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跨越第一代的布道进路

在大多数的教会圈子里,我们都惯于采用同一种布道模式。情况就如以下一位基督徒的见证,我想是个相当普遍的例子:「我出生于一个非基督徒的家庭,在初中时就与基督教有多少接触。到了大学二年级时,我被一位生活表里一致的人所吸引,于是开始参加查经小组,并在一个退修会﹙或福音营﹚中决志接受基督,又把生命委交给主;对于在此之前所虚渡的二十年,我深感遗憾。」



这是认识主的途径之一。所以布道的目标不是单单领人以祷告接受基督,更是要他有得救的确据,并引导他融入基督的身体,成为一个使人作门徒的活跃基督徒。事实上。现代人认识基督的途径是多元的,有些生于基督徒家庭,自小就已认识耶稣救恩的确据,他们的确据不是出于一个明确决志而来,乃是透过家庭及教会一贯教育的潜然默化成果。我想这是领人归主的一个极之有效的方式。但可惜我们这班第一代归主的人,却往往倾向于忽视这种方式。当我们结婚生子,我们仍采用第一代式的进路来向我们的孩子传福音,仿佛是从零开始似的;其实我们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神已给他开路之利,就是我们这个已蒙恩的家庭,问题是:我们如何运用家庭、教会和基督教学校与学院﹙或任何可能的地方﹚来训练孩子贯彻始终地跟从基督呢?



布道的当前急务是要让初信者融入基督的身体,长远的目标乃是教会在质和量的增长,而最终的目标却是要使我们的社会和文化都基督化。我们活在一个西方文化中,它经历了二千年的基督教影响后,已踏入一个野心勃勃和嚣张的异教、反基督教的历史阶段中,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使美国「福音化」,乃是将她「再次福音化」。对此,我们华人并不感到多大兴趣,因我们中华民族仍在「前基督化期」;我们首先要做的,乃是要使全世界百分之十的华人﹙甚至百分之二十﹚成为基督徒,然后我们才能开始谈论到福音对文化的实质影响;届时,我们都要倾力于布道和门徒训练事工了。然而,在西方,这阶段虽曾已达到,但可惜已告失落。



这对我们有何意义呢?我相信,若以归主增长为即是目标,个人布道是较具吸引力,但在基督化家庭中的教育却不能讲求吸引力的。我们想立时看见果效,希望教会座无虚设;然而,要建立有结实生命的基督徒却不能一蹴即至,它需要时间、代价,及基督徒教师﹙包括主日学教师和基督教学校与学院的教师﹚的牺牲!我们当中许多人,就是这样在中国及亚洲归主的!然而,明白的基督徒教师在那里呢?基督徒辅导员及社会工作者又在那里呢?



我们今日失去的,就是一个能在家庭和学校中一代传一代的基督教传统。有了这个传统,你才可以讨论如何在社会中建立一些能为主作见证的制度;这些虽具较少的吸引力,但却有更大、更长久的影响。要真诚顺服基督的使命,就是要我们教导祂所命令的,我们就需要以《圣经》的世界观和生命观来教导这一代的人,然后,基督就将国交与父神,并要作万物之主﹙参林前十五24–28﹚主啊;愿你快来!

上章

var momourl = "http://zhsw.org/bk";

var momoid = "";

var momolength = "16";

var momotype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