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聖訊讀書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独白(3)

心向上帝的旅程 by 波纳文图拉

独白(3)

溥林(译),据Bonaventura,Soliloquium拉丁文

第三章

灵魂应怎样通过心灵的操练,将静观的视线转向她的下面,以便了解人的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末日审判可怕的严正,以及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

1.灵魂:人啊,我请求你简要地告诉我,我应转向下面而给予思考的究竟是些什么事?我急于上升,酣醉于那神圣的慰藉中,故我无法长期停留在下界的种种。现在我迫切地希望进入主那可爱的帐幕内,并全身心地居住在主的庭院中(参见《诗篇》84,2)。

人:灵魂啊,你要转向下面并看清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并因死亡的必然性而悲伤叹息;你要看清那神圣审判的难以形容的严正,并因之而恐惧战栗;你还要看清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从而惊慌害怕。

首先,论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2.你要经常考虑,要勤加思索、再三思索,死亡是如何地无法避免的,死期是如何地不可预知的,为上帝所预定的大限是如何地不可更改的。

伊西多尔(Isidorus)(172)曾说:“人世间有什么比死亡更确定,比死期更不确定的事呢?死亡既不会体恤那些贫困者,也不会尊重那些权势者;它不会考虑品质和出身的优秀高贵;他既不会爱惜青春少年,也不会迁就耋耄老者。它坐在老年人的门槛上,埋伏于青年人的周遭。”(173)

灵魂:我听说,我们的人生无非是走向死亡的过程(174)。既然我们所拥有的俗世的一切是如此的不确定,为什么它们却偏偏为人所中爱呢?“我们越是生活得奢华,我们犯罪就越多;生命越长,罪恶益多。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想延年益寿呢?因为罪恶天天增加,良善必天天减少。”“谁能计算出我们每时每刻犯了多少罪,又忽略了多少善呢?如果我们既不行善,也不思考善,而让我们的心灵终日游荡于空虚无益的事情上,这已是一种重罪了”(175)

3.人:格里高利在《伦理丛谈》一书中说:“灵魂啊,那些专注于肉体的人,他们之所以贪爱俗世中暂时的一切,是因为他们极少思索肉体生命是多么的来去匆匆。如果他们注意到肉体生命消逝得何其迅速,他们就绝不会还爱恋那一瞬即逝的幸福。”(176)他还说:“我的生命犹如航海者,我或睡或醒,但总是向着死亡飞奔而去”(177)“今世的生命啊,你欺骗了多少人!当你离去后,你便是虚无(nihil);当你为人所看见时,你是虚影(umbra);当你为人赞美时,你是灰烟(fumus)。对于愚蠢者,你是甘甜的;对于智慧者,你是酸涩的。爱恋你的人并不认识你,逃避你的人才真正了解你。对于你要欺骗的人,你就说你是长久的;对于你要让之绝望的人,你就声言你是短促的。”(178)这位作者在《论精神和灵魂》(DeSpirituetanima)一书中又说:“我们要用不断的沉思来操练我们的心灵、思虑我们的不幸。我们在痛苦中进入这生命,在劳碌中度过这生命,并在恐惧中离开这生命。”(179)贝尔纳则说:“我们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生活在肉体的脆弱病痛中,生活在各种冲突和诱惑中。如果我们勤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不幸地劳碌着,为这三方面所逼迫烦恼。我们易于受欺骗,无力抵制诱惑,对应该做的事更是懦弱无力。”(180)

4.灵魂:我明白了,这此世的生活毫无意义,除非现在我们加紧积德行善,以便让自己能生活于永恒中。因为虽然有人被宽恕,从而美善地生活着;但却无人被应诺,能长长久久的生活下去。贝尔纳曾说:“良心纯洁无暇,无所畏惧地等待着死亡,甜蜜地期待着死亡,并虔诚地接受死亡,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啊!”(181)

人:灵魂啊,如果你真地明白了上述种种,那你就应听从我的劝告,“你之所以要在此世经历如此长久的磨难,是为了获取那以后常存不灭的生命。你活在肉体内,死于俗世中,也是为了在肉体死后能开始和上帝一起生活。”(182)这是贝尔纳的言论。你要明白“只有那向死而生,努力行善而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以喜悦和欢乐之心迎接死亡的来临。”(183)你还要注意,依照塞涅卡(Seneca)(184)的观点:无知者,也即犯罪作恶者,他是因死而开始死亡;智者,也即有德行者,他是用死亡去战胜死亡。

灵魂:人啊,我已看出,善人们的死亡是幸福的,而恶人们的死亡却是不幸和可怜的。

人:灵魂啊,依照贝尔纳的观点,“义人的死,由于是一种休息,所以是美好的;由于是一种新生,所以是更美好的;由于是无忧无虑的,所以是极其美好的。反之,罪人们的死却是很坏、很坏的:由于丧失了他们所爱恋的俗世的一切,故是坏的;由于和贪恋的肉体相分离,故是更坏的;由于要在地狱遭受虫咬和火烧的双重折磨,故是最坏的。”(185)然而,一切中最最坏的却是他们被剥夺了瞻仰上帝的资格。

其次,论末日审判那难以言表的公正

5.灵魂:关于死亡你已谈得够多了,现在请你讲一讲末日审判的情形。

人:灵魂啊,我会满足你的要求,但我请求你,在听的时候要有耐心。你应该知道,尽管对死亡的沉思已让人感到可怕,但我以为,思考末日审判,其可怖丝毫不逊于沉思死亡;因为无人能够欺骗智慧、歪曲正义、打动仁慈、逃避那虽出于报复而又应得的判决。因此,我的灵魂,你要满怀恐惧地来思考你末日的情形(indienovissimo)。那时,你的良心要指控你以往的种种思想,自然的元素(elementa)则要起诉你以往的一切行为;十字架(crux)要作证、鞭子(verbera)在呼喊、伤痛(vulnera)要发言、铁钉(clavi)要控诉、累累伤痕(cicatrices)在诉苦,它们都要求惩罚你。“那时你的处境将何其艰难啊!一方面有罪的控告,另一方面有正义的威哧,里面还有良心的折磨;下有地狱的深渊,上有公正而愤怒的法官;外面有燃烧的世界,里面有严正审判的威吓。如果义人尚勉强得救,那犯罪作恶者又当如何?他们将逃往何方?隐藏决不可能,露面又难以忍受。”(186)以上是贝尔纳的言论。

安瑟伦在《沉思录》一书中则说:“哦,有罪的灵魂,无用而枯干的木柴,你将被投入那永恒燃烧着的烈火中。在某一天,你将被讯问你是怎样度过你这一生、甚至你这一生中的分分秒秒的(usqueadictumoculi)(187),那时你将如何回答?”(188)我的灵魂,那时,对你所有虚妄无益的思想,对你所有轻浮、戏谑、荒唐的话语,对你所有徒劳无益的行为,你将作怎样的交代?安布罗斯(Ambrosius)在讲解《路加福音》时说:“我如果不恸哭我的罪行,我是要倒霉的;我如果不半夜起来向你忏悔,更是会大祸临头!斧子已放在树根上,要结出可能结出的恩典的果实,要结出应当结出的悔恨的硕果!”(189)灵魂啊,“不管你是清醒着,还是在睡梦中,那可怕的号角声总会在你耳边回响:死人们,来接受审判。”(190)灵魂啊,你千万要记住下面这话:你们这被诅咒的人,到那永恒的烈火中去吧!你们这被祝福的人,来承受你们的国吧!什么能比听见“你们去”这样的话让人感到可悲、可怕?什么又能比听见“你们来”这样的话让人感到宽慰?对于这两句话,没有什么比前一句话更可怕,也没有什么比后一句更悦耳!灵魂啊,你要远离俗世,以便来日能与基督生活在一起;你应逃避这世界,以便来日追随上帝;你要躲避这邪恶的世界和你那些狐朋狗友,以便来日能跟随天福者的队伍(Beatorumagmina)。

第三,论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

6.经历了前面种种以后,你应将你静观的视线投向那些堕落者所遭受的苦刑。你看,他们所遭受的苦刑是何其繁多,是何其严酷,是何其可怕,又是何其无法忍受。贝尔纳在给教皇犹金的信中说:“我为那咬人的虫(vermenmordacem)及活生生的死(mortemvivacem)而恐惧。”(191)“多么可怕的地方啊,应当远离你!那里有燃烧的烈火,有彻骨的冰霜,有不死的蛊虫,有无法忍受的恶臭,有敲打的铁锤,有无边的黑暗,有惊慌失措的罪人,有解不开的锁链,还有恶魔狰狞的面孔。”(192)奥古斯丁说:“那些不幸的人啊!等待他们的是虫咬的痛苦、烈火的焚烧、没有水的烦渴,还有哭泣、咬牙切齿之声、以及满眼的泪水。在那里,即使他们求死,也求不得。”(193)在那里,没有任何的秩序规章,有的是永远的恐惧(参见《约伯记》10,22)。“你想想,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忧愁、悲伤和哭泣呢?那时,恶人们将被从义人群中分出来,他们将被置于恶魔的权力之下,并与恶魔一起走向那永远的折磨中;在那里,他们将永无休止的哭泣、呻吟,远离天堂的喜乐;他们将遭受千万年的折磨,不会获得丝毫的减免,这些不幸的人啊,他们也永不会被解放。在那里,行刑者和刽子手永不疲倦,而受刑者却决不会死亡;在那里,烧人的烈火长明不熄,折磨人的酷刑层出不穷;在那里,没有被宽恕、被怜悯的希望,他们将永远活下去,以便永远受死,他们将无穷尽的受死而却不会真的死亡。”(194)

7.灵魂:人啊,如你所说,为什么在地狱中会求死不得?又为什么短暂的犯罪却遭受永远的惩罚?

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生命曾被给予他们,而他们却不愿意接受;因此当他们在地狱中时,即使他们想寻求死亡,那也不可能寻得到。”(195)因此,格里高利说:“恶人们之所以乐意无止尽地生活下去,是以便他们能永远地停留在邪恶中。既然他们的心灵在此生从未想放弃作恶,故严厉的法官为了伸张正义也永不宽免对他们的惩罚。”(196)

8.灵魂:“死亡啊,对他们来说,你以前是多么的苦涩,如今却是如此甘美。他们以前是那样坚决地憎恶你,现在你却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197)“哦,仁慈的耶稣!以你的名求你仁慈地对待我;求你忘掉那曾挑衅冒犯你、骄横狂妄的我,而回头看看这谦卑地呼喊着你、可怜而不幸的我;求你最仁慈地审查我身上应该拥有的属于你的一切,而抹去那不该有的和你相背的一切。主啊,求你在仁慈的时候怜悯我,以免在审判的时候判决我。”(198)“真的,我的良心应该受到审判,我的忏悔也不足以弥补我所犯下的一切罪恶;然而,确定的是,你的仁慈胜过我的一切冒犯。”(199)以上是安瑟伦在《沉思录》中的言论。“哦,如果上帝尚这样对待傲慢的天使,那他会怎样对待我这尘埃和粪土?天使在天堂上傲慢自负,而我却在粪堆中狂妄自大。谁不会认为富人的傲慢要比穷人的傲慢更为人所容忍?不幸的我啊!如果富人与权贵者因骄傲尚且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尽管骄傲总是与富人及权贵者们联系在一起,那贫穷而不幸的我因骄傲又该受怎样的处罚?”(200)

9.人:灵魂啊,如果说上述这一切在你看来已是可怕至极,但是你听着,还有比这一切都更为严重的。克里索斯托姆斯在讲解《马太福音》时说:“即使你把千万个地狱放在我的面前,我认为也没有被从那光荣群体的福乐中驱逐出去、为自己的创造者所憎恶更可怕。”(201)灵魂啊,地狱诚然可怕,法官的怒容更让人畏惧,然而,最可怕的却是永远无望瞻仰那至福、至乐的圣三一。克里索斯托姆斯又说:“无法拥有永恒的幸福,得不到上帝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礼物,这已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即使没有任何外在惩罚的折磨,仅仅这就已够他受了。宁愿忍受万千火刑,也不愿看见最仁善的基督的怒容,以及永远离他而去。”(202)格里高利在《布道集》中则说:“如果人能够理解到‘看,新郎来了’这句话的含义,那他会有多么的惊奇!如果人能够理解到‘那准备好了的,就同他进去,共赴婚筵’这句话的含义,那他该有多么的甜蜜!如果人能够理解到‘门已关了’这句话的含义,那他又会有多么的苦涩!”(203)灵魂啊,还有更多的吗?“你还要想一想下面这些是多么的不幸:见不到基督的面容,无法静观那神圣的喜乐,被剥夺了与所有至福的圣人们为伍的资格,死于永生而生于永死(morivitaeaeternaeetviveremortisempiternae),沉没于地狱的深渊,永远为饕餮的虫所撕裂,永无至尽地被拷打,烈火燃烧声的逼迫,呛人的烟雾让人睁不开双眼,感觉不到一丝光明,有的只是苦难折磨。”(204)这是普罗斯伯(Prosper)(205)在《沉思的生活》(Vitacontemplativa)中的言论。

10.灵魂:现在,我因恐惧而颤栗,因害怕而失魂落魄。人啊,我请求你告诉我,如此可悲的沉思有什么用?

人:灵魂啊,我认为,对上述种种的不懈而虔诚的沉思是攻治罪恶的良药,也是激励我们行善和忍受苦难的有益秘方。贝尔纳在一封信中说:“你害怕守夜和劳苦,但是,对那些沉思地狱中长明的烈火的人来说,守夜和劳苦都是微不足道的。想到地狱的黑暗,便不会害怕孤寂的生活;想到将来连闲话也要受到审查,就不会厌恶现在的静默;在心灵的眼睛前时时浮现出哭泣和咬牙切齿的画面,就不会在意草席和软垫的差异。”(206)奥古斯丁在一次谈话中也说:“人的心灵已为俗世的诱惑与贪欲所征服,它逃避劳苦,贪求快乐,难以革除先前所养成的生活恶习。但是,一旦它开始想到将来审判的无可避免以及那些永恒惩罚的惨烈,它便会自愿向那些欲情宣战;不管是出于求赏的希望还是对酷刑的畏惧,它都将致力于根除昔日的欲求,并力求战胜他自己。”(207)这是奥古斯丁的言论。

11.灵魂:人啊,现在你已让这停留于流泪谷中的不幸的我恐怖够了,即使你的教诲确实有益。但是,现在你也应可怜可怜我这不幸者,兑现你先前许给我的诺言。请你略微讲一讲那永恒的幸福,或许我会从中获得某些慰藉。因为软硬兼施才是恰当的作法。依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为纠正人们的生活,好的作法是:时而惩罚时而宽容,时而恐吓时而安慰。”(208)塞涅卡则说:“人的心灵是高贵的,它不屈从于强权,与其强行拖拉,毋宁予以疏导。”(209)因此,人啊,你要注意:人的心灵是很高贵的,它更易为温柔和友善的话语,而不是恐吓和责罚的言辞所劝导;它也更易屈服于应诺和安慰,而不是威胁强迫。因此,我们的姐妹,我们的新娘,她希望为上天香膏的芬芳和神圣赠与的美味所吸引,她是如此欢快地和她的新郎一起奔跑;她是如此惬意地践履那诫命之路(viammandatorum),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满怀爱意。

12.人:灵魂啊,我承认你所讲的都是真的。但是,哎,许多人却偏偏不肯在顺境中追随上帝,因此必须用各种不幸来恐吓他们。还有许多人,他们要么因盲目而认识不到那神圣的赠与;要么沉溺于虚幻之事,因疏忽而耗尽了那神圣的礼物。因此,我认为:如果人们都同样拥有那为接受他神圣的慰藉所需要的条件,那么,上帝出于他的无限仁爱之心总是会给予人极大的安慰,而不是以各种各样的痛苦来恐吓人。上帝的礼物是如此的珍贵和精美,故决不会随便拿出来,不加区分的施予一切人。在沉思了上述种种之后,你如果还期望获得那慰藉,那你就必须洁净你的理性,调整好你的情绪。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只有那最洁净的心灵才配拥有至善(summumbonum)。”(210)而我认为,要品尝那至善,除了要有最洁净的心灵外,还必须调整好情绪。许多人在此生都曾很明亮地静观到那至善,但是,却极少有人品尝到了那至善。奥古斯丁就说:“主啊,我恳求你,让我用情感去品尝**理性所体验到的物事;让我用爱去感受我通过认识所理解到的东西。”

13.灵魂:人啊,我请求你告诉我,如果我想通过静观品尝到那上天的甘美,以至心灵稍稍有些醉意,那我在情绪和理性两方面都应事先作什么样的准备呢?我在静观中已操练我的心灵很久了,但是,哎!正如我担心的,我至今也从未体验到一点一滴的上天的甘美。有关圣人们的生活和往来,以及天使的本性、作为和品序这方面的书我已读了很多;对难以言表和无法理解的神圣的三位一体,我也有所涉猎;对诸圣所拥有的那难以估计的幸福我也多有所闻。然而,尽管对上述的种种我耗尽了心力,但留给我的仍是饥肠辘辘,以致于我总是和真福者奥古斯丁一起呼喊:“最仁慈的圣父,让我用情感去品尝**理性所体验到的物事。”然而,我还是一无所获。长期的钻研常常让我感到困乏倦怠,对自己也感到愤慨,以至于和先知一道呼喊着说:主啊!你要把我全然遗忘到何时?你要对我掩面到何时?因为,纵然我认为我不配享用子女们的食粮(panemfiliorum),但我还是迫切希望至少尝一尝由你餐桌上掉下来的小小碎屑。然而,我却常常张口结舌,劳碌徒然(参见《以赛亚书》49,4)!

14.人:灵魂啊,你悲伤抱怨的上述种种之所以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原因有二:有时,它是出于上帝的极大仁慈以及为了有益于我们特加的神圣安排。因此,格里高利在《伦理丛谈》一书中说:“最仁慈的圣父惯于暂时延缓满足人的呼求,以便让人们的愿望日益增加。因为人的请求越是不易被允准,表明其应得的价值也就越大。”(211)他在《布道集》中又说:“虔诚的愿望会因延期而增长,如果因延期就降低,那就根本不是愿望。”(212)尽管上帝凭借其爱是极其仁慈的,但他有时一拖再拖,不给予他十分乐意给予的东西,借此使你更真切地了解你的愿望,使你更加热烈地渴望那礼物;一旦拥有了它之后,要满怀感激之情,更加关切地保持你所拥有的东西。

有时,上帝之所以延缓他的恩赐,是因为祈求者尚未准备妥当。贝尔纳曾说:“凡相信可将天上的甘美与尘世的灰土、将神圣的香液与有毒的欢愉、将圣灵的赠礼与俗世的诱惑混合在一起的人,他们都将大错特错!”(213)——

(172)伊西多尔(Isidorus,约560~636):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和学者,以博学着称。着有《论教会职责》、《隐修规则》、《箴言三书》、以及多达20卷的百科着作《语源》等——(译注)

(173)引自贝尔纳,《论皈依》第8章,第16节。

(174)参见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3卷,第10章。原文为:nostrumviverenihilaliudest,quamadmortemtransire。

(175)贝尔纳,《沉思录》第2章,第5节。

(176)格里高利,《伦理学丛谈》第8卷,第10章,第25节。

(177)格里高利,《书信集》7。

(178)格里高利,《书信集》49。

(179)格里高利,《论精神和灵魂》第49章。

(180)贝尔纳,《主临日布道文》7,第1节。

(181)贝尔纳,《新骑士颂》第1章,第2节。

(182)贝尔纳,《书信集》105。

(183)参见塞涅卡《书信集》30,第11节。

(184)塞涅卡(Seneca,约公元前4~65年):罗马帝国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奠基者,政治家和作家。他的现存哲学着作有12篇关于道德的论文和谈话,124篇《道德通信》和《自然问题》,另有9种悲剧等文学作品——(译注)

(185)贝尔纳,《书信集》105。

(186)贝尔纳,《沉思录》第22章,第46节。

(187)usqueadictumoculi:其本意为眼睛眨一下,形容时间的短暂——(译注)

(188)安瑟伦,《沉思录》2。

(189)安布罗斯,《〈路加福音〉评注》第2章,第76节。

(190)哲罗姆,《书信集》66,第10节。

(191)贝尔纳,《冥想集》第12章,第25节。

(192)贝尔纳,《布道集》42,第6节。

(193)奥古斯丁,《主的见证》第49章。

(194)贝尔纳,《沉思录》第3章,第10节。

(195)奥古斯丁,《布道集》229,第4节。

(196)格里高利,《对话》4,第44章。

(197)格里高利,《箴言》4,第1章,第1节。

(198)安瑟伦,《沉思录》2结尾。

(199)安瑟伦,《沉思录》3结尾

(200)贝尔纳,《〈雅歌〉布道文》54,第8节。

(201)克里索斯托姆斯,《布道集》23,第8节。

(202)克里索斯托姆斯,《布道集》23,第7节。

(203)格里高利,《布道集》12,第4节。

(204)普罗斯伯:《沉思的生活》第3卷,第12章,第3节。

(205)普罗斯伯(Prosper):全名为普罗斯伯·阿奎丹(Prosper·Aquitaine)。生卒不详,大约为奥古斯丁同时代的人。现存有他与奥古斯丁的通信。

(206)贝尔纳,《书信集》1,第12节。

(207)奥古斯丁,《布道集》196。

(208)奥古斯丁,《书信集》153。

(209)塞涅卡,《论宽容》第1卷,第24章。原文为:Generosusestanimushominisetinpotestatemrecalcitransfaciliusduciturquamtrahatur.

(210)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第1卷,第2章,第4节。

(211)格里高利,《伦理丛谈》第22卷,第1章,第61节。

(212)格里高利,《布道集》25,第2节。

(213)贝尔纳,《主升天布道文》5,第13节。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会调出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书架 书评

上一页
独白(3) 溥林(译),据Bonaventura,Soliloquium拉丁文 第三章 灵魂应怎样通过心灵的操练,将静观的视线转向她的下面,以便了解人的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末日审判可怕的严正,以及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 1.灵魂:人啊,我请求你简要地告诉我,我应转向下面而给予思考的究竟是些什么事?我急于上升,酣醉于那神圣的慰藉中,故我无法长期停留在下界的种种。现在我迫切地希望进入主那可爱的帐幕内,并全身心地居住在主的庭院中(参见《诗篇》84,2)。 人:灵魂啊,你要转向下面并看清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并因死亡的必然性而悲伤叹息;你要看清那神圣审判的难以形容的严正,并因之而恐惧战栗;你还要看清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从而惊慌害怕。 首先,论死亡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2.你要经常考虑,要勤加思索、再三思索,死亡是如何地无法避免的,死期是如何地不可预知的,为上帝所预定的大限是如何地不可更改的。 伊西多尔(Isidorus)(172)曾说:“人世间有什么比死亡更确定,比死期更不确定的事呢?死亡既不会体恤那些贫困者,也不会尊重那些权势者
;它不会考虑品质和出身的优秀高贵;他既不会爱惜青春少年,也不会迁就耋耄老者。它坐在老年人的门槛上,埋伏于青年人的周遭。”(173) 灵魂:我听说,我们的人生无非是走向死亡的过程(174)。既然我们所拥有的俗世的一切是如此的不确定,为什么它们却偏偏为人所中爱呢?“我们越是生活得奢华,我们犯罪就越多;生命越长,罪恶益多。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想延年益寿呢?因为罪恶天天增加,良善必天天减少。”“谁能计算出我们每时每刻犯了多少罪,又忽略了多少善呢?如果我们既不行善,也不思考善,而让我们的心灵终日游荡于空虚无益的事情上,这已是一种重罪了”(175) 3.人:格里高利在《伦理丛谈》一书中说:“灵魂啊,那些专注于肉体的人,他们之所以贪爱俗世中暂时的一切,是因为他们极少思索肉体生命是多么的来去匆匆。如果他们注意到肉体生命消逝得何其迅速,他们就绝不会还爱恋那一瞬即逝的幸福。”(176)他还说:“我的生命犹如航海者,我或睡或醒,但总是向着死亡飞奔而去”(177)“今世的生命啊,你欺骗了多少人!当你离去后,你便是虚无(nihil);当你为人所看见时,你是虚影(umbra);当你为人赞美时,你是灰
烟(fumus)。对于愚蠢者,你是甘甜的;对于智慧者,你是酸涩的。爱恋你的人并不认识你,逃避你的人才真正了解你。对于你要欺骗的人,你就说你是长久的;对于你要让之绝望的人,你就声言你是短促的。”(178)这位作者在《论精神和灵魂》(DeSpirituetanima)一书中又说:“我们要用不断的沉思来操练我们的心灵、思虑我们的不幸。我们在痛苦中进入这生命,在劳碌中度过这生命,并在恐惧中离开这生命。”(179)贝尔纳则说:“我们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生活在肉体的脆弱病痛中,生活在各种冲突和诱惑中。如果我们勤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不幸地劳碌着,为这三方面所逼迫烦恼。我们易于受欺骗,无力抵制诱惑,对应该做的事更是懦弱无力。”(180) 4.灵魂:我明白了,这此世的生活毫无意义,除非现在我们加紧积德行善,以便让自己能生活于永恒中。因为虽然有人被宽恕,从而美善地生活着;但却无人被应诺,能长长久久的生活下去。贝尔纳曾说:“良心纯洁无暇,无所畏惧地等待着死亡,甜蜜地期待着死亡,并虔诚地接受死亡,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啊!”(181) 人:灵魂啊,如果你真地明白了上述种种,那你就应听从我的劝告
,“你之所以要在此世经历如此长久的磨难,是为了获取那以后常存不灭的生命。你活在肉体内,死于俗世中,也是为了在肉体死后能开始和上帝一起生活。”(182)这是贝尔纳的言论。你要明白“只有那向死而生,努力行善而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以喜悦和欢乐之心迎接死亡的来临。”(183)你还要注意,依照塞涅卡(Seneca)(184)的观点:无知者,也即犯罪作恶者,他是因死而开始死亡;智者,也即有德行者,他是用死亡去战胜死亡。 灵魂:人啊,我已看出,善人们的死亡是幸福的,而恶人们的死亡却是不幸和可怜的。 人:灵魂啊,依照贝尔纳的观点,“义人的死,由于是一种休息,所以是美好的;由于是一种新生,所以是更美好的;由于是无忧无虑的,所以是极其美好的。反之,罪人们的死却是很坏、很坏的:由于丧失了他们所爱恋的俗世的一切,故是坏的;由于和贪恋的肉体相分离,故是更坏的;由于要在地狱遭受虫咬和火烧的双重折磨,故是最坏的。”(185)然而,一切中最最坏的却是他们被剥夺了瞻仰上帝的资格。 其次,论末日审判那难以言表的公正 5.灵魂:关于死亡你已谈得够多了,现在请你讲一讲末日审判的情形。 人:灵魂啊
,我会满足你的要求,但我请求你,在听的时候要有耐心。你应该知道,尽管对死亡的沉思已让人感到可怕,但我以为,思考末日审判,其可怖丝毫不逊于沉思死亡;因为无人能够欺骗智慧、歪曲正义、打动仁慈、逃避那虽出于报复而又应得的判决。因此,我的灵魂,你要满怀恐惧地来思考你末日的情形(indienovissimo)。那时,你的良心要指控你以往的种种思想,自然的元素(elementa)则要起诉你以往的一切行为;十字架(crux)要作证、鞭子(verbera)在呼喊、伤痛(vulnera)要发言、铁钉(clavi)要控诉、累累伤痕(cicatrices)在诉苦,它们都要求惩罚你。“那时你的处境将何其艰难啊!一方面有罪的控告,另一方面有正义的威哧,里面还有良心的折磨;下有地狱的深渊,上有公正而愤怒的法官;外面有燃烧的世界,里面有严正审判的威吓。如果义人尚勉强得救,那犯罪作恶者又当如何?他们将逃往何方?隐藏决不可能,露面又难以忍受。”(186)以上是贝尔纳的言论。 安瑟伦在《沉思录》一书中则说:“哦,有罪的灵魂,无用而枯干的木柴,你将被投入那永恒燃烧着的烈火中。在某一天,你将被讯问你是怎样度过你这一生、
甚至你这一生中的分分秒秒的(usqueadictumoculi)(187),那时你将如何回答?”(188)我的灵魂,那时,对你所有虚妄无益的思想,对你所有轻浮、戏谑、荒唐的话语,对你所有徒劳无益的行为,你将作怎样的交代?安布罗斯(Ambrosius)在讲解《路加福音》时说:“我如果不恸哭我的罪行,我是要倒霉的;我如果不半夜起来向你忏悔,更是会大祸临头!斧子已放在树根上,要结出可能结出的恩典的果实,要结出应当结出的悔恨的硕果!”(189)灵魂啊,“不管你是清醒着,还是在睡梦中,那可怕的号角声总会在你耳边回响:死人们,来接受审判。”(190)灵魂啊,你千万要记住下面这话:你们这被诅咒的人,到那永恒的烈火中去吧!你们这被祝福的人,来承受你们的国吧!什么能比听见“你们去”这样的话让人感到可悲、可怕?什么又能比听见“你们来”这样的话让人感到宽慰?对于这两句话,没有什么比前一句话更可怕,也没有什么比后一句更悦耳!灵魂啊,你要远离俗世,以便来日能与基督生活在一起;你应逃避这世界,以便来日追随上帝;你要躲避这邪恶的世界和你那些狐朋狗友,以便来日能跟随天福者的队伍(Beatorumagmina)。
第三,论地狱中无法忍受的惩罚的严酷 6.经历了前面种种以后,你应将你静观的视线投向那些堕落者所遭受的苦刑。你看,他们所遭受的苦刑是何其繁多,是何其严酷,是何其可怕,又是何其无法忍受。贝尔纳在给教皇犹金的信中说:“我为那咬人的虫(vermenmordacem)及活生生的死(mortemvivacem)而恐惧。”(191)“多么可怕的地方啊,应当远离你!那里有燃烧的烈火,有彻骨的冰霜,有不死的蛊虫,有无法忍受的恶臭,有敲打的铁锤,有无边的黑暗,有惊慌失措的罪人,有解不开的锁链,还有恶魔狰狞的面孔。”(192)奥古斯丁说:“那些不幸的人啊!等待他们的是虫咬的痛苦、烈火的焚烧、没有水的烦渴,还有哭泣、咬牙切齿之声、以及满眼的泪水。在那里,即使他们求死,也求不得。”(193)在那里,没有任何的秩序规章,有的是永远的恐惧(参见《约伯记》10,22)。“你想想,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忧愁、悲伤和哭泣呢?那时,恶人们将被从义人群中分出来,他们将被置于恶魔的权力之下,并与恶魔一起走向那永远的折磨中;在那里,他们将永无休止的哭泣、呻吟,远离天堂的喜乐;他们将遭受千万年的折磨,不会获得丝毫的减免,这些不幸
的人啊,他们也永不会被解放。在那里,行刑者和刽子手永不疲倦,而受刑者却决不会死亡;在那里,烧人的烈火长明不熄,折磨人的酷刑层出不穷;在那里,没有被宽恕、被怜悯的希望,他们将永远活下去,以便永远受死,他们将无穷尽的受死而却不会真的死亡。”(194) 7.灵魂:人啊,如你所说,为什么在地狱中会求死不得?又为什么短暂的犯罪却遭受永远的惩罚? 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生命曾被给予他们,而他们却不愿意接受;因此当他们在地狱中时,即使他们想寻求死亡,那也不可能寻得到。”(195)因此,格里高利说:“恶人们之所以乐意无止尽地生活下去,是以便他们能永远地停留在邪恶中。既然他们的心灵在此生从未想放弃作恶,故严厉的法官为了伸张正义也永不宽免对他们的惩罚。”(196) 8.灵魂:“死亡啊,对他们来说,你以前是多么的苦涩,如今却是如此甘美。他们以前是那样坚决地憎恶你,现在你却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197)“哦,仁慈的耶稣!以你的名求你仁慈地对待我;求你忘掉那曾挑衅冒犯你、骄横狂妄的我,而回头看看这谦卑地呼喊着你、可怜而不幸的我;求你最仁慈地审查我身上应该拥有的属于你的一切,而抹去那不该有的
和你相背的一切。主啊,求你在仁慈的时候怜悯我,以免在审判的时候判决我。”(198)“真的,我的良心应该受到审判,我的忏悔也不足以弥补我所犯下的一切罪恶;然而,确定的是,你的仁慈胜过我的一切冒犯。”(199)以上是安瑟伦在《沉思录》中的言论。“哦,如果上帝尚这样对待傲慢的天使,那他会怎样对待我这尘埃和粪土?天使在天堂上傲慢自负,而我却在粪堆中狂妄自大。谁不会认为富人的傲慢要比穷人的傲慢更为人所容忍?不幸的我啊!如果富人与权贵者因骄傲尚且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尽管骄傲总是与富人及权贵者们联系在一起,那贫穷而不幸的我因骄傲又该受怎样的处罚?”(200) 9.人:灵魂啊,如果说上述这一切在你看来已是可怕至极,但是你听着,还有比这一切都更为严重的。克里索斯托姆斯在讲解《马太福音》时说:“即使你把千万个地狱放在我的面前,我认为也没有被从那光荣群体的福乐中驱逐出去、为自己的创造者所憎恶更可怕。”(201)灵魂啊,地狱诚然可怕,法官的怒容更让人畏惧,然而,最可怕的却是永远无望瞻仰那至福、至乐的圣三一。克里索斯托姆斯又说:“无法拥有永恒的幸福,得不到上帝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礼物,这已是一种极大的痛苦
,即使没有任何外在惩罚的折磨,仅仅这就已够他受了。宁愿忍受万千火刑,也不愿看见最仁善的基督的怒容,以及永远离他而去。”(202)格里高利在《布道集》中则说:“如果人能够理解到‘看,新郎来了’这句话的含义,那他会有多么的惊奇!如果人能够理解到‘那准备好了的,就同他进去,共赴婚筵’这句话的含义,那他该有多么的甜蜜!如果人能够理解到‘门已关了’这句话的含义,那他又会有多么的苦涩!”(203)灵魂啊,还有更多的吗?“你还要想一想下面这些是多么的不幸:见不到基督的面容,无法静观那神圣的喜乐,被剥夺了与所有至福的圣人们为伍的资格,死于永生而生于永死(morivitaeaeternaeetviveremortisempiternae),沉没于地狱的深渊,永远为饕餮的虫所撕裂,永无至尽地被拷打,烈火燃烧声的逼迫,呛人的烟雾让人睁不开双眼,感觉不到一丝光明,有的只是苦难折磨。”(204)这是普罗斯伯(Prosper)(205)在《沉思的生活》(Vitacontemplativa)中的言论。 10.灵魂:现在,我因恐惧而颤栗,因害怕而失魂落魄。人啊,我请求你告诉我,如此可悲的沉思有什么用? 人
:灵魂啊,我认为,对上述种种的不懈而虔诚的沉思是攻治罪恶的良药,也是激励我们行善和忍受苦难的有益秘方。贝尔纳在一封信中说:“你害怕守夜和劳苦,但是,对那些沉思地狱中长明的烈火的人来说,守夜和劳苦都是微不足道的。想到地狱的黑暗,便不会害怕孤寂的生活;想到将来连闲话也要受到审查,就不会厌恶现在的静默;在心灵的眼睛前时时浮现出哭泣和咬牙切齿的画面,就不会在意草席和软垫的差异。”(206)奥古斯丁在一次谈话中也说:“人的心灵已为俗世的诱惑与贪欲所征服,它逃避劳苦,贪求快乐,难以革除先前所养成的生活恶习。但是,一旦它开始想到将来审判的无可避免以及那些永恒惩罚的惨烈,它便会自愿向那些欲情宣战;不管是出于求赏的希望还是对酷刑的畏惧,它都将致力于根除昔日的欲求,并力求战胜他自己。”(207)这是奥古斯丁的言论。 11.灵魂:人啊,现在你已让这停留于流泪谷中的不幸的我恐怖够了,即使你的教诲确实有益。但是,现在你也应可怜可怜我这不幸者,兑现你先前许给我的诺言。请你略微讲一讲那永恒的幸福,或许我会从中获得某些慰藉。因为软硬兼施才是恰当的作法。依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为纠正人们的生活,好的作法是:时而惩罚
时而宽容,时而恐吓时而安慰。”(208)塞涅卡则说:“人的心灵是高贵的,它不屈从于强权,与其强行拖拉,毋宁予以疏导。”(209)因此,人啊,你要注意:人的心灵是很高贵的,它更易为温柔和友善的话语,而不是恐吓和责罚的言辞所劝导;它也更易屈服于应诺和安慰,而不是威胁强迫。因此,我们的姐妹,我们的新娘,她希望为上天香膏的芬芳和神圣赠与的美味所吸引,她是如此欢快地和她的新郎一起奔跑;她是如此惬意地践履那诫命之路(viammandatorum),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满怀爱意。 12.人:灵魂啊,我承认你所讲的都是真的。但是,哎,许多人却偏偏不肯在顺境中追随上帝,因此必须用各种不幸来恐吓他们。还有许多人,他们要么因盲目而认识不到那神圣的赠与;要么沉溺于虚幻之事,因疏忽而耗尽了那神圣的礼物。因此,我认为:如果人们都同样拥有那为接受他神圣的慰藉所需要的条件,那么,上帝出于他的无限仁爱之心总是会给予人极大的安慰,而不是以各种各样的痛苦来恐吓人。上帝的礼物是如此的珍贵和精美,故决不会随便拿出来,不加区分的施予一切人。在沉思了上述种种之后,你如果还期望获得那慰藉,那你就必须洁净你的理性,调整好你的情绪。
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只有那最洁净的心灵才配拥有至善(summumbonum)。”(210)而我认为,要品尝那至善,除了要有最洁净的心灵外,还必须调整好情绪。许多人在此生都曾很明亮地静观到那至善,但是,却极少有人品尝到了那至善。奥古斯丁就说:“主啊,我恳求你,让我用情感去品尝**理性所体验到的物事;让我用爱去感受我通过认识所理解到的东西。” 13.灵魂:人啊,我请求你告诉我,如果我想通过静观品尝到那上天的甘美,以至心灵稍稍有些醉意,那我在情绪和理性两方面都应事先作什么样的准备呢?我在静观中已操练我的心灵很久了,但是,哎!正如我担心的,我至今也从未体验到一点一滴的上天的甘美。有关圣人们的生活和往来,以及天使的本性、作为和品序这方面的书我已读了很多;对难以言表和无法理解的神圣的三位一体,我也有所涉猎;对诸圣所拥有的那难以估计的幸福我也多有所闻。然而,尽管对上述的种种我耗尽了心力,但留给我的仍是饥肠辘辘,以致于我总是和真福者奥古斯丁一起呼喊:“最仁慈的圣父,让我用情感去品尝**理性所体验到的物事。”然而,我还是一无所获。长期的钻研常常让我感到困乏倦怠,对自己也感到愤慨,以至于和先知一道
呼喊着说:主啊!你要把我全然遗忘到何时?你要对我掩面到何时?因为,纵然我认为我不配享用子女们的食粮(panemfiliorum),但我还是迫切希望至少尝一尝由你餐桌上掉下来的小小碎屑。然而,我却常常张口结舌,劳碌徒然(参见《以赛亚书》49,4)! 14.人:灵魂啊,你悲伤抱怨的上述种种之所以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原因有二:有时,它是出于上帝的极大仁慈以及为了有益于我们特加的神圣安排。因此,格里高利在《伦理丛谈》一书中说:“最仁慈的圣父惯于暂时延缓满足人的呼求,以便让人们的愿望日益增加。因为人的请求越是不易被允准,表明其应得的价值也就越大。”(211)他在《布道集》中又说:“虔诚的愿望会因延期而增长,如果因延期就降低,那就根本不是愿望。”(212)尽管上帝凭借其爱是极其仁慈的,但他有时一拖再拖,不给予他十分乐意给予的东西,借此使你更真切地了解你的愿望,使你更加热烈地渴望那礼物;一旦拥有了它之后,要满怀感激之情,更加关切地保持你所拥有的东西。 有时,上帝之所以延缓他的恩赐,是因为祈求者尚未准备妥当。贝尔纳曾说:“凡相信可将天上的甘美与尘世的灰土、将神圣的香液与有毒的欢愉、将圣灵的赠
礼与俗世的诱惑混合在一起的人,他们都将大错特错!”(213)—— (172)伊西多尔(Isidorus,约560~636):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和学者,以博学着称。着有《论教会职责》、《隐修规则》、《箴言三书》、以及多达20卷的百科着作《语源》等——(译注) (173)引自贝尔纳,《论皈依》第8章,第16节。 (174)参见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3卷,第10章。原文为:nostrumviverenihilaliudest,quamadmortemtransire。 (175)贝尔纳,《沉思录》第2章,第5节。 (176)格里高利,《伦理学丛谈》第8卷,第10章,第25节。 (177)格里高利,《书信集》7。 (178)格里高利,《书信集》49。 (179)格里高利,《论精神和灵魂》第49章。 (180)贝尔纳,《主临日布道文》7,第1节。 (181)贝尔纳,《新骑士颂》第1章,第2节。 (182)贝尔纳,《书信集》105。 (183)参见塞涅卡《书信集》30,第11节。 (184)塞涅卡(Senec
a,约公元前4~65年):罗马帝国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奠基者,政治家和作家。他的现存哲学着作有12篇关于道德的论文和谈话,124篇《道德通信》和《自然问题》,另有9种悲剧等文学作品——(译注) (185)贝尔纳,《书信集》105。 (186)贝尔纳,《沉思录》第22章,第46节。 (187)usqueadictumoculi:其本意为眼睛眨一下,形容时间的短暂——(译注) (188)安瑟伦,《沉思录》2。 (189)安布罗斯,《〈路加福音〉评注》第2章,第76节。 (190)哲罗姆,《书信集》66,第10节。 (191)贝尔纳,《冥想集》第12章,第25节。 (192)贝尔纳,《布道集》42,第6节。 (193)奥古斯丁,《主的见证》第49章。 (194)贝尔纳,《沉思录》第3章,第10节。 (195)奥古斯丁,《布道集》229,第4节。 (196)格里高利,《对话》4,第44章。 (197)格里高利,《箴言》4,第1章,第1节。 (198)安瑟伦,《沉思录》2结尾。 (199)安瑟伦,《沉思录》3结
尾 (200)贝尔纳,《〈雅歌〉布道文》54,第8节。 (201)克里索斯托姆斯,《布道集》23,第8节。 (202)克里索斯托姆斯,《布道集》23,第7节。 (203)格里高利,《布道集》12,第4节。 (204)普罗斯伯:《沉思的生活》第3卷,第12章,第3节。 (205)普罗斯伯(Prosper):全名为普罗斯伯·阿奎丹(Prosper·Aquitaine)。生卒不详,大约为奥古斯丁同时代的人。现存有他与奥古斯丁的通信。 (206)贝尔纳,《书信集》1,第12节。 (207)奥古斯丁,《布道集》196。 (208)奥古斯丁,《书信集》153。 (209)塞涅卡,《论宽容》第1卷,第24章。原文为:Generosusestanimushominisetinpotestatemrecalcitransfaciliusduciturquamtrahatur. (210)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第1卷,第2章,第4节。 (211)格里高利,《伦理丛谈》第22卷,第1章,第61节。 (212)格里高利,《布道集》
25,第2节。 (213)贝尔纳,《主升天布道文》5,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