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塔木德智慧全书 by 王行健



《塔木德》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和东方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许多成功的犹太商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要在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

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比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

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刚刚从业时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

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哈同在上海的沙逊洋行当门卫,因表现突出,一年后被升任地产科领班;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5个月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到17岁,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即三年。类似的事例太多。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他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对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的细节了如指掌,尤其对统计数据非常在行。这种境况下犹能如此踏实,当属罕见。《塔木德》上告诫后人:“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反观某些人,不屑于做细事只想做大事,结果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

超越自我,真正成功



两人各拥有一条长10米的绳子,怎么让对方的绳子变短?用剪刀剪短对方的?还是用绳子加长自己的?不同的人的选择是不同的。

《塔木德》上说: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我。

在犹太人看来,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父母给予的以及自己赋予的,其实也就是先天和后天。先天只是出身,后天才是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必然要由超越来维持和升华——超越自我,超越出身,超越局限。

犹太人有一则故事教导人们要去超越自己。

有一对父子俩都是拉比。父亲性格温和,考虑周到;而儿子却孤僻、傲慢,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抱怨,老拉比说:“我的孩子,作为拉比我们之间的区别是:当有人向我请教律法上的困难问题时,我给他回答。他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我的提问人和我都满意;但是若有人问你问题,则双方都不满意——你的提问人不满意,是因为你说他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不满意是因为你不能给他一个答案。所以,你不能怪别人而必须放下架子鼓励自己,才能成功。”

“父亲,你是说我必须超越自己?”

“是的,”父亲回答,“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超越自己的历史传统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之中,所以,犹太民族成为最勤奋的民族。

道理很简单,如果勤劳自勉,借以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超越了别人。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动力。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而不因为一时的懈怠或者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

若想超越自我,就要打破现有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具有冒险精神,正如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和机器没什么两样。”犹太人认为,

超越自己的事情一天都不能放松,尽量地学些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智能和洞察力产生,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这种才能荒废掉了。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纽曼是美国着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饰演了许多影片,如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的夏日》,1960年的《在阳台上》,1961年《骗》等,均获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6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意。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身到了演艺界。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开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保罗·纽曼从商人到演员直到天皇巨星,再从天皇巨星到企业家再到食品大王,他的人生之路告诉人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 《塔木德》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和东方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许多成功的犹太商人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要在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 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
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比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 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刚刚从业时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 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哈同在上海的沙逊洋行当门卫,因表现突出,一年后被升任地产科领班;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5个月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到17岁,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即三年。类似的
事例太多。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他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对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的细节了如指掌,尤其对统计数据非常在行。这种境况下犹能如此踏实,当属罕见。《塔木德》上告诫后人:“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反观某些人,不屑于做细事只想做大事,结果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 超越自我,真正成功  两人各拥有一条长10米的绳子,怎么让对方的绳子变短?用剪刀剪短对方的?还是用绳子加长自己的?不同的人的选择是不同的。 《塔木德》上说: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我。 在犹太人看来,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父母给予的以及自己赋予的,其实也就是先天和后天。先天只是出身,后天才是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必然要由超越来维持和升华——超越自我,超越出身,超越局限。 犹太人有一则故事教导人们要去超越自己。 有一对父子俩都是拉比。父亲性格温和,考虑周到;而儿子却孤僻、傲慢,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抱怨,老拉比说:“我的孩子,作为拉比我们之间
的区别是:当有人向我请教律法上的困难问题时,我给他回答。他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我的提问人和我都满意;但是若有人问你问题,则双方都不满意——你的提问人不满意,是因为你说他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不满意是因为你不能给他一个答案。所以,你不能怪别人而必须放下架子鼓励自己,才能成功。” “父亲,你是说我必须超越自己?” “是的,”父亲回答,“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超越自己的历史传统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之中,所以,犹太民族成为最勤奋的民族。 道理很简单,如果勤劳自勉,借以超越自己,那么总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超越了别人。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动力。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而不因为一时的懈怠或者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 若想超越自我,就要打破现有的状态,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挺进,具有冒险精神,正如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和机器没什么两样。”犹太人认为, 超越自己的事情一天都不能放松,尽量地学些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智能和洞察力产生,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
造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这种才能荒废掉了。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纽曼是美国着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饰演了许多影片,如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的夏日》,1960年的《在阳台上》,1961年《骗》等,均获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6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他也喜欢表演。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意。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身到了演艺界。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
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开掘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保罗·纽曼从商人到演员直到天皇巨星,再从天皇巨星到企业家再到食品大王,他的人生之路告诉人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