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出版前言

改变带来医治 by 亨利·克劳德

  出版前言
  在心理辅导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界线。在这个飞速运转、压力高强的社会,个人如何拥有明确合宜的界线,是保证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平衡健全的核心要素。2003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本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过犹不及》,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自此之后,关于界线的一系列图书被陆续引进,如《为孩子立界线》《为婚姻立界线》《界线对谈》等,均广受欢迎。人们对于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对于身体、心理、情绪上和灵性上的界线,以及如何在工作、家庭、社交等不同人际互动场合中设立合理的界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时至今日,《过犹不及》及界线系列书,不仅列入心理辅导从业者的必修书目,而且对一般喜欢阅读心理自助类图书的人而言,也成了爱不释手的案头必备。
  有了这个背景,再来看我们这本与界线概念密切相关的进深之作《改变带来医治》,自然更会明白其内涵与价值。因为本书的作者跟《过犹不及》和界线系列书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发现和创立“界线”概念的美国着名执业心理医师亨利·克劳德博士,他同时也是拥有众多忠实读者和听众的知名作家和讲员。
  在这本书中,克劳德博士从各种情绪困扰的外在表现入手,顺由真诚的疑问引发出深刻的思考。他着重阐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生命必须经历改变的四种能力:与人相连、与人分离、分别善恶、长大成人。每种能力都有条有理地展开分析和探讨,包括对该种能力的详细定义,不具备此能力的各种症状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这样的能力。诚如美国评论家所说,论到自我成长和心灵提升的历程,很少有心理辅导家能够像克劳德博士一样描述得如此简明清晰,并提供切入实际的行动指南。本书中充满丰富生动的案例和随处可见的睿智洞察,不少段落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欣喜。比如:
  心理与灵性上的界线界定了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许多人挣扎于发现、设定与防卫个人的界线。缺乏界线最具毁灭性的结果,是在身体和情绪上遭到虐待。不能定界线的人容许自己一再被人控制,甚至被人伤害。没有多少事,比见到一个有爱心的人因不当的界线而不断受人虐待更令人心碎的了。
  学习照着人们的本相接纳和爱别人。如果你不如此,就是控制不属于你的。如果你愿意被接纳,你就要去接纳别人;如果你愿意别人尊重你说不,你就要尊重别人说不。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说不,你就会想去控制别人。当人说不时,仍然爱他,让他享有自由。只有这样,你自己才会有自由。
  当我们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就从别人的期望中释放得自由。当我们因别人的期望受伤,必须分辨为何我们的态度使自己感到压力。如果有人替我们的态度负责,我们永远不会成长。事实上,这种压力感是一种同意对方态度的倾向。我们应该设定自己的态度,查究为什么自己会被说动,而不要怪罪别人。
  由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不一样,不同的读者自然会对这四种能力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因缺乏与人相连,再成功也无人分享;有人却与人连得太紧,需要学习如何与人分离;有人是不能同时接受善恶的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虽到了成人的年龄还是过度需要别人的认同。其实如果你面对现实,就不得不忧愁地承认,在这个充满伤痛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但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充满盼望的好消息:改变可以带来医治。这的确是一本已为很多人带来医治的好书。读者朋友也完全可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克劳德博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习惯引用《圣经》来讨论问题,字里行间也会常常自然地提到上帝,这在有着深厚基督教信仰底蕴的美国,实际上是人们最高理想和生活准则的代名词,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尽管有这些差异,人类的主要心理和情感经历却是非常相似的。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出版前言  在心理辅导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界线。在这个飞速运转、压力高强的社会,个人如何拥有明确合宜的界线,是保证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平衡健全的核心要素。2003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本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过犹不及》,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自此之后,关于界线的一系列图书被陆续引进,如《为孩子立界线》《为婚姻立界线》《界线对谈》等,均广受欢迎。人们对于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对于身体、心理、情绪上和灵性上的界线,以及如何在工作、家庭、社交等不同人际互动场合中设立合理的界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时至今日,《过犹不及》及界线系列书,不仅列入心理辅导从业者的必修书目,而且对一般喜欢阅读心理自助类图书的人而言,也成了爱不释手的案头必备。  有了这个背景,再来看我们这本与界线概念密切相关的进深之作《改变带来医治》,自然更会明白其内涵与价值。因为本书的作者跟《过犹不及》和界线系列书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发现和创立“界线”概念的美国着名执业心理医师亨利·克劳德博士,他同时也是拥有众多忠实读者和听众的知名作家和讲员。  在这本书中,克劳德博士从各种情绪困扰的外在表现入手,顺由真诚的疑问引发出深
刻的思考。他着重阐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生命必须经历改变的四种能力:与人相连、与人分离、分别善恶、长大成人。每种能力都有条有理地展开分析和探讨,包括对该种能力的详细定义,不具备此能力的各种症状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这样的能力。诚如美国评论家所说,论到自我成长和心灵提升的历程,很少有心理辅导家能够像克劳德博士一样描述得如此简明清晰,并提供切入实际的行动指南。本书中充满丰富生动的案例和随处可见的睿智洞察,不少段落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欣喜。比如:  心理与灵性上的界线界定了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许多人挣扎于发现、设定与防卫个人的界线。缺乏界线最具毁灭性的结果,是在身体和情绪上遭到虐待。不能定界线的人容许自己一再被人控制,甚至被人伤害。没有多少事,比见到一个有爱心的人因不当的界线而不断受人虐待更令人心碎的了。  学习照着人们的本相接纳和爱别人。如果你不如此,就是控制不属于你的。如果你愿意被接纳,你就要去接纳别人;如果你愿意别人尊重你说不,你就要尊重别人说不。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说不,你就会想去控制别人。当人说不时,仍然爱他,让他享有自由。只有这样,你自己才会有自由。  当我们为自己的态度负责
,就从别人的期望中释放得自由。当我们因别人的期望受伤,必须分辨为何我们的态度使自己感到压力。如果有人替我们的态度负责,我们永远不会成长。事实上,这种压力感是一种同意对方态度的倾向。我们应该设定自己的态度,查究为什么自己会被说动,而不要怪罪别人。  由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不一样,不同的读者自然会对这四种能力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因缺乏与人相连,再成功也无人分享;有人却与人连得太紧,需要学习如何与人分离;有人是不能同时接受善恶的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虽到了成人的年龄还是过度需要别人的认同。其实如果你面对现实,就不得不忧愁地承认,在这个充满伤痛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但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充满盼望的好消息:改变可以带来医治。这的确是一本已为很多人带来医治的好书。读者朋友也完全可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克劳德博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习惯引用《圣经》来讨论问题,字里行间也会常常自然地提到上帝,这在有着深厚基督教信仰底蕴的美国,实际上是人们最高理想和生活准则的代名词,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尽管有这些差异,人类的主要心理和情感经历却是非常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