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七:呼唤慈爱与诚实

竹石对话录 by 李牧童

  七:呼唤慈爱与诚实
  “不可施慈爱与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的颈上,刻在你的心版上”[箴3:3]
  竹:箴言书的作者常以“我儿”“众子啊”的语气嘱咐我们。每读这节经文,就仿佛是一位慈祥而充满智慧的父亲在对我们说话。
  石:人类无论处在哪个时代,一旦离开慈爱与诚实,就会有许多痛苦伴随,更谈不上什么进步了。
  竹:父母对于孩子,生命之于赤子,爱与诚实何等宝贵?当我们的年岁渐长,感受的爱少了,慢慢地也学会了诡诈与虚伪。自觉不自觉地去追求轻浮非真理的东西。
  石:返朴归真,向任何人都施慈爱,不是多数人能做得到的。但,一任虚伪吞噬诚真,使人觉悟到可厌而自欺。人需要诚实,呼唤诚实。
  竹:信仰无诚实,就不存在信仰,社会不尊重诚实,则是最大的能源浪费;是一群“聪明人”一齐兜售“烂苹果”。科学不求诚实,就是玩游戏与迷信,为官的不诚实,就如大船在旱地上行走,朋友间不诚实,友谊随时会被失信埋葬。自古以来,先哲都很推崇诚实: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使自己做到诚实]人之道也”“诚则明”“至诚如神”“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
  石:上帝是爱[约壹4:8]如父如母,做上帝的儿女理应将慈爱与诚实放在首位,融于生命中。
  竹:人喜欢以贵重的“项链”戴在项上上,好把某些功德刻在碑上。而基督徒的“项链”不是宝石,而是慈爱与诚实;基督徒的  品德不刻于外。而是刻在心上。不过,爱与诚实在与现实交往中,虽善有善报,但也是步履唯艰的,持定他的人,往往以易于吃亏,这是事实.
  石:圣经还教训我们,在某些状况下不能全凭直觉,还须"凡事察验"[帖前5:21].比如,恶人正在陷害追杀无辜者,他向你询问无辜者的去向,你若向他说实话,不就成了帮凶?对故意行残忍邪恶的人若心慈手软,就助长邪恶.对一贯诡诉阴险的人,诚实也许是其可乘的空子.
  竹:上帝赐给人的《圣经》都是互相合作的,比如在上述情况下,慈爱与城诚实就需要正义与智慧的保护,才能使慈爱与诚实"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石:"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事公义,心里说诚实话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  不更改."[诗15:2.4],“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七:呼唤慈爱与诚实  “不可施慈爱与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的颈上,刻在你的心版上”[箴3:3]  竹:箴言书的作者常以“我儿”“众子啊”的语气嘱咐我们。每读这节经文,就仿佛是一位慈祥而充满智慧的父亲在对我们说话。  石:人类无论处在哪个时代,一旦离开慈爱与诚实,就会有许多痛苦伴随,更谈不上什么进步了。  竹:父母对于孩子,生命之于赤子,爱与诚实何等宝贵?当我们的年岁渐长,感受的爱少了,慢慢地也学会了诡诈与虚伪。自觉不自觉地去追求轻浮非真理的东西。  石:返朴归真,向任何人都施慈爱,不是多数人能做得到的。但,一任虚伪吞噬诚真,使人觉悟到可厌而自欺。人需要诚实,呼唤诚实。  竹:信仰无诚实,就不存在信仰,社会不尊重诚实,则是最大的能源浪费;是一群“聪明人”一齐兜售“烂苹果”。科学不求诚实,就是玩游戏与迷信,为官的不诚实,就如大船在旱地上行走,朋友间不诚实,友谊随时会被失信埋葬。自古以来,先哲都很推崇诚实: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使自己做到诚实]人之道也”“诚则明”“至诚如神”“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  
石:上帝是爱[约壹4:8]如父如母,做上帝的儿女理应将慈爱与诚实放在首位,融于生命中。  竹:人喜欢以贵重的“项链”戴在项上上,好把某些功德刻在碑上。而基督徒的“项链”不是宝石,而是慈爱与诚实;基督徒的  品德不刻于外。而是刻在心上。不过,爱与诚实在与现实交往中,虽善有善报,但也是步履唯艰的,持定他的人,往往以易于吃亏,这是事实.  石:圣经还教训我们,在某些状况下不能全凭直觉,还须"凡事察验"[帖前5:21].比如,恶人正在陷害追杀无辜者,他向你询问无辜者的去向,你若向他说实话,不就成了帮凶?对故意行残忍邪恶的人若心慈手软,就助长邪恶.对一贯诡诉阴险的人,诚实也许是其可乘的空子.  竹:上帝赐给人的《圣经》都是互相合作的,比如在上述情况下,慈爱与城诚实就需要正义与智慧的保护,才能使慈爱与诚实"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石:"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事公义,心里说诚实话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  不更改."[诗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