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羣羊之牧 (约十章)
牧师者,教会之重要职也。教会者,牧师之服役地也。牧师对于教会所担负之责任,至为重要。凡关于道德上、灵性上、之种种条件,莫不为其本分内事。时耶稣愈一胎生瞽者,法利赛辈不但不乐其痊愈,且公然逐之会外。是与以西结三十四章,撒加利亚十一章,所载诸先知责当时以色列牧伯对于人民,待之强暴,处以残忍无异。今我主既欲拯救亡羊,新造教会,不能不树大牧之良范,以为后世教会法。我主取喻善牧,对于羣羊之本分,分三时间。皆足令人设身处地,即景生情,引起其乐役之观念也。
一、晨景(1-6)
溯犹太风俗,牧户为节省经费起见,入夜则数家集羊一地,晨起则分道而牧。然当此启户而视,检点羣羊之时,不免悲喜交集。悲者何?昏黑之间,宵小易乘,彼盗贼或逾垣而入,窃羊而去也。喜者何?羊牧由门而入,羣羊闻声,则载欣载奔,追随于后,快愉为如何也。盖以善牧之临栈(棚)而道之,出栈而先之,其声和蔼而可听,其步稳健而可从。虽逢歧途,而善牧自有方针;虽遇绝境,而善牧别开生路。既有尽分之牧,自有听命之羊。今之牧者,欲教徒之听命顺服,盍玩索斯喻。
(一)由门而入(1) 夫门者,耶稣也。羊牧入栈,不为耶稣,不由耶稣,而一己之灵性生命,未先入于基督之深处,冒为羊牧,而入羊牢,即所谓「自他处而逾」非由门而入者也。天下未有不由耶稣而能无愧为人之前导,为羣羊之善牧者。甚有先耶稣而至者,即推置一己于耶稣之先(8)。其有不为盗窃者,吾不信焉(此「先」字乃指位置之先后,非时期之先后也。)。
(二)司门者启门(3) 夫司阍者,圣灵也。历来传道士之入羊栈也,不有圣灵为之启门,纵具天使之口才善讲智慧之婉言,亦无济于事也。彼冒为羊牧者流,欲圣灵为之启门,亦难矣哉!
(三)呼羊而出(3) 呼羊之名,此真牧识羊之工夫也。举凡本会之信徒,其弱点,其特长,其道心程度,其灵修工夫,无不究之有素,胸有成竹。因而缺憾者补之,可资者用之,荏弱者扶翼之,受伤者缠裹之,既熟悉教友之性情,复力加训导之工夫,可睹一呼即从之效矣。
(四)先羊而行(4) 当羊之未出栈也,呼声频频,或奖劝,或提撕,促之使先者,所以引之而出也。既出矣,又当先之而行者,即所以示羊进行之标准。更所以示护羊突来之祸患。羊牧如此,而若羊焉有不识其声而相从乎?
二、昼景 (7-13)
入则或寝或讹(动)出则或食或饮,皆有满足之快乐,可无意外之忧虑。盖出户由道,而惟牧者是赖。由是而深玩之,其中有四要端,为教牧者,不可不深加注意也。
(一)曰生命(10) 耶稣曰:「我来为使羊得丰盛之生命」。此生命舍耶稣外,亦无从而得(约一4)。牧师最大之职务,即以自上而得之生命。孕育于教徒之心灵中(太十三32),使羣众共获此丰盛之生命,方无愧为善牧。且惟赖主与灵,赐人以生命者,方可谓为善牧也。
(二)曰自由(9) 如细味「出入得草」一句,即可晓然于羣众在耶稣内所获之真自由矣。耶稣尝言:「尔将识真理,真理必令尔自由」(约八32)。又曰:「若子令尔自由,尔即真自由矣」(约八36)。是明言吾人之真自由,惟于耶稣基督并基督之真理内得之。盖人未获耶稣之释放,并由真理而得属灵之智识,则不免有种种之厄境。魔势之迫压,罪欲之萦绕,俗情之束缚。为牧师者,不以真理晓谕之,化导之,使之趋就基督,深得基督,而在基督灵命之深处作生活,万难获此自由之幸福也。
(三)曰养育(9) 夫羊之所需者,刍而已。羊之所以得盛者,牧畜有方而已。然则教徒之兴衰,正可由牧师养育之方法觇知之。牧师不欲羣众之灵性生命活泼增进则已,如欲其增进,必时引羣众诣芳草之苑,清流之溪,教友所得之灵粮既足,其生命之健康,自不待言。彼于讲道之顷,徒以时事新闻,与一切悦耳动听之言论,无裨于教徒灵性生命之演说家,当亦聆主言而反省矣。
(四)曰平安 如言「保全羣羊,而使之得救」是也。非同佣工者流,「以其为佣,不顾羊耳」。更非如盗至,「以攘、以杀,以灭。我主乃使羊得生且盛也」。牧师之牧养羣众也,亦以力助之,深得天来之平安,属灵之平安,于基督内之平安,信托之平安,与神复和之平安,为要端。果能获此平安,虽遇百般挫折危险,而心灵中亦贞固不摇矣。
三、暮景。 (14-42)
当夕阳西照,燕雀归巢,暮气沉沉,豺狼当道,正牧者引羊归栈时也。观世界之阴翳,人心之黑暗,道德之光华,已暗淡无色。真理之精义,已吐弃如遗。是何异于暮景也。教友际兹时艰,非有善牧扶持之,其能稳立不倾者,盖亦寡矣。是则牧师之对此,亦有四大本分在焉。
(一)有识羊之智(14-15) 耶稣曰:「我乃善牧,识我羊,羊亦识我。如父识我,我识父焉」。是言善牧之识羊,非仅识其面,而不识其心;但识其言行动作之发于外者,而不识其道心灵性之存乎中者。乃牧与羊,羊与牧,彼此相知。无异主与父,父与主之彼此洞悉,毫无隐讳者然。牧师牧会之得力处,「识羊」二字,即其妙诀欤。
(二)有牺牲之心(15) 常人每视财如命,牧师乃视羊如命。宁舍命而不舍羊焉。如我主耶稣,一则曰:「善牧为羊舍命」。再则曰:「我欲为羊舍命」。盖善牧视羊为最珍贵之物,较一己之生命,更可宝重。故生则竭力为羊谋幸福,倘有何不测,突如其来,即为羊捐生,亦所甘心。若此,方无愧为善牧焉。
(三)有合羣之力(16) 耶稣尝言:「我别有羊,非此牢者,我将引之,使听我声,而归一牧一羣焉」。是言善牧对于全体之存心,无所谓歧视。无所谓区别,惟一视同仁。结合全体,终令全体于基督内合而为一。成功耶稣之厚望,方为美善也。
(四)有复生之能(17-18) 细玩本段,耶稣所以言其「能舍生,亦能复生者」。乃谓如不具有「复生之能」,非特不配为羊牧,亦不能为羊牧。盖一己尚未死而复生,如何以新生命授之于人也(参结三十七)。
耶稣复申论,善牧如何保全其羣众,其赐羊永生终不沉沦,无能夺之于其手。盖以羊由父所赐,无能夺之于父手也(28-29)。(本章参陈叩应君之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