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度享乐而不忘道德

塔木德智慧全书 by 王行健

在《塔木德》中,有一则关于道德与享乐之关系的寓言,其中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一般看法。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同时,大家也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暂时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荫,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地分成了五组。

第一组旅客认为,如果自己上岛游玩时,正好出现顺风顺水,那就会错过起航的时机。所以不管岛上如何美丽好玩,他们坚持不登陆,守候在船上。

第二组的旅客急急忙忙地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闻闻花香,在绿荫下尝过了水果,恢复精神之后,便立刻回到船上来。

第三组旅客也登陆游玩,但由于停留的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之时,以为船要开走而慌慌张张地赶回船上来,结果,有的丢了东西,有的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占下的理想位置。

第四组的旅客虽然看到船员在起锚,但没看到船帆也在扬起,而且以为船长不可能扔下他们把船开走,所以,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船要起航之时,他们才心急慌忙地游到船边爬上船来。其中有些人为此受了伤,直到航行结束,也没有痊愈。

第五组旅客由于在岛上陶醉过度,没有听到启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

结果,有的被树林中的猛兽吞吃了,有的误食有毒的食物而生了病,最后全部死在岛上。

在拉比的解说中,故事中的船,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善行;岛则象征快乐,各组的旅客象征对善行和快乐持不同态度的世人。

第一组的人对人生的快乐一点儿不去体会;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必须坐船前往目的地的义务,这是最贤明的一组;第三组的人虽然享受了快乐并赶回了船上,但还是吃了些苦头;第四组也勉强赶回船上,但伤口到目的地还没有愈合;人类最容易陷入的还是第五组,往往一生为了虚荣而活着,忘记将来而不知不觉吃下有毒的甜蜜果实。

“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拉比,能确立这样一种标准的宗教,其本身又是何等的贤明!它清楚地表明,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决不是那种闭眼不看世界、逃避尘世乐趣的禁欲主义者,而是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却又能不越出一定限度的人。

对尘世以及尘世乐趣的这种态度,从犹太神学的立场上看来,本是十分正常的。

既然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无非都是上帝所造,那么享受世上的乐趣,也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特权,甚至可以说义务。伊甸园中不也有着“悦人眼目”的树木与可口的果子吗,这不是上帝特地为人栽下的吗?人为什么要忤逆上帝的旨意而坚持不用呢?只要不去用那棵智慧树上的果子就可以了,其余全无禁止的必要。

在对酒的态度上,最典型地反映出犹太民族那种掌握适度享乐的分寸感。

拉比们一向认为,酒这样东西最忌过度,少喝一点是好事,喝多了,麻烦就来了。《塔木德》指出:“只要不沉溺酒杯,就不会犯罪。”“酒进了头脑,辨别能力就出来了;酒进了头脑,秘密就被挤出来了。”

多喝之所以误事,因为这是撒旦在人类种葡萄准备酿酒时就做下的手脚。

当年诺亚种第一枝葡萄时,撒旦跑来问过:“你在干什么?”

诺亚说:“我在种一种非常好的植物。”

撒旦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长得什么样子。

诺亚便告诉他:“它会结一种非常甜而可口的果实,喝了这种果实的汁后,人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撒旦一听,来劲了,非得加入到这种幸福中来不可。于是,他跑去抓来了羊、狮子、猪和猴子,把它们一只只杀死,拿它们的血作肥料浇下去,葡萄长出来了,最后变成了葡萄酒。

所以,开始喝葡萄酒的时候,人温顺得像只羊;再喝一点,就会有狮子那样强大(当然,是头借酒壮胆的狮子),再喝下去,就会像猪一样肮脏,喝得过多,就成耍猴了,唱啊跳啊,全无一点自制力。这就是撒旦送给人的幸福。

善于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塔木德》说:“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在生活中,犹太人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非常善于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对待吸烟的问题既是如此。现在,吸烟的犹太人的比例较其他民族的要小。

一位犹太人指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成年人吸烟,其中大多数据说已经上瘾。上瘾这个名词的含义是他们不能自制,亦即身不由己。可是我们知道,有许多吸烟的人不必经过治疗便戒了烟。他们只是决定把它戒掉——就这样把它戒了。

假如他们是上了瘾的话,那又怎么能够把它戒掉呢?上瘾的定义不是说上瘾者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吗?

吸香烟基本上是个习惯,并非上瘾。你跟吸烟的人谈论时,把习惯和上瘾区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放弃戒烟,就是因为那句新的胡说八道认为他们的努力等于白费。我们承认戒烟或去除其他陋习时,会带来诸多不舒服的“症状”,使抗拒引诱更加困难,但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球王贝利戒烟的经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世界球王,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他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全被父亲看到了,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贝利的头低得更下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做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得好难过,过了好一阵,才止住哭声。贝利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无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15岁参加桑托斯职业足球队,16岁进入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在《塔木德》中,有一则关于道德与享乐之关系的寓言,其中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一般看法。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同时,大家也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暂时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荫,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地分成了五组。 第一组旅客认为,如果自己上岛游玩时,正好出现顺风顺水,那就会错过起航的时机。所以不管岛上如何美丽好玩,他们坚持不登陆,守候在船上。 第二组的旅客急急忙忙地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闻闻花香,在绿荫下尝过了水果,恢复精神之后,便立刻回到船上来。 第三组旅客也登陆游玩,但由于停留的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之时,以为船要开走而慌慌张张地赶回船上来,结果,有的丢了东西,有的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占下的理想位置。 第四组的旅客虽然看到船员在起锚,但没看到船帆也在扬起,而且以为船长不可能扔下他们把船开走,所以,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船要起航之时,他们才心急慌忙地游到船边爬上船来。其中有些人为此受
了伤,直到航行结束,也没有痊愈。 第五组旅客由于在岛上陶醉过度,没有听到启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 结果,有的被树林中的猛兽吞吃了,有的误食有毒的食物而生了病,最后全部死在岛上。 在拉比的解说中,故事中的船,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善行;岛则象征快乐,各组的旅客象征对善行和快乐持不同态度的世人。 第一组的人对人生的快乐一点儿不去体会;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必须坐船前往目的地的义务,这是最贤明的一组;第三组的人虽然享受了快乐并赶回了船上,但还是吃了些苦头;第四组也勉强赶回船上,但伤口到目的地还没有愈合;人类最容易陷入的还是第五组,往往一生为了虚荣而活着,忘记将来而不知不觉吃下有毒的甜蜜果实。 “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拉比,能确立这样一种标准的宗教,其本身又是何等的贤明!它清楚地表明,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决不是那种闭眼不看世界、逃避尘世乐趣的禁欲主义者,而是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却又能不越出一定限度的人。 对尘世以及尘世乐趣的这种态度,从犹太神学的立场上看来,本是十分正常的。 既然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无非都是上帝所造,那么享
受世上的乐趣,也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特权,甚至可以说义务。伊甸园中不也有着“悦人眼目”的树木与可口的果子吗,这不是上帝特地为人栽下的吗?人为什么要忤逆上帝的旨意而坚持不用呢?只要不去用那棵智慧树上的果子就可以了,其余全无禁止的必要。 在对酒的态度上,最典型地反映出犹太民族那种掌握适度享乐的分寸感。 拉比们一向认为,酒这样东西最忌过度,少喝一点是好事,喝多了,麻烦就来了。《塔木德》指出:“只要不沉溺酒杯,就不会犯罪。”“酒进了头脑,辨别能力就出来了;酒进了头脑,秘密就被挤出来了。” 多喝之所以误事,因为这是撒旦在人类种葡萄准备酿酒时就做下的手脚。 当年诺亚种第一枝葡萄时,撒旦跑来问过:“你在干什么?” 诺亚说:“我在种一种非常好的植物。” 撒旦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长得什么样子。 诺亚便告诉他:“它会结一种非常甜而可口的果实,喝了这种果实的汁后,人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撒旦一听,来劲了,非得加入到这种幸福中来不可。于是,他跑去抓来了羊、狮子、猪和猴子,把它们一只只杀死,拿它们的血作肥料浇下去,葡萄长出来了,最后变成了葡萄酒。 所以,开始喝葡萄酒的时候,人温顺得像只羊;再
喝一点,就会有狮子那样强大(当然,是头借酒壮胆的狮子),再喝下去,就会像猪一样肮脏,喝得过多,就成耍猴了,唱啊跳啊,全无一点自制力。这就是撒旦送给人的幸福。 善于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塔木德》说:“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在生活中,犹太人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非常善于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对待吸烟的问题既是如此。现在,吸烟的犹太人的比例较其他民族的要小。 一位犹太人指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成年人吸烟,其中大多数据说已经上瘾。上瘾这个名词的含义是他们不能自制,亦即身不由己。可是我们知道,有许多吸烟的人不必经过治疗便戒了烟。他们只是决定把它戒掉——就这样把它戒了。 假如他们是上了瘾的话,那又怎么能够把它戒掉呢?上瘾的定义不是说上瘾者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吗? 吸香烟基本上是个习惯,并非上瘾。你跟吸烟的人谈论时,把习惯和上瘾区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放弃戒烟,就是因为那句新的胡说八道认为他们的努力等于白费。我们承认戒烟或去除其他陋习时,会带来诸多不舒服的“症状”,使抗拒引诱更加困难,但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球王贝利戒烟的经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世界球王,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他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 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贝利有点儿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全被父亲看到了,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坏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贝利的头低得更下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做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
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得好难过,过了好一阵,才止住哭声。贝利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无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15岁参加桑托斯职业足球队,16岁进入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