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叙加布道会

(约四1至42)

夫自犹太去加利利有三大路焉:一曰东大路,二曰西大路,三则经行撒马利亚地。据约翰所言,耶稣所以「必须经行撒马利亚」者,推其原因,乃以「人子至,特为觅亡羊也」。观耶稣于布道之顷,时而行,时而止,时而在城,时而在乡;时赴海滨道旁,时至旷野荒郊;其如此往来奔波,靡有定所,岂无故哉?一言以蔽之曰:「觅亡羊耳」。明乎此,可以晓然于耶稣必须经行撒马利亚之原因矣。盖耶稣之工,固不限于犹太也。待救之亡羊,亦不仅以色列族也。兹略述其于叙加城之布道工夫,可得最要之教益焉。

一、布道会之筹备(首作个人布道之工)

耶稣于叙加城之布道会,所作之筹备工夫,即先得撒马利亚之汲水妇。耶稣固洞悉该妇,而该妇亦深得基督。此即布道大会最得力之要点也。试言耶稣救该妇之要训:

(一)善乘机缘。 时方近午,溽暑逼人,耶稣行路,疲甚渴甚,乃休于雅各井旁。惜无汲水之器,徘徊久之,适有妇人来此汲水,耶稣一见该妇,即忘却一己之渴,转生一种救人之渴怀,此难得之机缘,决不轻易放过也。

(二)不存成见。 夫撒马利亚妇,淫妇也。耶稣不预决其不肯悛改,首与论道,可谓不存成见矣。

(三)不避嫌疑。 盖一男子与素不相识之妇女接谈也,且与一厚颜无耻之淫妇接谈也,况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素不往还,耶稣竟单独与之论道,无怪门徒见而异之也。

(四)与之通情。 当耶稣疲坐井旁,徒叹井水之深,无以解渴。见此汲水妇,固有心就妇求饮,第耶稣之用意,乃欲藉此与该妇通情,以为论道之络点也。

(五)因事致宜。 耶稣与撒马利亚妇谈道,乃就本地风光,于井旁谈起活水问题,此亦耶稣宣道之常例。如在海滨则讲渔人之故事,于山麓则以鸟飞取譬是也。

(六)无暇闲谈。 审耶稣对撒马利亚妇之所言,乃直述真理,毫无闲言俗语杂于其间,诚宣道者之标准也。

(七)使明其缺。 耶稣令该妇聆悟救道,即先唤醒其心,使之觉有缺乏。盖耶稣有属灵之活水正彼妇之心灵所需要,而不可或缺者也。彼妇虽未明耶稣所言之至意,却立生欣羡之诚曰:「夫子,盍(何不)惠我此活水乎」!

(八)俾其悟罪。 耶稣救该妇之要点,即使深悟己罪也。如言「往呼尔夫来」。此一语也,即对于该妇祛症之妙药也。盖基督之慧眼,已洞澈该妇之隐罪。虽自欲掩饰曰:「我无夫」。而其心灵中之羞恧,当亦形之于色矣。耶稣复更进一语曰:「尔言无夫是也,盖尔曾有五夫,今所有者,非尔夫也」。该妇生涯之颠末,在此一言,可以概之矣。以故该妇悚然而讶之曰:「夫子,尔诚先知也」。盖耶稣已见其肺腑,其中心之所有,无能隐于耶稣之前矣。

(九)不加痛责。 耶稣固以一言发其隐恶,究未痛斥其非,而使之老羞成怒也。该妇既已羞愧无地,托辞而言他,耶稣亦鉴其衷怀矣。

(十)为之释疑。 该妇已认耶稣为先知,遂乘机以素日疑虑之难题,请示于耶稣。而耶稣亦详为解明以释其疑,此亦宣道士之懿型也。

(十一)使识上帝。 妇人悟罪后,遂生发敬畏上帝之热忱(约四20) 耶稣即以崇拜上帝之真义,明以告之。(约四21)

(十二)终归基督。 妇人闻耶稣之答辞,引起其盼望弥赛亚之遥想(约四25)。耶稣乃语之曰:「与汝语者,即彼也」。妇人闻言顿悟,此迷亡之羊,终为大牧所遇矣。

二、布道会之妙感(悔改者之善证)

耶稣对于撒马利亚,首作个人布道工夫。该妇既已实行悔改,深得基督,则是奋兴之烈焰,已自该妇心中焚起,终至炎炎不息。全城居民,几皆为此奋兴之爱火所焚化矣。试言该妇感人之特点:

(一)无所畏怯。 顾或者曰,该妇之为主作证,可谓不自量之甚矣。盖以其乃初认基督也,乃一众人不齿之淫妇也。讵可腼然于众前为主作证乎?而该妇竟无所顾虑,奋然毅然而行之,无愧真获基督者之态度矣。

(二)弃其所累。 如言「妇舍瓶」是也。妇舍其瓶,固为留与耶稣及徒共饮,更以其既得耶稣所于之活水,遂满心足乐,不复汲水,遽「舍其瓶」。免致有误于布道工夫也。

(三)往就众人。 妇人舍瓶,逐入城往就众人,是不待人之就我,乃我急于为主觅人也。

(四)以身作证。 该妇之证,其最得力处,即对城众,以自身为证。如言「有先知至,我素所行者,彼悉言之也」。以自身为证,即吾侪感人之妙能。苟有人焉,于信道上,毫无灵历,决然不克为主之善证也。

(五)明证基督。 此妇人之所言,虽寥寥数语,却将基督显于人前。大声疾呼,以告众人曰:「此非基督乎」!此亦妇人工力之由来也。

(六)引人就主。 曰:「我素所行者,彼悉言之,非基督乎,盍往视之也」。如是引全城往就耶稣。此妇人之感力,可谓深且妙矣。不有耶稣先深得妇人,此奋兴之爱火,或未必如是之热烈也。

三、布道会之盛况(田禾尽熟)

妇舍瓶入邑,耶稣与徒相语时,举目见众出邑就之而来,遂语门徒曰:「尔岂不曰,尚有四月,而获时至乎?吾语汝,举目视田,熟可获矣。获者得佣值,积宝至永生,使播者获者同乐也」。

(一)收获之时机已熟矣。 至于田中之禾稼,或待四月,获时始至。而天国之禾稼,却已成熟正堪收获矣。此天国之农夫,所日夜殷望者也。盖耶稣之尽力于田畴,殆有甚于农人之力穑。当时徒众,或未深明耶稣之愿望,仍絮絮不休曰:「请夫子食」。不知其夫子已饱餐天来之灵粮,无须以物质果枵腹矣。故特竭力与语曰:「举目视田,熟可获矣」。乃以徒众所以昧于收获之时机,非特以其灵目末启,亦以其未举目而视也。今之传道士,不亦多人正坐斯病乎!

(二)收获者必得佣值焉。 盖以为谁收获,必得谁之工值;如何收获,亦必如何得工值,徒众适逢此收获之时期,幸何如之也。

(三)播者获者均同乐也。 当时徒众,固未劳而获此丰收之乐,至于栉风沐雨,冒日荷锄之辛勤播种者,亦非徒劳无功,以播者获者必同乐也。其意盖言如斯之收获,即预为播种之众先知等,亦必欣然同乐焉。

四、布道会之结果(叙加归主)

此布道会之结果,不徒有表面之盛况,亦将有良好之佳果。盖有多人归心于基督也。至其归基督之步趋,亦显有三步:

(一)就之(30)。 欲归主,必先就主,此势所必然也。

(二)信之(39至41)。 闻妇言而信者,固不乏其人,亲闻主言而信者,则愈众也。

(三)识之。 如众谓妇曰:「今我侪非为尔言而信,乃亲听之,知其诚基督救世主也」。此足表征城众之信,非迷信也,乃真知灼见,深得乎主之信心,亦即所谓得救之信心也。

综言叙加城众,获此殊恩,乃以耶稣于途次,亦不误传道之良缘。甚于该城逗留二日,乘机开布道大会。所收之效果,亦为我传道士留有佳美之行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