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0:14-11:1

 

  

  本段经文中,使徒又回过来答覆哥林多人有关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并且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看见他定下了管理的原则(8章),并且用他自己的使徒身分来解释这些原则(9章),又藉以色列的历史来作说明。

  在所有基督徒的信心生活中,自由都有其限制。如今他以突出的方式回到主题,并作结论。首先是确切的禁止(10:14-22),接著是最后的指示(10:23-11:1)。

  确切的禁止(10:14-22)

  第14节简短而扼要。「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中文圣经无「所以」二字)。「所以」是根据前面说过的事,标明一个结果。将「逃避拜偶像的事」和前面的经文连在一起看,就能发现「所以」的用意。前一节是,「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於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珞,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关系立即可见。神预备一条出路。运用在这件事上,就意味著逃避之路。不要流连徘徊在试探的环境中,要逃避它。本章前面部分所列出以色列的罪行,其中一项是拜偶像。保罗在那里举出埃及记32章记载的事为例,他们铸造、敬拜金牛犊,然后坐下来吃喝享乐。他说,要逃避拜偶像和这一类的事。

  在以色列百姓的例子中,拜偶像意味甚么?他们造了一个假的东西来代表神。他们铸造金牛犊,并不表示他们打算另外再立一个新的神。他们没有违反第一条诫命,他们违反的是第二条。他们造一个东西来帮助他们明白神,但这样作是降低了神的理想。那个金牛犊根本不能代表神,然而他们敬拜它,向它献祭;等作完这一切之后,他们就坐下来吃喝,玩耍。因此这里拜偶像的意思是把别的东西放在神的地位上,想用它来代表神,并且敬拜它;这样作等於贬低了整个生命的观念。所以「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这是神预备的出路。

  使徒继续说下去。留意他如何一步步接近他们。「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解经家对这句话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句讽刺的话。我们记得早先他曾嘲笑他们的自以为聪明。有人认为此处他仍在继续嘲讽。我不敢确定,但我想他是假设他们是有知识,见解,和智慧的人,所以他如此呼吁,「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接下去是一段令人注目的经文(10:16-20)。为了总结他所说的,保罗提到圣餐的仪式,以显示参与这种敬拜的人当如何与其它的祭拜分别。他提出两件东西,一是所祝福的杯,一是饼。这是圣餐中必备的。我们都熟悉这仪式。或许我们对如何守圣餐意见分歧,但大家都同意它的神圣,美丽,及价值。我们有时称它为主的晚餐,或擘饼聚会。我个人喜欢称它为「祝谢餐」(Eucharist),因为它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谢,那也正是我们守圣餐的本意。在守这仪式时,我们来到神面前颂赞,敬拜,感谢。我们不是到主的台子前认罪,那应该事先作完。我们来以前要先对付罪,与神有正确的关系。保罗引用圣餐为例有他的理由,稍后我们会看到。「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走同领基督的身体么?」我们立刻从「同领」一词得到助益。稍早我们已看到这词,虽然它被译成另外的形式,但在希腊文里是同一字。保罗稍早时提到基督教会的功用。「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一同得分」与这里的「同领」是同一个字「koinonia」。不妨将这节经文改成,「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一同得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一同得分基督的身体么?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

  留意保罗所作的。他提醒他们敬拜的中心事实,那是基督教会的经历中最神圣的行动,也是今日我们所谨守的。关於这圣餐的事实,他如何说?

  首先是所祝福的杯。那是甚么?那表示同领基督的血;当我们喝这杯时,就显明我们同得救赎。当我们擘饼时,就显明我们有分於基督的生命。血代表救赎,饼代表生命的完整。他对这些人说,你们到主的桌前,擘开饼,喝这杯。你明白你所作的吗?你是在表达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保罗用基督徒生活和经历中这件醒目的事,来说明他的原则。

  这一切对基督徒的信心有深刻含义。对基督徒而言,没有一件事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没有一件事是次要的,因为这一切事都受到我们与主的关系中一些紧要的事实所影响。我们可以吃祭偶像之物吗?不要忘了,我们的敬拜中心也包括吃喝,不论何时我们吃这饼喝这杯,就表示我们同领那为我们破碎的身体,同领那为我们所流出的血。这是基督徒生活中极重要的事。保罗提醒他们不要忘记。

  从这个观点著眼,就可看出我们到底能作甚么。保罗用非比寻常的方法让我们明白,那些透过基督的身体和血,与他一同得分的人,不可能再与邪恶的灵相交。「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甚么呢,或说偶像算得甚么呢?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契主的筵席,又契鬼的筵席。」如果你这么作了,结果如何?你就是在「惹主的愤恨」了。保罗这里使用的\cs14「愤恨」,和旧约里用来描述神的「忌邪」是同一个词。「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申4:24)。神因他的荣耀、权利而忌恨邪灵;他让一个人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同领基督的身体和血时,他也指望从这人身上得到回应。如果这人转离开,去拜偶像,参与拜假神的仪式,神就会愤怒,忌恨。

  因此保罗在最高的层次上结束他对这个主题的教导。他对哥林多人的问题作了明确、清楚的解答。他提出一些原则,并且一再重复强调凡事都可行,但并不都有益处。有益的事并不是指承担别人的重担,而是指与人一起承担重担。许多事看来是合宜的,可行的,但不一定有益处,不一定能建立、教诲人。这样的事,我们就不要去行。这又回到第8章的原则。基督徒衡量事情的准则不在於看这事是否对自已有益,而是看它对别人会产生甚么果效。

  (10:25-30)

  是保罗特别针对哥林多人说的。在那城里,有许多拜偶像的事。人们祭完偶像之后,就把一部分祭肉拿到市场上卖。基督徒该如何作?保罗说,凡市上卖的都可以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甚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买来的肉是神所供应的。这是一回事。

  但保罗的话还末说完。他进一步声明,如果他们受不信的人邀请赴席,就尽管去;摆在他们前面的食物,若末经主人指明是祭偶像之物,他们就可以和主人一同吃,不必问甚么话。另一方面──请留意这中间的危险──他们若应邀赴席,主人清楚说明这食物是祭过偶像的,他们就不要接触,也不要吃这食物。这是为了那人良心的缘故。他们应该拒绝食用。

  保罗奇妙地总结(10:31-11:1)

  保罗奇妙地总结了前面讲的一切话。「所以你们或契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一开头的「所以」表明是根据他前面讲过的话。他最先提醒他们敬拜的中心事实,他们守圣餐时喝这杯,是表明藉著血已蒙救赎;吃这饼,是表明他们的生命与永生的主联合。因此,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我们若为夸耀自己的自由,而叫弟兄跌倒,就不荣耀神。在这个例子里,若要荣耀神,我们就应该为了别人的缘故放弃某些权利。这是第一个原则。

  还有别的原则。「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这里有两个行动的原则。

  1.凡事都要荣耀神;

  2.不可叫弟兄跌倒。

  一切生活都应受这两个条件约束──荣耀神,使人得益处。

  最后,保罗引自己为例。「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他已经告诉他们,他向甚么样的人,就作甚么样的人,为要多得人。「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最终目的和愿望。然后是最后一句,「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这是一段美丽的经文。如今他结束了这个主题,开始谈论另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题目,显然的,那也是哥林多人在信中提出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