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阶段八 建构讲章大纲

实用解经讲道 by 罗宾森

阶段八建构讲章大纲

定了概念应如何发展以完成目的之后,把大纲列下来。

建筑师在设计一座建筑物时,他会先从一个概念着手,这概念是从功能(这座建筑物是用来作什么用的)和形状(该建筑物看起来像什么)衍生出来的。为要建造这座建筑物,建筑师需把他的概念转变成蓝图,显示出这概念如何诠释成钢筋、沙石和玻璃等细节。

讲员既已从圣经资料和听众的需要中引伸出某个概念,他现在必须创作出一张蓝图,亦即他的讲章大纲。虽然内容可以不必有形有式地全在,但其结构应能提供该讲章的次序感、合一感及其进展的方向。很明显地,从来没有讲章因拥有一个坚强的大纲而失败。

因此,大纲最少有四个目标,第一,在讲员的眼中和思想中,它澄清了这篇讲章每个部分的被此关系。第二,讲员能把讲章当作整体来看,并因此加强了它的一致性。大纲也能使概念的次序具体化,听者便能在合适的次序中获得其中讯息。最后,讲员可以从该大纲中认出那些地方需要额外的补充资料来发展其重点。

有时概念在经文中的安排,在大纲中要加以调整。由于读者的缘故,圣经作者可能采用归纳的次序;但因着我们的听众,解经讲道者可能选用演绎的计划。书信的讲章比诗歌体、比喻或叙述体讲章的大纲要容易些。除非讲员在他传讲信息的过程中能保持弹性,否则他会发现不可能在他听众中达到经文的目标。举例说,解经讲道者在处理箴言结尾时,会发现这段经文不能用逻辑排列。箴言卅一10-13是一首希伯来离合诗,从Aleph到Tau,也就是希伯来文的第一字母到最后一个字母,作者以此描述一位才德之妻的品德。虽然对一位希伯来读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但这种离合诗体对我们却没有多大意义。为了教导这段经文,讲员必须把他自己的大纲建立在经文的主题上。

大纲通常包含一个引论、一个主体和一个结论。引论(下文详论)是介绍题目、概念或讲章的第一个重点。主体则是详细扩展该概念。而结论(后文详述)则是把观念带到某个焦点来结束该篇讲章。

在一篇讲章中,并非所有的重点都一样重要。有些点是比其他点更基本、更重要些。最基本的应该是主要的重点,而且是讲章建构基本架构的基础。例如:

壹、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一4-6)

贰、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照他丰富的恩典待我们。(弗一7-12)

叁、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使我们受了圣灵为印记,直到我们获得完整的基业。(弗一13-14)

不过,只把这些主要的重点列下并不能发展讲章,因为主要的重点仍需加以扩张,说明主要重点的次要重点也必须加进大纲中。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来代表这些次要的重点。因此:

壹、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一4-6)

一、他拣选我们,是在创立世界以先。(4节)

二、他们选我们,是因他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5节)

三、他拣选我们,是要叫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6节)

增加了这些副点,大纲的内涵就变得更加明朗了。即使是从未读过该段经文的人,只要看了大纲也能抓到其中的某些概念了。

若有特殊的细节来支持次要重点,那么大纲将更完整。我们可以用数字(l,2,3,等)来表示这些细节。在我们样本的大纲中,讲章将由于细节的加入而有所扩充。

贰、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照他丰富的恩典待我们。(弗一7-12)

一、他借着基督的血赦免了我们的罪。(7节)

二、他赐给我们智慧,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8-10节)

l.他的旨意是照他在基督里预定的美意而成就的。(8-9节)

2.他的旨意是在适当的时候使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10节)

借着大纲的扩展,讲章的内容便更加清楚了。一个未曾读过该段经文的人,也可以从这大纲获得讲员对讲章的组织与发展的概念。

若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用a,b,c,d等来示并加以排列。与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大纲比较之下,一篇请章的大纲应当是简单而且是明显的,而且重点的数量也应比较少。一个被分成许多部分的复杂大纲,虽然令人目不暇及,却只会令听众混乱而已。

由于在大纲中每一点都代表一个概念,因此它应当是文法上完整的句子。当字或片语成为重点时,由于它们的意思不完整而含糊,很容易误导我们。一个不完整的陈述,会让不准确的思想滑进我们的心思中,好像涂了油的足球。另一方面,虽然讲员可以把简要的大纲带上讲台,但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那么他注定要失败。

每一点都应当是一个陈述,而不是一个问题(问题不是观念,它不能显出其间的关系)。在大纲中的要点应该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但是,在传达信息时,问题可以用来介绍新要点的转接,这种转接式的问题要摆在要点的前面,并放在括弧内。

虽然讲员看着摆在他面前的大纲,但会众却只会听到内容,他们并不是听到一个大纲。这明显的事实使得转接式的句子特别重要,因为它们要指出每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谨慎制作的转接语,可以帮助听者与讲员一起思考,好使他们透过讲章一起前进。一句有效的转接语会告知听众,讲员继续在向前迈进。这个句子可以重新温习前面所说的,也可以指出将要前进的思想;它可以将已经讲过的事物关联到主要题目或概念上,也可以借着新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兴趣。

由于明显的转接并不容易在思想中信手拈来,所以我们应当预先计划、设计。有时前面的概念和跟着而来的概念必须加以关联:『我们的敬拜不只是一个属神的团契,它也是一个救赎的团契。』另有些时候,若我们在完成要点时,已经将前面的要点直言陈述,我们就不必再重新温习它:『但作者还告诉我们其他有关敬拜的事:这是个救赎的团契。』无论我们怎么做,转接语总是在陈述或暗示引论与主体之间、主体中各要点之间,以及主体与结论之间逻辑上或心理上的关系。它们在回答:『为何这些要点要按这个次序?』这问题。有些转接语只用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作成,但通常我们需要一段话才能建立讲章的合一性、要点的次序和文章的脉动。虽然我们应该把这些转接话写下来,并且放在大纲中,但在我们实际讲道时,往往需要加以增强和扩大。



定义

有待解释的概念——概念呈现于引论中,请章的要点成为解释这概念的步骤。

有待证实的命题——像辩论会中的命题一样把概念陈述在引论中,而要点则是该命题的证据或理由。

有待应用的原则——概念在引论中陈述,或是把它当作信仰或生活的原则出现在第一要点。讲章的其余部分则应用该原则于日常经历中。

有待叙述的故事——经文中的故事以既成的方式描述,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发展它既定的命题。

有待完成的题目——讲章的题目出现于引论中,讲章的主要重点则是该题目的补语。

演绎式排列——概念要出现在引论中,而以主体作解释、证明或应用。

归纳式排列——引论只介绍讲章的第一重点,然后以一个强烈转接的新重点连接到前一重点上,直到概念能在结论中浮现为止。

大纲——为讲员显示讲章各概念间的关系。他能在一瞥之间知道哪此概念是最主要的、次要的和对等的。

转接语——透过陈述(或偶而用暗示)引论与主体之间、主体中各要点之间,以及主体与结论之间逻辑或心理上的关系,告知听众讲员所前进的方向。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阶段八建构讲章大纲 定了概念应如何发展以完成目的之后,把大纲列下来。 建筑师在设计一座建筑物时,他会先从一个概念着手,这概念是从功能(这座建筑物是用来作什么用的)和形状(该建筑物看起来像什么)衍生出来的。为要建造这座建筑物,建筑师需把他的概念转变成蓝图,显示出这概念如何诠释成钢筋、沙石和玻璃等细节。 讲员既已从圣经资料和听众的需要中引伸出某个概念,他现在必须创作出一张蓝图,亦即他的讲章大纲。虽然内容可以不必有形有式地全在,但其结构应能提供该讲章的次序感、合一感及其进展的方向。很明显地,从来没有讲章因拥有一个坚强的大纲而失败。 因此,大纲最少有四个目标,第一,在讲员的眼中和思想中,它澄清了这篇讲章每个部分的被此关系。第二,讲员能把讲章当作整体来看,并因此加强了它的一致性。大纲也能使概念的次序具体化,听者便能在合适的次序中获得其中讯息。最后,讲员可以从该大纲中认出那些地方需要额外的补充资料来发展其重点。 有时概念在经文中的安排,在大纲中要加以调整。由于读者的缘故,圣经作者可能采用归纳的次序;但因着我们的听众,解经讲道者可能选用演绎的计划。书信的讲章比诗歌体、比喻或叙述体讲章的大纲
要容易些。除非讲员在他传讲信息的过程中能保持弹性,否则他会发现不可能在他听众中达到经文的目标。举例说,解经讲道者在处理箴言结尾时,会发现这段经文不能用逻辑排列。箴言卅一10-13是一首希伯来离合诗,从Aleph到Tau,也就是希伯来文的第一字母到最后一个字母,作者以此描述一位才德之妻的品德。虽然对一位希伯来读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但这种离合诗体对我们却没有多大意义。为了教导这段经文,讲员必须把他自己的大纲建立在经文的主题上。 大纲通常包含一个引论、一个主体和一个结论。引论(下文详论)是介绍题目、概念或讲章的第一个重点。主体则是详细扩展该概念。而结论(后文详述)则是把观念带到某个焦点来结束该篇讲章。 在一篇讲章中,并非所有的重点都一样重要。有些点是比其他点更基本、更重要些。最基本的应该是主要的重点,而且是讲章建构基本架构的基础。例如: 壹、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一4-6) 贰、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照他丰富的恩典待我们。(弗一7-12) 叁、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使我们受了圣灵为印记,直到我们获得完整的基业。(弗一13-14) 不过,只把这些主要的重点
列下并不能发展讲章,因为主要的重点仍需加以扩张,说明主要重点的次要重点也必须加进大纲中。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来代表这些次要的重点。因此: 壹、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一4-6) 一、他拣选我们,是在创立世界以先。(4节) 二、他们选我们,是因他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5节) 三、他拣选我们,是要叫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6节) 增加了这些副点,大纲的内涵就变得更加明朗了。即使是从未读过该段经文的人,只要看了大纲也能抓到其中的某些概念了。 若有特殊的细节来支持次要重点,那么大纲将更完整。我们可以用数字(l,2,3,等)来表示这些细节。在我们样本的大纲中,讲章将由于细节的加入而有所扩充。 贰、我们应当赞美神,因他照他丰富的恩典待我们。(弗一7-12) 一、他借着基督的血赦免了我们的罪。(7节) 二、他赐给我们智慧,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8-10节) l.他的旨意是照他在基督里预定的美意而成就的。(8-9节) 2.他的旨意是在适当的时候使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10节) 借着大纲的扩展,讲章的内容便更加清楚了。一个未曾读过该段经文的人,也
可以从这大纲获得讲员对讲章的组织与发展的概念。 若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用a,b,c,d等来示并加以排列。与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大纲比较之下,一篇请章的大纲应当是简单而且是明显的,而且重点的数量也应比较少。一个被分成许多部分的复杂大纲,虽然令人目不暇及,却只会令听众混乱而已。 由于在大纲中每一点都代表一个概念,因此它应当是文法上完整的句子。当字或片语成为重点时,由于它们的意思不完整而含糊,很容易误导我们。一个不完整的陈述,会让不准确的思想滑进我们的心思中,好像涂了油的足球。另一方面,虽然讲员可以把简要的大纲带上讲台,但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那么他注定要失败。 每一点都应当是一个陈述,而不是一个问题(问题不是观念,它不能显出其间的关系)。在大纲中的要点应该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但是,在传达信息时,问题可以用来介绍新要点的转接,这种转接式的问题要摆在要点的前面,并放在括弧内。 虽然讲员看着摆在他面前的大纲,但会众却只会听到内容,他们并不是听到一个大纲。这明显的事实使得转接式的句子特别重要,因为它们要指出每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谨慎制作的转接语,可以帮助听者与讲员一起思考
,好使他们透过讲章一起前进。一句有效的转接语会告知听众,讲员继续在向前迈进。这个句子可以重新温习前面所说的,也可以指出将要前进的思想;它可以将已经讲过的事物关联到主要题目或概念上,也可以借着新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兴趣。 由于明显的转接并不容易在思想中信手拈来,所以我们应当预先计划、设计。有时前面的概念和跟着而来的概念必须加以关联:『我们的敬拜不只是一个属神的团契,它也是一个救赎的团契。』另有些时候,若我们在完成要点时,已经将前面的要点直言陈述,我们就不必再重新温习它:『但作者还告诉我们其他有关敬拜的事:这是个救赎的团契。』无论我们怎么做,转接语总是在陈述或暗示引论与主体之间、主体中各要点之间,以及主体与结论之间逻辑上或心理上的关系。它们在回答:『为何这些要点要按这个次序?』这问题。有些转接语只用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作成,但通常我们需要一段话才能建立讲章的合一性、要点的次序和文章的脉动。虽然我们应该把这些转接话写下来,并且放在大纲中,但在我们实际讲道时,往往需要加以增强和扩大。 定义 有待解释的概念——概念呈现于引论中,请章的要点成为解释这概念的步骤。 有待证实的命题——像辩论会中
的命题一样把概念陈述在引论中,而要点则是该命题的证据或理由。 有待应用的原则——概念在引论中陈述,或是把它当作信仰或生活的原则出现在第一要点。讲章的其余部分则应用该原则于日常经历中。 有待叙述的故事——经文中的故事以既成的方式描述,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发展它既定的命题。 有待完成的题目——讲章的题目出现于引论中,讲章的主要重点则是该题目的补语。 演绎式排列——概念要出现在引论中,而以主体作解释、证明或应用。 归纳式排列——引论只介绍讲章的第一重点,然后以一个强烈转接的新重点连接到前一重点上,直到概念能在结论中浮现为止。 大纲——为讲员显示讲章各概念间的关系。他能在一瞥之间知道哪此概念是最主要的、次要的和对等的。 转接语——透过陈述(或偶而用暗示)引论与主体之间、主体中各要点之间,以及主体与结论之间逻辑或心理上的关系,告知听众讲员所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