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拿撒勒人

当约瑟夫妇携耶稣自埃及旋归也,初拟径赴犹太,盖以将来承继大卫王位之弥赛亚,自应居于犹太之京师,或大卫之故里也。第于途次,闻亚基老继父位,惧而中止,以亚基老凶残无道,草菅人命,遂蒙指示,重返故乡拿撒勒而居之。此后约二十余年,耶稣长育该处,故时人皆以拿撒勒人呼之。其所以为拿撒勒人,亦非无故也。

一、先知之预言 (称之为拿撒勒人)

人呼耶稣为拿撒勒人,先知预言之。且按马太二章末节,乃引用众先知之言,(乃用多位名称,非单位名称也。)表示耶稣为拿撒勒人,系征实诸先知之预言也。盖考之原文,拿撒勒亦为弥赛亚之别名。(按诸先知乃言耶稣为(Netzer)(赛十一1、耶二十三5 三十五15亚三8)此字之意义,或表示耶稣为枝柯,或显明耶稣为拿撒勒人。)第以该城人士,多非善类,人每藉此以为蔑视诟訾(诋毁)之语。时人呼耶稣为拿撒勒人,即此真意也。

二、代表之寓意 (拿细珥归神)

昔以色列之会众,每有人许愿而为拿细珥者,(Nazarite)(或译拿撒勒)(民六)则离俗戒酒长发,圣别以献于神。按离俗圣别之意,乃远离乎罪人也。戒酒之故,乃无俗常之乐也。长发之义,乃为人所卑辱也(林前十一14)。耶稣基督诚然一真拿细珥人焉。(拿细珥或作拿撒勒)有如经言,其乃至为敬虔,无不善,无纤垢,远乎罪人,直造乎天之极也(来七26)。至以色列会中之为拿细珥者,仅耶稣之表示耳。其无愧为耶稣之代表者,当首推参孙(士十三5)与约瑟(创四十九26)。(为弟兄中之尊贵人,应译为弟兄中之拿细珥人。)盖参孙为拿细珥,以拯会众脱于敌手。约瑟为拿细珥,以为民众之撒法拿忒巴内亚也(创四十一45)。由是以言,称耶稣为拿撒勒人,亦卑而尊,辱而荣之名称也。

三、上帝之意旨 (愚而智之救法)

耶稣固生于伯利恒城,出自大卫之本乡,以验众先知之预言。竟然长于加利利,而为人所不齿道之拿撒勒人,此其中实寓有上帝之深意之美旨焉。盖「上帝喜以若愚之道,救诸信者,斯上帝之智也」(林前一21)。上帝之子竟长育于拿撒勒,其出身之微贱、之卑辱,非有属天之灵目慧眼,决不克(能)辨认其为弥赛亚,而崇信之归诚之也。「彼读旧约如帕蒙心」之文士法利赛辈,徒以肉眼,讵(岂)能识此以拿撒勒人自居,有若凡庸碌碌,愚不可及之神子基督乎?

四、耶稣之教益 (特别之预备)

耶稣居拿撒勒之年,对于自身之教益,可一言以蔽之曰:特别之预备。

(一)家庭之感化。 耶稣生长于虔诚之信徒家,其名义之父约瑟为人老成稳健,谦逊笃诚。信仰坚深,速于听命。其母马利亚之圣善信虔,更不待言。且由幼冲,熟读圣经,观其征引,尤可知其精通希伯来原文,是耶稣于家庭中已受有良好之教育矣。

(二)境遇之感触。 或曰:「耶稣固深解贫人之况味者也。其贫苦之经历,实为其日后大事之预备」。盖其受主之灵膏,特使命其「传道于穷人」(路四18)。且「以贫穷者,始聆福音也」(太十一5)。有如经言:「彼原富,因尔致贫,使尔以其贫而致富焉](林后八9)

(三)风景之感怀。 夫拿撒勒村人虽鄙,其地却富有天然之景致。盖帕勒斯听地诸村落之风景,未有甲乎拿撒勒者。其村建于山麓,高于平原三百五十尺。四山环绕,花木荣盛,北登半里许,四望辽阔;西有加密山,北有黑门山,且可遥望地中海约但河,及耶斯列平原。此天然之风景,能不令耶稣起无限之感想怀思耶。

(四)罪俗之感伤。 夫加利利固风俗恶劣,拿撒勒城则尤著。其罪俗世态,滔滔浊流,耶稣早已烛照洞悉,每目击之,心慨之,惄然而忧之也。是拿撒勒之风俗愈败坏,必愈感发耶稣救世之热爱也。

(五)交通之感想。 拿撒勒城虽偏僻,然有三大路经行其间。罗马之官绅兵士,来往之富商过客,每摩肩接踵而至,藉悉各国人之性情与景状。且以加利利既多与异邦人相往来,其蔑视异邦之心渐以泯除,此皆耶稣异日建天国之预备也。

五、敌人之失败 (最大之绊脚石)

夫犹太人不承认耶稣为弥赛亚最大之原因,即以其为拿撒勒人。尝言「拿撒勒能生善人乎](约一46)?或曰:「基督岂出自加利利乎」?盖记有之云:「基督为大卫之裔,必出自大卫所居之伯利恒也」。(约七41-42)。且聚讼纷纷曰:「无先知由加利利起也」(约七52)。诸如此类之口吻,皆所以表示犹太人否认耶稣之故,即以其为拿撒勒人。盖此拿撒勒人,即心高气傲自满自是者之绊脚石也。

六、十架之由来 (视同罪人)(赛五十三12)

夫犹太会众,岂果明目张胆,竟敢显与上帝为雠,将神子基督悬于木乎?曰:非也。伊等以为悬于木架者,乃拿撒勒人也,非弥赛亚也。盖以拿撒勒人基督,「生若草莱,萌于荒野,根株长于槁壤,容貌不扬,威仪不秩,人所共见。无艳羡之心,彼为人所轻视所弃绝」(赛五十三2-3)。大非会众所企望弥赛亚之态度。故所谓之「除灭之,除灭之]。乃除灭拿撒勒人,非除灭基督也。「钉之于十架,钉之于十架」。亦非痛绝基督,乃痛绝拿撒勒人也。假使耶稣不为拿撒勒人,十字架之救道,将如何成功乎!

七、教徒之厚赐 (历试诸艰,与吾侪同。)

美哉!拿撒勒人之厚赐,足令信徒受用不尽焉。其所历之程途,莫非为吾人而历,其于三十年中。谨守法律,无非为吾人而守,其历试诸艰,与吾侪同,乃为深体吾侪之荏弱。其所遇变厄,所处苦境,穷年兀兀,惨淡经营,自幼已饱尝贫寒之况味,皆所以为罪人之良朋,深与吾人通情也。且以如此降卑其身世,始令吾人以之高举。三十年内,静中经营,一若常人,始令凡庸罪欲之辈,遽然改化为神子,盖其动作云为,操业孝亲,皆与人同,始克为人之模范焉。

总而言之,耶稣所以托为匠人之子,长育于偏僻之地,碌碌无闻,不露头角,其为弥赛亚之名,已掩而不彰者,此实由上帝之美意并隐然之护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