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39。圣卷

圣经综览 by 赖桑

名称犹太正典的第三部份称为圣卷(希伯来文kliibim)。教父显然亦创造了一个希腊文hagiographa(神圣的作品)来形容旧约这个部份。

我们无法证实圣卷在主后一百年之前已经完成。但有不少证据表明,正典的第三部份(附加在先知书及律法书之上)早在主前一八○年已经存在。「西拉之子」的孙儿,在传道经的预言如此写道:他出色的祖父「努力钻研律法书、先知书,以及我们祖先的其他书卷」。耶稣的话也显示已有一本三分的正典:「……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二十四44)。很可能,这里所讲的「诗篇」,是圣卷的第一卷书。

我们不能肯定圣卷在基督降生之前已经完成,但这不表示旧约正典仍然散乱无章。传道经及所罗门智训没有纳入正典,表明在主前五十年,正典已经有若干范围和界限。而且,拉比们曾经激烈辩论以斯帖记、雅歌,和传道书的正典性,表明犹太教内,已有最少一个颇强的部份接纳这些圣卷为正典。耶稣及使徒所认识的旧约圣经,极可能就是现有的希伯来文圣经。

次序希伯来文圣经的现有次序,相信不会早于主后十二世纪完成――诗篇、约伯记、箴言、路得记、雅歌、传道书、耶利米哀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上下。在早期的犹太传统,历代志有不同的位置一一有时于卷首,有时于最后:约伯记及箴言的次序亦偶有不同。在节期或禁食中使用的「五卷」(希伯来文mgillot,路得――以斯帖),在主后约六世纪已二起出现,但其次序(平行地按着各个相关的礼仪编排)则到了十二世纪才定型:雅歌(逾越节第八日),路得记(五旬节第二日),哀歌(所罗门圣殿被毁纪念第九日),传道书(住棚节第三日),以斯帖记(普珥日)。

有关次序的其中一个疑问是:为何历代志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后,但所处理的历史,却是历代志那些内容比较早。哥顿(C.H.Gordon)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虽然历史时序是历代志一以斯拉――尼希米,但是,因为历代志有一个乐观的结束(古列的喻旨代表被掳时期已经结束),所以便选这卷书作为整本旧约的最后一卷。」

日期及目的圣卷收集时期(主前三○○至主后一○○),与个别书卷成书日期不一定相同。作为一个集子看待,它是在五经及先知书之后,但其中某些部份,如诗篇及箴言的某些篇章,无疑是早已完成的作品,它们的年份,在五经和先知书未定型之前,已经写下来了。

在搜集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会令一些早期的作品收集进圣卷之内。其中有部份书卷(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以斯帖记、雅歌,及传道书)无疑是在最末一个著作先知(玛拉基)之后,才完成最后的编写过程。每卷书的独特性质,是决定于它们的内容,同时也受它们的组合和收集的日期所影响。

圣卷之内的某些经卷,有明显的目的(如诗篇和五卷):它们是在公众崇拜时使用的。而收集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在一起则另有一个目的:实际地教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神的原则。圣卷中的书卷(以斯帖记、尼希米记、以斯拉记)有第三个目的:补充被掳归回后个多世纪的立约历史。历代志的要目的有点不同:复述以色列历史,使过往的历史教训,直接满足被掳之后犹太社会的需要。

英文译本把但以理书归入先知书内,但希伯来圣经却把它列入圣卷,个中原因会在下文讨论(第863,864页)。在收集先知书的过程结束时,相信但以理书已经纳入正典之中。可喜的是,信心群体已从其中的榜样和异象,聆听到神的声音,因而激起了信心、勇气和得胜的盼望。

基本上,圣卷的目的,从整体上来说,是把那些因为目的、日期或性质因素而不能纳入律法书或先知书的书卷,收集起来作为圣经的一部份。

圣卷不像律法包藏了神具体的命令,也不像先知书记载了神逐句的讲论,但是圣卷对神子民的属灵生命,仍然十分重要,因为:里面记录了不可取代的祷文和颂词格式:它们对神在历史里的工作,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它们从人类社会和创造界之中,提出了实际的教训,令读者感觉到人的环境也可以教导我们很多道理:它们反映了信神的人那些焦虑和愤懑,那是信徒面对神行事的奥秘时,常常会有的反应:面对人性的软弱,和仇敌攻击的时候,圣卷内的榜样能激发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简言之,诗篇、智慧文学、历代志历史、雅歌和哀歌,以及那些能安慰人的异象,把神所要求子民的信心,以令人惊异的笔触,深深地表达了出来。神透过圣卷,默示和保存了神子民的感情、心得,甚至挫折:它们令到上几代的律法、预言,和历史有更强大的冲击力;它们是圣经的基要部份,令整本圣经「于教训、督工、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三1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名称犹太正典的第三部份称为圣卷(希伯来文kliibim)。教父显然亦创造了一个希腊文hagiographa(神圣的作品)来形容旧约这个部份。我们无法证实圣卷在主后一百年之前已经完成。但有不少证据表明,正典的第三部份(附加在先知书及律法书之上)早在主前一八○年已经存在。「西拉之子」的孙儿,在传道经的预言如此写道:他出色的祖父「努力钻研律法书、先知书,以及我们祖先的其他书卷」。耶稣的话也显示已有一本三分的正典:「……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二十四44)。很可能,这里所讲的「诗篇」,是圣卷的第一卷书。我们不能肯定圣卷在基督降生之前已经完成,但这不表示旧约正典仍然散乱无章。传道经及所罗门智训没有纳入正典,表明在主前五十年,正典已经有若干范围和界限。而且,拉比们曾经激烈辩论以斯帖记、雅歌,和传道书的正典性,表明犹太教内,已有最少一个颇强的部份接纳这些圣卷为正典。耶稣及使徒所认识的旧约圣经,极可能就是现有的希伯来文圣经。次序希伯来文圣经的现有次序,相信不会早于主后十二世纪完成――诗篇、约伯记、箴言、路得记、雅歌、传道书、耶利米哀歌、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
代志上下。在早期的犹太传统,历代志有不同的位置一一有时于卷首,有时于最后:约伯记及箴言的次序亦偶有不同。在节期或禁食中使用的「五卷」(希伯来文mgillot,路得――以斯帖),在主后约六世纪已二起出现,但其次序(平行地按着各个相关的礼仪编排)则到了十二世纪才定型:雅歌(逾越节第八日),路得记(五旬节第二日),哀歌(所罗门圣殿被毁纪念第九日),传道书(住棚节第三日),以斯帖记(普珥日)。有关次序的其中一个疑问是:为何历代志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后,但所处理的历史,却是历代志那些内容比较早。哥顿(C.H.Gordon)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虽然历史时序是历代志一以斯拉――尼希米,但是,因为历代志有一个乐观的结束(古列的喻旨代表被掳时期已经结束),所以便选这卷书作为整本旧约的最后一卷。」日期及目的圣卷收集时期(主前三○○至主后一○○),与个别书卷成书日期不一定相同。作为一个集子看待,它是在五经及先知书之后,但其中某些部份,如诗篇及箴言的某些篇章,无疑是早已完成的作品,它们的年份,在五经和先知书未定型之前,已经写下来了。在搜集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会令一些早期的作品收集进圣卷之内。其中有部
份书卷(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以斯帖记、雅歌,及传道书)无疑是在最末一个著作先知(玛拉基)之后,才完成最后的编写过程。每卷书的独特性质,是决定于它们的内容,同时也受它们的组合和收集的日期所影响。圣卷之内的某些经卷,有明显的目的(如诗篇和五卷):它们是在公众崇拜时使用的。而收集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在一起则另有一个目的:实际地教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神的原则。圣卷中的书卷(以斯帖记、尼希米记、以斯拉记)有第三个目的:补充被掳归回后个多世纪的立约历史。历代志的要目的有点不同:复述以色列历史,使过往的历史教训,直接满足被掳之后犹太社会的需要。英文译本把但以理书归入先知书内,但希伯来圣经却把它列入圣卷,个中原因会在下文讨论(第863,864页)。在收集先知书的过程结束时,相信但以理书已经纳入正典之中。可喜的是,信心群体已从其中的榜样和异象,聆听到神的声音,因而激起了信心、勇气和得胜的盼望。基本上,圣卷的目的,从整体上来说,是把那些因为目的、日期或性质因素而不能纳入律法书或先知书的书卷,收集起来作为圣经的一部份。圣卷不像律法包藏了神具体的命令,也不像先知书记载了神逐句的讲论,但是圣卷对神子民
的属灵生命,仍然十分重要,因为:里面记录了不可取代的祷文和颂词格式:它们对神在历史里的工作,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它们从人类社会和创造界之中,提出了实际的教训,令读者感觉到人的环境也可以教导我们很多道理:它们反映了信神的人那些焦虑和愤懑,那是信徒面对神行事的奥秘时,常常会有的反应:面对人性的软弱,和仇敌攻击的时候,圣卷内的榜样能激发我们的信心和勇气。简言之,诗篇、智慧文学、历代志历史、雅歌和哀歌,以及那些能安慰人的异象,把神所要求子民的信心,以令人惊异的笔触,深深地表达了出来。神透过圣卷,默示和保存了神子民的感情、心得,甚至挫折:它们令到上几代的律法、预言,和历史有更强大的冲击力;它们是圣经的基要部份,令整本圣经「于教训、督工、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