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禁食的意义

基督徒的禁食乃是在神的面前刻苦己心,并非功德。

基督徒的禁食等于是对身体宣告:你是我的仆人,并非我的主人;你并非是我惟一的眷念,还有一位比你更重要的,那就是内在的圣灵。

基督徒的禁食是表明对神的信靠,表明我们没有神的帮助就一无所行。因此,也是信心的一种体现。

基督徒的禁食也表明其真正关心的所在。口头上的宣称算不得什么,只有肯付出代价的寻求,才能显明你关心的程度。因为行动反应出我们内在真实的状况。

37、论基督徒平安与喜乐之源

基督徒的平安、喜乐并非源自内心,也非源自环境,更非源自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与臆测,乃是源自与神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基督徒一切的福祉都源自于此,此外没有别的根基。如若没有与神之间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基督徒将没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困境,没有勇气去迎接生命中的任何挫败。基督徒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喜乐,乃是因为知道万事都在神的掌控之中,祂使万事互相效力,使爱祂的人得着益处,而自己正是与这位掌控万有的神之间有着牢不可破的关系,这正是基督徒平安与喜乐的源头。

38、人哪,你为何而泣?

在默想基督的十字架的时候,仅仅定睛于基督肉身的苦难之上是极不明智之举。许多时候,我们为着基督肉身所受的苦难而洒同情之泪,这是不智的。基督并非可怜虫,基督必须上十字架,因为这正是祂降临尘世的原因。表面上,基督似乎是被人冤屈而死,实际上,乃是为我等之罪而甘愿代死。主基督的命并非被强权夺去,乃是其甘心为我等舍去。十字架是主自己的选自,祂不需要我们任何的同情与可怜。当我们为主的十字架而叹息,因十字架而为主鸣不平之时,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促使基督作出这个选择的并非是犹太的祭司和民众,也非是罗马巡抚彼拉多,乃是我们自己的罪。当我们因着基督的十字架而向神提出抗议的时候,其实不是向别的,乃是向上帝的公义和圣洁提出了抗议。这是基督所不愿看到的,祂正是因着我们的悖逆和顽梗而上十字架。祂曾告诫耶路撒冷的女子说,不当为其肉身将受的苦难和将临其身的死亡而哀哭,当为自己的罪和子女将来所面临的悲惨境地而哀哭,正是因为那些基督才必须走上十字架。

当默想到主耶稣的十字架之时,所想到的不应只是主肉身所受之苦,乃应想到罪的可怕、神的圣洁和爱。正是因着我等的罪孽,基督才走上十架,这十架原本为我等而设,基督却因爱我而担当。本应承当十架酷刑的乃是我等,主却不忍我等灭亡,故其愿替我担当;当基督背负众人的罪孽钉在十字架上之时,神尚不顾惜,使其绝对孤单的死在十架之上,我等岂不更应该谨慎自己吗?神既不顾惜背负罪孽的基督,更何况喝罪恶如水的世人呢?凡明主十架真意之人就当离开罪恶,不再迷恋罪中之乐。

耶稣基督的苦难共有六重:降生—创造主变成被造物,无限成为有限;家庭—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门徒—执迷不悟,关键时刻却背叛离开;受审—审判者成为被审者,唯一圣洁公义者竟被罪人所审问;肉身——客西马尼的孤单,巡抚衙前的鞭打,兵丁的戏弄,以及最后头戴的荆棘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绝对的孤单——天父的离弃。这是最深的苦难!在这六重苦难之中,肉身的苦难只是其中一项,我们今日应当思想,我们今日究竟为何而哭?

39、论正确的回忆

当人在思考上帝时,如若想到的仅是罪过,而非上帝的宽恕,他就会被过去的罪所辖制,得不到在基督里的自由。

当人在思考上帝时,若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罪过,而是想到罪的解决、上帝的宽恕,他就会栖息在上帝的宽恕之中。

因此,基督徒的回忆并不是对自己有多少罪的回忆,乃是对自己被宽恕了多少的回忆。不是充满自责、愧疚地去看待自己以往的经历,乃是为现今蒙神接纳而充满感激。

基督徒的生命不是活在过去,乃是活在当下;不是活在罪咎之中,乃是活在蒙神接纳的喜乐之中。

40、除去不合体统的恶欲

每一个立志脱离罪恶跟从主的人,都当除去内在不信的恶心和肉体中贪图安逸的欲望。

我们称神为父,祂既是父,就表明祂自会顾念我们一切的需要。我们既是神的儿女,也就有权从祂的丰盛之中支取恩典。主耶稣在主祷文中教导我们称神为“在天上的父”,表示祂乃是超越的,比世上的父更为完全,更有能力,更愿保护我们于其荫下。我们在世过寄居的生活,当以父的信实为粮。为何对神的全能和信实产生怀疑呢?为何容忍自己存着不信的恶心去生活呢?惟愿我们能全心地信靠祂,将一切的忧虑都卸给祂。

我们称神为主,祂既是主,就表明祂拥有绝对的权利。我们既是神的仆役,就当放下一切自私的想法,单单以神的事为念。我们既称祂为主,就表明我们是祂的仆役,我们并非是自由的存在,我们生活的中心并不是自己,乃是神。凡事不求自己的欢心,乃求祂的喜悦。放下自己的野心,全心顺从神所赐予的异象。没有自己的

想法,完全以神的旨意为依归。将你的人生完全交托给神,全心顺从祂,如此,才为正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