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二1】「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耶和华的使者」在旧约有时是指被神差派的天使(如撒下廿四16; 亚一12-13),但许多时候被视作神自己,因为着向人说话是用第一人身, 满有权柄(创十六7起; 廿一17起; 廿二11起等)。因此,神的使者出现就表示神向人显现。神使者的工作包括毁灭和审判(撒下廿四16; 王下十九35),保护和拯救(出十四19; 诗卅四7),带领和教导(创廿四7, 40; 出廿三23)。——无名《士师记简介》
我又说:和合本译作“我又说”,可是原文是“我曾说”的意思。换言之,这里指的不是现在,乃是以往神曾经向以色列人发出的应许。──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
【真正的复兴(二1-2)】百姓怀着痛悔的心俯伏在上帝面前。他们献上祭牲,向上帝认罪并彼此认罪。如果他们没有表显出真正的悔改,所献上的牺牲就毫无价值。他们的悔改是真诚的。当他们认罪献祭时,基督的恩典在他们心中作工,上帝就赦免了他们的罪。
这次的复兴是真实的,在百姓中间造成了一番改革。他们忠于所立的约。在约书亚和约书亚去世后那些长老的时代,百姓都是事奉上帝的。他们曾看见上帝伟大的作为。他们已经悔改并得蒙赦免了。但是邪恶的种子已经播下,要发芽结果。约书亚忠贞的一生结束了。他的责备和警告的声音也不再听不到了。那些渡过约但河的忠心哨兵一个一个脱下了他们的盔甲。新的一代登场了。这些百姓离开了上帝。他们的崇拜掺杂着错误的原则和野心的骄傲(《评论与通讯》1900.9.25)。
【士二2】「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
【士二3】「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因此,我又说:和合本译作“因此,我又说”将第三节看成第二节的结果。其实,两者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第三节是神“从前”向以色列人发出的警告,第二节却是以色列人“现在”的光景。换言之,第三节应该是在第二节以前发生的事,不可能成为第二节的结果。这样,耶和华的使者在这里只是用以往神曾经向以色列人呢发出的警告来提醒他们而已。换言之,他们在所做的已经令神很为难,审判是随时可以来临的了。神的为难,审判是随时可以来临的了。神的为难在第二节末了“为何这样行呢?这个问题表达出来了。神正式对以色列人审判,要等到第二章二十节以后才可以清楚看到。──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
【士二4】「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
【士二5】「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士二6】「从前约书亚打发以色列百姓去的时候,他们各归自己的地业,占据地土。」
【士二6-10】本段经文可以看成二6-三6的引言。他点出了下一代不如上一代的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大事”,这里的“大”是约书亚记的平行经文里面没有的,目的是要强调,以色列人“不知道耶和华”实在是一项大罪。约书亚记的平行经文以百姓事奉耶和华作结束,这里却以约书亚的死作为结束。这就强调了约书亚的死是一个事奉耶和华之世代的结束,随后而来的世代是一个不认识耶和华的世代。经文越强调约书亚那个世代如何事奉神,也就越发反映后来的世代如何不敬畏事奉神。约书亚的名字在第二章二十一节和二十三节一再出现,使人一再想起约书亚的世代与后来的世代是如何不同。这一代不如一代的思想继续在二章十二、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二节中重复出现。另一方面这经文也强调了神对百姓挥之不去的爱情!──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
【士二7】「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见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百姓都侍奉耶和华。」
【士二8】「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
【士二9】「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地业的境内,就是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实山的北边。」
「亭拿希烈」与亭拿西拉同(串9), 在伯特利西北十六公里(十英里)。——无名《士师记简介》
【士二10】「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士二11】「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
「诸巴力」不同地方拜不同的巴力神。——无名《士师记简介》
【二11~19 】另一方面,余下的经节前瞻整个士师时代,勾画出当时一个四重的循环:
罪(11-11)
苦役(14,15节)
哀求(这里没有说明,参看三9;三15;四3等)
拯救(16~18节)
这种行为模式也形容为:
背叛
惩罚
痛悔
安息 ——马唐纳《士师记》
【士二12】「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
【士二13】「并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巴力和亚斯他录。」
「巴力」参「何西阿书简介」之「写作背景」。
「亚斯她录」为女神名,相传为巴力妻,与巴力一样赐予生命。巴力崇拜盛行于叙利亚 ── 迦南一带。——无名《士师记简介》
【84.巴力和亚斯他录是什么? (士二 13)】
答:1 巴力Baal─—系迦南人和腓尼基人所祀最大淫乱之男神,与巴比伦所崇拜之米罗达相同Merodach(耶五十 2)。巴力为日神,人奉拜此神有二,一是以为巴力赐光与热之福,一是以彼盛夏作暑,使草木枯干。故视为降旱之神,乃屡以人类长子经火牺牲为祭,(王下十六 3,二十一 6),盖欲求释其怒也,为神所禁除而拆毁之。(士六 25 28,何二 16 17,王下二十三 4)。
2 亚斯他录Ashtaroth─—系迦南诸女神之通称。至诸男神即指巴力等而言。其女神原名自巴比伦传来,指巴力为日神,亚斯他录为月神。希腊有女神与此相类,淫祀猥亵不堪。耶利米书又称为天后,Queen Of Heaven(耶四四 18 19),为神所禁祀而憎恶除去之。(王上十一 5 35,申七 5,王下廿三 4)。──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士二14】「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又将他们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甚至他们在仇敌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
【士二15】「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都以灾祸攻击他们,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又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他们便极其困苦。」
【士二15-19神的怜悯】第十五节末了说以色列人“极其痛苦”。神对以色列人的困苦有什么反应呢?第十六至十九节告诉我们,神同情并拯救了他们。但神的同情并没有带来以色列人的悔改,反而使他们越发远离神。这就更家显出以色列人的罪是何等大了。
为了表明神一再施恩,经文两次记载了士师的兴起(二16、18)。士师一方面有军事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有教导的角色。神一再透过士师要使以色列人脱离敌人的欺压,使他们有社会的长治久安。可是以色列人却一再远离神,而且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面对这样的以色列人,神如何反应呢?第十八节说出了神的内心反应:“他们因受欺压搅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神的后悔并不表示他以往的决定是错误的,只表示他面对以色列的困苦,心里难过,要对他们采取新作为。我们在这里看见了神对罪人在困苦中的同情。纵使以色列人没有向神悔改求救,但神因着他们的叹息,还是怜悯和拯救了他们。──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
【士二16】「耶和华兴吉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
【士二17】「他们却不听从士师,竟随从叩拜别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离他们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们列祖顺从耶和华的命令。」
【士二18】「耶和华为他们兴吉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
【士二19】「及至士师死后,他们就转去行恶,比他们列祖更甚,去侍奉叩拜别神,总不断绝顽梗的恶行。」
【士二20】「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
【士二21】「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
【士二22】「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
【士二23】「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
【第二章结构】
一、二1-5的分段及理由:一本段经文的结构与上一章是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章叙述了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的成绩是失败的,本段经文则叙述了神对以色列人的失败有什么响应。第一节中的“上到”一词与第一章一、二、四和二十二节中的“上去”遥遥相对。另外,与第二章的其余部分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讨论到以色列人违背了与神所立的约,没有拆毁迦南人的祭坛,反而去敬拜侍奉迦南人的神。前者着重神的警告,和以色列人的回音,后者着重以色列人一再犯罪的明证和神对他们的审判。“波金”一词的出现在第一节和第五节,将本文概括起来自成一个单元。“波金”是在第五节以后的事。本段经文将这个名称预先提出来,似乎是要将全段经文都放在“波金”(哀哭的意思)的阴影之下。
二、二6-三6的分段理由:本段经文自成一个单元是很明显的的。一方面它以约书亚的世代和他是死作为记载的开始,将他与前面第一章一节至第二章五节清楚地分开了,因为前面的记载也是由约书亚的死开始的。另一方面他与后面的经文也是分开的,因为第三章七节以后记载的是个别士师的事迹,而本段记载的是士师时期的总体情况。
有关二6-三6才是士师记引论问题的解释:有学者认为本段才是恰当的士师记引言。如果我们比较本段经文的第二章六至九节与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二十八到三十一节,就会发现两处经文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那么,士师记作为承接约书亚记的一本书。以本段经文作为开始似乎是自然的。但是,我们要怎样看待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五节在士师记中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士师记不应该被分割。惟有从完整的角度去看这本书,我们才能够明白他要传达的信息。
本段经文虽然与一1-二5的记载在时间上是脱节的,但在思想上是相连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了,第二章一至五节一方面总结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的成绩,另一方面从宗教的角度去评价这个成绩。而本段正是继续了这个宗教角度,对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的光景再做一次全面的检讨。而且本段的中心,以色列人离弃了自己的神耶和华,去敬拜侍奉迦南人的神。这是以色列人与迦南人妥协同住的必然结果。因此,本段经文与前面的记载表面上好像互不相干的两个的引言,其实是一个引言的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有着因果的密切关系。──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
【恶性循环(二11~2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徒犯罪、跌倒,看来似乎是偶一不慎,但是大多数是日积月累下来的妥协和软弱而成,所谓物腐而后虫生
一、极其困苦(11~15)──以色列人背弃圣洁的耶和华,转而追随迦南人所拜的偶像
二、恶性循环(16~13)──士师记就是重复记录了以色列人背弃耶和华,遭受敌人攻击;继而悔改呼求耶和华,神于是兴吉士师拯救,享受太平若干年又重蹈覆辙
三、「耶和华发怒」(12、20)──耶和华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新旧约辅读》
【以色列人在士师时代经历了七次兴衰】
一、悖逆神
二、因此受仇敌欺压
三、蒙敬畏神的士师拯救
四、在士师治理之下忠于神
五、当士师死后又忘记神。詹逊指出这个士师记的大纲(11-19节),把焦点带到两个截然不同的真理上,都在全书显明出来:
1、人内心严重的罪恶,反映他们忘恩负义、顽梗、反叛和愚昧
2、神的长久忍耐、耐性、爱和怜悯
——马唐纳《士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