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5:13-16

 

  

  显然这些话不是对混杂的大众宣讲的,乃是对他圈内的门徒所讲述的。他已经宣布了他国度中至紧要的事是品格,又在八福中将品格细加描述,王现在指出,他要求在他的国度中实现这些品格的目的,是要他们去影响国度外面的人,并向人启示那影响力的性质。

  他现在掌管他的国度,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产生影响力。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再度面对那基本的真理。那真理虽然是对门徒讲的,但他眼睛所看的,心中所想的,乃是众人。国度的律法是为著那已经向王归顺之人预备的,但他们之受国度律法的管理,乃是为了使他们能成为将福赐给万民的媒介。那身为良牧的君王,随後离了众人去教导门徒,但他并非单以门徒为对象。他深爱众人,深爱那未听到他话语的广大群众。王祝福我们,好叫我们使他人蒙福。他对我们的生活加以规范,是为了使我们能影响别人,使他们得医治,被提升。

  基督对众人之需要的估计,可以从他要他子民发出的影响力中看出来。他所要的影响力,就是作盐与作光。腐烂处就需要盐,幽暗之处就需要光。当日耶稣注视著众人,目睹一切腐败,看见他们的生命在一点一点的破碎,毁坏;但因著他爱众人,他知道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盐,以抑制继续腐化。他看见他们被幽暗所包围,坐在死荫里,在迷惘中摸索。他知道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是照亮他们道路的光,以使一切事物清晰可见。他们需要光。

  这也是基督对今日众人的需要之估计,因为他的话,并非只为著某一时期而发,或针对著某一地区,限於某一国界而说的,他的话是为著-一个时代说的。他所论到的,并不是人类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乃是论到最基本的事。当日耶稣眼中看到那广大的群众,知道他们的需要是甚么。今天,这些群众的需要,我们必须负责。而当日耶稣看到的群众的两个光景:败坏和黑暗,今天依然存在。

  有了这些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这一段:

  1.耶稣所宣告,他国度中的子民将发出的影响力之性质;

  2.这品格的影响力;

  3.耶稣有关他国度影响力的严肃而迫切的教导。

  第一,我们首先来看,应发出之影响力的性质。

  照著耶稣的教训,所发出的影响力的性质,是一种发自品格的影响力。「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他不是说,你们要有盐,你们要有光。他也不是说,你们当将盐散布,当将光照射。一个自然流露的影响,和一个出於职责,死板,做作的影响之间的区别如同天渊。倘若基督吩咐我们去撒盐,我们可能认为,那是基督分派我们的一项职务。但这不是他的意思。王从人性最根基的地步开始,说,「你们是……」只有品格中掺了盐的人,方能给他的时代留下盐的影响。同样只有本身有光的人,方能在别人的道路上散发亮光。耶稣总是按神的心意看人性。他整个生命以及生命所产生的影响力之哲学,都建立在神最初造人时的意思上。你是甚么样的人,就流露出甚么样的影响。人很少因所说的话影响他人,除非他所说的,是出於他生命中极深的实际。

  作父亲的人,所留给自己子女的影响,是出於父亲的为人,并不是他对子女的教训。你的个性所产生的影响力,可以造就你的孩子,也可以毁了他们。无人能超越这个定律。我们可以告诫我们的孩子,要他们向上行善;若我们自己既无善行,又不向上,告诫必归徒然,除非因著神的恩惠,藉著别的人塑造他们,赢得他们的心。我们若要孩子们有善行,须以身作则。我们是甚么,就发出怎样的影响。「你们是盐。」若不是,就缺乏抑阻继续腐化的力量。

  「你们是世上的光。」我们若不是光,如何能照亮别人?

  我们越深入研读主的教训,就会越发现主从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他总是触到问题的深处。除非我们自己在神面前行为正直,否则休想在我们的家庭中、教会中、所住的城市、所属的国家中、发出作盐与作光的影响。今日有一种极危害人思想的邪说,认为私生活的不检,无碍於对公众的服务。事实是万无可能的。因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对今世影响的性质,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因此国度中的人,对今世的影响力之性质,乃是他品格所发的性质。

  第二,甚么是品格的影响?主用了两个比喻──「盐」与「光」。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主无限的智慧,和他在应用自然界事物作比喻时的谨慎(中文圣经译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但原文两者有差别,译注)。主不是说「你们是世界的盐。」也未说,「你们是地上的光。」他说,「你们是地上的盐,你们是世界的光。」

  我们要分别来看这两样东西,和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

  1.一样是盐,作用於地上;

  2.另一样是光,作用於世界。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腐化。若已经腐化,它就抑制腐化的扩散。盐不能使腐化的东西恢复新鲜,它没有这种功用,但它能防止腐化的扩散。此外它又能使完好的部分显出,并使之继续保持完好。

  从无一个信主的男女或孩子,能使任何腐败的人成为纯洁。这不是我们的工作,也无人有资格这样作。感谢神,我们的主堪任斯职。感谢神,王在国度的入境处,能使最邪恶的人纯洁如他。我们的影响力另有其它的价值。盐保住尚未腐化的部分,防止继续腐化。它阻挡住败坏的势力,使好的能继续维持。耶稣从未误用比喻。他有卓越的智慧,能使用最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不完整的哲理。我们无论是男是女,都当作盐,好叫这地上因著我们而使败坏受到抑制,良善得著发展。

  不要忘记,八福是以受迫害作结束的。我们也不必为此惊奇。今日我们在各处──商店、办公室等都需要有作为盐的男女,藉著这些人的生活,腐败受到了抑制。人们不敢在他们面前说猥亵的话;陷於罪中的人来到他们面前恳求帮助和劝导,使原先受邪恶势力抑制的向善意愿,能够开花结果。

  现在我们再留意盐发挥功能的范围。「你们是地上的盐。」耶稣在此所用的字,明显标出属物质事物的一面──地上,亦即我们的立足点。这纯粹是一个属物质的词。当然,此处是指地上的人而说。人无分男女,都是属这地的。我们无法躲避物质,因为我们根本属物质,又生活在物质界;我们也不必想要去躲避物质。然而耶稣说,你们要作地上的盐。你们要生活在那些地上属物质的人中间,在地上属物质的这一方面,发出防腐的影响力。你们要去救人,藉著遏阻他们本性的败坏,使他们不失去得救恩的机会。

  我们再从八福中的头一个福来看,「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你们看这些虚心的人,天国是他们的。他们的生命因受到天国的掌管和影响,而得到振奋和策励。你们这班拥有天国的人,你们是地上的盐,天国要藉著你们来掌管物质界的一切。地一旦与天分离,腐化就会立刻开始。天上的子民在地上生活,应该使腐化的扩散受到抑制。地若与天分离,许多潜能就无从实现,一直要待属天的秩序在地上恢复,这些潜能才能实现。

  耶稣又说,「你们是世界的光。」我们的主用了另一种比喻,说出不同的重点。光的价值在照亮,立刻使我们看出生命中一个积极的原则,以及明智应用它的条件。光可以启示人如何过一个完善的生活;你一旦得到这种启示,就能教导别人应当如何生活。榜样不足以救人,但在一个已经得救的人的增长过程中,榜样是一个伟大的力量。榜样也足以吸引人羡慕救恩。主并没有召我们去拯救人,主是召我们去照亮人,将人生的真实意义,人生应有的发展,以及人生基本的原则,向人显明出来;让他们看见,他们可以成为何等的人。我们乃是蒙召作照亮人的光。

  注意光作用的范围──世界。「你们是世界的光,」不是时代之光,乃是世界(cosmos)之光。这是个很大的词,所包括的不只是人,也包括一切受造的法则。耶稣宣告他的子民当去照亮别人,就是向他们显明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也向他们显明管辖这个世界的律。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人,他们不单活在地上,他们也与无限的空间有关,与一切受造之物有关,因此纵然他们不承认,他们必然也与基督有关。世界(cosmos)这一个词,所指的是一个无限的法则,预先假定了有一个产生这个无限法则并管理这法则的智慧存在。-一个忠於耶稣基督的法则,活在他国度之中的人,他自身就足以证明神的宇宙之合一性,显明宇宙中的-一个部分,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并藉著与神宝座相联的关系,得到一致,和谐。

  按照基督徒的原则而生活,乃是向人指出,若全世界都顺从至高者宝座所发出的微声,这世界将达到何等的境地。-一个真实的基督徒生命,-一个向王归服,忠诚向他降服的人,都能燃亮这宇宙的秩序。从这等人生活中所发出的光,将照亮在幽暗中摸索探寻的人。「宇宙之谜」永远不能藉著研究原生质或自然现象而得到解决。惟有按神旨意而活的人,他们才是世界的光。

  在这里有两件事要加以注意。我们并不是要试著去照亮这宇宙,乃是要活在对基督的忠诚中,这就够了。并不是要努力去发光以解决问题,乃是在今世安静单纯的住在他的旨意中,这种品格自然会闪耀出光芒来。

  然而也不要忘了另一件事。我们曾听见不少有关光的反射作用的说法。有人说,主耶稣是那无限的太阳,我们是月亮。确实,在所罗门的诗喻中,他曾称赞「美丽如月光」,但接著他又说到「皎洁如日头」,惟有皎洁如日头,方使月亮能在黑夜时倾泻出美丽柔和的银色之光。我们不单是反射出来的光芒,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光,使我们得和那真光相联结。我们接受那真光时,并不是单单要将真光折射出来,乃是要使那光在我们里面点著,燃烧。只有那些里面燃烧著烈焰,外面有光照耀著的基督徒,才能使这世界知道他们是世界的光。

  最後,耶稣用盐和光作比喻时,提到他国度中的子民,应当负甚么责任呢?「盐且若失了味,怎能使它再咸呢?以後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这丝毫不牵涉到人至终的得救问题,它完全是说到人在今世的影响。我们无权断章取义地认为耶稣是说,如果基督徒失去作盐的功用,他们就要被丢弃而沉沦。这里所指的乃是影响的问题。主说,「盐若失了味。」很难有一个恰当的字将这「味」字的全部意义说清楚。

  在一本用英格兰俚语所写的马太福音单行本中,有几句很达意的土话,它说,「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咸味……。」「咸」具有强烈,刺鼻的风味。你是否已失去基督徒的咸味?别人是否嗅出你是基督徒来?若你已失去了咸味,那么请听主说,「以後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今日有成千上万,业已失味的基督徒,遭人践踏,被人嘲笑,连带著基督教也被人戏谑。单是背诵八福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活在其中,使八福所产生的香气能散发在世人中间。

  至於作光这一面的责任,王宣布了光的双重影响──城与灯。他说,「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城造在山上」,是指教会作为光,去产生影响力。没有一个基督徒能单独造成这种影响。一个人可能成为山顶的火炬,但不能成为一座城。要集合在国度里的一群人,才能照亮广袤无边的原野。一个座落在山上的城,人们从遥远的山谷,就能望见它,它所发出的光辉,远近都能看到。这幅图画描写了教会的影响力,但今日教会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种影响力。它描绘出教会的社会法则如何照耀著它的那个世代。这比喻不是随便选的。这座城的统治者是神,在城中没有任何玷污、可憎、虚谎的事。城中集合了一切美丽、整齐、光亮与喜悦的事。这一切正是教会应有的光景。因此教会将守护这城的众门,不容许任何败坏和伤害侵入。若那城达到这境地,在它的边境之内,社会的理想得以实现,以致一人哀哭,众人同流泪;一人喜乐,众人同欢笑;对贫苦的圣徒,供以今世所需;对软弱的人,提供属灵的帮助;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他们都是凡物公用当这一切实现时,教会就成了造在山上的城,所发的光就能照耀到地极。

  光的另一层影响是灯。王从一座城转而论到一所房屋。「照亮一家的人。」倘若城的比喻,是说到那照亮广大穹苍之光,那么灯的比喻自然是说到在个人生活中所发的光。一个人虽然不能作造在山上的城,却可以作照亮一家人的灯。这是光另一层的影响。一个家若有一个基督徒,全家就都得著亮光,因为在这家中有一盏为耶稣发光的灯。「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不要忘记这里所说,别放灯在斗底下的话。麦拉连博士(Dr. Alexander Maclaren)对这一节圣经的注解道尽了它的精华。他说,「没有人点了灯就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但是倘若有人要把灯放在斗底下,结果将如何呢?只有两个可能:若不是斗将灯熄灭,就是灯使斗起火焚毁。」

  最後王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他如此将整个真理作了结论,说明品格在他国度中的重要性,因为品格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