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追求婚姻的美好

婚姻的意义 by 提摩太·凯勒

基督教对于单身的看法堪称独一无二。不同于传统社会,基督教认为单身是好的,是因为神的国度为基督徒提供了最持久的遗产和后裔。不同于当代沉浸于性爱和浪漫的西方社会,基督教认为单身是好的,是因为我们与基督的连合可以满足我们最深的渴望。
  但是,与我们这个反对委身的后现代社会不同,基督教并不惧怕、也不刻意回避婚姻。西方社会的成年人深受个人主义影响,这种思想恐惧甚至痛恨为了别人而限制自己的选择。许多人如今过着单身生活,但他们并非因为太渴望婚姻而处于有意识的孤独痛苦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惧怕婚姻而处于无意识的孤独痛苦中。
  传统社会倾向于把婚姻当偶像(因为传统社会把家庭和部落偶像化),当代社会则倾向于把独立当偶像(因为当代社会把个人选择和个人幸福偶像化)。传统的结婚动机是社会责任、稳定生活和社会地位,当代人的结婚动机则是个人实现。
  这些动机当然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如果基督的福音没有改变你的思想和情感,这些动机也会成为终极目的。
  作为身在美国纽约市的牧师,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社会学现象。我所在教会有些单身的基督徒,他们从小在传统美国文化环境中长大,形成了“若不结婚,人生就不完整”的思维定式。然后,他们搬到纽约,而这里的主流文化是“你必须有好工作,必须找到完美的伴侣,对方不会试图改变你,否则你就不应该结婚”,他们整天被这种思想狂轰滥炸。他们的源文化让他们过于渴望婚姻,而他们的现文化让他们过于恐惧婚姻。
  对婚姻的渴望和恐惧一同住在他们心中,有时势均力敌,彼此对抗。
  对婚姻的恐惧感会带来各种病态。当代文化对婚姻的恐惧感造成的一个主要结果就是,单身的人成为完美主义者,这令他们看到将来的配偶时,无法感到满意。不幸的是,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常常支持性别角色定型(gender stereotypes),因为传闻证据和经验研究都表明,男人追求的是漂亮的女人,而女人选择的是有钱的男人。换句话说,当代人说他们想得到完美的伴侣时,他们其实是受到性欲和金钱的主宰。结果,当代人的约会变成一种极其拙劣的自我推销过程。你必须漂亮或有钱才能约会,才能找到伴侣或配偶。而你想找个漂亮或有钱的伴侣,是为了维护你的自尊。
  虽然有很多幸福的例外,但单身基督徒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差别。我觉得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在单身基督徒心里,多数候选人由于外表、举止、财务状况和社会地位方面的考虑而立刻被排除在外。这不过是主流文化崇拜性魅力和金钱,而单身基督徒受到这种主流文化影响的一种表现。他们以最肤浅的方式寻找一个已然“美好”的人。 10假如我们像这本书前面所说的,把婚姻视为一个途径,让夫妻借以相互帮助,通过舍己的服侍和属灵的友谊,使彼此成为将来那荣耀的新人,那么,我们寻求婚姻的方式将会与现在截然不同。假如我们看到婚姻的使命是让我们以独特而彻底的方式认识自己的罪,并且婚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爱中讲真理的人,从而让我们可以成熟起来并离开这些罪,那么我们会如何寻求婚姻?假如神在我们配偶生命中的伟大作为是我们所深爱的,我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意思的是,这种婚姻观最终确实为人提供了无法想象的个人满足,但不是当代人所想要的那种无需舍己的满足和肤浅的满足,而是另一种绝妙无比的满足:明显的品格成长(弗5:25—27),结出各种属灵的果子,就是仁爱、平安、喜乐和盼望(西1;加5;林前13)。
  很多单身者都在寻找特别合得来、特别出色又漂亮的伴侣。对另一些人来说,单身生活非常痛苦,说好听点是炼狱,说难听点是地狱,他们觉得单身生活就是你一直苦苦期盼着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第一种单身者出于恐惧和完美主义思想,根本无视可能成为结婚对象的人的一切优点。第二种单身者可能会吓跑对方,因为对方需求太过强烈,而且有时会出于绝望而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做出糟糕的决策。当第一种人与第二种人交往时,这种组合可能会很伤人。
  布朗在其论单身生活文章的最后一节,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独特平衡:
  面对现实吧,单身不比结婚差,单身不是固有的次等状态……但我想结婚。我每天为此祈祷。或许我在几年内会遇到某个人,和他一起走上红地毯,因为神如此恩待我。
  或许我再也不会约会,也是因为神如此恩待我。 11这就是基督徒的平衡之道。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基督教对于单身的看法堪称独一无二。不同于传统社会,基督教认为单身是好的,是因为神的国度为基督徒提供了最持久的遗产和后裔。不同于当代沉浸于性爱和浪漫的西方社会,基督教认为单身是好的,是因为我们与基督的连合可以满足我们最深的渴望。  但是,与我们这个反对委身的后现代社会不同,基督教并不惧怕、也不刻意回避婚姻。西方社会的成年人深受个人主义影响,这种思想恐惧甚至痛恨为了别人而限制自己的选择。许多人如今过着单身生活,但他们并非因为太渴望婚姻而处于有意识的孤独痛苦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惧怕婚姻而处于无意识的孤独痛苦中。  传统社会倾向于把婚姻当偶像(因为传统社会把家庭和部落偶像化),当代社会则倾向于把独立当偶像(因为当代社会把个人选择和个人幸福偶像化)。传统的结婚动机是社会责任、稳定生活和社会地位,当代人的结婚动机则是个人实现。  这些动机当然都有合理之处,但是,如果基督的福音没有改变你的思想和情感,这些动机也会成为终极目的。  作为身在美国纽约市的牧师,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社会学现象。我所在教会有些单身的基督徒,他们从小在传统美国文化环境中长大,形成了“若不结婚,人生就不完整”的思维定式。然后,
他们搬到纽约,而这里的主流文化是“你必须有好工作,必须找到完美的伴侣,对方不会试图改变你,否则你就不应该结婚”,他们整天被这种思想狂轰滥炸。他们的源文化让他们过于渴望婚姻,而他们的现文化让他们过于恐惧婚姻。  对婚姻的渴望和恐惧一同住在他们心中,有时势均力敌,彼此对抗。  对婚姻的恐惧感会带来各种病态。当代文化对婚姻的恐惧感造成的一个主要结果就是,单身的人成为完美主义者,这令他们看到将来的配偶时,无法感到满意。不幸的是,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常常支持性别角色定型(gender stereotypes),因为传闻证据和经验研究都表明,男人追求的是漂亮的女人,而女人选择的是有钱的男人。换句话说,当代人说他们想得到完美的伴侣时,他们其实是受到性欲和金钱的主宰。结果,当代人的约会变成一种极其拙劣的自我推销过程。你必须漂亮或有钱才能约会,才能找到伴侣或配偶。而你想找个漂亮或有钱的伴侣,是为了维护你的自尊。  虽然有很多幸福的例外,但单身基督徒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差别。我觉得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在单身基督徒心里,多数候选人由于外表、举止、财务状况和社会地位方面的考虑而立刻被排除在外。这不过是主
流文化崇拜性魅力和金钱,而单身基督徒受到这种主流文化影响的一种表现。他们以最肤浅的方式寻找一个已然“美好”的人。 10假如我们像这本书前面所说的,把婚姻视为一个途径,让夫妻借以相互帮助,通过舍己的服侍和属灵的友谊,使彼此成为将来那荣耀的新人,那么,我们寻求婚姻的方式将会与现在截然不同。假如我们看到婚姻的使命是让我们以独特而彻底的方式认识自己的罪,并且婚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爱中讲真理的人,从而让我们可以成熟起来并离开这些罪,那么我们会如何寻求婚姻?假如神在我们配偶生命中的伟大作为是我们所深爱的,我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意思的是,这种婚姻观最终确实为人提供了无法想象的个人满足,但不是当代人所想要的那种无需舍己的满足和肤浅的满足,而是另一种绝妙无比的满足:明显的品格成长(弗5:25—27),结出各种属灵的果子,就是仁爱、平安、喜乐和盼望(西1;加5;林前13)。  很多单身者都在寻找特别合得来、特别出色又漂亮的伴侣。对另一些人来说,单身生活非常痛苦,说好听点是炼狱,说难听点是地狱,他们觉得单身生活就是你一直苦苦期盼着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第一种单身者出于恐惧和完美主义思想,根本无视可能成为结婚
对象的人的一切优点。第二种单身者可能会吓跑对方,因为对方需求太过强烈,而且有时会出于绝望而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做出糟糕的决策。当第一种人与第二种人交往时,这种组合可能会很伤人。  布朗在其论单身生活文章的最后一节,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独特平衡:  面对现实吧,单身不比结婚差,单身不是固有的次等状态……但我想结婚。我每天为此祈祷。或许我在几年内会遇到某个人,和他一起走上红地毯,因为神如此恩待我。  或许我再也不会约会,也是因为神如此恩待我。 11这就是基督徒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