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 /> 第三件 油

第三件 油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 23:5)

  二十几年前,西国同工介绍我认识一对夫妇,男俊女俏,刚从英国留学回来香港,抱了个娃娃,正要搬到一个离岛去,跟同工学习做耶稣基督的门徒。

  之后就和这家人做了好朋友,在侍奉上长久地相互配搭,他们俩夫妇是我最喜爱的一对朋友。先生是律师,在他专业上,经常协助亚协,而在他接手一个烫手山芋,作职场福音侍奉起,到植堂,到按立为长老,我都或多或少参与的。早年他初担任讲道传译,还谦称我为师傅.但他很快青出于蓝,在传译上流水行云,自成一格为大师。


  全人恩膏


  近年来,和这位弟兄密切合作的,包括构思福音主题公园和电视传道节目,那段日子.差不多天天见面:对他的认识比亲兄弟更了解。他真是给上主用油膏了他的头,叫他的福杯满溢。出身是原居民望族,第二十二代长子嫡孙,从小受宠,佻皮成性。他自己承认,“阿妈最钟意骂我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上小学时,老师特别提醒全班同学别跟我玩,要洁身自爱。”

  他相信耶稣是因为他在英国留学时,碰上了一位叫他一见钟情的女孩,那女孩要他信耶稣才肯跟他来往。“那时候叫我两肋插刀,赴汤蹈火,我也甘心。返教会,信耶稣这么容易,我当然马上接受。”到今天他还是这样顽皮地承认。

  后来一步步越信越认真,蒙召侍奉之心也越来越牢固。“我是个透透彻彻传福音的人。”这不仅是他的自评,所有认识他的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一上台,一出镜,这位平常嘻喜哈哈的,就会全人蒙恩膏。连佻皮机灵也给圣灵恩膏了——我多次亲眼见证过。

  他太太也是蒙恩膏的。原是英国“竹升妹”(英国出生的华人),中文“识讲唔识睇(会讲但不识字)”。她一信主就得到圣灵大大充满,在英国教会受到很好的栽培。初初跟先生回来香港,心里火热,要向香港人传福音:但中文不灵光,把“马可福音”讲成了“河马福音”。但姊妹真的是有传福音的恩赐,碰见什么人就向什么人传,不打任何折扣。

  有一次上了的士,就向司机迫切地传讲福音。到下车时,才发觉忘了带银包,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只能连连道歉,司机反而向她致谢:“太太这样热心向我讲耶稣,要带我和全家人上天堂,不收钱也开心。”

  两夫妻最大的负担是传福音。教会在今年世界杯足球争战的一个月,在教堂里装置大银幕直播,晚晚开通宵,让弟兄(很少姊妹迷足球的)带领朋友邻里来教会追足球。半场休息时间就传福音。

  这弟兄在传福音侍奉上,恩膏满溢到一上台,马上就叫人别浪费时间,快来信主。“你们到戏院是要什么?看戏。到茶楼呢?要吃饭。来布道会呢?自然就定要信耶稣。好了,别拖拖拉拉,你们现在出来相信,我们就有人帮助你,好好的在主耶稣里长进蒙福。”他的论点很简单,“信了的人对福音是愈听愈接受。未信的,愈听愈难明白。”

  这样子的呼召,每次还是有几十人接受福音的。出来的是太太,他请她把丈夫也带出来。出来的是丈夫,也要回座把太太一同请出来,“两人携手走天堂路,比拍拖还幸福。”

  我教神学院同学的时候,千万叮嘱他们不要学,“这不是什么艺高人胆大,而是圣灵恩膏。除非你也有,要不然只会东施效颦。”


  恩膏何物


  那么,圣灵恩膏到底是什么?

  照我看:“确实的恩赐,全然地摆上,谦卑地祷告,蒙圣灵同工,就是恩膏。”

  我也常教导:“有神恩膏,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没有恩膏,辛苦艰劳,事倍功半。”

  真的,当一个上主的仆人,确实按自己的恩赐奉献全人,谦卑无私地服侍,应该是得着圣灵的配搭和同工,那就容易有恩膏了。要不然的话,就算努力拚命,也是顶着石磨做大戏,吃力不讨好。

  近期看到那位律师长老,更能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不再是“八爪鱼一样的多爪”(这是他的自白) ,而是特别专注在自己的恩赐和恩膏上,编了一套又一套的“职场布道和植堂”的材料,就可以见证到。他后来的殿会比以前的更荣耀。(参该2:9)恩膏也应该是要专注的,持守的。


  竭力追求


  我自己在宣教和教导领袖上,有点儿恩膏。在其他事工上,真是稀里糊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我恩赐与恩膏的,我学会了避如蛇蝎.碰也不敢碰。就算自己在这些方面受过专业训练,赚得文凭的,也不敢强介入。找到别人有可以配搭我的恩膏,我真的欢喜快乐,倒履相迎。

  有一位长年同事的姊妹,十几岁中学毕业就加入亚协作儿童事工。她自己会第一个承认: “在中学里无心向学,平常功课和会考成绩都不可见人。”

  但她向儿童传福音,真有负担,亦有一手。十几年她每天到香港、九龙、新界和离岛的小学,主领儿童布道会。我记得去探视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几百个学生,熙熙攘攘,你争我吵。老师们大嚷着:“同学们请安静下来!同学们要安静下来!”

  到这位姊妹一上台一一她人不足五呎高,瘦瘦弱弱的一一不消半分钟,全场小学生们就会给她吸引过去,她要他们站,他们就站。她要他们唱,他们就唱。她用布偶戏传福音.要他们举手相信耶稣,他们就举手。那几年我们的《真理乐园》儿童圣经函授课程,门限为穿,学生爆棚,她真是有恩赐的。

  近年来,中国大陆主日学活动开始活跃了,姊妹知道凭她一己,怎也不能满足里头的需求。她就咬紧牙关去念了神学,之后,策略性地订了一套“五年大计”,专门训练中国大陆儿童侍奉之工人,来作高效的儿童布道和栽培。她愿景可不只是单单要让小孩子到主面前来,而是要他们成为未来传福音回耶路撒冷的宣教士。

  姊妹的教会全力支持这项大计,牧师师母,传道同工义工都投入。他们一同进入大陆侍奉了好几次,异口同声地印证:“那姊妹真是有儿童侍奉的恩赐!”

  我见证到的,反而是她求恩膏。出差不出差,她不断地在鼓动代祷。只要是认识的,她都求人祷告记念,自己也是不断地禁食祈祷,总是担心只有人力,少了上主的力。除了努力辛劳,她还在竭力求恩膏。


  尊重恩膏


  认识一间西方大教会,长期聘用的全职圣乐牧师,把教会诗班和敬拜队,培训到可以出唱片和录像带,推出市场,又赚得称赞,又赚不少钱。

  “但我们的诗班也好,敬拜赞美队也好,大家老是心底有数:我们表演的心态比侍奉的强。”圣乐牧师坦然承认。

  直到有一天,一位黑人主妇加入教会,也参加诗班练习。没多久大家都见证到她在敬拜与赞美方面,恩膏满溢。

  “她不会看乐谱,出身贫穷,没有学过半天声乐,但是只要她在场,诗班和敬拜队就好像一同给油膏了,就算唱的是同一首诗,但侍奉上主之心态却大大强化。”

  圣乐牧师就礼下于人,请这位姊妹作副手,“我用自己的薪水一部分,请她半职协助我。”最近一位香港小青年经过那个城市,去参加了那间教会的主日崇拜。去了一堂.不舍得走,留下来再上一堂崇拜。

  问他为什么,他答:“他们的敬拜赞美和诗班献诗,真是把每一位会众带到大君王的面前。”

  能把会众带到大君王面前?好像《启示录》那种敬拜赞美?这样的形容,我听也没听过。但在心里,我马上向那位全职专业的圣乐牧师致敬一一他不是单单识英雄重英,而是认知恩膏,尊重恩膏;这是国度侍奉的一种崇高修养和情操。同时我也为那位不知名的黑人主妇切切代祷,求主保守和使用。


  恩膏种类


  我清楚了解:有了恩膏更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没有恩膏,反而只需要加倍努力而矣。就像汽车没有汽油,出尽全力来推,也推得动的。但是装满了汽油,街上属灵侍奉高速公路,横冲直撞,一不小心,反而会车毁人亡!

  近的,看“两占丑闻”好了。这两位占牧,我都配搭同工过。真的,两位都是大有恩赐,也是充满恩膏的。在高峰期,有统计说:美国每十个基督徒,有四个是经常接收他们的电视节目的。远的,你看扫罗和大卫的例子就好了。

  扫罗是正正式式,名正言顺地得到上主的拣选,更被认可,在众人面前受恩膏,更加上撒母耳的亲吻,表示喜爱。(参撒上l0:1)

  大卫呢?他只是好像箩底橙一样,是撒母耳选无可选之下,速速膏抹的。耶西和撒母耳两老甚至大卫,都好像没怎么在意,只是顺着上主的意思罢了。(参撒上16:l3)

  后来一路路,扫罗的皇朝日渐衰微,大卫的势力却日益壮大,“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撒下 3:1) 理由在哪里呢?如果说是扫罗犯了罪,那么大卫犯的罪,怎么看也是更为严重的。

  扫罗明明是得蒙恩膏的,他却会弄到每况愈下。先是上主后悔膏他:“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上 15:11) 之后更是上主厌弃他:“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参撒上16:l)到最后上主更是离开了他:“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撒上 16:14)

  但大卫呢?他却成了上主最喜悦的人:“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恩给他所立的王,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诗 18:50) 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照我分析:扫罗是“那天”得了恩膏一一好几次在圣经里都是这样说的。而大卫却是“从那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他”(参撒上16:13)。

  不同之处是一个是一次受了恩膏,另一个是天天在受恩膏。一个是位居人上,品在人下。一个是位在人下,品居人上。

  学者们说圣经里有三种施在人身上的恩膏:

  -> 拯救的恩膏——就好像旧约大麻疯患者得恩膏而洁净(参利14:18)
  -> 祭司的恩膏——除了一次替亚伦膏抹外,祭司要天天抹膏油洁净(参出29)
  -> 君王的恩膏——对蒙恩膏居高位者,更特别要小心,必须听命顺服,更胜似献祭(参撒上l5:22)

  对侍奉的人来说,绝不能疏忽了祭司要“天天”,君又要“听命!”

  而施在人子上的恩膏,就全是为了服侍世人的:“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 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 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

  最奇妙的,他是要我们做同样的服侍,而且要做得比他更大。(参约14:12) 少了上主的恩膏怎能完成此托付?


  恩膏危机


  我经常说恩膏是带着危险的。一九八九年在马尼拉开全球第二届洛桑福音大会。第一届是一九七四年在瑞士洛桑开的。当年上台分享中国大陆家/庭教会复兴增长,还是要隔着屏风.不给会众认出面貌。八九年虽然天安门学运还在余震,但讲大陆教会就可以公开了。那天晚上是“中国之夜”,我负责主礼,介绍了几位同工分享他们的事工。之后,我访问了一位中国侍奉老同工。

  陈大哥在中国传道,关了十八年。最后他在安徽一处劳改营服刑,派在最肮脏、最卑微的粪池工作。他向几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道领袖,讲他在劳改营粪池的苦况,大家都哭了,反而他倒坦然地说:“粪池那里又脏又臭,根本没有看守的来巡查。所以八年来,我都是独个人关在那里。

  “趁着没人,我能大声背诵经文,高声欢唱我喜爱的圣诗。”

  我诧异地问陈大哥,“你怎能在粪池里唱圣诗? 你最喜爱的圣诗又是那一首?”

  当晚,陈大哥挺起胸膛,仰起头,开口高唱他在劳改营里天天唱的《在花园里》:

   独步徘徊在花园里,玫瑰花尚有晶莹朝露,
   忽有温柔声,传入我耳中,乃是神子主耶稣。

   我主声何等甜蜜,小雀鸟停歌屏息倾听,
   主使我听见,天上美妙声,叫我心快乐苏醒。


  唱到副歌的时候,大哥忍不住掉下眼泪:他哽咽地坚持下去:

  祂与我问行,又与我共话,对我说,
  我单是属于祂......


  到了那个时候,全场几千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人人举手配合陈大哥一齐流泪却扬声欢唱。一次又一次地,就是停不下来:

  祂与我同行,又与我共话,对我说,
  我单是属于祂;
  与主在园中,心灵真快乐,前无人曾经历过。


  琴师鼓手乐队都奔了上台,充满了恩膏,随着圣灵的带领弹奏灵歌。

  那时整个会场全给恩膏了,根本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陈大哥转过身来,一边抹干眼泪,一边叫我说:“走了吗?”

  我说:“怎么不留下来,享受这恩膏的时刻?”

  他答:“膏油倒了出来,瓶还留着干什么?”

  我又在大陆同工身上学了个重要功课:盛载油膏的瓶子算不得什么,油膏才是宝。油膏是要倒在上主的子民身上祝福人,荣耀上主的,瓶子若想沾光,迟早出乱子。

  扫罗失掉恩膏,岂不是因为他看重了自己这只“瓶子”,又怕失人心,所以自己动手来献祭:犯了大罪之后,还要神人撒母耳抬举自己:“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参撒上15:30)。

  大卫又如何呢? 在洗革拉他遭遇了他的滑铁泸——城给烧了,大家的妻儿家眷都给掳了。大卫民心尽失,跟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手足要用石头打死他。在这样山穷水尽的绝境中,大卫没有找人来抬举自己,只是“……倚靠耶和华一一他的神,心里坚固。”(参撒上30:1-6)

  现在几时讲道也好,布道也好,教导也好,只要圣灵一接手恩膏会场,我就马上脱离现场,愈快愈好。

  你问:“谁来跟进呢?”

  圣灵知道怎样合宜处理的一一如果真是他自己在动工的话。

  尤其我自己知自家事:从小就是个风头趸。侍奉了这么多年,最要对付的还是出风头——一不小心就会去沾上主的荣耀。所以几十年来,特别再三关照秘书:“人家对我称赞或感谢的来信,一封半句也不要给我知道。

  “人家对我的批评,无论是善意恶意。除了必给我知道之外,还要传给同工看。让大家可以帮手警惕我。”这苦肉计起码行了二十年。我看还是要执行下去吧!


  他必兴旺


  我认为圣经里头最大的受恩膏者,除了耶稣以外,不是参孙、基甸、戴维,也不是五旬节之后的众使徒,而是施洗约翰。你看:施洗约翰在母腹里,就已经获得圣灵的充满(参路l:15),而且耶稣称赞他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参路7:28)这个大,我就看成是蒙恩膏.。

  施洗约翰是怎样获得这赞赏的呢?

  -> 认可耶稣:虽然施洗约翰是比耶稣大六个月的表兄,出道也比他早。更且,他的个人背景是会堂大祭司的儿子。但他一看见耶稣出道,半点儿没有妒忌,反而向世人介绍:“看哪!这是神的羔羊!”(约l:36)

  -> 高举基督:约翰不敢为耶稣施洗,反而谦卑自己说:“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约l:27) 他对耶稣的尊重,毫不含糊:“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 3:30)当约翰的门徒舍他而跟随基督的时候,约翰不单没有拦阻,反而推荐。

  -> 施洗约翰一生活出了他父亲对他预言性的要求:“我们既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就可以终身在他面前,坦然无惧的用圣洁公义侍奉他。孩子啊! 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因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预备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参路l:67-80)

  -> 终身事主:从出生到住在旷野,到约旦河边,到坐牢,到砍头,虽然他也有心摇的时候,但真的,约翰事主从来没有半点退缩。

  -> 坦然无惧:在旷野里生活,食野蜜,穿骆驼皮,他的一生都诫如十国人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在上主面前:要就别做上主的事工,要做的话,永远要服侍在他的面前,他看得一清二楚。

  -> 圣洁公义:圣洁是对付自己全部的生命,公义是对外的行事为人。

  -> 至高者的先知:这是一个崇高的身分,不容得别人看轻,更不许我们自我贬值。

  -> 行在主面前:我们今天的侍奉,哪一件不正是要为主耶稣的复临在铺路?

  -> 叫百姓得赦:上主给我们一个无尚的权柄,可以赦免人的罪过,叫万人得享救恩。

  -> 照亮黑暗中人:最兴奋的,无疑是把福音传到黑暗关闭之处,夺回宝物。

  -> 引到平安路:做牧者的,走在羊的前头,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他们要一同走上平安路。

  有了这些元素,侍奉者蒙恩膏是天公地道的常事,不会疏漏,不用争夺,没得眼红。最基本的,还是要抄足施洗约翰一生的座右铭:“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 3:30)


  属灵遮盖


  年轻时,一位粤剧红伶相信了耶稣,来我们教会开布道会。那时她刚信主未久,但圣经背得滚瓜烂熟。一站上台,就能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混身湿透。她的信息和眼泪,真激动人心灵。教会晚晚爆满,一直要摆椅子到楼梯下面。

  我那时的启蒙师傅告诉我:“姊妹真是大有恩膏的,但她必需要服在属灵权柄之下。”他劝她去念神学,服在属灵遮盖之下,但姊妹认为有恩膏就足够了。家母和她相熟,常常为她代祷,求上主保守她的恩膏。

  过了几年,这姊妹就倒塌了,侍奉也烟消云散。但她在众教会里制造出来的分裂,至今仍然受人垢病。

  有恩膏的,真要服在属灵权柄之下。要不然必定迟早出差错。和一位大陆家/庭教会的元老,相交同工了几十年。能配合他一齐开山闸石,在中国拓展上主的国度,是我的荣幸一一因为他医病赶鬼,确有能力。而他布道也是蒙大恩膏,次次都是满载而归。

  最近几年,好几次临危应召,要赶去替他弥补团队分裂的大难。有一两次还能重修和好,但可惜的是有好几个第二梯队终于离开了。到最后环境突变,创办元老也给压制了,不能再公开侍奉。跟他检讨的时候,他本来不肯承认,到最后在同工妻子、儿子的提醒下,他终于看透了:“我是打歌利亚的大卫,而不是带兵的大卫。单打独斗我在行,但是没有领军之心胸和才能。”


  本性为重


  我们再来看看大卫:在逃难的那十几年,他把一班流寇培植成一支军队,一直蒙恩膏。除了是给上主按立了之外,确实大卫他有过人之长。初出道之际,“善于弹琴,是大有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撒上 16:18) 首次上阵,就面对巨人歌利亚。但大卫年纪轻轻,却认定了百战百胜之真诀:“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参撒上17:45-47)

  除了擅战,除了“作事无不精明。”(参撒上l8:14)我们真要好好看的反而是大卫的本性:

  -> 他敬畏神所膏立的,
  -> 宽恕是他的本性,
  -> 以善报恶是他的习惯。
  -> 在神在人面前全然谦卑。
  -> 慷慨公平,以义服人治民。
  -> 对待兄弟手足,义薄云天,
  -> 以仁慈对待敌人。
  -> 聆谏悔罪,
  -> 全然坚信下移,
  -> 一生以耶和华为至高者。

  当耶和华救大卫脱离一切仇敌和扫罗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华念这诗。说:“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盘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睥,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是我的避难所。我的救主啊,你是救我脱离强暴的。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参撒下22:l-4)

  千秋万世,莫不以大卫之诗为向往:“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称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4-6)


  护墙勇士


  今年夏天我回西雅园母会领会,这间教会连续十四年复兴增长。我在主任牧师办公室等候上台前,一班大汉进来要为我按手祷告,求主恩膏我。“这是他们的职事”,主任牧师告诉我。

  我一年到头四处去讲道,不少时候在上台前,担任台上侍奉的几位,会聚在一起作个短短的祷告。但这次这班弟兄共十二个。为我按手切切代祷了之后,全体就留在办事处,整堂聚会继续为我代祷。

  主任牧师告诉我,教会由长老执事们带领十二班勇士,好像尼赫迈亚的护墙伙伴:“也当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对面之处。”(尼 7:3)这十二班人,为教会各项聚会活动都警醒守望代祷的。现在教会任何聚会,都有这些勇士们在争战,祷告,求上主恩膏。

  我后来找了这侍奉的负责长老吃饭,问他这侍奉的发展和现况。“我们正式的有一百四十四位,但许多时候,别的弟兄也加入。他们关心教会,事无大小都用代祷来托住。

  “任何时候你经过教会,大清早或三更半夜,你都会看到一些汽车停在停车场。里面的就是这祷告勇士,在上班下班时到上主的殿前面,迫切求上主恩膏临到教会。”

  难怪教会复兴增长十几年了,方兴未艾。一次的恩膏与一生的恩膏,确然不同:这间教会追慕的是一生的;而且更宝贝的,他们是以团队来维持和坚守上主的恩膏。


  内心见证


  七十年代第一次去伦敦,凭一张地图找到亚德门街一栋楼房,那是约翰?韦斯利生命和侍奉的转折点。韦斯利是我的梦想英雄(正是因为我无法学他那么循规!)他在一七三八年五月十九日的日记上写下:

  “……今晚我勉强去参加亚德门街的一个聚会,会中有人宣读路德为《罗马书》所写的序言。八点四十五分左右,当讲论到藉着基督的信,上主在人心里所施行的那种改变,我觉得心里异样温暖。”

  后世学者对“异样温暖”有不同解释,但多数同意韦斯利经历了一次上主的恩膏,韦斯利一生不苟言笑,循规守道,在学校开始查经班时,不足五人,已经被谑笑为“圣社”,人人力求在言行生活上循规蹈矩,一切“符合上主的诫命,荣耀上主的圣名。”这名声愈传愈广,遂成为今日“循道会”的正式名称。

  韦斯利之可敬之处,在乎恩赐超伦,大蒙恩膏,却一生依然循规守礼,谦恭简朴。他的信仰和侍奉历程,可谓多姿多采,但他的心态,从来没有轻忽了父亲临终之嘱咐:“我儿,那内心的见证是基督真理最有力的证据啊!”而那内心见证,在韦斯利一生中,是不断地更新、巩固、成长。

  韦斯利对内心见证的追求,叫他可以从一个工役身上学高洁的灵性生活,大风暴中从同船的摩拉维亚信徒学置生死于度外,经美洲宣教失败而学卑恭,“我往美洲想感化印第安人,但谁来感化我呢?”他更能在死囚身上学自己的“我信不足,求你帮助。”

  当年鲜有其匹的大布道家怀特腓,请求韦斯利接替他的煤矿场布道会,韦斯利起初心中作难。“我平生重视仪礼,认为救人灵魂之事若非在教堂中举行,即无异是一种罪。”但这传统气质到最后终于不足抑制他那救灵魂的热情。

  “全世界是我的牧区!”之后就成了他俩兄弟五十年宗教与社会复兴运动的执着。

  韦斯利的蒙恩膏的功课值得我们再思:

  -> 大有恩赐的,
  -> 全然摆上,
  -> 规律的简朴生活,
  -> 日日更新的灵命。
  -> 抢救灵魂,
  -> 栽培生命,
  -> 增长教会,
  -> 改革社会。

  我再说:恩膏加上好的品德和不停的追求,就成上主的好仆人。恩膏缺少了好品德和持久的追求,就迟早变上主的坏敌人。


  讨论问题

  1.我到底经历过恩膏吗?
  2.什么是圣灵的恩膏?
  3.怎么会发生的呢?
  4.在哪一项恩赐上,我最需要上主的恩膏?
  5.我算是一次得恩膏,还是天天蒙恩膏?
  6.我的生命和侍奉有否恩膏别人?
  7.这章我还学了什么功课?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