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2)生命是什么呢?

跨越死亡 by 计文

生命是什么呢?

(雅4:14)

生命是什么?

要确切完整地回答此问题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可否把题

目改成“生命像什么”?也许会比上面这个问题来得方便些。

生命像什么呢?

《圣经》对此作了一些揭示。

生命孤如旷野鹈鹕。

“我如同旷野的鹈鹕,我好象荒场的枭鸟,

……我象房顶上孤单的麻雀。”(《圣经·诗篇》102:6—7)

鹈鹕是一种水鸟,翼长嘴大。善游泳捕鱼,喜欢群居。但

一旦它成了旷野的孤鸟,其寂莫之状是何等难耐。

人的一生孤单寂寞么?

刚哇哇坠地,尽管一点也不懂什么才是寂寞和孤单,但毕

竟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于是,用响亮的哭声来唤取旁人的注

意,尤其是母亲的体温。人天生需要母亲火热身体的爱抚和

摩擦。

大概是到了五岁那年,在弹玻璃球、掏鸟窝、捉迷藏的间

隙,也常感到微微的寂寞,那种感觉尤如煤球炉子冒出的丝丝

青烟。晚上睡在母亲身边,但灯一关,因为什么人也看不见,就

又想哭!

十岁了,每逢节假日就难耐孤寂,竟羡慕起邻居的小兄弟

俩为了争鱼吃而争吵不休,幻想自己若有一个弟妹该有多好!

到了十五岁,除了为那X、Y、Z操心和为A、B、C烦恼外,

103

也曾偷偷地在被窝里照着手电读起武侠小说《寂寞高手》试

图体验孤独求败的心境。

二十来岁,忧烦跟着年龄加码。青春的萌动,使他自觉和

不自觉地开始寻找起“我的另一半”。

三十而立,男人此时若没“立”起来那便有了妻室孩儿,

在那些有权、有钱、有才的人前,他的心灵依然寂寞——没有

人拥戴,就连自己的孩子也会冒出一句:“你看别人的爸爸

……”孩子怎么会体会父亲此时内心的凄凉。

快到“五十知天命”之时,望着往昔绕膝而嬉的儿女都飞

离身边而去另筑小窝,在欣慰自己使命完成的同时俱增几份

忧伤,毕竟房间里也飞走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在“花甲”迈进“古稀”之年,一位从领导位上下岗或是卸

任的人是孤单的。人走茶凉,原本门庭若市的礼拜天如今变得

门可罗雀,原来笑脸恭迎的下属现在擦肩而过只乘了仅仅是

瞬间的应付。实在看不顺眼过去围着自己转的一群人现在围

着别人在转,还是背上一根鱼竿钓鱼去吧,可是,好象鱼儿也

有意不理,只有寒风拂着的浮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动

人一旦跨进了八十这条门槛,余下的日子都说是“外快”

了,可是,“外快”并不真会“愉快”,人的身高变得越来越矮,体

重越来越轻,但就是那双腿却越来越重,平时要么在床上让身

子“放平”,要么懒在藤椅上享受户外“日浴”。从阳台到床是七

步,从床到阳台也是七步。寂寞象一道无形围墙把他团团围

住。除了孤独,还等什么呢?要么就是坟墓,可那是会更冷清。

寂寞是长远的,孤独是难熬,但不是绝对的。

深山冷香,除了风的唿哨和偶尔山狗的嗥叫,万籁俱静。

104

这自然是一种寂寞。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顶

风而行,这当然也是孤独。

那么,一群整天在灯红酒绿的舞池里“蹦嚓嚓”[有人说应

是“碰拆拆”,因为有青年人在那里“碰”到了情人,可“拆”开了

结发夫妻,也“拆”散了好好的一个家。」的人,总不会寂寞了

吧?其实不然。有一种孤单叫“群居的孤单”,它比“独处的寂

寞”更可怕、更烦心。穿梭于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同样存在许多

悲怆孤寂的心,生活在熙来攘往的城市里偶然会有不少飘荡

无依的灵。荒无人烟的山野不一定代表寂寞,冰天雪地的南极

也不尽然会孤独。

金钱可以叫许多人拜到在你脚下,盛宴能够赢得众多的

酒肉朋友。但金钱换不来真正的友谊和爱,财富不能买到人心

灵里的充实。所以,那些“穷得只乘下钱”了的富翁富婆们,同

样在品尝着孤单的苦果。不然,今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娱乐

场所呢?人正因为感到孤寂难耐才需要去寻找“刺激”!既然

有“需”,就必会有“供”,一条街上每隔十来米就有一个“舞厅”

或“夜总会”就不希奇了。

“权力”一直是某些人梦寐已求的东西,沿袭了上千年的

“官本位”思想一直索绕于人的里面。“权威”、“权威”,有“权”

才有“威”,有“威”才可以一呼百应、呼风唤雨。然而权力集中

和地位高升并不真正可以驱散心头寂寞阴云。所谓“高处不胜

寒”说的正是这种境况。位低的“平民”因为你太“威”了而不敢

向你说真话,似乎你遇到听到的会是同一种人同一个声音。这

是真的么?有时你自己也怀疑,因此这依然是一种悲哀的孤

单。要是一个有权的人突然有了什么变化,那也许会遭遇得更

105

孤单。报载某局长病了,头几天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可是,

已经走到医院门口,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三个科长一听见医

生说局长的病是不治之症时,便掉头就走,“打轿回府”。要是

该局长知道此时,一定会凄凉得死去。

当人面对荒谬、无意义和寂寞时,人便有一种孤独的感

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种“独”之感远非最亲的人

际关系可填补的。此时人会问:“谁能帮助我们免除这份深沉

的孤独呢?”

在《圣经>>所预言将来审判之刑罚中,最可怕的并不是硫

磺之火,而是“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这其实是一种永远的

孤独。像一颗流星滑落于茫茫的太空中。毫无目标的飞动——

孤单又失群。

孤寂的感觉,常常是因为没有目标而引起。因此,最孤单

的地方很可能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假如你的人生至今尚无

定向和目标。那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会有无限的孤独与悲

伤!

对于一个具有群居天性的人,孤独并不适宜。“依归”才是

心灵的需求。人居住在上帝创造的广大宇宙中,若人生缺乏兴

趣,又没有坚强的爱心,更无具有价值的目标和光荣的责任。

那是一件最可怜的事,其结果只能是寂寞和孤单。

在一个破旧的敬老院里,老人们三、二个一堆,已经没有

了新鲜的话题可以引起兴趣的交谈。那种空洞洞的眼神,百无

聊奈地久坐在那里。似乎要等到死亡来临,他们才一个个肯起

身与它“握手”。

可是,同样是老人,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个简易房子里。

一位无子无女的孤寡老人用单指在一架破旧的风琴上顺手弹

106

出《何等恩友仁慈耶稣》。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到那种在敬老院

的老人从来没有的喜乐、平安。她家里除了琴声没有什么,但

也没有孤单。

“那人独居不好!”(<<圣经·创世纪》2:18)

这一直是神爱人的心愿,基督降世正是为要医治人里头

心灵的孤单,他自己亲自给人以最终极的关怀,亲自成为信他

之人的良朋益友。

千万游离无定,流荡无归,孤立的人们,不要再孤立下去

了。请顷听基督那温柔的声音吧: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

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圣经·启示录》

3:20)

有了他,你的生命中就不再有寂寞与孤单。

○生命短如日中气息。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我的生命

不过是一口气……”(<<圣经·约伯记>>7:6—7)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象一声叹息。”(<<圣经·诗篇》90:9)

人人都有过叹息的经验。它往往是人无可奈何心劳神疲

之时的呻吟。随着那一声声叹息,人期望能把一切的不愉快统

统呼出去,吐得远远的。可是,那一声深沉急促的呼气,除了略

微松驰一点点神经外,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

人之所以会有叹息,是源于人的痛苦经验。诗篇90篇是

摩西的祈祷诗,他写作时间正是以色列人旷野飘流四十年之

后,当年离开埃及跟着他走旷野去迦南的六十万男丁,由于强

项悖逆,极大多数成了“神不喜欢的人”。除了边勒、约书亚二

人之外,全都倒毙在旷野(林前10:1一11)。这样平均算来,每

107

一天要死去四十多人。茫茫荒野,竖起了一个又一个坟墓。故

当摩西在约旦河边回首以往经过的历程,不得不一声长叹,一

声哀号!这难道不是在神震怒之下度过的一生么?

人生苦短,多有叹息。疾病的煎熬,环境的不顺,经济的厄

困,遭遇的坎坷;无故被人误会,好心不得好报;温暖如春的家

庭,忽然人人冷着冰霜;如日中天的事业,忽然危机四伏;读书

时为考试发愁,工作时为下岗担心;恋爱时烦恼种种,结婚后

苦闷多多;挂心父母的健康状况,担忧子女的成长前途…·谁

不曾叹息过?谁又不哀怨过?静夜深思,午夜梦回。清早起来,

午间小憩,人时不时会喟然长叹,叹出人生的感伤,叹出人生

的无奈。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即人在不断的挫折和

忧患意识中反能生存发达。而事实上,生存于世的人哪一个没

有忧患?没有叹息呢?

人生不但似一声叹息,又如“一口气”一般飞快。“叹息”一

字在德文圣经中译为“转念”,形容人生过得非常之快,非常之

匆促,有如转念之间。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

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圣经·诗篇》90:10)

“转眼”与“转念”,后者似乎更快捷些。旧约古圣约伯在经

历了诸多的磨难后,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生命不过是一口气……”

真所谓“光阴如箭,日月似梭。”人生在世的日子比梭更

快。

“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过去,不见福乐。我的日子

108

过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鹰”。(<<圣经.约伯记))9:25—26)

即便有人感到生活弥艰,如受煎熬,度日如年,恨时间慢

得象蜗牛。但一旦日子过去了,回头发现过去仍如瞬间的事。

无论是帝皇将相或是贩夫走卒,或是阳春白雪或下里巴

人,人的一生都将会“速于织梭”转眼而去。越是富有的人越会

感到生命宝贵,越是充分惜时的人越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着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在临终前,心中仍然惦念着他那尚

未完成的《人间喜剧》。医生问他完成那些工作还需多少日子,

他说六个月。医生摇摇头,“六个月都活不到吗?那六个星期

咋样?”医生照样是摇头。“那么至少六天时间总可以吧?我还

可以写个提纲,也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五十卷书校订一下。”

巴尔扎克的声音几乎哀求。而医生则立即劝他写好遗嘱。“什

么?”“只给我六个小时?”就这样他还问着问着悄然离世了。

诗人济慈总是担心尚未写出脑中丰富文思就已离世而

去。

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被罗马士兵杀害时,(公元前212年)

说:“等一等,让我做完这道题。”

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在1931年被确诊为癌症

复发,看到自己将不久会撒手人世,便哽咽着说,“生命对我来

说,仍是瞬间的恩赐的粮食。”

“只为容易得,便作等闲者。”平时认为光阴是上苍无价的

赐与,东方日头天天有,来日方长。只有到了生命之尽头,人才

会惦念到时间和生命的份量!可人到了那个地步,也只能是

“徒伤悲”罢了。

基督真道告诉人们,生命和时间是上帝的恩赐,人不可徒

受它的恩典。有限的人生只有找到无限并获得无限的生命及

109

其内涵的完全美善,生命才有真正价值。人才不至于枉此一

生。

美国夏威夷岛的学生在上课前有这样一个祈祷,足以成

为每一个人生的勉励: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

去,永不复返;今天已与你同在,但很快就会过去。明天就要到

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因一生只有那么三天”。

○生命苦如火星飞腾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圣经·约伯记》

5:7)

有人曾不无幽默地说,人的脸谱就是一个“苦”宇。眼睛与

眉毛是“十十”,鼻子是“十”,下面就是“口”了。人一生下来就哇

哇大哭,也许正是因为一来到世上就与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位哲人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求之不得的痛

苦,一种是求而得之的痛苦。人生这种痛苦是人人注定的命

运,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谁都难以脱逃,因为它已铸造在人的

生理与心理构造中。这是因为人有思想,人的身体活动虽受限

制,但人的思想不受限制。坐在斗室之中,却可思索银河系外

星球的构造。他是凡夫俗子,但可编出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美丽

故事。人生不满百,他却常怀千岁忧。虽处于窘迫中,但他仍

可大做白日梦。他永远是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他永远恨他

自己力不从心或为环境所困。年幼时恨不能快快成长,免受压

制,年长时又恨不能恢复青春,免遭弃遗。人常慨叹:唉!痴人

多福。痴人既不会思想,自然就没有这些烦恼。可是谁要是替

他注射一针使他变为白痴,他必断然拒绝。故似乎每个人都必

然要在那种痛苦中受熬煎,甚至许多人痛不欲生。

110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这是古今千万人对人生问题所发

的浩叹。人生痛苦,佛教除讲到生老病死之外,还讲生即是苦。

无数诗人哲人都曾悲咏述说人生苦况。人生活在这个动荡不

安的世界中,哪一个不曾有尝过痛苦的滋味?痛苦弥漫于人生

的每个阶段,渗透人生的每个层次:事业的失败、学业的停滞、

人际关系的疏离、家庭圆镜的破碎、恋爱路途的坎坷、身体状

况的患疾、对死亡的恐惧,对战争的担忧、还有对风暴的突袭

以及对地震的无奈……

一个人假如在痛苦之中有苦尽甘来的盼望,往往能忍受

到极大限度。假如在苦难中毫无指望,则是痛上加伤,令人心

灵黯然得难以忍受。所以当我们身处无边苦海之中时,便会深

切地叹问“何处是岸?”人生象是一叶危舟,莫名其妙地被投掷

在茫茫大海中,天天与惊涛骇浪挣扎搏斗,四围又时时布满暗

礁。而船上的航行设备则毫无一件。既不知身在何处,又不知

将去何方,船的命运完全听凭风浪摆布。还有更惨的是,这船

是漏的。每日下沉少许,日深一日,一般情形,积累六、七十年,

便沉于海底。似此人生,可悲可惨啊!

在这样一个漂泊危舟中,首要急需的是海图南针,藉此知

道自己处境,安全港在何处,以及当驶的航道。只有这样,才可

出苦海登彼岸。

基督正是每一个人的宁静港湾,他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

息。”(<<圣经·马太福音>>11:28)

是的,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但是,一个蒙基

督光照的人,他会这样说: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他。他行大事不可

111

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圣经·约伯记>>5:8)

○人生应如云彩消散

“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间也不再上来。”(<<圣经·约

伯记》7:9)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甚么

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

也是虚空。”

人生充满叹息劳苦,不但过去快得如电光火石,却刹那间

会消灭得无踪无影,如云雾消散。百年前没有你的存在,百年

后仍没你的存在。人的名宇和他的音容笑貌将会被时间所冲

洗,人尤如投在大海里的一块小石,也许曾溅起一些小小浪

花,但很快便消失无踪。曾经一生所劳碌经营、苦苦汲取的名、

利、地位、荣誉,又变成了什么呢?曾经执着地爱呀!恨呀!囤

积呀!报仇呀!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哲学家海德格说:

“生命是一个奔向死亡的存在。”

人好像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走在一条导向死亡的单行

道上…

《三国演义>>开始的一首词,这样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狄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里道尽了人间的变幻,若人一生中不抓住一些永恒的

东西,其一生只是“笑谈”而且,那人还有意义么?

曹操不但军事上能力超众,在文学上他也是一个才华横

溢的诗人。他在他的《短歌行》中写下了着名诗句:

1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人生苦多。”

报载一位中学生也许受此启发,在学校上《几何课》时,写

下这样几句“打油诗”:

“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又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明知人生没有多少“几何”,干脆就不必要“几何”了,这当

然是消极颓废者的论调,这样的人其人生价值肯定不会有多

少“几何”的!

从前,有位英国绅士,在他八十高龄时,心血来潮地为自

己的一生作了一个初略“统计”:

“睡觉——28年;工作——20年;吃饭、应酬——5年;斥

责小孩、孙子、与人争吵——4.5年;等待别人或闲聊——4

年;点火、抽烟、发呆——250天;打领带、照镜子一200天;高

兴、唱歌——50天;微笑——50小时……。”

清楚可见,在这80年人生中,他没有花一分时间在思考、

创造、敬拜神。这个人也许会有一定代表性,很多人一生中睡

觉比工作还多,生气比微笑多;吃饭比敬拜多,抽烟比思考多

有人问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一生中影象最深刻的事

是什么?

老人想了很多时间,便喃喃自语:“以前,我好象都在……

打麻将。”

当人生之路走到尽头时,居然如此来概括自己一生,这不

是大虚空了么?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圣经·约

伯记》7:6)

113

许多人在这世上不是在好端端“过日子”,而是懒洋洋“混

日子”。随便找个人问他工作咋样?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混呗!”

这就叫“消耗在无指望之中”。

“我的年日如烟云消灭;我的骨头如火把烧着”。(《圣经·

诗篇》102:3)

为何诗人把生命喻作烟雾消逝?在天高气爽,秋风萧瑟的

时候,你仰首望天,朵朵白云,变幻无常,使人有白云苍狗,沧

海桑田之感。人生不正也变幻无常,速如云雾消散么?合家团

聚、天伦之乐吗?妻离子散、伶仃孤苦吗?一帆风顺,诸事大吉

么?棘荆丛生、满路坎坷么?这都不是证明人生如烟云,随风

变幻,随时而异么?要是人生真没有得着宝贵永恒的东西,人

活在世上有意义么?

诗人大卫又说:

“我们的年日象飞逝的影儿,无法逃避死亡”。(现代中文译

本)(《圣经·历代志上》29:15)

日子如影儿,使人不得不想到中国人的成语“捕风捉影”。

且好《传道书》里讲到人生诸多的劳碌犹如“捕风”: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圣经·传道书》1:14,2:17)

影儿并无实体,捕风纯属徒劳。看见却不能拿到,存在而

不能把握。名誉、地位、财利犹如风好象影,待你真捕捉到时,

影儿已荡然无存,风儿也已不成为风了。一切都成为“空虚”

了。一个人假如真能透彻这个道理,就必然会去寻求更有价值

的东西了。保罗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由衷地表露他的心

声,实在可以成为世人的人生指南:

“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114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为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

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圣经·腓立比书》3:7一8)

从此,人生不再捕风,不再捉影。

生命是什么?其实生命本意肯定远比“旷野鹈鹕”、“口中

气息”、“火星飞腾”、“云彩消散”要来得真实、丰富、而有意义。

只是世人沉迷于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世途风景,而顾不得思

考人所以来世一趟的真正目的,无意揣摩造物主造人于世的

良苦用心,忽略了人生原本当尽的责任。为此,神的儿子基督

降临于此,用他自己的生命和宝血来吸引人来注意上苍的旨

意,他还要在世人这平淡无奇的人生画布上添彩加色,使他们

这淡而无味的如水的人生改变得如一坛醇香的美酒。他告诉

人,孤单中仍有知音可觅,叹息时仍有欢愉可寻,痛苦中仍有

安息可得,虚空中仍有充满的希望!有了他,易逝的短暂生命

之烛依然可以焕发出永恒不朽的耀眼光辉。

115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生命是什么呢? (雅4:14) 生命是什么? 要确切完整地回答此问题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可否把题 目改成“生命像什么”?也许会比上面这个问题来得方便些。 生命像什么呢? 《圣经》对此作了一些揭示。 生命孤如旷野鹈鹕。 “我如同旷野的鹈鹕,我好象荒场的枭鸟, ……我象房顶上孤单的麻雀。”(《圣经·诗篇》102:6—7) 鹈鹕是一种水鸟,翼长嘴大。善游泳捕鱼,喜欢群居。但 一旦它成了旷野的孤鸟,其寂莫之状是何等难耐。 人的一生孤单寂寞么? 刚哇哇坠地,尽管一点也不懂什么才是寂寞和孤单,但毕 竟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于是,用响亮的哭声来唤取旁人的注 意,尤其是母亲的体温。人天生需要母亲火热身体的爱抚和 摩擦。 大概是到了五岁那年,在弹玻璃球、掏鸟窝、捉迷藏的间 隙,也常感到微微的寂寞,那种感觉尤如煤球炉子冒出的丝丝 青烟。晚上睡在母亲身边,但灯一关,因为什么人也看不见,就 又想哭! 十岁了,每逢节假日就难耐孤寂,竟羡慕起邻居的小兄弟 俩为了争鱼吃而争吵不休,幻想自
己若有一个弟妹该有多好! 到了十五岁,除了为那X、Y、Z操心和为A、B、C烦恼外, 103 也曾偷偷地在被窝里照着手电读起武侠小说《寂寞高手》试 图体验孤独求败的心境。 二十来岁,忧烦跟着年龄加码。青春的萌动,使他自觉和 不自觉地开始寻找起“我的另一半”。 三十而立,男人此时若没“立”起来那便有了妻室孩儿, 在那些有权、有钱、有才的人前,他的心灵依然寂寞——没有 人拥戴,就连自己的孩子也会冒出一句:“你看别人的爸爸 ……”孩子怎么会体会父亲此时内心的凄凉。 快到“五十知天命”之时,望着往昔绕膝而嬉的儿女都飞 离身边而去另筑小窝,在欣慰自己使命完成的同时俱增几份 忧伤,毕竟房间里也飞走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在“花甲”迈进“古稀”之年,一位从领导位上下岗或是卸 任的人是孤单的。人走茶凉,原本门庭若市的礼拜天如今变得 门可罗雀,原来笑脸恭迎的下属现在擦肩而过只乘了仅仅是 瞬间的应付。实在看不顺眼过去围着自己转的一群人现在围 着别人在转,还是背上一根鱼竿钓鱼去吧,可是,好象鱼儿也 有
意不理,只有寒风拂着的浮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动 人一旦跨进了八十这条门槛,余下的日子都说是“外快” 了,可是,“外快”并不真会“愉快”,人的身高变得越来越矮,体 重越来越轻,但就是那双腿却越来越重,平时要么在床上让身 子“放平”,要么懒在藤椅上享受户外“日浴”。从阳台到床是七 步,从床到阳台也是七步。寂寞象一道无形围墙把他团团围 住。除了孤独,还等什么呢?要么就是坟墓,可那是会更冷清。 寂寞是长远的,孤独是难熬,但不是绝对的。 深山冷香,除了风的唿哨和偶尔山狗的嗥叫,万籁俱静。 104 这自然是一种寂寞。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顶 风而行,这当然也是孤独。 那么,一群整天在灯红酒绿的舞池里“蹦嚓嚓”[有人说应 是“碰拆拆”,因为有青年人在那里“碰”到了情人,可“拆”开了 结发夫妻,也“拆”散了好好的一个家。」的人,总不会寂寞了 吧?其实不然。有一种孤单叫“群居的孤单”,它比“独处的寂 寞”更可怕、更烦心。穿梭于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同样存在许多 悲怆孤寂的心
,生活在熙来攘往的城市里偶然会有不少飘荡 无依的灵。荒无人烟的山野不一定代表寂寞,冰天雪地的南极 也不尽然会孤独。 金钱可以叫许多人拜到在你脚下,盛宴能够赢得众多的 酒肉朋友。但金钱换不来真正的友谊和爱,财富不能买到人心 灵里的充实。所以,那些“穷得只乘下钱”了的富翁富婆们,同 样在品尝着孤单的苦果。不然,今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娱乐 场所呢?人正因为感到孤寂难耐才需要去寻找“刺激”!既然 有“需”,就必会有“供”,一条街上每隔十来米就有一个“舞厅” 或“夜总会”就不希奇了。 “权力”一直是某些人梦寐已求的东西,沿袭了上千年的 “官本位”思想一直索绕于人的里面。“权威”、“权威”,有“权” 才有“威”,有“威”才可以一呼百应、呼风唤雨。然而权力集中 和地位高升并不真正可以驱散心头寂寞阴云。所谓“高处不胜 寒”说的正是这种境况。位低的“平民”因为你太“威”了而不敢 向你说真话,似乎你遇到听到的会是同一种人同一个声音。这 是真的么?有时你自己也怀疑,因此这依然是一种悲哀的孤 单。要是一个有权
的人突然有了什么变化,那也许会遭遇得更 105 孤单。报载某局长病了,头几天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可是, 已经走到医院门口,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三个科长一听见医 生说局长的病是不治之症时,便掉头就走,“打轿回府”。要是 该局长知道此时,一定会凄凉得死去。 当人面对荒谬、无意义和寂寞时,人便有一种孤独的感 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种“独”之感远非最亲的人 际关系可填补的。此时人会问:“谁能帮助我们免除这份深沉 的孤独呢?” 在《圣经>>所预言将来审判之刑罚中,最可怕的并不是硫 磺之火,而是“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这其实是一种永远的 孤独。像一颗流星滑落于茫茫的太空中。毫无目标的飞动—— 孤单又失群。 孤寂的感觉,常常是因为没有目标而引起。因此,最孤单 的地方很可能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假如你的人生至今尚无 定向和目标。那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会有无限的孤独与悲 伤! 对于一个具有群居天性的人,孤独并不适宜。“依归”才是 心灵的需求。人居住在上帝创造的广大宇宙中,若人生缺
乏兴 趣,又没有坚强的爱心,更无具有价值的目标和光荣的责任。 那是一件最可怜的事,其结果只能是寂寞和孤单。 在一个破旧的敬老院里,老人们三、二个一堆,已经没有 了新鲜的话题可以引起兴趣的交谈。那种空洞洞的眼神,百无 聊奈地久坐在那里。似乎要等到死亡来临,他们才一个个肯起 身与它“握手”。 可是,同样是老人,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个简易房子里。 一位无子无女的孤寡老人用单指在一架破旧的风琴上顺手弹 106 出《何等恩友仁慈耶稣》。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到那种在敬老院 的老人从来没有的喜乐、平安。她家里除了琴声没有什么,但 也没有孤单。 “那人独居不好!”(<<圣经·创世纪》2:18) 这一直是神爱人的心愿,基督降世正是为要医治人里头 心灵的孤单,他自己亲自给人以最终极的关怀,亲自成为信他 之人的良朋益友。 千万游离无定,流荡无归,孤立的人们,不要再孤立下去 了。请顷听基督那温柔的声音吧: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 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
席。”(<<圣经·启示录》 3:20) 有了他,你的生命中就不再有寂寞与孤单。 ○生命短如日中气息。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我的生命 不过是一口气……”(<<圣经·约伯记>>7:6—7)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象一声叹息。”(<<圣经·诗篇》90:9) 人人都有过叹息的经验。它往往是人无可奈何心劳神疲 之时的呻吟。随着那一声声叹息,人期望能把一切的不愉快统 统呼出去,吐得远远的。可是,那一声深沉急促的呼气,除了略 微松驰一点点神经外,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 人之所以会有叹息,是源于人的痛苦经验。诗篇90篇是 摩西的祈祷诗,他写作时间正是以色列人旷野飘流四十年之 后,当年离开埃及跟着他走旷野去迦南的六十万男丁,由于强 项悖逆,极大多数成了“神不喜欢的人”。除了边勒、约书亚二 人之外,全都倒毙在旷野(林前10:1一11)。这样平均算来,每 107 一天要死去四十多人。茫茫荒野,竖起了一个又一个坟墓。故 当摩西在约旦河边回首以往经过的历程,不得不一声长叹,一 声哀
号!这难道不是在神震怒之下度过的一生么? 人生苦短,多有叹息。疾病的煎熬,环境的不顺,经济的厄 困,遭遇的坎坷;无故被人误会,好心不得好报;温暖如春的家 庭,忽然人人冷着冰霜;如日中天的事业,忽然危机四伏;读书 时为考试发愁,工作时为下岗担心;恋爱时烦恼种种,结婚后 苦闷多多;挂心父母的健康状况,担忧子女的成长前途…·谁 不曾叹息过?谁又不哀怨过?静夜深思,午夜梦回。清早起来, 午间小憩,人时不时会喟然长叹,叹出人生的感伤,叹出人生 的无奈。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即人在不断的挫折和 忧患意识中反能生存发达。而事实上,生存于世的人哪一个没 有忧患?没有叹息呢? 人生不但似一声叹息,又如“一口气”一般飞快。“叹息”一 字在德文圣经中译为“转念”,形容人生过得非常之快,非常之 匆促,有如转念之间。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 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圣经·诗篇》90:10) “转眼”与“转念”,后者似乎更快捷些
。旧约古圣约伯在经 历了诸多的磨难后,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生命不过是一口气……” 真所谓“光阴如箭,日月似梭。”人生在世的日子比梭更 快。 “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过去,不见福乐。我的日子 108 过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鹰”。(<<圣经.约伯记))9:25—26) 即便有人感到生活弥艰,如受煎熬,度日如年,恨时间慢 得象蜗牛。但一旦日子过去了,回头发现过去仍如瞬间的事。 无论是帝皇将相或是贩夫走卒,或是阳春白雪或下里巴 人,人的一生都将会“速于织梭”转眼而去。越是富有的人越会 感到生命宝贵,越是充分惜时的人越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着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在临终前,心中仍然惦念着他那尚 未完成的《人间喜剧》。医生问他完成那些工作还需多少日子, 他说六个月。医生摇摇头,“六个月都活不到吗?那六个星期 咋样?”医生照样是摇头。“那么至少六天时间总可以吧?我还 可以写个提纲,也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五十卷书校订一下。” 巴尔扎克的声音几乎哀求。而医生则立即劝他写好遗嘱
。“什 么?”“只给我六个小时?”就这样他还问着问着悄然离世了。 诗人济慈总是担心尚未写出脑中丰富文思就已离世而 去。 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被罗马士兵杀害时,(公元前212年) 说:“等一等,让我做完这道题。” 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在1931年被确诊为癌症 复发,看到自己将不久会撒手人世,便哽咽着说,“生命对我来 说,仍是瞬间的恩赐的粮食。” “只为容易得,便作等闲者。”平时认为光阴是上苍无价的 赐与,东方日头天天有,来日方长。只有到了生命之尽头,人才 会惦念到时间和生命的份量!可人到了那个地步,也只能是 “徒伤悲”罢了。 基督真道告诉人们,生命和时间是上帝的恩赐,人不可徒 受它的恩典。有限的人生只有找到无限并获得无限的生命及 109 其内涵的完全美善,生命才有真正价值。人才不至于枉此一 生。 美国夏威夷岛的学生在上课前有这样一个祈祷,足以成 为每一个人生的勉励: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 去,永不复返;今天已与你同在,但很快就会过
去。明天就要到 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因一生只有那么三天”。 ○生命苦如火星飞腾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圣经·约伯记》 5:7) 有人曾不无幽默地说,人的脸谱就是一个“苦”宇。眼睛与 眉毛是“十十”,鼻子是“十”,下面就是“口”了。人一生下来就哇 哇大哭,也许正是因为一来到世上就与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位哲人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求之不得的痛 苦,一种是求而得之的痛苦。人生这种痛苦是人人注定的命 运,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谁都难以脱逃,因为它已铸造在人的 生理与心理构造中。这是因为人有思想,人的身体活动虽受限 制,但人的思想不受限制。坐在斗室之中,却可思索银河系外 星球的构造。他是凡夫俗子,但可编出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美丽 故事。人生不满百,他却常怀千岁忧。虽处于窘迫中,但他仍 可大做白日梦。他永远是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他永远恨他 自己力不从心或为环境所困。年幼时恨不能快快成长,免受压 制,年长时又恨不能恢复青春,免遭弃遗。人常慨叹:唉!痴人 多福。痴
人既不会思想,自然就没有这些烦恼。可是谁要是替 他注射一针使他变为白痴,他必断然拒绝。故似乎每个人都必 然要在那种痛苦中受熬煎,甚至许多人痛不欲生。 110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这是古今千万人对人生问题所发 的浩叹。人生痛苦,佛教除讲到生老病死之外,还讲生即是苦。 无数诗人哲人都曾悲咏述说人生苦况。人生活在这个动荡不 安的世界中,哪一个不曾有尝过痛苦的滋味?痛苦弥漫于人生 的每个阶段,渗透人生的每个层次:事业的失败、学业的停滞、 人际关系的疏离、家庭圆镜的破碎、恋爱路途的坎坷、身体状 况的患疾、对死亡的恐惧,对战争的担忧、还有对风暴的突袭 以及对地震的无奈…… 一个人假如在痛苦之中有苦尽甘来的盼望,往往能忍受 到极大限度。假如在苦难中毫无指望,则是痛上加伤,令人心 灵黯然得难以忍受。所以当我们身处无边苦海之中时,便会深 切地叹问“何处是岸?”人生象是一叶危舟,莫名其妙地被投掷 在茫茫大海中,天天与惊涛骇浪挣扎搏斗,四围又时时布满暗 礁。而船上的航行设备则毫无一件。既不知身在何处,又
不知 将去何方,船的命运完全听凭风浪摆布。还有更惨的是,这船 是漏的。每日下沉少许,日深一日,一般情形,积累六、七十年, 便沉于海底。似此人生,可悲可惨啊! 在这样一个漂泊危舟中,首要急需的是海图南针,藉此知 道自己处境,安全港在何处,以及当驶的航道。只有这样,才可 出苦海登彼岸。 基督正是每一个人的宁静港湾,他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 息。”(<<圣经·马太福音>>11:28) 是的,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但是,一个蒙基 督光照的人,他会这样说: “至于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托付他。他行大事不可 111 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圣经·约伯记>>5:8) ○人生应如云彩消散 “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间也不再上来。”(<<圣经·约 伯记》7:9)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甚么 呢?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 也是虚空。” 人生充满叹息劳苦,不但过去快得如电光火石,
却刹那间 会消灭得无踪无影,如云雾消散。百年前没有你的存在,百年 后仍没你的存在。人的名宇和他的音容笑貌将会被时间所冲 洗,人尤如投在大海里的一块小石,也许曾溅起一些小小浪 花,但很快便消失无踪。曾经一生所劳碌经营、苦苦汲取的名、 利、地位、荣誉,又变成了什么呢?曾经执着地爱呀!恨呀!囤 积呀!报仇呀!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哲学家海德格说: “生命是一个奔向死亡的存在。” 人好像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走在一条导向死亡的单行 道上… 《三国演义>>开始的一首词,这样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狄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里道尽了人间的变幻,若人一生中不抓住一些永恒的 东西,其一生只是“笑谈”而且,那人还有意义么? 曹操不但军事上能力超众,在文学上他也是一个才华横 溢的诗人。他在他的《短歌行》中写下了着名诗句: 1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人生苦多。” 报载
一位中学生也许受此启发,在学校上《几何课》时,写 下这样几句“打油诗”: “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又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明知人生没有多少“几何”,干脆就不必要“几何”了,这当 然是消极颓废者的论调,这样的人其人生价值肯定不会有多 少“几何”的! 从前,有位英国绅士,在他八十高龄时,心血来潮地为自 己的一生作了一个初略“统计”: “睡觉——28年;工作——20年;吃饭、应酬——5年;斥 责小孩、孙子、与人争吵——4.5年;等待别人或闲聊——4 年;点火、抽烟、发呆——250天;打领带、照镜子一200天;高 兴、唱歌——50天;微笑——50小时……。” 清楚可见,在这80年人生中,他没有花一分时间在思考、 创造、敬拜神。这个人也许会有一定代表性,很多人一生中睡 觉比工作还多,生气比微笑多;吃饭比敬拜多,抽烟比思考多 有人问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一生中影象最深刻的事 是什么? 老人想了很多时间,便喃喃自语:“以前,我好象都在…… 打麻将。” 当人生
之路走到尽头时,居然如此来概括自己一生,这不 是大虚空了么? “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无指望之中。”(<<圣经·约 伯记》7:6) 113 许多人在这世上不是在好端端“过日子”,而是懒洋洋“混 日子”。随便找个人问他工作咋样?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混呗!” 这就叫“消耗在无指望之中”。 “我的年日如烟云消灭;我的骨头如火把烧着”。(《圣经· 诗篇》102:3) 为何诗人把生命喻作烟雾消逝?在天高气爽,秋风萧瑟的 时候,你仰首望天,朵朵白云,变幻无常,使人有白云苍狗,沧 海桑田之感。人生不正也变幻无常,速如云雾消散么?合家团 聚、天伦之乐吗?妻离子散、伶仃孤苦吗?一帆风顺,诸事大吉 么?棘荆丛生、满路坎坷么?这都不是证明人生如烟云,随风 变幻,随时而异么?要是人生真没有得着宝贵永恒的东西,人 活在世上有意义么? 诗人大卫又说: “我们的年日象飞逝的影儿,无法逃避死亡”。(现代中文译 本)(《圣经·历代志上》29:15) 日子如影儿,使人不得不想到中国人的成语“捕风捉影”
。 且好《传道书》里讲到人生诸多的劳碌犹如“捕风”: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圣经·传道书》1:14,2:17) 影儿并无实体,捕风纯属徒劳。看见却不能拿到,存在而 不能把握。名誉、地位、财利犹如风好象影,待你真捕捉到时, 影儿已荡然无存,风儿也已不成为风了。一切都成为“空虚” 了。一个人假如真能透彻这个道理,就必然会去寻求更有价值 的东西了。保罗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由衷地表露他的心 声,实在可以成为世人的人生指南: “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114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为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 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圣经·腓立比书》3:7一8) 从此,人生不再捕风,不再捉影。 生命是什么?其实生命本意肯定远比“旷野鹈鹕”、“口中 气息”、“火星飞腾”、“云彩消散”要来得真实、丰富、而有意义。 只是世人沉迷于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世途风景,而顾不得思 考人所以来世一趟的
真正目的,无意揣摩造物主造人于世的 良苦用心,忽略了人生原本当尽的责任。为此,神的儿子基督 降临于此,用他自己的生命和宝血来吸引人来注意上苍的旨 意,他还要在世人这平淡无奇的人生画布上添彩加色,使他们 这淡而无味的如水的人生改变得如一坛醇香的美酒。他告诉 人,孤单中仍有知音可觅,叹息时仍有欢愉可寻,痛苦中仍有 安息可得,虚空中仍有充满的希望!有了他,易逝的短暂生命 之烛依然可以焕发出永恒不朽的耀眼光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