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封 论知识

怀恩夫人的九个讲论 by 怀恩夫人

  怀恩:

  收到你的来信,我能了解你心里的战兢。你提到自己对神的话理解得太少,无法供应弟兄姊妹的需要。对一个事奉责任忽然加重的人来说,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如果人觉得自己很能供应人,那反而有问题了。你问我怎样明白神的话语,这是一个太大的题目,不是两三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而且我也丝毫不敢说自己对神的话语已经很了解。但既然你问到这一点,我也愿意就我的体验和你交通关于知识的事。

  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反对知识的论调。比如说,有人认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我们需要行为,不需要知识。又有人认为圣灵自己会启示我们关于神的事,这知识不是从人得来的,所以人只要常受圣灵引导,就能参透万事,不需要特别去追求知识。还有人认为人的信不在乎高言大智,而在乎神的大能,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知识,应该追求属灵的能力。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圣经根据,也有部分的道理。但圣经上提到以上的说法都不是在贬低知识,如果人片面地去理解有关的经文,就很容易走偏了。

  林前8:1 确实说到“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这段经文是谈论吃祭偶像之物,保罗的意思不是知识不好,而是在处理吃祭物的问题时,不应该凭知识去做,应该凭爱心去做;不应该按自己所知道是对的就去做,应该考虑怎样做对弟兄最有益处,怎样做才不致绊倒弟兄。其实,弟兄怎么会容易绊倒呢?还不就是因为知识不足吗?有的知识是需要慢慢教导的,不能凭两三句话解释清楚,在弟兄还没理解之前,我们应对自己的行为稍加约束;但长久之计,还是要把这些知识向弟兄讲解清楚,帮助他的灵命早日成熟,让这问题不再会使他跌倒。这段圣经并没有否定知识。林前2:6-12也确实提到一种智慧,这智慧是关乎我们得荣耀的事,这智慧是由圣灵启示的,不是人的头脑能想出来的,若不是圣灵的启示,我们不可能明白这‘神奥秘的智慧’。

  此外,约一2:27也提到‘恩膏’在凡事上教训我们,引导我们住在主里面。林前2:5 还提到我们的信不应该在乎人的智慧,应在乎神的大能。以上各处经文都是说到人的智慧知识的有限,人不能凭自己的智慧知识去认识神,但‘不够’与‘不好’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就如一般的汽车光有电不够,还需要汽油才能开动;但它并非不需要电,电更非对它有害。

  有一个观念十分重要,就是经历是经历、恩赐与知识是不同的,也不能互相取代。经历帮助我们灵命成熟,恩赐是帮助我们事奉有能力。打个比方来说,经历是我们走天路时所遇见的事物,恩赐是我们帮助别人走天路(有时也是自己走天路)时所需要的力量。至于知识,是走天路时所凭借的地图。这三者虽然有关系,却不是同一件事,也不能互相取代。

  一个人刚信主,灵命还幼稚时,当他灵里有一个感觉,甚至见到异象(这都是经历),他未必能分辨这经历是不是出于神。有时他良心不安,这不安的感觉可能是圣灵的光照,可能是魔鬼的控告,他也未必能分辨。如何分辨呢?需要属灵的知识。如果人只有经历而没有知识,他可以走很长的路,但这些路可能是偏路、冤枉路甚至回头路。

  经历必须靠知识来匡正。一个人若大有恩赐而没有知识,他也许讲道大有口才,听的人起初很受感动,但他讲来讲去都是这一套,讲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所以只能帮助人到某一个程度,就无法再供应下去了。他也许很会医病赶鬼,能在这方面服事教会,但对于弟兄姊妹甚至自己面临的婚姻、家庭、苦难等问题,就可能束手无策了。恩赐必须与知识配合,才能用得合宜,用得深入。我姑且拿圣灵充满作例子。我们知道圣经上吩咐我们要被圣灵充满,人有圣灵充满的知识而没有经历,那么这人还是没有被圣灵充满;反过来说,一个人可能有圣灵充满的经历而没有知识,他也因这经历而得着圣灵的恩赐,这经历本身是好的。但各人的经历与恩赐不尽相同,从教会历史中可以看见,有些人不照圣经而照自己的经历教导人,认为一定要有某种表现才算被圣灵充满,或一定要用某种方法才能得着充满,结果反而给教会带来难处。光有知识当然不够,但没有知识的后果往往更严重。

  人信主的正常过程很能说明知识与圣灵工作的关系。人信主通常是先听道,这道也是用他所听得懂的话说出来的,当他用头脑思想这道有没有道理时,圣灵就在他的灵里动工,使他不但头脑理解真理的内容,灵里也感受到真理的能力,于是他决定信主。听得见的话是出于人的口;灵里的光照是圣灵做的,两者互相配合。圣灵在这事上极少完全不透过人而自行做工。圣灵使用讲道的人的方式,也不是叫人处于被动状态,让圣灵操纵他的嘴;反而讲的人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因为神的本性是乐意与人同工,让人在圣工上尽本分。讲道的人讲的是知识,圣灵又让这知识在听的人的灵里活起来,他里面就有了生命之道。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圣经原文中的两个字。在新约圣经中,有两个字在中文圣经中都翻成‘道’或‘话’字,其中一个字读作‘洛果斯’,另一个字读作‘瑞玛’。这两个字的用法有时相同,有时却象是有分别(当然,我们不宜把这两个字的用法强加划分)。‘洛果斯’较多指听得见的话或客观的道理;‘瑞玛’则较多指主观,个人所领受的话语。举例来说,圣经告诉我们“神爱世人”,这话是客观的真理,无论人同不同意,受不受感动,这句话都是神的‘洛果斯’;但当一个人读这句话时,圣灵在他心里做工,他经历到神的大爱,感动得流泪,这句话对这人来说就不只是‘洛果斯’,而且是‘瑞玛’,是活泼、主观经历到的话了。如果知识在我们里面只是客观的,没有成为我们主观的经历,那么我们求知的最终目的就还没有达到;但如果连客观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去经历它了。

  既然知识是不可忽略的,所有信徒,尤其是带领教会的同工就都应该努力增加知识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熟悉我们信仰的基础––––圣经。我们常羡慕人读经有亮光,自己却不肯象他们那样地付出时间精力来读圣经。从前带领我读经的弟兄们并没有教我什么秘诀,他们就是鼓励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说“熟则通,通则透,透则亮”。虽然直到如今我对圣经还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但我渐渐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我发现一个人读经,应该要掌握圣经的事实、一贯的思想和解经的原则,如此就能将神的话正确、全面地教导人。读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实记住。例如,腓4:9 说“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我们读了也许会很高兴,也喜欢拿这节经文与人分享;但我们却忽略了上文:“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这是后面的应许的条件,必须实行了才能得到神的同在,不是随便就可得的。又如加5:24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说到‘已经’,而不是‘将要’或‘应该’;我们的地位是已经向肉体死了,纵使经历上不是如此,地位也不会改变。把事实记住了,才能正确地实行并讲解真理。除了记住事实外,还要看见圣经各卷的中心思想。

  例如,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哥林多前书的主题都与教会有关,但以弗所书所强调的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所强调的是教会的头,哥林多前书则探讨教会中实际的运作。当我们讲解这些书信时,不应该把一节或一段抽出来而不考虑整篇信息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要进一步看见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当然,我们知道整本圣经的中心是基督,但是摩西五经、旧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先知书如何配合着这个中心,却未必是很多人明白的。从圣经中启示出神的计划是什么,神如何按步就班地完成这个计划,这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读圣经的人也应该稍微懂得解经的原则,以便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例如,诗18:2说“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明显不是照字面解释,否则神就成了岩石了;又如基甸率领三百人攻打米甸人,就必须按字面看‘三百’这数字。有时,好几种解法都合理,我们虽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却不能硬说其它的解法一定错误;而应该与持不同看法的人互相尊重。

  关于解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就是一个人所受的教导,或他所沿袭的传统常常影响他对圣经的看法。例如‘信徒’、‘门徒’、‘圣徒’一词在圣经中都是指所有信主的人,很多人却认为这是属灵光景不同的几种人;又如,许多人认为蛇都是预表魔鬼的,而忽略了约3:14还将蛇与主耶稣相提并论。许多东西不止预表一样事物,许多预言也不止一次应验,要看上下文,并参考历史,也要符合圣经一贯的教训,不能自己凭空想象而强加解释。圣经所提到的,不要避讳不说;圣经所没有的,不要加上去。但愿我们作个忠于神话语的人。

  你信上提到希望能在神的话上作有系统的学习,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最理想。我承认有系统地学习神的话对事奉神的人是必要的,至于所用的方式究竟是自学,或私下找老师指导,或读神学院,或参加各类的培训班,就是我们当认真寻求的了。不妨在此和你谈谈关于神学教育的事。

  历年来都有不少人反对人读神学,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圣经中也有类似神学院的团体,最早出现可能是在撒母耳的时代(参撒上10:5;19:20),在以利亚、以利沙的时代也有‘先知门徒’这种人(参王下 2章),但这些人中似乎没有特别杰出的人,比较杰出的人往往是神亲自向他显现呼召,而非名师带出来的。后来,主耶稣带门徒也不是用法利赛人那种有系统的教育方式,而是随时进行机会教育,这样的效果反而好。至于保罗,他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帮助他真正认识主,反而很可能在亚拉伯旷野直接从神领受的启示成了他后来传讲的主要内容。

  从教会历史来看,神学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未必是教会复兴的地区,神所兴起的大能的器皿中许多人也没有读过神学院,所以无法绝对肯定神学院的价值。甚至许多爱主的人在读了神学院之后,信心不如以往之单纯,骄傲反倒增加了,更看重学识而忽略了生命,在教会中没有好见证。

  从个人经历来看,不少读过神学院的人认为无法将大部分所学的应用在教会中,理论与实际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而且天天钻研圣经的字义、背景等,反而会在读经时失去了原有的甘甜,与主的交通也不如以往的亲密。

  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许多同工们对神学院存有成见。我们不能否认许多神学院的教育并不成功,但我们若要探讨神学教育这个主题,不应该只看神学院一方面,也要看那些没有受过有系统造就的人的表现,也要看那些在神学院以外接受有系统造就的人的表现,甚至要考虑神学院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估。而且,我们实在不必把神学院看作是唯一或正统的神学教育机构;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教导方式为何,只要有系统地将真理传递出去,就是在实行神学教育。我想,我们不宜专门讨论神学院的教育,应该把所有训练主工人的地方一并讨论。

  若是我们有机会研究教会历史,就不难发现属灵的生命对事奉有最重要的影响;属灵生命不成熟的人,无论他有没有读过神学院,是受怎样的造就,他都不能做出金银宝石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的灵命有问题,没有为主作好见证,我们要全面地探究其原因,不能主观地怪罪于他受训的地方;同样地,一个人被神重用也会有种种原因,不能主观地归功于他受的训练。无论主带领我们如何地装备,美好的灵命都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无可否认,受造就的地点对人的灵命、学识和事奉都会有影响,所以选择受造就的地点,确实是当慎重的。如果一个造就的地方,其师长的信仰都纯正,能忠于圣经的原则作教导,看重生命,且教导的内容能切合教会的需要,它就是值得去的地方。反之,若师长信仰不纯正,其教导不能忠于圣经原则(教导得不全面,或高举宗派传统),只看重学识或事奉而忽略灵命,或不顾教会需要而关在象牙塔中追求自己的东西,则无论它的名称是否叫做神学院,都不值得去。

  即使神为我们开路,带我们到了一个很好的地方受造就,我们还应该有思想准备,就是我们只能在其中得到‘洛果斯’;想得到‘瑞玛’,还得靠圣灵自己来启示。光有‘洛果斯’是不够的,但没有‘洛果斯’就不能指望得到‘瑞玛’了。神学教育并不能叫一个人属灵,只能叫人对神的认识不致偏差。打个比方来说,神学教育把正路的范围标识出来,属灵则是在正路上已走了很远,并熟悉这路。我们认识正路之后,还要走上去,才能走得远;如果自己晓得了正路又不走,以为这就已经不必走了,反倒常常批评人走得不对,这就与法利赛人没有分别,怎能称得上是属灵呢?

  怀恩,我不晓得在你的周围是否有适合的地方可以使你在神的话语上受造就,如果暂时没有,你就仰望主,自己多看一些书吧!求主为你预备。如果你有机会受造就,希望你能清楚知道你需要学什么,不要羡慕‘填鸭式’的教育,指望老师把圣经的每一处都详细解释,使你完全明白,又可以完全搬到讲台上。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你鱼,而是教你怎样捕鱼,是帮助你掌握研经的方法及事奉神的法则。学到了这个,就可以自己去进深学习,一生都受用不尽。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但很多时候这代价是必须付的。例如,想要明白希伯来书就必须先明白利未记,读利未记时容易感到枯燥,但这是明白圣经的必经途径,我们在其中所操练的忍耐将来也能应用在事奉中。有些东西在刚学的时候,灵里一点也不觉滋润。我刚学希腊文时就是如此,我的老师没有太多教我如何把它应用在读经或讲道上;到了后来,主怜悯我,我渐渐能把它应用在我的事奉上,我也就为主给了我这个工具而感恩。从这件事我体验到,一方面教导的人应该慎重选择教的内容,以切合教会的需要;一方面学的人也要把眼放远,不要凡事贪图现成可用的,而要把根基打好,且自己要思索如何把所学的应用在事奉上。

  刚才所谈的都是与信仰有直接关系的知识,至于一般的知识,对事奉主的人来说是不是重要的呢?有些同工把属灵的事物和属世的事物完全分开,认为我们只要追求属灵的事,不要追求世俗的事。其实,圣经是不要我们把世俗的事物多放在心上,不要容这些事影响我们的心思情感和意志,免得神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圣经却没有要我们不去适度地明白世界上的事。事实上,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去知道一般的知识。我们总要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总要知道钞票的面额是多少。不但如此,一般的知识中还有许多是追求主与事奉主所需要的。

  例如,一个人若想自己从圣经中得到亮光,或想阅读其它属灵书籍,他就必须认识字;一个人若想自己听一盘讲道录音的磁带,他就必须晓得怎样操纵录音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东西可以应用在福音工作上,可惜许多同工不知道,或不会用,使福音工作的果效打了折扣。彼前3:7 说“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这‘情理’原文作‘知识’,这里所指的是社会上的一般常识,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知识。神要我们在生活上了解一般的常识,而用它们为主作见证,同工们实在应该多多去掌握它。

  这样,会不会使人依靠知识而不依靠神了呢?会不会使人陷在知识的追求中而忽略属灵的追求呢?这都是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认识福音工作进行的法则,也要认识神对我们的托付。

  福音工作是神主动的,能力是从神来的,但神通常是借着人做。神有神的工作,人有人的本分,人若尽了自己的本分,神也一定会做那一分,工作就做成。神会提醒人,指教人,但神不会替人做好人那一分,人也不能做神那一分。圣经上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 3:5),不是说我们不要有聪明,而是叫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聪明可以取代神那一分的工作。我们应该运用神所给我们的聪明才智,而运用的同时,我们认识一件事:神不做工,一切都将徒然。有了这个认识,就不会依靠知识而不依靠神了。

  我们也需要认识神对我们的托付。如果神要我们多做讲解真理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多用时间力量去明白神的话,包括明白一句话的背景,它准确的意思,为了这点,甚至可能需要设法学习英文或圣经原文;如果神要我们多服事人,我们就需要用一点心去了解一些世事,例如哪个医院比较好,哪种交通工具比较便当等等;如果神要我们多劝慰,我们对人的心理就应该有相当的了解。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明白与我们关系不大的知识,各人按着主的托付去充实自己的一分,就象射箭的人把箭的镞磨利,把箭尾插上羽毛,再加上大能者拉弓之力,必能更有助于完成使命。最后想说的,还是神的话:“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1:9-11)。但愿你大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这样才能满足神的心意,总不要舍本逐末才好。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怀恩:  收到你的来信,我能了解你心里的战兢。你提到自己对神的话理解得太少,无法供应弟兄姊妹的需要。对一个事奉责任忽然加重的人来说,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如果人觉得自己很能供应人,那反而有问题了。你问我怎样明白神的话语,这是一个太大的题目,不是两三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而且我也丝毫不敢说自己对神的话语已经很了解。但既然你问到这一点,我也愿意就我的体验和你交通关于知识的事。  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反对知识的论调。比如说,有人认为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我们需要行为,不需要知识。又有人认为圣灵自己会启示我们关于神的事,这知识不是从人得来的,所以人只要常受圣灵引导,就能参透万事,不需要特别去追求知识。还有人认为人的信不在乎高言大智,而在乎神的大能,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知识,应该追求属灵的能力。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圣经根据,也有部分的道理。但圣经上提到以上的说法都不是在贬低知识,如果人片面地去理解有关的经文,就很容易走偏了。  林前8:1 确实说到“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这段经文是谈论吃祭偶像之物,保罗的意思不是知识不好,而是在处理吃祭物的问题时,不应该凭知识去做,应该凭爱心
去做;不应该按自己所知道是对的就去做,应该考虑怎样做对弟兄最有益处,怎样做才不致绊倒弟兄。其实,弟兄怎么会容易绊倒呢?还不就是因为知识不足吗?有的知识是需要慢慢教导的,不能凭两三句话解释清楚,在弟兄还没理解之前,我们应对自己的行为稍加约束;但长久之计,还是要把这些知识向弟兄讲解清楚,帮助他的灵命早日成熟,让这问题不再会使他跌倒。这段圣经并没有否定知识。林前2:6-12也确实提到一种智慧,这智慧是关乎我们得荣耀的事,这智慧是由圣灵启示的,不是人的头脑能想出来的,若不是圣灵的启示,我们不可能明白这‘神奥秘的智慧’。  此外,约一2:27也提到‘恩膏’在凡事上教训我们,引导我们住在主里面。林前2:5 还提到我们的信不应该在乎人的智慧,应在乎神的大能。以上各处经文都是说到人的智慧知识的有限,人不能凭自己的智慧知识去认识神,但‘不够’与‘不好’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就如一般的汽车光有电不够,还需要汽油才能开动;但它并非不需要电,电更非对它有害。  有一个观念十分重要,就是经历是经历、恩赐与知识是不同的,也不能互相取代。经历帮助我们灵命成熟,恩赐是帮助我们事奉有能力。打个比方来说,经历是我们走天
路时所遇见的事物,恩赐是我们帮助别人走天路(有时也是自己走天路)时所需要的力量。至于知识,是走天路时所凭借的地图。这三者虽然有关系,却不是同一件事,也不能互相取代。  一个人刚信主,灵命还幼稚时,当他灵里有一个感觉,甚至见到异象(这都是经历),他未必能分辨这经历是不是出于神。有时他良心不安,这不安的感觉可能是圣灵的光照,可能是魔鬼的控告,他也未必能分辨。如何分辨呢?需要属灵的知识。如果人只有经历而没有知识,他可以走很长的路,但这些路可能是偏路、冤枉路甚至回头路。  经历必须靠知识来匡正。一个人若大有恩赐而没有知识,他也许讲道大有口才,听的人起初很受感动,但他讲来讲去都是这一套,讲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所以只能帮助人到某一个程度,就无法再供应下去了。他也许很会医病赶鬼,能在这方面服事教会,但对于弟兄姊妹甚至自己面临的婚姻、家庭、苦难等问题,就可能束手无策了。恩赐必须与知识配合,才能用得合宜,用得深入。我姑且拿圣灵充满作例子。我们知道圣经上吩咐我们要被圣灵充满,人有圣灵充满的知识而没有经历,那么这人还是没有被圣灵充满;反过来说,一个人可能有圣灵充满的经历而没有知识,他也因这经历而得着圣灵的恩赐
,这经历本身是好的。但各人的经历与恩赐不尽相同,从教会历史中可以看见,有些人不照圣经而照自己的经历教导人,认为一定要有某种表现才算被圣灵充满,或一定要用某种方法才能得着充满,结果反而给教会带来难处。光有知识当然不够,但没有知识的后果往往更严重。  人信主的正常过程很能说明知识与圣灵工作的关系。人信主通常是先听道,这道也是用他所听得懂的话说出来的,当他用头脑思想这道有没有道理时,圣灵就在他的灵里动工,使他不但头脑理解真理的内容,灵里也感受到真理的能力,于是他决定信主。听得见的话是出于人的口;灵里的光照是圣灵做的,两者互相配合。圣灵在这事上极少完全不透过人而自行做工。圣灵使用讲道的人的方式,也不是叫人处于被动状态,让圣灵操纵他的嘴;反而讲的人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因为神的本性是乐意与人同工,让人在圣工上尽本分。讲道的人讲的是知识,圣灵又让这知识在听的人的灵里活起来,他里面就有了生命之道。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圣经原文中的两个字。在新约圣经中,有两个字在中文圣经中都翻成‘道’或‘话’字,其中一个字读作‘洛果斯’,另一个字读作‘瑞玛’。这两个字的用法有时相同,有时却象是有分别(当然,我们不宜把
这两个字的用法强加划分)。‘洛果斯’较多指听得见的话或客观的道理;‘瑞玛’则较多指主观,个人所领受的话语。举例来说,圣经告诉我们“神爱世人”,这话是客观的真理,无论人同不同意,受不受感动,这句话都是神的‘洛果斯’;但当一个人读这句话时,圣灵在他心里做工,他经历到神的大爱,感动得流泪,这句话对这人来说就不只是‘洛果斯’,而且是‘瑞玛’,是活泼、主观经历到的话了。如果知识在我们里面只是客观的,没有成为我们主观的经历,那么我们求知的最终目的就还没有达到;但如果连客观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去经历它了。  既然知识是不可忽略的,所有信徒,尤其是带领教会的同工就都应该努力增加知识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熟悉我们信仰的基础––––圣经。我们常羡慕人读经有亮光,自己却不肯象他们那样地付出时间精力来读圣经。从前带领我读经的弟兄们并没有教我什么秘诀,他们就是鼓励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说“熟则通,通则透,透则亮”。虽然直到如今我对圣经还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但我渐渐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我发现一个人读经,应该要掌握圣经的事实、一贯的思想和解经的原则,如此就能将神的话正确、全面地教导人。读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实记住。例如
,腓4:9 说“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我们读了也许会很高兴,也喜欢拿这节经文与人分享;但我们却忽略了上文:“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这是后面的应许的条件,必须实行了才能得到神的同在,不是随便就可得的。又如加5:24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说到‘已经’,而不是‘将要’或‘应该’;我们的地位是已经向肉体死了,纵使经历上不是如此,地位也不会改变。把事实记住了,才能正确地实行并讲解真理。除了记住事实外,还要看见圣经各卷的中心思想。  例如,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哥林多前书的主题都与教会有关,但以弗所书所强调的是基督的身体,歌罗西书所强调的是教会的头,哥林多前书则探讨教会中实际的运作。当我们讲解这些书信时,不应该把一节或一段抽出来而不考虑整篇信息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要进一步看见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当然,我们知道整本圣经的中心是基督,但是摩西五经、旧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先知书如何配合着这个中心,却未必是很多人明白的。从圣经中启示出神的计划是什么,神如何按步就班地完成这个计划,这都是我们应
当注意的。  读圣经的人也应该稍微懂得解经的原则,以便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例如,诗18:2说“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明显不是照字面解释,否则神就成了岩石了;又如基甸率领三百人攻打米甸人,就必须按字面看‘三百’这数字。有时,好几种解法都合理,我们虽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却不能硬说其它的解法一定错误;而应该与持不同看法的人互相尊重。  关于解经,我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就是一个人所受的教导,或他所沿袭的传统常常影响他对圣经的看法。例如‘信徒’、‘门徒’、‘圣徒’一词在圣经中都是指所有信主的人,很多人却认为这是属灵光景不同的几种人;又如,许多人认为蛇都是预表魔鬼的,而忽略了约3:14还将蛇与主耶稣相提并论。许多东西不止预表一样事物,许多预言也不止一次应验,要看上下文,并参考历史,也要符合圣经一贯的教训,不能自己凭空想象而强加解释。圣经所提到的,不要避讳不说;圣经所没有的,不要加上去。但愿我们作个忠于神话语的人。  你信上提到希望能在神的话上作有系统的学习,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最理想。我承认有系统地学习神的话对事奉神的人是必要的,至于所用的方式究竟是自学,或私下找老师指导,或读神学院,或参加各类的培训
班,就是我们当认真寻求的了。不妨在此和你谈谈关于神学教育的事。  历年来都有不少人反对人读神学,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圣经中也有类似神学院的团体,最早出现可能是在撒母耳的时代(参撒上10:5;19:20),在以利亚、以利沙的时代也有‘先知门徒’这种人(参王下 2章),但这些人中似乎没有特别杰出的人,比较杰出的人往往是神亲自向他显现呼召,而非名师带出来的。后来,主耶稣带门徒也不是用法利赛人那种有系统的教育方式,而是随时进行机会教育,这样的效果反而好。至于保罗,他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帮助他真正认识主,反而很可能在亚拉伯旷野直接从神领受的启示成了他后来传讲的主要内容。  从教会历史来看,神学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未必是教会复兴的地区,神所兴起的大能的器皿中许多人也没有读过神学院,所以无法绝对肯定神学院的价值。甚至许多爱主的人在读了神学院之后,信心不如以往之单纯,骄傲反倒增加了,更看重学识而忽略了生命,在教会中没有好见证。  从个人经历来看,不少读过神学院的人认为无法将大部分所学的应用在教会中,理论与实际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而且天天钻研圣经的字义、背景等,反而会在读经时失去了原有的甘甜,与主的交通
也不如以往的亲密。  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许多同工们对神学院存有成见。我们不能否认许多神学院的教育并不成功,但我们若要探讨神学教育这个主题,不应该只看神学院一方面,也要看那些没有受过有系统造就的人的表现,也要看那些在神学院以外接受有系统造就的人的表现,甚至要考虑神学院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估。而且,我们实在不必把神学院看作是唯一或正统的神学教育机构;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教导方式为何,只要有系统地将真理传递出去,就是在实行神学教育。我想,我们不宜专门讨论神学院的教育,应该把所有训练主工人的地方一并讨论。  若是我们有机会研究教会历史,就不难发现属灵的生命对事奉有最重要的影响;属灵生命不成熟的人,无论他有没有读过神学院,是受怎样的造就,他都不能做出金银宝石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的灵命有问题,没有为主作好见证,我们要全面地探究其原因,不能主观地怪罪于他受训的地方;同样地,一个人被神重用也会有种种原因,不能主观地归功于他受的训练。无论主带领我们如何地装备,美好的灵命都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无可否认,受造就的地点对人的灵命、学识和事奉都会有影响,所以选择受造就的地点,确实是当慎重的。如果一
个造就的地方,其师长的信仰都纯正,能忠于圣经的原则作教导,看重生命,且教导的内容能切合教会的需要,它就是值得去的地方。反之,若师长信仰不纯正,其教导不能忠于圣经原则(教导得不全面,或高举宗派传统),只看重学识或事奉而忽略灵命,或不顾教会需要而关在象牙塔中追求自己的东西,则无论它的名称是否叫做神学院,都不值得去。  即使神为我们开路,带我们到了一个很好的地方受造就,我们还应该有思想准备,就是我们只能在其中得到‘洛果斯’;想得到‘瑞玛’,还得靠圣灵自己来启示。光有‘洛果斯’是不够的,但没有‘洛果斯’就不能指望得到‘瑞玛’了。神学教育并不能叫一个人属灵,只能叫人对神的认识不致偏差。打个比方来说,神学教育把正路的范围标识出来,属灵则是在正路上已走了很远,并熟悉这路。我们认识正路之后,还要走上去,才能走得远;如果自己晓得了正路又不走,以为这就已经不必走了,反倒常常批评人走得不对,这就与法利赛人没有分别,怎能称得上是属灵呢?  怀恩,我不晓得在你的周围是否有适合的地方可以使你在神的话语上受造就,如果暂时没有,你就仰望主,自己多看一些书吧!求主为你预备。如果你有机会受造就,希望你能清楚知道你需要学什
么,不要羡慕‘填鸭式’的教育,指望老师把圣经的每一处都详细解释,使你完全明白,又可以完全搬到讲台上。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你鱼,而是教你怎样捕鱼,是帮助你掌握研经的方法及事奉神的法则。学到了这个,就可以自己去进深学习,一生都受用不尽。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但很多时候这代价是必须付的。例如,想要明白希伯来书就必须先明白利未记,读利未记时容易感到枯燥,但这是明白圣经的必经途径,我们在其中所操练的忍耐将来也能应用在事奉中。有些东西在刚学的时候,灵里一点也不觉滋润。我刚学希腊文时就是如此,我的老师没有太多教我如何把它应用在读经或讲道上;到了后来,主怜悯我,我渐渐能把它应用在我的事奉上,我也就为主给了我这个工具而感恩。从这件事我体验到,一方面教导的人应该慎重选择教的内容,以切合教会的需要;一方面学的人也要把眼放远,不要凡事贪图现成可用的,而要把根基打好,且自己要思索如何把所学的应用在事奉上。  刚才所谈的都是与信仰有直接关系的知识,至于一般的知识,对事奉主的人来说是不是重要的呢?有些同工把属灵的事物和属世的事物完全分开,认为我们只要追求属灵的事,不要追求世俗的事。其实,圣经是不要我们把世俗
的事物多放在心上,不要容这些事影响我们的心思情感和意志,免得神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圣经却没有要我们不去适度地明白世界上的事。事实上,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去知道一般的知识。我们总要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总要知道钞票的面额是多少。不但如此,一般的知识中还有许多是追求主与事奉主所需要的。  例如,一个人若想自己从圣经中得到亮光,或想阅读其它属灵书籍,他就必须认识字;一个人若想自己听一盘讲道录音的磁带,他就必须晓得怎样操纵录音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东西可以应用在福音工作上,可惜许多同工不知道,或不会用,使福音工作的果效打了折扣。彼前3:7 说“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这‘情理’原文作‘知识’,这里所指的是社会上的一般常识,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知识。神要我们在生活上了解一般的常识,而用它们为主作见证,同工们实在应该多多去掌握它。  这样,会不会使人依靠知识而不依靠神了呢?会不会使人陷在知识的追求中而忽略属灵的追求呢?这都是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认识福音工作进行的法则,也要认识神对我们的托付。  福音工作是神主动的,能力是从神来的,但神通常是借着人做。神有神的工作,人有人的本分
,人若尽了自己的本分,神也一定会做那一分,工作就做成。神会提醒人,指教人,但神不会替人做好人那一分,人也不能做神那一分。圣经上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 3:5),不是说我们不要有聪明,而是叫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聪明可以取代神那一分的工作。我们应该运用神所给我们的聪明才智,而运用的同时,我们认识一件事:神不做工,一切都将徒然。有了这个认识,就不会依靠知识而不依靠神了。  我们也需要认识神对我们的托付。如果神要我们多做讲解真理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多用时间力量去明白神的话,包括明白一句话的背景,它准确的意思,为了这点,甚至可能需要设法学习英文或圣经原文;如果神要我们多服事人,我们就需要用一点心去了解一些世事,例如哪个医院比较好,哪种交通工具比较便当等等;如果神要我们多劝慰,我们对人的心理就应该有相当的了解。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明白与我们关系不大的知识,各人按着主的托付去充实自己的一分,就象射箭的人把箭的镞磨利,把箭尾插上羽毛,再加上大能者拉弓之力,必能更有助于完成使命。最后想说的,还是神的话:“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
,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1:9-11)。但愿你大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这样才能满足神的心意,总不要舍本逐末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