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圣殿(最后之勉词)(约翰十二至十七章)
夫约翰十二至十七章,乃耶稣对于门徒最后之勉词也。时门徒虽有三年之久,与主同起居,共饮食,聆主之训言,观主之懿型。今将作别,犹依依而不忍遽舍,特于被执之前,再四叮咛劝诰,以为临别之赠言。按此赠言,可为新约时代之新圣殿。此新圣殿亦犹旧约之圣
殿,有外院、圣所、至圣所之别焉。
一、外院(十二、三章)
夫旧圣殿原为新圣殿之影。于旧圣殿所有诸物,新圣殿亦莫不有之。按圣殿之外院中,设有祭坛与铜盆在焉。而新圣殿之外院中,果何所有也。
(一)新祭台(十二) 一进圣殿之外院,即见有祭台在。此新圣殿亦然。于约翰十二章,即申论此新圣殿之要义。如言一粒麦如何遗地而化(24)。耶稣如何被举等言(32)。即明上帝之圣羔,如何为新圣殿之祭牲,而为万人舍命也。
(二)新铜盆(十三) 于圣殿之外院中,由祭台而前行,有铜盆在焉。考约翰十三章,亦可见新圣殿之铜盆为如何。夫祭台原表称义之道。而铜盆乃表成圣之道。信徒非特宜于祭台而称义,亦宜在于铜盆而成圣。既称义而复成圣,始克立于得救之地步,而为属主之人(十三8)。我基督教各公会,共同奉行之圣礼有二:即洗礼与圣餐是。圣餐为纪念耶稣于祭台为吾人捐生,而洗礼乃表明于铜盆内成圣。如仅在于祭台称义,犹不免复罹于罪,盖以性灵中之罪根尚在也。必赖有圣灵将恶性改化,方无愧为圣徒焉。本章所言于铜盆内濯足之道,乃表明在主称义之信徒,其经行世路之足,仍不免时被俗尘所染,故宜不时于铜盆内,濯之使洁而后可。但亦仅濯足,而全身皆洁,以曾经沐浴而成圣故也(约十三10)。
二、圣所 (十四至十六)
此三章书,有三大题:即「结果」、「祈祷」与「圣灵」是也。此三大题,可表显圣所中之陈设饼、金香炉、与金灯台之要义。
(一)真陈设饼(结果) 饼之为物,乃由耕、耘、磨、烤、历经种种艰苦之麦所成。此中之寓意,固为表发耶稣尽历诸艰,始克为吾人之天饼。亦所以表示信徒,必含苦茹辛,効力神家,服役同胞,方能结有佳果,累累而下垂,堪为时献主前之真陈设饼也。
(二)真焚香炉(祈祷) 此三章书,亦可谓为祈祷之训言。圣经每以焚香喻圣徒之祈祷,实甚脗合。有如圣殿所焚之香。(1)乃甄别为圣。(2)其味馨香。(3)其气上升。(4)焚于金炉内。(5)由祭台所取之火而焚之。盖真祈祷之热忱,乃由十架而来。(6)宜焚于神前。(7)须捣为细粉。祈祷之事,祈祷之言,亦宜先于心灵中为细粉也。(8)逐日晨夕而焚之。(9)不可以为俗事俗物而用之。(10)永无间断(参出三十1-10又22-38)。
(三)真金灯台(圣灵) 夫灯台有七枝,即完全之意。亦表新约之灯台,即在于神前之七灵也(启一4)。灯乃自夜至旦,时燃于神前(利二十四3)。吾人之灵光,亦宜如是。圣殿赖有金灯而光明,教会亦赖灵光而辉煌。金灯须逐日两次剔之,吾人亦须逐日与灵联神交。
总言圣所内之三供物,即为归荣于神,裨益于人。表示于圣所内事神之教徒,非第个人得救已也。其平生之事工,亦足可以为神之荣,人之益焉。
三、至圣所 (十七)
夫至圣所,乃为大祭司事神之地。于外院中,见耶稣为人死。于至圣所内,又见耶稣为人活。耶稣之死,固于人有莫大关系。耶稣之活,于人之关系尤其紧要。盖即为人作成求救工夫之由来也(来七25)。旧约之大祭司,入至圣所时,其肩有宝石二方,上镌以色列十二支派之名。其胸牌亦镌有十二支派之名。其冠前则镌有「成圣归主」四字。其义乃表大祭司入圣殿时,将会众置于有力之肩,悬于仁爱之心,镌于荣耀之冠,而代会众立于神前,亦为会众立于神前也。于约翰十七章所记,吾主耶稣,当被卖夜,特为会众进至神前,以尽大祭司之职。且更为吾人进入天上之圣所,永为百姓活于神前。凡真信徒,因以与主同活于天(弗二8),而得有高尚之生命焉。进言之,「圣殿之幔已裂,耶稣已为吾人辟一经幔之新路」。则人人可亲诣神前,以尽大祭司之职。而为世界与教会活于上帝之前也。
总言之,教中信徒计有三等:(1)于外院事神者。(2)于圣所事神者。(3)于至圣所事神者。其于外院事神之教徒,仅一己立于得救之地,而为真以色列人而已。其于圣所事神者,非特一己业蒙救恩,亦且为神之荣,人之益焉。其于至圣所事神者,得与神靓面相亲,专以教会为己任,而置于一己之肩;以教会为念,而悬于一己之心;以教会为荣,而镌于一己之冠。此等教徒,将无愧如保罗所言:「生即基督」矣。所惜教徒中于外院事神者,居大多数;于圣所事神者,仅为最少数,即按班朝觐之祭司是也。而入至圣所事神者,乃绝无仅有之大祭司而已。此情此况,不亦时见于今日之教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