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5:35-57

 

  

  这是论到复活的伟大篇章之第二部分。前而已提过,保罗写这一段经文的理由见於第12节,他说,「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这个事实促使保罗特别论到复活的主题。显然哥林多教会里面有一些人受到当时各派哲学的影响,那些学派包括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和柏拉图主义。

  使徒在本段中用建设性的解释来纠正他们错误的观点和教导。我们已在第一部分看见他强调主复活的事实,并且收集证据,又指出复活的重要。这卷书信一开头的部分曾宣告这世上的智慧是愚拙的,保罗说,「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不是那些哲学家所谓的智慧。然而我们也有哲学,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它不受世代的限制,它远远超越这世上的智慧。

  本段我们将看见,使徒保罗转过来讲智慧,但不是世上的智慧,而是传扬福音,教导主道理的人之智慧。本段很自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只是一节经文(35节),其中包括两个问题。

  2.第二部分(36-50节)则包含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这些回答不是针对两个问题而分开答的,因为在整个回答过程中他始终将这两个问题同时存在心中。

  两个问题(35)

  他提出的问题是甚么?第35节清楚地叙述出来:

  1.「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

  2.「带著甚么身体来呢?」

  事实上,第二个问题显示问的人也不相信复活的事,等於在说明第一个问题,「死人怎样复活?」我们注意到,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关心复活的事实,还不如说是关心复活的方式。他们否认事实,是因为对方式不明白。「怎样」复活?「带著甚么身体?」这两个问题揭露了他们否认复活的真正原因,简单说,就是由於他们无法了解复活的方法,所以否认复活的可能性。不!我们不明白它如何发生,因此我们不相信它可能发生。这就是两个问题的含义。

  让我们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

  死人怎样复活?

  「怎样?」意思很简单,毋需多作解释。死人如何复活?用甚么方式?死亡常常被视为身体的崩解。这些人就是如此想。人一死,立刻就可看出崩解的过程开始了;过不了多久,整个身体就会变为尘土,化成元素,四散无踪。这样一个显然会崩解的身体如何重新组合?这是很自然的问题。今日我们仍听见有人问同样的问题。他们面对新约有关基督复活和属他之人复活的教导,也提出相同的问题。人怎么复活呢?纵观世界各地的墓园,想想埋在那里的尸体,它们早就灰飞烟灭了。身体怎么能重新组合呢?

  带著甚么身体来呢?

  第二个问题是强调第一个问题的困难之处。「带著甚么身体来呢?」这是一种感叹,想像死人复活的情景。他们是甚么样子?带著怎样的身体来呢?如何变成那个样子呢?我们已看见他们的身体化成灰烬,无影无踪了。把那些灰又组合在一起,会是甚么样子?可见问这问题的人,对复活本身存著很大的问号。不会有复活的事。崩解了的身体不可能再组合起来。人无法想像身体复活的结果,所以有人说,没有复活的事。

  两个问题的答案(36-50)

  保罗接下去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请注意他的第一句话,「无知的人哪!」这种番译已经软化了原先的语气。旧的译本是,「你这愚昧人!」我并不打算争论何种译法较佳,但保罗确实对这些提出问题和疑难的人心存不屑。「无知的人哪!」显示他轻视他们的想法。然后他开始取自然界的例子来一并回答这两个问题(36-38节)。他说,「不过是子粒。」指麦子或其它谷类的子粒,是不带壳的、纯粹的子粒。保罗说,取一子粒放在你的手中,仔细观察一番。你将它种在地里,它死了,又长出新的子粒,它有一种新的形体,和原先你种下的子粒不一样。更新奇、奥秘的是,你所看见的新形体是从那旧的形体衍生出来的。旧的子粒被埋在土里,又长出新的子粒;死亡的结果只有加速新生命的滋生。子粒若不透过死亡,就无法再生出来,并且经过死亡,将子粒埋在地里的行动就产生了一连串的奥秘结果。

  我听过人说,只拿春季为例子有欠公平,因为只有春天的时候可以看见种下的子粒先冒出青叶,然后成穗,最后整个玉米显露出来;用它来比喻作复活的典型例子不够周到。但这正是保罗在这里采用的。他要求我们观察大自然,事实上,人类身体复活的奥秘并不大过子粒再生的奥秘。他说,你们这无知的人,你们若说因我不明白这奥秘,所以我不相信复活的事,你们就等於在说,因我不明白子粒生长的过程,所以我不相信子粒种下会有收成。我愿意在这里用神话语的权柄宣告,没有再比种下子粒不久长出新生命更大的奥秘了;身体复活的奥秘并不比子粒死后又长出新形体的奥秘更大。

  你或许会说,这样还是末解决难题。对,但至少让我们面对奥秘的事实。这比喻指出在神所管理的领域中是有一致性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看见将一子粒种下后所产的结果,那都是出於神的工。

  如今保罗说,「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如今这奥秘向我们展开了;但奥秘仍然存在,而事实却昭然若揭。请将目光集中在子粒上。看看现今种在土里的子粒,不久再看看收成的谷物。留意那子粒如何回来,并且带回新的生命;无限的奥秘使旧的子粒有了新的形体。我们当如何看待这奥秘?将神放在奥秘的后面。「神……给他一个形体。」我们将小小的子粒种到土里,见它枯萎,死去。死了?且慢!不久我们将看到青绿的叶子,然后是绽放的花朵,新的生命出现了。这些是怎么形成的?「神给他一个形体。」因此世界各地辽阔的禾场,都是神作为的永恒证据。他掌管死亡,将死亡转换成生命,赋予子粒新的、不同的形体。这是奥秘的揭晓。「死人怎样复活?」「神给他一个形体。」除了那些看见复活所彰显的结果之人,又有谁能道出它的真正含义呢?

  我们还未见到那结果。哦,是的,我们见过,就是「初熟的果子」,基督自己。这主题立刻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领域。纵观新约圣经,细心默想耶稣复活以后的记载,请特别注意那新的形体。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身体还是原先的那一个,但它是完全崭新的,不再受到从前神为实现他在世上的旨意而为他爱子预备的那个身体的限制。这里我们看见,保罗采用了一个最简单、自然的例子;他实际上这么说,相信人身体复活并不见得比相信种在地里的子粒复活困难。在那复生的子粒和人类新的形体后面,有一位神。「神给他一个形体。」

  这使保罗转过去注意到神的工作是何等无限量。请记住前面的话,「神给他一个形体。」保罗看见肉体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地上的人是一个样,兽是一个样,鸟是一个样,鱼又是一个样。这是创造的形体,而不是复活的形体。环顾四周,就能发现神的工作之多样性。

  然后他作较广泛的区别。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不论他指的是人,兽,鸟,鱼的形体,现今的形体,或未来的形体,我相信两者都是真实的。

  他接著攀上星际太空,直接提到日、月、星,它们各有自己的荣光,这一切都是神的工作。他赋予人,兽,鸟,鱼,日,月,星不同的形体。形体往往是一种媒介,用来启示一些比它本身更超越,并且存在它里面、藉它照射出来的事物。这媒介可以是人,兽,鸟,鱼;也可以是日,月,星宿。最重要的是,神已经作成了这一切。不要限制神。我们问,甚么样的身体?纵目四顾宇宙万象,这一切都是神手所作的工;纵使我们无法想像复活的身体,只要我们记住那是神的工怍,我们就能相信复活的事实。

  保罗接下去将这些实际应用出来。死人复活「也是这样」。下面的经文何等宝贵!「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当我们站在所爱之人的墓旁时,就从这几句话中看到了一切。他日我们重访这坟墓时将看见甚么?朽坏?那是-一个人体的必然结果。死亡带来朽坏,羞辱;不管葬礼如何隆重,葬礼一完我们就得匆忙将尸体运走。这是羞辱的例子。软弱?当然如此!朽坏的意思就是腐烂,凋谢。软弱是指脆弱不堪一击。保罗说,这是放入土里的形体之光景,但这身体要复活,以焕然一新的样式出现。首先,它是不朽坏的,是一个不会腐烂、不朽的身体。我们埋在土里的是羞辱的,但复活的身体是荣耀的,尊贵的。所埋下的是绝对软弱,没有能力的,但复活的是强壮的,有能力的。

  保罗又说,「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血气和灵性,这是甚么意思?属血气的身体是天然的身体,被魂所管理,受人生命的要素所控制。灵性的身体是由灵管理的身体,不再被这世上物质的生命控制。一个真正被灵管理的身体,必须是复活的身体。保罗在这里强调,「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观察主复活以后的记载,他出现园中,与门徒同往以马忤斯去,出现在门徒聚集的楼上;从这些记载我们来看耶稣;请容许我仍用他为人的名字「耶稣」称呼他,因为他仍是同一个人。但他已完全不同了,他属人的生命已有了改变。请记住,到那时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复活出现。旧约里无例可循。拉撒路并不是复活,他只是复生。他的灵重新回到同一个身体里面,但这身体仍然在属世的律管理之下。「头一个人是出於地,乃属土。」拉撒路只被带回到这个人。但我们的主超越了这个界限。他已经拥有了属天的身体;所以不必打开门,他就可以进来;主虽然在人身边,人却看不到他。这一切奥秘、美妙的记载都是在启示那属天的,属灵的身体,它不再受属血气的身体所管理;它不再是属心灵的,而是属灵的;不再被魂辖制,而是受灵管理,那就是复活。

  保罗再度回顾历史,指出它是如何发生的。第一个亚当被造成有灵的活人。是的,创世记记载,「耶和华神……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然而末后的亚当却不一样,他复活的方式不同。他不仅自己是活人,并且是「叫人活的灵」。保罗这里指出,我们最初的关系是对自然的,就是从亚当来的属人之生命。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在属世的生命后面还有属天的生命,那是在复活里才完全实现的充满荣耀之生命。

  他用新的条件作结论。「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只有属灵之体,就是神在复活里所预备的身体,才能承受神的国。

  本段是在说明复活的合理性。请记住子粒的例子。当我们看出这宇宙是以神为中心,并且人类的生命与神密切相关时,复活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了。所有难处顿时化为乌有。当然还有一些事是超过我们理解范围的。我们还可能问,人怎样复活呢?带著甚么身体?我们若相信神,那么对这问题只有一个完整、最终、满意的回答,「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

  (51-57)

  从第51-57节,是整段论到复活的经文最高潮的部分。

  前面保罗说到基督是「初熟的果子」,「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这句子在应用的时候往往被分开来,这种作法至少有一千九百多年,我不知道还要延续多久。整个复活的事实都包含在这句话里,「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基督来,基督复活。基督来,圣徒复活。这是我们基督徒信心,经历,盼望,生活的界线。正如保罗在他所写的教牧书信其中一卷里写到,「神……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多2:11)。那是开端,神的显现;他说,荣耀也将显明出来。基督徒的世代,经历,运动,都受这些事的限制──即他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来临。第一次来临是在基督从死里复活的那一刻完成的;第二次来临则是在众圣徒复活时完成。本章稍早部分我们已看到这一点。从头到尾,他一直在强调第一个事实──基督的复活。

  在这一段简短却精采的经文里,保罗向前展望最终的结局,就是主第二次再来时众圣徒要在他面前复活。我们的注意力被导向那最终的结局。保罗已经强调基督的复活,他是初熟的果子;现在他要论及众圣徒的复活,那是收成。初熟的果子,是复活的基督;收成,是众圣徒的复活。本段可分成三部分,关於复活的事,是到第57节结束。

  1.第一部分是确据(51-54节);

  2.然后是随之而来的挑战,即向死亡的挑战(55-57节)。

  3.最后一节是整卷书信末了的呼吁,不单单依据复活的教训,并且更进一步回到这卷书信中其它的教训里。

  确据(51-54)

  请留意保罗如何用一种醒目的方式来介绍。「看啊!」(注:中文圣经无此二字)这是一句挑战的话,意思是现在好好想想,观察,沉思。保罗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一些事,你们要全神贯注地听。「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新约圣经的奥秘,基督徒的信心和教训里的奥秘,都不是指不可能明白的事。它总是指靠著人的知识无法明白的事,但它已启示出来,是人可以明白的。保罗说,「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告诉你们一件单靠理智的过程无法明白的事。那是一项奥秘,但我要告诉你们。这里用的是强调语气──我要宣告、诉说出来。

  这奥秘是甚么?乃是「我们都要改变」。那本身就是奥秘。我们都要改变。本章前面部分已讨论到复活。我们看见子粒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体也将如何改变。这是伟大,奇妙的奥秘。保罗说,我要将这奥秘告诉你们。我向你们宣告,我们现今的生命不是永远这样持续下去。我们都要改变。有一些存在於我们里面的东西将改变。我们仍然活下去,但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都要改变。」这句话确定了复活的整个事实。保罗说,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他向前看到将要发生的事件。那时有些人仍然活著,但许多人已经在主里睡了。改变将在极寻常的事情中发生。我们可以发挥想像力,那时许多人仍活著,有人在大都会里,有人在乡下,或高速公路上,或扬帆海上,各人正从事日常的工作,过著寻常的生活。「我们都要改变。」

  然后是描述改变的方法。「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未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保罗未告诉我们何时。新约也从末透露这事将在何时发生。我们随时都活在这事件的边缘上。可能今日末过去之前它就临到了。但愿主帮助我们存心忍耐,等候他的再来,不要心躁气浮。我们是否也想过,如果他今天来,会是怎样的结果?在神的制度、旨意、和计划中最适当的那一刻,复活就发生了。圣经未载明时间,但已阐明事实;它会突然临到。

  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保罗在他的另一卷书信──帖撒罗尼迦书──里所写的一段话。我相信这卷书信是写在哥林多书信之前,可能他下笔写哥林多前书15章这段话的时候,心中也想到帖撒罗尼迦前书的那一段话: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著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牛;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著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前4:13-18)

  比较一下这段话和我们现在研读的这段经文多么类似!

  「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受成不死的。」

  这是得胜。我们都要改变,从朽坏中妀变。「朽坏」一词听来并不顺耳。但我们知道即使现今我们仍在朽坏的过程中,我们活著的同时也正在死亡。不要认为这种说法太过悲观,这是事实。或许有人不相信,我也不怪你。你也许不觉得自己正迈向死亡,但我却有这种感觉。钉子已经松了,帐棚正在拆除,精力即将耗尽。死亡,朽坏,是必然的过程,无药可救。然而,必朽坏的要变成不朽坏的。不再有失败,腐坏。在那伟大光辉的一刻,死亡被吞灭了。那一刻是死亡的终点。我们的主复活的那一刻,死亡就终止了。我愿意再度引用保罗的话,因为那和此处的思想相辅相成。他在罗马书里说,「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著。」那是基督的复活,也是我们复活的写照。我们不再死。我们将改变,进入生命新的次序里;我们将活在神为我们预备的新的、超自然的、超越世界的身体里。那是保罗在这里的展望,基督不再死;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再有死亡。

  於是保罗声明,「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那是对死亡完全的夸胜。最终复活的一刻,死亡就被吞灭了。

  向死亡发出的挑战(55-57)

  他又接著说,「死阿,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这是修正本的译法,旧的译本作:「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坟墓阿,你的胜利在那里?」修正译本两度使用「死阿」,显然是比较某些不同的希腊版本而决定的。我个人认为原先一般所接受的版本才是正确的。这句话的希腊文实际上是,「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地狱阿,你的胜利在那里?」这是双重的挑战。地狱当然可以指死亡,但它是指死的整个领域,死亡之地,离世灵魂所在之处,就是人们所谓的阴间,我相信使徒此处是用这词。他向死亡本身,以及死亡的领域和阴影(就是地狱)提出挑战。我们看到的是双重挑战,是针对死亡本身,以及阴间、即死去之人所在的地力发出的。

  保罗首先问,死的毒钩在那里,又问,坟墓的胜利在那里?今天问题仍是,在那里?

  他接著告诉我们,死的毒钩是罪。从古至今都如此。若没有罪,对死亡的恐惧就不存在。那使人心充满惧怕战兢的毒钩是罪。接下去的宣告更为惊人:罪的权势就是律法;因为这样,我们一生都受其限制。保罗末停留在这一点上,他发出挑战和嘲笑。「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坟墓阿,你的胜利在那里?」不!死阿,得胜不在你那里,坟墓阿,得胜不在你那边!「感谢神,使我们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这是何等荣耀、大胆的挑战!

  我们很容易对死亡存著某种既定的观点。对死亡的观点应该总是向长远看.看到复活。如果我们看见最终的结局不是死亡,而是复活,那么这条路上就充满了亮光和荣耀。我-次读到这里,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泰乐主教(Bishop Taylor)的小诗。我喜爱诗里的挑战,他似乎把握了使徒的挑战之真谛:

  「死阿,你这毒蛇之子,

  和你的先祖一样,你也曾有毒钩,

  带来阴间和永远焚烧的火焰;

  然而幽暗日子已逝,

  在救主的伤痕中,

  你愚味、狠毒的钩已被掩埋;

  如今你挫败下来,无力为害,

  我不再对你心存畏惧,

  我听见得胜的神对你施惩,

  因你在十字架上对他所行的,

  他将地狱的钥匙从你手中夺过来,

  你只能站在生命之门外为差役。」

  这是基督徒对死亡的正确观点,而这观点的顶峰,就是死亡后面的复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