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国之喻

(太十二1至52、可四1至34、路八4至18)

以喻言设教,幼穉园之特色也。时耶稣宣道已近二载,观时人之情况,率多顽梗难化,则不得不变其教育之方法,盖即门徒以耶稣设譬而奇异之言(太十三10)。谅此乃王初次对众设譬也。至其所以用喻言之故,论者虽不一其说,但即耶稣所言者(太十三11至13),可得其梗概。以当时听道者,计分二类:即听受而聆悟,与反对而弃绝。以喻言宣道,可令听受者,藉以追寻真理,而洞明天国之奥秘。亦可防反对者,得有机会,挑剔辩难。或谓耶稣设譬之故,内含天演之公例(太十三12),即「有者益有,而无者益无」也。按此八喻,可谓天国于今时(自主升天至主再来)之历史,亦神与人之两面观。以前四喻,乃耶稣于海滨对于羣众之宣讲,论及人一方面所观天国之外表与失败。后四喻,乃耶稣于室内(太十三36),对于门徒之要训,述及神一方面所见天国之内容与胜利也。

一、天国之播种时代 (播种之喻)(太十二3至23)

按播种之喻,宗教家每对于「种耔」之讲说不同。或以「种耔」喻天道。其收获之不等,一视田地之优劣。亦或以「种耔」喻天国之子(太十三38)。其效果之回异,乃以「种耔」之殊别。(按英文新译明显所播者乃人、非道也)。盖以地既有别,所成功之「种耔」,即因之而异。以此异样之种耔,播散于世界,(田地即世界)(太十三38)所获适如所种。迄不能结实者,四分之三耳。

二、天国之荑稗丛生时代 (稗子之喻)(太十三24至30)

夫稗子之由来,耶稣明言之,「撒稗者魔鬼也」(太十三39)。而今日之新学派,则谓稗子之生有二说:一则言由力与热而生。盖力与热,亦能生物,故稗子之生,虽无稗种,亦能因热而自生也。二则言由种类之变化而生。盖以各种动植物,皆可以境遇而改化也。为斯说者,纵有是理,亦显与圣经之明言相左。至于喻言之真义,所表灵界之败类,「敌实为之也」(太十三28)。于今日时代,稗麦并生,卒不能免。而传道家纵以严厉之手段,时将败类铲除,亦或有损而无益,盖恐薅稗而麦亦拔也。

三、天国之外表发达时代

(芥种之喻)(太十三31至32可四30至32)

芥种,微物也,遽然长成大树,宗教家对此景象,其观念每不一致。或以此喻教会之发达,盖以芥种虽徽,内具生力,终则长成大树。耶稣特以此示徒,勿以教会当时之失败灰心也。或以此表天国之乖像,以芥种虽能生发,大于诸蔬,究未能成大树。且圣经每以「大树」二字,表示人世之权荣。言天国成大树,显非天国之真像。无惑乎有飞鸟栖止于其间也。盖飞鸟者,喻言魔鬼之党类也。前虽食谷(太十三4),今则以外表发达,显有属世权荣之教会,为凄止之听矣。

四、天国之内容腐败时代 (面酵之喻)

面酵之喻,论者亦不一其说,有以此喻教会内容之改化者。盖芥种之喻,言外表之发达,而此乃言内容之变化。芥种言教会之奋发,显然可见。而此则言道在人心,隐然难觉也。且以妇人取酵,置面中,表教会之进行,亦与女界有关也。第按圣经,面酵皆指罪欲或异端而言(林前五6至8、加五9太十六11至12;可八15),盖面酵使面涨发,非改化,乃败坏也。此喻罪欲之恶力,致令教会内容腐败,非特表面呈露乖像已也。

五、真教会之隐秘时代 (得宝与寻珍之喻)

至于得宝与寻珠之喻,解经者之观念,亦有殊别。或藉此喻得道之人,或以无意偶遇,或以有心力寻。于既遇之后,皆舍其所有为代价,以购得之。亦或言商人者,基督也。宝珠者,真教会也。田地者,世界也(太十三38)。珠宝之藏于田,犹真教会于今世之隐而不显也(罗八19)。商人以己之所有,以市此珠宝,犹言基督之为真教会付重价也。亦或谓得宝之喻,表犹太之教会。而寻珠之喻,表异邦之教会。盖以美珠,乃异邦人所宝,犹太人初未尝视为宝物也。美珠于动物之伤处结成,亦如教会乃在于生命之主舍己受伤,于其伤处而成功也。且以珠之结成,乃由最无价值之微尘,经历几多改变而成。真教会之由来,亦犹是耳。

六、真教会之判别时代 (撒网之喻)

于第二喻,见稗生麦中,固无须急于判别之。但终有判别之。盖天国如罟(网)拖于海,集诸水族,惟善者入器,恶者则弃于外也。此喻之正意,可按耶稣之言解释之。以耶稣明言:「于世末天使将出,于善人中,以别其恶者投之于火也」。夫今日之热诚教徒,不皆殷望于基督复临时,首先被提乎? 本处所述,乃言于信徒被提后,亦必将恶者甄别而出,投之于火(太十三49至50)。其余之未被提去,亦未被淘汰者,始留至千禧年中焉。

七、天国文士之责任,对于今时代 (家主之喻)(太十三51至52)

耶稣既藉以上七喻,表发天国于今时代之景状,遂以天国之圣工,任命领悟天国要义之众徒曰:「凡通达天国道理之士子,有如一家主由其库内取出新旧之物」。夫所言新旧之物,非谓新物旧物,乃言新而旧旧而新之物也。盖以天国之道,乃最旧而最新,亦最新而最旧。亘古如斯,万世常新者也。徒众既已洞晓天国要义矣,自堪以家主称之,将自库内出新旧之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