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8 言涵意会

语意释经 by 于中旻

在语文传通中,有一种情形,是从字面的底下,可以得到其语意。但这不是指一般所说的「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不是在语文的外面,而是在底下,所以不同于connotation,或implication。这不是猜测,而是推知,几乎全没有误意。

举例来说,当主与门徒在世工作很忙,「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六31)我们可以推知主耶稣在肉身时有吃饭的习惯,和常人一样,而且有定时;他也有休息的需要,会疲倦。

但有时只是传通者与受者可以领会,别人没有点通,就不得而知。如在最后晚餐之夜,耶稣对犹大说:「你所作的,快作吧!」同席的其余十一个人,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以为主是叫他去买东西,或周济穷人;他们这样推断的原因,是把犹大管钱囊的职务错误的接合了。(见约一三27-30)当然现在我们是从圣经的记载可以知道。

另一个例子,耶稣知道他自己受欢迎拥戴的原因,对群众坦白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见约六26)但前面的经文明明说:「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

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六14)哪个才对?到底是因见了神迹,还是不因见了神迹呢?这里说,神迹与吃饼是一件事,而且结果是众人要硬给他黄袍加身,「强

逼他作王」。主耶稣这样的说法,是说他们见了神迹,却没有见到神迹记号的意义,指向主耶稣是永生的王,他的国并不属这世界;食物是必朽坏的,肉体是必朽坏的,世上的国度和荣耀也是必朽坏的,「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六27),当信他而得永生。

但这样的推知,会不会迷入玄冥,误失原意呢?有几个原则,可以限制,而且帮助我们语中肯紧,释经而得其深义,只要我们顺道行走,不任意自辟蹊径。

就言应答

在语言传通上,从彼此谈话,到互相对骂嘲讽,前言后语是关连的,不可断开环节求解分析。例如:在推罗、西顿附近,有个迦南妇人求耶稣救她的女儿,从被鬼附得释放。主回答得很不礼貌:「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见太一五21-28)有些人辩解说,主所用的那个字指的是「小狗」。其实,狗仔的体型大小,不能使语意轻蔑的比例减少,也不能使敬意增加。有人批评主耶稣的话是种族歧视,是的,字面看来确是如此。但「神爱世人」,主怎会有种族分别呢?绝对没有!我们不能推想主从嘲骂那可怜的迦南妇人得到什么快乐;相反的,主是要帮助她,解决她的痛苦,而所用的办法是启发她正确的积极的信心。

从那个事件我们看到,主动求助的是那迦南外族妇人;她用的语言是:「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语言表示她心中的观念:她自己不是大卫的同族以色列人。因此,主耶稣说他奉差遣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而那些迷失的羊正是视外邦人为狗的。主耶稣提醒那妇人恩典的逻辑:你是以为外邦人无分吗?妇人谦卑的承认她有分。是的,因信称义作真犹

太人(罗二29),外邦人也能得到救恩;至于得到健全,不过是「碎渣」而已。所以祷告的信心是自己在恩典之内,主不止是洋人的神,不止是保罗的神,也是你的神。以利亚在迦密山的

祷告就是这样:「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的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王上一八36-37)这是强调他与神的关系,现在的需要和要求。这是活的信心。

观念对了,才可以有的放矢。主耶稣看出迦南妇人语意中的缺失,就她的话应答她。

并行的语意

有个敬虔的罗马百夫长,求耶稣医治他患瘫痪病什苦的仆人。主耶稣看出他信心的正确,和同情别人,答应要自己去。但那个军人说,那不是他所求的,他只要主耶稣一言;他用信

心作了一个比论(见太八5-13):

「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他不必凡事躬亲,只要他下命令,就有人去作成了。这个比论的意思是什么呢?他是说,这么小的事,不必劳动主耶稣自己去,只要他发言出令,就可以作成。那么谁是主耶稣的兵?听主命令为主作事的仆人在哪里呢?「听从他命令、成全他旨意的、有大能的天使」(诗一○三20;参来一7)。但以理祷告,神就差天使扶助他,安慰他,传信息给他,指示他将来的事。(见但八16-17,九21一23,一○10-21)因为天使「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一14)祷告不是空的,是争战。那罗马军官,跟耶稣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这简易的祷告学,天使论,是他从实际生活推衍出来的比论。以利沙知道,「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三四7)所以在亚兰军兵围困多坍的时候,确知「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他,保护他。(见王下六17)

了解并行的语意,才可以知道比论的中心在哪里。这是语意结构上必然的,不可在释经时错过。

对比的语意

圣经记载:「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见路一八1-8)

这个比喻上面与下面的经文,都是说到主再来前的世代邪恶,犯罪猖行,好像显明是神不存在;但愈在这样黑暗的形势之下,愈显得信德的可贵。如何能在似乎不见神作为的时候,维持信心而不灰心呢?是相信神的良善。

耶稣说到某城有个寡妇无倚无靠,那城的审判官是无法无天,正像罪恶的世代一样。她受对头欺压,无处投诉,只得去求掌权的官伸冤。那个官没有公义的观念,不想管事。那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常来烦扰我。」那寡妇经常去找那个官,求而不休;因为她相信他的公义良善,相信他有权柄,相信自己的呼吁会得到应允,得到

公道。

主耶稣用这不义的官,与公义良善的神对比。

基督徒看到邪恶发达,心怀不平,好像是神「看着不理」。古时的先知圣徒也是这样。(参诗七三2-10;哈一3、13)祷告久了不得应允而灰心,不是意外的事。我们看了不明白,

等得不耐烦,却不是怀疑神的良善和公义。

我们向神祷告,要正确认清祷告的对象,相信神是良善公义的神。「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一一6)那寡妇把不义的官当好官来求,而得了应允;我们岂不更应该恒信祷告公义良善的神吗?

深索的语意

主耶稣教导了门徒示范的祷告之后,接着就讲了一个有关实际应用的比喻(见路一一1一10)。

有一个朋友,在半夜,很不恰当的时候,去叩朋友的门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不仅是他去的时候不对,找的对象也不大对;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深,连区区三个饼也要言借。对人也是不太热情,对冷风夜露中久候的朋友,还一再借辞推托,不过,到最后他的求饼告借,还是得了所期望的应允。耶稣说得很清楚:

「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可见关系不深。

「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不仅是不肯因被拒绝转身含怒而去,而且直求不休。

但我们不可以为他的长期抗战,不眠不休,把被求的人缠腻了,不得不降服。不是的,神绝不因长久重复的祷告而垂听;相反的,主耶稣在教门徒祷告时,特地提醒他们避免那个外邦人的错误观念范型。(见太六7)

我们在释经时,必须注意全顾到圣经所设定的要件。在这个比喻里的要件是:一、为朋友;二、我没有。他不得已走上这唯一的门路;三、「情词迫切地直求」。为什么?为了自己没有。为谁?是为了别人,为了远路夜来的朋友,把别人的饥饿当自己的饥饿,不因不方便而安居不理。外面的朋友是为了朋友,里面的朋友难道能不受感动?这仿佛是「深渊与深渊响应」。

再加以证明:这个比喻是紧接在主教导门徒祷告之后。在马太福音第六章和路加福音第十一章两处的经文记载,「主教门徒祷告」是向天父祷告,却同时注重相关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比喻不妨释为「我们」两个字的延长,是对别人关切,为别人「情词迫切地直求」。换句话说,是「为别人」加强了祷告的动机。因此,关于动机的问题,我们不能只从文字的表面意义看,要往深索求语意,但不是没有原则的猜测而自诩深奥。

相反的,圣经也说到祷告不得应允的原因,是只为了自己:「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3)这是说,是为自己,自私的动机,不论其多么长,多么恒,多么切,仍然不能引动神的手。耶稣基督的心是「顾别人的事」。(腓二4-5)「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15)他的旨意是要我们为他的国,包括为别人。即使是以地上人的国来说,很多人想作工却失败了,原因是只为自己。在神的国里更绝不可如此。还要记得:「我没有」,饼是借来的,一切恩赐是借来的,人只是转输的器皿,不是要靠自己,夸自己。(参林前四7)。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在语文传通中,有一种情形,是从字面的底下,可以得到其语意。但这不是指一般所说的「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不是在语文的外面,而是在底下,所以不同于connotation,或implication。这不是猜测,而是推知,几乎全没有误意。 举例来说,当主与门徒在世工作很忙,「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六31)我们可以推知主耶稣在肉身时有吃饭的习惯,和常人一样,而且有定时;他也有休息的需要,会疲倦。 但有时只是传通者与受者可以领会,别人没有点通,就不得而知。如在最后晚餐之夜,耶稣对犹大说:「你所作的,快作吧!」同席的其余十一个人,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以为主是叫他去买东西,或周济穷人;他们这样推断的原因,是把犹大管钱囊的职务错误的接合了。(见约一三27-30)当然现在我们是从圣经的记载可以知道。 另一个例子,耶稣知道他自己受欢迎拥戴的原因,对群众坦白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见约六26)但前面的经文明明说:「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 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六14)哪个才对?到底是因见了神迹,还是不因见了神
迹呢?这里说,神迹与吃饼是一件事,而且结果是众人要硬给他黄袍加身,「强 逼他作王」。主耶稣这样的说法,是说他们见了神迹,却没有见到神迹记号的意义,指向主耶稣是永生的王,他的国并不属这世界;食物是必朽坏的,肉体是必朽坏的,世上的国度和荣耀也是必朽坏的,「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六27),当信他而得永生。 但这样的推知,会不会迷入玄冥,误失原意呢?有几个原则,可以限制,而且帮助我们语中肯紧,释经而得其深义,只要我们顺道行走,不任意自辟蹊径。 就言应答 在语言传通上,从彼此谈话,到互相对骂嘲讽,前言后语是关连的,不可断开环节求解分析。例如:在推罗、西顿附近,有个迦南妇人求耶稣救她的女儿,从被鬼附得释放。主回答得很不礼貌:「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见太一五21-28)有些人辩解说,主所用的那个字指的是「小狗」。其实,狗仔的体型大小,不能使语意轻蔑的比例减少,也不能使敬意增加。有人批评主耶稣的话是种族歧视,是的,字面看来确是如此。但「神爱世人」,主怎会有种族分别呢?绝对没有!我们不能推想主从嘲骂那可怜的迦南妇人得到什么快乐;相反的,主是要帮助她,解决她的痛苦,而所用的
办法是启发她正确的积极的信心。 从那个事件我们看到,主动求助的是那迦南外族妇人;她用的语言是:「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语言表示她心中的观念:她自己不是大卫的同族以色列人。因此,主耶稣说他奉差遣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而那些迷失的羊正是视外邦人为狗的。主耶稣提醒那妇人恩典的逻辑:你是以为外邦人无分吗?妇人谦卑的承认她有分。是的,因信称义作真犹 太人(罗二29),外邦人也能得到救恩;至于得到健全,不过是「碎渣」而已。所以祷告的信心是自己在恩典之内,主不止是洋人的神,不止是保罗的神,也是你的神。以利亚在迦密山的 祷告就是这样:「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的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王上一八36-37)这是强调他与神的关系,现在的需要和要求。这是活的信心。 观念对了,才可以有的放矢。主耶稣看出迦南妇人语意中的缺失,就她的话应答她。 并行的语意 有个敬虔的罗马百夫长,求耶稣医治他患瘫痪病什苦的仆人。主耶稣看出他信心的正确,和同情别人,答应要自己去。
但那个军人说,那不是他所求的,他只要主耶稣一言;他用信 心作了一个比论(见太八5-13): 「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他不必凡事躬亲,只要他下命令,就有人去作成了。这个比论的意思是什么呢?他是说,这么小的事,不必劳动主耶稣自己去,只要他发言出令,就可以作成。那么谁是主耶稣的兵?听主命令为主作事的仆人在哪里呢?「听从他命令、成全他旨意的、有大能的天使」(诗一○三20;参来一7)。但以理祷告,神就差天使扶助他,安慰他,传信息给他,指示他将来的事。(见但八16-17,九21一23,一○10-21)因为天使「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一14)祷告不是空的,是争战。那罗马军官,跟耶稣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这简易的祷告学,天使论,是他从实际生活推衍出来的比论。以利沙知道,「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三四7)所以在亚兰军兵围困多坍的时候,确知「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他,保护
他。(见王下六17) 了解并行的语意,才可以知道比论的中心在哪里。这是语意结构上必然的,不可在释经时错过。 对比的语意 圣经记载:「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见路一八1-8) 这个比喻上面与下面的经文,都是说到主再来前的世代邪恶,犯罪猖行,好像显明是神不存在;但愈在这样黑暗的形势之下,愈显得信德的可贵。如何能在似乎不见神作为的时候,维持信心而不灰心呢?是相信神的良善。 耶稣说到某城有个寡妇无倚无靠,那城的审判官是无法无天,正像罪恶的世代一样。她受对头欺压,无处投诉,只得去求掌权的官伸冤。那个官没有公义的观念,不想管事。那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常来烦扰我。」那寡妇经常去找那个官,求而不休;因为她相信他的公义良善,相信他有权柄,相信自己的呼吁会得到应允,得到 公道。 主耶稣用这不义的官,与公义良善的神对比。 基督徒看到邪恶发达,心怀不平,好像是神「看着不理」。古时的先知圣徒也是这样。(参诗七三2-10;哈一3、13)祷告久了不得应允而灰心,不是意外的事。我们看了不明白, 等得不耐烦,却不
是怀疑神的良善和公义。 我们向神祷告,要正确认清祷告的对象,相信神是良善公义的神。「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一一6)那寡妇把不义的官当好官来求,而得了应允;我们岂不更应该恒信祷告公义良善的神吗? 深索的语意 主耶稣教导了门徒示范的祷告之后,接着就讲了一个有关实际应用的比喻(见路一一1一10)。 有一个朋友,在半夜,很不恰当的时候,去叩朋友的门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不仅是他去的时候不对,找的对象也不大对;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深,连区区三个饼也要言借。对人也是不太热情,对冷风夜露中久候的朋友,还一再借辞推托,不过,到最后他的求饼告借,还是得了所期望的应允。耶稣说得很清楚: 「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可见关系不深。 「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不仅是不肯因被拒绝转身含怒而去,而且直求不休。 但我们不可以为他的长期抗战,不眠不休,把被求的人缠腻了,不得不降服。不是的,神绝不因长久重复的祷告而垂听;相反的,主耶稣在教门徒祷告时,特地提醒他们避免那个外邦人的错误
观念范型。(见太六7) 我们在释经时,必须注意全顾到圣经所设定的要件。在这个比喻里的要件是:一、为朋友;二、我没有。他不得已走上这唯一的门路;三、「情词迫切地直求」。为什么?为了自己没有。为谁?是为了别人,为了远路夜来的朋友,把别人的饥饿当自己的饥饿,不因不方便而安居不理。外面的朋友是为了朋友,里面的朋友难道能不受感动?这仿佛是「深渊与深渊响应」。 再加以证明:这个比喻是紧接在主教导门徒祷告之后。在马太福音第六章和路加福音第十一章两处的经文记载,「主教门徒祷告」是向天父祷告,却同时注重相关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比喻不妨释为「我们」两个字的延长,是对别人关切,为别人「情词迫切地直求」。换句话说,是「为别人」加强了祷告的动机。因此,关于动机的问题,我们不能只从文字的表面意义看,要往深索求语意,但不是没有原则的猜测而自诩深奥。 相反的,圣经也说到祷告不得应允的原因,是只为了自己:「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3)这是说,是为自己,自私的动机,不论其多么长,多么恒,多么切,仍然不能引动神的手。耶稣基督的心是「顾别人的事」。(腓二4-
5)「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15)他的旨意是要我们为他的国,包括为别人。即使是以地上人的国来说,很多人想作工却失败了,原因是只为自己。在神的国里更绝不可如此。还要记得:「我没有」,饼是借来的,一切恩赐是借来的,人只是转输的器皿,不是要靠自己,夸自己。(参林前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