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旧约概论下(一):先知书入门、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圣经的权威及正典 by 黄旭荣

一、先知书入门

1.先知书分类法:三种分类法

a.按篇幅长短分:

(1)大先知书:赛、耶、哀、结、但

(2)小先知书:何、珥、摩、俄、拿、弥、鸿、哈、番、该、亚、玛。

b.按对象分:

(1)对北方以色列国:何、摩。

(2)对南方犹大国:

(a)被掳前的百姓:珥、赛、弥、番、哈。

(b)被掳中的百姓:耶、哀、结、但。

(c)归回的百姓:该、亚、玛。

(3)对外邦列国:

(a)对以东:俄、

(b)对尼尼微:拿、鸿。

c.按历史时期分:

(1)**王国前期: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2)**王国中、末期:阿摩司书、何西阿书、以赛亚书、弥迦书。

(3)独存王国时期: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哀歌、那鸿书、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4)被掳中: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5)归回时: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2.先知与先知的信息

a.先知职份的性质

(1)先知:一个神所呼召,以天廷使者的身份,宣告神要传递给人的信息(代言人)。

(2)神人:用于早期先知身上,暗示先知首先必须是一个属神的人,必须全人投身于祂的目标,并享受与祂个人的团契。

(3)先见:从神的角度正视问题的真相,足以避免纠缠在自己的思想或见解中,只注目在神具体指示他的事上。

(4)见异象者:得见异象是经历的一部份,而异象本身就是一篇向百姓传递的信息。

b.先知的功能

(1)鼓励神的百姓专一信靠神的慈爱和拯救的能力。

(2)提醒百姓,说明获得平静与祝福的条件,在于他们忠心遵行所立之约。

(3)要从未来的角度鼓励以色列,在面对所有矛盾的外界因素和敌对的环境时,仍要坚持信靠祂。

(4)要客观地指证预言的应验,藉以彰显神信息的权威性。

c.先知的信息

(1)宣告性

(a)对当代道德和宗教状况的剖释。

(b)宣判神的指责和刑罚。

(c)劝勉悔改并应许安慰。

(2)预告性

(a)关于以色列的命运:短期内、远期内应验,应验于旧约史录外的:新约、近代、末期。

(b)关于外邦列国的命运:单卷预言某一国、短篇简论多国命运。

(c)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与救恩的成就者耶稣基督有关。

二、俄巴底亚书

(一)简介:

1.作者:俄巴底亚(神的仆人、崇拜者)

2.日期:84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指出以东趁火打劫,必招神惩罚,旨在安慰受苦选民。

5.主题:以东之报应。

(二)内容:

1.大纲:以东灭亡之预言(1-9)、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

a.以东灭亡之预言(1-9)

b.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

c.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三不可靠五主要因

(1)以东的(15-16)

(2)以色列的(17-21)虚假的保障(1-9)永远持久的国度(10-21)IwillThoushouldestnotThereshallbe我岂不(8)你不当(12)(它)也必(17)

2.背景:犹大王约兰(848-841B.C.)。

(三)特点、要点:

1.旧约中最短的一卷书,只有二十一节。

2.专论以东(那鸿书专论亚述)。

3.耶和华的”日子”在10-15节出现9次。

4.以东的地势:在巴勒斯坦极南端之西珥山区,以「彼特拉」为首都,有高山屏石为天然保障。

5.三大倚靠:地理之优越、邦国之结盟、自身的力量(智慧聪明人、勇士)。

6.重罚五因:与敌同伙(11)、见死不救(12a)、幸灾乐祸(12b)、趁火打劫(13)、剪除难民(14)。

(四)信息:

1.骄傲与败坏。

2.公义的审判。

3.消极不作的罪(我岂是看顾我弟兄的:创四9)。

4.以东代表:犹大有时用以东隐设指出巴比伦,或泛指一切神的仇敌;以色列指上帝的选民,以东指上帝的仇敌。

5.归回:应许得产业。

6.以东受刑罚为例,神公义的审判必临。

(五)难题:写作日期,俄10-14发生于何时?大部份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叶的福音派学者,倾向认为是在犹大王约兰治下。王下八20-22、历代志下二十一8-20,约兰曾率领军队攻打以东,因而以东人反犹大的情绪高昂;在非利士人和亚拉伯人攻击约兰时(代下二十一16-17),以东人趁机来掠夺、泄愤,他们这种态度使神愤怒,便透过俄巴底亚责备他们。

三、约珥书

(一)简介:

1.作者:约珥(耶和华是神)

2.日期:835-79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藉蝗灾指出悔改的重要及其结果。

5.主题:耶和华的日子

(二)内容:

1.大纲一:天灾的警告(一1-二11)、悔改的呼吁(二12-17)、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a.天灾的警告(一1-二11)

b.悔改的呼吁(二12-17)

c.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2.大纲二:蝗灾的日子(1)、审判的日子(2-3)

a.蝗灾的日子(1)历史事迹

(1)毁坏(1a)

(2)荒凉(1b)

b.审判的日子(2-3)预言讲道

(1)对以色列(2)

(2)对外邦国(3)

3.背景:犹大王约阿施,恶后亚他利雅。

(三)特点、要点:

1.因珥二28-32的预言,在五旬节日圣灵降临时应验(徒二16-21),故被称为「五旬节先知」。他是较早期的先知,长住在耶路撒冷,对圣殿与祭祀之律颇详。

2.第一位提到圣灵浇灌万民的先知。

3.描述蝗虫之灾有四期,描述长期性与严重性,但神会补还(二25)。

4.得救的途径(二32):罗十13

5.五旬节圣灵降临(二28-32):徒二16-21

6.主的再临(三12)约沙法谷:启十四17-20、十九11-16

7.要节:(二28-32)。

(四)信息:

1.信仰包括内在态度与外在表现:内心悔改、外表行动。

2.悔改是蒙福的途径。

3.灾难的目的,除了刑罚外,也是要叫人回转:人的悔改,会转变神的审判。

4.圣灵的恩赐是赐给凡有血气的。

5.求告主名的,才能得救。

(五)难题:本书未记年代:根据内证的推理,是大祭司耶何耶大摄政,约阿施作王的时期,因未曾提及君王,长老和祭司似乎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而当时犹大的敌人是腓尼基人、非利士人、埃及人、以东人(三4,19),不是亚述人、迦勒底人,故背景是较早期。珥三6所提的希腊人,可以是奴隶贩子,从近东掳人到希腊当奴隶,而不一定指希腊人走上历史舞台时(较晚期)。

四、约拿书

(一)简介:

1.作者:乔纳(鸽子)

2.日期:755B.C.

3.地点:尼尼微

4.主旨:神慈爱远及外邦尼尼微,教训以色列人排外之偏见。

5.主题:尼尼微的悔改

(二)内容:

1.大纲:第一次蒙召(1-2)、第二次蒙召(3-4)

a.第一次蒙召(1-2)

(1)违命(1)

(2)受罚(2)

b.第二次蒙召(3-4)

(1)顺命(3)

(2)受责(4)

2.背景: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王朝时期(782-753B.C.)

(三)特点、要点:

1.逃跑之因:a.偏见,b.害怕,c.嫉妒,d.无爱心,e.不尽责,f.爱国心。

2.躲避耶和华是离弃他先知之职,故不仅是逃跑而已。

3.耶和华安排了一条大鱼,是保守而非处罚。

4.乔纳在鱼腹中的祷告,包括思想、认罪、奉献,而不只是求救。

5.乔纳在尼尼微城传讲的信息,不会只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这只是记载重点。

6.约拿书的结束感到有点突兀,但这正是作者的本意,使以色列人能自省自悟。

7.章题:大鱼(大海)(1)、大海(大鱼)(2)、大城(3)、大怒(4)。

(四)信息:

1.神的心意:顾念失丧与微小的。

2.神的拣选:神拣选以色列人,不是放弃万国,而是藉以色列赐恩典。

3.神的道路:神的道路最美好,若不顺服,则会遭遇苦境。

4.神的安排:神爱乔纳,不放他任意而行,失败也不能因此而免除我们的责任。

5.神的权能:神掌管风、鱼等。

6.人的背逆:每况愈下-下约帕、下船、下船舱、下海、下鱼腹、下深渊。

7.人的悔改:审判前夕,神总是留下悔改的机会给人。

8.人的冷酷:失职的传道人,无怜悯的心肠(不断面对要求,而产生无怜悯的心肠),唯有祷告,才能维持服事的正确态度。

9.人的转变:乔纳的他施,彼得的约帕,保罗的大马色。

10.神的爱心:神的爱心临及神的仆人(百姓)乔纳、外邦人(无论大、小),甚至临及牲畜。小结:神对叛逆先知的忍耐及对罪恶之城的爱,言两者勾画出美丽的画面,是约三16的先声与缩影。

(五)难题:

1.乔纳是否真有其人:耶稣在新约曾引用(太十二39-40),是以历史来证明历史,这是最强有力的根基。而在旧约正典中,很早就将约拿书列入正典,早期教父及宗教改革家均承认其正典的地位。历史学家也接受乔纳所述的事件为历史事件。而王下十四25也提起乔纳此人。

2.大鱼是否真有此种动物:作者所用的字是指一般的大鱼,并不一定是指一条鲸鱼。若我们相信神及圣经正典,则神话性的记载是可能实现的,正如我们接受神迹是真实事件一般。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一、先知书入门 1.先知书分类法:三种分类法 a.按篇幅长短分: (1)大先知书:赛、耶、哀、结、但 (2)小先知书:何、珥、摩、俄、拿、弥、鸿、哈、番、该、亚、玛。 b.按对象分: (1)对北方以色列国:何、摩。 (2)对南方犹大国: (a)被掳前的百姓:珥、赛、弥、番、哈。 (b)被掳中的百姓:耶、哀、结、但。 (c)归回的百姓:该、亚、玛。 (3)对外邦列国: (a)对以东:俄、 (b)对尼尼微:拿、鸿。 c.按历史时期分: (1)**王国前期: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2)**王国中、末期:阿摩司书、何西阿书、以赛亚书、弥迦书。 (3)独存王国时期: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哀歌、那鸿书、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4)被掳中: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5)归回时: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2.先知与先知的信息 a.先知职份的性质 (1)先知:一个神所呼召,以天廷使者的身份,宣告神要传递给人的信息(代言人)。 (2)神人:用于早期先知身上,暗
示先知首先必须是一个属神的人,必须全人投身于祂的目标,并享受与祂个人的团契。 (3)先见:从神的角度正视问题的真相,足以避免纠缠在自己的思想或见解中,只注目在神具体指示他的事上。 (4)见异象者:得见异象是经历的一部份,而异象本身就是一篇向百姓传递的信息。 b.先知的功能 (1)鼓励神的百姓专一信靠神的慈爱和拯救的能力。 (2)提醒百姓,说明获得平静与祝福的条件,在于他们忠心遵行所立之约。 (3)要从未来的角度鼓励以色列,在面对所有矛盾的外界因素和敌对的环境时,仍要坚持信靠祂。 (4)要客观地指证预言的应验,藉以彰显神信息的权威性。 c.先知的信息 (1)宣告性 (a)对当代道德和宗教状况的剖释。 (b)宣判神的指责和刑罚。 (c)劝勉悔改并应许安慰。 (2)预告性 (a)关于以色列的命运:短期内、远期内应验,应验于旧约史录外的:新约、近代、末期。 (b)关于外邦列国的命运:单卷预言某一国、短篇简论多国命运。 (c)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与救恩的成就者耶稣基督有关。 二、俄巴底亚书
(一)简介: 1.作者:俄巴底亚(神的仆人、崇拜者) 2.日期:84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指出以东趁火打劫,必招神惩罚,旨在安慰受苦选民。 5.主题:以东之报应。 (二)内容: 1.大纲:以东灭亡之预言(1-9)、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 a.以东灭亡之预言(1-9) b.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 c.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三不可靠五主要因 (1)以东的(15-16) (2)以色列的(17-21)虚假的保障(1-9)永远持久的国度(10-21)IwillThoushouldestnotThereshallbe我岂不(8)你不当(12)(它)也必(17) 2.背景:犹大王约兰(848-841B.C.)。 (三)特点、要点: 1.旧约中最短的一卷书,只有二十一节。 2.专论以东(那鸿书专论亚述)。 3.耶和华的”日子”在10-15节出现9次。 4.以东的地势:在巴勒斯坦极南端之西珥山区,以「彼特拉」为首都,有高山
屏石为天然保障。 5.三大倚靠:地理之优越、邦国之结盟、自身的力量(智慧聪明人、勇士)。 6.重罚五因:与敌同伙(11)、见死不救(12a)、幸灾乐祸(12b)、趁火打劫(13)、剪除难民(14)。 (四)信息: 1.骄傲与败坏。 2.公义的审判。 3.消极不作的罪(我岂是看顾我弟兄的:创四9)。 4.以东代表:犹大有时用以东隐设指出巴比伦,或泛指一切神的仇敌;以色列指上帝的选民,以东指上帝的仇敌。 5.归回:应许得产业。 6.以东受刑罚为例,神公义的审判必临。 (五)难题:写作日期,俄10-14发生于何时?大部份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叶的福音派学者,倾向认为是在犹大王约兰治下。王下八20-22、历代志下二十一8-20,约兰曾率领军队攻打以东,因而以东人反犹大的情绪高昂;在非利士人和亚拉伯人攻击约兰时(代下二十一16-17),以东人趁机来掠夺、泄愤,他们这种态度使神愤怒,便透过俄巴底亚责备他们。 三、约珥书 (一)简介: 1.作者:约珥(耶和华是神) 2.日期:835-795B.C. 3.地点:耶路
撒冷 4.主旨:藉蝗灾指出悔改的重要及其结果。 5.主题:耶和华的日子 (二)内容: 1.大纲一:天灾的警告(一1-二11)、悔改的呼吁(二12-17)、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a.天灾的警告(一1-二11) b.悔改的呼吁(二12-17) c.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2.大纲二:蝗灾的日子(1)、审判的日子(2-3) a.蝗灾的日子(1)历史事迹 (1)毁坏(1a) (2)荒凉(1b) b.审判的日子(2-3)预言讲道 (1)对以色列(2) (2)对外邦国(3) 3.背景:犹大王约阿施,恶后亚他利雅。 (三)特点、要点: 1.因珥二28-32的预言,在五旬节日圣灵降临时应验(徒二16-21),故被称为「五旬节先知」。他是较早期的先知,长住在耶路撒冷,对圣殿与祭祀之律颇详。 2.第一位提到圣灵浇灌万民的先知。 3.描述蝗虫之灾有四期,描述长期性与严重性,但神会补还(二25)。 4.得救的途径(二32):罗十13 5.五旬节圣灵降临(二28-32):徒
二16-21 6.主的再临(三12)约沙法谷:启十四17-20、十九11-16 7.要节:(二28-32)。 (四)信息: 1.信仰包括内在态度与外在表现:内心悔改、外表行动。 2.悔改是蒙福的途径。 3.灾难的目的,除了刑罚外,也是要叫人回转:人的悔改,会转变神的审判。 4.圣灵的恩赐是赐给凡有血气的。 5.求告主名的,才能得救。 (五)难题:本书未记年代:根据内证的推理,是大祭司耶何耶大摄政,约阿施作王的时期,因未曾提及君王,长老和祭司似乎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而当时犹大的敌人是腓尼基人、非利士人、埃及人、以东人(三4,19),不是亚述人、迦勒底人,故背景是较早期。珥三6所提的希腊人,可以是奴隶贩子,从近东掳人到希腊当奴隶,而不一定指希腊人走上历史舞台时(较晚期)。 四、约拿书 (一)简介: 1.作者:乔纳(鸽子) 2.日期:755B.C. 3.地点:尼尼微 4.主旨:神慈爱远及外邦尼尼微,教训以色列人排外之偏见。 5.主题:尼尼微的悔改 (二)内容: 1.大纲:第一次蒙召(1
-2)、第二次蒙召(3-4) a.第一次蒙召(1-2) (1)违命(1) (2)受罚(2) b.第二次蒙召(3-4) (1)顺命(3) (2)受责(4) 2.背景: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王朝时期(782-753B.C.) (三)特点、要点: 1.逃跑之因:a.偏见,b.害怕,c.嫉妒,d.无爱心,e.不尽责,f.爱国心。 2.躲避耶和华是离弃他先知之职,故不仅是逃跑而已。 3.耶和华安排了一条大鱼,是保守而非处罚。 4.乔纳在鱼腹中的祷告,包括思想、认罪、奉献,而不只是求救。 5.乔纳在尼尼微城传讲的信息,不会只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这只是记载重点。 6.约拿书的结束感到有点突兀,但这正是作者的本意,使以色列人能自省自悟。 7.章题:大鱼(大海)(1)、大海(大鱼)(2)、大城(3)、大怒(4)。 (四)信息: 1.神的心意:顾念失丧与微小的。 2.神的拣选:神拣选以色列人,不是放弃万国,而是藉以色列赐恩典。 3.神的道路:神的道路最美好,若不顺服,则会遭遇苦境。
4.神的安排:神爱乔纳,不放他任意而行,失败也不能因此而免除我们的责任。 5.神的权能:神掌管风、鱼等。 6.人的背逆:每况愈下-下约帕、下船、下船舱、下海、下鱼腹、下深渊。 7.人的悔改:审判前夕,神总是留下悔改的机会给人。 8.人的冷酷:失职的传道人,无怜悯的心肠(不断面对要求,而产生无怜悯的心肠),唯有祷告,才能维持服事的正确态度。 9.人的转变:乔纳的他施,彼得的约帕,保罗的大马色。 10.神的爱心:神的爱心临及神的仆人(百姓)乔纳、外邦人(无论大、小),甚至临及牲畜。小结:神对叛逆先知的忍耐及对罪恶之城的爱,言两者勾画出美丽的画面,是约三16的先声与缩影。 (五)难题: 1.乔纳是否真有其人:耶稣在新约曾引用(太十二39-40),是以历史来证明历史,这是最强有力的根基。而在旧约正典中,很早就将约拿书列入正典,早期教父及宗教改革家均承认其正典的地位。历史学家也接受乔纳所述的事件为历史事件。而王下十四25也提起乔纳此人。 2.大鱼是否真有此种动物:作者所用的字是指一般的大鱼,并不一定是指一条鲸鱼。若我们相信神及圣经正典,
则神话性的记载是可能实现的,正如我们接受神迹是真实事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