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特点与特征

这类文学用启示(apocalypse)一词来称呼,是在启示录中用到这个字时(启一1)才开始的,直到第二世纪之后,这个词汇才逐渐成为这种文体的代称。这个字的意思是将从前隐藏的知识揭露出来(参smith 1983:9-20),因此十分适切。启示文学可从两个角度看,它既是一种文学的文体,或形式,也是圣经中这类文体特有的一系列概念。所以,我将分别讨论与文体和经文内容相关的特点,以及更一般性的特色,就是产生这类经文之思想模式。

以下的初步定义(将Rowland,Collins和Aune的定义略作修改),将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并对启示的文体作一全面简介:

启示文学是由一位不属这世界的生灵向一位先见讲述,将天上的奥秘向他作启示性的沟通,以故事为架构,其中多有异

象;异象引导读者进入超越的实况,胜过今日的情形,使读者在试炼中大得鼓励。异象将一般的经验颠倒过来,天上的

奥秘成为真实世界,而现今的危机成了短暂、幻象式的情景;因神将为忠心的信徒改变这个世界。(Hanson 1983:

25-26)

1.形式的特点。对启示文体形式上的特点,学者曾有激烈的辩论。桑德斯将目前的辩论总结如下:(1)许多这类特点(象征、循环)也出现在非启示性作品中;(2)许多所谓的启示文学并不含太多这类特质;(3)许多这类清单并没有将常出现在启示作品中的一些成分包括在内(1983:447-59)。近来学者用两种方式克服这些困难,首先是将「文体」。(从整体来看作品)和「形式」(处理作品中小段的讲论单位)分开;然后是将启示主义(这运动背后的社会情况)、启示性末世论(这运动的主题),和启示文学(文学文体)分别来看。

这些区别中最重要的,是形式和文体的区分。以上所列的作品,少有全为启示。圣经的书卷,如但以理书或撒迦利亚书,大半是预言;两约之间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如以诺一书(91-104章不是)和禧年书(摆荡于讲论和启示之间)。启示录中有写给七间教会的信(启二-三),是一般书信的文体,赖德称之具「预言-启示」语气(1957:192--200)。

有人证明,启示文学的文体几乎与作品的数目相当。不过这并不是新现象。前面的每一种文体中,我都提到同样的问题,因此这并不能成为分类的拦阻(参Osborne l983)。所以,我的重点放在「形式」上;而且我明白,启示的「文体」乃是由整个范畴中各个小单位的形式聚集而成。桑德斯等人想阐明纯粹的文体,但其实并没有这一回事;他们必是徒劳无功。

a.最常见的特质或许是启示性的沟通。过去常有人主张,预言的特色是直接说话,而启示则为透过异象或异梦。这种说法虽大体适用,但不见得每次皆然。撒迦利亚书第一至六章为一连串的异象,而九至十四章却为一连串的神谕(亦参赛二十四-二十七;珥一-二)。以赛亚(赛六)和以西结(结二)的蒙召,是异象的形式,其中绝对包含了启示的成分(与以诺一书第十五章相较),阿摩司书第七章的蝗灾亦然(与珥一-一二相较,那里没有异象)。不过,每一部启示作品背后都有启示性状况,就连两约之间的文学亦是如此。主要的例外为新约经文,如橄揽山讲论(可十三,和平行经文),以及书信中的材料(帖后二;彼后三);只是有人对这些部分是否当列为启示文学,尚有争议。这些部分原为叙事单位,但采用了启示性的文体和主题。所谓的启示文学本身乃是用异象(参启示录)。

另一个错误的观念为,启示文学的权威是二手的,因为预言乃是神直接的传话,而领受启示者只得到异象,一般还需要天使来解释。然而,这个看法忽略了一项事实,即异象和天使都是直接来自于神,是神旨意超自然传达方式的一部分。简言之,异象是启示文学的基本特质;可是单有异象,并不一定就是启示文学。

b.在启示的传达中,天使是中介。由于异象里面都是象征,作者对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定很困惑。常有一位天使作向导,引导先见「参观」,如以西结书第四十章(圣殿的度量;参启十一l-2)、撒迦利亚书第一章(四个角)、亚伯拉罕启示录第十章(天使雅和利把先祖带到天上),或启示录第十七章(大淫妇的审判)。天使经常解释异象或异梦,如撒迦利亚书第一至六章、但以理书第七至八章四兽与小角的异象、以斯拉四书第七章对天上耶路撒冷的解释,或启示录第七章天上殉道者的异象。

有些犹太晚期的作品,如以诺一书、禧年书、十二列祖遗言等,也用「天上字板」为媒介,就是古时的伟人,如以诺、雅各,或摩西所领受的奥秘之书,如今先见亦得目睹。这些字板记载神对各世代的计划,以未来为导向,预备信徒面对将来。卢梭(D.S.Russell)说,神的启示乃是经由异象而来,透过天使或「天上字板」的说明,将过去、现在、未来有关「末日」的隐藏真理彰显出来(1964:108-9)。这种彰显乃是要证明,末时真的很近了。

C.讲论循环是启示文学特有的文体(参Koch 1972:24)。预言的作品原本是口述的神谕,而启示文学则一开始就是文字。领受启示者得到的吩咐,是将异象「写下」(参启一19),所以形式的因素就十分重要。从某个角度而言,这类形式主导了其他的特质,因为这形式通常是夹杂在异象中的一系列对话--先见与解释的天使或神本身在对话。通常会有引介的公式,如「我观看,见」(但七1,八2;亚一18,二1,五17),接下来为中介者(亚四2,五2)或先见(但七16;亚一19,五6;启十七6)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对先见的惧怕和困扰,常有很生动的描写:「领受者无法自持;他仆倒在地,有时因过于入神,而失去知觉」(Koch 1972:25;参但十7-9;巴录二书二十一26;以斯拉四书五14;启一17,四2)。然后神或天使会叫他们不要惧怕,并解释各种现象。

学者经常会忽略文学效果和修辞技巧。虽然各卷书的结构都不相同,但是将隐藏的真理传达出来,使读者明白神对历史的掌握,这种文学技巧的模式则是一致的。韩特曼(S.S.Hartman)提到,注意各个小单位在整个信息中的地位,相当重要(1983:333-67)。例如,天使中介的出现,具「深化」功能(表层之下有更深的信息),将天上与地上相连,也使属神的实情能够传达出来。再者,异象的进展也相当重要,而他们彼此之间在文学上的关联很重要。启示录是经过仔细架构的作品,结构明确,以神掌管历史为启示的主题,而每一部分都使读者向这个题目再深入迈进一步。

d.伦理讲论常为读者澄清异象的目的。从前学者常说,启示文学对当时的世代不感兴趣,也很少有劝勉的话。先知是警告和指责以色列,启示文学作者却是安慰和肯定圣徒(Morris 1972:58-61)。这种区分虽然大致正确,对圣徒的非难亦的确不多(参便雅悯遗言十3;启二-三),但我们却不敢绝对这样说。其实伦理讲论随处可见,只是正面的话居多,要神的子民恒久忍耐,因这些异象的亮光,过公义的生活。查理斯(R.H.Charles)甚至说,启示文学「主要侧重伦理方面」,意思是说,其中不断呼吁圣徒要明白,是神在掌管现在与未来,因此要相信他(1913:2:16)。查理斯的说法有些过分;卢梭讲得比较公允,他说:「这些作品最强烈的关注是末世论,而不是伦理」;然而这两方面并非互相排斥(1964:101)。「相反地,它们承认现今神对道德的要求。……他们惟一的目标是顺服神,执行他的命令(参但九10-11、 14等)。」从某个角度而言,整个启示录可以说是期盼圣徒作「得胜者」(请注意七封书信每一封的结语),而不作「胆怯的人」(启二十一8)。

e.启示文学最明显的特性是神秘的象征。这些象征的来源也与先知和其他圣经书卷不同。后者的象征或隐喻都是取自经验世界,如蝗虫、马、盐、灯。启示文学作者也用这些,可是还加上许多取自幻想或神话世界的象征,诸如多头怪兽、龙、有蜴子尾巴的蝗虫。不过,这些象征都取自作者的时代,大部分不久就不再流行;例如:动物代表人、宇宙的记号代表超自然的现象、数目字代表神对历史的掌握。

数目字的重要性让人惊讶。在启示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四、七、十、十二和七十。例如,启示录反覆出现七和七的倍数。有时,这类数字让人摸不着头绪,如启示录十三章18节中「六六六」的神秘用法(各种可能的解释,参Mounce 1977:263-65 )。在到天上之前,我们都无法确定象征真正代表的意思;但是当时的读者对其中的意思可能很清楚。我最喜欢的解释,是以六六六指该撒尼禄--在希伯来文中,他的名字若按数目字来记,总合是六六六。

启示文学为数众多的象征,造成诠释上的大混乱,下一段我们会详细来看。问题是,虽然不少古代启示文学自备了解释,但还有一些并没有。启示录尤其如此,其中只有一处有天使的解释(启十七)。意象愈多,读者愈糊涂。莫理斯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以诺一书里面,我们读到,星星落下,变成公牛。他们与母牛和育种用的大象、骆驼、驴子同住(以诺一书八十六

l-4)。后来我们又读到,一头公牛变成一个人(以诺一书八十九1),有些公牛育出各种活物,如狮子、老虎、狼、

松鼠、兀鹰等(以诺一书八十九10)。(1972:37)

如果不了解这类征的背景和意义(参下文),就无法明白启示文学的意义。

f.许多启示文学都覆述历史,像禧年书,将过去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有些作品详述世界历史的细节,尤其是以色列的部分(但二,七-十二;以诺一书八十五-九十;以诺四书十一-十二;亚伯拉罕启示录二十七-二十八)。罗兰德(Rowland)指出(1982:136-39),这个特点使启示文学和预言有所区别,因为预言很少会覆述历史事实(例如,结二十只是以他来历数以色列的罪)。叙史的目的,是显明神掌管一切历史,为让他的子民得到益处。这些历史或许是过去的事(以诺一书八十五-九十),或许是最近的未来之事(但七-十二);两者结合在一起,显出神的掌权。在思想神掌管往事之后,文中便要求以色列或教会,要在现今信靠他。过去在历史中掌权的神,同样在掌管现在与未来。没有一件事不出于神的预知与同意。过去如此,未来仍然不变。

这种覆述通常是按日期记事。例如,禧年书把历史分为「禧年」期,每一段四十九年,将读者从创世记一直带到逾越节和出埃及。这一切都被视为神直接赐给摩西的启示。以诺一书九十一章12-17节和九十三章1-10节的「期」,将历史分为七个过去的「期」或「时段」,和三个未来的「期」。这显然与但以理书九章24-27节的七十个「期」类似。在以诺一书中,第七个「期」的特色是背道,而在但以理书,第七十个「期」的特色是有「可憎」的人与事出现。

g.许多人提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假名,这一点其实被过分强调,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假定但以理书为第二世纪用伪名写的作品。但这种看法至少仍有辩论的余地,而我认为他十分可疑。而即使不算但以理书,想证明以西结书、约珥书和撒迦利亚书是伪名的作品,就很不容易;更很少有人想这样来证明启示录。在古代世界中,如果一部作品与过去的某位英雄相连,就显得更有权威。例如,亚伯拉罕启示录,不单详述这位先祖的生平,也铺述了异象经历的背景。类似的伪名作品分别使用以诺(以诺一书)、摩西(摩西升天记)、以斯拉(以斯拉四书),和巴录(巴录二书、巴录三书)。

卢梭列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几个因素:(1)由于信心英雄和国家连为一体,这些人物的选择便显示出神子民在历世历代中的合一。(2)「当代性」意味这传统之中所有的人都同样得到神的启示,和过去的伟人具同样的属灵经验。(3)一个人的「名字」代表他的个性,而在犹太人的处境中,选一个名字便是将异象和作者与过去的英雄连起来。罗兰德认为,前两项看法最近受到挑战,很难证明(1982:65-66)。但是,这类选择的原因,相当可能具此种宗教的理由。作者想要加强他们异象的影响力,因此便将异象与古时的领袖人物相连。

2.特征。要界定启示文学作者心思的特征,比较困难。不过,从大部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几点。

a.对现在的时代持悲观态度应当是最主要的特征。试图揣摩造成这运动发展之以色列生活处境的人,都相信启示文学是在全国遭到极大危机和磨难之时形成的。当时的处境非常艰苦,由现世来看实在没有什么盼望。神的儿女所能作的,就是等候神的干预。赖德认为,这是预言和启示文学的最大分野(1957:198-99)。先知主张,只要以色列回转归向神,就能符合神的条件,而所预言的灭亡就能避免。启示文学作者则对未来不抱这样的乐观,只能安慰读者说,未来神一定会使目前的历史告一终结,并为他的子民伸冤。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启示文学的作者对人类堕落的看法很正确。他们彻底拒绝虚假的社会进步观;他们的信心不在人,而在神。莫理斯称之为「根基的动摇」,因为这看法将整个犹太观点或世界观完全颠倒(1972:41-43)。世界不会再改正了,因为犹太教不单外面有麻烦,内部也出问题,不断世俗化,价值观受到巴比伦、波斯和后来希腊文化的影响。惟有神能在这样的混乱中重建秩序。

b.拯救或恢复的应许,这是同一块钱币的第二面。桑德斯相信,这一点极其重要,甚至是这个运动最主要的特色。虽然桑德斯的话有夸大之嫌,不过这项特征的重要性却不容置疑。在但以理和启示录的异象中,恢复是最常见的主题。在启示录六章9-11节和八章3-5节中,圣徒为报应的祈祷得到应允,神的忿怒倾下,整卷书逐渐步入高潮,直到为基督殉道的人得到荣耀与喜乐为止。事实上,在忿怒(启六,八-九,十五-十六)和荣耀(启一,四-五,七,十,十九)交错的经文中,不断出现高潮的预表。

c.超越物质界的真相观,是以神的同在与掌权为中心,这亦为另一个主题。柯林斯认为,这才是最主要的特征(1979:9-11)。他发现两个超越物质界的因素:天上活物为启示的媒介,以及超越式的时间座标(要来的末世拯救)和空间座标(神在地上建立的新秩序)之内的沟通。这种从神而来的超越,导致启示文学以未来为主的末世论。事实上,强调的重点不在现今的无助无望,而在未来的盼望。虽然在目前的世局中似乎看不见神的踪影,但启示文学作者却说,这只是幻象。实际上神仍在历史中掌权,他会按照他的时候,来了结历史。

不过,这个巨大的变动会在历史中发生,所有人类都会亲眼目睹。对这件事的描述,每位作者都不相同,直到基督的时候,这些概念才有了焦点。有些人强调这地上将有弥赛亚国度;另一些人则认为,那种实存是在另一个世界中。有一段时期有两位弥赛亚的教义,后来才凝聚为一位弥赛亚。大多数作者对弥赛亚世代的兴趣,超过对弥赛亚本人的兴趣(多比传、马喀比书上卷、下卷、所罗门智慧书、便西拉智训、禧年书、摩西升天记和以诺二书中,都没有提到弥赛亚其人)。但是,所有书中都强调神会干预,带来毁灭(如启六,八-九,十六的「印」、「号」和「碗」)。这种胜利是绝对的,众目皆可见,而忠心者将得伸冤,罪恶永远除灭,公义将畅行无阻。哈特曼(Lars Hartman)把启示文学的期待列为五点:(l)宇宙的毁灭使罪与不法告终;(2)神或弥赛亚将伸手干预;(3)审判与报应相连;(4)恶人受刑罚;(5)信徒蒙拯救(1966:28-49)。

d.决定论清晰可见,神完全掌管历史。随处可见强烈的预定观,因为神已经定下这世界未来的走向。事实上,启示文学实堪称为神所预定之未来历史的「揭示」。当犹太人和教会这小群人受到迫害之时,这个信息带来极大的安慰。在今世他们只看见恶人的掌权和得胜。但这些作品却说,这现象只是暂时的,未来神与他的子民必定得胜;这信息对他们何等有意义!

e.缓和的二元论是指两个世代的教义:这个世代以及未来的世代。这个世代的特征是神与撒但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力量不断争战。未来的世代一开始便是神完全的胜利,将会是崭新的状况。今世的穷人、一无所有的人,会被神高举,就像天使或天上的众星一样(但十二3;以诺一书五十1)。

下一题:

象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