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7:1-24

 

  

  按约翰的观点,这段经文所记载的,在我们主服事工作中,照时间先後次序,是第三、也是最後阶段的开端。

  头一句话是一般性的。

  「这事以後,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衪。」这些话的动词都是用不完全时态,并且我想若是我们这样译,会更达意,「这些事以後,耶稣正在加利利行走,因为衪并不愿意在犹太行走,因为犹太人正想要杀衪。」

  我们发现在马太福音16章,马可福音8章,以及路加福音9章也有类似的情形,都是和他到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访问有关。约翰并没有记载那次访问,也没有记载彼得在那里所作的伟大承认。有些人提议说,在第6章末了约翰记载了那次的承认。我不认为这观点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件事之间有显著的相同点。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我们的主问他的门徒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约翰告诉我们,在另一场合中,耶稣对十二门徒(同一群人)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彼得回答他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其间的相似点是不说自明的,但是其不同点也是显著到叫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然而,它们都具有同样的气氛。时候已到,弥赛亚的工作正开始进入最终的阶段。并且我想约翰所记载的事是早於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承认。他讲了一些奇特的事,诚如他们所说的,「这话甚难。」并且,「衪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衪同行。」然後他对十二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就说,「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此後他们一路上到推罗和西顿,并且又回头走向低加波利,他们来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他在此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底下就有人承认他是神的儿子。然後就开始了最後的六个月。

  约翰在这一时期中所记载的头一件事,乃是住棚节时所发生的事。那时他在加利利,约翰也告诉我们其原因何在。他不愿意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在想办法要杀他。他们对他的仇恨越来越深。整个情况充满不安。在我们主周围的-件事都在翻腾。但他的心平静、安稳、庄重。他的朋友们困惑,有些人退去不再和他同行。他的仇敌越来越恶毒。他的四围议论纷飞。他与他的敌人辩论,与有问题的人讨论,与自己的人谈话。

  虽然耶稣绝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加利利,他却在住棚节时打破了惯例,回到了耶路撒冷。整个第7章都是说到这节期的故事。

  而且很显然的,我们的主上耶路撒冷之前还延迟了一些日子。整个故事包括第7章;8章;9章以及第10章。

  这节期的故事有三部分:

  1.第一部分我们看见他与他弟兄和官长间的关系。

  2.第二部分是城内的百姓在困惑著,我们看见他与他们以及法利赛人的关系。

  3.最後一部分乃是节期末日发生的事,他站著,发出他伟大的邀请;也记载此後跟著的分裂。我们先要看我们的主和他弟兄及官长们之间发生的事。

  关於他的弟兄们:节期的来到,催促著他们要有所行动。「耶稣的弟兄就对衪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

  许多人都要上去过这一年中可能是最快乐的节期。它有七天再加一天之久。七天严格遵守礼仪;最後再加一天是没有甚么礼节的,可能是更欢乐的一天,完成了一个八日节期。

  当朝圣的客旅们走向耶路撒冷而去时,他的弟兄来找他,向他提议,「耶稣的弟兄就对衪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这的确是一个好意见,顾到那些在头一年就成了他门徒的人,他们一直住在犹太,过去两年很少见到他。他们再以下面的话来加强他们的建议,「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喑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他弟兄这建议背後的动机是甚么呢?约翰没有让我们猜测他们的意思,「因为连衪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衪。」那并不是说,他们是明显的与他作对。有些人认为我们的主的母亲没有生别的孩子。这种观念一点也没有证据,只不过是人太替神担心,以及错误的认为他母亲极为祟高圣洁。毫无疑问的,他们是耶稣肉身的兄弟,是同一位母亲生的,在主之後按顺序生下来的。他毫无疑问的,是她的长子,但如果说他没有其他兄弟,怎么能算长子呢?路加说,耶稣开始他的服事时大约是三十岁,这时他大概是三十三岁,我们知道他有两个弟弟,雅各与犹大,可能他们比他年轻一、两岁,一个可能是三十一岁,另一个廿九岁。他们在他孩童以及青年时期和他关系紧密,一起长大。在他工作了三年之後他们出面了。我们看见他们与他同赴迦拿的婚筵;过不久他们再来,是他母亲为了爱他而去找他的时候,要说服他放弃他的工作,与她一同回去。他们和她都一致认为,他发疯了。当他们到达时,有一个人告诉他说,他母亲和兄弟在外面要找他;这时他说,谁是我母亲?谁是我的弟兄?从那时起迄今,他们没有再出现过。现在约翰说,「连衪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衪。」意思是,他们还没有信服,他们没有把握。很显然的,在最先的几周内他们是和他同行的,他们看过在迦拿的兆头。他们乐於和母亲联合起来,要救他脱离自己。但是他们在那时还不能相信他是弥赛亚。所以他们就来向他提出一个属世聪明的建议。他们说出的-件事好像都是合理的。他们的意思乃是:你为甚么一直待在人所不注意的加利利?若是你所声明的是对的话,就进入舞台的中心吧!他们所有的意念都在这句话里显露出来了,「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我们要非常恭敬的来看,这个建议对耶稣有甚么意义。我们在後面可以读到,他很确定的给他们答案,但当我在默想这件事的时候,就想起一句话,「衪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他兄弟的话只是按属世智慧标准之聪明建议。「不要一直喜欢隐藏,进入舞台的中心吧!」这是属世的智慧,非常的属世!换句话说,就是属魔鬼的智慧。出去到众人那里,进入舞台的中心;作些事叫人无可置疑。他受了试探,哦是的,但他没有犯罪。他没有让步,一刻都没有;但是尽管他肉身兄弟的建议是错的,他心中属人的感情,还是使他能接受他们善良动机的建议。他怎么回答他们呢?首先他用话回答,然後再以行动回答。

  他回答的话是,「我的时候(time)还没有到。」这话和他回答他母亲的话,「我的时候(hour)还没有到」不完全一样,但思想是一致的。这里「时候」(time)这个字的意思是「时机」(season),是固定的时机。而圣经所指的另一个「时候」(hour)乃是指他在地上最终的时刻,就是十字架。他在这里所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乃是具有预先安排好之过程的意思。他们说,「把你自己显给世人看。」他说,「我不能这样做。」他说:他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我不以为这句话有责备的意思,或者是含有责备的意图。这句话指出他的情形,对他们是个声明,说出他们并非被呼召来从事於他所从事的工作。他们可以按一般的方法来进行他们的工作。但对他而言,证明他话语的作为之时机尚未来到。他如何对他母亲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也照样对他肉身的兄弟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不止这样,他又解释他们和他之间的不同何在,「世人不能恨你们。」

  你们作甚么不会有人来拦阻,但是至於他,「世人……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一个敌对的世界不能容忍我。世人向我是敌对的,因此他们容不下我。除非某些事成就,打碎人类心中对我的敌意,我绝对不能使世人了解我。当他经过十字架,并从地上被举起来时,显出他荣耀的时刻才来到。这是救赎大爱的彰显,破除人类心中的敌意。这是他回答的第一部分。

  其次的部分是甚么呢?他上去。若是我们要以人类智慧所了解的微小一致性,来揣测神举动的一致性的话,那是不容易的。他说,「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但是实际上他上去了。可是他并没有上去作一些惊人的事要叫人信服。约翰告诉我们他「似乎是暗去的」。我不懂得这句话在地理上有甚么意思。我想当他上去时,并不取道一般客旅经常走的道路,说不定是经过撒玛利亚。

  当时他是耶路撒冷众人最感兴趣的一位。他是众人注意力的中心。这时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成千上万的人看过他,在各种场合中听过他讲道,许多乡下的人因著他病得医治。因此「众人为衪纷纷议论。有的说,衪是好人;有的说,不然,衪是迷惑众人的」。他上去,进入那种混乱、议论以及好奇的场合中。「只是没有人明明的讲论衪,因为怕犹太人。」当时的气氛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权贵们对他苦毒的敌意越来越强,也越明显。因此若有人要论到他,都只能小声交谈。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部分,这时他已经和官长们对上了。「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

  这是大约第四天的时候,三天过去了。他多久以前就在那里呢?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他公开地进入圣殿,开始教训人。他知道官长们的敌意。他曾对他的兄弟提及这件事,但他仍然上去。在那节期他有话要说。他最重要的话必须在那里,在那节期中说。这里没有提到他早期的教训,但约翰所记载的,是他的教训对那些人产生的影响。耶路撒冷的圣殿是犹太人全国生活的中心。对於他的教训,约翰告诉我们,「犹太人就希奇。」希奇!此时敌意暂被压住不至爆发。他们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这时他们还是没有摸著他话语中的精意。其中的灵意或者道德上的目的并没有感动他们。他们曾经因为他使他们吃饱而想立他为王。当他说到要吃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时,他们离开他,说,这话甚难。因为他们是属肉体的。现在他们又被他的话摸著了,不是因为他所说到属灵或道德上的意义。那么是那一点使他们印象深刻呢?乃是因为他明白「书」。「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乃是耶稣的智慧和知识。这就是这里的「书」的意思。正像我们今天说一个人是有学问的。

  他们的希奇固然显明他们的失败,但是这些人竟然在全国文化的中心地听不出这人有加利利的口音,所听见的乃是一个有智慧和高度文化之人的演讲,这件事也颇有意义。他站在那些谈吐都有学问的人中间,他们站著听他说话,就说:他有我们的口音,他怎么会有的呢?

  这是了不起的一个承认,但是也显明他们的失败。给他们留下印象的,不是他在属灵上的强调,不是他道德方面的期望,而是他有学问的口音。当人们只是佩服讲员的学问,而没有听进他在属灵上对他们的期盼以及话语中的道德价值时,那是多不幸的一件事。他们漏掉了最重要的地方。

  但是感谢神,他们说了这样的话。因为他们的话显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的主说话是具有学问的口音。若是有人以为耶稣除了文盲之外,不向其他的人作有力的劝告,那是大错了。他会的,而且文学家都被他的话吸引住,知识阶级都惊服於他学识的口音。这就如一个来自乡下的少年人,人们以为他必以乡音说话,谁知他到了一所大学,竟然以学府的语言向众人演讲。我好像还能听见他说话似的。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位年轻人从来没有进过大学,但他似乎讲话有学者的口音。这正是他们所说到关於耶稣的光景。

  那么他对他们所问「怎么明白书呢?」如何回答呢?

  「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这是圣经中首次记载他清楚地宣告说,他所说的一切是直接从神那里来的。此後他多次重复这句话。

  请仔细的注意,他并不是说到他的「口音」而是说到他的「教训」。你们要捉牢这教训。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我是神的出口,」他似乎这么说,「如果你们要有证明,只有一个方法。」

  「人若立志遵著衪的旨念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於神,或是我凭著自己说的。」这一节圣经我们常常错用了。有人说,它的意思乃是,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神的旨意,我们就会知道甚么是神的旨意。但是主并没有这样说。其意思乃是,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神的旨意,我们就会知道他的教训是不是出於神。要查验一个教训之最终权威,在我们心中所该具有的态度乃是,愿意遵行神的旨意。若是有人肯彻底、完全的忠於神的旨意,并愿意遵行这旨意过於任何别的事,那么他们要看见,基督的教训是神圣的,是神的教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