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1:1-32

 

  

  首先让我们细察路加在这一段经文中所使用的方法。根据我们主一生的历史看,路加第10章;11章中间有一段空隙。约翰在约9:1-10:24里,补上了这一段空隙。在路加第10章所记载的事,和现在要讨论的这段经文所记载的事之间,耶稣曾上到耶路撒冷,在那里医治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

  路加第11章头十三节经文,是论到祷告的事。14-32节,则是他回溯到较早前发生的事。他说,「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吧的鬼。」──用的是过去进行式,显示他是在倒述过去的事。毫无疑问的,他用过去的例子来说明头十三节经文。马太12章也同样记录了耶稣在会堂赶鬼的故事,以及别人对他的批评,和他所采用的空屋的比喻。但是这里27和28节,路加记录了一些特别的事。至於约拿的神迹,马太也有记录。

  我们下一讲将从第33节开始讨论,路加从33节起,又继续他在头十三节所提到的事。我们读13和33节,就会看见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

  这两节经文是相关的,但路加在两节经文中插进了一些较早发生的事,用来解释头十三节经文中的真理。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段经文划分成二:

  1.有关祷告的指示,1-13节;

  2.用作说明的附注,14-32节。

  我们的主所以特别指示门徒有关祷告的事,乃是出於他们明确的要求。他们为甚么会提出这个要求呢?「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

  他们一直在观察他的祷告。没有人能肯定他们是否听到了他的祷告。我不知道他是默祷,或是出声祷告。但很显然的,他们在观察他祷告。我相信,依照他的习惯,他是独自祷告。9:18说,「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他们仍在那里,但耶稣却独自祷告。我相信此处他也是自已一个人祷告。

  因此他的教导乃是出於他们的请求。他们看见他祷告,可能也听见了他的祷告,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想要和他作同样的事。

  他们的请求是甚么?他们不是说,主阿,教导我们如何祷告。他们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他们不是请求主教导他们如何祷告,他已经在登山的宣言里如此作了。我相信,他们那一天的感觉和我们有时候的感觉一样,我们不是想知道如何作,而是想要有人教导我们去作。他们不是想要一套祷告的哲学,或是对某一种方法的说明。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像他那样祷告。

  「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这是一扇小小的窗子,让我们得一窥约翰的事工。显然约翰已经教导过他的门徒祷告,他的祷告生活影响了他的门徒。耶稣的门徒也看见了他进入祷告的领域,他们看见耶稣在一个比约翰更高的层次上祷告。他的祷告似乎有一些约翰所不及的地方。他们实际上说,约翰教导了他的门徒,他的门徒也学会了祷告的功课,现在求你也教导我们祷告,把我们提升到你祷告的层次上。

  他回答他们的请求,首先,他举出一个样本,然後给他们一个祷告的哲学。

  第2节到第4节是他举出的样本。我们都知道,大体上我们已经听过这个祷告。他们也知道这一点。他从以前在伦理宣言中给他们的那个完整祷告中,取出一部分的祷告来。我特别强调时间的先後秩序,因为我们若要明白这个教训的要旨,必须与他们同处一境,看清他对他们所说的这些事的重点。他们说,请教导我们祷告。他实际上说,我已经教导你们祷告的形式和范围。他没有重复整个祷告,他只是从里面选几句出来。显然他要他们认清一个事实:他已经给了他们最完美的祷告样本。

  那个完整的样本,和主现在所引用的几句祷告,都揭示了祷告的本质。我们应该说的第一句话是甚么?「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他实际上说,祷告的第一个举动,不是为自己求甚么,乃是为神求一些事。

  我们应当求甚么?求世人都尊他的名为圣,求他的国降临,求他的旨意行在地上。祷告时第一个要渴慕的,就是神的旨意成就,神的心得满足,神的计划实现。这是祷告的第一个领域。向神祷告,为神祷告。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我们说一个人失丧了,我们所谓的「失丧」是甚么意思?我们会马上想到这个人的疏忽,他要受的惩罚、定罪。但我们把思想的次序弄错了。如果我们失丧了一样东西,我们谈到「失丧」时,受损失的不是那个东西,而是失丧东西的人。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记得有一次,我最小的儿子和他的母亲一同到伦敦去,那时他大概六、七岁。那天正逢伦敦大雾,他们搭上一辆公共汽车,下车的时候,我妻子先下来,站在车门旁边等孩子。我的儿子不知为甚么,动作慢了一点,结果他尚未下车,车子就带著他扬长而去,消失在大雾中。孩子失去了!你想在那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最心焦、痛苦的是母亲还是孩子?当然是母亲。我不是说孩子一点不焦虑,但是母亲的心更为焦虑痛苦。当你想到一个失丧的人时,不妨想想神的心!加略山上一切的热望,都在这个祷告中流露出来了。「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神的名已经被人亵渎了。「愿你的国降临。」他所有的正在被剥夺中。「愿你的旨念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向神祷告的时候,首先要为神求。这是祷告的第一个领域。

  然後呢?下几句也是引自那篇完整的主祷文。我们先为神求,其次再为人求。要注意这里的限制。我们日用的饮食,当天需用的饮食,慬此而已!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这句话常常引起人的闪烁其词。注意,这里是说,因为我们已经赦免了人,求你也赦免我们;而不是说,当我们赦免人的时候,求你也赦免我们。有人说,这不是站在恩典的立场上,不是属於我们的。请记住,耶稣这个祷告不是对国度之外的人说的。他是对国度里的人说的。如果我到一个国度之外的罪人那里,我不会对他说,如果你答应赦免人,你就会被赦免。国度以外的人只要信,就可以无条件的被赦免。但是他一旦进入了神爱子的国度,他就活在国度的律法之下。这时,除非他肯赦免人,除非他已经赦免人了,否则他就不能得赦免。

  我们看这句话,看整个主祷文,就会发现我们不能单独祷告。这里面的代名词都是复数,没有一个是单数的。我们如此祷告的时候,必须将别人包括进来,与他们一起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

  另一件有意义的事实是,这里提到「我们」的人称代名词郤是受格或所有格,只有一次例外。我们都喜欢用主格,把自己放在句子的主词地位上。我发现这个祷告里只有一次用主格──「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这个祷告中惟一使用主格,把我们放在主词的地方,就是告诉神,我们已经赦免了那亏欠我们的人。

  他接下去给他们一个比喻,来说明如何应用祷告。一般人都认为他在这个比喻里,教导也们再三祈求的必要性。我却认为他教导的正好相反。他绝不是用那个半夜被吵醒,在强求之下才肯起来帮助朋友的人,来比喻神。这个比喻的要旨恰恰相反。他实际上是说,即使是一个人,夜晚已上床就寝,虽然他不愿被打扰,从温暖舒适的床上起来,但是他的朋友若一再恳求,他还是会起来帮助他的朋友。至於神,他从不上床睡觉,他不需要我们苦苦哀求。神总是在等待,只要我们开口祈求,寻找,叩门,他的回应就迅如闪电般临到。神是不打盹的。有人说,我已经敲了许久大堂的门,他都没有回答。如果真是这样,你最好走开算了。神不给你所求的东西,是因为他认为你没有这样东西比较好。他的回答就是「不!」因此这是一个比喻性的对比。那个人的一切都和神相反,他的答覆也和神的答覆成鲜明的对比。

  他给了他们一个比喻性的对比之後,又给他们一个比喻性的比较(参11-13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那最好的东西──圣灵,赐给求他的人吗?他有关祷告的教训,就在这个宣告上结束;他宣告:祷告最高的态度,乃是祈求从神那里得著圣灵。接受圣灵是一个开头,也需要持续下去。我们重生的时候,第一次接受圣灵,而祷告的生活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圣灵、接受圣灵、被圣灵充满、浇灌的生活。

  现在路加用过去的事作说明。这里用的文法时态显示出他在述说以前发生的事。

  那么他说明的重点在那里?「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吧的鬼。」有人提出虚假的指控,说他的能力来源是出於鬼王别西卜。马可细心地记下了他对他们说的话,「我若靠著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著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我若靠著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马太也记录了他的话,「我若靠著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

  我毫不怀疑这两句话都是他说的。两者并没有冲突。「神的能力」和「神的灵」是同义语。他们诬指他的能力是假的,是出於鬼王别西卜,但他却宣称,他是出於神的灵。

  然後他用了另一个比喻。他说,有一个壮士看守自己的住宅,後来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就胜过了他。壮士是魔鬼,耶稣是比他更壮的那人,他来了,就把魔鬼赶出去。他有无比的能力,其奥秘在那里?就在於神的灵,神的能力。

  把这些和13节连起来。他们看见他祷告,他们要求他教导他们祷告。他在教导结束时说,「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

  路加在其中插入主赶出哑吧之鬼的事件,说明他如何宣告他是靠著神的灵赶鬼。他似乎这么说,你们已经看见我祷告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得自祷告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仰望神,从神那里接受丰盛的灵,我就凭著圣灵赶鬼。

  路加又记下了一件相关的事,是马太没有提到的。「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27-28节)。

  马太的确告诉我们,就在这同一个场合,他的母亲去见他,想要说服他回家。但他说,「谁是我的母亲?」我在想,马利亚可能听见了那女人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也听见他回答说,「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他纠正了一个别人对与他的关系之错误想法。那妇人说,那生你、乳养你的有福了。他说,是的,但是还有一种更高的关系,就是灵里的关系,它远比肉身的关系更密切。

  路加继续说明下去,他告诉我们,主在那个场合也责备那些求神迹的人,他们求的是物质领域里的惊人神迹。他说,他们如此求,是因为他们的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宣告,「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

  事实上,他是在强调,那惟一有能力的、普遍的神迹,就是他的死和他的复活。他的这两个神迹何时才能变得有能力而普遍?就是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他的复活,再一次聚集了那些因他钉十字架而四散的门徒。他的复活使他们又怕又喜。他们一直未能完全了解他的十字架,即使他复活了,他们还是不明白,一直要等到圣灵降临那日。五旬节之後,那神迹就变成一个有能力而普遍的神迹了。

  「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圣灵就是要显明最後神迹的那一位,他要用最後的神迹来证明一切有关耶稣基督的事。主继续说到,他所传的和他的智慧就是现成的神迹,所罗门的智慧和约拿所传的都不够。他比所罗门和约拿更伟大,他们已经听见他所传的。然而,最终的神迹就是他的死和复活,这神迹将由圣灵来说明。

  这三个小事件的中心要素就是圣灵。主有关祷告的教导,最後一句话就是神要赐圣灵给那些求他的人。在说明的例子中,主宣告圣灵是他得能力的秘诀,人与他的关系是藉著圣灵产生的,并且圣灵要来说明那最後的神迹。

  一般人公认,这是一段非常突出的经文。门徒看见他祷告,他们想知道祷告的秘诀。他就示范了一个样本,让他们明白祷告最主要的是接受圣灵,并且继续持守圣灵。那就是有能力胜过魔鬼的秘诀,就是建立与神的关系之秘诀,也是为他作见证的秘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