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中国经典礼义与圣餐神学

中庸系统神学 by 陈慰中

中国经典礼义与圣餐神学

基督降生以前,中国的经典谈不到基督教的圣餐,但是在哲理上有宝贵的教训,可以让我们推测这些哲理教训对圣餐的神学有所贡献。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 一个社会没有礼仪就会粗野,没有仁义就会纷乱。 礼仪是用外表的行动来表达内心的仁义。 单说爱上帝和爱世人是不够,应该以礼仪来敬拜上帝,用行善来爱世人。 所以中国的经典宝库可以加强西方的神学,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主道。

现在我们先看论语里孔夫子对礼义的看法。

“子曰,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信心要接近义行,恭敬要接近礼仪。 这就是对世人行善,对上帝要敬拜。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我们可以把这教训应用到主身上。 他在地上的时候应该得礼貌的招待,他被钉死后应该以葬礼事后。 他复活后应该以礼仪献祭记念。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一个人没有人道,其敬拜是没有意义的。 爱主爱人连在一起。

子曰,“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祭的时候,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诚心。 祭祀神圣时候要诚心,好像神圣就在场。 这段话可以应用到圣餐来。 圣餐的饼和酒,到底有没有变成圣体和宝血。 有的话怎样变的。 这些问题都不重要。 孔子假如生在主后,对这事将有何看法。 可大胆用他这段话来说,“祭如在”,记念主的时候就要诚心好像主就在中间。 “祭神如神在”,祝谢饼和酒时候,就要诚心把饼和酒当真的圣体和宝血。 这个“如”是不好解释的。 如就是等于,主有大能大力,这如可能是真的。 中国特色的神学不会像西方的逻辑,分析得太利害。 要紧要诚心,诚心也是一种信心。 “换质论”和“同质论”的出发点都是从诚心而来。 祝谢饼酒“如”亲眼见到主的自己。 有这样的诚心,主的同在是必然的。

子贡想节省一头祭羊,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因此可见孔子重视祭礼。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可见礼仪之重要。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读书可以博学,但是礼仪可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态度。

“为国以礼”。 要统治一个国家,社会不能没有礼仪。 没有礼仪的社会,人民是粗鲁的。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能克服自己,能恢复礼仪都和仁爱有关系。 礼仪和仁爱有直接关系。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礼仪和仁义,是从上到下的。

“见得思义,祭思敬。” 看到有利益的时候要想到道德。 祭祀的时候要有恭敬之心。

“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是一个修身的秘密。 不知道礼仪的人,很难树立人格。

现在我们看中庸书祭祀概念。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这一段中庸书的话,最适合形容何为“同在”,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是能体会到,并且不会忘记的。 这个“同在”使众人都穿起礼服,参加祭祀的礼仪。 这个“同在”到处都能感觉到,好像在祭祀场所的上面或者在左在右。 诗经有句话,上天的“同在”降临的时候,是人的智力无法预测的。

上面这段话可以应用到圣餐的祝谢圣文。 主祭人读祝谢圣文时,上面“同在”的降临,不但是在饼和酒,还在会场,充满了“同在。”

中庸书还提到诚心。 有诚心相信,必有主的同在。 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故至诚如神。”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对礼和义的关系,有句话,“夫义,路也。 礼,门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义和礼是联系的,仁义礼智是人性固有的。 行善和敬拜上帝是人性固有的需要。 从中国的甲骨文就可以发现,原始人类已经祭祀敬拜上帝了,甲骨文的祭祀有公牛,擘开祭品及双手高举祭器。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中国经典礼义与圣餐神学 基督降生以前,中国的经典谈不到基督教的圣餐,但是在哲理上有宝贵的教训,可以让我们推测这些哲理教训对圣餐的神学有所贡献。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 一个社会没有礼仪就会粗野,没有仁义就会纷乱。 礼仪是用外表的行动来表达内心的仁义。 单说爱上帝和爱世人是不够,应该以礼仪来敬拜上帝,用行善来爱世人。 所以中国的经典宝库可以加强西方的神学,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主道。 现在我们先看论语里孔夫子对礼义的看法。 “子曰,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信心要接近义行,恭敬要接近礼仪。 这就是对世人行善,对上帝要敬拜。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我们可以把这教训应用到主身上。 他在地上的时候应该得礼貌的招待,他被钉死后应该以葬礼事后。 他复活后应该以礼仪献祭记念。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一个人没有人道,其敬拜是没有意义的。 爱主爱人连在一起。 子曰,“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祭的时候,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诚心。 祭祀神圣时候要诚心,好像神圣就在场。 这段话可以应用到圣餐来。 圣餐的饼和酒,到底有没有变成圣体和宝血。 有的话怎样变的。 这些问题都不
重要。 孔子假如生在主后,对这事将有何看法。 可大胆用他这段话来说,“祭如在”,记念主的时候就要诚心好像主就在中间。 “祭神如神在”,祝谢饼和酒时候,就要诚心把饼和酒当真的圣体和宝血。 这个“如”是不好解释的。 如就是等于,主有大能大力,这如可能是真的。 中国特色的神学不会像西方的逻辑,分析得太利害。 要紧要诚心,诚心也是一种信心。 “换质论”和“同质论”的出发点都是从诚心而来。 祝谢饼酒“如”亲眼见到主的自己。 有这样的诚心,主的同在是必然的。 子贡想节省一头祭羊,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因此可见孔子重视祭礼。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可见礼仪之重要。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读书可以博学,但是礼仪可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态度。 “为国以礼”。 要统治一个国家,社会不能没有礼仪。 没有礼仪的社会,人民是粗鲁的。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能克服自己,能恢复礼仪都和仁爱有关系。 礼仪和仁爱有直接关系。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礼仪和仁义,是从上到下的。 “见得思义,祭思敬。” 看
到有利益的时候要想到道德。 祭祀的时候要有恭敬之心。 “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是一个修身的秘密。 不知道礼仪的人,很难树立人格。 现在我们看中庸书祭祀概念。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 这一段中庸书的话,最适合形容何为“同在”,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是能体会到,并且不会忘记的。 这个“同在”使众人都穿起礼服,参加祭祀的礼仪。 这个“同在”到处都能感觉到,好像在祭祀场所的上面或者在左在右。 诗经有句话,上天的“同在”降临的时候,是人的智力无法预测的。 上面这段话可以应用到圣餐的祝谢圣文。 主祭人读祝谢圣文时,上面“同在”的降临,不但是在饼和酒,还在会场,充满了“同在。” 中庸书还提到诚心。 有诚心相信,必有主的同在。 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故至诚如神。”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对礼和义的关系,有句话,“夫义,路也。 礼,门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义和礼是联系的,仁义礼智是人性固有的。 行善
和敬拜上帝是人性固有的需要。 从中国的甲骨文就可以发现,原始人类已经祭祀敬拜上帝了,甲骨文的祭祀有公牛,擘开祭品及双手高举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