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夜间之客

(约三1至21七40至52十九39至42)

于耶稣传道之初,首与论道者,尼哥底母是也。按尼哥底母,系身列政界之法利赛党,上流人物也,竟问道于人所轻蔑之拿撒勒耶稣,且详称耶稣为自神而来之师,可谓谦谦君子矣。其所以别具一种眼光而视耶稣,「盖以耶稣所行神迹,非神佑之,决无能行之者也」。约翰福音尝三次载称其事。试以所述表示其为何如人焉。

一、夜间之尼哥底母(夜就耶稣) (约三1至21)

夫尼哥底母之名,圣经每言及之,莫不称之曰:「夜就耶稣之尼哥底母」(约三2七50十九39)。此「夜就耶稣」一言,宗教家每以为尼哥底母之徽号。至其所以夜就耶稣之故,论者每不一其说。(1)或言其公务冗忙,日间无暇就耶稣,盖以其乃犹太之长官也。(2)或谓其以日间就耶稣,问道者甚多,人声嚣杂,不便静聆主训也。(3)或谓其以耶稣日间奔走西东,一无寗息之地,堪与论道也。(4)或谓其以怯弱畏人,不敢公然就耶稣也。揣之于情,度之于理,并验之于约翰再三称其夜就耶稣之言,可知其所以不公然见主,必其心怯畏人无疑也。今之信徒、其行于暗中,不克为光明之子,显然为主之善证者,所在多有。非亦步尼哥底母之后尘者乎!第尼哥底母之心虽怯弱,其信却诚笃。以故耶稣亦欣然纳之,示以新生命之要道,以其此次闻于耶稣者即重生(约三3至21),与永生是也(约三13至21)。且耶稣亦明言,重生由于圣灵之力,永生系于耶稣之功,二者皆相关相属,而不可偏废者也。欲赖主功而永生,须由灵力而重生;果由灵力而重生,必以主功而获永生。欲求永生,必须重生。既已重生,即入永生。此即所谓之永生界。非必在于既死之后,乃在于重生之始也。盖既已重生,而受有新生命,即永不再死矣。妙哉!

二、破晓之尼哥底母(公堂辩护) (约七45至52)

当构卢节时,法利赛辈,谋执耶稣。祇以阴谋未遂,辄恫喝差役曰:「何不曳之来乎」?彼等之不讯而鞫,实与法律不合。而往昔夜就耶稣之尼哥底母,适在议会之中,遂乘机据法律,为耶稣辩护曰:「末听讼不识其所为,我律岂罪之」?此足征其胆识较前顿增矣。亦足征其虽厕身于诡恶不法之政界,仍能孑然独立,不至随波逐流也。法利赛辈诸人,闻尼哥底母所持有理之辩护,遂无辞以对。但非笑之曰:「尔亦加利利人乎?尔岂未知无先知出自加利利乎」?似此不正当之答词,可见公会之黑闇。亦可见其所言,甚属无稽。盖历古以来,尝有数先知,如拿鸿、约拿等,概起自加利利也。由是以言,前此懦弱畏人之尼哥底母,今竞胆敢以最智巧之言,纠正同僚之不法矣。前虽夜就耶稣,今则于公堂为主辩护矣。其如此涉身政治,未始非由于主之美旨,留为适时之见证也。然亦不过为暗中之信徒耳。其为主辩护,仅以法律立言,究未为主显然作证也。虽曰较前夜间就主之时,大有增进,亦仅处于朦眬影中,为破晓之尼哥底母而已。

三、青天白日之尼哥底母(安葬基督) (约十九39至42)

当耶稣之身悬木架也,即最亲近之徒,亦皆星散。讵料心怯胆小,夜就耶稣之尼哥底母,竟敢协同富翁约瑟备絺(细葛)与香品,安葬耶稣于附近髑髅地,某园中石凿之新墓内。于此「幽暗当权」,举国若狂,痛诋否认耶稣之时,如此爱之、葬之、真有出人意外者。前此耶稣生存时,不敢显然信之;于耶稣钉死时,竟能公然葬之;当耶稣被人欢迎时,不敢趋就之;于耶稣被人厌弃时,竟毅然安葬之;且以此时安葬耶稣,例不得食逾越节,以扪尸有七日不洁之条也。其如此待遇耶稣,更不免为官绅所疾视,所憎嫌。而尼哥底母等,竟毅然为之。其爱,其信,其瞻识,其智勇,甚有大于众徒以上者。一夜间之客,竟有如斯之作为,约翰虽仍以「夜就耶稣者」呼之(约十九39),不知其为基督徒之程度,已达最高地步。即大使徒彼得,亦几不能望其肩背。观其昭然毅然,安葬耶稣之种种举动,无愧高等基督徒之行作,真乃光明磊落如日中天矣。

综言尼哥底母之初归基督也,虽于夜间就之,其三载于兹之为主徒也,亦暗中信之,隐然行之,固无愧为夜间之客矣。讵料于基督被钉,闇无天日之际,竟能冒险为此众人不及料之事,勇矣其心,深矣其爱也。其如此潜移默化,静中之进步,真令人赞赏不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