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哀歌笺记

圣经研究笺记 by 于中旻牧师

  Bible Studies 圣经研究 >> B.19 Notes On Lamentations 哀歌笺记
  哀歌笺记
  哀歌简介
  哀歌的希伯来名是Ginoth,希腊文为Threni,都是“哀歌”或“挽歌”的意思。拉丁译本称为“耶利米哀歌”。
  主旨:
  犹大人犯罪,神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人民被掳分散。国破家亡,耶利米坐下,为圣城和圣殿悲悼,哀哭流泪。但他知道,这不是没有指望,不是灭绝,神因祂的信实,必再施怜悯,赐下复兴。
  钥节:
  第三章22至23节“我们不至消灭,是出於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书中的基督:
  哀哭的先知耶利米,预表基督。六个世纪之後,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也为同一座城面临毁灭的命运哀哭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二三:37-39)
  耶利米像基督一样,与耶路撒冷和人民的灾难认同,为他们悲哀。他忍受伤痛(一:12,三:19);忍受仇敌的藐视,讥笑(二:15-16,三:14,30),成为背负全民罪孽的羔羊。
  先知不仅有诗人“哀郢”“国殇”的悲国悼亡情怀,写出离骚的诗篇,他更知道,是人民的罪,招致神的震怒,而有失去国权被掳的结果。他更知道,因为神的信实和慈爱,当悔改归向神,仍然有蒙恩的光明盼望。单有悲国爱民是不够的;必须明白神的心意,为国人祷告,并引导他们归向神。
  圣城何竟荒凉
  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哀一:1)
  以色列经过几许沧桑,有得胜的欢愉,也有失败的悲哀;从所罗门荣耀的巅峰,落到分裂残存的两个弱国,最後北国先被亚述征服,南国犹大也随而沦於亡国被掳的低谷。
  先知耶利米,虽然生值犹大国的末季,已不复是大卫,所罗门的黄金时代;但在他事奉开始的早年,也曾见到过青年有为的约西亚王,带来宗教的复兴(耶一:2-3)。狂飙忽来,摧折了他们的栋梁,也毁灭了国家的希望:约西亚王的英年早逝,使犹大的历史,急遽的翻到了末後的一页。
  抚今追昔,耶利米不胜伤感。他开始写着:
  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
  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
  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
  当犹大国的盛时,通往锡安的大道上,有许多去守节期的旅人;甚至外邦人也来参与热闹(哀一:4)。现在,那路径早荒凉无人走了。耶路撒冷再也没有谁愿意看上她一眼。
  到西底家登上王位的时候,微弱的犹大,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但邻近的几个小国: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等,在埃及主使之下,还寻求与犹大结盟(耶二七:2-3),目的自然是共同敌挡巴比伦。但人的谋算,终归於虚空。最後,人人把耶路撒冷当作污秽,撇弃不再理会她。
  耶路撒冷大大犯罪,所以成为不洁之物;
  素来尊敬她的,见她赤露就都藐视她;
  她自己也叹息退後。她的污秽是在衣襟上。
  她不思想自己的结局,所以非常的败落…
  (哀一:8-9)
  当然,周围列国对於罪的观念很淡薄,不是因她犯罪离弃她。但神不能容忍罪恶:她背离耶和华她的丈夫,与外邦行邪淫,污秽沾染了裙裾。这是因为她只顾眼前的欢乐,不顾念将来,神的审判超过她的眼界,所以任意妄行。
  但一时之间,她的审判就来到了。“她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於悲哀。’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启一八:7-8)公义的神,必要施行审判:不分别为圣,作淫妇的结果,要遭受痛苦,陷於败落。
  上主何竟发怒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哀二:1)
  古时人民聚居,在周围筑造城墙,把城内和城外分开,以保护社区的人,免受野兽的伤害,敌人的侵掠。
  诗人歌颂耶路撒冷的华美说:
  锡安山,大君王的城,
  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诗四八:2-3)
  耶路撒冷建造在山上,易守难攻,形势雄峻。不过,山并不是高得不可仰攀,城不是坚到不能攻破;即使依当时的标准衡量,也远不算举世无匹的巨城大都。其地位所以重要,是因为有神立名的居所在那里。积四十年的事奉经验,使耶利米知道:人之所以能作“坚城,铁柱,铜墙”(耶一:18),是因为他肯把宝贵的和卑贱的分别出来;人能经得乾旱炎热的试验,是因为倚靠神的膀臂(耶一七:7-8);怯懦的人会好像甚可怕的勇士,是因为全能的神同在(耶二○:11)。离开了主,人就不能作甚麽。那正是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事。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
  祂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扔在地上;
  在祂发怒的日子,并不记念自己的脚凳。
  (哀二:1)
  有一天,敌人所筑的土垒,越过了耶路撒冷的城壕,巴比伦的铁骑,冲破了城墙的缺口,践踏着街道上的屍体;残破的犹大国,面临最後悲惨的厄运:“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祂拉了准绳,不将手收回…锡安的门,都陷入地内;主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她的君王和首领,落在没有律法的列国中”(哀二:8-9)。太晚了,他们学到的功课:神撤去葡萄园的篱笆,她就只有被吞灭,践踏(赛五:5)。
  耶路撒冷不分别为圣,将外邦的偶像污秽,带进了神的城中,显然城门已先失去了效用。他们的假先知,在那里宣讲虚假的异象和默示,说不出於神的预言(哀二:13-14)。因此,居民沉陷在罪恶中,不肯回头,终於遭受神的烈怒。
  今天,教会的问题,是自己拆毁了信仰的城防,任由虚假的异端侵入;不分别为圣,跟外邦混杂,接受邪恶的习俗,还以为荣耀,不肯悔改。神能离弃祂所拣选的耶路撒冷,也可以将祂的灯台挪去,使教会荒凉。愿我们知所儆戒。
  先知何以堪此
  因我本城的众民,我的眼使我的心伤痛(哀三:51)
  国破家亡的乱世百姓,像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所经历的患难,忍受的困苦,非是亲自遭遇过的人,真难以体会。
  有国家存在的时候,对政治的败坏感到失望;但失望的原因,是关心和寄望,感受到约束和不满,是由於国家还在。到国家从地理名词变成了历史名词,那是何等的失落感!
  先知比普通人的感性更锐敏,因为他是神设立的守望者,可以看得远,早就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危机:当城中的人仍在沉睡的时候,他看见边境的烽火,敌骑的烟尘。他发喊声要唤醒人离开罪恶,所得的反应是嘲笑,怒骂,迫害,不肯回头。反对神的人,把神的使者囚在地牢中,以为这样就可制止神的忿怒,得到平安;实际上,只是神的仆人在受苦。不过,奇异的是神竟不管到底。现在,一切的理想和希望,都被彻底粉碎了。在对地上的事无望的时候,想到了呼求天上的神(哀三:41-45):
  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神举手祷告…
  你以黑云遮蔽自己,以致祷告不得透入。
  你使我们在万民中成为污秽和渣滓。
  神在人最无路可走的时候,竟然不给他开路,反是造成他困窘的原因:“我哀号求救;祂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祂用凿过的石头,挡住我的道,祂使我的路弯曲。”(哀三:8-9)
  神使属祂的人受苦,与使世人受苦不同;神对於世人,是施刑罚,但对於儿子,却是管教。管教中有爱,管教是有期望和目的。神要祂的子民经历痛苦,使他们认识,失去神救助的结果,就成为污秽渣滓,就悔悟转回,归向神。那位父亲的慈爱不会改变,长久的期盼浪子归家,祂能等到漫长的七十年。
  先知在痛苦的现实中受煎熬:黑夜极深,泥土沉厚,要把生命的种子压碎:不能把今天移去,但对着朝阳用信心歌唱:
  我们不至消灭,是出於耶和华诸般的慈爱;
  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三:22-23)
  是这超越环境的信心,支持着先知,能够坚强的为主作见证,不肯妥协寻求容易的出路。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後四:17-18)
  危城何其可哀
  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哀四:12)
  许多人的错误,是把愿望和信心混乱了。
  信心和愿望不同。信心是根据神的话,信神所说的,必照样成就。愿望是出於人乐观的想法,但愿如此。全知全能的神是永活的,所以能够为祂所说的话负责;人的知识有限,生命也是有限的,不能够看得准,更没有力量控制事情的发展。
  耶路撒冷所倚靠的,正是那种没有根基的信心。他们以为自己是神的子民,有耶和华立名的圣所在他们中间,正像是抓住了质,保证神会负责。在另一方面,他们又进行外交,得到了埃及的应许支援(赛三○:1-7)。但等到巴比伦兵临城下,埃及竟没有照约应援。他们坚守候救,引颈南望,像在大旱中望云翳。一年过去了,天空没有一点云的影儿:
  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
  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
  (哀四:17)
  埃及向倚靠它的人,作了芦苇的杖:正要扶住它,身体的重量使它折断了。苦候救援的耶路撒冷,生机渐渐的减弱:粮食用尽了,孩子哭喊着要饼吃,声音慢慢衰弱,最後,完全停止了;他们得不到食物,自己却作了别人的食物。“慈心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正如神所预言的:他们在受仇敌围困窘迫的城中,要吃儿女的肉(申二八:53-57)。水源也告缺乏,乾渴使人近於疯狂。因饥渴无力倒在街上的人,枯瘦黝黑如同槁木,跟死人没有分别(哀四:3-10)。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况,只有身临其境的人能够描述,却是在进入应许之地以前,神早就预先警告他们了。
  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
  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
  这都因她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
  他们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哀四:12-13)
  不可想像的事,终於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人都以为不可能的事发生了。耶路撒冷终於陷落了。从居高华美的地位,沦落到被人践踏,以至成为万民中的污秽和渣滓。这不仅是政治的失败,而是宗教的失败:背叛神的先知和祭司,引百姓走入迷途(耶五:31;弥三:11)。国之兴亡,领袖有责,能不谨慎!
  愿教会不作危城,追求圣洁,遵行神旨,传扬福音。
  复新何时临到
  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哀五:21)
  如果人以为行恶犯罪,再回到神的面前,是很容易的事,那麽,他再退後失落,也必不困难,因为他还未有过真正悔改的经历。
  罪是有权势的。“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奴仆必须受主人的辖制,没有自由可言。因此,犯罪的人想要脱离罪,难以得到主人的同意,不论你发表多少宣言,作多少努力,都不会有效果;即使你有心回转,也是回不到正路,转不了方向,即使你要复兴,重新开始,也是兴不起来,不能够复新,却是依然故我,真是积重难返。这就如在严冬里凋零枯乾的树木,想要自己回复生机,萌发新芽,完全没有可能;必须春风吹醒大地,送入绿色的新生。
  要想回转复新,必须有更大的能力。谁愿意萎缩在冬天?谁喜欢作亡国的枯树?但春风是唤不回来的,生命不是任何人能赐下的,必须是由生命的主。
  先知看到人民的罪恶败坏,奉神的命,多次警告过他们,遭受反对,迫害,他仍然尽自己守望的责任;可惜,国人拒绝悔改,硬着颈项奔向灭亡。然後,先知身经亡国之痛,目睹残破的城垣,他的眼成为泪的泉源,他向神呼求说: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
  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
  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路人。
  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
  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我们犯罪了,
  我们有祸了!(哀五:1-16)
  但需要回转是一回事,真正的回转是另一回事。犯罪不仅失去神的赐福,蒙受物质的损失,更使神的子民失去荣耀,以至神赐的冠冕,从头上坠落。不过,羞辱与失败,并非复新的充分条件;看自己只有绝望,应当转向神: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
  我们便得回转;
  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哀五:21)
  漫漫长夜,人怎样呼唤,总是无法引来曙光。只有神掌握着太阳的枢纽,祂略一转动,就会全地大放光明。
  今天,我们不要以为黑暗是必须接受的现实,必须仰望那位掌管万有的神,求祂,求祂赐下复兴。
  -- -- --.于中旻 着 by JAMES C M YU.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Bible Studies 圣经研究 >> B.19 Notes On Lamentations 哀歌笺记  哀歌笺记  哀歌简介  哀歌的希伯来名是Ginoth,希腊文为Threni,都是“哀歌”或“挽歌”的意思。拉丁译本称为“耶利米哀歌”。  主旨:  犹大人犯罪,神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人民被掳分散。国破家亡,耶利米坐下,为圣城和圣殿悲悼,哀哭流泪。但他知道,这不是没有指望,不是灭绝,神因祂的信实,必再施怜悯,赐下复兴。  钥节:  第三章22至23节“我们不至消灭,是出於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书中的基督:  哀哭的先知耶利米,预表基督。六个世纪之後,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也为同一座城面临毁灭的命运哀哭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二三:37-39)  耶利米像基督一样,与耶路撒冷和人民的灾难认同,为他们悲
哀。他忍受伤痛(一:12,三:19);忍受仇敌的藐视,讥笑(二:15-16,三:14,30),成为背负全民罪孽的羔羊。  先知不仅有诗人“哀郢”“国殇”的悲国悼亡情怀,写出离骚的诗篇,他更知道,是人民的罪,招致神的震怒,而有失去国权被掳的结果。他更知道,因为神的信实和慈爱,当悔改归向神,仍然有蒙恩的光明盼望。单有悲国爱民是不够的;必须明白神的心意,为国人祷告,并引导他们归向神。  圣城何竟荒凉  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哀一:1)  以色列经过几许沧桑,有得胜的欢愉,也有失败的悲哀;从所罗门荣耀的巅峰,落到分裂残存的两个弱国,最後北国先被亚述征服,南国犹大也随而沦於亡国被掳的低谷。  先知耶利米,虽然生值犹大国的末季,已不复是大卫,所罗门的黄金时代;但在他事奉开始的早年,也曾见到过青年有为的约西亚王,带来宗教的复兴(耶一:2-3)。狂飙忽来,摧折了他们的栋梁,也毁灭了国家的希望:约西亚王的英年早逝,使犹大的历史,急遽的翻到了末後的一页。  抚今追昔,耶利米不胜伤感。他开始写着:  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  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  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
为进贡的!  当犹大国的盛时,通往锡安的大道上,有许多去守节期的旅人;甚至外邦人也来参与热闹(哀一:4)。现在,那路径早荒凉无人走了。耶路撒冷再也没有谁愿意看上她一眼。  到西底家登上王位的时候,微弱的犹大,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但邻近的几个小国: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等,在埃及主使之下,还寻求与犹大结盟(耶二七:2-3),目的自然是共同敌挡巴比伦。但人的谋算,终归於虚空。最後,人人把耶路撒冷当作污秽,撇弃不再理会她。  耶路撒冷大大犯罪,所以成为不洁之物;  素来尊敬她的,见她赤露就都藐视她;  她自己也叹息退後。她的污秽是在衣襟上。  她不思想自己的结局,所以非常的败落…  (哀一:8-9)  当然,周围列国对於罪的观念很淡薄,不是因她犯罪离弃她。但神不能容忍罪恶:她背离耶和华她的丈夫,与外邦行邪淫,污秽沾染了裙裾。这是因为她只顾眼前的欢乐,不顾念将来,神的审判超过她的眼界,所以任意妄行。  但一时之间,她的审判就来到了。“她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於悲哀。’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启一八:7-8)
公义的神,必要施行审判:不分别为圣,作淫妇的结果,要遭受痛苦,陷於败落。  上主何竟发怒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哀二:1)  古时人民聚居,在周围筑造城墙,把城内和城外分开,以保护社区的人,免受野兽的伤害,敌人的侵掠。  诗人歌颂耶路撒冷的华美说:  锡安山,大君王的城,  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诗四八:2-3)  耶路撒冷建造在山上,易守难攻,形势雄峻。不过,山并不是高得不可仰攀,城不是坚到不能攻破;即使依当时的标准衡量,也远不算举世无匹的巨城大都。其地位所以重要,是因为有神立名的居所在那里。积四十年的事奉经验,使耶利米知道:人之所以能作“坚城,铁柱,铜墙”(耶一:18),是因为他肯把宝贵的和卑贱的分别出来;人能经得乾旱炎热的试验,是因为倚靠神的膀臂(耶一七:7-8);怯懦的人会好像甚可怕的勇士,是因为全能的神同在(耶二○:11)。离开了主,人就不能作甚麽。那正是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事。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  祂将以色列的华美,从天扔在地上;  在祂发怒的日子,并不记念自己的脚凳。  (哀二:1)  有一天,敌人所筑的土垒,越
过了耶路撒冷的城壕,巴比伦的铁骑,冲破了城墙的缺口,践踏着街道上的屍体;残破的犹大国,面临最後悲惨的厄运:“耶和华定意,拆毁锡安的城墙;祂拉了准绳,不将手收回…锡安的门,都陷入地内;主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她的君王和首领,落在没有律法的列国中”(哀二:8-9)。太晚了,他们学到的功课:神撤去葡萄园的篱笆,她就只有被吞灭,践踏(赛五:5)。  耶路撒冷不分别为圣,将外邦的偶像污秽,带进了神的城中,显然城门已先失去了效用。他们的假先知,在那里宣讲虚假的异象和默示,说不出於神的预言(哀二:13-14)。因此,居民沉陷在罪恶中,不肯回头,终於遭受神的烈怒。  今天,教会的问题,是自己拆毁了信仰的城防,任由虚假的异端侵入;不分别为圣,跟外邦混杂,接受邪恶的习俗,还以为荣耀,不肯悔改。神能离弃祂所拣选的耶路撒冷,也可以将祂的灯台挪去,使教会荒凉。愿我们知所儆戒。  先知何以堪此  因我本城的众民,我的眼使我的心伤痛(哀三:51)  国破家亡的乱世百姓,像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所经历的患难,忍受的困苦,非是亲自遭遇过的人,真难以体会。  有国家存在的时候,对政治的败坏感到失望;但失望的原因,是关心和寄望
,感受到约束和不满,是由於国家还在。到国家从地理名词变成了历史名词,那是何等的失落感!  先知比普通人的感性更锐敏,因为他是神设立的守望者,可以看得远,早就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危机:当城中的人仍在沉睡的时候,他看见边境的烽火,敌骑的烟尘。他发喊声要唤醒人离开罪恶,所得的反应是嘲笑,怒骂,迫害,不肯回头。反对神的人,把神的使者囚在地牢中,以为这样就可制止神的忿怒,得到平安;实际上,只是神的仆人在受苦。不过,奇异的是神竟不管到底。现在,一切的理想和希望,都被彻底粉碎了。在对地上的事无望的时候,想到了呼求天上的神(哀三:41-45):  我们当诚心向天上的神举手祷告…  你以黑云遮蔽自己,以致祷告不得透入。  你使我们在万民中成为污秽和渣滓。  神在人最无路可走的时候,竟然不给他开路,反是造成他困窘的原因:“我哀号求救;祂使我的祷告不得上达。祂用凿过的石头,挡住我的道,祂使我的路弯曲。”(哀三:8-9)  神使属祂的人受苦,与使世人受苦不同;神对於世人,是施刑罚,但对於儿子,却是管教。管教中有爱,管教是有期望和目的。神要祂的子民经历痛苦,使他们认识,失去神救助的结果,就成为污秽渣滓,就悔悟转回
,归向神。那位父亲的慈爱不会改变,长久的期盼浪子归家,祂能等到漫长的七十年。  先知在痛苦的现实中受煎熬:黑夜极深,泥土沉厚,要把生命的种子压碎:不能把今天移去,但对着朝阳用信心歌唱:  我们不至消灭,是出於耶和华诸般的慈爱;  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三:22-23)  是这超越环境的信心,支持着先知,能够坚强的为主作见证,不肯妥协寻求容易的出路。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後四:17-18)  危城何其可哀  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哀四:12)  许多人的错误,是把愿望和信心混乱了。  信心和愿望不同。信心是根据神的话,信神所说的,必照样成就。愿望是出於人乐观的想法,但愿如此。全知全能的神是永活的,所以能够为祂所说的话负责;人的知识有限,生命也是有限的,不能够看得准,更没有力量控制事情的发展。  耶路撒冷所倚靠的,正是那种没有根基的信心。他们以为自己是神的子民,有耶和华立名的圣所在他们中间,正像是抓住了质,保证神会负责。在另一方面,他们又进
行外交,得到了埃及的应许支援(赛三○:1-7)。但等到巴比伦兵临城下,埃及竟没有照约应援。他们坚守候救,引颈南望,像在大旱中望云翳。一年过去了,天空没有一点云的影儿:  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  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  (哀四:17)  埃及向倚靠它的人,作了芦苇的杖:正要扶住它,身体的重量使它折断了。苦候救援的耶路撒冷,生机渐渐的减弱:粮食用尽了,孩子哭喊着要饼吃,声音慢慢衰弱,最後,完全停止了;他们得不到食物,自己却作了别人的食物。“慈心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正如神所预言的:他们在受仇敌围困窘迫的城中,要吃儿女的肉(申二八:53-57)。水源也告缺乏,乾渴使人近於疯狂。因饥渴无力倒在街上的人,枯瘦黝黑如同槁木,跟死人没有分别(哀四:3-10)。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况,只有身临其境的人能够描述,却是在进入应许之地以前,神早就预先警告他们了。  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  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  这都因她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  他们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哀四:12-13)  不可想像的事,终於成
了不可避免的事。人都以为不可能的事发生了。耶路撒冷终於陷落了。从居高华美的地位,沦落到被人践踏,以至成为万民中的污秽和渣滓。这不仅是政治的失败,而是宗教的失败:背叛神的先知和祭司,引百姓走入迷途(耶五:31;弥三:11)。国之兴亡,领袖有责,能不谨慎!  愿教会不作危城,追求圣洁,遵行神旨,传扬福音。  复新何时临到  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哀五:21)  如果人以为行恶犯罪,再回到神的面前,是很容易的事,那麽,他再退後失落,也必不困难,因为他还未有过真正悔改的经历。  罪是有权势的。“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奴仆必须受主人的辖制,没有自由可言。因此,犯罪的人想要脱离罪,难以得到主人的同意,不论你发表多少宣言,作多少努力,都不会有效果;即使你有心回转,也是回不到正路,转不了方向,即使你要复兴,重新开始,也是兴不起来,不能够复新,却是依然故我,真是积重难返。这就如在严冬里凋零枯乾的树木,想要自己回复生机,萌发新芽,完全没有可能;必须春风吹醒大地,送入绿色的新生。  要想回转复新,必须有更大的能力。谁愿意萎缩在冬天?谁喜欢作亡国的枯树?但春风是唤不回来的,生命
不是任何人能赐下的,必须是由生命的主。  先知看到人民的罪恶败坏,奉神的命,多次警告过他们,遭受反对,迫害,他仍然尽自己守望的责任;可惜,国人拒绝悔改,硬着颈项奔向灭亡。然後,先知身经亡国之痛,目睹残破的城垣,他的眼成为泪的泉源,他向神呼求说: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  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  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路人。  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  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我们犯罪了,  我们有祸了!(哀五:1-16)  但需要回转是一回事,真正的回转是另一回事。犯罪不仅失去神的赐福,蒙受物质的损失,更使神的子民失去荣耀,以至神赐的冠冕,从头上坠落。不过,羞辱与失败,并非复新的充分条件;看自己只有绝望,应当转向神: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  我们便得回转;  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哀五:21)  漫漫长夜,人怎样呼唤,总是无法引来曙光。只有神掌握着太阳的枢纽,祂略一转动,就会全地大放光明。  今天,我们不要以为黑暗是必须接受的现实,必须仰望那位掌管万有的神,求祂,求祂赐下复兴。  -- -- --.于中旻 着 by J
AMES C M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