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学习与子女沟通

望子成龙 by 萨拉博士

  父母与子女的通沟,其实早在母亲怀孕期间,将温暖与安全感传递给胎儿时就已经开始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婴儿很快就学会和这个对他的来临似乎充满敌意的世界沟通。他饿了,就喊叫;觉得痛了或不舒服了?也大声啼哭。
  很快地·小婴儿便会籍着笑眼和胖脸上的小梨涡来表达自己,又以咯咯的笑声来温暖每个人的内心。父母也开始和他沟通了,当父母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他便会感到安全:藉着身上的接触,也很快就体会到甚是爱,从一开始,他就是个完完整整的人-----尽管没有完全发育,没有受过练,而且将来好坏也是个未知数,但他的确已五脏俱全,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将来他能否出人头地,老实说,就全得靠父母了。
  当孩子逐从幼年期发展到青春期时,父母主要有两个途径同他沟通。第一,我在上一章已经提过,就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榜样来沟通。从小孩子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模仿父母就可以看出,父母的生活方式已经传递了给孩子,也可说是孩子将他所看见的来小型的重演。以下所写的,我虽然不知道是出自谁的手笔,但我确实知道当中所写的却是千真万确的: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第二,籍着口头上「教与学」的过程来沟通。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好老师,假如我们希望和孩子间的沟通达到效果,我们必须注意几件事情。请随时记住自己和面前这小家伙在年龄上的差距,要晓得他们连珠发炮似的提问可比我们放下报纸有所反应来得更快。
  前几天,我去拜访一位颇有才华的科学家,他家裹有个好发问的四岁女儿,这位宝贝几乎每呼吸三次就要问一个问题。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总爱问道:「爸爸,为甚麽这样?为甚麽那样?……」听着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我发觉自己都几乎题不懂,何况一个四岁大的小女孩呢?
  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筒单的说话来回答小孩的问题,而且不是每一个「为甚麽」都要给孩子解释·除了不厌其烦地解释为甚麽小孩要喝牛奶和洗澡外,孩子还得学会服从;但孩子诚心的发问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傅授知识和真理的绝佳机会。
  再访特洛伊
  罗勃·白朗率 Robert browning在五岁时,有一天看见父亲在阅读,便问道:「爸爸·你在看甚麽?」大多数的父亲都会随口答道:「看书嘛,别再吵我了,儿子。」如此便把问题推开。但罗勃·白朗宁的父亲却没有这样,他从书中抬起头来答道:「是荷马所写的《围困特洛伊》。
  小勃问:「甚麽是特洛伊呢?」
  又来一个问题·一般父亲会怎麽办呢?也许会回答说「是在亚洲的一座城,好了,别再问了°」但罗勃·白朗宁的父亲没有这样回答,他放下书本说:「让我做给你看吧。」
  於是他在客厅裹用桌椅建了一座城,然後将一张有把手的椅子放在桌上当作宝座,把小罗勃放进去,说:「这就是特洛伊了,而你就是特洛伊国王普利安,还有-----让我瞧瞧…..他指着桌子下面那只小猫说:「这就是特洛伊的海伦了,漂亮又优雅。」
  「如你所知道的,外面院子那些大狗一直想冲进来----他们就是战斗首领加迈农和麦尼雷耶斯,他围困了特洛伊城,为要得到海伦……他用一个五岁小孩所能明白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故事。
  罗勃到了七、八岁时,他父亲给他一本《伊利亚特》的英译本,并鼓他用希腊原文来读,罗勃的父亲就是利用了儿子的提问及好学的度,不但把希腊文和诗歌教会了儿子,也使他学习到以充满干劲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遭遇。
  神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交付到父母的肩上。摩西吩咐做父母的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6-7}圣经也告诉我们,孩子提问的时候,就是父母教育他们属灵真理的良机。
  还记得约书亚为何指示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边摆置十二块从河中取来的石头吗?这是为了日後子孙们若问「这些石头代表甚麽意思」时,为父的就可以向他们讲述神阻断河水的神蹟。父母每一刻都在教导和傅递信息给孩子,不论是打骂·溺爱、忽视·担心·爱或恨……,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传递着一种信息。
  那位只向儿子打声招呼便自顾自地走向安乐椅的父亲·所传递的是一种拒绝的信号。他在告诉孩子没时间和精神去和他玩游戏·打球或一起计划钓鱼旅行的事。
  如果好发问的小孩使你不胜其烦,而你当时亦没有精神回答他无奇不有的问题时,你不妨说:「儿子,爸妈现在很累了,明天早上再问我吧,我会解释给你听的。」这表达了你对孩子及对他所问问题的兴趣,但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你也有某些事情得去处理。记住你和孩子年龄的差距,地球并非绕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而旋转,他必须学习调整自己来适应整个家庭生活。养育儿女毕竟是由父母来教养孩子--而非孩子来教养父母。
  和少年人沟通
  许多年前,使徒保罗写信给罗马的教会,说到我们同有一身,但互为肢体(罗一二5)。对家庭而言也是如此,就是各个独特的个体组成一个总体,而个体间又互相联络作肢体;当一个个体受苦时'整个身体都一同受苦。
  有时少年子女会抗拒父母的教导:甚至使家门蒙羞,他父母心中的痛苦是我所知道的。为了那些半夜离家出走的儿女,我也曾与四处寻找他们的爸妈一同烦恼。孩子虽然离家了,但他们并没有离开父母的心和生活。尽管有几张没有回邮地址的明信片寄回来,写着:「别替我撸心,我很好」,但做父母的能不撸心吗?他们下落不明的子女给他们在额前镂上皱纹,在鬓角增添白发。
  若干年前,几个年轻人在一椿全世界侧目·耸人听闻的血腥谋杀案中,杀害了怀孕的电影明星和她的同伴。凶手之一是个女孩,她被带上法庭时记者问她父亲是否要在开庭时帮女儿说些话,但父亲告诉记者说:「我不知道要怎麽帮她,我已经失去了这个女儿。」事实上,许多年轻女孩虽然不至因谋杀案而上法庭,但她们的父亲都发出同样的慨叹:「我不知道要怎帮她,我已经失去了这个女儿。」
  父母究竟要怎麽做才能和十几岁的子女保持沟通畅通无阻呢?如果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受到中断,那一定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间题。
  少年人一夜之长大成青年,生长是逐日渐进的。正常的生活形态应该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所满翅,并与子女分享生活验,如此直到走完人生旅程。因此我的看法是:沟通中断的原因,一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某件事上失去了交通,发展下去,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断绝沟通的情况。
  从一项对百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少年所作的调查,竟然得出一个出乎人意的结果:大多数十三到十八岁的少年认为2·他们[可以]提出比较严肃的问题和父母讨论,而且他们的确也有这么做过。然而,大多数少年人觉得父母并不了解他们,他的朋友反而比父母更能了解他们的想法。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因为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的确比一名四十岁的母亲更能了解她十五成儿子的想法。然而,那个十五岁少年所比不上这位做母亲的,就是少了二十五年的人生经验!
  代沟之所以产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忽视了少年子女的需要,亦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公然对他们敌视或漠不关心·而关闭了沟通之门。以下我有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多花时间和少年子女在一起,和他保持亲近。尽管我的胡子未白,头发也未掉个精光,但却有相当岁月的经历,足以使我注意到那些有明显代沟的家庭,往往是那些不管教儿女,不花时间与子女一同娱乐的家庭。
  经验也告诉我:那些从未出现代沟的家庭,通常也是敞开大门欢迎子女朋友来玩的家庭。他们在晚饭时可能要多摆几副筷子以接待不速之客---但从来没有人会在乎这些。孩子们的朋友刚好来了,於是就共享晚饭。那些沟通没有困难的家庭,通常也是对茶几上的汽水罐或沙发上的饼乾屑不大在乎的。这些家庭的父母不但知道子女到了哪裹去,也随时可以告诉你他们几点会回来,还说得分秒不差。有些家庭能精诚团结,有些家庭则支离破碎,这并不是偶然的事。
  成功始自尿布时期
  要消除跟少年沟通的困难,需要从他们用尿布的时候就开始努力,那时就要以有力·慈爱的双手来引导他们。当他们迈向少年阶段时·父母也要与他们保持亲近。对於那些与父母间出现代沟问题的叛逆少年·即使他们本身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对生命缺乏引导和教养而深感愤慨。
  以下是三个跟少年子女沟通的宝贵原则
  第一:把你的子女看作是正在长大成人的少男或少女。他还是处於过渡时期,他是一个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实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艺术家、诗人、评论家-- 一体兼备·他时而深具野心,时而踌躇不前;他又是道德的典范,他在理想和现实间感到矛盾;他自觉身体笨拙,又常常缺乏信心。事实上,他正处於由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所以,少年人需要清楚明确的引导,而不是说教及批评。他需要父母的榜样作为指引,而不希望自己的意见遭受批评或被责为愚蠢与叛逆。
  如果更多的父母能够回想自己十五到二十岁时,也曾经有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想法,也许便会对孩子似乎荒谬可笑的想法有多一些的了解。
  第二:家庭休闲活动有助改善沟通。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甚麽呢?可以远足·骑单车、散步、打网球、露营、射击、钓鱼·打猎、驾帆船到海边散步或攀山。
  可能你会说:「假如有钱的话,这些活动挺不错,但我们根本就没钱添购这些活动材。」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休闲活动需要花费的是体力,至於购置器材的费用,可视乎你的家庭预算而定。世上有些事是你做不起的,但有些事你如果不做,代价可就大了。
  当年轻的子女惹上麻烦时,我们的价值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以前没有时间帮孩子做一点事的父亲,现在可有时间上法庭,有时间找法官谈,并带孩子去接受辅导;以前没有钱买娱乐设备·但现在可有钱向专业人员求助了。假如当初多花一点时间和那不能省的钱·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你不必追求一流的东西,但可以利用现有的东西去获得一流的乐趣。不妨尝试购买一些二手的运动器材·等以後家庭预算逐渐宽裕之後再慢慢改善,但千万别以为自己没有闲钱便甚麽事也不做。
  第三:全家人一起祈祷。「一同娱乐和祈祷的家庭,才不会分雕」,你有听过这句话吗?今天,许多年轻人深受悲观主义的影响,他们不知为甚麽而活,更认为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即时行乐。有一个少年这样写道:「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一旦有人错误地扳动了某个扳机,世界便可能会完蛋了。所以我们只为今天而活,因为明天可能不会再来。」
  信仰神可以扫清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者的论调,不致高喊:【把地球停住!我要离开地球。】祈祷是赋予生命意义和目的的关键,可以将家庭奇妙地联结在一起,相信神及神的保守可以使人对生活完全改观。事实上,性滥交、吸毒、反抗,甚至暴力等问题,根本就是这一代年轻人因缺乏人生意义而带来的副产品罢了!
  家庭气氛
  我们并不需要在自己家门的邮箱上贴个大标志:「神活在我家」,去让邻居晓得基督是我们一家之主。但是在家裹,除了人际关系之外,我们的确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向孩子、邻居及朋友见证基督在我们家中居首位。
  伟大的英国解经家坎培尔·摩G.Campbell Morgan说过这样的一件事,他说他父亲在他结婚後到访他的新居,看过所有房间之後说:「不错,你这房子蛮好的,不过到这裹的人走了一圈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属神的还是属魔鬼的。」
  摩根说:「我也到每个房间走一遍,心想:他说得不错。於是我们即刻决定,从此以後·我们家中每个间都要以挂画或金句来表明我们是事奉神的。」这是摩根一家向世人宣称神在他们家中活着的一种方式。
  他这种做法是有圣经根据的,申命记记载神指示以色列人说,凡是所吩咐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教训儿女。神并且吩咐:「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9)
  神的话是永恒的真理。祂告诉我们,家中的气氛对於孩子学习圣经真理是有莫大影响的。要是你的家是个基督教家庭气氛是不是会有不同呢?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饱受感观刺激的时代,不论在甚麽地方,我们眼见耳闻的不是要买这种牌子的牙膏,就是买那种牌子的除臭剂,甚至有广告告诉我们,某种汽车是具「性号召力)」的(简直是荒谬绝伦)。当我们购物时,这些大众傅播媒体在我们潜意识中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在家中也一样。虽然我的祖母已经回天家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家中所挂的圣经金句,其中一幅有摺痕并已发黑了的金句最少也有五十年了,但那上面的真理却在我心裹永不磨灭:「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在《基督教家庭) The Christian Famil)书中,拉里·克里斯坦森 arry Christenson提到一位育有三个儿子的妇女,她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她三个儿子都做了海员·有一天,她在家中和朋友聊天时谈到自己的失望,她不明白为甚麽三孩子都要做海员。
  「这幅图画挂在这裹有多久了?」访客指着客厅一幅巨大的油画问道。
  女士回答说:「啊,有好多年年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访客说:「这就是你的答案了·」在这幅油画裹,一艘巨大的帆船在狂风巨浪中揭帆前行·船长双分立,雄赳赳地站在甲板上,手中拿着单筒望远镜向水平线眺望。早、午、晚一日三餐,孩子都面对着这幅画,画中所表达的高度冒险精神已经深深的埋入他们的潜意识裹。结果,自自然然地,对大海渴慕之情早已植根於孩子的心中了。
  我当然知道今天已没有人知道基督真正的模样,但多年来我家客厅挂了一幅由沃伦·萨门 Warren sallman所绘的基督像,使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家中有神同在。也有多次机会,因着这幅画像,我们得以向人讲述我们对神的信仰和信心。
  有形的见证
  不妨检视一下你自己的家,看看家中有甚麽东西可以使人看见神的同在,看见基督是复活的救主,看见你相信祷告的力量,并且相信圣经是神的话。
  前几年,剪纸艺术相当流行,甚至一般人都购买得起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墙饰。事实上,只要随便找一张印有圣经金句的卡片贴在纸板上,四面再镶上剪纸,摇身一变,就和市面所买的一样美观。闲来不妨到基督教书室走走,一定可以找到许多物品,足以帮助你告诉世人,在你们家中有神的同在。
  我虽然知道最重要的还是你心灵和生命的真正光景,而不是挂在墙上的信息,但我也认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可使子女从小就清楚看见父母与神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环境中健康成长。家裹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气氛,同样是构成父母与子女间有良好沟通的重要件。
  几天前,我去拜访一个家庭,主人希望我可以去看看他年轻的儿子·我走进那小伙子的房间,有好一会儿眼睛才能应房裹那黑色灯光所产生的紫晕;墙上所贴充满幻觉的海报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蓄胡子、穿皮夹克、戴黑眼镜的年青叛逆者·房同裹有几盏灯随着喧闹的立体声音乐一闪一灭。
  我不禁自问:一个像白纸似的年青人,如果每天五、六个小时浸淫在这种扭曲的摇滚乐、忽明忽灭的闪光灯和幻觉艺术中,究竟会封他敏锐的心灵造成怎样的影响?更何况是几年的影响!其实我不用多想也知道答案。扭曲的音乐和灯光只会造成扭曲的心灵和身体,因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就是你的所作所为。
  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二三7)教育子女是你的责任,他房间裹的一切及墙上所挂的,也是你的责任。你家中的气氛,对别人来说都是一种有声无声的见证,并且也是父母协助子女与神交通的方法之一。
  加利福尼亚州某教会最近盖了一座新楼,他们决定让高中生选择自己房间的颜色,而且由自己来装饰,尽量不要老师的指导。某一班高中生想明确地见证他们的信仰,於是把一面墙漆成了……柔和的白色?不是!浅黄色?不是!是鲜明的淡紫色。在墙的中央,一位初露锋芒的小艺术家写上了「基督的能力!」几个字,字的周围又以漂亮的涡形花饰作为点缀。这样的设计在几个守旧的人看来,不免有些刺眼,但是很快地,所有的人都想参观这个房间了。
  在检视了一周之後,也许你也想重新布置一下自己的家,好让世人都知道神就在你的家中。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父母与子女的通沟,其实早在母亲怀孕期间,将温暖与安全感传递给胎儿时就已经开始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婴儿很快就学会和这个对他的来临似乎充满敌意的世界沟通。他饿了,就喊叫;觉得痛了或不舒服了?也大声啼哭。  很快地·小婴儿便会籍着笑眼和胖脸上的小梨涡来表达自己,又以咯咯的笑声来温暖每个人的内心。父母也开始和他沟通了,当父母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他便会感到安全:藉着身上的接触,也很快就体会到甚是爱,从一开始,他就是个完完整整的人-----尽管没有完全发育,没有受过练,而且将来好坏也是个未知数,但他的确已五脏俱全,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将来他能否出人头地,老实说,就全得靠父母了。  当孩子逐从幼年期发展到青春期时,父母主要有两个途径同他沟通。第一,我在上一章已经提过,就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榜样来沟通。从小孩子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模仿父母就可以看出,父母的生活方式已经传递了给孩子,也可说是孩子将他所看见的来小型的重演。以下所写的,我虽然不知道是出自谁的手笔,但我确实知道当中所写的却是千真万确的: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
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 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第二,籍着口头上「教与学」的过程来沟通。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好老师,假如我们希望和孩子间的沟通达到效果,我们必须注意几件事情。请随时记住自己和面前这小家伙在年龄上的差距,要晓得他们连珠发炮似的提问可比我们放下报纸有所反应来得更快。  前几天,我去拜访一位颇有才华的科学家,他家裹有个好发问的四岁女儿,这位宝贝几乎每呼吸三次就要问一个问题。这个精力充沛的小家伙总爱问道:「爸爸,为甚麽这样?为甚麽那样?……」听着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我发觉自己都几乎题不懂,何况一个四岁大的小女孩呢?  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筒单的说话来回答小孩的问题,而且不是每一个「为甚麽」都要给孩子解释·除了不厌其烦地解释为甚麽小孩要喝牛奶和洗澡外,孩子还得学会服从;但孩子诚心的发问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傅授知识
和真理的绝佳机会。  再访特洛伊  罗勃·白朗率 Robert browning在五岁时,有一天看见父亲在阅读,便问道:「爸爸·你在看甚麽?」大多数的父亲都会随口答道:「看书嘛,别再吵我了,儿子。」如此便把问题推开。但罗勃·白朗宁的父亲却没有这样,他从书中抬起头来答道:「是荷马所写的《围困特洛伊》。  小勃问:「甚麽是特洛伊呢?」  又来一个问题·一般父亲会怎麽办呢?也许会回答说「是在亚洲的一座城,好了,别再问了°」但罗勃·白朗宁的父亲没有这样回答,他放下书本说:「让我做给你看吧。」  於是他在客厅裹用桌椅建了一座城,然後将一张有把手的椅子放在桌上当作宝座,把小罗勃放进去,说:「这就是特洛伊了,而你就是特洛伊国王普利安,还有-----让我瞧瞧…..他指着桌子下面那只小猫说:「这就是特洛伊的海伦了,漂亮又优雅。」  「如你所知道的,外面院子那些大狗一直想冲进来----他们就是战斗首领加迈农和麦尼雷耶斯,他围困了特洛伊城,为要得到海伦……他用一个五岁小孩所能明白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故事。  罗勃到了七、八岁时,他父亲给他一本《伊利亚特》的英译本,并鼓他用希腊原文来读,罗勃的父亲就是利用了儿子的
提问及好学的度,不但把希腊文和诗歌教会了儿子,也使他学习到以充满干劲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遭遇。  神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交付到父母的肩上。摩西吩咐做父母的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6-7}圣经也告诉我们,孩子提问的时候,就是父母教育他们属灵真理的良机。  还记得约书亚为何指示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边摆置十二块从河中取来的石头吗?这是为了日後子孙们若问「这些石头代表甚麽意思」时,为父的就可以向他们讲述神阻断河水的神蹟。父母每一刻都在教导和傅递信息给孩子,不论是打骂·溺爱、忽视·担心·爱或恨……,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传递着一种信息。  那位只向儿子打声招呼便自顾自地走向安乐椅的父亲·所传递的是一种拒绝的信号。他在告诉孩子没时间和精神去和他玩游戏·打球或一起计划钓鱼旅行的事。  如果好发问的小孩使你不胜其烦,而你当时亦没有精神回答他无奇不有的问题时,你不妨说:「儿子,爸妈现在很累了,明天早上再问我吧,我会解释给你听的。」这表达了你对孩子及对他所问问题的兴趣,但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你也有某些事情得去
处理。记住你和孩子年龄的差距,地球并非绕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而旋转,他必须学习调整自己来适应整个家庭生活。养育儿女毕竟是由父母来教养孩子--而非孩子来教养父母。  和少年人沟通  许多年前,使徒保罗写信给罗马的教会,说到我们同有一身,但互为肢体(罗一二5)。对家庭而言也是如此,就是各个独特的个体组成一个总体,而个体间又互相联络作肢体;当一个个体受苦时整个身体都一同受苦。  有时少年子女会抗拒父母的教导:甚至使家门蒙羞,他父母心中的痛苦是我所知道的。为了那些半夜离家出走的儿女,我也曾与四处寻找他们的爸妈一同烦恼。孩子虽然离家了,但他们并没有离开父母的心和生活。尽管有几张没有回邮地址的明信片寄回来,写着:「别替我撸心,我很好」,但做父母的能不撸心吗?他们下落不明的子女给他们在额前镂上皱纹,在鬓角增添白发。  若干年前,几个年轻人在一椿全世界侧目·耸人听闻的血腥谋杀案中,杀害了怀孕的电影明星和她的同伴。凶手之一是个女孩,她被带上法庭时记者问她父亲是否要在开庭时帮女儿说些话,但父亲告诉记者说:「我不知道要怎麽帮她,我已经失去了这个女儿。」事实上,许多年轻女孩虽然不至因谋杀案而上法庭,但她们的父亲都
发出同样的慨叹:「我不知道要怎帮她,我已经失去了这个女儿。」  父母究竟要怎麽做才能和十几岁的子女保持沟通畅通无阻呢?如果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受到中断,那一定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间题。  少年人一夜之长大成青年,生长是逐日渐进的。正常的生活形态应该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所满翅,并与子女分享生活验,如此直到走完人生旅程。因此我的看法是:沟通中断的原因,一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某件事上失去了交通,发展下去,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断绝沟通的情况。  从一项对百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少年所作的调查,竟然得出一个出乎人意的结果:大多数十三到十八岁的少年认为2·他们[可以]提出比较严肃的问题和父母讨论,而且他们的确也有这么做过。然而,大多数少年人觉得父母并不了解他们,他的朋友反而比父母更能了解他们的想法。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因为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的确比一名四十岁的母亲更能了解她十五成儿子的想法。然而,那个十五岁少年所比不上这位做母亲的,就是少了二十五年的人生经验!  代沟之所以产生,可能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忽视了少年子女的需要,亦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公然对他们敌视或漠不关心·而关闭了沟通之门。以下我有
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多花时间和少年子女在一起,和他保持亲近。尽管我的胡子未白,头发也未掉个精光,但却有相当岁月的经历,足以使我注意到那些有明显代沟的家庭,往往是那些不管教儿女,不花时间与子女一同娱乐的家庭。  经验也告诉我:那些从未出现代沟的家庭,通常也是敞开大门欢迎子女朋友来玩的家庭。他们在晚饭时可能要多摆几副筷子以接待不速之客---但从来没有人会在乎这些。孩子们的朋友刚好来了,於是就共享晚饭。那些沟通没有困难的家庭,通常也是对茶几上的汽水罐或沙发上的饼乾屑不大在乎的。这些家庭的父母不但知道子女到了哪裹去,也随时可以告诉你他们几点会回来,还说得分秒不差。有些家庭能精诚团结,有些家庭则支离破碎,这并不是偶然的事。  成功始自尿布时期  要消除跟少年沟通的困难,需要从他们用尿布的时候就开始努力,那时就要以有力·慈爱的双手来引导他们。当他们迈向少年阶段时·父母也要与他们保持亲近。对於那些与父母间出现代沟问题的叛逆少年·即使他们本身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对生命缺乏引导和教养而深感愤慨。  以下是三个跟少年子女沟通的宝贵原则  第一:把你的子女看作是正在长大成人的少男或少女。他还是处於过渡
时期,他是一个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实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艺术家、诗人、评论家-- 一体兼备·他时而深具野心,时而踌躇不前;他又是道德的典范,他在理想和现实间感到矛盾;他自觉身体笨拙,又常常缺乏信心。事实上,他正处於由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所以,少年人需要清楚明确的引导,而不是说教及批评。他需要父母的榜样作为指引,而不希望自己的意见遭受批评或被责为愚蠢与叛逆。  如果更多的父母能够回想自己十五到二十岁时,也曾经有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想法,也许便会对孩子似乎荒谬可笑的想法有多一些的了解。  第二:家庭休闲活动有助改善沟通。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甚麽呢?可以远足·骑单车、散步、打网球、露营、射击、钓鱼·打猎、驾帆船到海边散步或攀山。  可能你会说:「假如有钱的话,这些活动挺不错,但我们根本就没钱添购这些活动材。」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休闲活动需要花费的是体力,至於购置器材的费用,可视乎你的家庭预算而定。世上有些事是你做不起的,但有些事你如果不做,代价可就大了。  当年轻的子女惹上麻烦时,我们的价值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以前没有时间帮孩子做一点事的父亲,现在可有时间上法庭
,有时间找法官谈,并带孩子去接受辅导;以前没有钱买娱乐设备·但现在可有钱向专业人员求助了。假如当初多花一点时间和那不能省的钱·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你不必追求一流的东西,但可以利用现有的东西去获得一流的乐趣。不妨尝试购买一些二手的运动器材·等以後家庭预算逐渐宽裕之後再慢慢改善,但千万别以为自己没有闲钱便甚麽事也不做。  第三:全家人一起祈祷。「一同娱乐和祈祷的家庭,才不会分雕」,你有听过这句话吗?今天,许多年轻人深受悲观主义的影响,他们不知为甚麽而活,更认为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即时行乐。有一个少年这样写道:「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一旦有人错误地扳动了某个扳机,世界便可能会完蛋了。所以我们只为今天而活,因为明天可能不会再来。」  信仰神可以扫清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者的论调,不致高喊:【把地球停住!我要离开地球。】祈祷是赋予生命意义和目的的关键,可以将家庭奇妙地联结在一起,相信神及神的保守可以使人对生活完全改观。事实上,性滥交、吸毒、反抗,甚至暴力等问题,根本就是这一代年轻人因缺乏人生意义而带来的副产品罢了!  家庭气氛  我们并不需要在自己家门的邮箱上贴个大标志:「神活在我家」,去让邻居晓得基督是
我们一家之主。但是在家裹,除了人际关系之外,我们的确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向孩子、邻居及朋友见证基督在我们家中居首位。  伟大的英国解经家坎培尔·摩G.Campbell Morgan说过这样的一件事,他说他父亲在他结婚後到访他的新居,看过所有房间之後说:「不错,你这房子蛮好的,不过到这裹的人走了一圈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属神的还是属魔鬼的。」  摩根说:「我也到每个房间走一遍,心想:他说得不错。於是我们即刻决定,从此以後·我们家中每个间都要以挂画或金句来表明我们是事奉神的。」这是摩根一家向世人宣称神在他们家中活着的一种方式。  他这种做法是有圣经根据的,申命记记载神指示以色列人说,凡是所吩咐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教训儿女。神并且吩咐:「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9)  神的话是永恒的真理。祂告诉我们,家中的气氛对於孩子学习圣经真理是有莫大影响的。要是你的家是个基督教家庭气氛是不是会有不同呢?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饱受感观刺激的时代,不论在甚麽地方,我们眼见耳闻的不是要买这种牌子的牙膏,就是买那种牌子的除臭剂,甚至有广告告诉我们,某种汽车是具「性号召力)」的(简直是荒谬绝伦
)。当我们购物时,这些大众傅播媒体在我们潜意识中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在家中也一样。虽然我的祖母已经回天家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家中所挂的圣经金句,其中一幅有摺痕并已发黑了的金句最少也有五十年了,但那上面的真理却在我心裹永不磨灭:「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在《基督教家庭) The Christian Famil)书中,拉里·克里斯坦森 arry Christenson提到一位育有三个儿子的妇女,她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她三个儿子都做了海员·有一天,她在家中和朋友聊天时谈到自己的失望,她不明白为甚麽三孩子都要做海员。  「这幅图画挂在这裹有多久了?」访客指着客厅一幅巨大的油画问道。  女士回答说:「啊,有好多年年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访客说:「这就是你的答案了·」在这幅油画裹,一艘巨大的帆船在狂风巨浪中揭帆前行·船长双分立,雄赳赳地站在甲板上,手中拿着单筒望远镜向水平线眺望。早、午、晚一日三餐,孩子都面对着这幅画,画中所表达的高度冒险精神已经深深的埋入他们的潜意识裹。结果,自自然然地,对大海渴慕之情早已植根於孩子的心中了。  我当然知道今天已没有
人知道基督真正的模样,但多年来我家客厅挂了一幅由沃伦·萨门 Warren sallman所绘的基督像,使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家中有神同在。也有多次机会,因着这幅画像,我们得以向人讲述我们对神的信仰和信心。  有形的见证  不妨检视一下你自己的家,看看家中有甚麽东西可以使人看见神的同在,看见基督是复活的救主,看见你相信祷告的力量,并且相信圣经是神的话。  前几年,剪纸艺术相当流行,甚至一般人都购买得起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墙饰。事实上,只要随便找一张印有圣经金句的卡片贴在纸板上,四面再镶上剪纸,摇身一变,就和市面所买的一样美观。闲来不妨到基督教书室走走,一定可以找到许多物品,足以帮助你告诉世人,在你们家中有神的同在。  我虽然知道最重要的还是你心灵和生命的真正光景,而不是挂在墙上的信息,但我也认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可使子女从小就清楚看见父母与神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环境中健康成长。家裹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气氛,同样是构成父母与子女间有良好沟通的重要件。  几天前,我去拜访一个家庭,主人希望我可以去看看他年轻的儿子·我走进那小伙子的房间,有好一会儿眼睛才能应房裹那黑色灯光所产生的紫晕;墙上所贴充
满幻觉的海报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蓄胡子、穿皮夹克、戴黑眼镜的年青叛逆者·房同裹有几盏灯随着喧闹的立体声音乐一闪一灭。  我不禁自问:一个像白纸似的年青人,如果每天五、六个小时浸淫在这种扭曲的摇滚乐、忽明忽灭的闪光灯和幻觉艺术中,究竟会封他敏锐的心灵造成怎样的影响?更何况是几年的影响!其实我不用多想也知道答案。扭曲的音乐和灯光只会造成扭曲的心灵和身体,因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就是你的所作所为。  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二三7)教育子女是你的责任,他房间裹的一切及墙上所挂的,也是你的责任。你家中的气氛,对别人来说都是一种有声无声的见证,并且也是父母协助子女与神交通的方法之一。  加利福尼亚州某教会最近盖了一座新楼,他们决定让高中生选择自己房间的颜色,而且由自己来装饰,尽量不要老师的指导。某一班高中生想明确地见证他们的信仰,於是把一面墙漆成了……柔和的白色?不是!浅黄色?不是!是鲜明的淡紫色。在墙的中央,一位初露锋芒的小艺术家写上了「基督的能力!」几个字,字的周围又以漂亮的涡形花饰作为点缀。这样的设计在几个守旧的人看来,不免有些刺眼,但是很快地,所有的人都想参
观这个房间了。  在检视了一周之後,也许你也想重新布置一下自己的家,好让世人都知道神就在你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