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3:10-21

 

  

  我们仍然在追踪主在世上最後六个月的事工。很可能这里的事件是发生在约但河的另一岸。他在世最後一段时期,曾花了许多时间在那里。路加没有说出那里的地名,也没有指明时间。这件事惟独见之於路加的记载。地点是会堂,时间是安息日。

  这段记载可分成两个段落:

  1.首先是耶稣在会堂里的举动(10-13节);

  2.然後是官长对耶稣的攻击(14-21节)。

  这事件虽然短,却充满亮光和启示。

  在会堂里的举动(10-13)

  首先来看那位妇人,她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人物。路加说她「腰弯」。那是一个医学名词,在新约中没有其它的地方出现过。按希腊文正确地直译,应该是「双重弯曲」。我们进一步读到她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直不起来」也是一个医学名词,曾在新约其它地方出现过。约翰福音8章说到耶稣在圣殿中时,人们把一个犯罪的妇人带到他面前,约翰记载说,耶稣直起腰来。这里的妇人几乎不能向上看。你如果碰见她,她是无法抬眼看你的,她的腰弯得太厉害,眼睛总是向著地面。

  「被鬼附著」这句话,可以在16节里找到说明。耶稣说她「本是亚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

  导致她生病的灵乃是邪灵。这个妇人在身体上患了疾病,根据路加这位医生传道人所说,她患了腰弯的病,无力直起腰来;然而耶稣说,是撒但捆绑了她。

  因此这里是一个例子,说明邪灵可以造成肉体上的疾病,且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故事没有丝毫的暗示,说到这妇人在生活上有任何不道德之处。她是魔鬼行动下的受害者,我们不知道魔鬼在怎样的情况下使她生病,并且病了十八年。圣经中也没有任何线索,暗示她的病是由不道德引起的。事实上,此处她是出现在会堂里。她正要去敬拜。当耶稣称她是亚伯拉罕的後裔时,他不仅仅要指明她是一个犹太人,因为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他用这话称呼她,是要指明她对神的信心。这里是一个例子,说到撒但能用权势直接使人肉体受苦。我不打算多作解释。世界上也许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生命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还无法测透的,就像有关受苦的奥秘、魔鬼的势力等。我们只能照著所启示的来看这些事。

  耶稣进到会堂里,我们可以只用两三句话简短地述说这个故事。首先,他看见了她。他当然看见她了,他的眼目总是在观看。我们观察他一生的事迹,就能一再地发现,他最先看到的人,都是有最迫切需要的人。在另外一个场合中,他进到会堂里,那儿有一个手枯乾的人。当时官长们都在一旁观看,要看他怎么行。他们当然也看到了那个枯乾了一只手的人,也许他们以前就常见那人在会堂出入。他们以前对他不加理睬,可是就在耶稣来到的那一天,他们知道,耶稣一定会一眼见到那人。他们这种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对主是一种赞美。他一向是如此。他一眼就见到了这个患病的妇人。如果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的需要最迫切,那人就是耶稣所要寻找的人。

  他就对她说话,称她「女人」。他在别的场合也用过这个称呼。这名词从他嘴唇中吐出,实在有无限的温柔。於是他用手按著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她就立刻直起腰来。耶稣医病工作的特色,就是立刻见效,并且病人完全好了。他医治人的时候,这人就十足痊愈了,没有任何迟疑。其他人也许会暂时抛掉拐杖,过不久又得重拾拐杖。但是他医治好的人,从未再拾回过拐杖。这妇人得了医治,她完全好了,「立刻直起腰来。」

  再来观察我们主的行动所具有的意义。这妇人被撒但捆绑;耶稣只用一句话,一次触摸,就释放了她。在此我们看见耶稣的能力和权柄胜过了撒但。撒但捆绑她,她无力挣脱,别人也无法释放她。基督来,就释放了她。他断开魔鬼的锁练,制服了魔鬼的权势。他比那有兵器的壮士更壮,就从壮士手中掳回那受了十八年痛苦的妇人。

  这个故事中有一些奥秘,是我们感到困惑,无法明白的。为甚么神允许这一类的事发生?撒但如何得著能力来胜过这妇人?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待解答。但是,这个事实仍存留至今:有一个妇人,她并非有不道德之处,她乃是一个敬拜者,在属灵的意义上是亚伯拉罕的後裔,然而她受撒但捆绑;基督经过那里,进了会堂,粉碎敌人的势力,医治这妇人,使她得了自由。

  官长的攻击及耶稣的回答(14-21)

  现在来听听管会堂的如何说。他大为震怒。圣经说他「气忿忿的」。他是管理会堂的,是献身於敬拜神的人,竟大为愤怒。为甚么?因为有一个女人进了会堂,她是一个患病、受苦的人,现在她却站直了身,在那里荣耀神。

  听听他怎么说。他是对众人说话,但他的话拐弯抹角是对耶稣的攻击,「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作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

  他宣告说,这件事不合程序。它破坏了诸事应有的正确程序。人「应当」工作六日,那就是说,他们不应当在安息日作任何事。他所反对的,不是妇人得医治的事实;对他来说,那妇人是否得医治是无关紧要的。他反对的是,这事破坏了安息日的仪式条文。他拫本末考虑到这妇人得医治的事,他只想到主是在作工,对他来说,在安息日作任何形式的工都是不可的。他所说的「应当」,代表那些必须的,不可避免的,分内的事;但他们不可在安息日得医治,耶稣不可在安息日治病,因为治病也是属於工作的范围之内。

  因此,他将属灵范畴里的得胜贬低到物质的范畴里。他只看见这妇人站直了身的行动,却完全未看到这个身体上的行动,乃是出於属灵事物的结果。那一天,就在会堂里,在属灵世界中,邪恶的势力受到了控制。他却根本末看到这一点。他只看到耶稣伸手摸了那妇人,那是工作!他看见原先弯著腰,脸面向地的妇人忽然站直了身,那是工作!这实在是不幸!在他认为,仪式比人更重要。他为了维护安息日的仪式条文不受到任何破坏,而情愿让那妇人继续受苦,等到过了安息日再说。

  现在再来看耶稣,听他说的话。首先我注意到,他也生气了。这可以从他称他为「假冒为善的人」看出来。那是一种生气的语气。

  他接著为自己辩明,「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么?」

  他看出,管会堂的为了那妇人得释放而生气,是证明他的假冒为善。他用这个问题启示了一个事实:归根究底,这人所反对的不是他破坏了安息日。基督实际上说,如果我伸手解开这妇人的捆绑,是在作工,那么你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水,又是在作甚么呢?你那样作了,心中毫无不安,但你现在却为这件事发怒。

  显然的,当这人力争安息日的神圣性时,他心中潜伏著对耶稣的敌意,那才是他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因此,主揭露了他的假冒为善。

  然後他采用他自己的话。这人说,「应当。」耶稣说,「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

  管会堂的说,你不当在安息日作任何事。但耶稣说,你的「应当」,却未运用在你口渴的牛、驴身上。既然你不将「应当」运用在你的牛、驴身上,为甚么你却运用在这女人身上?就像他在另一个场合说的,难道人还不如一只羊贵重吗?这些人都是很顾惜动物的。他们不反对在安息日解开一只牛或驴。耶稣也不反对。但是他反对的是,当他们的牲畜有了危险时,他们就设立一条律法来解决;而当人陷於痛苦、疾病时,他们反而采用另外一条律法来限制。他反对这人的「应当」,他采用了另一个「应当」。管会堂的提到了守安息日的必要,但还有一件事比守安息日更必要。对耶稣来说,人比条文律法重要得多。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我们的主这样说,并不是将安息日降低到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他乃是将安息日置於应有的地位上。安息日是为了增进人的福祉而设立的。如果这个女人,亚伯拉罕的後裔,需要在属灵的范畴内脱离撒但的权势,那么就应当在安息日结束魔鬼的辖制,使她进入自由之境。

  我观察这管会堂的人,看到这人已经丧失了对人类价值的认识,以及对神真理的认识。他不认识神。相反的,耶稣认识神,他知道人的价值。一个人若看不见神,不认识神,他也常常会失去对人类价值的体认。但一个人若认识神,知道人类生命的价值,他就会知道如果和公义、真理、公平、怜悯比较起来,奉献十分之一的薄荷、芸香、菜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路加说,他的敌人都惭愧了。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句话。我愿意往最好的一面想,就是他们都为自己感到羞愧。但恐怕这不是原来的意思。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众人因他所行的荣耀之事而欢喜。

  然後呢?他简单重述了前面讲过的两个比喻。我们可在马太福音13章里找到这比喻的完整记录。那就是一棵树不正常的发展,以及面酵所代表的腐化力量。

  一粒芥菜种是不会长成一棵大树的,除非它有了不正常的发育。芥菜种长成大树,不是象徵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而是代表一种不正常的发展,以致招来了鸟类栖居在树枝上。鸟在这里是象徵邪恶的事物。

  我们已经熟悉长久以来,各方对於面酵比喻的辩论。最普遍的解释,将本节的酵解作好的。所有解经家都承认,在圣经其它地方,面酵都归作邪恶的一类。因此我坚持认为这里也不应该例外。

  他为甚么要重述这两个比喻?因为他看见并且明白管会堂之人的态度,以及众人的态度。他因此用比喻来显明,他已经认识到他的工作所遭遇的难处。他不是说,他的工作至终不会成功,但是他知道,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掺杂。

  我们把这比喻和前面的事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就会看见有两个国度,一个是撒但的国度,一个是神的国度。撒但的国度在那里,他捆绑了那女人,又使管会堂的瞎了眼。神的国度也在那里,耶稣释放了那女人,改正了管会堂的人。撒但的国度是捆绑和使人眼瞎;神的国度是释放和改正。

  因此可见神的国度胜过撒但的国度。神所膏的王,能够释放撒但所捆绑的,并且他愿意照明官长们的眼瞎。在神儿子的身上,我们看见了神国的胜利。

  这故事里还有一个小的词,我们前面已经强调过了,就是「应当」。这词启示了管理魔鬼国度和管理神国的动力。管会堂的说,那些事「应当」作,但他的「应当」却完全不顾及在痛苦中的人。不可在安息日赶鬼。不准让任何事来破坏惯常的仪式和宗教上的礼仪。这时撒但的面目完全暴露出来了。归根究底说来,这种漠视人类痛苦的「应当」,完全是从地狱来的。

  再听听另一个国度的话。「这女人……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么?」那是一种出於怜悯的行动,想要把人类放在他正确的价值上面。人正确的价值是甚么?可以从这一节最熟悉、最崇高的经文中找到:「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这就是耶稣的「应当」,就是他的动力。他最主要的热望,就是解开被捆绑的人,使那女人直起腰来;粉碎撒但的权势,使被掳的得自由。

  天堂和地狱就在这个小小的词「应当」上见了分晓。这取决於我们的「应当」是甚么,究竟是忠於撒但的国度,还是忠於神的国。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