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辩论日(拜二之事)

(太二十一20至二十三39、 可十一20至十二44、路二十1-46)

自拉撒路复生后,众人崇拜耶稣之诚,已达极点。于其入都时,故异常欢迎。奈人心无定,反复无常。非特犹太之领袖,显与耶稣为难,即欢迎耶稣之民众,亦时而耸崇,时而反对。本章所述辩论之事,即所以表显领袖之真像。亦暗指犹太国民,以不信纳基督,终不免于难也。耶稣于是日之言行,详载马太二十一章二十节至二十五章。兹则先论首三章所述有关辩难之事于次。

一、二问题 (太二十一20-27、可十一20-38、路二十1-8)

(一)门徒之问题 于拜一晚,耶稣率门徒宿于伯大尼。翌晨,门徒瞥见果树已枯,骇甚。因问「无花果树,何枯之速也」(太二十一20)。耶稣之答词,即表显犹太叶而不实之原因,乃以乏信之故。亦藉此发明祈祷得力之妙能也。(1)有信心之祈祷,求无不得(可十一24)。(2)即求移山投海之难事,亦无不得(23未句)。(3)任何人如此祈祷,亦求无不得(23次句)。(4)耶稣亦诚切相告,任何人如此祈祷,亦求无不得(23首句)。耶稣言无不诚,甘以诚所切相告者,乃以人之不信,而极力言之也。

(二)领袖之间题 时有祭司等问耶稣所乘之权,由何而来。耶稣亦发一问题而诘之。观耶稣之问言,显与伊等一冒善之机。伊等果不直言所信,足见其宅心险恶,欲寻隙生事耳。

二、三喻言 (太二十一28至十二15、可十二1-12、路二十9-26)

(一)二子之喻 此喻表显伊等悔改之尚存,宜及时悔悟也。此喻亦显天工人事之相须,并人在于神家之位置,之工作,及其作工之地点为如何。(1)人为神之子。(2)宜作父之工。(3)以葡萄园为工场。(4)宜今日作工去。

(二)恶农之喻 上喻乃指犹太领袖等以往之罪。此则言其将来之罪,并其祖先之罪。按葡萄园之意,圣经每以园喻犹太国。且犹太亦以园为国号。园中之树,喻犹太圣民。葡萄园受特别之培植,乃言犹太受上主异常之待遇也。讵料非特不按时结果,反残杀神仆。迨神子亲至,仍视如工师所弃之石(太二十一42)。终将钉于十架而杀之,诚可谓恶农矣。圣经以石喻耶稣,有三用意:(1)在于犹太人为绊脚石(太二十一44、赛八14-15、罗九32、彼前二8)。(2)在于教会为房角石(太二十一42、林前三11、弗二20-22、彼前二4-5)。(3)在于异邦国权为击打之石(太二十一44、但二34)。盖犹太以此石而倾踬(碍),教会在此石而建造。异邦属世之权荣,将以此石而击破焉。

(三)婚筵之喻(太二十二1-14) 此喻以婚筵喻上帝之恩召。所言仆人有三等:(1)第一等仆人(3)。指旧约之先知等。(2)第二等仆人(4)。或指施洗约翰,十二使徒,与七十传道士等。(3)第三等仆人(8)。指历代宣道士言。所言人不奉召之故有二:(1)为世界思想(5)。(2)为反对真理(6)。于十一节所言「礼服]二字,甚为重要。此礼服即信徒之义。非由自备,乃由上帝所赐。若不衣之,非惟不配与筵,亦且藐视神之恩宠也。

此三喻之异。首喻重在轻视神备(约翰)。次喻重在轻视神子。三喻重在轻视上帝。首喻之要义,在于遵命。次喻之要义,在于善行。三喻之要义,在于承恩。犹太人既不遵命,而轻视神仆。复无善行,而惨杀神子。更不承受神恩,而轻视上帝。罪不可逭矣。

三、四辩难 (太二十二19-40、可十二13-34、路二十19-44)

(一)希律党之问难 希律党乃与罗马亲善,以巩固私权之人。其问言甚为险恶,而态度雍容。出言狡猾,以冀耶稣堕其术中。耶稣之答辞,极有智慧。亦足以表显宗教与政治之两不相混。如言「以该撒之物归该撒,以上帝之物归上帝」。此亦历代教士宣道之佳题也。

(二)撒都该人之问难 撒都该人,重今生,贪利禄。不信「鬼魂与复生」。其与法利赛党,原不相睦。今以反对耶稣故,亦彼此表同情。而以摩西五经之言,问难于耶稣。我主耶稣则乘机表发复生之要道。(1)世界之事,不能阑入灵界。[盖复活时,不嫁不娶,与神使无殊也」。(2)复生有配与不「配」(路二十35)。保罗尝言,其希望「或者由死复生」(腓三11)。圣经亦言,「更美之复生」(来十一35)。「首次之复生」(启二十5)。以及「义人之复生」等。皆所以表示复生之事不同,复生之时有别。所言之「配由死复生」(路二十35),即首次更美之义人复生。亦即保罗所殷望之复生也。(3)来生之景状,摩西亦预为表明。撒都该人亦信纳摩西五经,故以荆棘篇之言,证明复生之道。盖神于荆棘篇自称其为亚伯拉罕等之神。所用之言,乃明亚伯拉罕等,于摩西时,尚生存于神前也。(按原文神言我「是」亚伯拉罕之神。此是字非已过之是,亦非将来之是,乃现今之是也。)

(三)律法师之问难 律法师问以律法中何者更大?以当时之拉比等,日以辩论诫律中何者更大为能事。谅不学无术之耶稣,决然不能断定。耶稣则借用经言,而答此难题,以为千古之定论。盖上而爱神,下而爱人,即尽律法之义也。

(四)耶稣之反诘语 法利赛、希律党、撒都该人、与律法师等,既相继而踬于耶稣之盘石矣。后此盘石遂转而落于其身焉。敌人方面,任如何质问耶稣,耶稣皆迎刃而解。而耶稣一问,众敌皆默然无辞以对矣。

四、八祸篇(太二十三全、可十二38-40、路二十45-47)

马太五章,为八福篇。二十三章,可谓八祸篇。主既明显当时之领袖,非但有名无实,亦且行事虚伪,骄傲自私,固不堪以为人师也。继则言其伪善欺人,祸必不远矣。(1)第一祸,在于关闭神国之门(13)。(2)第二祸,以其冒为虔诚(14)。(3)第三祸,以引人从其谬解,误人歧途(15)。(4)第四祸,以其轻重颠倒,使人不明律法之正义(16-22)。(5)第五祸,以其妄言欺人(23-24)。(6)第六祸,以其外洁内污(25-26)。(7)第七祸,以其专粉饰外表,而无实德(27-28)。(8)第八祸,以其历来迫害神仆,罪不容逭(29-36)。本章所论耶稣痛责犹太领袖之言可谓严厉极矣。耶稣则直言不讳,将伊等种种之罪状与罪刑,一一揭晓。而具有绝大势力之法利赛辈等,竟忍气吞声,默然无语。明显耶稣乃审判之王,而罪恶滔天之犹太领袖,岂能逃神子公义审判乎?耶稣对于众人之训教,之言论,至是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