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给吃面包摘月亮的人
邱清萍
这本书是我在半年安息期的产品,是沉静中的回味。站在人生的中段,回味自己的体验,别人的经历,共同的需要是什么?爱。共同的梦想是什么?爱。但是为什么我们爱这方面多是营养不良,先天缺乏憾又后天不足?为什么饥渴而仍然不饱足,追寻而仍然得不着?
爱好像面包,那么基本平凡,却又像天上的月亮,任你怎样攀登,都摘不下来。
爱如何能够成为我们每日的面包、清水、身上的衣、脚上的鞋,使我们能吃、能用、能行走,却又是我们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也许这就是本书的使命。
一九九一年九月廿一日
安息年快要结束了,本书足足写了一年。写得很慢,因为部份时间仍得工作,处理生活琐碎的事。这样也好,「爱」本来就不是学术研究,乃是生活的本身。多少在爱心路径上失足跌倒,或面对别人的破裂关系而爱莫能助,就很想掷笔不再写下去,里面似乎有一个微小的声音说:「你不配写这个题目。」然而当我带着受伤的心,勉为其难的继续写,竟发觉神藉着这些篇章来鞭策我,使我重燃希望。
爱好像一个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圆有时会破,但只要抓住圆心--神,我们就仍然有希望,就有可能重画一个圆。
由于这个题目「无始无终」,读者可以随时选读本昼任可一篇。当然最好是顺序每天读一篇,原因有些篇章关系比较密切,前呼后应,连续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未后的「咀嚼生命粮」和「穿上走路鞋」乃是灵修默想和实际行动的建议,希望读者尽量采用,甚至加添一些适合自己情况的行动计划。本书适合作灵修辅读,全书九十篇,刚好够一季用。
谨以本书献给每一位追求在爱中成长的同伴。
邱清萍 自序于加州柏城
一九九二年八月廿日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