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诗体

标准修订版(Revised standard Version)在1952年面市之后,英文的读者才明白希伯来诗在圣经中真正的地位为何。从前的版本只将诗篇印成诗的形式,但标准修订版却将所有圣经中的诗都这样印。叙事书卷中,有许多诗歌(创四十九;出十1-18;申三十二,三十三;士五;撒上二1-10;撒下一19-27;王上十二16;王下十九21-34),而整个先知书都充斥着诗文(何、珥、摩、俄、弥、鸿、哈、番),有些甚至占很大的篇幅(赛、耶、拿、亚)。一般人都知道诗篇、箴言、耶利米哀歌、雅歌,和约伯记为诗体,但其实旧约的诗体部分占很大的成分。因此,诗是跨越文体的一种笔法,也是智慧文学和先知文学的主要修辞技巧。

现在诗篇的意义和神学引起许多争议。这个世纪大半的倾向为:将每篇诗都放入古代以色列宗教生活的历史情境(Sitz im Leben)之中(如Albright,Freedman)。这种历史法的处理,是利用诗篇的作品来重新架构以色列敬拜模式与思想的发展。但,另一批人却采用新文学批判(参附篇一)的角度,视每一篇诗各成一单位,只探究其个别的文艺世界(Alonso-Schokel l960)。然而,大多数学者不愿将整体(视诗篇为以色列敬拜礼仪的一部分)与个体(视诗篇为某位作者的产品)两种层面截然划分。这两部分互相倚赖,应当一同研究(参Gerstenberper 1985:424-25,及Brueggemann 1988:ix-x)。事实上,葛斯登伯格(Gerstenberger)区分出几个步骤,从个人到家庭或支派、再到全国的宗教认同--以圣殿为中心(1988:33-34)。诗篇内有个人性的成分,也有集体性的成分,在以色列赞美诗的形成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明白希伯来诗的功能,是很重要的。有人指出,圣经中最广为诵读的部分,就是诗篇,这话一点也不错。新约的随身本中常附加诗篇,而大部分的崇拜中仍时常歌唱或吟咏诗篇。新约中引用诗篇的程度,显出它在初期教会中的重要性。但是诗篇并不容易了解;其中的平行句与韵律模式常不容易解明;而草率的读者很容易会将额外的意思读进平行句,超过上下文所允许的范围。此外,许多诗(如哀歌或咒诅诗)乍看之下似乎无法应用。学者与牧者也会夸大希伯来诗中的意象或隐喻,赋予它过重的神学意味。若要明白闪语的诗,就必须要对其形式与功能有某种程度的了解。

本章包括以下分题:

希伯来诗的形式

诗的种类

新约中的诗

诗篇中的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