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复习与背景:箴言书讲智慧:多数时候是借着讲论各样具体的事,如言语、财富、如何与恶人、愚昧人及亵慢人相处,来提醒我们如何作有智慧的人。有时候在箴言书中也直接讲论智慧,正如本章中的许多章节一样。本章也用不少的篇幅叙述恶人的事。
二、主要内容与分段:恶人:1-2、8-9、15-16、19-20;智慧:3-7、13-14、27;胆怯与借口:10-12、耶和华的作为:17-18、21-22;审判与见证:23-26、28-29;懒惰人:30-33。 
三、启发性问题及应用:1,            本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恶人(1-2、8-9、15-16、19-20)?A)不要嫉妒恶人(1、19)。神的教导非常清楚:在对待恶人的事上,不要嫉妒。因为嫉妒是因着人比你强引起的。我们若嫉妒恶人,我们便成了赞赏他们作为的人,难怪亚萨在他的诗篇73中说,“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诗73:2-3)。当人心怀不平时,难免与亚萨一样说,“看哪!这就是恶人。他们既是常享安逸,财宝便加增。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73:12-13)。对于恶人发达而引起的嫉妒是基督徒生活极大的试探之一,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连神的守望者,先知们也是常常如此,正如哈巴谷内心所发问的,“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哈1:2-4)。亚萨呼吁我们作一个清心领受神话语的人,因为他说,“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73:1)!从此顺服神的话,而不再嫉妒那些恶人。箴24:1,还有一个提醒:一旦我们心存嫉妒,我们就会“起意与他们相处”。我们会成为与他们为伍的人,既使不是组织机构上,也会在方法和手段上与他们成为同样的人!B)恶人的表现(2、8-9、15-16)。他们的心不对:图谋强暴,设计作恶,一心想要使坏(2、8节);他们的思念不对:乃是罪恶(9节);他们的口不对:谈论奸恶(2节),他们的行为不对:埋伏攻击义人的家,毁坏他安居之所(15节)。C)恶人的结局(9、16、20节):为人所憎恶(9节),这是今世的事;被祸患倾倒(16节);终不得善报,灯也必熄灭(20节)。对于恶人,我们实在需要来到神的面前,用神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正如亚萨在诗73:17-29中所说的,“等我进了神的圣所,思想他们的结局。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他们转眼之间,成了何等的荒凉!他们被惊恐灭尽了。”
2,            本章是如何讲论智慧的(3-7、13-14、27)?A)智慧的功用:人在世上有三件事要面对:外在的建立(建造房屋)和拆毁(与仇敌争战)及内在的生命造就。智慧在这三件事上起极大的功用:房屋乃是靠智慧建造(3、27);与仇敌争战也是凭智谋(6节);自己生命的建立也在于智慧和知识(5节)。第3节有三个动词,“建造”、“立稳”、“充满”。这是建造房屋的三个层面:有人能建造,但是却不能立稳;有人也可以立稳,但却不能充满。神所看好的房子乃是既建造、又立稳,而且还能充满。这也是基督徒生活的三个层面:不但得救,得以在耶稣基督这个根基上来建造,而且工程还能站立得住,乃有金、银、宝石各样的宝物来充满(林前3:9-15)。在圣经中智慧、聪明及知识常是同义词,但三者的侧重点又略有不同:智慧乃全面的说法,更偏重于心志(敬畏神)及应用的能力,而聪明(understanding)更多偏重于理解和分辨的能力;知识强调的是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智慧更多是透过内心的敬畏神而得着的;聪明是透过生活的经历而学会分辨的;知识则是透过有意识地学习来获得的。人一旦有敬畏神的心,信靠了耶稣,就是一个真正开始建造工程的人。但这个工程是否能留得住,还要借着聪明,即在实际生活中的操练来分辨什么是出于神的,什么是出于自己的,什么是出于魔鬼的,以致叫我们的工程可以经火。神为自己儿女预备的,还更丰富。在这房屋中还要充满各样的宝物,就是知识。这不但与我们自己的读经有关,也与我们如何领受前人的读经有关。我们若藐视知识,便失去了充满房屋的机会。一篇讲道也是这样:有了敬畏神的心,以神的话语作构架,便可以开始建造了;再结合属灵生命的经历,能有真正的分辨力,就可以使讲道更深刻,而因此立稳了。再加上一些平时积累的例子及从其他属神的人那里领受的知识,便可以使讲道更加丰富了。因此“智慧、聪明及知识”这三个方面的结合实在是基督徒得丰盛生命不可或缺的。因这三样,我们就得以“建造、立稳及充满”。我们也可以更简化一些,智慧好比我们自己的读经(敬畏神,领受神的话),聪明是照着这些话在生活中去经历、分辨,而知识则是读属灵书籍,领受其他神儿女的见证及生命的经历。有这三个方面,我们必经历在主里的丰富。第5节又说,“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这是知识所能起的功用。注意这里是说,“力上加力”,要有智慧,即敬畏神的心在前。世人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话只对了一半。离开敬畏神来谈知识,最后必然是一无所得。B)智慧的高超(7节):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愚昧的人理解不了智慧,因此不愿意得着智慧,以致在城门口(众人分享属灵及属天之事物时),不知该说什么;二是我们这些愚昧人来到主面前时,肯定有智慧是我们不理解的,那我们就接受、顺服就行了,不必为这些事在那里争论,作个“不敢开口”的人也是智慧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讲论了这种智慧:“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1)。“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C)智慧的甘甜(13-14节):真正的智慧不是枯燥无味的,乃是甘甜、可享受的,如同蜂房所下滴的蜜一般。而且这种甜美是越久越甜,“你若找着,至终必有善报;你的指望,也不至断绝”。诗人大卫说,“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这是你我的经历吗? 
3,如何领会10-12节?雅各书4:17节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神不但报应那些“设计作恶”的人,对于那些知道什么是善,但却不去行的,也必要报应他们。基督徒在这些事上得罪神的地方恐怕多而又多。今天基督徒力量的大小,与我们在患难中的胆量有关系。“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申33:25中说,“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如果人过得是胆怯的日子,他的力量也就微小。基督徒的日子是命定要遭逼迫和患难的,正如保罗在提后3:12中所说的,“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在你家庭遇上难处的时候,你如何亲近神,为主而活?在你工作遇上逼迫时,你又如何靠主得力?在你服事上遇见难处时,你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今天这个世界及周围的环境对信仰真道之人的压力极大,我们能坦然无惧地表明自己的信仰,而为主作见证吗?在神的真理被人扭曲、遭践踏的时候,我们能为真理站稳吗?我们有沙玛的胆量吗?当以色列众民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时,“其次是哈拉人亚基的儿子沙玛。一日,非利士人聚集成群,在一块长满红豆的田里,众民就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沙玛却站在那田间,击杀非利士人,救护了那田。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撒下23:11-12)。11-12节与传福音有关。今天我们岂不知道不信耶稣之人的结局吗?末底改对以斯帖所说的话岂不也是对我们说的吗?“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难怪保罗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 
4,本章特别提到哪些耶和华的作为(17-18、21-22)?A)耶和华不喜悦的事:(17-18节):你的仇敌遭灾时,你不要在那里幸灾乐祸,免得耶和华不喜悦。保罗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1-12)。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事,首先是警戒我们用的。若我们不是从鉴戒这个角度来领受所发生的各样事情,我们自己亦将面临极大的难处。当大卫被他的儿子押沙龙从耶路撒冷赶出时,巴户琳人基拉的儿子示每在那里咒骂大卫,大卫说“由他咒骂吧!或者耶和华见我遭难,为我今日被这人咒骂,就施恩与我”(撒下16:5-12)。最后示每自己落在所罗门手下,而遭杀(王下2:36-46)。B)要敬畏耶和华和君王 (21-22节):此处把敬畏神与敬畏君王放在一起。圣经从头至尾的教训均是要顺服掌权的(罗13:1-7),彼得甚至说,“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2:18)。敬畏神是透过敬畏君王表现出来的,你若是不敬畏神所设立看得见的君王,你又如何能真正敬畏神呢?主的话极为清楚,“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20)。敬畏神与敬畏君王也是如此。圣经特别提醒我们,“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 (“do not join with the rebellious” )。人若有背逆的灵,不服权柄,不要与这样的人来往,免得毁灭和灾难也临到你。
5,本章如何论及审判和见证的事(23-26、28-29)?A)审判时不当看情面(23-26):定恶人为义,此人必被万民咒诅,为列邦憎恶。对恶就该责备,这样的人必得喜悦,福气也必临到他。当我们来到神面前时,对自己的罪又是如何审判的呢?我们是不在乎自己的罪呢?亦或是真正定自己的罪?基督徒的生活是否蒙神和人的喜悦,是否可以经历神极大的福气,就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罪。B)作见证时不可以恶报恶(28-29节)作见证有三个“不可”:不可无故陷害人,这是目的的问题;不可用嘴欺骗人,这是手段或方式的问题;不可以恶报恶,这是态度的问题。 
6,30-34节关于懒惰人的论述对我们有何提醒?这里有一个智慧人,他经过“懒惰人的田地,无知人的葡萄园”(30节),他便“留心思想”;“领了训诲”(32节)。这便是保罗所说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智慧人亦可以从愚昧人那里多学知识;但愚昧人却不能从智慧人那里有领受。这实在是何其可悲!正如主所说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25:29)。注意33节中的三个“片时”:“片时”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片时”却使贫穷和缺乏临到。和合本用“如强盗速来”表示贫穷;“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表示“缺乏”。前者表达速度快,后者说明被抢得空空的。KJV的翻译为“So shall thy poverty come as one that travelleth; and thy want as an armed man”。这里的意思更可能是:一个行路的人尽量精简自己身边所带的东西,因此用“穷得象个四处流浪的人一样”。一个带兵器去打仗的人,除了必备的东西外,其余一无所有,为的是能轻省,因此用“缺乏得象个拿兵器要打仗的人”。今天我们属灵的光景是如何呢?是否在睡“片时”,电视“片时”,游戏“片时”,聊天“片时”时,已让荆棘和刺草长起来了呢?愿神给我们殷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