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10-17

 

  

  保罗写完一般性的开场白之后,就开始论到他从革来氏家听来的那些事。钦定译本记载,这些事是向他「宣告」的。修正译本则作:「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表示。」两种译法差别甚微。希腊文里这字的意思是,说清楚。这些事是革来氏家里的人向保罗明白说出的。译成「表示」比「宣告」要佳,但可能还无法涵盖整个意思。希腊文这字是指清楚的说明,以别於一般可能落为谣言的传说。保罗不是在对付传言,而是在对付千真万确的事实。他对所发生的事一清二楚,就是带著这样的认识,他开始了要讨论的主题。

  他将笔锋转向他们中间有分争的这件事。「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题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希腊文的「分争」一词可以译成争吵,争辩。不仅只是意见不合,这些不合已经形成了争吵,争辩。译成「分争」也差强人意了。在哥林多教会中,这一群被召作圣徒,又被神所召与他儿子一同得分的人,竟然花费时间在争吵上。教会因此四分五裂,党派林立。

  第10-17节,保罗论到这事实,虽然并末充分、完全解决它。这一部分的讨论一直延续到第3章;4章则是结论。整大段经文(1:10到第4章)都与哥林多教会中的分争事实有关。此处的经文(10-17节)是广泛的论及这主题,全段可分成三部分。

  1.第10节是劝告。

  2.第12节描述可怕的事实。他告诉他们实际的情况,也就是他从革来氏家听到的详细、完整之报告。

  3.接下去(13-17节)是概括地讨论这件事,并且较充分地作说明。

  劝诫他们

  他写下了神是信实的,又召他们与他儿子一同得分的那些话之后,就用急切的语气说,「弟兄们,我……劝你们。」「劝」这字将呼吁、辩证合并在一起了。这字含义深刻,是从与「paraclete」(保惠师)相同的那个字根演变来的。保惠师是基督给圣灵起的重要名字之一。从字面即可看出,圣灵是训慰师和中保。作为中保,他在我们里面辩护基督的事;作为训慰师,他使我们与基督相交,除去我们的寂寞和孤单。耶稣说,你们不再是孤儿。他领我们到得能力之处。他是训慰师,是中保。保惠师一词的意思即是指一个人被呼召去站在另一人身旁。圣灵被召,站在我们身旁,其目的有二:

  1.作我们的中保。基督是我们与神之间的中保。圣灵是基督与我们之间的中保。

  2.作我们的训慰师。

  我的挚友查德维(Samuel Chadwick)有一次说,他反对称圣灵为训慰师。他的理由是,圣灵是一个中保,他绝对不会称自己的律师为训慰师。我接著他之后起来演讲时说,我的看法不同,如果我有一位律师,我会称他为我的训慰师,因为知道我的案子交在他手中,他会为我辩护,这是何等的安慰!保罗说,「我劝你们」,就像一个人被召站在你身旁,作你的中保,安慰你。这就是「劝」的意义。语气中夹杂著一种温柔的迫切,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他说,「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以前九节为例,看看他如何不断提到「耶稣基督」,「基督耶稣」,「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这九节经文里,这伟大的称呼就出现了九次之多。「我藉」这位我们被召与他一同得分的耶稣基督之名劝你们;透过他,我们接受了从父神来的平安和恩惠。保罗藉著这一位主的名劝他们。留意他语气中的迫切。

  他劝些甚么?「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这段话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注释,但我个人相信,当保罗写到「一心一意」时,他是指基督的心意,就是他前面已提到的那一位。「一样的话」是甚么?回到4:5。他们在基督里享有一切;「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道,就是他们要说的话)知识都全备。」「我……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这里就是指他们的信息。「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保罗是一个通达的心理学家,他深谙人的心理。他明白自己所提到的这些事。首先,他对付有关意见的事。「只要一心」,就是不要坚持自己不同的意见,因为这是引起分争的主因。要有正确的观念,一心一意。如果我的解释不错──这里的心意是指基督的心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保罗的腓立比书中看到对这心意的解释。此处保罗由哥林多人分争的现象推溯到本源,要「一心」,「一意」。不要分裂,争执,吵闹,只要在心意上合一。

  这样就能产生同样的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同样的心意表达出来,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合一的,牢不可破的见证。记得哥林多这一群人已在基督耶稣里一同得分,分享他的事工,他的友情。现在保罗说,我劝你们要有正确的想法,然后就会有正确的表达,你们自然会说一样的话。他用一句美丽的话来承接上句,「完全相合」(中文圣经作「彼此相合」)。这不是说他们将变得完全。完全相合是指连合在一起。一旦你们完全相合,那么教会和-一个不同的肢体就能结合完全。就好像拼图,-一片图画本身都是不完全的,但如果把-一片都放在适当的位置,整幅画就显明出来了。这就是保罗的理想,也是他为这些人祈求的,盼望他们有正确的观念,一心一意,说同样的话,完全相合,好使基督的身子一无裂痕或分争。

  哥林多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甚么引起他们争吵?是甚么使他们意见分歧?我不是暗示,意见分歧是不对的。只是当分歧的意见产生了错误的结果,使基督的身子分裂、分争时,它就是不对的。保罗一直到第3章开头,才详细道出他们分争的原因。「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那就是麻烦之所在。「我是用奶餧你们,没有用饭矮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契,就是如今还是不能。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著世人的样子行么?」此处他告诉他们,教会真正的问题之所在──属肉体。他们不是属灵的,乃是属肉体的。

  这里替研究新约的人敞开了一片宽广的探讨领域,好让他们了解直正的基督徒门徒训练是甚么。我们看见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他们是属肉体的。他们活在肉体的范畴里。他们已降到更低的层次,让肉体主宰其思想。他们以分争为荣。这是属肉体的,不是属灵的。世上有两个层次存在,一是肉体,一是灵;-一个人在基督徒的生活和经历中,不是被那个,就是被这个层次所控制。我可能被本性中较低的层次,就是肉体所控制;我也可能被本性中较高的层次──灵──所控制,就是与神的灵相交。这些人已经堕落到生活中较低的层次里。他们作事不是被属灵的价值和观念所驱策,乃是受肉体、世俗的欲望所指使。这就是整个问题的根源。

  可怕的事实──分党

  再来看第12节,它是在解释第17节,「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走为传福音。」请留意其中的对比,「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稍后保罗还会提到「基督的十字架」,并论到「十字架的道理」。此处他是说「智慧的言语」。这正是哥林多人的特色,也是引起分争的因由。研读哥林多前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哥林多这个城市的精神已渗入了教会。这一直是教会的危机。常有人说,传道人应该把握住时代的精神。我完全反对。我们的工作不是去抓住今世的精神,而是去矫正它。把握、受其奴役,是和矫正它有天渊之别的。哥林多教会的人不应该受这城市的影响,反而应当去影响这城。「智慧的言语」是极特殊的用词,毫无疑问的,那是指哥林多里面的各种哲学派别。这城充满各类学说,真是百家争鸣,鼎盛一时。他们争辩字句,人文观念,或者套用学院派的用语说,他们热衷於无止境的字义之争。保罗知道这一切,他看见这种精神已侵入教会,他们为字句起分争,以偏概全。他们在教会里仍自称是基督徒,拥有基督徒的真理,但却彼此争吵,分党结派,只一味强调偏执的道理,却忽略了整个真理的价值。这就是哥林多教会的光景。有人说,我们相信保罗。另一群人说,我们是属亚波罗的。还有人说,不!我们是属矶法的。最后也有人说,我们是属基督的。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人接受了保罗的福音。他建立了这个教会,他们就对这个建立人一片忠心。另一群人说,不!保罗建立这教会之后,是亚波罗来作教导,他深受希腊文化的薰陶,有独特的观点,我们与其说属保罗,倒不如说属亚波罗。还有一个小团体说,不对!我们最好回到中心──耶路撒冷。我们是属彼得(就是矶法)的。还有另一个小团体──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人数最少,但我相信他们是引人注目的一群──说,我们是属基督的。

  保罗说,你们都错了。你们所强调的是错误的,你们竟因偏重某一人而致分争。保罗,亚波罗,矶法,当然都不错,基督更是如此。但并不能为了强调其中一个,而废除其他。他们都错了。问题是这些人围绕在看来似乎正确的重点四周,但当他们以部分取代全部,使他们在心意上不能与其他人交通时,他们就使神的教会受了亏损。

  纠正──分党

  最后,保罗提出纠正,稍后他还要更详细地对付这问题。他说,「基督是分开的么?」这话尖锐无比。他已经在开头时提了九次他的名。他在这段话里又提主名。如今他问道:基督是分开的吗?任何的分争都有错误的因素存在。任何事若破坏基督和他信息的合一,这其中必有问题。「基督是分开的么?」

  接著他大方地以自已为例,「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这多么吸引人!他们信仰的基础是基督的十字架。如今他们将信仰建基於何处?「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他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

  他又问第二个问题,「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么?」十字架是他们信仰的根据。奉他的名受洗不是指水洗,水洗是一个记号,是神圣的,但奉主名受洗是指受圣灵的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吗?你们在水中受洗,就是受洗进入基督,父,圣灵的名里面。如果说十字架是基督徒信仰的根据,那么受圣灵洗就是所有人进入基督徒生命的必经之路。他们如何与这样的生命接触?难道是因他们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然后是有趣的论述:「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接著他立刻想起另一个例外,司提反家的人。他说,是的,我为这些人施洗。此处保罗是指水洗而言,这是加入教会的仪式之一。他们不是由他施洗,也不是奉他的名受洗。他们是奉基督的名受洗,接受了生命的恩赐,圣灵的恩赐,并且从此展开他们作基督徒的经历。

  因此我们看到基本的合一。

  1.是十字架,也就是他们信仰的根基。

  2.圣灵的洗。他们都被同一个灵施洗,进入共同的交通和经历里。

  保罗以这一句话总结一切,「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不是用智慧的言语,不是用你们从哥林多学来的那一套小学,作字义之争,因为那样只有败坏基督徒的信息。保罗说,我奉差遣传福音,不是采取那导致你们分争的方式,「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下面我们将看到他更详细地论及这一点。此处他标明了一个对比,一方是咬文嚼字,斤斤计较於字义,另一方是基督十字架合一的信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