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1:17-34
本段经文非常重要,它的背景也相当奇特。使徒仍在对付哥林多教会的失败,这失败已阻碍了教会完成她的神圣呼召──与耶稣基督一同得分。保罗现在论到有关主的晚餐。保罗在这里严严纠正的光景,今日已不再出现於我们的经历中。
哥林多教会的光景
先看一下当地的情形。新约的记载显示,初代教会常聚集一起交通,用餐,餐后同守圣餐。最初他们称这种聚餐为爱筵,以后就将爱筵与圣餐合并举行。使徒行传2:46说,「他们天天同心合念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著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读到「擘饼」,我们就立刻想到主的晚餐。当然这不是「擘饼」,惟一的意思,因为他们总是先聚集,再擘饼,用来表达他们的交通。毫无疑问的,使徒行传所用的这词是指爱筵和圣餐的整个事实。甚么时候我们守主的晚餐,不论是在早晨的敬拜之后,或者在晚间,它都是基督徒敬拜的中心,是敬拜的最高意义。我们来到桌前记念,赞扬,敬拜,称颂他。那是祝谢餐,是特别的事奉。
在早代,爱筵和圣餐显然是合并举行的。他们聚集交通,然后同守主的晚餐。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下断言,但路加福音的记载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那里说到有两个门徒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遇见主,他们邀请主到家里与他们一起用餐,主接受了邀请。主与他们一同坐下吃喝,饭后他伸手拿过饼来,擘开。他与这两个忧心忡忡的门徒同享一顿社交性质的饭之后,接著就守祝谢餐,亦即主的晚餐。
从教会历史看,我们发现后来爱筵和圣餐就完全分开了。早代教会史记载,教会还举行交通性质的爱筵,但过不久,爱筵就停止了,只保留圣餐,直到今日。如今许多人不知道甚么是爱筵。我小时候还偶尔与父亲去参加卫理公会的爱筵,他们不用酒和饼,而是吃饼乾和水。现在绝大部分的教会都没有爱筵了。
这是哥林多的光景。那里的社会生活与拜偶像密切相关,他们的偶像敬拜常常伴随著盛大的筵席,往往席上食用的肉就是刚刚祭过偶像的。他们将社会生活和拜偶像合并为一。如今教会在哥林多成立了,毫无疑问的,城里异教徒的行迳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教会,基督徒将他们的爱筵和圣餐合在一起,就像异教徒将拜偶像与社会生活联合起来一样。这是问题所在。开头的句子显示了保罗下面要写些甚么。
本段经文分成几个落:
1.使徒的责备(17a)
2.哥林多的混乱情形(17b-22节)。
3.接下去是一段极美丽而庄严的经文(23-27节)保罗向哥林多人陈述主晚餐的设立,清楚解释圣餐的意义。
4.结尾很严肃地论到如何预备守主的晚餐(28-34节)。
使徒的责备(17a)
使徒的责备是,「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他在本章第2节曾称赞他们,「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如今他不是称赞他们。他要论到的事使他无法口出美言。从这段起,他开始严厉地提出责备。为甚么?因他们没有听从他的话。第23节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传」这动词是过去式,他从前曾传给他们一些信息,曾给他们指示,但他们没有遵守。因此他不可能称赞他们。
哥林多教会混乱的情形(17b-22)
哥林多人的光景如何?第一句话显明他们的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他们聚在一起,形成教会;那不是指一个建筑,而是指保罗这封信一开头所提到的信徒。我们已经看过,他们聚集交通,享受爱筵,守圣餐。如今保罗说他们的聚集没有益处,反而招损。换句话说,他们的聚会只会带来害处。保罗用的这词相当强烈。
他指出他们所作的。第18节,「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他先对付教会里的分争(18-19节),其次对付礼仪上的缺失(20-22节)。他说,信徒聚集同守爱筵和圣餐,本来是为了彼此相交、合一,结果他们不但末彼此交通,反而分门别类。保罗所谓的「分门别类」就是分裂,结党。套用一个现代名词,就是「搞小圈子」。他称「分门结党的事」,并不是指异端,而是指他前面提到的分争;有人说他是属保罗的,有人说是属亚波罗,也有自称属矶法或基督的。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你们聚集吃饭,本应表达你们的合一,但你们却分门别类,各属不同派别。你们是四分五裂的一群人。
郭德(Baring Gould)曾写过一首诗歌,里面有一句是,「我们不分别,全属一身子。」他的用意在表明英国国教的合一,不受反教者的干扰。有趣的是,这首诗歌写成之后,卫理公会,会众派教会,长老会,浸信会,以及其他的聚会都将它收集到他们的诗歌本中。郭德晚年时说,他终於明白,这首诗歌本身的含义远比他当初想到的还丰富。
「我们不分别,
全属一身子。」
然而在哥林多,教会里面分门结党,破坏了合一,甚至吃饭的事都受到干扰。
我们来看这段令人吃惊的记载。这些人守主的晚餐,与爱筵有密切关连。他们允许在爱筵中所彰显出来的分别,也表现在主的晚餐里。到处都有分争。保罗在这里强调的是,社交性质的聚集算不得是主的晚餐。他指出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这一段话有些难懂。我们常常看见有些教会分裂之后,就有一群人出去,另外成立教会,但哥林多的情形不同,没有人离开。他们继续留在里面,用他们的习惯和自私的行动破坏彼此的交通。这是一件严重的事。哥林多教会里有些穷人饿著肚子,另外有些人则在爱筵中醉酒,他们甚至跨越界限,在守圣餐时醉酒,这是我们难以想像和明白的。使徒因此严厉地提醒、警告他们。他说,你们要吃喝,不如回家吧!他要求将两者的界限划分清楚。「你们要契喝,难道没有家么?还是藐视神的教会?」那样作是贬低教会的价值,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教会。我无法赞同你们的行迳。「我不称赞。」
或许我们不会有同样的表现,但我们都有一个危险,就是在教会里存著同样的灵,它会造成分争,分裂。当我们坚持只要某一个派别或某一个教义时,我们就失去了那真正的灵──就是交通。
主餐的设立及意义(23-27)
接下来的话实际上不需要甚么解释。保罗提出有关主的晚餐之真理,来纠正他们的失败。「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表示他曾经教导过他们。「我当日传给你们的」,指的是过去,他已经将这一切教导过他们。但请留意保罗这里的宣告,「原是从主领受的。」解释这句话,只有一个法子。保罗声明,有关圣餐的教导,是他直接从主那里得到的启示。我是从主领受的。他在15:3里说,「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再度提及他曾教导过他们。他所传绐他们的,都是从主领受的。
毫无疑问的,他宣告说,他直接的权柄是从直接的启示而来。保罗一直不断为他的使徒身分辩护。我们不禁想到他在加拉太书中所说的,「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我们无法确知这启示何时何地临到他的,但我们记得他离开大马色之后,到往耶路撒冷去之前,这中间曾有过几年奇妙的时光。不要忘了使徒行传9:25,26之间所跨越的年代,其中包括了他在亚拉伯停留的两年,我们无法知道那段时间他得了甚么光照,个人直接从神领受了多深的教导?然后他又往大数去,停留数载,直到巴拿巴寻著他。那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可能他在那时从神领受了教导。这是保罗的权柄。
他提醒他们,他已传过这些事了。保罗关心的是他们守圣餐的习惯。爱筵与谢恩餐已合并在一起举行。他们守爱筵的态度侵犯了守圣餐的事,因此他们是在藐视神的教会。
下面的话我们非常熟悉。他从主领受的是甚么?
「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逢契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这段经文毋需多加解释。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那个黑暗的夜晚,所有黑暗势力拼尽全力要毁灭他时,他却祝谢!哦!何等的奇妙!
他告诉他们,要吃这饼,喝这杯,为的是记念他。他清楚宣告,他们这样作是表明他的死,直等到他来。使徒将圣餐高举到它真正的地位,并且指出它的崇高和单纯,耶稣祝谢的那一刻,黑夜也发出了明光;-一个在场的人,都与他的身体,他的血,他的同在有分。保罗是用正确的陈述来纠正错误。
如何预备守主餐(28-34)
保罗在最后几节(28-34节)坚持预备的必要。他们若是事先有这些预备,就不会在爱筵和谢恩餐上有那些举动了。「人应当自己省察。」就是试验、反省自己。除非你经过了省察的过程,否则不要到主的桌前;你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当符合的条件。我们要分辨身体,不单单是人类残破的身体,并且也要分辨他教会的奥秘身体。保罗在下一章里还会对这点有所说明。要用正确的观点来分辨主的身体。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有许多人软弱,就是乏力,也有许多人生病,死亡。由於他们没有预备好就到主的桌前,并且末用正确的态度守圣餐,所以软弱,疾病,死亡接踵而来,临到他们。
於是他要求他们自己审察,就是判断、自省,直到他们的良心没有亏损为止。
他最后吩咐哥林多人,他们聚集一起吃饭的时候要彼此等候。他们在这事上应该虔敬,有秩序;如果他们仅将其视作社交性质的聚集,那么最佳的场所应该是家里,而不是聚会的地方。
最后他说,「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我们已看见这教会里面有分争,邪恶,不道德的事,和各种辩论,难处,这一切都已经使他们受到损害。保罗实际上这么说:显然还有其它事情需要对付,但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论及。等我来的时候再安排。下面我们就来到这封信的第二部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