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 /> 先开三把锁

先开三把锁


  这本书是写作以来,在心中萦绕得最长久,却提笔得最迟疑的。

  早在四年前,一口气写了五本书之同时,我向同工们宣称,要写这本《柴米油盐酱醋茶》了。也请了一位同工,作资料搜集。她那些素材,一直埋在档案柜里几年了,也没有感动把它们拿出来整理备用。

  想清楚:迟迟不动笔的理由,不是因为材料不足够,也不是因为自己的探索分析未够深入。其实要写的,最大部分是实地亲身的经历,是多年来的个人沉淀;而不是第二手、第三手抄回来别人家的心得,需要反复鉴证。

  拖着不写也不是因为担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容不受欢迎,没有销路。在神学院教领袖学,或者协助一些牧师、长老和执事,来提升他们的教会时,用过这套理论,反应都很积极;总是有人讨笔记的。我更不是担忧内文会得罪人。抚心检讨了,书中娓娓道来的,无论是正面负面,全是真心善意,惟求让大家在原则上学功课,而不是要人对号入座,自寻烦恼,或自我膨胀。万一还有开罪的,先此乞恕。

  迟迟不写,其实有三把心锁:


  
心锁第一:咨询与行动


  社会行为学专家,现在发现了一个畸形现象:知道得愈多,并不相等地带出更多的行动和改变。到头来,信息只是带出“知道了! 我知道了!”的敷衍了事,但却毫无相应的行动。更何况这本书要求的是付代价的行动?

  连续三年,一间心爱的教会,每年都叫我去向领导同工讲复兴,讲增长。我相信效果大概是有的,要不然也不会一年复一年地请我。但上下一心,咬紧牙关,彻底作改变来带出复兴增长,看不见有多少。为什么呢?当然可以怪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知而不改原是世间常事。因为无论真知灼见,良言苦口,就算听起来很吸引,但要实施出来,总是先要当事人击破人的惰性,然后还要长久付代价。

  教会也好,宣教团体也好,就算是商业或政府组织,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安逸地带。虽然不冷不热,不生也不死,但大家习惯了,就成了一处可容忍的,还不太差的安乐窝。做惯乞儿懒做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最近收到一本教会周年庆祝的特刊。负责同工写道:教会几十年了,聚会人数还不过是那三四十人:他有时也会羡慕别人家的教会,一千几百人。但再想想:本地三四十人的教会也不算少,比上不足比下还有点余,就算了吧。带头人饱滞如是,抱着这种自我安慰的心态,怎么肯坚定心志冲破万难地带教会投入改变地带?

  你跟他讲教会复兴和增长,他只是惟惟诺诺,水过鸭背。“我学过这些东西,也看过不少这类书……”行动呢?虽然年纪尚轻,但已未老先衰,不肯也不能成长。哥林多的教会,只是喝奶,不能吃肉,岂不正是这样养成?(林前 3:2)

  说老实话:要超越安逸地带,投入改变地带,真的需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参林前9:2 7),和放下面子向圣灵买眼药(参启3:18)。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在我的经验里,差不多是更新的必须行为条件。而在改变地带,绝不乎软地坚忍到底,才能闯入效果卓越的挑战地带。

  不过就算进入了挑战地带,仍然会有大大小小的麻烦和困难,但那种翱翔万里感,足以令人力上加力,得胜有余。

  上个礼拜在西雅图母会讲道。主任牧师罗亚历博士在介绍时,提起十四年前,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那日他和我同在台上,感觉到圣灵大大动工。我们都不敢开口讲道,只是由得敬拜赞美队带领会众一路进入敬拜之巅峰。两个多小时,没有人离开,只是一批一批地来到台前俯伏、祷告、敬拜、悔罪、和好。从那日起,这间历史悠久,由原本北欧移民建立的西门教堂,就脱离了她的安逸地带,经过艰巨的改变地带,投入了挑战地带。

  罗博士说:“我记得好清楚,那天聚会最终结束时,一平和我相互拥抱,祷告感恩时,他说:‘今日是教会大突破的日子。’
  “这十四年来,教会真的天天在突破,天天经历上主的荣耀。
  “我绝对不会用任何东西来替换这十四年的挑战和得胜!”

  今天,西门教会是华盛顿州数一数二的使徒性教会,带领全州众教会荣神益人。但罗牧师所付出的代价是一一“我现在比以前任何一个侍奉岗位更忙碌、更努力,”他在吃中饭时向我透露说,“也更满足! 我们是在和圣灵高飞。”

  他去年取得博士学位时,在讲道中分享:“知识也好,真理也好,必须要化成行动,才成真正力量。”


  
心锁第二:复兴与增长


  如果纯粹是写一本教会增长的书,我不会犹疑这么久。起码是教会增长学之父马盖文博士半个收山弟子,更是富乐神学院设立的“马盖文教会增长大奖”首届获奖者。在八十年代初期,做研究生的时候,因为“独家”拥有中国大陆家庭教会爆炸性增长的一手信息,每当在学院里碰到马教授,他虽然已退休不再讲学,他总会彬彬有礼地叫我去他的办公室,要我讲大陆教会在水深火热,没有传道人,没有圣经,没有策略领导,却神迹似地大爆炸的见证。

  不少见证是印证了马老教授的教会增长理论。但也有好些故事,是挑战了他几十年的研究。碰上这情况,教授就含笑瞇瞇地下评语:“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

  而马教授的得意大弟子章拿教授,更是莫逆之交。他叫我是“最喜爱的中国佬”! 我称他是“最喜爱的老美”! 在章拿课室里,他会骂我是他一生碰上“最抗议的学生”。我也不遑多让地称他是我一生“最争议性的老师”。

  在这种铁磨铁的环境之下,对于教会增长之方法途径,甚至不二之“律”,自然稔熟。我们协会也出版了好几本这种类型的教会增长书。

  但这本书不是写教会增长,而是讲复兴增长。

  增长不一定带出复兴,而复兴就一定带出增长。这是我一向跟教授在吵在争的论点。想要精确的话,就看近代好了:六十年代“耶稣子民”是复兴带出增长。七十年代之南韩也是一样。文化大革命浩劫之余,中国农村教会之增长是上主的灵自行浇灌,以前没有“兴”过,所以不能算是“复”兴。八十年代阿根廷也见复兴带出增长。而过去三十年来,全球性的灵恩运动,就是最明显的复兴增长。尤其是“第三波”,专在传统主流教会里作复兴增长。

  增长与复兴有什么不同呢?十多年前听说《虎穴亡魂》(原名《十字架与弹簧刀》)的作者,韦克逊牧师交出他一手创立的“青年挑战团”,重新出山,去纽约最败坏的时代广场植堂,觉得不可思议。“已经老人家啦,还冒这样的险,干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认识他的朋友,都和我一样看法。

  几年后,时代广场教堂屹立起来了。我去讲宣教那一次,真是见识了什么叫做奇形怪状的会众:几十样不同的种族、肤色、国籍、方言和服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更有的是戒毒的、男盗女娼的、同性恋的、变性的……但他的教会又复兴、又增长。我问韦牧师两者之分别,他说:“增长主要是生活调整,多些返教会,多点忙教会的活动。复兴却是生命的改变,是全人的、是国度的。”

  我想我明白韦老牧师的意思。一位新同工愁眉苦脸地来见我。讲不到两句,眼泪就夺眶而出。她的教会近年来大大增长,盖了高楼大厦。姊妹在纸醉金迷的投资市场打滚多年,觉得厌倦,觉得空虚。她放弃高薪厚职,加入我们作宣教后勤。她牧师反对,不是公开,而是暗地里施压力:“我们教会是这个派。你去服务的是那个派。我们不和那个派来往的。你要是做下去,就不能在小组担任领导,也不许告诉别人你是在侍奉上主。”

  看她挣扎了几个月,最后就劝她辞职。侍奉缺了喜乐,直是苦差。而且过去一段日子,她带了几个旧同事加入了教会。自己只身离开,来和我们做宣教,会讲不通的。

  前个月,在一次特别聚会碰上她。她重作冯妇,“又在金钱圈子里打滚,”她说,“但起码牧师现在待我和言悦色。”

  她的教会还是在增长,可惜只是教会增长。有一种教会增长,看清看楚真的只是土皇帝的山头增长:看不到因复兴而带出来“愿你的国,愿你的旨意”的那种深度、广度。土皇帝山头式的只是ABC增长,非我所欲也。ABC乃:

  -> Attendance一聚会人数增多,
  -> Building一建筑物大,
  -> Cash一银行存款丰厚。

  国度性的复兴增长,是我想写, 却拖了又拖不敢下笔。为什么呢?

  因为就算是复兴增长,也有它的阿基里斯足踝。在七十年代中期,灵恩运动在纽西兰开发,简历夫妇之《圣经短诗》不但唱红全国,更流行普世,带出了敬拜和赞美的一个新局面。那时我跟着几位教导大师,在纽西兰跑马场举行聚会,日场晚场都坐满了人,成千上万。

  十年之后,纽西兰灵恩运动的领袖,十二三个人,约了我去温泉度假圣地奥特路雅开圆桌会议,主题是“后灵恩的迷惘”。大家发觉到教会是增长了一一但主要还是转会增长,没了方向感和出路。固然,大家领导的教会都活跃兴旺,灵恩的彰显如讲预言、讲方言、充满喜乐和能力的冲破,都是叫人兴奋的,但下一步又如何呢?

  我是吃宣教,睡宣教的狂热分子,当然就用初期耶路撒冷和安提阿的教会作例子,提议纽西兰的复兴增长,必须安提阿化地植堂和宣教。

  结果呢?再不出十年,那些领袖所带领的教会,出乱子的有,四分五裂的有,走极端教导的有,侍奉全然倒塌的有:甚至自己犯罪,身败名裂的也有。

  上个月又去纽西兰,约了三位开圆桌会议的老同道聚首,不堪嗟叹。因为,昔日辉煌夺目的侍奉,真的只剩下两间至今仍然光芒。其余的大多凋零失色了。

  问一问侍奉的第二代领袖,为什么他们还能蒸蒸日上。回答叫人大为警惕:“我们创办人虽然辞世十二年,但他侍奉的心态、目标、基础和DNA,牢牢地灌入了我们第二代的血脉。他一生所强调的,绝对不是为自己建立一所‘你大我更大’的超级教会,而是差派我们全国去植堂。他绝对是以拓展神国为首。

  “第二,他着重宣教!我们大部分都要落手落脚去海外实践宣教。去印度的有,到中国的有,远赴非洲的也有。至今,我们在海外植的姊妹堂,超越一千。

  “第三,他自己没有明星化,也不许我们明星化:只有耶稣才是超级巨星。而我们人人都学效创办人:生命更新,生活简朴,侍奉实际,团队为重。现在第三代,第四代也兴起了,这把异象之火,不敢冷却!”


  心锁第三:方法与生命


  在四十年侍奉期间,实在蒙福,经常有机会去世界各地成功的教会开会或是领会。真的,当代最大、最蓬勃、最增长、最复兴的教会,许多都去过,也和她们的牧师交通、学习过。当然,绝大多数的牧师都会真挚地承认说他们的成就是圣灵的作为。“上主自己动工,我只是配合而已。”在我调查中,这句话只是应用在大陆的农村教会,才全然贴切。其他的超级教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都是有她们的特色和一套。韩国赵镛基首先是全民祷告。芝加哥柳溪的海波斯牧师一定会强调:“寻道者为先。”加州萧律柏博士只传“可能思想的福音”。马鞍峰教会的华理克牧师,“直奔标竿”是他的招牌菜。新加坡坚信浸信会,一定是“G12小组。”印度尼西亚泗水之伯大尼,当然是“你和你一家。”

  我恐怕我们只是学了人家的方法或方程式,而忽视了把方法推动和活用出来的背后生命。归根究底,是生命作动力。

  一班从小就认识我的老信徒们,最近指责一位传道:“你好学不学,学了王某某的外表和姿势,但内涵和力道就不足一成。”我一听到马上去向老信徒们道歉。“不是你的错。只是他学皮毛而不学精髓。”但我总是觉得很亏欠――我亏欠了那位同道,应该更多向他强调真生命! 

  亚洲归主协会几十年来都是注重耶稣基督颁发给教会的大使命。我们的异象宣言一直是“亚洲归主.亚洲宣教”。一九九六年,我们开办“爱心行动”,配合亚协发展的事工,在亚洲最贫困的地区,实践主耶稣的大诫命:“爱人如己” (参太22 :39)。

  借着爱心行动,我们能更顺畅地打开一些关闭的国家,例如蒙古、柬埔寨和寮国。就算在一些较为开放的地区,如菲律宾和尼泊尔,“爱心行动”亦叫我们的宣教事工人为扩展。

  近年来,与百年老经验的,同样心志的宣教团体合作,例如芬兰爱达基全会、英国圣公会传教会,“爱心行动”学习了从扶贫第一步,发展到第三步。大家所用的都是提供鱼给饥饿人的原理:

  -> 第一步:给他们鱼吃——吃了就没了。
  -> 第二步:给他们渔具——教他们钓鱼。
  -> 第三步:和他们发展渔业——除了要多少有多少,更能多元化长久发展。

  同样的原理可以应用在这本《柴米油盐酱醋茶》。我真的不是单想给大家吃一顿鱼,也不是只想供应大家钓鱼工具和方法。我最期望的,是和大家一同在我们生命和侍奉上,发展渔业。要多少有多少,更能多元化长久发展,共同为我们的上主“得人如鱼”。

  自从写了《演讲纵横》,开头一段日子,请我去教的先是跨国大公司,为他们的高层开班。之后是政府机构和大学,然后才是教会、神学院,个别牧师和传道人。对神学院同学和牧师传道人,我特别恳求他们别热衷于学技巧,“这些是外功。没有踏实和深湛的内功,只是花拳绣腿。”领袖侍奉,生命必要居首。

  近年来,内地城市第三教会如雨后春笋,成长得特别快。也正因为领袖是专业人士和做生意的,来来往往得特别多,很快就全国联络起来了。他们要求协会为他们作培训。

  其中一位在全国第三教会中跑得特别活跃的,很有恩赐,也学习得特别快。信主十年,啃了不下几百本属灵书籍。每次看到我就向我讨书:“王老师,最近看了什么好书可以介绍给我?”

  最近他把他的讲道录了光盘,送了两套给我:“请老师不要客气地来评评我,指教我。”他太太也很诚挚地叫我带他。

  他的讲道,材料是足够丰富的了。他的分享也充满热切,足以打动人。题材上也恰到好处地配合今天中国国情。但我在灵里总是有点忐忑。

  最后,我向这位弟兄直言:“一,多练内功,外功才高效。二,减少一半人的话,增添一倍上主的话。三,别学别人的方法,要操好自己的生命。”

  《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当作是一套套的方法,我也有把握,同工们如果把它们应用出来,教会应当是会增长。

  但如果要复兴呢?而且要有复兴而带出最荣神益人的增长呢?这开门七件事,就不该只是方法,而是自己本身生命的塑造。

  方法是蛮容易学来应用的。生命是人与上主的关系,是要花功夫培养滋生的,好像一首老诗歌唱的:

  成圣须用功夫,世誉虽忙碌,
  应当放下世事,单单亲近主,
  时常仰望耶稣,更肖主模样,
  亲友藉你言行,可见主形象。
  成圣须用功夫,内心须宁静,
  让主前来管理,意念和宁静,
  随从圣灵引领,直到爱之源,
  你就配在天上,事主到永远。

  
  学好这本书,是要确确实实下点儿功夫的。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