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如何预备讲章

原本讲章预备的过程不应属于本书的范围。不过,其中有几方面与从经文到情境的释经螺旋有关,就传达经文的重要性而言,也很有帮助。

1.写出一句主题声明。在分析完一段经文之后,牧师或教师应当将整个信息作个总结,并判断作者所强调的要点为何。如果按照段落来传讲(用段落式的圣经,如NIV译本),最容易这样作,因为每一段的重点都会略有变化。这样作的目的,是将整个信息连为一体,不致散乱。讲道学的学者常批评圣经学者,在一篇信息中发展出太多要点,令会众晕头转向,不知道将哪些应用在生活中才是。此外,圣经作者视自己的信息为一个整体,并不是一连串不相干的凑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写出作者心目中的「大概念」(Robinson的用语),才算忠于圣经。经文的细节,或讲章的要点,乃是主题声明所发展出的各方面。每一个要点只是全体的一部分,就像西点中的一块派(Pie)一样。

2.讲章的大纲。这等于判断经文结构发展的第三步。在上下文的基本研究中(参本书第一章),研究者作了初步的大纲,而在完成仔细的研经之后,再将它重写、定稿。预备讲章的时候,牧师要用最后定稿的大纲,将每一个要点都作处境化,以向会众传出活泼的信息。有人[如亚当斯(J.E.Adams)的Pulpit Speech]认为讲章的大纲应该源自会众的需要,而不必来自经文的大纲。换言之,根据以弗所书三章14-21节所预备有关祷告的讲章(参本书第四章),或许可以只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能力」,另一个是「爱」--如果听众的需要正与此相符的话。牧师不妨暂时省略其他各点,以后再讲。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有问题,也不必要。因为忙碌的牧师很容易歪曲经文的意义,以致在讲能力和爱的意思时,会忽略了它们在该段中的上下文。亚当斯的意思不是要人忽略解经,可是在实用的层次,却一定会变成这样。此外,这种方法并不必要,因为牧师接着经文的大纲,在这些地方特别加以处境化,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经文的大纲必须成为掌控,以避免一种常见的趋势,就是按主观(会众的需要)来分析,而不根据客观(作者的用意)来看经文。

只要将按解经法得到的大纲重新润饰,就能把经文的信息有力地传达出来。目标为:让原初的信息针对现今的需要来讲;所以要刻意将经文处境化。例如,以弗所书三章16-19节的三个要点可以重写如下:

一、祈求能力(三16-17上)

二、祈求看见(三17下-19上)

三、祈求丰满(三19下)

由于许多人的误用,最近头韵法(译注:即头一个字或字母相同)遭到嫌恶。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是圣经常用的一种技巧。例如,诗篇第一一九篇是希伯来文的字母诗;而马太乃是将他的题材用三个、五个、七个一组的方式组织起来。只要我们没有歪曲经文的意义,头韵法是很有用的方式,可以帮助会众记住要点。不过,我们不能一直使用这个方法,免得会众厌烦。变化很重要。在以弗所书这段经文中,如果要用头韵,这三个「祈求」(Petitions)应当可以写为能力(Power)、看见(Perception),和完全(Perfection)〔最后一项是巴斯(Markus Barth)的以弗所书注释在19节下的标题〕。最要紧的是,大段的标题应当显出的两个特色:(1)它们应当是主题声明(参上文)的一部分;(2)它们应当要求听众参与应用,将经文实现在生活里。

让我们再以西番雅书三章14-17节为例(参本书第四章)。将研经大纲作进一步发展,可以写成:

一、我们在试炼中能有喜乐(三14-15)

二、我们在试炼中能持盼望(三16一17)

我这样表达,只是把此段经文当作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命令,因为我希望听众用期待的态度来回应,而不是自责;存积极之心,而非消极之心。

李斐德提到一篇良好讲章大纲的三个作用:(1)它将资料分类,以促进了解;(2)它使人注意经文(或传道人)要强调的各个要点;(3)它使讲章朝向所定的目标前进(1984:115)。我还要加上第四点:它向会众挑战,在生活中要活出信息的要点。大纲好像一位良好的律师,他不单将事实收集起来,还要使陪审团(会众)受到感动,回应信息中的真理。它能建立信赖,使听众渴望达到信息的目标。

3.重新整理讲章的内容。这一步必须要配合会众生活状况的分析,以及所写下的主题声明。在信息中选出你想要注重和应用的几方面,然后仔细每一方面作处境化。传道人若能在解释、劝服和推动上达到平衡,所传的信息便能将会众带入古代的情境,明白古人所领受的信息,然后又去体会这信息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经文各点之间的过渡性声明也很重要,因为这是将讲章中各个大块思想连在一起的黏胶。过渡要自然,将会众从一点领到下一点,使听者能明白各项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进展。其中有三项要素:前一段的简短摘要(「我们已经看过,耶稣教导说,神的赦免是有条件的,要看我们是否愿意赦免」)、过渡语(「现在我们要转到书信里」),以及对下一项要点的介绍(「看看书信对赦免怎么说」)。要诀为简短、清楚,确定会众明白信息的进展。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讲章的顺畅。传道人必须将所有引经据典、不必要的地方都删去,重新整理要点,以维持听众的兴致。目标是要将经文的灵力传达出来,不单只是提供相关资料而已。每一点都要自然带出下一点,细节要减缩,不必要的资料对于经文真正的信息没有多大帮助,只会令听众感到厌烦。

4.预备前言和结论。预备讲章的的时候,这些是最后要处理的部分。我们必须先清楚明白经文的教导为何,以及怎样向会众来表达,然后才能决定怎样引入经文和作结束。这两方面都必须与主题声明相配合。写前言要注意如何吸引会众的兴趣,预备他们来听主要的信息。前言约占信息的十分之一,主要可分三部分:(1)一则有趣的轶事,一方面抓住听众的想像力,一方面引导他们进入主题声明;(2)主题声明本身;(3)简短说明此篇信息的上下文,在圣经作者所发展的整个信息架构中居何地位,若是按次序宣讲的一系列讲章,便要说明它与前一篇信息的关联,然后自然连接到整个信息的主体。这种说明能帮助听众注意到此篇经文所处的大环境,在讲章中的功用,就好像研经中的书卷分析图一样(参本书第一章)。

结论要将讲章的各个要点和其应用结合在一起,推动会众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活出来。结论也要简短(不超过讲章的十分之一),所用的词句要慎选,以向个人发出诉求为中心,让他们将主题声明应用出来。目标为将信息作一总结,将要点扎入人心,推动听众起而行之。听的人应当感到,结论是针对他个人而发,所以用词要积极,以行动为中心(要怎么作),不要以罪恶感为重点(不该怎么作)。最后,结论要有力、直接、迫切,要求立即的回应,建议会众一些可以立刻去作的事(他们一旦拖延,就会忘记)。我喜欢具体的建议,而不喜欢概略性的说法。给他们「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在未来几天中去作到讲章中的要点。例如,西番雅书三章14-17节的信息,可以具体要求:每个人列出三件他现在正经历的试炼,在下一周里面,注意神用什么方法,在每一种试炼中向他们肯定它的爱(1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