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5:1-34
我们已研讨过两件属灵的事:
1.是灵里的合一,目的在纠正分争;
2.是不止息的爱之律,目的在纠正教会里一些不道德的事。
现在我们来到属灵的事最后一部分,就是最终的得胜,目的在纠正我们寄居在世这短暂期间所面对的一切难处。
基督教一项可夸耀的特点是,它从末将人在世的生命视作完全的。它总是将目光举向清晨,遥遥望见永恒,知道我们不仅属於今世,也属於永恒。现在使徒要论到复活这伟大的主题。让我们把握复活的完整意义,那是基督最终的胜利,是他子民最终的得胜;在这样的亮光下,我们现今的一切难处都变得至为短暂了。我两度用到「短暂」一词;确实,最长寿的人若与永恒相较,他的生命也显得微不足道;而靠著基督耶稣的救赎,依照神的心意,人的生命在永恒里才有完整的意义。
本章全部是论到复活的事。请记住哥林多的背景,虽然这封信是写给普世教会的,但它首先送达在哥林多的教会。保罗写本段话的主要原因可在第12节找到,「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请注意,这是一般的叙述。他们不是说,基督没有复活。虽然有这个含义,但他们是针对一般的现象而言。他们说,根本没有死人复活的事。这就是保罗提笔的原因,因他们中间有人否认复活的事,当然,这样作就等於否认基督的复活,以及否认他们自己最终的复活。
保罗开始论到这主题时,他首先用一个中心的,最终的,无与伦比的事实作证据,那就是基督的复活。本章头十一节经文都在讨论这题目。他以最奇妙、精采的方式论到复活的事。既然他一开头就以基督的复活为证据,我们也不妨由此著手。
基督复活的证据是甚么?他下面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证据,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将本段(1-11节)分成三部分:
1.第1,2节他指出我们所信的福音就是复活的证据。
2.然后他巧妙地引用圣经的见证(3,4节)。
3.最后,他举出亲眼看见复活事实的人为见证(5-11节)。
福音就是复活的证据(1-2)
他说,「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注意他用的时态是过去式。「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他说.他已把这福音告诉他们。他指的是他从前去哥林多时已将这福音传给他们。
我们立刻要问,他是甚么意思?福音是甚么?接下去的两节经文立刻启示了福音的内容。「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请将它和第1节对照来读,「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我们暂时将「照圣经所说」搁置一旁,稍后再特别讨论。剩下的部分就是保罗所谓的福音。
他传讲的是甚么?基督死了,埋葬丁,又复活了。这就是福音。我一直对他所用的「埋葬」一词感到惊讶。这个词使得一切认为基督只是暂时失踪、消失的说法无法成立。不,他说他们将他放在坟墓里。死亡是一个事实,他们确确实实将他安放在坟墓里。他被埋葬,然后复活。福音就是他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又从死里复活。这是整个福音的内容。我曾传给你们,现今再度告诉你们。
保罗说,我传讲了,你们领受了。他暂停在这里;接下去他说,福音的最高证据乃是在於那些听见、领受、并且相信的人之经历,他们证明主代死的价值,并且说明了主复活的意义。保罗说,「我……传给你们……你们也领受了。」我为约翰福音1章的那经文感谢神,它解释了「领受」的意义。有人会问,你所谓接受耶稣基督是甚么意思?「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接受耶稣基督,就是信他的名。保罗传讲福音,说到主的死和复活。他们接受,相信,结果是,「你们站立得住……就必……得救。」他们的得救和站立得住显明了福音的真理,那就是耶稣不但死了,并且又复活了。
我们在这里看见的事实非常重要──不论是圣经的话,或我们的经历都一再告诉我们,复活的最终证据不是文件,不是证人,而是基督徒所活出的经历。不妨用更广的角度来看。如果今天有人问我,耶稣复活的证据是甚么,我会回答说,证据就是基督教会。这是简单明了的事。基督教会的价值不在於他的教训,他的神迹,他的死,而在於他的复活所说明的一切。他若没有复活,就没有教会。门徒在他死后就像糠秕被风吹散。他的复活又将他们集合在一起。历代以来,一直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领受福音,站立得住,而因福音得救,这是复活最大的证据。
圣经的见证(3,4)
再回到我们前面读过的那几节经文。保罗两度用到「照圣经所说」这片语。圣经指的甚么?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显然他不是指我们现今的新约圣经。他是指他所熟读的经文,也是他属灵儿子提摩太从小所明白的圣经,这圣经使提摩太因信基督而有得救的智慧。保罗指的是旧约圣经,因为当时他没有别的经文。可能那时已有一些福音书流传,只是尚不普遍。他这里说的是他童年就接触的希伯来文经卷,是犹太人的圣经。他常常引用这些经文。从他的书信里发现,他有十四次提到「圣经」,而且-次都是将圣经当作权威来引用,从末丝毫怀疑过圣经的权威性。
这引发起我们的想像。我彷佛看到保罗周游外邦各城镇,那些希腊城市都没有圣经,他就引用圣经,根据圣经来传达伟大的信息,因此当他写信给这些人的时候,他就能提到圣经,作为权威。哥林多人一定常常听他讲道,看见他打开写著旧约经文的羊皮卷,解说这经上的话如何在他的主基督身上应验了。他如此引用圣经,向他们提起圣经,实在是一件美事。
他说圣经预告了基督的死和复活,这是甚么意思?让我们从较广的角度看。圣经中任何一处经文都需要用整本圣经来解释。圣经从头至尾都是为预言作见证。关於基督的死和复活,第一线亮光来自神在尹甸园中对夏娃说的话。由於夏娃中了诡诈仇敌的计,神对她说,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蛇要伤女人后裔的脚跟。这句话含义深刻。这古老的应许说,得胜之日终必来临,但必须历经许多苦难。继续读旧约其它作品,如诗篇,先知书,会不断看到对拯救的期望,而在得胜之前必然有苦难。不妨打开诗篇23篇;以赛亚书53章,何西阿书6章开头几节。-一处我们都可以看见同样的思想。
拿以赛亚书53章为例。那里描述耶和华的仆人将经过苦难,死亡,复活而得胜。保罗说,这就是我所传给你们的幅音,是历代圣经作者们共同期待和盼望的。照圣经所说,他死了。照圣经所说,他复活了。於是这些经文成了真理和复活的证据;特别从福音的亮光和福音在哥林多人生命中产生的影响来看,圣经是第二个证据。
亲眼看见复活事实的人为见证(5-11)
保罗未一一列名,他只举出几位代表。耶稣基督死了,埋葬了,又复活之后,他曾实际出现,被人看见。参阅耶稣复活之后出现人前的记载。彼得是最早看见他的人之一。天使对一批妇女说,「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彼得去见主,和他有一段私下的交谈。当那两个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回到耶路撒冷,与众门徒聚集时,他们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保罗提到彼得,这位使徒在其书信(彼得前书)开头这么说,「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前1:3)。
然后保罗再度提到十二使徒。我们都熟悉福音书记载主两次向门徒显现的故事。保罗又说,主「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大半的人到那时还在。我们或许要问,福音书对那一次显现是否有记载?我不敢武断,但我个人认为是有记录的。主复活以后曾对一群妇女说,去告诉他的门徒,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他要与他们见面。这群妇女到加利利还有一段路程,我相信他们一路上去,消息就越传越广,成百的人聚集过来,耶稣的五百个跟随者都看见了他。那次聚集的场面一定壮观而动人。保罗用这些在主复活之后亲眼看过他的人作证据,显明主复活的事实。他也提到雅各,只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圣经却记载了主向矶法及十二使徒显现的经过。
保罗接著说,「末了也显给我看。」他清楚宣告,他在耶稣复活之后见过他。我们都知道那无与伦比的事件。如果说有谁最能证明主的复活,那就非保罗莫属。保罗见过主,虽然这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是他始料末及的;他不仅因意外的异象而惊讶,并且整个人因异象而改变。这个人的生命因为遇见了复活的主而完全改变了。有趣的是,他到大马色之后,又往亚拉伯,在那里停留了两、三年之久。那段时间里他作些甚么?他在以色列律法的发源地──西乃山──的下面,用基督的复活亮光来沉思整个希伯来制度。然后他回到耶路撒冷作短暂的停留,又下到大数,在他开始讲道,展开那伟大的使徒事工之前,整整在大数停留了十年;就是那一次大马色的显现启发了他日后的服事──「末了也显给我看。」
这次显现为他成就了一件极美的事。耶稣使他对过去产生一种失败、罪恶的感觉。「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他回顾往日,不禁汗颜!他曾旁观司提反的殉道,他又带著大祭司的信往大马色去,就在路上耶稣向他显现,他的整个生命为之改变。这句卑微的话──「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后面,紧接著是崇高、得胜的话,「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这不仅是说,他欠恩典的债,并且说明他已经偿清他的债,因为他蒙了神的恩。
保罗继续说,我蒙恩不是徒然的。我向主降服,他的恩典管理我。保罗是谁?他原本是犹太人,但受希利尼教育,也是罗马公民,「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我今日的光景,就是证明福音的价值和大能之最佳证据,而这一切都是透过最初主向我的显现而来的。不拘这是如何开始的,不拘我是先知,使徒,教师,或传福音的,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复活是基督徒信仰和经历的最中心事实。复活的事实是我们信心的基石;它在经历中所产生的影响使我们得救,并站立得住。
有人说,哥林多前书15章就某方面而言,是圣经里最深刻、最奥秘的篇章。我们使用「奥秘」一词,是采用新约里这词的意思;它不是指难以明白的事,而是指启示。保罗写这整段(12-34节)的原因见於这段的开头,「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显然哥林多教会有些人抱著这种态度,否认复活的事。这里我们必须记住当时哥林多的光景,教会在那样的环境下被神所召,与他的儿子同工。
哥林多人在当时特有几种不同的哲学和人生观。我们只约略提过,不作详细讨论。哥林多的教师和哲学家特有三种观点:享乐主义,禁欲主义,柏拉图主义。这是三种不同的哲学派别,他们对复活的看法各异。享乐主义的立场纯粹是属物质的,他们否认死亡之后有任何事物存在。禁欲主义认为人死后灵魂与神性联合,人性就消失了。柏拉图主义坚持灵魂不灭,但绝对否认身体复活。
哥林多教会就是位於这样一个充斥著各种教导的城市中,难逃其影响。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哥林多教会里面有一些人采取的不是第一、第二种观点,而是最后一种,就是相信灵魂不灭,否认身体复活。毫无疑问的,保罗此处提到的就是这一派的观点,「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本章前十一节经文里,他已论到了基督的复活。他提出三种证据,带领哥林多信徒面对基督复活的事实。现在他进一步强调基督复活的重要。本段可分成三部分:
1.就我们的救恩而言,基督复活的重要(12-19节);
2.就神的应许而言,基督复活的重要(20-28节);
3.就我们现今的光景而言,基督复活的重要(29-34节)。
救恩──基督复活的重要(12-19)
保罗宣告甚么?他说,否认复活的事就是否认基督的复活,这样作就使整个基督徒的信息和经历归於枉然。他提醒他们,基督若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枉然」一词的含义是无效、空洞,毫无价值、意义、真理可言。
他又说,基督若没有复活,我们传讲福音就是作假见证,说谎话。我们宣称神使基督从死里复活,他若没有复活,我们所说的就是谎话。
最后,「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你们叫自称的信心也归於枉然。如果基督没有复活,整个基督徒的信息和经历都成为乌有。你的信心不过是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我们看见复活是基督徒信心和信息的基本事实,这也是保罗所教导的。
他接著作归纳。我们的信若是枉然,会怎么样?「你们仍在罪里。」这是甚么意思?那样,基督的死就是失败。希望化为泡影。基督的应许都落了空,整个基督徒的信心和经历都碎成万片。如果基督没有复活,这一切都成了虚假的。这是保罗在本段提出的第一个论点,证明复活的重要及价值。那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进入灭亡中。我们若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因为我们的盼望这么大,这么光明,充满荣耀;它如果落了空,我们就陷在黑暗中,比众人更可怜。我们的信心和盼望一齐被摧毁,意思是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他一切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他不能对付罪,他一切应许都化为碎片,我们就比众人更可怜。
神的应许──基督复活的重要(20-28)
他在第20节说,「但」。前面的一切都是假定的,出於逻辑的推论。保罗说,但是这些都毫无根据。他所说我们传的是枉然的,所信的是枉然的,盼望都落了空,这些都没有根据。「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这是一个清楚,荣耀,确定的宣告。所有假设都不成立。它们没有一个站得住脚。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这伟大的宣告是信心的确据,针对著不信者的疑惑和否认复活的哥林多人而发的回应。这是信心的回答,所根据的事实是,哥林多信徒和所有信徒现今所活的光景并不是前面所假设主若没有复活的光景。他们没有留在罪里。希望没有幻灭。他们知道从罪解脱的经历。我们再一次回到基督复活的最终证据──人的经历上。信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空洞虚言,不是绮丽幻想。他已经复活,第一个证据明明摆在那儿;哥林多信徒和所有的基督徒所活出的光景就是证据。我们不再陷於罪中。希望没有落空。希望永久存在。
保罗继续论到这个伟大的事实,指明它与神的计划之关系。他用短短几句话作了一番综览。我们若错失了他的观点所涵盖之范围,就不免损失惨重了。他的眼光扫掠过整个人类的历史。他这种作法已不是第一次。「在亚当里。」他回到人类历史的开端。历史是甚么?「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这话多么醒目而真实!他们被引导去回顾神的计划,看见这个事实,「你契的日子必定死。」分别善恶的树标明了亚当在神管理之下他的自由之限度,当他违反禁令吃树上果实的那日,他就死了。魔鬼说,这个标记真是愚不可及,神真的说你会死吗?他当时属灵上是死了。他与神的交通为之断绝。死亡是神对罪的审判。保罗在教导,讲道时,那些人是死的。「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
他说,但是我们有一个新的开端。这里有一位「末后的亚当」,第二个人。此处用的「亚当」含有一族之首的意思,指这族是由他衍生而来的。神的第二个人是末后的亚当。我们若说第二个亚当,似乎预测可能还有第三个亚当,一族可以由他繁衍。但事实不是如此。只有「首先的人亚当」和「末后的亚当」。
这与神有何关系?照神的计划,众人在基督里都活了。我们无权将「在基督里」从这句话抽离。我们若不在基督里,就仍在亚当里,最终的结局是死亡。我们若在基督里,就有了生命。
保罗接著追踪过程。各样事都有次序,「初熟的果子是基督。」那是第一个复活,也是最伟大的复活。然后呢?「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指他的再临。这里包括了两种复活,一是我们主的复活,末后的亚当从坟墓出来,胜过罪,忧伤,和死亡。他是初熟的果子。
然后保罗再度跨越年代,看到未来的情景,就是末了属他的人将在神的计划中复活。这是与基督的复活相关连的。基督是初熟的果子,他是证明,是确据,显示所有属他的人不仅在属灵的意义上属他,并且他来的时候将与他一同进入那奥秘,奇妙,荣耀的复活之境。
在我看来,保罗似乎对这题目欲罢不能。他再一次向前眺望。他已经回到人类历史的开端,又向前跨越许多世纪,论到最终的复活,但他似乎停不住脚,又继续说,「再后」,在那伟大的复活之后,他来时,「末期到了。」这一小段经文需要周详的研究,它让我们看到圣经其它处经文所未触及的一个更远的范围。这是超越他第二次再来的范畴。保罗写下这么一段奇妙的宣告,「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其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他必要作王,直到神降伏一切仇敌。不要仅仅以为他要一直作王下去。他固然要作王,他现在就是王。他作王直等到父神将仇敌放在他的脚下。当仇敌仍猖狂,恶者的势力仍高涨时,他在作王。事实是,神给了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将他高举。他离开世界之前曾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这位在神右手边的人子,复活升天的主,是君王。他今日仍作王。但有一日,他要交出他的国度。这是甚么意思?只有一个含义,当他的中保工作完成时,他要交出这中保的国度;而如今他的工作尚未完成,因「他是长远活著,替他们祈求」(来7:25)。他仍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但有一日将来到,那时中保国度里的一切都将完成,「末期到了」,他「就把国交与父神……叫神在万物之上」。在那之前,他必须作王,这真理完全建基於他的复活上。他若没有复活,就不会升天。他若没有升到天上,就不会作王。如果他像别人一样死了,没有从死里复活,那么到今天他的遗体仍埋葬在巴勒斯坦某个角落,整个基督教会就是虚假的,空幻的。请原谅我这样假设;保罗在这里就是作同样的猜测。我们看见一个伟大的事实,神为人类所定的整个计划都围绕著这中心,也必须藉这事实得以成就,那就是基督的复活。
现今的光景──基督复活的重要(29-34)
於是我们来到最后一段。「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如果保罗所说的都不成立,他又提出了几个问题。那些为死人受洗的会得到甚么利益?这里我们面临了一个难处,缺乏最终,绝对的解释。许多人试著解释保罗的意思。有一种解释是,有人死了,另外的人就填补著他的空缺,为他受洗,接续他的工作。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解释。当时必然有某种习俗,保罗用它来作例证,但他没有批评这特殊的习俗是好是坏。当时有一些人为死人受洗。可能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相信了,却末受洗,他死后就有必要由另一个人代替他受洗。我们无法武断地说一定如此,但显然那时是有这一类的习俗。保罗末对这习俗下任何批判之语,他只是提出来,问道:如果没有死人复活的事,那么为死人受洗又有何用?他用这习俗作例子,说明如果没有复活,这种仪式就一无用处。
下面一句话比较容易明白。我们为何要冒险?为何时刻身处险境?保罗天天陷在危险中,「我是天天冒死。」他曾在以弗所与野兽搏斗。如果死人不复活,所冒的险有何价值?接著他引用享乐主义的话,「我们就契契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那正是以弗所人的语气。让我们尽量享受人生,纵情宴乐吧!反正明天就要死了。如果根本没有复活的事,我们何妨放弃所冒的险,撇下一切仪式条文,浸淫在物质主义的享受里。
最后保罗说,「你们不要自欺。」并且又作了这醒目的宣告,「滥交是败坏善行。」败坏好的性情,好的思想。你们与不义的人同行,听从错误的教导。这会败坏你的思想和行为。他呼吁他们脱离过去混乱的情况。他说,「你们要醒悟。」离弃从前的滥交。这是一种严厉的责备。「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他教导说,与不义的人交往是导致思想物质化的主因。他们滥交朋友,以致误听闲言。今日这种情形依然存在。
从本段经文我们看出,对於复活的认识,可以维持我们的灵命,因为这种认识所包括的真理可以解释人的存在不单单只是属物质,并且是持续下去的,人将经过死亡的奥秘进入复活,到达生命后面那一个更广阔、更丰盛的生命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