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讲道学(二):讲章

正如序言中所说,释经学的真正目标不是写注释书,而是写讲章。注释书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解明圣经经文的原初意义。但是,圣经真正的目的并不是静态的(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动态的(要来改变生命)。所以,处境化乃是解释的必要目标。在释经的过程中,意义和重要性要联合在一起,而讲章最能达到这一点。

讲章是将圣经经文的古代世界,与会众的现代世界连在一起的筑桥结构。传道人要尝试帮助会众了解经文与他们生活的关系,而处境化便是将两个世界黏在一起的胶泥。讲道的过程是不断筑桥的大业,传道人帮助听众重新体会经文对原初听众的影响力,以及其中属灵的能力,然后再来明白,原初的信息与他们生活中类似的状况有何关系。而且,传道人是按著经文的发展,逐点来讲明的。我的基本原则为:凡是值得讲明的段落,就是值得应用的,而且要马上应用。如此,传道人在经文与现代情境中来来回回,所发展出的结构,既包括经文本身的说明,也包括对今日处境化的应用。

罗门以三个步骤说明这个过程(1989:第20章):传讲者首先要了解经文(原初的意义),然后将其「非处境化」,或除去对经文受文化限制的了解(理解的意义),最后再为听众的情境来将经文处境化(意义的应用)。我要将最后一步再分为两个阶段:个人的收获(灵修式研读)和讲章的应用。沟通者在思考经文如何能触动会众的生活之前,必须先将它应用到自己的生命中。此外,每一个步骤不单要由释经学或牧会经验来掌控,更要有圣灵的能力来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