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进到人群中

基督应许彼得作得人渔夫,然而我们发觉,今天在教会里的,大都是热带鱼缸的管家,他们付出人力、财力和房屋,竭力使鱼缸里的鱼群愉快地生活;结果,「缸中娱鱼」就成了教会理所当然的重要任务,而门徒训练﹙培育基督徒灵命成长﹚就成了教会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这不能代替布道啊!



今日许多华人教会及查经小组,已经成为第一代新移民社群的社交及文化中心,这些新移民期望他们的下一代可与其它第一代的移民交往;我们成功地在市郊创立了一种中产、白领阶层的华人新区,教会可以在市内唐人街举行崇拜聚会,然而意识形态、节目及气氛却是市郊中产阶级的。他们这样把自己困在四面墙壁内,很容易完全与外界隔绝。这些市郊的教会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向外伸展,设计一些活动﹙例如为年青人在周六早上开设华语班﹚吸引市民来。



我们若肯,华文学校可以成为有效布道的场合;其实要得人,可说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想想:他们需要甚么?他们的创伤是怎样?我们可否不放弃传播以神为中心的福音,仍能采用良伴的方式,认识他们,找出办法帮助他们,以致更有效地把神绝对恩惠的福音告诉他们?



两年前,一位经营华人电视台的主内弟兄来找我,请我主持一个教英语的节目,我立时看出这个极大的良机,可以藉此服务社群,与华人社区领袖接触;于是就开始了为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录制英语的节目。结果,几件奇怪的事发生了,首先,我认识了一些非基督徒的华人青年人,他们是一群在真实世界中生活、工作与搏斗的人,例如:我学会如何聆听那经常以粤语诅咒人的摄影师﹙其实这是他们生活的方式而已!﹚又认识了一些在华埠内方发节目册子的商人,其中有些不大友善,许多对我充满猜疑,幸而也有人支持我的工作。这些全都是华埠商业贸易世界中最现实的生活写照!其次,由于开辟了这条进入社群的蹊径,向华人餐馆内的侍应员及收银员谈话就容易多了,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当我所提供的服务正是他们所想所求时,建立友谊的门就大大给启开了。此外,其它教会也受到激励,纷纷在社区中成立英文班,异象就此不断给延展开来。



这些都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但可惜有一件事是例外的,我只是个单独的个体,尽责服务社区是理所当然的,但像这样的事,理应在很久前已有其它平信徒做了,华人教会中肯花时花力服务社区的平信徒在那里呢?我们的教会位于市郊,成员学历在大专以上,且属于中层阶级,应可有许多贡献。我们已不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上的小型教会,只能挣扎求生或常在宣教士唯命是从的情况下而存在,现在我们已被看作中产的教会﹙人们认为礼拜天上教堂是件奢侈的事,而基督教就是为那些能花得起的人而设的﹚,对那些蓝领群众,我们可有甚么送赠给他们,和与他们分享,或告诉他们的呢?我们必须进到他们当中去!当然,我们同样也要进到市郊中与我们一样的中产华人群体和非华人的朋友当中去。



我们必须进到人群当中,并要学会以他们的言谈与他们谈话。例如,今日的华人喜欢讲掌相、通灵、气功等,福音对于灵界事物有何解说呢?耶稣是不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呢?祂的名没有权柄吗?我们基督徒是否也相信鬼呢?是否惧怕它们呢?我们需要以他们能明白的语言向他们宣告:我们相信神是绝对的、全能的。而且,华人教会若要突破中产阶级的墙垣,就得学习蓝领群众的语言。华侨福音广播中心尝试以餐馆及制衣厂工友的语言来制作卡式录音带,我们也当仿效。

上章 下章

var momourl = "http://zhsw.org/bk";

var momoid = "";

var momolength = "16";

var momotype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