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第六章 注释
6:1-15. 五饼二鱼的神迹
1. 「提比哩亚海」:这湖最初名革尼撒勒,继称加利利(见太4:18;路5:1),后因湖畔新建的提比哩亚城而再度易名。
7. 「二十两银子」:等于工人二百日的工资(见太20:2)。
9. 「大麦饼」:普罗大众的廉宜食物。
14. 「那...先知」:见1:21注。
15. 「要...作王」:群众热切盼望耶稣推翻罗马政权,使他们恢复政治的独立。可能门徒这时也有类似的想法,以致耶稣要退避到山上去。
6:16-21. 耶稣在海面上行走
19. 「十里多路」:原作廿五「斯塔狄」,约合四、五公里(三英里)。
6:22-25. 众人寻找耶稣
施行五饼二鱼神迹的当天,众人知道耶稣并没有和门徒一起登上停泊该处的唯一小船。但第二日,他们发现耶稣不在那里,于是乘搭刚从提比哩亚城来到的船只,渡到湖的另一边找耶稣。
6:26-59. 耶稣是生命的粮
26-29
众人只着重神迹与肉身的关系,而不晓得信靠那行神迹者,从祂支取永存的食物。
27. 「神所引证」:即「神...认可」,见串24。
28. 「行」、「作...工」:在这些犹太人的心目中,讨神喜悦与得永生是靠个人的努力。
30-33
众人要求耶稣施行类似昔日天降吗哪的神迹。耶稣指出真粮是天父从天上赐下的。
34-40
耶稣明说自己是生命的粮,信祂者必得永生。
34. 「主」:亦可译作「先生」(见现代译本)。
37. 「父所赐给我的人」:就是受父吸引的人。他们必到耶稣那里(见44),即见子而信(40),因而得永生,在末日复活。
41-46
人所以能够接受耶稣为从上而降的真粮,是因受父吸引,从祂学习。
45. 引自赛54:13。有关神所赐的、人内心对祂的体验和知识,亦见耶31:33-34。
46. 见1:18注。
47-51上
领受耶稣这真粮的,必不致死。
49. 「死了」:指肉身的死。
50. 「不死」:指灵性的不死。
51下-59
耶稣的血和肉,是为拯救世人而献上的。人必须将耶稣接进内心,领受这血和肉的代赎,才能有永远的生命。(参考附注:吃主肉、喝主血)
6:60-71. 永生的话语所引来的不同反应
60. 「听」:指听得进、接受。
62. 耶稣藉钉死、复活与升天这一连串的事件,归到父那里,就是祂未生在世上时原有的地位。听不进耶稣的话者眼见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会更难相信祂。但相耶稣的话者,会因耶稣的死与升天,得到更大鼓舞与确据。
63. 执着于肉体那方面,硬照字面意思来解释耶稣说的话,不会产生果效。但对那些蒙神的灵指引的人,耶稣的话带着活力,能赐人生命。
69. 「神的圣者」:强调耶稣的超越和圣洁,堪与神比拟。
参考:
十二门徒
思想问题(第六章)
1. 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用意何在?祂在水面行走的神迹又给门徒什么功课?
2. 从耶稣对犹太人的话(27)看来,讨神喜悦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这些人却以哪方面为最重要的事?这与今日的人是否相似?
3. 试找出米的营养价值。有那些食物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可取代米?耶稣所赐的生命之粮价值又如何(参35-36, 53-57)?与上述的食粮有何分别?
4. 耶稣赐给愿意信靠祂的人什么应许及保证(参37-40, 47-51)?
5. 60与67节里的「门徒」是指同一群人吗?为何有些门徒不满耶稣的要求而退去(66)?这是否今日一些信徒的写照?
6. 父神在拯救人的事上做什么工作?参37, 44-45, 65节。人又要负起什么责任?参45, 47, 51节。
7. 彼得矢志跟随耶稣的理由何在?参68-69节。你曾否像彼得一样有此决定?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