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子为谁
(太十六13-26、可八27-30、路九18-21)
耶稣以饼饱四千人后,即抵马加丹。尝有法利赛与撒都该人于该处求异迹(太十五39至十六4、可八10-13)。后则去马加丹返百赛大,途次(途中)语门徒谨防伪酵(太十六5-12、可八14-21)。及至百赛大,有人携瞽者诣主前,耶稣遂医愈之。后复率门徒至加利利湖之北境,往该撒利亚腓立比之诸乡村(可八27)布道。时门徒既多聆耶稣之教训,并多见耶稣之神迹,其对于耶稣之观念,谅必较前有异。故于途中间之曰:「人谓我为谁」?夫耶稣基督,果何人斯?圣经已详言之。如按其品性而言:(1)乃神。(2)乃人。(3)乃神人。如按其有关吾人之履历而言之:(1)其原在天为吾人生命之本源。(2)其诞降为吾人完美之模范。(3)其在十字架为吾人之救主。(4)其被葬于墓为吾人负罪之羔羊。(5)其复活升天为吾人之中保。(6)其二次再临以为教会之良人。(7)其于千禧年以为和平之君王云。如按其职位而言之:其乃为吾人之先知、之祭司、之元首、之牧师、之良友、等等。按其教益而言之:其即永存之道,世界之光,即道路、真理、生命。总言之,即神子基督,历代先知所预言之弥赛亚也。至本处所载各方面对于耶稣之观念,果为如何,试言之于左:
一、人言我为谁
时人对于耶稣之观念不等,或谓其为施洗之约翰,或为以利亚耶利米,或他先知之一而已。甚有谓其为木匠,为恃别西卜逐鬼者。观众人之所言,意虽各殊,究无人能识之。亦仅言其与古时诸先知无异。盖以俗人之眼光,决无能识以道成人之基督也。其对于耶稣之种种品评,皆瞽者之谈天耳。历来之非基督徒,其称许耶稣之言,亦每言其为人中之圣。或完人之范。此与时人评议耶稣之口吻,无以异也。
二、尔曹言我为谁
当安得烈之就基督也。仅数时之久,即识其为弥赛亚(约一40-42)。拿但业之初皈基督也,即明认其为神子。为以色列之王。(约一49)第其对于基督之智识尚浅,故耶稣概未尝嘉许之。日后耶稣与徒众同舟渡海时,显有管辖自然界之权能。门徒皆不胜骇异曰:「斯(这)何人?即风与海亦顺之」(可四41)。迨与耶稣相处日久,其对于耶稣之观念,自较常人有别,尝崇拜其为上帝之子(太十四33)。复信纳其为永生之道(约六68-69)。今则明认其「为基督,为活上帝之子」。耶稣闻言,极为满意,曰:「西门巴约拿福矣」。盖「此非由属血肉者示尔(你),乃吾在天之父示之也」。第其对于耶稣之真像,终未稔知,未尽知,亦仅知为弥赛亚,而究不知弥赛亚之所以为弥赛亚也。如体人之情,阻耶稣于耶路撒冷为人舍生(太十六22)。于黑门山巅欲建三庐,以主与摩西并以利亚同列(太十七4)。且亦尝「彼此争论,孰为大」。以为耶稣将「振兴以色列国」,而为人间之君王。此皆因对于主之智识尚未圆满也。
三、耶稣自言其为谁
耶稣尝以彼得所述其「为基督为神子」之言,重申其要义曰:(1)此乃属灵之道。盖以此言:「非属血肉者示尔,乃吾在天之父示尔也」(太十六17参林前二7-12)。(2)是即教会之基。耶稣谓彼得曰:尔乃彼得,「我将建教会于斯磐」。斯磐者,何谓也,即彼得所承认「耶稣为基督、为神子」,之言也。或言彼得为教会之基者谬矣。盖以原文耶稣乃言尔乃彼得,(petros)我欲建教会于斯磐(petra)。是耶稣未言建其会于彼得之磐,乃言建其会于彼得所承认之基督之神子也。彼得尝详申此道(彼前二4-9)。保罗亦言及之(林前三11)。此所建之教会,至为巩固,阴府不能胜之。盖以掌死权之撒但,不能胜教会。而死亡亦不能胜教会也(林前十五55)。(3)执持神国之钥。耶稣尝以此付彼得手,日后大开布道之门于犹太人中者,彼得也(徒二14-41)。首辟异邦布道之门者,亦彼得也。(徒十48)最先将悖逆之教徒,关于恩门之外者,犹是彼得(徒五1-11)。而天主教则藉此言彼得为教皇,掌握教权、国权、并阴府之权。如教皇之冕有三层,盖此意也。殊不知此天国之钥,非仅授于彼得,亦授于众徒(太十八18约二十23)。时乃以彼得为众徒之表率,至于阴府与死亡之钥,仍权操于王,(启一18)他人不得强取焉。
总言之,耶稣即道成人身之基督之神子,即众人所希望之弥赛亚也。时人尚未识之,故命门徒勿以示人(太十六20)。盖以功尚未成,以此示人,徒自招谤,则无益而有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