(创四十14;书二12)。只要立了约,双方就应以慈爱怜悯(hesed)相系(创二十13;撒上二十15),因此这个字常与神的约相连。从前的先知常指出,社会秩序的崩溃是由于缺乏诚实、慈爱怜悯(hesed),和对神的认识(何四1~3)。相反的,神却守约(何二19),又要祂的子民"谨守仁爱(hesed)、公平"(何十二6)。撒迦利亚可能也想到弥迦书六8,其中呼吁人要"行公义,好怜悯(hesed),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真正友情所具备的慷慨与温暖,应当散播在每一种关系中。

七10.

欺负弱者不符合公平、慈爱和怜悯。出埃及记二十二21~24清楚讲明这一点,而先知也常大力铺陈(赛一17、23;耶七6,二十二3,四十九11;结二十二12)。寡妇、孤儿已经失去了赚钱养家、保护他们的人,在财务上和社会上都处于弱势,因此很容易受骗,被不耻之辈欺负(弥二9)。寄居的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与众不同"。贫穷人没有谈判的筹码,常要看富人的脸色(摩四1)。人常有派系之心,贪得无餍,但神的子民却必须慷慨为怀,伸出友谊的援手。在祂眼中这便是"公平"。

撒迦利亚所总结的第四个教训,外表是消极的,即禁止有谋害别人的想法。在八章16、17节中,撒迦利亚用同样一个词组心里谋害,但却指法律行为,因此它也可能意为"在法庭上作假见证"。若是如此,9、10节便有交错模式:第一与第四个教训呼应,而第二与第三则互相平衡。

这些道德标准应当牢牢记于禁食者心中;犹大的败亡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些标准。

七11.

他们的列祖拒绝听从这类教训(赛六10);听从(希伯来文 qasab)不只是听见而已,而是要认真对待这些话,甘心臣服,在历史与经验中接受考验。这样才能体会这些话是智慧与真理。然而,以色列人扭转肩头,好像一匹动物使尽全身的力量,拒绝负轭(出三十二9;申九6、13、27;王下十七14;耶七26等)。因为不想听见这些话,他们故意塞住耳朵(直译"使其发沈")。

七12.

这些话是要深入心中,但没有一物可穿透金钢石。撒迦利亚富有创意,避免用成语,而将他们的硬心(耶七24,九14;结三十六26)比作钻石,这个比方只在以西结书三8的类似比喻中出现过,别处都没有。

律法(希伯来文 tora)在此是否为术语,指"律法与先知"的一部分,或只是指"教训"?关于此点尚可辩论。先知的基本命令(9、10节)都出于律法,因此他有可能是指摩西五经。万军之耶和华用灵藉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这里的圣灵教义非常宝贵,指出圣灵是神的话临到先知的中介者,而先知则是神话语的传媒;这教义在先知书中绝无仅有。以赛亚书四十二1和六十一1,提到神的灵在某人身上,但不是指先知。最接近的经文为尼希米记九30,这段话可能是被掳之前国殇日的仪式中所用192。或许尼希米记九30与撒迦利亚书七12都引用了某个著名的诗篇,这样便可以解释两段经文的相似之处。但事实仍为:撒迦利亚是头一个记载圣灵这方面教义的先知。

讲完神的要求与以色列的拒绝服从,接下来便是神的烈怒。这个主题无需发挥,因为在五八七年它所做的事,以及其后的痛苦,已经像大字一般写在列国的眼前。

七13.

我,他们,他们,我的交错形式,正表达了报应的公正。RSV 与 NEB 修改了希伯来文,按照叙利亚译本我曾呼唤;RV 与希伯来经文为"他曾呼唤"。这句话的开始用"他",末尾用"我",这种情形在先知书中并非不常见。先知在前面几节是用第三人称,他继续沿用下去,直到突然发现自己用到了耶和华所说的话,才改成第一人称;神的信息在他心中太鲜活了。这个解释也可用在未来式的说明(RV,希伯来文为不完全式)。虽然审判已定,但事情尚未发生。

七14.

到时候会是双重悲剧。百姓会被吹散,"吹到四风去",好像被台风所吹,以致美好之地荒凉了。素不认识的万国,主要是巴比伦和埃及,但也包括更广阔的地区;这些国家与神的约无分,生活方式与以色列人不合(诗一三七4)。同时,神立约中赐下的应许"美地"(创十五18;申三十四4),原本应当果实累累(出三8),但却成了荒废的空地。神显然撤回了祂立约时爱的赏赐,这是最大的刑罚。

在讲道中虽没有提到禁食,但撒迦利亚直指问题的核心。在禁食之日为他们的损失悲哀比较容易,但要面对神继续不断的要求,却比较困难。他们是否比列祖更愿意,每天的生活都符合神律法的精神?禁食的日子目的在更新他们,借着重新认罪、得赦免与未来的盼望,而产生新的动力,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撒迦利亚书】 第八章:复兴耶城与民同在

【分段标题】

一、神要住在耶城中(耶路撒冷城)

【亚8:1-5节】

8:1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8: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我为她火热,向她的仇敌发烈怒。

8:3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

8: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为年纪老迈就手拿拐杖。

8:5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

【分节详解】

本章记述有神十次的应许,都是关于耶路撒冷和百姓,每个应许都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始的,应许耶路撒冷要复兴。

神向仇敌发怒,而要回到他子民中间,住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诚实之城,耶和华在那里,那里都成为圣。

神回到锡安指基督在荣耀中降临,并在地上统治列国,这是完全复兴的关键,年纪老迈男孩女孩是描述千禧年间耶路撒冷城中的祥和。昌盛和欢乐的景象。

8:3

我 现 在 回 到 锡 安:神 回 到 锡 安 指 基 督 在 荣 耀 中 降 临, 并 在 地 上 统 治 列 国 而 言, 这 是 以 色 列 完 全 复 兴 的 关 键。 那 时, 神 的 同 在 将 使 耶 路 撒 冷 成 为 真 实 与 诚 信 之 城,神 的 山 也 将 因 专 做 敬 拜 之 地 而 成 为 圣 洁。 本 章 记 录 了 基 督 来 世 上 做 王 要 赐 给 我 们 的 十 福, 每 一 福 气 皆 以 "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如 此 说 " 起 首。

8:4

4~5 年 纪 老 迈……男 孩 女 孩:这 里 描 绘 了 千 禧 年 间 耶 路 撒 冷 城 中 详 和、昌 盛 和 欢 乐 的 景 象。

8:3 有一天基督要掌权,全地要成为他的国度,属他的人都要与他同住。这个真理应激励我们盼望弥赛亚掌权。

这城中怎么尽见到老人和孩子,这是……

8:4-5 在灾难的年代里,年老的和年幼的往往最先遇难。但在这异象里这两种人极多,满街都是,他们如常生活,这情景正是神的新天新地中升平繁荣的景象。

八1.

引介的语式原文没有临到我等字,可见撒迦利亚有可能是在重复他从前说过的话,而不是传出新的启示。

八2.

神对耶路撒冷的火热,在一章14节已经提过;这个旧约的用法显示,神的火热必须从约的角度来了解(见增注:神的嫉妒{\LinkToBook:TopicID=136,Name= 增註︰神的嫉妒(或譯︰熱心)},107页),这论点在这个段落中得到证实。百姓的倔强使他们与神隔离,而神似乎再也无法继续忍受隔离,即使他们现在没有真心寻求祂,甚至在禁食中也是如此,但由于祂向着他们深情涨溢,便替他们展开行动。以西结清楚看见,归回全是出于神的主动与恩典(结三十六21、22、32)。在同一章中(结三十六6),以西结将神的火热与祂的烈怒连在一起(参:结五13,十六38、42,二十三25,和赛五十九17、18;拿一2);他在那段中,也像撒迦利亚书第八章一样,宣告百姓和以色列之地都将有新的开始。在别处提到神的火热与烈怒时,都是与以色列作对;但在撒迦利亚书中,却是替她做事,而"烈怒"一词可能最好译为"热情"。在希伯来经文中,字的顺序为交错法:

我为锡安火热,极其火热,

以极大的热情,我为她火热。

神藉先管教以色列、再管教列国(一15、21),散发祂的热心。现在祂以燃烧的心,要恢复立约的关系。

八3.

第二段"易记的讲论"让人想起一章14b~16节,与二章10节亦有关系。这三段都期待耶和华莅临耶路撒冷,带来新时代。祂将住在圣殿,而祂的继续同在,保证这次以色列人将对约忠实不二。耶路撒冷将被称为诚实的城(参:赛一26,那里的"公义之城"和"诚实的城"是同义词)。这样一来,背道与刑罚的恶性循环可以切断。从第8节看来,应当可以说:公义和诚实都属于神,祂先加在百姓身上,后来又在他们生活中行出来。圣山是以圣殿为冠冕;它之所以称为"圣",是因为耶和华继续住在那里。祂的同在是以下祝福的关键。

八4.

在主前五八七年的灾变中,不但战士与年轻人受难,老年人也备受痛苦(哀二21)。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要三个月的行程,很可能极少老年人觉得能够上路;因此这个群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或"方场"上(希伯来文 rhobot)就缺乏老年人所能提供的智慧建言和稳定性。在新时代里,长寿的祝福将再使年龄层得到平衡。

八5.

先知在描述人口旺盛时,少不了会提到孩童。他希望看见当地的方场满有男孩女孩,不是因他们会工作,增加国力,而是单因他们的存在;所以先知描写他们在玩耍。贫穷或战争都不能灭绝家庭生活。

【分段标题】

二、救回我的民

【亚8:6-8节】

8:6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到那日,这事在余剩的民眼中看为希奇,在我眼中也看为希奇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8: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从东方从西方救回我的民。

8:8我要领他们来,使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和公义。

【分节详解】

到那日,被掳的民要从东方巴比伦归回,因此,这里描述的是将来神的圣民从东、从西即从全地上流归圣域的情形,神将真正成为他选民的神。

① 神要救回他子民

②神要带领他子民

③神要住在他子民中间

④神要作子民的神。

8:6

在被掳的人中,只有一小群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他们就是余剩的民。他们要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要在那里挣扎求存,又常常遇到敌国的攻击,他们变得灰心了。他们很难相信有一天神会在这城里亲自掌权,这块土地会享有极大的平安和繁荣。我们的神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我们遇到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或绝望的处境时,要记住"在神凡事都能"(参太19:26)。

8:7

7~8 救 回 我 的 民:被 掳 的 余 民 只 是 从 东 方 巴 比 伦 归 回。 因 此, 这 里 描 述 的 是 将 来 神 的 圣 民 从 东、 从 西, 即 从 全 地 上 流 归 圣 城 的 情 形 (比 较 赛43:5~6)。 神 将 真 正 成 为 他 选 民 的 神, 选 民 们 也 将 借 着 基 督 分 享 神 的 义。

8:8

神要重新与犹太人立约,他要充满整个群体,与他们同在。赦罪和回归的应许临到所有神的百姓,不论他们住在哪里。(有关这应许,请参出6:6-7;19:5-6;29:45;利26:12;申7:6;耶31:1, 33。)

八6.

第四段讲论警告人,不要以人的理性来测度神的作为。有两处类似的经文(创十八14;耶三十二25)也记载,面对奇妙的应许,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要相信应许,与要对审判的威胁认真,同样不容易。当时的人口显然稀少已极,所以各种年龄的人充满全巿的想法,似乎太不可思议。自然增殖还不够,惟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数倍增。

八7 .

我要救回我的民。动词救回(希伯来文 hosia),在这里的意思是"从被掳处释放",如耶利米书三十7~11,三十一7;和以赛亚书四十三1~7(参十6)。人口的问题解决之道在此,因为从东方、从西方都会有人来。这两个方向就代表了四面八方(参六6,RV)。撒迦利亚避免用繁复的风格。

八8.

远方的人将被带到耶路撒冷城,就是耶和华所选择的居所(3节),而最大的荣幸为:他们能重获约的应许(出十九5,二十九45;利二十六12;耶三十一33)。因此,得释放和归回犹大,都有赖神的拣选与约的应许,正如当年的出埃及。当祂称他们为"我的子民",而他们称祂为他们的神,以色列的公义将显明祂话语的信实。

【分段标题】

二、当建造神的殿

【亚8:9-13节】

8:9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当建造万军之耶和华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说的话,现在你们听见,应当手里强壮。

8:10那日以先,人得不着雇价,牲畜也是如此。且因敌人的缘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众人互相攻击。

8:11但如今,我待这余剩的民必不像从前。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8:12因为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土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

8:13犹大家和以色列家阿,你们从前在列国中,怎样成为可咒诅的,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使人称你们为有福的(或作使你们叫人得福)。你们不要惧怕,手要强壮。

【分节详解】

神激动他子民,应当起来,手里强壮,为万军之耶和华建造圣殿,并且把建殿前后光景给他们作个比较,建殿前没有平安,建殿后必得平安,以色列人因受刑罚流落列国,被别国人称为可咒诅的民,但如今神要让他们享受一切的祝福,原先在被掳地被称可诅之民,现今在神拯救下,被人称为有福之民,并且他们要把祝福带给外邦人,让万民一同蒙福。

8:9

神要给建殿工人一点压力,让他们行动起来。对先知鼓励的话,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仅是听见,而且要去做。我们需要听神讲些甚么,他一指出方向,我们便要强壮起来,去做神要我们做的事。

开始圣工就不要停顿,半途而□岂能荣耀神?

8:13-15 神和他的先知催促百姓完成建殿工程,已超过十五年了。这里,神再次用将来的异象鼓励他们。我们怠慢不前时可找出许多理由来,如别人不响应;自己的体力、情感上枯竭;同工们不合作;工作乏味、太难,或者不值得去努力等。神对将来的应许现在就应成为我们的鼓励。他知道我们辛劳的结果,因此给我们一个对将来的展望,来帮助我们继续为他效力。

八9.

应当手里强壮,常用来勉励争战的人(士七11;撒下二7,十六21),这里意指在承担巨大使命时需要勇气;但更有可能指:继续下去,直到完工。哈该所用类似的表达为"当刚强"(该二4,RV)。勉励的理由为众先知的教导;但这些先知是谁?撒迦利亚通常会讲明(一4,七7、12),这里他指出这些先知是在圣殿重建开工时传信息的人(RSV、NEB、JB 依靠希腊译文,译为"自从那日……")。以斯拉记三章记载首度尝试重建圣殿的事,其中没有提到先知。主前五二○至五一九年间,只有哈该与撒迦利亚在工作,因此这里所指的似乎是哈该的话(该一6~11,二15~19)。

八10.

那些日子指圣殿热切开工之前的时期。回顾从前的贫穷与不安很重要,因为可让百姓珍惜现有的改善。在巴比伦的攻击下,人与牲畜都遭害(耶七20;结十四13),因此人类的经验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该一11)。农业的昌盛与人和神的正确关系相连,平静与安稳也是如此。主前五三七至五二○年间的敌人是谁?撒玛利亚人在提供帮助被拒绝之后,就变成敌人(拉四1~5);可能他们以前也曾为敌人。但庇提坚指出193 sar 一字在先知书中是用于敌对以色列的外国;尤其是污蔑、毁灭圣所,掳掠犹太人的国家(赛六十三18;耶三十16,五十7;结三十九23)。他们困扰出入之人,这个成语常有军事用意(如:民二十七17;书十四11;撒上二十九6),但在这节中指一般社会上的出出入入(参:哀四18)。这种攻击也许不是来自占有该地的权势,而是自古以来的老仇敌,他们常视犹大为自己的领土(拉三1)。按本节最后一个子句看来,误会、愤恨、仇视之情,甚至弥漫在犹太人之间。只要神收回祂的祝福,就会出现贫穷、不安、人际关系破裂。

八11.

但如今那个时代已成为过去,转折点为大家一心委身于神的事,即重建圣殿。单单为这缘故,神现在对待他们的态度已经不同。悔改是何等重要的基础。

八12.

神所应许的产业,由种子、葡萄树、地土和诸天来表达。撒种将会平安(希伯来文 salom),亦即在有利的状况下。RSV、JB 将第一项应许寓意化194,以与其他三项配合。哈该曾应许,自某一次撒种之后,必会开始昌盛(二19),显示一旦圣殿的建造动工,神对他们的不悦之日便告结束。因为本节的下文中,撒迦利亚是用自己的话来提说五经(利二十六3~13;申二十八11、12)和先知书,特别是以西结书三十四25~27中祝福的应许。不过,他主要所引用的,很可能是与他同时代的哈该之预言;哈该曾要人注意,缺甘露(该一10)、缺雨水(该一11)是收成欠佳的原因,后来又宣告,葡萄树和一切果树都将有丰收(该二19)。

神曾应许约书亚得这地为业(书一11),这里神应许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它。先知周围贫困的百姓是约书亚灵里的传人,神一再吩咐约书亚"要刚强"(书一6、7、9、18;参:亚八13b),他也打了胜仗。

八13.

在这最后一节中,又重复了本段的主题,就是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怎样……照样"的结构,在一章6节和七章13节也出现,表达前后的比较;此处与下两节都用这方法表达强烈的对比。"你们从前怎样成为咒诅,从今以后则将成为祝福。"咒诅的话柄:犹太人既被赶出去,受到神的"咒诅",就变成列国的笑柄与憎嫌的对象。耶利米曾认为,迫在眉睫的掳掠是来自神的咒诅(耶二十四9,二十五18,二十九22)。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从列国中回来(参7节),你们将成为祝福,亦即,为神所赐福(参12节),并主动成为列国的祝福(20节及下)。撒迦利亚在这个应许中,将犹大和以色列都包括在内;但不像耶利米提到两国时,将以色列放在前面(耶五11,十一10、17);对犹大在归回中居领先的地位,撒迦利亚深信不疑。他像以西结一样(结三十七15~22),认为两国的联合势在必行,而耶路撒冷将成为惟一的首都。以西结没有提出城名,除了在四十八章35节以外;但撒迦利亚却明言(亚一17,二2等),并高举她为万国的宗教中心(亚二10~12,六5,八20~23)。

不要惧怕,这不只是提高士气的话;因为更新之约既非常安全,就再没有害怕的理由。因此,每双手都要强壮;专心致力于工作,能使应许成为历史的事实(参:腓二12、13)。

这篇信息的第二部分重申神要做的事(14、15节),以及祂对子民的期待为何(16、17节)。

【分段标题】

三、 降祸变为施恩

【亚8:14-19节】

8:1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列祖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定意降祸,并不后悔。

8:15现在我照样定意施恩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不要惧怕。

8:16你们所当行的是这样,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在城门口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

8:17谁都不可心里谋害邻舍,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8:18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8:19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

【分节详解】

以前列祖因背逆神,惹神发怒,以至于降祸,不降福,但现在神应许要施恩于耶路撒冷与犹大,使他们当这样行事 ①说话要诚实 ②使人和睦 ③不可设谋害人 ④不可起假誓, 并且神还要他们喜爱和平,使禁食的日子,变为欢喜的日子,使禁食的节期变为欢乐的节期。

8:16

16~17 你 们 所 当 行 的 是 这 样:因 着 神 要 回 到 他 子 民 中, 也 因 着 这 一 系 列 千 禧 年 预 言 所 带 来 的 盼 望, 撒 迦 利 亚 时 代 的 选 民 行 事 就 应 无 愧 于 他 们 所 事 奉 的 神 (比 较7:9~10)。 神 给 我 们 预 言, 从 来 就 不 是 为 了 满 足 我 们 的 好 奇 心; 神 期 待 我 们 因 着 对 未 来 的 盼 望 而 以 更 大 的 热 情 和 忠 诚 寻 求 神 和 神 的 国 (比 较 雅1:22;约 一3:2~3)。

8:14-17

神应许给他的百姓丰富的奖赏,向他们肯定,尽管他们要忍受惩罚,他仍不会改变祝福他们的心意。但他也说百姓有应该尽的责任。神是信实的,我们也必须负起责任来:说诚实话,履行公正,使人和睦。我们若希望神做他那方面的事,我们就要尽自己的本分。

八14.

耶利米看出被掳是神的定意(耶四28,五十一12;哀二17)。撒迦利亚也同样确知,神按着祂不可改变的旨意引导祂子民的历史。

八15.

现在祂已经定意施恩(撒迦利亚已经对这"恩"下了定义:12、13节;参:耶三十二40、41;结三十六11),也必定会成就;因此这里重复说:不要惧怕。

八16.

先提神已经做的事,然后才讲:神的恩惠既如此大,人的责任则当如何;撒迦利亚的这番话很符合圣经一贯的启示。神先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带出来,才颁布律法(出二十2、3);先恩典,再律法,因为律法是恩典的工具。以下的教训综合说明与万军之耶和华立约之人当有的特色。

简短提到的律法条文,与七章9、10节类似。结构也相仿:两则正面的命令,再加上两则负面的命令;内容亦相似:要求合真理的审判,并禁止对人存恶念。最先提到的是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参八3、8;诚实,见 AV、RV、NEB,希伯来文为 ~met,这是耶路撒冷的特色,也是神对她的态度)。正直相处、彼此信赖,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城门口的法庭(申二十一19;得四1~12;赛二十九21;摩五10及下)应当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先知岔出去谈,不仅当守律法的字句,还要追随其精神,因此所作的决定应当使每个人都心悦诚服,如此便能带来和平、安定;结果神所应许的昌盛必会临到,那正是平安(和合本:和睦;希伯来文 salom)的现象之一。

八17.

同样,报复、仇恨、假见证会破坏彼此的信任。耶和华不但说这些是错的,并说祂恨恶它们(参:玛二16)。为这缘故,神的律法必须遵守,因它表达出神的性情和祂的期望;祂的百姓若遵行,祂便喜悦(约八29)。伦理的神学基础便在于此。

(八18、19)

先知在谈到这许多过去与现在的事之后,原来七章3节所问的问题,答案已显然可见。从神将做新事的亮光看来,一切都证实悲哀的时日已过,停留在过去有何意义?借着这些代表提出的问题,先知能向在被掳之地的人和归国之人说明,新时代已然露出曙光。现在是重新开始的时刻,要有新的态度、新的盼望。

八19.

这四个禁食的日子(每一个日子的意义,见七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6,Name= A 問題(七1~3)})都要变为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耶利米曾作这样的预言(耶三十一10~14),他看见欢乐的原因不再基于过去的快乐:"我的百姓也要因我的恩惠知足,这是耶和华说的"(耶三十一14b)。这股喜乐之泉不会变味,也不会枯竭,因为它的源头是主自己。因此这里再度提醒,要喜爱诚实与和平,这乃是神所爱的品格(参17节)。旧约中不常提到要人去爱(和合本:喜爱)195,但这是整个约之关系的基础;所以在这约之下,得祝福的条件──就是伦理关系──也应以此为准。

【分段标题】

四、 神与子民同在

【亚8:20-23节】

8:20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列国的人,和多城的居民来到。

8:21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说,我们要快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我也要去。

8:22必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

8:23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族原文作方言),拉住一个犹大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

【分节详解】

当列国众多的外邦人,与犹大人一起来到耶路撒冷,寻求神时,他们将同得喜乐,祝福,因耶和华神将在那里(结48:35)那时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中提到,外邦人将被带来归向神,这里描绘了神的应许,最终实现的情景,敬畏神的人和平快乐,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归向神,众目都看见神与他子民同在了,他们也享受神的同在,阿们!

8:22

寻 求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当 众 多 的 外 邦 人 与 犹 太 人 一 起 来 到 耶 路 撒 冷 寻 求 神 时, 他 们 将 同 得 无 与 伦 比 的 喜 乐, 因 耶 和 华 神 将 在 那 里 (参 结48:35)。 那 时, 神 与 亚 伯 拉 罕 所 立 的 约 中 提 到 的 外 邦 人 将 被 带 来 归 向 神,这 里 描 绘 了 神 的 应 许 最 终 实 现 的 情 景 (创12:3;加3:8,26~29;参 "神 与 列 祖 之 约 " 一 文)。

神的子民终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

8:23 过去,耶路撒冷常常被邻国咒诅(8:13),受尽藐视,城中居民罪孽深重,神便任由他们被敌人抛来抛去。但撒迦利亚说,耶路撒冷到最后将成为圣地,全世界都因她的百姓向神回心转意而高度尊敬她。别国百姓将看到神如何奖赏他忠诚的百姓,令他们也想要加入这蒙福的行列。

全地渴慕神(八20~23)

本卷书这一部分的结论,是重拾二章11节的宣告──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并扩展它。耶路撒冷将成为庞大人群汇集的焦点,要探求犹太人所享受的喜乐、欢愉、诚实与和平的秘诀为何。类似的先知言论见以赛亚书二2~4(参:弥四1~5)和以赛亚书六十六18~21。

这个列国寻求神的异象,完成了亚伯拉罕蒙召的目的(创十二3),即万国都将因他蒙福。虽然神的忿怒曾转向毁灭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国家(一15、21),但先知看见,神的目标还是要他们得救。

八20.

人是指其他种族和国家的人,如以下经文所示。

八21.

远处城邑的居民彼此勉励,要去寻找神,也成为传报佳音的人。他们感受到这个旅程的紧迫性,我们要快去;他们也成为榜样,我也要去。恳求耶和华的恩意指列国之民要进入圣殿参与仪式,就近神(参七2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6,Name= A 問題(七1~3)})。他们进入了新约(二11)。

八22.

响应的顺序正与邀请相反,形成了交错式,以免单调。

虽然最初撒迦利亚得着审判列国的信息(一15、21,二9),但神对他们的初衷仍是拯救(二11)。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使全地的人都注目该城,并为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预备道路,使他们能恳切地寻求神。虽然耶路撒冷被形容为世界的中心,却不是标榜犹大自私的国家主义。倘若耶和华拣选了耶路撒冷为祂的居所,列国的人要寻找祂,必定要到耶路撒冷来。东方的博士对这一点很清楚(太二1)。

八23.

在那些日子比"当那日"用得少,但这词组与"在这些日子"(9、15节)相对。这段的世界观广阔无比,将列国各方言的人都包括在内(参:徒二5)。十个人对一个犹太人,成为启示录五11千千万万的前景。十这个数目字,在圣经中常代表完全(如:创三十一7;利二十六26;士十七10;得四2;撒上一8;耶四十一8)。他们对神的强烈渴慕,可由动词拉住看出,在希伯来经文这字出现两次(参 AV、RV、NEB)。摩西抓住蛇的尾巴(出四4),和大卫抓住狮子的胡子(撒上十七35),都是用这个字,表示绝不松手!开展的衣襟是婚姻保护的象征(得三9;结十六8),扫罗抓住撒母耳的衣襟,是和好的表态(撒上十五27)。显然他们的用意,是要和犹太人一起被神纳入祂的约。犹太人与列邦成为并列用法,首次出现于耶利米书三十四9,这里是第二次。在以斯拉-尼希米记中则频频出现。

列邦来的人恳求能与犹太人一起去寻求神。他们的恳切表达出信心。神与你们同在一语,令人想起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的话(创二十一22),和神给以撒(创二十六3、24)、摩西(出三12)、约书亚(书一5)的应许,以及以赛亚书四十五14中,列国所下的结论:"神真在你们中间。"被掳归回时期更新之约(八13),也将列国包括在内,正如以西结所见(结三十六23),当耶和华透过新以色列在众人面前显为圣时,列国都将承认祂是神。真正的敬虔吸引别人来认识神(林前十四25);神用这个方法来使祂百姓的数目满足。──《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 第九章:审判、拯救与复兴

【分段标题】

一、列国受审

【亚9:1-8节】

9:1耶和华的默示应验在哈得拉地,大马色(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

9:2和靠近的哈马,并推罗,西顿,因为这二城的人大有智慧。

9:3推罗为自己修筑保障,积蓄银子如尘沙,堆起精金如街上的泥土。

9:4主必赶出她,打败她海上的权力。她必被火烧灭。

9:5亚实基伦看见必惧怕。迦萨看见甚痛苦。以革伦因失了盼望蒙羞。迦萨必不再有君王。亚实基伦也不再有居民。

9:6私生子(或作外族人)必住在亚实突。我必除灭非利士人的骄傲。

9:7我必除去他口中带血之肉,和牙齿内可憎之物。他必作为余剩的人归与我们的神,必在犹大像族长,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

9:8我必在我家的四围安营,使敌军不得任意往来。暴虐的人也不再经过,因为我亲眼看顾我的家。

【分段标题】

1、大马色受罚

2、哈马受罚

3、推罗受罚

4、西顿受罚

5、亚实基伦受罚

6、迦萨受罚

7、以革伦受罚

8、亚实突受罚

9、非利士受罚

【分节详解】

大马色是亚兰国的首者,本段1-5节所提及的地方(叙利亚、腓尼基、非利士)都是以色列被掳前的世仇,这些国先后衰亡,表示神要使所有敌国降服。

9:1

各 支 派 的 眼 目, 都 仰 望 耶 和 华: 因 着 神 的 应 许, 以 色 列 必 投 靠 神 并 得 拯 救, 许 多 外 邦 人 也 要 如 此 行。 因 此, 神 要 审 判 那 些 曾 经 加 害 以 色 列 的 列 国。 主 前 332 年, 这 一 预 言 借 着 亚 历 山 大 大 帝 得 以 部 分 成 就。

9:5-7

撒迦利亚提到非利士的四座重要城市,因为他们犯下大罪和拜偶像。亚实基伦、迦萨和以革伦会遭毁灭,亚实突将被外邦人占领。那些残留的人便融入以色列,成为一个新的支族,如同耶布斯人一样。大卫攻克耶路撒冷时,并没有消灭耶布斯人,而是把他们纳入犹大族中。

9:8

暴 虐 的 人 也 不 再 经 过:当 弥 赛 亚 在 千 禧 年 做 王 时, 地 上 的 耶 路 撒 冷 必 大 得 平 安。 神 绝 不 会 任 凭 他 的 子 民 被 全 然 毁 灭。 神 也 给 教 会 同 样 的 确 据, 因 为 阴 间 的 权 柄, 不 能 胜 过 他(参 太 16:18注 )。

9:8

撒迦利亚之后过了几个世纪,安提阿古四世侵占了以色列。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彻底摧毁了圣殿。因此,这个应许应该是根据百姓顺服的情形、有条件的应许。然而,总有一天,神的百姓将不再担忧敌人的入侵(参珥3:17)。

耶和华从北方得胜(九1~8)

从前的先知预见敌人从北方入侵(赛四十一25;耶一14及下;结二十六7),现在耶和华则一路南下,征服各个城巿与人民,要到耶路撒冷扎营。圣战的熟悉比喻描绘出耶和华具超然的大能力,令一切反对权势羞愧,完全控制属祂的地方。最初地中海沿岸都划归为以色列的领土(民三十四5、6),然而以色列从未真正拥有过这片地。现在耶和华要拥有它了。

这段经文在历史上的背景,各家看法殊异。上一个世纪较盛行的日期为:九至十一章的日期在主前第八或第七世纪;后来又流行被掳归回的时期(参导论{\LinkToBook:TopicID=126,Name= C 批判觀點綜論},64页)。过去十年中,各小段分别被研究,其中有些经文又被定为被掳之前的时期196。

视第八世纪为可能日期的看法又受到重视,这次是以列王纪下十四28为中心,那里说耶罗波安"收回大马色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归以色列"。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年)征服了这些城巿;但在希腊时期,哈马仍具重要地位,在马喀比时代为战争之地(《马喀比书上卷》十二25)。大马色在主前第十至第八世纪比较重要,到了波斯与希腊时期已经式微。推罗自所罗门时代开始便繁荣起来,历经四大强权仍然茍存,但被希腊击败之后,便一直未能复原。这段经文中讲的推罗,可能是主前一○○○至三三二年间的任何一个时期。至于非利士的各城,在被尼布甲尼撒掳掠之后,便失去独立与特殊的文化,因此第5、6节的形容看来似属被掳之前的时期。

最合理的结论为:作者并没有以任何一段历史为背景,而是按论末世事件的特色,用过去的事件来作未来极重要事件的比方。外国军队曾横扫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将其纳入版图,所以到了最后,耶和华将让每一个傲慢的城巿都向祂降服。

有人质询这段经文的合一性197。李平斯基指出,第1、2节的韵律为2+2,而3~8节则为3+3。他据此将其分为两段198。不过,1~8节的文学结构强烈支持其合一性,正如拉马赫所示199。这首诗的两半正好平衡,1~4节讲到北方,5~8节讲到南方。而1、2与7、8节讲到拯救,中间部分则宣告审判,所以是 a b b a 的模式。有一个小点肯定交错结构,即第1节用了"耶和华的眼目"为主旨(见以下的注释),而第8节的末了又再度使用。

九1.

神谕(和合本:默示),希伯来文为 massa~("担子"),JB 与 NEB 用此译法,不过它无法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此外,希伯来经文的重音,使 massa~ 与下文相连:耶和华话语的担子(AV、RV),因此并不支持以"神谕"作标题的看法。这个特殊的用语在旧约中只出现过三次:这里,十二章1节,和玛拉基书一1。对其可能的意义简短的说明,见增注{\LinkToBook:TopicID=155,Name= 增註︰耶和華話語的擔子(九1)},173页。

哈得拉地是这里所列最北方之地。旧约并没有提过这个地方,不过亚述的楔形文字碑文上有这个名字,称为哈得利甲,主前第八世纪中期,亚述曾与那里的城乡争战200。它位于哈马的北边。希伯来文没有动词,可以读为"耶和华话语的担子在哈得拉,和大马色它安息之处",彷佛先知看见它在向前行进,直到停在大马色;它在那里暂时休息,再续前程。大马色是叙利亚的首都,素来与以色列为敌,曾行过许多残暴的事(摩一3)。"话语"是责备还是鼓励,这里并不清楚,重点为叙利亚将臣服于耶和华。

本节其余的部分为说明,而其意义引发许多争议。亚兰(叙利亚)和亚当(人),在希伯来文中十分相似,在经文的抄写中有时会弄错。AV∕RV 与 RSV 会有差异,这是原因之一。另外的重要差别,为用"的城"(希伯来文 ~are)来取代"的眼目"(希伯来文 ~eyn),这个变动完全没有经文依据。接受"亚兰"而拒绝"的城"也有可能,可以译为:"因为耶和华注目于叙利亚",或"叙利亚的眼目仰望耶和华"。有人建议,"叙利亚的眼目"可能是大马色的别名201。但整体而言,保持较困难的读法可能较好,可译为"因为耶和华的眼目定在所有人身上,与定在以色列各支派一样"(参一8第四句)。另一种译法:"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较不可能成立,因为: (1) 唯有先知看见这个异象; (2) 人类不断失败,不肯仰望耶和华202。从一开始,耶和华的心意便涵盖全地。

九2.

哈马位于奥龙底(Orontes)河畔,有几处记载它为应许之地的边界(如:民十三21;书十三5;士三3)。阿摩司时代它是个大城(摩六2),今日它仍存在,位于亚勒波(Aleppo)和大马色之间的干道上。推罗、西顿是腓尼基的城邑,也将属于耶和华。这里有矛盾处:主词为复数,而动词"有智慧"为单数。如果在"西顿"一字后用句点,而将因她有智慧作新一句的开始,直连到下一节,就不用改动经文,又可保持原意203。推罗以精明著称,在作生意和政治上都很灵活。

九3.

凭她的智慧,推罗为自己修筑保障,希伯来文简洁的双关语,sor masor(推罗保障),表达强烈的嘲讽。这"保障"是防水墙,八二○码长,九码厚,为推罗王希兰所建,他是大卫和所罗门的朋友,建保障是为了防卫岛上的要塞。推罗的建筑工匠和航海者技术精湛,以色列人受益甚多,以西结书二十七章提到其高超的专业与商场能力,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与势力。不过,推罗的高傲却促使先知宣告它将灭亡(赛二十三8、9;结二十八2及下)。

九4.

推罗虽然势力强大,但毁灭就在眼前。将她的财富投入海中,希伯来文可以有不只一种解释法,因为"财富"(hayil)有许多含义,包括"力量"、"效率"、"军队",而介系词可译作"入内"或"在内"。所以其他的英译本(如:AV、RV,祂将打败她在海上的权力)并没有改动经文。在推翻这城的暴力行动中,不被海吞噬的也将被火烧灭(参:摩一10)。

主前七二二年,经过五年的包围,亚述终于使推罗臣服;尼布甲尼撒包围了它十三年,于主前五七二年无功而退(结二十九18)。波斯也来进攻这城,但只有亚历山大大帝突破了推罗的防御,他从本土建造了一道防波堤,直通岛上。当这座城被攻陷,他对百姓非常残酷,将领袖处死,使大部分人成为奴隶。虽然在此之后推罗仍然茍延残喘,但一直未能繁荣起来,不复与尼布甲尼撒争战之前的盛况。

九5~7.

听到推罗被毁的消息,非利士人当然会提高警觉,特别是四个城巿中最靠北的以革伦;它将会是第一个遭灾的。先知似乎想到阿摩司书一8,不过他自由变动词句,以配合他自己的需要。这回失去君王的是迦萨,而不是亚实基伦,而丧失居民的则是亚实基伦,而不是亚实突。第5节的名字也呈交错式,a b c b a。亚实突会变成各种人混合居住之地,被掳之后它已经开始如此(参:尼十三24)。在波斯期间,第五个省分的一区以此城为名,它四周的各区为撒玛利亚、耶户德和易多买。

第6节中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现在耶和华要说明祂将要做的事。祂要改变非利士人,破除他们的顽固傲气,除去可憎的宗教仪式,使他们成为祂"余剩的子民"之一部分。以色列人不可以吃血,他们也不可以。凡献上不合律法的供物,或以求魔法为目的而吃禁肉(赛六十五4,六十六3、17),均不可与神的子民共进饮食;耶和华将除去这种习俗,以及它所招致的罪;如此,非利士人便可融入犹大的子民中。以革伦、亚实突和迦萨,原先都划归犹大(书十五45~47)。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是指大卫在攻取耶路撒冷时,并未灭尽耶布斯的居民,而让他们同化归犹大。

亚述人在主前七三四至七○一年之间,数度攻击非利士各城;尼布甲尼撒将领袖与百姓都掳走,使非利士从此无法独立。在被掳归回时期,这些城巿的居民十分混杂,很难称为真正的非利士人(见前言的段落,169页)。撒迦利亚的预言,在使徒行传八26~40见到实践;腓利不仅向衣索匹亚人传福音,也到非利士平原的各城去传。亚锁都(徒八40)是亚实突的罗马名字。

九8.

最后,耶和华的话语胜利地迈进耶路撒冷。我家可以指圣殿,但更可能含义较广,指那地,如耶利米书十二7以下,和何西阿书八1,九15。外国军队不得再穿越犹大境内,因为耶和华会护卫它(参:亚二5);强权也不再会占有它,因为祂的眼目必看顾(参1节的注释)。

这一节与第一至八章有两处关联,值得注意。不得任意往来的希伯来文,与七章14节"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完全相同。而耶和华的眼一语,与"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四10b)相仿;这两处耶和华无所不察的眼睛,都是为要保护和供应祂的子民。

本书第二部分的第一段,一开头就立定两件要事:耶和华必然得胜;祂要使从前长久与祂隔离的各族人归于祂。这些真理成为下文的基础,而最后在十四章16~19节达到高潮:全球都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

【分段标题】

二、王要施行拯救

【亚9:9-10节】

9: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9:10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

1、王要除灭人外在的势力(战车)

2、王要向列国讲和平

3、王权要统管地极

4、众民当欢呼王的到来

【分节详解】

另人欢喜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公义的王降临谦谦和和的要来到,他没有君王的堂皇。而是骑着驴驹(月非2:5-8)先知预言了耶稣基督荣耀的进圣城一事,耶稣以这样方式进圣城是在宣告,他是弥赛亚,是救主,已经预备好走十字架的路,又在讲述基督二次降临,他要使用权柄统管全地。

9:9

你 的 王 来 到 你 这 里……施 行 拯 救:令 人 欣 喜 的 一 个 更 重 要 原 因 乃 是 王 的 降 临; 他 没 有 君 王 的 堂 皇, 而 是 骑 着 驴, 谦 谦 和 和 来 到 我 们 当 中 (比 较 腓 2:5~8)。 撒 迦 利 亚 预 言 了 耶 稣 荣 耀 地 进 入 耶 路 撒 冷 一 事 (太21:1~5)。 耶 稣 以 这 样 的 方 式 进 入 圣 城, 就 是 在 宣 告 他 是 弥 赛 亚, 是 救 主, 已 预 备 好 了 走 上 十 字 架。

9:10

他 必……讲 和 平,他 的 权 柄 必 从 这 海 管 到 那 海:撒 迦 利 亚 并 未 谈 及 从 基 督 复 活 到 他 第 二 次 降 临 之 间 的 情 况, 而 是 直 接 讲 起 了 末 后 基 督 的 第 二 次 降 临。 在 基 督 战 胜 敌 基 督 及 其 大 军 之 后, 战 车 和 战 马 等 所 有 战 争 工 具 将 不 复 存 在, 他 将 以 权 柄 统 管 全 地。

9:9

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参太21:1-11)一事早在五百多年前先知就预言了。耶稣来到世上,使预言应验,照样他再来的预言也一定会应验。我们要时刻作好准备,等候他再来,因为他会随时回来!

和平之君,君临天下,情景是 ……

9:10 以法莲是北国以色列的别称。那里有两座山,远望两山似乎相连,但近观中间有道大山谷,它们实际上距离很远。许多旧约预言也谈及这个情形。第9节清楚地指向基督的首次来临,第10节是指他的再来。那时万国都听从基督,他要君临天下,万膝要向基督跪拜,万口要承认他是主(参腓2:9-10)!

(九9、10)

要用欢呼来迎接耶路撒冷的王。先知首先说明他的性情,然后再列举他的勋业。这位王是谁?虽然君王的主题在被掳之后不常见,而在被掳之前十分凸显,特别是在第八世纪左右(赛九6、7,十一1~5,三十二1~8;何三4、5;摩九11、12;弥五2~4),不过大部分注释家都同意,此处是预告弥赛亚王。这首十二行诗可以单独来看,然而它不但承接了上一段胜利的主题,而且诗体结构也类似;回到本章开头的2+2韵律。

这里有许多早期圣经文学的影子。邓坦(R. C. Dentan)看出,它是指"创世记四十九10~11的那位神秘人物"206,这很正确。还有人认为这里完全是在讲大卫,且有证据显示,神在大卫身上的作为展示了神为祂子民所定的计划207。从这个角度也可有丰富的话题,这原不足为奇,因为大卫本来就是最佳的弥赛亚预表。再举几个最明显的引句,他王者的风范可与弥迦书五10呼应;而他的国度"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则引自诗篇七十二8。

马太与约翰在记载耶稣以得胜姿态进耶路撒冷时,都提到这几节,但并没有逐字引用先知的话。马太(二十一5)的前几个字来自以赛亚书六十二11,然后再用希伯来经文;约翰(十二15)以自由笔法作了摘要,前言为"不要惧怕"。当日过逾越节的群众,看见一人骑在驴上进耶路撒冷,便认出是预言的成就,可见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很熟悉这段经文。当然,这也是每天可见的事。这几节可能被收录于"见证集"(Testimonia),这集子流通于民间,提供要来之王的数据208。虽然福音书作者看见第9节的应验,他们却没有接着引用第10节;由此看来,他们应当知道这只是部分的应验。甚至当时连得胜都不明显;约翰没有引用它,也许是为这缘故。耶路撒冷解除武装、列国和平相处,显然是尚待应验的要点。

九9.

大大喜乐……欢呼。西番雅书三14有一个类似的呼召,要人欢腾,那里接着宣告"以色列的王耶和华"(三15)在城中。撒迦利亚书二10要人歌唱喜乐,因为耶和华应许要住在耶路撒冷,现在祂既已来到,就更应当以无比的欢欣相迎。"女儿锡安……女儿耶路撒冷"的翻译或许更接近原文209。因为在希伯来文中,城镇的名字都属阴性,所以"女儿"很合适。这种语句的转变,在耶利米哀歌和以赛亚书中很常见,在诗篇、耶利米书、弥迦书、西番雅书也曾出现,让人注意耶和华与祂子民个别的关系。这个词组甚至用在推罗(诗四十五12)、他施(赛二十三10)、西顿(赛二十三12)和巴比伦(诗一三七8;亚二7);耶和华宣告祂对这些城邑有"为父母者"的权利。通常"女儿"一语的上下文,关系常已破裂(如:赛一8;耶四31,六2;哀二1);这一节的对比则十分惊人。

现在重点移到王的品格。他是"公义的"(希伯来文 saddiq),以赛亚也如此坚称(赛九7,十一4、5,三十二1),而这不是静态的品格。在每一段中,公义都与君王的作为有关:治理、赏善罚恶、激励善行。当恶人不断为非作歹,又能逍遥法外,善良的百姓受尽痛苦,投诉无门时,得知公义的人将被辨屈的应许,必会高兴万分。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中,用 sedeq 指"辨屈"之意,是 RSV 将其译为得胜的之根据。以赛亚书这几章中,有几次将公义和拯救这两个孪生观念放在一起(如:赛四十五8,四十六13,AV、RV;五十一4、5),而耶和华的仆人必得以辨屈(赛四十九4,五十8,五十三12)。既与仆人相连,第二个形容词 nosa,就被解释为"得救的"、"得释放的"。这位王曾经历一些痛苦,而得着耶和华的拯救,所以是胜利的,然而"他的胜利不是靠他自己,或他个人的发号施令而赢得的,而是靠以色列之神的恩典和能力。……因此,他的得胜,乃是耶和华仆人信心的得胜"210。

由此观之,王是谦卑的(希伯来文 ~ani)也不希奇了。这个字较常译为"贫穷的"(参:亚七10,十一7、11,RV)或"受苦的"(赛十四32,五十一21,五十四11);虽然形容仆人的"受痛苦"(赛五十三7)是用另外一个字,但这个观念也可以将仆人与王连起来。

骑着驴。在士师时代,王子骑驴并不希罕(士五10,十4,十二14),因为驴是常用的座骑。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有人为他备驴(撒下十六2)。李平斯基甚至宣告,驴在近东是皇家最超众的座骑;虽然他所引的证据来自主前两千年前的吾珥(Ur)和马利(Mari),不过仍有可能是如此211。根据土特-摩司三世(Thut-mose Ⅲ,约主前1490~1437年)所立的巴卡(Barkal)石碑上的记载,王子通常都骑马,而他在米吉多附近所掳到的三百三十个王子,"他们都骑驴,让我把他们的马牵走"212。我们知道,波斯时代有一位王是骑马的,即亚哈随鲁王(斯六8);不过先知常讥讽对战马的倚赖(10节,参:赛二7,三十一1;弥五10;该二22),也许以色列人常用驴。对一位奉和平之名而来的人,骑驴也很合适。就是骑着驴的驹子,这个平行句是依据创世记四十九11而来,雅各在临终前为犹大祝福,其中充满神秘,讲到犹大的统治者"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拴在美好的葡萄树上"。"驴驹"一词在马利也找到证据213,那里的要点为"纯种",即一匹长成的驴,不是由骡所生,而是由雌驴所生。所以,牠配作王者的座骑。这里的意思只有一匹,而不像马太福音二十一7所言。

九10.

三行谈解除武装,三行谈未来国度,正好平衡。转换成第一人称表示是耶和华采取主动,不是王214。以法莲和耶路撒冷同被提起,意味着南北两国将合而为一;不过得益处的不只他们,因为和平已向列国宣告,那位公义的王既在全地掌权,和平便有了保障。战车、战马和争战的弓,以及类似的现代武器都要被"废掉"(NEB),因为这位王足能替列邦"真正谋福"215,武器就显得多余。这首诗最后两行引自诗篇七十二8,让人忆起划归以色列的理想国土(但她很少占有过);从红海到地中海,从西乃旷野到幼发拉底河(出二十三31;王上四21)。诗人删除了国界,因为他所写的王是所有人都会渴慕拥戴的,所有的人也都会与他结盟。何况,他必定会来,诗人和先知特地用强调语来写。世界和平的真正盼望,惟系于这位王。

先知似乎很可以用这首得胜之诗作本卷书的结尾,但他还有负担传讲一些不甚悦耳的真理,因那也是他所得命令的一部分;他将在十一章4~17节讲述。

【分段标题】

三、应许子民复兴

【亚9:11-17节】

9:11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

9:12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我今日说明,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

9:13我拿犹大作上弦的弓,我拿以法莲为张弓的箭。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攻击希腊(原文作雅完)的众子,使你如勇士的刀。

9:14耶和华必显现在他们以上。他的箭必射出像闪电。主耶和华必吹角,乘南方的旋风而行。

9:15万军之耶和华必保护他们。他们必吞灭仇敌,践踏弹石。他们必喝血呐喊,犹如饮酒。他们必像盛满血的碗,又像坛的四角满了血。

9:16当那日,耶和华他们的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高举云云或作在他的地上发光辉)。

9:17他的恩慈何等大,他的荣美何其盛。五谷健壮少男,新酒培养处女。

【分段标题】

1、释放被囚的人

2、给他们加倍祝福

3、使子民如勇士的刀

4、神必保护子民

6、他们必战胜仇敌

7、神看他们如宝石

【分节详解】】

先知生动的描写了神如何使用选民作攻击列国的兵器,并征服列国,以色列人虽被驱散,但他们并不是无指望了,神却要把他们从被掳之地释放回来,并且给他们加倍的祝福。

神要兴起他子民,带领他们打败仇敌,他们如神手中的兵器,被神使用,蒙神保守,神的眼看他子民如冠冕的宝石一样珍贵,神要高举他们复兴他们,使他们在地上有神的荣光。(荣耀之光)

9:12

你 们 被 囚 而 有 指 望 的 人,都 要 转 回 保 障:以 色 列 人 虽 被 驱 散, 但 他 们 的 未 来 并 不 是 无 望 的。 因 他 们 所 遭 受 的 一 切, 神 应 许 要 加 倍 赐 福 给 他 们。

9:13

希 腊:希 腊 于 主 前 480~479 年 打 败 了 薛 西 斯 (亚 哈 随 鲁), 建 立 了 希 腊 帝 国。 这 一 节 中 的 预 言 也 于 主 前 168 年 因 统 治 犹 太 的 安 提 阿 哥·伊 皮 法 尼 斯 被 击 败 而 应 验。

9:16

16~17 耶 和 华 他 们 的 神……拯 救 他 们:神 的 拯 救 将 在 以 色 列 成 为 神 的 羊 群 和 神 的 子 民 之 时 达 到 高 潮。 对 以 色 列 人 的 拯 救 将 成 为 无 上 荣 美 的 大 工, 被 高 高 举 起, 让 世 人 看 见。 耶 和 华 神 的 恩 慈 和 荣 美 必 确 保 这 一 切 成 为 现 实, 而 神 为 他 的 选 民 所 做 的 一 切, 都 将 映 射 出 神 圣 洁 的 恩 慈 和 荣 美。

立约要流血,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洒血立约,我怎能不珍惜这约?

9:11

旧约时代的契约是用血来封印确立的,就像我们在合同上签字一样。旧约是以祭牲之血来封印,预指基督会在十字架上流血签字确定神与其百姓的新约。由于神与这些百姓立了约,所以他把他们从被掳生涯中释放出来。

耶和华为他的百姓护驾,他们就所向无敌──

9:14-17

所罗门政权之后,王国分成北国以色列(或称以法莲)和南国犹大。这里先知预言,以色列南北两国总有一天会统一。本章前一部分是说神如何帮助百姓避免战祸;在这里神阐明在战争无法避免时他会出来帮助百姓。犹太人会胜过希腊人(9:14-16),这也是神的百姓在末后最终胜过邪恶的象徵。

九11.

虚词又(和合本未译)将这个新的主题与前文松散地相连。耶和华对新时代扩大说明,因与祂立约之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你立约的血;透过祭牲所流之血,约得以坚定;这约最初是与亚伯拉罕立定(创十五9~11),在摩西时再延续(出二十四5~8),每日在圣殿献上的祭牲,代表这约不断更新(出二十九38~46)。除了本节之外,旧约惟独在出埃及记二十四8特别提到"立约的血"。这两个字合成的词,因为耶稣在设立最后晚餐时用到(可十四24),现在已为人熟知;而其完全的含义,便在于祂的死。

我要将你们被掳的人释放出来。希伯来文用完成式(预言经常如此),表示神的作为临近;而其应用远比被掳者的归回更广(罗六16及下)。从无水的坑中(希伯来文 bor),NEB 删去未译,JB 放在括号中。长久以来它都被视为边注216,但早期译本都没有删除,而且它也颇有意义。从无水之坑救出来,等于使人从死亡中再获新生。

九12.

这些囚犯首先得到的劝勉是:要转回保障,"有围墙的城"(参:亚二5);被囚而有指望的人,就是相信那位应许的王,而满怀期待的人。NEB 将这一行视为边注,可能因为希伯来文有困难,而许多注释家提出各种修改的办法。希腊译本的意思相当不同:"你们将留在你们的要塞中,哦,会众中的囚犯!"也许意指在那里等候拯救217。RSV 将希伯来文的意思表达得很不错。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这句话又是对锡安说的。或许是为了补偿过去的忧伤,所以赐下加倍的喜乐(赛六十一7;长子可得加倍的份,见申二十一17),但这里也可能指人口倍增。

九13.

先知用大胆的比方描写耶和华的武器。祂没有解除武装。尽管北国、南国已被四散,它们仍是祂的弓和箭,两个互补,放在一起才有用。此外,祂还以它们为勇士的刀,在得胜之后高举示众。不过,这些武器不可以从战争的角度来解释,正如用于仆人身上的类似意象绝不是指真正的打仗(赛四十九2)。我们要这样看:耶和华可以灵活指挥以色列和犹大,就像老练的战士善用他的武器一样。在你的众子之上,哦,希腊。这些字,NEB 删去,JB 放在括号里,视为边注;有人认为它使韵律超载,因为前两行构成对句,下面应该以另一个对句来平衡,而不是用三行218。多数学者假定"希腊的众子"是要被征服的敌人,而这个边注是马喀比时代插进去的,为要使预言符合当时的状况。但创世记十2、4,和以赛亚书六十六19,都以雅完指远方未知之民、化外之人;在这段指末世的经文中,可能也具有此意219。希腊译本内有这些字,表示在它翻译时,这些字已是原文的一部分220。RSV 表达出希伯来经文的意思。神的子民将在祂普世的胜利中耀武扬威。

九14.

这里的用词表明神的显现(参:撒下二十二8~18;诗二十九;哈三3、11),是以暴风雨来形容。雷是耶和华的角(希伯来文 sopar),这个乐器是用来吹出信号的,不只用在争战中,也用于礼仪与宗教庆典中,诸如安息日的开始。在这类论末日的经文中(参:赛二十七13),耶和华用角呼召祂的子民来敬拜。南方的旋风:因为南边的西乃山曾是神显现的地方(出二十四9、10、15、18),也是在立约圣典中,神启示之处,旧约的诗中常以南方为神的住所(士五4、5;哈三3)。沙暴是这块沙漠地区的特色(赛二十一1)221。

九15.

乍看之下。这一节似乎与以上的解释冲突,必须要视之为战争的场景222。但另一方面,下一节却没有继续战争的场景,反而具田园风味。先知乃是用生动的比喻,表达胜利的以色列欣喜若狂的光景。他们必吞灭并践踏甩石者,最好译为"弹石";符合希伯来文(RSV 小注)。动词吞灭(希伯来文 ~akal)是很普通的"吃"字,所以这里的意思也可能为"他们将要吃"──言下之意为胜利的筵席。那些像飞弹般射向他们的弹石,会像其他的武器一样无用。RSV 吸血式的解释,是依据希腊译文:他们必饮他们的血,犹如饮酒,然而希伯来文意为:"他们必发出大声,好像喝醉酒一样。"不过,在这场胜利的筵席中,代表丰沛的不是醉酒,而完全是另一回事(参:弗五18);这样的丰沛亦无止境,因为它将"满到杯缘",好像装满祭牲之血,要倒在祭坛四角的杯子(利四7等)。

九16.

这里的比喻改变了。耶和华的群羊安居在祂的地上,他们是祂的宝贝;他们围绕在山坡上,在祂看来就像冠冕上的宝石,闪闪发光。

九17.

先知思想到,未来少男少女能在和平、丰盛之地成长,这光景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撒迦利亚书】 第十章:得蒙眷顾,且得归回

【分段标题】

一、因无牧人而受苦

【亚10:1-2节】

10:1当春雨的时候,你们要向发闪电的耶和华求雨。他必为众人降下甘霖,使田园生长菜蔬。

10:2因为,家神所言的是虚空,卜士所见的是虚假,做梦者所说的是假梦。他们白白地安慰人。所以众人如羊流离,因无牧人就受苦。

【分段标题】

1、言语的虚空

2、不得安慰

3、如羊流离

【分节详解】

以色列人受苦是因无牧人,亲自牧养他们,他们被虚假的声音蒙骗,家神、卜士、作梦者,都是偶像、邪术、假先知作梦的欺骗,是神所禁止,所厌恶的,家神、卜士、作梦者,只会以空言安慰主,作领袖的依靠这些来带领民,导入迷途,所以百姓如同没有牧人的羊,流离飘荡,没有方向,神却因着慈爱和怜悯呼吁他的羊,百姓、我们向神回转,呼求他,他就降雨,降下甘泉,使田园生长菜蔬。

10:1

当 春 雨 的 时 侯:参 何 6:2~3 注 释。

10:2

卜 士 所 见 的 是 虚 假:因 没 有 真 正 的 牧 人 引 领 选 民 走 正 路, 也 就 是 信 靠 神 的 路, 他 们 已 误 入 歧 途, 开 始 倚 赖 偶 像、 卜 士 和 其 他 一 些 邪 教。 今 天, 有 一 些 牧 师 和 教 师 否 认 圣 经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不 承 认 其 无 谬 误 性, 因 而 破 坏 了 人 们 对 圣 经 的 信 赖; 他 们 的 做 法 实 际 上 间 接 地 误 导 人 们 去 行 上 述 那 些 邪 僻 之 事。

众人如羊流离,我们这群基督的羊,也有迷失的时候……

10:2 我们常把金钱、权力、名誉或成就变成偶像,并指望它们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安全。但这些偶像又怎能供应我们的真正需要呢?相信偶像著实愚蠢,让我们专心信赖神对我们未来的应许吧!

ʮ1.

大自然的更新必定和雨有关系;雨是赐给众人──泛指人类──的礼物,来自耶和华,祂掌握雨量充沛的风暴之云。今天人类可以花一笔钱造雨,至少可作出一点雨;但这一节与此无关。我们很容易把它联想到气象预测,这又偏离了作者的用意。他的主题仍是救恩(九16),所用的词汇很适合农业社会,他们的关注为羊群、收成,而最重要的是雨,因此会想到神。至于更深一层属灵的需要──就是雨所象征的,除了神以外,也无人能帮助223。

这一段诗开始提到"无水的坑"(九11),可能代表被掳的人。相对之下,所应许的丰盛则代表在神国度中属灵之事的应验。可是先知并没有用"出世"的想法来表达。他满心相信,神的胜利将延及实际的农家生活。他认为饥荒将成为过去(参:申十一13、14),食物的分配不成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从自己的田里得着丰富的供应。人类的乌托邦集中于物质的平均分配;神的应许则是大家都丰丰富富,而且内心得着满足,因为喜乐满怀,个性也不断更新。

(十2、3a)

先知话锋一转,回到现在;他清楚明白理想的未来和当代光景之间的对比。

ʮ2.

引介之语为因为(希伯来文 k i)。由此引进的四行诗,带来的结果则为由所以引介的句子。因为领袖寻找咨商的地方不对,就无法有效领导,而人民便四处漂流,漫无目标。德拉芬(Teraphim)是家神(创三十一19),士师时代被人用来卜卦(士十七5,十八5),后遭扫罗禁止(撒上十五23),但到第八世纪仍有人用(何三4)。卜士藉解释预兆来预测吉凶,在以色列人中不许存在,还有许多类似的术士也同样不见容;取而代之的是先知(申十八10及下)。作梦者:有时神会透过梦说话,如向雅各(创二十八12)、约瑟(创三十七5~9)、尼布甲尼撒(但二),不过有些冒牌先知自称得着异梦,而用谎言诱骗人跟从(耶二十三32,二十七9、10)。到了被掳归回时期,以色列人应该已经离弃不合律法、不适当的决定方式,而接受神透过先知所赐下的引导;但这些仍旧是另一种选择。现代亦是如此,法术、精灵术等原始时代存留下的秘术,又有盛行的趋势。而更普遍的现象──与这类事雷同的现代心态──则是全然忽视神,默认单凭人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众人如羊流离。这里的动词意为"出发去旅行",但因他们被带错了路,所以迷路而受苦;他们吃苦,是因为落在狂妄胡来之人的手下。这里的用词强烈,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6~8。无牧人:在近东以"牧人"象征统治者,圣经亦然。有一段埃及经文,"伊普卫(IPU-WER)的训言",年代在主前二千年,其中形容一位将要拯救埃及的神王:"人将说:'他是众人的牧人'"224。汉摩拉比在法典的序言中,称自己为"我是蒙恩力(Enlil)所召的牧人汉摩拉比"225。雅各称神为"牧者"(创四十九24),摩西为继承人祷告说:"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二十七17),他们所使用的是众所熟知的比喻。有一位诗人及几位先知,将这主题发展为对神的渴慕(诗二十三;赛四十11),及对公义之王的极度渴望(赛四十四28;耶二十三2~4;弥五4)。以西结非常会发挥比喻和寓言,他用一整章谈这个题目,并将未来的大卫之君和理想牧人联在一起(结三十四23、24)。因此,当撒迦利亚用"牧人"一词时,意义深远,西方的读者可能无法洞悉。

【分段标题】

二、神眷顾自己的羊

【亚10:3-5节】

10:3我的怒气向牧人发作,我必惩罚公山羊。因我万军之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羊群,就是犹大家,必使他们如骏马在阵上。

10:4房角石,钉子,争战的弓,和一切掌权的都从他而出。

10:5他们必如勇士,在阵上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他们必争战,因为耶和华与他们同在。骑马的也必羞愧。

【分段标题】

1、怒气向牧人发作

2、惩罚公山羊

3、神与百姓同在

4、践踏仇敌

【分节详解】

神的怒气要向"牧人、公山羊"(指外邦政权领袖他们欺压神的百姓)发作,要惩罚他们,神却要眷顾他自己的羊群,兴起他的百姓,如骏马上阵,房角石便是我们的弥赛亚,作我们坚固的保障,象征坚固的力量,喻犹大将得着可以依赖的领袖,弓代表战争的胜利,基督要作神子民的公正领袖。阿门!

10:4

房 角 石……都 从 他 而 出:从 犹 大 支 派 而 出 的 房 角 石 便 是 弥 赛 亚 耶 稣 (诗 118:22;赛28:16), 他 必 如 坚 固 帐 篷 的 铆 钉, 做 我 们 安 全 的 保 障 (比 较 赛22:22~23); 他 也 必 是 那 大 大 得 胜 的 君 王 (比 较 启19:11~16)。

10:4

在基督降世前五百多年,撒迦利亚就发出预言,称基督为房角石(参赛28:16)、钉子(参赛22:23)、战争的弓和有所行动的掌权者(参创49:10;弥5:2)。弥赛亚必强盛稳固,得胜有余,可信可靠,全智全能,他就是以色列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有弥赛亚能实现神对其百姓的应许。

十3节a.

这状况必会招致审判。希伯来文中,本句所强调的字为向牧人,而领袖直译为"公山羊",是用同一个牧羊的比喻,但却含贬意的说法(结三十四10、17)。这些领袖利用别人的软弱欺负人,谋求自己的利益。虽然"牧人"通常是指"王",却也包括一切有权柄的人,无论是以色列人,或是占据这地的外邦人。耶和华必前来惩罚羊群的领袖(NEB,此译文较接近希伯来文)。

拉马赫将这八行分为两段,前一段讲定罪的原因,后一段宣告定罪。此一结构意指过犯与报应正好相当226。

十3节 b.

因万军之耶和华眷顾祂的羊群。那位满有能力、要坚固祂子民的神,将探视祂的羊群(NEB)。NEB 将希伯来文直译,以表达原文与3a 节"我将带刑罚来探视"之间的关系,不过此处的意思是:"带拯救来探视"。

这一节让人注意到希伯来文的动词 paqad,它在描写耶和华向祂子民的作为时,呈现两极各异的意义。基本上它表达出一个信念:神密切观察他们,并眷顾他们,甚至为他们而干预历史。约瑟确信神会"探视"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以拯救他们(创五十24)。到了摩西,这个盼望便实现了。耶和华存怜悯"探视"他们,将他们从法老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出三16,四31,十三19);但在经历拯救之后,他们蔑视祂的命令,祂便带审判探视他们(出三十二34;希伯来文 paqad al)。阿摩司书三2也有同样的顺序。耶和华使以色列成为祂立约的特权国度,但这项特权被滥用,结果带来疏离。此处经文的顺序正好相反。耶和华已经带审判探视了(paqad al,3a 节)不负责任的领袖,现在祂探视祂的子民,借着他们的得胜显示他们是属祂的。这个比喻接续了九章16节的拯救主题。

犹大家,米其尔认为,这些话"显然是边注的误植,与第6节以下的经文不符,因那里提到耶和华施恩的对象不但是犹大,也是以法莲"228。然而若认出这首诗的结构,便会发现这几个字是经文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结构看,犹大是第一段(3b~5节)的主词;以法莲则是第二段的主词(7~9节)。以下连续用几个比喻快速地描写犹大的角色。首先以犹大为"祂的羊群",突然又将他们比作皇家的战马(NEB)。凡是向耶和华顺服如绵羊的,在祂的事工上必如不可抵御的战马。

ʮ4.

比喻一个接一个,强调领导的主动性与稳定性:战马、房角石、帐幕的木钉、争战的弓,这些都是从前圣经作者用过的比方。每一行前面的引介文字:从他们而出,代表原文本有的重复,不过希伯来文为"从他而出",也许指犹大,但也很可能指耶和华。房角石(伯三十八6;赛二十八16)象征稳定的力量,整栋大建筑都可靠赖它。士师记二十2(希伯来文)、撒母耳记上十四38(希伯来文)、以赛亚书十九13,都以它作"统治者"的比喻;而诗篇一一八22讲到一块被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意思也是指拒绝一位统治者。下一段中先知还会发挥这个主题。帐幕的木钉也许是这里的意思,不过希伯来文 yated 也可指"可挂东西的钉子",像以赛亚所说:"钉子钉在坚固处"(赛二十二23),指犹大未来的一位领袖。在这两处,这比喻都描绘出领导者必须坚毅,忍受压力。争战的弓是代表征服的比方,在全球国度中曾被宣告要被除灭,但此处用来象征为耶和华而英勇地主动出击(王下十三17;启六2)。最后一行浅白地说:每一位掌权者都从他们出来;犹大将是未来领导者出身的支派。他尔根将这节译为指弥赛亚。"掌权者"(希伯来文 noges)在九章8节意为"暴虐者",但这里则是正面的用法;这字意指一位行动者,决心要达到他的目标。

许多注释家指称本节为文士的边注229,但没有经文的左证。

ʮ5.

现代英译者将一起(together)一字从第4节挪到第5节,叙利亚译本可稍作其支持。犹大全家都将像勇士(希伯来文 gibborim),勇猛的斗士,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RSV 没有提示一项事实,即"仇敌"是加入的字,使文意完整,其根据为弥迦书七10。当军队在穷追猛打,以求迅速得胜时,很难避免践踏尸体;不过这里作者所想的,可能不是这种尸体。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介系词"在内",因此 NEB 译为他们在争战中践踏泥土路。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两方虽军力悬殊,步兵对马兵,但却打了胜仗。他们竟会冲锋陷阵,不致退后逃跑,只有一个理由: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分段标题】

三、祷告蒙应允

【亚10:6-7节】

10:6我要坚固犹大家,拯救约瑟家,要领他们归回。我要怜恤他们,他们必像未曾弃绝的一样。都因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我必应允他们的祷告。

10:7以法莲人必如勇士,他们心中畅快如同喝酒。他们的儿女必看见而快活。他们的心必因耶和华喜乐。

【分段标题】

1、神要坚固犹大家

2、神要拯救约瑟家

3、神要领回他子民

4、神要怜恤他百姓

5、他们必因神而喜乐

【分节详解】】

神要恩待南国犹大并北国以色列,把他们从被掳之地带领回本国,神要亲自坚固他的百姓,并且怜悯他们体恤他们,他们不在是被弃绝的,而是被蒙爱的人,神应允子民的祷告,作他们的神,使他们兴起如勇士,使他们必因耶稣和华而心中喜乐又畅快,他们的儿女也要快乐。

10:6

6~8 坚 固 犹 大 家, 拯 救 约 瑟 家: 神 定 意 要 救 赎 以 色 列 所 有 十 二 个 支 派。 犹 大 代 表 南 国 的 两 个 支 派, 约 瑟 代 表 北 国 的 十 个 支 派。

10:6

犹大家是指南国,约瑟家则指北国。从约瑟的儿子以法莲而来的支派是北国各支派之首。神总有一天要让所有的百姓聚合在一起。这一节讲到神联合犹太

人(参耶31:10),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自公元前722年被掳之后,北国以色列的百姓已完全被异族同化了,要南北两国统一绝非人所能做到的,只能出于神的手。

ʮ6.

此处耶和华宣告了祂要做的事(参九6)。这个钥节以双重应许开始,在希伯来文安排为交错式:

"我要坚固犹大家,

约瑟家我要拯救。"

犹大与约瑟代表南国与北国的整体;那些居住在远处的人,将得着力量,并蒙拯救,被带回家园230。我必应允他们,是指祈求拯救的祷告,神已经听见,并即将回答,因为管教的时期已过。

ʮ7.

犹大家将如勇士(5节),同样,以法莲也将如大能的战士(希伯来文 gibbor),并且会因自己有的力量而快活。全家与后代都将看见神的作为,并大大欢喜。他们的历史在耶和华里面有了意义,找到了目标。

【分段标题】

四、依靠神得以坚固

【亚10:8-12节】

10:8我要发嘶声,聚集他们。因我已经救赎他们。他们的人数必加增,如从前加增一样。

10:9我虽然(或作必)播散他们在列国中,他们必在远方记念我。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且得归回。

10:10我必再领他们出埃及地,招聚他们出亚述,领他们到基列和利巴嫩,这地尚且不够他们居住。

10:11耶和华必经过苦海,击打海浪,使尼罗河的深处都枯干。亚述的骄傲必至卑微。埃及的权柄必然灭没。

10:12我必使他们倚靠我,得以坚固。一举一动必奉我的名。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段标题】

1、神聚集子民

2、神领他们回本地

3、神使敌国灭没

4、神使百姓按他心意行事

【分节详解】

神要发声聚集他的百姓,使他们的人数加增,迅速如昔日在埃及地一般,虽然神因百姓犯罪把他们分散在列国中,但是神却使他们的儿女都必存活,而且得以归回本地,神领他子民回归故土要冲破一却障碍,犹如神昔日领百姓安渡红海一样,神要灭没一切敌国的势力,保护他子民得以稳固,并且神要使他的民,依靠他常常坚固,一举一动奉神的名,也就是做事行事都按神的心意,这是神亲口说的,阿们!

10:6

6~8 坚 固 犹 大 家, 拯 救 约 瑟 家: 神 定 意 要 救 赎 以 色 列 所 有 十 二 个 支 派。 犹 大 代 表 南 国 的 两 个 支 派, 约 瑟 代 表 北 国 的 十 个 支 派。

10:11

亚 述 的 骄 傲……埃 及 的 权 柄:亚 述 代 表 以 色 列 北 方 和 东 方 的 敌 人, 埃 及 代 表 其 南 方 的 敌 人。 神 应 许 除 灭 以 色 列 民 归 回 路 上 的 一 切 拦 阻。

一举一动都奉神的名,这是神的命令──

10:6,12 神应许加添他百姓的力量。我们跟神的关系亲近,他的灵便使我们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哪怕障碍重重。我们若远离神,力量的源泉就被切断了。

神再领百姓出被奴役之地,主也领我们……

10:10 这幅从埃及和亚述归回的图画,象徵百姓将从所有散居的国家归来。埃及和亚述勾起了百姓作奴隶和骨肉分离的回忆。

在我渡过生命中的苦海时,也能感到有神在我身旁么?

10:11 苦海是指红海,就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神奇地走过的海。以色列人会继续得到神奇妙大能的保护,就像他们再次从埃及和其他地方归回一样。

十8、9.

论犹大时,信息的要点在领导人,但论以法莲时,主题却为从被掳之地归回。北国较早倾覆(主前722年,与主前587年相较算早),亚述王的政策是故意将他们到处四散(王下十七6),使他们的后裔能再集结的希望,变为十分渺茫。但是耶和华说:"我要为他们作信号。"这里 RSV 是依据希腊译文,而希伯来文则更生动:"我要为他们吹哨。"牧人知道羊在哪里,因为是他将他们四散;现在他用自己特有的召羊方式,叫他们回来。我已经救赎他们,或"赎回他们"。这里的想法为:他们已经被带出捆绑(参:弥六4);从新约的用法看来(如:彼前一18),这个比喻富含许多意义。他们必如从前一样多(直译:"他们将增加,像从前增加一样",RV)。这里的思想也许是:响应神呼召的人那么多,以致人口会像从前一样多。

我虽然曾分散他们。RSV 的翻译将希伯来文两处稍作修改:未来式(希伯来文不完全式)改为完全式,以配合文意,并将出人意外的"播种"一字改了一个字母,成为"分散"。虽然这翻译有他尔根的支持,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活力,因为播种有期待收成之意,表达出盼望。他们必记念我,经过了许多年,在遥远的地方,他们辨认出牧人的呼唤,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亦即,在响应与归回之际,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茍延残喘,而能满有活力地生活231。

ʮ10.

在本诗的第二部分,先知转而注意相关各国;以埃及与亚述为代表的国家,必须释放他们离开;以基列与利巴嫩为代表之地,必须提供他们领土。埃及被选上的原因很明显,他们在埃及的经验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赛十一11~16;何十一1、11;弥七15)。亚述综合了被掳之人所住的北方与东方之地,包括巴比伦与波斯在内232。10、11节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呈现交错式:开头为埃及、亚述,结尾为亚述、埃及。以法莲的人口会多到一个地步,甚至基列──代表约但河以东的领域──都归他们,仍不够居住。

ʮ11.

开头一句,RV 根据希伯来文译为:他将经过苦海;许多人提出修正的意见。因为前几节都用复数提到以法莲,所以这里的单数"他"令人意外;RSV 根据希腊译本用复数"他们"作主词。另一个可能,是以"他"指耶和华,即先知插入了一句第三人称的话;不过耶和华经过苦海的观念很难为人接受,所以希腊译本将"苦海"译为"狭窄之海"。JB 与 RSV 采用了很受欢迎的修改,即"埃及之海",这翻译使文意畅顺,但却没有经文依据。持平而言,最好还是保留希伯来文,虽比较困难,但也容易激起联想。先知用寓意笔法宣称,以法莲将沿着耶和华为他们开的路前进;耶和华则在他们前头,厘清一切归回故土的障碍。在其他地方也必如在埃及一样得胜。最后两行中,亚述(~assur)与将离开(yasur)为类音,藉此先知很有技巧地讽刺亚述与埃及──这两国代表一切抗拒神治理之国。

ʮ12.

这一节是本诗后半的中心,正如第6节为前半的中心,所重复的应许皆为我要坚固。四个希伯来字以简洁的交错式组成这里的信息: a. 我要坚固他们; b. 在耶和华里; b1. 奉祂的名; a1. 他们要前行233。──《

【撒迦利亚书】 第十一章:折断杖、废弃所立的约

【分段标题】

一、 审判巴勒斯坦

【亚11:1-3节】

11:1利巴嫩哪,开开你的门,任火烧灭你的香柏树。

11:2松树阿,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佳美的树毁坏。巴珊的橡树阿,应当哀号,因为茂盛的树林已经倒了。

11:3听阿,有牧人哀号的声音,因他们荣华的草场毁坏了。有少壮狮子咆哮的声音,因约旦河旁的丛林荒废了。

【分节详解】】

位于以色列与腓尼基之间,这里的香柏树,是巴勒斯坦地最高的树木,大概象征首领,火、象征审判来到,神的审判要遍临整个巴勒斯坦。

11:2~3. 节

这一首抒情短诗是写给利巴嫩和巴珊的;本诗第二部分的开头曾以这两处作代表(十10),现在又以它们作结束。好些先知将这两块地连在一起谈(赛二13;耶二十二20;结二十七5、6),撒迦利亚所用的异象都取自从前的预言。

香柏树:在以西结书中(十七3、4、12及下),香柏树是王宫的代表。它是万树之王,所以有时也代表骄傲(赛二13),但只要用斧头砍几下,它就会归于无有(赛十33、34)。对那些厚颜无耻、自以为可以离神独立的国家,香柏树特别适合作他们的象征(参:结三十一,AV / RV,那里提到埃及与亚述的王都属这范围)。丝柏树与橡树的树林比较不茂密,在香柏树倾倒后,不免哀号。这个比喻也很难解释,因为如果香柏树代表强权,那么出产香柏树的利巴嫩又怎样解释?或许这个比方不是要特别指哪一些国家;不同类的树代表大大小小的国家。巴珊为出名的养牛台地,位于加利利海的东北;提到它有茂盛的树林令人意外。根据巴里(D. Baly)的看法,这些树"应当是一丛丛的林地,而非一大片森林"234。AV 根据希伯来经文的小注(basir),译为葡萄酒林,但这个意思很模糊。形容词"茂盛的"(basur)真正的意思是"增强防御工事的",也许因为这些树是代表城巿,所以用这个字。这个异象中还有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如:火的毁灭与倾倒的损失放在一起;这一点再加上其他因素,令米其尔怀疑第2节的真实性235。但比喻的混合并没有使文意模糊。

第3节取材自耶利米书二十五34~37,指外国的君王为牧人,哀叹他们的荣华被毁,不过耶利米保持比喻的说法:"耶和华掠夺他们的草场"(36节),而撒迦利亚却解明其意。以下的诗更恐怖:听啊,狮子吼叫的声音;耶利米(耶五十44)和以西结(结十九1~9)用这个比喻指君王。狮子失去了兽窟,变得十分危险,会侵害性命。他们已经从约但河旁的丛林出来,这道曲折的河流,两岸遍布柽柳和其他灌木交织的密林,每当黑门山的春雪溶化时,这片地带就被洪水淹没236。"丛林"(希伯来文 ga~on)更准确的翻译为"庄严";先知继续强调高傲者的倾覆。这段为树木、牧人、狮子受灾难波及而作的哀歌,具有讽刺意味。这些不同的比方混用在一起,因为都是取自约但河谷和其东边一带地区的景象。

诗的部分到此结束,后面只再简短出现过两次(十一17,十三7~9)。整体的主题为耶和华将在胜利中临到,而祂的子民也将兴高采烈地与祂共享。高潮为王来设立全球的国度,不过首先必须克服反对势力,所以画面中有黑暗的一部分。

【分段标题】

二、废弃约

亚11:4-17节

【分段标题】

1、 先知牧养将宰的羊

【亚11:4-6节】

11:4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你撒迦利亚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

11:5买他们的宰了他们,以自己为无罪。卖他们的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牧养他们的并不怜恤他们。

11:6耶和华说,我不再怜恤这地的居民。必将这民交给各人的邻舍,和他们王的手中。他们必毁灭这地,我也不救这民脱离他们的手。

㈠没人怜悯的羊

㈡神也不怜恤

【分节详解】

神指示撒迦利亚代表神为以色列设立的牧人,弥赛亚,代表神牧养百姓,但因遭百姓的厌弃,神与百姓关系而破裂,将宰的羊指:将要被卖,被宰,供食用象征:百姓因厌弃神而不蒙怜恤,将遭遇毁灭。

11:4

4~17 牧 养 这 将 宰 的 群 羊:神 指 示 撒 迦 利 亚 代 表 神 为 以 色 列 设 立的 牧 人 弥 赛 亚 (4~14 节)。 而 后, 撒 迦 利 亚 又 描 绘 了 以 色 列 邪 恶 的 牧 人 (15~17 节)——有 可 能 预 表 了 末 世 时 的 敌 基 督。

11:4 将 宰 的 群 羊:这 群 羊 指 以 色 列 民, 因 他 们 拒 绝 弥 赛 亚, 被 打 上 了 受 罚 的 印 记。 这 刑 罚 于 主 后 70 年 借 罗 马 帝 国 对 犹 太 人 的 屠 杀 应 验 了。

11:4-17

这里,神让撒迦利亚去充当两种不同角色的牧人。第一个牧人显示他所牧养的百姓如何拒绝神,神也将如何拒绝他们(11:4-14);第二个牧人显示神如何将其百姓交给邪恶的牧羊人(11:15-17,参结34章)。

待宰的羊──可怜的一群,千万别属于他们当中的一员……

11:4 神让撒迦利亚作个牧人,专门牧养肥壮待宰的群羊。弥赛亚将在政治和属灵生活混乱的时期来牧养属神的百姓。这些肥壮待宰的羊代表神的百姓,他们贪婪,恶欲满心,正等神的审判到来。

(十一4~17)

这段经文很难解,在未研究之前暂不作深论,但可以指出,从一开始,中心主题便为领导人。通常我们假定,倘若一个国家有位领袖,一心一意为民谋福,除去不义,促进协调,那么全国必充满和平与幸福。但这位先知所得到的亮光之一为:这样的一位领袖非但不受欢迎,而且还遭憎恨,被拒绝。

牧人与羊群的意象,诗的部分已提到很多(九16,十2、3、8及下,十一3),好像仆人的主题在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一样。然而,正如仆人之歌一样,先知凸显这主题,焦点放在说明,合神心意的领导者是怎样的一位。

这里的羊群无疑为以色列,这位牧人也属以色列。此处暂时不谈全球观,只注目于一个民族、一片土地;惟在第6节暗示有全球的震荡。

全文可分三个明显的段落: (1) 耶和华再给予最后一次机会(4~6节); (2) 好牧人被拒绝(7~14节); (3) 无用的牧人取代他的位置(15~17节)。这里没有交错式;4~6节列出另一种抉择,而这两种可能性在第二、三段中分别得到发挥。

ʮһ4.

耶和华我的神;现在说话的是先知237。他一开始就清楚指出,他和耶和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既为祂的代表,就要牧养羊群。先知的意思是否要用行动表演出这一幕,就好像其他先知曾做过的?单从以下篇章所提到的参与者来看,这里很可能是寓言,而不是表演式的比喻。将宰的:这些羊是养来作肉食的,很快就会在巿场卖掉,然后被送进屠宰室。然而这些羊代表在逼迫者手下受苦的男女,连喂养他们的人,都在帮商人赚钱,因为养得愈肥,商人的利润就愈大。NEB 译为要养肥这群将宰的羊,把意思表达了出来,但却删掉了钥字"牧人";这个翻译太过省略。

ʮһ5.

买他们的是占据该地的强权,想从掳获的人得利。"她们"是阴性,意指这些羊是母羊,应以生育为目的,而不是用来宰杀的。卖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牧人。犹太人的领袖为自己的好处奉承掌权者,却不顾百姓的痛苦。我们知道,以色列的法庭已经被贿赂腐败了几个世纪;从所罗门以来,王就向穷人收取重税,饱足自己的腰包;在马喀比时代的安提阿,甚至可以用钱向西流基的官员买大祭司的职位。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是痛楚的挖苦。钱财丰富并不证明讨神喜悦(可十23),更何况是诈骗来的财物。

ʮһ6.

从一开始就可看出,牧人想要拯救羊群的努力将告失败。耶稣在考虑祂的工作时,曾否默想这段经文?谋求己利的人受到公平报应的时刻已经来到,有如当年耶路撒冷的陷落(耶十三10、14)。每个人都在他的牧人手下。牧人(RSV)是将希伯来文作了一些修改,原文为"邻舍"。NEB 拒绝修改,而译为我要将每个人都交付在他的邻舍和他的王手中,这样可避免重复──如果"牧人"代表王的话。他们必毁灭全地;希伯来文 ha~ares 也可以指"这地",因此这里是否指所有的国家,并不确定。

【分段标题】

2、 神心厌烦他们

【亚11:7-14节】

11:7于是,我牧养这将宰的群羊,就是群中最困苦的羊。我拿着两根杖。一根我称为荣美,一根我称为联索。这样,我牧养了群羊。

11:8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因为我的心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憎嫌我。

11:9我就说,我不牧养你们。要死的,由他死。要丧亡的,由他丧亡。余剩的,由他们彼此相食。

11:10我折断那称为荣美的杖,表明我废弃与万民所立的约。

11:11当日就废弃了。这样,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就知道所说的是耶和华的话。

11:12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于是他们给了三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

11:13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

11:14我又折断称为联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废弃犹大与以色列弟兄的情谊。

㈠要死的由它死

㈡折断、荣美、联索两根杖

【分节详解】

撒迦利亚代表弥赛亚,用两根杖牧养羊群,两根杖代表神给以色列的恩典,及神将使以色列和犹大合而为一的计划,如果选民跟从弥赛亚,这些祝福必要临到他们身上,神不牧养他们神的心也厌烦他们,是因他们曾嫌弥赛亚牧人,他将不再牧养他们,任凭他们毁灭

神曾立约,应许不使列国攻打以色列,先知生动的描述了神如何撤去保障,以及以色列如何被毁,被驱散的景象,主后70年,这预言应验,亚述人彻底毁灭了耶路撒冷。

以色列分裂是神施行审判的一部分,这个曾与神立约的国家,将分裂成两个敌对的势力。

11:7

两 根 杖:撒 迦 利 亚 代 表 着 弥 赛 亚, 用 两 根 杖 牧 养 羊 群。 两 根 杖 代 表 了 神 给 以 色 列 的 恩 典 以 及 神 将 使 以 色 列 和 犹 大 合 而 为 一 的 计 划。 如 果 选 民 们 跟 从 弥 赛 亚, 这 些 祝 福 必 要 临 到 他 们 身 上。

11:9

我 不 牧 养 你 们:因 羊 群 憎 嫌 牧 人 弥 赛 亚, 他 将 不 再 牧 养 他 们, 任 凭 他 们 毁 灭。

11:10

我 废 弃 与 万 民 所 立 的 约:神 曾 立 约, 应 许 不 使 列 国 攻 打 以 色 列。 撒 迦 利 亚 生 动 地 描 述 了 神 如 何 撤 去 保 障, 以 及 以 色 列 如 何 被 毁、 被 驱 散 的 景 象。 主 后70 年 这 预 言 应 验, 罗 马 人 彻 底 毁 掉 了 耶 路 撒 冷。

11:12

三 十 块 钱:仍 代 表 弥 赛 亚 的 撒 迦 利 亚, 这 时 要 求 领 袖 们 付 给 他 合 适 的 工 价。 他 们 给 了 他 一 个 奴 隶 的 工 价 (出21:32) 来 羞 辱 他。 犹 大 出 卖 耶 稣 所 得 的 工 价 也 是30 块 钱 (太27:3~10)。

11:14

废 弃……弟 兄 的 情 谊:以 色 列 分 裂 是 神 施 行 审 判 的 一 部 分。 这 个 曾与 神 立 约 的 国 家 将 分 裂 成 两 个 敌 对 的 势 力。

没有了牧人,羊群就失去保守,四散开了……

11:7 撒迦利亚拿了两根牧杖,取名为"荣美"和"联合"。他折断第一根"荣美"杖,显示神跟百姓所立的恩典之约已毁。他折断第二根"联合"□,显示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情谊已破裂了(11:14)。

竟要灭三牧人?为何?

11:8 三个邪恶牧人的身分不详。神知道他们不适合牧养他的百姓,所以除掉了他们。

给牧人三十块钱,甚么意思?

11:12 给这位牧人三十块银子是一种侮辱。这是付给被牛角顶死之奴隶的价钱(参出21:32),也是犹大出卖耶稣所得的银钱(参太27:3-10)。无价的弥赛亚竟以奴隶的价钱被卖掉了。

把钱丢给窑户,是施舍吗?

11:13 陶匠是社会最低下的阶层。"美好的价值"不过是讽刺的说法,因为其价值微不足道,甚至可轻易丢给陶匠。意味深长的是,犹大卖耶稣的三十块银子被退回圣殿后,也用来买了一块窑匠的地(参太27:3-10)。

神的百姓分裂,因为联合的杖被折断了……

11:14 由于百姓拒绝弥赛亚,神也拒绝他们。这便是撒迦利亚折断"联合"之杖的象徵。撒迦利亚之后不久,犹太人便分成很多派别:法利赛、撒都该、爱色尼,希律党和奋锐党。这些派别之间的不和,是导致公元70年圣殿遭毁的关键因素。

ʮһ7.

第二段的一开始,先知顺服地担任牧人的职分,为了那些在羊群中作买卖的:旧的译文则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希腊译本认为希伯来文的子音意为"生意人",直译为"迦南人",不过这个字原来可能是指某一种商人,而不是某一族人238。很多人接受这个读法。两根杖代表牧人领导的原则。恩惠(希伯来文 noam),更好的译法或为"荣美"、"美丽"、"恩宠",这是神的特性之一(如:诗二十七4,九十17);联合是这种荣美的领导想要产生的结果。这两根牧羊的杖让人想起以西结的两根木杖,他把那两根杖接连为一,代表北国与南国将来的联合(结三十七15~23)。

ʮһ8.

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这几个字恐怕是全旧约最大的谜题。牧人的身分有四十种以上的解释239,以色列所有知名的领袖都被列过,从摩西、亚伦、米利暗,直到罗马时代的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爱色尼人。我除灭对这个动词的翻译也许太过强烈,这个字可意为"免职"。一个月,许多注释家大为发挥,指 (1) 一段短时间; (2) 三十年,一天代表一年;或 (3) 一段延长的时期,把各种可能辨认的数目都算在这个范围。希伯来文的确强调这三个牧人,所以更让人有兴趣猜测这几位领袖是谁。

认为这一段是属被掳之前的人,较多主张这三人是犹大的最后三个王: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240。自一八七○年以后,多数学者选择西流基时期,到现在还有人赞同。以下一表列出当时的王与大祭司;各种理论曾提到各个名字。

{\Section:TopicID=161}西流基统治犹大时期(主前198~140)

安提阿的王

安提奥古斯三世(大王)主前223~187

西流基四世(腓勒帕特)主前187~175

希留德乐,谋害西流基,被废主前175

底米特利,西流基之子,在罗马作人质主前175

安提奥古斯四世(伊庇凡尼)主前175~163

安提奥古斯五世(优帕特)主前163~162

底米特利一世主前162~150

亚历山大 巴拉斯主前152~145241

底米特利二世(尼卡特)主前147~139241

最多人认为,三位被废的牧人所代表的三位西流基王是:西流基四世、希留德乐和底米特利,因为他们在一年之内从政坛上消失242。另一种可能则为安提奥古斯三世、西流基四世和希留德乐;米其尔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还有些人属意安提奥古斯四世、安提奥古斯五世和底米特利243。

而"牧人"也同样可能指大祭司,在主前第二世纪,他们在耶路撒冷为地方首长。

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

欧尼亚三世(合法的撒都后裔) 约主前198~174

杰森(撒督后裔,但将他的兄弟欧尼亚

罢黜;西流基人指派他) 主前174~171

门尼劳斯(非撒都该人;用贿赂买得) 主前171~161

里西马古(他的兄弟与代表,在暴动中被杀) 主前161,短暂

阿西母斯(亚伦后裔,西流基人指派的) 主前161~159

印特利格南 主前159~152

哈斯摩尼人约拿单 主前152~143

哈斯摩尼人西门 主前143~140

有一种解释认为,欧尼亚三世是好牧人(参《马喀比书下卷》四1及下),而被除去的三位是用贿赂买得此职的:杰森、门尼劳斯和阿西母斯244。另一个看法认为三个牧人是杰森、门尼劳斯、里西马古。最近崔飞斯245倡导马喀比时期,并辩称犹大?马喀比是好牧人,在解放耶路撒冷之后,他一定会废掉背道的祭司,以及效忠希腊的官员(《马喀比书上卷》四42,参七24)。崔飞斯认为,无用的牧人应该指阿西母斯。犹大斯(Judas)是忠诚之犹太人的领袖,十分符合好牧人的条件。

然而,以这段经文为主前第二世纪的看法,并不够令人信服。从各种指认可见,这看法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而最近的研究也提出警告,将《马喀比书》列为圣经文学有其危险246。或许这一节是插入经文的边注,可能于马喀比时代加入,让预言与当代密切相关247;但这也不过是猜测。事实上,我们对犹太人自主前三五○至二○○年的历史一无所知,因此这些"牧人"可能指那段时期的人也未可知248。另有些注释家比较谨慎,承认无法辨识其历史情境249。

既然意见如此分歧,这三位牧人实在无法确认是谁;而没有一种看法具说服力,所以若还有人想再猜测,也必徒劳无功。不过,还有一点可以思考。末世作品常以数字作象征。这里三字是否如此使用(参:但七8、24),代表完全?若是如此,好牧人便是将要除去一切有碍他事工的无用领袖。

我的心厌烦他们。在这比喻中,牧人的忍耐已到极限;以赛亚也形容耶和华有这样的反应(赛一13及下)。他们也憎嫌我,百姓整体而言,并不欣赏这位最好的牧人。希伯来文的动词,在旧约只出现过这一次,表达厌恶之意。黑暗憎恨光、厌恶光250。

ʮһ9.

牧人不再带领,让百姓去面对拒绝他的结果:死亡、彼此相食。他任凭他们走自己的路。

ʮһ10.

"恩惠"之杖折断,代表以恩典治理的时期已过。这位王,和犹大最好的王一样,都曾与百姓立约,要为他们担负责任(参:申十七14~20;撒下五3;王下十一17)。与万民显然可指分散在各国中的犹太殖民群体,如列王纪上二十二28;约珥书二6;不过通常这个词是指外邦诸国。

ʮһ11.

这里和第7节一样,羊群中作买卖的是根据希腊译本(希伯来文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商人极为关注,立刻察觉当时的状况,知道这是耶和华的话。先知按照耶和华的命令所做的,正符合商人的期望。他们希望没有牧人。神的护理似乎又对他们有利(参5节)。

ʮһ12.

在比喻中,牧人是向商人负责的,他们付他工资;但他既拒绝作牧人,就没有权利再收这笔钱。他们秤出来,保证币值的钱币尚未通行,否则钱就不需要过秤(见该一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4,Name= A 挑戰(一1~11)})。在希腊统治巴勒斯坦的时期,钱币已十分普遍,这种情景便支持波斯时代的日期。三十舍克勒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尼希米以前的波斯省长课税四十舍克勒(假定是年税),被认为是沉重的担子(尼五15)。在摩西的律法中(出二十一32),若是奴隶死了,主人需赔偿三十舍克勒,这条规定显示对人生命的看重251。也许商人不能付少于这个数目的钱。马太福音用"秤"字,显然是指引用此处(太二十六15),不过 RSV 译为"付给",淡化了引述之意。

ʮһ13.

丢进钱库(AV、RV 依据希伯来文,译为丢进窑户),这两个字在希伯来文中发音接近,"钱库"是 ~osar,"窑户"是 yoser;在马太福音二十七6~9中,这两个意思都用到。圣殿的钱库不但放什一奉献,和献给耶和华的宝物(书六24;拉二69;尼七70),也成为个人的"银行"(《马喀比书下卷》三10及下)。窑户与圣殿有关,因为献祭的礼仪不断需要新的器皿(利六28)。可能有些类似窑匠公会的人,在圣殿担任小官员。耶利米在讲道时,可以指出窑匠在那里工作(耶十八6),又在圣殿附近买到瓦瓶(十九1)。所以,这两种读法都有意义,不过都无法表达出上下文的讽刺意味──这里提到他们所付给我那笔堂皇的价钱。

各种译本的含义皆不同。"钱库"的读法来自叙利亚译本,不过这似乎是出于一位机灵的文士之手,将该读法调整译为他认为合乎文意的字252。耶柔米的拉丁译文建议译为"雕刻家",但这个希伯来字很少这样用。陶瑞(C. C. Torrey)253研究的结果,指出希腊人认为这字指"创办人";伊里格254也赞同此说。德柯尔(M. Delcor)将这一节与士师记十七4相连;那里提到用二百舍克勒铸成一个偶像,比较之下,三十舍克勒只能作一个小雕像;他认为此处的讽刺意味,就在于这一细节:如果他们不要耶和华的牧人来管理,惟一的选择就是拥有用这些银子作成的小神祇(参:结十六17;何二8)。这一段异常难解的经文,用这方法解释似乎很真切,很富意义。因为 yoser 是指"塑造者",它不但可以指窑匠,也可以指铸匠。而且,除非让神来带领我们的事,否则我们必会倚靠钱财的利便作导引。

在耶和华的殿中。陶瑞假设,如果圣殿内有铸造厂,目的便是将金银等贡物融化,为要将这些金属贮存在瓦器内,就如波斯人一样255。

ʮһ14.

拒绝耶和华牧人的另一个必然结果,便是不能合一;因此第二根杖也折断了。这里应该提一下,伊里格256认为这个动作意指撒玛利亚的分裂,因为主前三二五年,住在从前北国领域内的撒玛利亚人与耶路撒冷的人切断关系,自己在基利心山上盖了一座殿堂,一别苗头。那片山坡上至今还有两百多位他们的后代。不过,伊里格的理论猜测的成分太高。

【分段标题】

3、 恶牧膀臂全然枯干

【亚11:15-17节】

11:15耶和华又吩咐我说,你再取愚昧人所用的器具。

11:16因我要在这地兴起一个牧人。他不看顾丧亡的,不寻找分散的,不医治受伤的,也不牧养强壮的。却要吃肥羊的肉,撕裂它的蹄子。

11:17无用的牧人丢弃羊群有祸了。刀必临到他的膀臂,和右眼上。他的膀臂必全然枯干,他的右眼也必昏暗失明。

【分节详解】

先知这时又捡起牧人的器具,扮演邪恶牧人的角色,这些牧人非但不保护羊群,反而用器具伤害他们,先知预言恶牧要遭报应,膀臂枯干,右眼失明,代表已失去力量,不能再作牧人。

告诉我们要象耶稣作好牧人牧养爱护天父的羊。

11:15

15~16 愚 昧 牧 人: 撒 迦 利 亚 这 时 又 捡 起 牧 人 的 器 具, 扮 演 邪 恶 牧 人 的 角 色。 这 个 牧 人 非 但 不 保 护 羊 群, 反 而 用 其 器 具 伤 害 他 们 (参4~17 注 释)。 愚 昧 牧 人 的 预 言 末 后 将 在 敌 基 督 身 上 完 全 应 验 (比 较 结34:2~4;但11:36~39;约5:43;提 后 2:3~10;启13:1~8)。

无用的牧人,今日的教会里也有的呀……

11:15-17 以色列不仅拒绝真正的牧人,更接纳一个无德无能的牧人。这个牧人只顾自己、不顾羊群,不保护且毁灭羊群。他相信自己的军力(膀臂)和智慧(右眼),所以他被定罪是应得的,神正要毁掉这两样东西。

恶牧人遭惩罚的预言应验了吗?

11:17 领袖不能全面地照顾神的百姓,对百姓来说是个大悲剧。神要领袖负起对百姓的特别责任。新约告诉教会领袖:"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如果神把我们放在领导的位置上,要谨记在这位置上也要负极大的责任。

ʮһ15.

在比喻的这第三部分,耶和华命令先知再去扮演无用的牧人,就是道德败坏、不理会神话语的牧人。我们不去探究这人指谁。"这一次牧人的角色不是指耶和华,而是指出一个教训:如果不接受耶和华作牧人,就会有另一个牧人,即毁灭的牧人。"257

ʮһ16.

这位牧人的失败是以牧养的比喻来描写,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3、4。消极方面,他缺乏关怀。NEB 的翻译很生动:任何一只不见了,他都不在乎;那些走散的,他也不去寻找。第二个子句与 AV 所译也不去寻找小羊相差很远。希伯来文抄本有四种读法,不过各译本都支持"走失的",现在也普遍被人接受。这位牧人疏忽生病的、受伤的,显然毫不尽责。他会以最好吃的肉作自己的"额外津贴",而把牠们折断的骨头丢掉(NEB)。最后一个子句这样翻译很吸引人,而比较直译的译文为:甚至撕掉牠们的蹄。

ʮһ17.

这一段以一首短诗作结束,也成为本卷书第二部分前半的结尾258。祸哉……,更好的译文为:麻烦要临到无用的牧人了(JB);这句话一方面是预测,一方面也是有力地向那位疏忽羊群的无能牧人发出审判。原文的韵律与发音,都强化了这信息。这个领袖的膀臂和右眼都不能活动,根本无力战斗,甚至无法瞄准敌人。

尽管本章的经文有许多困难,也无法定准相关的历史,但其中的信息很清楚。人类混乱的责任完全在人自己肩上。神已经将祂的牧人提供给人,但他们却拒绝祂,造成自己无法弥补的损失。拒绝这位牧人的代价,后面还会提到(十三7)。耶稣称自己是好牧人(约十11~18),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意义,就是先知对人性与历史的了解。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拯救耶城建立国度

【分段标题】

一、 神要灭绝各国的民

【亚12:1-9节】

12:1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12:2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围困的时候,向四围列国的民成为令人昏醉的杯,这默示也论到犹大(或作犹大也是如此)。

12:3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击他的万民,当作一块重石头。凡举起的必受重伤。

12:4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使骑马的颠狂。我必看顾犹大家,使列国的一切马匹瞎眼。

12:5犹大的族长,必心里说,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的神,就作我们的能力。

12:6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里。他们必左右烧灭四围列国的民。耶路撒冷人必仍住本处,就是耶路撒冷。

12:7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免得大卫家的荣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胜过犹大。

12:8那日,耶和华必保护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中间软弱的,必如大卫。大卫的家,必如神,如行在他们前面之耶和华的使者。

12:9那日,我必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

【分段标题】

1、 聚集的万民受重伤12:1-3

2、 必看顾他的百姓12:4-5

3、 烧灭四围列国的民12:6上

4、 耶城人仍住本地12:6下

5、 软弱的必如耶和华的使者12:7-8

6、 定意灭绝攻击耶城的各国之民12:9

【分节详解】】

造人里面之灵的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未后四围围困耶城的列国,他们想聚集联合攻击耶路撒冷,却被伸攻击,必受重伤,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世上列国的势力都将被倾覆,神却要看顾他的百姓,兴起他的子民,如火盒放在木柴中,要烧灭四围的列国,兴起软弱的人如行在前面耶和华的使者,神已定意,要灭绝各国(敌国)的民。

12:3

3~9 聚 集 攻 击 他 的 万 民:末 后, 许 多 国 家 将 联 合 起 来 与 耶 路 撒 冷 和 以 色 列 为 敌, 神 将 亲 自 伸 手 毁 灭 攻 击 以 色 列 的 众 敌。 在 哈 米 吉 多 顿 大 战 中, 世 上 列 国 的 势 力 都 将 被 倾 覆 (参 启 16:16 注; 19:19)。

12:3-4 这是预言耶路撒冷未来的一次大战斗。有人说这是哈米吉多顿大战,也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大战役。与神的百姓为敌的人不会永远取胜。最后,邪恶、痛苦和压迫将一次过彻底被消灭。

大人物比小人物高明,城里人比乡下人优越,但神的看法是──

12:7 城市往往影响其周围乡村的发展。这一次,犹大的乡村──"帐棚"却比耶路撒冷先得好处,令耶路撒冷不至骄傲。不要认为我们必须先向"重要人物"如明星、大商人、政治家、革命先驱等布道,基督来是"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甚至是颓废潦倒的人。我们要小心,千万不要在灵性上骄傲,免得像耶路撒冷一样,在明白神旨意的事上变得最迟钝。

耶路撒冷的欢乐

(十二1~9)

先知从战争与胜利的主题开始,地点在耶路撒冷,因为分散的被掳之人已经归回。这座城被列国包围,其人数比城中的人多得多。在这场势力差距极大的战争中,连犹大也离弃了首都;直到耶和华干预,不平衡的局面才改观。敌人反胜为败,溃不成军,因此人人都知道,是神护卫了这城,胜利终将属它。此处全球的观点、神奇迹式地插手拯救耶路撒冷,以及事成定局的意味,都是末日启示的特征;解释时必须配合这种风格。

所有的翻译都用散文的形式,不过本章却是以诗体的散文写成。按着逻辑与文体,拉马赫区分出几个小单位,他称之为"节"259。他发现这些呈对句安排:2、3节;4+5、6节;7、8节。第1节是前言,第9节为结论。

十二1.

有关标题的说明,请参阅九章1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4,Name= A 耶和華從北方得勝(九1~8)},亦见增注{\LinkToBook:TopicID=155,Name= 增註︰耶和華話語的擔子(九1)},第173页。论以色列,既然这里关注的是犹大与耶路撒冷,这一词似乎出人意料;不过我们不难视"以色列"为指整个民族,不像十一章14节只指北国。十二至十四章没有谈到以色列与犹大的冲突。铺张诸天……的耶和华,这里提说大能的造物主,不单创造宇宙,也造了大地与人;让人想起以赛亚书四十二5。这段引言很合适这几章,因其中展望大君王耶和华来完成一切事(十四17)。

十二2-3.

这两节为平行语,显出它们是连在一起的:"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与"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相呼应;"万民"重复出现;包围的概念也重复出现。因为某种原因,列国都想获取耶路撒冷260,正如十四章2节;但他们得不偿失。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杯"代表神为人所定的生命经验,可能为"救恩的杯"(诗一一六13),福杯满溢(诗二十三5);但从人的悖逆不信看来,这里必是耶和华忿怒的杯。从前耶路撒冷要喝这杯,以至喝尽(赛五十一17;参:耶二十五17、28);但现在这杯已经挪开(赛五十一22),轮到列国要喝。他们既喝醉,就无能为力。NEB 取 sap,"杯"这字的另一个意思"门坎",因此读来不同。

它也要与犹大反对。第2节下半的希伯来文不容易明白,古译本也没有太大帮助。JB 将它删去;可是 NEB 或许传达了原意:犹大在耶路撒冷被困时将身不由己。犹大也反对耶路撒冷,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被仇敌压境的势力所迫。

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这里的图画是一群挑夫要合力抬起一块岩石。尽管他们的人力充足(万国),还是伤到了自己,因此必须放弃尝试。

十二4-5

画面又改变了,有骑兵在攻城,他们似乎被瘫痪,无技可施。在前一句对联中,列国的灾难似乎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决定;而在本节,耶和华则主动干预。这里也有重复句:"我必击打每匹马";惊惶,巴拉攻打西西拉时便是如此(士五22),使骑马的颠狂。因背道而遭致的一系列灾难中,颠狂与眼瞎相连(申二十八28)。我要睁眼看犹大家,这是第四次提到"耶和华的眼"(三9,四10,九8),目的是在审判之日拯救他们。神已经为耶路撒冷的缘故插手干预,因此犹大也来投靠祂。

十二6.

这里采取行动的仍是耶和华,我必使犹大支派如同火盆在木柴中……。犹大置身于敌人中的事实,反而对大局有利。火怎样瞬间点燃火种与柴堆,犹大也将使仇敌遭毁灭,而耶路撒冷则在一旁观看。

十二7-8

耶路撒冷的大卫家与其余的犹太人之间的竞争,因神应许犹大先胜而告解决。他们互相需要,不可彼此辖制。耶和华保护耶路撒冷的盾牌,也要保护他们;祂的能力将使软弱者有大卫的才干。盼望仍然以大卫家为中心,这个家必如神,这是很大胆的声明,下一句则将其修饰为,如耶和华的使者。前来向大卫求恩的人,曾说他"如同神的使者"(撒上二十九9;撒下十四17、20,十九27);这是一句尊敬的话,刻意的夸大之辞。然而应验在耶稣身上时,却还显得分量不足。

十二9.

这节结论毫不含糊地指出本段的要点:耶和华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世界冲突的事实已假定存在,耶路撒冷必得到最后胜利;无论这将是按字面或是寓意出现,都必成就。

【分段标题】

二、浇灌耶城居民

【亚12:10-14节】

12:10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

12:11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

12:12境内,一家一家地都必悲哀。大卫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拿单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2:13利未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示每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2:14其余的各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施恩的灵浇灌子民 12:10

【分节详解】

讲到犹大人在面对强敌,危在旦夕之时,有人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因而归顺他,这是神向他施恩,并且是灵雨的浇灌,他们就转向仰望神,就是弥赛亚。

神应许降下圣灵,你有没有感到?他在你心中吗?

12:10 基督复活后五十天(参徒2章),即五旬节时圣灵降临。撒迦利亚称圣灵为"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正是这灵证明我们有罪,向我们启示神的公义和审判,并在我们祷告的时候帮助我们。"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求神让他的灵充满我们。

12:10 必 为 我 悲 哀: 在 那 个 战 事 险 恶 之 日, 选 民 将 向 神 哀 哭 求 助。 神 必 要 以 圣 灵 浇 灌 他 的 百 姓, 施 恩 给 他 们, 应 允 他 们 的 祷 告。

2、耶城为所扎的悲哀 12:11-14

【分节详解】

选民向神哀哭求救,神必以圣灵浇灌他们,应允他们的祷告,神使悔改之人认识到,他们必须为罗马士兵刺伤耶稣的那一枪,和耶稣的死承担责任(罪责)他们将悲痛欲绝,每个家中的人都要独自悲哀,丈夫妻子分开,每个人都要单独为自己的罪和弃绝耶稣的罪而悔改。

12:10

10~14 那 施 恩 叫 人 恳 求 的 灵:这 几 节 讲 到 犹 大 人 在 面 对 强 敌、 危 在 旦 夕 之 时, 终 必 有 人 相 信 耶 稣 就 是 真 正 的 弥 赛 亚, 因 而 归 顺 他。

12:10 必 为 我 悲 哀: 在 那 个 战 事 险 恶 之 日, 选 民 将 向 神 哀 哭 求 助。 神 必 要 以 圣 灵 浇 灌 他 的 百 姓, 施 恩 给 他 们, 应 允 他 们 的 祷 告。

1.悔 改 之 人 将 认 识 到, 他 们 须 为 罗 马 士 兵 刺 入 弥 赛 亚 耶 稣 肋 旁 的 那 一 枪 (比 较 诗 22:16;赛 53:5;约 19:34) 和 耶 稣 的 死 承 担 罪 责。

2.他 们 将 悲 痛 欲 绝。 每 一 个 家 庭 中 的 人 都 要 独 自 悲 哀, 丈 夫 和 妻 子 也 要 分 开; 这 样, 每 个 人 都 将 单 独 为 自 己 的 罪 和 弃 绝 耶 稣 基 督 的 罪 悔 改 (比 较 罗 3:23;6:23;徒 16:31;彼 前2:24)。

神的独生子被刺、被杀,以色列有多少人悲哀?今日呢?

12:10-14 最终所有人都要认识到那位被刺、被杀的耶稣真的就是弥赛亚。将来人必被唤醒,为罪伤痛,并真正复兴。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将清楚地被启示出来(参腓2:10;启5:13)。

哈达临门这个地方……

12:11 哈达临门可能是指约西亚王被杀的米吉多平原一带。人们曾为约西亚的死大大悲伤(参代下35:22-25)。

基督的血不会白流,有一日──

12:12-14 全以色列,包括君王、先知、祭司和百姓都一同悲哀。每一家都沉浸在悲哀之中。丈夫和妻子各在一处悲伤难过。

十二10.

怜悯与恳求的灵,这种新的心态来自耶和华,我必浇灌。怜悯(希伯来文 hen)直译为"恩惠",但在这里要彰显的特定恩惠,乃是为一谋杀事件悔改,所以较自由的翻译也合理。NEB 译为同情与怜悯的灵,保持 hen 的自由翻译;"怜悯"来自希腊文的 oiklirmou,但希伯来文 tahnunim 意为"寻求恩惠",因此译为"恳求"。当他们仰望那位他们所扎的,早期译者显然认为这节很尴尬,因为他们的翻译呈现将希伯来文作各种修改的努力。

在希腊译本中,被扎变成"以轻视对待"、"羞辱";在亚兰文译本则为"排斥"。仰望他见于一些希伯来文抄本,但也许不是最可靠的。希腊文、叙利亚文、亚兰文和拉丁文等译本根据较佳的希伯来抄本,读为望向我(参 AV"仰望我",RV"望向我")。显然有位早期的抄写者感到,先知不可能让耶和华说出这句表面冲突的话,即祂曾被处死;所以他将代名词改变了。愈难的读法愈可能是原文,因此这里应维持原状。NEB 将两个代名词都保留,而读为:他们将仰望我,仰望他们所扎的那一位。这必须要稍微改变希伯来文的子音和元音;惟一支持这翻译的是一晚期的希腊译本(Theodotian,主后第二世纪),这译本可能受约翰福音十九37的影响。约翰虽用本节,但却不可视为证据,因为新约作者常自由使用旧约(参:亚九9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6,Name= B 王的來到(九9、10)},谈福音书作者的引用);他也许只是要带出一般的意思。

如果我们接受原文可能为"仰望我",其意义为何?以下介绍三种典型的解释,可看出注释家意见何等分歧。许多人认为,先知是想到某位历史人物,如欧尼亚三世,他于主前一七○年被谋杀;或是马喀比的西门,他于主前一三四年被谋杀261;但即使可以把这段经文的日期订得这么晚,也没有一位历史人物能完全满足它。另一个相对的看法,是克巴确克(A. E. Kirkpatrick)提出来的:"被推翻的是代表耶和华的人,也就等于祂本身。"262 但是,两个位格怎能以其中一个的死来算?克巴确克自己承认"这段经文是未解决的谜",加尔文是以这里的死是比喻:"现在神……以人的方式说话,声称祂因祂百姓的罪受伤;尤其当他们顽梗背逆,轻视祂的话,祂就像一个人心脏被刺,受到致命的伤害。"263

在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之前,最好先看看整个上下文。这一章的下半集中于一件事:因一位被扎之人的死而引起的哀恸,这哀恸之苦的程度,如丧独生子。创世记二十二2;耶利米书六26;阿摩司书八10,希腊文译本将形容词"独一"译为"钟爱"(agapetos),无论是指一个人(以撒),还是(如耶利米和阿摩司所言)指整个百姓。同样,长子在犹太家庭中为特别宝贵的孩子。从出埃及以来,以色列就被称为耶和华的长子(出四22)。因此,将被扎之人以整个民族来解释,是有根据的,故钟斯译为:"他们将仰望我(耶和华),触摸那些他们(列国)杀死的人"或"死在战争中的人"264。他认为此处是指犹大的烈士,他们在最后之战中,为拯救耶路撒冷而牺牲。他也要人注意以赛亚书五十二12~五十三12265,他将那里的仆人解释为"集合"名词。为国捐躯之人的受苦,或许可以视为具救赎性,但这些烈士之死与哀恸之后罪的洁净(十三1)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十二11.

接着是一则难解的模拟:这场哀恸大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哀恸。RSV 言下之意,指"哈达-临门"为一个人;而 AV、RV 则是指地名。后者为古老的解释,可溯自耶柔米,他将这地视为他所知道的路马尼(Rummane),距耶斯列不远。既然他住在伯利恒许多年,这个辨认或许有充分的证据。但后来的注释家属意其他地方。旧约有一个地名叫临门(书十五32,十九7,和合本译为"利门";亚十四10),但这也是一个神祇的名字(王下五18)。许多现代注释家放弃了古老的解释,而用宗教礼仪和神话来解释。有人认为,"哈达-临门"是巴比伦神祇塔模斯的另一个名字266,或是类似塔模斯的繁殖之神的名字,在一年一度的仪式中,有为塔模斯的哭泣,就是以西结所责备的(结八14)267。

劳雷(H. H. Rowley)相信,拉斯珊拉(Ras Shamra)碑文有助于了解迦南的宗教仪式,也可能解释这一节268。哈达是古代闪族的暴风之神(参:撒下八3等处,哈大底谢,意为"哈达是我的帮助")。在古迦南的神话中,哈达是阿雷音的父亲,他的儿子死于摩特(这个名字与希伯来文的"死"字有关)之手,而哈达为他大哭。后来经过报仇,阿雷音与摩特都复活了。如果这是一年一度仪式的根据,这观念也许影响了以色列人,因此成为一种比较的标准,先知以它来衡量悔改的程度。

这种古老的习俗有可能到被掳之后仍然存在,和以色列所看重的一些历史记念日结合在一起,诸如:约西亚之死──米吉多可能指这件事(王下二十三29)。西方的圣诞节也是将异教与基督教的节期合并。我们知道在编历代志的时候,为约西亚的哀哭仍然每年举行(代下三十五25)。也许犹太人臆测,倘若敬虔的约西亚没有死,就不会有被掳的事。

早期译者对这一节就感到困难;从亚兰文译本可见一斑。由詹斯玛翻译的译文为:"如同为暗利之子亚哈的哀恸,他被他泊临门的儿子哈达临门杀死;又如同为亚们的儿子约西亚的哀恸,他被法老尼哥(那残废者)杀死。"269这是第三种对哈达临门的解释,视他为历史人物,就是将亚哈杀死之人;这人除此处外并无其他数据(王上二十二34);但这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哀恸的对象应当是哈达临门,而不是亚哈。德柯尔认为,为外邦神祇的哀恸,与在耶和华面前的哀恸不可能相提并论;他从亚兰文抽出"亚们"一字,指出其子音可能与临门的子音弄错了。这样调整后的翻译,意思很顺:"那日的哀恸将如为亚们之子(即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的哀恸。"270 不过,这解释只是根据一种译文的修改,必须视为臆测性很高。

12~14节哀恸的人,又让人注意到大卫(参10节;十三1),他为扫罗与约拿单之死,并押沙龙之死(撒下一19~27,十八33)大大悲恸。布鲁斯(F. F. Bruce)注意到这里提到大卫,而认为这则神谕的词汇"可能取材自全国性仪式,尤其可能取自君王在该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271。阿克诺进一步提出,或许仪式的某一段有押沙龙礼赞,而这神谕的某部分源于该处。他将这点与大卫为押沙龙过度哀哭相连272。然而这种仪式存在的证据仍有待发现。

既然学者的观点如此混乱,第10、11节究竟当如何解释?这宗谋杀事件发生于耶路撒冷,被害者从某方面而言是与耶和华认同的,而城内的居民必须对他的死负责。在事件发生后,他们受良心谴责;而在莫大的悲哀之际,他们发现自己里面得着了一份恩赐,就是新的悔改之灵,和恳求赦免之灵,紧接着则为从新开的泉源得洁净的应许(十三1;参:结三十六25、26)。虽然以赛亚书五十三5的"刺伤"与这里第10节所用的字不同,但拉马赫却发现,这两位作者同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必有其重要性;他们共同的信息为:耶和华的使者被刺、死亡,与罪得赦免有关。他的看法可说相当正确。不过,撒迦利亚并没有指认这位被扎者为仆人,或君王。

十二12~14.

虽然先知说这地要悲恸,他所关注的是耶路撒冷,尤其是王室,如大卫从前的哀恸一样。当王室哀恸,全民也会跟着哀恸。大卫有一个儿子拿单(撒下五14;参:路三31),利未有一个儿子示每(民三18)。王家与祭司家族被挑出来,因他们在这罪中有分;也许是他们的野心和嫉妒促成了这事。重复的话,每家独在一处,妻子独在一处273是为要强调悔改的真实。每一个人都悔改,不是因受别人流泪的影响,不是外表做作,好像职业的哭手。真正的悔改乃是神之灵的礼物(10节)。─

【撒迦利亚书】 第十三章:除灭偶像与击打牧人

神的恩典像清泉,喷涌不息,长流不止,我可渴慕这活水?

13章 神的怜悯、赦免和洁净的能力源源不绝。经文中出现的泉源就像那涌流不尽的泉水,从圣殿流出(参结47:1),象徵神不止息的赦免。耶稣说他是活水(参约4章),充分地表达了当中的意思。你在灵里乾渴吗?你需要神的赦免吗?喝这活水,求耶稣赦免救赎吧。

谎言破灭后,散布谎言者会脚底抹油──

13章 本章描绘出世界末后的景况。新时代要开始,神必须有一次大清除,所有的邪恶都要被除灭。偶像将被废除,假先知将自觉羞愧,不再迷惑神的百姓。

【分段标题】

一、 开一个洗罪泉源

【亚13:1节】

13:1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分节详解】

1、耶城居民污秽被洗掉

这一泉源生动描写基督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因而洁净众人之罪恶,犹太人要与所有信奉耶稣的人一同罪得洗净。

2、悔改得着赦罪之恩

泉源在圣经中多次象征神丰盛的恩典,指神给百姓预备施恩,使罪得赦,悔改之人借此泉源,罪得洗净,得神丰盛之恩典。

13:1

1~6 必 给 大 卫 家……开 一 个 泉 源:这 一 泉 源 生 动 地 描 述 了 基 督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因 而 洁 净 众 人 之 罪 的 作 为。 犹 太 人 要 与 所 有 信 奉 基 督 的 人 们 一 样, 罪 得 洁 净 (比 较 约 一 1:7,9)。

13:1

无论犯罪的动机为何(经文并未提及),这必是故意犯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所以开一个泉源,洗净他们,就显得格外希奇。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人从来不知道有这种洁净;不过以西结曾应许过(结三十六25);而撒迦利亚所写约书亚的污秽衣服被脱去,也是一种图解(亚三4、9)。这个泉源甚至可以涤除谋害耶和华的代表的罪行;事实上,该项罪与此处的洁净可能相关,因为这一小段有此暗示(参:十二11"那日……哀恸",与十三1"那日……泉源")。

罪恶(希伯来文 hatta~t)是泛指人类不良的行为,污秽(希伯来文 nidda)则指礼仪与性行为的不洁;以西结爱用第二个字(如:结三十六17、25),他和其他先知都将拜偶像比作淫乱。由此观之,这个字可能引发先知谈论下一个题目(2~6节)。若以西结的"用清水洒"意指洁净之泉,那么,以西结的河(结四十七),就是从圣所流出,带来医治的河流,下文也提到了(亚十四8),象征满载罪恶的世界得到了赦免、洁净与复原。

【分段标题】

二、除灭偶像与假先知

【亚13:2-6节】

13:2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必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记念。也必使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13:3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

13:4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

13:5他必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13:6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是什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分节详解】

1、除灭偶像

神所憎恶的偶像,神必除灭,他子民不再提偶像之名,而归向耶和华。

2、除灭假先知与污秽之灵

被掳归回后,仍有假先知他们假昌耶和华的名说自己的话,或是受邪灵操纵,诱导百姓进入歧途,按摩西律法,假先知须用石头处死(将他刺透)穿毛衣哄骗人,是说假先知羞愧,他不再穿着先知的服饰来欺骗人了。

那时神揭露所有的假先知,他们因惧怕却都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在那日之前,教会中将出现假先知,神告诫我们,要试验他们的灵(约-4:1)

两臂中的伤,是假先知因拜偶像,而自己虐待自己自己伤害自己造成的伤痕,他们的回答却是很含糊,让人以为他是亲友家受的伤。

13:4

凡 作 先 知 说 预 言 的,必……羞 愧: 那 时, 神 将 揭 露 所 有 的 假 先 知: 他 们 必 因 此 惧 怕 羞 愧,每 个 人 都 会 说:" 我 不 是 先 知, 我 是 耕 地 的 "。 我 们 必 须 意 识 到, 在 那 日 之 前, 教 会 中 将 出 现 许 多 假 先 知。 因 此, 神 告 戒 我 们 要 试 验 他 们 的 灵 (约 一4:1 注; 参 " 假 师 傅 " 一 文)。

13:6

这 是 我 在 亲 友 家 中 所 受 的 伤: 这 些 很 可 能 是 人 因 拜 偶 像 而 自 虐 自 伤 造 成 的 伤 痕 (2~5 节)。

弃绝冒牌领袖(十三2~6)

以色列没有一人能逃过耶和华透过众先知所宣告的审判,甚至连先知自己也包括在内。耶利米和以西结都受到指示,要责备同作先知的,因为他们彻底腐败(耶二十三9及下;结十三)。只要传不受欢迎的信息,就必会有人敌对;但神的话语自有其权威,等到耶路撒冷陷落,便见其立定。在被掳之后,假先知仍然存在;事实上,本章用"先知"一字,乃具讽刺贬损意味。这里说,当那日,曾自称为先知的人会害怕别人认出,甚至会否认自己说过是先知。"奉父、子、圣灵"的名说鼓励作恶的话,就等于亵渎。

13:2. 前面曾论到冒牌领袖(十2~3a),并宣告耶和华会对付他们。现在他们会被拉下面具,永远除灭。神自我彰显的首要步骤,便是暴露罪恶。我必除灭偶像的名,意指人将不再把超然的能力归于某些东西,也不再视他们为神。"名字"意味着存在与个性,是善男信女加给偶像的,好像孩子玩布偶时赋予性情;其实他们只是人手造出来的"形状"。冒牌领袖背后基本的幻觉即在此。"权势游戏"依旧有其名字和所珍视的神明。先知与污秽的灵,这些先知所讲的任何启示,都会对这地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显然都不是出自神的灵。"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20)。"污秽的灵"一词,在福音书里常出现,但在旧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

13:3. 假预言一直到撒迦利亚的时代还存在,以致他预见未来还会复苏──虽然耶和华已经对付过它。幸好公众不会再容忍这种先知。他自己的家会定他犯亵渎之罪,要把他治死;这是按照申命记十三章,那里讲用石头打死,但这里父母要"将他刺透"。这个动词与十二章10节的"扎"为同一个字,此一事实也让读者警觉,是否有时"寻找行邪术者"会做得太过分,而把真的与假的一起除灭了。

13:4. 职业先知的反应可以预想而知。因为发现不受欢迎,他就声称自己与先知运动没有关联。毛衣,是以利亚外衣的特色(王下一8),用来辨认先知;而职业先知视之为尴尬之物,把它丢掉。

13:5. 他不再靠当先知赚钱,而说自己从小就是种田的。这句话的大意很明显,但希伯来文准确的意思却不清楚,所以出现各种翻译:人教我养牛(AV),我一直是农奴(RV),我的财产一直是田地(RSV)。最后的译文是用普遍被接纳的修改经文;JB 用同一修改,译为:"我一直靠田地维生。"

13:6. 你背后的伤是什么?直译应为"在你两手之间",意即,在身上,或是前胸,或是后背(参:王下九24);"两手"可代表"两臂"274。在脱衣作农时,他身上的疤露出来了;可能是在当先知时,进入恍惚状况而自戳己身(王上十八28);但他解释说,这些是在我朋友家打架时受的伤。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的,讽刺意味很强,还有不祥的含义。朋友也可译为"爱人们",就是去拜偶像的人,因这个字常具此意(如:何二7、10及下;结二十三5、9)。这个人再不提偶像之名,这与第2节相符。

【分段标题】

三、击打牧人 羊就分散

【亚13:7节】

13:7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

【分节详解】

牧人就是弥赛亚,神称牧人为我的同伴,即与神同等,与神亲密的人,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

这位牧人弥赛亚将受击打,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门徒像羊群一般分散,因被驱散而逃跑(可14:27)这一预言还有可能预表主后70年犹太人被赶散逃离。

13:7

刀 剑 哪……击 打 牧 人:在 这 一 个 关 于 未 来 的 预 言 中, 牧 人 就 是 弥 赛 亚。

1.神 称 牧 人 为 " 我 的 同 伴(即 与 我 同 等 , 与 我 密 切 的 人)", 因 此 他 肯 定 是 神 所 差的 弥 赛 亚。

2.这 位 牧 人 弥 赛 亚 将 受 击 打, 即 被 钉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他 的 门 徒 将 像 羊 群 一 般 被 驱 散 (参 太 26:31,56; 可14:27)。 这 一 预 言 还 有 可 能 预 表 主 后 70 年 犹 太 人 被 赶 散 流 离 之 事。

神看顾微小的弱者,今日的教会有没有关顾弱势群体?

13:7 耶稣在被捕之前,引用了这节经文,来指自己和门徒(参太26:31-32),他一早就知道门徒会在自己被捕时四散。那"剑"是指置基督于死地的军事力量。

13:7.

刀剑哪,应当醒起,攻击我的牧人。在大马色的撒督之约文献中277,认为这些话是撒迦利亚所说,其情境为神来访视地球,审判恶人之时。我的牧人显示这不是普通的领袖,乃是神赐给祂子民的礼物。若配上不同的元音(因希伯来文通常只以子音书写),roi 一字可指"同伴";但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意思是"牧人";无论如何,从平行句站在我旁边的人看来,这里可能有双关语的用意。"站在我旁边的人"一词,只在利未记出现过(如六2,十八20),意指"近邻";照样,牧人也与耶和华肩并肩,与祂平等。耶和华居然会吩咐刀剑,攻击我的牧人,真是不可思议;然而,在以赛亚书五十三10有类似的话:"耶和华却定意将祂压伤。"羊群是耶和华的子民,如以西结书三十四章。在被掳时期他们没有领袖,是分散的,现在耶和华的手也要这样加在微小者的身上,NEB 译为牧童,意思是:卑微无助的人要受苦;正如主被钉十架时,祂忠实的朋友也受到痛苦(路二35)。其他经文亦暗示,教会将受大苦难,甚至表面上似乎被除灭,然后主才会插手干预(可十三19、24;启十一3~10)。有些注释家对最后一行作不同的解释,认为是作出保护无助者的手势278。

【分段标题】

五、 三分之一仍必存活

【亚13:8-9节】

13:8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13:9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分节详解】

在未世大灾难时期,犹太人中不信的三分之二的人将剪除而死,只有三分之一得以存活,存留三分之一的人将经历火的熬炼,在试炼中他们仰望他们所扎的耶稣弥赛亚,求告他的名、神就应允他们作自己的子民,他们也承认弥赛亚是他们的神,以色列中只有承认耶稣的余民,可以得救。

13:8

8~9 我 要 使 这 三 分 之 一 经 火:这 几 节 可 能 是 指 末 世 的 大 灾 难 时 期 而 言 (参 " 大 灾 难 " 一 文)。 犹 太 人 中 不 信 的 (2/3) 将 被 剪 除 (8 节); 只 有 1/3 得 以 存 留。存 留 的 人 将 "仰 望 我, 就 是 他 们 所 扎 的 " (12:10~14); 因 此,以 色 列 人 中 只 有 余 民 可 以 得 救 (启11~18 章)。

三分之一仍存留,说的是过去还是将来?

13:9

这三分之一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无论何时,就算全国都反对神,也总有一些人仍然信靠跟随他。这些"余民"在困境中饱经锻练,像金银经过烈火冶炼一样。要成为少数顺服神的"余民",我们一定要一心顺服他,不管其他人如何。或许试炼频生,灾难频仍,但我们必能像经过火冶炼的金银,纯净得更像基督。

13:8.

在一场大灾难中,以色列境内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杀(参:结五2、12),但这还不是痛苦的结束。

13:9.

剩下的三分之一,耶和华会将他们放进火中(参三2,"火中抽出的一根柴";结五4;玛三3),这是传统的比喻,意为炼净杂质(箴十七3;赛一22、25;耶六29及下;结二十二20~22)。在熔炉中,银子和金子内的杂质或合金会沉淀,因此火可以用来炼出纯金纯银。所以,苦难有正面的目的。他们必求告我的名,经过这一切遭遇后,他们会发现,与耶和华的关系才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求告祂,祂也称他们为祂的子民。本节的最后四行为交错式:他们,我,我,他们,这结构反映出一个关系必有两方,在神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这位牧人是谁?先知没有明说。倘若他愿意,他可以把大卫的主题与这位牧人相连;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指出这位牧人就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仆人,虽然他心中可能想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既带着谜样的色彩,就要人去思想;有线索可知,它对耶稣的思想有深入的影响,远超旧约其他的牧人经文279(参:约十,其中反复强调好牧人为羊舍命,以及羊的四散)。

【撒迦利亚书】 第十四章:末世主再来的情景

【分段标题】

一、 战争(日子临近)

【亚14:1-3节】

14:1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你的财物,必被抢掠,在你中间分散。

14:2因为我必聚集万国与耶路撒冷争战。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抢夺妇女被玷污,城中的民一半被掳去,剩下的民,仍在城中,不致剪除。

14:3那时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国争战,好像从前争战一样。

【分节详解】

1、 财物被抢 14:1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是审判之日,也是复兴之日,这里指基督再临,审判列国并在地上建立神国度的日子,在这之前就有战争,他们财物被抢,人在分散。

14:1

耶 和 华 的 日 子 临 近: " 耶 和 华 的 日 子 " 既 是 审 判 之 日 也 是 复 兴 之 时。 这 里 指 基 督 再 临, 审 判 列 国 并 在 地 上 建 立 神 国 度 的 日 子。

主再来的日子说了两千年了,不会就让我碰上吧……

14:1 读圣经使我们不断受到鼓舞、仰望主的日子。假如真确地知道几时是主的日子,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过不同的生活吗?基督随时都会回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圣经,坚定地活在他的旨意里,在顺服和灵命上作好准备,迎接他再来。

2、万国与耶城争战14:2

神许万国争战,并且他们聚集联合,与耶路撒冷争战,列国暂且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①城被攻取 ②房屋被抢 ③妇女被污 ④一半被掳, 看起来好像结局悲残,但终必神要除灭列国

14:2

我 必 聚 集 万 国 与 耶 路 撒 冷 争 战:列 国 看 上 去 会 取 得 军 事 上 的 胜 利, 但 最 终 必 被 除 灭 (参 12:3~9 注)。

14:1.

看哪,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希伯来文更准确的译法为:"为耶和华的一个日子将临到",这个写法颇不寻常,所以更引人注意;而且它强调的是耶和华,而不是"临近"。此处意味着威胁,而非应许(参:珥一15)。从前众先知曾教导,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的陷落是神的作为;现在,"那日"的第一个阶段,则为这城的彻底战败(参:启十一3、7~10)。神的子民或许认为他们应当得到祂的恩宠,但其实他们从来不配得。审判从他们起首(耶二十五29;结九6;彼前四17)。战败之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物被敌军搜刮。这里的第二人称:你的,在你中间,更显明耶路撒冷要亲自承受这一切。

14:2.

在强调耶路撒冷的战败后,先知才揭示这场冲突的范围。万国竟会聚集,来与一个城争战,简直几近荒谬。财物的利益必定少得不用计算,而攻击的人数也使防御显为不可能。惟一的解释是:这是一场主义之争,要除去不合作者,就是组成国际世界秩序的障碍。因为兵力极其悬殊,所以极易取胜;接下来则为抢夺与强暴,然后半数的居民被掳走。从十三章8节看来,如果这件事发生得较早,如今城中只留下原有居民的六分之一了。

3、神必争战14:3

耶和华万军之神,必亲自作战,干预这场战争,打败列国,与从前打败敌国一样。

14:3

耶 和 华 必 出 去:耶 和 华 神 必 亲 自 干 预 这 场 战 争, 打 败 列 国。

14;3.

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国争战。介系词"反对"(against,希伯来文 b)有点模棱两可;因为通常这字是用作"在内",它可以指耶和华是在敌军之中,与以色列作战。另一方面,这字既与动词"争战"相连,通常便指"反对"。第14节也出现这结构,从文意看来,犹大是在耶路撒冷里面争战,而不是与它作战。早期教父,如区利罗(Cyril)、狄奥多勒(Theodoret)和优西比乌(Eusebius),将这一节解作耶和华与耶路撒冷作战;但大多数现代注释家都认为,祂是站在以色列这边,与列国争战。主张此处与第14节的结构应当相同的理论,论据并不充分。文意才最重要。世界联军不需要耶和华的同在,也必定可以攻下这城。因此通用的现代译文很可能是正确的。耶和华为祂的子民争战,好像祂在争战之日作战一样。这个模拟提醒我们,这里是末日启示的图示文体。这种争战之日最佳的例证,便是过红海,当时以色列人全然无助,只能望着耶和华为他们争战;他们静静站在那里,"看耶和华……的救恩"(出十四13、14)。他们不需要争战,耶和华也没有真的挥动武器。

【分段标题】

二、脚站橄榄山

【亚14:4-5节】

14:4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14:5你们要从我山的谷中逃跑,因为山谷必延到亚萨。你们逃跑,必如犹大王乌西雅年间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样。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

1、 山必分裂14:4

【分节详解】

在那日,耶稣基督的二次再临他将降临在他升天离去的地方,就是橄榄山,那日他的脚要站在橄榄山上(徒1:9-12)这一预言必应验,这山也必从中间而分裂为两半,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14:4

他 的 脚 必 站 在……橄 榄 山 上:耶 稣 基 督 最 后 再 来 时 将 降 临 在 他 升 天 离 去 的 地 方 (路 24:50~51; 徒 1:9~12), 那 时, 这 一 预 言 必 将 应 验。 这 一 带 的 地 形 将 因 山 体 一 分 为 二 而 大 大 改 观。 分 裂 的 山 丘 一 半 移 向 北 面, 一 半 移 向 南 面, 中 间 形 成 一 条 山 谷。

橄榄山,主耶稣讲道的地方──

14:4 在橄榄山上,耶稣跟他的门徒谈到末世的事情(参太24章)。同是在这座山附近,天使曾应许说:"他(耶稣)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11;参结11:23)。

"一切圣者",他们是──

2、成为山谷14:4-5

这一带地形将因山体一分为二而大大改变,分裂的山丘向北,向南分开,中间形成了一条山谷,南至北久有4公里,橄榄山崩裂,开创了一个新的山谷,使百姓可以从耶城往东疏散(从谷中逃跑)

14:5

惟有神的百姓得以逃脱神的惩罚(参太24:16-20)。在混乱的日子里,神深知谁是他的百姓。(关于乌西雅王年间的大地震,请参摩1:1注释。)

14:4.

这里充满末日启示的色彩。耶和华降临,不在锡安山,因为仇敌占据了那里;祂降在橄榄山,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这个名字280。以西结称它为"城东的那座山"(结十一23),事实上它是座山脊,有两哩半长,南北走向,在耶路撒冷东边,中间有很深的汲沦溪谷相隔。它比圣殿的山更高,所以完全挡住东边的视野;若要从城中逃跑,因山坡险峻,也很不方便。这道山脊裂开,成为极大的谷,便将障碍除去,同时戏剧化地证明:耶和华已带着能力临到。当耶稣说挪开"这座山"时(可十一23),祂可能是想到这一节经文281。耶稣自橄榄山升天,而天使对祂回来的应许(徒一11),让人注意到这一节的预言,并暗示可能将按字面实现。

14:5.

这一节有不清楚之处,造成了解上的困难。传统的马索拉经文将第一个动词读为"你们要逃跑"(AV、RV),而亚兰文与希腊文译本将同样的子音读为"将被阻止"(RSV、JB、NEB)。难上加难的是:这动词在本节后面还重复两次。马索拉经文每一次都读为"你们要逃跑";希腊文译本每一次都读为"将被阻止",而亚兰文译本头一处作"将被阻止",后两处作"你们要逃跑"。以上最后一种文意最顺,为 RSV 采纳:我山的谷将被阻止282。"我的山"可能指锡安山与橄榄山,如此一来,被阻止的谷便是汲沦溪谷;而穿过橄榄山的新溪谷所造成的山,靠在它边上,以致挡住它。然而主张将第一个动词读为"你们要逃跑"的人,以"我的山"指被新溪谷形成的山。不少人提出修改的意见,如威尔浩生:"欣嫩谷将被挡住"283,邓坦284和 JB 采用这翻译。然而欣嫩谷是在城的西边和南边,所以这翻译可能不正确。米其尔285辩称,动词"阻挡"总是用在泉源(如:创二十六15、18),这一节也应该一样。此泉源应当指基训,在汲沦溪。基训与希伯来文"我山的谷"开始的字母一样,以致有位文士弄错了经文。但其他注释家没有附从米其尔的。它的边上本身就是修改过的;希伯来文读为 Azel(AV、RV;和合本:亚萨)。如果这里是指名字,这地方在别处没有提到过。它应该是耶路撒冷东边的一个地方,是这谷东边终结之处。

究竟原文的读法如何,实在无法确定;但大致的意思很清楚。地移动、开出向东之谷,同时也挡住汲沦溪谷,使得从耶路撒冷可有一条平路逃跑。乌西雅年间的地震,阿摩司书根据该日期计算(摩一1),大约发生于主前第八世纪中期。当时一定非常可怕,以致变成传奇故事286。阿摩司创先将地震用在末日的意象中(摩六11,八8,九1~5)。

然后耶和华你的神必临到。RSV 依据希腊译本译为"你的神";希伯来经文为"我的神";同样,第二个子句中和他也是按照译本,希伯来文为"和你"。保持希伯来文比较好,因为虽然 RSV 的文意较顺,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警告,因文士很可能会用这方法来使经文合理化。先知书中有很多例子,是由第三人称突然变成第二人称(参二8)。先知所见到的事好像发生在他眼前一般生动,因此会将形容语一变而为祈祷,恳求异象的应验。当耶和华神与祂的圣者──即祂天上的随从(诗八十九5、7)──同来时,历史就达到了目的。

【分段标题】

三、在那日

【亚14:6-9节 】

14:6那日,必没有光。三光必退缩。

14:7那日,必是耶和华所知道的。不是白昼,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

14:8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14:9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

【分节详解】

1、那日无光14:6-7

那奇异的日子,不再有昼夜替换,三光都必退缩,而不发光,这是前所未闻的,唯独神知道。

14:6.

这一节的意思不确定。希伯来文开头为:"在那日将没有光"。最后两个字可以意为"璨烂的(星)凝滞",即,失去亮光。RSV、JB、NEB 都采用早期的某个译本,表达一切极端的温度都将终止。无论真正的读法为何,都是指宇宙将有变化。

14:7.

时间将不再用日子计算,因为夜晚永不来临。"那日"将成为连续不断之日(赛六十19、20;启二十一25,二十二5),它的光不再倚赖日、月或众星。这一节与希伯来经文的第6节并不冲突,可把那里的"光"解释为日光。

2、活水涌流14:8

活水将从耶路撒冷流出(给47:1-12)分为两半,一半向东海流,一半向西海流,流入地中海和死海,这活水永流不歇,这段话预言千禧年时期,神的洪恩必自耶路撒冷,源源不断的涌流出来。(启22:1)

14:8

必 有 活 水 从 耶 路 撒 冷 出 来:活 水 (不 同 于 死 水) 将 自 耶 路 撒 冷 流 出 (比 较 诗46:4; 结 47:1~12; 珥 3:18)。 巴 勒 斯 坦 地 的 水 流 大 多 在 夏 天 会 枯 竭, 而 这 一 活 水 却 永 不 停 歇, 涓 涓 流 入 地 中 海 和 死 海。 这 一 段 话 预 言 了 千 禧 年 时 期,神 的 洪 恩 必 自 耶 路 撒 冷 源 源 不 断 涌 流 出 来 (启 22:1)。

14:8.

耶路撒冷有充分水源的梦想,如今成真。基训泉水形成"缓流"的西罗亚河(赛八6),但这水从来不够供应城里的需要;今后不靠雨季的河流将在耶路撒冷中出现,不断朝东、朝西流,直到死海和地中海。以西结的河从圣殿流出,只向东流(结四十七1~12)。以西结把丰肥的结果大大形容一番,但撒迦利亚只让读者想象,川流不断的河水会让干燥的石地产生何等大的改变。

3、作全地之王 14:9

耶稣基督建立他的国度,他要作全地的王,他要掌权,他是独一无二,万民都要敬拜他。(启17:14)

14:9

耶 和 华 必 作 全 地 的 王:基 督 建 立 他 的 国 度 之 时, 世 上 万 民 都 要 敬 拜 他 (比 较4:14;6:5; 弥4:13; 启17:14;19:16)。

14:9.

历代以来,以色列人总是唱"耶和华作王"(诗九十三,九十七,九十九),但不过是信心的宣告而已。一旦到了"那日",祂必将成为全地的王。这一类宣言,让人明白为何耶稣一出来讲道会带来震撼;因祂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可一15)。耶和华将为独一,表面看来是多余的信息,因为犹太人在示玛(Shema)中不断重复:"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申六4)。这里新的因素当为:每个人都将承认,祂是独一的神。祂的名是独一的。神的名耶和华(译注:或译为雅崴)表达出祂过去一向如何,未来也将如何(出三13~17)。"耶和华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四35、39);"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赛四十五5)。独一的名显然不是关乎语言学,而是关乎神学。当所有国家都归附耶和华,他们便会承认,过去对真理的些微亮光,都是来自这位独一的神。

【分段标题】

四、 耶城居高位

【亚14:10-11节】

14:10全地,从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临门,要变为亚拉巴。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就是从便雅悯门到第一门之处,又到角门,并从哈楠业楼,直到王的酒榨。

14:11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诅。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

【分节详解】

耶稣基督再临之时,耶路撒冷周围地区将夷为平地,而耶路撒冷成了居高点(必居高位)高出周围的地区,被突显出来,他们不再有诅咒,耶城居民将安然居住其中。

14:10

要 变 为 亚 拉 巴:主 再 次 降 临 之 时, 耶 路 撒 冷 周 围 的 地 区 将 被 夷 为 平 地, 而 耶 路 撒 冷 将 成 为 高 地, 高 出 周 围 地 区, 被 突 显 出 来。

耶路撒冷的高升表现了……

14:10

耶路撒冷被尊为神的城,是世界敬拜的焦点。她的高升,形像化地表现了神最高的权力。

14:10.

包围耶路撒冷的众山是为要隐藏它、保护它(诗一二五2),但现在不再需要这种防御了,所以它们被夷为平地,让圣城凸显在地上,配合全地大君王之首都应有的气派。迦巴在耶路撒冷北北东方六哩,是犹大的北疆(王上十五22;王下二十三8)。临门或音临门(尼十一29;参:书十五32,那里"因"和"临门"或许应当连起来,成为"音临门"),"石榴树之泉",被认为是科北特?乌姆?埃-拉马敏,在耶路撒冷西南三十五哩,从那里犹大的丘陵坡地一路下降,直到南地。

便雅悯门,通往便雅悯地,可能在靠近城的东北角(耶三十七12、13)。从前的门之处不知何在,但角门既为西界,从前的门可能座落于北墙。哈楠业楼(尼三1,十二39)是墙最北之处,王的酒醡则是靠南,接近王的池(尼二14)和王的园(尼三15)。以上提到城墙东、西、南、北的标识地点,强调全城都包括在内。

14:11.

人必住在其中,前面曾暗示,自被掳之后,城中人数稀少(亚二4,八5、6)。甚至到尼希米时代,还要用强制方式,勉强犹太人搬到城里去住(尼七4及下,十一1、2)。这里的思想为:这个城人口再不会受到咒诅,或"全城被毁"(希伯来文 herem),而至减少。约书亚征服迦南地时,由于这种驱逐令,迦南人的城完全被毁灭(书六17、18)。这座城被毁时,人民或丧生,或被掳,也被解释为受到类似的咒诅(赛四十三28)。先知曾指出,前面会有痛苦的经验在等待(亚十三8、9,十四1、2),可是一旦耶和华来作王后,这种威胁便不会再出现了。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不论有无城墙,只要耶和华为城中的荣耀(亚二5)就够了。

【分段标题】

五、 神攻击列国

【亚14:12-15节】

14:12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列国人,必是这样。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

14:13那日,耶和华必使他们大大扰乱。他们各人彼此揪住,举手攻击。

14:14犹大也必在耶路撒冷争战。那时四围各国的财物,就是许多金银衣服,必被收聚。

14:15那临到马匹,骡子,骆驼,驴,和营中一切牲畜的灾殃是与那灾殃一般。

【分节详解】

万军之耶和华(为我们争战的耶和华)他必降灾祸来攻击他子民的敌国,就是与耶城争战的列国,他们被神攻击突然患病,眼干瘪,舌溃烂,是神审判列国的情形,神还要大大的扰乱他们,使他们彼此攻击,士兵在混乱中相互残杀,牲畜也遭遇与人一样的瘟疫之灾,这是耶和华怒气的审判。

14:12

12~15 耶 和 华……攻 击:这 几 节 更 详 尽 地 描 述 了 列 国 受 审 判 的 情 形 (参 3 节 注)。

14:12.

以严谨的散文写成神来作王,耶路撒冷周围的景观将发生奇妙的改变之后,先知又回头来论反对祂治理的人。他用图示文笔形容列国的军队突然患了疫病,立刻瘫痪;这思想或许取自希西家时,西拿基立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却被瘟疫横扫(王下十九35)。

14:13.

这场疫疾和引致的惊恐,都来自耶和华。这里并未排除间接因素,但因太不重要,不值得一提;因为神审判之日已到。这个经验太恐怖,结果在竞相逃脱时,他们竟彼此揪杀(该二22;亚十一9)。

14:14.

甚至犹大也与耶路撒冷作战。请看十四章3节注释。介系词 b 译为"在内",意思会好得多,如 NEB:犹大也加入在耶路撒冷的喧哗288。回过头来看耶路撒冷,必见她在收取从战场上拿回来的一切掠物,包括她被仇敌抢走的财产(十四1、2)。希伯来动词 ~asap 可指"收集"或"挪移",因此 NEB 译为:四围列国的财物必被扫除;但一般的翻译较为合理。

14:15.

先知在瞻望战利品的掠夺时,也想到空营中的牲畜。牠们同样被瘟疫感染,所以无法供人逃跑。这里的用语是象征式的,但并非不会照字面应验。如今没有一个人能避免审判,除非像下面几节所言,归向耶和华。

【分段标题】

六、敬拜大君王

【亚14:16-19节】

14:16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

14:17地上万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在他们的地上。

14:18埃及族若不上来,雨也不降在他们的地上。凡不上来守住棚节的列国人,耶和华也必用这灾攻击他们。

14:19这就是埃及的刑罚,和那不上来守住棚节之列国的刑罚。

【分节详解】

1、余剩之民(列国余民) 14:16

列国(各国)被神攻击后,因神怜悯慈爱而留下的余民,他们每年将来到耶路撒冷,守住棚节,敬拜独一无二的弥赛亚"大君王"主耶稣基督,那些余剩之民可能是指各国中接受耶稣为救主的人。

14:16

剩 下 的 人,必 年 年 上 来 敬 拜:基 督 再 来 并 除 灭 敌 基 督 及 其 大 军 之 后 (比 较 启19 章), 列 国 中 的 幸 存 者 每 年 都 将 来 到 耶 路 撒 冷, 守 住 棚 节, 敬 拜 弥 赛 亚 王——主 耶 稣 基 督。 那 些 幸 存 者 很 有 可 能 是 指 那 些 各 国 中 留 在 家 中 没 有 参 战, 并 接 受 基 督 为 救 主 的 人 们。

这里只提到住棚节,其他呢──

14:16 在弥赛亚的王权统治下,庆祝住棚节是惟一合宜的庆典,因为逾越节的真义在基督的死中得到了成全;赎罪日在领受基督的拯救时已成全了;初熟节在基督复活里面应验了;圣灵已在五旬节时降临。住棚节的盛典是感恩的庆典,庆祝主已得回人类的灵魂,是一场丰收,耶稣也曾暗示其中的快乐(参约4:35)。

2、不敬拜者受刑罚14:17-19

万族都要敬拜耶和华,如不上耶城敬拜大君王,神就降灾攻击刑罚他们,使地上不降雨水,指凡在地上各国的民。

14:17

必 无 雨:没 有 雨 水 降 下 是 对 那 些 不 肯 上 来 敬 拜 神 并 守 住 棚 节 的 国 家 的 刑 罚。

14:16.

所有国家战后剩下来的每一个人,前一节没有暗示瘟疫后还有人存活,但这是比喻的笔法。每一国都有一些人相信了神,而得幸免。各国一同来崇拜的节期,是住棚节,这可能是最古老的朝圣节期(士二十一19;撒上一3),庆贺耶和华掌权,祂赐下收成(申十六13~17)。这节期欢迎所有的人参加,包括"陌生人";在被掳归回后,这仍然是重要的日子(拉三4;尼八14~18)。尼希米的记载显示,节期中不但为收成感恩,也要聆听律法的宣读,意指约已得到更新。在神的国中,外邦人到圣殿来敬拜时,他们也被列入那约;此处外邦人用神全备的尊称来称呼祂: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参:赛六5;诗二十四10)。

14:17.

C 段(九11~十1)曾提到干旱和雨的象征,指出弥赛亚时代的繁荣,和雨水充沛有关。十三章1节提到洁净罪的泉源;十四章8节的河则是耶路撒冷在末日的改变。如果雨是按字面解释,有点奇怪。在被掳归回后的时期,住棚节常有洒水典礼,为仪式的一部分,有人认为那便是耶稣应许赐下活水的场合(约七38)。西罗亚池的水,在庄严的游行中由祭司带到圣殿,倒在祭坛当作祭物。这个仪式或许还伴有祈祷,祈求经过干旱的长夏后会有雨水。这个仪式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可考。米示拏中有证据显示它存在290。先知急切要指出,列国的敬拜将持续不断;雨水象征生命的要素,因此列国已经学到要倚靠耶和华。一旦敬拜停止,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有需要,如此便可避免背道。

14:18.

埃及与列国不同,因为它的供水不靠雨,而靠尼罗河。在出埃及时,埃及曾遭天灾攻击,由此而知神的权能,因此天灾是这新时代象征灾难的恰当记号。希伯来经文有困难,因此 AV、RV 的翻译较含糊。希腊与叙利亚译文为 RSV、JB、NEB 所用,原意也可能如此。

14:19.

埃及并不是惟一挑出来要受罚的人民;任何一国若不来敬拜神,都会遭灾。不上来守节一语的重复,可能是文士的错误,但也可能是刻意强调敬拜的重要性。

【分段标题】

六、 归耶和华为圣

【亚14:20-21节】

14:20当那日,马的铃铛上必有'归耶和华为圣'的这句话。耶和华殿内的锅,必如祭坛前的碗一样。

14:21凡耶路撒冷和犹大的锅,都必归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凡献祭的都必来取这锅,煮肉在其中。当那日,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

【分节详解】

在那日,一切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人和万物都要成为圣洁,忠心侍奉万军之耶和华。

马的铃铛上有"归耶稣华为圣"耶城和犹大的锅,都要分别为圣,这一切都必"归耶和华为圣"。

到那时,一切的邪恶(迦南人)败坏都不再有,只有神公义,圣洁充满他的国度,阿们!

14:20

归 耶 和 华 为 圣:那 时 已 没 有 圣 与 俗 的 分 别。 人 和 万 物 都 将 成 为 圣 洁, 奉 献 给 神, 忠 心 敬 拜 事 奉 耶 和 华 神。

14:21

在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的 殿 中,必 不 再 有 迦 南 人: " 迦 南 人 " 一 词 与 败 坏 和 邪 恶 同 义。 到 那 时, 神 必 使 圣 洁 和 公 义 遍 布 并 充 满 他 的 国 度。

"归耶和华为圣",不是戴在大祭司的冠冕上的吗……

14:20-21 将来,最普通的物品像马的铃铛和煮肉的锅,都会成为圣物。这个重建了的、神圣的耶路撒冷,跟残垣败瓦的城墙、艰难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天神要使百姓对圣城的美梦成真。神仍然要为我们行大事,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参弗3:20),只要与他同行,我们每天都会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当那日,在耶和华的殿中,有没有我、你、他……

14:21 这是撒迦利亚向忍受艰难困苦的百姓的讲话。这些百姓人丁稀寡,又受到邻邦的扰乱,加上他们看见重建的圣殿不甚宏伟,就心灰意冷,对敬拜冷淡下来。但神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1:14)他答应要复原他们的土地、城市和圣殿。跟其他先知一样,撒迦利亚把关于现在、不远的将来并末后的预言融会在一起,全部展现在一幅画面上。他的信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盼望在于统管世界的神和弥赛亚。

14:20.

归耶和华为圣这几个字,是刻在挂于大祭司头冠上的一面金牌上(出二十八36),表示他是归于神的,也成为一种提醒;但所有以色列人也当如此(出十九6;耶二3)。一旦神掌权,不单人要成为圣洁,牲畜也将如此。马不再作战争之用,在载运朝圣者时,铃铛上需刻这几个字。耶和华殿内的锅是给敬拜者煮东西用,可煮平安祭中归给他们的那一份(利七15及下)。圣殿会提供这些用品,让参与这类分享之筵的家庭使用(参:结四十六21~24)。煮东西的大锅,将和在祭坛上洒祭牲之血的碗一样圣洁。

14:21.

事实上,所有的厨具都必归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圣与俗不再有区别,因此圣殿不缺器皿。这句话或许言下之意为:在先知的时代,器皿不够用;尤其在过节的时候,价钱必水涨船高。最后一句话也许是源自很强的忿怒: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商人。商人直译为"迦南人"(见十一7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 B1 好牧人的命運(十一4~17)})。在这里,这个字不是指某族人,乃是指向敬拜者谋取不当利益的人。一旦大君王来临,圣殿院中再不会受赚钱的事污秽,商人的贪婪也不再破坏献祭的喜乐(参:太二十一12、13及类似经文)。

先知乃是用象征性语言形容"乌托邦"。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神应当作王;不仅在个人生活中作王,也在整个人类当中作王。一旦这个条件实现,日常生活便会"归耶和华为圣",而人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总结:

学了本卷书的教训:

我们当回转归向神,遵行神的道,以神审判以色列民作为我们警戒,以神兴旺耶路撒冷作为我们鼓励,求神在这个时代复兴我们,使我们时刻被泉源洗净,高举耶稣为王,称颂我们的"大君王""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 张神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概论 一、执笔者:撒迦利亚 二、写作时间:主前520-470年 三、背 景 本 卷 书 开 篇 第 1 节 便 指 明, 比 利 家 的 儿 子、 易 多 的 孙 子 (1:1)、 先 知 撒 迦 利 亚 是 本 书 的 作 者。 尼 希 米 记 的 有 关 章 节 进 一 步 显 明, 撒 迦 利 亚 是 易 多 这 个 祭 司 家 族 的 首 领 (尼12:16), 这 说 明 他 出 自 利 未 支 派, 回 归 后 在 耶 路 撒 冷 做 祭 司 和 先 知。 撒 迦 利 亚 与 先 知 哈 该 同 时 代, 但 比 哈 该 年 轻。 以 斯 拉 记 5:1 指 出, 在 所 罗 巴 伯 (省 长) 和 约 书 亚 (大 祭 司) 时 期, 两 位 先 知 都 积 极 鼓 励 犹 大 和 耶 路 撒 冷 的 民 众 重 修 圣 殿。 因 此, 1~8 章 的 历 史 背 景 (主 前520 ~518 年 期 间) 与 哈 该 书 相 同 (参 哈 该 书 简 介)。 由 于 撒 迦 利 亚 和 哈 该 的 预 言 事 奉, 圣 殿 在 主 前516
~515 年 间 得 以 建 成 并 奉 献。 撒 迦 利 亚 与 哈 该 一 起 传 讲 预 言 时, 还 是 一 个 年 轻 人 (比 较 2:4), 但 在 写 作 9~14 章 时,他 已 明 显 是 一 个 老 翁 了 (大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是 在 主 前 480~470 年 间)。 撒 迦 利 亚 的 所 有 预 言 都 是 在 耶 路 撒 冷 向 第 一 批 归 回 犹 大 的 5 万 名 犹 太 流 亡 民 众 传 讲 的。 新 约 圣 经 指 出,比 利 家 的 儿 子 撒 迦 利 亚 到 最 后 被 仇 视 的 庙 官 "在 殿 和 坛 中 间 所 杀 "(即 代 祷 处;太 23:35), 跟 以 前 一 位 同 名 的 敬 虔 人 死 法 相 似 ( 参 代 下 24:20~21)。 四、目 的 撒 迦 利 亚 写 作 此 书 有 两 个 目 的, 本 卷 书 也 因 此 分 为 两 个 部 分。1. 1~8 章 是 为 了 鼓 励 犹 大 地 的 归 回 余 民 再 次 投 入 到 圣 殿 建 造 工 作 中, 坚
持 到 圣 殿 建 成; 2. 圣 殿 建 成 以 后, 由 于 弥 赛 亚 未 曾 立 即 降 临, 余 民 开 始 灰 心 失 望; 9~14 章 正 是 为 了 勉 励 他 们, 并 且 向 他 们 解 释 弥 赛 亚 降 临 的 含 义。 五、主题:圣殿完工及弥赛亚的应许 六、分段: 第一段:重建圣殿期间所做的预言(亚1章:1节——8章:23节) 第二段:关于以色列及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言(亚9章:1节——14章:21节) 七、 八个异象(亚1:7-6:8节) 1、 番石榴树中间神的使者——神看守犹大(亚1:7-17) 2、 四角与四匹——犹大的仇敌必灭亡(亚1:8-21) 3、 准绳——耶路撒冷城将兴旺 神与人同居(亚2:1-13) 4、 约书亚改披洁服——百姓得洁净(亚3:1-10) 5、 金灯台——建殿必蒙主灵佑助(亚4:1-14) 6、 飞卷——触犯律法者必受咒诅而被毁灭(亚5:1-4) 7、 量器抬至巴比伦——罪恶必远离神子民(亚5:5-11) 8、 四车——神必按其计划对待列国(亚6:1-8
) 亚文 【撒迦利亚书】第一章:呼吁子民悔改与见异象 一、呼召国民回转亚1:1-6节 【分段标题】 1、转向神 【亚1:1-3节】 1:1大利乌王第二年八月,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2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 1:3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撒迦利亚,借他的口向自己的子民,说劝告的话,提醒他的子民,因他们的列祖悖逆神,惹神发怒而被掳巴比伦,神愿国民就在现在快速回转归向神,神就转向他们。 1:1 大 利 乌 王 第 二 年 八 月……先 知 撒 迦 利 亚: 主 前 520 年11 月, 也 就 是 在 哈 该 传 达 他 第 2 个 预 言 之 后 一 个 月 左 右 (参 该 2:1), 神 兴 起 比 哈 该 年 轻 的 撒 迦 利 亚, 帮 助 哈 该 勉 励 人 民 重 建 圣 殿。 本 书 前 6 章 一 连 描 绘 了 8 个 在 重 建 圣 殿 的
头 两 年 中 神 启 示 先 知 的 夜 间 异 象; 为 要 振 奋 民 心, 向 民 众 宣 讲 神 将 赐 下 更 大 属 灵 复 兴 的 计 划, 使 选 民 从 此 角 度 认 识 他 们 所 作 之 事 的 意 义。 基 督 的 两 次 降 临 皆 在 这 些 预 言 中 表 明 出 来。 1:1 撒迦利亚是在犹太人被掳时期在巴比伦出生的,公元前538年他回到耶路撒冷,当时他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波斯王塞鲁士在公元前539年打败巴比伦后,下诏准许所有被掳的犹太人归回故土,撒迦利亚和哈该是第一批归回犹大的人。撒迦利亚是先知又是祭司,他与先知哈该在同一个时期开始事奉工作(公元前520-518年)。他在哈该最初发出预言以后两个月,第一次宣讲预言。撒迦利亚和哈该一样,鼓励百姓继续重建圣殿,当时工程已停顿了将近十五年。他指责百姓的灵性麻木,因仇敌的压力而灰心,又因新的圣殿根基规模小而失望。今天我们若忽略灵性建设上的优先事项,也同样不能成全上帝的旨意。 1:3 你 们 要 转 向 我,我 就 转 向 你 们: 神 借 着 撒 迦 利 亚 首 先 呼 召 选
民 们 重 新 归 向 神, 也 就 是 悔 改。 神 期 望 选 民 们 顺 服, 并 且 应 许 要 祝 福 和 保 护 他 们。 һ1. 主前五二○年八月始于十月二十七日(参28页的"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记载日期"表{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Ⅰ 先知});在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中所记的七个日期中,只有这里没有记载是该月的哪一天,以致有人猜测,原初本有日期;甚至叙利亚译本有"八月里,该月的第一日……",但是与其他日期的记载比较,叙利亚译本在月分、日期、年代的安排上,相当不一致。其他的记载顺序为日期、月分、年代,或年代、月分、日期。叙利亚译本有一趋势,要澄清、强调、协调各经节,由此观之,在本处原文并未记载该月的日期。这一遗漏更为其真实性作见证,因为若有人要捏造日期,必定会参照其他记载来写。 耶和华的话临到……这句开场白也用于何西阿书、约珥书、约拿书(亦见三1)、弥迦书、西番雅书的第1节,但只用于标题,先知们本身没有用这一词作他们所传神谕的前言。这一词并未出现于阿摩司书、那鸿书、哈巴谷书;以赛亚则常
常直接讲出信息,他若用标题,则用"耶和华如此说"。相对来看,耶利米用这词三十次,以西结用了五十次96。庇提坚(A. Petitjean)发现,撒迦利亚用这一词的方式与以西结很类似,即常接着用两个词:"说"和"这是耶和华说的"97。例如比较一章1、3节和以西结书六1、3,十一14、16、17。所以,这段神谕本来应当为:"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正如四章8节、六章9节、七章4节、八章18节;但因为这段话也成为全卷的标题,所以"撒迦利亚"代替了"我"。 先知撒迦利亚。没有一位先知在文中如此自称。哈巴谷书与哈该书的标题等(如:赛三十七至三十九章;耶利米书二十2,二十五2等),曾用到这头衔,不过总是第三人称。比利家的儿子,易多的孙子。第7节也提到同样的谱系,但在以斯拉记五1和六14中,只提到撒迦利亚是"易多的儿子"(译注:和合本皆译为"孙子")。这个差别可能有三种解释。 (1) 有些教父的注释中说,他是比利家肉身的儿子,但却是易多属
灵的儿子,亦即,他生活在易多的左右,以致追随了他的典范。换言之,此处是提供两条谱系,一为肉身,一为灵性98。然而,希伯来文却暗示此处为三代。 (2) 另一解释为"比利家的儿子"是边注,根据以赛亚书八2"耶比利家"。因此 JB 用了括号99。与这个观点相类似的看法为:本书的作者有两个撒迦利亚;这在欧陆的学者当中相当流行。他们认为:第一至八章是易多的儿子撒迦利亚的作品,而九至十四章为一匿名的先知所写,他托名为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在这标题中,这两个名字混在一起100。 (3) 最简单的解释,也是不需要改变原文的解释,即撒迦利亚书一1、7,是提到父亲与祖父,而在以斯拉记里,只提到较出名的祖父。有一个例子可作参考:列王纪上十九16和列王纪下九20称耶户为"宁示的儿子"(译注:和合本皆译为"孙子"),但在列王纪下九2、14,则称他为"约沙法的儿子"。因此以斯拉省略了一个名字,而撒迦利亚书一1则列出完整的谱系。既用他的名字作书名,这也是很合理的。英国的注释者多半采纳这个解释101。 常有人提到
,尼希米记十二4、16中有易多和撒迦利亚的名字,但要小心,不可立即假定这就是本卷书所提到的人。因为在尼希米记十二16中,易多是姓102,不过也有可能是同一个家庭;另外,在被掳之后的时期中,撒迦利亚是很常见的名字,尤其在祭司与利未人当中103。虽然以为撒迦利亚是祭司的看法不无理由,但将他与本节的撒迦利亚视为同一人,则证据仍嫌不足。 һ2. 耶和华大大发怒(希伯来文 qasap)。旧约和新约的作者都毫不犹豫地提到神会发怒。这是因祂所造之物背逆,令祂产生厌恶之情,其结果便是审判。在洪水时期,所有人类都遭审判(创六5~7);在此之后,每当列国阻挠神的救恩计划,便会触动祂的怒气(诗一一○5;亚一15)。然而最常成为神忿怒对象的,却是曾多蒙恩待的以色列。这个被拣选的国家偏离了神的旨意,社会不公平、敬拜偶像、自利自义,感染全国,以致无药可救(代下三十六15、16)。毁灭与被掳乃是神忿怒的表彰,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耶和华的怒气,因为这段痛斥以色列的神忿怒之辞,乃是用祂立约之名说的。神的怒气与历史上的拣选之约有关联,这约如今仍然坚立。神的用意仍是要拯救,因此撒迦利亚呼吁百姓悔改。"因为
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帖前五9)。 只有一次,撒迦利亚看见神的怒气向列国发作(一15),而大半的对象都是他们的列祖(参七12,八14),正如这里一样。撒迦利亚从来没有说,神的忿怒会向祂的听众发作,因他们仍有时间悔改。在旧约中,神的忿怒是向百姓发作,而不是向抽象的罪──如果有这回事──发作。赖特(G. A. F. Knight)指出,这个圣经的教训"与现代许多人讲的道不符,因为他们说:神恨恶罪,却爱罪人"104。先知强调过去世代的失败,也极富意义,因为现在与未来都仍有希望。 һ3.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的人说表明以下的信息是对当代人说的,也显示一个新的时期已经临到。这信息不再像耶利米所曾传的:审判无可避免。虽然耶利米亦极力吁请以色列人"回转"(耶三12、14、22,四1等),但却没有人听从。这里的邀请很亲切,要转向我,不是转向我的律法,或我的生活方式,而是我──与你们立约的神。这个过程中必定包括悔改,因为人接近神时,总必须如此才恰当;但此处的重点为建立个别的关系,好像浪子与他的父亲一样(路十五20),不同的是,在这里是神采取
主动。祂提出邀请,并且保证祂会履行祂的责任:我就转向你们。这是旧约的悔改信息。过去可以一笔勾消(赛四十四22),关系可以恢复。玛拉基传道时,也引用了这一节(玛三7)。 【分段标题】 2、不要效法列祖 【亚1:4节】 1:4不要效法你们列祖。从前的先知呼叫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回头,离开你们的恶道恶行。他们却不听,也不顺从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神要他子民不效法他们的列祖,因神曾借先知在从前呼叫,劝勉神的百姓要他们回头,离开恶行,他们却不听从神的话,神要新生的子民,全然转向神。 1:4 不 要 效 法 你 们 列 祖: 神 提 醒 选 民 们, 他 曾 借 着 从 前 的 先 知 向 他 们 列 祖 发 出 过 同 样 的 呼 召, 但 他 们 不 肯 悔 改。 1.由 于 列 祖 不 肯 放 弃 罪 恶 之 道, 错 过 了 神 为 他 们 预 备 的 良 机, 因 此 饱 尝 了 由 此 结 下 的 恶 果; 申 命 记 28 章 中 的 警 告 便 应 验 在 他 们 身 上。 2. 同 样, 如
果 我 们 只 是 为 了 当 今 世 上 那 些 罪 恶 的 享 乐 而 活, 我 们 也 将 错 过 神 为 我 们 生 命 所 做 的 安 排, 永 远 失 去 神 为 我 们 最 终 预 备 的 福 份 和 恩 典。 һ4. 现在撒迦利亚借用了一段耶利米的话,或许是三十五章15节,不过十八章11节和二十五章5节也颇类似。同一个动词转向(希伯来文 sub)多了一个前置词从(和合本:回头离开)是呼吁众人离开恶道回头。在被掳之前,这个先知性的吁求完全遭忽视,耶利米经常埋怨他们却不听从(如:耶十七23,二十九19,三十六31)或不能听见(六10希伯来文;六17、19,十八18,二十三18)。请注意,从前众先知的真实性,不但经由预言之事的发生得到证实,也由神透过当代先知的口为他们作了见证。被掳之前的先知之言,已被视为"正典"105。 【分段标题】 3、按行为受罚 【亚1:5-6节】 1:5你们的列祖在哪里呢?那些先知能永远存活吗? 1:6只是我的言语和律例,就是所吩咐我仆人众先知的,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他们就回头,说,万军之耶
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他已照样行了。 【分节详解】 先知不能永远存活,但神的话可存到永远,被摅以前的子民,只因不听吩咐,不归向神而一味的行恶,就受到神的刑罚,被摅至异国他乡,先知要神子民回顾往事,切勿重蹈覆辙。 1:2-6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孩子会变得象父母一样。不过,在这一段经文里,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效法他们的列祖,因为他们的列祖不顺服神,自食其果,终于受到神的惩罚。我们在神面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既不要被自己的传统或环境所限制,也不能以此作为犯罪的藉口。我们所做的事是自己选择的,归向神、信从他也是自己决定的。 神定意行的事,绝不会食言,这与我有何关系? 1:5-6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百多年前,神藉著他的众先知所说的话,照样适用于撒迦利亚的时代,就是对今天的我们也非常适切。神的话存到永远,我们理当研读、查考,并活用圣经中留给我们的教训。要学习神的话语,使我们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һ5. 所遭的灾究竟为何,这里并未提及。但被掳事件大家记忆犹新,实在不需要再提。而这里的两
句问话,令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就连众先知也都过世了。 һ6. 相对而言,先知的言语却没有消逝,因为是神的话。我的言语和律例是先知不断提到立约的用语;他们的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可用这一词作摘要(赛一17;耶七5~7;何六6;摩五14、15;弥六8)。耶利米书十一7、8和三十四18提到约中的"十诫"(出三十四28;申四13),而他的先知之言也同样是神的话(三12,二十五13,三十六4~32)。"律例"是律法中特定的条例,我所吩咐之动词在此并用,令人想起申命记的词汇(四5,六1,七11等)。先知讲到你们列祖,显示他想到了所有被掳前的以色列人;这里视全国为一整体。在他们列祖"里",他们都进入了这约(参:保罗用"在亚当里"、"在基督里",林前十五22,概念也相仿)。然而,自出埃及以来,每一个世代都违背了神的约。以西结对此特别在意(二十、二十三)。神的话若遭反对,就会有灾祸临到,福分消失无踪,申命记二十八章即如此记载,其中的咒诅在这些听众的父辈身上实现了。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申命记二十八1
5、45也用了同样的比喻,"临到"(hissig)(或译为"赶上")是打猎用语,表示神的咒诅追逐犯罪者,抓住他,将他置死;而以色列人被掳时,领袖遭处决,国家机构都被摧毁,等于是国家的灭亡(结三十七11)。 他们就回头。此处动词与第3节的"转向"相同,因此这句话表面似乎与第4节冲突,难怪 JB 的译者改译为"这使他们大感恐慌,以致……"。但从上下文看来,意思应当是"他们清醒过来"。一旦被掳,他们就不能再自欺,以为自己很对。沦落到这地步,他们只得承认先知的话是正确的,自己犯错失败了。先知乃是在证明,神的话过去曾经得胜,藉此暗示未来亦将如此。所以现在听到这话的人要留意,必须认真听从。然而还有一种解释,以"他们就回头"的"他们"指先知的当代人。但若有新的主词,就必须有一个前述词在其前面,计德尔(R. Kittel)在他们所著《希伯来文圣经》(Biblia Hebraica)一书中修改经文,将"临到你们列祖"改为"临到你们
",但这种改动过于武断106。另一个建议,认为说字所引介的话,是"共同认罪文"的一部分,他们的"列祖"在被掳之前就已熟知并使用,而在被掳之后,这段仪文仍然为人所用。以斯拉记九章、尼希米记九章与但以理书九章,是较长的认罪文,其中显示后代子孙感到与列祖认同,自从出埃及以来所犯的罪,他们都有份。他们就回头,说,这句话有仪文的意味,可以支持这种看法。下文则陈明,神如此对待他们是祂的权柄,祂并非不公或专断,而是全然公义107。 总结这段序言的信息:撒迦利亚呼吁百姓响应神的邀请,全心全意转向祂。主前五八七年所发生的一切事,完全合乎先知的预言。神并没有改变,审判也没有背弃祂的怜悯。此刻无分老少,都受到神的邀请,回转归向祂,而他们列祖从前所受到的邀请亦与此相同。如果他们这样做,与神立约的关系便可恢复,而物质的圣殿一旦建成,灵性的更新也必随之而来。 二、看守犹大除灭仇敌亚1:7-21节 【分段标题】 1、番石榴树中间的使者 "异象" 【亚1:7-17节】 1:7大利乌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细吧特月二十四
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8我夜间观看,见一人骑着红马,站在洼地番石榴树中间。在他身后又有红马,黄马,和白马。 1:9我对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要指示你这是什么意思。 1:10那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人说,这是奉耶和华差遣,在遍地走来走去的。 1:11那些骑马的,对站在番石榴树中间耶和华的使者说,我们已在遍地走来走去,见全地都安息平静。 1:12于是,耶和华的使者说,万军之耶和华阿,你恼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已经七十年,你不施怜悯要到几时呢? 1:13耶和华就用美善的安慰话,回答那与我说话的天使。 1:14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 1:15我甚恼怒那安逸的列国。因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 1:16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1:17你要再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的城邑必再丰盛发达。耶和华必再安慰
锡安,拣选耶路撒冷。 【分节详解】 神给撒迦利亚夜间见异象,番石榴树中间有一人骑着红马,是基督以神的使者向先知显现(天使)他们奉差走遍全地,见全地安息和平,惟犹大地,神的选民扔受欺压,神将重建并祝福犹大全地,耶和华的使者为以色列人代祷,求神结束70年的刑罚,神爱以色列人,但不愿这爱仅仅留给以色列人,而愿这爱借亚伯拉罕的子孙,临到每个人,神曾使用异国审判耶路撒冷,然而这些国的民却过分的加害神的百姓,此刻神因他们狂妄自大就对他们施行审判,却要施怜悯给以色列,兴盛耶路撒冷。 1:8 8~11 我 夜 间 观 看: 主 前 519 年2 月, 神 给 撒 迦 利 亚 一 个 异 象: 番 石 榴 树 中 间 有 一 人 骑 着 红 马, 另 有 几 种 其 它 的 马 跟 随 身 后。 有 人 认 为 这 人 即 是 基 督 以 耶 和 华 使 者 的 形 象 向 撒 迦 利 亚 显 现 (比 较12 节; 参 " 天 使 与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 一 文)。 一 位 负 责 解 释 的 天 使 说 道, 他 们 已 在 世 上 各 地 巡 察
, 看 见 到 处 都 安 息 和 平 (11 节), 然 而 犹 大 地 神 的 选 民 们 仍 受 欺 压, 身 处 险 境。 神 将 重 建 并 祝 福 耶 路 撒 冷 和 犹 大 各 城, 借 此 改 变 世 界 的 局 面。 1:9 与 我 说 话 的 天 使: 那 个 负 责 解 释 的 天 使 一 直 在 向 撒 迦 利 亚 讲 解 异 象 中 的 情 形 (3~14,19 节;2:3;4:1,4~5;5:5,10;6:4~5)。 但 这 位 天 使 不 同 于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参 上 一 条 注 释)。 1:12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说:骑 红 马 的 即 是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他 正 为 以 色 列 和 耶 路 撒 冷 代 祷, 求 神 结 束 他 对 耶 路 撒 冷 和 圣 殿 长 达 70 年 的 审 判 (圣 殿 毁 于 主 前586 年)。 圣 殿 被 毁 70 年 后, 于 主 前516 年 重 新 建 成。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极 有 可 能 就 是 基 督 (参 8~11 注; 比 较 出23:20~21
;赛63:9);直 到 如 今 他 仍 是 我 们 的 中 保 (约 一 2:1)。 1:14 我 为 耶 路 撒 冷,为 锡 安,心 里 极 其 火 热: 神 因 爱 拣 选 了 耶 路 撒 冷 和 以 色 列 民 族, 但 神 并 不 愿 这 爱 仅 仅 停 留 在 以 色 列 人 中, 而 愿 将 这 爱 赐 给 所 有 人。 神 极 愿 意 借 着 亚 伯 拉 罕 和 他 子 孙 赐 福 给 地 上 所 有 家 庭 (参 创12:3 注)。 1:15 列 国……他 们 就 加 害 过 分:神 曾 使 用 异 族 审 判 耶 路 撒 冷 (赛10:5~6; 哈1:6); 然 而, 这 些 民 族 因 为 贪 图 财 富 和 权 势, 便 过 分 加 害 神 的 百 姓。 此 刻, 神 因 他 们 的 狂 妄 自 大 就 要 对 他 们 施 行 审 判。 1:7-17 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这个人是耶和华的使者(参1:11)。马和马的颜色都是神介入世界管治的象徵。对于各种颜色的意义虽难以确定,不过红马常常与战争有关连,白马则代表胜利。 神永远顾
念他的子民,你看── 1:11 耶和华的使者看到地上的各国都安息平静,惟以色列仍然被欺压、受藐视;但是神正部署要改变这状况,他释放他的百姓,容许他们归回本国,重建他的圣殿。 先知预言以色列人要被掳七十年,结果真是七十年── 1:12 七十年是神下令以色列人留在被掳之地的年数(参耶25:11;29:10)。这期限已到,耶和华的使者求神采取行动,成全他所应许的,让他的子民回耶路撒冷。 艰难中,有从神而来的安慰,还有甚么比这更温暖人心呢? 1:13 神的子民被掳到巴比伦受惩罚七十年,不过在这一节,神说出了安慰和保证的话。神应许只要我们归向他,他就医治我们(参何6:1)。当我们受伤害,生活担子很重时,只要归向神,他必能医治、安慰我们。 看见列国加害过分,为何神却无动于衷? 1:15 外邦列国加害神的子民超过了他的定意,他并不是没有力量阻止他们,而是使用这些国家来惩罚犯罪的百姓。当列国竟想消灭以色列这个民族时,神就要干预了。 异象一:巡视全地的报告(一7~17) 在桃金娘(和合本:番石榴)树林间有一匹红马,马上有一位主要人物。他身后有骑兵队,
以颜色分为三队,或许其中的骑士前来报告(11节),不过这里没有详载。有人对两位天使的身分觉得困惑,在红马上的那一位即是"耶和华的使者",而"与我说话的天使"则是翻译者,他在整个异象之夜都陪着先知(一18,二3,四1、5,五5,六4),与"耶和华的使者"并不是同一位108;而这翻译的天使直到第四个异象才再提及(三1及下)。 马的形像不但出现在异象中,也出现于本卷下半的象征笔法中(九10,十3、5,十二4,十四15、20、21)。牠们代表军事胜利(十3)和尊荣权势(王上十26)。因此耶和华的使者指挥马(与战车,六1~3),来巡视祂所管辖的全地。 7. 这节为第二个前言,除了日期之外,与第1节完全相同,由此观之,原来异象之书可能为独立的一本。这里的日期,主前五一九年二月十五日,一般认为含括所有的异象。此时距撒迦利亚的第一个神谕已有三个月,而距哈该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信息也已两个月(见导论{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Ⅰ 先知},27页)。细罢特月,是巴比伦对十一月的称呼,犹太人在被掳之后沿
用;旧约只在这里提到(参七1基思流月)。既然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的另外两个日期都没有提到月分之名(一1,八18),有可能这些月分名称是后来插入的109;还有另一种可能,因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较常用这些名称,撒迦利亚书的写作日期或许由此可见一些亮光,即在以西结书与历代志之间。 撒迦利亚说。此句 RSV 修改了经文,原文直译应为"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说"(如和合本),意思彷佛为耶和华在叙述祂看见的事;而作者认为发言的是先知,NEB 为了避开这难题,把"说"字略去,如此,本节的下半就成了前言标题的一部分,这样也说得通。以下的异象和其解释,就成了耶和华的"话"。 8. 我看见(希伯来文 ra~iti,和合本:"我……观看,见"),这种绝对式用法意指"我得到一个启示"(参:赛三十10)。虽然异象是夜间出现,先知却很谨慎,避免让人觉得他在作梦。从他提出问题,又打断话题(如三5)看来,他的头脑十分清醒。究竟这个异象及其他的启示方式是"如何"发生的,仍旧是奥秘,然而
可确定的是:先知不是主观地制造异象,乃是从神领受的。米其尔认为,这些异象只不过是"先知所采用的文学形式,藉以传达他的概念"110,但这个观点对先知的直述之言并不公平。 撒迦利亚看见一人,这人的身分未经说明,不过读者可以领会,他必为超越人类的活物。在异象逐渐明朗时,果见如此。他骑在红马上,更准确地说,是匹红棕色的马。在异象当中,这位骑在马上的领导人物和他身后的几批马队,似乎已经完成任务,准备在当晚解散。这里的颜色具何意义?究竟是三队人马或是四队?这些问题请见"增注:撒迦利亚的马{LinkToBook:TopicID=144,Name= 增註︰撒迦利亞的馬}"(147页)。 当时的背景为桃金娘树丛,是在巴勒斯坦生长良好的常青灌木,溪流边尤多。在住棚节需要搭棚子时,常用这种树和其他树作材料(尼八15),不过并没有数据显示这种树在宗教上有何特殊功能。洼地或峡谷(RSV)也许是指耶路撒冷城外的汲沦溪最低之处,在被掳之前,那里有一园子(王下二十五4)。如果这个说法正确,从象征意义而言,耶和华已回到了圣城的外缘,但并未进城,因为圣殿尚未完工111。
9、10. 翻译的天使说,他会解释异象的意思,但发言的却是在桃金娘树中的那一位。有人想要删除第八节"骑着红马"几个字,视为边注,也有人注意到这里没有提到马。称那"人"为"耶和华的使者"之编辑(11节;参99页脚注108{LinkToBook:TopicID=135,Name= A 異象一︰巡視全地的報告(一7~17)})却也提出有马112。从经文看来,删除这些字并无理由。 这些马队是耶和华差派到全地的使者。波斯王朝让使臣骑良驹飞奔报信,使朝廷能掌握帝国各地的消息;同样,耶和华也对全地的各国了如指掌──包括大波斯国在内。 11. 先知现在以耶和华的使者称呼那"人"。虽然"使者"(希伯来文 mal~ak)一字可用于人(参:该一13{LinkToBook:TopicID=119,Name= A 祝福從現在開始(二10~19)};玛一1{LinkToBook:TopicID=175,Name= Ⅰ 標題(一1)};见注释),但这位使者却有揭示常人不能得知之数据的本
领,所以他必超越人类。 全地都安息平静。这个报告带出两个问题: (1) 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2) 所讲的是什么时期? (1) 从第15节看来,全地的安息显然是由于不公平与不人道。"全地都固定不动"(yasebet),同一动词曾用于埃及,是贬抑的说法(赛三十7),因她未能履行国际合约;"安息"(soqatet)、"安定",这字常用于正面意义,但也曾指摩押因自私而不实行动(耶四十八11),撒玛利亚亦如此(结十六49,"大享安逸")。这种状况与耶和华对公义的热心恰好相反(14节)。这种平静必定会遭震撼(一21;参:该二7、21)。 (2) 主前五一九年,大利乌王是否真已镇压了因甘比斯之死而造成的动乱(见总论{LinkToBook:TopicID=104,Name= Ⅰ 歸回的背景},13页)?有人不认为如此113;米其尔进而辩道,这个异象,以及第二、第三个异象,乃是指巴比伦时期,当时巴比伦的军力维持了和平114。然而并无迹象显示,先知倒回叙述从前的光景。何况这个报告与主前五一九年的情形十分吻合。与哈该
同辈的人士公开表明,重建圣殿的时机尚不成熟(该一2),他们需要得到政府曾应允的补助(拉六4),但波斯的财富却用到别处去了。世界的政权正如古老的埃及,成了"坐而不动的拉哈伯"(赛三十7),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会在意曾经在两河流域对一小撮犹太人的应许。重点不在是否全地的战火都已平息;五二一年的叛变并不是引进弥赛亚时代的末日争战,这件事已一清二楚。大利乌王现在正大权在握。 12. 耶和华使者的代祷显示,从巴比伦归回的事件本身,尚未完全应验耶利米书二十九10的预言。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都需要重建。虽然这里没有提到圣殿,但其重修必包括在内。 耶利米的七十年如何解释,引起不少问题。主前六○五年他首次宣布,犹大将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耶二十五11、12)。那一年为卡实米施之战,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幼发拉底河击败埃及人,将他们赶回埃及,并将其间的领域──包括犹大在内──都纳入自己的版图。从那一年算起,至五三九年大约为七十年,巴比伦于当年亡于波斯。另一方面,耶利米给人的印象则为,他认为七十年是从土地的荒凉算起(二十五11),若是如此,七十年就可能是主前五八七年至五一七年,
但这段时间内犹大并没有全部服事巴比伦人。也可能这日期具两层含义: (1) 指巴比伦掌权的年代; (2) 指土地荒凉的时段。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七十年大致为人一生的年日,而当日聆听先知话语的人,就明白他们无法活着见到重建的光景。 近东的发现为这个问题带来新的亮光。巴比伦王伊撒哈顿(主前681~669年)曾留下一个石碑,上面说,马杜克(Marduk)神祇对他的土地发怒,要施行惩罚七十年,但由于他的怜悯,将这数目减为十一年115。推罗将荒凉七十年(赛二十三15、17),而历代志将七十年解释为土地的安息(代下三十六21),但以理书九2也可能反映这种看法。李平斯基(Lipinski)结论道,七十年是神明对一个城巿或圣所发怒的期限,是一段赎罪时期,以缓和神怒。那段时期结束后,就不再需要有赎罪的举动;因此七章3节才会有代表来提出问题。 从证据看来,这个数目具象征性,而且是大约的数目;不过这并不排除耶路撒冷的圣殿在历史上的确荒凉七十年。这个数字或许与宗教上一般人的信念有关,但预言的实现则准确惊人116。 13. 上一节中代求的虽是耶和华的使者,但神的回答却直接临到为撒迦利亚翻译的
天使,透过他传给先知,最后再向百姓宣布。在被掳之后的时期,常有中介者出现,这里则是一例。究竟翻译的天使有否将他听见的全部传达出来,或者他是否主动挑选要传达的话,我们无从得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话为美善的安慰话(参:赛四十1、2)。 14. 这个异象揭开了肉眼不能见的灵界真相,显明神在全地掌权,并积极工作。然而若没有解释天使所传的信息(14b~17节),它就不能成为安慰。这段神谕对解明异象的含义非常重要117。 先知既获恩宠得见异象,也领受了命令,要去宣讲信息。他要大声宣告,不可以将鼓励之言只留给自己。这句话十分惊人: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嫉妒(和合本:火热)。神的嫉妒与忿怒(2节)常关系密切。不受报答之爱,使神充满了激动的情绪,圣灵不忌讳用人的情绪来描绘,如忿怒、嫉妒和爱。旧约从来不将神描述成不动感情、漠不关心、与世事无涉118。祂的爱既全然圣洁,当这爱遭拒绝,痛苦必定加倍强烈;祂想要救人脱离他们所冲向的死亡,那种迫切的心,我们只能体会一二(结十八23、31、32;参"增注:神的嫉妒{LinkToBook:TopicID=136,Name= 增註︰神
的嫉妒(或譯︰熱心)}",107页)。 先知心头的问题或许是:"为什么神要现在插手,来拯救耶路撒冷?"神为什么竟会干预人类的情境,带来益处?我们真难明白。若期待祂理当如此行,便是自我中心、狂妄骄傲;然而因着立约的应许表明了神永不改变的爱,祂总不毁约(何二19、20;耶三十一31~34;林后五14、15)。祂已拣选耶路撒冷作立名之处(王上八29),因此绝不会忘记它。人的失败使得这城难逃毁灭,但祂的拣选总不转移。虽然八章3节与九章9节中,耶路撒冷与锡安是同义词,但此处先知似乎有意区别二者。锡安是大卫在征服该山丘之前,在以色列人之前就用的名字(撒下五7),而这名的使用常具宗教与庆典意味(王上八1;代下五2;诗八十四5、7),有时它亦代表有宗教特权与责任的耶路撒冷人(诗九十七8;赛一27,三十三5)。这里或许就指这一方面(参17节)。 15. 耶和华的忿怒不再向犹大发作,而向她的仇敌发作。这是第二个异象的主题(18~21节)。这种方向的改变亦属交错法,而希伯来文亦有交错式的并列形式(qinne~tiqin~a g dola weqesep gad
olqosep)。 安逸的列国必须要从希伯来文的用法来解释。形容词"安逸的"(sa~nan)曾有两次用来形容神赐给未来耶路撒冷的安全(赛三十二18,三十三20),但另外八次的用法都有贬损之意。阿摩司书六1说,安逸的人觉得很安全,但其实不然。同一个字用作名词,出现于列王纪下十九28(等于赛三十七29),"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安逸)的话达到我耳中"。亚述已经战胜利比亚和埃及,在自信的狂傲中,以为必可拿下耶路撒冷。耶和华的热心(王下十九31)因这种"安逸"而被激起。诗篇一二三4也相仿:"安逸的人"的含义与"骄傲人"平行。撒迦利亚所想到的列国,是曾侵扰以色列与犹大的国家,尤其是亚述、巴比伦和以东。起初他们符合神给他们的角色,惩罚了选民,而不知不觉地成就了预言,但他们做得太过分,以致加害过分,"越过所有的界限"(JB,参:赛四十七6)。神的意思是要暂时惩罚一下,然后大施怜悯(赛五十四7、8),但他们无法了解;其实祂向列国施恩,又严厉相待,也是为要赢得他们(罗十一2
2、32)。 16. 神的子民过去所受的冤屈,现在要得报偿(参:赛四十2)。以下的言辞不必视为与哈该书的情境互相矛盾。虽然开工已有几个月,但若不需要进一步的激励才是怪事,因为这项工程除了圣殿之外,还包括圣城在内,所以力量的持续、坚忍的毅力,都需要鼓励;而还没有用准绳测量,计划好城巿的重建。事实上,城墙的再建又经过八十年才完成(尼七4,十一1)。我回到耶路撒冷令人想起以西结的异象:耶和华离开圣殿(十18、19,十一23),后来又回来(四十三5)。祂的同在保证圣殿必会完工。耶利米曾将神的怜悯与圣城的重建相联(耶三十18),而这种怜悯现在与他们同在,要使这件事实现。 17. 这一节中,再字出现四次,成为重点。不仅耶路撒冷有希望,这首都周围的"城邑"也充满希望。此处有三重应许:繁荣、安慰、拣选;至此第一个异象在高潮中结束。 丰盛发达是所有英译本与大多数注释家的看法,然而动词 pus 在别处几乎一律意为"失败分散"(如:结三十四5;亚十三7)119。这个动词的基本概念为:一股不可抵御的力量以产生离心力的方式运作,好像气旋或反气
旋,可以指好事或坏事。在人类历史中,这股力量多半是坏的(创十一4;民十35;撒上十一11;结三十四5,四十六18),但箴言五16是指一道泉水不断涌流,水四散而出,与本节的思想相近。耶路撒冷将如同涌泉,涨溢在外,使临近的地区都得着丰盛发达(希伯来文 tob),都是因神的恩宠120。 耶和华必再安慰锡安。耶路撒冷被毁之后,那莫大的痛苦无人能安慰(哀一2、9、16、17、21)。基于以往经验的保证(诗二十三4,七十一21;赛十二1)都不再奏效。在这种背景下,以赛亚书四十1成为新时代的记号,然而在荒凉之地得着重建之前,安慰尚不完全(赛五十一3,五十二9,五十四11、12)。再拣选耶路撒冷一语意指重建的完成。在圣殿献殿时,耶路撒冷蒙拣选曾是当时历史书中的重大事件,但庇提坚指出,撒迦利亚是惟一提到圣城被拣选的先知(参二12,三2)121。所罗门曾提到"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王上八44、48;代下六6、34、38),由此可见耶路撒冷的拣选与圣殿在那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未来耶路撒冷被拣选,也与圣殿的重建有关。因此,第17节实际上是重复第16节的三重信息
,又回答了第12节的问题,成为第一个异象最合适的结语。 【分段标题】 2、四角 四匠的"异象 " 【亚1:18-21节】 1:18我举目观看,见有四角。 1:19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 1:20耶和华又指四个匠人给我看。 1:21我说,他们来做什么呢?他说,这是打散犹大的角,使人不敢抬头。但这些匠人来威吓列国,打掉他们的角,就是举起打散犹大地的角。 【分节详解】 第二个异象让先知看见,过去毁坏以色列的邦国,现在也将被别国毁灭,这些兽角分别代表、亚述、埃及、巴比伦、玛代波斯,在圣经中"角"代表外邦君王,"四角"代表曾经叫以色列分散的四个国家,亚述、埃及、巴比伦、玛代波斯"四匠"代表神用以审判四个帝国,也就是击打以色列民的敌人,所有逼迫神选民的人,最终都将受到神审判被击败。 1:18 18~19 这 是 打 散 犹 大、以 色 列 和 耶 路 撒 冷 的 角:这 些 兽 角 分 别
代 表 亚 述、 埃 及、 巴 比 伦 和 玛 代 波 斯。 1:20 20~21 四 个 匠 人: 这 四 个 匠 人 很 有 可 能 代 表 神 用 以 审 判 四 只 兽 角 的 四 个 帝 国 (18 节)。 所 有 逼 迫 神 选 民 的 人 最 终 都 将 受 到 神 的 审 判 (比 较 诗 2:5,9)。 1:18-21 这四个角是欺压以色列人的世界四大强国──埃及、亚述、巴比伦和玛代波斯。这四个匠人是神用来推翻以色列之仇敌的国家,神兴起他们来惩罚欺压以色列的国家。 异象二:列国遭报应(一18~21;希伯来经文二1~4) 这个异象的意义一目了然。以色列和犹大的敌国将她们毁灭,现在这些国家依然强盛。虽然被掳归回之人很脆弱,又没有城墙可以御敌,但凡是威胁犹大的国家都将被推翻。 һ18. 我举目观看,见……,这句开头语也用在其他三个异象中(二1,五1,六1)。这个说法可能意指先知原来沈浸在思考中,思索他刚听见的话,直到另一个异象引起他的注意。 四角。角是青壮公牛的力量,因此象征不可抵御的力量。米拉特(J. Mellaart
)发现,在石器时代,居住于小亚细亚的人收集牛角,用来作椅子的装饰,也有用作靠枕的124。这些角是狩猎的成绩,代表得胜的力量。在"摩西的祝福"中,同样以比斗的公牛来形容约瑟家,"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申三十三17)。在胜利时,角便高举;在失败时,角却被砍断(诗七十五10)。用作这模拟方时,这个字常为复数形态,而不是通常配成对的双数形态。祭坛上人工所作的角便是如此,而这一节中也这样用。所以先知是看到四个单角,或许是在活的动物头上,因为牠们会受惊吓(21节)。第一个异象中没有提到马的骑士,同样,这里动物的头与身体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һ19. 虽然先知或许可以自己解明这异象的含义,无需他人帮助,但他很谨慎,要求解释。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是否正是指四个特定的国家?这种解法很吸引人,而教父的注释便如此说125,但这里的"四"代表反对的全面性,正如第八个异象中,它是指四面八方(参导论{LinkToBook:TopicID=127,Name= Ⅱ 文學風格},75页)。"犹大、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顺
序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历史上头一个被掳的是以色列。七十士译本中省略了以色列一词,因此 NEB 也将它删除。但是希伯来文有昆兰的希腊译本支持,应当站得住脚。撒迦利亚是想到被掳之后分散在各地的全民族,正如他认为是全地的异教世界造成他们的分散。 һ20. 四个匠人显然是对应四个角。译为"匠人"的字,是一常见的名词,意为"工人",而可由上下文来判断其职业。至于他们如何执行任务,这里并未清楚说明;不过匠人所用的重锤子,是这个异象中很合适的工具。 һ21. 这一回先知不再问他们是谁,而是问他们的作用为何。将他们掳去的仇敌已经被制伏,纳入波斯版图。神的匠人就是波斯的军队,他们砍断了角。天使的回答最好读为"那些是角",以与"这些"匠人相对。打散犹大,希腊译本加上"以色列",有些抄本加上"耶路撒冷和以色列"。NEB 武断地译为"犹大和耶路撒冷",使第21节与它自己对第19节的译法平行。但异象已由过去转至现在。前一个帝国──巴比伦──是由四角代
表,而四个匠人──波斯大帝国──已经将她推翻。这些画面传达一个真理:无论仇敌多么可怕,只要是神的子民受到威胁,就必会有另一个敌对势力兴起,并且得胜。 这些匠人来威吓他们,或"击溃他们"(希伯来文 hared)。由上下文看来,列国不但被恐吓,也被击败126。无论是眼前或是未来,所有可能的仇敌皆不例外;列国势力的兴衰,以及权力平衡时期发生的战役,都执行了神的旨意,将举起角、蔑视神的权势推翻,使神的子民得益处。虽然不断有厉害的胁迫与羞辱临到,但他们必会看见,他们所恐惧的仇敌将一败涂地。如此,第二个异象又加强了第一个异象的保证 【撒迦利亚书】 第二章:耶路撒冷将兴旺 《准绳的异象》 【分段标题】 一、扩展耶城 【亚2:1-5节】 2:1我又举目观看,见一人手拿准绳。 2:2我说,你往哪里去?他对我说,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宽多长。 2:3与我说话的天使去的时候,又有一位天使迎着他来, 2:4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少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 2:5耶和华说,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
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 【分节详解】 神的子民、圣殿、耶路撒冷,都会得着完全复兴,耶城要不断的伸展,毫无止境,耶城(耶路撒冷城)要重建,人口增多,好像没有城墙四面都在扩展,又将成为列国的中心,神将亲自保护耶城,作它火焰的城墙,并要居住其中。 准绳是…… 2:1 手拿准绳之人象徵百姓归回、重建耶路撒冷的盼望,他要量出根基的四界(参1:16;耶31:38-40)。 2:1 见 一 人 手 拿 准 绳: 以 色 列 民 在 巴 比 伦 流 亡 的 日 子 结 束 时, 耶 路 撒 冷 的 状 况 仍 非 常 悲 惨。 相 比 之 下, 归 回 的 民 众 很 少。 神 因 此 鼓 励 选 民 们 说, 他 对 耶 路 撒 冷 的 计 划 仍 未 完 成, 耶 路 撒 冷 城 必 将 成 为 世 上 最 有 荣 耀 之 地。 第 3 个 异 象 展 示 了 未 来 千 禧 年 国; 那 时, 耶 路 撒 冷 不 再 有 城 墙, 城 中 将 满 了 神 的 子 民 (参 下 一 条 注 释)。 2:5 我 要 作 耶 路 撒 冷 四 围 的 火
城……其 中 的 荣 耀:在 千 禧 年 国 里, 耶 路 撒 冷 城 不 再 需 要 城 墙, 因 为 耶 和 华 神 自 己 将 做 她 的 火 墙, 环 绕 并 护 卫 她 (比 较 赛4:5)。 更 重 要 的 是, 神 将 与 选 民 们 同 在, 使 整 座 城 成 为 充 满 神 荣 耀 的 圣 殿 (比 较 结43:1~7)。 即 使 现 在,教 会 追 求 的 至 高 目 标 也 应 当 是 切 慕 神 同 在 和 荣 耀 常 在 他 子 民 中 间 (参 "神 的 荣 耀 " 一 文)。 二1~5 不仅耶路撒冷的仇敌会失去力量,而且圣城还有神迹式超然的火墙作保护。第二和第三个异象综合起来,让人没有畏缩的理由。神正在以最合乎祂子民需要的方式工作,又保证必定护卫他们。 二1. 这个异象直接关乎耶路撒冷,而不是论列国,不过先知仍然在城外,他看见一人手拿准绳。一章16节先知曾经传讲,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问题是:当从哪里开始?倘若圣城毫无防敌之力,重建圣殿是否安全?有些人心存此疑问,或许会倡议先建城墙。因此,那少年人可能代表当
日谨慎派的犹太人;也有可能他是想要与波斯对抗。 二2. 他的目的是要量出圣城的边界。从撒玛利亚的敌意看来(拉四1~5),小心谨慎的确必要,而从常识判断,巩固城墙应当是合乎神的旨意。 二3. 然而测量者所持合乎常情的理由,却不合乎神的旨意。另一位天使(希伯来文 mal~ak)向为撒迦利亚解释的天使传报了这个信息。 二4. 这位报信的天使任务很明显:跑去告诉那少年人。称那人是少年人,因为他还没有学到神的方法不可以用人的理性来测度。人的推理、寻求安全,都没有错,但是这一回他们的计算太狭小了。耶路撒冷将如同无城墙的乡村,凡愿意的都能进来(结三十八11),不再有分隔的墙与国界的障碍,它的人口也将漫无限制。撒迦利亚不排除外人,反而将神的城向众多的人民牲口开展;它绝不会过度拥挤(参:赛二2;亚八20、22)。 八十年之后,到了尼希米时期,人口众多的盼望仍未实现,他们必须用抽签的方式强迫人搬进城(尼十一1、2;参七4)。尼希米的城墙比大卫之城包括的范围更大127,也许是估计未来人口将增加,但范围广而人口不多,就显得更空。到了耶稣的时代,这预言已近乎实现,每到节
期,世界各处的朝圣者便蜂拥而至128。更重要的是,教会已遍及全世界;即使如此,我们还需要"勉强人进来"(路十四23),因为仍有空间。 二5. 虽然这座城很吸引人,但在没有城墙保护之下,要住进去实在需要胆量,因此这里应许: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我是强调语,动词也具强调意味,一般的希伯来文只用"是"来表达,这里却用未来式。查锐认为,此处有意暗指出埃及记三14,因此将它译为"而我,我将成为她的我是,这是耶和华说的"129。再说,火与荣耀都让人想起出埃及(出十三22,十四20,四十34)。撒迦利亚所得到的信息,乃是保证出埃及时所立的约仍然有效。以西结曾看见耶和华的荣耀回到圣殿(四十三2~5),撒迦利亚则见到祂的荣耀延及全城,后来(二12)又遍布全地(参:亚十四20、21)。 第二与第三个异象保证了耶路撒冷的安全。神既会对付可能的仇敌,也会保护祂的子民,与祂从前在出埃及时的作为相同,也基于同一个约。确立这点之后,接下来是一段神谕,将这些异象实际应用在先知当代人身上。 【分段标题】 二、呼吁被掳者归回
【亚2:6-9节】 2:6耶和华说,我从前分散你们在天的四方。(原文作犹如天的四风),现在你们要从北方之地逃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2:7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 2:8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 2:9看哪,我(或作他)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事他们之人的掳物,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 【分节详解】 亚述国曾把以色列人分散于帝国各地,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神把以色列人当作眼中的瞳人,极其爱护顾惜,神要刑罚那些曾掳掠他子民的外邦列国,使她的子民归回转向神,彰显神的荣耀。 2:6 从 北 方 之 地 逃 回:撒 迦 利 亚 这 一 教 导 可 从 不 同 层 面 上 得 到 解 释。 1.圣 殿 再 次 建 成, 这 是 一 个 呼 唤 更 多 的 犹 大 流 亡 民 众 从 巴 比 伦 返 回 故 乡 的 信 号 (7 节)。 2.旧 约 先 知 们 还 遥 遥 望 见 末 后 犹 太 人 的 归 回, 那 时 的 归 回 将 在 千 禧
年 国 达 到 顶 峰 ( 7~ 9 节)。 3.今 天, 我 们 还 可 以 将 它 看 做 是 对 我 们 的 呼 召, 催 促 我 们 远 避 现 今 世 界 中 的 偶 像 崇 拜、 邪 淫 败 俗、 异 端 邪 教 和 罪 恶 之 道。 2:8 摸 他 眼 中 的 瞳 人:锡 安 (7 节) 代 表 以 色 列 敬 虔 的 余 民; 他 们 是 神 眼 中 的 瞳 人, 神 看 重 他 们, 视 他 们 为 珍 宝 (参 诗 17:8 注)。 今 天 的 信 徒 与 旧 约 时 代 的 选 民 一 样 大 蒙 神 的 珍 爱 和 看 重; 我 们 时 时 都 在 他 的 关 爱、 眷 顾 和 保 护 之 下。 2:6-7 许多被掳的犹太人没有归回耶路撒冷,他们选择留在巴比伦,贪享当地的财富和安全。但撒迦利亚叫他们要快快地离开那里。这是一个紧急的呼吁,因为巴比伦快要被毁灭了,而且巴比伦那侈靡的习俗,会使神的子民忘记将属灵的事摆在首位。可惜大多数的以色列人不听警告,仍然留在巴比伦。 神看子民如他眼中的瞳人,我们怎么看其他弟兄姊妹── 2:
8 在神的眼中,基督徒非常宝贵(参诗116:15),是他所爱的儿女(参诗103:13)。所以亏待任何基督徒就等于亏待神。耶稣曾告诉门徒,说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他;我们不理或凌辱别人,也就等于不理或凌辱他(参太25:34-46)。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怎样对待弟兄姊妹,也就是怎样对待神。 二6. 哦!哦!这个感叹词在许多地方译为"祸哉",但在这里和在以赛亚书五十五1则带出具同情、怜悯意味的劝勉131。这段话是向留在被掳之地的犹太人所说,鼓吹他们从北方之地逃回,回来加入重建耶路撒冷的阵营。他们的逃脱,不是因有政治压迫,而是惟恐寄居之地的经济条件太舒适,让他们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参 NEB:离开,离开)。"北方之地",耶利米曾用这词指入侵之国的来向(耶六22,十22),以及被掳之人应当离开而归回的所在(耶三18,十六15,二十三8,三十一8);在此则与四风和"巴比伦的女子"(7节)平行。以赛亚书四十三5、6和四十九12也说,他们将从四面八方回来。"北方"只是象征的说法。这个呼召是要被掳之人归回,不论他
们置身何处。因为(ki)我从前分散你们。犹太人被掳后分散在各处,除了巴比伦,还有许多国家。亚述在掳掠以色列时,将百姓分散在歌散河流域──尼尼微以西二百哩,以至三百哩以东的玛代一带地区(王下十七6);尼布甲尼撒掳人至巴比伦时,不少人逃到摩押、亚扪和以东(耶四十11、12),而耶利米与一些人则下到埃及(耶四十三7)。 二7. RSV 参照一些译本,译为逃到锡安;如果这个译法正确,其意思即为:列国眼前似乎十分安全,但却快要受到审判,因此留在那里的犹太人必会遭同样的命运;所以先知的命令相当急迫。查锐认为,逃脱的急迫性,以及神应许掳掠压迫他们的人(9节),使人联想到出埃及132。然而,希伯来文只是"哦!锡安",称呼那些被掳之人为锡安;以赛亚书五十一16,五十二2也相同;因此 JB 译为锡安,兴起!巴比伦的女儿一词指"住在"巴比伦城或国中的"居民"(参"锡安的女儿",10节;九9;但参九9的脚注{LinkToBook:TopicID=156,Name= B 王的來到(九9、10)})。在被掳之后的时期,因巴
比伦乃是使耶路撒冷陷落、加痛苦于犹大的祸首,所以这个名字成为所有被掳之地的代号,它所代表的地域不限于地理上的巴比伦。 二8. 本节是全卷最难的经节之一。在显出祂的荣耀之后差遣我,至少有两个难题。第一为"之后"(~ahar)一字的意义与用法,第二为"荣耀"(kabod)一字的重要性。RSV 将"之后"作为连接词,意思可解为"在耶和华于祂的荣耀中差遣我之后"。先知可能是指他蒙召向列国传信息之时,所见到的荣耀异象133。然而这个字多半被视为前置词,在荣耀之后(RV)。例如,米其尔的翻译为"在荣耀(异象)之后,祂差遣我"134。倘若这是原文,先知乃是说:在见到异象之后,这个神谕临到他;不过这种说法相当暧昧。有人辩称,~ahar 也有"以,同在"(with)之意135。在传道书十二2,这样解很容易明白:"在云彩同雨回来……之前"(参:出十一5,"与磨子同在的婢女",和合本:"在磨子后的婢女";诗七十三24,
"祢将以荣耀接纳我",和合本:"必接我到荣耀里")。查锐相信,这里是用此意;他又采用 kabod 的另一个意思"沉重",因此翻译为"祂以坚持差遣我"136。在以上的各种解释中,最后一种意思最佳,令人信服。 撒迦利亚向列国的使命,使我们对他的呼召有进一步的了解。虽然他主要是奉差遣到以色列人当中,但他的信息也与列国有关联。有些人认为,这则神谕原先是在主前五三八年对被掳之人讲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全卷最早的一段话137。 在引用神的信息之前,先知提到申命记三十二10的比方("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这又是借用出埃及的事。虽然在敌军抢掠耶路撒冷时,耶和华似乎漠不关心,但先知相信,这些事件都不能抹杀神的爱。撒迦利亚回顾了一段以约为中心的经文(申三十二),其中预见必有管教临到,因此他提出一个解释:他们的受苦是在神允许之下临到,为达成祂爱的旨意。这个主题便带出以下主要的肯定宣告。 二9. 看哪(直译"因为,看哪"),先知们用这个字引介所要强调的话(参:
赛三1,六十五17;耶一15,二十五29;亚二10,三8、9;弥四1)。耶和华用抡手的动作就能推翻列国现有的状况(赛十一15,十九16)。曾经是奴隶的犹太人,必可从压迫者抢夺掠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撒迦利亚强调这是耶和华的作为,而不是人的成就。犹太人理当归回,预备面对这件事。在"服事他们……(和合本:的掳物)"之后,应当插入引号,以表明现在是先知发言。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预言的应验可证实传信息者的真实性。先知的话不一定是指当代人怀疑他或拒绝他,而是反映出他的把握,自己的话必然实现。这一次他没有说"差遣我到你那里去"(参12节,四9,六15),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针对列国的。 【分段标题】 三、住在他们中间 【亚2:10-13节】 2:10锡安城阿,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 2:11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他(原文作我)的子民。他(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 2:12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他圣地的分,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 2:
13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他兴起,从圣所出来了。 【分节详解】 以色列敬虔的余民,都当欢呼快乐,因为神要居住在他们中间,那时是耶稣基督在地上掌权作王的时候,那时,外邦列国都要归向神,成为神的子民,与以色列人一同蒙爱,他们要同得祝福,神要住在他们中间,神要兴起,万族都要静默无声。 2:10 10~12 那 时,必 有 许 多 国 归 附 耶 和 华: " 那 时" 指 耶 稣 基 督 在 地 上 做 王 掌 权 的 日 子。 到 那 时, 锡 安——以 色 列 敬 虔 的 余 民 以 及 外 邦 的 信 徒 们, 都 将 成 为 神 的 子 民。 他 们 必 蒙 受 神 与 他 们 同 在 的 福 分, 而 且 还 将 满 得 神 拣 选 耶 路 撒 冷 做 为 圣 城 的 福 祉。 2:11-12 神没有忘记他对亚伯拉罕所说的话:"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亚伯拉罕是以色列民族之祖,神应许他的后裔要福泽全人类。自从弥赛亚耶稣降世以来,这个应许就应验了──万族皆藉著他而来到神面前
。 二10. 欢乐歌唱。第二段诗的开头是命令句,正如第一段一样(6、7节)。赞美诗中惟独此处将两个命令连在一起;其他颂扬神拯救的诗歌只说:"歌唱"、"欢呼"、"扬声欢呼"(赛十二6,四十四23,五十四1;耶三十一7)。耶和华在锡安作王,常成为欢呼的背景(诗八十四2,九十六,九十八,一三二;赛五十二7~10),但西番雅书三14、15则讲得更清楚。因此,论到耶和华在锡安作王的庆典,经文中多次提到欢乐(参九9)。锡安的女子是指耶路撒冷城(二4、5,八3),但也包括四围的居民(番三14),转喻而言,可指远超耶路撒冷住民的一大群人,正如下一节所示。因为,看哪,我来。正如第6、8节,"因为"(ki)引进了一段重要的启示。要住在你中间,动词"住在"〔sakan;"耶和华的荣光"(shekinah)一字源于此〕让人忆起会幕的建造(miskan),"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二十五8)。圣殿的建造也基于同一理由(王上六13);而当以西结瞻望新圣殿时,他看
见耶和华的荣光(结四十三2、4),祂接受圣殿为祂立定宝座之处(7节),直到永远(9节)。会幕与圣殿是那位将他们领出埃及、信实守约之神同在的表记(出二十九43~46)。新圣殿既在盖造中,这个应许就包括了约的延续,以及耶和华在锡安作王;这是何等大的鼓励。 二11. 耶和华回到耶路撒冷祂的宝座,是一个记号,表明列国都将前来承认祂是至高的神,正如诗篇经常提到的事(如:四十七9,九十六1,九十七1,九十八4)。先知对列国的使命(8节),并不限于第9节所宣布的惩罚,也包括神长远的旨意,要将他们纳入祂的国度,造成伟大的宇宙运动,而中心便是圣殿。他们归附耶和华,诚意接受祂的条件,不再理会他们自己神祇的告白。他们将作我的子民,这是立约的用语,耶利米在展望未来,人人将持守约之律法的那一日时,常用这个说法(耶三十一33,三十二38)。神的子民必须像祂,列国成为祂的子民也要如此(参:赛五十六6~8,六十3、21)。这些国家必须在道德和宗教上都合乎规定;而耶和华要住在中间的重复声明,就证实了这一点。 二12. 6~9节的肯定段落之后,先知插入"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q
uot;;同样,这里亦然,只是这回他加上"到你那里去"。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祂……的分。当然,犹大与耶路撒冷的人民是祂的产业,这不是指地理范畴(出三十四9;申三十二9);他们与耶和华的关系建立在约之上。圣地一词旧约仅在此处出现,它是诗人"圣山"(诗二6,十五1,四十八2,九十九9;参:亚八3)的延伸。神的殿所在之地便称为"圣",然而这种圣洁超越圣殿,甚至超越圣城,而临及全地(一17;参十四20、21,那里提到俗物成圣,因为拿来事奉神)。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因为未来所有具决定性的宗教事件都将在这里发生:圣殿将是神莅临之地(10节),由这个中心将宣告新约,将列国都含括在内(11节)。 二13. 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先知揭示了两件大事:耶和华将使列国的荣华变为无有,又要在耶路撒冷出现。既然如此,"凡有血气的"(希伯来文 basar,强调人类的软弱)都应当震惊敬畏,并静默无声(参:哈二20;番一7)。祂兴起,好像人从睡眠中醒起(亚四1),所有潜力都准备发挥。先知或许想到了诗篇四十四23:
"主啊,求祢睡醒,为何尽睡呢?求祢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和以赛亚书五十一9:"耶和华的膀臂啊,兴起,兴起,以能力为衣穿上。"对这些呼求的回答已近在眼前。从祂的圣所出来了是指天上的圣所,耶和华从那里出发,前往耶路撒冷。虽然有些地方这个词是指圣殿(诗二十六8,七十六2),但这里是将耶和华在天上永远的居所与祂要前往之地作一个对比138。 这段抒情诗首先谈到被掳之人归回,与圣殿的峻工,进而逾越这些事件,保证列国将经验神的能力,承认祂的主权,在耶路撒冷与祂立定新约。全地的人都当期待神来到,住在他们中间。 【撒迦利亚书】 第三章:除去罪孽 《约书亚改披洁服异象》 【分段标题】 一、 除罪穿华服 【亚3:1-5节】 3:1天使(原文作他)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 3:2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 3:3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 3:4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说,你们要
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 3:5我说,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们就把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华美的衣服,耶和华的使者在旁边站立。 【分节详解】 约书亚是百姓被掳归回后的祭司,,他代表犯罪的全以色列站在神面前,被撒旦控诉,没有力量与撒旦对抗,因为穿着污秽的衣服,但神却恢复了他的地位,使他能侍奉神,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被掳的火中抽出来,蒙神拯救好像从火中抽出一根柴,不是要毁灭他们而是要管教预备他们来成就更大的事。 神让使者脱去约书亚身上污秽的衣服,象征除去他和以色列人的罪,给约书亚穿上华美衣服戴上洁净冠冕,显明神已经完全恢复了他作祭司职分,以色列人罪得洁净穿上洁白义袍,我们也被耶稣洁净过义的生活。 3:1 撒 但 也 站 在 约 书 亚 的 右 边,与 他 作 对: 约 书 亚 在 神 面 前 代 表 以 色 列。 撒 但 是 " 控 告 者 " (参 太4:10 注);他 站 在 那 里 与 约 书 亚 作 对, 这 说 明 重 建 圣 殿 过 程 中 的 一 切 阻 挡
和 破 坏 实 际 上 都 来 自 撒 但。 今 天, 撒 但 仍 是 我 们 的 敌 人, 是 " 控 告 我 们 弟 兄 的 " (启12:10); 他 费 尽 心 机 要 欺 压 我 们。 3:2 撒 但 哪! 耶 和 华 责 备 你:作 为 以 色 列 的 代 表, 约 书 亚 并 没 有 力 量 与 撒 但 对 抗, 因 为 他 穿 着 污 秽 的 衣 服 (罪)。 1.耶 和 华 神 自 己 抵 挡 撒 但 并 斥 责 它, 因 为 神 拣 选 了 以 色 列 来 完 成 他 的 旨 意。 2.以 色 列 是 " 从 火 中 抽 出 来 的 一 根 柴 "。 火 代 表 以 色 列 人 在 流 亡 巴 比 伦 期 间 遭 受 的 苦 难。 神 使 他 们 经 受 这 些 苦 难, 并 不 是 要 毁 灭 他 们, 而 是 要 管 教 和 预 备他 们, 使 他 们 成 就 更 大 的 事。 3:4 要 给 你 穿 上 华 美 的 衣 服:神 让 使 者 脱 去 约 书 亚 身 上 污 秽 的 衣 服
, 象 征 着 除 去 他 的 (和 以 色 列 的) 罪。 这 之 后, 约 书 亚 换 上 华 贵 的 节 日 盛 装, 带 上 洁 净 的 冠 冕, 这 显 明 神 已 经 完 全 恢 复 了 他 做 祭 司 的 职 分。 以 色 列 人 的 罪 得 以 洁 净, 他 们 披 戴 了 圣 洁 的 义 袍; 我 们 借 着 基 督 也 可 以 得 到 同 样 的 洁 净 (弗1:7;罗1:16~17;3:22, 25~26)。 3:1-3 撒但控告代表以色列民族的约书亚。撒但的控告准确无误,约书亚的确穿著代表罪的"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但是神显出他的怜悯,他说,尽管他的百姓有罪,他仍要拯救他们。撒但常常在神面前控告人犯了罪(参伯1:6),它完全不明白神对信他之人所施的怜悯和赦免是何等浩大。这个控告人的撒但到最后必被毁灭(参启12:10),而每一个相信耶稣之人都必得救(参约3:16)。我们要作好准备,求神脱去我们罪的衣服,穿上他华美良善的衣服。 千钧一发!犹大陷在"火中",这时候── 3:2 神藉著火的大试炼来惩罚犹
大,但是他在全族尽毁以前拯救了他们,就好像"从火中抽出一根柴来"一样。 脱去、穿上,是完整的过程,如果只脱去了没穿上,可就…… 3:2-4 撒迦利亚的异象生动地描绘出人是如何领受神怜悯的。我们没有做甚么,是神脱去我们污秽的衣服──罪,并为我们预备全新的、洁净的、华美的衣服──神的圣洁和公义(参林后5:21;弗4:24;启19:8)。我们惟一要做的是悔改,求神赦免。撒但也许会使我们觉得自己污秽、不配来到神面前,但请记住,基督洁净的义袍使我们配来到神面前。 三1. 他又指给我看应当是指陪伴先知的解释天使。介绍异象用新的手法,可能不过是作者为了避免一直用同样的模式。这一幕出现在天上的法庭,耶和华的使者在第2节只被称作"耶和华",他代表神作审判者,而约书亚因具大祭司的职分,代表犹太人,站在被告席受审。控告者是撒但,希伯来文有定冠词,并非以这个名称为名字,只是一个普通名词,意思为"控告者"(参:伯一6~12,二1~7;启十二10),扮演法庭中必须有的一个角色。到了新约才发展出一个具位格、与神对抗的魔鬼教义。无论如
何,就连这里撒但的角色也有邪恶的意味,与神的旨意相反,由耶和华对牠说的话可看出端倪(2节)。 三2. 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耶和华既斥责,就没有人可反驳祂的话(诗九5;赛十七13)。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耶路撒冷蒙拣选的主题继续凸显(一17,二12),以实际的方式证实神与她有特别的关系。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让人想起阿摩司书四11;这显然是一种谚语,表示经过神管教之后蒙恩得救。在埃及为奴的时期曾被形容为铁炉(申四20;耶十一4),所以此处也可能意指埃及的拯救。约书亚既然代表从被掳的铁炉中归回的余民,就格外宝贵,是神拣选之爱的对象。 三3. 约书亚所穿污秽的衣服:是大祭司的圣袍。被形容为"污秽"的事实,有几种解释。有些人认为约书亚在哀恸,按习俗身穿麻衣、头洒灰尘140。第2节的比喻则暗示,这些外袍可能是因火炉的经历而遭玷污,亦即,因与崇信异教的巴比伦接触,而被污染。但对约书亚所说的话,显示"污秽的衣服"与"罪孽"有关(4节),而仪式的不洁与圣殿尚未完工的羞辱,都不足以成为原因。如果他是在哀恸,代表全国的悔改,
就是承认个人与团体都犯了罪。站在审判者面前,约书亚无力自救。 三4. 前面未曾提过的天上活物,此时被叫来脱去那污秽的衣服,而耶和华的使者说明了这举动的意义,作为引介语的看哪,直译可作"观看",与二章3、9、10节的感叹词为不同的字。它让人注意脱去污秽衣服的灵性含义:我使你脱离罪孽。"罪孽"(希伯来文 awon)是一个通用的字,指导致痛苦与罪咎的犯罪性情。约书亚身为大祭司,代表所有百姓承受的灾难,他们遭到神的忿怒,受到被掳的刑罚,现在则知道,他们需要有一条路回到圣洁之神的面前。这个异象显示,神接纳约书亚,也等于接纳他所代表之人,将触犯祂圣洁的事完全从祂眼前清除。这还不够。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这是应许要让他穿上适合天上法庭的衣服;这是约书亚的力量所无法提供的。 三5. 我说。这一幕非常生动,撒迦利亚禁不住建议,再加上冠冕,以穿上能进到神面前的全套服装141。这里所用的冠冕(sanip)一字,与出埃及记与利未记中所描写大祭司的冠冕不完全相同(参六11的脚注{LinkToBook:TopicID=143,Name= A1 異象八
︰神的使者巡行全地(六1~15)}),但为同源字,用于比喻中(伯二十九14;赛六十二3)。无论这些衣服是否为大祭司的礼服,最重要的是,它们象征天上法庭的接纳(参:太二十二11~13;启十九8)。 这个异象与一章1~6节的责备有关。祭物是否能除罪成了问题。虽然这个异象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却向悔改之人(一6)保证,罪孽已除,神应许要接纳他们。 【分段标题】 二、 遵行神的道 【亚3:6-10节】 3:6耶和华的使者告诫约书亚说, 3: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若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 3:8大祭司约书亚阿,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 3:9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3:10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分节详解】 神亲自对约书亚说话,大大激动他跟随与遵行神的旨意,
使他管理圣殿,看守神在地上的院宇,并且可以自由到神天上天使侍奉的宝座前。 大卫的苗裔,是从神那里发出的新枝,将被献作赎罪祭,担当我们的罪,他将穿上污秽的衣服背负世人所有罪,代替我们死,彻底战服撒旦,到那日神的子民可以乐享平安的日子。 3:7 你 若 遵 行 我 的 道:神 亲 自 对 约 书 亚 讲 话, 大 大 激 动 他 跟 随 神 并 遵 行 神 的 旨 意。 如 果 约 书 亚 不 辱 使 命, 他 将 会 管 理 圣 殿, 看 守 神 在 地 上 的 院 宇, 并 可 以 自 由 地 来 到 神 在 天 上 有 天 使 侍 奉 的 宝 座 面 前。 如 果 我 们 遵 行 神 的 道, 我 们 也 可 以 借 着 祷 告 自 由 地 来 到 神 在 天 上 的 宝 座 前。 3:8 我 仆 人 大 卫 的 苗 裔: 约 书 亚 和 其 他 祭 司 都 是 表 记, 都 是 预 表 神 的 仆 人, 即 那 " 苗 裔 " (参 赛4:2;11:1 注;耶23:5 注)。 在 约 书 亚 被 洁 净 得 恢 复 时 (5节 )
一 直 站 在 那 里 的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即 基 督 ),现 在 被 神 称 为 那 " 苗 裔 ", 他 是 从 神 那 里 发 出 的 新 枝, 将 被 献 做 赎 罪 祭, 担 当 我 们 的 罪, 成 就 我 们 的 救 恩 (比 较 赛53:1~6)。 他 将 穿 上 那 污 秽 的 衣 服, 背 负 世 人 所 有 的 罪 孽, 代 替 我 们 受 死, 并 借 此 彻 底 战 胜 撒 但。 3:9 在 一 块 石 头 上 有 七 眼:这 石 头 是 弥 赛 亚 的 另 一 预 表 (比 较 赛 28:16; 彼 前 2:6)。 七 眼 代 表 全 备 的 见 识、 无 所 不 知 的 能 力 和 属 神 的 智 慧 (比 较 启 5:6)。 基 督 要 在 一 天 之 内, 也 就 是 说, 在 他 为 赎 罪 而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的 那 一 日 除 掉 一 切 罪。 3:5-7 约书亚的希腊文名字就是耶稣,是耶和华施行拯救的意思。这里的大祭司约书亚跟约书亚记里的勇士约书亚是两个人,不过,他们都是弥赛亚耶稣的
预表。 祭司是以色列人的中保,大祭司基督是所有信徒的中保── 3:7-10 以色列人被掳以后祭司制度就中止了,所以在归回本土之后他们需要恢复这制度。在撒迦利亚所见的这个异象之中,约书亚受立为大祭司。大祭司的职责之一是在赎罪日献上祭物,为全民赎罪。大祭司是神和以色列全族的中保,所以,代表著将要来临的弥赛亚(参赛11:1)。弥赛亚来临后要完全改变神对付百姓之罪的方式(参来10:8-14),耶稣这位大祭司将他自己一次献上为祭,永远除去了我们的罪。在新制度下,每一个基督徒都是祭司,要将自己圣洁无瑕的一生献给神(参彼前2:9;启5:10)。 大卫的苗裔──石头──七眼 …… 3:8-9 这里所说的苗裔是指弥赛亚。"有七眼的石头"的意思不清楚,可能是:(1)这苗裔本身是圣殿的基石;(2)这块石头是摩西为给百姓水喝而击打出水的磐石(参民25:7-11);(3)教会是更新了的属灵祭司(参彼前2:5)。这两节经文在几百年以后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神说要在一日之间除掉那地的罪孽,基督"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
前3:18)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努力除去自己的罪,只能让神藉著基督,把我们一切的罪都除去。 生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何等美好,我渴想…… 3:10 神应许当基督作王的时候,每一个基督徒都会有自己的安乐窝(参弥4:4)。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平安和富庶的象徵。 三6、7. 耶和华的使者重新任命约书亚,并赐下两个条件。如果大祭司能实践条件,就会有两项特权,是他的前辈在被掳之前未能清楚得着的。 你若遵行我的道意指完全委身于神所启示的品格、动机;消极方面,则为拒绝任何会带来妥协的事物。谨守我的命令(希伯来文 mismeret)包括忠心地执行祭司的礼仪(参:民三,那里这个字用了九次)。简言之,道德和仪式两方面的要求,都必须做到。第一项特权便是在圣殿和其院宇中独享权柄。从前国王曾在崇拜的事上有权(王上二27;王下十六10~18,二十二3及下),从现在开始,大祭司的特权便不可动摇。动词直译为"审判(din)我的家",意为不但管理礼仪,也兼具审判功能(申十七8~13)。第二个特权是:不但可以进入至圣所,而且可以直接来到神面前,在这些站立的人中间来往,就是
指服事神的众天使(4节)。这份崇高的荣誉,藉赐下华美外袍的举动作预表,因这样穿着才配进到神面前。 这一切动作,乃是预示那位与约书亚同名、但更伟大的人物,就是耶稣和祂的工作。在基督徒时期之前,忠心的大祭司进到神的面前,也像基督徒一样,是"本乎恩、因着信"。尽管有对头控告(1节),耶和华却恢复他的职位,重新交代任务,赐给他权柄;现在每个信徒都有这权柄,就是直接进到神面前(来四14~16)。 三8. 现在当听一语,让人留意以下的重要言论(参:申六4)。这话是向大祭司约书亚,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所说。显然大祭司是在祭司集会中作主席,正如以西结在长老或百姓当中一样(结八1,十四1,二十1,三十三31)。撒迦利亚在向所有的祭司说话,不过他们并不一定都在场,所以用了第三人称代名词,他们是作豫兆的(希伯来文 mopet)。这个字可以指"神能力的特别彰显",或"未来事件的征兆",这一节便是这个意思(参:赛八18)。他们身为祭司的事实,使他们成为所应许之苗裔(希伯来文 semah)的兆头;他亦被称为我的仆人(参:赛四十~五十五章
的"仆人"主题,特别是五十二13~五十三12)。否则这里便没有线索可以辨认苗裔的身分;对苗裔的说明,请见六章12、13节{LinkToBook:TopicID=143,Name= A1 異象八︰神的使者巡行全地(六1~15)}的注释。 三9. 此处比方突然从苗裔转为石头,JB 与 NEB 的译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安排经文。JB 将第9a节接于第7节之后,而 NEB 则接于第10节之后;不过 NEB 将第三、四章的内容大肆重组,这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这类变动缺乏经文的证据,没有控制的标准,只反映出一位或几位学者个人的观点。 石头(希伯来文 ~eben)可指任何一种石头,无论是普通石头或宝石;也可能是用来建圣殿的材料(参以赛亚的石头,二十八16);不过有七面的石头很难用作根基或房角石。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从本句话看来,这块石头可能是一种石碑,而亚述与巴比伦王将这类石头放在建筑的根基,作为恒久的记念142,因此,有些注释家认为,撒迦利亚在此处是想到一块作根基的石头143。动词"雕刻"可用于金属、石头、木头,所以对判断石头的类别并无帮助;
另外惟一提到镌刻于石的经文,是讲到祭司的背景(出二十八9~12)时;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名刻于玛瑙等宝石上,安在祭司穿的肩带上,又置于胸牌上(21节)。这里可能是指雕刻在建筑用的石头上,但有证据显示,这是一块宝石,具象征意义144。另一方面,正如阿克诺所言,这一节所强调的,是除去这地的罪孽,他认为这块石头是置于大祭司的冠冕之上,而这冠冕与赎罪有关(出二十八36及下)。 这里没有说将石头赐给约书亚,却说是立在约书亚面前,因此可以假设它比一般的宝石要大。有七面,希伯来文为"眼"(NEB、和合本)。ayin("眼")字在希伯来文中的用法变化多端。除了指肉体的眼睛外,可以用于比方,有些译文大家已经熟悉,如"眼中的瞳人"(亚二8),"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创三7),"恶眼看……"(申二十八54)。有时英译较直译,或改变了比方:地的眼睛("面",出十5),吗哪的眼("外貌",民十一7),酒的眼("闪烁",箴二十三31),铜的眼(&quo
t;光耀",结一4)。按希伯来文的用法看来,这里是否可译为"面"还可怀疑,不过"地的面"之用法或许可作为支持(出十5;民二十二5)。 不过,另外一个 ayin 意为"泉源",而李平斯基认为145,这里和四章10节都是用这个字。如此,可能的译法则为:"看那块我放在约书亚面前的石头。七条泉水在一块石头上(按李平斯基的看法,这句成语意为"同一时刻")!看哪,我打开它们的开口,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也要在一日内除去这地的罪孽。"打开它们的开口所用的是动词 patah 的主要意思,虽然标示需要略作改动,才能译为"开口",但有七十士译本和另一些译本的支持。李平斯基之翻译,优点为将8~10节的信息整合起来,皆为向约书亚和众祭司所说的话。这些泉源的"活水"使苗裔发生(8节),将罪孽涤除(9节),并保证昌盛(10节)。根据这个翻译,这块石头不再是雕刻的宝石,而是借摩西在旷野击打盘石为其含义(出十七6;参:民二十7~11)。摩西拿杖击打盘石。耶和华则应
许赐下祂的苗裔,以及与石头相关的活水。虽然用语不同,但思路却相连。那位苗裔就像摩西与约书亚一样,会以代表的身分除去这地的罪,带来真正的昌盛。撒迦利亚有可能是藉文字游戏,将这两种意思放在一起。 三10. 当那日,李平斯基146引用四个左证来支持"同一日"的翻译,而"当那日"这古老的希伯来文说法通常乃是"在末日"的术语。创世记十五18却清清楚楚是指"同一日"。这段经文在强调历史中决定性的一刻,就是这些新事发生的时间。各人邀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是图画式谚语(王上四25;王下十八31;弥四4),表达满足已极,这是以色列人最向往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他高高兴兴与人分享,孤单寂寞都成过去。 【撒迦利亚书】 第四章:依靠神的灵"方能成事" 《金灯台橄榄树的异象》 【分段标题】 一、 金灯台的象征 【亚4:1-5节】 4:1那与我说话的天使又来叫醒我,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 4:2他问我说,你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
灯盏,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 4:3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 4:4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 4:5与我说话的天使回答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阿,我不知道。 【分节详解】 这是一个橄榄油的灯台,灯台上的七盏灯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顶上有一个储油的灯盏,橄榄油从灯盏中流出,保证灯中的油总是满的,灯盏中的油象征神借圣灵彰显无究无尽,丰富无比的大能。 每盏灯上都有七根管子,各有一根灯芯,其上有火苗,象征神的选民,因圣灵丰盛的浇灌而发出生命之光照亮世人。 4:1 金灯台上的灯盏、七灯及每个灯的七个管子代表灯油源源不绝的供应;橄榄榨的油放在灯盏里,用灯芯点燃发光,表示神的能力会从那灯光显明出来。两棵橄榄树代表祭司和君王的职务。 4:2 一 个 纯 金 的 灯 台:这 是 一 个 橄 榄 油 灯 台。 1.灯 台 上 的 7 盏 灯 都 处 于 同 一 水 平 面 上, 顶 上 有 一 个 储 油 的 灯 盏, 橄 榄 油 从 灯 盏 中 流 出, 保 证 灯 中
的 油 总 是 满 的。 灯 盏 中 的 油 象 征 神 借 圣 灵 彰 显 的 无 穷 无 尽、 丰 富 无 比 的 大 能。 2.每 盏 灯 上 都 有 7 根 管 子, 各 有 1 根 灯 芯, 因 此 一 个 灯 台 上 共 有 49 簇 火 苗。 这 些 灯 盏 象 征 神 的 选 民 因 圣 灵 丰 盛 的 浇 灌 而 发 出 的 照 在 世 人 前 的 生 命 之 光。 4:3 两 棵 橄 榄 树:这 两 棵 橄 榄 树 代 表 所 罗 巴 伯 和 约 书 亚 君 王 与 祭 司 的 事 奉 (参 该1:1 注)。 1.两 棵 树 象 征 油 的 泉 源 永 不 枯 竭; 两 位 领 袖 引 导 人 民 进 入 那 借 着 圣 灵 的 能 力 才 能 得 到 的 生 命 (12 节)。 2.由 此 可 见, 两 棵 树 还 代 表 耶 稣 基 督 自 己 君 王 和 祭 司 的 职 事。 基 督 正 是 那 以 圣 灵 施 洗 的, 所 有 的 圣 灵 充 满 皆 来 自 基 督。 四1. 叫醒先知的细节,只在第五个异象中提到。
这一次或许有特殊意义,但不应当猜测过分,因为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笔法。 四2. 先知立刻辨认出他看见的是一个灯台,因此这个灯台可能与他熟知的很相像。圣经时代的灯台,有相当数量已在巴勒斯坦出土,使我们对先知的形容能有些许了解147。考古学在研究灯台时,第一个重大发现便是罗马提多拱门上画的七支烛台的那种灯台,也就是现在犹太人仍用的 mnora,在主前第一世纪之前尚未出现。以这种模式为依据的翻译,令人产生混淆。莱特根据这种模式重塑灯台,但在脚注中承认有困难148。 从巴勒斯坦各城中挖掘出来的灯台,结构简单得多,形状多为圆柱状,中空,有些像树干,常用陶土作成,里面有一个洞,可以安装一个喷嘴149。用灯台的灯不仅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吉色(Gezer)发现,在艾斯瑞隆(Esdraelon)平原南方边缘的塔安那克(Taannak)也出现,一九六九年在极北边、靠近但的高地上亦有同样的发现。显然这是一般灯的样式150。撒迦利亚的灯台(mnora)可能只是圆柱状,上端略呈锥形,有一个碗(和合本:灯盏)在上面。很多有碗的陶灯都是将边缘捏成一个装灯蕊的盛器,照明度愈强,所需要装蕊的地方愈多,七个是
最通用的。在但所发现的灯,日期约为主前九百年,上面有七个圆凹槽;在塔安那克找到的也相同。不论撒迦利亚的大碗上是否有七个圆凹槽,它总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唇管,也就是有七个小碗,每个上面都有容七个灯蕊的地方,而七个小碗是绕着大碗的边安装的151。杜单(Moshe Dothan)于一九五四至五八年间,在雅克(Akko)以北掘出了一个类似的器具,不过可能是用来烧的,并不是灯。他认为这件器具的年代在主前一七五○年。虽然葛路克(N. Glueck)指出,七嘴灯台大约出现于第十世纪,不可能再往前推152,但圣殿的灯台却似乎是按照这模式造的。而这个灯台的特殊之处,为它是纯金的153。这有七乘七个灯头的灯台,一定非常耀眼夺目。 四3. 旁边有两棵橄榄树,更准确地说,是在它上面(al),也就是遮蔽着它,各在灯盏的一旁。灯台的高度可能与橄榄树的树干差不多,大约两公尺;树枝可能在灯以上。 四4. 令先知大惑不解的是橄榄树,所以他提出问题(参11、12节)。 四5. 解释的天使两度迟延未答(参13节),其效果为将注意力引至本章的最后一节。 【分段标题】 三、 不是
依靠势力 【亚4:6-10节】 4:6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4:7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殿或作石)。 4: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4:9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 4:10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 【分节详解】 这些虽是对所罗巴说的,但也是对普世信徒说的,军事力量,政治权势,人的能力,不能成就神的工作,只有借着圣灵,我们才能为主作工,不断的让圣灵掌管我们的生命,赐我们内在圣灵的能力,成就神的旨意。 万军之耶和华,立了这殿的根基,他大能的手也必帮助人的手完成这工,大山不算什么,不能阻拦,且要成为平地,万民都要呼喊"万军之神"的"恩惠"都要归与这殿,谁敢藐视呢,谁敢看这日为小呢,因耶和华的眼遍察
全地,因建殿工程开始神就欢喜。 4:6 不 是 倚 靠 势 力,不 是 倚 靠 才 能,乃 是 倚 靠 我 的 灵:这 话 虽 然 是 对 所 罗 巴 伯 讲 的, 但 也 适 用 于 所 有 信 徒 (比 较 提 后 3:16)。 军 事 力 量、 政 治 权 势 或 人 的 能 力 不 能 成 就 神 的 工 作。 只 有 借 着 圣 灵, 我 们 才 能 为 神 作 工 (比 较 士6:34; 赛 31:3)。 耶 稣 凭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开 始 他 的 事 工 (路 4:1,18); 教 会 又 在 五 旬 节 得 了 圣 灵 赐 下 的 能 力 (徒 1:8;2:4; 参 " 圣 灵 浸 " 一 文)。 只 有 不 断 让 圣 灵 掌 管 我 们 的 生 命, 不 断 赐 给 我 们 能 力, 我 们 才 能 成 就 神 为 我 们 定 的 旨 意。 这 也 就 是 耶 稣 用 圣 灵 为 门 徒 施 洗 的 原 因 (参 路 3:16 注)。 4:7 大 山 哪: 借 着 圣 灵 在 我 们 身 上 作 工, 我 们 便
能 克 服 如 山 一 般 巨 大 的 困 难。 相 反, 当 神 的 子 民 身 上 没 有 圣 灵 大 能 的 彰 显 时, 他 们 往 往 会 被 工 作 中 的 拦 阻 和 灵 里 的 困 惑 所 胜 (参 " 信 徒 的 属 灵 恩 赐 " 一 文)。 4:10 谁 藐 视 这 日 的 事 为 小 呢:在 有 些 人 看 来, 选 民 们 所 做 的 事 微 不 足 道。 然 而, 我 们 对 任 何 一 件 凭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和 神 祝 福 所 成 就 的 事 都 不 可 轻 忽, 它 们 有 永 恒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4:6 神赐所罗巴伯重任,叫他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参拉3;2, 8;该1:1;2:23);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在道德与灵性上鼓励百姓,劝他们恢复重建圣殿的工程。此时所罗巴伯看到重建工作正付诸实施。重建圣殿的工作快要完成时,这两位先知鼓励所罗巴伯,告诉他百姓灵性的麻木以及外族的欺压将要永远被清除。 势力和才能,都是人依重的,神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4:6 许多人认为,人要立足于这个世界就必
须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不挠。但神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这句话的重点在"倚靠我(神)的灵"。惟有靠著神的灵,才能完成有永远价值的事。从被掳之地归回的人实在软弱,他们受仇敌骚扰,疲倦、穷困、灰心。但是神实实在在站在他们一方。让我们为神而活,一点也不倚靠自己的力量与才能,只一心一意倚靠神,并且靠圣灵的大能工作!(参何1:7) 圣殿何年竣工? 4:9 重建圣殿的工程于公元前516年完成(参拉6:14-15)。 我为神做的工作,和别人的比起来是不是不够好,不够漂亮…… 4:10 许多年纪较大的犹太人,因新建的圣殿不及所罗门王建造的圣殿宏伟壮丽而感到失望。但是更大更美的,未必总是更好的。我们为神所做的工作,在当时看来可能微不足道、意义不大,但他所看重所喜悦的是做得对,并非做得大。为免虚有其表,我们就要在小事上忠心,从现在开始,竭尽所能去做,坦然把工作的结果交给神。 四6. 这时,撒迦利亚得到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话。下面几节没有提到异象,但是在思路上有关系,因两棵橄榄树代表两个领袖。
约书亚在前一个异象中已得到特殊的话语,所以这里专向所罗巴伯说。这两个异象成为一体,互不可分。 圣殿的建造在进行中,也必将完成,但不是倚靠势力(希伯来文 hayil),即指军事力量,人的本领,如所罗门曾征召如"军队"的工人,来建造圣殿(王上五13~18);不是倚靠才能(希伯来文 koah),这个字曾用于尼希米记四10,指扛抬之人的"力气"。从人的观点看,可用的人力不足以完成这使命。乃是倚靠我的灵(希伯来文 ruah),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创造天地(创一2),分开红海又将其复合(出十五8、10;撒下二十二16),都是耶和华的气息(ruah)在工作。以西结的异象中(结三十七1~14),风(ruah)使死人复生。建成圣殿是否需要神的这类干预,才能完工?是的。因为这工作,与做这工程的方法,材料供应的来源,以及建完了的殿,都是在为神──万军之耶和华──作见证。惟有祂的灵管理每个细节,这些事奉才能荣耀祂的名。 四7. 大山哪,你算什么呢?(希伯来文"你是谁(mi"?")这个障碍也许是由所罗巴伯为代表,但也有可能
有一些人阻挠,要按他们的办法行事,以致产生很大的困难(拉四2、4)。"大山"显然不止是指妨碍建筑的瓦砾堆,正如以赛亚提到山时,并没有意思要按字面解(赛四十4,四十一15)。反对神之工作的大山,无论是实际的困难或人为的因素,都必成为平地,不能阻挠工作的进展(参:可十一23)。 他必搬出顶石(希伯来文"头石",这种表达只出现在这里,表示"最重要的石头")。有人辩称,这是指根基石,因为在古代近东的文献里,从未提过顶石,而根基石则常在庆典中放置154。认为是完工的最后一块石头的观点,最强的理由乃是经文本身给人的感受。根基已经立好(9节),而神的应许为建筑必将完成。无论是否合乎一般习俗155,这一次当最后一块石头放下时,必定会有庆典,因为这并不是一般的建筑。完工代表神的灵得胜了(6节),所以会有欢呼说:恩惠,恩惠,归与这殿,希伯来文 hen,"恩惠"、"美丽",既说到建筑物的华美,也宣告神的恩惠已经显明,将来仍要彰显。 四8、9. 给所罗巴伯的第二段话,将这信息再浅白说明。所罗巴
伯一定会完成这工,而这个预言的成就,将更进一步证实先知的权柄(参二9、11,六15)。对立了根基的说明,请参增注:"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LinkToBook:TopicID=120,Name= 增註︰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日子(二18)}(53页)。 四10. 撒迦利亚和哈该一样,均暗示有些"实用主义者"对建殿持悲观的态度(该二3),因此藐视这日的事为小。他们盼望见到大功告成,到那时候他们也会欢乐,但他们的信心太小了。他们到时会又惊又喜。本节的末了在 RSV 为突降笔法:见所罗巴伯拿测铅只是说他正在监督工程。这个翻译是根据早期希腊文、拉丁文和亚兰文译本,而不是按希伯来经文;那里没有用测铅的专有名词,而是将两个名词并列在一起,十分奇怪:"石头锡"(bdil)。民数记三十一22的 bdil 被译为"铅",但其实"锡"才正确;而锡不适合作需有重量的"测铅",所以这翻译很可能不对。NEB 译为"称为分隔的石头",与"称为拥有的石头&qu
ot;(7节)平行。这是根据德莱弗(G. R. Driver)的想法156,所依凭的是叙利亚译本。名词 bdil 是源于动词 badal,意为"分隔",显然叙利亚译者认为,这个字是该动词的形容词形式。如此,则这块石头代表犹太群体分别出来,"圣别"的特性。JB 译为"被拣选的石头",有异曲同工之意。这里的石头与第9节为同一块,是特别预备的,在圣殿的顶部将放于特定的位置。所罗巴伯的石头与三章9节约书亚的石头不可混为一谈。因此,欢乐的原因乃是这最后一块石头,即所有工程的冠冕,将在庆典中由所罗巴伯放在圣殿墙垣的高处。 对所罗巴伯的话讲完之后,天使再转来回答撒迦利亚的问题:这异象的意义为何?这七乃是耶和华的眼睛,但究竟是指哪个"七"?大部分注释家认为,是指七盏灯(3节),这看法似乎一目了然。七本是具象征意义的数字,代表完全和完美,使得这些灯足以代表耶和华在圣殿中。它可让人明白:神的眼目眷顾归回之以色列人,而同时也遍察全地。这种解释的难处为:油显然是由树流入灯中(12节),亦即,神的仆人成了供应祂油的管道,这样解
释就站立不住了。另外一个可能,这"七"是指三章9节,因此可译为:"这些七乃是耶和华的泉源,流向全地"157。这两个异象互相关联,且都展望神子民未来的复兴,使生命活水首先流至神的子民中(三9),然后流至全世界(四10)。 【分段标题】 四、 橄榄树的预表 【亚4:11-14节】 4:11我又问天使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橄榄树,是什么意思。 4:12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什么意思。 4:13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阿,我不知道。 4:14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 【分节详解】 这两棵树代表两个受膏者,旧约中大祭司与君王均须要用油膏立,故此应指向大祭司约书亚与省长所罗巴代表的职份。 橄榄枝与金色的油,象征神的灵透过百姓的领袖,供给神的百姓,使他们有能力作工,受膏者站在神面前,常常服侍神并听命于神。 这两位受膏者是指── 4:14 这两位受膏者可能是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专心执行这个特别的任务。在大灾难的时候,也有
两位见证人起来说预言,向各国传道。他们会被杀,但又会复活。 四11、12. 第11节的问题重复又问,说得更明确,而且第二次又提到一个新的细节。两根橄榄树与两个金管,前面没有提到。译为"管"的字,旧约中再没有出现过,因此其含义难以确定,不过在吉色所发现的灯旁,有一些陶管,可"插入"某种洞口或壶嘴。这些可能是用来将油加入灯中的器具,或许也可以解释第12节的"管"。如果它们将油从橄榄树流到灯的金碗中,或者将油收集在器皿中,以备灯加油用158,这样,就不能视灯为神的代表,因为祂是一切的本源,不会成为接受者。油从它流出来,是将希伯来文作了解释,原文读为"它使自己里面的金成空"。"金"可以解释为约书亚与所罗巴伯所代表之群体的自我付出,但这种观点较接近二十世纪的思想,而不像圣经的教导。RSV(和合本同)以它指金油,或许是正确的。 四13、14. 这是两个受膏者(希伯来文,"油之子"),与"……之子"的类似成语相较,其意义可为"充
满油";所指的是君王与祭司的受膏,借用此异象为喻。这两位"受膏者"是约书亚与所罗巴伯。所罗巴伯是否曾经被膏,还有疑问,不过因为他的祖先是大卫,所以他是王室的人。这两位站在……旁边,或译为"在服事"(al)普天下主;这个头衔在《犹滴书》(Judith)二5用在尼布甲尼撒身上,为他正式的尊称;但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国度已成为过去,而以色列的神永远配用这个头衔。 看完本章的经文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其解释。灯台不代表耶和华,而代表圣殿与犹太群体为祂作的见证。如此,这个异象的解释便简单而合一。约书亚与所罗巴伯在事奉那位看不见的耶和华,祂是他们权柄与能力的源头。他们献身建造圣殿与神子民的团体;这个群体当藉每日的生活与崇拜,成为别人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五14)。如果我们问道,这群人刚从失败被掳的状况中转回,怎能做到这种地步?答案乃在于油的供应:透过"受膏者"能使灯保持燃烧。"万军之耶和华说……乃是倚靠我的灵"(6节)。在约翰的启示录中,七个金灯台代表教会(启一20),正如撒迦利亚的灯台代表被掳归
回时期那敬拜真神的团体。终极而言,主本身才是惟一的真光(约八12),但无论在旧约时代或新约时代,祂都乐意透过教会(译注:指选民)将亮光带入世界──特别是透过其领袖。他们当尽力而为,但重要的是,他们对从橄榄树流进他们枝子的油能接受多少;因为这油将透过他们,使别人得到亮光。无论领袖有多能干,仍无法取代神的灵之工作。这段经文的钥节乃是第6节。向所罗巴伯所说的神谕,不但未与异象脱节,反而在对异象的了解上不可或缺。神的国度必然实现,正如圣殿必然完工。神的灵透过事奉祂的仆人,将微不足道的日子变成全世界欢乐之日,就是以耶稣基督为房角石(弗二20)的建筑,将最后一块活石放置完成的时刻。 第三、四章显然含弥赛亚意味。虽然这里所谈的,原本是指主前五一九年在耶路撒冷的重建工程,但盘石(三9)、石头(四7)、苗裔(三8)和圣殿,都远超出它们字面的意义。虽然未经刻意说明,"油之子"是指约书亚和所罗巴伯,即祭司与大卫王嗣,二人都是把希望带给救赎群体的媒介。透过大祭司,罪得着赦免,亲近神成为可能;透过王嗣,圣殿得以完工,灯台能照亮全世界。两位"弥赛亚"或受膏者,角色必须
互补,缺一不可。他们的尊荣与重要性都相同。所罗巴伯去世后,大祭司在俗事上的权力增长,因为耶路撒冷的官长地位日渐低落;然而神对大卫家的应许仍未被遗忘。昆兰群体期待两位弥赛亚,一位祭司、一位大卫后裔159;但在基督里,借着祂的位格与工作,这两项功能融合为一。 【撒迦利亚书】 第五章:除灭恶人之罪恶 《飞行书卷异象》 【分段标题】 一、 毁灭起假誓与偷窃 【亚5:1-4节 】 5:1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 5:2他问我说,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飞行的书卷,长二十肘。宽十肘。 5:3他对我说,这是发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诅。凡偷窃的必按卷上这面的话除灭。凡起假誓的必按卷上那面的话除灭。 5:4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使这书卷出去,进入偷窃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常在他家里,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 【分节详解】 这飞行的书卷代表神对以色列全地犯罪之人的诅咒和审判,把犯罪之人除灭,神要审判罪恶,因触犯十诫神的话,书卷不是卷起,而是公开的(飞行书卷)上下都写着神的话,供人查阅神大有怜悯,但总有一天他要审判一切作恶的人,恩典时
代终将结束,大灾难时期审判将成为现实。 5:1 1~4 飞 行 的 书 卷:这 飞 行 的 书 卷 代 表 神 对 以 色 列 全 地 罪 人 的 咒 诅 和 审 判。 虽 然 神 大 有 怜 悯 和 忍 耐 (参 彼 后3:9), 但 总 有 一 天 他 要 审 判 并 除 灭 一 切 作 恶 的 人。 恩 典 时 代 终 将 结 束, 大 灾 难 时 期 的 审 判 将 成 为 现 实。 5:1-9 飞行的书卷审判违背神律法的人,尤其是偷窃和起假誓的(5:1-4)。在量器中的妇人是罪恶的化身。所以这两个异象说明,罪恶不单要受到严厉的处罚(飞行书卷的异象),并且要被除灭(量器之中的妇人之异象;5:6-9)。 邪恶得着报应(五1~4) 下面两个异象与当地持续不断的不法现象有关。治理者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公义(三7;参:申十七9,在那里这是祭司的职责,而撒下十五2、3,则以王为审判者)。不论是由谁执法,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从来没有人能彻底执行;先知预言未来必有公义的政权(赛十一3~5,三十二1;耶二十三5等),就暗示了现今的不完全。无论多么公正的审判官,都
无法阻止邪恶的迅速增加,因此有这两个异象的信息。这两则简短、易明的异象,回应了第二与第三个异象。 五1. 引介的开场白与第二、第三个异象相同。先知看见一个书卷,不是卷起、放在箱内,堆在存书处,等着祭司与文士来用,而是在飞行,展开来好像旗帜一样,让每个人都能读。被掳归回时期非常注重宗教教育,尤其是律法的教导。 五2. 这书卷非常之大,长只有宽的两倍,比例很特殊。一肘等于十八吋,所以它有十码乘五码,等于一块大招牌的大小。为了了解这量度的重要性,有人曾提及会幕的容积,由出埃及记二十六15~28可以算出来160。曾有人以为,那些竖板是一个接连一个,成为一整片墙,那么圣所便是二十肘乘十肘;但最近这个看法受到质疑。竖板所搭成的,是开放的架构,而不是一整片墙161,因此整个结构比从前以为的要大。有人也曾指出,所罗门圣殿的廊子是按照这种量度作的(王上六3),但将廊子与书卷相连,似乎没有值得采信的理由。 五3. 从前的异象曾应许神要干预,使犹大得益处;但他们必须履行道德要求,正如当年立约之时的情况一样。这是咒诅(希伯来文 ~ala)或"誓言"。这个
字与约连用过几次(创二十四41,二十六28;申二十九12;结十六59等)。律法的赐下便意味着:遵守者必昌盛,违反者必遭灾(因此有申二十八章的"祝福"与"咒诅")。书卷代表律法,上面特别提出对犯法者的咒诅,在这地遍处(希伯来文 ha~ares)都将执行。这个字虽然也有"地球"的意思,但在这里主要应当是指进入这约之人。犹太人必须成为列国之光,不可以再失败,这点非常重要。凡偷窃的是"凡得罪邻舍的人"较精简的说法;凡起假誓的(用神的名),就是堂而皇之的藐视神的圣洁。第七诫与第三诫代表律法的两块"法版",一边是人对邻舍的责任,另一边是人对神的责任。除灭(希伯来文 niqqa),这动词意为"洗出来"(RV),或从约的誓言中被"剔除责任"。背约的人将不再列入约内,因此将从该群体中"除灭";按卷上应当是指书卷上写的字。 五4. 圣经中常将神的话拟人化,描写它去执行神的命令(诗一四七15;赛五十五11)。因为话语带有权柄,便有成就祂旨
意的能力,所以即使人有失误,无法彻底罚恶,神的话会自动报复行恶者之家,虽不见痕迹,却必定使他们败落。这种家或会死尽,或会因羞耻而搬离,总之,其邪恶的影响力必会离开犹大。 在以斯拉之前(拉七25),没有记载提到被掳归回之后的耶路撒冷有审判官的设立。这个异象对那些必须执掌公义、兼顾他事,又看出群体中有腐败,而无力对付的人,能得着鼓舞。神的话自古就有能力,没有一人能不断违逆而不遭刑罚。在法庭系统无法构着之处,神的话也有办法进到私下犯罪的家中,带来刑罚。没有一人能自称无知,因为书卷很大,人人得见,所以没有一人能逃过它的审判。 【分段标题】 二、抬走邪恶败坏 【亚5:5-11节】 5:5与我说话的天使出来,对我说,你要举目观看,见所出来的是什么? 5:6我说,这是什么呢?他说,这出来的是量器。他又说,这是恶人,在遍地的形状。 5:7(我见有一片圆铅被举起来)这坐在量器中的是个妇人。 5:8天使说,这是罪恶。他就把妇人扔在量器中,将那片圆铅扔在量器的口上。 5:9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两个妇人出来,在她们翅膀中有风,飞得甚快。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她
们将量器抬起来,悬在天地中间。 5:10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她们要将量器抬到哪里去呢? 5:11他对我说,要往示拿地去,为它盖造房屋。等房屋齐备,就把它安置在自己的地方。 【分节详解】 不担除去个人罪恶,更要除去整个犯罪体系,因全地罪恶极大,量器抬到示拿是代表返回罪恶源出之地,这地是背判神的地方(巴比伦)量器、妇人、都是代表罪恶,被人抬走,被神除掉,神选民中的邪恶之人,不但将受审判,还将从地上被除灭,今天神要都教会中除去罪恶,否则将收回圣灵,未后,神将除灭地上一切的罪恶,耶稣基督将与他敬虔为义的子民,一起大有荣耀的统管世界。 5:5 5~11 量 器:这 量 器 代 表 人 所 有 的 罪 恶 和 败 坏。 1.量 器 中 的 妇 人 代 表 偶 像 崇 拜 和 所 有 邪 恶。 她 被 囚 在 量 器 中, 用 一 铅 制 的 顶 盖 封 住, 并 被 提 往 巴 比 伦; 巴 比 伦 代 表 在 撒 但 控 制 下 不 虔 不 义 的 世 界 体 系 (参 启17:1 注)。 神 选 民 中 的 邪 恶 之 人 不 但 将 受 审 判,
而 且 还 将 从 地 上 被 除 灭。 2.我 们 必 须 从 教 会 中 除 去 罪 和 邪 恶; 否 则 神 将 从 我 们 当 中 收 回 圣 灵 (参 启2~3 章)。 末 后, 神 将 除 尽 地 上 一 切 的 罪, 耶 稣 基 督 将 与 他 的 子 民 一 起, 大 有 荣 耀 地 统 治 这 个 世 界 (启19~22 章)。 5:9-11 量器之中的妇人,被带到象徵拜偶像和邪恶中心的示拿(即巴比伦),这是罪与邪恶将从以色列中除去的一幅图画,也是将来罪孽会从全地上被除去的景象。主基督受死时,他除去了罪的权势与刑罚。我们信靠基督的赦罪,他就除去我们罪的刑罚,使我们在生活中有胜过罪的力量。主基督再来的时候,他要除去地上的一切罪,使人永远过平安稳妥的生活。 耶路撒冷被洁净(五5~11) 然而,该地还有另外一个长久存在的罪恶问题。归回的人与从各地迁来的外族人杂居,他们的道德标准与犹太人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显然要比律法所要求的自律松散得多。此外,先知或许也在默想,不被咒诅(3节)除灭的恐怕没有几家。他曾呼吁百姓悔改(一2~6),证明他知道所有人都
需要赦免。 虽然第六与第七个异象在意义上互补,但画面却毫无类似之处,不像第二与第三个异象。 五5、6. 伊法是一个大桶,用来量榖类(参:得二17;撒上一24等),因此是平常的家用量器,容量大约为五加仑162。我们或许会说,这里明明估计得太小,因连十加仑的量器,也装不进一个人。不过,在异象中,这量器可能放大了,就像书卷一样。这是过犯,这个翻译修改了希伯来文,不过大部分学者都接受;希伯来文读为"这是他们的眼睛",AV 译为外观。虽然希伯来文的"眼睛"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概念中(参三9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9,Name= C 異象四︰大祭司重新復職(三1~10)}),但接受修改的理由有三: (1) 有希腊译本和叙利亚译本的支持; (2) 子音的经文只需要将 yod 改为 waw,这两个字母很容易互换。 (3) 其意义易解许多。阿摩司痛斥无耻商人用小升斗卖给人(摩八5),代表了遍地的不公,他所指的就是伊法。这个群体的生活,因着各种过犯的影响而受到污染(参:该二14)。制作假量器的动机很卑鄙,象征人内心的悖逆,那
是一切恶行和不正常关系之根。 五7. 这种悖逆在此拟人化,不过不只是文学上的拟人化。"它预感邪恶是会带面具的"163,新约也为这种面具背书。那个女人要将铅盖拿起才看得到,就像她所代表的邪恶,大半时候都不为人所见。 五8. 这是罪恶(希伯来文 ris~a),此字意义广泛,常用于公义的反面(箴十一5,十三6;结十八20,三十三12),包括社会、道德、宗教各类的恶。希伯来文的这个字是阴性,所以用女人来将罪恶拟人化。她企图从囚牢中脱逃,但天使的力量更大,将她困于伊法中,不过所用的动词显示双方经过搏斗。罪恶的力量不容忽视。 五9. 罪恶在天使面前不但没有能力,而且还被带走。有两位妇人出来,她们的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鹳鸟巨大的翅膀很合适作这里的比喻,而牠希伯来文的名字为 hsida,意思是"忠诚者",使得这比喻更富意义。罪恶的挪去,正如约书亚污秽的衣服被脱去(三4),都是守约(hasid)之神白白的恩典。而且她们的翅膀中有风(ruah),这个希伯来文有双重意义(见四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0,N
ame= C1 異象五︰神為大祭司與君王的預備(四1~14)}),所以这里的意思可能为"她们的翅膀中有灵",如此便在强调,除去罪恶乃是神的作为。 五10、11. 天使回答先知的话,有讽刺意味。示拿是巴比伦(巴别)、以力、亚甲等城巿所在地的古名(创十10),很早便成为敌对神作为之地(创十一1~9)。在这块犹太人近日被掳之地,他们要为它盖造房屋,即另一座庙宇,也许是像巴别塔之类的建筑,因提到示拿(创十一2),可能有此暗示之意;不过在完工之前,罪恶还必须等待。她们会把伊法放下来。这里的动词形式很特殊,是加强被动式,强调量器中之妇人的无助。巴比伦其他的神祇亦是如此(赛四十六1、2)。一旦放在那里,在它的座子上,就成了被人膜拜的偶像,会留在那里。在先知看来,敬拜真神与巴比伦的偶像崇拜绝无雷同之处,简直是南辕北辙,因为偶像乃是无能为力的拟人化。 倘若先知关切四周个人与团体不断犯罪的事,神的答案就在这里。按祂立约的信实,祂会将它挪开,就像东离西那么远(诗一○三11、12)。耶利米所传的信息也相同,他以新心作比喻,指出人会有回应(耶三十二39、40)。祭司以西结则
用涤除污秽来说明(结三十六25)。撒迦利亚的第四个异象也显示,污秽的衣服将换成洁净的衣服。因此,神使罪人称义的真理,在旧约中已经启示给人。同时这异象又显示,罪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有它自己的庙宇和崇拜者,但却仍在神的掌握中。如果,正如弗瑞(H. Frey)的看法164,罪恶被挪到巴比伦,是为了预备善与恶最后的搏斗,这个异象让人对其结果毫不起疑:神能将罪恶完全掌控。 【撒迦利亚书】 第六章:审判南北势力与祭司戴华冠 壹、《四战车的异象》亚6:1-8节 【分段标题】 一、两山中间的四战车 【亚6:1-7节】 6:1我又举目观看,见有四辆车从两山中间出来。那山是铜山。 6:2第一辆车套着红马,第二辆车套着黑马。 6:3第三辆车套着白马,第四辆车套着有斑点的壮马。 6:4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什么意思。 6:5天使回答我说,这是天的四风,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 6:6套着黑马的车往北方去,白马跟随在后。有斑点的马往南方去。 6:7壮马出来,要在遍地走来走去。天使说,你们只管在遍地走来走去。它们就照样行了。
【分节详解】 在第八个异象中,先知看到两座铜山中间出来四辆战车, 战车马红色(代表战争) 战车马黑色(代表饥荒死亡) 带斑点的马(代表瘟疫) 战车白马(代表神使者施行审判获得辉煌胜利)。 四战车和铜山都代表对敌人施行的审判,那骑士和战车到南方和北方,即是去了巴比伦与埃及,巴比伦与埃及也代表未世时神将除灭的南北两方势力,"天的回风"代表分散或消灭四围邦国的天使,神差遣的天使施行审判。 6:1 1~5 这 是 天 的 四 风:在 第 8 个 异 象 中, 撒 迦 利 亚 看 到 两 座 铜 山 之 间 出 来 四 辆 战 车。 1.驾 车 之 马 的 颜 色 有 红 (代 表 战 争) 和 黑 (代 表 饥 荒 和 死 亡), 还 有 一 匹 带 斑 点 的 马 (代 表 瘟 疫; 比 较 启6:2~8)。 大 多 数 解 经 家 认 为, 套 着 白 马 的 战 车 代 表 神 的 使 者 施 行 审 判 所 获 得 的 辉 煌 胜 利。 2.这 四 风 实 为 天 使 (比 较 诗104:4;启7:1~3)。 3.异
象 中 的 四 辆 战 车 和 铜 山 都 代 表 神 对 敌 人 所 施 行 的 审 判。 那 骑 士 和 战 车 到 南 方 和 北 方, 即 是 去 了 巴 比 伦 和 埃 及; 巴 比 伦 和 埃 及 也 代 表 末 世 时 神 将 除 灭 的 南 北 两 方 的 势 力。 6:1-8 这里的四辆车跟第一个异象中的四个骑马的人(参1:7-17)相似,这四辆车同样代表神审判全地的四位天使。 六1. 两山代表通天的入口(参5节)。至于它们是铜山的原因,有几种解释法: (1) 黎明的阳光使它们看来光亮如铜; (2) 巴比伦神话中,形容太阳神从两山中升起166,成了这意象的背景; (3) 圣殿门口的两根铜柱(王上七13、22),在异象中扩充成山的体积,护卫着神的面。铜常与铁共享,作为抵御攻击之用(耶一18),在耶利米的异象中代表无人能攻克他。这可能是本异象中铜的意义。无人能侵袭神在天上的居所。 六2、3. 四辆战车由四匹不同颜色的拖车马区分:第一匹为红马,不过被打发出去的(6节)没有一匹为红马;黑马与白马没有多加说明;但第四辆马车由两种颜色的马拖着
,"灰色"与"红棕色"(RSV,灰斑纹),每匹马各拖一辆马车──这是根据希伯来经文的第6、7节(RV 如此译;RSV 修改了经文)。最后一词有各种译法,如:"杂色的(壮)马"(JB);"斑纹的马"(NEB),脚注写"希伯来文加上搀灰白色"。"增注:撒迦利亚的马{LinkToBook:TopicID=144,Name= 增註︰撒迦利亞的馬}"将作说明,见147页。"战车"一字在原文中不再使用,只提到其马匹的颜色。在古代的战役中,马车便是突击队;因此牠们代表神在国际事物中采取主动。 六4、5. 先知需要清楚的解释,所告诉他的话,直译为"这是天的四风/灵(希伯来文 ruhot),是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这些骏马好像风一样,都是神的使者(诗一○四4),就像风一样,他们去巡行全地。不论地上的居民认识神与否,全地都属于祂,祂也赐下秩序,来掌管与它有关的一切事。 六6. 本节一开始,希伯来文就少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组,
因为它始于"那个"(which)。既然此处未提到红马和东方,可能失踪的子句为:"红马往东方各邦"167。黑马往北方很恰当,因黑色常与不吉利的凶险相连(耶一14,四6,六22;结一4等)。白马往西方去可能是这里较佳的译法,比按希伯来文译的"跟随他们"要有意义。这样只需加一个子音,就可译为"跟随大海",也就是"往西方"。有斑纹的被派往南方;这样一来,指南针的四方都包括在内了。 六7. 骏马(3节,RSV,译为"灰色的")出来。这个字的意思不太清楚,不过 RSV 的翻译可能相当合适。这个形容词适用于所有的马,因为没有指出特定的方向。这些马在用脚扒地,直到领了命令。去,巡行全地的命令,成为此一异象主要的信息。从第一个异象直到最后一个异象(参一10),列国的状况都在神的掌握中,而不在人的手中。这种确信使预言成为可能。 【分段标题】 二、安慰我的心 【亚6: 8节】 6:8他又呼叫我说,看哪,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 【分节详解】
最后重要的信息,神即使在敌对他的北方(巴比伦)也得着胜利,完成他的旨意,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神的怒气止息了,让他的旨意按照神的定期成就,神的灵平息,神的灵因工已作成,可以安息了。 6:8 已 在 北 方 安 慰 我 的 心: 这 些 天 使 为 神 施 行 了 审 判, 满 足 了 神 公 义 的 要 求, 神 的 怒 气 止 息 了。 神 必 亲 自 留 心, 让 他 的 旨 意 按 照 他 所 确 定 的 时 间 成 就。 6:8 黑马往北方去,在那里执行神的审判。神向罪并向恶人发怒(参诗7:11),他施行审判,表明他的震怒。我们喜欢专注神的慈爱与怜悯,但同时他也是公义的神,公义与审判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如果在我们生活中仍有尚未承认的罪或习惯性的罪,我们就要向神认罪,并离弃罪恶。认罪引出神的怜悯,不肯悔改只会招惹他的审判。 六8. 这里引介天使的话相当特别。他呼喊,意指以下的宣告十分重要(参:拿三7);这位天使也透露了自己的身分,因他以全地之主的姿态说话(参四14)。从动乱的北方已有捷报传来,如此引申看来,别处的敌人也都已被制伏。神所应许的
拯救必定会完成,没有一物能拦阻。最近的事件是神的灵运行的结果;现在这些事已告一段落,因北方的使者已经让神的灵安息。再没有需要做的事了。 这一段的结局在第15节;但历史的高潮将为一个人,而非一栋建筑。把9~15节列入这最后一个异象内,正是指向那一位人物,因圣殿乃是为他而盖(玛三1)。 贰、《大卫的苗裔掌王权 》亚6:9-15节 【分段标题】 一、戴金冠得尊荣 【亚6:9-14节】 6:9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6:10你要从被掳之人中取黑玳,多比雅,耶大雅的金银。这三人是从巴比伦来到西番雅的儿子约西亚的家里。当日你要进他的家, 6:11取这金银作冠冕,戴在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的头上。 6:12对他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 6:13他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 6:14这冠冕要归希连(就是黑玳),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儿子贤(贤就是约西亚),放在耶和华的殿里为记念。 【分节详解】 此
处用金冠冕象征大卫的苗裔兴起连接到弥赛亚,作祭司和君王的信息上,四个人献礼物,先知拿献的金,做了大祭司戴的冠冕,给约书亚加冕预表了基督加冕与统治,耶稣基督即是祭司又是君王,他将首先行祭司之职,然后作王统治全地,献礼作的金冠冕放在神的殿中作为纪念。耶稣基督的统治最终在千禧年完全实现,那时他将以和平治理全地。 6:13 又 必 在 位 上 作 祭 司:神 命 令 撒 迦 利 亚 用 金 银 制 作 一 顶 冠 冕, 并 戴 在 大 祭 司 约 书 亚 头 上。 1.给 约 书 亚 加 冕 预 表 了 基 督 的 加 冕 和 统 治。 基 督 是 那 " 苗 裔 ", 是 弥 赛 亚 (赛11:1;耶33:15;比 较 赛53:2;参 亚3:8 注)。 耶 稣 既 是 祭 司 又 是 君 王, 他 将 首 先 行 使 祭 司 之 职, 然 后 作 王 统 治 全 地 (比 较 赛53:10;路24:26)。 2.目 前, 耶 稣 是 我 们 的 和 平 之 君 (弗2:14~15); 在 耶 稣 里 面 我 们 得 见 神 的 国, 享 受 她 的
公 义、 和 平 与 圣 灵 中 的 喜 乐 (罗14:17)。 基 督 的 统 治 最 终 将 在 千 禧 年 完 全 实 现; 那 时, 他 将 以 和 平 治 理 全 地 (比 较 赛 9:6)。 6:9-15 这个异象指向弥赛亚,他既是君王,又是祭司。无论在列王时代,或是被掳归回以后,犹大都是由君王和祭司统治的。君王掌管政务,大祭司则管理宗教事务。但君王和祭司往往败坏犯罪,所以神告诉撒迦利亚,将有一位称职的要来治理全国,他既作君王,坐在君王的位上,又作祭司,坐在祭司的位上。这种组合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9. 这里引介的语式亦见于四章8节、七章4节、八章1与18节,意指以下为先知的神谕。此刻先知不再像在异象中,看到奥秘的人物,需要天使的解释;他乃在他所认识的人当中,地点也是他所熟悉的。 六10. 有些人新近从巴比伦来,也许为一商队,带头的就是这里所提到的几位;他们为在耶路撒冷这群急需帮助的群体带来礼物。希伯来文中,动词来到放于全句的最后,暗示这四个人是一起来的。约西亚,西番雅的儿子显然是四人中最具名望的一位,因为提到他的族谱和居所。这
四个名字中,至少有三个在意义上与耶和华有关,这是普西所指出的168。由此可见,被掳时期信仰仍表达于外。取是省略用法,对象为"祭物",不言自明。作者不可能是指"取黑玳"等人来作证,因为希伯来文在每一个名字前面都有"从"一字。 六11. 撒迦利亚必须向他们要一部分从巴比伦带来的金银,作冠冕(希伯来文"冠冕"为复数,~tarot),对复数的解释可能有三,这三者也不互相排斥。 (1) 东方的冠冕是由小环组成,可以单独戴一环,也可以套在一起作成一个复合的冠冕(参:启十九12,及诗歌 'Crown Him with many crowns')。既提到两种金属,便意味着至少有两个环。 (2) 希伯来文没有最高级,所以用复数表达极致之意(如:"神",Elohim,是复数形态,但动词则为单数)。第14节的"冠冕"之后的动词亦为单数。 (3) 结尾的 ot 与复数有别(参 hokmot,"智慧",在箴一20,九1,十四1)。柯德纳(F.
D. Kidner)169引证据说,这或是腓尼基式的单数,或是希伯来文的复数。"若是后者,便在表达强度与丰富度;正如复数的 Elohim(神),是用单数动词(参九1)。"李平斯基170认为,ot 为古代写法,予人"古董"、"神圣"、"神秘"的感觉。冠冕属于这类神圣范畴,又必须尽量华美。希腊与拉丁译本都用复数,但叙利亚译本译为单数名词,表示只有一个冠冕。希腊译本第14节用单数。 戴在约书亚的头上。冠冕戴在约书亚头上,而不是所罗巴伯头上,很多注释家认为甚不合理,因此威尔浩生(J. Wellhausen)提出一种猜测:原来的经文中,戴冠冕的是所罗巴伯;这个猜测广被采纳。支持的理由有二: (1) ~tara 一字特指皇家冠冕,若用为比方,则是华丽或荣誉的冠冕。它从未用来指祭司的冕旒171,通常那是 nezer,意为"圣别之冕"(参:拿细耳人,"分别出来者")。三章5节用了另一个字,这个字可用于君王,也可用于祭司,但那是指头巾,而不是冠冕。 (2) 他们声称,以祭司的名
字取代王嗣,可由后来的历史来解释。在所罗巴伯过世之后,大卫后裔日渐式微,大祭司则日渐兴盛。他们认为,有位文士在迎合时代潮流之下,以约书亚来取代所罗巴伯的名字,使预言更显可靠172。如果可以举出更多例子,显示文士在抄写时有这类改动经文的倾向,这个论点就会更有分量;但所有的证据都刚好相反173。艾若德(W. Eichrodt)认为,用所罗巴伯来解释这段经文,"只能付出胡乱猜测的代价才站得住脚,所以必是错误的"174。古代译本没有一个在这节用所罗巴伯。何况,假如那位文士有意抹杀大卫后裔的相关文字,为何他在第13节未如此行?最好还是让经文原封不动,视约书亚为戴冠冕的人。 另外一个解释,是阿克诺与钟斯的看法,即约书亚与所罗巴伯都戴了冠冕175。也许当时作了两个冠冕;或是冠冕先戴在约书亚头上,再戴在所罗巴伯头上(是以下第13节的注释)。 六12. 从万军之耶和华,大能的神发出的信息:看哪,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希伯来文 semah),是向约书亚说的,但似乎是在论所罗巴伯。希伯来文这里是神秘的四个字词组,没有冠词:"看哪,一人,名为苗裔。"这似
乎暗指所罗巴伯的名字,因他的名字意为"巴比伦的苗裔",而他正是那造圣殿的人(四9)。 在以赛亚书四2中,"耶和华的苗裔"与"地的出产"为平行句。那段皆为比喻,继续论到耶路撒冷的洁净,和云柱、火柱的保护。耶利米对这字的用法(二十三5,三十三15)与要来的大卫王有关,祂的名字将为"耶和华我们的义",罪也被除去。以上所提的第二段经文,在宣告大卫苗裔之后,接着说,大卫和利未祭司都不会缺乏后人。耶利米对这词的用法,已经将祭司与君王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撒迦利亚第一次用这词时(三8),看重祭司的一面;而那里约书亚在穿上洁净衣服之后,奉命要"管理我的家"。那一段的主旨为除去罪(参三9及下)。第六章中,先知必对该比喻有些了解。他的听众曾经得知,这位苗裔要尽上祭司与君王的两种职分,所以必会明白,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俩人都将对未来的苗裔之工作有所贡献;单独一位则不足以代表祂176〔以赛亚在提到大卫王为苗裔时(十一1),用了 neser"嫩苗"一字,并将公义审判者所需要的条件,都加在祂身上〕
。 祂要在本处长起来是"苗裔"一字的双关语;"嫩苗将从下面发苗"。在看来没有新生命迹象的地方,祂会突然出现,就像根出于干地(赛五十三2)。 六13. 祂要建造耶和华的殿,有些人认为,这句重复的话是文士的笔误。叙利亚译本将第12节的最后一个句子删除,而希腊译本则删除第13节的第一个子句;但这两者的差别正显示,他们所依据的是同一种希伯来经文,而各自修改了希伯来文抄本的一个表面的错误;由此观之,希伯来文抄本显然有重复的子句。庇提坚猜测,第10与12节,和第13、14节是两个不同的文字单位,被放在一起,所以造成重复177。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是故意重复,以这种结构来区分约书亚的"他",和苗裔的"祂",以及当时的圣殿与未来的圣殿;但这说法的证据并不充分。 祂将肩负王室尊荣(希伯来文 hod)。形容词"王室"用得可取,足以澄清 hod 的意义,这个字通常代表王的威仪(诗四十五4;耶二十二18),以及神的威严(诗九十六6,一○四1;赛三十30等),但也可指橄榄树的华美(何十四6
)、人的活力(箴五9;但十8),以及马的大力(亚十3)。这位苗裔将具君王的华美,也将坐在宝座上(希伯来文 kisse~)掌王权。下一子句重复用了"宝座"一字:在宝座旁作祭司。al 通常不译为"在旁"(RSV:by),而译为"在上"(AV、RV、和合本);因将宝座让大祭司来坐是很不寻常的,所以这里的翻译才有犹疑178。希伯来文的意思很清楚:"在宝座上作祭司"。 还有一种看法也得到相当多的支持,即约书亚和所罗巴伯都在场,正如灯台与橄榄树的异象中,俩人都被提及一样。先知在说第13节的话时,他先面向造圣殿的所罗巴伯,再转向将承担祭司荣职的约书亚;继之又转回面向所罗巴伯,就是将坐在位上治理的,最后则转回朝向约书亚,他也将在他的位上治理。最后的子句宣告,他们两位将合作无间179。这种状况下就不用修改经文,而且这个解释也将君王与祭司交互作用的因素考虑在内。但另一方面来说,hod("王室尊荣")可否解释为"圣礼尊荣"(钟斯),尚有疑异;"将担负王室尊荣"一语
,最自然的解释是指王嗣,因此前三个子句似乎是在论王,只有最后一句是论祭司。再说,希伯来文在第三、第四子句中并未重复使用代名词"他",所以看来不像有意要改变主体。 黎格奈(Rignell)上述的建议固然引人注目,但却缺乏经文的支持。此处象征性的加冕,和谜样的词"苗裔",乃是指未来的一位领袖,祂将实现祭司与君王的职分,并以荣美来建造未来的圣殿(该二6~9)。这样一来,祭司与君王的职分将结合起来。从前的解释以为这里意指弥赛亚180,现在还没有理论可以取代。旧约再没有一处比这里更清楚指出,未来的大卫后裔之王也将是一位祭司。这段经文所以会引起这么多问题,原因正在这里。 六14. 未来的世代需要能传流久远的提醒,因为大祭司的加冕是非常重要的记号。这个具象征意义的冠冕放在圣殿中, (1) 为了纪念那些被掳于巴比伦、现在提供金银的人; (2) 作大祭司教导用的实物。这些名字可能刻在上面。希伯来文第一个名字是希连(Helem),而不是黑玳。早期的叙利亚译本将此处的名字与第10节协调,而选用黑玳;RSV、JB、NEB 也跟随这个推理。但这名字出乎意
料之外的改变,似乎在原文即为如此。可能黑玳(Heldai,意为"黑痣")在正式场合喜欢用他另一个较庄严的名字希连(意为"力量");也可能这两个名字可以通用〔参:代上十一30的希立(Heled),和其他的拼音:撒下二十三29 Heleb(和合本:希立),代上二十七15为 Heldai(和合本:黑玳)〕。希伯来文用贤 Hen(见 AV、RV)而非约书亚,更难解释;但关键可能在:这字的意思是"恩惠",与"约书亚"("救主")之间有关联。有人认为,原文读作"冠冕应当……为了恩惠/荣美,并为作记念",但有位文士将它改为:"贤(恩惠),西番雅之子",因为他的眼睛一下子错看到第10节。但这个看法可能性很小。 【分段标题】 二、 留意听神 必然成就 【亚6:15节】 6:15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话,这事必然成就。 【分节详解】 神的恩典使远方外邦人
也得以参与建殿工作,神与人和好,建造属灵的圣殿(弗2:11-13)局外人因耶稣的血,成为属神的人。 6:15 远 方 的 人 也 要 来:这 里 是 指 外 邦 人 (比 较 弗 2:11~13)。 神的应许也不一定必成就,其中的关键就在── 6:15 神有些应许是附有条件的,要得到祝福,就要顺服神。重建圣殿的工作需要完全顺服神,小心翼翼地跟从神的指示。这样,神就保护他的百姓。反之,朝秦暮楚、三心二意地委身于神,就得不到神的赐福。我们恒久不倦地顺服神,就会得到神大大的赐福;断断续续地顺服神,就不要期望得到恒久的福气。 六15. 这一节似乎应连于第8节,但因为把神谕放在这个异象中很合适,所以这一节成了全章最后的总结。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这里应当不是指所罗巴伯的圣殿,因为它已接近完工;"远方的人"亦不限于四散各地的犹太人(参二11,八22)。"异象之书"瞻望的前景,不止是耶路撒冷的重建,还包括列国在内。这里正像许多先知性的经文,关怀一切历史的焦点,即大卫后裔之王来到,祂会将人对圣殿与领袖的概念完全改变。
先知以他最爱用的一个词组作结束(参二9,四9),并警告说,虽然预言必会实现,这个群体的道德水平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对伦理的强调,与整个救恩历史吻合(出十五26;申七12~16,二十八1~14)。如果这个群体在道德上失败,这个预言又如何能成就?先知并未谈到这一点。 【撒迦利亚书】 第七章:禁食与悖逆 7章 犹大人被掳后在每年八月(公历)为耶路撒冷的陷落禁食,到大利乌在位第四年时(公元前518年),已有七十年了。这时耶路撒冷的重建已经完成,百姓就来问圣殿的祭司和先知今后要不要继续禁食。神没有直接答覆这个问题,反而告诉他们行公义、好怜悯比禁食更重要。他要求他的百姓真正地公平待人,并且怜悯软弱的人。 【分段标题】 一、禁食而不悔改 【亚7:1-7节】 7:1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 7:2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 7:3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 7:4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
7:5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 7:6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 7:7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 【分节详解】 神的律法要求,选民,每年禁食一天,就在每年七月的赎罪日,后来犹太人又在每年五月增加了一天禁食,以纪念巴比伦军队毁灭圣殿之事(王下25:8:9) 当圣殿再次建成百姓便想知道,他们是否扔必须在这一天禁食。 在百姓举行禁食聚会,而非神制定,他们徒有仪式,而非真正的悔改,这样不诚心的禁食,神不悦纳,他们注重仪式禁食,并非真正渴慕神和神的公义圣洁(赛58:3-5)我们应该借着禁食祷告,求神赐下恩膏,使我们行公义圣洁之事。 7:1 1~5 岂 是 丝 毫 向 我 禁 食 吗:神 的 律 法 要 求 选 民 每 年 只 禁 食 1 天, 即 在 每 年 7月 的 赎 罪 日。 后 来 犹 太 人 又 在 每 年 5 月 增 加 1 天 禁 食,以 记 念 巴 比 伦 军 队 毁 灭 圣
殿 之 事 (王 下25:8~9)。 因 圣 殿 再 次 落 成 (主 前518 年), 百 姓 们 便 想 知 道 他 们 是 否 仍 必 须 在 这 一 天 禁 食。 1.神 告 诉 他 们, 他 们 禁 食 的 方 式 是 错 误 的 (参 太6:16 注)。 他 们 只 是 守 禁 食 的 仪 式, 并 非 真 正 渴 慕 神 和 神 的 公 义。 2. 选 民 们 应 当 听 从 以 赛 亚 那 样 的 先 知 (比 较 赛58:3~5), 借 着 禁 食 祷 告 求 神 赐 下 恩 典, 以 便 在 神 和 世 人 面 前 皆 行 圣 洁 公 义 之 事 (8~10 节)。 7:5-7 以色列人失去了爱神、与他建立良好关系的热诚。撒迦利亚告诉他们,尽管他们禁食,却非真正敬拜神,也没有真正的悔意。他们被掳以后的禁食,并没有想到神,也未追想当初导致被掳的原因。你去教会、祷告、与其他信徒相交,只是习惯,还是出于真心呢?神说没有诚意去认识他、爱他,这种敬拜的态度会使人败亡。 七1. 主前五一八年十二月七日(见28页的表{LinkToBook:To
picID=108,Name= Ⅰ 先知}),这日期成了全段的标题。所用的第三人称显示它是编者加入的,以避免和其他日期(一1、7)所用的顺序完全一致。既然到了尼希米时代(主前445年),巴比伦的月分名字才比较普遍,就是基思流月一语常被认为是后来解释性的边注185。因此 JB 将它与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都放在括号中,认为这都是后人的解释。 七2. 这节的正确译法不易辨认,只要比较几本英文译本便可见一斑。问题在于: (1) 动词"打发"的主词;和 (2) 这动词的受词。 (a) 希伯来经文的顺序文"打发伯特利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属他的人",没有迹象显示"沙利色"是动词的受词,所以它可能是主词的一部分。对可能的主词有三种提议:伯特利、他──指大利乌(1节),和伯特利-沙利色。 (i) 以伯特利为主词的译本,有 RV、RSV、JB。这个小镇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二哩,自耶罗波安一世开始,便成为北国的敬拜中心(王上十二29)。虽然在巴比伦征服犹大时,它幸免被毁,但"在新巴比伦末期或波斯初期,它被一场大火&qu
ot;吞噬186。在历史上它一贯是混合式的宗教,而现在新的伯特利在挣扎恢复期,它或许觉得自己的宗教比较接近撒玛利亚人。托马斯认为,撒迦利亚斥责这些代表的理由在此187。但从巴比伦归回,原籍伯特利的忠诚犹太人共有二百二十三人(拉二28);在一个小群体中,他们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以斯拉的名单中,伯特利、吕大、阿挪是最北边的城镇。归回的人应当会以耶路撒冷为信仰的中心,而不会去撒玛利亚。不过,还有其他理由支持这些代表并非来自伯特利。 (ii) 第1节提到大利乌王,有人认为他是打发代表的人。李平斯基188将"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删去,视为边注,如此则"他打发"就可以大利乌为前述词。大利乌的动机则可能是为满足他自己,看他为圣殿的贡献是否被善加运用。但大利乌不太可能会派代表,而且删除第1节的子句也缺乏理由,而若不删除,该句的解释便会完全不同。 (iii) 最可能的解决法,是认为伯特利-沙利色是一个人名,并以此为动词的主词;NEB 便采此法。耶利米书三十九3便有一个类似的复合名字:尼甲-沙利薛;自主前第五世纪的艾利法坦(Elephantine)蒲
草纸,和新巴比伦楔形文字经文中,都发现有和伯特利组成的复合名字189。和伯特利-沙利色相似的巴比伦经文,日期在五四一年至五四○年之间,很接近撒迦利亚的年代,因此有可能视之为一个人的名字190。这个翻译必须删除"和"字,但其他皆按照希伯来经文。这些代表很可能来自巴比伦,因为第一次禁食和他们抵达之间有三个半月的间隔,这是巴比伦到耶路撒冷大致需要的时间(拉七7~9)。如果这批人来自附近的伯特利,这个间隔就很难解释;何况这么近的地方派来的代表,日期就不会有人记得。另一方面,若这批代表是从巴比伦千里跋涉而来,且以请教耶路撒冷的先知和祭司为要务,不敢擅自变更节期,便很可能被记载于编年史。 (b) 受词利坚-米勒通常被视为专有名词。旧约有类似的名字(如:王下二十三11的拿单-米勒;代上二47的利健;耶三十八7的以伯-米勒)可为支持。不过,在乌加利(Ugarit)发现,这名词为君王发言人的头衔191,而叙利亚译本译为拉伯-马革(Rab-Mag,耶三十九3、13的官长),可能是借用亚述语,指军事或外交的发言人。希腊译本也支持以这字为官名。若这个解释正确的话,这批代表的领袖便有官
方的权柄。他驾临是政治事件,而属他的人(非"他们的人",RV、RSV、和合本)则应当是侍从。难怪这是件值得纪念的事。 现在,这件事的背景比较清楚了。在巴比伦作到官长的犹太人,或接受犹太教的波斯官长,前来询问:既然圣殿快要盖成,是否还需要持守禁食,就是纪念耶路撒冷被毁的禁食。宗教节期的改变,惟独神所任命、在耶路撒冷供职的祭司和先知才有权柄决定;所以那位杰出的、在宫廷任职的官被选中,带领代表前来。他们希望能将犹太的圣日减少四个(八19),那么,波斯的雇主与雇工之间,因犹太人守节问题产生的困难,便可以减轻一些。所以他们前来恳求耶和华的恩(参八21、22),这个词汇是表示到圣殿来献祭、崇拜。玛拉基书一9显然是以宗教仪式为背景;其他出处也可能有此含义(代下三十三12;耶二十六19;但九13)。 七3. 问题以第一人称说出,因为发言人代表整个团体。五月的禁食纪念圣殿毁于该月十七日(王下二十五8)。在这大日以外,还有附属事件(参八19):四月九日是城被攻破的日子(耶三十九2);七月的禁食纪念基大利被杀(王下二十五25;耶四十一1及下);十月十日则纪念尼布甲尼撒开
始围攻圣城(王下二十五1、2;耶三十九1)。经过六十年,守这些日子已经显得空洞。 第5节先知所讲的话显出,以下并非直接对代表的回答。其实直接的答复没有记在这里,因为虽然八章19节重新回到这个主题,其信息乃是针对犹大家而发。这个问题固然是因这批代表的来到才引发的,而撒迦利亚记在这里的话,是从这题目谈属灵的教训;这些教训可适用于所有的时代。 七4. 这句第一人称的引介语式,有如撒迦利亚的亲笔签名。 七5. 神要他向全地的众民说话,这是指住在耶路撒冷城内外和犹大地的人(参:该二4),不是指以斯拉记四4的捣乱者。撒迦利亚也向祭司讲话,他们虽会教导律法、判断有关礼仪的事(该二11),在新的状况中,却依赖先知得到耶和华的话。撒迦利亚并没有直接讲是与否,因为他相信,让群众参与是一种教育。他们禁食的动机为何?他的问题提得很巧妙,钥字一再重复。他们的禁食是否是为耶和华?是单为耶和华吗?这七十年的注释见 一章12节{LinkToBook:TopicID=115,Name= B 回應(一12~15)}。这些禁食所纪念的事,在主前五八七年之前尚未发生,所以撒迦利亚在本节讲的七十年
,一定是从那日开始算起。 七6. 这第二个问题意为:平时他们吃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他们的禁食也是基于自我中心,其实只不过是自怜而已。以赛亚书五十八3也有类似的指责,接下去的教导则说,禁食应当让人觉醒,真正去关怀需要者。撒迦利亚在第7节是否便是指这一节?被掳之前的先知极少谈这个题目(但参:诗三十四18;珥一14,二12)。 七7. 撒迦利亚假定他的听众知道从前先知的伦理教导(参一4)。当时只要犹大肯听从,便为时未晚,城巿与乡村必能生气盎然,昌盛繁荣。如今空荡、残破的废墟比比皆是,提醒他们过去被掳的事实。南地(希伯来文 negeb,干燥之意)指从迦萨经别示巴到死海这条线以南的地区,与南端的加低斯巴尼亚(Kadesh-barnea)构成一个三角形。它的希伯来文名字似意为沙漠,但在圣经时代它却非如此,只在被战争蹂躏时才荒凉。低地(希伯来文 spela)是指犹大山地和海岸之间的丘陵地。高一点的山坡出产橄榄树和小无花果树,而低谷则盛产榖类,农夫可以耕种。第三个地理区域,山地,无论在战争或和平时期,都没有开发,所以这里没有提到。众人清楚可见,这个国家非常需要有人去重
建都巿,重振农场。此处没有提到北国的土地。 第7节与14节的对比,是因从前的世代麻木不仁,遭来神的管教;问题是,先知当代的人在灵性上又有怎样的回应?按被掳前众先知的标准看来,他们合格吗?第8节以下的多句自由引言,将先知们的教导作了一番总结。 【分段标题】 二、心硬如金钢石 【亚7:8-14节】 7: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 7:9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 7: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7:11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塞耳不听。 7:12使心硬如金钢石,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 7:1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 7:14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 【分节详解】 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家破国亡,地土荒凉的原因:神要他们 ①以慈爱待弟兄②不可欺压寡妇和寄
居的 ③不可谋害弟兄, 以色列人却不肯听从耶和华神的话,他们竟扭转肩头 ①塞耳不听 ②心硬如钢, 神就把他们分散在不认识的国,使美好之地成为荒凉。 7:12 使 心 硬 如 金 钢 石:金 钢 石 是 旧 约 时 代 人 们 所 知 最 硬 的 物 质 之 一 (参 耶17:1; 结3:8~9)。 1.神 曾 借 着 圣 灵 通 过 先 前 的 先 知 呼 吁 他 的 子 民, 要 存 公 正、 仁 慈、 怜 悯 的 心; 但 是, 选 民 们 刚 愎 固 执, 不 肯 顺 从。 结 果,当 审 判 降 临 时,他 们 悔 之 莫 及。 2.神 对 选 民 们 的 期 望 仍 未 改 变, 他 愿 我 们 能 以 慈 爱 和 怜 悯 待 那 些 苦 难 穷 乏 之 人 (参 " 看 顾 穷 乏 人 " 一 文)。 7:11-12 撒迦利亚向百姓解释,他们的祖宗硬起心来,自招神的震怒。人无论犯甚么罪,第二次再犯都会来得更自然,因为心刚硬了。不理或不听神的警告会使我们犯罪的心一次比一次刚硬。读圣经并将神的话应用在生活上,对神话语的触觉
和顺服,会使我们的心软化,使我们能按照神的标准生活。 七8. 这一节打断了文意,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大概有位编辑认为:"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一语引进了另一段神谕,所以插入这个标题。 七9. 先知举出四个教训,以总结以色列人在社会生活上应有的标准。 要按至理判断,这个积极的命令,提纲挈领地道出团体中公理的重要性;自摩西以来(出十八19~23)便非常注重这点。动词"判断"(sapat)包括法庭的审判在内,不过可泛指在产生冲突与不公时,能恢复和谐与平安。在社会关系上,人人都应以公平对待邻舍,而不只是审判官的责任。同样,与它同源的名词(mispat)"公平",是指规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让人与神相连(诗九8b,七十六9;赛三十18),在立约的关系上尤其如此(何二19)。形容词"真(和合本:至)"补充提醒,人可能会按律法的字面判断,却并未高举公义。真正的公平包括对个人的关怀,特别是被欺侮的义人(赛四十二3,五十九14、15)、慷慨(结十八8)、谦卑(诗二十五9、10
)。它乃是出自神本身。 第二个积极的教训补充了第一个,又彼此相关。慈爱怜悯(希伯来文 hesed)是一种忠诚之爱,就是人际关系应有的特色:在家庭里,尤其是婚姻中(创二十13);在朋友之间(撒上二十15;撒下十六17),和盟友之间(撒下十2)。凡受到善待,就应以此回报(创四十14;书二12)。只要立了约,双方就应以慈爱怜悯(hesed)相系(创二十13;撒上二十15),因此这个字常与神的约相连。从前的先知常指出,社会秩序的崩溃是由于缺乏诚实、慈爱怜悯(hesed),和对神的认识(何四1~3)。相反的,神却守约(何二19),又要祂的子民"谨守仁爱(hesed)、公平"(何十二6)。撒迦利亚可能也想到弥迦书六8,其中呼吁人要"行公义,好怜悯(hesed),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真正友情所具备的慷慨与温暖,应当散播在每一种关系中。 七10. 欺负弱者不符合公平、慈爱和怜悯。出埃及记二十二21~24清楚讲明这一点,而先知也常大力铺陈(赛一17、23;耶七6,二十二3,四十九11;结二十二12)。寡妇、孤儿已经失去了赚钱养家、保护他们
的人,在财务上和社会上都处于弱势,因此很容易受骗,被不耻之辈欺负(弥二9)。寄居的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与众不同"。贫穷人没有谈判的筹码,常要看富人的脸色(摩四1)。人常有派系之心,贪得无餍,但神的子民却必须慷慨为怀,伸出友谊的援手。在祂眼中这便是"公平"。 撒迦利亚所总结的第四个教训,外表是消极的,即禁止有谋害别人的想法。在八章16、17节中,撒迦利亚用同样一个词组心里谋害,但却指法律行为,因此它也可能意为"在法庭上作假见证"。若是如此,9、10节便有交错模式:第一与第四个教训呼应,而第二与第三则互相平衡。 这些道德标准应当牢牢记于禁食者心中;犹大的败亡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些标准。 七11. 他们的列祖拒绝听从这类教训(赛六10);听从(希伯来文 qasab)不只是听见而已,而是要认真对待这些话,甘心臣服,在历史与经验中接受考验。这样才能体会这些话是智慧与真理。然而,以色列人扭转肩头,好像一匹动物使尽全身的力量,拒绝负轭(出三十二9;申九6、13、27;王下十七14;耶七26等)。因为不想听见这些话,他们
故意塞住耳朵(直译"使其发沈")。 七12. 这些话是要深入心中,但没有一物可穿透金钢石。撒迦利亚富有创意,避免用成语,而将他们的硬心(耶七24,九14;结三十六26)比作钻石,这个比方只在以西结书三8的类似比喻中出现过,别处都没有。 律法(希伯来文 tora)在此是否为术语,指"律法与先知"的一部分,或只是指"教训"?关于此点尚可辩论。先知的基本命令(9、10节)都出于律法,因此他有可能是指摩西五经。万军之耶和华用灵藉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这里的圣灵教义非常宝贵,指出圣灵是神的话临到先知的中介者,而先知则是神话语的传媒;这教义在先知书中绝无仅有。以赛亚书四十二1和六十一1,提到神的灵在某人身上,但不是指先知。最接近的经文为尼希米记九30,这段话可能是被掳之前国殇日的仪式中所用192。或许尼希米记九30与撒迦利亚书七12都引用了某个著名的诗篇,这样便可以解释两段经文的相似之处。但事实仍为:撒迦利亚是头一个记载圣灵这方面教义的先知。 讲完神的要求与以色列的拒绝服从,接下来便是神的烈怒。这个主题无需发挥,因为
在五八七年它所做的事,以及其后的痛苦,已经像大字一般写在列国的眼前。 七13. 我,他们,他们,我的交错形式,正表达了报应的公正。RSV 与 NEB 修改了希伯来文,按照叙利亚译本我曾呼唤;RV 与希伯来经文为"他曾呼唤"。这句话的开始用"他",末尾用"我",这种情形在先知书中并非不常见。先知在前面几节是用第三人称,他继续沿用下去,直到突然发现自己用到了耶和华所说的话,才改成第一人称;神的信息在他心中太鲜活了。这个解释也可用在未来式的说明(RV,希伯来文为不完全式)。虽然审判已定,但事情尚未发生。 七14. 到时候会是双重悲剧。百姓会被吹散,"吹到四风去",好像被台风所吹,以致美好之地荒凉了。素不认识的万国,主要是巴比伦和埃及,但也包括更广阔的地区;这些国家与神的约无分,生活方式与以色列人不合(诗一三七4)。同时,神立约中赐下的应许"美地"(创十五18;申三十四4),原本应当果实累累(出三8),但却成了荒废的空地。神显然撤回了祂立约时爱的赏赐,这是最大的刑罚。
在讲道中虽没有提到禁食,但撒迦利亚直指问题的核心。在禁食之日为他们的损失悲哀比较容易,但要面对神继续不断的要求,却比较困难。他们是否比列祖更愿意,每天的生活都符合神律法的精神?禁食的日子目的在更新他们,借着重新认罪、得赦免与未来的盼望,而产生新的动力,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撒迦利亚书】 第八章:复兴耶城与民同在 【分段标题】 一、神要住在耶城中(耶路撒冷城) 【亚8:1-5节】 8:1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8: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我为她火热,向她的仇敌发烈怒。 8:3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 8: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为年纪老迈就手拿拐杖。 8:5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 【分节详解】 本章记述有神十次的应许,都是关于耶路撒冷和百姓,每个应许都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始的,应许耶路撒冷要复兴。 神向仇敌发怒,而要回到他子民中间,住在耶路撒冷,
使耶路撒冷成为诚实之城,耶和华在那里,那里都成为圣。 神回到锡安指基督在荣耀中降临,并在地上统治列国,这是完全复兴的关键,年纪老迈男孩女孩是描述千禧年间耶路撒冷城中的祥和。昌盛和欢乐的景象。 8:3 我 现 在 回 到 锡 安:神 回 到 锡 安 指 基 督 在 荣 耀 中 降 临, 并 在 地 上 统 治 列 国 而 言, 这 是 以 色 列 完 全 复 兴 的 关 键。 那 时, 神 的 同 在 将 使 耶 路 撒 冷 成 为 真 实 与 诚 信 之 城,神 的 山 也 将 因 专 做 敬 拜 之 地 而 成 为 圣 洁。 本 章 记 录 了 基 督 来 世 上 做 王 要 赐 给 我 们 的 十 福, 每 一 福 气 皆 以 "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如 此 说 " 起 首。 8:4 4~5 年 纪 老 迈……男 孩 女 孩:这 里 描 绘 了 千 禧 年 间 耶 路 撒 冷 城 中 详 和、昌 盛 和 欢 乐 的 景 象。 8:3 有一天基督要掌权,全地要成为他的国度,属他的人都要与他同住。这个真理应激励我们盼望弥赛亚掌
权。 这城中怎么尽见到老人和孩子,这是…… 8:4-5 在灾难的年代里,年老的和年幼的往往最先遇难。但在这异象里这两种人极多,满街都是,他们如常生活,这情景正是神的新天新地中升平繁荣的景象。 八1. 引介的语式原文没有临到我等字,可见撒迦利亚有可能是在重复他从前说过的话,而不是传出新的启示。 八2. 神对耶路撒冷的火热,在一章14节已经提过;这个旧约的用法显示,神的火热必须从约的角度来了解(见增注:神的嫉妒{LinkToBook:TopicID=136,Name= 增註︰神的嫉妒(或譯︰熱心)},107页),这论点在这个段落中得到证实。百姓的倔强使他们与神隔离,而神似乎再也无法继续忍受隔离,即使他们现在没有真心寻求祂,甚至在禁食中也是如此,但由于祂向着他们深情涨溢,便替他们展开行动。以西结清楚看见,归回全是出于神的主动与恩典(结三十六21、22、32)。在同一章中(结三十六6),以西结将神的火热与祂的烈怒连在一起(参:结五13,十六38、42,二十三25,和赛五十九17、18;拿一2);他在那段中,也像撒迦利亚书第八章一样,宣告百姓和以色列之地都将有
新的开始。在别处提到神的火热与烈怒时,都是与以色列作对;但在撒迦利亚书中,却是替她做事,而"烈怒"一词可能最好译为"热情"。在希伯来经文中,字的顺序为交错法: 我为锡安火热,极其火热, 以极大的热情,我为她火热。 神藉先管教以色列、再管教列国(一15、21),散发祂的热心。现在祂以燃烧的心,要恢复立约的关系。 八3. 第二段"易记的讲论"让人想起一章14b~16节,与二章10节亦有关系。这三段都期待耶和华莅临耶路撒冷,带来新时代。祂将住在圣殿,而祂的继续同在,保证这次以色列人将对约忠实不二。耶路撒冷将被称为诚实的城(参:赛一26,那里的"公义之城"和"诚实的城"是同义词)。这样一来,背道与刑罚的恶性循环可以切断。从第8节看来,应当可以说:公义和诚实都属于神,祂先加在百姓身上,后来又在他们生活中行出来。圣山是以圣殿为冠冕;它之所以称为"圣",是因为耶和华继续住在那里。祂的同在是以下祝福的关键。 八4. 在主前五八七年的灾变中,不
但战士与年轻人受难,老年人也备受痛苦(哀二21)。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要三个月的行程,很可能极少老年人觉得能够上路;因此这个群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或"方场"上(希伯来文 rhobot)就缺乏老年人所能提供的智慧建言和稳定性。在新时代里,长寿的祝福将再使年龄层得到平衡。 八5. 先知在描述人口旺盛时,少不了会提到孩童。他希望看见当地的方场满有男孩女孩,不是因他们会工作,增加国力,而是单因他们的存在;所以先知描写他们在玩耍。贫穷或战争都不能灭绝家庭生活。 【分段标题】 二、救回我的民 【亚8:6-8节】 8:6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到那日,这事在余剩的民眼中看为希奇,在我眼中也看为希奇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8: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从东方从西方救回我的民。 8:8我要领他们来,使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和公义。 【分节详解】 到那日,被掳的民要从东方巴比伦归回,因此,这里描述的是将来神的圣民从东、从西即从全地上流归圣域的情形,神将真正成为他选民的神。 ① 神要救
回他子民 ②神要带领他子民 ③神要住在他子民中间 ④神要作子民的神。 8:6 在被掳的人中,只有一小群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他们就是余剩的民。他们要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要在那里挣扎求存,又常常遇到敌国的攻击,他们变得灰心了。他们很难相信有一天神会在这城里亲自掌权,这块土地会享有极大的平安和繁荣。我们的神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我们遇到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或绝望的处境时,要记住"在神凡事都能"(参太19:26)。 8:7 7~8 救 回 我 的 民:被 掳 的 余 民 只 是 从 东 方 巴 比 伦 归 回。 因 此, 这 里 描 述 的 是 将 来 神 的 圣 民 从 东、 从 西, 即 从 全 地 上 流 归 圣 城 的 情 形 (比 较 赛43:5~6)。 神 将 真 正 成 为 他 选 民 的 神, 选 民 们 也 将 借 着 基 督 分 享 神 的 义。 8:8 神要重新与犹太人立约,他要充满整个群体,与他们同在。赦罪和回归的应许临到所有神的百姓,不论他们住在哪里。(有关这应许,请参出6:6-7;19:5-6
;29:45;利26:12;申7:6;耶31:1, 33。) 八6. 第四段讲论警告人,不要以人的理性来测度神的作为。有两处类似的经文(创十八14;耶三十二25)也记载,面对奇妙的应许,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要相信应许,与要对审判的威胁认真,同样不容易。当时的人口显然稀少已极,所以各种年龄的人充满全巿的想法,似乎太不可思议。自然增殖还不够,惟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数倍增。 八7 . 我要救回我的民。动词救回(希伯来文 hosia),在这里的意思是"从被掳处释放",如耶利米书三十7~11,三十一7;和以赛亚书四十三1~7(参十6)。人口的问题解决之道在此,因为从东方、从西方都会有人来。这两个方向就代表了四面八方(参六6,RV)。撒迦利亚避免用繁复的风格。 八8. 远方的人将被带到耶路撒冷城,就是耶和华所选择的居所(3节),而最大的荣幸为:他们能重获约的应许(出十九5,二十九45;利二十六12;耶三十一33)。因此,得释放和归回犹大,都有赖神的拣选与约的应许,正如当年的出埃及。当祂称他们为"我的子民",而他们称祂为他们的神
,以色列的公义将显明祂话语的信实。 【分段标题】 二、当建造神的殿 【亚8:9-13节】 8:9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当建造万军之耶和华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说的话,现在你们听见,应当手里强壮。 8:10那日以先,人得不着雇价,牲畜也是如此。且因敌人的缘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众人互相攻击。 8:11但如今,我待这余剩的民必不像从前。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8:12因为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土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 8:13犹大家和以色列家阿,你们从前在列国中,怎样成为可咒诅的,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使人称你们为有福的(或作使你们叫人得福)。你们不要惧怕,手要强壮。 【分节详解】 神激动他子民,应当起来,手里强壮,为万军之耶和华建造圣殿,并且把建殿前后光景给他们作个比较,建殿前没有平安,建殿后必得平安,以色列人因受刑罚流落列国,被别国人称为可咒诅的民,但如今神要让他们享受一切的祝福,原先在被掳地被称可诅之民,现今在神拯救下,被人称为有福之民,并且他们要把祝福带给外邦人,让万
民一同蒙福。 8:9 神要给建殿工人一点压力,让他们行动起来。对先知鼓励的话,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仅是听见,而且要去做。我们需要听神讲些甚么,他一指出方向,我们便要强壮起来,去做神要我们做的事。 开始圣工就不要停顿,半途而□岂能荣耀神? 8:13-15 神和他的先知催促百姓完成建殿工程,已超过十五年了。这里,神再次用将来的异象鼓励他们。我们怠慢不前时可找出许多理由来,如别人不响应;自己的体力、情感上枯竭;同工们不合作;工作乏味、太难,或者不值得去努力等。神对将来的应许现在就应成为我们的鼓励。他知道我们辛劳的结果,因此给我们一个对将来的展望,来帮助我们继续为他效力。 八9. 应当手里强壮,常用来勉励争战的人(士七11;撒下二7,十六21),这里意指在承担巨大使命时需要勇气;但更有可能指:继续下去,直到完工。哈该所用类似的表达为"当刚强"(该二4,RV)。勉励的理由为众先知的教导;但这些先知是谁?撒迦利亚通常会讲明(一4,七7、12),这里他指出这些先知是在圣殿重建开工时传信息的人(RSV、NEB、JB 依靠希腊译文,译为"自从
那日……")。以斯拉记三章记载首度尝试重建圣殿的事,其中没有提到先知。主前五二○至五一九年间,只有哈该与撒迦利亚在工作,因此这里所指的似乎是哈该的话(该一6~11,二15~19)。 八10. 那些日子指圣殿热切开工之前的时期。回顾从前的贫穷与不安很重要,因为可让百姓珍惜现有的改善。在巴比伦的攻击下,人与牲畜都遭害(耶七20;结十四13),因此人类的经验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该一11)。农业的昌盛与人和神的正确关系相连,平静与安稳也是如此。主前五三七至五二○年间的敌人是谁?撒玛利亚人在提供帮助被拒绝之后,就变成敌人(拉四1~5);可能他们以前也曾为敌人。但庇提坚指出193 sar 一字在先知书中是用于敌对以色列的外国;尤其是污蔑、毁灭圣所,掳掠犹太人的国家(赛六十三18;耶三十16,五十7;结三十九23)。他们困扰出入之人,这个成语常有军事用意(如:民二十七17;书十四11;撒上二十九6),但在这节中指一般社会上的出出入入(参:哀四18)。这种攻击也许不是来自占有该地的权势,而是自古以来的老仇敌,他们常视犹大为自己的领土(拉三1)。按本节最后一个子句看来,误会、愤恨、仇
视之情,甚至弥漫在犹太人之间。只要神收回祂的祝福,就会出现贫穷、不安、人际关系破裂。 八11. 但如今那个时代已成为过去,转折点为大家一心委身于神的事,即重建圣殿。单单为这缘故,神现在对待他们的态度已经不同。悔改是何等重要的基础。 八12. 神所应许的产业,由种子、葡萄树、地土和诸天来表达。撒种将会平安(希伯来文 salom),亦即在有利的状况下。RSV、JB 将第一项应许寓意化194,以与其他三项配合。哈该曾应许,自某一次撒种之后,必会开始昌盛(二19),显示一旦圣殿的建造动工,神对他们的不悦之日便告结束。因为本节的下文中,撒迦利亚是用自己的话来提说五经(利二十六3~13;申二十八11、12)和先知书,特别是以西结书三十四25~27中祝福的应许。不过,他主要所引用的,很可能是与他同时代的哈该之预言;哈该曾要人注意,缺甘露(该一10)、缺雨水(该一11)是收成欠佳的原因,后来又宣告,葡萄树和一切果树都将有丰收(该二19)。 神曾应许约书亚得这地为业(书一11),这里神应许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它。先知周围贫困的百姓是约书亚灵里的传人,神一再吩咐约书亚&qu
ot;要刚强"(书一6、7、9、18;参:亚八13b),他也打了胜仗。 八13. 在这最后一节中,又重复了本段的主题,就是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怎样……照样"的结构,在一章6节和七章13节也出现,表达前后的比较;此处与下两节都用这方法表达强烈的对比。"你们从前怎样成为咒诅,从今以后则将成为祝福。"咒诅的话柄:犹太人既被赶出去,受到神的"咒诅",就变成列国的笑柄与憎嫌的对象。耶利米曾认为,迫在眉睫的掳掠是来自神的咒诅(耶二十四9,二十五18,二十九22)。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从列国中回来(参7节),你们将成为祝福,亦即,为神所赐福(参12节),并主动成为列国的祝福(20节及下)。撒迦利亚在这个应许中,将犹大和以色列都包括在内;但不像耶利米提到两国时,将以色列放在前面(耶五11,十一10、17);对犹大在归回中居领先的地位,撒迦利亚深信不疑。他像以西结一样(结三十七15~22),认为两国的联合势在必行,而耶路撒冷将成为惟一的首都。以西结没有提出城名,除了在四十八章35节以外;但撒迦利亚却明言(亚一17,二2等),
并高举她为万国的宗教中心(亚二10~12,六5,八20~23)。 不要惧怕,这不只是提高士气的话;因为更新之约既非常安全,就再没有害怕的理由。因此,每双手都要强壮;专心致力于工作,能使应许成为历史的事实(参:腓二12、13)。 这篇信息的第二部分重申神要做的事(14、15节),以及祂对子民的期待为何(16、17节)。 【分段标题】 三、 降祸变为施恩 【亚8:14-19节】 8:1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列祖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定意降祸,并不后悔。 8:15现在我照样定意施恩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不要惧怕。 8:16你们所当行的是这样,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在城门口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 8:17谁都不可心里谋害邻舍,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8:18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8:19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 【分节详解】 以前列祖因背逆神,惹神发怒,以至于降祸,不降
福,但现在神应许要施恩于耶路撒冷与犹大,使他们当这样行事 ①说话要诚实 ②使人和睦 ③不可设谋害人 ④不可起假誓, 并且神还要他们喜爱和平,使禁食的日子,变为欢喜的日子,使禁食的节期变为欢乐的节期。 8:16 16~17 你 们 所 当 行 的 是 这 样:因 着 神 要 回 到 他 子 民 中, 也 因 着 这 一 系 列 千 禧 年 预 言 所 带 来 的 盼 望, 撒 迦 利 亚 时 代 的 选 民 行 事 就 应 无 愧 于 他 们 所 事 奉 的 神 (比 较7:9~10)。 神 给 我 们 预 言, 从 来 就 不 是 为 了 满 足 我 们 的 好 奇 心; 神 期 待 我 们 因 着 对 未 来 的 盼 望 而 以 更 大 的 热 情 和 忠 诚 寻 求 神 和 神 的 国 (比 较 雅1:22;约 一3:2~3)。 8:14-17 神应许给他的百姓丰富的奖赏,向他们肯定,尽管他们要忍受惩罚,他仍不会改变祝福他们的心意。但他也说百姓有应该尽的责任。神是信实的,我们也必须负起责任来:说诚实话,履行公正,使人和睦。我们若希望神做他那方面的事,我们就要
尽自己的本分。 八14. 耶利米看出被掳是神的定意(耶四28,五十一12;哀二17)。撒迦利亚也同样确知,神按着祂不可改变的旨意引导祂子民的历史。 八15. 现在祂已经定意施恩(撒迦利亚已经对这"恩"下了定义:12、13节;参:耶三十二40、41;结三十六11),也必定会成就;因此这里重复说:不要惧怕。 八16. 先提神已经做的事,然后才讲:神的恩惠既如此大,人的责任则当如何;撒迦利亚的这番话很符合圣经一贯的启示。神先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带出来,才颁布律法(出二十2、3);先恩典,再律法,因为律法是恩典的工具。以下的教训综合说明与万军之耶和华立约之人当有的特色。 简短提到的律法条文,与七章9、10节类似。结构也相仿:两则正面的命令,再加上两则负面的命令;内容亦相似:要求合真理的审判,并禁止对人存恶念。最先提到的是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参八3、8;诚实,见 AV、RV、NEB,希伯来文为 ~met,这是耶路撒冷的特色,也是神对她的态度)。正直相处、彼此信赖,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城门口的法庭(申二十一19;得四1~12
;赛二十九21;摩五10及下)应当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先知岔出去谈,不仅当守律法的字句,还要追随其精神,因此所作的决定应当使每个人都心悦诚服,如此便能带来和平、安定;结果神所应许的昌盛必会临到,那正是平安(和合本:和睦;希伯来文 salom)的现象之一。 八17. 同样,报复、仇恨、假见证会破坏彼此的信任。耶和华不但说这些是错的,并说祂恨恶它们(参:玛二16)。为这缘故,神的律法必须遵守,因它表达出神的性情和祂的期望;祂的百姓若遵行,祂便喜悦(约八29)。伦理的神学基础便在于此。 (八18、19) 先知在谈到这许多过去与现在的事之后,原来七章3节所问的问题,答案已显然可见。从神将做新事的亮光看来,一切都证实悲哀的时日已过,停留在过去有何意义?借着这些代表提出的问题,先知能向在被掳之地的人和归国之人说明,新时代已然露出曙光。现在是重新开始的时刻,要有新的态度、新的盼望。 八19. 这四个禁食的日子(每一个日子的意义,见七3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6,Name= A 問題(七1~3)})都要变为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耶
利米曾作这样的预言(耶三十一10~14),他看见欢乐的原因不再基于过去的快乐:"我的百姓也要因我的恩惠知足,这是耶和华说的"(耶三十一14b)。这股喜乐之泉不会变味,也不会枯竭,因为它的源头是主自己。因此这里再度提醒,要喜爱诚实与和平,这乃是神所爱的品格(参17节)。旧约中不常提到要人去爱(和合本:喜爱)195,但这是整个约之关系的基础;所以在这约之下,得祝福的条件──就是伦理关系──也应以此为准。 【分段标题】 四、 神与子民同在 【亚8:20-23节】 8:20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列国的人,和多城的居民来到。 8:21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说,我们要快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我也要去。 8:22必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 8:23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族原文作方言),拉住一个犹大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 【分节详解】 当列国众多的外邦人,与犹大人一起来到耶路撒冷,寻求神时
,他们将同得喜乐,祝福,因耶和华神将在那里(结48:35)那时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中提到,外邦人将被带来归向神,这里描绘了神的应许,最终实现的情景,敬畏神的人和平快乐,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归向神,众目都看见神与他子民同在了,他们也享受神的同在,阿们! 8:22 寻 求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当 众 多 的 外 邦 人 与 犹 太 人 一 起 来 到 耶 路 撒 冷 寻 求 神 时, 他 们 将 同 得 无 与 伦 比 的 喜 乐, 因 耶 和 华 神 将 在 那 里 (参 结48:35)。 那 时, 神 与 亚 伯 拉 罕 所 立 的 约 中 提 到 的 外 邦 人 将 被 带 来 归 向 神,这 里 描 绘 了 神 的 应 许 最 终 实 现 的 情 景 (创12:3;加3:8,26~29;参 "神 与 列 祖 之 约 " 一 文)。 神的子民终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 8:23 过去,耶路撒冷常常被邻国咒诅(8:13),受尽藐视,城中居民罪孽深重,神便任由他们被敌人抛来抛去。但撒迦利亚说,耶路撒冷到最后将成为圣地,全世界都因她的百姓向神回心
转意而高度尊敬她。别国百姓将看到神如何奖赏他忠诚的百姓,令他们也想要加入这蒙福的行列。 全地渴慕神(八20~23) 本卷书这一部分的结论,是重拾二章11节的宣告──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并扩展它。耶路撒冷将成为庞大人群汇集的焦点,要探求犹太人所享受的喜乐、欢愉、诚实与和平的秘诀为何。类似的先知言论见以赛亚书二2~4(参:弥四1~5)和以赛亚书六十六18~21。 这个列国寻求神的异象,完成了亚伯拉罕蒙召的目的(创十二3),即万国都将因他蒙福。虽然神的忿怒曾转向毁灭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国家(一15、21),但先知看见,神的目标还是要他们得救。 八20. 人是指其他种族和国家的人,如以下经文所示。 八21. 远处城邑的居民彼此勉励,要去寻找神,也成为传报佳音的人。他们感受到这个旅程的紧迫性,我们要快去;他们也成为榜样,我也要去。恳求耶和华的恩意指列国之民要进入圣殿参与仪式,就近神(参七2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6,Name= A 問題(七1~3)})。他们进入了新约(二11)。 八22. 响应的顺序正与邀请相反,形成
了交错式,以免单调。 虽然最初撒迦利亚得着审判列国的信息(一15、21,二9),但神对他们的初衷仍是拯救(二11)。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使全地的人都注目该城,并为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预备道路,使他们能恳切地寻求神。虽然耶路撒冷被形容为世界的中心,却不是标榜犹大自私的国家主义。倘若耶和华拣选了耶路撒冷为祂的居所,列国的人要寻找祂,必定要到耶路撒冷来。东方的博士对这一点很清楚(太二1)。 八23. 在那些日子比"当那日"用得少,但这词组与"在这些日子"(9、15节)相对。这段的世界观广阔无比,将列国各方言的人都包括在内(参:徒二5)。十个人对一个犹太人,成为启示录五11千千万万的前景。十这个数目字,在圣经中常代表完全(如:创三十一7;利二十六26;士十七10;得四2;撒上一8;耶四十一8)。他们对神的强烈渴慕,可由动词拉住看出,在希伯来经文这字出现两次(参 AV、RV、NEB)。摩西抓住蛇的尾巴(出四4),和大卫抓住狮子的胡子(撒上十七35),都是用这个字,表示绝不松手!开展的衣襟是婚姻保护的象征(得三9;结十六8),扫罗抓住撒母耳
的衣襟,是和好的表态(撒上十五27)。显然他们的用意,是要和犹太人一起被神纳入祂的约。犹太人与列邦成为并列用法,首次出现于耶利米书三十四9,这里是第二次。在以斯拉-尼希米记中则频频出现。 列邦来的人恳求能与犹太人一起去寻求神。他们的恳切表达出信心。神与你们同在一语,令人想起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的话(创二十一22),和神给以撒(创二十六3、24)、摩西(出三12)、约书亚(书一5)的应许,以及以赛亚书四十五14中,列国所下的结论:"神真在你们中间。"被掳归回时期更新之约(八13),也将列国包括在内,正如以西结所见(结三十六23),当耶和华透过新以色列在众人面前显为圣时,列国都将承认祂是神。真正的敬虔吸引别人来认识神(林前十四25);神用这个方法来使祂百姓的数目满足。──《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 第九章:审判、拯救与复兴 【分段标题】 一、列国受审 【亚9:1-8节】 9:1耶和华的默示应验在哈得拉地,大马色(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 9:2和靠近的哈马,并推罗,西顿,因为这二城的人大有智慧。 9
:3推罗为自己修筑保障,积蓄银子如尘沙,堆起精金如街上的泥土。 9:4主必赶出她,打败她海上的权力。她必被火烧灭。 9:5亚实基伦看见必惧怕。迦萨看见甚痛苦。以革伦因失了盼望蒙羞。迦萨必不再有君王。亚实基伦也不再有居民。 9:6私生子(或作外族人)必住在亚实突。我必除灭非利士人的骄傲。 9:7我必除去他口中带血之肉,和牙齿内可憎之物。他必作为余剩的人归与我们的神,必在犹大像族长,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 9:8我必在我家的四围安营,使敌军不得任意往来。暴虐的人也不再经过,因为我亲眼看顾我的家。 【分段标题】 1、大马色受罚 2、哈马受罚 3、推罗受罚 4、西顿受罚 5、亚实基伦受罚 6、迦萨受罚 7、以革伦受罚 8、亚实突受罚 9、非利士受罚 【分节详解】 大马色是亚兰国的首者,本段1-5节所提及的地方(叙利亚、腓尼基、非利士)都是以色列被掳前的世仇,这些国先后衰亡,表示神要使所有敌国降服。 9:1 各 支 派 的 眼 目, 都 仰 望 耶 和 华: 因 着 神 的 应 许,
以 色 列 必 投 靠 神 并 得 拯 救, 许 多 外 邦 人 也 要 如 此 行。 因 此, 神 要 审 判 那 些 曾 经 加 害 以 色 列 的 列 国。 主 前 332 年, 这 一 预 言 借 着 亚 历 山 大 大 帝 得 以 部 分 成 就。 9:5-7 撒迦利亚提到非利士的四座重要城市,因为他们犯下大罪和拜偶像。亚实基伦、迦萨和以革伦会遭毁灭,亚实突将被外邦人占领。那些残留的人便融入以色列,成为一个新的支族,如同耶布斯人一样。大卫攻克耶路撒冷时,并没有消灭耶布斯人,而是把他们纳入犹大族中。 9:8 暴 虐 的 人 也 不 再 经 过:当 弥 赛 亚 在 千 禧 年 做 王 时, 地 上 的 耶 路 撒 冷 必 大 得 平 安。 神 绝 不 会 任 凭 他 的 子 民 被 全 然 毁 灭。 神 也 给 教 会 同 样 的 确 据, 因 为 阴 间 的 权 柄, 不 能 胜 过 他(参 太 16:18注 )。 9:8 撒迦利亚之后过了几个世纪,安提阿古四世侵占了以色列。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彻底摧毁了圣殿。因此,这个应许应该是根据百
姓顺服的情形、有条件的应许。然而,总有一天,神的百姓将不再担忧敌人的入侵(参珥3:17)。 耶和华从北方得胜(九1~8) 从前的先知预见敌人从北方入侵(赛四十一25;耶一14及下;结二十六7),现在耶和华则一路南下,征服各个城巿与人民,要到耶路撒冷扎营。圣战的熟悉比喻描绘出耶和华具超然的大能力,令一切反对权势羞愧,完全控制属祂的地方。最初地中海沿岸都划归为以色列的领土(民三十四5、6),然而以色列从未真正拥有过这片地。现在耶和华要拥有它了。 这段经文在历史上的背景,各家看法殊异。上一个世纪较盛行的日期为:九至十一章的日期在主前第八或第七世纪;后来又流行被掳归回的时期(参导论{LinkToBook:TopicID=126,Name= C 批判觀點綜論},64页)。过去十年中,各小段分别被研究,其中有些经文又被定为被掳之前的时期196。 视第八世纪为可能日期的看法又受到重视,这次是以列王纪下十四28为中心,那里说耶罗波安"收回大马色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归以色列"。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年)征服了这些城巿;但在希腊时期,哈马仍具重要地位,在
马喀比时代为战争之地(《马喀比书上卷》十二25)。大马色在主前第十至第八世纪比较重要,到了波斯与希腊时期已经式微。推罗自所罗门时代开始便繁荣起来,历经四大强权仍然茍存,但被希腊击败之后,便一直未能复原。这段经文中讲的推罗,可能是主前一○○○至三三二年间的任何一个时期。至于非利士的各城,在被尼布甲尼撒掳掠之后,便失去独立与特殊的文化,因此第5、6节的形容看来似属被掳之前的时期。 最合理的结论为:作者并没有以任何一段历史为背景,而是按论末世事件的特色,用过去的事件来作未来极重要事件的比方。外国军队曾横扫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将其纳入版图,所以到了最后,耶和华将让每一个傲慢的城巿都向祂降服。 有人质询这段经文的合一性197。李平斯基指出,第1、2节的韵律为2+2,而3~8节则为3+3。他据此将其分为两段198。不过,1~8节的文学结构强烈支持其合一性,正如拉马赫所示199。这首诗的两半正好平衡,1~4节讲到北方,5~8节讲到南方。而1、2与7、8节讲到拯救,中间部分则宣告审判,所以是 a b b a 的模式。有一个小点肯定交错结构,即第1节用了"耶和华的眼目"为主
旨(见以下的注释),而第8节的末了又再度使用。 九1. 神谕(和合本:默示),希伯来文为 massa~("担子"),JB 与 NEB 用此译法,不过它无法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此外,希伯来经文的重音,使 massa~ 与下文相连:耶和华话语的担子(AV、RV),因此并不支持以"神谕"作标题的看法。这个特殊的用语在旧约中只出现过三次:这里,十二章1节,和玛拉基书一1。对其可能的意义简短的说明,见增注{LinkToBook:TopicID=155,Name= 增註︰耶和華話語的擔子(九1)},173页。 哈得拉地是这里所列最北方之地。旧约并没有提过这个地方,不过亚述的楔形文字碑文上有这个名字,称为哈得利甲,主前第八世纪中期,亚述曾与那里的城乡争战200。它位于哈马的北边。希伯来文没有动词,可以读为"耶和华话语的担子在哈得拉,和大马色它安息之处",彷佛先知看见它在向前行进,直到停在大马色;它在那里暂时休息,再续前程。大马色是叙利亚的首都,素来与以色列为敌,曾行过许多残暴的事(摩一3)。"话语"是责
备还是鼓励,这里并不清楚,重点为叙利亚将臣服于耶和华。 本节其余的部分为说明,而其意义引发许多争议。亚兰(叙利亚)和亚当(人),在希伯来文中十分相似,在经文的抄写中有时会弄错。AV∕RV 与 RSV 会有差异,这是原因之一。另外的重要差别,为用"的城"(希伯来文 ~are)来取代"的眼目"(希伯来文 ~eyn),这个变动完全没有经文依据。接受"亚兰"而拒绝"的城"也有可能,可以译为:"因为耶和华注目于叙利亚",或"叙利亚的眼目仰望耶和华"。有人建议,"叙利亚的眼目"可能是大马色的别名201。但整体而言,保持较困难的读法可能较好,可译为"因为耶和华的眼目定在所有人身上,与定在以色列各支派一样"(参一8第四句)。另一种译法:"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华",较不可能成立,因为: (1) 唯有先知看见这个异象; (2) 人类不断失败,不肯仰望耶和华202。从一开始,耶和华的心意便涵盖全地。 九2
. 哈马位于奥龙底(Orontes)河畔,有几处记载它为应许之地的边界(如:民十三21;书十三5;士三3)。阿摩司时代它是个大城(摩六2),今日它仍存在,位于亚勒波(Aleppo)和大马色之间的干道上。推罗、西顿是腓尼基的城邑,也将属于耶和华。这里有矛盾处:主词为复数,而动词"有智慧"为单数。如果在"西顿"一字后用句点,而将因她有智慧作新一句的开始,直连到下一节,就不用改动经文,又可保持原意203。推罗以精明著称,在作生意和政治上都很灵活。 九3. 凭她的智慧,推罗为自己修筑保障,希伯来文简洁的双关语,sor masor(推罗保障),表达强烈的嘲讽。这"保障"是防水墙,八二○码长,九码厚,为推罗王希兰所建,他是大卫和所罗门的朋友,建保障是为了防卫岛上的要塞。推罗的建筑工匠和航海者技术精湛,以色列人受益甚多,以西结书二十七章提到其高超的专业与商场能力,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与势力。不过,推罗的高傲却促使先知宣告它将灭亡(赛二十三8、9;结二十八2及下)。 九4. 推罗虽然势力强大,但毁灭就在眼前。将
她的财富投入海中,希伯来文可以有不只一种解释法,因为"财富"(hayil)有许多含义,包括"力量"、"效率"、"军队",而介系词可译作"入内"或"在内"。所以其他的英译本(如:AV、RV,祂将打败她在海上的权力)并没有改动经文。在推翻这城的暴力行动中,不被海吞噬的也将被火烧灭(参:摩一10)。 主前七二二年,经过五年的包围,亚述终于使推罗臣服;尼布甲尼撒包围了它十三年,于主前五七二年无功而退(结二十九18)。波斯也来进攻这城,但只有亚历山大大帝突破了推罗的防御,他从本土建造了一道防波堤,直通岛上。当这座城被攻陷,他对百姓非常残酷,将领袖处死,使大部分人成为奴隶。虽然在此之后推罗仍然茍延残喘,但一直未能繁荣起来,不复与尼布甲尼撒争战之前的盛况。 九5~7. 听到推罗被毁的消息,非利士人当然会提高警觉,特别是四个城巿中最靠北的以革伦;它将会是第一个遭灾的。先知似乎想到阿摩司书一8,不过他自由变动词句,以配合他自己的需要。这回失去君王的是迦萨,而不是亚实基
伦,而丧失居民的则是亚实基伦,而不是亚实突。第5节的名字也呈交错式,a b c b a。亚实突会变成各种人混合居住之地,被掳之后它已经开始如此(参:尼十三24)。在波斯期间,第五个省分的一区以此城为名,它四周的各区为撒玛利亚、耶户德和易多买。 第6节中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现在耶和华要说明祂将要做的事。祂要改变非利士人,破除他们的顽固傲气,除去可憎的宗教仪式,使他们成为祂"余剩的子民"之一部分。以色列人不可以吃血,他们也不可以。凡献上不合律法的供物,或以求魔法为目的而吃禁肉(赛六十五4,六十六3、17),均不可与神的子民共进饮食;耶和华将除去这种习俗,以及它所招致的罪;如此,非利士人便可融入犹大的子民中。以革伦、亚实突和迦萨,原先都划归犹大(书十五45~47)。以革伦人必如耶布斯人,是指大卫在攻取耶路撒冷时,并未灭尽耶布斯的居民,而让他们同化归犹大。 亚述人在主前七三四至七○一年之间,数度攻击非利士各城;尼布甲尼撒将领袖与百姓都掳走,使非利士从此无法独立。在被掳归回时期,这些城巿的居民十分混杂,很难称为真正的非利士人(见前言的段落,169页)。撒迦利亚的
预言,在使徒行传八26~40见到实践;腓利不仅向衣索匹亚人传福音,也到非利士平原的各城去传。亚锁都(徒八40)是亚实突的罗马名字。 九8. 最后,耶和华的话语胜利地迈进耶路撒冷。我家可以指圣殿,但更可能含义较广,指那地,如耶利米书十二7以下,和何西阿书八1,九15。外国军队不得再穿越犹大境内,因为耶和华会护卫它(参:亚二5);强权也不再会占有它,因为祂的眼目必看顾(参1节的注释)。 这一节与第一至八章有两处关联,值得注意。不得任意往来的希伯来文,与七章14节"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完全相同。而耶和华的眼一语,与"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四10b)相仿;这两处耶和华无所不察的眼睛,都是为要保护和供应祂的子民。 本书第二部分的第一段,一开头就立定两件要事:耶和华必然得胜;祂要使从前长久与祂隔离的各族人归于祂。这些真理成为下文的基础,而最后在十四章16~19节达到高潮:全球都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 【分段标题】 二、王要施行拯救 【亚9:9-10节】 9: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
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9:10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 1、王要除灭人外在的势力(战车) 2、王要向列国讲和平 3、王权要统管地极 4、众民当欢呼王的到来 【分节详解】 另人欢喜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公义的王降临谦谦和和的要来到,他没有君王的堂皇。而是骑着驴驹(月非2:5-8)先知预言了耶稣基督荣耀的进圣城一事,耶稣以这样方式进圣城是在宣告,他是弥赛亚,是救主,已经预备好走十字架的路,又在讲述基督二次降临,他要使用权柄统管全地。 9:9 你 的 王 来 到 你 这 里……施 行 拯 救:令 人 欣 喜 的 一 个 更 重 要 原 因 乃 是 王 的 降 临; 他 没 有 君 王 的 堂 皇, 而 是 骑 着 驴, 谦 谦 和 和 来 到 我 们 当 中 (比 较 腓 2:5~8)。 撒 迦 利 亚 预 言 了 耶 稣 荣 耀 地 进 入 耶 路 撒 冷 一 事 (太21
:1~5)。 耶 稣 以 这 样 的 方 式 进 入 圣 城, 就 是 在 宣 告 他 是 弥 赛 亚, 是 救 主, 已 预 备 好 了 走 上 十 字 架。 9:10 他 必……讲 和 平,他 的 权 柄 必 从 这 海 管 到 那 海:撒 迦 利 亚 并 未 谈 及 从 基 督 复 活 到 他 第 二 次 降 临 之 间 的 情 况, 而 是 直 接 讲 起 了 末 后 基 督 的 第 二 次 降 临。 在 基 督 战 胜 敌 基 督 及 其 大 军 之 后, 战 车 和 战 马 等 所 有 战 争 工 具 将 不 复 存 在, 他 将 以 权 柄 统 管 全 地。 9:9 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参太21:1-11)一事早在五百多年前先知就预言了。耶稣来到世上,使预言应验,照样他再来的预言也一定会应验。我们要时刻作好准备,等候他再来,因为他会随时回来! 和平之君,君临天下,情景是 …… 9:10 以法莲是北国以色列的别称。那里有两座山,远望两山似乎相连,但近观中间有道大山谷,它们实际上距离很远。许多旧约预言也谈及这个情形。第9节清楚地指向基督
的首次来临,第10节是指他的再来。那时万国都听从基督,他要君临天下,万膝要向基督跪拜,万口要承认他是主(参腓2:9-10)! (九9、10) 要用欢呼来迎接耶路撒冷的王。先知首先说明他的性情,然后再列举他的勋业。这位王是谁?虽然君王的主题在被掳之后不常见,而在被掳之前十分凸显,特别是在第八世纪左右(赛九6、7,十一1~5,三十二1~8;何三4、5;摩九11、12;弥五2~4),不过大部分注释家都同意,此处是预告弥赛亚王。这首十二行诗可以单独来看,然而它不但承接了上一段胜利的主题,而且诗体结构也类似;回到本章开头的2+2韵律。 这里有许多早期圣经文学的影子。邓坦(R. C. Dentan)看出,它是指"创世记四十九10~11的那位神秘人物"206,这很正确。还有人认为这里完全是在讲大卫,且有证据显示,神在大卫身上的作为展示了神为祂子民所定的计划207。从这个角度也可有丰富的话题,这原不足为奇,因为大卫本来就是最佳的弥赛亚预表。再举几个最明显的引句,他王者的风范可与弥迦书五10呼应;而他的国度"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则引
自诗篇七十二8。 马太与约翰在记载耶稣以得胜姿态进耶路撒冷时,都提到这几节,但并没有逐字引用先知的话。马太(二十一5)的前几个字来自以赛亚书六十二11,然后再用希伯来经文;约翰(十二15)以自由笔法作了摘要,前言为"不要惧怕"。当日过逾越节的群众,看见一人骑在驴上进耶路撒冷,便认出是预言的成就,可见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很熟悉这段经文。当然,这也是每天可见的事。这几节可能被收录于"见证集"(Testimonia),这集子流通于民间,提供要来之王的数据208。虽然福音书作者看见第9节的应验,他们却没有接着引用第10节;由此看来,他们应当知道这只是部分的应验。甚至当时连得胜都不明显;约翰没有引用它,也许是为这缘故。耶路撒冷解除武装、列国和平相处,显然是尚待应验的要点。 九9. 大大喜乐……欢呼。西番雅书三14有一个类似的呼召,要人欢腾,那里接着宣告"以色列的王耶和华"(三15)在城中。撒迦利亚书二10要人歌唱喜乐,因为耶和华应许要住在耶路撒冷,现在祂既已来到,就更应当以无比的欢欣相迎。"女儿锡安……女儿耶路撒
冷"的翻译或许更接近原文209。因为在希伯来文中,城镇的名字都属阴性,所以"女儿"很合适。这种语句的转变,在耶利米哀歌和以赛亚书中很常见,在诗篇、耶利米书、弥迦书、西番雅书也曾出现,让人注意耶和华与祂子民个别的关系。这个词组甚至用在推罗(诗四十五12)、他施(赛二十三10)、西顿(赛二十三12)和巴比伦(诗一三七8;亚二7);耶和华宣告祂对这些城邑有"为父母者"的权利。通常"女儿"一语的上下文,关系常已破裂(如:赛一8;耶四31,六2;哀二1);这一节的对比则十分惊人。 现在重点移到王的品格。他是"公义的"(希伯来文 saddiq),以赛亚也如此坚称(赛九7,十一4、5,三十二1),而这不是静态的品格。在每一段中,公义都与君王的作为有关:治理、赏善罚恶、激励善行。当恶人不断为非作歹,又能逍遥法外,善良的百姓受尽痛苦,投诉无门时,得知公义的人将被辨屈的应许,必会高兴万分。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中,用 sedeq 指"辨屈"之意,是 RSV 将其译为得胜的之根据。以赛亚书这几
章中,有几次将公义和拯救这两个孪生观念放在一起(如:赛四十五8,四十六13,AV、RV;五十一4、5),而耶和华的仆人必得以辨屈(赛四十九4,五十8,五十三12)。既与仆人相连,第二个形容词 nosa,就被解释为"得救的"、"得释放的"。这位王曾经历一些痛苦,而得着耶和华的拯救,所以是胜利的,然而"他的胜利不是靠他自己,或他个人的发号施令而赢得的,而是靠以色列之神的恩典和能力。……因此,他的得胜,乃是耶和华仆人信心的得胜"210。 由此观之,王是谦卑的(希伯来文 ~ani)也不希奇了。这个字较常译为"贫穷的"(参:亚七10,十一7、11,RV)或"受苦的"(赛十四32,五十一21,五十四11);虽然形容仆人的"受痛苦"(赛五十三7)是用另外一个字,但这个观念也可以将仆人与王连起来。 骑着驴。在士师时代,王子骑驴并不希罕(士五10,十4,十二14),因为驴是常用的座骑。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有人为他备驴(撒下十六2)。李平斯基甚至宣告,驴在近东是皇家最超众的座
骑;虽然他所引的证据来自主前两千年前的吾珥(Ur)和马利(Mari),不过仍有可能是如此211。根据土特-摩司三世(Thut-mose Ⅲ,约主前1490~1437年)所立的巴卡(Barkal)石碑上的记载,王子通常都骑马,而他在米吉多附近所掳到的三百三十个王子,"他们都骑驴,让我把他们的马牵走"212。我们知道,波斯时代有一位王是骑马的,即亚哈随鲁王(斯六8);不过先知常讥讽对战马的倚赖(10节,参:赛二7,三十一1;弥五10;该二22),也许以色列人常用驴。对一位奉和平之名而来的人,骑驴也很合适。就是骑着驴的驹子,这个平行句是依据创世记四十九11而来,雅各在临终前为犹大祝福,其中充满神秘,讲到犹大的统治者"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拴在美好的葡萄树上"。"驴驹"一词在马利也找到证据213,那里的要点为"纯种",即一匹长成的驴,不是由骡所生,而是由雌驴所生。所以,牠配作王者的座骑。这里的意思只有一匹,而不像马太福音二十一7所言。 九10. 三行谈解除武装,三行谈未来国度,正好平衡。转换成第一人
称表示是耶和华采取主动,不是王214。以法莲和耶路撒冷同被提起,意味着南北两国将合而为一;不过得益处的不只他们,因为和平已向列国宣告,那位公义的王既在全地掌权,和平便有了保障。战车、战马和争战的弓,以及类似的现代武器都要被"废掉"(NEB),因为这位王足能替列邦"真正谋福"215,武器就显得多余。这首诗最后两行引自诗篇七十二8,让人忆起划归以色列的理想国土(但她很少占有过);从红海到地中海,从西乃旷野到幼发拉底河(出二十三31;王上四21)。诗人删除了国界,因为他所写的王是所有人都会渴慕拥戴的,所有的人也都会与他结盟。何况,他必定会来,诗人和先知特地用强调语来写。世界和平的真正盼望,惟系于这位王。 先知似乎很可以用这首得胜之诗作本卷书的结尾,但他还有负担传讲一些不甚悦耳的真理,因那也是他所得命令的一部分;他将在十一章4~17节讲述。 【分段标题】 三、应许子民复兴 【亚9:11-17节】 9:11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 9:12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
我今日说明,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 9:13我拿犹大作上弦的弓,我拿以法莲为张弓的箭。锡安哪,我要激发你的众子,攻击希腊(原文作雅完)的众子,使你如勇士的刀。 9:14耶和华必显现在他们以上。他的箭必射出像闪电。主耶和华必吹角,乘南方的旋风而行。 9:15万军之耶和华必保护他们。他们必吞灭仇敌,践踏弹石。他们必喝血呐喊,犹如饮酒。他们必像盛满血的碗,又像坛的四角满了血。 9:16当那日,耶和华他们的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们。因为他们必像冠冕上的宝石,高举在他的地以上(高举云云或作在他的地上发光辉)。 9:17他的恩慈何等大,他的荣美何其盛。五谷健壮少男,新酒培养处女。 【分段标题】 1、释放被囚的人 2、给他们加倍祝福 3、使子民如勇士的刀 4、神必保护子民 6、他们必战胜仇敌 7、神看他们如宝石 【分节详解】】 先知生动的描写了神如何使用选民作攻击列国的兵器,并征服列国,以色列人虽被驱散,但他们并不是无指望了,神却要把他们从被掳之地释放回来,并且给他们加倍的祝福。 神要兴起他子民,带领他们打败
仇敌,他们如神手中的兵器,被神使用,蒙神保守,神的眼看他子民如冠冕的宝石一样珍贵,神要高举他们复兴他们,使他们在地上有神的荣光。(荣耀之光) 9:12 你 们 被 囚 而 有 指 望 的 人,都 要 转 回 保 障:以 色 列 人 虽 被 驱 散, 但 他 们 的 未 来 并 不 是 无 望 的。 因 他 们 所 遭 受 的 一 切, 神 应 许 要 加 倍 赐 福 给 他 们。 9:13 希 腊:希 腊 于 主 前 480~479 年 打 败 了 薛 西 斯 (亚 哈 随 鲁), 建 立 了 希 腊 帝 国。 这 一 节 中 的 预 言 也 于 主 前 168 年 因 统 治 犹 太 的 安 提 阿 哥·伊 皮 法 尼 斯 被 击 败 而 应 验。 9:16 16~17 耶 和 华 他 们 的 神……拯 救 他 们:神 的 拯 救 将 在 以 色 列 成 为 神 的 羊 群 和 神 的 子 民 之 时 达 到 高 潮。 对 以 色 列 人 的 拯 救 将 成 为 无 上 荣 美 的 大 工, 被 高 高 举 起, 让 世 人 看 见。 耶 和 华
神 的 恩 慈 和 荣 美 必 确 保 这 一 切 成 为 现 实, 而 神 为 他 的 选 民 所 做 的 一 切, 都 将 映 射 出 神 圣 洁 的 恩 慈 和 荣 美。 立约要流血,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洒血立约,我怎能不珍惜这约? 9:11 旧约时代的契约是用血来封印确立的,就像我们在合同上签字一样。旧约是以祭牲之血来封印,预指基督会在十字架上流血签字确定神与其百姓的新约。由于神与这些百姓立了约,所以他把他们从被掳生涯中释放出来。 耶和华为他的百姓护驾,他们就所向无敌── 9:14-17 所罗门政权之后,王国分成北国以色列(或称以法莲)和南国犹大。这里先知预言,以色列南北两国总有一天会统一。本章前一部分是说神如何帮助百姓避免战祸;在这里神阐明在战争无法避免时他会出来帮助百姓。犹太人会胜过希腊人(9:14-16),这也是神的百姓在末后最终胜过邪恶的象徵。 九11. 虚词又(和合本未译)将这个新的主题与前文松散地相连。耶和华对新时代扩大说明,因与祂立约之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你立约的血;透过祭牲所流之血,约得以坚定;这约最初是与亚伯拉
罕立定(创十五9~11),在摩西时再延续(出二十四5~8),每日在圣殿献上的祭牲,代表这约不断更新(出二十九38~46)。除了本节之外,旧约惟独在出埃及记二十四8特别提到"立约的血"。这两个字合成的词,因为耶稣在设立最后晚餐时用到(可十四24),现在已为人熟知;而其完全的含义,便在于祂的死。 我要将你们被掳的人释放出来。希伯来文用完成式(预言经常如此),表示神的作为临近;而其应用远比被掳者的归回更广(罗六16及下)。从无水的坑中(希伯来文 bor),NEB 删去未译,JB 放在括号中。长久以来它都被视为边注216,但早期译本都没有删除,而且它也颇有意义。从无水之坑救出来,等于使人从死亡中再获新生。 九12. 这些囚犯首先得到的劝勉是:要转回保障,"有围墙的城"(参:亚二5);被囚而有指望的人,就是相信那位应许的王,而满怀期待的人。NEB 将这一行视为边注,可能因为希伯来文有困难,而许多注释家提出各种修改的办法。希腊译本的意思相当不同:"你们将留在你们的要塞中,哦,会众中的囚犯!"也许意指在那里等候拯救217。
RSV 将希伯来文的意思表达得很不错。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这句话又是对锡安说的。或许是为了补偿过去的忧伤,所以赐下加倍的喜乐(赛六十一7;长子可得加倍的份,见申二十一17),但这里也可能指人口倍增。 九13. 先知用大胆的比方描写耶和华的武器。祂没有解除武装。尽管北国、南国已被四散,它们仍是祂的弓和箭,两个互补,放在一起才有用。此外,祂还以它们为勇士的刀,在得胜之后高举示众。不过,这些武器不可以从战争的角度来解释,正如用于仆人身上的类似意象绝不是指真正的打仗(赛四十九2)。我们要这样看:耶和华可以灵活指挥以色列和犹大,就像老练的战士善用他的武器一样。在你的众子之上,哦,希腊。这些字,NEB 删去,JB 放在括号里,视为边注;有人认为它使韵律超载,因为前两行构成对句,下面应该以另一个对句来平衡,而不是用三行218。多数学者假定"希腊的众子"是要被征服的敌人,而这个边注是马喀比时代插进去的,为要使预言符合当时的状况。但创世记十2、4,和以赛亚书六十六19,都以雅完指远方未知之民、化外之人;在这段指末世的经文中,可能也具有此意219。希腊译本内有这些字,表示在
它翻译时,这些字已是原文的一部分220。RSV 表达出希伯来经文的意思。神的子民将在祂普世的胜利中耀武扬威。 九14. 这里的用词表明神的显现(参:撒下二十二8~18;诗二十九;哈三3、11),是以暴风雨来形容。雷是耶和华的角(希伯来文 sopar),这个乐器是用来吹出信号的,不只用在争战中,也用于礼仪与宗教庆典中,诸如安息日的开始。在这类论末日的经文中(参:赛二十七13),耶和华用角呼召祂的子民来敬拜。南方的旋风:因为南边的西乃山曾是神显现的地方(出二十四9、10、15、18),也是在立约圣典中,神启示之处,旧约的诗中常以南方为神的住所(士五4、5;哈三3)。沙暴是这块沙漠地区的特色(赛二十一1)221。 九15. 乍看之下。这一节似乎与以上的解释冲突,必须要视之为战争的场景222。但另一方面,下一节却没有继续战争的场景,反而具田园风味。先知乃是用生动的比喻,表达胜利的以色列欣喜若狂的光景。他们必吞灭并践踏甩石者,最好译为"弹石";符合希伯来文(RSV 小注)。动词吞灭(希伯来文 ~akal)是很普通的"吃"字,所以这里
的意思也可能为"他们将要吃"──言下之意为胜利的筵席。那些像飞弹般射向他们的弹石,会像其他的武器一样无用。RSV 吸血式的解释,是依据希腊译文:他们必饮他们的血,犹如饮酒,然而希伯来文意为:"他们必发出大声,好像喝醉酒一样。"不过,在这场胜利的筵席中,代表丰沛的不是醉酒,而完全是另一回事(参:弗五18);这样的丰沛亦无止境,因为它将"满到杯缘",好像装满祭牲之血,要倒在祭坛四角的杯子(利四7等)。 九16. 这里的比喻改变了。耶和华的群羊安居在祂的地上,他们是祂的宝贝;他们围绕在山坡上,在祂看来就像冠冕上的宝石,闪闪发光。 九17. 先知思想到,未来少男少女能在和平、丰盛之地成长,这光景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撒迦利亚书】 第十章:得蒙眷顾,且得归回 【分段标题】 一、因无牧人而受苦 【亚10:1-2节】 10:1当春雨的时候,你们要向发闪电的耶和华求雨。他必为众人降下甘霖,使田园生长菜蔬。 10:2因为,家神所言的是虚空,卜士所见的是虚假,做梦者所说的是假梦。他们
白白地安慰人。所以众人如羊流离,因无牧人就受苦。 【分段标题】 1、言语的虚空 2、不得安慰 3、如羊流离 【分节详解】 以色列人受苦是因无牧人,亲自牧养他们,他们被虚假的声音蒙骗,家神、卜士、作梦者,都是偶像、邪术、假先知作梦的欺骗,是神所禁止,所厌恶的,家神、卜士、作梦者,只会以空言安慰主,作领袖的依靠这些来带领民,导入迷途,所以百姓如同没有牧人的羊,流离飘荡,没有方向,神却因着慈爱和怜悯呼吁他的羊,百姓、我们向神回转,呼求他,他就降雨,降下甘泉,使田园生长菜蔬。 10:1 当 春 雨 的 时 侯:参 何 6:2~3 注 释。 10:2 卜 士 所 见 的 是 虚 假:因 没 有 真 正 的 牧 人 引 领 选 民 走 正 路, 也 就 是 信 靠 神 的 路, 他 们 已 误 入 歧 途, 开 始 倚 赖 偶 像、 卜 士 和 其 他 一 些 邪 教。 今 天, 有 一 些 牧 师 和 教 师 否 认 圣 经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不 承 认 其 无 谬 误 性, 因 而 破 坏 了 人 们 对 圣 经 的 信 赖;
他 们 的 做 法 实 际 上 间 接 地 误 导 人 们 去 行 上 述 那 些 邪 僻 之 事。 众人如羊流离,我们这群基督的羊,也有迷失的时候…… 10:2 我们常把金钱、权力、名誉或成就变成偶像,并指望它们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安全。但这些偶像又怎能供应我们的真正需要呢?相信偶像著实愚蠢,让我们专心信赖神对我们未来的应许吧! ʮ1. 大自然的更新必定和雨有关系;雨是赐给众人──泛指人类──的礼物,来自耶和华,祂掌握雨量充沛的风暴之云。今天人类可以花一笔钱造雨,至少可作出一点雨;但这一节与此无关。我们很容易把它联想到气象预测,这又偏离了作者的用意。他的主题仍是救恩(九16),所用的词汇很适合农业社会,他们的关注为羊群、收成,而最重要的是雨,因此会想到神。至于更深一层属灵的需要──就是雨所象征的,除了神以外,也无人能帮助223。 这一段诗开始提到"无水的坑"(九11),可能代表被掳的人。相对之下,所应许的丰盛则代表在神国度中属灵之事的应验。可是先知并没有用"出世"的想法来表达。他满心相信,神的胜利将延及实际的农家生活
。他认为饥荒将成为过去(参:申十一13、14),食物的分配不成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从自己的田里得着丰富的供应。人类的乌托邦集中于物质的平均分配;神的应许则是大家都丰丰富富,而且内心得着满足,因为喜乐满怀,个性也不断更新。 (十2、3a) 先知话锋一转,回到现在;他清楚明白理想的未来和当代光景之间的对比。 ʮ2. 引介之语为因为(希伯来文 k i)。由此引进的四行诗,带来的结果则为由所以引介的句子。因为领袖寻找咨商的地方不对,就无法有效领导,而人民便四处漂流,漫无目标。德拉芬(Teraphim)是家神(创三十一19),士师时代被人用来卜卦(士十七5,十八5),后遭扫罗禁止(撒上十五23),但到第八世纪仍有人用(何三4)。卜士藉解释预兆来预测吉凶,在以色列人中不许存在,还有许多类似的术士也同样不见容;取而代之的是先知(申十八10及下)。作梦者:有时神会透过梦说话,如向雅各(创二十八12)、约瑟(创三十七5~9)、尼布甲尼撒(但二),不过有些冒牌先知自称得着异梦,而用谎言诱骗人跟从(耶二十三32,二十七9、10)。到了被掳归回时期,以色列人应该已经离弃不合律法、不适当
的决定方式,而接受神透过先知所赐下的引导;但这些仍旧是另一种选择。现代亦是如此,法术、精灵术等原始时代存留下的秘术,又有盛行的趋势。而更普遍的现象──与这类事雷同的现代心态──则是全然忽视神,默认单凭人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众人如羊流离。这里的动词意为"出发去旅行",但因他们被带错了路,所以迷路而受苦;他们吃苦,是因为落在狂妄胡来之人的手下。这里的用词强烈,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6~8。无牧人:在近东以"牧人"象征统治者,圣经亦然。有一段埃及经文,"伊普卫(IPU-WER)的训言",年代在主前二千年,其中形容一位将要拯救埃及的神王:"人将说:'他是众人的牧人'"224。汉摩拉比在法典的序言中,称自己为"我是蒙恩力(Enlil)所召的牧人汉摩拉比"225。雅各称神为"牧者"(创四十九24),摩西为继承人祷告说:"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二十七17),他们所使用的是众所熟知的比喻。有一位诗人及几位先知,
将这主题发展为对神的渴慕(诗二十三;赛四十11),及对公义之王的极度渴望(赛四十四28;耶二十三2~4;弥五4)。以西结非常会发挥比喻和寓言,他用一整章谈这个题目,并将未来的大卫之君和理想牧人联在一起(结三十四23、24)。因此,当撒迦利亚用"牧人"一词时,意义深远,西方的读者可能无法洞悉。 【分段标题】 二、神眷顾自己的羊 【亚10:3-5节】 10:3我的怒气向牧人发作,我必惩罚公山羊。因我万军之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羊群,就是犹大家,必使他们如骏马在阵上。 10:4房角石,钉子,争战的弓,和一切掌权的都从他而出。 10:5他们必如勇士,在阵上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他们必争战,因为耶和华与他们同在。骑马的也必羞愧。 【分段标题】 1、怒气向牧人发作 2、惩罚公山羊 3、神与百姓同在 4、践踏仇敌 【分节详解】 神的怒气要向"牧人、公山羊"(指外邦政权领袖他们欺压神的百姓)发作,要惩罚他们,神却要眷顾他自己的羊群,兴起他的百姓,如骏马上阵,房角石便是我们的弥赛亚,作我们
坚固的保障,象征坚固的力量,喻犹大将得着可以依赖的领袖,弓代表战争的胜利,基督要作神子民的公正领袖。阿门! 10:4 房 角 石……都 从 他 而 出:从 犹 大 支 派 而 出 的 房 角 石 便 是 弥 赛 亚 耶 稣 (诗 118:22;赛28:16), 他 必 如 坚 固 帐 篷 的 铆 钉, 做 我 们 安 全 的 保 障 (比 较 赛22:22~23); 他 也 必 是 那 大 大 得 胜 的 君 王 (比 较 启19:11~16)。 10:4 在基督降世前五百多年,撒迦利亚就发出预言,称基督为房角石(参赛28:16)、钉子(参赛22:23)、战争的弓和有所行动的掌权者(参创49:10;弥5:2)。弥赛亚必强盛稳固,得胜有余,可信可靠,全智全能,他就是以色列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有弥赛亚能实现神对其百姓的应许。 十3节a. 这状况必会招致审判。希伯来文中,本句所强调的字为向牧人,而领袖直译为"公山羊",是用同一个牧羊的比喻,但却含贬意的说法(结三十四10、17)。这些领袖利用别人的软弱欺负人,谋求自己的利益。虽然"
;牧人"通常是指"王",却也包括一切有权柄的人,无论是以色列人,或是占据这地的外邦人。耶和华必前来惩罚羊群的领袖(NEB,此译文较接近希伯来文)。 拉马赫将这八行分为两段,前一段讲定罪的原因,后一段宣告定罪。此一结构意指过犯与报应正好相当226。 十3节 b. 因万军之耶和华眷顾祂的羊群。那位满有能力、要坚固祂子民的神,将探视祂的羊群(NEB)。NEB 将希伯来文直译,以表达原文与3a 节"我将带刑罚来探视"之间的关系,不过此处的意思是:"带拯救来探视"。 这一节让人注意到希伯来文的动词 paqad,它在描写耶和华向祂子民的作为时,呈现两极各异的意义。基本上它表达出一个信念:神密切观察他们,并眷顾他们,甚至为他们而干预历史。约瑟确信神会"探视"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以拯救他们(创五十24)。到了摩西,这个盼望便实现了。耶和华存怜悯"探视"他们,将他们从法老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出三16,四31,十三19);但在经历拯救之后,他们蔑视祂的命令,祂便带审判探视他们(
出三十二34;希伯来文 paqad al)。阿摩司书三2也有同样的顺序。耶和华使以色列成为祂立约的特权国度,但这项特权被滥用,结果带来疏离。此处经文的顺序正好相反。耶和华已经带审判探视了(paqad al,3a 节)不负责任的领袖,现在祂探视祂的子民,借着他们的得胜显示他们是属祂的。这个比喻接续了九章16节的拯救主题。 犹大家,米其尔认为,这些话"显然是边注的误植,与第6节以下的经文不符,因那里提到耶和华施恩的对象不但是犹大,也是以法莲"228。然而若认出这首诗的结构,便会发现这几个字是经文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结构看,犹大是第一段(3b~5节)的主词;以法莲则是第二段的主词(7~9节)。以下连续用几个比喻快速地描写犹大的角色。首先以犹大为"祂的羊群",突然又将他们比作皇家的战马(NEB)。凡是向耶和华顺服如绵羊的,在祂的事工上必如不可抵御的战马。 ʮ4. 比喻一个接一个,强调领导的主动性与稳定性:战马、房角石、帐幕的木钉、争战的弓,这些都是从前圣经作者用过的比方。每一行前面的引介文字:从他们而出,代表原文本有的重复,不过希伯来文为
"从他而出",也许指犹大,但也很可能指耶和华。房角石(伯三十八6;赛二十八16)象征稳定的力量,整栋大建筑都可靠赖它。士师记二十2(希伯来文)、撒母耳记上十四38(希伯来文)、以赛亚书十九13,都以它作"统治者"的比喻;而诗篇一一八22讲到一块被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意思也是指拒绝一位统治者。下一段中先知还会发挥这个主题。帐幕的木钉也许是这里的意思,不过希伯来文 yated 也可指"可挂东西的钉子",像以赛亚所说:"钉子钉在坚固处"(赛二十二23),指犹大未来的一位领袖。在这两处,这比喻都描绘出领导者必须坚毅,忍受压力。争战的弓是代表征服的比方,在全球国度中曾被宣告要被除灭,但此处用来象征为耶和华而英勇地主动出击(王下十三17;启六2)。最后一行浅白地说:每一位掌权者都从他们出来;犹大将是未来领导者出身的支派。他尔根将这节译为指弥赛亚。"掌权者"(希伯来文 noges)在九章8节意为"暴虐者",但这里则是正面的用法;这字意指一位行动者,决心要达到他的目标。
许多注释家指称本节为文士的边注229,但没有经文的左证。 ʮ5. 现代英译者将一起(together)一字从第4节挪到第5节,叙利亚译本可稍作其支持。犹大全家都将像勇士(希伯来文 gibborim),勇猛的斗士,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RSV 没有提示一项事实,即"仇敌"是加入的字,使文意完整,其根据为弥迦书七10。当军队在穷追猛打,以求迅速得胜时,很难避免践踏尸体;不过这里作者所想的,可能不是这种尸体。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介系词"在内",因此 NEB 译为他们在争战中践踏泥土路。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两方虽军力悬殊,步兵对马兵,但却打了胜仗。他们竟会冲锋陷阵,不致退后逃跑,只有一个理由: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分段标题】 三、祷告蒙应允 【亚10:6-7节】 10:6我要坚固犹大家,拯救约瑟家,要领他们归回。我要怜恤他们,他们必像未曾弃绝的一样。都因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我必应允他们的祷告。 10:7以法莲人必如勇士,他们心中畅快如同喝酒。他们的儿女必看见而快活。他们的心必因耶和华喜乐。 【分段标题】
1、神要坚固犹大家 2、神要拯救约瑟家 3、神要领回他子民 4、神要怜恤他百姓 5、他们必因神而喜乐 【分节详解】】 神要恩待南国犹大并北国以色列,把他们从被掳之地带领回本国,神要亲自坚固他的百姓,并且怜悯他们体恤他们,他们不在是被弃绝的,而是被蒙爱的人,神应允子民的祷告,作他们的神,使他们兴起如勇士,使他们必因耶稣和华而心中喜乐又畅快,他们的儿女也要快乐。 10:6 6~8 坚 固 犹 大 家, 拯 救 约 瑟 家: 神 定 意 要 救 赎 以 色 列 所 有 十 二 个 支 派。 犹 大 代 表 南 国 的 两 个 支 派, 约 瑟 代 表 北 国 的 十 个 支 派。 10:6 犹大家是指南国,约瑟家则指北国。从约瑟的儿子以法莲而来的支派是北国各支派之首。神总有一天要让所有的百姓聚合在一起。这一节讲到神联合犹太 人(参耶31:10),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自公元前722年被掳之后,北国以色列的百姓已完全被异族同化了,要南北两国统一绝非人所能做到的,只能出于神的手。 ʮ6. 此处耶和华宣告了祂要做
的事(参九6)。这个钥节以双重应许开始,在希伯来文安排为交错式: "我要坚固犹大家, 约瑟家我要拯救。" 犹大与约瑟代表南国与北国的整体;那些居住在远处的人,将得着力量,并蒙拯救,被带回家园230。我必应允他们,是指祈求拯救的祷告,神已经听见,并即将回答,因为管教的时期已过。 ʮ7. 犹大家将如勇士(5节),同样,以法莲也将如大能的战士(希伯来文 gibbor),并且会因自己有的力量而快活。全家与后代都将看见神的作为,并大大欢喜。他们的历史在耶和华里面有了意义,找到了目标。 【分段标题】 四、依靠神得以坚固 【亚10:8-12节】 10:8我要发嘶声,聚集他们。因我已经救赎他们。他们的人数必加增,如从前加增一样。 10:9我虽然(或作必)播散他们在列国中,他们必在远方记念我。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且得归回。 10:10我必再领他们出埃及地,招聚他们出亚述,领他们到基列和利巴嫩,这地尚且不够他们居住。 10:11耶和华必经过苦海,击打海浪,使尼罗河的深处都枯干。亚述的骄傲必至卑微。埃及的权柄必然灭没
。 10:12我必使他们倚靠我,得以坚固。一举一动必奉我的名。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段标题】 1、神聚集子民 2、神领他们回本地 3、神使敌国灭没 4、神使百姓按他心意行事 【分节详解】 神要发声聚集他的百姓,使他们的人数加增,迅速如昔日在埃及地一般,虽然神因百姓犯罪把他们分散在列国中,但是神却使他们的儿女都必存活,而且得以归回本地,神领他子民回归故土要冲破一却障碍,犹如神昔日领百姓安渡红海一样,神要灭没一切敌国的势力,保护他子民得以稳固,并且神要使他的民,依靠他常常坚固,一举一动奉神的名,也就是做事行事都按神的心意,这是神亲口说的,阿们! 10:6 6~8 坚 固 犹 大 家, 拯 救 约 瑟 家: 神 定 意 要 救 赎 以 色 列 所 有 十 二 个 支 派。 犹 大 代 表 南 国 的 两 个 支 派, 约 瑟 代 表 北 国 的 十 个 支 派。 10:11 亚 述 的 骄 傲……埃 及 的 权 柄:亚 述 代 表 以 色 列 北 方 和 东 方 的 敌 人, 埃 及 代 表 其 南 方 的 敌 人。 神
应 许 除 灭 以 色 列 民 归 回 路 上 的 一 切 拦 阻。 一举一动都奉神的名,这是神的命令── 10:6,12 神应许加添他百姓的力量。我们跟神的关系亲近,他的灵便使我们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哪怕障碍重重。我们若远离神,力量的源泉就被切断了。 神再领百姓出被奴役之地,主也领我们…… 10:10 这幅从埃及和亚述归回的图画,象徵百姓将从所有散居的国家归来。埃及和亚述勾起了百姓作奴隶和骨肉分离的回忆。 在我渡过生命中的苦海时,也能感到有神在我身旁么? 10:11 苦海是指红海,就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神奇地走过的海。以色列人会继续得到神奇妙大能的保护,就像他们再次从埃及和其他地方归回一样。 十8、9. 论犹大时,信息的要点在领导人,但论以法莲时,主题却为从被掳之地归回。北国较早倾覆(主前722年,与主前587年相较算早),亚述王的政策是故意将他们到处四散(王下十七6),使他们的后裔能再集结的希望,变为十分渺茫。但是耶和华说:"我要为他们作信号。"这里 RSV 是依据希腊译文,而希伯来文则更生动:"我要为他
们吹哨。"牧人知道羊在哪里,因为是他将他们四散;现在他用自己特有的召羊方式,叫他们回来。我已经救赎他们,或"赎回他们"。这里的想法为:他们已经被带出捆绑(参:弥六4);从新约的用法看来(如:彼前一18),这个比喻富含许多意义。他们必如从前一样多(直译:"他们将增加,像从前增加一样",RV)。这里的思想也许是:响应神呼召的人那么多,以致人口会像从前一样多。 我虽然曾分散他们。RSV 的翻译将希伯来文两处稍作修改:未来式(希伯来文不完全式)改为完全式,以配合文意,并将出人意外的"播种"一字改了一个字母,成为"分散"。虽然这翻译有他尔根的支持,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活力,因为播种有期待收成之意,表达出盼望。他们必记念我,经过了许多年,在遥远的地方,他们辨认出牧人的呼唤,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亦即,在响应与归回之际,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茍延残喘,而能满有活力地生活231。 ʮ10. 在本诗的第二部分,先知转而注意相关各国;以埃及与亚述为代表的国家,必须释放他们离开;以基列与利巴嫩为代表之地,必须提供
他们领土。埃及被选上的原因很明显,他们在埃及的经验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赛十一11~16;何十一1、11;弥七15)。亚述综合了被掳之人所住的北方与东方之地,包括巴比伦与波斯在内232。10、11节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呈现交错式:开头为埃及、亚述,结尾为亚述、埃及。以法莲的人口会多到一个地步,甚至基列──代表约但河以东的领域──都归他们,仍不够居住。 ʮ11. 开头一句,RV 根据希伯来文译为:他将经过苦海;许多人提出修正的意见。因为前几节都用复数提到以法莲,所以这里的单数"他"令人意外;RSV 根据希腊译本用复数"他们"作主词。另一个可能,是以"他"指耶和华,即先知插入了一句第三人称的话;不过耶和华经过苦海的观念很难为人接受,所以希腊译本将"苦海"译为"狭窄之海"。JB 与 RSV 采用了很受欢迎的修改,即"埃及之海",这翻译使文意畅顺,但却没有经文依据。持平而言,最好还是保留希伯来文,虽比较困难,但也容易激起联想。先知用寓意笔法宣称,以法莲将沿着耶和
华为他们开的路前进;耶和华则在他们前头,厘清一切归回故土的障碍。在其他地方也必如在埃及一样得胜。最后两行中,亚述(~assur)与将离开(yasur)为类音,藉此先知很有技巧地讽刺亚述与埃及──这两国代表一切抗拒神治理之国。 ʮ12. 这一节是本诗后半的中心,正如第6节为前半的中心,所重复的应许皆为我要坚固。四个希伯来字以简洁的交错式组成这里的信息: a. 我要坚固他们; b. 在耶和华里; b1. 奉祂的名; a1. 他们要前行233。──《 【撒迦利亚书】 第十一章:折断杖、废弃所立的约 【分段标题】 一、 审判巴勒斯坦 【亚11:1-3节】 11:1利巴嫩哪,开开你的门,任火烧灭你的香柏树。 11:2松树阿,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佳美的树毁坏。巴珊的橡树阿,应当哀号,因为茂盛的树林已经倒了。 11:3听阿,有牧人哀号的声音,因他们荣华的草场毁坏了。有少壮狮子咆哮的声音,因约旦河旁的丛林荒废了。 【分节详解】】 位于以色列与腓尼基之间,这里的香柏树,是巴勒斯坦地最高的树木,大概象征首领,火、象征审判来到,神的审判
要遍临整个巴勒斯坦。 11:2~3. 节 这一首抒情短诗是写给利巴嫩和巴珊的;本诗第二部分的开头曾以这两处作代表(十10),现在又以它们作结束。好些先知将这两块地连在一起谈(赛二13;耶二十二20;结二十七5、6),撒迦利亚所用的异象都取自从前的预言。 香柏树:在以西结书中(十七3、4、12及下),香柏树是王宫的代表。它是万树之王,所以有时也代表骄傲(赛二13),但只要用斧头砍几下,它就会归于无有(赛十33、34)。对那些厚颜无耻、自以为可以离神独立的国家,香柏树特别适合作他们的象征(参:结三十一,AV / RV,那里提到埃及与亚述的王都属这范围)。丝柏树与橡树的树林比较不茂密,在香柏树倾倒后,不免哀号。这个比喻也很难解释,因为如果香柏树代表强权,那么出产香柏树的利巴嫩又怎样解释?或许这个比方不是要特别指哪一些国家;不同类的树代表大大小小的国家。巴珊为出名的养牛台地,位于加利利海的东北;提到它有茂盛的树林令人意外。根据巴里(D. Baly)的看法,这些树"应当是一丛丛的林地,而非一大片森林"234。AV 根据希伯来经文的小注(basir),译为葡萄
酒林,但这个意思很模糊。形容词"茂盛的"(basur)真正的意思是"增强防御工事的",也许因为这些树是代表城巿,所以用这个字。这个异象中还有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如:火的毁灭与倾倒的损失放在一起;这一点再加上其他因素,令米其尔怀疑第2节的真实性235。但比喻的混合并没有使文意模糊。 第3节取材自耶利米书二十五34~37,指外国的君王为牧人,哀叹他们的荣华被毁,不过耶利米保持比喻的说法:"耶和华掠夺他们的草场"(36节),而撒迦利亚却解明其意。以下的诗更恐怖:听啊,狮子吼叫的声音;耶利米(耶五十44)和以西结(结十九1~9)用这个比喻指君王。狮子失去了兽窟,变得十分危险,会侵害性命。他们已经从约但河旁的丛林出来,这道曲折的河流,两岸遍布柽柳和其他灌木交织的密林,每当黑门山的春雪溶化时,这片地带就被洪水淹没236。"丛林"(希伯来文 ga~on)更准确的翻译为"庄严";先知继续强调高傲者的倾覆。这段为树木、牧人、狮子受灾难波及而作的哀歌,具有讽刺意味。这些不同的比方混用在一起,因为都是取自
约但河谷和其东边一带地区的景象。 诗的部分到此结束,后面只再简短出现过两次(十一17,十三7~9)。整体的主题为耶和华将在胜利中临到,而祂的子民也将兴高采烈地与祂共享。高潮为王来设立全球的国度,不过首先必须克服反对势力,所以画面中有黑暗的一部分。 【分段标题】 二、废弃约 亚11:4-17节 【分段标题】 1、 先知牧养将宰的羊 【亚11:4-6节】 11:4耶和华我的神如此说,你撒迦利亚要牧养这将宰的群羊。 11:5买他们的宰了他们,以自己为无罪。卖他们的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牧养他们的并不怜恤他们。 11:6耶和华说,我不再怜恤这地的居民。必将这民交给各人的邻舍,和他们王的手中。他们必毁灭这地,我也不救这民脱离他们的手。 ㈠没人怜悯的羊 ㈡神也不怜恤 【分节详解】 神指示撒迦利亚代表神为以色列设立的牧人,弥赛亚,代表神牧养百姓,但因遭百姓的厌弃,神与百姓关系而破裂,将宰的羊指:将要被卖,被宰,供食用象征:百姓因厌弃神而不蒙怜恤,将遭遇毁灭。 11:4 4~17 牧 养 这
将 宰 的 群 羊:神 指 示 撒 迦 利 亚 代 表 神 为 以 色 列 设 立的 牧 人 弥 赛 亚 (4~14 节)。 而 后, 撒 迦 利 亚 又 描 绘 了 以 色 列 邪 恶 的 牧 人 (15~17 节)——有 可 能 预 表 了 末 世 时 的 敌 基 督。 11:4 将 宰 的 群 羊:这 群 羊 指 以 色 列 民, 因 他 们 拒 绝 弥 赛 亚, 被 打 上 了 受 罚 的 印 记。 这 刑 罚 于 主 后 70 年 借 罗 马 帝 国 对 犹 太 人 的 屠 杀 应 验 了。 11:4-17 这里,神让撒迦利亚去充当两种不同角色的牧人。第一个牧人显示他所牧养的百姓如何拒绝神,神也将如何拒绝他们(11:4-14);第二个牧人显示神如何将其百姓交给邪恶的牧羊人(11:15-17,参结34章)。 待宰的羊──可怜的一群,千万别属于他们当中的一员…… 11:4 神让撒迦利亚作个牧人,专门牧养肥壮待宰的群羊。弥赛亚将在政治和属灵生活混乱的时期来牧养属神的百姓。这些肥壮待宰的羊代表神的百姓,他们贪婪,恶欲满心,正等神的审判到来。 (十
一4~17) 这段经文很难解,在未研究之前暂不作深论,但可以指出,从一开始,中心主题便为领导人。通常我们假定,倘若一个国家有位领袖,一心一意为民谋福,除去不义,促进协调,那么全国必充满和平与幸福。但这位先知所得到的亮光之一为:这样的一位领袖非但不受欢迎,而且还遭憎恨,被拒绝。 牧人与羊群的意象,诗的部分已提到很多(九16,十2、3、8及下,十一3),好像仆人的主题在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一样。然而,正如仆人之歌一样,先知凸显这主题,焦点放在说明,合神心意的领导者是怎样的一位。 这里的羊群无疑为以色列,这位牧人也属以色列。此处暂时不谈全球观,只注目于一个民族、一片土地;惟在第6节暗示有全球的震荡。 全文可分三个明显的段落: (1) 耶和华再给予最后一次机会(4~6节); (2) 好牧人被拒绝(7~14节); (3) 无用的牧人取代他的位置(15~17节)。这里没有交错式;4~6节列出另一种抉择,而这两种可能性在第二、三段中分别得到发挥。 ʮһ4. 耶和华我的神;现在说话的是先知237。他一开始就清楚指出,他和耶和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既为祂的代表,就要
牧养羊群。先知的意思是否要用行动表演出这一幕,就好像其他先知曾做过的?单从以下篇章所提到的参与者来看,这里很可能是寓言,而不是表演式的比喻。将宰的:这些羊是养来作肉食的,很快就会在巿场卖掉,然后被送进屠宰室。然而这些羊代表在逼迫者手下受苦的男女,连喂养他们的人,都在帮商人赚钱,因为养得愈肥,商人的利润就愈大。NEB 译为要养肥这群将宰的羊,把意思表达了出来,但却删掉了钥字"牧人";这个翻译太过省略。 ʮһ5. 买他们的是占据该地的强权,想从掳获的人得利。"她们"是阴性,意指这些羊是母羊,应以生育为目的,而不是用来宰杀的。卖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牧人。犹太人的领袖为自己的好处奉承掌权者,却不顾百姓的痛苦。我们知道,以色列的法庭已经被贿赂腐败了几个世纪;从所罗门以来,王就向穷人收取重税,饱足自己的腰包;在马喀比时代的安提阿,甚至可以用钱向西流基的官员买大祭司的职位。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我成为富足,是痛楚的挖苦。钱财丰富并不证明讨神喜悦(可十23),更何况是诈骗来的财物。 ʮһ6. 从一开始就可看出,牧人想要拯救羊群的努力将告失败
。耶稣在考虑祂的工作时,曾否默想这段经文?谋求己利的人受到公平报应的时刻已经来到,有如当年耶路撒冷的陷落(耶十三10、14)。每个人都在他的牧人手下。牧人(RSV)是将希伯来文作了一些修改,原文为"邻舍"。NEB 拒绝修改,而译为我要将每个人都交付在他的邻舍和他的王手中,这样可避免重复──如果"牧人"代表王的话。他们必毁灭全地;希伯来文 ha~ares 也可以指"这地",因此这里是否指所有的国家,并不确定。 【分段标题】 2、 神心厌烦他们 【亚11:7-14节】 11:7于是,我牧养这将宰的群羊,就是群中最困苦的羊。我拿着两根杖。一根我称为荣美,一根我称为联索。这样,我牧养了群羊。 11:8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因为我的心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憎嫌我。 11:9我就说,我不牧养你们。要死的,由他死。要丧亡的,由他丧亡。余剩的,由他们彼此相食。 11:10我折断那称为荣美的杖,表明我废弃与万民所立的约。 11:11当日就废弃了。这样,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就知道所说的是耶和华的话
。 11:12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不然,就罢了。于是他们给了三十块钱,作为我的工价。 11:13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 11:14我又折断称为联索的那根杖,表明我废弃犹大与以色列弟兄的情谊。 ㈠要死的由它死 ㈡折断、荣美、联索两根杖 【分节详解】 撒迦利亚代表弥赛亚,用两根杖牧养羊群,两根杖代表神给以色列的恩典,及神将使以色列和犹大合而为一的计划,如果选民跟从弥赛亚,这些祝福必要临到他们身上,神不牧养他们神的心也厌烦他们,是因他们曾嫌弥赛亚牧人,他将不再牧养他们,任凭他们毁灭 神曾立约,应许不使列国攻打以色列,先知生动的描述了神如何撤去保障,以及以色列如何被毁,被驱散的景象,主后70年,这预言应验,亚述人彻底毁灭了耶路撒冷。 以色列分裂是神施行审判的一部分,这个曾与神立约的国家,将分裂成两个敌对的势力。 11:7 两 根 杖:撒 迦 利 亚 代 表 着 弥 赛 亚, 用 两 根 杖 牧 养 羊 群。 两 根 杖 代 表 了 神 给
以 色 列 的 恩 典 以 及 神 将 使 以 色 列 和 犹 大 合 而 为 一 的 计 划。 如 果 选 民 们 跟 从 弥 赛 亚, 这 些 祝 福 必 要 临 到 他 们 身 上。 11:9 我 不 牧 养 你 们:因 羊 群 憎 嫌 牧 人 弥 赛 亚, 他 将 不 再 牧 养 他 们, 任 凭 他 们 毁 灭。 11:10 我 废 弃 与 万 民 所 立 的 约:神 曾 立 约, 应 许 不 使 列 国 攻 打 以 色 列。 撒 迦 利 亚 生 动 地 描 述 了 神 如 何 撤 去 保 障, 以 及 以 色 列 如 何 被 毁、 被 驱 散 的 景 象。 主 后70 年 这 预 言 应 验, 罗 马 人 彻 底 毁 掉 了 耶 路 撒 冷。 11:12 三 十 块 钱:仍 代 表 弥 赛 亚 的 撒 迦 利 亚, 这 时 要 求 领 袖 们 付 给 他 合 适 的 工 价。 他 们 给 了 他 一 个 奴 隶 的 工 价 (出21:32) 来 羞 辱 他。 犹 大 出 卖 耶 稣 所 得 的 工 价 也 是30 块 钱 (太27:3~
10)。 11:14 废 弃……弟 兄 的 情 谊:以 色 列 分 裂 是 神 施 行 审 判 的 一 部 分。 这 个 曾与 神 立 约 的 国 家 将 分 裂 成 两 个 敌 对 的 势 力。 没有了牧人,羊群就失去保守,四散开了…… 11:7 撒迦利亚拿了两根牧杖,取名为"荣美"和"联合"。他折断第一根"荣美"杖,显示神跟百姓所立的恩典之约已毁。他折断第二根"联合"□,显示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情谊已破裂了(11:14)。 竟要灭三牧人?为何? 11:8 三个邪恶牧人的身分不详。神知道他们不适合牧养他的百姓,所以除掉了他们。 给牧人三十块钱,甚么意思? 11:12 给这位牧人三十块银子是一种侮辱。这是付给被牛角顶死之奴隶的价钱(参出21:32),也是犹大出卖耶稣所得的银钱(参太27:3-10)。无价的弥赛亚竟以奴隶的价钱被卖掉了。 把钱丢给窑户,是施舍吗? 11:13 陶匠是社会最低下的阶层。"美好的价值"不过是讽刺的说法,因
为其价值微不足道,甚至可轻易丢给陶匠。意味深长的是,犹大卖耶稣的三十块银子被退回圣殿后,也用来买了一块窑匠的地(参太27:3-10)。 神的百姓分裂,因为联合的杖被折断了…… 11:14 由于百姓拒绝弥赛亚,神也拒绝他们。这便是撒迦利亚折断"联合"之杖的象徵。撒迦利亚之后不久,犹太人便分成很多派别:法利赛、撒都该、爱色尼,希律党和奋锐党。这些派别之间的不和,是导致公元70年圣殿遭毁的关键因素。 ʮһ7. 第二段的一开始,先知顺服地担任牧人的职分,为了那些在羊群中作买卖的:旧的译文则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希腊译本认为希伯来文的子音意为"生意人",直译为"迦南人",不过这个字原来可能是指某一种商人,而不是某一族人238。很多人接受这个读法。两根杖代表牧人领导的原则。恩惠(希伯来文 noam),更好的译法或为"荣美"、"美丽"、"恩宠",这是神的特性之一(如:诗二十七4,九十17);联合是这种荣美的领导想要产生的结果。这两根牧羊的杖让人想起以西结的两根
木杖,他把那两根杖接连为一,代表北国与南国将来的联合(结三十七15~23)。 ʮһ8. 一月之内,我除灭三个牧人。这几个字恐怕是全旧约最大的谜题。牧人的身分有四十种以上的解释239,以色列所有知名的领袖都被列过,从摩西、亚伦、米利暗,直到罗马时代的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爱色尼人。我除灭对这个动词的翻译也许太过强烈,这个字可意为"免职"。一个月,许多注释家大为发挥,指 (1) 一段短时间; (2) 三十年,一天代表一年;或 (3) 一段延长的时期,把各种可能辨认的数目都算在这个范围。希伯来文的确强调这三个牧人,所以更让人有兴趣猜测这几位领袖是谁。 认为这一段是属被掳之前的人,较多主张这三人是犹大的最后三个王: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240。自一八七○年以后,多数学者选择西流基时期,到现在还有人赞同。以下一表列出当时的王与大祭司;各种理论曾提到各个名字。 {Section:TopicID=161}西流基统治犹大时期(主前198~140) 安提阿的王 安提奥古斯三世(大王)主前223~187 西流基四世(腓勒帕特)主前187~175
希留德乐,谋害西流基,被废主前175 底米特利,西流基之子,在罗马作人质主前175 安提奥古斯四世(伊庇凡尼)主前175~163 安提奥古斯五世(优帕特)主前163~162 底米特利一世主前162~150 亚历山大 巴拉斯主前152~145241 底米特利二世(尼卡特)主前147~139241 最多人认为,三位被废的牧人所代表的三位西流基王是:西流基四世、希留德乐和底米特利,因为他们在一年之内从政坛上消失242。另一种可能则为安提奥古斯三世、西流基四世和希留德乐;米其尔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还有些人属意安提奥古斯四世、安提奥古斯五世和底米特利243。 而"牧人"也同样可能指大祭司,在主前第二世纪,他们在耶路撒冷为地方首长。 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 欧尼亚三世(合法的撒都后裔) 约主前198~174 杰森(撒督后裔,但将他的兄弟欧尼亚 罢黜;西流基人指派他) 主前174~171 门尼劳斯(非撒都该人;用贿赂买得) 主前171~161 里西马古(他的兄弟与代表,在暴动中被杀) 主前161
,短暂 阿西母斯(亚伦后裔,西流基人指派的) 主前161~159 印特利格南 主前159~152 哈斯摩尼人约拿单 主前152~143 哈斯摩尼人西门 主前143~140 有一种解释认为,欧尼亚三世是好牧人(参《马喀比书下卷》四1及下),而被除去的三位是用贿赂买得此职的:杰森、门尼劳斯和阿西母斯244。另一个看法认为三个牧人是杰森、门尼劳斯、里西马古。最近崔飞斯245倡导马喀比时期,并辩称犹大?马喀比是好牧人,在解放耶路撒冷之后,他一定会废掉背道的祭司,以及效忠希腊的官员(《马喀比书上卷》四42,参七24)。崔飞斯认为,无用的牧人应该指阿西母斯。犹大斯(Judas)是忠诚之犹太人的领袖,十分符合好牧人的条件。 然而,以这段经文为主前第二世纪的看法,并不够令人信服。从各种指认可见,这看法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而最近的研究也提出警告,将《马喀比书》列为圣经文学有其危险246。或许这一节是插入经文的边注,可能于马喀比时代加入,让预言与当代密切相关247;但这也不过是猜测。事实上,我们对犹太人自主前三五○至二○○年的历史一无所知,因此这些"牧人&quo
t;可能指那段时期的人也未可知248。另有些注释家比较谨慎,承认无法辨识其历史情境249。 既然意见如此分歧,这三位牧人实在无法确认是谁;而没有一种看法具说服力,所以若还有人想再猜测,也必徒劳无功。不过,还有一点可以思考。末世作品常以数字作象征。这里三字是否如此使用(参:但七8、24),代表完全?若是如此,好牧人便是将要除去一切有碍他事工的无用领袖。 我的心厌烦他们。在这比喻中,牧人的忍耐已到极限;以赛亚也形容耶和华有这样的反应(赛一13及下)。他们也憎嫌我,百姓整体而言,并不欣赏这位最好的牧人。希伯来文的动词,在旧约只出现过这一次,表达厌恶之意。黑暗憎恨光、厌恶光250。 ʮһ9. 牧人不再带领,让百姓去面对拒绝他的结果:死亡、彼此相食。他任凭他们走自己的路。 ʮһ10. "恩惠"之杖折断,代表以恩典治理的时期已过。这位王,和犹大最好的王一样,都曾与百姓立约,要为他们担负责任(参:申十七14~20;撒下五3;王下十一17)。与万民显然可指分散在各国中的犹太殖民群体,如列王纪上二十二28;约珥书二6;不过通常这个词是指外邦诸国。
ʮһ11. 这里和第7节一样,羊群中作买卖的是根据希腊译本(希伯来文为"羊群中最困苦的")。商人极为关注,立刻察觉当时的状况,知道这是耶和华的话。先知按照耶和华的命令所做的,正符合商人的期望。他们希望没有牧人。神的护理似乎又对他们有利(参5节)。 ʮһ12. 在比喻中,牧人是向商人负责的,他们付他工资;但他既拒绝作牧人,就没有权利再收这笔钱。他们秤出来,保证币值的钱币尚未通行,否则钱就不需要过秤(见该一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4,Name= A 挑戰(一1~11)})。在希腊统治巴勒斯坦的时期,钱币已十分普遍,这种情景便支持波斯时代的日期。三十舍克勒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尼希米以前的波斯省长课税四十舍克勒(假定是年税),被认为是沉重的担子(尼五15)。在摩西的律法中(出二十一32),若是奴隶死了,主人需赔偿三十舍克勒,这条规定显示对人生命的看重251。也许商人不能付少于这个数目的钱。马太福音用"秤"字,显然是指引用此处(太二十六15),不过 RSV 译为"付给",淡化了引
述之意。 ʮһ13. 丢进钱库(AV、RV 依据希伯来文,译为丢进窑户),这两个字在希伯来文中发音接近,"钱库"是 ~osar,"窑户"是 yoser;在马太福音二十七6~9中,这两个意思都用到。圣殿的钱库不但放什一奉献,和献给耶和华的宝物(书六24;拉二69;尼七70),也成为个人的"银行"(《马喀比书下卷》三10及下)。窑户与圣殿有关,因为献祭的礼仪不断需要新的器皿(利六28)。可能有些类似窑匠公会的人,在圣殿担任小官员。耶利米在讲道时,可以指出窑匠在那里工作(耶十八6),又在圣殿附近买到瓦瓶(十九1)。所以,这两种读法都有意义,不过都无法表达出上下文的讽刺意味──这里提到他们所付给我那笔堂皇的价钱。 各种译本的含义皆不同。"钱库"的读法来自叙利亚译本,不过这似乎是出于一位机灵的文士之手,将该读法调整译为他认为合乎文意的字252。耶柔米的拉丁译文建议译为"雕刻家",但这个希伯来字很少这样用。陶瑞(C. C. Torrey)253研究的结果,指出希腊人认为这字指&qu
ot;创办人";伊里格254也赞同此说。德柯尔(M. Delcor)将这一节与士师记十七4相连;那里提到用二百舍克勒铸成一个偶像,比较之下,三十舍克勒只能作一个小雕像;他认为此处的讽刺意味,就在于这一细节:如果他们不要耶和华的牧人来管理,惟一的选择就是拥有用这些银子作成的小神祇(参:结十六17;何二8)。这一段异常难解的经文,用这方法解释似乎很真切,很富意义。因为 yoser 是指"塑造者",它不但可以指窑匠,也可以指铸匠。而且,除非让神来带领我们的事,否则我们必会倚靠钱财的利便作导引。 在耶和华的殿中。陶瑞假设,如果圣殿内有铸造厂,目的便是将金银等贡物融化,为要将这些金属贮存在瓦器内,就如波斯人一样255。 ʮһ14. 拒绝耶和华牧人的另一个必然结果,便是不能合一;因此第二根杖也折断了。这里应该提一下,伊里格256认为这个动作意指撒玛利亚的分裂,因为主前三二五年,住在从前北国领域内的撒玛利亚人与耶路撒冷的人切断关系,自己在基利心山上盖了一座殿堂,一别苗头。那片山坡上至今还有两百多位他们的后代。不过,伊里格的理论猜测的成分太高。 【
分段标题】 3、 恶牧膀臂全然枯干 【亚11:15-17节】 11:15耶和华又吩咐我说,你再取愚昧人所用的器具。 11:16因我要在这地兴起一个牧人。他不看顾丧亡的,不寻找分散的,不医治受伤的,也不牧养强壮的。却要吃肥羊的肉,撕裂它的蹄子。 11:17无用的牧人丢弃羊群有祸了。刀必临到他的膀臂,和右眼上。他的膀臂必全然枯干,他的右眼也必昏暗失明。 【分节详解】 先知这时又捡起牧人的器具,扮演邪恶牧人的角色,这些牧人非但不保护羊群,反而用器具伤害他们,先知预言恶牧要遭报应,膀臂枯干,右眼失明,代表已失去力量,不能再作牧人。 告诉我们要象耶稣作好牧人牧养爱护天父的羊。 11:15 15~16 愚 昧 牧 人: 撒 迦 利 亚 这 时 又 捡 起 牧 人 的 器 具, 扮 演 邪 恶 牧 人 的 角 色。 这 个 牧 人 非 但 不 保 护 羊 群, 反 而 用 其 器 具 伤 害 他 们 (参4~17 注 释)。 愚 昧 牧 人 的 预 言 末 后 将 在 敌 基 督 身 上 完 全 应 验 (比 较 结34:2~4;但11:3
6~39;约5:43;提 后 2:3~10;启13:1~8)。 无用的牧人,今日的教会里也有的呀…… 11:15-17 以色列不仅拒绝真正的牧人,更接纳一个无德无能的牧人。这个牧人只顾自己、不顾羊群,不保护且毁灭羊群。他相信自己的军力(膀臂)和智慧(右眼),所以他被定罪是应得的,神正要毁掉这两样东西。 恶牧人遭惩罚的预言应验了吗? 11:17 领袖不能全面地照顾神的百姓,对百姓来说是个大悲剧。神要领袖负起对百姓的特别责任。新约告诉教会领袖:"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3:1)如果神把我们放在领导的位置上,要谨记在这位置上也要负极大的责任。 ʮһ15. 在比喻的这第三部分,耶和华命令先知再去扮演无用的牧人,就是道德败坏、不理会神话语的牧人。我们不去探究这人指谁。"这一次牧人的角色不是指耶和华,而是指出一个教训:如果不接受耶和华作牧人,就会有另一个牧人,即毁灭的牧人。"257 ʮһ16. 这位牧人的失败是以牧养的比喻来描写,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3、4。消极方面,他缺乏关怀。NE
B 的翻译很生动:任何一只不见了,他都不在乎;那些走散的,他也不去寻找。第二个子句与 AV 所译也不去寻找小羊相差很远。希伯来文抄本有四种读法,不过各译本都支持"走失的",现在也普遍被人接受。这位牧人疏忽生病的、受伤的,显然毫不尽责。他会以最好吃的肉作自己的"额外津贴",而把牠们折断的骨头丢掉(NEB)。最后一个子句这样翻译很吸引人,而比较直译的译文为:甚至撕掉牠们的蹄。 ʮһ17. 这一段以一首短诗作结束,也成为本卷书第二部分前半的结尾258。祸哉……,更好的译文为:麻烦要临到无用的牧人了(JB);这句话一方面是预测,一方面也是有力地向那位疏忽羊群的无能牧人发出审判。原文的韵律与发音,都强化了这信息。这个领袖的膀臂和右眼都不能活动,根本无力战斗,甚至无法瞄准敌人。 尽管本章的经文有许多困难,也无法定准相关的历史,但其中的信息很清楚。人类混乱的责任完全在人自己肩上。神已经将祂的牧人提供给人,但他们却拒绝祂,造成自己无法弥补的损失。拒绝这位牧人的代价,后面还会提到(十三7)。耶稣称自己是好牧人(约十11~18),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
深刻的意义,就是先知对人性与历史的了解。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拯救耶城建立国度 【分段标题】 一、 神要灭绝各国的民 【亚12:1-9节】 12:1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12:2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围困的时候,向四围列国的民成为令人昏醉的杯,这默示也论到犹大(或作犹大也是如此)。 12:3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击他的万民,当作一块重石头。凡举起的必受重伤。 12:4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使骑马的颠狂。我必看顾犹大家,使列国的一切马匹瞎眼。 12:5犹大的族长,必心里说,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的神,就作我们的能力。 12:6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里。他们必左右烧灭四围列国的民。耶路撒冷人必仍住本处,就是耶路撒冷。 12:7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免得大卫家的荣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胜过犹大。 12:8那日,耶和华必保护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中间软弱的,必如大卫。大卫的家,必如神,如行在他们前面之耶和华
的使者。 12:9那日,我必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 【分段标题】 1、 聚集的万民受重伤12:1-3 2、 必看顾他的百姓12:4-5 3、 烧灭四围列国的民12:6上 4、 耶城人仍住本地12:6下 5、 软弱的必如耶和华的使者12:7-8 6、 定意灭绝攻击耶城的各国之民12:9 【分节详解】】 造人里面之灵的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未后四围围困耶城的列国,他们想聚集联合攻击耶路撒冷,却被伸攻击,必受重伤,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世上列国的势力都将被倾覆,神却要看顾他的百姓,兴起他的子民,如火盒放在木柴中,要烧灭四围的列国,兴起软弱的人如行在前面耶和华的使者,神已定意,要灭绝各国(敌国)的民。 12:3 3~9 聚 集 攻 击 他 的 万 民:末 后, 许 多 国 家 将 联 合 起 来 与 耶 路 撒 冷 和 以 色 列 为 敌, 神 将 亲 自 伸 手 毁 灭 攻 击 以 色 列 的 众 敌。 在 哈 米 吉 多 顿 大 战 中, 世 上 列 国 的 势 力 都 将 被 倾 覆 (参 启 16:16 注;
19:19)。 12:3-4 这是预言耶路撒冷未来的一次大战斗。有人说这是哈米吉多顿大战,也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大战役。与神的百姓为敌的人不会永远取胜。最后,邪恶、痛苦和压迫将一次过彻底被消灭。 大人物比小人物高明,城里人比乡下人优越,但神的看法是── 12:7 城市往往影响其周围乡村的发展。这一次,犹大的乡村──"帐棚"却比耶路撒冷先得好处,令耶路撒冷不至骄傲。不要认为我们必须先向"重要人物"如明星、大商人、政治家、革命先驱等布道,基督来是"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甚至是颓废潦倒的人。我们要小心,千万不要在灵性上骄傲,免得像耶路撒冷一样,在明白神旨意的事上变得最迟钝。 耶路撒冷的欢乐 (十二1~9) 先知从战争与胜利的主题开始,地点在耶路撒冷,因为分散的被掳之人已经归回。这座城被列国包围,其人数比城中的人多得多。在这场势力差距极大的战争中,连犹大也离弃了首都;直到耶和华干预,不平衡的局面才改观。敌人反胜为败,溃不成军,因此人人都知道,是神护卫了这城,胜利终将属它。此处全球的观
点、神奇迹式地插手拯救耶路撒冷,以及事成定局的意味,都是末日启示的特征;解释时必须配合这种风格。 所有的翻译都用散文的形式,不过本章却是以诗体的散文写成。按着逻辑与文体,拉马赫区分出几个小单位,他称之为"节"259。他发现这些呈对句安排:2、3节;4+5、6节;7、8节。第1节是前言,第9节为结论。 十二1. 有关标题的说明,请参阅九章1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4,Name= A 耶和華從北方得勝(九1~8)},亦见增注{LinkToBook:TopicID=155,Name= 增註︰耶和華話語的擔子(九1)},第173页。论以色列,既然这里关注的是犹大与耶路撒冷,这一词似乎出人意料;不过我们不难视"以色列"为指整个民族,不像十一章14节只指北国。十二至十四章没有谈到以色列与犹大的冲突。铺张诸天……的耶和华,这里提说大能的造物主,不单创造宇宙,也造了大地与人;让人想起以赛亚书四十二5。这段引言很合适这几章,因其中展望大君王耶和华来完成一切事(十四17)。 十二2-3. 这两节为平行语,显出
它们是连在一起的:"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与"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相呼应;"万民"重复出现;包围的概念也重复出现。因为某种原因,列国都想获取耶路撒冷260,正如十四章2节;但他们得不偿失。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杯"代表神为人所定的生命经验,可能为"救恩的杯"(诗一一六13),福杯满溢(诗二十三5);但从人的悖逆不信看来,这里必是耶和华忿怒的杯。从前耶路撒冷要喝这杯,以至喝尽(赛五十一17;参:耶二十五17、28);但现在这杯已经挪开(赛五十一22),轮到列国要喝。他们既喝醉,就无能为力。NEB 取 sap,"杯"这字的另一个意思"门坎",因此读来不同。 它也要与犹大反对。第2节下半的希伯来文不容易明白,古译本也没有太大帮助。JB 将它删去;可是 NEB 或许传达了原意:犹大在耶路撒冷被困时将身不由己。犹大也反对耶路撒冷,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被仇敌压境的势力所迫。 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这里的图画是一群挑夫要合力抬起一块岩石。尽管他们的人
力充足(万国),还是伤到了自己,因此必须放弃尝试。 十二4-5 画面又改变了,有骑兵在攻城,他们似乎被瘫痪,无技可施。在前一句对联中,列国的灾难似乎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决定;而在本节,耶和华则主动干预。这里也有重复句:"我必击打每匹马";惊惶,巴拉攻打西西拉时便是如此(士五22),使骑马的颠狂。因背道而遭致的一系列灾难中,颠狂与眼瞎相连(申二十八28)。我要睁眼看犹大家,这是第四次提到"耶和华的眼"(三9,四10,九8),目的是在审判之日拯救他们。神已经为耶路撒冷的缘故插手干预,因此犹大也来投靠祂。 十二6. 这里采取行动的仍是耶和华,我必使犹大支派如同火盆在木柴中……。犹大置身于敌人中的事实,反而对大局有利。火怎样瞬间点燃火种与柴堆,犹大也将使仇敌遭毁灭,而耶路撒冷则在一旁观看。 十二7-8 耶路撒冷的大卫家与其余的犹太人之间的竞争,因神应许犹大先胜而告解决。他们互相需要,不可彼此辖制。耶和华保护耶路撒冷的盾牌,也要保护他们;祂的能力将使软弱者有大卫的才干。盼望仍然以大卫家为中心,这个家必如神,这是很大胆的声明,
下一句则将其修饰为,如耶和华的使者。前来向大卫求恩的人,曾说他"如同神的使者"(撒上二十九9;撒下十四17、20,十九27);这是一句尊敬的话,刻意的夸大之辞。然而应验在耶稣身上时,却还显得分量不足。 十二9. 这节结论毫不含糊地指出本段的要点:耶和华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世界冲突的事实已假定存在,耶路撒冷必得到最后胜利;无论这将是按字面或是寓意出现,都必成就。 【分段标题】 二、浇灌耶城居民 【亚12:10-14节】 12:10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或作他本节同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 12:11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 12:12境内,一家一家地都必悲哀。大卫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拿单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2:13利未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示每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2:14其余的各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1、施
恩的灵浇灌子民 12:10 【分节详解】 讲到犹大人在面对强敌,危在旦夕之时,有人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因而归顺他,这是神向他施恩,并且是灵雨的浇灌,他们就转向仰望神,就是弥赛亚。 神应许降下圣灵,你有没有感到?他在你心中吗? 12:10 基督复活后五十天(参徒2章),即五旬节时圣灵降临。撒迦利亚称圣灵为"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正是这灵证明我们有罪,向我们启示神的公义和审判,并在我们祷告的时候帮助我们。"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求神让他的灵充满我们。 12:10 必 为 我 悲 哀: 在 那 个 战 事 险 恶 之 日, 选 民 将 向 神 哀 哭 求 助。 神 必 要 以 圣 灵 浇 灌 他 的 百 姓, 施 恩 给 他 们, 应 允 他 们 的 祷 告。 2、耶城为所扎的悲哀 12:11-14 【分节详解】 选民向神哀哭求救,神必以圣灵浇灌他们,应允他们的祷告,神使悔改之人认识到,他们必须为罗马士兵刺伤耶稣的那一枪,和
耶稣的死承担责任(罪责)他们将悲痛欲绝,每个家中的人都要独自悲哀,丈夫妻子分开,每个人都要单独为自己的罪和弃绝耶稣的罪而悔改。 12:10 10~14 那 施 恩 叫 人 恳 求 的 灵:这 几 节 讲 到 犹 大 人 在 面 对 强 敌、 危 在 旦 夕 之 时, 终 必 有 人 相 信 耶 稣 就 是 真 正 的 弥 赛 亚, 因 而 归 顺 他。 12:10 必 为 我 悲 哀: 在 那 个 战 事 险 恶 之 日, 选 民 将 向 神 哀 哭 求 助。 神 必 要 以 圣 灵 浇 灌 他 的 百 姓, 施 恩 给 他 们, 应 允 他 们 的 祷 告。 1.悔 改 之 人 将 认 识 到, 他 们 须 为 罗 马 士 兵 刺 入 弥 赛 亚 耶 稣 肋 旁 的 那 一 枪 (比 较 诗 22:16;赛 53:5;约 19:34) 和 耶 稣 的 死 承 担 罪 责。 2.他 们 将 悲 痛 欲 绝。 每 一 个 家 庭 中 的 人 都 要 独 自 悲 哀, 丈 夫 和 妻 子 也 要 分 开; 这 样, 每 个 人 都 将 单 独 为 自 己 的
罪 和 弃 绝 耶 稣 基 督 的 罪 悔 改 (比 较 罗 3:23;6:23;徒 16:31;彼 前2:24)。 神的独生子被刺、被杀,以色列有多少人悲哀?今日呢? 12:10-14 最终所有人都要认识到那位被刺、被杀的耶稣真的就是弥赛亚。将来人必被唤醒,为罪伤痛,并真正复兴。被钉十字架的弥赛亚,将清楚地被启示出来(参腓2:10;启5:13)。 哈达临门这个地方…… 12:11 哈达临门可能是指约西亚王被杀的米吉多平原一带。人们曾为约西亚的死大大悲伤(参代下35:22-25)。 基督的血不会白流,有一日── 12:12-14 全以色列,包括君王、先知、祭司和百姓都一同悲哀。每一家都沉浸在悲哀之中。丈夫和妻子各在一处悲伤难过。 十二10. 怜悯与恳求的灵,这种新的心态来自耶和华,我必浇灌。怜悯(希伯来文 hen)直译为"恩惠",但在这里要彰显的特定恩惠,乃是为一谋杀事件悔改,所以较自由的翻译也合理。NEB 译为同情与怜悯的灵,保持 hen 的自由翻译;"怜悯"来自希腊文的 oiklirmou,但希
伯来文 tahnunim 意为"寻求恩惠",因此译为"恳求"。当他们仰望那位他们所扎的,早期译者显然认为这节很尴尬,因为他们的翻译呈现将希伯来文作各种修改的努力。 在希腊译本中,被扎变成"以轻视对待"、"羞辱";在亚兰文译本则为"排斥"。仰望他见于一些希伯来文抄本,但也许不是最可靠的。希腊文、叙利亚文、亚兰文和拉丁文等译本根据较佳的希伯来抄本,读为望向我(参 AV"仰望我",RV"望向我")。显然有位早期的抄写者感到,先知不可能让耶和华说出这句表面冲突的话,即祂曾被处死;所以他将代名词改变了。愈难的读法愈可能是原文,因此这里应维持原状。NEB 将两个代名词都保留,而读为:他们将仰望我,仰望他们所扎的那一位。这必须要稍微改变希伯来文的子音和元音;惟一支持这翻译的是一晚期的希腊译本(Theodotian,主后第二世纪),这译本可能受约翰福音十九37的影响。约翰虽用本节,但却不可视为证据,因为新约作者常自由使用旧约(参:亚九9的注释{LinkToB
ook:TopicID=156,Name= B 王的來到(九9、10)},谈福音书作者的引用);他也许只是要带出一般的意思。 如果我们接受原文可能为"仰望我",其意义为何?以下介绍三种典型的解释,可看出注释家意见何等分歧。许多人认为,先知是想到某位历史人物,如欧尼亚三世,他于主前一七○年被谋杀;或是马喀比的西门,他于主前一三四年被谋杀261;但即使可以把这段经文的日期订得这么晚,也没有一位历史人物能完全满足它。另一个相对的看法,是克巴确克(A. E. Kirkpatrick)提出来的:"被推翻的是代表耶和华的人,也就等于祂本身。"262 但是,两个位格怎能以其中一个的死来算?克巴确克自己承认"这段经文是未解决的谜",加尔文是以这里的死是比喻:"现在神……以人的方式说话,声称祂因祂百姓的罪受伤;尤其当他们顽梗背逆,轻视祂的话,祂就像一个人心脏被刺,受到致命的伤害。"263 在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之前,最好先看看整个上下文。这一章的下半集中于一件事:因一位被扎之人的死而引起的哀恸,这哀恸之苦的程度,如
丧独生子。创世记二十二2;耶利米书六26;阿摩司书八10,希腊文译本将形容词"独一"译为"钟爱"(agapetos),无论是指一个人(以撒),还是(如耶利米和阿摩司所言)指整个百姓。同样,长子在犹太家庭中为特别宝贵的孩子。从出埃及以来,以色列就被称为耶和华的长子(出四22)。因此,将被扎之人以整个民族来解释,是有根据的,故钟斯译为:"他们将仰望我(耶和华),触摸那些他们(列国)杀死的人"或"死在战争中的人"264。他认为此处是指犹大的烈士,他们在最后之战中,为拯救耶路撒冷而牺牲。他也要人注意以赛亚书五十二12~五十三12265,他将那里的仆人解释为"集合"名词。为国捐躯之人的受苦,或许可以视为具救赎性,但这些烈士之死与哀恸之后罪的洁净(十三1)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十二11. 接着是一则难解的模拟:这场哀恸大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哀恸。RSV 言下之意,指"哈达-临门"为一个人;而 AV、RV 则是指地名。后者为古老的解释,可溯自耶柔
米,他将这地视为他所知道的路马尼(Rummane),距耶斯列不远。既然他住在伯利恒许多年,这个辨认或许有充分的证据。但后来的注释家属意其他地方。旧约有一个地名叫临门(书十五32,十九7,和合本译为"利门";亚十四10),但这也是一个神祇的名字(王下五18)。许多现代注释家放弃了古老的解释,而用宗教礼仪和神话来解释。有人认为,"哈达-临门"是巴比伦神祇塔模斯的另一个名字266,或是类似塔模斯的繁殖之神的名字,在一年一度的仪式中,有为塔模斯的哭泣,就是以西结所责备的(结八14)267。 劳雷(H. H. Rowley)相信,拉斯珊拉(Ras Shamra)碑文有助于了解迦南的宗教仪式,也可能解释这一节268。哈达是古代闪族的暴风之神(参:撒下八3等处,哈大底谢,意为"哈达是我的帮助")。在古迦南的神话中,哈达是阿雷音的父亲,他的儿子死于摩特(这个名字与希伯来文的"死"字有关)之手,而哈达为他大哭。后来经过报仇,阿雷音与摩特都复活了。如果这是一年一度仪式的根据,这观念也许影响了以色列人,因此成为一种比较的标
准,先知以它来衡量悔改的程度。 这种古老的习俗有可能到被掳之后仍然存在,和以色列所看重的一些历史记念日结合在一起,诸如:约西亚之死──米吉多可能指这件事(王下二十三29)。西方的圣诞节也是将异教与基督教的节期合并。我们知道在编历代志的时候,为约西亚的哀哭仍然每年举行(代下三十五25)。也许犹太人臆测,倘若敬虔的约西亚没有死,就不会有被掳的事。 早期译者对这一节就感到困难;从亚兰文译本可见一斑。由詹斯玛翻译的译文为:"如同为暗利之子亚哈的哀恸,他被他泊临门的儿子哈达临门杀死;又如同为亚们的儿子约西亚的哀恸,他被法老尼哥(那残废者)杀死。"269这是第三种对哈达临门的解释,视他为历史人物,就是将亚哈杀死之人;这人除此处外并无其他数据(王上二十二34);但这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哀恸的对象应当是哈达临门,而不是亚哈。德柯尔认为,为外邦神祇的哀恸,与在耶和华面前的哀恸不可能相提并论;他从亚兰文抽出"亚们"一字,指出其子音可能与临门的子音弄错了。这样调整后的翻译,意思很顺:"那日的哀恸将如为亚们之子(即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的哀恸。&
quot;270 不过,这解释只是根据一种译文的修改,必须视为臆测性很高。 12~14节哀恸的人,又让人注意到大卫(参10节;十三1),他为扫罗与约拿单之死,并押沙龙之死(撒下一19~27,十八33)大大悲恸。布鲁斯(F. F. Bruce)注意到这里提到大卫,而认为这则神谕的词汇"可能取材自全国性仪式,尤其可能取自君王在该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271。阿克诺进一步提出,或许仪式的某一段有押沙龙礼赞,而这神谕的某部分源于该处。他将这点与大卫为押沙龙过度哀哭相连272。然而这种仪式存在的证据仍有待发现。 既然学者的观点如此混乱,第10、11节究竟当如何解释?这宗谋杀事件发生于耶路撒冷,被害者从某方面而言是与耶和华认同的,而城内的居民必须对他的死负责。在事件发生后,他们受良心谴责;而在莫大的悲哀之际,他们发现自己里面得着了一份恩赐,就是新的悔改之灵,和恳求赦免之灵,紧接着则为从新开的泉源得洁净的应许(十三1;参:结三十六25、26)。虽然以赛亚书五十三5的"刺伤"与这里第10节所用的字不同,但拉马赫却发现,这两位作者同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必
有其重要性;他们共同的信息为:耶和华的使者被刺、死亡,与罪得赦免有关。他的看法可说相当正确。不过,撒迦利亚并没有指认这位被扎者为仆人,或君王。 十二12~14. 虽然先知说这地要悲恸,他所关注的是耶路撒冷,尤其是王室,如大卫从前的哀恸一样。当王室哀恸,全民也会跟着哀恸。大卫有一个儿子拿单(撒下五14;参:路三31),利未有一个儿子示每(民三18)。王家与祭司家族被挑出来,因他们在这罪中有分;也许是他们的野心和嫉妒促成了这事。重复的话,每家独在一处,妻子独在一处273是为要强调悔改的真实。每一个人都悔改,不是因受别人流泪的影响,不是外表做作,好像职业的哭手。真正的悔改乃是神之灵的礼物(10节)。─ 【撒迦利亚书】 第十三章:除灭偶像与击打牧人 神的恩典像清泉,喷涌不息,长流不止,我可渴慕这活水? 13章 神的怜悯、赦免和洁净的能力源源不绝。经文中出现的泉源就像那涌流不尽的泉水,从圣殿流出(参结47:1),象徵神不止息的赦免。耶稣说他是活水(参约4章),充分地表达了当中的意思。你在灵里乾渴吗?你需要神的赦免吗?喝这活水,求耶稣赦免救赎吧。 谎言破灭后,散
布谎言者会脚底抹油── 13章 本章描绘出世界末后的景况。新时代要开始,神必须有一次大清除,所有的邪恶都要被除灭。偶像将被废除,假先知将自觉羞愧,不再迷惑神的百姓。 【分段标题】 一、 开一个洗罪泉源 【亚13:1节】 13:1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分节详解】 1、耶城居民污秽被洗掉 这一泉源生动描写基督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因而洁净众人之罪恶,犹太人要与所有信奉耶稣的人一同罪得洗净。 2、悔改得着赦罪之恩 泉源在圣经中多次象征神丰盛的恩典,指神给百姓预备施恩,使罪得赦,悔改之人借此泉源,罪得洗净,得神丰盛之恩典。 13:1 1~6 必 给 大 卫 家……开 一 个 泉 源:这 一 泉 源 生 动 地 描 述 了 基 督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因 而 洁 净 众 人 之 罪 的 作 为。 犹 太 人 要 与 所 有 信 奉 基 督 的 人 们 一 样, 罪 得 洁 净 (比 较 约 一 1:7,9)。 13:1 无论犯罪的动机为何(经文并未提及),这必是故意犯
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所以开一个泉源,洗净他们,就显得格外希奇。在基督教以前的时代,人从来不知道有这种洁净;不过以西结曾应许过(结三十六25);而撒迦利亚所写约书亚的污秽衣服被脱去,也是一种图解(亚三4、9)。这个泉源甚至可以涤除谋害耶和华的代表的罪行;事实上,该项罪与此处的洁净可能相关,因为这一小段有此暗示(参:十二11"那日……哀恸",与十三1"那日……泉源")。 罪恶(希伯来文 hatta~t)是泛指人类不良的行为,污秽(希伯来文 nidda)则指礼仪与性行为的不洁;以西结爱用第二个字(如:结三十六17、25),他和其他先知都将拜偶像比作淫乱。由此观之,这个字可能引发先知谈论下一个题目(2~6节)。若以西结的"用清水洒"意指洁净之泉,那么,以西结的河(结四十七),就是从圣所流出,带来医治的河流,下文也提到了(亚十四8),象征满载罪恶的世界得到了赦免、洁净与复原。 【分段标题】 二、除灭偶像与假先知 【亚13:2-6节】 13:2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必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记念。也必使
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13:3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 13:4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 13:5他必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13:6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是什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分节详解】 1、除灭偶像 神所憎恶的偶像,神必除灭,他子民不再提偶像之名,而归向耶和华。 2、除灭假先知与污秽之灵 被掳归回后,仍有假先知他们假昌耶和华的名说自己的话,或是受邪灵操纵,诱导百姓进入歧途,按摩西律法,假先知须用石头处死(将他刺透)穿毛衣哄骗人,是说假先知羞愧,他不再穿着先知的服饰来欺骗人了。 那时神揭露所有的假先知,他们因惧怕却都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在那日之前,教会中将出现假先知,神告诫我们,要试验他们的灵(约-4:1) 两臂中的伤,是假先知因拜偶像,而自己虐待自己自己伤害自己造成的伤痕,他们的回答却是很含糊,让
人以为他是亲友家受的伤。 13:4 凡 作 先 知 说 预 言 的,必……羞 愧: 那 时, 神 将 揭 露 所 有 的 假 先 知: 他 们 必 因 此 惧 怕 羞 愧,每 个 人 都 会 说:" 我 不 是 先 知, 我 是 耕 地 的 "。 我 们 必 须 意 识 到, 在 那 日 之 前, 教 会 中 将 出 现 许 多 假 先 知。 因 此, 神 告 戒 我 们 要 试 验 他 们 的 灵 (约 一4:1 注; 参 " 假 师 傅 " 一 文)。 13:6 这 是 我 在 亲 友 家 中 所 受 的 伤: 这 些 很 可 能 是 人 因 拜 偶 像 而 自 虐 自 伤 造 成 的 伤 痕 (2~5 节)。 弃绝冒牌领袖(十三2~6) 以色列没有一人能逃过耶和华透过众先知所宣告的审判,甚至连先知自己也包括在内。耶利米和以西结都受到指示,要责备同作先知的,因为他们彻底腐败(耶二十三9及下;结十三)。只要传不受欢迎的信息,就必会有人敌对;但神的话语自有其权威,等到耶路撒冷陷落,便见其立定。在被掳之后,假先知
仍然存在;事实上,本章用"先知"一字,乃具讽刺贬损意味。这里说,当那日,曾自称为先知的人会害怕别人认出,甚至会否认自己说过是先知。"奉父、子、圣灵"的名说鼓励作恶的话,就等于亵渎。 13:2. 前面曾论到冒牌领袖(十2~3a),并宣告耶和华会对付他们。现在他们会被拉下面具,永远除灭。神自我彰显的首要步骤,便是暴露罪恶。我必除灭偶像的名,意指人将不再把超然的能力归于某些东西,也不再视他们为神。"名字"意味着存在与个性,是善男信女加给偶像的,好像孩子玩布偶时赋予性情;其实他们只是人手造出来的"形状"。冒牌领袖背后基本的幻觉即在此。"权势游戏"依旧有其名字和所珍视的神明。先知与污秽的灵,这些先知所讲的任何启示,都会对这地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显然都不是出自神的灵。"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20)。"污秽的灵"一词,在福音书里常出现,但在旧约中只在这里用过一次。 13:3. 假预言一直到撒迦利亚的时代还存在,以致他预见未来还会复苏─
─虽然耶和华已经对付过它。幸好公众不会再容忍这种先知。他自己的家会定他犯亵渎之罪,要把他治死;这是按照申命记十三章,那里讲用石头打死,但这里父母要"将他刺透"。这个动词与十二章10节的"扎"为同一个字,此一事实也让读者警觉,是否有时"寻找行邪术者"会做得太过分,而把真的与假的一起除灭了。 13:4. 职业先知的反应可以预想而知。因为发现不受欢迎,他就声称自己与先知运动没有关联。毛衣,是以利亚外衣的特色(王下一8),用来辨认先知;而职业先知视之为尴尬之物,把它丢掉。 13:5. 他不再靠当先知赚钱,而说自己从小就是种田的。这句话的大意很明显,但希伯来文准确的意思却不清楚,所以出现各种翻译:人教我养牛(AV),我一直是农奴(RV),我的财产一直是田地(RSV)。最后的译文是用普遍被接纳的修改经文;JB 用同一修改,译为:"我一直靠田地维生。" 13:6. 你背后的伤是什么?直译应为"在你两手之间",意即,在身上,或是前胸,或是后背(参:王下九24);"两手&quo
t;可代表"两臂"274。在脱衣作农时,他身上的疤露出来了;可能是在当先知时,进入恍惚状况而自戳己身(王上十八28);但他解释说,这些是在我朋友家打架时受的伤。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的,讽刺意味很强,还有不祥的含义。朋友也可译为"爱人们",就是去拜偶像的人,因这个字常具此意(如:何二7、10及下;结二十三5、9)。这个人再不提偶像之名,这与第2节相符。 【分段标题】 三、击打牧人 羊就分散 【亚13:7节】 13:7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 【分节详解】 牧人就是弥赛亚,神称牧人为我的同伴,即与神同等,与神亲密的人,是神所差来的弥赛亚。 这位牧人弥赛亚将受击打,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门徒像羊群一般分散,因被驱散而逃跑(可14:27)这一预言还有可能预表主后70年犹太人被赶散逃离。 13:7 刀 剑 哪……击 打 牧 人:在 这 一 个 关 于 未 来 的 预 言 中, 牧 人 就 是 弥 赛 亚。 1.神 称 牧
人 为 " 我 的 同 伴(即 与 我 同 等 , 与 我 密 切 的 人)", 因 此 他 肯 定 是 神 所 差的 弥 赛 亚。 2.这 位 牧 人 弥 赛 亚 将 受 击 打, 即 被 钉 死 在 十 字 架 上; 他 的 门 徒 将 像 羊 群 一 般 被 驱 散 (参 太 26:31,56; 可14:27)。 这 一 预 言 还 有 可 能 预 表 主 后 70 年 犹 太 人 被 赶 散 流 离 之 事。 神看顾微小的弱者,今日的教会有没有关顾弱势群体? 13:7 耶稣在被捕之前,引用了这节经文,来指自己和门徒(参太26:31-32),他一早就知道门徒会在自己被捕时四散。那"剑"是指置基督于死地的军事力量。 13:7. 刀剑哪,应当醒起,攻击我的牧人。在大马色的撒督之约文献中277,认为这些话是撒迦利亚所说,其情境为神来访视地球,审判恶人之时。我的牧人显示这不是普通的领袖,乃是神赐给祂子民的礼物。若配上不同的元音(因希伯来文通常只以子音书写),roi 一字可指"同伴";但从上下文来看
,这里的意思是"牧人";无论如何,从平行句站在我旁边的人看来,这里可能有双关语的用意。"站在我旁边的人"一词,只在利未记出现过(如六2,十八20),意指"近邻";照样,牧人也与耶和华肩并肩,与祂平等。耶和华居然会吩咐刀剑,攻击我的牧人,真是不可思议;然而,在以赛亚书五十三10有类似的话:"耶和华却定意将祂压伤。"羊群是耶和华的子民,如以西结书三十四章。在被掳时期他们没有领袖,是分散的,现在耶和华的手也要这样加在微小者的身上,NEB 译为牧童,意思是:卑微无助的人要受苦;正如主被钉十架时,祂忠实的朋友也受到痛苦(路二35)。其他经文亦暗示,教会将受大苦难,甚至表面上似乎被除灭,然后主才会插手干预(可十三19、24;启十一3~10)。有些注释家对最后一行作不同的解释,认为是作出保护无助者的手势278。 【分段标题】 五、 三分之一仍必存活 【亚13:8-9节】 13:8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13:9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
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 【分节详解】 在未世大灾难时期,犹太人中不信的三分之二的人将剪除而死,只有三分之一得以存活,存留三分之一的人将经历火的熬炼,在试炼中他们仰望他们所扎的耶稣弥赛亚,求告他的名、神就应允他们作自己的子民,他们也承认弥赛亚是他们的神,以色列中只有承认耶稣的余民,可以得救。 13:8 8~9 我 要 使 这 三 分 之 一 经 火:这 几 节 可 能 是 指 末 世 的 大 灾 难 时 期 而 言 (参 " 大 灾 难 " 一 文)。 犹 太 人 中 不 信 的 (23) 将 被 剪 除 (8 节); 只 有 13 得 以 存 留。存 留 的 人 将 "仰 望 我, 就 是 他 们 所 扎 的 " (12:10~14); 因 此,以 色 列 人 中 只 有 余 民 可 以 得 救 (启11~18 章)。 三分之一仍存留,说的是过去还是将来? 13:9 这三分之一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无论何
时,就算全国都反对神,也总有一些人仍然信靠跟随他。这些"余民"在困境中饱经锻练,像金银经过烈火冶炼一样。要成为少数顺服神的"余民",我们一定要一心顺服他,不管其他人如何。或许试炼频生,灾难频仍,但我们必能像经过火冶炼的金银,纯净得更像基督。 13:8. 在一场大灾难中,以色列境内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杀(参:结五2、12),但这还不是痛苦的结束。 13:9. 剩下的三分之一,耶和华会将他们放进火中(参三2,"火中抽出的一根柴";结五4;玛三3),这是传统的比喻,意为炼净杂质(箴十七3;赛一22、25;耶六29及下;结二十二20~22)。在熔炉中,银子和金子内的杂质或合金会沉淀,因此火可以用来炼出纯金纯银。所以,苦难有正面的目的。他们必求告我的名,经过这一切遭遇后,他们会发现,与耶和华的关系才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求告祂,祂也称他们为祂的子民。本节的最后四行为交错式:他们,我,我,他们,这结构反映出一个关系必有两方,在神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这位牧人是谁?先知没有明说。倘若他愿意,他可以把大卫的主题与这位牧人
相连;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指出这位牧人就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仆人,虽然他心中可能想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既带着谜样的色彩,就要人去思想;有线索可知,它对耶稣的思想有深入的影响,远超旧约其他的牧人经文279(参:约十,其中反复强调好牧人为羊舍命,以及羊的四散)。 【撒迦利亚书】 第十四章:末世主再来的情景 【分段标题】 一、 战争(日子临近) 【亚14:1-3节】 14:1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你的财物,必被抢掠,在你中间分散。 14:2因为我必聚集万国与耶路撒冷争战。城必被攻取,房屋被抢夺妇女被玷污,城中的民一半被掳去,剩下的民,仍在城中,不致剪除。 14:3那时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国争战,好像从前争战一样。 【分节详解】 1、 财物被抢 14:1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是审判之日,也是复兴之日,这里指基督再临,审判列国并在地上建立神国度的日子,在这之前就有战争,他们财物被抢,人在分散。 14:1 耶 和 华 的 日 子 临 近: " 耶 和 华 的 日 子 " 既 是 审 判 之 日 也 是 复 兴
之 时。 这 里 指 基 督 再 临, 审 判 列 国 并 在 地 上 建 立 神 国 度 的 日 子。 主再来的日子说了两千年了,不会就让我碰上吧…… 14:1 读圣经使我们不断受到鼓舞、仰望主的日子。假如真确地知道几时是主的日子,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过不同的生活吗?基督随时都会回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圣经,坚定地活在他的旨意里,在顺服和灵命上作好准备,迎接他再来。 2、万国与耶城争战14:2 神许万国争战,并且他们聚集联合,与耶路撒冷争战,列国暂且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①城被攻取 ②房屋被抢 ③妇女被污 ④一半被掳, 看起来好像结局悲残,但终必神要除灭列国 14:2 我 必 聚 集 万 国 与 耶 路 撒 冷 争 战:列 国 看 上 去 会 取 得 军 事 上 的 胜 利, 但 最 终 必 被 除 灭 (参 12:3~9 注)。 14:1. 看哪,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希伯来文更准确的译法为:"为耶和华的一个日子将临到",这个写法颇不寻常,所以更引人注意;而且它强调的是耶和华,而不是"临近"。此处意味
着威胁,而非应许(参:珥一15)。从前众先知曾教导,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的陷落是神的作为;现在,"那日"的第一个阶段,则为这城的彻底战败(参:启十一3、7~10)。神的子民或许认为他们应当得到祂的恩宠,但其实他们从来不配得。审判从他们起首(耶二十五29;结九6;彼前四17)。战败之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物被敌军搜刮。这里的第二人称:你的,在你中间,更显明耶路撒冷要亲自承受这一切。 14:2. 在强调耶路撒冷的战败后,先知才揭示这场冲突的范围。万国竟会聚集,来与一个城争战,简直几近荒谬。财物的利益必定少得不用计算,而攻击的人数也使防御显为不可能。惟一的解释是:这是一场主义之争,要除去不合作者,就是组成国际世界秩序的障碍。因为兵力极其悬殊,所以极易取胜;接下来则为抢夺与强暴,然后半数的居民被掳走。从十三章8节看来,如果这件事发生得较早,如今城中只留下原有居民的六分之一了。 3、神必争战14:3 耶和华万军之神,必亲自作战,干预这场战争,打败列国,与从前打败敌国一样。 14:3 耶 和 华 必 出 去:耶 和 华 神 必 亲 自 干 预
这 场 战 争, 打 败 列 国。 14;3. 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国争战。介系词"反对"(against,希伯来文 b)有点模棱两可;因为通常这字是用作"在内",它可以指耶和华是在敌军之中,与以色列作战。另一方面,这字既与动词"争战"相连,通常便指"反对"。第14节也出现这结构,从文意看来,犹大是在耶路撒冷里面争战,而不是与它作战。早期教父,如区利罗(Cyril)、狄奥多勒(Theodoret)和优西比乌(Eusebius),将这一节解作耶和华与耶路撒冷作战;但大多数现代注释家都认为,祂是站在以色列这边,与列国争战。主张此处与第14节的结构应当相同的理论,论据并不充分。文意才最重要。世界联军不需要耶和华的同在,也必定可以攻下这城。因此通用的现代译文很可能是正确的。耶和华为祂的子民争战,好像祂在争战之日作战一样。这个模拟提醒我们,这里是末日启示的图示文体。这种争战之日最佳的例证,便是过红海,当时以色列人全然无助,只能望着耶和华为他们争战;他们静静站在那里,"看耶和华……的救恩"
;(出十四13、14)。他们不需要争战,耶和华也没有真的挥动武器。 【分段标题】 二、脚站橄榄山 【亚14:4-5节】 14:4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14:5你们要从我山的谷中逃跑,因为山谷必延到亚萨。你们逃跑,必如犹大王乌西雅年间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样。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 1、 山必分裂14:4 【分节详解】 在那日,耶稣基督的二次再临他将降临在他升天离去的地方,就是橄榄山,那日他的脚要站在橄榄山上(徒1:9-12)这一预言必应验,这山也必从中间而分裂为两半,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14:4 他 的 脚 必 站 在……橄 榄 山 上:耶 稣 基 督 最 后 再 来 时 将 降 临 在 他 升 天 离 去 的 地 方 (路 24:50~51; 徒 1:9~12), 那 时, 这 一 预 言 必 将 应 验。 这 一 带 的 地 形 将 因 山 体 一 分 为 二 而 大 大 改 观。 分 裂 的 山 丘 一 半
移 向 北 面, 一 半 移 向 南 面, 中 间 形 成 一 条 山 谷。 橄榄山,主耶稣讲道的地方── 14:4 在橄榄山上,耶稣跟他的门徒谈到末世的事情(参太24章)。同是在这座山附近,天使曾应许说:"他(耶稣)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11;参结11:23)。 "一切圣者",他们是── 2、成为山谷14:4-5 这一带地形将因山体一分为二而大大改变,分裂的山丘向北,向南分开,中间形成了一条山谷,南至北久有4公里,橄榄山崩裂,开创了一个新的山谷,使百姓可以从耶城往东疏散(从谷中逃跑) 14:5 惟有神的百姓得以逃脱神的惩罚(参太24:16-20)。在混乱的日子里,神深知谁是他的百姓。(关于乌西雅王年间的大地震,请参摩1:1注释。) 14:4. 这里充满末日启示的色彩。耶和华降临,不在锡安山,因为仇敌占据了那里;祂降在橄榄山,这是圣经第一次提到这个名字280。以西结称它为"城东的那座山"(结十一23),事实上它是座山脊,有两哩半长,南北走向,在耶路撒冷东边,
中间有很深的汲沦溪谷相隔。它比圣殿的山更高,所以完全挡住东边的视野;若要从城中逃跑,因山坡险峻,也很不方便。这道山脊裂开,成为极大的谷,便将障碍除去,同时戏剧化地证明:耶和华已带着能力临到。当耶稣说挪开"这座山"时(可十一23),祂可能是想到这一节经文281。耶稣自橄榄山升天,而天使对祂回来的应许(徒一11),让人注意到这一节的预言,并暗示可能将按字面实现。 14:5. 这一节有不清楚之处,造成了解上的困难。传统的马索拉经文将第一个动词读为"你们要逃跑"(AV、RV),而亚兰文与希腊文译本将同样的子音读为"将被阻止"(RSV、JB、NEB)。难上加难的是:这动词在本节后面还重复两次。马索拉经文每一次都读为"你们要逃跑";希腊文译本每一次都读为"将被阻止",而亚兰文译本头一处作"将被阻止",后两处作"你们要逃跑"。以上最后一种文意最顺,为 RSV 采纳:我山的谷将被阻止282。"我的山"可能指锡安山与橄榄山,如此一来,
被阻止的谷便是汲沦溪谷;而穿过橄榄山的新溪谷所造成的山,靠在它边上,以致挡住它。然而主张将第一个动词读为"你们要逃跑"的人,以"我的山"指被新溪谷形成的山。不少人提出修改的意见,如威尔浩生:"欣嫩谷将被挡住"283,邓坦284和 JB 采用这翻译。然而欣嫩谷是在城的西边和南边,所以这翻译可能不正确。米其尔285辩称,动词"阻挡"总是用在泉源(如:创二十六15、18),这一节也应该一样。此泉源应当指基训,在汲沦溪。基训与希伯来文"我山的谷"开始的字母一样,以致有位文士弄错了经文。但其他注释家没有附从米其尔的。它的边上本身就是修改过的;希伯来文读为 Azel(AV、RV;和合本:亚萨)。如果这里是指名字,这地方在别处没有提到过。它应该是耶路撒冷东边的一个地方,是这谷东边终结之处。 究竟原文的读法如何,实在无法确定;但大致的意思很清楚。地移动、开出向东之谷,同时也挡住汲沦溪谷,使得从耶路撒冷可有一条平路逃跑。乌西雅年间的地震,阿摩司书根据该日期计算(摩一1),大约发生于主前第八世纪中期。
当时一定非常可怕,以致变成传奇故事286。阿摩司创先将地震用在末日的意象中(摩六11,八8,九1~5)。 然后耶和华你的神必临到。RSV 依据希腊译本译为"你的神";希伯来经文为"我的神";同样,第二个子句中和他也是按照译本,希伯来文为"和你"。保持希伯来文比较好,因为虽然 RSV 的文意较顺,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警告,因文士很可能会用这方法来使经文合理化。先知书中有很多例子,是由第三人称突然变成第二人称(参二8)。先知所见到的事好像发生在他眼前一般生动,因此会将形容语一变而为祈祷,恳求异象的应验。当耶和华神与祂的圣者──即祂天上的随从(诗八十九5、7)──同来时,历史就达到了目的。 【分段标题】 三、在那日 【亚14:6-9节 】 14:6那日,必没有光。三光必退缩。 14:7那日,必是耶和华所知道的。不是白昼,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 14:8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14:9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
也是独一无二的。 【分节详解】 1、那日无光14:6-7 那奇异的日子,不再有昼夜替换,三光都必退缩,而不发光,这是前所未闻的,唯独神知道。 14:6. 这一节的意思不确定。希伯来文开头为:"在那日将没有光"。最后两个字可以意为"璨烂的(星)凝滞",即,失去亮光。RSV、JB、NEB 都采用早期的某个译本,表达一切极端的温度都将终止。无论真正的读法为何,都是指宇宙将有变化。 14:7. 时间将不再用日子计算,因为夜晚永不来临。"那日"将成为连续不断之日(赛六十19、20;启二十一25,二十二5),它的光不再倚赖日、月或众星。这一节与希伯来经文的第6节并不冲突,可把那里的"光"解释为日光。 2、活水涌流14:8 活水将从耶路撒冷流出(给47:1-12)分为两半,一半向东海流,一半向西海流,流入地中海和死海,这活水永流不歇,这段话预言千禧年时期,神的洪恩必自耶路撒冷,源源不断的涌流出来。(启22:1) 14:8 必 有 活 水 从 耶 路 撒 冷
出 来:活 水 (不 同 于 死 水) 将 自 耶 路 撒 冷 流 出 (比 较 诗46:4; 结 47:1~12; 珥 3:18)。 巴 勒 斯 坦 地 的 水 流 大 多 在 夏 天 会 枯 竭, 而 这 一 活 水 却 永 不 停 歇, 涓 涓 流 入 地 中 海 和 死 海。 这 一 段 话 预 言 了 千 禧 年 时 期,神 的 洪 恩 必 自 耶 路 撒 冷 源 源 不 断 涌 流 出 来 (启 22:1)。 14:8. 耶路撒冷有充分水源的梦想,如今成真。基训泉水形成"缓流"的西罗亚河(赛八6),但这水从来不够供应城里的需要;今后不靠雨季的河流将在耶路撒冷中出现,不断朝东、朝西流,直到死海和地中海。以西结的河从圣殿流出,只向东流(结四十七1~12)。以西结把丰肥的结果大大形容一番,但撒迦利亚只让读者想象,川流不断的河水会让干燥的石地产生何等大的改变。 3、作全地之王 14:9 耶稣基督建立他的国度,他要作全地的王,他要掌权,他是独一无二,万民都要敬拜他。(启17:14) 14:9 耶 和 华 必 作 全 地 的 王
:基 督 建 立 他 的 国 度 之 时, 世 上 万 民 都 要 敬 拜 他 (比 较4:14;6:5; 弥4:13; 启17:14;19:16)。 14:9. 历代以来,以色列人总是唱"耶和华作王"(诗九十三,九十七,九十九),但不过是信心的宣告而已。一旦到了"那日",祂必将成为全地的王。这一类宣言,让人明白为何耶稣一出来讲道会带来震撼;因祂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可一15)。耶和华将为独一,表面看来是多余的信息,因为犹太人在示玛(Shema)中不断重复:"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申六4)。这里新的因素当为:每个人都将承认,祂是独一的神。祂的名是独一的。神的名耶和华(译注:或译为雅崴)表达出祂过去一向如何,未来也将如何(出三13~17)。"耶和华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四35、39);"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赛四十五5)。独一的名显然不是关乎语言学,而是关乎神学。当所有国家都归附耶和华,他们便会承认,过去对真理的些微亮光,都是
来自这位独一的神。 【分段标题】 四、 耶城居高位 【亚14:10-11节】 14:10全地,从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临门,要变为亚拉巴。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就是从便雅悯门到第一门之处,又到角门,并从哈楠业楼,直到王的酒榨。 14:11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诅。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 【分节详解】 耶稣基督再临之时,耶路撒冷周围地区将夷为平地,而耶路撒冷成了居高点(必居高位)高出周围的地区,被突显出来,他们不再有诅咒,耶城居民将安然居住其中。 14:10 要 变 为 亚 拉 巴:主 再 次 降 临 之 时, 耶 路 撒 冷 周 围 的 地 区 将 被 夷 为 平 地, 而 耶 路 撒 冷 将 成 为 高 地, 高 出 周 围 地 区, 被 突 显 出 来。 耶路撒冷的高升表现了…… 14:10 耶路撒冷被尊为神的城,是世界敬拜的焦点。她的高升,形像化地表现了神最高的权力。 14:10. 包围耶路撒冷的众山是为要隐藏它、保护它(诗一二五2),但现在不再需要这种防御了,所以它们被夷为平地,让圣城凸显在地上,
配合全地大君王之首都应有的气派。迦巴在耶路撒冷北北东方六哩,是犹大的北疆(王上十五22;王下二十三8)。临门或音临门(尼十一29;参:书十五32,那里"因"和"临门"或许应当连起来,成为"音临门"),"石榴树之泉",被认为是科北特?乌姆?埃-拉马敏,在耶路撒冷西南三十五哩,从那里犹大的丘陵坡地一路下降,直到南地。 便雅悯门,通往便雅悯地,可能在靠近城的东北角(耶三十七12、13)。从前的门之处不知何在,但角门既为西界,从前的门可能座落于北墙。哈楠业楼(尼三1,十二39)是墙最北之处,王的酒醡则是靠南,接近王的池(尼二14)和王的园(尼三15)。以上提到城墙东、西、南、北的标识地点,强调全城都包括在内。 14:11. 人必住在其中,前面曾暗示,自被掳之后,城中人数稀少(亚二4,八5、6)。甚至到尼希米时代,还要用强制方式,勉强犹太人搬到城里去住(尼七4及下,十一1、2)。这里的思想为:这个城人口再不会受到咒诅,或"全城被毁"(希伯来文 herem),而至减少。约书亚征服迦
南地时,由于这种驱逐令,迦南人的城完全被毁灭(书六17、18)。这座城被毁时,人民或丧生,或被掳,也被解释为受到类似的咒诅(赛四十三28)。先知曾指出,前面会有痛苦的经验在等待(亚十三8、9,十四1、2),可是一旦耶和华来作王后,这种威胁便不会再出现了。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不论有无城墙,只要耶和华为城中的荣耀(亚二5)就够了。 【分段标题】 五、 神攻击列国 【亚14:12-15节】 14:12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列国人,必是这样。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 14:13那日,耶和华必使他们大大扰乱。他们各人彼此揪住,举手攻击。 14:14犹大也必在耶路撒冷争战。那时四围各国的财物,就是许多金银衣服,必被收聚。 14:15那临到马匹,骡子,骆驼,驴,和营中一切牲畜的灾殃是与那灾殃一般。 【分节详解】 万军之耶和华(为我们争战的耶和华)他必降灾祸来攻击他子民的敌国,就是与耶城争战的列国,他们被神攻击突然患病,眼干瘪,舌溃烂,是神审判列国的情形,神还要大大的扰乱他们,使他们彼此攻击,士兵在混
乱中相互残杀,牲畜也遭遇与人一样的瘟疫之灾,这是耶和华怒气的审判。 14:12 12~15 耶 和 华……攻 击:这 几 节 更 详 尽 地 描 述 了 列 国 受 审 判 的 情 形 (参 3 节 注)。 14:12. 以严谨的散文写成神来作王,耶路撒冷周围的景观将发生奇妙的改变之后,先知又回头来论反对祂治理的人。他用图示文笔形容列国的军队突然患了疫病,立刻瘫痪;这思想或许取自希西家时,西拿基立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却被瘟疫横扫(王下十九35)。 14:13. 这场疫疾和引致的惊恐,都来自耶和华。这里并未排除间接因素,但因太不重要,不值得一提;因为神审判之日已到。这个经验太恐怖,结果在竞相逃脱时,他们竟彼此揪杀(该二22;亚十一9)。 14:14. 甚至犹大也与耶路撒冷作战。请看十四章3节注释。介系词 b 译为"在内",意思会好得多,如 NEB:犹大也加入在耶路撒冷的喧哗288。回过头来看耶路撒冷,必见她在收取从战场上拿回来的一切掠物,包括她被仇敌抢走的财产(十四1、2)。希伯来动词 ~asap 可指"收集&
quot;或"挪移",因此 NEB 译为:四围列国的财物必被扫除;但一般的翻译较为合理。 14:15. 先知在瞻望战利品的掠夺时,也想到空营中的牲畜。牠们同样被瘟疫感染,所以无法供人逃跑。这里的用语是象征式的,但并非不会照字面应验。如今没有一个人能避免审判,除非像下面几节所言,归向耶和华。 【分段标题】 六、敬拜大君王 【亚14:16-19节】 14:16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 14:17地上万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在他们的地上。 14:18埃及族若不上来,雨也不降在他们的地上。凡不上来守住棚节的列国人,耶和华也必用这灾攻击他们。 14:19这就是埃及的刑罚,和那不上来守住棚节之列国的刑罚。 【分节详解】 1、余剩之民(列国余民) 14:16 列国(各国)被神攻击后,因神怜悯慈爱而留下的余民,他们每年将来到耶路撒冷,守住棚节,敬拜独一无二的弥赛亚"大君王"主耶稣基督,那些余剩之民可能是指
各国中接受耶稣为救主的人。 14:16 剩 下 的 人,必 年 年 上 来 敬 拜:基 督 再 来 并 除 灭 敌 基 督 及 其 大 军 之 后 (比 较 启19 章), 列 国 中 的 幸 存 者 每 年 都 将 来 到 耶 路 撒 冷, 守 住 棚 节, 敬 拜 弥 赛 亚 王——主 耶 稣 基 督。 那 些 幸 存 者 很 有 可 能 是 指 那 些 各 国 中 留 在 家 中 没 有 参 战, 并 接 受 基 督 为 救 主 的 人 们。 这里只提到住棚节,其他呢── 14:16 在弥赛亚的王权统治下,庆祝住棚节是惟一合宜的庆典,因为逾越节的真义在基督的死中得到了成全;赎罪日在领受基督的拯救时已成全了;初熟节在基督复活里面应验了;圣灵已在五旬节时降临。住棚节的盛典是感恩的庆典,庆祝主已得回人类的灵魂,是一场丰收,耶稣也曾暗示其中的快乐(参约4:35)。 2、不敬拜者受刑罚14:17-19 万族都要敬拜耶和华,如不上耶城敬拜大君王,神就降灾攻击刑罚他们,使地上不降雨水,指凡在地上各国的民。 14:17 必 无 雨:没 有 雨 水
降 下 是 对 那 些 不 肯 上 来 敬 拜 神 并 守 住 棚 节 的 国 家 的 刑 罚。 14:16. 所有国家战后剩下来的每一个人,前一节没有暗示瘟疫后还有人存活,但这是比喻的笔法。每一国都有一些人相信了神,而得幸免。各国一同来崇拜的节期,是住棚节,这可能是最古老的朝圣节期(士二十一19;撒上一3),庆贺耶和华掌权,祂赐下收成(申十六13~17)。这节期欢迎所有的人参加,包括"陌生人";在被掳归回后,这仍然是重要的日子(拉三4;尼八14~18)。尼希米的记载显示,节期中不但为收成感恩,也要聆听律法的宣读,意指约已得到更新。在神的国中,外邦人到圣殿来敬拜时,他们也被列入那约;此处外邦人用神全备的尊称来称呼祂: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参:赛六5;诗二十四10)。 14:17. C 段(九11~十1)曾提到干旱和雨的象征,指出弥赛亚时代的繁荣,和雨水充沛有关。十三章1节提到洁净罪的泉源;十四章8节的河则是耶路撒冷在末日的改变。如果雨是按字面解释,有点奇怪。在被掳归回后的时期,住棚节常有洒水典礼,为仪式的一部分,有人认为那便是耶稣应许赐下活水
的场合(约七38)。西罗亚池的水,在庄严的游行中由祭司带到圣殿,倒在祭坛当作祭物。这个仪式或许还伴有祈祷,祈求经过干旱的长夏后会有雨水。这个仪式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可考。米示拏中有证据显示它存在290。先知急切要指出,列国的敬拜将持续不断;雨水象征生命的要素,因此列国已经学到要倚靠耶和华。一旦敬拜停止,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有需要,如此便可避免背道。 14:18. 埃及与列国不同,因为它的供水不靠雨,而靠尼罗河。在出埃及时,埃及曾遭天灾攻击,由此而知神的权能,因此天灾是这新时代象征灾难的恰当记号。希伯来经文有困难,因此 AV、RV 的翻译较含糊。希腊与叙利亚译文为 RSV、JB、NEB 所用,原意也可能如此。 14:19. 埃及并不是惟一挑出来要受罚的人民;任何一国若不来敬拜神,都会遭灾。不上来守节一语的重复,可能是文士的错误,但也可能是刻意强调敬拜的重要性。 【分段标题】 六、 归耶和华为圣 【亚14:20-21节】 14:20当那日,马的铃铛上必有'归耶和华为圣'的这句话。耶和华殿内的锅,必如祭坛前的碗一样。 14
:21凡耶路撒冷和犹大的锅,都必归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凡献祭的都必来取这锅,煮肉在其中。当那日,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 【分节详解】 在那日,一切都要归"耶和华为圣"人和万物都要成为圣洁,忠心侍奉万军之耶和华。 马的铃铛上有"归耶稣华为圣"耶城和犹大的锅,都要分别为圣,这一切都必"归耶和华为圣"。 到那时,一切的邪恶(迦南人)败坏都不再有,只有神公义,圣洁充满他的国度,阿们! 14:20 归 耶 和 华 为 圣:那 时 已 没 有 圣 与 俗 的 分 别。 人 和 万 物 都 将 成 为 圣 洁, 奉 献 给 神, 忠 心 敬 拜 事 奉 耶 和 华 神。 14:21 在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的 殿 中,必 不 再 有 迦 南 人: " 迦 南 人 " 一 词 与 败 坏 和 邪 恶 同 义。 到 那 时, 神 必 使 圣 洁 和 公 义 遍 布 并 充 满 他 的 国 度。 "归耶和华为圣",不是戴在大祭司的冠冕上
的吗…… 14:20-21 将来,最普通的物品像马的铃铛和煮肉的锅,都会成为圣物。这个重建了的、神圣的耶路撒冷,跟残垣败瓦的城墙、艰难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天神要使百姓对圣城的美梦成真。神仍然要为我们行大事,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参弗3:20),只要与他同行,我们每天都会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当那日,在耶和华的殿中,有没有我、你、他…… 14:21 这是撒迦利亚向忍受艰难困苦的百姓的讲话。这些百姓人丁稀寡,又受到邻邦的扰乱,加上他们看见重建的圣殿不甚宏伟,就心灰意冷,对敬拜冷淡下来。但神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1:14)他答应要复原他们的土地、城市和圣殿。跟其他先知一样,撒迦利亚把关于现在、不远的将来并末后的预言融会在一起,全部展现在一幅画面上。他的信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盼望在于统管世界的神和弥赛亚。 14:20. 归耶和华为圣这几个字,是刻在挂于大祭司头冠上的一面金牌上(出二十八36),表示他是归于神的,也成为一种提醒;但所有以色列人也当如此(出十九6;耶二3)。一旦神掌权,不单人要成为圣洁,牲畜也将如此。马不再
作战争之用,在载运朝圣者时,铃铛上需刻这几个字。耶和华殿内的锅是给敬拜者煮东西用,可煮平安祭中归给他们的那一份(利七15及下)。圣殿会提供这些用品,让参与这类分享之筵的家庭使用(参:结四十六21~24)。煮东西的大锅,将和在祭坛上洒祭牲之血的碗一样圣洁。 14:21. 事实上,所有的厨具都必归万军之耶和华为圣。圣与俗不再有区别,因此圣殿不缺器皿。这句话或许言下之意为:在先知的时代,器皿不够用;尤其在过节的时候,价钱必水涨船高。最后一句话也许是源自很强的忿怒: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商人。商人直译为"迦南人"(见十一7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 B1 好牧人的命運(十一4~17)})。在这里,这个字不是指某族人,乃是指向敬拜者谋取不当利益的人。一旦大君王来临,圣殿院中再不会受赚钱的事污秽,商人的贪婪也不再破坏献祭的喜乐(参:太二十一12、13及类似经文)。 先知乃是用象征性语言形容"乌托邦"。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神应当作王;不仅在个人生活中作王,也在整个人类当中作王。一旦这个条件实现,日
常生活便会"归耶和华为圣",而人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总结: 学了本卷书的教训: 我们当回转归向神,遵行神的道,以神审判以色列民作为我们警戒,以神兴旺耶路撒冷作为我们鼓励,求神在这个时代复兴我们,使我们时刻被泉源洗净,高举耶稣为王,称颂我们的"大君王""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 张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