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一、 背景:

本书主要作者是所罗门。通常认为本书是他在中年时所写的,而传道书和雅歌书则是他在老年和青年时所写的。所罗门写箴言书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就着智慧而言,在以色列的列王中,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正如代下1:12中神对所罗门所说的,“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箴言第一章乃全本书的前言,简要地说明了箴言书的内容和宗旨。箴言书教导我们作智慧人,智慧这个字在箴言书中出现了41次,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技巧。

二、 分段和主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1-6节讲本书的主旨,指出本书的作者乃所罗门,是大卫的儿子,又是以色列王。本书的主旨在于“要使人晓得智慧和训诲,分辨通达的言语”(2节),而且“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3节)。7-33节为第二段,讲到作智慧人的几个重要方面:敬畏神(7节),孝敬父母(8-9节),远离恶(10-19节),最后以劝诫众人要领受智慧作结束(20-33节)。

三、 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1, 如何体会箴言书的主旨?
“智慧”所强调的乃是处理问题的技巧;“训诲”所强调的乃是愿意领受教训的心。“分辨通达的言语”在于体会和明白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智慧不单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更是在处事上。“仁义”突出的是自己作对的事,符合神要求的事;“公平”突出的是对别人所作的有正确的看法,“正直”就是对人对己所作的有客观的看法,没有偏见。
箴言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果效(4-5节)。5节中的智慧在英文里为guidance,原文中作“steerings”(如同船的舵一样),作掌握方向用的。一个聪明的人当把这个聪明用在正确的事上。

2, 作智慧人与遵守十诫有何关系?
十诫教导人敬畏神(前四诫),孝敬父母(第五诫),远离恶(六至拾诫)。真正的智慧不是别的,乃是照神的话去行。这与箴言中所说的正是一致:7节敬畏神;8-9节孝敬父母;10-19节远离恶。

3, 第7节是本章的钥节。如何理解这句话?
真正的知识是从敬畏神开始的。经上说“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6)。离开神而去寻求知识实在是舍本逐末,全然虚空。人在凡事上敬畏神便走在智慧的路上了。我们是智慧人,还是蔑视智慧和训诲的愚妄人?

4, 在听从父母的事上你是如何作的(8-9节)?
-人不容易听父亲的话,因此智慧人当有能听的耳;
-母亲的话可能比较多,但儿女却没有把它当真,因此主劝我们“不要离弃”。
-教养儿女的责任在父母的身上,这是圣经一贯的原则。正如申6:6-7中所说的,“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
-孝敬父母乃是使自己得益处:“头上有华冠,项上有金链”。
-我们中间为人父母者,岂不是愿意儿女能听自己的话吗?那为何我们为人儿女时,却不听父母的话呢?

5, 恶人的结局是什么(10-19节)?
自流己血,自害己命(18节)。一个不听受劝戒的人,就象是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17节)。19节说“这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今天我们自己是贪财的人吗?若继续如此,这会夺去我们的性命。

6, 智慧可以在哪里遇见(20-21节)?
在任何地方,在有人出入的处所:在街市上,在宽阔处,在热闹街头,在城门口,在城中。
今天在任何地方,任何境遇中都可以让我们得智慧。基督徒生命的长进不在别人的手中,而是在乎自己是否能在一切的境遇里听智慧的呼喊。

7, 神对于听从他训诲的人有何应许?
人若领受训诲:神要将他的灵浇灌下来;并将他的话指示这样的人。今天虽然许多人均有圣经在手,但却未必明白神的话,原因常是对于神的责备没有悔改。一个人对于主的责备越敏感,神的灵就越浇灌,就更能明白神的话。
对于听从主话语的人,他必安然居住,而且得享安静,不怕灾祸。

8, 神对于那些拒绝智慧的人有何警告?
这些人会遭灾难,有惊恐,还有急难痛苦;他们呼求神,却不蒙答应;寻找神,却寻不见。因为这等人“背道”且寻求“安逸”,而不是寻求知识,不是敬畏耶和华。他们落在自设的计谋中,必吃自结的果子(31节)。
我们当听从智慧的呼唤。当神伸手时,我们一定要理会(24节)。你怎样明白神在向你伸手?