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阶段七 完成讲章目标

实用解经讲道 by 罗宾森

阶段七完成讲章目标

思考讲道概念,问自己应该如何掌握这概念以达到讲章的目标。

基本上,概念是与讲章的广泛目标互相平行发展的,正如我们所作的任何陈述是借着解释、证明或应用而加以发展一样,讲章的概念也是需要解释、证明或应用。

〖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

有时一个概念必须加以解释,通常那是发生在讲员要他的会众明白圣经的某一教义时。一个真理在得到正确的理解后,必然带来应用。举个例子说,如果你车子的一个轮胎破了,不能开了,你就必须换个轮胎。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换,你最大的需要就是一本清楚的指导手册。于是,你白然会主动拿出工具来,用起重机抬起车子进行换轮胎的工作。你会先把爆了的轮胎起出,然后装上备胎。这一切说明了一件事:提供听众一个对经文的清楚解释,可能是解经讲道者在他讲章中所作的最重要贡献。

即使这是一个古老的说法,但我们仍需尊重讲章发展的这个公式:『告诉他们你要告诉他们的;告诉他们你正对他们说的;然后告诉他们你已经对他们说的。』当我们的目的是需要我们解释一个概念时,那是极佳的忠告。在这样的一篇讲章中,我们得在引论中完整地把概念陈述出来,在本论中把概念分成不同的部分加以分析,并在结论中再次重复那个概念。很明显地,这种发展能成功地澄清任何因悬疑而失去的东西。

举个例子说,AlexanderMaclaren曾讲过一篇解释歌罗西书一15-18的信息:『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在讲章里,Maclaren说:『我的工作不是为了证明保罗的话,而是解释它们,然后使它们达到目标。』他的主体是:『为何耶稣基督在凡事上是万有之首』,他的补语是:『由于他与神、与创造,以及与教会的关系』。借着解释而发展这个概念,Maclaren意欲激励基督徒在他们的生命中以基督居首位。

然而,他是如何着手这篇讲章的呢?在引论中,他两次提出他的概念:『基督填补了神与人之间的空闲,再也不需要一大群幽暗的东西来联合天与地了。耶稣基督伸出双手在两者之间;他是教会的头,是生命的泉源。所以在万有中,他是首先叫人顺从、受人爱戴和敬拜的那一位。』整篇讲章所说的不外乎这个。在下一行讲词中,Maclaren第二次用简略的方式呈现这个概念:『这里有三个与基督关系的重要概念:基督与神、基督与创造、基督与教会,而在这些关系上建立的,还有他在凡事上为万有之首的得胜宣告。』

在讲章的主体部分,Maclaren解释这些关系包含了些什么?简化一下列成大纲,他的信息就按以下的方式进行:

壹、基督与神的关系:他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一15)

一、神本身是无可想像的,也不可接近的。

二、基督是神完全的彰显和形像。

1.在他里面,那不能看见的神如今得以看见。

2.只有他能赐与稳固的信心,使我们可以找到支持的能力面对生命的试验。

贰、基督与创造的关系:他是『一切被造首生的』。(西一15-17)

一、基督是所有创造的媒介(保罗所用片语表示:他是存有之先,万有之首)。

二、基督护持宇宙中的各类关系(这是借保罗所用不同的介系词加以发展的)。

叁、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他是『全体之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西一18)

一、未道成肉身前,神的话与宇宙的关系,也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与他教会的关系。对两者而言,他是『生的』。

二、身为『全体之首』,他是教会生命的源头和中心。

三、借着他从死里复生而为教会的『元始』,他是教会的肇始和我们将来复活的权能。

结论:『使徒结论说,在凡事上基督是第一的——而且凡事都要如此使他居首位,无论是自然方面或恩典方面,居首位是绝对且是超越的因此对我们众人而言,问题中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基督?」他是否是我们的一切,或只是一个名字而己?如果我们将耶稣摆在第一位,我们的心也将视置「于首、于末、于中,且是永永远远」,那我们就有福了。』

在整篇讲章中,Maclaren并没有作什么别的,他只回答了『到底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已。

〖一个有待证实的命题〗

然而,讲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型式,有时一个概念所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证明。在这种情形时,概念通常会出现在引论,但它却是以讲员即将辩护的命题型式出现。产生这类讲章的发展式问题需要证实:这是否真实?为何我要相信它?因着讲员的立场类似辩论员,所以重点变成了他概念的理由或证据。

一个有待证实的命题之讲章的例子,来自哥林多前书十五12-19。在那里,保罗为身体复活争辩。文脉中,保罗辩论说:哥林多人不相信耶稣从死人中复活,他们不断坚持没有复活这回事。一篇从第12到19节的讲章,能辩证『除非基督徒从死里复活,不然基督徒的信仰将没有价值』的这个命题。请员拟向他的听众说明,复活的教义是基督教的中心。这个概念先在引论中陈述,然后提出主要的重点来辩护,有如一系列的论证一般。讲章的大纲看起来如下面所示:

壹、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的信仰便缺乏合理的内容。(12-14节)

一、若死人没有复活,表示基督也未曾复活。

二、若基督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一个幻觉。

三、若福音是个幻觉,我们对福音的信仰就没有实质。(『除非基督徒复活,不然基督徒信仰就没有价值』的第二个原因是)

贰、基督徒若不复活,使徒便都是可耻的骗子。(15节)

一、既然使徒都传扬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他们就是做假见证的人。

二、既然他们声称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因而为神作假见证,他们所犯的是欺骗罪中最糟糕的一种。(『为何基督徒信仰因没有复活而变为没有价值』的第三个论据)

叁、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信仰便是徒劳无益。(16-17节)

一、若基督的复活没有发生——如果没有死人复活的情形——基于此,它的果效便不会成立。

二、所以基督徒仍然在罪中;一位死的救主根本并不是救主。(第四个值得考虑的论据是)

肆、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便没有指望。(18-19节)

一、若没有复活,耶稣就没有被高举,他的死也就不会成就任何事情。

二、跟着而来的是,已死的圣徒便已朽坏。

三、为盼望将来的生命,基督徒为基督受的苦便成了可悲的事。若没有复活,那支持他们的盼望便是空幻的思想。

结论:『从死里复活』成了基督教的重要教义。它若不真实,整个基督徒信仰的系统便跟着崩溃。并且,基督徒的福音以及传福音的人,也都不能带给世界任何贡献。然而,既然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那么死人复活以及基督徒信仰便安可卧在坚固的根基上。

起初,被解释的概念和被证实的概念看起来很相像,因为两种讲章都把讲章概念摆在引论中,到后来才发展。然而我们可以认出,这两种请章是向不同的方向扩张,以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

一个有待应用的原则

第三个发展式问题,由应用的问题产生:那又如何?这又会造成什么差别呢?在这一类讲章中,解经讲道者要把圣经原则放在他的引论或第一重点上,并在他信息的下面部分探讨该原则的涵意。

一个设计来应用原则的讲章大纲,可以从彼得前书二11-三9引伸而来。这个讲章的引论讨论我们的态度如何决定我们的行动,然后发出一个问题:身为基督的子民,我们面对一个对神及其恩典不友善的社会,应有怎样的态度?在讲章后面的目的是:『使基督徒在社交关系上培养顺服的心』。有待应用的原则出现在第一重点上。

壹、为神的缘故,我们要服从人间的法令。(二11-12,21-25)

一、顺从会将荣耀归于神。(二11-12)

二、基督留下顺服的榜样,甚至对那些作恶敌挡他的人也是如此。(二21-25)

1.他是完全不犯罪的。(22节)

2.他保持静默并将自己交托给神。(23节)

3.他的受难是救赎性的。(24-25节)

(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能带来什么不同?)

贰、这个『为神缘故采取顺服之心』的原则,必须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上管理我们。(二13-20;三1-7)

一、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民间的领袖。(二13-17)

二、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我们的雇主。(二18-20)

三、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我们的伴侣。(三1-7)

l.作妻子的要顺服她们的丈夫。(1-6节)

2.作丈夫的要顺服他们的妻子。(7节)

结论:『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三8-9)

一个有待完成的题目

第四种形式只在引论中呈现主题,而不是整个概念,并且只用重点完成该题目。无疑地,这种主题完成式的发展是最普遍的一种。而且,很多讲员都被它的平实所吸引,鲜少从中做改变。

一位技巧纯熟的讲员使用这种形式的讲章,会带出紧迫和强烈的感觉。JamesS.Stewart在一篇对希伯来书十二22-25的解经讲章中,提供了一个个案。在引论中,Stewart建立他的题目。他告诉我们:『希伯来书的作者叙述了五样有关教会中基督徒敬拜的团契方式。』这篇讲章的目的是:『使我们认清当我们在敬拜地点聚集时,我们共同承继的丰富产业』。既已陈述了题目,他便在主体中的每一点去完成这个论点。

壹、它是一个属灵的团契:『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22节)基督徒直接触及那可见的属灵世界,也就是唯一的终极实体。(现在我们要移到经文论及基督徒敬拜团契的第二个事实。)

贰、它是一个普世的团契:『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23节)基督徒是地上最大团契的成员,亦即普世教会。(现在我们移到他告诉我们有关基督徒敬拜团契的第三个描述。)

叁、它是一个不朽的团契:『那里有千万的天使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22,23节)当基督徒在敬拜中,在另一边,他们所爱的人与亲近的人也正靠近他们,并有见证人如云彩般围绕他们。

肆、它是一个属神的团契:『有审判众人的神并新约的中保耶稣。』(23,24节)在敬拜中,他告诉会众——现在到了整个事情的核心——你事实上已来到了在耶稣里显现的真神面前。(他加进了另一个关于我们敬拜团契的事实,并就此作为结束。)

伍、它是一个被赎的团契:『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24节)『当我们的诸罪向神呼叫审判和报应时,另外一些事也同时发生——基督的血更大声呼喊、承担,并驳倒了我们诸罪的呼声,而神就因基督的缘故赦免了我们。』

Stewart并不作任何正式的结论,他最后这点已足够把讲章带到有效的终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分开的重点并非与前面一点有关,但却与题目有关,因它使题目达到完整的地步。

一个有待叙述的故事

倘若解经讲道者以洞察和想像力叙述一个圣经的故事,他的讲章同样可以传达概念。不幸的是,因着一些被扭曲的理由,我们已经认同故事属于儿童,而成熟的成年人已能直接取用原则,不需加上糖衣。因此,我们把故事授权给育儿班,或者我们仅为了打发时间才在假日捧着小说读。如果我们能发觉那些震憾人心的故事对我们众人的影响,那度我们给予故事的评价必然会更高。电视不断搜集故事——有些滥片,有些劣片,有些不健全,也有些很有价值——但电视剧却能吸引观众,并塑造它的价值。我们未来的文化,可能由故事来决定,因为故事抓住了这一代以及儿童的心思和想像。

任何爱圣经的人都必须重视故事,因为不论圣经有什么其他的文体,它事实上就是一本故事书。旧约神学是由人们的叙事记载中引伸出来的,这些人偏离正道去树立他们手所造的假神,而另一群则严肃地对待神,甚至愿意为他摆上生命。当耶稣出现时,他是那位多才多艺的故事演说家,甚至有时我们抓不到他故事中所隐藏的深奥神学。例如:叛逆的少年和不能容忍他的哥哥,敬虔的法利赛人,埋在地里的珠宝,以及无法与死亡预期约会的生意人。

然而,叙事体的讲道并不只是重复故事的细节,好像重述既无聊又陈旧的笑话。透过故事,讲员可以传达概念。叙事体的讲章和其他的讲章一样,只是支持重点的内容是直接引自故事的事件。换句话说,就是把故事中的细节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重点,并把所有的重点合在一起来发展讲章的中心概念。叙事体看起来最有功效的是:当听众听到故事且在讲员不必直接陈明时,他就能听到讲员的概念了。电影导演StanlevKubrick在时代杂志一篇采访报导中讨论到间接概念的能力时说道:『戏剧型式的本质,就是让概念进入人们心中却不必明明描述它。当你直接说一些事时,它的潜力不如你允许他们自己去发觉来得大。』这点是否要明说或只需暗示,有赖讲员的技巧、讲章的目标,以及听众的领悟力。无论如何,故事应该是明朗得可以使听者可以找出圣经人物的思想、动机、反应、合理化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使听者能从自己里面获得洞察力。

〖讲章的其他型式〗

讲章也能按归纳式、演绎式或两者混合的型式进展。在演绎式的讲章中,概念要出现在引论,以本论作解释、证明或应用(见图一)。本章中所讨论的前面三种型式,是跟随演绎的型式。另一方面,在归纳式的排列上,引论只介绍讲章的第一重点,然后以一个强烈转接的新重点连接到前一重点上,直到概念能在结论中浮现为止(见图一)。归纳式讲章也可以透过一系列累积的例子,当这些例子合在一起时,便能引出一般的原则来。

归纳式讲章能在听众中产生新发现的感受,如同他们自己到达那里一样。归纳法在一些不感兴趣或含有敌意的听者中特别有效,他们极易拒绝讲员在开始时所作的命题。当彼得在五旬节向群众讲道时——一群在最近刚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人——他采用了归纳法,而神就用它带领了五千人接受耶稣为弥赛亚、为主。

在一篇讲章中,归纳和演绎可以合在一起用。解经讲道者先以归纳法发展其引论和第一重点,这将引出他的概念陈述。然后,讲章的其他部分则由演绎法来进行解释、证明或应用该概念。(见图一)

另一种『归纳——演绎』式的安排是为了探讨难题。在引论和第一要点中,讲员要指出一个个人或伦理的难题,探讨其根源,并可能讨论其不完整的答案。在第二个重点上,他要建议一个圣经中的原则或针对该难题的解决途径,并在整篇讲章的其余部分解释、辩护或应用它。这种探讨问题的讲章,我们特别将他归类为生活情境的讲道。在引论中,讲员要以个人方式讨论某个问题、某个难题或混乱的经历,譬如沮丧或悲伤。然后,他可以论证该特殊情形实际上反映了某个比较普遍的神学上或哲学上的难题。最后,他要用一个实际而行得通的方式,提供圣经正面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篇讲章便成了一个『搭桥』的工程,而该座桥就是要将个人的需要与圣经的真理联结在一起的。

讲章可以采用许多方武,我们综览过的这些只是笔者建议的几种类型而已。鞋子不该告诉脚应该如何长法,因此概念和目的也必须被允许在讲员的思想中逐步成形。为要考验某个形式,我们最少应当问两个问题:(1)这种发展是否能传递那些经文所教导的?(2)它是否能在这群听众中达成我们的目标?若某种形式能传达信息,我们可以放心用它;但若该形式有些碍手碍脚,我们就必须重新设计一个更能配合经文概念和目标的形式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阶段七完成讲章目标 思考讲道概念,问自己应该如何掌握这概念以达到讲章的目标。 基本上,概念是与讲章的广泛目标互相平行发展的,正如我们所作的任何陈述是借着解释、证明或应用而加以发展一样,讲章的概念也是需要解释、证明或应用。 〖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 有时一个概念必须加以解释,通常那是发生在讲员要他的会众明白圣经的某一教义时。一个真理在得到正确的理解后,必然带来应用。举个例子说,如果你车子的一个轮胎破了,不能开了,你就必须换个轮胎。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换,你最大的需要就是一本清楚的指导手册。于是,你白然会主动拿出工具来,用起重机抬起车子进行换轮胎的工作。你会先把爆了的轮胎起出,然后装上备胎。这一切说明了一件事:提供听众一个对经文的清楚解释,可能是解经讲道者在他讲章中所作的最重要贡献。 即使这是一个古老的说法,但我们仍需尊重讲章发展的这个公式:『告诉他们你要告诉他们的;告诉他们你正对他们说的;然后告诉他们你已经对他们说的。』当我们的目的是需要我们解释一个概念时,那是极佳的忠告。在这样的一篇讲章中,我们得在引论中完整地把概念陈述出来,在本论中把概念分成不同的部分加以分析,并在结论中再次重复
那个概念。很明显地,这种发展能成功地澄清任何因悬疑而失去的东西。 举个例子说,AlexanderMaclaren曾讲过一篇解释歌罗西书一15-18的信息:『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在讲章里,Maclaren说:『我的工作不是为了证明保罗的话,而是解释它们,然后使它们达到目标。』他的主体是:『为何耶稣基督在凡事上是万有之首』,他的补语是:『由于他与神、与创造,以及与教会的关系』。借着解释而发展这个概念,Maclaren意欲激励基督徒在他们的生命中以基督居首位。 然而,他是如何着手这篇讲章的呢?在引论中,他两次提出他的概念:『基督填补了神与人之间的空闲,再也不需要一大群幽暗的东西来联合天与地了。耶稣基督伸出双手在两者之间;他是教会的头,是生命的泉源。所以在万有中,他是首先叫人顺从、受人爱戴和敬拜的那一位。』整篇讲章
所说的不外乎这个。在下一行讲词中,Maclaren第二次用简略的方式呈现这个概念:『这里有三个与基督关系的重要概念:基督与神、基督与创造、基督与教会,而在这些关系上建立的,还有他在凡事上为万有之首的得胜宣告。』 在讲章的主体部分,Maclaren解释这些关系包含了些什么?简化一下列成大纲,他的信息就按以下的方式进行: 壹、基督与神的关系:他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一15) 一、神本身是无可想像的,也不可接近的。 二、基督是神完全的彰显和形像。 1.在他里面,那不能看见的神如今得以看见。 2.只有他能赐与稳固的信心,使我们可以找到支持的能力面对生命的试验。 贰、基督与创造的关系:他是『一切被造首生的』。(西一15-17) 一、基督是所有创造的媒介(保罗所用片语表示:他是存有之先,万有之首)。 二、基督护持宇宙中的各类关系(这是借保罗所用不同的介系词加以发展的)。 叁、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他是『全体之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西一18) 一、未道成肉身前,神的话与宇宙的关系,也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与他教会的关系。对两者而言,他是『生的』。 二、身为『
全体之首』,他是教会生命的源头和中心。 三、借着他从死里复生而为教会的『元始』,他是教会的肇始和我们将来复活的权能。 结论:『使徒结论说,在凡事上基督是第一的——而且凡事都要如此使他居首位,无论是自然方面或恩典方面,居首位是绝对且是超越的因此对我们众人而言,问题中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基督?」他是否是我们的一切,或只是一个名字而己?如果我们将耶稣摆在第一位,我们的心也将视置「于首、于末、于中,且是永永远远」,那我们就有福了。』 在整篇讲章中,Maclaren并没有作什么别的,他只回答了『到底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已。 〖一个有待证实的命题〗 然而,讲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型式,有时一个概念所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证明。在这种情形时,概念通常会出现在引论,但它却是以讲员即将辩护的命题型式出现。产生这类讲章的发展式问题需要证实:这是否真实?为何我要相信它?因着讲员的立场类似辩论员,所以重点变成了他概念的理由或证据。 一个有待证实的命题之讲章的例子,来自哥林多前书十五12-19。在那里,保罗为身体复活争辩。文脉中,保罗辩论说:哥林多人不相信耶稣从死人中复活,他们不断坚持没有
复活这回事。一篇从第12到19节的讲章,能辩证『除非基督徒从死里复活,不然基督徒的信仰将没有价值』的这个命题。请员拟向他的听众说明,复活的教义是基督教的中心。这个概念先在引论中陈述,然后提出主要的重点来辩护,有如一系列的论证一般。讲章的大纲看起来如下面所示: 壹、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的信仰便缺乏合理的内容。(12-14节) 一、若死人没有复活,表示基督也未曾复活。 二、若基督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一个幻觉。 三、若福音是个幻觉,我们对福音的信仰就没有实质。(『除非基督徒复活,不然基督徒信仰就没有价值』的第二个原因是) 贰、基督徒若不复活,使徒便都是可耻的骗子。(15节) 一、既然使徒都传扬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他们就是做假见证的人。 二、既然他们声称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因而为神作假见证,他们所犯的是欺骗罪中最糟糕的一种。(『为何基督徒信仰因没有复活而变为没有价值』的第三个论据) 叁、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信仰便是徒劳无益。(16-17节) 一、若基督的复活没有发生——如果没有死人复活的情形——基于此,它的果效便不会成立。 二、所以基督徒仍然在罪中;一位死的救主
根本并不是救主。(第四个值得考虑的论据是) 肆、基督徒若不复活,基督徒便没有指望。(18-19节) 一、若没有复活,耶稣就没有被高举,他的死也就不会成就任何事情。 二、跟着而来的是,已死的圣徒便已朽坏。 三、为盼望将来的生命,基督徒为基督受的苦便成了可悲的事。若没有复活,那支持他们的盼望便是空幻的思想。 结论:『从死里复活』成了基督教的重要教义。它若不真实,整个基督徒信仰的系统便跟着崩溃。并且,基督徒的福音以及传福音的人,也都不能带给世界任何贡献。然而,既然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那么死人复活以及基督徒信仰便安可卧在坚固的根基上。 起初,被解释的概念和被证实的概念看起来很相像,因为两种讲章都把讲章概念摆在引论中,到后来才发展。然而我们可以认出,这两种请章是向不同的方向扩张,以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 一个有待应用的原则 第三个发展式问题,由应用的问题产生:那又如何?这又会造成什么差别呢?在这一类讲章中,解经讲道者要把圣经原则放在他的引论或第一重点上,并在他信息的下面部分探讨该原则的涵意。 一个设计来应用原则的讲章大纲,可以从彼得前书二11-三9引伸而来。这个讲章的引论讨论我们
的态度如何决定我们的行动,然后发出一个问题:身为基督的子民,我们面对一个对神及其恩典不友善的社会,应有怎样的态度?在讲章后面的目的是:『使基督徒在社交关系上培养顺服的心』。有待应用的原则出现在第一重点上。 壹、为神的缘故,我们要服从人间的法令。(二11-12,21-25) 一、顺从会将荣耀归于神。(二11-12) 二、基督留下顺服的榜样,甚至对那些作恶敌挡他的人也是如此。(二21-25) 1.他是完全不犯罪的。(22节) 2.他保持静默并将自己交托给神。(23节) 3.他的受难是救赎性的。(24-25节) (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能带来什么不同?) 贰、这个『为神缘故采取顺服之心』的原则,必须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上管理我们。(二13-20;三1-7) 一、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民间的领袖。(二13-17) 二、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我们的雇主。(二18-20) 三、为神的缘故我们要顺服我们的伴侣。(三1-7) l.作妻子的要顺服她们的丈夫。(1-6节) 2.作丈夫的要顺服他们的妻子。(7节) 结论:『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
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三8-9) 一个有待完成的题目 第四种形式只在引论中呈现主题,而不是整个概念,并且只用重点完成该题目。无疑地,这种主题完成式的发展是最普遍的一种。而且,很多讲员都被它的平实所吸引,鲜少从中做改变。 一位技巧纯熟的讲员使用这种形式的讲章,会带出紧迫和强烈的感觉。JamesS.Stewart在一篇对希伯来书十二22-25的解经讲章中,提供了一个个案。在引论中,Stewart建立他的题目。他告诉我们:『希伯来书的作者叙述了五样有关教会中基督徒敬拜的团契方式。』这篇讲章的目的是:『使我们认清当我们在敬拜地点聚集时,我们共同承继的丰富产业』。既已陈述了题目,他便在主体中的每一点去完成这个论点。 壹、它是一个属灵的团契:『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22节)基督徒直接触及那可见的属灵世界,也就是唯一的终极实体。(现在我们要移到经文论及基督徒敬拜团契的第二个事实。) 贰、它是一个普世的团契:『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23节)基督徒是地上最大团契的成员,亦即普世教会。(现在我们
移到他告诉我们有关基督徒敬拜团契的第三个描述。) 叁、它是一个不朽的团契:『那里有千万的天使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22,23节)当基督徒在敬拜中,在另一边,他们所爱的人与亲近的人也正靠近他们,并有见证人如云彩般围绕他们。 肆、它是一个属神的团契:『有审判众人的神并新约的中保耶稣。』(23,24节)在敬拜中,他告诉会众——现在到了整个事情的核心——你事实上已来到了在耶稣里显现的真神面前。(他加进了另一个关于我们敬拜团契的事实,并就此作为结束。) 伍、它是一个被赎的团契:『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24节)『当我们的诸罪向神呼叫审判和报应时,另外一些事也同时发生——基督的血更大声呼喊、承担,并驳倒了我们诸罪的呼声,而神就因基督的缘故赦免了我们。』 Stewart并不作任何正式的结论,他最后这点已足够把讲章带到有效的终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分开的重点并非与前面一点有关,但却与题目有关,因它使题目达到完整的地步。 一个有待叙述的故事 倘若解经讲道者以洞察和想像力叙述一个圣经的故事,他的讲章同样可以传达概念。不幸的是,因着一些被扭曲的理由,我们已经认同故
事属于儿童,而成熟的成年人已能直接取用原则,不需加上糖衣。因此,我们把故事授权给育儿班,或者我们仅为了打发时间才在假日捧着小说读。如果我们能发觉那些震憾人心的故事对我们众人的影响,那度我们给予故事的评价必然会更高。电视不断搜集故事——有些滥片,有些劣片,有些不健全,也有些很有价值——但电视剧却能吸引观众,并塑造它的价值。我们未来的文化,可能由故事来决定,因为故事抓住了这一代以及儿童的心思和想像。 任何爱圣经的人都必须重视故事,因为不论圣经有什么其他的文体,它事实上就是一本故事书。旧约神学是由人们的叙事记载中引伸出来的,这些人偏离正道去树立他们手所造的假神,而另一群则严肃地对待神,甚至愿意为他摆上生命。当耶稣出现时,他是那位多才多艺的故事演说家,甚至有时我们抓不到他故事中所隐藏的深奥神学。例如:叛逆的少年和不能容忍他的哥哥,敬虔的法利赛人,埋在地里的珠宝,以及无法与死亡预期约会的生意人。 然而,叙事体的讲道并不只是重复故事的细节,好像重述既无聊又陈旧的笑话。透过故事,讲员可以传达概念。叙事体的讲章和其他的讲章一样,只是支持重点的内容是直接引自故事的事件。换句话说,就是把故事中的细节组
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重点,并把所有的重点合在一起来发展讲章的中心概念。叙事体看起来最有功效的是:当听众听到故事且在讲员不必直接陈明时,他就能听到讲员的概念了。电影导演StanlevKubrick在时代杂志一篇采访报导中讨论到间接概念的能力时说道:『戏剧型式的本质,就是让概念进入人们心中却不必明明描述它。当你直接说一些事时,它的潜力不如你允许他们自己去发觉来得大。』这点是否要明说或只需暗示,有赖讲员的技巧、讲章的目标,以及听众的领悟力。无论如何,故事应该是明朗得可以使听者可以找出圣经人物的思想、动机、反应、合理化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使听者能从自己里面获得洞察力。 〖讲章的其他型式〗 讲章也能按归纳式、演绎式或两者混合的型式进展。在演绎式的讲章中,概念要出现在引论,以本论作解释、证明或应用(见图一)。本章中所讨论的前面三种型式,是跟随演绎的型式。另一方面,在归纳式的排列上,引论只介绍讲章的第一重点,然后以一个强烈转接的新重点连接到前一重点上,直到概念能在结论中浮现为止(见图一)。归纳式讲章也可以透过一系列累积的例子,当这些例子合在一起时,便能引出一般的原则来。 归纳式讲章能在听众中产生新
发现的感受,如同他们自己到达那里一样。归纳法在一些不感兴趣或含有敌意的听者中特别有效,他们极易拒绝讲员在开始时所作的命题。当彼得在五旬节向群众讲道时——一群在最近刚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人——他采用了归纳法,而神就用它带领了五千人接受耶稣为弥赛亚、为主。 在一篇讲章中,归纳和演绎可以合在一起用。解经讲道者先以归纳法发展其引论和第一重点,这将引出他的概念陈述。然后,讲章的其他部分则由演绎法来进行解释、证明或应用该概念。(见图一) 另一种『归纳——演绎』式的安排是为了探讨难题。在引论和第一要点中,讲员要指出一个个人或伦理的难题,探讨其根源,并可能讨论其不完整的答案。在第二个重点上,他要建议一个圣经中的原则或针对该难题的解决途径,并在整篇讲章的其余部分解释、辩护或应用它。这种探讨问题的讲章,我们特别将他归类为生活情境的讲道。在引论中,讲员要以个人方式讨论某个问题、某个难题或混乱的经历,譬如沮丧或悲伤。然后,他可以论证该特殊情形实际上反映了某个比较普遍的神学上或哲学上的难题。最后,他要用一个实际而行得通的方式,提供圣经正面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篇讲章便成了一个『搭桥』的工程,而该座桥就是要将个人
的需要与圣经的真理联结在一起的。 讲章可以采用许多方武,我们综览过的这些只是笔者建议的几种类型而已。鞋子不该告诉脚应该如何长法,因此概念和目的也必须被允许在讲员的思想中逐步成形。为要考验某个形式,我们最少应当问两个问题:(1)这种发展是否能传递那些经文所教导的?(2)它是否能在这群听众中达成我们的目标?若某种形式能传达信息,我们可以放心用它;但若该形式有些碍手碍脚,我们就必须重新设计一个更能配合经文概念和目标的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