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弥迦书

旧约纵览 by 大卫鲍森

  弥迦书
  《弥迦书》属于旧约圣经十二卷小先知书当中的一卷,《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则是大先知书。《弥迦书》的信息令人难忘,其中有几句经文常常被人引用,其中有一段经文和《以赛亚书》的一段经文雷同,《弥迦书》四章和《以赛亚书》二章一模一样,他们两个是同时代的人,都讲到“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万民都要流归这山”,两段经文一模一样,那么是谁抄谁呢,是弥迦抄以赛亚,还是以赛亚抄弥迦?是两个人抄自同一个人,还是圣灵给两个人一模一样的话?这我不知道,但他们两个人是同一个时代,是在讲同一个事情,所以谁抄谁并不重要。上帝显然是要百姓听到这些话,因为两个先知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给了同一个信息。
  有一段经文是圣诞节聚会中一定会读的,“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掌权者从你那里出来。”这是在预言伯利恒的奇事,是耶稣降生前七百年发的预言,很不可思议吧。而且是因为当时要报名上税,这个预言才得以应验,所以如果你反对纳税,就要记住多亏当年亚古士督下令征税,才使伯利恒的这个预言应验,因为约瑟和玛利亚为了纳税,远从拿撒勒来到伯利恒。
  再来这节是《弥迦书》最常被引用的经文,我非常喜欢这节经文,含义简单而深远,“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上帝同行。”上帝只要求你做到这个,实在很美,不是吗?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上帝同行,很棒的一句话。
  最后还有一句话,成为好几首圣诗的歌词,“上帝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这几句经文很感动人心,但常常被断章取义,这些章节的编号实在很糟糕,因为从上下文来看,含意会完全不一样。经文不是只看上下几句就可以,还要从整卷书来看,从当时的时空来看,因为历史和地理是圣经很重要的部分,上帝说话经常是针对某一个时间和地点。所以圣经有很多历史和地理,和其他宗教的经书很不一样,你读可兰经或者印度教经书,会发现都是记载想法和话语,但圣经当中有很多历史和地理,因为上帝是在不同的时空将祂全部的启示一一揭开,读《弥迦书》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地点是在哪里。把应许之地从中间横切成东西两半的话,会发现结果非常的有意思,应许之地是一条狭长的土地,一边是地中海,一边是阿拉伯沙漠,所以这是一条走廊,从欧洲、亚洲和非洲来的人都必须经过这里,但通常是经过海岸。有一条路叫“沿海的路”,全世界的人都得经过那条路,那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其实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在那里的北边而已,从欧洲到阿拉伯的路和从亚洲到非洲的路,就在米吉多交叉,从欧洲到阿拉伯的路和从亚洲到非洲的路交叉点就在米吉多,米吉多山的希伯来文是哈米吉多顿,那里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全世界的商旅都得经过这里。有一个小山村可以俯瞰这个十字路口,就是拿撒勒,所以以色列北边才会叫做外邦人的加利利,因为世界各地的人都会经过那里。南方的山上则完全是犹太人的地方,没有外面的人会经过,耶路撒冷就孤立在群山中间。所以各地的人都会经过北方那个十字路口,那里就像是国际机场的大厅,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经过,所以税吏都是住在北方。
  现在我们来看南半部,从耶路撒冷的水平面切开,会变成这样一张剖面图。那边是地中海,这边是死海,你看死海比地中海低很多,以色列人目前正打算从这里(指地中海)挖一条水道,把水引到死海再流出去。这两个海把这条走廊夹在中间,这块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里是平地,平坦的希伯来文是沙仑,所以这里才会叫做沙仑平原,女人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可惜这个名字意思是平坦,所以这片平地是沙仑平原,边缘有沙丘,台拉维夫就盖在沙地上。再来是沿海的路,从沙丘一直通到平地的硬土。再来是低丘部分,像是一千尺高的平台,很低的山丘,希伯来文称作示非拉,就是低丘,类似台地。再来是犹大的两座山,比低丘高多了。
  耶路撒冷并不是在山顶,而是在一个凹陷的地方,被群山围绕。异教徒常把祭坛筑在山顶,在那里膜拜星星,但是上帝要祂的圣殿建在山上,好叫百姓在敬拜时可以看见高山和星星,在那里敬拜造天地的神,所以他们一定要被群山围绕。很多诗篇都提到耶路撒冷被群山围绕,有人说耶路撒冷很像碟子上的一个夜明灯,坐落在一个凹陷处,被群山围绕。再来是一块陡峭的荒地,就是犹大旷野,这里都不下雨,因为雨是从那个(指地中海)方向来,不会降在这里,所以犹大地这边是一块不毛的沙漠地区。其实从耶路撒冷走到犹大旷野只要十分钟,并不远,当初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就是在这里的山下,下面这里是耶利哥。
  重点在于以赛亚和弥迦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在同一段时间传道。但以赛亚生在王宫,他是国王的表亲,所以他有达官显要的地位,他是一个政治家,可以向王提出谏言,弥迦则是住在示非拉这里,这里像是一个一千尺高的台地,往上看是耶路撒冷,往下看是迦萨走廊。非利士人住在平原这里,迦特就在平原内侧,所以犹太人和敌人常常会在这里起冲突。所有的敌人都会来到这里,想要攻击耶路撒冷,就必须要经过示非拉这片台地,参孙就住在示非拉,所以他常常跟平原地区的非利士人起冲突。所以这有点像是一个战场,一边是平原上的国际要道,另一边在山上是个传统的犹太人地区,了解吗?而且这个地区十分贫穷,财富都集中在首都这里。
  所以先知以赛亚是出身于富裕的上流社会,弥迦则是一个简朴的乡下人,他关心平凡人,尤其是穷人,所以他很注意社会不公的情形,他很注意弱势者和穷人遭到剥削的情况,以赛亚比较不会注意到这个,他的背景很不一样。两个人的背景截然不同,有互补的作用,不过他们的信息却常常是一样的。同时同地向同样的人传道,但是两个人的角度很不一样,一个是简朴的乡下人,另外一个则是王宫中的大臣,这些背景会从他们的文字流露出来
  弥迦是什么时候开始出来传道的呢?大约是西元前735年,当时是昏君亚哈斯作王,之后就是好王希西家,也许是弥迦和以赛亚的功劳,后来才会出现希西家这个好王,不知道是不是真是如此。但这个亚哈斯真是恶事做尽,当时以色列已经发生过内战,北方十支派宣布脱离,自称以色列国,南方的两个支派叫犹大国。就在以赛亚和弥迦向南方的两支派传道的期间,有个叫何西阿的先知则向北方十支派传道,不久之后,北方十支派就灭亡,被掳到亚述,何西阿和以赛亚基本上都是城市人,他们有很好的出身。所以弥迦不同于北方的何西阿,也不同于南方的以赛亚,他只是简朴的乡下人,一个无名小卒,但上帝也能够重用他,如同重用出身王室的以赛亚。
  弥迦为什么要出来传道呢?亚哈斯这个昏君带领全国走上罪恶的道路,因此罪恶从北方的十个支派散播到南方的两个支派,也从城市散播到乡下,罪就是由这种方式散播,从坏国家散播到好国家,并且从城市散播到乡下。圣经中的城市都有不好的含意,因为城市会使人集中,罪人集中的地方,罪就集中;城市的犯罪情形一般来说都会比乡下严重,坏的影响从城市进入乡下。耶路撒冷的罪恶因此开始散播到士非拉的乡镇,这让弥迦深感痛心,弥迦他看见了北方十支派的罪恶开始影响到南方的两个支派,接着他又看见南方城市的不良影响也开始影响乡村,这让他感到深深的痛心。
  他举出社会上很多不公不义的现象,法官收贿,就连先知和祭司也收贿,他们拿钱讲大家想听的话,弱势者被剥削,另外还有贪婪、欺骗、暴力、无情等等情形,犯罪率不断升高。甚至于房东偷穷人的东西,而且孤儿寡妇被赶出去,露宿街头,做生意的偷斤减两,占尽便宜,罪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最恶劣的是有钱有势的人欺负穷人,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被用来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充斥腐败的掌权者、假先知、不敬虔的祭司,还有收取贿赂的法官。很悲哀的情况,尊重和信任完全瓦解,家庭关系也彻底破碎,听起来很熟悉,对吧。我们应该重读这些先知书的信息,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需要听到的。
  弥迦渴望看到社会有公义,最糟的是这种不公是发生在上帝的子民身上,不是异教徒,这种情况是发生在上帝的子民身上,就在属上帝的城市和属上帝的国家,所以弥迦在异象中看见上帝下来审判这件事,甚至拿走他们在南方仅有的一小块土地。那是弥迦心中的痛,这件事深深影响到他,他会这样有负担,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圣灵,一个是他自己的灵。呃,我讲到哪里了?下面这里,是吗?好,等一下我会再回来讲上面。
  圣灵给他这个负担,其实这是所有预言的关键,因为圣灵是预言的灵,你会发现每个先知都是在圣灵的带领下去传道。但是,他自己的灵里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是这样形容他自己的:我呼号如同野狗,哀鸣如同鸵鸟,并且撕裂我的衣服。先知会哭泣,会哀号,那是他们对见到的景象很自然的反应。我知道圣灵感动人的时候,有可能让人痛哭失声,为某个情况和上帝同哭,弥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非常关切三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拜偶像、淫乱和不公不义,其中最令他痛心的是社会上不公不义的现象,他无法忍受上帝的子民竟然这样互相对待,把强权当作公理。拜偶像是侮辱上帝,轻看真神,去拜假神。淫乱是人放纵自己,但不公不义是人和人互相伤害,这是他心中最大的负担,看见人这样彼此对待,富人欺负穷人,有权力的人欺负弱势者,孤儿寡妇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这最令弥迦痛心,一个出生贫穷的人才能体会那种痛苦,弥迦就是这样的出身,他不断为社会的不公呐喊,他不断的大声疾呼。
  罪恶从北方散播到南方,从城市散播到乡下,这我前面已经讲过,这就是当时的背景。弥迦有一个异象,这个异象像涟漪、不断扩大,他的第一个异象是给犹大,然后这个异象范围扩大,是给全国,甚至给北方十支派,虽然北方已经和南方脱离关系,但他也给北方异象,讲到最后,他对全世界都有负担
  我最近很高兴能够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克里斯南布雅鲁,我在伦敦的一个广播电台认识他,以前没有见过他,他过去是柯雷兄弟的左右手,常常帮他们弃尸,柯雷兄弟是伦敦东区的黑道家族。克里斯在狱中待了15年,高度警戒的监狱,有一次他被关禁闭,关在牢房内的笼中,床架还用水泥固定在地上,但是耶稣在那个牢房内向他显现,他整个人脱胎换骨。他开始为全世界的人哭泣,不只为自己虚度的人生哭泣,还开始为全世界哭泣,他当时也为越南哭泣,他开始关心全世界的人。他很了不起,希望你们有一天可以认识他,你们最近有没有在电视上看到他?他的故事很不可思议。
  弥迦就是这样,他的关怀扩大到对整个沉沦的世人有负担,但是他刚开始只是对自己的同胞有负担。
  以上是大概的背景,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纲,我常常觉得看大纲很有帮助,看整卷书的架构,尤其是架构很清楚的时候。《弥迦书》这卷书有清楚的架构,很明显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我订了三个标题来帮助你了解各部分的主题。
  一到三章在讲“罪恶和惩罚”,上帝要惩罚他们的罪行。再来四到五章的主题有很大的转变,在讲“平安与保障”,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但他看的是未来的情况,眼前的情况很不好,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好的。预言都是这样,短期内看起来不乐观,但是长期看来却很乐观,上帝必须先彰显公义,然后才能够彰显怜悯,这是《弥迦书》的主题,贯穿整卷书。首先讲公义,其次讲怜悯,到了后面他说:我们应该像这样行公义、好怜悯。这是整卷《弥迦书》的主题,所以第一部分是讲上帝的公义(一到三章), 祂必须惩罚罪行;但是之后(四到五章),他会接着讲到上帝的怜悯;在最后一部分(六到七章)做出总结。所以,一到三章的标题是“罪恶与惩罚”,四到五章的标题是“平安与保障”,六到七章的标题是“公义和怜悯。”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几章,他说罪恶已经从山上的大城市散播到示非拉的乡村,从城市散播到乡村,他很聪明地用每个村的村名来宣告审判,这样大家就不会忘记那些信息,我来试试这个方法。假设弥迦是在对伦敦传道,他会这样讲,“斧头市”将被砍碎,“铁槌市”将被槌平,“打击市”将受重击,“海岸市”将被丢进海岸沟内,“蹲下市”将害怕地蹲下,“医治市”将不再有医治,“掠夺市”将遭到掠夺,“教会结局市”将见教会倒下,“吠叫市”将被野狗吞吃,“牧羊市”将成为羊吃草之地,兀鹰将吃“兀鹰市”的死尸。各位,你们觉得好笑,但是弥迦其实真的就是这样讲的,他稍微改变了一下示非拉所有的村名,然后用来宣告他审判的信息,你想他们忘得了那些信息吗?如果你是住在海岸市或兀鹰市,一定忘不了我刚刚说的,了解我的意思吗?这是很高明的讲道,他使用那些村名来宣告审判的信息,他说上帝不会放过他们,上帝迟早会施行审判。葛理翰几年前在温布利讲过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我听了之后不寒而栗,那句话真的是预言,他说:上帝若不惩罚伦敦,就得向所多玛和蛾摩拉道歉。真是一针见血,我永远忘不了那句话。
  上帝会惩罚罪恶泛滥的城市和乡镇,因为他们不公不义,剥削穷人,又欺负弱势族群,弥迦他对那样的地方传讲,他说要为这些事负责的就是不肖商人,那些人一心想要赚钱,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各位了解吗?我们如果像弥迦那样悲天悯人,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所以这就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再来看看第二部分,这个部分竟然大多是好消息,第三章的最后讲到了耶路撒冷变成荒场,他说:罪恶泛滥的大城市最后将变成荒场。但是第四、第五章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说目前败坏的情况还不是结局,还会有别的事发生,他先讲到会有一个国度来临,到时候各国的军队都要解散,所有一切的纷争都要由锡安的王来裁定。
  在座有些人听我讲过,我去过联合国在纽约的大厦,有一个穿着打扮看起来精明能干的女士带我参观,这是安理会,这是联合国大会开会的地方,这是委员会开会的地方,这是大家捐赠的艺术品,她给我们看一块花岗石,上面刻了《弥迦书》的半节经文,“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两个半小时的参观结束的时候,她说:今天的参观行程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我说:可是你还有一个房间没有介绍。她问是哪一个房间,我就回答她,她说:那个房间不对外开放。我对她说:可是我大老远跑来,就是要看那个房间的。我搬出老招数说我大老远从英国来,这招通常很有用,可惜她根本就不买账,她说:你的去入口那里问警卫。我就去接待厅问那个佩戴枪支的警卫,可不可以让我看看那个房间,他说:不行,那间不开放。我说:我真的很想看看,我听人说过,但是我很难相信,我希望亲眼能看一看。他问:你会在里面待多久?我说:两分钟就好。他说好吧,就拿出钥匙把门打开,带我进入联合国的祷告室,看他们向神祈求和平的地方。里面有一大块铸铁,大小和形状像棺材,整个漆成黑色,周围放了很多凳子和垫子,可以跪下来向那块铸铁祷告,祈求世界和平。我看了就觉得反胃,这件事我听说过,但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可是我亲眼看见了。联合国的建筑盖错地方了,应该盖在耶路撒冷才对,联合国总部应该设在耶路撒冷,所有的是非应该在那里解决,因为那块花岗石外面的刻文,漏了那节经文的上半句,“当主在锡安作王时”,祂一定会裁定北爱尔兰和波士尼亚的纷争,祂会裁定一切是非,所以军队可以解散,我们不用把钱花在买坦克和枪支,而是花在买食物和衣服。
  那天必定要来临,弥迦说那天必要来临,以赛亚说那天必要来临,但我看到很多基督徒不相信那一天真的会来临,但这是确实的。上帝的国度会在地上建立,你每天都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地上,如同在天上。当然君王必须先来,国度才会降临,因为没有君王就不算是国度。弥迦说这个王将会出自伯利恒,伯利恒是一个小村庄,伯利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粮仓”,这是一个供应粮食的地方,因为整个小村庄供应玉米给大城市耶路撒冷。另外还供应一样东西,伯利恒有很多牧羊人,但他们杀羊不是为了吃羊肉,而是供应羔羊给耶路撒冷献祭用,好几百只的羔羊。上帝的羔羊就是出自伯利恒,祂将会作王,成为掌权者。
  当然弥迦看到很远,不只看到耶稣第一次来,也看到祂第二次来,这段是在描述耶稣第二次来,在地上作王,祂要做万国的王。所以《弥迦书》第二部分全是好消息,这位万王之王将会诞生在大卫之城伯利恒,祂要来掌管全世界,祂带来和平与富足。
  我们看到《弥迦书》最后一部分,这里像是法庭中的情景,想象你在一个很大的法庭里面,上帝的子民在被告席,上帝是原告的律师,弥迦是被告的律师。各位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在一个大法庭上,上帝的子民犯了罪,站在被告席,上帝为自己辩护,祂和弥迦都是用第一人称说话,各自辩论谁才是被告,很有意思。上帝说祂的审判审判有理,祂说:我有权利审判这群人,接下来祂说了一句名言,上帝要的并不是他们献的祭,不是几千只羔羊的血,上帝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公义。接着上帝说,祂要的是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神同行,就这样而已,但上帝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公义,什么是怜悯,公义是把人应得的给他,把人赢的的给他,怜悯是把人不配得的给他。就像有一个人对替他画肖像的画家说:希望你画像一点。画家说:太像你不好,应该画好看一点。我看到录影带中的我,我会说,不像我,比我本人好看。,差别就在这里。公义和怜悯并不是相反的,这两者是并行的,差别在于公义的路走不远,必须换成怜悯才能走到更远。公义给你应得的,怜悯给你不配得的,上帝是这两方面的专家,祂行事都是公正的,祂会给每个人应得的,没有人能说上帝不公平,但是感谢主,祂不只行公义而已,祂连人不配得的都给。怜悯,这完全是出于爱,那是上帝在找的,但祂找不到。祂得到很多祭物,他们遵守了宗教仪式,一切行礼如仪,但是上帝要的不只这些。
  有人做了一个很美的总结,他说: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我再讲一遍,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也就是说,你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出你和上帝的关系,如果你真的找到上帝,并且真正认识祂,你会发现自己行公义、好怜悯, 因为唯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上帝,了解吗?所以,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可以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
  我们应该很高兴,上帝不只是施行公义,如果上帝只用公义对待我们,只给我们应得的,没有人能够站立在祂面前。上帝不只是行公义,还把我们不配得的给我们,重点在于公义或怜悯
  弥迦在法庭上很痛苦,但是他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位法官不但有公义,在公义之外还有怜悯。怜悯就是赦罪,一笔勾消,他忍不住说出,“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赦免真是个奇迹,不是吗?上帝竟然说:我会赦罪,我会赦免你。即使我们是有罪的,所以我们在《弥迦书》的最后看到很美的平衡,上帝和我们立的是怜悯的约,上帝在法庭上会向祂的子民施行公义和怜悯。
  当我们认识上帝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在公义和怜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你必须管教你的孩子,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必须做个决定,你要行公义,给他们应得的对待,还是行怜悯,原谅他们呢?你想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却很难做到,想要两个同时做到真的很难,我敢说上帝在兼顾公义和怜悯的时候也很为难。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就是一个无罪的人愿意代替有罪的人接受惩罚,这样上帝就能同时惩罚和赦罪,如果无罪的人愿意代受惩罚,有罪的人就可以得蒙赦免,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
  有一首圣诗说:在主宝架清影中,欢然立定脚跟。其中有一节歌词很美,可惜今天已经不唱了,这节歌词是在讲十字架:安全又快乐的避难所,坚固又甜美的避难所,值得信靠,天上的慈爱和公义在此交会。
  在十架上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公义,因为罪在十架上被钉死;在十架上也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怜悯,有罪的得到开释,因为无罪的代替受罚。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很多人觉得慈爱的上帝不用十字架就可以赦免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上帝不用十字架就赦免了我们,那祂只有怜悯,没有公义;如果上帝不肯赦罪,只要惩罚,那祂就只有公义,没有怜悯。所以上帝在旧约圣经里非常坚持,以色列人如果想被赦罪,就一定要献上无罪的生命为祭,如果没有流血,就没有赦罪,因为如果没有流血,上帝就不能兼顾公义和怜悯。
  《罗马书》三章清楚地指出,在十架上可以看出,对信靠耶稣的人来说,上帝是公义的,又是赦罪的;祂既有公义,又有怜悯。这完全是因为无罪的耶稣愿意承担刑罚,我们才可能蒙怜悯。
  弥迦在这里同时强调上帝的公义和怜悯,预备我们明白后来的十字架,如果我们已经接受十架的公义和怜悯,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有改变的,我们也必定会成为行公义、好怜悯和谦卑的人。谦卑和公义怜悯一样重要,人有可能行公义、好怜悯却很骄傲,但如果你行公义、好怜悯是因为上帝先对你行公义和怜悯,你就会谦卑地与主同行。
  新约圣经也引述了先知弥迦的话,弥迦说将来必有一位掌权者从伯利恒出来,这个预言因为一位罗马皇帝在罗马的决定而应验了,那里距离伯利恒好几百哩,他决定进行人口普查并且课税,约瑟和玛利亚才会因此回到伯利恒,耶稣就在伯利恒降生。但是这位掌权者来的时候也会作王,带给全世界和平,祂会作王,带来全世界的和平,这个预言还没有应验,但是耶稣再来的时候,预言一定会应验。有很多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耶稣来的时候还没有应验,这是犹太人无法接受的,他们说弥赛亚来的时候会掌管世界,会带来世界和平,但是耶稣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说耶稣不可能是弥赛亚。其实旧约圣经中的预言隐藏了一件事,直到新约圣经才显明出来,那就是弥赛亚会来两次,第一次是来为我们的罪受死,第二次是来掌管这全世界。
  所以我认为,得救的基督徒应该要像弥迦那样,应该要对社会充满关怀。有些人说我们只负责赢得灵魂,在世界沉沦之前,赶快把人救出来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社会行动是教会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像旧约先知那样悲天悯人,重点不只是使罪人得救,而是尽力的解决社会不公不义的情况。
  我在南非有几场聚会被取消,因为我在1982年的时候被人控告说我是共产党,那是因为我说过一句话,我说:公义的上帝不只关心社会的不公,也关心社会的不道德。我们的政治问题就出在右派人士只关心不道德,左派人士却只关心不公义,但是上帝两者都关心,因为所有不公不义不道德的事,都不讨神喜悦。
  感谢主给我们像弥迦这样的人,今天有些人就像弥迦,有勇气为弱势族群仗义直言,说上帝恨恶这种情况,但愿我们也能拿出同样的行动。阿们。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弥迦书  《弥迦书》属于旧约圣经十二卷小先知书当中的一卷,《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则是大先知书。《弥迦书》的信息令人难忘,其中有几句经文常常被人引用,其中有一段经文和《以赛亚书》的一段经文雷同,《弥迦书》四章和《以赛亚书》二章一模一样,他们两个是同时代的人,都讲到“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万民都要流归这山”,两段经文一模一样,那么是谁抄谁呢,是弥迦抄以赛亚,还是以赛亚抄弥迦?是两个人抄自同一个人,还是圣灵给两个人一模一样的话?这我不知道,但他们两个人是同一个时代,是在讲同一个事情,所以谁抄谁并不重要。上帝显然是要百姓听到这些话,因为两个先知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给了同一个信息。  有一段经文是圣诞节聚会中一定会读的,“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掌权者从你那里出来。”这是在预言伯利恒的奇事,是耶稣降生前七百年发的预言,很不可思议吧。而且是因为当时要报名上税,这个预言才得以应验,所以如果你反对纳税,就要记住多亏当年亚古士督下令征税,才使伯利恒的这个预
言应验,因为约瑟和玛利亚为了纳税,远从拿撒勒来到伯利恒。  再来这节是《弥迦书》最常被引用的经文,我非常喜欢这节经文,含义简单而深远,“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上帝同行。”上帝只要求你做到这个,实在很美,不是吗?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上帝同行,很棒的一句话。  最后还有一句话,成为好几首圣诗的歌词,“上帝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这几句经文很感动人心,但常常被断章取义,这些章节的编号实在很糟糕,因为从上下文来看,含意会完全不一样。经文不是只看上下几句就可以,还要从整卷书来看,从当时的时空来看,因为历史和地理是圣经很重要的部分,上帝说话经常是针对某一个时间和地点。所以圣经有很多历史和地理,和其他宗教的经书很不一样,你读可兰经或者印度教经书,会发现都是记载想法和话语,但圣经当中有很多历史和地理,因为上帝是在不同的时空将祂全部的启示一一揭开,读《弥迦书》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地点是在哪里。把应许之地从中间横切成东西两半的话,会发现结果非常的有意思,应许之地是一条狭长的土地,一边是地中海,一边是阿拉伯沙漠,所以这
是一条走廊,从欧洲、亚洲和非洲来的人都必须经过这里,但通常是经过海岸。有一条路叫“沿海的路”,全世界的人都得经过那条路,那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其实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就在那里的北边而已,从欧洲到阿拉伯的路和从亚洲到非洲的路,就在米吉多交叉,从欧洲到阿拉伯的路和从亚洲到非洲的路交叉点就在米吉多,米吉多山的希伯来文是哈米吉多顿,那里是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全世界的商旅都得经过这里。有一个小山村可以俯瞰这个十字路口,就是拿撒勒,所以以色列北边才会叫做外邦人的加利利,因为世界各地的人都会经过那里。南方的山上则完全是犹太人的地方,没有外面的人会经过,耶路撒冷就孤立在群山中间。所以各地的人都会经过北方那个十字路口,那里就像是国际机场的大厅,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经过,所以税吏都是住在北方。  现在我们来看南半部,从耶路撒冷的水平面切开,会变成这样一张剖面图。那边是地中海,这边是死海,你看死海比地中海低很多,以色列人目前正打算从这里(指地中海)挖一条水道,把水引到死海再流出去。这两个海把这条走廊夹在中间,这块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里是平地,平坦的希伯来文是沙仑,所以这里才会叫做沙仑平原,女人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
美,可惜这个名字意思是平坦,所以这片平地是沙仑平原,边缘有沙丘,台拉维夫就盖在沙地上。再来是沿海的路,从沙丘一直通到平地的硬土。再来是低丘部分,像是一千尺高的平台,很低的山丘,希伯来文称作示非拉,就是低丘,类似台地。再来是犹大的两座山,比低丘高多了。  耶路撒冷并不是在山顶,而是在一个凹陷的地方,被群山围绕。异教徒常把祭坛筑在山顶,在那里膜拜星星,但是上帝要祂的圣殿建在山上,好叫百姓在敬拜时可以看见高山和星星,在那里敬拜造天地的神,所以他们一定要被群山围绕。很多诗篇都提到耶路撒冷被群山围绕,有人说耶路撒冷很像碟子上的一个夜明灯,坐落在一个凹陷处,被群山围绕。再来是一块陡峭的荒地,就是犹大旷野,这里都不下雨,因为雨是从那个(指地中海)方向来,不会降在这里,所以犹大地这边是一块不毛的沙漠地区。其实从耶路撒冷走到犹大旷野只要十分钟,并不远,当初耶稣在旷野受试探就是在这里的山下,下面这里是耶利哥。  重点在于以赛亚和弥迦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在同一段时间传道。但以赛亚生在王宫,他是国王的表亲,所以他有达官显要的地位,他是一个政治家,可以向王提出谏言,弥迦则是住在示非拉这里,这里像是一个一千尺高的
台地,往上看是耶路撒冷,往下看是迦萨走廊。非利士人住在平原这里,迦特就在平原内侧,所以犹太人和敌人常常会在这里起冲突。所有的敌人都会来到这里,想要攻击耶路撒冷,就必须要经过示非拉这片台地,参孙就住在示非拉,所以他常常跟平原地区的非利士人起冲突。所以这有点像是一个战场,一边是平原上的国际要道,另一边在山上是个传统的犹太人地区,了解吗?而且这个地区十分贫穷,财富都集中在首都这里。  所以先知以赛亚是出身于富裕的上流社会,弥迦则是一个简朴的乡下人,他关心平凡人,尤其是穷人,所以他很注意社会不公的情形,他很注意弱势者和穷人遭到剥削的情况,以赛亚比较不会注意到这个,他的背景很不一样。两个人的背景截然不同,有互补的作用,不过他们的信息却常常是一样的。同时同地向同样的人传道,但是两个人的角度很不一样,一个是简朴的乡下人,另外一个则是王宫中的大臣,这些背景会从他们的文字流露出来  弥迦是什么时候开始出来传道的呢?大约是西元前735年,当时是昏君亚哈斯作王,之后就是好王希西家,也许是弥迦和以赛亚的功劳,后来才会出现希西家这个好王,不知道是不是真是如此。但这个亚哈斯真是恶事做尽,当时以色列已经发生过内战,
北方十支派宣布脱离,自称以色列国,南方的两个支派叫犹大国。就在以赛亚和弥迦向南方的两支派传道的期间,有个叫何西阿的先知则向北方十支派传道,不久之后,北方十支派就灭亡,被掳到亚述,何西阿和以赛亚基本上都是城市人,他们有很好的出身。所以弥迦不同于北方的何西阿,也不同于南方的以赛亚,他只是简朴的乡下人,一个无名小卒,但上帝也能够重用他,如同重用出身王室的以赛亚。  弥迦为什么要出来传道呢?亚哈斯这个昏君带领全国走上罪恶的道路,因此罪恶从北方的十个支派散播到南方的两个支派,也从城市散播到乡下,罪就是由这种方式散播,从坏国家散播到好国家,并且从城市散播到乡下。圣经中的城市都有不好的含意,因为城市会使人集中,罪人集中的地方,罪就集中;城市的犯罪情形一般来说都会比乡下严重,坏的影响从城市进入乡下。耶路撒冷的罪恶因此开始散播到士非拉的乡镇,这让弥迦深感痛心,弥迦他看见了北方十支派的罪恶开始影响到南方的两个支派,接着他又看见南方城市的不良影响也开始影响乡村,这让他感到深深的痛心。  他举出社会上很多不公不义的现象,法官收贿,就连先知和祭司也收贿,他们拿钱讲大家想听的话,弱势者被剥削,另外还有贪婪、欺骗、
暴力、无情等等情形,犯罪率不断升高。甚至于房东偷穷人的东西,而且孤儿寡妇被赶出去,露宿街头,做生意的偷斤减两,占尽便宜,罪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最恶劣的是有钱有势的人欺负穷人,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被用来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充斥腐败的掌权者、假先知、不敬虔的祭司,还有收取贿赂的法官。很悲哀的情况,尊重和信任完全瓦解,家庭关系也彻底破碎,听起来很熟悉,对吧。我们应该重读这些先知书的信息,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需要听到的。  弥迦渴望看到社会有公义,最糟的是这种不公是发生在上帝的子民身上,不是异教徒,这种情况是发生在上帝的子民身上,就在属上帝的城市和属上帝的国家,所以弥迦在异象中看见上帝下来审判这件事,甚至拿走他们在南方仅有的一小块土地。那是弥迦心中的痛,这件事深深影响到他,他会这样有负担,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圣灵,一个是他自己的灵。呃,我讲到哪里了?下面这里,是吗?好,等一下我会再回来讲上面。  圣灵给他这个负担,其实这是所有预言的关键,因为圣灵是预言的灵,你会发现每个先知都是在圣灵的带领下去传道。但是,他自己的灵里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是这样形容他自己的:我呼号如同野狗,哀鸣如同鸵鸟,并且撕
裂我的衣服。先知会哭泣,会哀号,那是他们对见到的景象很自然的反应。我知道圣灵感动人的时候,有可能让人痛哭失声,为某个情况和上帝同哭,弥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非常关切三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拜偶像、淫乱和不公不义,其中最令他痛心的是社会上不公不义的现象,他无法忍受上帝的子民竟然这样互相对待,把强权当作公理。拜偶像是侮辱上帝,轻看真神,去拜假神。淫乱是人放纵自己,但不公不义是人和人互相伤害,这是他心中最大的负担,看见人这样彼此对待,富人欺负穷人,有权力的人欺负弱势者,孤儿寡妇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这最令弥迦痛心,一个出生贫穷的人才能体会那种痛苦,弥迦就是这样的出身,他不断为社会的不公呐喊,他不断的大声疾呼。  罪恶从北方散播到南方,从城市散播到乡下,这我前面已经讲过,这就是当时的背景。弥迦有一个异象,这个异象像涟漪、不断扩大,他的第一个异象是给犹大,然后这个异象范围扩大,是给全国,甚至给北方十支派,虽然北方已经和南方脱离关系,但他也给北方异象,讲到最后,他对全世界都有负担  我最近很高兴能够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克里斯南布雅鲁,我在伦敦的一个广播电台认识他,以前没有见过他,他过去是
柯雷兄弟的左右手,常常帮他们弃尸,柯雷兄弟是伦敦东区的黑道家族。克里斯在狱中待了15年,高度警戒的监狱,有一次他被关禁闭,关在牢房内的笼中,床架还用水泥固定在地上,但是耶稣在那个牢房内向他显现,他整个人脱胎换骨。他开始为全世界的人哭泣,不只为自己虚度的人生哭泣,还开始为全世界哭泣,他当时也为越南哭泣,他开始关心全世界的人。他很了不起,希望你们有一天可以认识他,你们最近有没有在电视上看到他?他的故事很不可思议。  弥迦就是这样,他的关怀扩大到对整个沉沦的世人有负担,但是他刚开始只是对自己的同胞有负担。  以上是大概的背景,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纲,我常常觉得看大纲很有帮助,看整卷书的架构,尤其是架构很清楚的时候。《弥迦书》这卷书有清楚的架构,很明显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我订了三个标题来帮助你了解各部分的主题。  一到三章在讲“罪恶和惩罚”,上帝要惩罚他们的罪行。再来四到五章的主题有很大的转变,在讲“平安与保障”,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但他看的是未来的情况,眼前的情况很不好,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好的。预言都是这样,短期内看起来不乐观,但是长期看来却很乐观,上帝必须先彰显公义,然后才能够彰显怜悯,这
是《弥迦书》的主题,贯穿整卷书。首先讲公义,其次讲怜悯,到了后面他说:我们应该像这样行公义、好怜悯。这是整卷《弥迦书》的主题,所以第一部分是讲上帝的公义(一到三章), 祂必须惩罚罪行;但是之后(四到五章),他会接着讲到上帝的怜悯;在最后一部分(六到七章)做出总结。所以,一到三章的标题是“罪恶与惩罚”,四到五章的标题是“平安与保障”,六到七章的标题是“公义和怜悯。”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几章,他说罪恶已经从山上的大城市散播到示非拉的乡村,从城市散播到乡村,他很聪明地用每个村的村名来宣告审判,这样大家就不会忘记那些信息,我来试试这个方法。假设弥迦是在对伦敦传道,他会这样讲,“斧头市”将被砍碎,“铁槌市”将被槌平,“打击市”将受重击,“海岸市”将被丢进海岸沟内,“蹲下市”将害怕地蹲下,“医治市”将不再有医治,“掠夺市”将遭到掠夺,“教会结局市”将见教会倒下,“吠叫市”将被野狗吞吃,“牧羊市”将成为羊吃草之地,兀鹰将吃“兀鹰市”的死尸。各位,你们觉得好笑,但是弥迦其实真的就是这样讲的,他稍微改变了一下示非拉所有的村名,然后用来宣告他审判的信息,你想他们忘得了那些信息吗?如果你是住在海岸市或兀鹰
市,一定忘不了我刚刚说的,了解我的意思吗?这是很高明的讲道,他使用那些村名来宣告审判的信息,他说上帝不会放过他们,上帝迟早会施行审判。葛理翰几年前在温布利讲过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我听了之后不寒而栗,那句话真的是预言,他说:上帝若不惩罚伦敦,就得向所多玛和蛾摩拉道歉。真是一针见血,我永远忘不了那句话。  上帝会惩罚罪恶泛滥的城市和乡镇,因为他们不公不义,剥削穷人,又欺负弱势族群,弥迦他对那样的地方传讲,他说要为这些事负责的就是不肖商人,那些人一心想要赚钱,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各位了解吗?我们如果像弥迦那样悲天悯人,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所以这就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再来看看第二部分,这个部分竟然大多是好消息,第三章的最后讲到了耶路撒冷变成荒场,他说:罪恶泛滥的大城市最后将变成荒场。但是第四、第五章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说目前败坏的情况还不是结局,还会有别的事发生,他先讲到会有一个国度来临,到时候各国的军队都要解散,所有一切的纷争都要由锡安的王来裁定。  在座有些人听我讲过,我去过联合国在纽约的大厦,有一个穿着打扮看起来精明能干的女士带我参观,这是安理会,这是联合国大会开会
的地方,这是委员会开会的地方,这是大家捐赠的艺术品,她给我们看一块花岗石,上面刻了《弥迦书》的半节经文,“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两个半小时的参观结束的时候,她说:今天的参观行程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我说:可是你还有一个房间没有介绍。她问是哪一个房间,我就回答她,她说:那个房间不对外开放。我对她说:可是我大老远跑来,就是要看那个房间的。我搬出老招数说我大老远从英国来,这招通常很有用,可惜她根本就不买账,她说:你的去入口那里问警卫。我就去接待厅问那个佩戴枪支的警卫,可不可以让我看看那个房间,他说:不行,那间不开放。我说:我真的很想看看,我听人说过,但是我很难相信,我希望亲眼能看一看。他问:你会在里面待多久?我说:两分钟就好。他说好吧,就拿出钥匙把门打开,带我进入联合国的祷告室,看他们向神祈求和平的地方。里面有一大块铸铁,大小和形状像棺材,整个漆成黑色,周围放了很多凳子和垫子,可以跪下来向那块铸铁祷告,祈求世界和平。我看了就觉得反胃,这件事我听说过,但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可是我亲眼看见了。联合国的建筑盖错地方了,应该盖在耶路撒冷才对,联合国总部应该设在耶路撒冷,所有的是非应该在那
里解决,因为那块花岗石外面的刻文,漏了那节经文的上半句,“当主在锡安作王时”,祂一定会裁定北爱尔兰和波士尼亚的纷争,祂会裁定一切是非,所以军队可以解散,我们不用把钱花在买坦克和枪支,而是花在买食物和衣服。  那天必定要来临,弥迦说那天必要来临,以赛亚说那天必要来临,但我看到很多基督徒不相信那一天真的会来临,但这是确实的。上帝的国度会在地上建立,你每天都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地上,如同在天上。当然君王必须先来,国度才会降临,因为没有君王就不算是国度。弥迦说这个王将会出自伯利恒,伯利恒是一个小村庄,伯利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粮仓”,这是一个供应粮食的地方,因为整个小村庄供应玉米给大城市耶路撒冷。另外还供应一样东西,伯利恒有很多牧羊人,但他们杀羊不是为了吃羊肉,而是供应羔羊给耶路撒冷献祭用,好几百只的羔羊。上帝的羔羊就是出自伯利恒,祂将会作王,成为掌权者。  当然弥迦看到很远,不只看到耶稣第一次来,也看到祂第二次来,这段是在描述耶稣第二次来,在地上作王,祂要做万国的王。所以《弥迦书》第二部分全是好消息,这位万王之王将会诞生在大卫之城伯利恒,祂要来掌管全世界,祂带来和平与富足。  我们看到《弥迦书
》最后一部分,这里像是法庭中的情景,想象你在一个很大的法庭里面,上帝的子民在被告席,上帝是原告的律师,弥迦是被告的律师。各位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在一个大法庭上,上帝的子民犯了罪,站在被告席,上帝为自己辩护,祂和弥迦都是用第一人称说话,各自辩论谁才是被告,很有意思。上帝说祂的审判审判有理,祂说:我有权利审判这群人,接下来祂说了一句名言,上帝要的并不是他们献的祭,不是几千只羔羊的血,上帝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公义。接着上帝说,祂要的是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神同行,就这样而已,但上帝却找不到这样的人。  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公义,什么是怜悯,公义是把人应得的给他,把人赢的的给他,怜悯是把人不配得的给他。就像有一个人对替他画肖像的画家说:希望你画像一点。画家说:太像你不好,应该画好看一点。我看到录影带中的我,我会说,不像我,比我本人好看。,差别就在这里。公义和怜悯并不是相反的,这两者是并行的,差别在于公义的路走不远,必须换成怜悯才能走到更远。公义给你应得的,怜悯给你不配得的,上帝是这两方面的专家,祂行事都是公正的,祂会给每个人应得的,没有人能说上帝不公平,但是感谢主,祂不只行公义
而已,祂连人不配得的都给。怜悯,这完全是出于爱,那是上帝在找的,但祂找不到。祂得到很多祭物,他们遵守了宗教仪式,一切行礼如仪,但是上帝要的不只这些。  有人做了一个很美的总结,他说: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我再讲一遍,最重要的是上帝怎么看你,想知道上帝怎么看你,就要看人怎么看你。也就是说,你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出你和上帝的关系,如果你真的找到上帝,并且真正认识祂,你会发现自己行公义、好怜悯, 因为唯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上帝,了解吗?所以,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会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从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可以反映我们和上帝的关系。  我们应该很高兴,上帝不只是施行公义,如果上帝只用公义对待我们,只给我们应得的,没有人能够站立在祂面前。上帝不只是行公义,还把我们不配得的给我们,重点在于公义或怜悯  弥迦在法庭上很痛苦,但是他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位法官不但有公义,在公义之外还有怜悯。怜悯就是赦罪,一笔勾消,他忍不住说出,“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赦免真是个奇迹,不是吗?上帝竟然说:我会赦罪,我会赦免你。即使我们是有罪的,所以我们在《弥迦书》的最后看到很美
的平衡,上帝和我们立的是怜悯的约,上帝在法庭上会向祂的子民施行公义和怜悯。  当我们认识上帝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在公义和怜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你必须管教你的孩子,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必须做个决定,你要行公义,给他们应得的对待,还是行怜悯,原谅他们呢?你想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却很难做到,想要两个同时做到真的很难,我敢说上帝在兼顾公义和怜悯的时候也很为难。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就是一个无罪的人愿意代替有罪的人接受惩罚,这样上帝就能同时惩罚和赦罪,如果无罪的人愿意代受惩罚,有罪的人就可以得蒙赦免,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  有一首圣诗说:在主宝架清影中,欢然立定脚跟。其中有一节歌词很美,可惜今天已经不唱了,这节歌词是在讲十字架:安全又快乐的避难所,坚固又甜美的避难所,值得信靠,天上的慈爱和公义在此交会。  在十架上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公义,因为罪在十架上被钉死;在十架上也可以看见上帝完全的怜悯,有罪的得到开释,因为无罪的代替受罚。所以十字架是必要的,很多人觉得慈爱的上帝不用十字架就可以赦免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上帝不用十字架就赦免了我们
,那祂只有怜悯,没有公义;如果上帝不肯赦罪,只要惩罚,那祂就只有公义,没有怜悯。所以上帝在旧约圣经里非常坚持,以色列人如果想被赦罪,就一定要献上无罪的生命为祭,如果没有流血,就没有赦罪,因为如果没有流血,上帝就不能兼顾公义和怜悯。  《罗马书》三章清楚地指出,在十架上可以看出,对信靠耶稣的人来说,上帝是公义的,又是赦罪的;祂既有公义,又有怜悯。这完全是因为无罪的耶稣愿意承担刑罚,我们才可能蒙怜悯。  弥迦在这里同时强调上帝的公义和怜悯,预备我们明白后来的十字架,如果我们已经接受十架的公义和怜悯,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有改变的,我们也必定会成为行公义、好怜悯和谦卑的人。谦卑和公义怜悯一样重要,人有可能行公义、好怜悯却很骄傲,但如果你行公义、好怜悯是因为上帝先对你行公义和怜悯,你就会谦卑地与主同行。  新约圣经也引述了先知弥迦的话,弥迦说将来必有一位掌权者从伯利恒出来,这个预言因为一位罗马皇帝在罗马的决定而应验了,那里距离伯利恒好几百哩,他决定进行人口普查并且课税,约瑟和玛利亚才会因此回到伯利恒,耶稣就在伯利恒降生。但是这位掌权者来的时候也会作王,带给全世界和平,祂会作王,带来全世界的和平,这个
预言还没有应验,但是耶稣再来的时候,预言一定会应验。有很多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耶稣来的时候还没有应验,这是犹太人无法接受的,他们说弥赛亚来的时候会掌管世界,会带来世界和平,但是耶稣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说耶稣不可能是弥赛亚。其实旧约圣经中的预言隐藏了一件事,直到新约圣经才显明出来,那就是弥赛亚会来两次,第一次是来为我们的罪受死,第二次是来掌管这全世界。  所以我认为,得救的基督徒应该要像弥迦那样,应该要对社会充满关怀。有些人说我们只负责赢得灵魂,在世界沉沦之前,赶快把人救出来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社会行动是教会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像旧约先知那样悲天悯人,重点不只是使罪人得救,而是尽力的解决社会不公不义的情况。  我在南非有几场聚会被取消,因为我在1982年的时候被人控告说我是共产党,那是因为我说过一句话,我说:公义的上帝不只关心社会的不公,也关心社会的不道德。我们的政治问题就出在右派人士只关心不道德,左派人士却只关心不公义,但是上帝两者都关心,因为所有不公不义不道德的事,都不讨神喜悦。  感谢主给我们像弥迦这样的人,今天有些人就像弥迦,有勇气为弱势族群仗义直言,说上帝恨恶这种情况
,但愿我们也能拿出同样的行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