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十、哥黎希律失守

出死入生 by 吴先生

十、哥黎希律失守

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去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四章第十六节)

我们不顾周围危险困难,以喜悦心情,庆祝一个很特别的日子。过去许多年了,丹士夫妇每逢四月二十一日,必为史母做寿,这一年也不例外。

丹士做了一个木梯,由楼板锯开一个空洞放下来,让我们夫妇和两个女孩子攀梯上楼,参加盛会。

史母准时到达,接受我们亲热的欢迎与祝贺。

诗篇说:“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我们深深领会这种恩眷。我们正是在敌人占领区摆设宴席。此时美国人出门,臂上要缠红布,很容易引起行人注目。假如有个奸细跟市史母后面,我们随时都有被捕可能。

席间,我们讨论抵抗运动。

“死亡行军时,有好多菲兵奋勇逃脱,”史母在进食前告诉我们。“也有一些逃兵来看我求助。有组织的抵抗,快要展开。”事实上,史母已经收留一些逃兵,充礼拜堂杂役。

我深知刚毅的史母认定参加抵抗运动是她的责任,决心奋斗到底。也深知史母为人和蔼,容易相信人家的话,难免堕入敌人奸计。

“要提防反间谍,他们装作同情者,用意在找秘密。你对求援的人,必须小心。”我向他警告。

“我早已有了准备。”她毅然作答,即使敌人从这里把我割下去,我也不怕。”史母一面说,一面举手引颈划了一圈,虽至断头杀身,也不顾惜。我们没曾料到在做寿的日子,她会有这果敢但是不祥的表示。

我们读诗篇九十一篇祝她长寿。史母笑容满面,可是并不关心要活到多老。她感谢丹士夫妇的爱心,答应有机会再来看我们,于是欣然和孩子们亲嘴话别。

我们慢慢从楼上下梯,在楼下继续日常生活。孩子们在房子后面剪纸玩耍,打发时间。我妻洗碗碟之余,用心读《圣经》。前门一向关着,入门处有写字桌,丹士给我一些菲律宾大学印过的用笺,让我用背面写回忆录。

一天下午,前门突然开了,一位身高年壮的菲律宾人走进来。完全出我意外。这位少年人看我在那里,同时也感意外,马上掩门走出去。

他是谁?看见我独自在楼下写宇,会怎么说?

事后查出,原来丹士曾到楼下,无意中由前门出去,不曾下锁。那时候任何人都可从外边进来。那位少年人就是战前的住户,原在学生军中服务,参加战役,也是死亡行军时一位逃兵。

他进丹士家,要拿他留在那里的学生军装。那天下午,我们是一对逃犯相遇。

“那位少年人不会知道你是谁,”丹士说。“我相信他不会说什么话,”罗大姊接着也说。但我为此颇觉挂心。经过几夜祷告。丹士夫妇有了一个新计划。他们沿楼上窗口安放花盆,遮掩外边耳目。把我们从楼下搬往楼上。把罗大姊的老母和两位外甥女搬往楼下。把前门开起来,给邻居一种印象,以为楼上楼下,都是丹士一家人居住。假如碰见我的那位少年人说什么活,也可借此消除疑惑。这个新计划不但免使我们继续在楼下受盛暑炎热之苦,且对即将来临的逐户搜查,恰是防患未然的紧要措施。

楼上有一间主人卧室,一间客厅,一间餐厅,一间厨房。厨房与主人卧室之间,有一块空地方,夜间这块空地方和餐厅,成为我们的卧室。

丹士夫妇日间在楼下招呼来访亲友。罗大姊的侄女亚拉丝利(我们叫她莉莉)每日上楼教友德和友美意英文。晚饭以后,丹上夫妇和我们经常在厨房查经。从灵性上与经历上的切磋,增加彼此的信心和对彼此问题的了解。

每当入暮,邻近天主教堂的钟声,敲动我妻的心弦。她默默想念友仁、友爱、友安三个年幼的孩子,在同一时间也听到一样的钟声,不知现在情形怎样?三位小孩子寄居亚奇家,离我们不远,却有咫尺天涯之感。

满有同情心的丹士,建议偕我妻潜往亚奇家作一次短暂的探视。我妻冒险乘夜和丹士出门,在亚奇家与三位小孩子和保姆住了三天。可怜的孩子们,天真烂漫。不问什么,但知亲近慈母,有慈母爱护的快乐。孩子们离开礼拜堂宿舍那一天,都觉茫然。

友仁到了亚奇家,找不到母亲,几个钟头哭个不停,幸亏保姆梁伍祝(我们叫她蕊纱)小心抚慰。蕊纱也不知我妻与年长的两女已在何处。史母与亚奇认为不让保姆知道内幕,比较安全。

蕊纱是一个中年粤籍妇人,十八岁守寡,为我们看顾孩子已经四年,现在挨苦冒险。随我们过逃亡生活。

“孩子们怎样?”我妻自亚奇家口来,我问她。

“孩子们哭着要我陪伴,她们一天比一天瘦。”我妻以沉重的心情回答。“我不晓得三个孩子这样下去还要多久?”

“我们有上帝的应许。”我只能这样对我妻解答。“让我们一心坚信这三个孩子不久会和我们同在一处。”事态发展,果然如此。

哥黎希律炮台山失陷的那一天,罗大姊由礼拜堂赶回家,带来震惊的消息.丹尼家的女医生李惠龄博士被抓去了。丹尼不肯投顺,果被列入黑单,奸细拘捕女医生,要她交出丹尼。

女医生经得起酷刑吗?如果被迫吐露丹尼与亚奇世炳和我的关系,怎么得了?亚奇早曾想到这一点,所以先把我从他的家里迁出来。情形恶化到了现在的程度,我们不能不进一步去想。一旦敌人发现我们三个年幼小孩匿居亚奇家,会把他们抓去当人质,由此证明亚奇掩护反日分子,扩大搜捕牵连范围。一个人的命运成为全体人的命运。丹士毅然建议,索性把三个年幼孩子全由亚奇处搬到他家里,和我们凑在一起。我们现住楼上,邻人成知楼下与楼上都是丹士一家人居住,如果有小孩子声音,不一定会感觉奇怪。

大家立即一致支持丹士的建议。

一个五月的早晨,亚奇夫妇乘大雾迷漫的遮掩,偕同保姆,携友仁、友爱、友安到丹士家。三个小孩子投到慈母怀抱,情景令人激动。孩子们和我离别了半年,我瘦了,又蓄了胡须,怪不得都不认识我。可怜的孩子们,也许以为父亲已一去不返了。我满心感谢天父上帝,在伊保山中应许我回来和妻子团聚,如今已是事实。我们夫妇和五个孩子一齐跪下来,祈祷感恩。

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四章第十六节)

三个年幼小孩子是在风暴中到来。

女医生奋勇面对刑梏,不肯透露真情。军部暂时释放她,意在跟着她的踪迹去探索丹尼下落。果然丹尼不久因心脏病发,离近郊避难所,化装为本地人,潜入计顺市离他住宅不远的圣约瑟医院,遂为一个奸细探知,带同日本宪兵把他捕去,关人人间地狱的仙爹戈军事监狱。入狱二十余日,备受凌辱,才开始审问。审问官桌上放有《新闽日报》、和其他华文报纸,先问丹尼如何参加反日组织及各有关人物,最后问他是不是认识我和我们报馆的总编辑高承烈。又问他知不知道我们的下落。丹尼甘心挨打,绝口不牵连我们,每天在死亡边缘过活。直至一个月后军队仍找不到证据可定他死罪,才转押入市监狱。又过一个月后重审,判徒刑二十年,改禁城南十七公里的黎刹省文珍愈巴大狱。

我替丹尼伤心。当日丹尼、世炳与我在逃亡路上,我们曾说,从此生死一条命。一时势变迁,起初他和我们分开,情形当然较好。不图事难逆睹,现在丹尼所受的苦痛,确非梦想所及。每夜,我睡在丹尼离伊保山留给我的草席上,暗物思人,伤心怀念。

哥黎希律失守,日军抓人更厉害,菲律宾人反日也更积极。菲律宾总统奎松偕同他的眷属和副总统奥斯敏纳与麦克阿瑟元帅同赴澳大利亚,由澳转美,在那里设总部,向菲律宾广播,鼓励全体人民继续抵抗,振奋沦陷区人心。

一九四二年五月六日,日军得意洋洋,广播占领菲律宾最后据点――哥黎希律,迫令被俘的美远东军副统帅温德莱通过电台,命令远东军全体缴械投降。

当夜,敌人操纵下的华侨协会副会长,奉令在电台广播,劝反日的中国人改变立场与新当局合作,这位副会长言语伶俐,他是先父故交,平日待我很好。他说得头头是道,我的心意并不动摇。

战局逆转,我们站在信心上的希望反而高起来。那天我读创世纪至诺亚造方舟的故事。大水泛滥,升涨至一百五十天便开始退下去。“这是我们的希望。”我指着《圣经》对丹士夫妇和我妻说。诺亚方舟的故事,虽不是这一次战争的预言,但上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借《圣经》的话启示我们,加给我们希望与勇气。

太平洋开战一百五十天,哥黎希律炮台山失守。日军胜利达到最高峰,正可和诺亚方舟时代洪水涨至最高峰相比拟。在我对我妻和丹士夫妇指出这段比喻时,完全不晓得珊瑚海大战正烈。当时我凭信心指出敌人的战争气运从那天以后,必然开始走下坡。一九四二年五月七日日军在珊瑚海战败,恰是太平洋战争第一百五十一天。

也象诺亚在方舟中,我们一家八口避难在丹士家里。洪水升涨时,方舟离地越远,离天越近,危难的情况越严重,我们和上帝越亲近。

美远东军主力在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炮台山被摧毁之后,日军控制了整个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未西耶和棉兰老。就在这时,大理院**官亚默山道士就义的消息,传到马尼拉。奎松总统与副总统奥斯敏纳离菲赴美之前,山道士决定继续留非主持抗战,遂由哥黎希律奔赴宿务,不幸在描利礼与他的儿子同时被捕,押赴棉兰老省的马拉蒙。这位菲律宾的伟人,宁死不与日军合作,拒绝往劝罗哈斯投降,罗哈斯战后被选为菲律宾独立首任总统。山道士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被日军处决。

就义之前,山道士告诉他的儿子毕卑道说:“我已被判死刑,几分钟后,他们要把我枪毙。”毕卑道大哭。“不要哭,要让这班人看见你是怎样精忠勇敢。我为国家死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机会。”山道上慷慨说完,同他的儿子跪下祷告,站起来坚毅地步入刑场。

我和山道士夙识,丹士带这惨烈消息回家,令人悲伤震悼。

我对丹士说:“扶西・亚默・山道士忠贞殉难了,菲律宾民族英雄精神长存!”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十、哥黎希律失守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们也去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四章第十六节)我们不顾周围危险困难,以喜悦心情,庆祝一个很特别的日子。过去许多年了,丹士夫妇每逢四月二十一日,必为史母做寿,这一年也不例外。丹士做了一个木梯,由楼板锯开一个空洞放下来,让我们夫妇和两个女孩子攀梯上楼,参加盛会。史母准时到达,接受我们亲热的欢迎与祝贺。诗篇说:“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我们深深领会这种恩眷。我们正是在敌人占领区摆设宴席。此时美国人出门,臂上要缠红布,很容易引起行人注目。假如有个奸细跟市史母后面,我们随时都有被捕可能。席间,我们讨论抵抗运动。“死亡行军时,有好多菲兵奋勇逃脱,”史母在进食前告诉我们。“也有一些逃兵来看我求助。有组织的抵抗,快要展开。”事实上,史母已经收留一些逃兵,充礼拜堂杂役。我深知刚毅的史母认定参加抵抗运动是她的责任,决心奋斗到底。也深知史母为人和蔼,容易相信人家的话,难免堕入敌人奸计。“要提防反间谍,他们装作同情者,用意在找秘密。你对求援的人,必须小心。”我向他警告。“我早已有了准备。”她毅然作答,即使敌人从这里
把我割下去,我也不怕。”史母一面说,一面举手引颈划了一圈,虽至断头杀身,也不顾惜。我们没曾料到在做寿的日子,她会有这果敢但是不祥的表示。我们读诗篇九十一篇祝她长寿。史母笑容满面,可是并不关心要活到多老。她感谢丹士夫妇的爱心,答应有机会再来看我们,于是欣然和孩子们亲嘴话别。我们慢慢从楼上下梯,在楼下继续日常生活。孩子们在房子后面剪纸玩耍,打发时间。我妻洗碗碟之余,用心读《圣经》。前门一向关着,入门处有写字桌,丹士给我一些菲律宾大学印过的用笺,让我用背面写回忆录。一天下午,前门突然开了,一位身高年壮的菲律宾人走进来。完全出我意外。这位少年人看我在那里,同时也感意外,马上掩门走出去。他是谁?看见我独自在楼下写宇,会怎么说?事后查出,原来丹士曾到楼下,无意中由前门出去,不曾下锁。那时候任何人都可从外边进来。那位少年人就是战前的住户,原在学生军中服务,参加战役,也是死亡行军时一位逃兵。他进丹士家,要拿他留在那里的学生军装。那天下午,我们是一对逃犯相遇。“那位少年人不会知道你是谁,”丹士说。“我相信他不会说什么话,”罗大姊接着也说。但我为此颇觉挂心。经过几夜祷告。丹士夫妇有了一个新计划。他们沿楼上
窗口安放花盆,遮掩外边耳目。把我们从楼下搬往楼上。把罗大姊的老母和两位外甥女搬往楼下。把前门开起来,给邻居一种印象,以为楼上楼下,都是丹士一家人居住。假如碰见我的那位少年人说什么活,也可借此消除疑惑。这个新计划不但免使我们继续在楼下受盛暑炎热之苦,且对即将来临的逐户搜查,恰是防患未然的紧要措施。楼上有一间主人卧室,一间客厅,一间餐厅,一间厨房。厨房与主人卧室之间,有一块空地方,夜间这块空地方和餐厅,成为我们的卧室。丹士夫妇日间在楼下招呼来访亲友。罗大姊的侄女亚拉丝利(我们叫她莉莉)每日上楼教友德和友美意英文。晚饭以后,丹上夫妇和我们经常在厨房查经。从灵性上与经历上的切磋,增加彼此的信心和对彼此问题的了解。每当入暮,邻近天主教堂的钟声,敲动我妻的心弦。她默默想念友仁、友爱、友安三个年幼的孩子,在同一时间也听到一样的钟声,不知现在情形怎样?三位小孩子寄居亚奇家,离我们不远,却有咫尺天涯之感。满有同情心的丹士,建议偕我妻潜往亚奇家作一次短暂的探视。我妻冒险乘夜和丹士出门,在亚奇家与三位小孩子和保姆住了三天。可怜的孩子们,天真烂漫。不问什么,但知亲近慈母,有慈母爱护的快乐。孩子们离开礼拜堂宿舍
那一天,都觉茫然。友仁到了亚奇家,找不到母亲,几个钟头哭个不停,幸亏保姆梁伍祝(我们叫她蕊纱)小心抚慰。蕊纱也不知我妻与年长的两女已在何处。史母与亚奇认为不让保姆知道内幕,比较安全。蕊纱是一个中年粤籍妇人,十八岁守寡,为我们看顾孩子已经四年,现在挨苦冒险。随我们过逃亡生活。“孩子们怎样?”我妻自亚奇家口来,我问她。“孩子们哭着要我陪伴,她们一天比一天瘦。”我妻以沉重的心情回答。“我不晓得三个孩子这样下去还要多久?”“我们有上帝的应许。”我只能这样对我妻解答。“让我们一心坚信这三个孩子不久会和我们同在一处。”事态发展,果然如此。哥黎希律炮台山失陷的那一天,罗大姊由礼拜堂赶回家,带来震惊的消息.丹尼家的女医生李惠龄博士被抓去了。丹尼不肯投顺,果被列入黑单,奸细拘捕女医生,要她交出丹尼。女医生经得起酷刑吗?如果被迫吐露丹尼与亚奇世炳和我的关系,怎么得了?亚奇早曾想到这一点,所以先把我从他的家里迁出来。情形恶化到了现在的程度,我们不能不进一步去想。一旦敌人发现我们三个年幼小孩匿居亚奇家,会把他们抓去当人质,由此证明亚奇掩护反日分子,扩大搜捕牵连范围。一个人的命运成为全体人的命运。丹士毅然建议,
索性把三个年幼孩子全由亚奇处搬到他家里,和我们凑在一起。我们现住楼上,邻人成知楼下与楼上都是丹士一家人居住,如果有小孩子声音,不一定会感觉奇怪。大家立即一致支持丹士的建议。一个五月的早晨,亚奇夫妇乘大雾迷漫的遮掩,偕同保姆,携友仁、友爱、友安到丹士家。三个小孩子投到慈母怀抱,情景令人激动。孩子们和我离别了半年,我瘦了,又蓄了胡须,怪不得都不认识我。可怜的孩子们,也许以为父亲已一去不返了。我满心感谢天父上帝,在伊保山中应许我回来和妻子团聚,如今已是事实。我们夫妇和五个孩子一齐跪下来,祈祷感恩。上帝爱我们的心,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四章第十六节)三个年幼小孩子是在风暴中到来。女医生奋勇面对刑梏,不肯透露真情。军部暂时释放她,意在跟着她的踪迹去探索丹尼下落。果然丹尼不久因心脏病发,离近郊避难所,化装为本地人,潜入计顺市离他住宅不远的圣约瑟医院,遂为一个奸细探知,带同日本宪兵把他捕去,关人人间地狱的仙爹戈军事监狱。入狱二十余日,备受凌辱,才开始审问。审问官桌上放有《新闽日报》、和其他华文报纸,先问丹尼如何参加反日组织及各有关人物,
最后问他是不是认识我和我们报馆的总编辑高承烈。又问他知不知道我们的下落。丹尼甘心挨打,绝口不牵连我们,每天在死亡边缘过活。直至一个月后军队仍找不到证据可定他死罪,才转押入市监狱。又过一个月后重审,判徒刑二十年,改禁城南十七公里的黎刹省文珍愈巴大狱。我替丹尼伤心。当日丹尼、世炳与我在逃亡路上,我们曾说,从此生死一条命。一时势变迁,起初他和我们分开,情形当然较好。不图事难逆睹,现在丹尼所受的苦痛,确非梦想所及。每夜,我睡在丹尼离伊保山留给我的草席上,暗物思人,伤心怀念。哥黎希律失守,日军抓人更厉害,菲律宾人反日也更积极。菲律宾总统奎松偕同他的眷属和副总统奥斯敏纳与麦克阿瑟元帅同赴澳大利亚,由澳转美,在那里设总部,向菲律宾广播,鼓励全体人民继续抵抗,振奋沦陷区人心。一九四二年五月六日,日军得意洋洋,广播占领菲律宾最后据点――哥黎希律,迫令被俘的美远东军副统帅温德莱通过电台,命令远东军全体缴械投降。当夜,敌人操纵下的华侨协会副会长,奉令在电台广播,劝反日的中国人改变立场与新当局合作,这位副会长言语伶俐,他是先父故交,平日待我很好。他说得头头是道,我的心意并不动摇。战局逆转,我们站在信心上的希望
反而高起来。那天我读创世纪至诺亚造方舟的故事。大水泛滥,升涨至一百五十天便开始退下去。“这是我们的希望。”我指着《圣经》对丹士夫妇和我妻说。诺亚方舟的故事,虽不是这一次战争的预言,但上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借《圣经》的话启示我们,加给我们希望与勇气。太平洋开战一百五十天,哥黎希律炮台山失守。日军胜利达到最高峰,正可和诺亚方舟时代洪水涨至最高峰相比拟。在我对我妻和丹士夫妇指出这段比喻时,完全不晓得珊瑚海大战正烈。当时我凭信心指出敌人的战争气运从那天以后,必然开始走下坡。一九四二年五月七日日军在珊瑚海战败,恰是太平洋战争第一百五十一天。也象诺亚在方舟中,我们一家八口避难在丹士家里。洪水升涨时,方舟离地越远,离天越近,危难的情况越严重,我们和上帝越亲近。美远东军主力在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炮台山被摧毁之后,日军控制了整个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未西耶和棉兰老。就在这时,大理院**官亚默山道士就义的消息,传到马尼拉。奎松总统与副总统奥斯敏纳离菲赴美之前,山道士决定继续留非主持抗战,遂由哥黎希律奔赴宿务,不幸在描利礼与他的儿子同时被捕,押赴棉兰老省的马拉蒙。这位菲律宾的伟人,宁死不与日军合作,拒绝往
劝罗哈斯投降,罗哈斯战后被选为菲律宾独立首任总统。山道士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被日军处决。就义之前,山道士告诉他的儿子毕卑道说:“我已被判死刑,几分钟后,他们要把我枪毙。”毕卑道大哭。“不要哭,要让这班人看见你是怎样精忠勇敢。我为国家死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机会。”山道上慷慨说完,同他的儿子跪下祷告,站起来坚毅地步入刑场。我和山道士夙识,丹士带这惨烈消息回家,令人悲伤震悼。我对丹士说:“扶西・亚默・山道士忠贞殉难了,菲律宾民族英雄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