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十三1「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民十三2「“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

  迦南是向亚伯拉罕 (创十七8),雅各 (创四八3,4;诗一O10,11)和摩西 (出六4)所应许的。上帝警告以色列人要遵守祂的律法,不要玷污那地,免得他们象原来的居民一样被赶出去(利十八3,2428;参结十六29)。

 

【民十三3「摩西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从巴兰的旷野打发他们去;他们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

 「吩咐」这是“葡萄初熟的时候”对摩西说的(第20节),大约发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第二年的五月。

  「从巴兰的旷野」就是从加低斯巴尼亚(民卅二8;申一1922;九23;书十四7)。

  「族长」指百夫长和千夫长(出十八25)和各支派的首领(民一16)。但他们显然是级别较低的“族长”。

 

【十二个探子前住窥探迦南地时,究竟由巴兰(民十三3)抑或加低斯巴尼亚(民二十1)出发?】

     两段经文的记载都属正确。巴兰旷野的最南端在依拉夫港(Portof Elath、即圣经之「以拉他」[参申二8),向东北偏北伸展,越过Nahal ParanHar Ramon(参BalyBible Geography P34)。旷野的范围内,包括有加低斯巴尼亚,而这地与普嫩位于同一纬度(参前引书,页95)。所以,十二个探子由加低斯出发,而加低斯位于巴兰旷野内(参民十三26「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民十三4「他们的名字:属流便支派的有撒刻的的儿子沙母亚。」

 

【民十三5「属西缅支派的有何利的儿子的沙法。」

 

【民十三6「属犹大支派的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

 

【民十三7「属以萨迦支派的有约色的儿子以迦。」

 

【民十三8「属以法莲支派的有嫩的儿子何西阿。」

 

【民十三9「属便雅悯支派的有拉孚的儿子帕提。」

 

【民十三10「属西布伦支派的有梭底的儿子迦迭。」

 

【民十三11「约瑟的子孙,属玛拿西支派的有稣西的儿子迦底。」

 

【民十三12「属但支派的有基玛利的儿子亚米利。」

 

【民十三13「属亚设支派的有米迦勒的儿子西帖。」

 

【民十三14「属拿弗他利支派的有缚西的儿子拿比。」

 

【民十三15「属迦得支派的有玛基的儿子臼利。」

 

【民十三16「这就是摩西所打发、窥探那地之人的名字。摩西就称嫩的儿子何西阿为约书亚。」

  「约书亚」这个名字可能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不久就赐给以法莲支派的何西阿(第8节);否则,这个名字在出十七9中是提前使用了的。“何西阿”意为“救恩”;而“约书亚”是“耶和书亚”的缩略形式,意为“耶和华是救恩”。圣经的名字通常都是有意思的(见启二13,17;三12;十四1;十九12,13,16;廿一12,14;廿二4)。

 

【民数记十三章十六节记载摩西给嫩的儿子何西亚命名为约书亚,但早于出埃及记第十七章九节及二十四章十三节,已称他为约书亚了。这是怎样解释呢?】

 民数记与出埃及记有关约书亚名字的记载,根本没有问题存在。因为摩西无疑在四十年旷野漂流期间快完结时,才写成出埃及记。在埃及往迦南的旅程中,虽然约书亚要待旅程的后期才获得此名,但摩西回顾往事而写出埃及记时,便采用约书亚此名,这也是极自然的事情。在此要加插一提的是,Yehosua'(「耶和华是拯救」)与Hosea'(「拯救」)是相同的名字,二者均源于字根yasa'──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民十三17「摩西打发他们去窥探迦南地,说:“你们从南地上山地去,」

  「从南地」直译为“进入尼革”,即巴勒斯坦南部地区(见创十二9注释)。探子实际上是从加低斯向北到“南地”去的。该词源于一个表示“干”或“焦”的词根,通常指巴勒斯坦南部边境的荒漠地区。这是南部旷野与北方较干燥地区之间的一个过度地带,适合于牧放牲畜。它至今仍这样称呼。由于尼革位欲巴勒斯坦南面,故在希伯来语中指“南地”。

  「山地」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区(见第29注释)。

 

【民十三18「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

 

【民十三19「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

 

【民十三20「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那时正是葡萄初熟的时候。)」

  「肥美」指多产(见尼九25,35)。

 

【民十三21「他们上去窥探那地,从寻的旷野到利合,直到哈马口。」

  「寻的旷野」不要与西乃山附近汛的旷野混淆(出十六1)。加低斯位于寻的旷野(民廿1;廿七14;卅三36;卅四3,4;申卅二51;书十五1,3)。该旷野合并在巴兰的旷野中(见民十三3)。

  「到利合」可能指加利利海附近的利合。也可能指北方俄隆提斯河附近的另一个利合。

 

【民十三22「他们从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仑;在那里有亚衲族人亚希幔、示筛、挞买。(原来希伯仑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

  「从南地」即进入尼革地(见第17节)。

  「希伯仑」在耶路撒冷以南约30公里(士一10)。

  「亚衲族人」有人认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脖子族人”,可能指一个长脖子的民族。该词词根译为“链子”,就是戴在脖子上的链子(士八26;箴一9;歌四9)。本文是说希伯仑附近的人又高又大(见申一28;九2)。

 

【民十三23「他们到了以实各谷,从那里砍了葡萄树的一枝,上头有一挂葡萄,两个人用杠抬着,又带了些石榴和无花果来。」

         「以实各谷」是山地,那是豫表基督的超越和得胜,同时也说明基督的降卑和伟大。这是山和谷所豫表的。还有在迦南的平原,拥有大麦、小麦、新酒、五谷;此乃说出迦南的丰富,也表明基督耶稣无穷丰富。总而言之,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把基督无限的丰富,全有、全足、全丰的光景衬托出来。所以必须仔细一地一地的察看。就着属灵经历说,即我们不仅必须靠着圣灵,细读圣经,常祷告;同时还得从环境上多方多面的来认识基督,经历基督,领受基督。

         他们到达以实各谷,便看到迦南地丰硕的果子。属灵意义,即说他们得到基督的启示,这启示是扩大的启示,是丰富的启示。不是羔羊和吗哪所代表,乃是迦南地的葡萄、石榴和无花果所代表的。硕大的葡萄,用两人杠抬,说明基督丰盛的生命(参约十五5)。「石榴」这种果子里面,是由千百子粒所构成的。它象征我们每个基督徒,都是一颗子粒,在基督耶稣里面成为一个身体。所以石榴,即说明基督身体的丰富。「无花果」是一种香甜,叫人吃得饱足的水果。属灵意义,是豫表基督的香甜,给人饱足。――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以实各谷(`Eshcol)意思是“串”。该词也出现在创四十10;申卅二32;赛六五8;弥七1中。

 

【民十三23~27这一挂的葡萄,表明了迦南地的性质──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圣灵住在我们里面,也像这挂葡萄一样。今天我们所豫尝的是如此,将来天上的滋味也必定是如此。── 倪柝声

 

【民十三24「(因为以色列人从那里砍来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做以实各谷。)」

 

【民十三25 过了四十天,他们窥探那地才回来,」

 

【民十三26「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见摩西、亚伦,并以色列的全会众,回报摩西、亚伦,并全会众,又把那地的果子给他们看;」

 

76 巴兰、加低斯是什么地方?这些地方的状况如何?民十三26

         答:1.巴兰--意即洞窟之地,系位于西乃旷野北部内的一区,其地高出海面约二百至二百五十丈,以实玛利住在这地(创廿一21)。以色列人飘流旷野的时候,常在这地安营(民十12,十二16,十三326,申一1,卅三2,哈三3)。撒母耳死后,大卫起身下到这地方的旷野(撒上廿五1)。以东王哈达避约押元帅之难时,曾路过此地(王上十一18)。巴兰也是人名,意思是吞吃百姓者,是米所波大米的昆夺地方,一个行邪术的先知。

    2.加低斯--竟即分开,又称加低斯巴尼亚(卅二8,申九23,书十四67),乃为犹大及巴勒斯坦南界之泉源、城邑、及旷野之名,古时名为安密巴(创十四7),位于巴兰旷野中,是以东边界的一座城(民廿16),这城或称米利巴加低斯(结四七19,四八28,参民卅四4,书十五3,申卅二51),后来成了犹大支派最南端的城邑(书十五2123,民卅四4)。此城的周围是旷野,称为加低斯旷野(诗廿九8),在圣经中有时说加低斯在巴兰的旷野(十二16,十三326),有时也说是在寻的旷野(21,廿1,卅三36,申卅二51),这是因为巴兰旷野是那地的总称。寻的旷野乃是巴兰旷野东北的一部分,巴兰旷野约占西乃半岛的三分之一,摩西曾在加低斯击打盘石,流出水来供给民饮,这水名叫米利巴水(廿1113,廿七14,申卅二51)。以色列人飘流旷野,是由这地方起(民十匹25,申一46,二1)!后来又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是死在那里的(民廿1,卅三36,士十一16)。――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民十三27「又告诉摩西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

  「奶与蜜」泛指富裕(见出三8注释;参十三5;卅三3)。巴勒斯坦当时比现在要湿润和繁茂得多(见创十二6注释)。

 

【民十三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衲族的人。」

  “然而”的原文指人所办不到的事。该词说明他们缺乏信心,并显明了他们的罪。如果他们实事求是地说明真相,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他们借着这个词插入了个人的观点,认为前面的任务是以色列人的所无法完成的。

 

【民十三29「亚玛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边并约但河旁。”」

  「亚玛力人」是以扫的后代(见创卅六12注释)。他们是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南旷野地区的游牧民族。关于他们第一次袭击以色列人,见出十七816

  「赫人」一个强大帝国的臣民(见创十15注释)。

  「耶布斯人」一个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弱小民族,后来被大卫所征服(撒下五6;见创十16注释)。

  「亚摩利人」原先是强大的民族,出没于申一19,44所说的山区和其他地方(见创十16注释)。

  「在海边」指地中海边。

 

【民十三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

         迦勒是一个专心跟从主的人(书十四14),他相信神的应许是靠得住的。一个专心跟从主的人,就是相信因为神与我们同在的缘故,『我们足能得胜』的人。许多人相信是相信,但是发抖的相信,他的胆子小得痕。好像唱诗一样,字句是对了,但是音调不对。迦勒补只字句对,音调也对。他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罢』。一个以主为靠得住的人,遵行神的旨意都是立刻的。── 倪柝声

  「迦勒」约书亚可能英勇善战,但不擅长于当众发言(见民十四6)。

 

【民十三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说:“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

 

【民十三31~33那十个探子看那地的居民身量高大,城邑坚固宽大,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他们的眼睛所看见的就是他们面前的难处和自己的失败。你如果一直看难处,当然你就没有办法。但是神没有要我们的眼睛一直看那挡在前面的高山。神是要我们对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许多人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一天到晚在看他自己的失败。许多失败的经历就是你自己豫备好了而临到你的。你的眼睛一直看你自己,你就必定失败。── 倪柝声

 

【民十三32「探子中有人论到所窥探之地,向以色列人报恶信,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恶信」他们所说的不一定都是假话,但他们的信息却是很令人沮丧的。“报”的原文有“编造”,“散布”之意。表面的现象似乎证实了恶信。在人看来,征服迦南是不可能的。但上帝曾把这地应许给他们,并吩咐他们去征服它。他们这时没有这样做,说明他们对上帝把迦南赐给他们的能力产生怀疑。保罗在为信仰所作的有力辩护中,把加低斯巴尼亚的悲惨经历,作为对基督徒充满教育意义的教训(来三8至于四16)。

  「吞吃居民」该词含义不明。不大可能指那地的贫瘠,因为方才已说它的流奶与蜜(第27节)。这与他们关于迦南是一个肥美之地的报告是相矛盾的(第27节)。说那里的人身材高大,似乎也为他们的报告作反证。

  「人民都身量高大」摩二9描述亚摩利人像香柏树那样高大,象橡树那样强壮。

 

【假如迦南确实是一块流奶与蜜的肥沃土地(民十三),那么,为何以色列会形容迦南是吞吃其居民之地呢(民十三32)?】

 假如我们将民数记十三章三十二节「吞吃居民之地」。,解作此地是极贫瘠,不足以养活当地的居民,那显然是把本节的经文误解了。从圣经的上文下理看来,本节的含意是:此地极肥美(降水量比近几世纪为高,农作物得以生长),周围的国家及部落都希望获得迦南,使这地成了战场,流人的血。他们为获得这块肥沃之地而互相争战;在战争当中,大家均有损失。因此,「流奶与蜜之地」与「吞吃居民之地」并无冲突之处。五经中,最少有十三次形容迦南为流奶与蜜之地,此外,约书亚记、耶利米书及以西结书亦作出同样描述。我们根本就没有证据,把民数记十三章三十二节解释为形容迦南地贫瘠,使当地居民活活饿死。──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民十三33「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

         两个宝座在对峙着争战,神要取得地上的统治权。祂头号的敌人撒但,借着天空诸邪灵的辅助,蓄意用罪恶来侵占这地,想要排斥神在祂自己地上的王权和管治。我们这些神的子民,是蒙召去驱逐这些邪恶而强大的仇敌,好叫基督在万事上居首位。我们要如何执行这任务呢?

         「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以上是约书亚和迦勒两个少数人的意见,这与那十个探子的颓丧误测正是相反!「耶和华若喜悦我们」是一句要紧的话。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除非我们首先学会了过圣洁的生活,否则任何口头上讲论的属灵争战,都是空谈而已。迦南地的巨人是高大的,我们却正如蚱蜢,这绝非虚构。我们与他们同样的认识这事实。这到底怎样呢?我们如何纔能过着蒙神喜悦的生活呢?只有真实地安息于基督和祂所成功的工作里,才有可能。否则撒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我们的生活若在基督里蒙神喜悦,那「他们(迦南人)的保障便被挪迁了。」因为借着基督,我们已经得胜有余了。――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伟人」可能源于动词“倒下”。该词也用在创六4中。可能指倒在刀下的人,所以是说那地“吞吃居民”(第32节);也可能指身材高大的人使别人心寒而倒下(见创六4注释)。相关的动词用来指横死(撒上四10;十四13)。

  「就如蚱蜢一样」在赛四十22中指上帝眼中的人类。这种生动的描述在闪族语言中是很常见的(撒上廿四14;廿六20;王上廿27)。

 

【以实各谷――进入基督的丰满】(民十三1~223~24;申一24~25)

   一、引言

         1.『以实各谷』是迦南地的代表地之一,豫表进入基督的丰满,享受基督丰富之经历

         2.每个基督徒,有否进入基督的丰满之经历,乃根据他有否尝到以实各谷地三种的果子――葡萄、石榴和无花果(在旷野享受吗哪,仅为行走天路)

   二、神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神应许带领基督徒进入基督的丰满

         1.出三8:神不仅救我们脱离魔鬼、罪恶、世界的生活,且要带我们享受主无穷尽的丰富

         2.民十三1~2:神要摩西打发人去窥探迦南地,说出祂一直没有忘记祂的应许

         3.西二9~10:神一切的丰富,在基督里赐给我们。基督是我们追求终极的目标

         4.我们认识基督越多,就进入享受越多(何六3)

   三、察看迦南――追求认识基督(民十三1721~2325)

         1.『十二探子』豫表所有的基督徒

         2.『四十天窥探』:我们要追求认识基督,就必须经历许多的艰难(四十是受试炼的数目字)

         3.『以实各谷』是山地,豫表基督的超越和得胜

         4.我们不仅要靠圣灵读经、祷告,还得从环境上多方认识、经历、领受基督

         5.看见了流奶与蜜之地――得着基督丰满的启示(民十三21~23),认识基督的丰富;『流奶与蜜』说明是丰富的地方

   四、得以实各谷的果子――进入基督的丰满

         1.葡萄――基督丰盛的生命(内住的基督)(民十三23)

               (1)葡萄豫表基督丰盛的生命(约十五5)

               (2)从我们追求基督而言,主要的一生,是经历基督作我们的生命(加二20)

               (3)当一个基督徒,经历到基督丰盛的生命时,他便开始过得胜超脱的生活

               (4)戴德生看见『是』枝子,从此进入得胜的生活里

         2.石榴――基督身体的丰富(团体的基督)

               (1)石榴是由千百子粒所构成的;子粒象征每个基督徒。石榴说明基督身体的丰富

               (2)你我彼此不能分开,除非你我不在基督里面

               (3)倪柝声弟兄有一次在偏僻地区遇难处,只好找那些乡下肢体交通,经祷告难处就解决了

               (4)教会若众圣徒彼此相爱,同心合意,各尽其职,互相配搭,如同千百的子粒在石榴里,基督丰富的身体,亦即藉此完全彰显

         3.无花果――基督的香甜与给人饱足

               (1)『无花果』是一种香甜,叫人吃得饱足的水果;它豫表基督的香甜,给人饱足

               (2)我们与基督有一关系,就是当我们追求认识祂,祂就用香甜吸引我们。每次亲近祂,总叫我们尝到祂的香甜,因而心灵得到饱足

               (3)一个尝到无花果香甜的人,必有一种光景,就是喜欢祷告,切慕读经,殷勤事奉,叫人以为你是『着迷了』。饱足主的好处,必迷于主的爱

   五、另有一个灵得以进入基督丰满

         1.十二探子从迦南美地窥探回来,结果十个探子只见那地的人身量高大,而看自己如蚱蜢一样(民十三32~33),只有迦勒另有一个灵(民十四24)

         2.不看艰难:凡是看教会的难处,不是另有一个灵,也不是专一跟随主的人

         3.不看自己:十个探子不但看难处,并且又看自己,于是他们信心崩溃。一个追求基督的人,要留心学习不看自己,如同迦勒说:『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因知道我们所遇一切争战,已在加略得胜

         4.专心跟从主:意即望断以及于耶稣,这是迦勒进入基督丰满,得力的秘诀。『专心』说明专一、不转移目标。要『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2)

―― 郑天福《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为未来计划(十三124)】

    一、先打发探子去窥探(116

    二、摩西给予清楚的指示(1724

      1 摩西清楚指示窥探的方向(17

      2 摩西给予他们一连串有待回复的问题(1820

      3摩西要求回来时要有证物(20

──《新旧约辅读》

 

【两种眼光(十三2533)】

    一、不信的眼光(28293133

    二、相信的眼光(30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