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荣耀日(进耶路撒冷)
(太二十1-17、可十一1-10、路十九29-44、约十二12-19)
圣经每详述耶稣人耶路撒冷之事。如行献奉礼时(路二22-28),十二岁时(路二41-51),并传道时,屡至耶路撒冷守节。其每次进京之所行所讲,皆与吾人有密切之关系。然其更有关于历代万民者,即其末次至耶路撒冷。如此进京,可为其最后制胜之初步。
一、决心(毅然前往)
耶稣赴耶路撒冷之路,十字架之血路也。耶稣竟「身先门徒,毅然前行」(路十九28)。明知至耶路撒冷不免于难,却终不转路,奋力直奔各各他而去。夫耶稣之生平,固无时无地不印有十字架之行踪。如生于槽中,出身寒微,三十载为劳动家。于传道之顷,所遇种种之冷讥热嘲,并一切痛心惨目之事,皆所以预备耶稣饮最后之苦杯也。于为木工时,每断一木,每钉一钉,或不免有十字架之回响,以激其心。彼得极力劝阻时,魔鬼显施险恶之手段,以移其志。即于被执之时,亦何尝不能求父遣天兵十二营以救护。于身悬木架时,亦何尝不可从架而下以自救。第其志意坚定,终奋然毅然而完成其事工。无顾虑,无畏葸,决志前往,径赴战地。壮哉其心,勇矣其行也。
二、乐观(显为天国君王)
耶稣离耶利哥,由约但平原,而至橄榄山之伯大尼村。后于其地命门徒诣前村取牝驴,及其驹,而乘之入都。有谓耶稣所乘系牝驴。但经亦明言,乃「从未经人乘」者(可十一2),此亦表耶稣为神。盖献神之物,皆未经人用者也(民十九2申二十一3)。观「主要用他」一语(太二十一4路十九34),谅驴之主人,系基督徒。耶稣之所以乘驴,而不乘马,乃显其为平安之君,其国亦为平安之国。此亦适验圣经之预言(亚九10)。时众人对于耶稣异常欢迎,或「以己衣与树枝布之途中」,或执获胜之椶枝,同声喧呼和散哪。送者迎者,前拥后护,大声疾呼,称颂奉主名而来之弥赛亚。门徒覩此景像,则异常欣舞(路十九38),而欢声颂主,其声或较众声犹高。所颂之言,亦与诞生时天使所颂之言近同。此盖表显当时众人已承认其为天国君王。此次入都,即所以登宝位,乘王权,而显为神国之弥赛亚也。上帝数千年之经营,耶稣三十载之筹备,将观厥(其)成。此大功之告竣,虽以牺牲为代价,耶稣初未介怀,惟见撒但之国将倾,死亡之权将灭,亿万生灵,获救之时期已至,则欣喜莫名,此耶稣基督之乐观也。未知吾人已欢迎基督于己之心中为王否?
三、悲观(城众之愚昧)
迨耶稣乘驴前往,未几,至橄榄山麓之一小岗。遽覩郇城显于目前,则为之痛哭失声。论者每谓耶稣于众人欢呼称颂之时,竟不乐而哭,殊令人不解。而不知耶稣之怀抱,非为荣己,乃为救人。其于犹太传道,己三载于兹矣。非惟未悔改,亦且愈见其顽梗难化。今以时机已失,得不为之痛惜乎。更以耶稣之眼光视耶路撒冷,与常人所视有异。盖以耶稣所视,不啻有五城,显列目前焉。
(一)为旧日荣盛之耶路撒冷城 民众尝受上帝特别之训教,代有先知圣王迭出,乃上帝显荣之地。其威权郅(大)治,甲乎列邦。其往日之权荣愈盛,则愈为之痛惜也。
(二)为当时腐败之耶路撒冷城 当时郇城之阴翳黑暗,已达极点。圣殿已为盗穴,圣律仅存仪文。道德之沦丧,人心之暗昧,几不能以言喻。对于系乎伊等平安之事,更茫然不知(路十九42)。不日即将神子基督悬之木架,似此「幽暗当权」之景状,能不为之一哭乎?
(三)为三十年后被围困之耶路撒冷城 迨三十年后,耶路撒冷为罗马兵四周所筑之土城所围。城内绝粮,甚至以粪充饥,杀子果腹,种种惨象,显列耶稣目前。慈爱之主,焉能不为之痛哭失声也。
(四)为敌兵所破之耶路撒冷城 当耶路撒冷为罗马兵攻破时,男女尸骸狼藉于地,圣殿焚之一炬,即基础亦拆毁,「无一石复留于石上」。荣美之大卫家室,遽尔(一旦)成为焦土。若此情况,又焉得不为之痛心也。
(五)为破后荒芜之耶路撒冷城 夫耶路撒冷,大君之京师也。上一帝显荣之地也。竟充以罪恶之血迹,致遭重谴。后仅为一小村而已,其满目凄凉之惨状,讵可以言喻乎?
执是以言,我主之爱国心,可谓至矣。盖耶稣所洒之热泪,乃为国民之罪而哭,亦为圣会之腐败而哭之泪也。举凡真基督徒,虽曰「乃为天上之国民」(腓三20)。亦未有不为国家之良民,而深具爱国之热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