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箴言(一)

旧约纵览 by 大卫鲍森

  箴言(一)
  把《箴言》放在《圣经》里有点奇怪,换做我们应该不会想要把《箴言》放在《圣经》里,但是上帝却这么做,所以《箴言》也是上帝的话。
  第一次读《箴言》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一大堆俗语,甚至很多是常识,只是那些常识并不常见。有些观察十分幽默,叫人想笑。而且《箴言》好像不太属灵,没有谈到私底下或是公开场合的灵修生活,都是一些很实际的事,有些事显而易见,“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这种话好像谁都会讲,对吧。“心中喜乐,面带笑容”,这我们都知道。“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还有“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已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这个观察很深入。
  很多箴言听起来好笑的感觉多过鼓励,有些箴言甚至好像不太道德,比如说:“金钱万能,可以带你去见重要的人物”,可惜钦定本翻译成“人的礼物为他开路”,硬是把这句话加上了属灵的含意。但这里是指送红包,可以帮你打通一些关卡,这个观察是没有错,可是合乎道德吗?
  很多箴言成了日常生活的惯用语,“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就是来自这卷书。“盼望迟迟不实现,令人忧心”,“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偷来的水是甜的”,“铁磨铁,磨出刃来”,我们很熟悉这些箴言,但是很多人用了却不知道典故,这些都是从《圣经》来的。
  我们在《箴言》里面可以看见别人的写照,多话的妇人、唠叨的妻子,还有在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爱来串门子的邻居、一来就不肯走,一早起来就情绪高亢的朋友叫人受不了。在这里会看见各种人的写照,但是你有没有看见自己呢?我想这是读《箴言》的关键,就像《雅各书》说的,读《圣经》就像照镜子,但是如果一读完就忘记,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至少《箴言》描绘出人生真实的样貌,《箴言》不是描绘我们在教会中的样子,而是街上、办公室、商店还有家里的样子,所以《箴言》要强调的是敬虔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敬虔不只是礼拜天在教会的表现而已,是看你平日面对各种情况时候的样子。
  这卷书一共有九百条箴言,涵盖人生各个层面,涵盖各种主题,像是“智慧和愚昧”、“骄傲和谦卑”、“爱和情欲”、“财富和贫穷”、“工作和休闲”、“主人和仆人”、“丈夫和妻子”、“亲戚和朋友”。我常觉得“亲戚朋友”这个词很好笑,像结婚请客的时候要分成亲戚和朋友两个名单,一个是你必须要请的名单,一个是你想请的名单,好像亲戚不可能做朋友一样。另外也谈到“生命和死亡”,什么都谈。
  所以这卷书跟我们很有关系,但是跟信仰无关,这卷书没有提到祭司和先知,有提到君王,但就这样而已。我们会称这为“世俗的生活”,但这样讲很危险。《圣经》上没有“世俗”这个词,我们不应该使用,但我已经听到这里有人聊天的时候这样讲。在上帝的眼中,只有“罪”才算是世俗的事。
  希腊思想才会把生活划分成神圣和世俗,千万不要说你从事“世俗”的工作,因为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是指“犯罪”的工作,你不该从事这种工作。每一种工作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神圣的,不管你是电脑操作员、计程车司机或传道人,上帝宁可要一个尽职的计程车司机,而不要一个偷懒的宣教士。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工作都一样神圣。所以要纠正这种观念,不要把生活划分成两边,一边神圣,一边世俗。《箴言》所要讲的就是怎样在这个俗世活出神圣的生命,并且把世界变成神圣。
  上帝关心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这卷书在讲我们平时的行事为人。我们平时并不是呆在教会里,我把它叫做“美好人生的关键”。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有出电视喜剧叫《美好人生》,剧中给美好人生下了一个诠释,但《圣经》的诠释很不一样。一般人说的美好人生通常是指物质方面,《圣经》却是说道德方面。《圣经》所说的“愚昧”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智慧”也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
  简单地说,《箴言》这卷书在讲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讲如何虚度人生。愚昧的人虚度人生,智慧的人懂得善用人生。当你临终时回顾这一生,会觉得白过了一生吗?还是觉得善用了这一生?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容易虚度一生。
  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机会。因为你只有一个人生,你只有一个昨天,千万不要虚度;你只有一个今天,千万不要虚度,时光不能倒转。
  我父亲以前常常告诫我们,“人生很短,禁不起浪费一分一秒,但是人生的长度,足够你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箴言》这卷书的重点是不要愚昧地虚度人生,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绕了一圈回到原点、还是一事无成。当你临终回顾这一生的时候,应该确信自己善用了这一生,完成了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懂吗?《圣经》有几卷书称作“智慧书”,就是这个缘故,《圣经》是要让我们更有智慧,《圣经》不会让你更聪明、更厉害,不会让你更受欢迎、更有名,或是更有钱,但《圣经》能让你更有智慧。所以上帝给我们这卷书,像是《箴言》这样的书,或者是像新约中的《雅各书》,都是在讲智慧的书,要给我们智慧、善用人生。
  “救赎”这个词很接近“废物利用”这个词,二次大战的时候很流行用“废物利用”这个词,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回收”。我每次谈到“救赎”的时候,都会用“回收”这个词。每次有人问我从事什么行业,我都会说是“回收业”,对方听了都会微笑,好像觉得这个行业不错。如果他们问我回收什么,是金属铝制品还是纸张,我就说:我回收人。因为人才是最大的问题,人才是污染地球的罪魁祸首。所谓“回收”,就是在东西丢掉之前把它抢救回来,重新利用让它恢复原来的用途。今天什么东西都能回收再生,比方像是瓶瓶罐罐,或是报纸等等。
  耶稣说:“地狱就像一个垃圾场,好比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谷,所有的垃圾都往那里扔。”所以耶稣每次讲到下地狱,都是用“扔”这个动词,祂不是说上帝会送你下地狱,而是说你会被扔进地狱,因为我们丢垃圾时都是用“扔”的。但是你可以把垃圾抢救回来,回收之后可以再利用,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正是“救赎”的含义,上帝在回收世上的罪人,好叫他们可以重新再生,恢复原来的用途,了解吗?这就是“救赎”的含义。
  救赎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垃圾被扔掉以前把它回收,所以上帝的工作是把罪人变成圣徒,把愚昧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简单地说,上帝的救赎就是把愚蠢的人变成明事理的人。耶稣舍命就是这个目的,祂舍命不只是为了救我们脱离地狱,祂是为了回收我们这些人,祂为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公义。祂说:拿你的罪来交换我的公义,我要把你回收,让你能够再度侍奉上帝。救赎就是这样。
  愚蠢的人会虚度人生,明事理的人会善用人生,了解吗?所以,《箴言》是在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不是讲谁拯救了我们,而是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我们经常会引错新约的经文,《圣经》说“上帝能够拯救人到底”,我们却把它诠释成“上帝能够拯救最坏的人”,但《圣经》的意思不是这样,《圣经》是说“神能够拯救,让人恢复到最好的状况”。重点在于人能够恢复到什么状况,上帝拯救我们,让我们成为明事理的人,能够善用人生,再度被祂使用。所以,我从不说我已经得救,而是说我正在得救的过程,我是在迈向救赎的过程中,我还没有完全得救,我这个身体尚未得救,仍要被扔进垃圾堆,但我的身体会得着救赎,我会得到一个新的身体。所以救赎不只是救人脱离罪和愚蠢,而是使人恢复圣徒的身份,使人明事理,为上帝善用人生。
  所以《箴言》是在讲得救以后要怎么做,当然有人会说很多智慧不用看《圣经》就知道。没错,因为男女都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人多少有一点智慧。可是人的本性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善用人生,人的智慧很有限,必须得着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唯有被基督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善用人生,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世人的智慧其实是愚蠢的,最终会带人走向死亡和地狱。不管我们对人生有多少片面的智慧,整体说来其实非常愚蠢,应该全都扔掉。
  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圣经》说“祂是全智的上帝”,只有祂是有智慧的神,祂有无穷的智慧,祂会白白把智慧赐给人,但我们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些智慧。上帝选择透过别人来传给我们这些智慧,尤其是透过我们的父母、还有祖父母,以及经验比我们丰富的人,他们的人生吃过苦头,我们如果向他们学习,就可以因此得到智慧,只可惜很多年轻人往往不肯听父母的。
  我记得有一对基督徒男女说他们想要结婚,但是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可是他们认为没有关系,因为父母都不是基督徒。我说:你们这样讲很愚蠢,他们的人生经验比你们丰富,也很了解你们,你们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基督徒特别不喜欢向非基督徒学习。
  耶稣曾经有一个比喻,谈到一个不义的管家,那个故事很特别,在那个比喻里面,每个人都很坏,然而耶稣却说:有时候黑暗之子在某些事上比光明之子更聪明。耶稣这句话确实没错,所以我们要获得智慧。
  我在讲《列王纪》的时候说过《箴言》的作者是所罗门,他在登基做王的时候只向上帝求一样东西。上帝对他说,你要什么我都愿意给你,他求了智慧,上帝就给他智慧,还赐给他别的,像名声、权力、财富,但他得到了治理人的智慧,能做公正的审判。一个很经典的判例是,两个妓女在争一个婴儿,两个人都争说那是自己的孩子,所罗门就说不如把孩子切成两半。很有智慧。
  上帝说:我要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如果你……。“如果”真是《圣经》上最重要的一个词,上帝的应许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你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会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我们需要留意上帝应许的条件,祂想要赐福给我们,只是祂有先决条件,那是我们必须留意的。
  所罗门的智慧远近驰名,连示巴女王都亲自前来,不只看他的财富,还有听他的智慧之言,她是女王,很需要智慧,她心想:我可以从哪里得到智慧呢?听说犹太王所罗门很有智慧,我应该去见他才对。于是她从所罗门那里学习智慧,她一定坐下来听了很多箴言。
  所罗门收集了很多箴言,就像他收集妻妾一样,他收集了九百条箴言和七百个妻妾。我曾经说过他写了三卷书,《雅歌》、《箴言》还有《传道书》。他年轻的时候写了第一卷书《雅歌》,这是讲内心感情的一卷书,充满了情感,这个年轻人被恋爱冲昏头,完全忘了上帝的存在。《箴言》是中年人写出来的书,我认为这是讲意志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道德的书。至于《传道书》则是讲心思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理性的书,是他默想人生百态所写出来的哲学书,不管最后有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这三卷分别是年轻恋人、中年父亲和老哲学家写出来的智慧书,全在讲智慧,大多从是负面的经验写出的负面忠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别人的错误学到智慧。他亲自编写这些箴言,他有这方面的才华。
  所罗门可以把自己的观察简洁有力地作个结论,但是他也会收集其他的箴言。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箴言来自阿拉伯人,是从阿拉伯的哲学家、从阿拉伯的哲学家那里收集来的。还有一整章是埃及箴言,很可能是从他的妻子、法老的女儿那里收集来的。因为所罗门知道世人也有一些智慧,他不介意收集别人的智慧,只要上帝也认同就好了,他会从上帝的观点来诠释那些箴言,当然别人并没有那么做。这是秘诀,你可以从非基督徒学到常识,但非基督徒不是从上帝的观点来看、是错误的架构,你可以重新在上帝的架构里来看那些智慧,所以在《箴言》里提到上帝九十次,而且是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也就是以色列的神,不是随便一个神,而是清楚地高举以色列的神。上帝真奇怪,竟然会选择犹太人,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选择犹太人的神,却藐视犹太人。犹太人的神才是真正存在的神,所有的常识都需要放在这个架构来看。
  这卷书中有部分箴言是多年后由希西家收集的,他收集从所罗门时代口语相传下来的箴言,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这卷书后面有一部分是所罗门的箴言,却是多年以后由希西家的文士收集的,所以是混合的箴言。可见这卷《箴言》显然不是在所罗门时代完成的,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可能是在西元前550年完成的。
  那么在谈《箴言》这卷书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这卷书的特色,这卷书有三大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这句话好像很明显,我的意思是说这卷书重点是在讲箴言,并不是在讲应许;这卷书在讲箴言,箴言就是箴言,并不是应许。但我常常听到人引用箴言,把箴言当做是上帝的应许,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箴言和应许的差别的如下:先来看一下“箴言”这个词,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pro”,意思是“为了”,而“verba”意思是“话”,所以“proverba”(箴言)是指给某种情况的话,是适合那种情况听的话,古今都能适用,它简单扼要地说出了人的经验。箴言的希伯来文是“mashal”,意思是“相像”,拉丁文的 “proverb”(箴言)意思是指给某种情况的话,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是“相像”。耶稣的比喻就叫做“mashal”,意思就是“就像这样”。
  平常如果向小孩子解释某件事的时候,你会说:这就好像是……。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就是“就像这样”,“就像这样”。耶稣有一些比喻,一开始就说“天国就像这样”。“就像这样”,一般的智慧就是这样传承下去。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就像这样……
  你把智慧传下去,为什么你不应该碰那个、为什么你不应该吃那个,所以箴言是对人生一般性的观察。
  至于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这两种要分得很清楚。箴言是一般性的观察,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我尽量解释得简单一点,比如下面这句箴言——“大卫鲍森重视守时”,这是真的,我很讨厌迟到,很抱歉今早我迟到了,我不喜欢迟到。这是一句箴言,是个一般性的观察。如果了解我这个人,就知道这句话是真的。可是“大卫鲍森重视守时”,并不代表说大卫鲍森答应九点十五分前到。这完全是两回事,所谓答应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照那句箴言去做,不需要被责怪;可是如果不遵守承诺就会被责怪,各位了解吗?所以箴言只是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
  我们不该期待箴言能够适用于各种情况,这样你们明白吗?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把箴言的话当成应许,期待上帝实现那个应许,结果事与愿违,然后信心就动摇了。因为他们把一般性的观察当成上帝的应许。但是,箴言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我举个例子,“诚实为上策”,这句话就一般说来是真的,但我知道有人因为诚实而损失金钱,有人因为诚实而失去生意,这句话不是永远为真,但一般说来是真的,了解吗?所以,诚实一般说来是上策没有错,但是在有些情况底下诚实就可能是下策。
  而且有些箴言显然是互相矛盾,来看两个例子,“欲速则不达”和“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两句箴言刚好相反。如果你去参加一个古董拍卖会,你要应用哪一句箴言呢?是“欲速则不达”,还是要用“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句呢?了解我的意思吗。各位记不记得《箴言》有一节经文说:“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但是下一节却说:“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在同一章箴言里面本身就出现矛盾。所以智慧就是在某个情况下知道要应用什么箴言,了解吗?
  箴言是一般性的常识,但是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才知道要应用哪个箴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节《箴言》的经文。很多教会都把这两节当做应许,第一个是,“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有些人开设基督教书房或是养老院等等机构,他们说:我们把这个计划交托给上帝,祂应许我们必然成功,因为我们把一切都交托给祂,但是后来经营不善,宣告破产。我讲这个可不是空穴来风,这种事到处看得到。因为真的有很多人把这节经文当做他经营事业的应许,问题是这节经文不是应许而是箴言。一般说来是真的,如果你把要做的事交托上帝,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一般说来这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当你把箴言当做应许,就是要求上帝担起祂没有承诺的责任。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在座应该会有很多人深有同感。“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有一些基督徒父母的子女不信主,他们说:我已经领受这个应许,我从小教养他走当行的路,但他现在不走这条路。要知道这个应许并不是绝对的保证,它不是永远为真。有一个现象常让我觉得好笑,很多叛逆父母到极点的年轻人,一旦结婚生子,就变得跟他们的父母一模一样,你有没有注意到?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到小时候父母所给的教导,这个箴言一般说来是真的,你若教养孩童走当行的路,当他们老的时候就不会偏离这条路。请注意,这里是说“等他们老的时候“,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永远为真,因为你的子女不是木偶,你不能强迫他们走你的路,等他们大了就可以自己做决定。了解我的意思吗?很多父母为子女感到痛心,这是上帝的应许,为什么没有应验呢?
  我讲这个是因为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而不是在讲应许。这些话一般说来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并且要遵守,但是如果把每句话当成上帝的应许,套用在各种情况上,就是滥用经文,这是对经文断章取义的结果,所以不能够随便把经文当成应许。每一节经文的含意都跟所在的那卷书有关,我们不能够随便引用经文。除非清楚地知道是出于哪卷书,也知道那卷书的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引用正确。我们很容易随便引用章节,比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等等,可是却没有考虑所在那卷书的含意。
  《圣经》上的章节号码不是上帝给的,是两个主教加上去的,结果是弄巧成拙。教会成立一千年来,没有《圣经》章节,结果大家对《圣经》非常熟悉,一定要很熟悉《圣经》才找得到经文,但是现在有了章节号码,就常常按着自己的想法随意引用、断章取义,以为这些经文是上帝的应许,其实它只是箴言而已。这是我们读这卷书时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是《箴言》是以诗的形式呈现。要知道箴言是简洁有力的文字,这种形式的文字让人很容易记住,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有押韵。
  Pawson has a passion for punctuality。这些字是我刻意选的,P P P,因为押了好几个头韵,念起来很顺口。
  “及时缝一针可以省九针”,这比“及时缝一针可以省十七针”要来得好记。了解吗?有点诗的味道,是不是?现在我来翻译一个箴言给你听:
  “在采取行动之前,先仔细考虑你的处境和选择。”
  这句箴言也可以把它翻译成:“小问题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就可以防堵大问题发生。”
  以上这两句话都是在讲“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有一出电视喜剧,主角的看家本领就是打官腔,他可以讲出一堆术语,把人弄得七荤八素的。但是你如果要讲一句让人难忘的箴言,一定得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让人容易脱口而出。“三思而后行”比“三思再冒险”要好记,读起来像诗。
  各位要知道希伯来诗很特别,不像大多数的诗是以押韵为主,而是以节奏为主。所以节奏,不是音节的节奏,而是思想的节奏。
  希伯来诗常常是对句的形式,上下两行,上下句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下句的第一个字会指出是哪一种关系,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而”,这就是所谓的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用字不同。“骄傲在败坏以先,而狂心在跌倒之前”,想法相同,但表达不同,了解吗?在希伯来原文有个节奏,让人容易脱口而出。这是对句的一种,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表达不同。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但”,就是所谓的反义对句。反义对句举例来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有没有看出这个对句?各位有没有看出来,“但”,上句和下句的意思相反,了解吗?“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两句意思相反。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因为”,就是所谓的综合对句。综合对句表示下句将上句的含意进一步发挥出来,“你要远离愚昧人,因为从他口里得不到知识”,下一句进一步谈到远离,解释为什么要远离。
  所有的箴言都不出这几种模式,“而”、“但”、“因为”。第一种是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种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种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呈现出一种节奏,令人难忘,但是翻成英文并不是那么容易记住,因为节奏译不出来。但父母就是这样把智慧传承给子女,今天一些生活格言也是用这种方式传承的,有些是押韵的格言。
  箴言还有另外几种表达方式,比如离合诗。这是一种比较长的箴言,以字母为根据,A、B、C、D、E……不过用的是希伯来字母,每一行用一个新的字母做开头。大家最熟悉的是最后一章箴言,第三十一章,对理想妻子的描述,年轻男子很适合读这《箴言》第三十一章。这是离合诗的形式,每一行都以下一个字母开头,这让我想起一首老歌,你们一听就知道我年纪有多大:
  “A你很迷人,B你很漂亮,C你很可爱……”
  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诗,每一行分别以A、B、C做开头,有的则是以数字,有一章一直在讲三件事、四件事,上帝恨恶的有六件事,可以一面数一面记住。
  所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基本上都是诗的形式。
  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点是,这本书是长辈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诗,它也可以说是长辈的话,是父亲给孩子的一个忠告。这卷书里面没有一句话是讲给女人听的,这是给男人看的书。《圣经》上有很多经文是直接写给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约的书信,不是针对弟兄姐妹,新约书信的写作对象是弟兄,你有没有问过为什么?
  《圣经》有一个很基本的认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会行得正。《圣经》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认定,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会行得正,所以《圣经》对男人的要求很高。
  过去五、六年来,我主讲过很多弟兄特会,甚至在这里也讲过。我每隔几个星期就会有弟兄特会,但是所有的感谢函都是女人写来的。最近有个太太写信来说:我把先生送去参加你的特会,他回来以后判若两人。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我把先生送去参加特会”,不过我把他们送回家当一家之主。所以,《圣经》很重视父亲和男人要行得正,要把男人变成敬畏上帝的人,在座的女士都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所以这卷书对年轻男人要求很高,这个父亲急着想要阻止年轻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头才学会教训,所以这个父亲想要把智慧传给儿子。所罗门写这卷书的时候显然已经迈入中年,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
  我已经讲过学习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去学习;在经验的学校中学习,跌得鼻青脸肿,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靠自己学习智慧。
  但是你可以跟别人学习,这个方法又快又容易,是从别人的例子学习,正负面的教训都有。这种方法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走,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听和学”。靠自已学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从经验中学习要跌得鼻青脸肿、才能学到教训。你可以选择“听和学”,也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一个快、一个慢。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还是自己去摸索。
  虽然这卷书是父亲传给儿子的忠告,但是内容却是在讲女人。不只有父亲给忠告,母亲也给了忠告,最后一章就是母亲的忠告,是父母亲给儿子的忠告。父亲强调要避开坏女人,母亲则是强调要找个好女人,很有意思,不是吗?
  其实整卷书就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开始、中间和最后是给年轻人的忠告,前两个忠告是父亲给的,最后的忠告是母亲给的,中间各有一些馅料。
  第一个单元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第二个单元再来探讨大纲里面的细节。
  附:
  《箴言》大纲
  序言 (1:1-7)
  给年轻人的忠告(1:8-9:18)——父亲奉劝远离淫妇
  所罗门的箴言(10:1-22:16)——亲自编写而成
  智者之言(22:17-23:14)——三十句名言
  给年轻人的忠告(23:15-24:22)
  智者之言(24:23-34)——六句名言
  所罗门箴言(25:1-29:27)——希西家文士收集抄录
  亚古珥之言(30:1-33)
  给年轻人的忠告(31:1-31)——母亲奉劝娶个贤妻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箴言(一)  把《箴言》放在《圣经》里有点奇怪,换做我们应该不会想要把《箴言》放在《圣经》里,但是上帝却这么做,所以《箴言》也是上帝的话。  第一次读《箴言》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是一大堆俗语,甚至很多是常识,只是那些常识并不常见。有些观察十分幽默,叫人想笑。而且《箴言》好像不太属灵,没有谈到私底下或是公开场合的灵修生活,都是一些很实际的事,有些事显而易见,“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这种话好像谁都会讲,对吧。“心中喜乐,面带笑容”,这我们都知道。“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还有“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已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这个观察很深入。  很多箴言听起来好笑的感觉多过鼓励,有些箴言甚至好像不太道德,比如说:“金钱万能,可以带你去见重要的人物”,可惜钦定本翻译成“人的礼物为他开路”,硬是把这句话加上了属灵的含意。但这里是指送红包,可以帮你打通一些关卡,这个观察是没有错,可是合乎道德吗?  很多箴言成了日常生活的惯用语,“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就是来自这卷书。“盼望迟迟不实现,令人忧心”,“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偷来的水是甜的”,“铁磨铁,磨出刃来”,我们很
熟悉这些箴言,但是很多人用了却不知道典故,这些都是从《圣经》来的。  我们在《箴言》里面可以看见别人的写照,多话的妇人、唠叨的妻子,还有在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爱来串门子的邻居、一来就不肯走,一早起来就情绪高亢的朋友叫人受不了。在这里会看见各种人的写照,但是你有没有看见自己呢?我想这是读《箴言》的关键,就像《雅各书》说的,读《圣经》就像照镜子,但是如果一读完就忘记,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至少《箴言》描绘出人生真实的样貌,《箴言》不是描绘我们在教会中的样子,而是街上、办公室、商店还有家里的样子,所以《箴言》要强调的是敬虔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敬虔不只是礼拜天在教会的表现而已,是看你平日面对各种情况时候的样子。  这卷书一共有九百条箴言,涵盖人生各个层面,涵盖各种主题,像是“智慧和愚昧”、“骄傲和谦卑”、“爱和情欲”、“财富和贫穷”、“工作和休闲”、“主人和仆人”、“丈夫和妻子”、“亲戚和朋友”。我常觉得“亲戚朋友”这个词很好笑,像结婚请客的时候要分成亲戚和朋友两个名单,一个是你必须要请的名单,一个是你想请的名单,好像亲戚不可能做朋友一样。另外也谈到“生命和死亡”,什么都谈。  所以这卷书跟
我们很有关系,但是跟信仰无关,这卷书没有提到祭司和先知,有提到君王,但就这样而已。我们会称这为“世俗的生活”,但这样讲很危险。《圣经》上没有“世俗”这个词,我们不应该使用,但我已经听到这里有人聊天的时候这样讲。在上帝的眼中,只有“罪”才算是世俗的事。  希腊思想才会把生活划分成神圣和世俗,千万不要说你从事“世俗”的工作,因为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是指“犯罪”的工作,你不该从事这种工作。每一种工作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神圣的,不管你是电脑操作员、计程车司机或传道人,上帝宁可要一个尽职的计程车司机,而不要一个偷懒的宣教士。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工作都一样神圣。所以要纠正这种观念,不要把生活划分成两边,一边神圣,一边世俗。《箴言》所要讲的就是怎样在这个俗世活出神圣的生命,并且把世界变成神圣。  上帝关心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这卷书在讲我们平时的行事为人。我们平时并不是呆在教会里,我把它叫做“美好人生的关键”。  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有出电视喜剧叫《美好人生》,剧中给美好人生下了一个诠释,但《圣经》的诠释很不一样。一般人说的美好人生通常是指物质方面,《圣经》却是说道德方面。《圣经》所说的“愚昧”不是
指智力,而是指道德;“智慧”也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  简单地说,《箴言》这卷书在讲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讲如何虚度人生。愚昧的人虚度人生,智慧的人懂得善用人生。当你临终时回顾这一生,会觉得白过了一生吗?还是觉得善用了这一生?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容易虚度一生。  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机会。因为你只有一个人生,你只有一个昨天,千万不要虚度;你只有一个今天,千万不要虚度,时光不能倒转。  我父亲以前常常告诫我们,“人生很短,禁不起浪费一分一秒,但是人生的长度,足够你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箴言》这卷书的重点是不要愚昧地虚度人生,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绕了一圈回到原点、还是一事无成。当你临终回顾这一生的时候,应该确信自己善用了这一生,完成了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懂吗?《圣经》有几卷书称作“智慧书”,就是这个缘故,《圣经》是要让我们更有智慧,《圣经》不会让你更聪明、更厉害,不会让你更受欢迎、更有名,或是更有钱,但《圣经》能让你更有智慧。所以上帝给我们这卷书,像是《箴言》这样的书,或者是像新约中的《雅各书》,都是在讲智慧的书,要给我们智慧、善用人生。  “救赎
”这个词很接近“废物利用”这个词,二次大战的时候很流行用“废物利用”这个词,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回收”。我每次谈到“救赎”的时候,都会用“回收”这个词。每次有人问我从事什么行业,我都会说是“回收业”,对方听了都会微笑,好像觉得这个行业不错。如果他们问我回收什么,是金属铝制品还是纸张,我就说:我回收人。因为人才是最大的问题,人才是污染地球的罪魁祸首。所谓“回收”,就是在东西丢掉之前把它抢救回来,重新利用让它恢复原来的用途。今天什么东西都能回收再生,比方像是瓶瓶罐罐,或是报纸等等。  耶稣说:“地狱就像一个垃圾场,好比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谷,所有的垃圾都往那里扔。”所以耶稣每次讲到下地狱,都是用“扔”这个动词,祂不是说上帝会送你下地狱,而是说你会被扔进地狱,因为我们丢垃圾时都是用“扔”的。但是你可以把垃圾抢救回来,回收之后可以再利用,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正是“救赎”的含义,上帝在回收世上的罪人,好叫他们可以重新再生,恢复原来的用途,了解吗?这就是“救赎”的含义。  救赎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垃圾被扔掉以前把它回收,所以上帝的工作是把罪人变成圣徒,把愚昧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简单地说,上帝的救赎就是把愚
蠢的人变成明事理的人。耶稣舍命就是这个目的,祂舍命不只是为了救我们脱离地狱,祂是为了回收我们这些人,祂为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公义。祂说:拿你的罪来交换我的公义,我要把你回收,让你能够再度侍奉上帝。救赎就是这样。  愚蠢的人会虚度人生,明事理的人会善用人生,了解吗?所以,《箴言》是在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不是讲谁拯救了我们,而是讲我们得救是为了什么。我们经常会引错新约的经文,《圣经》说“上帝能够拯救人到底”,我们却把它诠释成“上帝能够拯救最坏的人”,但《圣经》的意思不是这样,《圣经》是说“神能够拯救,让人恢复到最好的状况”。重点在于人能够恢复到什么状况,上帝拯救我们,让我们成为明事理的人,能够善用人生,再度被祂使用。所以,我从不说我已经得救,而是说我正在得救的过程,我是在迈向救赎的过程中,我还没有完全得救,我这个身体尚未得救,仍要被扔进垃圾堆,但我的身体会得着救赎,我会得到一个新的身体。所以救赎不只是救人脱离罪和愚蠢,而是使人恢复圣徒的身份,使人明事理,为上帝善用人生。  所以《箴言》是在讲得救以后要怎么做,当然有人会说很多智慧不用看《圣经》就知道。没错,因为男女都是照
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人多少有一点智慧。可是人的本性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善用人生,人的智慧很有限,必须得着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唯有被基督救赎之后,才有能力善用人生,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世人的智慧其实是愚蠢的,最终会带人走向死亡和地狱。不管我们对人生有多少片面的智慧,整体说来其实非常愚蠢,应该全都扔掉。  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圣经》说“祂是全智的上帝”,只有祂是有智慧的神,祂有无穷的智慧,祂会白白把智慧赐给人,但我们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这些智慧。上帝选择透过别人来传给我们这些智慧,尤其是透过我们的父母、还有祖父母,以及经验比我们丰富的人,他们的人生吃过苦头,我们如果向他们学习,就可以因此得到智慧,只可惜很多年轻人往往不肯听父母的。  我记得有一对基督徒男女说他们想要结婚,但是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可是他们认为没有关系,因为父母都不是基督徒。我说:你们这样讲很愚蠢,他们的人生经验比你们丰富,也很了解你们,你们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基督徒特别不喜欢向非基督徒学习。  耶稣曾经有一个比喻,谈到一个不义的管家,那个故事很特别,在那个比喻里面,每个人都很坏,然而耶稣却说:有时候黑暗
之子在某些事上比光明之子更聪明。耶稣这句话确实没错,所以我们要获得智慧。  我在讲《列王纪》的时候说过《箴言》的作者是所罗门,他在登基做王的时候只向上帝求一样东西。上帝对他说,你要什么我都愿意给你,他求了智慧,上帝就给他智慧,还赐给他别的,像名声、权力、财富,但他得到了治理人的智慧,能做公正的审判。一个很经典的判例是,两个妓女在争一个婴儿,两个人都争说那是自己的孩子,所罗门就说不如把孩子切成两半。很有智慧。  上帝说:我要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如果你……。“如果”真是《圣经》上最重要的一个词,上帝的应许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你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会给你辨别是非的智慧。我们需要留意上帝应许的条件,祂想要赐福给我们,只是祂有先决条件,那是我们必须留意的。  所罗门的智慧远近驰名,连示巴女王都亲自前来,不只看他的财富,还有听他的智慧之言,她是女王,很需要智慧,她心想:我可以从哪里得到智慧呢?听说犹太王所罗门很有智慧,我应该去见他才对。于是她从所罗门那里学习智慧,她一定坐下来听了很多箴言。  所罗门收集了很多箴言,就像他收集妻妾一样,他收集了九百条箴言和七百个妻妾。我曾经说过他写了三卷书,《雅
歌》、《箴言》还有《传道书》。他年轻的时候写了第一卷书《雅歌》,这是讲内心感情的一卷书,充满了情感,这个年轻人被恋爱冲昏头,完全忘了上帝的存在。《箴言》是中年人写出来的书,我认为这是讲意志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道德的书。至于《传道书》则是讲心思的一卷书,基本上是一卷理性的书,是他默想人生百态所写出来的哲学书,不管最后有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这三卷分别是年轻恋人、中年父亲和老哲学家写出来的智慧书,全在讲智慧,大多从是负面的经验写出的负面忠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别人的错误学到智慧。他亲自编写这些箴言,他有这方面的才华。  所罗门可以把自己的观察简洁有力地作个结论,但是他也会收集其他的箴言。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箴言来自阿拉伯人,是从阿拉伯的哲学家、从阿拉伯的哲学家那里收集来的。还有一整章是埃及箴言,很可能是从他的妻子、法老的女儿那里收集来的。因为所罗门知道世人也有一些智慧,他不介意收集别人的智慧,只要上帝也认同就好了,他会从上帝的观点来诠释那些箴言,当然别人并没有那么做。这是秘诀,你可以从非基督徒学到常识,但非基督徒不是从上帝的观点来看、是错误的架构,你可以重新在上帝的架构里来看那些智慧,所以在《
箴言》里提到上帝九十次,而且是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也就是以色列的神,不是随便一个神,而是清楚地高举以色列的神。上帝真奇怪,竟然会选择犹太人,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选择犹太人的神,却藐视犹太人。犹太人的神才是真正存在的神,所有的常识都需要放在这个架构来看。  这卷书中有部分箴言是多年后由希西家收集的,他收集从所罗门时代口语相传下来的箴言,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这卷书后面有一部分是所罗门的箴言,却是多年以后由希西家的文士收集的,所以是混合的箴言。可见这卷《箴言》显然不是在所罗门时代完成的,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可能是在西元前550年完成的。  那么在谈《箴言》这卷书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这卷书的特色,这卷书有三大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这句话好像很明显,我的意思是说这卷书重点是在讲箴言,并不是在讲应许;这卷书在讲箴言,箴言就是箴言,并不是应许。但我常常听到人引用箴言,把箴言当做是上帝的应许,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箴言和应许的差别的如下:先来看一下“箴言”这个词,这个词来自拉丁文的“pro”,意思是“为了”,而“verba”意思是“话”,所以“proverba”(箴言)是
指给某种情况的话,是适合那种情况听的话,古今都能适用,它简单扼要地说出了人的经验。箴言的希伯来文是“mashal”,意思是“相像”,拉丁文的 “proverb”(箴言)意思是指给某种情况的话,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是“相像”。耶稣的比喻就叫做“mashal”,意思就是“就像这样”。  平常如果向小孩子解释某件事的时候,你会说:这就好像是……。希伯来文的“mashal”(箴言)意思就是“就像这样”,“就像这样”。耶稣有一些比喻,一开始就说“天国就像这样”。“就像这样”,一般的智慧就是这样传承下去。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就像这样……  你把智慧传下去,为什么你不应该碰那个、为什么你不应该吃那个,所以箴言是对人生一般性的观察。  至于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这两种要分得很清楚。箴言是一般性的观察,应许则是特殊的承诺。我尽量解释得简单一点,比如下面这句箴言——“大卫鲍森重视守时”,这是真的,我很讨厌迟到,很抱歉今早我迟到了,我不喜欢迟到。这是一句箴言,是个一般性的观察。如果了解我这个人,就知道这句话是真的。可是“大卫鲍森重视守时”,并不代表说大卫鲍森答应九点十五
分前到。这完全是两回事,所谓答应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照那句箴言去做,不需要被责怪;可是如果不遵守承诺就会被责怪,各位了解吗?所以箴言只是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  我们不该期待箴言能够适用于各种情况,这样你们明白吗?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把箴言的话当成应许,期待上帝实现那个应许,结果事与愿违,然后信心就动摇了。因为他们把一般性的观察当成上帝的应许。但是,箴言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我举个例子,“诚实为上策”,这句话就一般说来是真的,但我知道有人因为诚实而损失金钱,有人因为诚实而失去生意,这句话不是永远为真,但一般说来是真的,了解吗?所以,诚实一般说来是上策没有错,但是在有些情况底下诚实就可能是下策。  而且有些箴言显然是互相矛盾,来看两个例子,“欲速则不达”和“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两句箴言刚好相反。如果你去参加一个古董拍卖会,你要应用哪一句箴言呢?是“欲速则不达”,还是要用“举棋不定,坐失良机”这句呢?了解我的意思吗。各位记不记得《箴言》有一节经文说:“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但是下一节却说:“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在同一章箴言里面本身就出现矛盾。所以智慧就是在某个情况
下知道要应用什么箴言,了解吗?  箴言是一般性的常识,但是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才知道要应用哪个箴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节《箴言》的经文。很多教会都把这两节当做应许,第一个是,“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有些人开设基督教书房或是养老院等等机构,他们说:我们把这个计划交托给上帝,祂应许我们必然成功,因为我们把一切都交托给祂,但是后来经营不善,宣告破产。我讲这个可不是空穴来风,这种事到处看得到。因为真的有很多人把这节经文当做他经营事业的应许,问题是这节经文不是应许而是箴言。一般说来是真的,如果你把要做的事交托上帝,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一般说来这是真的,但不是永远为真。当你把箴言当做应许,就是要求上帝担起祂没有承诺的责任。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在座应该会有很多人深有同感。“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有一些基督徒父母的子女不信主,他们说:我已经领受这个应许,我从小教养他走当行的路,但他现在不走这条路。要知道这个应许并不是绝对的保证,它不是永远为真。有一个现象常让我觉得好笑,很多叛逆父母到极点的年轻人,一旦结婚生子,就变得跟他们的父母一模一
样,你有没有注意到?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到小时候父母所给的教导,这个箴言一般说来是真的,你若教养孩童走当行的路,当他们老的时候就不会偏离这条路。请注意,这里是说“等他们老的时候“,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永远为真,因为你的子女不是木偶,你不能强迫他们走你的路,等他们大了就可以自己做决定。了解我的意思吗?很多父母为子女感到痛心,这是上帝的应许,为什么没有应验呢?  我讲这个是因为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而不是在讲应许。这些话一般说来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并且要遵守,但是如果把每句话当成上帝的应许,套用在各种情况上,就是滥用经文,这是对经文断章取义的结果,所以不能够随便把经文当成应许。每一节经文的含意都跟所在的那卷书有关,我们不能够随便引用经文。除非清楚地知道是出于哪卷书,也知道那卷书的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引用正确。我们很容易随便引用章节,比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等等,可是却没有考虑所在那卷书的含意。  《圣经》上的章节号码不是上帝给的,是两个主教加上去的,结果是弄巧成拙。教会成立一千年来,没有《圣经》章节,结果大家对《圣经》非常熟悉,一定要很熟悉《圣经》才找得到经文,但是现在有了章节号码,就常常按着自己
的想法随意引用、断章取义,以为这些经文是上帝的应许,其实它只是箴言而已。这是我们读这卷书时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是《箴言》是以诗的形式呈现。要知道箴言是简洁有力的文字,这种形式的文字让人很容易记住,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有押韵。  Pawson has a passion for punctuality。这些字是我刻意选的,P P P,因为押了好几个头韵,念起来很顺口。  “及时缝一针可以省九针”,这比“及时缝一针可以省十七针”要来得好记。了解吗?有点诗的味道,是不是?现在我来翻译一个箴言给你听:  “在采取行动之前,先仔细考虑你的处境和选择。”  这句箴言也可以把它翻译成:“小问题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就可以防堵大问题发生。”  以上这两句话都是在讲“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有一出电视喜剧,主角的看家本领就是打官腔,他可以讲出一堆术语,把人弄得七荤八素的。但是你如果要讲一句让人难忘的箴言,一定得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让人容易脱口而出。“三思而后行”比“三思再冒险”要好记,读起来像诗。  各位要知道希伯来诗很特别,不像大多数的诗是以押韵为主,而是以节奏为主。所以节奏,不是音节的
节奏,而是思想的节奏。  希伯来诗常常是对句的形式,上下两行,上下句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下句的第一个字会指出是哪一种关系,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而”,这就是所谓的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用字不同。“骄傲在败坏以先,而狂心在跌倒之前”,想法相同,但表达不同,了解吗?在希伯来原文有个节奏,让人容易脱口而出。这是对句的一种,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表达不同。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但”,就是所谓的反义对句。反义对句举例来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有没有看出这个对句?各位有没有看出来,“但”,上句和下句的意思相反,了解吗?“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两句意思相反。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因为”,就是所谓的综合对句。综合对句表示下句将上句的含意进一步发挥出来,“你要远离愚昧人,因为从他口里得不到知识”,下一句进一步谈到远离,解释为什么要远离。  所有的箴言都不出这几种模式,“而”、“但”、“因为”。第一种是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种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种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呈现出一种节奏,令人难忘,但是翻成英文并
不是那么容易记住,因为节奏译不出来。但父母就是这样把智慧传承给子女,今天一些生活格言也是用这种方式传承的,有些是押韵的格言。  箴言还有另外几种表达方式,比如离合诗。这是一种比较长的箴言,以字母为根据,A、B、C、D、E……不过用的是希伯来字母,每一行用一个新的字母做开头。大家最熟悉的是最后一章箴言,第三十一章,对理想妻子的描述,年轻男子很适合读这《箴言》第三十一章。这是离合诗的形式,每一行都以下一个字母开头,这让我想起一首老歌,你们一听就知道我年纪有多大:  “A你很迷人,B你很漂亮,C你很可爱……”  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诗,每一行分别以A、B、C做开头,有的则是以数字,有一章一直在讲三件事、四件事,上帝恨恶的有六件事,可以一面数一面记住。  所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基本上都是诗的形式。  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点是,这本书是长辈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诗,它也可以说是长辈的话,是父亲给孩子的一个忠告。这卷书里面没有一句话是讲给女人听的,这是给男人看的书。《圣经》上有很多经文是直接写给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约的书信,不是针对弟兄姐妹,新约书信的写作对象是弟兄,你有
没有问过为什么?  《圣经》有一个很基本的认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会行得正。《圣经》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认定,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会行得正,所以《圣经》对男人的要求很高。  过去五、六年来,我主讲过很多弟兄特会,甚至在这里也讲过。我每隔几个星期就会有弟兄特会,但是所有的感谢函都是女人写来的。最近有个太太写信来说:我把先生送去参加你的特会,他回来以后判若两人。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我把先生送去参加特会”,不过我把他们送回家当一家之主。所以,《圣经》很重视父亲和男人要行得正,要把男人变成敬畏上帝的人,在座的女士都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所以这卷书对年轻男人要求很高,这个父亲急着想要阻止年轻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头才学会教训,所以这个父亲想要把智慧传给儿子。所罗门写这卷书的时候显然已经迈入中年,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  我已经讲过学习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去学习;在经验的学校中学习,跌得鼻青脸肿,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靠自己学习智慧。  但是你可以跟别人学习,这个方法又快又容
易,是从别人的例子学习,正负面的教训都有。这种方法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走,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听和学”。靠自已学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从经验中学习要跌得鼻青脸肿、才能学到教训。你可以选择“听和学”,也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一个快、一个慢。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还是自己去摸索。  虽然这卷书是父亲传给儿子的忠告,但是内容却是在讲女人。不只有父亲给忠告,母亲也给了忠告,最后一章就是母亲的忠告,是父母亲给儿子的忠告。父亲强调要避开坏女人,母亲则是强调要找个好女人,很有意思,不是吗?  其实整卷书就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开始、中间和最后是给年轻人的忠告,前两个忠告是父亲给的,最后的忠告是母亲给的,中间各有一些馅料。  第一个单元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第二个单元再来探讨大纲里面的细节。  附:  《箴言》大纲  序言 (1:1-7)  给年轻人的忠告(1:8-9:18)——父亲奉劝远离淫妇  所罗门的箴言(10:1-22:16)——亲自编写而成  智者之言(22:17-23:14)——三十句名言  给年轻人的忠告(23:15-24:22)  智者之言(24:23-34)——六句名言  所罗门箴言(
25:1-29:27)——希西家文士收集抄录  亚古珥之言(30:1-33)  给年轻人的忠告(31:1-31)——母亲奉劝娶个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