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5. 当我们没有长大

改变带来医治 by 亨利·克劳德

我的朋友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她说:「你知道吗,生命是倒过来的。」「这是什么意思?」我问。
  「我们应该先做成人,再做小孩。现在这样太难了。」15.1无法长大的症状每一个人都被生在大人世界,必须从小孩长大成人。我们都在权柄之下,经过一段时间,长大并为自己负责。这是不容易的工作。有些人从未完成。以下是没有长大的症状。
  过度需要认可对要为自己负责一事常有挣扎的人,他们没有别人的认可就不能独立决断。他们处于常常要获得「重要人物」认可的挣扎中,这些重要人物可能是上司、配偶、朋友、牧师或同工。
  这种认可不同于我们一般需要的肯定。当我们将一件事做得很好时,我们需要别人的称赞。而问题是,有些人不觉得自己好,一直要等到别人说他们好他们才觉得好。要权威人士说好才算好,否则他们就不会觉得好。权威人士一说好,他们整个自我形像都改变了。别人的意见占了太多的份量,扮演了法官,父母的角色。
  恐惧别人不赞同这和上述的情况是相同的。这样的人当权威人士在身边时会很不自在。这使得他们做事的表现打折扣。每次他们的工作被评估,他们就恐惧。
  一个研究生每当学期末就很紧张。在学期结束前三周,一切正常,然后他就开始紧张痛苦,对于正在进行的事一概不见,所有心思集中在教授会不会喜欢他的报告一事上。
  原来他有个完美主义的父亲,对他常常严辞批评。因为惧怕父亲,他到了二十几岁还像小孩一样听话。他从来没有从父亲的规条中出来,在他生命中大人的权柄仍然扮演裁判的角色。他们有赞同或不赞同的大权,而考试期间就让他备受煎熬。
  渐渐地,当他开始挑战教授,他学到教授不一定很有能力,最后他觉得自己和他们几乎是平等的。他终于不再为考试焦虑。他和父亲形像的人平等了,他不再害怕被论断或评判了。
  罪恶感罪恶感的来源和得不到父母的赞同有关系。每当有人挣扎于罪恶感,他仍然是在父母的声音之下,他们内心仍然有父母坐在宝座上。
  罪恶感使我们的焦点离开后果。成人的良心是根据后果,不是根据罪恶感 。举例而言,如果成人违反交通规则吃了罚单,他们会为罚金难过,或为犯规觉得抱歉。但未长大的人会为罪恶感难过,甚于为后果难过。
  没长大的人也会为账单、截止日期、功课、和任务觉得有压力。这些要求好像父母一样,他们觉得有服从的压力,否则他们就是「坏」。这种对压力的抗拒,就造成了拖延,最后可能浪费更多时间金钱。
  性的挣扎畏惧权威的人常常遇到性的挣扎。理由很简单:他们没有走过青少年的反叛期,没有和父母意见不同的经验,没有克服罪恶感。性对他们而言,仍然是一种禁忌。因为孩童没有性行为,他们的思想搅扰了他们的性行为。他们遭受压抑(怕父母批评)、缺少高潮、罪恶感、失去欲望、或为表现不佳而焦虑。
  当人觉得自己与别的成人平等,他们的身体属于自己,可以给予配偶,并以他们所喜悦的彼此享受。
  只有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给予和付出。
  莎利婚后完全失去性欲。在婚前,她对性很好奇,但现在这种感觉消失了。几经努力,她寻求治疗。
  当她慢慢说出始末,原来她仍然是爸爸身边的小女孩。她父亲在她的婚姻中太参与,她仍然强烈地向取悦父亲,她其实还没有离开家,既然她还在父亲的权柄之下,她内心仍然是个小孩,而小孩是没有性生活的。既然她主要的依附还在父亲而非丈夫,性的期望使她无法处理。她把所有的性都压抑下来。
  她努力使自己放掉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以及想取悦于他的希望。她甚至写了一封信,辞掉使父亲快乐的任务。当她在这过程中,她逐渐由压抑的小女孩变成性感的女人。因为她对父母放手,她青少年的特质,也就是性的感觉才开始浮现。她开始享受性,也越来越不压抑。
  害怕失败仍然在父母权势范围中的人会害怕失败,因为他们怕被规条捆绑的良心否定(加四:3―西二:20)。
  他们的内心觉得他们的行为会被论断及否定。用圣经的说法就是,他们仍然在师傅的手下(加三:25)。
  当他们理解到,他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是在恩典中,那种等候别人认同的心态就改变了(加五:1)。他们可以自由地学习,不再怕失败,罪恶感和焦虑。
  需要准许许多人过度需要别人准许才敢行事。他们甚至在谈话中常常问「我可不可以发言」?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这样问。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内心仍然受父母权柄的辖制。
  他们在机构或组织中,不敢尝试去找出规条的极限在哪里,什么是可以去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他们的上司常常被他们弄得很烦,因为他们怕做错,所以需要很多指导,他们才敢作决定。好比他们在一栋大厦的地下室,他们不敢走出来探索,以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空间。
  「你不可以这样」症状被权柄捆绑的人有制止创造力的倾向。有人想出做事的新点子,他会说:「你不可以这样」,或「行不通的」。他们对任何新事或创意好像有一道墙。他们对尝试新事物很悲观。
  他们对父母的限制和惩罚太过认同。他们还没有丢弃父母的限制而有自己的一套。他们做父母说的每一件事,像机器人一样,甚至到四十岁还如此。
  创作家或企业家讨厌这种人,他们说这种人眼光狭隘。创业的人都听过这些吓坏了的观察家说的丧气话。
  自卑感自卑感的意思是觉得自己比别人低。显然,当权柄人物常常贬损我们时,我们会觉得自卑。当父母没有尊重孩子,他们必须时时看人脸色时,他们会有自卑感。他们会觉得别人老是比他们好,或是别人是他们的模范。他们从不觉得自己与人平等。
  马丁是个极自卑的人。凡与他接触的人,他都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为别人做事时,极为卖力,但一旦他必须独当一面,他就觉得很恐慌。他一方面怕别人反对他的意见,一方面又怕自己太聪明引起别人忌恨。他在这样的捆绑中,使得他的工作生涯很痛苦。
  竞争性既然要与人平等意味着和父母争夺「上司」的角色,没有长大成人的人,从未建立与人平等的地位,他们会展现竞争性,尤其是与他同性别的人。
  我们最早的竞争对象是相同性别的父母一方,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一层的竞争,这种竞争性会跟随我们很久。
  有竞争性的人老是想篡夺上面的位子,他们不能忍受有人比他们好。他们不说「我打球打输了」而说「我是个差劲的人」。因此他们必须要赢,才不觉得自卑。他们仍然试着与父母相等,所以每个情况他们都觉得有竞争性。
  失去能力尚未长大成人的人,他们不是一再地在人际关系中放弃能力,就是一再地觉得自己失去能力。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顺服,在爱中双方都可以享受自己的喜好;他们会一味地将能力全给另一方面,然后像顺从父母般地听对方的。要他们做头,简直是个烫手山竽,最好赶快丢给别人。
  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把能力全交给了控制支配型的人。他们以他们牧师的想法为想法。以属灵领袖用的圣经版本为标准。他们去朋友告诉他们去的地方。他们把成人的功能交给了控制型的人。而问题是,太多人想在别人生命中扮演神的角色。很多属灵领袖以为自己需要做别人的父母 ,而不是把人带到成熟的地步,使基督做他们的主。
  许多基督徒不会自己思考。他们对教义不会发生疑问,他们认为某某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马丁路得不赞成这种态度。他认为所有的信徒都是祭司。每一个都可以与神有单独的关系,他们可以听教训,并决定要相信什么,而非由别人告诉他们该相信什么。「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约壹二:27)信徒可以倚靠神的话和圣灵去辨别,决定所信的是什么。约翰并不是排除人所教导的,而是说所有的信徒都有辨别真理的能力。
  不能接受差异没有长大成熟的人很难接受差异。如果有人想法不同,他们就是错了。他们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
  他们也会把不同品味看成对错的事。如果朋友买了某种车,或把孩子送入不同的学校,他们会问自己:「我买对了车吗?」「我要不要也把孩子送去那所学校?」没长大的人认为差异是一种威协,如果两人做不同的事,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这种人老是问:「那一个比较好?」而非「你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后者是两个相等的成人经验彼此不同的所在。
  这种法利赛人的心态,好比列出一张严厉的「正确教义」的单子,而失去了「爱人如己」的教义。他们的心思集中于别人做错了什么,以致他们不能爱人。法利赛人常常如此,他们觉得别人不如他们,因此别人是不好的。
  不是黑就是白的思想人若看世界不是黑就是白,事情不是对就是错,则他是受到未成年人的思想所限制。他们好像十一岁的孩子所想的。他们不能想到灰色。对他们而言,没有困境,每件事都是简明的,「如果规则是这样就这样做」。
  耶稣常常面对利赛人的这种情况,他要带领他们从这种僵化的景况中出来,进入成人的爱的地位。法利赛人忙于问「这样合不合律法」?他们的心充满了规条、对、错,反而不能进入真理、智慧、和爱。
  执着于此的人,持守「徒有智慧之名」而无益于使人成熟的规条(西二:23)。只服从人的规矩,而不能彰显神的爱,一定会造成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反对规条」的阶段是如此重要。
  论断会论断的人把自己和权柄律法融合,以致看低所有的人。他们不但抗拒自己里面的青少年,他们论断任何表现出来的青少年行为。「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0―32)会论断的人不把自己看为罪人,因此他们不饶恕,也不慈爱。相反的他们否定自己里面的罪人,好像自己是完美的,超越了罪(太二十三:27-29)。
  每当我们看低别人,我们就是「坐在摩西的位上」(太二十三:2),高过别人,也就无法认同自己里面的罪人本性。青少年的重要过程――承认我们是罪人,使我们在神面前谦卑,而非在人面前骄傲。
  焦虑焦虑的人害怕别人不赞同,因此这和权柄有关。焦虑是一种讯号,使人意识危险。焦虑的人常常害怕父母会不赞同。
  山姆因为焦虑问题而来治疗。每当他面对父母型态的人他就会焦虑。他在律师事务所和父亲型态的人讨论案件,他会被焦虑淹没。
  山姆以为他的问题在惧怕权威,而实际上他是害怕自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这种感觉浮现时,他意识中必须处于父亲之下的要求受到威协。
  当他允许自己长大,向父母权威挑战,他的意识许可他和人相等甚至超越。他的焦虑消失了,而他完成案件的能力也增加了。因为他征服了挑战权威的恐惧,几年之内,他的薪水增加四倍。他害怕与人相等,而非能力不足。
  冲动和压抑冲动和压抑都可能和权柄问题有关。一方面有些人十分痛恨权柄,他们完全抗拒规条,无法无天。通常他们很冲动,随心所欲。这种不受控制的青少年型的成人不要权柄,甚至神的权柄也不要。
  另一方面,律法主义的人被罪恶感捆绑,他们毫不感觉自己会冲动。通常他们很害羞而压抑,常常挣扎于自己的困窘感。他们的朋友常常说:「不要顾虑这么多,说出来。」或像所罗门说的,「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传七:16)他们不能自由地享受生命或他们的感觉。
  优越感优越感是自卑感的相反。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出自己比别人好的地方。有点像自恋,或理想主义,其实就是喜欢在别人之上。
  做别人的父母有些没有长大的人以为他们知道别人「应该」怎么做,他们不能理解,自己对别人的情况知道的有限,或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责任或能力去面对困难。
  有些辅导或教师直接告诉别人该如何做,就是属于这种情形。他们不去培养对方成熟的处事能力,而叫对方依赖他们。这些辅导好像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他们对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太十三:23)。他们喜欢控制他们下面的人。
  你可以察觉这种喜欢做父母的人,他们常常说「你应该」,他们的口气像父母,对方在与他们相处之后,有一种被说服之感,或罪恶感,或觉得自己很寒酸。这种信念让人觉得受牢宠,而不像从神来的信念使人觉得温柔,有恩典。
  痛恨权威有些人从不与权柄认同,他们积极或消极地反抗权柄。这些成人其实是永续的青少年,从不与自己的成人地位认同,老是用青少年的态度对付权柄。
  消极的反抗就像批评权威,传达一种微妙的感觉,似乎他们比权威更优越。他们中伤权柄所作的决策,怀疑他们的智慧,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他们对每一个权柄或牧师都找得出缺点。
  积极的反抗就像圣经所说抗拒权柄的人。他们反抗任何权柄,包括神的。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二十一:28―32)说明了这两种情形。只有警觉到自己的叛逆,才会悔改。
  沮丧这种沮丧来自自我批评,觉得自己是「坏的我」的一种态度。心中常被父母批评的人会觉得罪恶,因此导致沮丧。他们尚未从父母之下得释放。当他们对自己的愤怒,如以建设性的方式离开父母,以致自己长大成人,这种沮丧会离开,他们会有更多的创意取代沮丧。
  依赖有些人积极地避免自己负责,而去找一些人来做他们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生命的执行能力交给别人。
  需要别人做决定的人缺少自尊,而他们也常对父母形像的人发怒,因为这样的人使他们长不大。
  常有人因依赖而结婚,之后又憎恨对方,因为对方把他当小孩看待。这种人会积极或消极地反抗配偶,以取得平等地位。他们有时候会为了取得自主权而离婚,他们以青少年的反叛来对待配偶,也使全家一同受害。
  将权柄理想化通常对权柄认同的人,知道他们和一般人一样有弱点。但将权柄理想化的人,他们认为权柄人物是完美的,他们已经有自己在别人之下的假设。被理想化的权柄人物不被容许有缺点或软弱。虽然圣经告诉我们「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来五:1、2)将权柄理想化的人,要想想大卫、保罗、摩西、和彼得,以了解做成人并不可怕。成人不是完美的,只是从孩童踏出去,成为神的孩子(加四:4、5)。
  将童年理想化由于对长大有冲突,有些人将童年理想化,视之为唯一值得活的一段生命。他们认为成年是充满了责任和艰辛的;是无趣的。他们拒绝成长,将成人贬值。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我的朋友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她说:「你知道吗,生命是倒过来的。」「这是什么意思?」我问。  「我们应该先做成人,再做小孩。现在这样太难了。」15.1无法长大的症状每一个人都被生在大人世界,必须从小孩长大成人。我们都在权柄之下,经过一段时间,长大并为自己负责。这是不容易的工作。有些人从未完成。以下是没有长大的症状。  过度需要认可对要为自己负责一事常有挣扎的人,他们没有别人的认可就不能独立决断。他们处于常常要获得「重要人物」认可的挣扎中,这些重要人物可能是上司、配偶、朋友、牧师或同工。  这种认可不同于我们一般需要的肯定。当我们将一件事做得很好时,我们需要别人的称赞。而问题是,有些人不觉得自己好,一直要等到别人说他们好他们才觉得好。要权威人士说好才算好,否则他们就不会觉得好。权威人士一说好,他们整个自我形像都改变了。别人的意见占了太多的份量,扮演了法官,父母的角色。  恐惧别人不赞同这和上述的情况是相同的。这样的人当权威人士在身边时会很不自在。这使得他们做事的表现打折扣。每次他们的工作被评估,他们就恐惧。  一个研究生每当学期末就很紧张。在学期结束前三周,一切正常,然后他就开始紧张痛苦,对
于正在进行的事一概不见,所有心思集中在教授会不会喜欢他的报告一事上。  原来他有个完美主义的父亲,对他常常严辞批评。因为惧怕父亲,他到了二十几岁还像小孩一样听话。他从来没有从父亲的规条中出来,在他生命中大人的权柄仍然扮演裁判的角色。他们有赞同或不赞同的大权,而考试期间就让他备受煎熬。  渐渐地,当他开始挑战教授,他学到教授不一定很有能力,最后他觉得自己和他们几乎是平等的。他终于不再为考试焦虑。他和父亲形像的人平等了,他不再害怕被论断或评判了。  罪恶感罪恶感的来源和得不到父母的赞同有关系。每当有人挣扎于罪恶感,他仍然是在父母的声音之下,他们内心仍然有父母坐在宝座上。  罪恶感使我们的焦点离开后果。成人的良心是根据后果,不是根据罪恶感 。举例而言,如果成人违反交通规则吃了罚单,他们会为罚金难过,或为犯规觉得抱歉。但未长大的人会为罪恶感难过,甚于为后果难过。  没长大的人也会为账单、截止日期、功课、和任务觉得有压力。这些要求好像父母一样,他们觉得有服从的压力,否则他们就是「坏」。这种对压力的抗拒,就造成了拖延,最后可能浪费更多时间金钱。  性的挣扎畏惧权威的人常常遇到性的挣扎。理由很简单:
他们没有走过青少年的反叛期,没有和父母意见不同的经验,没有克服罪恶感。性对他们而言,仍然是一种禁忌。因为孩童没有性行为,他们的思想搅扰了他们的性行为。他们遭受压抑(怕父母批评)、缺少高潮、罪恶感、失去欲望、或为表现不佳而焦虑。  当人觉得自己与别的成人平等,他们的身体属于自己,可以给予配偶,并以他们所喜悦的彼此享受。  只有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给予和付出。  莎利婚后完全失去性欲。在婚前,她对性很好奇,但现在这种感觉消失了。几经努力,她寻求治疗。  当她慢慢说出始末,原来她仍然是爸爸身边的小女孩。她父亲在她的婚姻中太参与,她仍然强烈地向取悦父亲,她其实还没有离开家,既然她还在父亲的权柄之下,她内心仍然是个小孩,而小孩是没有性生活的。既然她主要的依附还在父亲而非丈夫,性的期望使她无法处理。她把所有的性都压抑下来。  她努力使自己放掉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以及想取悦于他的希望。她甚至写了一封信,辞掉使父亲快乐的任务。当她在这过程中,她逐渐由压抑的小女孩变成性感的女人。因为她对父母放手,她青少年的特质,也就是性的感觉才开始浮现。她开始享受性,也越来越不压抑。  害怕失败仍然在父母权势范围中的人会害
怕失败,因为他们怕被规条捆绑的良心否定(加四:3―西二:20)。  他们的内心觉得他们的行为会被论断及否定。用圣经的说法就是,他们仍然在师傅的手下(加三:25)。  当他们理解到,他们在基督里的地位是在恩典中,那种等候别人认同的心态就改变了(加五:1)。他们可以自由地学习,不再怕失败,罪恶感和焦虑。  需要准许许多人过度需要别人准许才敢行事。他们甚至在谈话中常常问「我可不可以发言」?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这样问。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内心仍然受父母权柄的辖制。  他们在机构或组织中,不敢尝试去找出规条的极限在哪里,什么是可以去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他们的上司常常被他们弄得很烦,因为他们怕做错,所以需要很多指导,他们才敢作决定。好比他们在一栋大厦的地下室,他们不敢走出来探索,以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空间。  「你不可以这样」症状被权柄捆绑的人有制止创造力的倾向。有人想出做事的新点子,他会说:「你不可以这样」,或「行不通的」。他们对任何新事或创意好像有一道墙。他们对尝试新事物很悲观。  他们对父母的限制和惩罚太过认同。他们还没有丢弃父母的限制而有自己的一套。他们做父母说的每一件事,像机器人一样,甚至到
四十岁还如此。  创作家或企业家讨厌这种人,他们说这种人眼光狭隘。创业的人都听过这些吓坏了的观察家说的丧气话。  自卑感自卑感的意思是觉得自己比别人低。显然,当权柄人物常常贬损我们时,我们会觉得自卑。当父母没有尊重孩子,他们必须时时看人脸色时,他们会有自卑感。他们会觉得别人老是比他们好,或是别人是他们的模范。他们从不觉得自己与人平等。  马丁是个极自卑的人。凡与他接触的人,他都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为别人做事时,极为卖力,但一旦他必须独当一面,他就觉得很恐慌。他一方面怕别人反对他的意见,一方面又怕自己太聪明引起别人忌恨。他在这样的捆绑中,使得他的工作生涯很痛苦。  竞争性既然要与人平等意味着和父母争夺「上司」的角色,没有长大成人的人,从未建立与人平等的地位,他们会展现竞争性,尤其是与他同性别的人。  我们最早的竞争对象是相同性别的父母一方,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一层的竞争,这种竞争性会跟随我们很久。  有竞争性的人老是想篡夺上面的位子,他们不能忍受有人比他们好。他们不说「我打球打输了」而说「我是个差劲的人」。因此他们必须要赢,才不觉得自卑。他们仍然试着与父母相等,所以每个情况他们都觉得有竞争性。
  失去能力尚未长大成人的人,他们不是一再地在人际关系中放弃能力,就是一再地觉得自己失去能力。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顺服,在爱中双方都可以享受自己的喜好;他们会一味地将能力全给另一方面,然后像顺从父母般地听对方的。要他们做头,简直是个烫手山竽,最好赶快丢给别人。  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把能力全交给了控制支配型的人。他们以他们牧师的想法为想法。以属灵领袖用的圣经版本为标准。他们去朋友告诉他们去的地方。他们把成人的功能交给了控制型的人。而问题是,太多人想在别人生命中扮演神的角色。很多属灵领袖以为自己需要做别人的父母 ,而不是把人带到成熟的地步,使基督做他们的主。  许多基督徒不会自己思考。他们对教义不会发生疑问,他们认为某某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马丁路得不赞成这种态度。他认为所有的信徒都是祭司。每一个都可以与神有单独的关系,他们可以听教训,并决定要相信什么,而非由别人告诉他们该相信什么。「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约壹二:27)信徒可以倚靠神的话和圣灵去辨
别,决定所信的是什么。约翰并不是排除人所教导的,而是说所有的信徒都有辨别真理的能力。  不能接受差异没有长大成熟的人很难接受差异。如果有人想法不同,他们就是错了。他们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  他们也会把不同品味看成对错的事。如果朋友买了某种车,或把孩子送入不同的学校,他们会问自己:「我买对了车吗?」「我要不要也把孩子送去那所学校?」没长大的人认为差异是一种威协,如果两人做不同的事,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这种人老是问:「那一个比较好?」而非「你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后者是两个相等的成人经验彼此不同的所在。  这种法利赛人的心态,好比列出一张严厉的「正确教义」的单子,而失去了「爱人如己」的教义。他们的心思集中于别人做错了什么,以致他们不能爱人。法利赛人常常如此,他们觉得别人不如他们,因此别人是不好的。  不是黑就是白的思想人若看世界不是黑就是白,事情不是对就是错,则他是受到未成年人的思想所限制。他们好像十一岁的孩子所想的。他们不能想到灰色。对他们而言,没有困境,每件事都是简明的,「如果规则是这样就这样做」。  耶稣常常面对利赛人的这种情况,他要带领他们从这种僵化的景况中出来,进入成人的爱的
地位。法利赛人忙于问「这样合不合律法」?他们的心充满了规条、对、错,反而不能进入真理、智慧、和爱。  执着于此的人,持守「徒有智慧之名」而无益于使人成熟的规条(西二:23)。只服从人的规矩,而不能彰显神的爱,一定会造成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反对规条」的阶段是如此重要。  论断会论断的人把自己和权柄律法融合,以致看低所有的人。他们不但抗拒自己里面的青少年,他们论断任何表现出来的青少年行为。「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0―32)会论断的人不把自己看为罪人,因此他们不饶恕,也不慈爱。相反的他们否定自己里面的罪人,好像自己是完美的,超越了罪(太二十三:27-29)。  每当我们看低别人,我们就是「坐在摩西的位上」(太二十三:2),高过别人,也就无法认同自己里面的罪人本性。青少年的重要过程――承认我们是罪人,使我们在神面前谦卑,而非在人面前骄傲。  焦虑焦虑的人害怕别人不赞同,因此这和权柄有关。焦虑是一种讯号,使人意识危险。焦虑的人常常害怕
父母会不赞同。  山姆因为焦虑问题而来治疗。每当他面对父母型态的人他就会焦虑。他在律师事务所和父亲型态的人讨论案件,他会被焦虑淹没。  山姆以为他的问题在惧怕权威,而实际上他是害怕自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这种感觉浮现时,他意识中必须处于父亲之下的要求受到威协。  当他允许自己长大,向父母权威挑战,他的意识许可他和人相等甚至超越。他的焦虑消失了,而他完成案件的能力也增加了。因为他征服了挑战权威的恐惧,几年之内,他的薪水增加四倍。他害怕与人相等,而非能力不足。  冲动和压抑冲动和压抑都可能和权柄问题有关。一方面有些人十分痛恨权柄,他们完全抗拒规条,无法无天。通常他们很冲动,随心所欲。这种不受控制的青少年型的成人不要权柄,甚至神的权柄也不要。  另一方面,律法主义的人被罪恶感捆绑,他们毫不感觉自己会冲动。通常他们很害羞而压抑,常常挣扎于自己的困窘感。他们的朋友常常说:「不要顾虑这么多,说出来。」或像所罗门说的,「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传七:16)他们不能自由地享受生命或他们的感觉。  优越感优越感是自卑感的相反。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出自己比别人好的地
方。有点像自恋,或理想主义,其实就是喜欢在别人之上。  做别人的父母有些没有长大的人以为他们知道别人「应该」怎么做,他们不能理解,自己对别人的情况知道的有限,或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责任或能力去面对困难。  有些辅导或教师直接告诉别人该如何做,就是属于这种情形。他们不去培养对方成熟的处事能力,而叫对方依赖他们。这些辅导好像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他们对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太十三:23)。他们喜欢控制他们下面的人。  你可以察觉这种喜欢做父母的人,他们常常说「你应该」,他们的口气像父母,对方在与他们相处之后,有一种被说服之感,或罪恶感,或觉得自己很寒酸。这种信念让人觉得受牢宠,而不像从神来的信念使人觉得温柔,有恩典。  痛恨权威有些人从不与权柄认同,他们积极或消极地反抗权柄。这些成人其实是永续的青少年,从不与自己的成人地位认同,老是用青少年的态度对付权柄。  消极的反抗就像批评权威,传达一种微妙的感觉,似乎他们比权威更优越。他们中伤权柄所作的决策,怀疑他们的智慧,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他们对每一个权柄或牧师都找得出缺点。  积极的反抗就像圣经所说抗拒权柄的人。他们反
抗任何权柄,包括神的。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二十一:28―32)说明了这两种情形。只有警觉到自己的叛逆,才会悔改。  沮丧这种沮丧来自自我批评,觉得自己是「坏的我」的一种态度。心中常被父母批评的人会觉得罪恶,因此导致沮丧。他们尚未从父母之下得释放。当他们对自己的愤怒,如以建设性的方式离开父母,以致自己长大成人,这种沮丧会离开,他们会有更多的创意取代沮丧。  依赖有些人积极地避免自己负责,而去找一些人来做他们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生命的执行能力交给别人。  需要别人做决定的人缺少自尊,而他们也常对父母形像的人发怒,因为这样的人使他们长不大。  常有人因依赖而结婚,之后又憎恨对方,因为对方把他当小孩看待。这种人会积极或消极地反抗配偶,以取得平等地位。他们有时候会为了取得自主权而离婚,他们以青少年的反叛来对待配偶,也使全家一同受害。  将权柄理想化通常对权柄认同的人,知道他们和一般人一样有弱点。但将权柄理想化的人,他们认为权柄人物是完美的,他们已经有自己在别人之下的假设。被理想化的权柄人物不被容许有缺点或软弱。虽然圣经告诉我们「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来五:1、2)将权柄理想化的人,要想想大卫、保罗、摩西、和彼得,以了解做成人并不可怕。成人不是完美的,只是从孩童踏出去,成为神的孩子(加四:4、5)。  将童年理想化由于对长大有冲突,有些人将童年理想化,视之为唯一值得活的一段生命。他们认为成年是充满了责任和艰辛的;是无趣的。他们拒绝成长,将成人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