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1. 应许的日子:第九世纪/ 张沛然译

旧约神学探讨(华德凯瑟) by 华德凯瑟

如今大卫的『家室』和所罗门的『圣殿』都已建立了,神的应许在进展中也达到了预期的高潮。因此,在出埃及记中所宣称的:以色列要成为雅威的儿子、他的百姓、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子民,这应许在大卫的后裔中延续且更新了。神应许他将拥有一个永远的王朝、宝座和国度,这一切将成为人类的大宪章,神未来的统治者在大卫的后裔中已经隐隐可见了。

先知与应许

这时期的先知,本来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神普世的计划和国度上,但可惜的是,以色列人的罪占据了先知们大部份的注意力。即便如此,在这些审判的话语中,却仍带着对神永恒国度的热切期望——就是从前在应许中所宣告的。

这就产生了应许教义中的精髓,正如WillisJ.Beecher所注意到的一个双重特性:这是一个对未来时代不变的预言,也是为着同时代能应用的宗教原则。

因此,先知的应许不是一堆零散的预言,也不是非要等到基督显现的重新诠释后,才有意义。如果先知们只是预言未来,那么他们的信息焦点,就只在事件前的预言和事件后的应验这两件事上。然而,这种对预言的看法或许自认为恰当或正统,但却不能简单扼要地掌握旧约作者和众多信徒的心意。所以Beecher认为对他而言,宁用『应许』这词过于仅用『预言』。他对这两者的差异做了最佳的描述,因为先知们的应许:

是为了使用的目的而采用这种方式。应许、方法和结果同时出现在脑海中……如果应许包括一连串的结果,正如一个已应验的预言,我们可能在任何一个结果子句之前,连接一个预言的句子。至今我们所想的可能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硬要在应验的应许项目上坚持己见,那么我们将导致不恰当,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应许和应验的观点上。要正确明白预言的要素,我们必须要看见在其他因素中的亮光。每一个应验的应许就是一个应验的预言;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当成一个应许而不仅是个预言而已。

同样重要的是,先知的话和所提及的历史、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知们的信息不尽是宣告一些含糊的刑罚声音,也不是一些不相干、不连贯的预言,更不是仅在预测未来的预言。先知是一群公义的宣扬者,传讲律法和应许,以激励百姓悔改,过顺服神旨意和计划的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他们的预言经常带来一个短暂圣洁生活的刺激,并看见未来在他们的神手中,接受他公义的统治。

当然,这些预言要比零星的将来预言,有比像糖果更开胃的感觉和神秘的心理作用。反之,先知在用到关于将来的话语时,在措词和观念上,通常都是谨慎选用过去先知的模式,他们审慎地模仿、增色亚伯拉罕——大卫的应许,因为它们是神将来单一累积的应许。因此,在先知着作中,称为弥赛亚预言的经文经常重复,或有添加教训的含意,正像当初神给亚伯拉罕、以色列、和大卫的应许。因此,这些预言就不是一些不相干或零散的预言,而是应许教义母干上不同的枝子。

有一些人特别反对这个固执的看法:以色列国的境遇和其地理的领域是神唯一的应许计划。可以肯定的,一些犹太人和理性主义学者做如下结论:由于以色列的政治境遇和地理疆域,是应许预言中明显强调的重点,因此以下就是它所有的意义:这些预言仅是以色列国的人口统计和政治抱负而已,就像一些以色列国的预言诗人的想像!因此,任何想要将这应许应用到教会或耶稣基督身上,都会是错误的,这也不是先知们想要走的路。无论如何,这样的论调不能真的符合旧约,更缺少历史的事实。

另一方面,许多基督教解经家有同样态度上的错误,只看应许的另一面。他们完全否认在今天基督徒的时代中,这个应许还会对以色列国有意义。因此Pririceton神学院的WillisJ.Beecher在本世纪初评论到:

如果基督教解经家坚持,要从他的应验观念中排除以色列族,或坚持认为即使以色列参与在这事件中,也只是预备期的而非永远的,那么他必然会碰到与两约的明证相矛盾的情形(如今我们更加上与历史间的矛盾)……。正确的解释是,圣经在应验上的论点包括了以色列,他们的约是永远的约;这也包括了基督自己和他的作为,及在各世代中蒙救赎的属灵以色列。新约把这教训视为基督徒的教义,为了引导并教化人悔改;旧约则将它当做弥赛亚教义,为要引导并教化人悔改……。排他性的犹太人式解释,和排他性的基督徒式解释,都是同样的错了。他们分别在肯定的解释上是正确的,但在否认上却错了。

那么,应许就是国际性和世界性的了。不仅是以色列要领受神已无条件应许的:成为一国、大卫式君、地土和财富。地上的列国也要如此在亚伯拉罕的后裔中蒙受应许之福,甚至到世界的末了,都要归向雅威(诗七二11,17)。如此可以世界性应用的伟大应许,就是后来在使徒行传十五章耶路撒冷大会中的主题,保罗也将所有的论题放在罗马书九—十一章,神救赎的计划中论及此事。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说,先知书中神的应许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计划,它的范围和应验是永远的,即使在其历史的进展中,似曾达到顶峰。在建造上,是累积的;在范围上,它也是兼有国际性和世界性的,正如以色列和万族、万民、万国都是藉一个独一的信心程序所联结的一般。按E.Jenni的说法,古代近东文学或意识型态中,没有像弥赛亚及其所伴随而生之特性这样的教义。

第九世纪的应许

王国的**在大卫、所罗门时代之后,是以色列第一次连续的危机,她要面对的是一个侵蚀性的罪的对果。神严苛的审判藉许多先知的信息,不断临到北方的十个支派(以以法莲为代表,或称之为以色列)及南方的二个支派(以便雅悯或更常用的犹大支派为代表),劝他们悔改,离开他们所选择的灭亡之路。但当这国一直刚硬并放纵在可恶的偶像中悖逆神的时候,先知就不断肯定地宣告:在他们蒙救赎及最后应允成就他们真正的命运之前,神的百姓必要再次经历神严苛的审判。因此,现在神所设立的这个国家必要受审判,但必会有另一新的日子、新的仆人、新的约、和从神而来的新的胜利。

在这新发展中的第一个记号,出现在以利亚和以利沙时代(王上十七~王下九),他们直接卷入了北园的政治舞台,他们的『行动』比言语更多地传讲神的信息。在他们的身分中代表着神对百姓两方面的属天力量:以利亚代表属天法律的力量,与悖逆并有大暴行之百姓对抗:而以利沙则代表百姓悔改时,神所赐的福。但神的话也在一系列的着作先知中得以延伸,最早的可能就是俄巴底亚书和约珥书。

对于俄巴底亚书和约珥书是最早的先知书一事,总会引起一些想像得到的争议。但如今,对于这两卷书中共同的主题是未来『雅威的日子』(yomYHWH),则已毫无问题。这个日子藉着以东的悲惨事件,已经部份地显明了。以东是因为恶意取笑神的见证人——耶路撒冷——而要受到侵略者的羞辱(俄巴底亚书中);而在以色列,也会有蝗灾和旱灾的摧残(约珥书)。

但若不关心现在逼迫日子的结果,那么当雅威再来并彰显他的公义时,那日子就将成为神审判以色列和列国的时刻。『日子』这词所指的比较着重在日子的内涵,而不是在指一段长时间或时期:像是在创世记四九1和民数记廿四14中的『日后』(aharithayyamim)提到的,雅威的日子是审判全世界的时刻,那时,神要让万国知道统管全地的权柄和他的属性。雅威以他大能的作为向世人显明,全人类都是从他而来,以他为源头。审判是普世性、无可逃避且是报应的。

以东和应许:俄巴底亚

先知书中第一次提到『雅威的日子』,是在俄巴底亚书。因为以东的狂傲(1-9)和他对兄弟雅各的暴行(10-14),所以在雅威的日子,必像外邦遭同样的报应(15-21);就好像亚玛力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在旷野恶待他们(出十七8-15;申廿五17-19),所以,以东用来代表属人的国度,如今是『外邦的典范』(俄15-16;赛卅四2,5;结卅五14;卅六5)MartenWoudstra有很清楚的说明:

是因为神的命令和认可这敌意(我们可以联想到创三15的『彼此为仇』),存在于神的百姓和列国之间,后来也用来指不信者……。从出埃及记廿三22:『我就向你的敌人作敌人』可以清楚看见,确实有过这份敌意……。这类描述以诗篇最为真切,出现在某些诗篇中,如诗一三七;一三九21-22。在这些诗篇中,有信心的以色列人都自许为神的理想,除非反对势力崩颓,否则这理想永不会得胜。

在这个例子中,凡蔑视、取笑雅威的产业以色列家的(如:结卅五15),就是在蔑视雅威;因他专爱这国、这民(申四33ff),为要完成普世的救赎。不但如此,他还要做万国的统治者(申卅二8、9),因此,凡嘲弄神的工作者,必从地上被剪除。因此,以东必不能逃脱像神对列邦审判的刑罚。

但和列国的毁灭有强烈对比的是『馀民』:『一群逃脱的人』peletah;(珥二32;赛卅七32,在这里与另一个字se’erit通用);在锡安山(俄17),他们要在神所赐之力量的推动下再次得胜,然后,以色列将再次扩展他们古时的迦南地及其周围的领土,包括南地、非利士地、在东约但和叙利亚的基列地,以及像撒勒法那样北方的利巴嫩。这些土地都是当初神给族长雅各和约瑟的(俄18-20)。大卫和所罗门也曾经统管了这大部份的土地,但后来又失去了。以色列民必在那日重新收复失土。

神要用这种方法建立他的统治:就是透过一位『拯救者』(mosi’im21)来执行『审判』和『管理』(sopetim)的工作,就像在士师时代的情形一样(士二16,18)。锡安(即耶路撒冷)将是他们的中心,而且『国度必归雅威』(21)。

正如这预言的应验方式,俄巴底亚书把历史中个别的不同时代和事件,混在一个影像中。确实,马克比(JudasMac-cabaeus)、许尔堪(JohnHyrcanus)、詹纽氏(AlexanderJan-neaeus)和反抗罗马统治的奋锐党等,都带来了以东或以土买人的完全毁灭。但那只是神最终对所有与神为敌之国家的一个范例而已,因为雅威的日子涵概了神国的历史,因此在某特定时间发生的特殊审判事件,是『雅威的日子』的完全实现即将临近、迫近的证据。

雅威的日子:约珥

约珥预言的事件,是一场可怕的蝗灾和紧接着的旱灾——这两灾是雅威大而可畏之日来临前的两个预兆。即使时候再迟,只要悔改——必须是真心为罪忧伤、回转归向神(珥二12-13)约——仍然能蒙救赎。

当百姓禁食、哭泣、祷告时(珥二15-17),『雅威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他的百姓、应允他的百姓』(18-19)。第18节是全书语气的转折处,在此节之前,从一1-二17一直是审判的字眼,但到这里,书中却充满祝福和希望了;这个转变基于两点事实:(1)耶和华他们的神『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慈爱的。』(二13b)和(2)百姓的悔改是『撕裂心肠,而不是撕裂衣服。』(二13a)当他们悔改后,神就应许赐福他们。神的恩典有两方面:(1)物质上:赐福他们的地——多出土产、五谷丰收(19-27),和(2)灵性上:雅威要将他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28-32)。这些福也要成为『那日子』的一部份。

同时,书中对雅威的日子其馀的描述,很像俄巴底亚书,它说到:『这日来到,好像毁灭者从全能者来到』(一15-16);

『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二2);『雅威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11)

但雅威的日子在审判之后,尚有拯救的时刻:『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二32);那日子未到以前,在天下人间也有奇事显出(30-31);神的灵要浇灌凡有血气的(28-29),这也是一个特征。

至于浇灌的时间是指何时,并不确定。当然这『以后』(aha-reken)可以回到二23b来看:『秋雨、春雨降下要和先前(barison)一样』,好像『以后』这词与此有关,似乎是说神的灵浇灌下来就像秋雨、春雨降下一般。但请注意二29重复了二28的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它们只有一点不同,:『在那些日子』(bayyamimhahemmah)。因此,使徒彼得若不是把五旬节的末世意义摆在二28中,就是摆在二29中。这个浇灌不会立刻临到,因为26节描绘了一段极其富庶的景况,是在28节所引介的世界危机之前。当彼得在五旬节引用这段经文时,他指这福是『在末后的日子』(entaiseschataishemerais,徒二17)。

这种『从基督徒时代开始,一直到耶稣再来』的末世观,在新约中有一些记载(如:来一1-2;彼前一20;彼后三3)。再者,同样同时指着近处和远处的事件,或指多重的应验,也都是作者单一真理意图的一部份。在俄巴底亚书中,雅威的日子的异象,就不仅是指立刻击败以东国,且是指更远之神国度的完全得胜。因此,五旬节是雅威的日子的一部份,但至终仍有另一个末后的日子,神要将他的灵像雨一样浇灌在『凡有血气的人』身上(珥二23)。

那么,这个超自然的属灵福份要如何延伸呢?通常旧约中用『凡有血气的』,(kolbasar)是指全人类而言(如:创六12-13;诗一四五21)。在这里的上下文,有『你们的儿女』,有些人会据此就断定,这单指全犹太人,但这并不能确定,惟一能确定的是,它指不同的年龄(年少或年长的)、性别(有儿子、女儿)、地位(仆人或使女),都不会影响圣灵恩赐的普遍性。因此,在民十一29可以清楚看见,摩西是以祈愿式的口吻说:

『惟愿雅威的百姓都受感说话。』以色列在那日,不仅要做祭司的国度单单事奉雅威,还要做先知的国度(出十九6)。毫无疑问的,这福份要延伸到犹太人以外,就像后来保罗在罗马书十12-13所见的,将此扩及全人类。

除了神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之外,天地间还会显出大奇事,像在出埃及时的大拯救一样,降下血、水之灾(出七17;九24),以及他在云烟中的显现(出十九18)。因此,当神闯入人类的历史,这自然界就紧跟着带进了神的审判及拯救。在约珥书二1ff中最早出现审判的日子,它会因犹大的悔改而暂停,但在将来必再出现。即便如此,在那些日子,『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yimmalet,『必逃脱』。在神国度的中心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peletah)、『生还者』(seridim二32〔三51〕)。然而,在某些国家逃脱之际,雅威也要在约沙法谷,审判并灭绝列国(三2〔四2〕)。

再者,有一前述神学已经提到过这『雅威的日子』的教义(出卅二34;申卅一17-18,29;参创四九1;民廿四14;申四30)。在出卅二34以『我追讨的日子』那时,『我的使者』『必追讨他们的罪』开始,它以那日子和以色列国投射到最后的日子和列国。这追讨他百姓之罪的特定日子,越来越明显了。但这不是说,神追讨的日子就是神审判这国的任何时刻;而是指一个特别的日子,神追讨的那日。在这地上最后的冲突中,雅威王要彻底消灭那些聚众起来攻击神军旅的列国。刹那间,审判的镰刀挥舞,开始收割,酒榨也开始蹈踏。天地都要震动,万民也被赶进生死谷的战场上去。

约珥书三1-21(四1-21)不仅成为旧约中神对列国最后审判的基础经文,它也成了描述神百姓蒙福结局的基础。他们必拥有富饶的土地,那地必有泉源涌出,且要滴甜酒、流**。更高潮的是,雅威要亲自住在锡安山。

雅威的日子『近了』(qarob)——再出现(俄15;珥一15;二1;三14;和后来的赛十三6;番一7,14;结卅3等等)。Beecher警告说:

这个信息由各不同时代的先知们所主张,是因为先知们知道,在他们之前各世代的先知已说过:也许这就表示,先知将雅威的日子视为一般而非特殊的——以一概全的,是会一再重复的。

当然,这最后的一次会是最重要的,且是所有的总和。虽然他们自己的世代所发生的事,是将来神审判的模式,但在那末日,神救赎和和审判仍具极其广大而永恒的果效。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如今大卫的『家室』和所罗门的『圣殿』都已建立了,神的应许在进展中也达到了预期的高潮。因此,在出埃及记中所宣称的:以色列要成为雅威的儿子、他的百姓、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子民,这应许在大卫的后裔中延续且更新了。神应许他将拥有一个永远的王朝、宝座和国度,这一切将成为人类的大宪章,神未来的统治者在大卫的后裔中已经隐隐可见了。 先知与应许 这时期的先知,本来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神普世的计划和国度上,但可惜的是,以色列人的罪占据了先知们大部份的注意力。即便如此,在这些审判的话语中,却仍带着对神永恒国度的热切期望——就是从前在应许中所宣告的。 这就产生了应许教义中的精髓,正如WillisJ.Beecher所注意到的一个双重特性:这是一个对未来时代不变的预言,也是为着同时代能应用的宗教原则。 因此,先知的应许不是一堆零散的预言,也不是非要等到基督显现的重新诠释后,才有意义。如果先知们只是预言未来,那么他们的信息焦点,就只在事件前的预言和事件后的应验这两件事上。然而,这种对预言的看法或许自认为恰当或正统,但却不能简单扼要地掌握旧约作者和众多信徒的心意。所以Beecher认为对他而言,
宁用『应许』这词过于仅用『预言』。他对这两者的差异做了最佳的描述,因为先知们的应许: 是为了使用的目的而采用这种方式。应许、方法和结果同时出现在脑海中……如果应许包括一连串的结果,正如一个已应验的预言,我们可能在任何一个结果子句之前,连接一个预言的句子。至今我们所想的可能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硬要在应验的应许项目上坚持己见,那么我们将导致不恰当,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应许和应验的观点上。要正确明白预言的要素,我们必须要看见在其他因素中的亮光。每一个应验的应许就是一个应验的预言;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当成一个应许而不仅是个预言而已。 同样重要的是,先知的话和所提及的历史、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知们的信息不尽是宣告一些含糊的刑罚声音,也不是一些不相干、不连贯的预言,更不是仅在预测未来的预言。先知是一群公义的宣扬者,传讲律法和应许,以激励百姓悔改,过顺服神旨意和计划的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他们的预言经常带来一个短暂圣洁生活的刺激,并看见未来在他们的神手中,接受他公义的统治。 当然,这些预言要比零星的将来预言,有比像糖果更开胃的感觉和神秘的心理作用。反之,先知在用到关于将来的话语时,
在措词和观念上,通常都是谨慎选用过去先知的模式,他们审慎地模仿、增色亚伯拉罕——大卫的应许,因为它们是神将来单一累积的应许。因此,在先知着作中,称为弥赛亚预言的经文经常重复,或有添加教训的含意,正像当初神给亚伯拉罕、以色列、和大卫的应许。因此,这些预言就不是一些不相干或零散的预言,而是应许教义母干上不同的枝子。 有一些人特别反对这个固执的看法:以色列国的境遇和其地理的领域是神唯一的应许计划。可以肯定的,一些犹太人和理性主义学者做如下结论:由于以色列的政治境遇和地理疆域,是应许预言中明显强调的重点,因此以下就是它所有的意义:这些预言仅是以色列国的人口统计和政治抱负而已,就像一些以色列国的预言诗人的想像!因此,任何想要将这应许应用到教会或耶稣基督身上,都会是错误的,这也不是先知们想要走的路。无论如何,这样的论调不能真的符合旧约,更缺少历史的事实。 另一方面,许多基督教解经家有同样态度上的错误,只看应许的另一面。他们完全否认在今天基督徒的时代中,这个应许还会对以色列国有意义。因此Pririceton神学院的WillisJ.Beecher在本世纪初评论到: 如果基督教解经家坚
持,要从他的应验观念中排除以色列族,或坚持认为即使以色列参与在这事件中,也只是预备期的而非永远的,那么他必然会碰到与两约的明证相矛盾的情形(如今我们更加上与历史间的矛盾)……。正确的解释是,圣经在应验上的论点包括了以色列,他们的约是永远的约;这也包括了基督自己和他的作为,及在各世代中蒙救赎的属灵以色列。新约把这教训视为基督徒的教义,为了引导并教化人悔改;旧约则将它当做弥赛亚教义,为要引导并教化人悔改……。排他性的犹太人式解释,和排他性的基督徒式解释,都是同样的错了。他们分别在肯定的解释上是正确的,但在否认上却错了。 那么,应许就是国际性和世界性的了。不仅是以色列要领受神已无条件应许的:成为一国、大卫式君、地土和财富。地上的列国也要如此在亚伯拉罕的后裔中蒙受应许之福,甚至到世界的末了,都要归向雅威(诗七二11,17)。如此可以世界性应用的伟大应许,就是后来在使徒行传十五章耶路撒冷大会中的主题,保罗也将所有的论题放在罗马书九—十一章,神救赎的计划中论及此事。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说,先知书中神的应许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计划,它的范围和应验是永远的,即使在其历史的进展中,似曾达到顶峰。在
建造上,是累积的;在范围上,它也是兼有国际性和世界性的,正如以色列和万族、万民、万国都是藉一个独一的信心程序所联结的一般。按E.Jenni的说法,古代近东文学或意识型态中,没有像弥赛亚及其所伴随而生之特性这样的教义。 第九世纪的应许 王国的**在大卫、所罗门时代之后,是以色列第一次连续的危机,她要面对的是一个侵蚀性的罪的对果。神严苛的审判藉许多先知的信息,不断临到北方的十个支派(以以法莲为代表,或称之为以色列)及南方的二个支派(以便雅悯或更常用的犹大支派为代表),劝他们悔改,离开他们所选择的灭亡之路。但当这国一直刚硬并放纵在可恶的偶像中悖逆神的时候,先知就不断肯定地宣告:在他们蒙救赎及最后应允成就他们真正的命运之前,神的百姓必要再次经历神严苛的审判。因此,现在神所设立的这个国家必要受审判,但必会有另一新的日子、新的仆人、新的约、和从神而来的新的胜利。 在这新发展中的第一个记号,出现在以利亚和以利沙时代(王上十七~王下九),他们直接卷入了北园的政治舞台,他们的『行动』比言语更多地传讲神的信息。在他们的身分中代表着神对百姓两方面的属天力量:以利亚代表属天法律的力量,与悖逆
并有大暴行之百姓对抗:而以利沙则代表百姓悔改时,神所赐的福。但神的话也在一系列的着作先知中得以延伸,最早的可能就是俄巴底亚书和约珥书。 对于俄巴底亚书和约珥书是最早的先知书一事,总会引起一些想像得到的争议。但如今,对于这两卷书中共同的主题是未来『雅威的日子』(yomYHWH),则已毫无问题。这个日子藉着以东的悲惨事件,已经部份地显明了。以东是因为恶意取笑神的见证人——耶路撒冷——而要受到侵略者的羞辱(俄巴底亚书中);而在以色列,也会有蝗灾和旱灾的摧残(约珥书)。 但若不关心现在逼迫日子的结果,那么当雅威再来并彰显他的公义时,那日子就将成为神审判以色列和列国的时刻。『日子』这词所指的比较着重在日子的内涵,而不是在指一段长时间或时期:像是在创世记四九1和民数记廿四14中的『日后』(aharithayyamim)提到的,雅威的日子是审判全世界的时刻,那时,神要让万国知道统管全地的权柄和他的属性。雅威以他大能的作为向世人显明,全人类都是从他而来,以他为源头。审判是普世性、无可逃避且是报应的。 以东和应许:俄巴底亚 先知书中第一次提到『雅威的日子』,是在俄巴底亚书。因为以
东的狂傲(1-9)和他对兄弟雅各的暴行(10-14),所以在雅威的日子,必像外邦遭同样的报应(15-21);就好像亚玛力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在旷野恶待他们(出十七8-15;申廿五17-19),所以,以东用来代表属人的国度,如今是『外邦的典范』(俄15-16;赛卅四2,5;结卅五14;卅六5)MartenWoudstra有很清楚的说明: 是因为神的命令和认可这敌意(我们可以联想到创三15的『彼此为仇』),存在于神的百姓和列国之间,后来也用来指不信者……。从出埃及记廿三22:『我就向你的敌人作敌人』可以清楚看见,确实有过这份敌意……。这类描述以诗篇最为真切,出现在某些诗篇中,如诗一三七;一三九21-22。在这些诗篇中,有信心的以色列人都自许为神的理想,除非反对势力崩颓,否则这理想永不会得胜。 在这个例子中,凡蔑视、取笑雅威的产业以色列家的(如:结卅五15),就是在蔑视雅威;因他专爱这国、这民(申四33ff),为要完成普世的救赎。不但如此,他还要做万国的统治者(申卅二8、9),因此,凡嘲弄神的工作者,必从地上被剪除。因此,以东必不能逃脱像神对列邦审判的刑罚。 但和列国的
毁灭有强烈对比的是『馀民』:『一群逃脱的人』peletah;(珥二32;赛卅七32,在这里与另一个字se’erit通用);在锡安山(俄17),他们要在神所赐之力量的推动下再次得胜,然后,以色列将再次扩展他们古时的迦南地及其周围的领土,包括南地、非利士地、在东约但和叙利亚的基列地,以及像撒勒法那样北方的利巴嫩。这些土地都是当初神给族长雅各和约瑟的(俄18-20)。大卫和所罗门也曾经统管了这大部份的土地,但后来又失去了。以色列民必在那日重新收复失土。 神要用这种方法建立他的统治:就是透过一位『拯救者』(mosi’im21)来执行『审判』和『管理』(sopetim)的工作,就像在士师时代的情形一样(士二16,18)。锡安(即耶路撒冷)将是他们的中心,而且『国度必归雅威』(21)。 正如这预言的应验方式,俄巴底亚书把历史中个别的不同时代和事件,混在一个影像中。确实,马克比(JudasMac-cabaeus)、许尔堪(JohnHyrcanus)、詹纽氏(AlexanderJan-neaeus)和反抗罗马统治的奋锐党等,都带来了以东或以土买人的完全毁灭。但那只是神最终对所有与神为敌之国
家的一个范例而已,因为雅威的日子涵概了神国的历史,因此在某特定时间发生的特殊审判事件,是『雅威的日子』的完全实现即将临近、迫近的证据。 雅威的日子:约珥 约珥预言的事件,是一场可怕的蝗灾和紧接着的旱灾——这两灾是雅威大而可畏之日来临前的两个预兆。即使时候再迟,只要悔改——必须是真心为罪忧伤、回转归向神(珥二12-13)约——仍然能蒙救赎。 当百姓禁食、哭泣、祷告时(珥二15-17),『雅威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他的百姓、应允他的百姓』(18-19)。第18节是全书语气的转折处,在此节之前,从一1-二17一直是审判的字眼,但到这里,书中却充满祝福和希望了;这个转变基于两点事实:(1)耶和华他们的神『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慈爱的。』(二13b)和(2)百姓的悔改是『撕裂心肠,而不是撕裂衣服。』(二13a)当他们悔改后,神就应许赐福他们。神的恩典有两方面:(1)物质上:赐福他们的地——多出土产、五谷丰收(19-27),和(2)灵性上:雅威要将他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28-32)。这些福也要成为『那日子』的一部份。 同时,书中对雅威的日子其馀的描述,很
像俄巴底亚书,它说到:『这日来到,好像毁灭者从全能者来到』(一15-16); 『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二2);『雅威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11) 但雅威的日子在审判之后,尚有拯救的时刻:『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二32);那日子未到以前,在天下人间也有奇事显出(30-31);神的灵要浇灌凡有血气的(28-29),这也是一个特征。 至于浇灌的时间是指何时,并不确定。当然这『以后』(aha-reken)可以回到二23b来看:『秋雨、春雨降下要和先前(barison)一样』,好像『以后』这词与此有关,似乎是说神的灵浇灌下来就像秋雨、春雨降下一般。但请注意二29重复了二28的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它们只有一点不同,:『在那些日子』(bayyamimhahemmah)。因此,使徒彼得若不是把五旬节的末世意义摆在二28中,就是摆在二29中。这个浇灌不会立刻临到,因为26节描绘了一段极其富庶的景况,是在28节所引介的世界危机之前。当彼得在五旬节引用这段经文时,他指这福是『在末后的日子』(entaiseschataishemerais,徒二17)。
这种『从基督徒时代开始,一直到耶稣再来』的末世观,在新约中有一些记载(如:来一1-2;彼前一20;彼后三3)。再者,同样同时指着近处和远处的事件,或指多重的应验,也都是作者单一真理意图的一部份。在俄巴底亚书中,雅威的日子的异象,就不仅是指立刻击败以东国,且是指更远之神国度的完全得胜。因此,五旬节是雅威的日子的一部份,但至终仍有另一个末后的日子,神要将他的灵像雨一样浇灌在『凡有血气的人』身上(珥二23)。 那么,这个超自然的属灵福份要如何延伸呢?通常旧约中用『凡有血气的』,(kolbasar)是指全人类而言(如:创六12-13;诗一四五21)。在这里的上下文,有『你们的儿女』,有些人会据此就断定,这单指全犹太人,但这并不能确定,惟一能确定的是,它指不同的年龄(年少或年长的)、性别(有儿子、女儿)、地位(仆人或使女),都不会影响圣灵恩赐的普遍性。因此,在民十一29可以清楚看见,摩西是以祈愿式的口吻说: 『惟愿雅威的百姓都受感说话。』以色列在那日,不仅要做祭司的国度单单事奉雅威,还要做先知的国度(出十九6)。毫无疑问的,这福份要延伸到犹太人以外,就像后来保罗在罗马书十12-
13所见的,将此扩及全人类。 除了神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之外,天地间还会显出大奇事,像在出埃及时的大拯救一样,降下血、水之灾(出七17;九24),以及他在云烟中的显现(出十九18)。因此,当神闯入人类的历史,这自然界就紧跟着带进了神的审判及拯救。在约珥书二1ff中最早出现审判的日子,它会因犹大的悔改而暂停,但在将来必再出现。即便如此,在那些日子,『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yimmalet,『必逃脱』。在神国度的中心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peletah)、『生还者』(seridim二32〔三51〕)。然而,在某些国家逃脱之际,雅威也要在约沙法谷,审判并灭绝列国(三2〔四2〕)。 再者,有一前述神学已经提到过这『雅威的日子』的教义(出卅二34;申卅一17-18,29;参创四九1;民廿四14;申四30)。在出卅二34以『我追讨的日子』那时,『我的使者』『必追讨他们的罪』开始,它以那日子和以色列国投射到最后的日子和列国。这追讨他百姓之罪的特定日子,越来越明显了。但这不是说,神追讨的日子就是神审判这国的任何时刻;而是指一个特别的日子,神追讨的那日。在这地上最后的冲突中,雅威王要彻
底消灭那些聚众起来攻击神军旅的列国。刹那间,审判的镰刀挥舞,开始收割,酒榨也开始蹈踏。天地都要震动,万民也被赶进生死谷的战场上去。 约珥书三1-21(四1-21)不仅成为旧约中神对列国最后审判的基础经文,它也成了描述神百姓蒙福结局的基础。他们必拥有富饶的土地,那地必有泉源涌出,且要滴甜酒、流**。更高潮的是,雅威要亲自住在锡安山。 雅威的日子『近了』(qarob)——再出现(俄15;珥一15;二1;三14;和后来的赛十三6;番一7,14;结卅3等等)。Beecher警告说: 这个信息由各不同时代的先知们所主张,是因为先知们知道,在他们之前各世代的先知已说过:也许这就表示,先知将雅威的日子视为一般而非特殊的——以一概全的,是会一再重复的。 当然,这最后的一次会是最重要的,且是所有的总和。虽然他们自己的世代所发生的事,是将来神审判的模式,但在那末日,神救赎和和审判仍具极其广大而永恒的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