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早期的化石

虽然在媒体中有很多的炒作,最早期的人族化石常常是支离破碎的,使它们在科学界不断造成相当大的争议。在这一段,我们将捡验一些主要的早期人族化石和围绕着它们的辩论。

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 “托迈头骨”(Toumai Skull)

尽管乍得沙赫人( 又称“托迈斗骨”) 只有一头骨和部分下巴的碎片,它已被称为已知人类进化系列中最古老的人族祖先。

但这观点并非所有人都同意。当化石的报告首次出现时,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位领先研究者碧姬·森纳(Brigitte Senut)说,“我倾向认为这是一只母猩猩的头骨。”(注22) 后来森纳与米尔福德·沃浦夫(Milford H。 Wolpoff) 等人在《自然》杂志中写道,“这标本有很多特征可与黑猩猩、大猩猩或两者串连在一起,而非人科。”并且认为Sahelanthropus不见得是全时间直立行走的。” (注23) 她们看“Sahelanthropus为一只猿。”(注24)

这项辩论仍持续不断,但领先的古人类学家在美国《科学院报》上警告,只凭牙齿和头骨的碎片不足以正式分类或了解该标本是否属于人族﹕“我们的结论显示,这种头骨牙齿的特征过去虽被用作分析人族的系统发生,可能用于重建高级灵长目内种与属层面的发展史上并不可靠。”(注25)

在得州进化论的聆讯中,威特廷顿证实说:“我们找到的每一个新标本都加强我们过去认为该有的系列,并没有提示不同的情况。” (注26) 但这项发现,早于2002年就初次报道了,提出上述宣称相反的证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伯纳德·伍德(Bernard Wood)在《自然》杂志上评论托迈头骨时说,“单单一个化石就足以从基本上改变我们怎样重建生命树。”(注27) 他继续说﹕

若果我们接受这些证据足够将乍得沙赫人分类为人科到现代人类分支的基础主干的话,它将严重破坏现有整洁的人类起源的模式。很简单地说,这个[古老]年代的人科动物应该才刚刚显示出人科的特征,绝不该有只是它的地质年纪三分之一的人科的脸型。并且,如果接受它作为一个人科的主干,那么按照简洁的原理,其他所有比它更原始脸孔的动物(有很长的清单),也必须不得已地从现代人的祖先中排除了。 (注28)

换句活说,如果接受托迈头骨为人类祖先的主干,很多其他比它晚出现的所谓人类祖先(包括著名的南方古猿)都不能作为人类的祖先了。伍德结论认为,像Sahelanthropus这样的化石显示出“非常强烈的证据,证明我们的来源正如其他类型的动物一样的复杂和难以追寻。”(注29)

Orrorin tugenensis: “图根猿”

Orrorin 的意思是肯尼亚地区一个方言中的“原始人”。它像黑猩猩一般大小,属灵长目动物,保存的只有“一小堆但包含各部位的碎骨” (注30),其中有手臂、大腿、下颌的碎片及一些牙齿(图3.2)。最初发现的时候,《纽约时报》即以“化石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祖先环节” (注31) 为题,报道称它“可能是人类家族中最早的祖先。”(注32) 尽管化石证据不多,所挑起的狂热促使《自然》发出警告,“激动需要用谨慎调和,才能评估一个宣称为六百万年前人类直接的祖先。”(注33)

图3.2﹕Orrorin tugenensis图根猿的碎骨

Illustration: Jonathan Jones.

有古人类学家宣称Orrorin的股骨显示它能直立行走,并且“这群体站在人系列的开端,是合情合理的。”(注34) 但耶鲁大学出版社稍后的评论却承认,“总的来说,目前只有极少的证据,还不能确定它怎样行走。”(注35)

进化古人类学家经常假设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系列的试金石。所以,如果Orrorin真能被证明是六百万年前可以直立行走的、像猿一样的动物,它是否合格作为人的祖先呢?不能。事实上,化石记录中有多个双足行走的猿类被进化论者认为是离人类系列很远的。 1999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威尔斯(Christopher Wills)认为,“直立行走并非我们系列的特征”,因为“有一个一千万年前的猿Oreopithecus bambolii, 似乎已经获得这种能力,或许是与人类分别出来独立获得的。”(注36) 《科技日报》较近期有一篇文章较详尽地说明﹕

Oreopithecus bambolii是一只意大利的化石猿,它与人类早期祖先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骨骼的特征暗示它可能已经很适应用两腿行走了。但作者认为,我们已有足够的资料显示它只是一只化石猿,距离人很远,并且它是从平行的[进化] 得到很多“像人”的特征。 (注37)

2011年《自然》杂志的一篇由伯纳德·伍德(Bernard Wood)和特里·哈里森(Terry Harrison)写的文章解释,双足行走与人的起源并没有任何关联的含义﹕

Oreopithecus 化石给我们客观的教训对解释传说中认为最早期人族动物之间的关系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显示,有一些被认为属于人族独有的功能,特别是从功能上推论所得的有关行动,如在陆地上的两足行走,这些特征可能是从非人族的血统中获得的。 (注38)

托迈头骨威胁南方古猿作为我们祖先的进路,就如皮克福德(Pickford)合著者认为:若他们对Orrorin的理论是正确,那么南方古猿将不再是我们的祖先,只不过是“人科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灭绝的分支而已。”(注39) 这假说在古人类学家团体中并不受欢迎,因为他们需要南方古猿作为进化的先驱,然后一直承传到我们的人属Homo。《自然》杂志的另一篇文章,代表了异议在古人类学中会受什么对待,它指责皮克福德的“简单发展史完全与人类进化的主流思想相左,并且忽略了很多范畴的争议和疑惑。”(注40)

Orrorin为进化古人类学家带来了撩人的烦恼: 一个两足的动物可能出现于人与黑猩猩应当分手的时段。不过,目前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多,还不能肯定宣布它到底如何行走,或它在所谓的进化树上该站什么位置。

Ardipithecus ramidus:“阿尔迪”

2009年,《科学》杂志宣布发表等待已久的、4.4百万年前的、称为Ardipithecus ramidus的化石报告。人们对它的期望很高,因为发现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古人类学家蒂姆·怀特 (Tim White),曾承诺它是一“异常的个体”,“像罗塞塔石(Rosetta stone: 按: 有助分析古代文字的古迹)一样可协助了解两足运动。”(注41) 当文章终于发表之后,科学媒体趁机利用这昵称“阿尔迪”的化石为达尔文向公众传“福音”。

图3. 3 ﹕Ardipithecus ramidus的前位像,从碎片重建的头骨。

Illustration: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Figure 2(D), Gen Suwa, Berhane Asfaw, Reiko T. Kono, Daisuke Kubo4, C. Owen Lovejoy, and Tim D. White, “The Ardipithecus ramidus Skul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ominid Origins,” 326 (October 2, 2009): 68e1?68e7. Copyright 2009.

发现频道以“阿尔迪,最古的人类祖先揭面罩”为题,并引用怀特的话说,阿尔迪是“我们在黑猩猩与人之间可能找到的最接近的共同祖先。”(注42)合众社的头条新闻为“寻到世界最老的人与动物的连接骨骼”,并说“这新发现提供证据,黑猩猩与人从一古老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注43)《科学》杂志称阿尔迪为 2009 “当年的突破”。 (注44) 正式介绍它的文章名为“一种新的祖先﹕Ardipithecus揭面罩”。 (注45)(阿尔迪的头骨见图3-3。)从科学的观点,称阿尔迪为“新化石”并不很贴切,因为化石是在1990代初发现的。为什么要等15年后才发表报告?2002的一篇文章解释说﹕最初找到的骨头很“软”、“破碎”、“压扁”和“像白垩土”,怀特报告说,“当我清理它的表面时它就崩裂了,所以我必须为每一块碎片做模子。”(注46)

往后有相似报告承认,“部分阿尔迪的骨头已被压碎到几乎成粉状,而且必须用大量的数码重组”,而且它的盘骨看来像“爱尔兰浓汤”。 (注47) 2009年《科学》杂志的文章报告惊人,化石的质量很差﹕“团队的兴奋被骨骼很糟糕的质量冲淡了。只要摸一摸骨头就会碎了。怀特称它为被汽车压扁的。有些骨头被践踏碎成百多片﹔头颅被压扁到只有4公分厚。”(注48) 一篇《国家地理》杂志名为“找到最古老的人类祖先骨骼”的文章中,科学编辑这样说:“阿尔迪死后,它的遗骸被路过的河马和其他的食草动物践踏到泥里。几百万年后,侵蚀又将严重破碎和变型的骨头重新带到表面。它们脆弱程度到了摸一摸就会成灰的地步。 (注49)

若要宣称一个人族的动物能够双足行走,需要小心仔细测量相关骨骼确实的形状。当这些骨片原来是“被压至粉碎”甚至“触摸便成灰”时, 我们到底能否信赖阿尔迪为“像罗塞塔石一样可协助了解两足运动呢?”几位有疑问的古人类学家认为这项宣称不值信赖。例如《科学》杂志的报道﹕

有几位研究者对这些推论并不敢苟同。有些则怀疑压碎的盘骨详细的结构是否真正显示两足行走。密苏里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卡罗尔. 沃德(Carol Ward)说,盘骨可能“暗示”两足行走,但并不能确定。她又说,Ar. ramidus “不见得已将膝盖移到脚脖子上方,那么当它用两足行走时,它必须将重心左右摆动。”纽约州石溪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威廉.扬格斯 (William Jungers) 也不肯定这骨骼可以两足行走。他说,“相信我,这个两足行走是非常独特的。”“我认为,不完全的骨架是不能清楚确定它人族动物的身份。”(注50) 灵长目专家埃斯特班.萨米恩托(Esteban Sarmiento)随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所有被称为Ar。 ramidus 有两足的特征同时也可适用于四足行走的机械要求,而且以Ar。 ramidus来说,脚各分段的比例与大猩猩的功能特征最接近。它是一个全时或半时在陆地上四足行走的,而不是兼用或惯用两足行走的。”(注51)

评论者又质疑阿尔迪必定是人类祖先的宣称。当阿尔迪的报告首次发表时,伯纳德·伍德就说,“我认为它的头部特征与人族较一致……但身体的其他部分却有很大的疑问。”(注52) 两年后,伯纳德·伍德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详细说明了他的批判,“若果假设Ardipithecus属于人族,”也就是说作为人的祖先,那么就意味着这化石与“现存的猿类有非常高度的相似性。”(注53) 换句话说,阿尔迪有很多猿的特征,若能摆脱很多古人类学家的偏好的话,意味它更接近如今活的猿而非人。引用《科学日报》的一篇报道伯纳德·伍德的文章的话: 宣称阿尔迪“是人的祖先理论绝非是最直接或最简洁的解释。”(注54) 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克莱恩(Richard Klein)这样说:“坦白说,我不认为阿尔迪是一个原始人类,或是两足行走的动物。”(注55)

萨米恩托观察到阿尔迪的特性不单与人类不同,与猿也有别。在受《时代》周报采访他时题为“阿尔迪﹕并非人类祖先”一文中,他详细解说﹕

“[蒂姆. 怀特] 并没有拿出阿尔迪属于人类族谱中的证据。”他又说,“那些所谓有关人类独有的特征,也存在猿和猿化石中,而我们不认为那是属于人的血统。”

根据该文,怀特最大的错误在于使用过时的特征和观念来分类,并且没有识别解剖学上的线索去排除阿尔迪为人类祖先。例如,萨米恩托说,根据阿尔迪的头骨,下颌关节的内侧是敞开的,正如长臂猿和猩猩一样,而不是像人和非洲猿一样融合在一起。这意味阿尔迪应位于人与猿的共同祖先在发展这关节融合特征之前。”(注56)

无论阿尔迪到底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同意,这化石发现时已被压得很碎了,并经过高度的重整。它的发现者坚持这标本是两足行走的人类祖先,或者非常接近人的祖先。无疑这样的争论将持续不断,但我们是否有必要接受阿尔迪的发现者在媒体大胆的论说呢?萨米恩托认为不必。根据《时代》周报,他“认为这天花乱坠地宣传已言过其词了”。 (注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