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道就是上帝

中庸系统神学 by 陈慰中

道就是上帝

甲骨文的“上”是指在天上无形的上帝。 甲骨文的“帝”是指地上具体君王的皇帝。 后人把这无形和具体的概念联合起来,就成上帝。

这无形的乃太初有道,“象帝之先。” 这道就是上帝。 商代的人民认为,在地上对天上的上帝举行祭祀,上帝就降临在人间。 所以中国古代早有“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的神学概念。 上帝降临人间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概念。 后来上帝返回天上,就指定一位贤人来代替他统治中国,这人就是“天子”。

一般学者认为周易的来源和甲骨文一样早,是中国经典最早的一本书,现人称为易经。 易经提到上帝五次,天三十次。 提到上帝的乃,豫,益,鼎,涣,等四卦。

豫卦有,“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上帝不但是个人的上帝,还是家族的上帝,是祖宗们的上帝。

益卦有,“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王用享于帝,吉。” 这里给我们看出,上帝是自我牺牲的上帝,从天上降下到民间,用道照亮众人,地上的王,可以指基督为预言,用祭祀来献给上帝,牺牲了自己,此乃“王用享于帝”的意思。

鼎卦有,“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一个人成为圣人乃因他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上帝。 一个牺牲了自己的圣人能影响其他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圣贤。

涣卦有,“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是指世界动荡和纷乱的时候,先王在庙里祭祀上帝。 上帝是动荡和纷乱时候人类灵魂的圣殿和避难所。 往下谈的是尚书。

现在通行的尚书共有58篇,提到上帝共45次。 尚书是记载中国四千多年前的历史开始,从尧舜典至周平王之文侯之命篇。 现介绍尚书里所提的上帝。

尧舜典载尧帝禅让之道,舜帝登基时的祭祀上帝,“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玉衡,以齐七政,肆上帝,堙于六宗,望于山川,编于众神。”

皋陶篇载禹奏舜帝的话,“安汝止,惟几,惟康,基弼直。 惟动丕应,蹊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意思要清心等待上帝的旨意。

汤誓篇是商汤王讨伐夏暴君桀的誓文,内载有,“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汤诰篇是伐夏后归师的诰文,载有,“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个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汤指出,在他之上还有一位上帝,是真正的上帝。 而百姓有罪是他一人承担的,“尔有善,朕弗敢蔽。 罪当联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商汤出一位贤臣伊尹,写伊训篇,载有,“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为人作事不能随便,要敬畏上帝。

伊尹在太甲篇还指出,“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先王们敬畏上帝,所以被上帝悦纳。 这是警告商王太甲的话。

主前一千年左右,商王纣失民心,周武王兴起建业,会盟八百诸侯于河南之孟津,宣布伐商孟津之誓,称泰誓,共三篇,提上帝数次,指商失职,“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现在周室有天命,“相上帝,宠绥四方。”

武王敬畏上帝,祭祀上帝,“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

天子要承担众人的罪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联必往。”

天子要为众人的罪过接受天罚,“上帝弗顺,祝降时丧。 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继泰誓三篇,武王还说,“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

尚书最著名的一篇可称为洪范,是王权建立的法则,提上帝二次,“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 意思,古时鲧氏治洪,破坏环保,上帝震怒,不给王权法则。

法则里有皇极的概念,“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皇极的法则乃以上帝的教训来教训众臣民。

武王去世,子成王继位,年幼,由周公摄政。 亲属毒言周公,兴兵造反,周公誓师作诰文,称大诰,称过去上帝兴周室,现不例外,“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

“爽邦由哲,亦惟十人。 迪知上帝命。” 建邦时有十位贤臣辅助,深知上帝的旨意。

尚书还有其他多篇记载上帝,例如,

微子篇有,“上帝时歆,下民祗协。”

康诰篇有,“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酒诰篇有,“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 意思,上帝没有闻到善行的祭祀,只有人民痛苦的声音。 善行的馨香比祭祀的馨香更受上帝的接纳。

周成王迁都洛邑的召诰篇有,“呜呼,皇天上帝,”及“王来绍上帝”等歌颂上帝的词句。

多士篇提到,“上帝引逸,”即上帝祝福众人,及“惟时上帝不保”等话。

君奭篇有,“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及“迪见冒闻于上帝”这话语。

多方篇有,“惟帝降格于夏”及“厥图帝之命”之警告之话。

立政篇有,“吁俊尊上帝,”“丕厘上帝之耿命,”“帝钦罚之,”及“以敬事上帝”的话。

成王崩,康王立位,答诸侯会话,顾命篇有,“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的保证话。

吕刑篇有,“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 意思,上帝监察地上众民,都没有德行的馨香;又有,“上帝不蠲,降咎于苗。” 意思,上帝不能赦免故意作恶的人,因此才降灾害给苗民。

以上几篇都是警告的训语,执政者们都要警畏上帝,努力施行上帝的天命,就是关心人民,提倡道德。 吕刑篇说的,“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就等于圣经先知书何西阿6章6节所说的,上帝说:“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 这是“皇天用训厥道。” 道就是上帝的内心。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首,提及上帝42次,现引证如下。

正月篇提,“有皇上帝,伊谁支憎。” 意思,皇天上帝到底是憎恨那一个人?

菀柳篇提,“上帝甚蹈,无自昵焉。” 意思,上帝是非常可敬畏的,任何人都不敢轻易亲近。

文王篇提,“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意思,上帝既然有命令,从今忠心服周邦。

大明篇提,“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意思,小心谨慎又敬畏,明白怎样事奉上帝。

皇矣篇提,“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意思,上帝旨意建立周朝,并祝福扩大其边疆。

生民篇提,“上帝不宁,不康禋祀。” 意思,假如不献上感恩的祭祀,上帝的心必有不安息。 该篇又提,“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意思,上帝从天降临来享受献祭,因为祭品香味感动了他。

荡篇提,“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意思,不要怪上帝无情,可怕,不可依靠。 只要怪我们不尊守固有的道德。

西周末宣王元年,天下大旱六年,宣王作诗求雨,全诗祈求上帝多处,称倬彼云汉篇,提,“后稷不克,上帝不灵。” “昊天上帝,则我不遗。”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执竞篇提,“上帝是皇。”

臣工篇提,“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意思,上帝的恩典是很明显的,一直赐康乐丰年。

閟宫篇提,“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意思,上帝的同在使周母姜嫄平安生周祖后稷。 该篇还提,“上帝临女,”意思是,上帝监察每人之心。

长发篇提,“昭假迟迟,上帝是依。” 意思,虔诚祈祷不断息,惟上帝值配崇拜。

诗经和尚书对上帝有不同的概念。 尚书很肯定的相信,在世的君王要遵守天命,执行上帝的旨意,爱护上帝的子民。 诗经里的诗人则从内心发出声音,质问上帝,到底上帝憎恨谁呢? 如何亲近上帝? 怎样才明白上帝的旨意? 如果不献祭的话,上帝将如何着想? 为什么上帝这样无情,不肯降雨? 上帝同时是政治和自然性。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道就是上帝 甲骨文的“上”是指在天上无形的上帝。 甲骨文的“帝”是指地上具体君王的皇帝。 后人把这无形和具体的概念联合起来,就成上帝。 这无形的乃太初有道,“象帝之先。” 这道就是上帝。 商代的人民认为,在地上对天上的上帝举行祭祀,上帝就降临在人间。 所以中国古代早有“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的神学概念。 上帝降临人间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概念。 后来上帝返回天上,就指定一位贤人来代替他统治中国,这人就是“天子”。 一般学者认为周易的来源和甲骨文一样早,是中国经典最早的一本书,现人称为易经。 易经提到上帝五次,天三十次。 提到上帝的乃,豫,益,鼎,涣,等四卦。 豫卦有,“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上帝不但是个人的上帝,还是家族的上帝,是祖宗们的上帝。 益卦有,“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王用享于帝,吉。” 这里给我们看出,上帝是自我牺牲的上帝,从天上降下到民间,用道照亮众人,地上的王,可以指基督为预言,用祭祀来献给上帝,牺牲了自己,此乃“王用享于帝”的意思。 鼎卦有,“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
养圣贤。” 一个人成为圣人乃因他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上帝。 一个牺牲了自己的圣人能影响其他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圣贤。 涣卦有,“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是指世界动荡和纷乱的时候,先王在庙里祭祀上帝。 上帝是动荡和纷乱时候人类灵魂的圣殿和避难所。 往下谈的是尚书。 现在通行的尚书共有58篇,提到上帝共45次。 尚书是记载中国四千多年前的历史开始,从尧舜典至周平王之文侯之命篇。 现介绍尚书里所提的上帝。 尧舜典载尧帝禅让之道,舜帝登基时的祭祀上帝,“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玉衡,以齐七政,肆上帝,堙于六宗,望于山川,编于众神。” 皋陶篇载禹奏舜帝的话,“安汝止,惟几,惟康,基弼直。 惟动丕应,蹊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意思要清心等待上帝的旨意。 汤誓篇是商汤王讨伐夏暴君桀的誓文,内载有,“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汤诰篇是伐夏后归师的诰文,载有,“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个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汤指出,在他之上还有一位上帝,是真正的上帝。 而百姓有罪是他一人承担的,“尔有善,朕弗敢蔽。 罪当联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商汤出一位贤臣伊尹,写伊训篇,载有,“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为人作事不能随便,要敬畏上帝。 伊尹在太甲篇还指出,“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先王们敬畏上帝,所以被上帝悦纳。 这是警告商王太甲的话。 主前一千年左右,商王纣失民心,周武王兴起建业,会盟八百诸侯于河南之孟津,宣布伐商孟津之誓,称泰誓,共三篇,提上帝数次,指商失职,“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现在周室有天命,“相上帝,宠绥四方。” 武王敬畏上帝,祭祀上帝,“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 天子要承担众人的罪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联必往。” 天子要为众人的罪过接受天罚,“上帝弗顺,祝降时丧。 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继泰誓三篇,武王还说,“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 尚书最著名的一篇可称为洪范,是王权建立的法则,提上帝二次,“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 意思,古时鲧氏治洪,破坏环保,上帝震怒,不给王权法则。 法则里有皇极的概念
,“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皇极的法则乃以上帝的教训来教训众臣民。 武王去世,子成王继位,年幼,由周公摄政。 亲属毒言周公,兴兵造反,周公誓师作诰文,称大诰,称过去上帝兴周室,现不例外,“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 “爽邦由哲,亦惟十人。 迪知上帝命。” 建邦时有十位贤臣辅助,深知上帝的旨意。 尚书还有其他多篇记载上帝,例如, 微子篇有,“上帝时歆,下民祗协。” 康诰篇有,“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酒诰篇有,“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 意思,上帝没有闻到善行的祭祀,只有人民痛苦的声音。 善行的馨香比祭祀的馨香更受上帝的接纳。 周成王迁都洛邑的召诰篇有,“呜呼,皇天上帝,”及“王来绍上帝”等歌颂上帝的词句。 多士篇提到,“上帝引逸,”即上帝祝福众人,及“惟时上帝不保”等话。 君奭篇有,“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及“迪见冒闻于上帝”这话语。 多方篇有,“惟帝降格于夏”及“厥图帝之命”之警告之话。 立政篇有,“吁俊尊上帝,”“丕厘上帝之耿命,”“帝钦罚之,”及“以敬事上帝”的话。 成王崩,康王立位,答诸侯会话,顾
命篇有,“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的保证话。 吕刑篇有,“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 意思,上帝监察地上众民,都没有德行的馨香;又有,“上帝不蠲,降咎于苗。” 意思,上帝不能赦免故意作恶的人,因此才降灾害给苗民。 以上几篇都是警告的训语,执政者们都要警畏上帝,努力施行上帝的天命,就是关心人民,提倡道德。 吕刑篇说的,“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就等于圣经先知书何西阿6章6节所说的,上帝说:“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 这是“皇天用训厥道。” 道就是上帝的内心。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首,提及上帝42次,现引证如下。 正月篇提,“有皇上帝,伊谁支憎。” 意思,皇天上帝到底是憎恨那一个人? 菀柳篇提,“上帝甚蹈,无自昵焉。” 意思,上帝是非常可敬畏的,任何人都不敢轻易亲近。 文王篇提,“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意思,上帝既然有命令,从今忠心服周邦。 大明篇提,“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意思,小心谨慎又敬畏,明白怎样事奉上帝。 皇矣篇提,“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意思,上帝旨意建立周朝,并祝福扩大其边疆。 生民篇提,“上帝不宁,不康禋祀。” 意思,假如不献上感恩的祭祀,上帝
的心必有不安息。 该篇又提,“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意思,上帝从天降临来享受献祭,因为祭品香味感动了他。 荡篇提,“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意思,不要怪上帝无情,可怕,不可依靠。 只要怪我们不尊守固有的道德。 西周末宣王元年,天下大旱六年,宣王作诗求雨,全诗祈求上帝多处,称倬彼云汉篇,提,“后稷不克,上帝不灵。” “昊天上帝,则我不遗。”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执竞篇提,“上帝是皇。” 臣工篇提,“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意思,上帝的恩典是很明显的,一直赐康乐丰年。 閟宫篇提,“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意思,上帝的同在使周母姜嫄平安生周祖后稷。 该篇还提,“上帝临女,”意思是,上帝监察每人之心。 长发篇提,“昭假迟迟,上帝是依。” 意思,虔诚祈祷不断息,惟上帝值配崇拜。 诗经和尚书对上帝有不同的概念。 尚书很肯定的相信,在世的君王要遵守天命,执行上帝的旨意,爱护上帝的子民。 诗经里的诗人则从内心发出声音,质问上帝,到底上帝憎恨谁呢? 如何亲近上帝? 怎样才明白上帝的旨意? 如果不献祭
的话,上帝将如何着想? 为什么上帝这样无情,不肯降雨? 上帝同时是政治和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