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38.玛拉基书

旧约综览(赖桑) by 赖桑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不单是十二小先知书最后勤部的一卷,传统上更认为玛拉基先知是把先知活动结束的先知(参诗七十四9:亚十三2)。马喀比时代有这样的话:「以色列人极之难过,这是先知不再在他们中间以来,从未有过的。(马喀比一书九27:参四46,十四41)。犹太传统认为最后的先知(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死后,圣灵便离开了以色列(Sotah13.2:Sanh.11a)。约瑟夫认为,亚达薛西王之后,以色列便没有完整的历史,原因是先知后继无人(APionl.841)。

隐名先知。「玛拉基」(希伯来文malaki)可能根本不是人名:它的意思是「我的使者」(参三1,同样用了这个字,但却是用来形容神派使者预备道路,为神降临作好准备)。他尔根在一1加了些话,变成:「藉着那位名叫以斯拉的文士传给以色列,他是我的使者」。学者普遍都认为玛拉基不是专有名词,但却不同意玛拉基就是以斯拉。罗便臣(G.L.Robinson)有这样的观察:「倘若以斯拉的名字原本已在经文之中,收集先知正典的人一定不会删去这个名字。」有些学者在「我的使者」前加上-ya(h),变成专有名词mal-akiya,但这名称从来未出现过。七十士译本翻成aggelouautou「他的使者」,显示译者不把它当作一个专有名词;然而,译者把「我的」改为「他的」,就令问题更加复杂了。

亚九1,十二1及玛一1每节都以希伯来文massa(重担)开始,所以有人曾提议这三段「重担」(默示)原本是出于一个作者的手笔,但扎士说服性地**这个理论。玛拉基书与撒迦利亚书在结构和风格方面,都有十分显着的分别。

没有其他先知书是匿名的(包括俄巴底亚书)。希伯来文作品通常都是匿名的,但正典的先知书,以及犹太教的拉比作品,却不会隐名。因此,亦为了避免常常说「十二小先知那个隐名的作者」,我们在这里称先知及其作品为玛拉基和玛拉基书。

时代。关于这卷书的年代,学者有一致的见解。这时圣殿已重建起来了,祭仪细节亦已确立,但有点因循(一10、13,三1、10)。二10―16反对外族通婚,与尼希米的观点相似(参尼十三23一27),暗示玛拉基可能与尼希米同代或在他之前不久。主前四五○年是一个概括而合理的年份。

经文所描写的情况,暗示归回之后并没有任何弥赛亚时代的迹像。人民已失去信心,有些人便为此哭泣(二13),有些则怀疑他们的信仰(一2,二17,三14、15)。**、行邪术、剥削和歧视都是这时代的特征(三5)。人民轻视组织化的宗教(一14,三7―12),信神与不信神的人通婚更是十分普遍的现像(一9、10)。如果神的子民要再次行在神的路上,先知就必须把神的启示说出来一一人民需要新心和新灵,律法要写在心上,他们需要一个完全反照神形像的牧者。

预言。玛拉基书可分析如下:

标题(一1)

以东的命运表明了耶和华的爱(一2―5)

指摘圣职人员(一6至二9)

拜偶像及异族通婚(二10―16)

公义之神(二17至三5)

纳什一奉献(三6―12)

义人与恶人(三13一四3[MT3:21])

以利亚与耶和华的日子(四4―6[MT3:22―24])

整卷圣经都可用「问题―答案」的形式作为基本结构。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人民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于是经文作出回应(一2一5),伸张了神的慈爱。人民跟着便说:「愿耶和华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为大!」(5节)第二个题目,又由第六节的问答表达。第三部份因二14,17的问题而更为突出。第四部份的引子,是二17的问题。第五部份的问题是三7、8。第六部份的问题是三13。

这种辩证的风格(或称为「争议问题」),是玛拉基书的特征,亦表现出那时犹太人的敌视态度。我们不知他们是敌视耶和华抑或敌视先知,但玛拉基用了这个方法,显示当时人民好辩的性格,以及质疑旧有信念和传统的作风。他们质询耶和华那拣选之爱,也不把神当作父亲和主人来尊敬他(一6)。圣职人员不理会祭礼要求(如利一10),亦不献上最好的牲畜为祭(玛一7、8)。人民亵渎了祖先之约,娶那些事奉外邦神明的女子为妻,他们儿女的宗教信仰,也因而淡化了(二15)。什一奉献是肯定万物从神而来的行动,但他们却不肯依从:实际上,他们「夺取了神之物」(三8)。他们高傲,相信行恶和试探神的人,都可以富足,又能逃避惩罚(三13―15)。无论是祭司和人民,对崇拜耶和华都显得不太积极。

神学

万军之耶和华。玛拉基书最常出现的神的名称是:「万军之耶和华」(yhwhsbaot)我们很难解释这称呼的形成和重要性。有些人反对「万军之耶和华」这个标准的翻译,认为(sbaot)是一个神明的名字,而「耶和华,沙巴谷」便变成一个复合名称。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缩写,原本是yhwhlohesbaot,「耶和华,万军之神」。但这文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究竟有何用法和重要性。

有关「沙巴谷」的意义,有三个主要的理论:(1)这名称曾与约柜连在一起,而且只限在战场上使用,所以这名称意即「万军之主」(以色列军之主),或类似「战斗之神」之意。(2)戴华及其他学者提议这可能指属天的活物、天使或星辰。(3)艾葛不想完全放弃解释沙巴谷这个名称,所以说:「余下来唯一的可能性,是假设沙巴谷不是指任何个别的东西,而是指所有的存在、百姓、一般的群众、所有天上地下的活物。」他认为这个先知用字的方法,是显示「较古老的以色列人相信耶和华是一位普世性的神,而这个对至高神的原始思想,仍未被以色列人遗忘」。

神义论。一些学者在玛拉基书内找到一些神义论的痕迹。玛拉基以辩证的风格,对耶和华提出了各种质询:神不公正!神没有继续爱以色列!神不关心祭礼的品质!神实际上喜欢那些在他眼前行恶的人!耶和华对这些攻击逐一作答,他的回应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玛拉基书玛拉基书不单是十二小先知书最后勤部的一卷,传统上更认为玛拉基先知是把先知活动结束的先知(参诗七十四9:亚十三2)。马喀比时代有这样的话:「以色列人极之难过,这是先知不再在他们中间以来,从未有过的。(马喀比一书九27:参四46,十四41)。犹太传统认为最后的先知(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死后,圣灵便离开了以色列(Sotah13.2:Sanh.11a)。约瑟夫认为,亚达薛西王之后,以色列便没有完整的历史,原因是先知后继无人(APionl.841)。隐名先知。「玛拉基」(希伯来文malaki)可能根本不是人名:它的意思是「我的使者」(参三1,同样用了这个字,但却是用来形容神派使者预备道路,为神降临作好准备)。他尔根在一1加了些话,变成:「藉着那位名叫以斯拉的文士传给以色列,他是我的使者」。学者普遍都认为玛拉基不是专有名词,但却不同意玛拉基就是以斯拉。罗便臣(G.L.Robinson)有这样的观察:「倘若以斯拉的名字原本已在经文之中,收集先知正典的人一定不会删去这个名字。」有些学者在「我的使者」前加上-ya(h),变成专有名词mal-akiya,但这名称从来未出现过。七十士译本翻成ag
gelouautou「他的使者」,显示译者不把它当作一个专有名词;然而,译者把「我的」改为「他的」,就令问题更加复杂了。亚九1,十二1及玛一1每节都以希伯来文massa(重担)开始,所以有人曾提议这三段「重担」(默示)原本是出于一个作者的手笔,但扎士说服性地**这个理论。玛拉基书与撒迦利亚书在结构和风格方面,都有十分显着的分别。没有其他先知书是匿名的(包括俄巴底亚书)。希伯来文作品通常都是匿名的,但正典的先知书,以及犹太教的拉比作品,却不会隐名。因此,亦为了避免常常说「十二小先知那个隐名的作者」,我们在这里称先知及其作品为玛拉基和玛拉基书。时代。关于这卷书的年代,学者有一致的见解。这时圣殿已重建起来了,祭仪细节亦已确立,但有点因循(一10、13,三1、10)。二10―16反对外族通婚,与尼希米的观点相似(参尼十三23一27),暗示玛拉基可能与尼希米同代或在他之前不久。主前四五○年是一个概括而合理的年份。经文所描写的情况,暗示归回之后并没有任何弥赛亚时代的迹像。人民已失去信心,有些人便为此哭泣(二13),有些则怀疑他们的信仰(一2,二17,三14、15)。**、行邪术、剥削和歧视都是这时
代的特征(三5)。人民轻视组织化的宗教(一14,三7―12),信神与不信神的人通婚更是十分普遍的现像(一9、10)。如果神的子民要再次行在神的路上,先知就必须把神的启示说出来一一人民需要新心和新灵,律法要写在心上,他们需要一个完全反照神形像的牧者。预言。玛拉基书可分析如下:标题(一1)以东的命运表明了耶和华的爱(一2―5)指摘圣职人员(一6至二9)拜偶像及异族通婚(二10―16)公义之神(二17至三5)纳什一奉献(三6―12)义人与恶人(三13一四3[MT3:21])以利亚与耶和华的日子(四4―6[MT3:22―24])整卷圣经都可用「问题―答案」的形式作为基本结构。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人民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于是经文作出回应(一2一5),伸张了神的慈爱。人民跟着便说:「愿耶和华在以色列境界之外,被尊为大!」(5节)第二个题目,又由第六节的问答表达。第三部份因二14,17的问题而更为突出。第四部份的引子,是二17的问题。第五部份的问题是三7、8。第六部份的问题是三13。这种辩证的风格(或称为「争议问题」),是玛拉基书的特征,亦表现出那时犹太人的敌视态度。我们不知他们是敌
视耶和华抑或敌视先知,但玛拉基用了这个方法,显示当时人民好辩的性格,以及质疑旧有信念和传统的作风。他们质询耶和华那拣选之爱,也不把神当作父亲和主人来尊敬他(一6)。圣职人员不理会祭礼要求(如利一10),亦不献上最好的牲畜为祭(玛一7、8)。人民亵渎了祖先之约,娶那些事奉外邦神明的女子为妻,他们儿女的宗教信仰,也因而淡化了(二15)。什一奉献是肯定万物从神而来的行动,但他们却不肯依从:实际上,他们「夺取了神之物」(三8)。他们高傲,相信行恶和试探神的人,都可以富足,又能逃避惩罚(三13―15)。无论是祭司和人民,对崇拜耶和华都显得不太积极。神学万军之耶和华。玛拉基书最常出现的神的名称是:「万军之耶和华」(yhwhsbaot)我们很难解释这称呼的形成和重要性。有些人反对「万军之耶和华」这个标准的翻译,认为(sbaot)是一个神明的名字,而「耶和华,沙巴谷」便变成一个复合名称。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缩写,原本是yhwhlohesbaot,「耶和华,万军之神」。但这文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究竟有何用法和重要性。有关「沙巴谷」的意义,有三个主要的理论:(1)这名称曾与约柜连在一起,而且只限在战场上
使用,所以这名称意即「万军之主」(以色列军之主),或类似「战斗之神」之意。(2)戴华及其他学者提议这可能指属天的活物、天使或星辰。(3)艾葛不想完全放弃解释沙巴谷这个名称,所以说:「余下来唯一的可能性,是假设沙巴谷不是指任何个别的东西,而是指所有的存在、百姓、一般的群众、所有天上地下的活物。」他认为这个先知用字的方法,是显示「较古老的以色列人相信耶和华是一位普世性的神,而这个对至高神的原始思想,仍未被以色列人遗忘」。神义论。一些学者在玛拉基书内找到一些神义论的痕迹。玛拉基以辩证的风格,对耶和华提出了各种质询:神不公正!神没有继续爱以色列!神不关心祭礼的品质!神实际上喜欢那些在他眼前行恶的人!耶和华对这些攻击逐一作答,他的回应可归纳为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