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不要把储蓄变成嗜好

塔木德智慧全书 by 王行健



《塔木德》说:“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商人的犹太人不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

东京的白领井上多金10年前结了婚。由于夫妻俩每月省吃俭用,所有银行存折中的数字直线上升,现在已经有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时常向左邻右舍的太太们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但是不知怎么,这个消息竟传到一位犹太朋友富凯尔博士的耳朵里。他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专攻心理学,1年前来东京经商,由于商业上的接触,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如此注重储蓄出乎意外地不欣赏,他讥讽道: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着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还有什么意思呢?可悲的!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国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犹太人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叫罗斯查德,这个家族自拿破仑时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你们日本人之中,能够找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来吗?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息滚利息而会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井上听了,虽然无法反驳,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服气,便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富凯尔博士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了相当数目时可以提出来动动脑筋,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另外,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的时候,你们在心理上觉得相当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犹太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他们有钱不存入银行生利率。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犹太人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讲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后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曾在联盟军中服役。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普利策是个有抱负的年青人,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反复思考和观察把一个有广阔发展余地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

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能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的,更没有胆量去这个“大海”游泳、冲浪。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想,人生之成功,与其说是战胜别人,不如说战胜自己。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往目标攀登,成功总是酬报有志者的。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这给普利策很大启发,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据此,他千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点。经过“跑断腿,磨破嘴”的历程,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那老板见这位年青人如此热心于报业工作,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犹太商人认为,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 《塔木德》说:“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商人的犹太人不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 东京的白领井上多金10年前结了婚。由于夫妻俩每月省吃俭用,所有银行存折中的数字直线上升,现在已经有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时常向左邻右舍的太太们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但是不知怎么,这个消息竟传到一位犹太朋友富凯尔博士的耳朵里。他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专攻心理学,1年前来东京经商,由于商业上的接触,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如此注重储蓄出乎意外地不欣赏,他讥讽道: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如此着重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的尊严到哪儿去了呢?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还有什么意思呢?可悲的!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国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犹太人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叫罗斯查德,这个家族自拿破仑时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你们日本人之中,能够找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来吗?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储蓄的钱
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息滚利息而会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的?” 井上听了,虽然无法反驳,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服气,便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富凯尔博士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了相当数目时可以提出来动动脑筋,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另外,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的时候,你们在心理上觉得相当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犹太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他们有钱不存入银行生利率。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犹太人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讲明做生意要
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后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曾在联盟军中服役。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普利策是个有抱负的年青人,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反复思考和观察把一个有广阔发展余地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 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能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的,更没有胆量去这个“大海”游泳、冲浪。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想,人生之成功,与其说是战胜别人,不如说战胜自己。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
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往目标攀登,成功总是酬报有志者的。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这给普利策很大启发,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据此,他千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点。经过“跑断腿,磨破嘴”的历程,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那老板见这位年青人如此热心于报业工作,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
么借用别人力量呢?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犹太商人认为,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