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以斯帖记的神学

圣经神学词典 by 佚名

以斯帖记的神学(Esther,Theology0f)

明白本书

在许多基督徒的心中,以斯帖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其中一个犹太节日的由来,可是,这节日却在基督教的教会年中并无对照。新约圣经和死海古卷都没有提及本书,连初期的教父也甚少提及它。本书似乎是以人为中心的,当中除了禁食之外(四16),没有提及任何明显的宗教行为或观念。不论是神、祈祷、约、献祭、圣殿、应许地等观念,抑或是爱、恩慈、怜悯和宽恕等美德,本书都一律欠奉。由于这种种阙如,希腊文的以斯帖记译本便补充了两位主角的个人祷文,又在经文中加入某些有关神的提述。此外,不少人质疑以斯帖记中的人物的道德操守。例如,以斯帖向王隐藏自己的身分;她嫁给外邦人;她在外邦女子中间不会感到格格不入;对哈曼无怜悯之心;不守传统的饮食规条;起初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同胞;批准抢夺仇敌的财物。而且,作者不单没有坦率指斥她的短处,反而好像以嘉许的态度来描述她的成功。尽管出现上述的种种质疑,以斯帖记仍然被纳入正典之中,并且具有重要的神学价值。

哈曼的角色

以斯帖记至少有一处地方是我们最常忽略的,那就是哈曼与以色列的仇敌亚玛力王亚甲家族的关系(参撒上十五20)。在距离以斯帖久远的年代,神已经命定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与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而且,亚玛力的名号亦要从天下涂抹(申二十五19;撒上十五17-18)。亚玛力王亚甲虽然被擒,但扫罗却怜惜他(最终由撒母耳杀了他);因此,他便留得后裔哈曼来向犹太人报复。(历代志记述了后来在希西家的统治期间,剩下的亚玛力人亦遭杀灭[代上四43],但以斯帖记的作者相信他们并未遭到彻底灭绝。)同样,在末底改的家谱中(二5)提到基士(即扫罗的父亲),亦表明了他可说是亚甲后裔的世仇。因此,末底改完成了神给扫罗的命令。犹太人没有夺取哈曼的财物,是因为他们知道神当初已吩咐不可沾手亚玛力人的财物(撒上十五21)。

虽然向在高位者跪拜对以色列国来说是十分平常,但在先前所勾划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理解末底改为何不向哈曼跪拜。末底改并非因为傲慢自大而不跪不拜,乃是因为他不肯向亚甲的后裔下跪。约瑟夫亦认为末底改是受家族世仇的观念所影响;因他个人而引起的冲突,其实是神计划中的一部分。以斯帖记的作者把哈曼的被杀视为从神而来的救恩——神毋须人的行动,也能成就他的计划。犹太人在这次事件中得救,但神的行动主要不是为了他们,而是要他们完成祂的吩咐,除灭亚玛力人。他们的拯救成了历史运作模式的一部分。

普珥日

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让人明白这个不曾在『妥拉』中提及的『普珥日』节期有何历史背景和宗教意义。然而,作者却对这个题目着墨极少(三7,九20-32)。我们不能肯定它是否是一个异教的节日(可能是属于巴比伦、波斯或当地的),可以配合犹太人所庆祝的目的。即使是末底改和以斯帖两个名字,也带有异教的背景。『普珥』似乎是一个阿迦得人用以表示掣签或机会的字词;可是,这个字的词源也无助我们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对于一些普遍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但人需要配合才能成功的人来说,掣签的作用就是为一切预先安排的事情择定吉日。犹太人就在波斯这样的文化中生活;他们需要在神学上相信神的能力胜过掣签这种方式。神有能力使好或坏的兆头完全失效;这点可能是解释以斯帖记为何没有公开提到神的原因。『普珥日』为百姓所提供的保证,是不管他们受到何等的威吓,神都会帮助他们。人的责任重要,却不能与神的工作分开。以斯帖和末底改的位分是出于神的安排,为的是要替百姓谋求利益。对应犹太人因散居于异族文化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普珥日』作出了正面的回答。它就像逾越节一样,是一个庆祝得拯救脱离死亡的节日。

以斯帖记的作者保留了事件的原貌,即使有人因此而质疑它的残忍、民族主义、阴谋和世俗主义,也无损它在以色列的敬拜和神圣传统中,获得一个崭新的神学诠释。以斯帖记的故事对后世历代的以色列人都有意义,而『普珥日』则被纳入以色列宗教传统的轨道中。此外,以斯帖记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例子,来强调犹太人在宗教上的重要身分,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存留下来的价值。事实上,将以斯帖记纳入基督教的正典中,有助我们不致企图把『以色列』属灵化了。

MarkW.Chavalas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以斯帖记的神学(Esther,Theology0f) 明白本书 在许多基督徒的心中,以斯帖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其中一个犹太节日的由来,可是,这节日却在基督教的教会年中并无对照。新约圣经和死海古卷都没有提及本书,连初期的教父也甚少提及它。本书似乎是以人为中心的,当中除了禁食之外(四16),没有提及任何明显的宗教行为或观念。不论是神、祈祷、约、献祭、圣殿、应许地等观念,抑或是爱、恩慈、怜悯和宽恕等美德,本书都一律欠奉。由于这种种阙如,希腊文的以斯帖记译本便补充了两位主角的个人祷文,又在经文中加入某些有关神的提述。此外,不少人质疑以斯帖记中的人物的道德操守。例如,以斯帖向王隐藏自己的身分;她嫁给外邦人;她在外邦女子中间不会感到格格不入;对哈曼无怜悯之心;不守传统的饮食规条;起初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同胞;批准抢夺仇敌的财物。而且,作者不单没有坦率指斥她的短处,反而好像以嘉许的态度来描述她的成功。尽管出现上述的种种质疑,以斯帖记仍然被纳入正典之中,并且具有重要的神学价值。 哈曼的角色 以斯帖记至少有一处地方是我们最常忽略的,那就是哈曼与以色列的仇敌亚玛力王亚甲家族的关系(参撒上
十五20)。在距离以斯帖久远的年代,神已经命定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与亚玛力人争战(出十七16),而且,亚玛力的名号亦要从天下涂抹(申二十五19;撒上十五17-18)。亚玛力王亚甲虽然被擒,但扫罗却怜惜他(最终由撒母耳杀了他);因此,他便留得后裔哈曼来向犹太人报复。(历代志记述了后来在希西家的统治期间,剩下的亚玛力人亦遭杀灭[代上四43],但以斯帖记的作者相信他们并未遭到彻底灭绝。)同样,在末底改的家谱中(二5)提到基士(即扫罗的父亲),亦表明了他可说是亚甲后裔的世仇。因此,末底改完成了神给扫罗的命令。犹太人没有夺取哈曼的财物,是因为他们知道神当初已吩咐不可沾手亚玛力人的财物(撒上十五21)。 虽然向在高位者跪拜对以色列国来说是十分平常,但在先前所勾划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理解末底改为何不向哈曼跪拜。末底改并非因为傲慢自大而不跪不拜,乃是因为他不肯向亚甲的后裔下跪。约瑟夫亦认为末底改是受家族世仇的观念所影响;因他个人而引起的冲突,其实是神计划中的一部分。以斯帖记的作者把哈曼的被杀视为从神而来的救恩——神毋须人的行动,也能成就他的计划。犹太人在这次事件中得救,但神的行动主要不是为了他们,
而是要他们完成祂的吩咐,除灭亚玛力人。他们的拯救成了历史运作模式的一部分。 普珥日 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让人明白这个不曾在『妥拉』中提及的『普珥日』节期有何历史背景和宗教意义。然而,作者却对这个题目着墨极少(三7,九20-32)。我们不能肯定它是否是一个异教的节日(可能是属于巴比伦、波斯或当地的),可以配合犹太人所庆祝的目的。即使是末底改和以斯帖两个名字,也带有异教的背景。『普珥』似乎是一个阿迦得人用以表示掣签或机会的字词;可是,这个字的词源也无助我们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对于一些普遍相信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但人需要配合才能成功的人来说,掣签的作用就是为一切预先安排的事情择定吉日。犹太人就在波斯这样的文化中生活;他们需要在神学上相信神的能力胜过掣签这种方式。神有能力使好或坏的兆头完全失效;这点可能是解释以斯帖记为何没有公开提到神的原因。『普珥日』为百姓所提供的保证,是不管他们受到何等的威吓,神都会帮助他们。人的责任重要,却不能与神的工作分开。以斯帖和末底改的位分是出于神的安排,为的是要替百姓谋求利益。对应犹太人因散居于异族文化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普珥日』作出了正面的回答。它就
像逾越节一样,是一个庆祝得拯救脱离死亡的节日。 以斯帖记的作者保留了事件的原貌,即使有人因此而质疑它的残忍、民族主义、阴谋和世俗主义,也无损它在以色列的敬拜和神圣传统中,获得一个崭新的神学诠释。以斯帖记的故事对后世历代的以色列人都有意义,而『普珥日』则被纳入以色列宗教传统的轨道中。此外,以斯帖记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例子,来强调犹太人在宗教上的重要身分,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存留下来的价值。事实上,将以斯帖记纳入基督教的正典中,有助我们不致企图把『以色列』属灵化了。 MarkW.Chava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