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20犹大国(王下十八至二十五)

圣经综览 by 赖桑

希西家的改革(工下十八1至二十2)背叛亚述。与亚哈斯同时期的犹大王希西家,约在主前七二九年登基。他没有忘记以色列亡国的教训,也接受先知以赛亚的指导。在他独自统治犹大的年间(约七一六至六八七),他达到了两个可敬的目标:粉碎亚述在西部的独揽地位:除掉迦南和亚述的神庵和祭坛,洁净了犹大立约的信仰。两个任务是关联的,在古代近东,附庸国通常除了履行自己的宗教礼仪外,还要信奉宗主国的宗教。

亚述北部的国家,尤其是阿美尼亚,令撒珥根在亚述境内疲于奔命有十年之久(七二○至七――)。与此同时,柏安奇(Piankhi)带领奴比人(Nubian)攻打埃及,所以埃及亦无心外战(柏安奇后来攻取尼罗河谷,成立了第二十五王朝,七一五至六六三)。希西家趁此机会疏远亚述,亚述此时亦无力入侵,于是他便静候反叛尼尼微的时机。十八7中的一句「他背叛,不肯事奉亚述王」,总括了希西家自七―一年的政策。当年他可能加盟了非利士的亚实突、以东及摩押的王国,一起反抗撒珥根。虽然埃及的奴比人应承支持这次行动,但他们在埃及的统治仍然不甚巩固,所以撒珥根很快就把叛乱平息,并且派了个亚述官员到亚实突。

七○五年,撒珥根逝世,撒珥根的儿子西拿基立登位,希西家的叛变也公开了。古代,当王帝替换的时候,常是在边境发动革命的好时机。与埃及合作。希西家在这次革命中不是孤军作战,他与埃及王并肩对付亚述。但以赛亚却为此担心,他知道犹大所面对的问题,不是革命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这革命有两方面的缺点:犹大因此遭亚述军报复:犹大与盟友埃及合作,在宗教上,亦会因外邦的影响,而对自己的信仰有所妥协。以赛亚以哀歌的形式来发出警告,表明神必在忿怒中审判他们。

耶和华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以至罪上加罪

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

并投在埃及的荫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

要为你们的惭愧(赛三十1―3)

所有外邦联军都叫先知憎恶,此外,因有出埃及的历史因素,他们尤其憎恶埃及的盟军。以色列的耶和华已经在十灾与红海中表明了他是法老的主人。信靠埃及的援助,等于犹大已背叛了他们历史中最伟大的事件,也等于对立约之神失去了信心。

西拿基立尼尼微王宫的浮雕,上面绘着他攻打拉吉时的战况(主前七0一年)巴比伦兴起。巴比伦的统治者比罗达巴拉但,就是在这背景中派探子到耶路撒冷的(二12―19)。表面看似是希西家患病,但实际的原因是有目同睹的:巴比伦是亚述长期的附庸国,他们希望看看希西家的意愿和资源,能否使他成为对抗西拿基立的坚强盟友。当希西家向巴比伦人显示他的国库宝物和军事设施,以赛亚就把握这个机会,预言将有灾祸来到。与巴比伦的任何协定都好像陷阱中的饵,令自己自投罗网。希西家的后裔很快便掉进陷阱:与其他邻近国家联盟只会产生不便,但与巴比伦联盟却带来无法补救的破坏。百多年后,以赛亚的话应验了,巴比伦三次攻打犹大及犹大的邻邦,把耶路撒冷和圣殿变为废墟,希西家的后人目睹了犹太国悲凄的终局(二十五章)。

以赛亚反对与外邦结盟、反对叛变,但希西家听从了一群强大的政治顾问的话,继续实行他的政策。希西家为了应付一次无可避免的围攻,便赶快巩固耶路撒冷。列王纪的作者记录他其中一项工程:「……他……挖池、挖沟、引水入城……」,以确保耶京有充足的食水(二十20)。这水道长达一千七百尺,从城外汲沦谷的基训泉(王上一33),把泉水引入城内的西罗亚池。这确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然而。以而,以赛亚认为这些准备只是靠自己而不靠神,他甚至认为希西家在早些时的水库工程也不蒙记念(赛二十二8一11)。

西拿基立的进攻。希西家的背叛当然逃不过西方基立的眼睛,他在国内巩固势力之后,便进攻与他敌对的联军。七○三年,他已打败了比罗达巴拉但,并在巴比伦立了一个亚述的王子。然后他向西进军,粉碎地中海沿岸的叛国推罗、约帕、亚实基伦,及亚柯。在以革伦附近,他打败了一队北行支持叛变的埃及援军。

然后他转向犹大,证实了以赛亚恐慌的想法。列王纪的记载很简括:「希西家五十四年(七○一),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王下十八13)实际的情况在西拿基立自己的描述中更为清晰,他攻取了四十六座城,俘掳了二十万零一百五十人,还有数不尽的马匹、驴、骡、骆驼,和大小牲畜。亚述这个记录极其生动:倚着城墙建筑土坡,以大槌击打城门,又在壁垒的砖石下掘隧道。

西拿基立对攻打耶路撒冷的记录尤其值得留意:「我把他(希西家)关在他的王城耶路撒冷,如笼中之鸟,我在城外严设守望台,每一个走出城门的人都必灭亡。」西拿基立没有提及耶路撒冷陷落,显然是如列王纪所载,亚述军因耶和华的使者挫败而回。圣经没有提及为何会这样,也许是一场腺鼠疫使然。

二十多年后(六八一),西拿基立的儿子把他杀死(王下十九36、37)。布赖特及其他学者认为,王下十八1至十九1,以及赛三十六一三十七,显示西方基立进攻耶京两次,第一次在七○年,另一次在几年之后。但我们这里用的年份算法并不支持这论点。

西拿基立侵略的历史背景,正如任何一段以色列历史一样,是有充份的资料支持。除了西罗亚池的碑文及西拿基立的记载外,还有泰利角柱(TaylorPrism)的详尽记录,内文详记希西家被逼纳贡一一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以及其他财宝和数目众多的奴隶(十八14―16)。尼尼微平版(NineevhSlab)的碑文及公牛碑文(Bullinion)亦有总结希西家臣服亚述的记载。

十八17―37在拉吉(Telled-Duweir)发生的事件亦留下考古资料的见证。尼尼微王宫墙上的一幅浮雕,显示西拿基立在拉吉外一个轻便的王座上,接受战败国犹大的效忠宣誓。拉吉陷落后,成为西拿基立进军耶路撒冷的总部,他派了三个大臣及大批军兵,去说服希西家及其顾问弃城投降。亚述代表威吓耶路撒冷的领袖、贬斥埃及的盟军、质问耶和华为何不来帮助他们,又批评希西家的领导,并指出哈马和撒玛利亚的神也无法与亚述对抗。这些诱骗和讽刺,都是古代外交的惯用手法。

因为以赛亚的安慰(十九6、7),希西家坚决拒绝投降。西拿基立提醒他,他已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以赛亚鼓励王说,奉耶和华的名,亚述的自夸将成为耶路撒冷的安慰:「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田园垒攻城。」(十九32)

耶和华的使者来救助了犹大,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但却为后来的耶利米先知带来烦恼。临到希西家的拯救,后来被犹太人理解为:大卫之城及所罗门的圣殿,都是不能摧毁的,立约之神一定永远不让他的城和他的家被毁,因此神的拯救便成为安慰和妥协的基础。列王纪的作者,一直在描述神大能的保守,但他也要记载耶路撒冷倾倒的悲剧,这实在是一个沉痛的责任(二十五章)。

玛拿西的叛变(十一1―26)在历史中,很少王国有如此反覆的政策。玛拿西承继希西家的王位时,显然巳摄政十年。讽刺性地,这位犹大最乖巧反叛的王,竟是大卫后裔中,在位最久的一个――五十五年(六九六至**二)。

向亚述妥协。玛拿西亲亚述的程度,就好像希西家反亚述的程度一样。政治上的顺服,伴随着令人惊异的外邦习俗;到处都树立着邱坛、祭坛,及偶像,包括将迦南的亚舍拉像立在所罗门的圣殿。国人又崇拜亚述的天文宗教,以及信奉各种各样的魔术及占卜有一次(可能在犹大国面临危机时),玛拿西把自己的儿子献祭,而任何反对他的人――例如先知――都被他残酷地处死。列王纪的两句总结,足以反映作者对这个犹大王的恐惧:「玛拿西引诱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二十一9)「玛拿西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使犹大人陷在罪里,又流许多无辜人的血,充满了耶路撒冷,从这边直到那边……」(16节)

与先知的冲突。玛拿西的政策,令他与先知发生了正面冲突。先知向他宣告审判将临:「我……必擦净耶路撒冷,如人擦盘,将盘倒扣。」(二十一13)在西拿基立的时代,以赛亚仍说出应许的话,认为耶路撒冷和丰裕的圣殿一定为神保守。但现在没有应许:西番雅被认为是约西亚时代的先知,他指出了耶路撒冷的罪恶一一尊崇外邦宗教,容让外邦习俗:这些评语,用来形容玛拿西邪恶的政府,也是很贴切的(参番一1-9)。

玛拿西的儿子亚们登位不久便下台(**二至**○)他如父亲一样败坏,而在拜偶像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被臣于刺杀(王下二十一23):很可能是国民愈来愈不接受亚们和玛拿西的亲亚述政策,但「国民」很可能又害怕有反抗亚述的全面革命,所以把刺杀亚们的人杀了。

毁灭的道路已经无法扭转,列王纪的叙述急转直下,就算约西亚企图重振圣约的信仰,但已不能令犹大起死回生。

约西亚的复兴(二十二1至二十三30)约西亚的统治(六三九一六○九)与希西家在某些地方很相似:登基时,两人都要应付亚述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但如今亚述却一蹶不振。约西亚那悲剧性的死亡后,拿鸿对对尼尼微倾覆的预言,也快将实现了。

约西亚在位期间,有两件事对他的政治和宗教改革很有利:亚述最后的伟大统治者亚述巴尼帕逝世(六二六):拿布波拉撒在身为附庸国的巴比伦登基之后,成功地反叛亚述的管辖。

律法书。比这些政治改变更重要的事,是在六二一年发现了一本律法书(二十二3―20)。这时约西亚已经再关注圣殿的工作。律法书是在执行约西亚推行圣殿重修工作计划时发现的。这书给予约西亚改革的方向和动力,让他化解了玛拿西大部份的破坏(二十三4―20)。他除掉圣殿内的外邦物件,一件不留:又赶走了全国的偶像祭司,禁止在庙宇内行淫,并污移外邦圣坛,令崇拜的人不敢接近。国家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支持这个计划:这行动得到西番雅和耶利米的支持,并且有很多人民愿意与国王一起,严肃地与列祖的神立约(二十三1―3)。

然而,约西亚的属灵复兴仍未足够。纵使这时犹大奉行逾越节,比任何时代更热心和彻底,但列王纪作者对此改革致以敬意时,还是说明它不足以使耶和华收回他的忿怒。以色列人所犯的罪委实带来了可怕的代价:「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十三26)

尼哥之役。约西亚之死(二十三28-30),加深了列王纪下最后几章的悲剧色彩。审判实在无法避免,连一个善良的君主也不能幸免。令约西亚身亡的环境,显示七世纪末的国际局势是何等混乱。亚述此时只能苟延残喘,但玛代人从波斯西北的草原西移,侵入底格里斯河谷,并与尼布帕勒撒联手对付亚述。埃及的政策此时又有新改变:几个世纪以来,埃及一直反抗亚述在地中海沿岸的霸权;现在却由法老尼哥领导,支持亚述对抗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显然,埃及宁可承认衰弱的亚述,也不向强盛的巴比伦低头。

约西亚希望在犹大北部边境(即以色列支派被俘掳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约西亚眼中,埃及的尼哥威胁到他的计划(二十三19、20)。因此,当尼哥派兵赶往幼发拉底,去对付巴比伦元帅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时,约西亚便勇敢地领兵到米吉多截断尼哥的军队。约西亚在战场上被杀,当战车把他的尸体运返耶路撒冷时,整个城都感到震惊。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以出乎众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二十二20):约西亚不至亲眼见到审判降临耶路撒冷。但他的死,已是灾祸的预告。在历史中,有一些事件往往令神的子民感到迷惘,但也能令他们更加成熟:神似乎保留了权利去令事件不按他的方式发生:邪恶的玛拿西活到年老才死去;义人约西亚却在执政期间枉死。

耶路撒冷倾倒(二十三32至二十五30)约西亚在米吉多阵亡之的,耶路撒冷的厄运是无可避免的了,纵然犹大还有二十多年寿命,但这时期的君主,只能按照其主人(埃及或巴比伦)的规则统治犹大。

受埃及控制。约哈斯是约西亚的大儿子,统治犹大只有三个月(二十三30一33)。虽然尼哥军队不能帮助亚述,但他现在已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视作自己的国土。他战败了约西亚,使犹大纳入他的国土。他召了约哈斯到他在叙利亚北部利比拉(Riblab)的营中,废除他的权力,并强逼缴纳很重的贡物。

约西亚另一个儿子以利亚敬被尼哥指派为傀儡王(六○八至五九7),尼哥赐了一个名号给他,称为约雅敬(二十四34、35):为了使他纳贡,他强逼他向犹大百姓抽纳难以承担的税项。

被巴比伦征服。犹大受埃及控制了几年(六○九――六○五)。到六○五年,尼布甲尼撒在迦基米施打败了尼哥,巴比伦在中东便全无对手。约雅敬被逼向尼布甲尼撒投诚(二十四1):而在埃及边境,埃及与巴比伦的一场战争正僵持不下(六○一)。约雅敬不理会耶利米严厉的警告,乘机背叛巴比伦:五九八年,尼布甲尼撒再次西征,但此时犹大国内那些希望藉亲巴比伦以取得和平的人,已经令约雅敬动弹不得。到尼布甲尼撒攻打犹大时,邻邦叙利亚、摩押,及亚扪都协助入侵的军队,令犹大的伤亡更为惨重。列王纪的作者无疑看见**的背后,是神为了玛拿西而审判犹大(二十四3、4)。

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斤在十八岁时就被安置在王位之上(6―9节)。当尼布甲尼撒亲自进入耶路撒冷时,约雅斤短短三个月的统治便告完结,他与他的家族和朝臣,都被掳到巴比伦去(五五九)。巴比伦为了防止犹大发生任何革命,便把犹大最优秀的领袖和工匠都掳走了。往后十年,犹大既无力也无心再背叛巴比伦(10―16节)。

西底家叛变。约西亚的幼子、约雅斤的叔父玛探雅被尼布甲尼撒指派为统治者,又为他更名为西底加(五九七一五八大)。犹大像有求死的愿望似的,竟然在西底家任期内强烈要求背叛巴比伦。当时,有两个因素令西底家接受这项要求――很多贵族知道经济及政治上的独立,会带来很可观的利益:此外,有些在巴比伦仍效忠约雅斤的犹大国民仍然生存:然而,耶利米不赞成反叛。倘若西底加是一个坚定敏锐的统治者,也会平平静静的统治下去,但西底家不是。

五九三年,犹大没有参与那次险些蔓延到西部的流产革命。但那自杀性的行动在几年后始终发生了。耶利米反对,西底家举棋不定,但犹大被爱国主义者的野心,以及错误的确信迷惑了,他决定反抗日比伦。埃及的法老森美忒二世(PsammetichusII,五九三至五八八)及合弗喇(Hophra,五八八至五六九)纵使介入此事,但立场仍是暧昧的,其他的援助(推罗及亚扪)似乎也很有限。

犹大的骄傲令尼布甲尼撒别无选择。五八八年,他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而愚蠢的犹大贵族,仍等待希西家年代的天使来帮助他们,这次再没有耶和华的使者了。围城两年,令这个首都被饥荒与疲劳弄得衰弱不堪。西底家在绝望中途命,但被捕回:在尼布甲尼撒的盛怒下,他的儿子在他眼前被杀,他的眼也被剜了出来,又被铜锁带到巴比伦。他变成大卫昔日光荣所留下来的残影(二十五1一7)。

列王纪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耶路撒泠的苦况(在耶利米哀歌中以诗歌表达出来)――被火烧、抢掠、破坏、俘掳。这位古代的征服者蹂躇耶路撒冷的情况被记录在二十五8―21内。在这事背后,作者看见了公义的神,如何审判那些背违他的子民。其中一句,道出了犹大往后五百年的光景:「……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二十四20)。

被指派的傀儡省长基大利,在动荡的日子活不了多久。最后残存的一次叛乱昙花一现地展开了。被巴比伦漏掉了的王室成员以实玛利,刺死了基大利,然后逃往埃及,这是叛党唯一的去路(二十五22―26)。但可悲的是,他们强逼耶利米与他们一同逃亡。

释放约雅斤。列王纪的结言是满有盼望的:以未米罗达在尼布甲尼撒去世时登上王位(五六二),这时约雅斤被囚三十七年后仍然生存,被释后还得到王的礼待(二十五27―30)。这段经文可给我们提示,表明列王纪下后完成的年份,应是被掳时期,因为到这时,所记录事件的含意才能被完全了解。

而且,释放约雅斤这一个注脚,肩负了它的神学信息。先知先前所预言的审判,已经透过巴比伦粗略地应验出来,这已经足够了。约雅斤被掳,记在犹大亡国的第一章,但他仍能活到这最后一章。作者记得白鸽子是洪水完结的讯号,同样,他现在所描述的约雅斤,亦从牢狱中释放了出来,在王面前吃饭,表示风暴已经完结,新的一天就快来临。但这新的一天,不是列王纪的故事,而是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主题。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希西家的改革(工下十八1至二十2)背叛亚述。与亚哈斯同时期的犹大王希西家,约在主前七二九年登基。他没有忘记以色列亡国的教训,也接受先知以赛亚的指导。在他独自统治犹大的年间(约七一六至六八七),他达到了两个可敬的目标:粉碎亚述在西部的独揽地位:除掉迦南和亚述的神庵和祭坛,洁净了犹大立约的信仰。两个任务是关联的,在古代近东,附庸国通常除了履行自己的宗教礼仪外,还要信奉宗主国的宗教。亚述北部的国家,尤其是阿美尼亚,令撒珥根在亚述境内疲于奔命有十年之久(七二○至七――)。与此同时,柏安奇(Piankhi)带领奴比人(Nubian)攻打埃及,所以埃及亦无心外战(柏安奇后来攻取尼罗河谷,成立了第二十五王朝,七一五至六六三)。希西家趁此机会疏远亚述,亚述此时亦无力入侵,于是他便静候反叛尼尼微的时机。十八7中的一句「他背叛,不肯事奉亚述王」,总括了希西家自七―一年的政策。当年他可能加盟了非利士的亚实突、以东及摩押的王国,一起反抗撒珥根。虽然埃及的奴比人应承支持这次行动,但他们在埃及的统治仍然不甚巩固,所以撒珥根很快就把叛乱平息,并且派了个亚述官员到亚实突。七○五年,撒珥根逝世,撒珥根的儿子西拿基立登位
,希西家的叛变也公开了。古代,当王帝替换的时候,常是在边境发动革命的好时机。与埃及合作。希西家在这次革命中不是孤军作战,他与埃及王并肩对付亚述。但以赛亚却为此担心,他知道犹大所面对的问题,不是革命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这革命有两方面的缺点:犹大因此遭亚述军报复:犹大与盟友埃及合作,在宗教上,亦会因外邦的影响,而对自己的信仰有所妥协。以赛亚以哀歌的形式来发出警告,表明神必在忿怒中审判他们。耶和华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以至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并没有求问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并投在埃及的荫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们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荫下要为你们的惭愧(赛三十1―3)所有外邦联军都叫先知憎恶,此外,因有出埃及的历史因素,他们尤其憎恶埃及的盟军。以色列的耶和华已经在十灾与红海中表明了他是法老的主人。信靠埃及的援助,等于犹大已背叛了他们历史中最伟大的事件,也等于对立约之神失去了信心。西拿基立尼尼微王宫的浮雕,上面绘着他攻打拉吉时的战况(主前七0一年)巴比伦兴起。巴比伦的统治者比罗达巴拉但,就是在这背景中派探子到耶路撒冷的(二12―19)。表面看似是希西家患
病,但实际的原因是有目同睹的:巴比伦是亚述长期的附庸国,他们希望看看希西家的意愿和资源,能否使他成为对抗西拿基立的坚强盟友。当希西家向巴比伦人显示他的国库宝物和军事设施,以赛亚就把握这个机会,预言将有灾祸来到。与巴比伦的任何协定都好像陷阱中的饵,令自己自投罗网。希西家的后裔很快便掉进陷阱:与其他邻近国家联盟只会产生不便,但与巴比伦联盟却带来无法补救的破坏。百多年后,以赛亚的话应验了,巴比伦三次攻打犹大及犹大的邻邦,把耶路撒冷和圣殿变为废墟,希西家的后人目睹了犹太国悲凄的终局(二十五章)。以赛亚反对与外邦结盟、反对叛变,但希西家听从了一群强大的政治顾问的话,继续实行他的政策。希西家为了应付一次无可避免的围攻,便赶快巩固耶路撒冷。列王纪的作者记录他其中一项工程:「……他……挖池、挖沟、引水入城……」,以确保耶京有充足的食水(二十20)。这水道长达一千七百尺,从城外汲沦谷的基训泉(王上一33),把泉水引入城内的西罗亚池。这确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然而。以而,以赛亚认为这些准备只是靠自己而不靠神,他甚至认为希西家在早些时的水库工程也不蒙记念(赛二十二8一11)。西拿基立的进攻。希西家的背叛当然逃不过
西方基立的眼睛,他在国内巩固势力之后,便进攻与他敌对的联军。七○三年,他已打败了比罗达巴拉但,并在巴比伦立了一个亚述的王子。然后他向西进军,粉碎地中海沿岸的叛国推罗、约帕、亚实基伦,及亚柯。在以革伦附近,他打败了一队北行支持叛变的埃及援军。然后他转向犹大,证实了以赛亚恐慌的想法。列王纪的记载很简括:「希西家五十四年(七○一),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王下十八13)实际的情况在西拿基立自己的描述中更为清晰,他攻取了四十六座城,俘掳了二十万零一百五十人,还有数不尽的马匹、驴、骡、骆驼,和大小牲畜。亚述这个记录极其生动:倚着城墙建筑土坡,以大槌击打城门,又在壁垒的砖石下掘隧道。西拿基立对攻打耶路撒冷的记录尤其值得留意:「我把他(希西家)关在他的王城耶路撒冷,如笼中之鸟,我在城外严设守望台,每一个走出城门的人都必灭亡。」西拿基立没有提及耶路撒冷陷落,显然是如列王纪所载,亚述军因耶和华的使者挫败而回。圣经没有提及为何会这样,也许是一场腺鼠疫使然。二十多年后(六八一),西拿基立的儿子把他杀死(王下十九36、37)。布赖特及其他学者认为,王下十八1至十九1,以及赛三十六
一三十七,显示西方基立进攻耶京两次,第一次在七○年,另一次在几年之后。但我们这里用的年份算法并不支持这论点。西拿基立侵略的历史背景,正如任何一段以色列历史一样,是有充份的资料支持。除了西罗亚池的碑文及西拿基立的记载外,还有泰利角柱(TaylorPrism)的详尽记录,内文详记希西家被逼纳贡一一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以及其他财宝和数目众多的奴隶(十八14―16)。尼尼微平版(NineevhSlab)的碑文及公牛碑文(Bullinion)亦有总结希西家臣服亚述的记载。十八17―37在拉吉(Telled-Duweir)发生的事件亦留下考古资料的见证。尼尼微王宫墙上的一幅浮雕,显示西拿基立在拉吉外一个轻便的王座上,接受战败国犹大的效忠宣誓。拉吉陷落后,成为西拿基立进军耶路撒冷的总部,他派了三个大臣及大批军兵,去说服希西家及其顾问弃城投降。亚述代表威吓耶路撒冷的领袖、贬斥埃及的盟军、质问耶和华为何不来帮助他们,又批评希西家的领导,并指出哈马和撒玛利亚的神也无法与亚述对抗。这些诱骗和讽刺,都是古代外交的惯用手法。因为以赛亚的安慰(十九6、7),希西家坚决拒绝投降。西拿基立提醒他,他已在叙
利亚及巴勒斯坦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以赛亚鼓励王说,奉耶和华的名,亚述的自夸将成为耶路撒冷的安慰:「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田园垒攻城。」(十九32)耶和华的使者来救助了犹大,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但却为后来的耶利米先知带来烦恼。临到希西家的拯救,后来被犹太人理解为:大卫之城及所罗门的圣殿,都是不能摧毁的,立约之神一定永远不让他的城和他的家被毁,因此神的拯救便成为安慰和妥协的基础。列王纪的作者,一直在描述神大能的保守,但他也要记载耶路撒冷倾倒的悲剧,这实在是一个沉痛的责任(二十五章)。玛拿西的叛变(十一1―26)在历史中,很少王国有如此反覆的政策。玛拿西承继希西家的王位时,显然巳摄政十年。讽刺性地,这位犹大最乖巧反叛的王,竟是大卫后裔中,在位最久的一个――五十五年(六九六至**二)。向亚述妥协。玛拿西亲亚述的程度,就好像希西家反亚述的程度一样。政治上的顺服,伴随着令人惊异的外邦习俗;到处都树立着邱坛、祭坛,及偶像,包括将迦南的亚舍拉像立在所罗门的圣殿。国人又崇拜亚述的天文宗教,以及信奉各种各样的魔术及占卜有一次(可能在犹大国面临危机时),玛拿西把自己的儿子
献祭,而任何反对他的人――例如先知――都被他残酷地处死。列王纪的两句总结,足以反映作者对这个犹大王的恐惧:「玛拿西引诱他们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二十一9)「玛拿西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使犹大人陷在罪里,又流许多无辜人的血,充满了耶路撒冷,从这边直到那边……」(16节)与先知的冲突。玛拿西的政策,令他与先知发生了正面冲突。先知向他宣告审判将临:「我……必擦净耶路撒冷,如人擦盘,将盘倒扣。」(二十一13)在西拿基立的时代,以赛亚仍说出应许的话,认为耶路撒冷和丰裕的圣殿一定为神保守。但现在没有应许:西番雅被认为是约西亚时代的先知,他指出了耶路撒冷的罪恶一一尊崇外邦宗教,容让外邦习俗:这些评语,用来形容玛拿西邪恶的政府,也是很贴切的(参番一1-9)。玛拿西的儿子亚们登位不久便下台(**二至**○)他如父亲一样败坏,而在拜偶像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被臣于刺杀(王下二十一23):很可能是国民愈来愈不接受亚们和玛拿西的亲亚述政策,但「国民」很可能又害怕有反抗亚述的全面革命,所以把刺杀亚们的人杀了。毁灭的道路已经无法扭转,列王纪的叙述急转直下,就算约西亚企图重振圣约的信
仰,但已不能令犹大起死回生。约西亚的复兴(二十二1至二十三30)约西亚的统治(六三九一六○九)与希西家在某些地方很相似:登基时,两人都要应付亚述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但如今亚述却一蹶不振。约西亚那悲剧性的死亡后,拿鸿对对尼尼微倾覆的预言,也快将实现了。约西亚在位期间,有两件事对他的政治和宗教改革很有利:亚述最后的伟大统治者亚述巴尼帕逝世(六二六):拿布波拉撒在身为附庸国的巴比伦登基之后,成功地反叛亚述的管辖。律法书。比这些政治改变更重要的事,是在六二一年发现了一本律法书(二十二3―20)。这时约西亚已经再关注圣殿的工作。律法书是在执行约西亚推行圣殿重修工作计划时发现的。这书给予约西亚改革的方向和动力,让他化解了玛拿西大部份的破坏(二十三4―20)。他除掉圣殿内的外邦物件,一件不留:又赶走了全国的偶像祭司,禁止在庙宇内行淫,并污移外邦圣坛,令崇拜的人不敢接近。国家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支持这个计划:这行动得到西番雅和耶利米的支持,并且有很多人民愿意与国王一起,严肃地与列祖的神立约(二十三1―3)。然而,约西亚的属灵复兴仍未足够。纵使这时犹大奉行逾越节,比任何时代更热心和彻底,但列王纪作者对此改革
致以敬意时,还是说明它不足以使耶和华收回他的忿怒。以色列人所犯的罪委实带来了可怕的代价:「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是因玛拿西诸事惹动他。」(十三26)尼哥之役。约西亚之死(二十三28-30),加深了列王纪下最后几章的悲剧色彩。审判实在无法避免,连一个善良的君主也不能幸免。令约西亚身亡的环境,显示七世纪末的国际局势是何等混乱。亚述此时只能苟延残喘,但玛代人从波斯西北的草原西移,侵入底格里斯河谷,并与尼布帕勒撒联手对付亚述。埃及的政策此时又有新改变:几个世纪以来,埃及一直反抗亚述在地中海沿岸的霸权;现在却由法老尼哥领导,支持亚述对抗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显然,埃及宁可承认衰弱的亚述,也不向强盛的巴比伦低头。约西亚希望在犹大北部边境(即以色列支派被俘掳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约西亚眼中,埃及的尼哥威胁到他的计划(二十三19、20)。因此,当尼哥派兵赶往幼发拉底,去对付巴比伦元帅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时,约西亚便勇敢地领兵到米吉多截断尼哥的军队。约西亚在战场上被杀,当战车把他的尸体运返耶路撒冷时,整个城都感到震惊。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以出乎众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二十二20):约西
亚不至亲眼见到审判降临耶路撒冷。但他的死,已是灾祸的预告。在历史中,有一些事件往往令神的子民感到迷惘,但也能令他们更加成熟:神似乎保留了权利去令事件不按他的方式发生:邪恶的玛拿西活到年老才死去;义人约西亚却在执政期间枉死。耶路撒冷倾倒(二十三32至二十五30)约西亚在米吉多阵亡之的,耶路撒冷的厄运是无可避免的了,纵然犹大还有二十多年寿命,但这时期的君主,只能按照其主人(埃及或巴比伦)的规则统治犹大。受埃及控制。约哈斯是约西亚的大儿子,统治犹大只有三个月(二十三30一33)。虽然尼哥军队不能帮助亚述,但他现在已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视作自己的国土。他战败了约西亚,使犹大纳入他的国土。他召了约哈斯到他在叙利亚北部利比拉(Riblab)的营中,废除他的权力,并强逼缴纳很重的贡物。约西亚另一个儿子以利亚敬被尼哥指派为傀儡王(六○八至五九7),尼哥赐了一个名号给他,称为约雅敬(二十四34、35):为了使他纳贡,他强逼他向犹大百姓抽纳难以承担的税项。被巴比伦征服。犹大受埃及控制了几年(六○九――六○五)。到六○五年,尼布甲尼撒在迦基米施打败了尼哥,巴比伦在中东便全无对手。约雅敬被逼向尼布甲尼撒投诚(二
十四1):而在埃及边境,埃及与巴比伦的一场战争正僵持不下(六○一)。约雅敬不理会耶利米严厉的警告,乘机背叛巴比伦:五九八年,尼布甲尼撒再次西征,但此时犹大国内那些希望藉亲巴比伦以取得和平的人,已经令约雅敬动弹不得。到尼布甲尼撒攻打犹大时,邻邦叙利亚、摩押,及亚扪都协助入侵的军队,令犹大的伤亡更为惨重。列王纪的作者无疑看见**的背后,是神为了玛拿西而审判犹大(二十四3、4)。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斤在十八岁时就被安置在王位之上(6―9节)。当尼布甲尼撒亲自进入耶路撒冷时,约雅斤短短三个月的统治便告完结,他与他的家族和朝臣,都被掳到巴比伦去(五五九)。巴比伦为了防止犹大发生任何革命,便把犹大最优秀的领袖和工匠都掳走了。往后十年,犹大既无力也无心再背叛巴比伦(10―16节)。西底家叛变。约西亚的幼子、约雅斤的叔父玛探雅被尼布甲尼撒指派为统治者,又为他更名为西底加(五九七一五八大)。犹大像有求死的愿望似的,竟然在西底家任期内强烈要求背叛巴比伦。当时,有两个因素令西底家接受这项要求――很多贵族知道经济及政治上的独立,会带来很可观的利益:此外,有些在巴比伦仍效忠约雅斤的犹大国民仍然生存:然而,耶利米不赞
成反叛。倘若西底加是一个坚定敏锐的统治者,也会平平静静的统治下去,但西底家不是。五九三年,犹大没有参与那次险些蔓延到西部的流产革命。但那自杀性的行动在几年后始终发生了。耶利米反对,西底家举棋不定,但犹大被爱国主义者的野心,以及错误的确信迷惑了,他决定反抗日比伦。埃及的法老森美忒二世(PsammetichusII,五九三至五八八)及合弗喇(Hophra,五八八至五六九)纵使介入此事,但立场仍是暧昧的,其他的援助(推罗及亚扪)似乎也很有限。犹大的骄傲令尼布甲尼撒别无选择。五八八年,他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而愚蠢的犹大贵族,仍等待希西家年代的天使来帮助他们,这次再没有耶和华的使者了。围城两年,令这个首都被饥荒与疲劳弄得衰弱不堪。西底家在绝望中途命,但被捕回:在尼布甲尼撒的盛怒下,他的儿子在他眼前被杀,他的眼也被剜了出来,又被铜锁带到巴比伦。他变成大卫昔日光荣所留下来的残影(二十五1一7)。列王纪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耶路撒泠的苦况(在耶利米哀歌中以诗歌表达出来)――被火烧、抢掠、破坏、俘掳。这位古代的征服者蹂躇耶路撒冷的情况被记录在二十五8―21内。在这事背后,作者看见了公义的神,如何审判那些背违他
的子民。其中一句,道出了犹大往后五百年的光景:「……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二十四20)。被指派的傀儡省长基大利,在动荡的日子活不了多久。最后残存的一次叛乱昙花一现地展开了。被巴比伦漏掉了的王室成员以实玛利,刺死了基大利,然后逃往埃及,这是叛党唯一的去路(二十五22―26)。但可悲的是,他们强逼耶利米与他们一同逃亡。释放约雅斤。列王纪的结言是满有盼望的:以未米罗达在尼布甲尼撒去世时登上王位(五六二),这时约雅斤被囚三十七年后仍然生存,被释后还得到王的礼待(二十五27―30)。这段经文可给我们提示,表明列王纪下后完成的年份,应是被掳时期,因为到这时,所记录事件的含意才能被完全了解。而且,释放约雅斤这一个注脚,肩负了它的神学信息。先知先前所预言的审判,已经透过巴比伦粗略地应验出来,这已经足够了。约雅斤被掳,记在犹大亡国的第一章,但他仍能活到这最后一章。作者记得白鸽子是洪水完结的讯号,同样,他现在所描述的约雅斤,亦从牢狱中释放了出来,在王面前吃饭,表示风暴已经完结,新的一天就快来临。但这新的一天,不是列王纪的故事,而是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