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勿事玛门 (路十六1-31)

夫基督徒之生活,原不在于物质(太四4申八3)。其最足以防害基督徒之生活者,亦惟物质之世界而已(太十三22)。盖「人而溺世,则不爱父矣](约壹二15-16)。从未见有事上帝又事玛门者。如一人事二主,或爱此而恶彼,或重彼而轻此(太六24)。耶稣则借用二喻,表发已悔改归主之信徒,宜对于物质世界,存若何之观念。庶不致有碍于灵性生命焉。

一、不义家宰之喻(路十六1-18)

此喻之意,耶稣训教门徒,宜效不义家宰之明智,顾虑周详。乘未逝世之顷,预为身后计。盖此不义家宰之行事,虽不忠于人,但其预为准备,先自筹划,免贻后日之忧,亦吾人所当取法者。吾等信徒,岂得专注世物,而慢忽永存「真实之钱财」耶?

(一)世财与真财之比较 耶稣曾以虚夸之财,与真实之财,两两比较。审耶稣之所言,当亦知所勖勉矣。

1 小事……大事(10)

2 不义之财……真实之财(11)

3 他人之物……一己之物(12)

4 以玛门为主……以财物事主(13)

(二)善用财物之利益 详审耶稣之所言,亦可明悉吾人善用财物,有何利益。盖真信徒,乃善用其财,而不为财用。乃以金钱事主,非以金钱为主也。果克如此而行,所获利益,宁有限量哉!

1 将被接入永存之帐幕 (积财于天)(9)信徒果能善用其财物,而将财物积存于天,一若「与钱财结为朋友」(盖以正道用之也)。后将接尔入永存之帐幕(太十九21徒十4提前六17-19)。是言门徒以财事主,以财济贫,将虚浮之财(9),置于有用之地。至逝世时,将接尔入永存之所也。(其将接尔一句,或谓指所济恤之人将接尔。但详审本文,乃言所积存于天之财物,似将欢迎尔也。)

2 忠于小事者,将托以大事(8) 属世之财物,小事也。果克于人事尽忠,主必将托以大事焉。

3 善用不义之财者,将予以真实之财(11)。 所谓不义之财,以济贫行义等。非言以不义之道而生之财,有如某教会所言之为恶以成善也。乃言钱财即玛门,皆不义之物也。然果能善用此虚夸不义之物,终必将以真实之财交予之。

4 忠于他人之物者,将获属己之物(12)。 真基督徒,乃以金钱事主,而不为金钱之主。属己之财物,亦属于主。而一己不过为主司账,代主经管而已。故一己所有财物,「皆他人之物也」。果能忠于他人之物,主将以属己之物归予之。

5 不为财奴者,始克为主仆(13)。 盖一人不能事二主。制胜玛门,始堪为主仆。不有超胜世界,其能脱然无累,忠心于主者,未之有也。

二、富翁与拉撒路之喻(19-31)

此喻之意,与不义家宰之喻近同,惟有反正之别耳。耶稣乃借用此喻,表显日事宴乐挥霍,不顾念贫人者之终局。此富翁之行事,即自私自爱,无人道主义者之真相也。

(一)二人之比较

1 身贫而灵富。……身富而灵贫。 富翁虽衣丽都之服,食珍馐之品,日事华靡宴乐,其灵性却极为贫苦。其专注身体之宴安,亦灵性卑下之表示。而乞人则反是。

2 贫而有名。……富而无名。 富翁或为当时望族,声名洋溢,然而在地驰名者,在天或寂然无闻。且耶稣设譬,从未言及人名。此特述有乞人名拉撒路者,乃藉以显示信徒之生活,惟以上帝是赖也(拉撒路译即上帝助我之意)。

3 死无葬身之地……死而厚葬之。 拉撒路死,未言及殡殓之事。其于生时有犬舔其疡,谅其死时,遂弃置荒野,任犬啮其骨也。而富人死时,则衣衾棺椁而葬之。「二人生前」之苦乐,外体之荣辱,几不可以比例也。

4 死被神使接去。……死至阴间受苦。 贫者死,天使扶置亚伯拉罕之怀。富人则被投于阴府之火焰中,苦不堪言矣。

5 蒙恩之机已失。……受恩之时无尽。 二人虽同在阴间,然限以巨渊,欲由此涉彼不能,欲由彼济此亦不得。富翁虽切望伊祖援助,惜时机已逝。拉撒路则生活于上帝慈爱中;永世无穷矣。

(二)失机会之请求。 今乃「见纳之时,得救之日」(林后六2)。过此机会,良期已失。徒叹奈何,亦无益矣。

1 虽诚切求之,决不能得。 如耶稣所言,无智之童女,纵再三叩门,亦不能启矣(太二十五10-11)。

2 所求虽小,亦不能得。 圣经明言,吾人当于今日「多求恩赐」。至恩门已闭时,虽求点水之恩(24),亦不克如愿以偿矣。

3 所求虽恰合所需,亦不能得。 富翁所求,恰合所需也。惜亦空怀此奢望焉。

4 所求虽以怜悯为怀者,亦不能得。富翁所求者,虽为富有爱心之亚伯拉罕,亦不能矜怜之。

5 为他人代求者,亦不能得。 富翁虽为其兄弟五人求,奈所求亦属枉然也。

6 虽再三祷求,亦不能得。 富翁之祷求,乃而再而三。惜终不能允如所求也(24,27-28,30)。

(三)喻言之要训

1 富而无德,不如贫而乐道。 贫如拉撒路,富如亚伯拉罕,皆可承受在天之永业。惟有财,而不能善用财,勿宁安贫乐道之为愈也。

2 今生不分人之苦,来世亦难共人之福。 如亚伯拉罕谓富翁曰:「尔享过尔之福,彼受过彼之苦」。其意乃言:「尔所有之世福,如能稍分与之,则彼所享天乐,或可与尔有分」。盖圣经明言:「矜恤之心,必胜审判也」。

3 阴府之内,分有善恶二区。 喻中言及富翁与拉撒路等,俱在阴府。且在言语相闻之间。乃以按圣经所述,旧约时代人皆死至阴府(于新约时代之信徒,皆言死至乐园)。盖耶稣尚未复生,阴府之权,尚未制胜。必待耶稣制胜死权时,始携伊等同赴乐园也(彼前三20弗四8来十一40)。

4 善人于阴间绝无痛苦。 旧约时代之善人,虽至阴府,究非如恶者之痛苦。惟福乐尚未完备耳。罗马教谓死后入炼狱之说,究无根据,亦不合圣经之明训也。

5 人于死后再无得救之望。 如言「尔我间,限以深渊,欲由此涉彼不能。由彼济此亦不得也」。

6 神迹不能令人重生(31)。 不听摩西及先知,即显有死而复生者,亦必不信之。以神迹仅为真道之左证,而不能令人重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