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民二十四1「巴兰见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就不象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

  「耶和华喜欢」巴兰已完全明白耶和华所喜悦的是什么(民廿三20)。

  「去求法术」巴兰曾两次隐退,去寻求与会见上帝(见民廿三3,15)。

  「面向旷野」就是面向摩押平原以色列人的营地(民廿二1)。他没有离开毗珥山上的祭坛。当他注视以色列人的营地时,他的心已准备好领受耶和华的信息。他知道自己只能允许上帝的灵临到他身上。他既自称是上帝的先知,就必须传达上帝的信息。

 

【民二十四2「巴兰举目,看见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居住。上帝的灵就临到他身上,」

  「看见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安营(见民2)。

  「上帝的灵就临到他身上」前两次耶和华曾把话放在巴兰的口中(民廿三5,16)。扫罗的使者(撒上十九20)和扫罗本人(撒上十九23)也曾有这样的经历。上帝在必要的时候会用一个恶人来传达真实的信息。上帝可以直接对人说话。也可以在梦中(民廿二9,20)或通过一个使者(第32节)说话。巴兰这样的经历,可参赛四八16;六一1;弥三8

 

【民二十四3「他便题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闭住(或作:睁开)的人说,」

  「巴兰说」圣经的预言书通常用这种语气引出上帝的信息(民十四28)。只有三四处例外。

  「人」希伯来词语有好几个词译为:人。最常见的是`ada,出现450多次,是泛指的。另一个是`ish,用来表示相对于女人的男人,相对于妻子的丈夫,相对于仆人的主人,相对于卑贱者的高贵者。该词强调个性。第三个词是`enosh。强调卑微,源于动词“生病”,“不可救药”。该词从未用于弥赛亚。最后一个是geber。巴兰在这里指自己。该词源于一个表示“强大”的词根。有些注释家认为巴兰用这个词是他傲慢的表现。

  「眼目闭住」注释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许多人译为“眼目闭住”,就是肉眼不起作用,什么也看不见,精神恍惚。该词原文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不论译为“睁开”还是“闭住”,都强调巴兰肉眼的视力被属灵的视力所取代。肉眼是睁开的,但看不见。

 

【民二十四4「得听上帝的言语,得见全能者的异象,眼目睁开而仆倒的人说:」

  「全能者」译自Shaddai。其准确的含义曾有过很多的讨论。人们普遍接受传统的译法“全能者”。它可能源于耶柔米在拉丁译本中所采用的Omnipotens。一些希伯来学者认为,该词源于一个表示“丰富”的词根。如果是这样的话,用该词来称呼上帝,是表明祂丰盛的恩典。该词也指出上帝是慷慨供给我们一切需要的主。

  「眼目睁开而仆倒」。似乎指面朝地仆倒,眼睛仍然睁开。这种现象暗示着圣灵的控制。参扫罗(撒上十九23,24),以西结(结一28),但以理(但八17,18;十819)和约翰(启一17)的经历。有人认为亚当(创二21)和亚伯拉罕(创十五12)也有类似的经历。巴兰就象睡着了一样。而这种状态中上帝跟他说话。不论他的姿势卧倒还是站立的,他的自然感官已停止起作用了。他的感知受到上帝圣灵的控制。

 

【民二十四5「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其华丽!」

 

【民二十四6「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

  「接连」直译为“自己伸出”。可能是指间隔宽松的成排帐篷。“河”的原文还被译为“小溪”(利廿三40,英文KJV版),“谷”(民廿一14,15),“江”(出七19)和“大河”(书廿四3)。

  「如河旁的园子」参赛五八11“象浇灌的园子”和赛一30“无水的园子”。巴兰想到的可能是幼发拉底河。这河对他来说是大河(见赛七20;又见诗一3;耶十七8)。

  「沉香树」在巴勒斯坦是没有的。它产于东南亚,从那里出口的。在圣经其他地方该词指一种香料(诗四五8;箴七17)。有些注释家认为该词是指“棕榈树”或“杨树”,而不是指“沉香树”。

  「耶和华所栽的」。参赛六十21;六一3;诗八十8。在《旧约》中,常常用树象征上帝的子民。

  「水边的」东方的香柏木通常不生长在水边。但圣经里经常说该树是上帝所栽种的(诗一O16)。有些注释家认为“耶和华所栽的”和“水边的”是意外调换了位置。不管怎样,巴兰在圣灵的引导下用这些比喻表达上帝计划让祂的子民在将来大享繁荣(见诗六五9)。

 

【民二十四7「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种子要撒在多水之处。他的王必超过亚甲;他的国必要振兴。」

  「水……流出。」这里描绘一个人带着水桶充份地浇灌园子,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以色列人将来就是这样。

  「种子」指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繁荣(见申八7;十一11)。在那里,他们要象栽在水边的树,多结果实(见赛卅二20;四四4;六五22,23)。

  「亚甲」可能是亚玛力王的通称,如埃及的法老和非利士人的亚比米勒(见创廿2注释)。巴兰借着圣灵很可能想到扫罗对亚甲的征服,作为以色列将来在列邦中强大的实例,只要她坚持忠于上帝(见创十七6;卅五11;撒上十五)。

  「振兴」这句语最充分地实现在大卫和所罗门的日子,并预示着弥赛亚的来临。

 

【依照撒母耳记上十五章八节的记载,亚甲与扫罗王是同时代的人,存活于主前十一世纪。但民数记二十四章七节却提及亚甲,这是否在年代的记载上有错误呢?】

 若视「亚甲」为一个人的名字,是有问题的。「亚甲」可能是亚玛力王朝的名号,类似埃及的「法老」及罗马的「西泽」(虽然在初时「西泽」乃专指西泽大帝[Gains Julius Caesar])。扫罗曾在旷野南部地区击杀米甸人,但在相距甚远,时间差异亦大的腓尼基刻文(参Coapus Inscriptionum Semititarum I 3196)上,却可发现这个名字(或名衔)。不过,纵然这是一个米甸王族的名称,于米甸族在腓尼基的分支出现,也比不上耶罗波安这名字包含有更丰富的意义。耶罗波安于主前一九三一年开创了北国,但主前七九三年至七五三年统治以色列国的王亦称为耶罗波安。腓尼基王族中亦有重复名字的情况,有两个王名叫希兰(Hiram)或亚希兰(AHiram);叙利亚最少有两个便哈达;非利士的基拉耳最少有两个亚比米勒。在埃及的第十二王朝中,就有四个法老名为辛和斯域(Senwosret),亦有四个名为亚曼念纥;到了第十八王朝,称为杜得西模士的法老有四个,称为亚曼念纥的亦有四个。虽然没有关于米甸人文化的记录流传下来,但根据上述例证,而假设民数记及撒母耳记上的「亚甲」乃是当时人喜爱的名字,有几位帝王都沿用这称衔,这也相去不远。──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民二十四8「上帝领他出埃及;他似乎有野牛之力。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

  「上帝领他」到了拯救的时候,埃及帝国所有势力的无情展示都不能使以色列人继续为奴(出十三9;十四8)。

  「力」该词在伯廿二25中译为“宝(银)”;在诗九五4中译为“高峰”(又见民廿三22)。有些译者认为译成“角”比“力”更好,所以译为“似乎有野牛之角”。

  「国」主要指迦南七国的毁灭。

  「射透他们」完全得胜的景象。以色列人是不可抗拒的。

 

【民二十四9「他蹲如公狮,卧如母狮,谁敢惹他?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

  「蹲」是第8节“他要吞吃敌国”的自然延续(见民廿三24;创四九9)。

  「惹他」森林的巨兽不愿在兽穴中受到骚扰。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它们马上就会发怒。

  「蒙福」参耶和华赐给先祖亚伯拉罕的福气(创十二3),以及以撒向他儿子雅各宣告的福气(创廿七29)。

 

【民二十四10「巴勒向巴兰生气,就拍起手来,对巴兰说:“我召你来为我咒诅仇敌,不料,你这三次竟为他们祝福。」

  「巴勒……生气」他现在无疑地看透了巴兰到他这里来所怀的诡计。

  「拍起手来」表示蔑视和生气(见伯廿七23;哀二15;结廿一17)。他可能认为巴兰和以色列人是一伙的,特意来戏弄他的。

  「三次」巴勒想到三次造坛和献祭所付出的力气和代价,以及每次所引起的虚假盼望。

 

【民二十四11「如今你快回本地去吧!我想使你得大尊荣,耶和华却阻止你不得尊荣。”」

  「你快回……去吧」国王命令他回去,不想再看见他。

  「耶和华」这个异教的国王认识到耶和华比术士所能招来的任何属世势力都要强大。

 

【民二十四12「巴兰对巴勒说:“我岂不是对你所差遣到我那里的使者说:」

 

【民二十四13「‘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也不得越过耶和华的命,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耶和华说什么,我就要说什么’?”」

  这句话表现了先知的伪善。他本是怀着顽梗和贪恋的心去见巴勒的,明知他的到来会在国王的心中引起不现实的盼望。

 

【民二十四14「“现在我要回本族去。你来,我告诉你这民日后要怎样待你的民。”」

  「告诉」见得四4;赛四一28;四四26

  「日后」直译为“到了末期”,在《旧约》中常用来指遥远的将来,特别是弥赛亚及其国度的日子。

 

【民二十四15「他就题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闭住(或作:睁开)的人说,」

 

【民二十四16「得听上帝的言语,明白至高者的意旨,看见全能者的异象,眼目睁开而仆倒的人说:」

  「上帝的言语」承认信息来自上帝,而不是借着法术(见摩三7;耶廿三18,22)。

  「至高者」在创十四1822麦基洗德的故事中,首次用来指上帝。摩西在提到各国领土的划分时也使用了这个称呼(申卅二8;见徒十七26)。这个希伯来词语有时也在《诗篇》中出现(诗十八13;七八35;八九27)。不限于指上帝。在创四十17中是“极上的”;在王上九8;代下七21;耶廿2中是“高”;在尼三25;王下十八17;耶卅六10中是“上”。

 

【民二十四17「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

  「我看他」这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以色列大军都在巴兰的眼前。从他所站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知指的是他用心眼而不是用肉眼能见到那位将要来到的主。

  「星」通常象征伟人(伯卅八7;赛十四12;但八10;启一20;二28;廿二16)。

  「杖」参雅各的预言(创四九10)。“杖”象征“统治”,源于词根“击打”。这是一种打人的工具(出廿一20节,希伯来语),用来惩罚国家(赛十24;卅31)或个人(伯九34;廿一9)。也是牧人的竿(诗廿三4;弥七14)。

  「打破」征服以色列的仇敌象征恶人的最终毁灭和基督永恒国度的建立(诗二9;一四九69;启二27;十二5;十九15)。

 

【民二十四18「他必得以东为基业,又得仇敌之地西珥为产业;以色列必行事勇敢。」

  「他必得以东为基业」参诗六十8节。应验在大卫的时代(撒下八14),但最终的应验要等到基督国度的建立(赛六三14)。

  「西珥」以东的古名(见创卅六6,20注释)。西珥也指以东的山,因此可能暗示各要塞挡不住进攻(见代上十八13)。

 

【民二十四19「有一位出于雅各的,必掌大权;他要除灭城中的余民。」

  「必掌大权」虽然很快实现在大卫身上,但最终只能实现在耶稣基督身上(诗七二8)。

  「城」没有提到名字。许多犹太注释家认为是指罗马。他们用以东指罗马帝国;用以“城”指帝国的首都罗马。

 

【民二十四20「巴兰观看亚玛力,就题起诗歌说: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但他终必沉沦。」

  「巴兰观看亚玛力」他大概不是借着肉眼,而是依据预言来观察,因为他站在毗珥山上(民廿三28;参创卅六12;出十七8;民十四25,43)。

  「亚玛力」许多人用亚玛力来泛指以色列人的仇敌。亚玛力只是一个表号。

  「诸国之首」以扫的儿子以利法是亚玛力人的祖先(创卅六12)。“首”可能指亚玛力人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第一个攻击他们的民族(出十七8)。该词既能指等级,也能指时间。

  「终必沉沦」当亚玛力人袭击以色列人时,消灭亚玛力人的命令就已发布了(出十七14,16)。扫罗王后来奉命去执行这个判决(撒上十五3,15);大卫王给他们以了沉重的打击(撒上30)。他们显然是在希西家的时代被灭绝的(代上四42,43;又见创卅六12注释)。

 

【民二十四21「巴兰观看基尼人,就题起诗歌说:你的住处本是坚固;你的窝巢做在岩穴中。」

  「基尼人」他们是叶忒罗的亲属,与米甸人有关系(士一16;民十29)。与犹大的关系也很密切(士一16;五24;撒上廿七10)。

  「你的窝巢(ken)」这是双关语,既指“窝巢”,又指“基尼人”。这句话还象征依靠人的能力和帮助(俄3)。

 

【民二十四22「然而基尼必至衰微,直到亚述把你掳去。」

  「衰微」基尼人要渐渐衰弱,尽管他们有安全的居所。

  「把你掳去」可能指亚述人对基尼的部族所采取的行动(王下十六9)。

 

【民二十四23「巴兰又题起诗歌说:哀哉!上帝行这事,谁能得活?」

  参珥二11;玛三2。当上帝用一个国家惩罚另一个国家时,所实行的是上帝的旨意,不管相关的国家是否认识祂(赛十~15;但四30;五14)。

 

【民二十四24「必有人乘船从基提界而来,苦害亚述,苦害希伯;他也必至沉沦。」

  「基提」Kittim,源于古希腊语Kition(拉丁语Citium),曾是塞普路斯的首都(见创十4注释;又见《马加比一书》一1)。该词还出现在但十一30中(又见耶二10;结廿七6)。

  「亚述」一般认为亚述和希伯代表东方的大国。但希伯的确切含义不明,有人因为是指希伯来人。关于用亚述来指波斯帝国,见《马加比一书》一1。那里提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波斯后来征服了亚述的领土。

 

【民二十四25「于是巴兰起来,回他本地去;巴勒也回去了。」

  「回他本地去」见第11节。他回家以后,想出了一个挫败以色列人的办法(见民卅一16),就马上回到摩押,把他的阴谋告诉国王(《先祖与先知》第451页)。他死于不久以后的战争(民卅一8)。

  「巴勒也回去了」可能是回基列胡琐,如民廿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