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罪的真义

认罪悔改并非仅是宗教的圣事,它意味着完全的弃绝和自我的否定。当我们提及这个概念的时候,即意味着弃绝以往在罪恶中生活的模式以及对自我为义的否定。神不喜悦我们持久地沉浸在以往的罪恶之中,也不希望我们活在深深的罪咎之中。神不要我们定睛在过去的错谬之处,神的赦免和宽恕才是我们投下灵魂之锚的正确所在。故此,任何人为的补赎,都不合乎圣经的原则。一个基督徒的回忆,不是犯罪的回忆;乃是被赦免和宽恕的回忆。

32、论信仰中的情感

情感的激动并不等于真正的复兴,除非带出其在实际生活中质的转变。主日宣道的果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会众当场的情感反应,更应追求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效用。主日宣道的果效应当从离会之后开始彰显。

如何使自己的信仰与生命沉淀下来,不再驻足于虚浮的情感和肤浅的理性之上,这应当是我们今日的基督徒应当一直寻觅的。

信仰的情感是即时的,也是短暂的,真正的复兴则是持久且有动力的,由此便可以清楚地分辨何为圣灵的工作,何为人为的情感。

基督徒的喜乐并非仅仅只是一种信仰的情感,它的具体体现并非仅是一时一刻的欢笑,更多体现的乃是在生活的苦难之中的一种韧性。基督徒的喜乐正是面对困境挫折的力量,在绝境中的信靠而体现。

33、得不着灵恩的原因

今日的教会空谈属灵经历以及圣灵充满已经许久了,时至今日,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教会的属灵光景仍是死寂一片。教会中有许多虽口称渴慕,并多多的追求却仍得不着的会众。

究其原因,乃是贪图今世的一切,而不愿对信仰付上真正的热诚。一方面满足于自己的不冷不热;一方面又期待圣灵的大大浇灌;一方面沉浸于世俗的宴乐之中,一方面又企望神以大能扶助。

我们期待神对我们的心灵说话,却从来没有意识到,神若说话,我们就当立刻以祷告和行动来回应。我们应当仔细究查内心,我们是否有立志顺服之心。如果没有,又怎能期待神向我们显现呢?昔日以色列百姓注重罪孽,又守严肃会,被神厌烦。我们贪爱世界,却又企望经历属灵的丰盛;昔日法利赛人不肯顺从真理,却祈求神迹,被耶稣所责备;今日我们厌弃主道,却祈求圣灵充满。归根结底,也只是一丘之貉而已,岂能得神喜悦?

34、祷告并非义务,乃是乐事

律法主义将祷告变为令人厌烦的独处,而恩典则将之变为令人愉快的交谈。

当我们的祷告是源于义务而非与基督亲密的关系时,我们就很容易使原本很愉快享受的交谈变为僵硬的公式化的祷告。而当你的生命日益成熟之时,你就会发现祷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属灵规矩。你会发现,一天究竟要作多少次祷告已经不再重要,你已经记不清了。你会把所有的事情与神分享,大事小事你都会跟祂说,并彼此交换看法。你会与神分享你所有的喜怒哀乐,因为你知道神在你一切的感受上都能与你认同。你会发现你不再僵硬地作祷告,因为祷告本来就不是刻意去作的,乃是自然从你的里面涌流出来。

35、论基督徒的内在生命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喜乐的生命,但这种喜乐是内在的,不被外在环境所动摇和影响。这种喜乐是持久的,不只是一时一刻,不仅仅局限在祷告或赞美或特别的会场之时。这种喜乐也许会瞬间聚集释放,使人开怀;当更多的时候,它以不可见的状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坦然面对生命中每个挫折和失意,内心淡泊一切名利争斗。外面的世界虽风云变幻,但里面却始终辱宠不惊,有着一丝淡淡的喜乐!这喜乐源自神不变的爱,源自对神坚定的信念和依靠!内心拥有世界无法夺取的平安,这喜乐正源于此。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沉稳的生命,它不像浮萍总是漂浮水面之上,随波飘荡起伏。同样,一个成熟的生命,无论在何种环境中,始终不惊不动。所有的思想、感情、欲望都在控制之中。其心思异常敏锐,对于任何违背神的意念立即消灭。基督徒的生命操练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主动及被动。违背神的意念有时是被动出现的,因环境而被引动,当私欲在心中发动之时,应当主动的予以消灭。主动升起的更应消灭,不可容许任何违背神的意念在内心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