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法

解经(exgesis)意思是从一段经文中「找出」其含义;这与「扯经」(eisegesis)不同,后者乃是将自己的意思「放入」经文中。解经的过程是释经学理论的核心,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判断作者原初的意思[这样作的可能性,参附篇(一)、(二)],然后再将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项使命的两方面(意义与重要性)不能分离,因此,意义取决于现代的观点,或诠释者视为重要的角度。然而,就释经学的整体而言,它们乃是不同的两方面,因此我们要用第二到第五章来讲一般释经学(就是找出意义--圣经「原意」为何),而用第十三至十六章来谈应用释经学(就是发掘重要性--圣经现在对我们要说什么)。金容得(Werner Jeanrond)称这些为不同的阅读角度,亦即不同的目的或目标,彼此并不排斥,可以一起发挥作用,增进我们的了解(1988:126-28)。解经又可以细分为语言与文化两方面。前者是界定词汇或观念,这是命题式话语的要素。后者是探讨这些话语的历史和杜会背景。

以下三章将讨论语言研究的三方面。文法是本章所要谈的题目,指词汇表面结构背后的语言基本法则。语意学(第三章)探讨个别的字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句法研究句子单位的转换,以及整个信息在不同文化情境中如何发挥其意(第四章)。换言之,句法是关注「转换的文法」[业斯基(Chomsky)的说法,处境的发展会改变沟通的过程]。这三方面互相倚赖,并不能单独成立。不过,我们仍将分开来思考,因为它们的语言规则各不相同。诠释者在研究表面结构(句子)时,却必须同时思考这三方面,才能说明原初的含义。

当然,不明白原文的人,在处理文法和语意时,难度一定更大。以下的材料大半假定对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有基本知识。不过,倘若不了解原文,并非完全手足无措;只是必须倚赖第二手来源,主要是翻译和较佳的注释书。我建议,不妨用底下的资料来衡量注释书。许多较古老或资讯不够充分的书,在探讨时态、语气等问题时,所作的结论可能在基本上会有错误。当注释者为某些论点争辩时,本书的文法资讯可作参考。另外一个建议,是背下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字母,然后买对照本圣经,就是希伯来文或希腊文与英文并列的版本(通常在每个希伯来文或希腊文之下,都有相对的英文字)。海斯(Hayes)与贺乐戴(Holladay 1982:58)建议善用经文汇编(如 Strong或Young两部作品),这类书列出了英文背后的希伯来文或希腊文,并且这些字可与附篇或字典参照,其中有原文意义的说明。最后,将几个不同译本互相参照,看不同的翻译会如何翻译各段经文,也是一个办法。总之,希望以下的内容不单可以帮助有原文训练的人,也可以辅助缺乏这种背景的人。

本章包括以下分题:

初步工作:确定经文

经文的文法分析

解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