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系统神学
系统神学配得上「圣经科学之后」的称呼。实际上,前面所讨论的每门学科与技巧,在建立系统神学的时候,都必须用上。一开始,我们采用自己所属意神学团体的传统观点(如:卫理宗、改革宗,或福音派、自由派)。这是我们起步之时预设的了解。然后,神学家追溯某个问题(如:赎罪或末世论),用归纳法研读圣经,判断哪些经文谈到这个问题。在这个阶段,解经研究探索有关此教义各段经文细节的含义,并开始将经文组织起来,以判断每段圣经各在教导该教义的哪一方面。圣经神学将结果整合起来,并判断以色列和初期教会对这个问题的信念。接下来,神学家要透过教会历史来追查这个问题,看它在不同的时期如何发展,以因应不同的需要。这便说明该教义过去曾如何处境化,并可以提供积极与消极的线索,让我们能针对现今的情形,将该教义重新处境化。
换言之,系统神学是圣经研究与教导最终极的目标。每种释经的层面(包括处境化,本书下一章将探讨)都必须实际用上,才能为今日建立神学。
这个过程本身听起来十分复杂。实际上,每一个步骤都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再加上过程本身,成了释经学纠缠不清的难题。一言以蔽之,这个困难可以这么说:第一段所提的每个步骤都由一位诠释者进行,他检视材料时不免有所偏好,而他又用自己所属之信仰团体所蕴育出的框架来解释,再加上他个人的经验与癖性,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的方向与结果。换言之,我们都想让自己的这一方得胜!任何时代中,没有一个人会纯粹客观地探索真理。这些偏好,加上这多元化世界所提供难以相信的选择性,使人要判断哪种神学看法是最好的,真是难如登天,更不用说要判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了(意即,是最终或绝对的真理)。
可是,神学方法的这些层面上--先入为主观、团体的立场、经验、理性的思考--不见得都是消极的影响,对于建立个人与团体神学的过程,也都有积极的贡献。问题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批判性思考力--不但针对其他看法、也能针对自己的想法--愈来愈迟钝,因此,在各种可能性中,愈来愈难作出决定。批判派学者逐渐以多元化的态度取代「真理」(单数)的观念,接受许多可能的「真理」(复数),甚至在神学上亦然。从某个程度而言,这样作有其必要,因为圣经本身就容许很多问题没有黑白分明的答案。然而,同时,我们不敢将所有问题都这样放开。圣经对于某些事或许讲得不太明确,如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千禧年,或教会治理(当然,许多读者会回应道,圣经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答案!),但是对于基督的神性、他第二次再来,和代替性的赎罪,难道圣经也同样不明确吗?凡是要发展系统神学的方法论,必须回答这类问题,并说明,如何决定哪些范畴可以作多元化的开放,哪些范畴则是绝对或基本的教义。
本章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方法,以在千百种可能性中作出判断,并讨论许多神学家经常忽略的重大问题。从许多方面而言,这一章成了其他几章的总结,也将成为其他部分的基础。附篇-、二中对于意义和真理的讨论,提供了极重要的理论基础,陈明建立系统神学的可能性。今日高等批判圈内的趋势,是以许多系统神学来取代一个系统神学的观念,认为每一个系统神学都是「真确的」,适用于某个信仰团体或某个特殊状况。这是后现代的现象之一,否定绝对的真理,肯定可能的诸项真理。我相信,要判断哪个神学系统可能最好,以及要建立一项教义,的确有许多问题,但并非无法克服。下面各段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本章包括以下分题:
神学架构的组成单位
神学架构的问题
释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