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权柄日(拜一之事)
(太二十一12-22可十一路二十一37)
夫耶稣受荣入都,乃在今时吾人所守之安息日。本课所论,乃礼拜一之事。其受荣进京,亦明显其为天国之王。今则明显其为上帝之子。二者皆所以表示其为吾人之弥赛亚也。主于是日所显之神权有二:其一、则显于诅无花果树。其二、则显于洁除圣殿。其所以诅无花果树,乃以耶稣率门徒自伯大尼夙兴未食,即返耶路撒冷。以饥而思食,遥见道旁有无花果树一株,其叶既茂密,谅果必累累。及至树下寻觅,讵料竟一无所获,惟叶而已。此树之真像,正可以喻当时犹太之教会,仅有外表之枝叶,究无真实之佳果。故以诅无花果树事,以警教之。其所以复洁除圣殿,乃以其传道三载,神之家室,竟愈久而愈腐败。前为贸易之场,今则为盗穴矣。遂大动义怒,而洁除之。时殿中有瞽者、陂者、则医愈之。亦洁殿之特法也。殿中之赤子见耶稣所行,异常欣喜,即扬声颂主曰:「大卫之裔万福欤」。法利赛辈等,覩此景像,勃然不悦。盖以三载宿忿,势不可遏。但以众人之欢迎,亦敢怒而不敢言。仅借赤子之所言,以泄其忿曰:「若辈所言者,尔不闻乎」(太二十一16)?其意以为孺子无知,出此过分之赞语,尔何安心受之耶?耶稣答以孺子颂美适验圣经之言(诗八2)。法利赛辈闻之,亦默然无辞以对。盖神藉婴儿之言,以杜恶人之口也。迨夜晚,以于殿中终日劳瘁,遂复回伯大尼而宿。按耶稣是日之所行,非特显有神权,亦所以表示郇城之腐败,神民之罪恶,如何深重也。
一、当有者无,当无者有(罪之正义)
夫无花果树之所以见诅,乃以其当有者无也。(1)以其有叶而无果。无花果乃果叶并生,其叶既荣盛,自宜按时结果。讵料竟有叶而无果,宜乎见诅于主也。(2)以其适植道旁,竟有叶而无果。无花果树既植道旁,而占最重要之位置,来往行客,皆属目(注目)焉。竟未及时结果,以供行人所需,焉得不见诅于主也。(3)以其独植一方,竟有叶而无果。此无花果非植森林茂密之园囿,乃植于道旁,独占一方之利益。犹不乘时结果,无惑乎见诅于主也。(4)以其已为大树,竟有叶而无果。耶稣既遥见之,谅为大树无疑(可十一13)。似此独植道旁,有叶无果之大树,既失其天职,亦足以惑众,能不见诅于主乎?当时耶路撒冷之表像,真无异路旁有叶无果之大树。既受上帝特别之培植,之惠爱,深望其多结善果,以供世界诸国之过客所需求。不意仅注意表面之仪式规例,究无属灵之佳果累累而下垂,是当有者无,乌(安)得不见诅于主也。至圣殿之所以洁除,乃以其当无者有也。圣殿原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神人交通之所,上帝之家室,万国之祈祷处也。何容渔利之徒,贪诈之辈,麕集其中乎?所谓兑钱者之几,鬻鸽者之棹,以及牛羊等物,皆非圣殿所宜有。而贪财鬻民之祭司等,竟有己无神,有我无人,以拜神之圣事,为巧取民财之良机。似此不当有而有之事物,污蔑神殿。耶稣能不心热如焚,而洁除之哉!盖以当有者无,当无者有,即罪之正义。耶稣之事工,要以制胜罪恶为要端也。
二、当有者无,自以为有。当无者有,自以为无。(罪之丛滋)
夫当有者无,当无者有,其罪尚轻。所可惜者,乃当有者无,自以为有;当无者有,自以为无也。无花果树独植道旁,其叶茂密而荣盛,有似不知其所缺也。圣殿中充以不洁之事物,而祭司法利赛辈等,初未尝觉悟其非义也。当有者无,而自觉其无。当无者有,而自悟其有。挽救之尚易。如当有者无,而不自觉其无。当无者有,而不自悟其有。挽救之顿难。盖人必先知罪认罪,而后始能悔罪改过也。耶稣既于犹太宣道三载,以当时之会众而言之,非但对于神民当有之佳果,未能结出;不当有之罪污,未能洁除;虽耶稣苦口热心,警教之,训诲之,其有有无无,终不自语。似此景状,容有挽救之余地,亦难乎其难矣。
三、当有者无,自以为当无。当无者有,自以为当有。(罪之极端)
当耶稣之诅无花果树也,非特祭司法利赛辈等,不以为然。想门徒亦窃非之。是当有者无,以为当无也。迨耶稣洁除圣殿之顷,祭司等非惟不悟其非,且怒气填胸,急欲执之,以泄其忿。何尝以圣殿中之种种污秽,为不当有而有也。甚且以当有而有者为非是,以当无而无者为乖理。似此是非颠倒真假淆浑,「以光为暗,以暗为光,以正为邪,以邪为正」。乃罪恶之极端,决无救正之机缘矣。耶稣对于当有者无,自以为当无。当无者有,自以为当有之会众,特假不果之树,与污蔑之殿,应有之处分以警教之。奈空此一番热肠,终无悔改之望矣。噫,痛哉!
由上而言,吾人之罪戾,亦不外当有者无,与当无者有两方面也。如当结佳果而空占地土,固难免见诅于主。即心灵中充有不洁之事物,以污圣殿,亦难逃主之谴责也。其更宜切戒者,即心地昏昧,以无为有,以有为无,而不自悟其罪过。甚至当有者无,自以为当无,当无者有,自以为当有。其有能逃主之谴责,而免于刑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