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亚伯兰救回被掳的罗得

   地上邦国多有争战,自古以来都如此。本章记载四王与五王战争是出于神的旨意,为要管教贪恋世界的罗得。当时他正住在万恶的所多玛,长期过着醉生梦死,肉体享受的生活,因该城罪恶滔天要遭到神公义的刑罚,所以五王被四王打败,人口财产被掳,这时,亚伯兰凭爱心去救回被掳的罗得。一个真正复兴蒙神赐福而爱神的人,就必有爱人灵魂的心,必肯拿出物力与精力去作救人的工作。

一、罗得为何被掳——因五王被四王打败受连累,112

1  两军之简历,1——2

“示拿”就是现今巴比伦,创1129。“暗拉非”却是亚摩利人中的一位勇士。“以拉撒”是米所波大米北部的亚尔撒,也有人认为是亚述。“亚略”是胡利人,有人认为就是“拉撒天艾里 阿古”。“以拦”本是闪的长子名字,创1022,他的后裔发展成为以拦国,国土位于巴比伦以东和波斯湾以北(今天伊朗西南部),首都书珊城,这国在主前700年被亚述王西拿基立征服,不久就被欧亚同化了。“基大老玛”是“库特拉格玛”,意思是:拉加玛尔女人的仆人。“戈印”原文意为邦国。“提达”应是赫人一位领袖,主前1750年至1200年有四位赫人君王都以此为名。故这四位从东面来的君王,分别属于亚摩利、胡利、以拦、赫族,他们结成联盟,出兵攻打死海南端的五个城市。2节是五王的五个城市,它们面积不大,却各拥有一个君王,都在死海附近。“所多玛”,在创世记出现了36次,有二十次与下文的蛾摩拉同列,所多玛常代表罪恶满盈的城市。它意为“焚烧”或“上脚镣”。“比拉”意为罪恶或征服者。“蛾摩拉”意为邪恶或废墟。“比沙”是罪恶之子之意。“押玛”意堡垒,却两次被基大老玛打败侵占。“示纳”意为善(月神)是父亲。“洗扁”意为威武的名字 或神祗的名字有权力。“善以别”意为有翅膀高飞,可惜打败又被掳。“比拉”是罪恶之意,比拉就是琐珥,因该城最小,故没有写王的名字,琐珥是小的意思。这是五王的简介。

2、战争之原因——背叛基大老玛,4

原来东面四国以基大老玛为首领,死海边这五王原为附庸国,共十二年,但在十三年就背叛了;既是该年不向基大老玛进贡。为什么在第十三年背叛呢?有解经者认为:基大老玛该年忙于和阿拉伯东北部的民族开战,五王因而乘机叛变,争取独立。基大老玛知道五王造反,自然勃然大怒,故联系四王来攻五王。

3、战争的地点——西订谷,3

“西订谷”就是盐海,表明作者写本章时,这谷已不存在,成了盐海一部份。“盐海”也称死海,因为含盐份高,(含盐百分之三十二,一般海洋只含盐百分之三),故一切生物不能生存。“死海”长八十公里,阔一十八公里。他们就是在死海边上作为战埸的。

4、战埸的形势——基大老玛挥军南进,59

57节是基大老玛西征的路线。他们从本国以拦,巴比伦南部出发,四国联军先在叙利亚境内,亚特律加宁,这里要经过利乏音人地界,故来拦载。基大老玛联军杀败了利乏音人,于是大军南下,又杀败了苏西人、以米人、何利人、亚玛力人、又杀败迦南本地的亚摩利人,后转向约但 河东岸,至西订谷与五王交战,89

5  战争的结果——五王失败人物被掳,1012

五王也不甘示弱,在西订谷严阵以待。但四王联军南下如秋风扫落叶,已打败了以上的六个民族,这与五王战可能两军势力悬殊,一交手就分出高下,五王联军如螳臂当车,不堪一击,立刻溃散,四散逃命,那知,这地有许多石漆坑,故有许多人掉在坑里,有人幸运没有掉坑的逃到山上,既死海的两旁地区。注意:这里的“掉入坑里”,有人解为躲在坑里,因原文的动词是主动下去的。有两个王躲藏在坑里暂避,直到四王联军走了,才再露面。下二节就是四王掳掠五王的城,连人带物全掳走,这里主要是说罗得,因为他住在所多玛城,故全家都被掳走,这就引发了亚伯兰救侄的事儿。这教训告诉我们:住恶人的帐篷当然是十分危险的。

6  战争的教训——为管教提醒罗得,

罗得被神管教,因他是义人,所以神提醒他,彼后278;来1156。罗得贪得更多的财物,反遭损失,箴19;提前6910,这时他心中痛苦万分,人口财产被掳,人财两空,这正是他贪恋所多玛的结果。神借此事管教罗得,来提醒他,这次被掳是将要毀灭的先兆,一面也警告犯罪的居民,但主要还是提醒罗得:当蒙恩信徒上岐路时,神同样用各种办法来提醒他。例:忘恩的人,不守圣日,生命不追求,圣工不忠心,行事亏欠神,神藉苦难提醒他。故此,人不可以平安当标准,以行神旨意为标准。

二、亚伯兰救罗得的切心,1314

1、凭爱心救他,

亚伯兰是个有信心的人,就生出爱心来,提前15,他爱心的表现:(1)不计旧恶,罗得在情理上对不起阿叔,但有爱心的亚伯兰不计他恶,林前135。有人乘机报复落井投石。(2)拼命相救,不顾生命危险,虽看到四王的军队势如破竹,他家只有318壮丁,还是去追赶这强大的盟军,这是难能可贵的事,显出真诚的爱心。故我们也要凭爱心救人灵魂。

2、仗情义救他,

救骨肉之亲,138。一个有真实的信仰,便有真实的情义。看摩西,出3232,保罗:罗913。我们也当救亲人和中华同胞,提前58

三、亚伯兰救罗得的态度,13——16

1、听信速领人追去,1314

这里说有一个人或是罗得的仆人逃出来报信给亚伯兰,圣经这是第一次提到“希伯来”,表示这报信人是本地人。也提到三个亚摩利人与亚伯兰联盟,“联盟”指通过约而连在一起,亚伯兰为了确保夺回人物,同邀三友前去。这告诉我们,在属灵的战争时,也需要有同盟作我们的力量。亚伯兰带着自家的318名壮丁,这说明他当时也是一个十分富有的族长。他率领精兵,从希伯伦出发,一直追到以色列北界的但,(在黑门山下),原名别士巴,约有130里,这证明他救罗得心急如焚。教训我们:今日救人工作,必须急速,不能迟延。

2、夜间设谋杀敌,1516

亚伯兰虽面对是比自已强大好多倍的敌军,但此时敌军已全无防备,又一路征战多是疲劳,晚上必是体息,亚伯兰以少分队突发攻击,令敌军不知多少,蒙头转向,望风而逃。注意:这里记载亚伯兰亲自攻杀,没有站在后面指挥,一个约84岁的老人,为救人却不顾自已性命,刚强勇敢地亲临前线,真值得我们效法。他指挥的战争,如基甸选兵,士73。神当然与他同在,20上句,得胜不在于人多少,乃在乎神。故基督徒也要以刚强的心,弗610,和坚固的信心,彼前589,去救人!

四、亚伯兰救回罗得后的赏赐,17——20

1、受到君王的迎接,17

  当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的同盟军,救回自已的侄儿罗得与一切被四王所掳掠的人丁财物时,所多玛王及五城王北上沙微谷迎接。沙微谷在耶路撒冷南面约一里半,圣经就这一次记“王谷”,原是押沙尨在此谷立一根柱石,称为押沙尨柱,为自已留名,撒下1818,该谷在汲沦溪或欣嫩子谷,因众王在此迎接亚伯兰,故又称为“王谷”以后再没有提此名。

“撒冷”就是耶路撒冷的简称,麦基洗德,名意为公义、仁义、公平之王,在亚伯兰的时代,他是耶路撒冷的王,兼祭司。在圣经手册记:希伯来人传说麦基洗德就是洪水之后仅存的人物——闪,(闪与亚伯兰同时还有280年),他是世上年纪最大的人,到晚年就作了全人类的祭司,来712。在诗1104,指明弥赛亚不但是君王,又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所以麦基洗德为亚伯兰祝福。预表一个传福音救人的工作,会得到主的祝福与奖赏,林前1558。麦基洗德在20上这样称颂神,也是提醒亚伯兰,这次战胜敌人是至高神的大智大能,才能使你得胜。

五、           亚伯兰救回罗得后的义行,20下—24

1、向祭司奉献十份之一,20下,

亚伯兰拿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使我们明白两件事:A、说明麦基洗德的位份尊贵,比亚伯兰大,来748B、纳十份之一的真理,并不是律法时代才有的,利2730。实际上,雅各也是纳十份之一,创2822。亚伯兰献十份之一,是向天地的主感恩。新约虽找不到献十份之一的明文,要知道神向人所要求的更高,胜过律法时代的人,保罗说“多种的多收-------”,林后969

2、向君王见证神的至高,2122

21节是所多玛王的心愿,22节是亚伯兰向所多玛王的见证,从“至高的神”说明,一个国家至高的是君王,宇宙间至高的是神,神更高过一切君王首领的。这里,亚伯兰说明:战争的胜利,救回被掳之民,都是靠这位至高的神帮助。亚伯兰将荣耀归给神。如彼得使腐腿人起来行走一样,将荣耀归主身上,徒31116,叫我靠主得生命。所以,工人在工作得胜时,要认识自已不过是一个器皿,当高举神名。

3、对财物显出廉洁美德,2223

22节可知,亚伯兰在末见所多玛王的面之先已发誓,这是说明亚伯兰的信心与依靠。下句的“一根线,一根鞋带”,表示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亚伯兰可能在以前受埃及法老的馈赠已被人闲言,今天他的灵命登高,对神有更新的经历,知道神是赐福的神,况本次心愿已足,侄儿罗得已被救回。本来一切被敌人抢去的东西,今重被夺回,亚伯兰完全有权享用,但他却依靠神,不起贪心,不得不义的钱财,决心仰望神的祝福,免得神名受辱,真是我们的效法。

4、对战友表示宽大关怀,24

与亚伯兰共同作战的,有他的仆人(壮丁318人),还有同盟军三位朋友,亚伯兰说:他们所得的份,任凭他们拿去,这说明他的灵命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人的信心程度和属灵经历有不同,他这样作也是按时分粮的工作,照人的信心大小和需要去作,也是关心信心软弱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