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11:1-27
一般都承认约翰福音11:1-53的故事是有关我们主工作的记载中,最奇妙的一段。它多采多姿,满有生命,充满行动。其中奇妙的把凄恻和能力揉和在一起。它是一首愁怅的哀歌,又是一首得胜的凯歌。故事中显露出人类基本的光景,和主的能力与荣耀。
头二十七节所记载的故事引我们到最後的兆头,即拉撒路的复活。从第28-53节记载这兆头本身的内容。
我们现在就来思想引到此兆头之故事。其中的人物穿梭於伯大尼及约但河外的地区。
1.第1-3节把我们引到伯大尼。
2.第4-16节里我们越过了约但。
3.末了第17-27节里我们又回到伯大尼。
伯大尼──拉撒路病了(1-3)
在伯大尼有了难处,而耶稣不在那里,这就是头三节的故事。难处乃是拉撒路病了。拉撒路是马利亚和马大的兄弟。约翰很细心的介绍马利亚,「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衪脚的。」抹膏的事记载在第12章。约翰是在事情过後很久才写这本书的,但他心中仍然记得那件事,那事使马利亚显得突出,也使她在十二个门徒中间特别被纪念。
我们知道一些关於这两个姊妹的故事,因为路加约略向我们介绍了那个伯大尼家庭的状况。路加福音10章末了就是有关她们的故事。路加说到这两个姊妹时,讲明马大是管家的。也说她把耶稣接到她家里来。关於马利亚,他只是说她是马大的妹子。约翰先提到马利亚,并藉此提示,那是马利亚的村庄。一个好的妇人可以拥有一个房子,看管它,而且连命都摆上;然而另有一种女人可以藉著她的爱和服事而得著全村的人。很显然的这是耶稣喜欢去的一个家。我想可以用一个大家非常熟悉又美丽的说法:那是一个可以令耶稣感觉「回到家」的地方。
但是拉撒路病了,而且耶稣不在那里。我想拉撒路很可能比两个姊妹年轻。他好像没有甚么责任似的。拉撒路病了。耶稣不在那里。如果他在那里的话,凊况就不同了。这是她们的想法,也许也是对的。
她们在难处中作了一件又自然又美丽的事,她们差人报信给耶稣说,「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有趣的是,她们并没有向他求甚么。她们只是把事实告诉他,表示她们认识他,表示她们相信,只要知道这事情,他就会赶来的。
她们用来形容耶稣对拉撒路的爱之希腊文的动词是phileo,用以表达一个人充满了爱与热情。
约但河外──耶稣得知拉撒路病了(4-16)
第4-16节记载的事情发生在约但河外。报信的人来到此地,传达了消息。然後是一件令人希奇的事,是最叫人惊讶的一件事,这件事对人的信心挑战,并引起人心中各种的猜疑。耶稣得到这消息之时,就说,「这病不至於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这病不至於死」这句话不是指拉撒路不会死。事实上当报信的人到达耶稣那里时,拉撒路已经死了。伯大尼和耶稣所在的地方之间有一天的路程。耶稣在那里仍然停留了两天。然後他又走了一天的路程到伯大尼。这样总共花了四天。後来马大说,「他死了已经四天了。」所以当报信的人到达时,拉撒路已经死了。但是主却说,「这病不至於死。」死亡并不是这件事最後的结局。
那么,甚么才是这件事的结局呢?「这病不至於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在说到耶稣开那生来瞎眼的人的眼睛之事时,我把标点位置改了,经文就成为,「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著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我之所以改变标点的位置,是因为原来的标点会使人以为,那人之生来是瞎眼,而且一直是瞎眼,乃是为叫神有机会显明他的能力。那是绝对无法叫人相信的。也有人对他所讲关於拉撒路的这句话持相同的看法。但是两件事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在前一种情形中,那个人生来是瞎眼的,他到了成年,还是甚么也看不见,直到神的能力彰显在他身上的时候。而在此这个人生病以致於死。对於拉撒路死亡的事实耶稣说,「这病不至於死。」那不是结局,结局乃是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得荣耀。
虽然这两种情怳完全不同,但耶稣这句话还是很奇妙的。拉撒路死了,耶稣说话的意思乃是,不错,他死了,但这事实乃是为著彰显神的荣耀创造一个机会,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约翰在这里加进了一句话,「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他加入这句话,无疑的是为著下面他所要写的事铺路,「因此当衪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中文圣经无「因此当」三字)。注意这「因此」两字。他的停留是因为他爱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
在此我们要回到前面说过的,两个姊妹用来说到耶稣对拉撒路的爱所用的那个字,就是Phielo,这个字是说到情感上的爱。这是她们所认为耶稣对她们兄弟的爱。但是当约翰写到「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时,他用的动词agapao这个字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虽然这个字的意思也是爱,但是这种爱是理智,判断和思考的爱。在英文里面很难在这两个希腊字之间划定界限,我较认为古次比德(Dr. Goodspeed)的说法最靠近原文agapao的意思,他用献身(或挚爱)devotion来代表这字的意思。献身的爱比情感的爱含义更多,因此我就用献身这个字──耶稣把自己献身於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他们知道耶稣对拉撒路的感情,所以他们给他报的信乃是,「你所爱的人病了。」约翰却表示,他对他们的爱比那种爱更多。他献身於他们,因此他不匆忙。他停留在原先的地方。他让足够的时间消逝,为要使人对於他所要彰显的能力没有任何的怀疑。
过了两天之後,他才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犹太是敌对他的中心点,他的门徒说那是犹太人拿石头要打他的地方。「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么?」那是爱他之人自然而且善意的抗议。他们爱他,不愿意他回到那危险的地方。
请注意他回答时所显出的镇定与庄重。犹太人敌对他,他知道,他的门徒也知道。请听他的回答,「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么?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把他的话应用在他的身上,就含有这个意思,「我当然是要回到犹太地去。你们不需要惧怕。不会有甚么绊我脚的。不会有甚么事的。除非我的时候已经到了,不然敌意是害不了我的。我并非在冒险试验,不必为我操心。」
底下他就告诉他们,「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他的门徒说,睡了,那是好事情;如果他睡了,就必康复。接著,「耶稣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
姊妹俩好像说对了:如果他早在那里,拉撒路就不至於死。「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为甚么呢?「好叫你们相信。」
他对我们所称之为死的看法,乃是睡了。他们的看法可以从他对他们说的话看出来,「拉撒路死了。」他说的话是用现在式说的。他想到拉撒路时,是以他还在的事实说的;他说,「他睡了。」然後他以他们能领会的话说时,就用过去式,「拉撒路死了。」那就是实际上发生的事,这是他们能领会的话。
「我欢喜,是为你们的缘故。」他的停留是为他们的缘故。他容许疾病发展下去,那人就死了。他作事情总是为他们的缘故。他常常说,「为你们的缘故。」他停留是因为他爱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为他们的缘故,他停留下来。然後,为他们的缘故,他去了。
伯大尼村外──马大与耶稣的对话(17-27)
下一幕故事发生在伯大尼村外。他到达时,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衪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意思是他一定已经腐烂了。前此他曾有两次叫死人复活。睚鲁的孩子是在灵魂离开身体不久,他就把她召唤回来。拿因城寡妇的儿子是在灵魂离去後数小时,当人们正要抬他出去安葬时,他把他叫回来。但在此他等候,直到没有人能否认拉撒路已经死去的事实。
马大从家里赶来迎见他。她这样作不合东方人的习俗,马利亚的作法,才是符合他们的风俗。她坐在家中,隐居在家里。马大是又真诚又生气。她赶来迎见他,并且见到他,就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当然,我不敢太武断的加以解释,不过後来马利亚见到耶稣时,对他说的话,显然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过,马大的心意和马利亚的心意,却完全不同。我相信,马大的话里,含有坦诚的抗议与失望的意味。她好像在埋怨,你为甚么不早一点来?「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但她仍然相信他。她对他还是有信心。从她的话,可以看出她的信心,「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甚么,神也必赐给你。」她对他有很大的信心,可是,事实上她的信心并不真是那么一回事。她以为自己有信心。也许她的心真是诚实的,可是,不管如何,她并不预期她的兄弟会再活过来。这个事实很快就得到证明了。因为不久以後,主吩咐说,「你们把石头挪开。」她却回答说,没有用了,他必是已经腐烂了。很显然的,她并没有预料到会有後来所发生的那些事。
接著耶稣对她说,「你兄弟必然复活。」也许我们的主这样说时,不是指他要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我想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法,提醒她复活的事实,也提醒她今生并不就是一切。他似乎在对她说:马大,当死亡来临时,生命并不就过去,以後还有复活呢!当然他也可能是指他即将要作的事。可是我并不这样领会。我认为那是一般性的说法。马大显然也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她不肯接受他用未来的复活来安慰她,因为那似乎是遥不可及的。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
接著就是约翰所记载耶稣的第六个「我是」:「我就是复活,我就是生命」(直译)。「我是」用的是永远的现在式。我无论在那里,那里就是复活;不止如此,虽然「我是复活」是很伟大的一句话,但还有更伟大的一句话,更伟大的是「我是生命」。我这样说是有证据的,因为他继续解释他所说的话时,没有说到复活,只说到生命。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活著」(直译)。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要很小心读它。耶稣并非说,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再活著。若这样的话,就是复活了。他说,「……虽然死了,也必活著。」换句话说,凡信我的人,虽然从属地的层次来看,一切现象显明他已死,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死的。他是说,你的兄弟并不是死的。「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这是基督伟大的宣告。我们都还没有完全领会它的意义呢!我们说,某人怎么样了?答的话常常是:他死了,或,她死了。这样说和不信的人没有甚么两样。他们不是死了,「信我的人虽然死了」是你所看见的,他实在是死的,但他还是活的。我们的主呼唤拉撒路时,他好像是在对能听见的人说话。他并不是在对他念符咒。他说,「拉撒路出来。」他希望有人听见他的话,而事实上他听见了。拉撒路并不是死的。
然後他看著马大,说,「你信这话么?」这是非常柔细,非常美丽的一句话,并且我认为她的回答也是极为奇妙的。她说,「主阿,是的。」她此时似乎略为停顿,并且对於她刚才说的话有点害怕,「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她在此说出了一个完备的承认,可是她似乎有所踌躇。「你信这话么?」信甚么呢?就是在凡信我的人身上没有死亡,他虽然死了,还是活的;因此凡活著信我的人永远不死。对这些人来说,没有死亡。「你信这话么?」「主阿,是的。」但是她对於他所说的,不能很肯定的相信,不过她对於她所已有的信心还是很有把握,而且感到很荣耀。「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在这里,有两件事使我们印象深刻。头一件是门徒们。虽然当时有犹太人在场,但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有甚么批评;到此时为止他们没有甚么显明的敌意。十二个门徒都在这里。多马说话了,马大也说话了。从他们的话,你看到甚么呢?面对死亡,他们仍在暗中摸索,并且极为沮丧。另一件,在这样光景中,我们看见主,这位生命的主,行在光中,藉著爱激励了-一个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