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种类

问语诗歌起源于百姓的宗教生活,有团体,也有个人。散文不足以表达灵魂深处的感受,而诗歌则能深刻流露情感,在信仰与敬拜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同的宗教需要,造成不同类型的赞美诗。希伯来的诗歌不具娱乐性,而是要在全国的生活中,并在它和雅巍的关系上,发挥作用。诗歌具崇拜方面的功能,调整百姓与神的关系;又具讲道功能,提醒百姓在神面前的责任。诗篇并不像今日的赞美诗一样,只作点缀之用;在圣殿和会堂中,诗篇乃是崇拜聚会的焦点。先知从神而来的话语常为诗歌的形式,并非无故。诗歌不仅便于记忆,其中的信息也更动人情感,能力更强。

1.战歌。战歌是诗歌最早的形式之一。很多人认为,出埃及记十七章16节全民备战的呼召,士师记七章18、20节的战争口号(或许民十35-36也是如此),都有诗歌的意味。最出名的是摩西(出十五1-18)和底波拉(士五)的凯旋之歌;此外还有民数记二十一章27-30节胜过摩押人之歌,和撒母耳记上十八章7节,二十一章 11节,二十九章5节对大卫英勇的赞扬(「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等。后面一例没有强调对神的倚赖,不过其他大部分都因神的手制服仇敌而欢欣鼓舞。荣耀属于雅巍,他将掳物与尊荣和他的子民分享。

2.情歌。情歌成为诗歌的第二大类。立刻跃入我们心头的,便是雅歌--那历世历代以来让学者困扰的书卷。蔡尔兹(B.S.Childs)论到本书在历史上的五种解释法:(1)犹太教与初期教会(以及现代的倪柝声等人)将它寓意化,解为神或基督对他子民之爱;(2)有些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被掳之后对神之爱的教诲(类似第一项);(3)常见的解释是视之为戏剧,或是描述一位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传统看法),或是三个角色的故事(君王要引诱女子离开她的爱人);(4)大部分现代批判家认为,其结构不具进展性,因而认为它是世俗情歌的收集,或许是以赞美诗为其模式;(5)少数人认为,这卷书以爱情为意象,是以色列节期时宗教仪式中所用。

以上第三与第四种的可能性最大,我个人的偏好是视它为一首情诗,描述一位美丽的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将她的爱人描写成乡间的牧人和君王。既然这两幅图都与大卫相关,并延及他的儿子所罗门,我认为没有理由视之为复杂(且困难重重)的三角剧。我也不认为其中的架构松散到只是诗集的地步。中心的特色是两人之间的爱情。这首诗只是略具结构布局,而其中爱的关系从头到尾一样坚定。所以,它主要是一首情歌,非常适用于婚姻讲座。

3.哀歌。哀歌是最常见的诗歌。整个诗篇中共有六十余篇为哀歌,包括个人的(如诗三,五-七,十三,十七,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三十一,三十八-四十,四十二-四十三,五十一,五十四-五十七,六十九-七十一,一二○,一三九,一四二)和整体的(如诗九,十二,四十四,五十八,六十,七十,七十九-八十,九十四,一三七),就是诗人或全国在痛苦中向神呼求。在诗篇之外,大卫还有两首哀歌,为扫罗和约拿单(撒下一7-27)和押尼珥(撒下三33-34)而写。这类诗歌为悲惨的遭遇伤痛,并向神求助。

海斯注意到哀歌的结构有七个共同的要点(1976:58-59):(1)向神说话(如诗二十二1所记被弃绝的感受:「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通常吐露信靠之心(七十一1:「在你里面,哦,雅巍,我要找避难所;愿我永不致蒙羞」);(2)对痛苦的描述,通常是用比拟的说法(五十七4:「我在狮子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是箭」),有时说到自己的安危(六十九2:「我陷在污泥中」),甚至会对神发出埋怨(四十四9:「但你已经拒绝了我们,羞辱了我们」);(3)祈求拯救,一方面脱离险境(三7上:「起来,哦,上主!救我,哦,我的神!」),一方面击败敌人(三7下:「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你敲碎恶人的牙齿」);(4)陈明对雅巍的信心或信靠(十二7:「哦,雅巍,你必保护我们;你必保佑我们永远脱离这世代的人。」;(5)认罪(二十五11下:「赦免我的罪,因为我的罪重大」),或肯定自己的无辜(十七3-5:「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不行强暴人的道路……我的两脚未曾滑跌」);(6)起誓,如果神应允所求,便要作某事(五十六12:「我一定会将所起的誓献上,哦,神;我要将感谢祭献给你」),也常包括提醒神履行它的约(七十四18:「记念这事,哦,上主」;(7)结论,或许是赞美(五十七11:「愿你崇高,哦,神,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或许是重述请求(八十19:「让我们复原,哦,上主,全能的神;愿你的脸光照我们,我们便能得救」)。很少有几篇诗完全具备以上各点。不过,这些的确是衷歌的主要成分。

这类诗篇对每个信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若有疾病缠身(诗六,十三,三十一,三十八,三十九,八十八,一○二),或遭仇敌欺凌(三,九,十,十三,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六十二,六十九,八十六,一○九,一二○,一三九),或感受到自己有罪(二十五,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五十一),都可以从哀歌中找到祈祷的榜样,也从中得到安慰。许多人声称,可以直接用这些诗歌来祈祷;我同意,但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是:透过默想,将它处境化,然后再用它们来祈祷,以反映出我本身的情况。

4.赞美诗。赞美诗是圣经的诗歌中最接近纯粹崇拜的一类。它们不是忧伤或需要的产品,而是因敬拜雅巍的喜乐直接发出的称颂。这类诗歌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的真义,如韦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中所说,人的目标为「荣耀神,并永远以他为乐」。所有的赞美诗结构几乎都相同:呼吁神(一三九1:「上主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敬拜的宣召(一一一1:「我要一心称谢上主」);赞美雅巍的动机和敬拜的理由,通常是讲论神的属性与作为(一一一2:「他的作为荣耀又伟大」);最后为结论,重复赞美的呼召,通常包括一连串的称颂(一一一1O:「赞美永远归于他」)。

费依与司陶特注意到赞美诗的三种特殊类型:称颂雅巍为创造者(诗八,十九,一○四,一四八)、为以色列的保护者与赐福者(六十六,一○○,一一四,一四九)、为历史之主(三十三,一○三,一一三,一一七,一四五-一四七)。有几首赞美诗详述神在以色列中曾行的奇妙拯救,显明它掌握历史(七十八,一○五-一○六,一三五-一三六)。这些诗重提以色列的失败,与神的信实作对比,呼召全国更新立约的承诺。在收割庆典与节期时,到圣殿朝圣时(八十四,八十七,一二二,一三二)、打了胜仗之后(诗六十八;马喀比书上卷四-五),和特殊欢乐的场合,都会吟唱这类赞美诗。哈利路亚诗(一一三-一一八)成为逾越节时必用的诗歌,也是会堂敬拜的一部分。这些诗篇的内容,从神对受压迫者的怜悯(一一三)进到他救赎的能力(一一四),和对以色列的帮助(一一五),再进到以色列对雅巍的赞美与感谢(一一六-一一八),这些不但在当初写作和吟咏时,带给人又新鲜又深入的崇拜经验,今日依然如此。

5.感恩诗。感恩诗比赞美诗更特定一些,是感谢神回应特殊的祷告。我们几乎可以说,哀歌与感恩诗构成宗教信仰的「前」和「后」:哀歌将问题摆在神面前,而感恩诗则赞美它的回应。感恩诗也像哀歌一样,分为个人(诗十八,三十,三十二,三十四,四十,六十六,九十二,一O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三八)和整体(六十五,六十七,七十五,一O七,一二四,一三六)两类。在个人方面,当神拯救他们脱离造成哀歌的困境之后,他们就唱感恩诗。约拿在大鱼腹中的祷告便是如此(拿二2-9),在感恩中覆述当时的险况(2-5节)与悔改(6-7节),然后誓言要向雅巍献祭,并还债(9节)。除了感谢神的拯救之外,这类诗通常还应许将来要效忠于神,敬拜他(十八49:「因此我要在万邦中赞美你,哦,雅巍」),特别要把荣耀归给雅巍,因为它击败诗人的仇敌(十八39:「你赐我力量能以争战;你制服我的敌人」),或因诗人从病中痊愈(三十3:「上主啊,你曾将我的灵魂从阴间救上来;你救我,使我不致落入坟墓」)。

在感恩诗的结构中有六种成分(Gerstenberger 1988:15;亦参LaSor,Hubbard,Bush 1985:519-20):

邀请人来感谢雅巍或赞美他(诗三十2、5[RSV 1,4],三十四2-4[RSV 1-3],一一八1-4)

叙述困难与拯救的经过(诗十八4-20[RSV 3-19],三十二3-5,四十2-4[RSV 1-3],四十一5-10[RSV 4-9],一一六

3-4,一一八10-14)

赞美雅巍,承认他的拯救之工(诗十八47-49[RSV46-48],三十2-4、 12-13[RSV 1-3、 11-12],四十6[RSV5],九十二5-6[RSV4-5],一一八l4、28-29)

奉献的公式,献上祭物(诗一一八21,一三○2,一三八l-2;赛十二1)

为参与庆典的人祝福(诗二十二27[RSV 26],四十5[RSV4],四十一2 [RSV 1],一一八8-9)

劝勉(诗三十二 8-9,三十四 10、12-15,四十 5,一一八8-9)

有几篇诗(十-,十六,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六十二,九十一,一一一,一二五,一三一)赞美神的赐福保护,并呼吁人信靠他的眷顾。这些诗歌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极有意义,与新约所教导的信靠(如彼前五7)类似。

6.欢庆与确认之歌。欢庆与确认之歌包含几类赞美诗,庆贺神与王和全国立约的关系(Fee and Stuart l981:176-77)。这些诗歌是以色列自我意识的核心,因此应当划规为同一类,不过,大部分学者都将它们分开。最中心的是更新立约之诗(五十,八十一),或许是在每年圣约仪式中咏唱,这些诗对今日的灵性更新也很有价值。大卫的立约之诗(八十九,一三二)庆贺神拣选大卫家,具弥赛亚含义。这些诗篇确认神对以色列的拣选与呼召,作他特殊的子民。

王室诗又分几种。加冕诗(二,七十二,一O一,一一O)与登基诗(二十四,二十九,四十七,九十三,九十五-九十九),是描写登上宝座的情形,即加冕典礼、在雅巍面前宣誓就职、受膏、接受百姓的朝拜。登基诗不单包括加冕的那一次场合,还包含每一年王权的庆典。有些学者认为,这些诗也教导雅巍对以色列的主权,但这看法的证据很弱,可能性不大。这些诗篇明显具弥赛亚含义,这一点常遮掩了它们在全国生活中的深刻神学影响。在探讨其中末世的特性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它们在历史中的意义。另外一些王室诗还包括哀歌(八十九,一四四)、为胜利的感恩(十八,一一八)、战争的准备(二十,二十七),和王的婚礼(四十五)。每一篇都是以王为中心。

还有一类为锡安之歌,赞美神赐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些诗歌颂耶路撒冷的历史--最早与亚伯拉罕、摩西相连,后来大卫选定它为新的首都;而这城的圣名--锡安--成为诗的中心。海斯详论了其中的主题(1976:42-52)。妥拉规定,每一年都必须朝圣,这神圣又欢愉的场景,是第八十四篇和一二二篇的内容。朝圣者进入圣所的一刻,是第十五篇与二十四篇庆贺的重点。所谓锡安之歌(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七,一二五)传扬神的拣选、它对圣城和圣殿的保护,以及圣城的平安,不受仇敌搅扰。所以,诗中要求朝圣者,甚至全国,都来观看神在那里的作为。

7.智慧和训诲诗。智慧和训诲诗(一,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九,七十三,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一三三)和箴言一样,都颂赞智慧,视之为神赐给他子民的厚礼,并将智慧与神的话和妥拉相连。诗中呼吁百姓要知道自己的特权与责任,听从神的智慧,在灵里保持纯净与顺服。这些诗和箴言一样,将义人的路和恶人的路相比(诗一,四十九,七十三),并应许忠心者必然兴旺(一,一一二,一一九,一二七-一二八)。这些诗歌伦理性极高,很容易应用在现代基督徒身上。

8.咒诅诗。咒诅诗(十二,三十五,五十二,五十七一五十九,六十九,七十,八十三,一○九,一三七,一四○)通常是哀歌,讲述极大的苦难与想要申冤的急切。因此诗篇一三七篇8-9节有这样的话: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现代人对这类话语感到震惊、过分,许多人怀疑圣经作者的伦理程度。然而,有几点必须注意。作者实际上是在向神埋怨被掳的光景,如诗篇第一三七篇。同时,他也听从神在申命记三十二章35节(罗十二19)的命令:「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最后,诚如费依和司陶特所指出,作者是根据圣约中的咒诅(申二十八53-57,三十二25),呼吁神来审判;这些咒诅是为了除掉犯罪者,包括家人在内(1981:183)。以上所用夸大式的词汇,在这类情绪高涨的经文中很普遍。

简言之,这些话与新约「爱仇敌」的教导并不冲突。若一个人能将所有的敌意都向神倾吐,这个举动就会开启怜悯之门,和罗马书十二章20节(箴二十五21-22)类似。事实上,受到极大打击的人(如孩童时受到虐待),若默想并应用这些诗篇,可能会产生治疗效果。把内心自然产生的恨意向神倾倒,受害者会感觉得到自由,而能够去「爱那不可爱的。」我们必须记住,除了第八十三篇和一三七篇之外,以上各篇都是大卫写的,而他向扫罗却显出极大的怜悯和爱心。

下一题:

新约中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