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山变像(神国临格之预像)
(太十七1-13可九2-13路九28-36)
彼得既代表众徒明认耶稣「为基督为神子」矣,此后耶稣则特别专注训教门徒之工。其训教亦较前更为紧要而深微。前虽有时隐言一己之牺牲,今则明言其将于耶路撒冷遇难,其众徒亦必克己负十架以相从。惟恐徒众闻言心怯,复言及环立之羣众,将有人于未尝死味之前,见「神之国乘权而临」。越(过了)六日,此言果验(路加所言之八日,乃将首末二日并计于内)。即彼得、雅各、约翰偕主同登加利利湖北境之黑门山,耶稣祈祷之顷,容貌一变,衣被光明,皎白如雪。此乃耶稣训教门徒特别之灵课,以为将来大事业之兆端。盖以黑门山巅当时之情况,即神国临格时之情况也。此事之妙义,可「吾侪(我们)在此最善」一语表显之。
一、神国临格之原因
夫神国之临格,固在于耶稣之祈祷(路九28),(耶稣亦尝训徒众宜为神国临格祈祷。见主祷文次句。)尤在于耶稣之牺牲也。时有摩西以利亚至,与主共谈其将于耶路撒冷遇难之事(路九31)。盖以基督之死,一则成全摩西之法律,一则应验先知之预言。之二子竟应时而至,与主共谈将遇之死难,非特足慰基督之心,亦所以表显律法与先知之事工,告成有期矣。前耶稣与最知已之徒,犹且未足与之语己死(太十六21-22),今得摩西、以利亚之惠临,可以畅所欲言,以慰其心,而壮其志。一旦大难临身,可毅然就义而不辞。乃以洞悉基督之行事,深解基督牺牲之至意者,其惟摩西与以利亚所代表之先知与律法乎?基督之大事业不外死之一事。而神国临格之原因,亦尽在于是矣。夫死何足辞何足悲哉!
二、神国临格之君民
(1)有基督为天国之君。基督变容之事,乃表示其将来所得之荣光。衣被光明,容色灿然,殆即神国临格明显为天国君王时,所显大有荣耀之真像乎?(2)有摩西代表由死得生之信徒(太十三43路九30-31)。(3)以利亚代表被提之信徒。即未尝死味,遽然变化者(林前十五50-53帖前四14-17)。(4)彼得等代表当时之国民(结三十七21-27)。(5)下山之徒,代表基督再来时从万国携至之国民(赛九10-12)。
三、神国临格之荣乐
(1)荣耀(路九31)。乃以同主于荣耀中显现,有分于主之光荣也。(2)自由。如摩西、以利亚之来去自由,忽然而至,忽然而往,真有令人莫名其妙者。(3)相识。摩西与以利亚既己逝世数百年,或千数百年矣,彼得等何以未经人介绍,遽能与之相识哉。盖以灵目既启,所有神国之伟人,属主之圣徒,自可一见如故,彼此相知相悦,此中之奥妙,实有出人意想之外者。(4)充溢灵恩。耶稣与摩西等交谈时,有彩云掩护(路九34)。夫云者,圣灵之表示也(出十三21二十四13)。即所以映照撒加利亚之预言也(亚十二10)。(5)时与主偕。当时摩西以利亚等,固与主同在,迨神国临格时,圣徒亦必时与主偕,且与之同掌王权(启二十6)。所有之万类,均将同享神子自由自在之荣乐焉(罗八21赛十一6-9)。
四、神国临格时之政教
夫今日之宗教家与政治家,不皆主持政教分离乎?然而宗教与国政,确有密切之关系焉。至神国临格时,将见政教合一。无须大政治家摩西,亦无须大宗教家以利亚,万国万民所当崇奉而听从者,其惟神子基督乎?盖以其时耶稣乃政治与宗教唯一之元首,即吾人所事之王,亦吾人所拜之神也。时彼得等以心神迷离,而「不自知所语」,遽然请求容建三庐,一为主,一为摩西,一为以利亚,有似以主与摩西等并列,而不知基督之独尊,天下莫可比伦。既而举目瞻视,所见惟基督而巳。闻有声自云出曰:「此我爱子,尔宜听之」也。乃以「末时主殿之山,必超乎万山之巅,高出于层峦迭嶂间。异邦诸族,无不来集。佥(皆)曰:……莫若登主之山,入耶和华之殿,受其训迪,遵从其道,盖律例咸自郇城而出也」(赛二2-3)。审是言也,吾人安得不以主命是从。讵可以主之真理,与圣贤先哲之道相混淆哉。(1)圣贤之训教,有若蒙师而为耶稣除道也。(2)圣贤之训教,每多有缺陷也。(3)圣贤之道,亦多相矛盾也。(4)圣贤之道,亦不无谬误也。总言吾人宜祇聆云际之声,惟以耶稣之言,是则是从,决不可置耶稣与圣贤先知于同等之位置也。徒辈一闻此声,遂惧而仆,此亦人于神前之常事(创十七3书五14士十三20结一28但八17徒九4启一17)。「耶稣前而抚之曰:起,勿惧」(太十七7)。徒辈遂以此深受教益。其对于神国之观念,愈加明了,而信心亦益以深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