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14:27-52
本段经文记载了紧接著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这段记录显示出马可的特殊手法:非常简短,许多细节都被省略;可是又非常清晰,中心事件十分明显。耶稣和他的门徒在一起唱为逾越节专用的诗,就是诗篇113篇-118篇,也是所谓哈利路亚诗篇。我们可以很容易想像到,他们离开那楼房和城市前往橄榄山时,这些诗篇最後的几节一定还留在他们心中。最後这几句话特别有意义。
耶和华是神,衪光照了我们,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
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衪本为善,
衪的慈爱永远长存。(诗118:27-29)
他们从楼上下来,离开城市,前往安静的橄榄山。在那里耶稣告诉他们,牧人要被击打,他们就要分散。他们立刻提出激烈的抗议。彼得是他们的发言人,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看法和意愿。接著他们前往客西马尼,於是那些神圣的事件就发生了。
接看是犹大的到达、耶稣的被拿、以及彼得用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一个耳朵。耶稣抗议他们捉拿他的方法,却同意被捉。那时所有的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马可附带记录了一件事,有一个少年人,可能不属於门徒中的一个,正在路旁一间房子中睡觉。那一群人带著耶稣回城途中,把他吵醒了。仙就赤身披著一块麻布,跟随耶稣。群众想要捉拿他,他就丢掉那块麻布,赤身逃走了。
这里总共记载了七件事,其他福音书所记录的许多细节,在这里都被省略了,但是这七件事却组成了一个单元。这段经文的基调是耶稣所讲的,「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最後的一个音符是悲剧性的叙述,「门徒都离开衪逃走了。」
本段经文最明显的是关於意志,前面我们所思想的那段经文,基本上论到的是情感。这里我们看到人子和神的旨意之间那完美的关系。他清楚的了解神的旨意,所以能把即将发生的事,明确的告诉门徒。牧人将被击打。他和神的旨意完全和谐,以致於我们看到他在与神相交中,敢於在神的面前把他对那黑暗时刻的畏惧说出来,虽然他已明白宣告这时刻的来临是无可避免的。最後,我们看到他与神的旨意合作,虽然他反对他们的方法(捉拿他如同捉拿强盗),他还是让自己被他们捉拿了。我们看到门徒们畏惧、害怕、逃走了,因为他们的意志被眼见的事,而不是被信心所控制。另外,我们也看到耶稣的敌人按著他们的意志,作出他们自己的选择。最後,我们看到不管他们如何,神的旨意还是得胜了,并且是藉著他们而得胜的。他使他们的愤怒成为他的赞美;而那些不能成就他旨意,不能成为赞美他的,他就不使它们发生。
以耶稣在开始时所讲的话作为基调,我们首先要思想的是「牧人被击打」,其次是「羊就分散了」,最後要思想的是,被击打的牧人和分散的羊群。
首先我们思想牧人被击打。我们主清楚的告诉这些人将要发生的事,「你们都要跌倒了。」意思是说,你们因我的缘故都要跌倒了。新的翻译本省略掉「因我的缘故」等字,可能是有充分理由的。不过虽然原文没有这些字,意义还是很清楚的。我们的主并不是在责备这些人,他只是告诉他们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你们都要跌倒了。」并不是说,「你们都愿意跌倒。」後者是指责他们,而前者只是说出一个事实。在天还没有亮以前的黑夜中,他们所有的人都要因他的缘故跌倒。
说了这话以後,他又解释说,「因为经上记著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耶稣是引用撒迦利亚书的预言,「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这里他按照自己的习惯,也是新约作者的习惯,并不是逐字引用旧约圣经,但是经文的属灵真理还是保存了下来。所以他说,他们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著说,「我要击打牧人。」牧人被击打,乃是羊群分散的原因。
这里他引用这段旧约的预言,指出即将临到自己身上,以及他门徒身上的一切事。这预言宣告说,百姓的牧人将要被耶和华亲自击打。藉著这段预言,我们深入了解了当时主的心意。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他完全了解犹大已经离开,去接洽卖主的事宜。他清楚的看到,他过去不断告诉门徒们的那些事,就是他必须上十字架的事,就要发生。然而现在在这黑暗的时刻,他和门徒们同唱赞美诗章,「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时,他宣告,他的死并不是出於人恶谋的击打,而是出於神的击打,是出於耶和华的击打。
不管我们主在前往黑暗的客西马尼途中所说的这句话有多深奥的意义,请记住,他这句话是,「你们都要跌倒了。」为甚么?「因为经上记著说,我要击打牧人。」记在那里?记在古代的预言里。那预言的背景如何?「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击打牧人,羊就分散。」这样我们看到主内心的深处,看到他并不是在人类残忍与恶意手下的一个牺牲者,而是行走在耶和华的道路中的。行走在这道路中最激烈的痛苦和奥秘,乃是牧人要被耶和华亲自所击打。
可是,如果要根据古代这预言来解释我们主的教训,我们还必须把另一件事包含进去。请再听撒迦利亚的话,「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所以我们主所面对的被击打,乃是和耶和华一同忍受的。我们立刻可以想到,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他所面临的这个时刻并不是和神冲突的时刻,他并不是要藉所遭遇的痛苦的奥秘以改变神,使神对人类有一个新的态度、心意和旨意。他所要面临的时刻是奇异的击打,和痛苦的奥秘。而这一切都是在与神的相交中经过的,也是神对人类永不改变的慈爱和怜悯所带来的结果。「因为经上记著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这里我们主作了一件他从不忘记作的事,他把自己受苦和因受苦而得到的能力联合在一起。他藉著复活的光辉照亮了即将临到的十字架的一切阴影。我们主-一次提副即将临到他的十字架,一定连带的提到即将临到的复活。我们只能站在一边以崇拜的心,惊异的态度来看他所面对的奇异和黑暗的痛苦。虽然他必须说到自己的受苦,虽然他必须说,他要受击打,而羊群因此要分散,可是他立刻接著说,「但我复活以後,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被击打是走向得冠冕和得胜利的道路。被击打和黑暗的时刻,是他们重新聚集的前奏,也是为这重新聚集所作的预备。而在这重新聚集的事上,他要在他们之前引领他们。
如果在这时刻我们真看到基督内心深处的奥秘,我们看到的是他决心被击打,因为他知道这是耶和华的击打。他也清楚的看到,藉此他可以进入一个更大的服事工作,可以进入最终的得胜,他的心所追求的就是这事。我们所能作的最虔敬的事乃是,安静的思想客西马尼。因为耶和华的击打是在那个园子里临到他的,牧人是在那里被击打的。
让我们以敬畏的态度观看他。他把八个门徒留在那园子的入口,只带著三个人与他一同稍往前行。然後又把那三个人留下来,自己单独进入那绝对的圣洁中。我们要注意两件事:他与父的相交,他与父的合作。
这个客西马尼的故事乃是一完全相交的故事。不信者(有时候信省也一样),常以批评的态度来论这事。那些不信者单从人的理智,很精明的论这时刻,说,我们主在受苦的面前退缩了,,许多殉诡者都还不至於如此呢!
这不是一幅完全相交的画像吗?其他还有甚么人能与伟大的神有如此完全的相交?他甚至敢把-一个感受对神述说:他的恐惧、他的痛苦、他的忧伤。他把这一切和那个最高的目标联在一起:阿爸父阿!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这就是完全的相交。神最恨恶的,莫过於听到人唱信靠顺服的歌,实际上心里却充满了背逆和不顺服。在这样的时刻,他宁可听到我们述说自己的怀疑和恐惧。这一幅画像最崇高之处是,人子把他自己心里的恐惧,和他愿意顺服於神的心意告诉神。「父何!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这就是与神相交。
这样把意志降服於神,本身就是与神合作。从这一幅画像中,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颗摇摆不定的心,而是那个牧人将自己降服於神的心,虽然他知道摆在前面的痛苦奥秘和黑暗,虽然他感觉到那沉重的杖击打在自己的身上,虽然他明白宣告自己的恐惧,然而他还是进入与神更亲密的相交,与神的合作中。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领受只能到此,不能更接近了。因为这光:「……太明亮,非罪人脆弱眼光所能见。」它是因那大光而黑暗,这大光是我眼所不能看到。但从他自己的记录,我知道这事实。那时刀剑兴起,攻击牧者,就是攻击那位称为神同伴的人。
关於击打牧人这个奥秘,虽然我们看得非常不完整,但至少我们已经稍微一瞥,现在我们要转过来看这些分散的羊。
我们主指出,羊要分散的第一个迹象是,他们感觉中的那种虚假的安全感。当时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说这话是出於真心,一点也不虚假。在他所受的全部门徒训练中,彼得从未说过一句比这更美的话。但耶稣对他说,天还没有亮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就极力否认。我们也许会批评他,生他的气。但是请不要忘记,耶稣没有生他的气,也没有责备他。还有,请注意,不但彼得,众门徒也都是这样说。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各人对耶稣的赤胆忠心。他们以为靠著自己的意志力量,就可以对他忠心到底。这个虚假的安全感是他们即将被分散的第一个迹象。
第二个迹象可以在客西马尼园里面看到。耶稣正在祷告时,他们都睡著了。身体的疲倦形成了理性上的迟钝和灵性上的软弱。主对他们说,「你们心灵固然愿意。」但他没有说更强烈的话。让我们暂且不要想到这件事属灵的背景,先从人的水平来看这事件。我们立刻可以看到,这些人能在如此情况下睡著了,正表现出他们对於他们的主所要遭遇到的那些事,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的理性迟钝,乃是因为他们灵性软弱的缘故。一个妇人在她病重垂危的孩子面前,可以连续几个钟头、整夜、甚至好几昼夜不眠不休的照顾。自己所爱的人遭遇到危险时,一个人也可以昼夜不眠。然而这些门徒竟然在这时睡著了。我不责怪他们。我相信是他们的理性迟钝了,他们自己也无可奈何。我相信这是他们的灵性软弱了,这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能负责的。但这个事实是明显的。这是羊即将分散的第二个迹象。
第三个迹象是在他们醒来以後发生的。首先由彼得发难。他空有热心却无知识。他在那个时刻还用刀,正如我们主特别对他说的,这是因为他不认识圣经,所以对他的主当时的遭遇没有真正的认识。彼得用刀是要表示自己的忠诚和勇敢。然而事实上,这正证明了他的恐惧。他还没有进入那不能被征服的属灵领域里,所以才充满了害怕。我们主现在就住在这不能被征服的属灵领域里,被他的弥赛亚职分和救赎工作的能力所充满。
最後他们逃走了。「门徒都离开衪逃走了。」思想到这件事,我们或者会以为彼得是带头逃走的一个。但是更小心的看一次,我们将可发现,他是少数几个没有逃走的门徒之一。他远远的跟著耶稣,门徒逃走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必责怪他们。他们逃走并不是罪,也没有甚么不对的地方。这是因他们无能为力。我们主早就知道这一点,也对他们明说了,「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如果说他们有错,他们性一的错误是没有信靠他对他们的判断和认识。如果知道会有复活,那么要背负十字架就比较容易了。如果在基督教信仰中,只有十字架而没有复活,这些人必定要逃走,而且逃得远远的。後来彼得在他的书信中曾经写到,「衪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在那天晚上,他们心中没有这盼望。耶稣被捉去钉十字架的时刻,是人类心灵中最黑暗的时刻,所以这些人逃走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心,人的理智,除非得到复活的光照,否则是无法了解十字架的。
让我们再一次看那被击打的牧人和那分散的羊群。我们研究这段经文最美的事,是注意观察他对付他们的方法。
首先注意他如何预备他们。他没有预期他们会在那园子里与他有相交。他也对他们如此明说。这并不是出於他的优越感,而是出於他有无限的怜悯,他对他们的能力有完全的认识。他对他们所作的预备真奇怪,他预备他们逃走,预备他们否认他。然而如果我们认识他,就不会觉得奇怪。他事先告诉他们,所以不久以後那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时,他们就可以回想起他的话。在那个时候,他不但预告了他们的失败,他也预言了即将来到的得胜。
要了解这故事的美,请读约翰的记录,从第13章开始,那里所记的是同样在这楼上发生的那些事件。「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那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後来却要跟我去。彼得说,主阿,我为甚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耶稣说,你愿意为我拾命么?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你们问我,我往那里去,「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虽然你们里面有软弱,以致於你们不认我,但我还是要为你们作这些事。这故事就如此进行下去。牧人和羊群在一起,预备他们,宣告他们将失败。但接著述说他的能力。因此不久以後,在他们陷於最痛苦的深渊中时,他们有些东西可以抓住,可以藉此把他们拉出那深渊。
这一点之美妙不止如此。如果我们注意他对他们的耐心.更可领会到这美。请听当他发现彼得睡著时,如何温柔的提醒他,「你睡觉么?不能儆醒片时么?」这话不是责备,而是提醒。提醒他,以前他所说过的话。提醒他,他曾经激烈的抗议耶稣的这句话。「不能儆醒片时么?」
记住我们主在那时对他们的完全认识,「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请再注意,这最美的事,「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罢。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罢。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
如果只按表面这样读,就会产生一些困难。许多解经家认为这段经文有困难,原因就在此。他们说,主最後一次来到门徒那里,是用讥讽的语调对他们说,「睡觉吧!」事实不然,他是对他们说,「现在你们睡觉安歇吧!」他们真的继续睡觉,而他就在一旁看守著,让他们安睡。从他允许他们仍然睡觉安歇的时刻到他们醒来之间有多久,我们不知道。不过,一定有一段相当的时间。他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够了。」他的意思是,时刻还没有到,犹大还没来,所以你们现在继续睡,歇息吧!然後,他在那里等候。不久以後,他说,「等候到了,看琊!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从他允许他们继续睡觉到叫醒他们这段期间,那一幅情景十分宝贵。
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尝试把那珍贵的景象描绘出来。他们不能与他一同儆醒,他们睡意太浓了。实际上他对他们说,去睡吧!我看守你们。而他们睡觉的时候,他真的就在他们身旁看守。这位牧人即将被击打,十字架就摆在前面,可是他竟如此以耐心对待那些不能与他一同儆醒片时的人。他让他们睡觉,自己却在一旁看守。人子的脸,在弯腰祷告时,一定充满了痛苦。可是在看守这些沉睡中的门徒时,一定满了最慈祥的爱的光辉。在这最黑暗的时刻中,最美妙的事莫过於看到在客西马尼园中三个门徒正沉沉入睡,而他独自在一旁看守他们。後来他们离开他逃走,但他却永不离开他们。这样,他们也就可以永远不离开他。「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这一段经文之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我们启示了好牧者的形像。
哦!真牧人啊!我可能软弱,我也许会否认你,但让我跟随你吧!你必带我安然经过,因为你是好牧人,你是大牧人,你是群羊的大牧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